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三章:关西军阀小谈。(四)

汉朝,匈奴衰落后,最强悍的异族便是羌族。羌族侵略、扰乱了边境足足百年,令朝廷苦不堪言,损失巨大。如汉安帝时,《后汉书·段颎传》记载:【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钱二百四十亿。】花了如此多的军费。

《后汉书·西羌传》亦记载:【自羌叛十余年间,…军旅之费,…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把两个州都拖垮了。

故,《西羌传》道:【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自古以来,从未见异族如此欺凌过天朝上国。窦太后亦说汉人、羌族有【百年之逋负(仇恨)。】

所以,最初北宫伯玉、韩遂等入侵中原时,朝廷官员们的态度,是颇有些微妙的,十分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西军中,有极多的羌人。)

1,皇甫嵩。

颇多人觉得西凉就是蛮荒之地,蛮、汉混居。但实际上,西凉也有许多本地大家族存在。如:

窦氏。有窦融,(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及上文的窦太后。

马氏。有伏波将军马援。

段氏。有剿灭李傕的段煨,及上文的段颎。段颎是讨伐羌人的三大名将之一,(另外二个名将,是皇甫规、张奂。)贾诩年少时被氐族人捉了,便自称段颎的外孙,吓的氐人立刻将他放了。可见其在西凉的影响力。

盖氏。有前文提及过的名士盖勋。

傅氏。

皇甫氏。有皇甫规、皇甫嵩。给天子做说客的皇甫郦,《献帝起居注》说他是【凉州旧姓】,就是凉州历史悠久的本地家族之意。

按《后汉书·应劭传》的记载,皇甫嵩建议招募三千乌丸人,与关西军作战。由此可见,朝廷的兵,确实是不如关西兵凶悍的。故,要以夷制夷,招募乌丸族的兵去打他。

2,邹靖。(便是《演义》中,招募刘备打黄巾贼的。)

邹靖却反对道:‘乌丸族衰落了,应该招募鲜卑族来相助。’

3,韩卓。

韩卓赞同邹靖。然而,他赞同的原因却是:乌丸、鲜卑乃是世仇。乌丸弱,鲜卑强,你招募乌丸来打仗,鲜卑肯定会趁机偷袭乌丸的老家。到时候,乌丸要赶回去防守,哪还能帮我们打仗呢?不如直接招募鲜卑人。

4,应劭。

应劭是强烈反对招募鲜卑人的,他说了一大堆鲜卑人的坏话,无非是野蛮、残暴、不讲信誉等。他的建议是:陇西太守李相如【沉静有谋】,应该可以抵挡关西军一下。之后怎么做,我们再从长计议。

最后,韩卓、应劭激烈的辩论,百官都支持应劭。

为何百官都支持应劭?史书上没有明说,但答案是很简单的:羌人扰乱百年,百官都被异族打怕了。所以,在羌族还没解决的前提下,实在不敢冒险招募鲜卑人入关——汉灵帝时期,鲜卑人本来就经常入侵幽州、并州。(可看《后汉书·灵帝纪》的记载。)你再放他入关,万一他也趁机入侵中原怎么办?

崔烈(崔州平之父)甚至建议放弃凉州,直接将凉州送给关西军,以此避免和关西军交战。《后汉书·傅燮传》记载:【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气的傅燮大骂道:‘杀了崔烈,天下就安全了!’

(后来,傅燮死于与关西军的作战——为何傅燮如此紧张凉州,并敢于与异族作战?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忠心,而是他乃凉州本地家族傅氏的人。故,若凉州归了关西军,他家族过百年的经营,就全完了。)

后来,北宫伯玉、李文候、边章被韩遂杀死,韩遂拥兵十余万,进攻陇西。被誉为【沉静有谋】的李相如,却毫不抵抗,立刻向韩遂投降了。

李相如为何会背叛朝廷?站在百官的角度,其实是很好理解的:跟着韩遂造反,若成功,韩遂成为把持朝政的人,李相如也会一路升官。若失败,其实也没什么严重的后果,大不了就回凉州,继续在凉州做土霸王呗——羌族扰乱边境百年,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朝廷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所以,韩遂、李相如又与王国结盟,一起击败了凉州刺史耿鄙。(凉州的本地家族,有一个耿氏,不知耿鄙是否耿氏的人。)耿鄙战败后,被部下杀死。而此时,他的另一位部下马腾,也趁机造反,果断的背叛朝廷,加入了韩遂、王国的联盟。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耿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寇掠三辅。】共推王国这个异族为主公,入侵中原。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四章:关西军阀小谈。(五)

汉灵帝中平五年,皇甫嵩、董卓击败了关西军。

关西军的性质,是十分杂乱的,至少由三个派系组成:

1,韩遂派。包括韩遂所掌握的义从胡,以及汉兵。(汉兵主要来自于投降韩遂的朝廷官员,如李相如等。)

2,异族派。如羌族、氐族等。

3,其余的反贼。

此时的关西,至少有十几路反贼(军阀)存在。如马腾、宋建等。(宋建是极厉害的,他自创了一国,直至30年后方被夏侯渊剿灭。)

又如《演义》说韩遂有八个部下,是【候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也。】这八人,在历史上也不是韩遂的部下,而是与韩遂平起平坐的西凉军阀,是盟友关系。(同属关西军。)

《荀彧传》记载:【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关西军中,至少有十几路诸侯。

而这十几路军阀,又是各自为政的。故,关西军内部是极混乱的,别说三个派系,恐怕三十个派系都是有的,并不一条心。

卫觊给关西军下了一个极著名的评价,是:【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说他们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事。

为何他们只看眼前的事?并不是他们比曹操、刘备的智商差多少,而是没办法的。

关西一共就这么大,却有十几路军阀并存,内斗就是不可避免的。即:关西的各路军阀,不是目光短浅、愿意内斗,而是不得不内斗!

