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一十六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二)

孙策死后,江东集团执行的是何战略呢?

我们慢慢来看。

历史上,孙策的托孤大臣是张昭,不是周瑜。(周瑜当时不在孙策身边。)《张昭传》记载:【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所以,张昭就像后来的诸葛亮一样,权力盖过君主也好,总揽朝政也罢,都是合法、合理的。

不过,周瑜从外地回来后,竟也揽走了一半的朝政,和张昭平起平坐。史载:【与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又不是托孤大臣,他凭什么总揽朝政呢?这样合理吗?

合理。

《周瑜传》记载:【五年,策薨,权统事。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中护军这一职位,本来就是孙策执行二分天下时,怕周瑜调兵遣将不方便,年轻不能服众,给周瑜的一个二把手名分。可以说,周瑜坐这个位子,是专门为了‘取荆州’安排的。

中护军的性质,比较像私人的部下,(虽然并不是。)而不是朝廷官员。写《汉书》的班固,就做过‘大将军中护军’,供职于将军府,而非朝廷。

《晋书》也记载:【魏武为相,韩浩为护军,非汉官也。】早在曹操还不是魏公,只是汉朝官员的时候,韩浩就不算汉朝的官员了,而是曹操的私人部下。

所以,周瑜是孙策的部下,而非江东集团的部下。史书重点强调他是用‘中护军’的身份揽走的朝政,就是想说明周瑜这一行为,也是合法、合理的。因为:

孙策死了,江东集团由孙家老二孙权继承,没问题。

孙策死了,孙策‘二分天下’战略的私人班子,由该班子的二把手周瑜继承,替孙策继续执行该战略,也没问题。

故,周瑜回来揽走了朝政,没人反对,也没人以夺权的名义攻击他。

这时,江东集团的战略,仍然是二分天下。不过,战略虽没变,执行战略的力度却变弱了。

原本的战略步骤是:统一江东(已完成),然后:袭击许都,迎汉帝,攻占荆州。

现在的情况却是:

1,孙策意外死亡,孙权匆忙继位,原本已接近统一的江东,又有了分裂的风险。不得已,整个战略需要重新退回第一步,继续以统一江东(或者说:防止已经统一的江东分裂)为主。

2,同一时期,袁绍败亡,曹操统一北方,江东集团已经没有袭击许都的可能性了。于是,袭击许都、迎汉帝两个步骤,不得已,只能从战略中删除。

3,删除后,最新的战略步骤便成了:第一步,防止已经统一的江东分裂。第二步,攻占荆州。(至于二分天下的事,则暂时不用考虑,至少要等占下荆州后再说了。)

很明显,第一步需要耗费极多的时间与精力,会严重拖慢整个战略的进度——大部分的兵力,都要用在稳定孙权的统治上,哪还有多余的兵力去攻占荆州呢?

所以,随后的几年,江东集团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稳定不服孙权的官员与地方势力,以及讨伐山越族、镇压反贼等。至于攻占荆州,好不容易腾出手来,只是和江夏郡交过几次手而已。二分天下的战略,是毫无进展的。

这一尴尬情况,一直持续到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还是没见好转:表面上,孙家早就统一了江东。可实际上,敌人一打过来,较多的人,都是劝孙权快投降的。这个,哪叫统一了江东呢?

一一一一一
注:

张昭的身份,其实也是孙策的私人秘书长,而非江东集团的官员。

《吴主传》记载:【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张昭是孙策私人的长史。

《张昭传》则记载:孙权继位后,【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又成了孙权私人的长史。工作内容、身份、地位,和孙策时期是完全一样的。

之前我们分析过,孙权继位其实是一个意外事件,大家都没想到的。故,孙权从来没培养过自己的班子,匆忙上位后,便只能全面套用孙策的班子了。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一十七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三)

赤壁后,江东集团这一尴尬情况,改善了不少。因为:

1,曹操乃当时的霸主,被颇多人认为是无法战胜之人。赤壁乃千古第一奇战,打赢了曹操,便是向不服的人展示了孙家的能力,极大的稳固了孙权的统治。

后来,吴国百官便认为这一战,打的【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荆蛮,莫不宾服。】全服了。

2,曹操退回北方后,首要目标是韩马,而非江东。没了赤壁那种大难临头的压迫,江东内部自也不会无端端的闹分裂。

3,建安五年到十三年,足足八年的时间,张昭、周瑜、程普等的巩固工作,本身做的也极好。

故,最新战略的第一步,防止江东分裂、巩固孙权的统治,已经接近完成了。(赤壁后,江东就再也没出现过大批官员要求投降的情况。)是时候进行第二步,攻占荆州了。

可是,就在这时,刘备却来问孙权‘借南郡’。

孙权该不该借呢?周瑜建议趁机扣住刘备,软禁他。(便是二分天下。)鲁肃则建议答应刘备。(便是三分天下。)两个选择完全相反,无法共存。孙权选了哪个,江东集团以后的总战略就是哪个了。

这一选,关系到整个江东集团的未来。

鲁肃想答应刘备的原因,我们在‘借荆州’几章中,已经分析的相当清楚了,此处就不再复述。周瑜想软禁刘备的原因,则很简单。他道:

1,刘备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绝非甘愿当小弟的人。

2,如今之计,可将刘备扣在江东,多送他美女豪宅,让他沉溺在温柔乡里,荒废他争天下的斗志。

3,再把关羽、张飞分隔两地,派一些心腹牵制、控制他们,让他们帮我们打仗。这样,大事可定也。

4,相反的,若我们资助给刘备土地,凭刘备三人的本事,恐怕就要蛟龙得雨,一飞冲天了!

周瑜的计划看上去不错,但其实有三个问题:

1,关羽、张飞的性格,是能被周瑜威胁住,乖乖帮江东做事的人吗?

很悬。

2,刘备为人百折不挠,又能被豪宅美女迷惑,放弃争天下吗?