《魏略》记载:韩遂的女婿将关西军评价为【所处又狭】,领土十分的狭窄。那么,大家的领土都紧挨着,一个人死了,其余人就能立刻瓜分他的地盘,获得巨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不理性的人,一定会疯狂攻击别人。而理性的人,也就只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警惕他人、自保上了。

此时,若谁敢劝大家不要内斗,把眼光放长远些,并主动第一个不内斗的话,那么,第一个被内斗死的,就一定是他。因为:1,别人可以攻击他,他却因眼光长远,不愿攻击别人。2,主张不内斗,便是妨碍、得罪了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有可能通过内斗获利。

自古以来,像这种杂乱的军阀联军,最重要的并不是战斗力,而是士气。因为:大家都只看自己的利益,如果一路杀烧抢掠,节节胜利,那么,大家都抢着干,借着这股士气,一统天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一旦遭遇战败,产生亏损,亏了的人就会立刻翻脸,轻则纷纷退出,组织一瞬间就会散架。重则狗咬狗,甚至爆发内战。

关西军中,韩遂是最强的,有十万多兵。其他人则弱些,如《魏略》记载:【程银、候选、李堪,…各有众数千家。】有的只有几千兵。故,领头的盟主理应由韩遂担任。

不过,当这个盟主是没好处的。因为:

1,无法指挥别人。

关西军这个联盟,最尴尬的一点在于:大家只有在打下中原后,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盟友。在此之前,一日没成功,都要做好回西凉的准备。而回西凉,大家就还是内斗关系。故,没有人会傻的听盟主指挥,帮盟主积累实力。

2,还要背负责任。

因为最终决定是盟主拍板的,(实际则只是走个过场。)所以,发生了重大亏损时,(如战败等。)成员们的怒火,肯定都是要发泄在盟主身上,而不是其他普通成员身上。

故,韩遂比王国、阎忠强的多,却仍要捧他们做主公,自己不做。(按《后汉书·赵岐传》的载,最早时,韩遂、边章等,还挟持过名士赵岐,想立赵岐为主。)

果然,关西军一被皇甫嵩、董卓击败,韩遂便立刻将王国废掉、杀死,用他来背这个责任。

王国死后,韩遂仍不做盟主,而是请阎忠来做。阎忠宁死不从,愤怒而死。

此时,实际上,关西军只不过经历了一次战败而已。但是,《后汉书·董卓传》却记载:【韩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便立刻开始狗咬狗,互相杀害了。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六章:关西军阀小谈。(七)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初,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说的很清楚,董卓想要借韩遂、马腾的关西军,去对付袁绍的关东军。而韩遂、马腾,也见天下大乱,十分愿意与董卓合作。

为何?因为关东军乃乌合之众,并无一个真正的统治者。(关西军也是一样。)这样一个各自为政的联盟,让他们在中原、洛阳与董卓作战,还可以。但让他们常年远离中原、远离自己的领土,在长安甚至凉州与董卓作战,他们就绝对不肯了。

故,若韩遂、马腾与关东军联手,情况便是:关东军因跨境作战十分困难,便很可能不打董卓了,(后来,他们确实也放弃了。)或是偶尔进攻董卓一下,做做样子。而负责主要进攻董卓的,自然就是关东军的盟友,靠近长安的韩遂、马腾二人了。

你看,平白多了董卓这个大敌,会严重妨碍自己的发展,导致被关西军其余的军阀超越。

相反,韩遂、马腾若与董卓联手的话,就可享受董卓、朝廷提供的一系列福利待遇。需要履行的义务,则仅仅是不进攻董卓,以及董卓打关东军时,二人也跟着打就行了。故,二人当然选择与董卓联手。

后来,《马超传》记载:【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腾为征西将军。】二人本是扰乱边境的反贼,一下子,却成了正式的朝廷官员。这个,便是董卓、李傕一派给他们的福利了。

(史书特地写明是【汉朝】封他们为将军,其意义便是:你别管他们之前杀害凉州刺史,一路杀烧抢掠。也别管这个官职是董卓、李傕私人给的。现实是:在汉朝的官方记录上,他们二人的官职,是合法、正规的。他们就是【汉朝】的将军,而不是反贼。)

《演义》为了美化马超,将马腾虚构作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但实际上,马腾是董卓的人。

董卓死后,兴平元年,马腾向长安派的李傕提出了一些请求,李傕不答应。

(长安派,指董卓的余部,李傕、郭汜、樊稠等。便是此时把持朝政、统治长安的这群人。)