也很悬。不过,这个试一试也无妨:若成功了,最好。若失败了,最多就是放刘备回去呗,也没什么损失。

然而,就算以上两个问题都解决掉,那么,也还有更难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过的。

刘备借荆州的时间点,是【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时。

荆州原来是刘表的,刘表死后,按官方遗嘱是刘琮的。这个,毫无争议。

刘备支持刘琦抢荆州,其实是不合理的,与强盗无异。不过,虽然不合理,却还是抢成功了,并受到了许多荆州人的认可与支持,其原因有三:

1,刘琦是长子,刘备若要怀疑遗嘱的真实性,硬说刘琦也有资格继承荆州,也是可以的。

2,刘备早就和荆州的本地家族结盟了,得到了地头蛇们的大力支持。

3,刘备在荆州混了八九年,收揽了大量人心。不止百姓愿意跟着刘备跑,就算是当官的,刘琮献荆州时,刘备怒喝一声,也有不少人立刻离开刘琮,改投刘备。

而如今,周瑜若敢扣住(甚至杀害)刘备,那么,荆州绝对会被曹操抢走!因为:

1,原本刘琦能和刘琮一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刘琮的背后是曹操,而刘琦的背后,却是和刘表一样,都姓刘,都算半个荆州人的刘备。若刘备被扣住,刘琦的背后变作孙权,那么,刘琦便和刘琮一样了,都是把领土献给外人的人。(只不过一个献给曹操,一个献给孙权。)怎么和有遗嘱的刘琮争?

2,原本各大家族和刘备结盟,纯粹是因为刘备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能帮助他们自保或翻身,是没有任何感情因素的。若刘备被江东扣住,他们支持刘备还有什么用?刘备又能帮到他们什么?必定是不可能再支持了。

不支持刘备,又会支持谁?曹操是汉朝丞相,孙权是造反军阀。曹操兵强,孙权兵弱。投靠曹操的本地家族,都获得了丰厚的待遇。投靠孙权的刘备,却被周瑜扣住了。你说,他们会支持谁?

所以,孙权不用周瑜之谋。若用了,就会失去占据荆州的名分、荆州本地家族的支持、抵挡曹操的盟友。这三样东西,都是孙权没有的。只有跟刘备联盟,孙权才能有!

即:赤壁后的孙权集团,是没有能力不靠刘备,单靠自己获得并守住荆州的。扣住刘备,等于将荆州送给曹操。

《汉晋春秋》记载:谋士吕范也赞成扣住刘备,鲁肃反对道:【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安抚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

鲁肃说的十分清楚:曹操的优势是什么?实力强。劣势是什么?在荆州的人心还没稳定——不过,只是暂时还没稳定而已。鲁肃说曹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言下之意便是:不稳,只是因为曹操刚来而已!曹操手握皇帝、朝廷、刘琮、蔡蒯等本地家族,等经营上一段时间,曹操在荆州的人心,肯定比刘表、刘备还要高!

所以,孙权不但不能扣留刘备,反而要趁着曹操还没稳的时候,资助刘备,赶紧派拥有大量人心的刘备去压制曹操收揽人心,多给曹操树立敌人才行。不然,曹操如果抢走了荆州,那局势就又会回到赤壁前夕,孙权集团还是会完蛋的。

一一一一一一
注:

刘备集团中,周瑜比较忌惮的人,是关羽、张飞,而不是诸葛亮。周瑜多次提到要小心关张二将,却丝毫没提过诸葛亮的名字。

虽然《演义》把诸葛亮、周瑜描绘成宿敌,让两人纠缠的不死不休。但在历史上,两人其实没什么交流。《三国志》中,甚至找不到两人见过面、说过话的记载。说他们压根不认识,只是知道对方集团中有这么个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注2:

有人道:‘刘琦至少是个成年人,刘表不该把荆州交给刘琮这个小孩子。’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刘琮的年龄,史书上并无记载。按照史书的惯例,一般来说,他的言行举止没有特别幼稚之处,史书又没有特地点明他是个孩子,那么,刘琮的年龄,就很有可能并不小,而是也有二十岁、甚至三四十岁左右。只是《演义》将他刻画成小孩子而已。

古典小说对懦弱君主的刻画,往往有意无意的往小孩子形象上靠。类似的错误印象有许多:如汉献帝的年龄,与诸葛亮相同,比曹丕还大上5岁。但在颇多人的印象中,三国后期,诸葛亮是老丞相,曹丕至少30岁上下,汉献帝却始终是小孩模样。

《水浒》之类的小说,更为夸张。宣和年间,宋徽宗已经年近40了,但辽国欧阳侍郎仍说道:【宋朝童子皇帝,被贼臣弄权。】把他当作童子来看。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一十八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四)

既然不能扣留刘备,那便只好答应刘备。故,孙权将南郡(江陵)借给了刘备,并同意刘备【都督荆州】。

这代表着三分派的战略已经初步完成,(刘备借到了南郡,有了一定实力,可以与孙权联合抗曹。)也代表着二分派的战略彻底破产。(二分派拿荆州便是破坏联盟,不拿荆州便只能三分天下。)

周瑜该怎么办呢?他只有以下两种选择:

选择一:坚持二分天下。

这一选择很不好,因为三分派的战略已经启动,并且投入了一定的成本,(把南郡送给了刘备。)若周瑜继续坚持二分天下,过上几年,江东集团内部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二分派战胜了三分派:由于孙权是支持三分天下的,周瑜是不可能和孙权争的。故,这一情况不可能出现。

2,三分派战胜了二分派:那么,周瑜还坚持什么二分天下呢?倒不如一早就跟着三分派混,还不用集团内斗。

3,两派不分胜负,互相僵持:那么,江东集团就会处于无战略状态,有想这样的,有想那样的,力气用不到一块去,行动力会产生极大的浪费。严重些,甚至会产生矛盾,爆发内战。

故,这一选择,周瑜不能选。

选择二:支持三分天下。

周瑜始终认为刘备会成为江东的大患,所谓【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故,这一选择,周瑜不想选。

既不能二分,也不想三分,那么,周瑜为了整个江东集团着想,便硬生生创造出了第三个选择:自孙策、孙权修改战略后,周瑜再度退而求其次,再度修改战略,把战略修改成:不支持天下三分,但可以与三分派共存。

什么意思呢?便是:周瑜与他的二分派决定‘伐蜀’,不要荆州了,去抢益州刘璋的地盘。

周瑜为何要伐蜀?《演义》上说他伐蜀是假,实际是想假虞灭虢,在去益州的路上偷袭荆州——这个,完全是在胡扯。

此时偷袭荆州,孙刘交战,只会出现两种结果:

1,曹操来袭,孙刘和好,联盟整体实力下降。

2,曹操来袭,孙刘不和好,周瑜消灭刘备,然后无法独自抵抗曹操。

你看,两个结果都是没利润的,只会亏本——如果周瑜真想用这个假虞灭虢之计,那么,他还不如一开始就扣住刘备呢!好歹还不用孙刘交战,产生损失。

故,周瑜伐蜀并不是针对荆州、刘备,而是另有打算。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曹铜爵 2021-01-04 10:38:3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
@马风8127 2021-01-04 11:02:40
感谢曹老师复出,继续完成大作!!祝曹老师和一直守候曹老师作品的大家新年快乐!
-----------------------------
谢谢朋友的支持,也祝朋友新年快乐~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一十九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五)

周瑜想伐蜀,孙权的态度却十分微妙。

一方面,孙权答应了周瑜,并给了周瑜足够的兵力。另一方面,孙权却主动联系了刘备,并对刘备说道:咱们联手进攻蜀地吧!

你看。

周瑜伐蜀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想获得益州的地盘之外,实际上,周瑜还想借着‘伐蜀’来转移江东政坛的内部矛盾。

江东集团的总战略,虽然已经定下用三分派的了,但是,人数众多的二分派,肯定是心里十分不满,并觉得三分派的路线走错了的。(不可能孙权一声令下,二分派就全部转变为三分派了。)与其让二分派与三分派暗自内斗,倒不如将这一矛盾转移到外人身上。

转移到谁身上呢?刘备是三分派的盟友,不能转。曹操太强,强行转移到曹操身上,则会让自己吃亏。那么,就只好转移到益州蜀地的刘璋身上。

这么做,二分派的头号敌人是刘璋,主要任务是伐蜀,自然就不会最仇视远在荆州,和伐蜀计划无关的刘备及三分派。而三分派的头号敌人是曹操,主要任务是联刘抗曹,也和远在益州的二分派没了战略冲突,可以各干各的活了。

上一章,我说周瑜伐蜀是另有打算,就是指这个:伐蜀若胜,则获得益州的地盘。若败,则维护了江东政坛的稳定。不论胜败,都对江东集团有着极大的好处。故,伐蜀一事,是可以让二分派、三分派共存的完美战略。

可是,孙权却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先主传》记载:【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孙权要和刘备【共取蜀】。

这么一搞,局面就变得很复杂了:

1,周瑜要伐蜀这一军事情报,被孙权泄露给了刘备。

2,周瑜本就想躲着刘备,然后转移矛盾。可如今,刘备却可能和周瑜组成伐蜀联军——荆州的胜利果实已经被刘备抢走了,如今,连益州的利润刘备也要抢!那你说,二分派还会不会继续忍着刘备呢?到时候,恐怕连周瑜都管不了手下对刘备的杀意了!

现在江东集团的总战略是联刘,如果二分派真的和刘备翻脸了,(甚至开战了。)那么,错的就一定是二分派!二分派就犯了严重的政治+战略错误!

到时候,孙权会怎么处置二分派呢?

3,同时,刘备的兵力守荆州都不够用,如果再派出一部分兵去伐蜀,那荆州就会更加空虚——面对更加空虚的荆州,二分派会不会忍不住违背总战略,再度升起趁机抢夺荆州的念头呢?

如果二分派真的这么做了,孙权又会怎么处置二分派呢?

总之,横看竖看,伐蜀这件事,也不该通知刘备的。(通知刘备,不但会增加江东的内部矛盾,而且,抢到益州的地盘后,也要莫名的分一部分给刘备。)孙权到底是傻,还是他也另有打算呢?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不知为何被删掉了,再发一次。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二十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六)

关于伐蜀,周瑜是这么对孙权分析的:

1,曹操赤壁战败,又有心腹之忧,(指西凉韩马、荆州刘备等。)不可能与您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2,张鲁正在侵略刘璋,我与孙瑜(孙氏宗亲,孙权的堂兄)趁机去伐蜀,便可先拿下蜀地,再吞并张鲁。

3,然后,留孙瑜镇守益州,与马超结盟。我则回来,与您对付曹操。如此,北方可图也!

很明显,周瑜这番话是在骗孙权。自古以来,分析这番话军事可行性的人,也都被周瑜骗了。

我们可以拿刘备做标准,来看看周瑜伐蜀成功(得到益州的领土,吞并张鲁)的可能性有多少。

赤壁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孙权也只能拿出3万兵左右。赤壁后,孙权还要分一部分去盯着荆州,防止刘备捣乱,他又能给周瑜多少兵呢?往最多算,也就是3万左右。

再看刘备。

《先主传》记载:【先主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刘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先主北到葭萌,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备打益州的兵力,至少有四五万人:他并军3万多,刘璋又给了他几千兵,他又在葭萌关收揽人心,招了些新兵。

兵比周瑜多一两万,刘备还是刘璋请到益州的,不用从益州外面的关口开始打,(《刘璋传》记载:【璋从之,遣法正请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刘备进入益州时,就像回家一样轻松。)又有张松的西川地形图,又有法正做内奸,又把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部队调了过来——就这样,占了这么多优势,刘备还打了足足两三年!光一座雒城,刘备就打了一整年!

最后,成都还有3万精兵,粮草军饷还能再撑一年,【吏民咸欲死战】。要不是刘璋投降了,刘备恐怕还要再打个几年才行。

那你说,周瑜要打多少年呢?(更何况,周瑜身后还有个随时准备偷袭他的刘备。)

周瑜根本就拿不下益州,伐蜀必定会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

‘只靠区区3万兵,根本就吞并不了刘璋和张鲁。’这件事,周瑜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他这一套伐蜀计划,显然是在故意骗孙权的,根本不可能完成。

上一章我们分析过,周瑜伐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妄图拿下整个益州,(最多只能抢到一部分地盘。)而是转移江东政坛的内部矛盾。不过,牵扯到派系之争,尤其孙权已经站到了三分派上,真正的目的,周瑜肯定是不方便明说的——他总不能说:‘因为我的二分派,跟主公您的三分派不合,所以我要去伐蜀。’这样,不成造反了吗?大臣凭什么自己有一派,然后违背总战略,跟主公的派不合呢?

后来的姜维也是这样:他离开成都,去外地种麦,也不是为了那点麦子,而是想转移蜀国的矛盾。把他那一派,和刘禅、黄皓那一派先分开。

周瑜的伐蜀战略,最假的地方是:整套计划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刘备和荆州,就好像世界上根本没有刘备这个人一样。

攻打益州,没说要不要防着刘备。

吞并张鲁,也没说要不要防着刘备。

结盟马超,没提到另一个盟友刘备。

进攻曹操,还是没有提到刘备——不是联刘抗曹吗?为什么整套计划里,连一个‘刘’字都没有出现呢?

尤其是最后,连北方都可图了,整个世界都在计划之中了,为何一心想夺回南郡的周瑜,还是丝毫没有提到近在江东眼前的荆州、南郡、刘备等事呢?

因为周瑜很清楚:现在的江东政坛,他的二分派身份,让他根本就不敢说出‘荆州、南郡、刘备’等敏、感词汇!说了的话,若言语中不支持联刘,就会让他站在孙权的对立面。若支持联刘,则二分派就会被顺理成章的解散、打散,然后编入三分派。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刘备不存在!在与刘备相关的事情上,不发表任何见解,绝口不提‘刘备’二字。

可见,周瑜是很懂政治,很谨慎的一个人。他很怕犯忌讳,言谈举止十分小心,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风流自赏、恃才傲物形象。(也正因他为人谨慎,他的人际关系才可处理的特别好,让大家都爱他,不觉自醉。)

周瑜对孙权更是格外的谨慎。这个,早在八年前就可以看出来了:《江表传》记载:建安七年,曹操命孙权送子做人质,孙权问该不该送?周瑜却道:先观察一下,若曹操是个贤臣,我们便投降他。若曹操是个奸臣,挟天子只是为了篡位,我们便反抗他!

周瑜说‘若曹操是个忠臣,我们便投降他。’显然也是骗人的——赤壁时,周瑜都宁死不降,何况八年前,曹操还没打过来的时候呢?周瑜是根本不想投降,又明知道曹操不是个忠臣,才故意这么说的。

不过,周瑜为何要说这种冠冕堂皇的假话呢?如果说在公众场合,怕别人知道他们坚决抗曹,那还可以理解。可是,他和孙权正在密会,除他二人外,现场就只有孙权的母亲而已,他为何不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周瑜不信任孙权。

年少时的孙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能不能顶住压力,与曹操抗争到底?周瑜是不敢保证的。孙策死前,百官认为孙翊更适合继位,性格彪悍,更像孙策。看这个意思,孙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比较柔和的,并不强硬。不然,也不可能跨过他这个老二,去立更小的老三孙翊了。

也就是说,如果孙权真的是性格软弱的人,向曹操投降了,那么,坚决反对投降的人,就会成为投降后最受曹操集团针对的人!所以,八年前,周瑜和孙权说话,是十分谨慎圆滑的,给将来留了些余地。八年后,周瑜知道他不是软弱的人了,说话才比较直接了:【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周瑜的心思,旁边的权母是很清楚的。当时,孙权的位子极度不稳,必须要倚仗周瑜才行。所以,周瑜一说完,权母便道:【公瑾所言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立刻拉拢周瑜。然后,命孙权把周瑜当哥哥看待,刻意加深周瑜与孙权的关系,以及信任度。

当时的孙权,自然是十分愿意拜周瑜做哥哥的。可是,数年后…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二十一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七)

孙权继位时,江东集团一部分人并不服他,《吴主传》说他们【未有君臣之固。】另一部分人虽服他,实力上却压他一头。其中,政治班子由张昭为首,连孙权上位,都是张昭命令他换衣服,带着群臣扶他登基的。军事部队则由周瑜、程普等将分别掌握——这里面,周瑜的实力又最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还能分走一部分朝政大权,【与张昭共掌众事。】

继位之初,孙权没有自己的嫡系,故,只能借着张昭、周瑜来压制江东的本地家族。但孙权的性格,一向是不想受制于人的。赤壁时,孙权勃然大怒道:【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既然他连曹操的制都不愿意受,那么,他能愿意受张昭、周瑜的制吗?

所以,孙权就开始费尽心机的组建嫡系班底了。

孙盛是这么评价孙权的:【观孙权之养士,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

赤壁后,孙权的嫡系班底基本形成,而且实力不小,由:鲁肃、吕蒙、诸葛瑾、蒋钦、陈武、周泰、凌统等人组成。这些人,都是孙权【倾心竭思】,一点一点招揽、感动、提拔、培养出来的。只听孙权的,不听江东集团的。

自己的班底已形成,下一步,就该打压异己了。

此时,对孙权威胁最大的人是谁?

不是曹操,因为合肥线曹操呈守势,荆州线则由刘备替孙权挡着。而且,马超、韩遂尚在曹操之后。

也不是刘备,因为目前的孙刘是盟友,刘备最多在荆州问题上占占便宜,不可能进攻江东。

也不是本地家族,因为前文我们分析过,既得利益者,都是不希望目前的环境改变的。既然孙权可以抵挡住曹操,那么,继续受孙权的统治,对本地家族来讲,就要好过冒险重新洗牌,受曹操的统治。故,他们不会造孙权的反。

如此看来,与外敌的冲突都不激烈,那么,对孙权威胁最大的,就是张昭、周瑜这两个把持朝政的人了。

有了嫡系班底的孙权,不用张昭和周瑜帮他压制本地家族,更不用他们帮他‘总揽朝政’,【共掌众事】。

这其中,张昭一力主降,差点断送了江东集团,地位与声望都跌了一些,对孙权的威胁较小。(赤壁后,张昭若想篡权,附和他的人不会太多。)

而周瑜,则刚刚以主帅的身份,打赢了千古第一奇战!以五万胜数十万,声势极大!再加上周瑜有他自己的一派,又把持着一部分朝政,政治理念又与孙权相悖——所以,周瑜对孙权的威胁,其实是比曹操还要大的。

《江表传》记载:赤壁后,刘备对孙权说道:【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暗示周瑜很可能造孙权的反。