马腾提出的请求是什么?史书并无记载,无非是一些利益上的事,不必深究。李傕为何不答应?原因很简单:此时,关东军已经分裂成了公孙派、袁绍派,开始了激烈的内战,并没有能力、时间,来进攻远在长安的李傕及长安派。所以,李傕及长安派,就没必要继续与关西军结盟了。

此时,如果长安派稳妥些,那么继续与关西军结盟,偶尔给他们点小好处,权当买他们不骚扰自己,也是可以的。如果长安派霸道些,又或是关西军要的好处太大,(如马腾这次。)那么中断与关西军的结盟,甚至直接与关西军开战,也是无所谓的——关西军本身就在频繁的内斗,其中一个军阀(如马腾)和长安派开战,其他军阀必定会偷袭他,吃亏的肯定是这个军阀了。

所以,刚开战,韩遂便来劝架,劝马腾和李傕和好。

韩遂为何不帮马腾?因为:韩、马若与李傕开战,短时间内绝对消灭不了李傕及长安派。长时间的对抗作战,只会让其他关西军阀有机会、时间崛起,影响韩、马最强者的地位。

韩遂为何不帮李傕?因为:若帮长安派杀死马腾,长安派没了敌人,韩遂却还有的。(关西军的其他军阀。)长安派若再进攻关西,吃亏的就肯定是韩遂了。

所以,马腾、李傕开战,韩遂一力主和。

不过,大概是马腾硬要打,(马腾这一战,从利益角度讲,实在是不该打的。然而按《后汉书》的载,马腾是因愤怒而开战,也就不管到底该不该打了。)又或是李傕不放他们走,总之,韩遂劝架失败。此时,若硬要选,帮马腾显然好过帮李傕。因为:相较而言,马腾弱,长安派强,只有帮助马腾,才可维持住关西军与长安派的平衡。所以,韩遂便帮着马腾,与长安派开战了。

长安派的确是极强的,即便是马腾加韩遂,仍被长安派打的大败而逃。樊稠追杀韩遂,《九州春秋》记载:韩遂求情道:‘天下的事还不一定怎么样呢!我们是老乡,又没私人恩怨,不如好好的道个别。’言下之意有二:

在公:虽然短期内关东军不可能统一,但将来万一统一了,肯定会来进攻长安派的。到时,长安派与关西军结盟,自然比单独对付关东军要好。所以,你放我一马吧!(后来,李傕主动下诏赦免马腾、韩遂,又给二人封官,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在私:长安派是李傕、郭汜、樊稠共同统治的。其中,按《资治通鉴》的记载,朝廷提拔官员,都是先提拔李傕的人,再提拔郭汜的人,最后才轮到樊稠。可见,李傕势力最大,郭汜第二,樊稠最小。韩遂这番话,也有你放我一马,我私下单独和你结盟,帮你对付李傕、郭汜的意思。

樊稠听了,便与韩遂欢声笑语的聊了聊,放韩遂走了。

故,从韩遂捧王国为主、在此战中主和、与马腾结拜、以及最后对樊稠的暗示来看,韩遂是极有谋略的。怪不得之前能以一人之力,除掉北宫伯玉、李文候、边章等,独霸义从胡。

而马腾,只看他攻打李傕这一件事,便可知他是远远不如韩遂的,根本看不懂局势。他能与韩遂并列,只是依靠马援之后、半羌半汉这二个身份罢了。论起谋略,是丝毫没有的。

--------------
注:

或许有人会问:‘长安派与马腾的战争中,为什么说长安派没有敌人呢?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不就是彼此的敌人吗?马腾、韩遂能不能联合郭汜、樊稠等来对付李傕呢?’

不能。

此时的长安派,是铁板一块的,并不是日后的狗咬狗状态。《后汉书·董卓传》记载的十分详细:

1,李傕、郭汜、樊稠将长安城分作了三分,一人一份,各赚各的,不会发生任何的纷争。

2,长安派首次发生矛盾,是这次战争后的第二年,李傕刺杀了樊稠,理由是:樊稠去年私自放走了韩遂。然后,【由是诸将各相疑异。】从这时开始,长安派诸将(以郭汜为首)才开始怀疑李傕,(怀疑他是真的公事公办,还是只是想借机吞并樊稠。)并与李傕内斗。即:在此之前,长安派诸将并不互相怀疑、【疑异】,而是互相信任的。

长安派的李傕、郭汜等,都是贪婪、嚣张之人,为何最初能这么团结,毫不内斗?答案很简单:董卓的死,对他们刺激太大了,让他们知道:

1,他们在把持朝政,很多人都想把他们拉下来。

2,一旦被拉下来,他们会死的很惨。(董卓被点了天灯。)

3,董卓是他们的首领,实力强于他们的总和,尚且被杀了。若他们再内斗,岂不是找死?