刘备这番话,自然是在挑拨孙权、周瑜的关系。因为:江东集团的高层中,孙权是偏向联刘的,鲁肃是坚决联刘的,只有周瑜反对联刘,对刘备的威胁最大。

不过,挑拨也是要有事实做依据的——刘备这番话,把周瑜的名字换成任何一个别的大臣,如鲁肃、张昭、程普、黄盖等,都是不成立的。看来看去,江东集团里,还真的只有周瑜才能【不为人臣】,造孙权的反。其余的人,都是没那个实力的。

所以,周瑜不但对孙权的威胁最大,对刘备的威胁也最大。

这样看来,周瑜伐蜀,孙权却主动通知、邀请刘备,就明显是不怀好意了。背后的可能性有二:

1,孙权、刘备已经暗中联手了,准备在伐蜀的路上除掉周瑜。

2,孙权、刘备并未联手,刘备是不知情的。孙权只是提供给刘备一个机会,看刘备会不会再度抢夺周瑜的利益,(益州的领土。)甚至趁机除掉周瑜。

不过,从刘备拒绝了共同伐蜀来看,周瑜的死,刘备是不知情、没参与的。所以,周瑜死于孙权之手,就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然,孙权何必要多此一举,邀请刘备伐蜀呢?

周瑜伐蜀的真正目的,孙权是不知道的,周瑜也不能明说。故,孙权只知道周瑜要带着数万兵,去一个离他很远,他完全管不到的地方。至于周瑜会不会中途转投其他诸侯?又或者抢几个郡县后自立?孙权不知道。

要知道,这是有可能的。第一,周瑜有过想要转投他人的记录。《周瑜传》记载:周瑜刚加入孙策时,【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还吴。】

这段话,是史书的一个曲笔:周瑜看袁术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还是回到了孙策身边。言下之意,如果袁术是个有潜力的君主,周瑜就跟着袁术混了。

第二,周瑜的军事水平又是极高的,为人又极自信。《江表传》记载:曹操命孙权质子时,周瑜道:楚国最早不满百里之地,但他们继嗣贤能,广土开境,遂据荆扬,传国九百余年。我们又怕什么曹操!

可见,周瑜认为:只要有本事,地盘再小,也是可以发展成超级大国的。所以,在孙权眼中,抢几个郡县自立这种事,别人不敢做,怕刚自立,便被人灭了。周瑜却是敢的。

故,周瑜现在的处境很尴尬:留在江东,不好。(为何不好?前几章已经详细分析过了,此处就不再复述了。)离开江东,又有转投他人,或是自立为王的嫌疑——不过,始终比留在江东要好些。所以,周瑜为了避嫌,就请求孙权,让孙权的堂兄和他一同伐蜀,并在成功后,由堂兄留守益州,周瑜则立刻返回江东。【乞与奋威俱进取蜀。留奋威固守其地,瑜还与将军据襄阳。】

周瑜的心思是很明显的:他认为,主动让一个孙氏宗亲监视他,并把胜利成果全部交给孙氏宗亲保管,便可以打消孙权对他的怀疑。

可是,为什么要挑孙瑜这个堂兄弟呢?因为:自孙权开始,江东集团便开了一个先例:主公死后,不一定父死子继,也可以兄终弟及。即:弟弟也是有继承权的。

所以,如果挑孙权的亲兄弟去,如四弟孙匡,(注:此时三弟孙翊已过世。)反而会加深周瑜想造反的嫌疑,令人怀疑他要在蜀地立孙匡为主,建立第二个江东集团。毕竟,都是孙策的亲弟弟,孙权可以继位,孙匡自然也可以。

不过,堂兄弟就万无一失了吗?也不一定。

孙瑜的父亲孙静,是孙坚的亲弟弟,江东集团的开国功臣,资历极高。(目前的江东集团,应该没有比他资历还高的人了。)孙坚初起兵时,手下一共才一千多兵,孙静就资助了他六百!所以,孙策死时,孙静的长子孙暠(孙瑜的亲哥哥)就点起兵马,准备杀了孙权,自立为江东之主。

你看,孙静这一脉,是有造反的资本,并真的造过反的。周瑜拉上孙瑜同队,对孙权来说,到底是打消了怀疑,还是加深了怀疑,其实是很不好说的。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二十二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八)

综上所述,周瑜死于孙权之手,就是毫无疑问的了。这件事,孙权留下的破绽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

破绽一:以军事讲,周瑜伐蜀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事。这一点,孙权和他的心腹,(如鲁肃、吕蒙、诸葛瑾等。)军事水平都不差,应该也可以看的出来。(所以,孙权才会更加怀疑周瑜的目的,怀疑他根本不是伐蜀,而是想转投他人或自立。)

那么,兵力非常吃紧的孙权,为什么会同意给周瑜这么一大批兵,让他去浪费,做这个绝不可能成功的事呢?

如果不是孙权很傻,傻到认为只靠3万兵,便可以消灭刘璋、张鲁,越过刘备,独占益州。那么,就只能是:孙权知道这批兵是浪费不了的,伐蜀的途中,没等和刘璋打起来,伐蜀计划就会因某种原因(周瑜的死)而停止。到时候,这批兵就会回到自己的手中。

即:周瑜的死,是在孙权意料之中的。

破绽二:周瑜的死,是很不寻常的。《江表传》记载,周瑜的遗书自称:【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所谓【道遇暴疾】,就证明周瑜伐蜀前还是很健康的。周瑜的死,和之前的任何病痛都没有关系,是他带兵出门后,一个不谨慎,才突然染上了病,得了【暴疾】。这一点,是周瑜在遗书中特别声明的。

是不是周瑜发现了什么呢?应该是的。

周瑜所染的暴疾,十分奇怪,发病期极快、极短:昨天刚开始治疗,今天就知道绝对治不好了,连治都懒得治了,直接写好了遗书准备等死——这里面,就至少有以下三个疑点:

1,到底是什么病如此诡异、凶猛?

2,莫名其妙得了重病,正常人应该会埋怨老天,或是怪自己运气不好。可是,周瑜为什么会怪他在路上不谨慎呢?难道谨慎一点,就不会得病了?

3,就算真的得了绝症,正常人也一定是能治就治,尽量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是,周瑜为什么昨天才开始治疗,今天就准备放弃,直接写好遗书等死呢?