故,最初的长安派,是极团结的。直至李傕杀樊稠后,内部才开始互相怀疑、内斗。

注2:

为何李傕杀樊稠后,长安派便开始内斗了?因为,按《资治通鉴》的记载,樊稠为人勇猛,在长安派内十分得人心,李傕一向很忌惮他。【傕亦以稠勇而得众,忌之。】所以,私放韩遂这件事,即使李傕真的是公事公办,在郭汜等人看来,也会认为李傕是在趁机铲除樊稠,想要统一长安派。(《献帝纪》就认为李傕杀樊稠,与私放韩遂无关,而是【傕见稠果勇而得众心,疾害之。】)

故,明知内斗不好,但为了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樊稠,长安派其他人也不得不主动攻击李傕了。如安西将军杨定,樊稠一死,他就以为李傕下一个肯定要杀他,立刻与郭汜结盟,准备与李傕对抗、内斗了。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又有一章丢失了,立刻补上~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五章:关西军阀小谈。(六)

除韩遂外,关西军马腾最强。缘何马腾造反的最晚,却能后来居上呢?因为:

1,他乃威震边疆的马援之后。故,有颇多的汉人支持他,拿他当自己人。

2,他的母亲是羌族人,他也是半个羌人。故,也有颇多的异族支持他,拿他当自己人。

马腾最穷困时,靠砍柴为生,他在凉州便【人多敬之】了——大家为何尊敬他?《典略》说是因他【性格贤厚】。但是,一个砍柴的,再怎么贤厚,又怎可能获得大量人的尊敬?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他这二个身份,在汉人、羌人中都是可以获得认同的。所以,他一造反,加入他的人便极多,势力仅次于韩遂了。

韩遂乃西凉名士,汉人支持他的也不少。但是,他与异族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比不上半汉半羌的马腾。所以,他捧王国这个异族人做主公,也有弥补自己这一方面,招揽异族人心,借王国压制马腾的意思。

不过,这只是暗中的压制。表面上,韩遂、马腾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典略》记载:【甚相亲。】

这是因关西军有数十路军阀,那么,最强的韩遂、马腾,其最佳策略,当然就是先联合起来,趁这数十路未崛起时,抢先压制、甚至吞并他们。这样,关西军中最强的,便始终是韩遂、马腾二人了。

二人甚至亲密到结为异姓兄弟——要知道,拜把子这种事,正史中其实比较少见,并没有小说中那么频繁。尤其是这些想当皇帝的人。因为:

1,拜把子后,大哥做了皇帝,二弟是否应该封王呢?皇帝肯定是不愿意的。

2,更尴尬的情况是,二弟做了皇帝,又该把大哥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上呢?

所以,就算是刘备,也只是对关、张【恩若兄弟】,始终站在高他们一个层次的领导位置上:‘我对你们像兄弟一样,是一种恩情。’并没有真的拜把子。只有像关羽、张飞这种不想当皇帝的人,才不怕上面这二个情况,痛痛快快的当真兄弟了。《张飞传》记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认关羽为大哥。

故,韩遂、马腾的结拜,就绝无可能是感情好,而是利益所趋:如果他们二个强者常年开战的话,等别的小军阀一股一股的崛起,那就不妙了。最好还是先联手。

果然,没过多久,当别的军阀都被韩遂、马腾压制住时,(我们只看后来,关西军别的军阀,如程银等,竟才只有几千兵左右,便可知他们被韩遂、马腾压制的毫无发展。《魏略》记载:【程银、候选、李堪,…各有众千余家。】)就该韩、马二人互相厮杀,获胜的那位统一关西了。《典略》记载:此时,二人翻脸,【互相侵入,更为仇敌。】从异姓兄弟,一下就变成了仇敌。

先是马腾进攻韩遂,韩遂败走。后是韩遂合众,反攻马腾,把马腾的妻子都给杀了。(所谓‘合众’,便是联合杨秋这些小军阀,一起对付马腾。可见,此时的韩遂,实力已被马腾超过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当然是不希望关西军统一的。故,曹操连忙派钟繇、凉州牧韦端来劝架,防止关西军分出胜负,被韩、马中的一人统一。而马腾的实力,也绝挡不住韩遂、曹操的夹击,便答应和解了。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七章:关西军阀小谈。(八)

马腾、李傕的战争,马腾联合了【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邵、中郎将杜禀合兵攻李傕。】

这些人,因为他们是死于与李傕的战争,所以,《演义》及一些史书,都是将他们写作大大的忠臣的。但实际上,我们却需要注意四点:

1,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不是《演义》所谓的‘勤王室马腾举义’,而是《后汉书·董卓传》记载的:【马腾私有求于傕,不获而怒。】马腾求李傕办事,李傕不给办而已。压根上不了台面。

2,按《资治通鉴》的说法,这些人在朝廷中做内应,是想要联合马腾,诛杀李傕。可是,我们已知马腾并非忠臣,而是扰乱边境的反贼、董卓的盟友。那么,就算马腾杀死了李傕,由他来把持朝政,又能比李傕好到哪里去呢?

3,种邵的父亲种拂,是真正的忠臣。《后汉书·种拂传》记载:李傕、郭汜入侵长安时,百官都在逃命,唯独种拂挥剑而出,大声呵斥,【遂战而死】。故,种邵与李傕,其实有杀父之仇。

4,右中郎将刘范,是刘焉的儿子。

可见,这批勾结马腾的人,并非忠臣,而是:

1,本就与李傕有仇的人。

《后汉书·种邵传》记载:【遂与马腾、韩遂及刘范、马宇共攻李傕、郭汜,以报其仇。】说的很清楚,种邵打李傕,不是为了救国、救汉献帝,而是为了报仇。

2,不属于李傕派,被李傕打压的人。

刘范是正统的汉室宗亲,父亲又是益州牧刘焉,极有实力,李傕当然要打压他。

而我们看《刘焉传》记载:【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又可知刘范勾结马腾,是刘焉在背后指使的。那么,刘焉是不是想要营救、保护汉献帝呢?

当然不是!

刘焉本身就是想造反的人。《刘焉传》记载:【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他就是想当天子,才申请去益州的。后来,造反之意都藏不住了,【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还被刘表参了一本。所以,刘焉哪会有忠君爱国的心呢?

刘焉勾结马腾,目的无非是:1,除掉打压刘范的把持朝政者(李傕),换上互相勾结的把持朝政者(马腾),让刘范的仕途更好些。2,从益州出兵,看看能否杀了李傕,自己把持朝政。或是将汉献帝劫到益州来。(这个可能性是极小的,因按《英雄记》的记载,刘焉最初并没出兵,是马腾、刘范战败后,刘范求救,刘焉才出兵的。所以,目的1的可能性大些。)

所以,综上所述,这批‘忠臣’都是为了自己利益的。等马腾把持朝政后,汉献帝仍是个被权臣(马腾)欺压的傀儡,他们却是马腾派的人,是可以报仇雪恨、升官发财的。

故,这次的战争,汉献帝并没有支持马腾,而是派人来劝架。【帝遣使者和解之。】为何?因为在汉献帝看来,董卓把持朝政,李傕把持朝政,马腾把持朝政,有什么分别呢?此战若李傕胜,汉献帝继续被李傕欺压。若马腾胜,则:1,汉献帝变成被马腾欺压。2,李傕带着汉献帝逃跑,汉献帝的处境只会更加危险。

只会亏损,不会产生任何的利益。所以,和大家以为的相反,实际上,汉献帝是很不愿意马腾和这帮子‘忠臣’前来‘救他’的!

《资治通鉴》记载:【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历史上,汉献帝的衣带诏,只叫了董承、刘备二人。(董承又联络了官员王子服等。)并没有叫马腾。

为何汉献帝愿意让曹操、刘备来救他,却不愿意让马腾来呢?

一方面,当时曹操、刘备的势力并不特别强,进入朝廷后,未必可以把持朝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曹操是总理之子,刘备是汉室宗亲,两人又都是中原人,行为上还是比较讲道理的。至少太过于出格的事,(如故意欺负皇帝等。)二人的身份、性格摆在那儿,是做不太出来的。

而董卓、李傕、马腾这群西凉人,长期与异族生活,行为上其实是比较粗暴的。《献帝起居注》记载:当时的朝廷官员杨琦便道:【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根本一点顾忌和规矩都没有,就差没当面扇皇帝耳光了。故,就算都是权臣,被曹操、刘备挟持,也绝对好过被董卓、李傕、马腾挟持的。

事后也证明,相对比董卓、李傕、郭汜这群人,曹操对汉献帝的态度,还是比较文明的。唯二做的过分的事,杀董贵人、杀伏皇后,也是建立在董承、伏完先要杀曹操的前提下。

而曹丕,更是历代权臣中最文雅、仁慈的一个了。篡位前,在不妨碍曹氏夺权的前提下,该满足的都满足。篡位后,没杀汉献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地位在诸侯王之上。又给他在山阳封邑一万户,允许他在封地内继续奉汉正朔、建汉宗庙。也不用自称臣,服饰、车、祭祀,都使用天子的规格待遇——这几点,是极其仁慈的,等于说汉朝并没有灭亡,只是改名叫山阳国了,继续在山阳这个小地方存在着,首都是山阳的浊鹿城,【都山阳之浊鹿城。】国家人口约有一万户左右。

说实话,汉献帝在山阳国当天子,那才是真正的当天子。(在山阳国范围内,他说一,没人敢说二。)可比在汉朝当天子的时候舒服多了。《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汉献帝的子孙,【晋永嘉中为胡贼所杀,国除。】直到晋朝,汉献帝这个‘山阳国’还存在着。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八章:关西军阀小谈。(九)

袁曹大战时,马腾、韩遂偏向曹操。因为:北方统一后,必定会来进攻西凉。故,从理论上讲,袁强曹弱,帮助曹操可以让袁绍、曹操一直对抗下去,防止北方统一。

然而,袁绍死后,北方的形势渐渐变成曹强袁弱。这时,马腾、韩遂应该联合袁氏,对抗曹操才对。可是,《张既传》却记载:袁尚请求与关西军结盟,张既前去劝说马腾等,【为言利害。】马腾等便仍然与曹操结盟,一起攻击袁尚。

《战略》也记载:马腾假装答应袁尚,实际则派马超、庞德将袁尚打的大败。

关西军为何要帮助强者曹操,消灭弱者袁尚?这不是在加快北方的统一吗?