答案很明显:周瑜并不是生了病,而是中了毒!所以,他才会怪自己不谨慎,疏于防范,被人下毒暗害了!

同时,他的病也不是不能治,而是不敢治!

孙权下毒害他,他敢治吗?治好后又该怎么办?

若回江东,周瑜知道了孙权想暗害他,孙权也知道周瑜知道了此事,毫无疑问,接下来,孙权只会更加猜忌周瑜!同时,江东集团内部,也只会产生更严重、更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暗杀计划。到时候,不只是周瑜,连周瑜的家人,以及支持周瑜的二分派官员,也都会难逃一死。

但若不回江东,那就等于造反了!

所以,坦然接受死亡,连治都不治,就是周瑜最好的(甚至唯一的)选择了。周瑜在遗书中无奈的说道:【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我死了,乃是天意,与任何人无关。我也没有任何牵挂了。

周瑜真的没有任何牵挂了吗?当然不是。隐患刘备,夺回南郡,以及正在进行的伐蜀计划,周瑜没解决的心事还有许多。

那么,周瑜为何要说自己没什么牵挂,并推荐三分派的鲁肃接他的位子呢?其实,他是在向孙权表态:你放心,我没有任何牵挂了,所有的二分计划,我(和我的手下)都不会再做了!二分派正式解散,由三分派的鲁肃来代替我。

周瑜死后,《鲁肃传》记载:【鲁肃代领瑜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

这里面,鲁肃【代领瑜兵】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兵本就是吴国公家的兵,归【偏将军】这一职位领导。周瑜是偏将军,鲁肃是奋武校尉,虽然级别略低了点,但周瑜点名让鲁肃接他班,所以鲁肃还是有资格代领的。(过了段时间,孙权就把鲁肃也提拔成了偏将军。)

但是,【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鲁肃。】就太不合理了。【瑜兵】是公家的兵,【瑜士众】却是周瑜私人的手下,(这四千余人,甚至都不一定是士兵,而是门客、家将之类。)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之前我们分析过,吴国的制度中混合着一部分私兵制。那么,【瑜士众四千余人】,是周瑜的私人财产,要么传给周瑜的儿子,要么交给二分派其他的成员(例如甘宁)。【奉邑四县】,也是一样,要么传给周瑜的儿子,要么还给国家。总之,都和鲁肃这个外人是没什么关系的。

而如今,却全归了鲁肃。为何?还是孙权的意思:若归了周瑜之子或甘宁,以他二人为首领,二分派就仍不会解散,始终是个隐患。倒不如全交给鲁肃,由鲁肃将这4000人吸收、打散、改造,彻底消除二分派。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不是愚忠,而是无奈:君要臣死,臣居然有能力不死,那么,不死后,君又会如何看待、对待臣?绝对会更加恐怖。还不如一死了之,免的连累家人。

破绽三:江东的三位战略家,鲁肃、吕蒙的儿子都继承了父爵,过的不错。可是,偏偏周瑜的两个儿子,没能继承父爵不说,长子周循又得病早死!次子周胤则犯了罪,百官为他求情,孙权不答应——等孙权答应的时候,这么巧,周胤也得病死了!

周瑜仅有的两个儿子,也都像周瑜一样得病早死了——到底是他们命不好,身体碰巧都这么脆弱?还是有人在毒杀他们,以防他们为父报仇?

周循,史书说他【有瑜风】,大概是像周瑜那样得人心,或是有能力。这样的人,对孙权来说,当然要早死才放心了。

周胤,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呢?史书上没写:孙权也好,为周胤求情的百官也罢,在提及周胤的罪名时,都说的很含糊,不肯明说。

孙权说他的罪名是【酗淫自恣】。百官说他的罪名是【纵情欲】。周胤到底干了什么实际的事情,导致犯了法呢?不说,只说他放纵自己的情欲——往最严重说,也就是做了些贪污、好色之类的事。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周胤该被判刑。但以当时(东汉末年)的惯例来说,一个贵族仅仅因为这样,就被判流放、坐牢,并剥夺兵权与爵位,就明显是判刑过重,不合常理了。

证据有二:

1,《周瑜传》中,诸葛瑾、步骘联名上书道:“周瑜对江东的功劳极大,就是汉朝的韩信、英布,也不过如此。这样的功臣,自古以来,帝王都是要尊重他们的,刘邦就发誓道:‘哪怕黄河的水流干了,泰山变小了,封爵制度也要永存,让功臣的子孙受到照顾。’如今周瑜去世不久,周胤就被降为平民匹夫,真是令人哀伤。希望陛下原谅周胤,恢复他的爵位、兵权。”

可见,按当时的惯例,功臣之子只要不是做了十恶不赦的事,如造反等,都是可以从轻发落,甚至免罪的。君主有这个权力,百官也不会反对——这不是包庇犯人,而是在学习上古帝王的德政。

(在这件事上,百官的利益是一致的,当然不会反对。这样,他们的子孙若犯了法,就也可以免罪了。)

可是,孙权却回道:‘周胤罪恶,还不能饶他。你二位引用了汉高祖的誓言,让我深感惭愧。虽然我不能与汉高祖比,但是,也很想向他学习。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你二位的建议,我不听。’

明知道应该饶恕周胤,(自己都承认想向刘邦学习这一点。)却仍不饶他,合理吗?

2,那么,会不会是孙权为人公正,想要秉公执法,不想包庇大臣子孙呢?也不是。对待其他的功臣之后,孙权都是遵从汉高祖的惯例,从轻发落,甚至不予追究的。

如韩综(韩当之子),《韩当传》说他【淫乱不轨】,罪行比周胤是严重的。可是,孙权却【以父故,不问。】连问都不问他,随便他继续犯法。为何?因为他的父亲是功臣。

反观周胤,同是功臣之子,却被剥夺了父爵,判了重罪,百官联名求情都没用,合理吗?