原因很简单,仍然是军阀内斗——此时,正是关西军内斗最严重的时候。

《钟繇传》记载:【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这时的关西军,至少有十几、二十路军阀存在。单有姓名记载的,便有日后造反的杨秋等八人,以及宋建。袁尚请求结盟的,并不是马腾、韩遂二人,而是【关中诸将】,所有的关西军阀。曹操请求结盟的,也是一样,是【马腾等】,也是所有的军阀。所以,在曹操较强,关西军又内斗的前提下,某一路军阀如果结盟弱者袁尚,其他军阀就会结盟强者曹操,先把他干掉。故,大家为了自保,(或趁机吞并别人。)只好都站在曹操这边。

曹操与李傕的战争,也是这个道理:按理来说,曹操强,李傕弱,关西军应该与李傕结盟,共同抵抗曹操才对。然而,曹操一声令下,【关中诸将】便一起去讨伐落难的李傕了。(同样的一件事,《董卓传》却称他们为【关西诸将】,可见关中军便是关西军了。)按《典略》的记载,关西军的梁兴、张横等军阀,杀死李傕后,还主动把李傕的头送给曹操,讨好曹操。

这就是前文所说的‘不得不目光短浅’了:谁不知道帮着曹操打袁尚,是在帮曹操统一北方,让曹操更快的来侵略关西呢?可问题是,你目光长远,不能保证别人也目光长远。你帮助袁尚,结果别的军阀联合曹操先把你灭了,你找谁说理去?

司马彪的《战略》,说劝马腾帮曹操的是傅幹。傅幹道:【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诛暴乱,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可谓‘逆德’。】

很明显,司马彪并没有看透内情。所以,他是站在‘曹操正义、袁氏邪恶’这个角度去选取史料的——但是,马腾、韩遂这种反贼,又怎么可能为了正义去帮助曹操呢?

(【袁氏背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指的是袁氏多次与异族结盟的事。如袁绍,与乌丸族踏顿结盟。这次袁尚进攻曹操,也是与匈奴结盟而来的。)

而陈寿的《三国志》,则说劝马腾的是张既。张既【为言利害】,用‘利害关系’去劝说马腾——什么利害关系?史书上并没有写,但实际上,便是我上面说的这些了。所以,马腾不帮不行的。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三十九章:关西军阀小谈。(十)

曹操统一北方后,想要征荆州,又怕背后的关西军偷袭,便向马腾等提出招安。

马腾答应了——马腾为何答应?我们不用做任何的分析,因为他就是单纯的不想当诸侯了,想要轻轻松松的当个官。

曹操这次的招安,是很直接的,要他们独自一人来朝廷。即:如果曹操把他们扣住了,那么,除非有人把曹操灭了,不然的话,他们这辈子也回不去自己的地盘了。

在这一前提下,但凡还有一点当诸侯的念头,就根本不可能同意来的。(韩遂后来就死不同意来。)而马腾却来了,就只能证明:他是真的想向曹操投降。

关西军的前途,是十分黑暗的。他们目前的状态,与西方著名的‘囚徒困境’是一样的。

关西军何时才能统一?不知道。因为马腾、韩遂的实力相似,其他军阀又会帮弱抗强、维持平衡,所以,关西军再斗个十几年,甚至更久都不能统一,也是很正常的。(《马超传》记载:马腾投降前,正是他与韩遂闹不和的时候。)

而此时,曹操却已经统一了北方。统一北方后,曹操其实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打荆州。二,打凉州。并不是非打荆州不可。这次曹操的招安如此直接,其实是在下最后通牒:‘你们要不要把自己的命交给我?’如果马腾、韩遂都拒绝的话,曹操可能就会先打凉州了。(怕先打荆州的话,马腾、韩遂会趁机偷袭长安。也就是后来周瑜所谓的【马超、韩遂尚在关右,为操后患。】)

若曹操先打凉州,关西军看似强大,实际却是没什么胜算的。因为:

1,刘表要压制本地家族,是无法与关西军结盟夹攻曹操的。

2,前文已经详细的分析过,关西军这种军阀联军,若一路胜利,战斗力的确是极强的。但是,一旦遭遇战败,形势稍微不利,便难免要闹内讧,甚至直接向曹操投降了。

囚徒困境是:两个犯人被捉住后,分开审问。若两人都不揭发对方,每人只会判一年。若一人揭发对方,另一人不揭发,则揭发者无罪释放,被揭发者判十年。若两人互相揭发对方,则都判八年。

从理论上讲,傻子都知道互不揭发是最佳选择。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你十分讲义气,根本不会揭发对方,也会因担心对方揭发你,从而主动揭发对方。结果,微妙的事情便发生了:最佳选择没人选,(各判一年。)两人都抢着去选最差选择。(各判八年。)

关西军目前的状态,便是如此:大家都是不想投降曹操的,但是,又怕别人因内斗抢先投降了曹操,导致自己被曹操+投降者消灭。所以,囚徒困境便发生了:在大家都不想投降曹操的前提下,大家却都在准备着投降曹操。

后来,曹操与关西军的战争,在许多人看来,充满着不合理:

1,贾诩抹书间韩遂,曹操只是与韩遂聊了聊天,写了些信,马超便严重怀疑韩遂。《马超传》记载:【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导致大败。马超为何这么蠢?