故,综上所述,周瑜死于孙权之手,是毫无疑问的。至此,江东集团的两大权臣,张昭失势,周瑜被杀,孙权终于夺回了所有的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江东之主。此时,距离孙策遇刺,孙权慌乱继位,刚好十年。

——————
注:

韩信、英布,都是对皇室有功,却又被皇室杀掉的人。百官拿他们两个来比喻周瑜,其实就是暗示周瑜也是对孙家有功,却又被孙家杀掉的人。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二十三章:江东集团战略变迁。(九)

鲁肃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私党,比周瑜值得信任。赤壁后,鲁肃又成了三分派的领头人,江东集团的总战略官,理应地位最高,最受宠。

可是,周瑜死后,却有人劝鲁肃道:某某人最近很红,你要对他客气点。

这个某某人是谁呢?为何连鲁肃都要对他客气点呢?

是吕蒙。

吕蒙其实是二分派的人。(或是与二分派关联较深的人。)他本是孙策的左右人,《吕蒙传》记载:【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后成了孙策的别部司马——这个职位,一般是比较亲近的人才能担任的。如曹操刚起兵时,担任别部司马的是曹仁、夏侯渊二个亲戚。刘备做平原相时,别部司马是关羽、张飞,二人分别统领着刘备的部曲,与刘备睡则同床。所以,说吕蒙是孙策的心腹,应该是可以的。

赤壁时,有一支部队从益州来投,周瑜建议将这支部队交给吕蒙保管。《吕蒙传》记载:【周瑜…益蒙。】想借此增加吕蒙的实力。所以,说吕蒙是二分派的人,就更可以了。

吕蒙原本的地位,当然是远远不如鲁肃的。但借荆州后,孙权对吕蒙的提拔、栽培,却是极明显的。

军事上,孙权给吕蒙增了好几次兵,并常派吕蒙出征立功。(最明显的一次,吴国成当、宋定、徐顾三位将军去世,孙权竟借口他们的子弟年幼,将三将的部队,全部交给了吕蒙。)

政治上,孙权则劝吕蒙、蒋钦等多读书,并说道:【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言下之意是:你以后一定会被我安排进江东的政坛帮我,所以,要多些政治功力才行,不能只当个能打的武将。

(孙权对吕蒙道:‘我没想让你成为有文化的博士,只是想让你知道一些往事。’所谓‘往事’,就是历朝历代的那些政治斗争。所以,孙权推荐吕蒙读的书,是《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史书,可以提升政治功力的。至于无法提升政治功力,纯粹增加文化的书,他并不推荐吕蒙读。)

所以,旁人才劝鲁肃对吕蒙客气些,道:【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是个人都能看出吕蒙的上位速度极快,简直是【功名日显】。超越鲁肃,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这说明什么?说明过了几年,继周瑜后,鲁肃也要被孙权放弃了。

孙权为何要放弃鲁肃呢?我们可以慢慢来看。

赤壁时,孙权支持三分天下。为什么?因为他没法二分!若能二分天下,谁愿意三分?

所以,借南郡尽管在战略上十分正确,孙权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孙权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若有可能,孙权当然是不想借!而是想独占整个荆州。

(刘备也一样:若有可能,刘备当然是不想还,而是想独占整个荆州。)

后来,刘备得了益州,这就代表:即使刘备丢了南郡(甚至荆州),实力上也不妨碍他与孙权继续联合抗曹。所以,孙权就起了抢夺荆州的心。

不过,抢夺荆州这个议题,在江东集团的内部,还是很难通过的。同时,孙权提出这个议题后,面子上也会很不好看。

因为:

1,在三分派看来,抢夺荆州就是破坏联盟,犯了战略错误。

2,在二分派看来,我们早就劝你别借,你不听,还大力支持三分派,把我们打压的这么惨。如今,你发现刘备是猾虏了,后悔了,又命令我们撕毁合约,把借出去的地盘抢回来——这不是自打耳光吗?早不借,不就没这么多事了吗?

此时,孙权的战略,是要二分派、三分派混合着用的:大战略上,还是要使用三分派,联刘抗曹。但是,抢夺荆州这件事,就必须要使用二分派了,因为三分派是强烈反对的。

所以,他又提拔起了二分派的吕蒙,将吕蒙视为第一心腹。

吕蒙是这么看待荆州问题的:【今东西(指东吴西蜀)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荆州在刘备关羽手中,对吴国始终是个威胁。

第一心腹的话,孙权当然是认同的。可是,这番话不就是周瑜当年说的话吗?周瑜七八年前就说:【关羽熊虎之将。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你怎么就不听呢?

有些难堪。怎么办呢?孙权就把责任全都推到了鲁肃身上!——当年不是我不听周瑜的,而是联刘、借地,都是鲁肃的战略,是鲁肃劝我不听的!是我误信了鲁肃!

把责任推到鲁肃身上,有两个好处:

1,可以光明正大的抢夺荆州了。

孙权后来评价鲁肃,是这么说的:【鲁肃劝吾借刘备地,是其一短。】潜意思是:联刘、借地,都是鲁肃的失误,我本身不想借,只是被鲁肃忽悠了。所以,我现在想要回来,是合理的。

2,可以提拔自己的心腹。

鲁肃虽是孙权提拔起来的,但如今,鲁肃既是三分派的领头人,也是二分派的半个领导。(因周瑜死时,点名要鲁肃接他的班。)鲁肃又与刘备集团极好,甚至私下向刘备输送人才,推荐庞统加入刘备——很明显,即使没了孙权,鲁肃也依然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势力,以及关系网。控制鲁肃的难度,要远高于控制吕蒙。

吕蒙的出身,是差一些的,自称【贫贱难可居】。必须要依靠着孙权,才可稳居高位。所以,把持朝政的周瑜当权,江东集团便是二分派得势。势力极大的鲁肃当权,江东集团便是三分派得势。唯独吕蒙当权,二分派没得势,三分派也没得势——他立刻脱离了二分派,永远以孙权为中心。孙权怎么说,吕蒙(以及整个江东集团)就怎么做。

故,最重要的位子与其让鲁肃坐,倒不如找个理由,说鲁肃借地、联刘失误,把他打下去,让吕蒙坐。

当然,鲁肃对孙权并没有威胁,不像周瑜。所以,孙权没必要杀害鲁肃,只是拿鲁肃背了背黑锅,放弃了鲁肃而已。

十多年后,孙权是这么评价吴国三位战略家的:

【周瑜雄烈,胆略兼人,邈焉难继。吕蒙仅次于周瑜。】

当年战略不被采用的周瑜,现在却成了最高明的人!连第一心腹吕蒙也要次于周瑜。为何?因为孙权现在做的事,和周瑜当年提的战略是一致的。捧周瑜的战略正确,就是说孙权现在的行为正确。