2,曹操与马超作战时,每有一路军阀前来支援马超,曹操不但不会担忧,反而会大喜。《武帝纪》记载:【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部下们都看不懂曹操在想什么。

然而这些不合理,用囚徒困境解释,便是十分合理的了:

1,马超为何怀疑韩遂?不是他蠢,而是因关西军内部,本就是在互相怀疑的。不止马超,《武帝纪》记载:【超等疑之。】【超等愈疑遂。】是‘超等’——马超等九路军阀,都在怀疑韩遂。

如果曹操给其余九路军阀写信,韩遂也是会怀疑他们的。只不过曹操与韩遂有些交情,与韩遂的父亲、韩遂都认识,所以写给韩遂更容易惹人怀疑些。

2,为何敌人越多,曹操反而越高兴?是因这些军阀如果各据一方,曹操就要逐个与他们开战。到时,每个军阀为了自己,都是会拼命作战的,反而难以拿下。(因为关西军的单独作战能力是极强的。最初,曹操便禁止手下与关西军作战,道:【关西兵精悍,竖壁勿与战。】)

而如今,他们聚集到一起,很快就会互相怀疑甚至内斗,倒是更容易对付了。

关西军与曹操的战争,其本质,比的不是战斗力,(若比战斗力,赢的就是关西军了。)而是政治体系:关西军是十几路军阀挤在关西,每日互相怀疑甚至残杀。(《魏略》记载:韩遂的女婿劝他投降,理由便是关西军【所处又狭】,领土太过于狭窄。)

曹操集团却是使用汉朝的朝廷体系,每个人该当什么官,该在什么位置上,该做什么事,该听谁的,都是有理有据的。一切井井有条。

所以,刚开战时,关西军刚刚集合,矛盾还不明显,立刻就大胜了几场。(此时是比战斗力的时候。)但时间稍微一长,关西军便不战自溃了,被曹操杀的落荒而逃。(此时是比政治体系、集团稳固性、员工行动力的时候。)曹操最初不让手下与关西军作战,也有拖时间,等他们起内讧的意思。后来,几路军阀被杀,杨秋、程银、候选便投降了曹操。

故,明知关西军这种军阀联军必败,马腾选择投降,也就十分合理了。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四十章:关西军阀小谈。(十一)

马腾投降后,曹操便可放心征荆州了。因为:

1,马腾在曹操手中,除非马超想害死马腾,不然,马超是不会偷袭曹操的。

2,若韩遂想造反,马超站在曹操这边,韩遂也要先与马超开战。而马超、韩遂二人的实力又相似,短期内绝对分不出胜负。故,韩遂也无法进攻曹操。

所以,曹操封马腾和他的两个儿子为官,又封马超为偏将军,提高马超的官职,好让他更容易压制韩遂。这样,关西军的二大军阀就都不用担心了。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马超还是造反了。

马超造反这件事,《演义》为了美化马超,将时间做了更改,改为:曹操因衣带诏杀了马腾,马超为报父仇造反。

而历史上,《后汉书·孝献帝纪》却记载:【建安十六年九月,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十七年五月,诛卫尉马腾,夷三族。】写的十分清楚,是马超先造反,过了大半年后,曹操才按照法律,将反贼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等处死,夷三族。

即:是马超故意害死了马腾。

马超明知父亲、兄弟在曹操手上,为何还要造反?原因有三:

一,马超并非马腾的继承人。

马超虽是长子,却不是嫡长子,而是庶长子。证据有二:

1,古人兄弟间的排行,按年龄大小,是伯、仲、叔、季。此外,还有一个‘孟’。孟是何意?《白虎通义》记载:【适长称伯,庶长称孟。】即:同样是长子,嫡长子叫作伯,庶长子叫作孟。马超字孟起,可见他是庶长子了。

2,《典略》记载:【韩遂…杀腾妻子。】按古书的习惯,‘妻子’一般是指‘妻+子’,很少单独将老婆写作妻子的。妻,自然是马腾的正室夫人。而这个‘子’,与正室夫人住在一起,同时被杀,可见,这个‘子’才是马腾的嫡长子。

故,马超是庶子。而马休、马铁中的一个,可能是正室夫人所生。所以,马腾的继承人是马休或马铁。

可能有人会说:‘马超明明就是马腾的继承人,马腾把所有的部队都给了马超。’

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马腾的部队,早晚是要交给曹操的。原因很简单:前文提过,马腾是真心向曹操投降的,而曹操又肯定想要马腾的部队,那么,马腾连命都交给曹操了,他又怎会拒绝曹操要他的部队呢?除非他故意找死了。

所以,马腾的部队,只是曹操还没有能力去收,暂时交给马超管理而已。将来曹操有能力收了,马超是要立刻交出来的。(马腾的本意,就是要将部队交给曹操的。)

早点进入朝廷,为当官多做些准备,让自己和马休、马铁去。部队早晚要交出去,则让马超来暂管。到底谁才是马腾的继承人,不必多说了。

二,马超本就是十分冷血,不念亲情的人。

按《魏略》的记载,害死马腾后,马超对韩遂说道:‘今天我舍弃了父亲,就拜你为父亲。你也应该舍弃儿子,认我当儿子。’(韩遂的儿子在曹操那做人质,只要韩遂与马超结盟,韩遂的儿子就必定会被曹操杀死。)