需要周瑜了,就再把他高高的捧起来。

【邈焉难继】,字面翻译是:‘很难找到人接替周瑜。’言下之意却是:当初接替周瑜的鲁肃,不合格,代替不了周瑜。

为何不合格?孙权先夸了鲁肃两句,然后道:【鲁肃劝吾借刘备地,是其一短。吕蒙图取关羽,胜于鲁肃。】

当初鲁肃劝孙权借地、联刘,孙权是十分赞同并大力支持的,(因为孙权本身就是这么想的。)多少人反对都没用。那时的鲁肃也是孙权最宠爱的人,宠爱到孙权亲自下马迎接他,以示鲁肃尊贵。

而如今,这件事却成了鲁肃的【短】。

这么一来,按照吴国官方的说法,吴国失去了荆州、进不了中原,就全是鲁肃的责任了!是鲁肃力劝孙权借地、联刘,做出了一连串错误的决定,和孙权无关。

既然鲁肃给吴国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那么,他当然就是三位战略家中最差的了。所以,孙权给他们的官方评价是:吕蒙次于周瑜,但胜于鲁肃。

最后,孙权‘大度’的说道:‘鲁肃说关羽还不算我们的威胁,劝我不要对付关羽——鲁肃这番话,是既解决不了关羽,又在吹牛。不过,我也不责备他了,毕竟他别的工作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至此,江东集团二分派与三分派的斗争,便结束了。这两派谁是胜利者?谁都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二分派周瑜被杀,三分派鲁肃遭贬,获得最终胜利的,唯有孙权。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二十四章:刘备、孙权为何不重用庞统?

庞统加入刘备时,刘备只让他做级别较低的官。庞统认为屈才了,没认真做,刘备便直接把他开除了。

庞统是名震南方的才子,又是荆州本地家族庞家的人,按道理讲,刘备在荆州住了七八年,又与庞家是盟友,是绝对不可能不知道庞统的。那么,庞统的才华极高,其家族又能帮刘备控制荆州,刘备为何丝毫不重用他,反而像在打压他呢?

原因很简单:庞统与江东集团的关系较深,他原本是周瑜的手下。

庞统是周瑜手下这件事,按《庞统传》的记载,是:刘表时期,庞统本是南郡功曹。后来,周瑜成为南郡太守,他便顺理成章成了周瑜的功曹。属于正常的工作交接。

按《荆州先贤传》的记载,则是:周瑜成为南郡太守后,久闻庞统大名,(或许也是看中了他庞家的身份,可以帮江东集团更好的控制荆州。)便逼迫庞统做他的功曹。庞统是被逼的。

以上二个说法,正确的应该是《庞统传》。因为:

1,周瑜死后,庞统愿意为周瑜送丧。而且,到达江东后,庞统与江东集团的陆绩、顾邵、全琮聊的十分开心。《庞统传》说他们【深与统相结。】《陆绩传》也说【庞统荆州令士,…与绩友善。】后成了好朋友。

如果庞统是被周瑜逼迫着为江东集团做事,那么,周瑜死后,庞统又怎么可能主动回到江东呢?又怎么可能丝毫不反感江东集团的人,反而对他们的态度特别好呢?可见,庞统与周瑜、江东集团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并不是被逼迫的。

2,《荆州先贤传》一书,立场明显是站在‘荆州的先贤’这一方的,真实性不能与《三国志》比。故,该书将荆州才子庞统美化为‘忠臣不事二主’,做江东集团周瑜的部下只是被逼无奈,就是很有可能的了。

3,就算庞统真的是被逼迫的,从1也可以看出:后来,他与周瑜、江东集团的关系,其实是十分不错的——为何一个被逼迫的人,能与逼他的人关系如此之好?原因很简单:

一者,周瑜的人格魅力是极高的。《周瑜传》说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大家都爱与他做朋友。程普说他【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酿,不觉自醉。】那么,庞统与周瑜接触后,被周瑜的人格折服,愿意真心做周瑜的手下,很正常。

二者,周瑜对庞统是十分重用、信任的。《荆州先贤传》记载:周瑜对庞统【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南郡是周瑜的命根子,周瑜却将南郡的事全都交给庞统处理,自己什么也不管。这份重用、信任,让庞统改变想法,想真心跟着周瑜干,也是很正常的。

故,综上所述,庞统的确是真心做周瑜手下的。《江表传》记载:刘备曾问庞统:‘当年你做周瑜手下时,据说周瑜想扣押我,有这件事吗?【在君为君,卿其无隐。】’可见,在刘备的眼中,周瑜是庞统的君主。

所以,作为周瑜的手下,加入刘备后,刘备防着他,不让他进入权力中心,不给他重要的官职做,就是很正常的了。

后来,鲁肃又向刘备推荐庞统——鲁肃身为孙权的人,他的推荐,到底是让刘备打消了对庞统的怀疑,还是更加加深了,其实是很不好说的。直到诸葛亮也挂了保证,刘备才完全的信任了庞统。(因庞统的堂兄弟庞山民,是诸葛亮的姐夫。)将庞统提拔到与诸葛亮相同的位置。【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这个,是刘备最初不重用庞统的原因。因为站在刘备的角度看,庞统可能是江东集团派来的奸细。

不过,鲁肃为何不向孙权推荐庞统呢?为何不让庞统加入江东集团呢?很简单,因为孙权绝不可能接受、重用庞统——庞统是周瑜的手下,属于二分派,在孙权看来,本就是该被打压的人,又怎么可能重用他呢?周瑜死了,庞统自己脱离了江东集团,最好。

这些事情,是《演义》的作者没有看透的。所以,《演义》无法解释庞统这样的人才,为何刘备、孙权都主动拒绝、放弃他,便只好虚构庞统长得很丑,说话又很猖狂,惹得刘备、孙权不喜欢了。

实际上,正史中并没有庞统长得丑的记载,反而《季汉辅臣赞》夸他【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说他气质是非常优雅的。庞统长得丑,只是《演义》的虚构。

楼主:曹铜爵

字数:60112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7-06 00:03:00

更新时间:2021-02-12 03:23:59

评论数:29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