韩遂是马家的仇人,马超却在马腾刚死,尸骨未寒之时,要认韩遂做父亲。这一举动,在以孝治国的汉朝,是十分令人震惊的!后来,马超捉住姜叙的母亲,姜母便骂他是【背父之逆子,…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同时,我们也可知道:马超造反,害死马腾,并不是他一时冲动、失误,而是他内心的思想一向如此,认为损失一个父亲(或儿子),保住自己军阀的地位,是很合算、很合理的。所以,他又轻描淡写的向韩遂提议:主动害死你儿子,和我造反吧。

这种话,稍微有些人性的人,都是说不出来的。可见,马超的本质便是如此,故,他便下意识觉得别人的想法也是这样了——不然,他为何会一脸正常的向别人说出这种话来呢?

所以,马超是以不念亲情著名的。《资治通鉴》记载:后来他投靠张鲁,张鲁看中了他的能力,想把女儿嫁给他,周围人便劝道:【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这人这个样子,连父亲都不爱,还能爱主公您这个外姓人?’注意【有人若此】四个字,语气是很鄙夷、很震惊的——居然有人能这个样子!

三,曹操确实有进攻关西的嫌疑。

《武帝纪》记载:【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曹操派钟繇进攻张鲁,又派夏侯渊一起。这其中,有两个点确实值得怀疑:

1,曹操进攻张鲁的路线,是可以趁机进攻关西军的。那么,关西军就一定会怀疑曹操要这么做。《高柔传》记载:【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己举,将相煽动作逆。】高柔便认为韩遂、马超必定会这么想,然后造反。

2,钟繇这个人很特殊,他的任务,一向是专门负责关西军的。《钟繇传》记载:【太祖…乃表钟繇…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如今他忽然撇开关西军,要出征张鲁,到底是真的出征张鲁,还是要趁机偷袭关西军呢?

所以,不仅马超反了,其余九路关西军阀也都反了。《典略》记载:【超与关中诸将候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只不过别的军阀反就反了,与道德无关——你涉嫌要打我,我当然要先做好自卫的准备。而马超却害死了他父亲及马家三族。(韩遂也害死了他儿子。)

所以,马超害父的原因便是:曹操可能会进攻关西军,而马超并非马腾的继承人,他的部队若被曹操吞并,他就什么也没有了。马超为人又冷血,故,他便宁愿害死马腾,也要保住自己的部队了。

至于后来,马超也流露出怀念亲情的一面,如《典略》记载:马超的小舅子给马超拜年,马超【捶胸吐血】道:‘全家百口,死于非命,你我两个人拜什么年!’

又如《马超传》记载:马超临死时,别的事不说,只是恳求刘备好好照顾堂弟马岱,说道:‘臣全家二百口人,被曹操杀尽。只有马岱是马家的一点血脉,【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只能说人老了时,思想自然与年轻时不同。正如当今社会,许多人年轻时将孩子丢弃,一点都不心疼,年老时却希望身边有孩子陪伴,拼了命也要把孩子找回来一般。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四十一章:关西军阀小谈。(十二)

曹操打败关西军后,成宜、李堪当场战死。马超、韩遂等逃回凉州,杨秋逃向安定。程银、候选则逃向了汉中。马玩、张横则是史书无载,不知所踪——大概不是死了,便是逃向异族的部落,再也没回中原过。

二个月后,杨秋投降曹操。又过了三个月,梁兴也被夏侯渊剿灭。至此,关西军便只剩马超、韩遂二人了。

马超与异族结盟了。《马超传》记载:【超走保诸戎。】然后,马超带着戎人侵略陇上的郡县。【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已经与汉奸无异了。不过,马超本就有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羌族血统,所以也不能用纯粹汉人的标准去要求、看待他。

马超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又被韦康的部下击败,【进退狼狈】。只好顺着路线,投奔汉中的张鲁去了。

此时的马超,是张鲁的手下。但是,过了没多久,恰逢刘备包围了刘璋,马超便又背叛了张鲁,投奔刘备去了。其原因,许多人说是张鲁打压马超,正史则说是【张鲁不足与计事。】说张鲁不是干大事的人,所以他转投了刘备。

这二个说法,都是错误的。

张鲁本想把女儿嫁给马超,《典略》又记载:马超加入张鲁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问张鲁借兵,张鲁也借了。可见,张鲁并没有打压马超,反而是比较支持他的。

《演义》说张鲁故意刁难马超,立下三件难事,(1,攻占益州。2,杀死刘璋。3,击退刘备。)一个月内完成不了,便提头来见。这个,是虚构的,是《演义》故意抹黑张鲁,好美化马超背叛张鲁的行为。

因为马超刚加入张鲁时,就有人劝张鲁道:‘马超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还能爱主公您吗?’言下之意,这种人早晚会背叛张鲁——《演义》如果按正史写,这两件事就刚好可以首尾呼应,马超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了。(注:前文说过,历史上的马超,是个残酷、无情、背叛主公的小人,而非《演义》中的英雄少年。)

而《演义》是美化蜀国、马腾、马超的,所以,便改成了张鲁是个小人,想逼死马超,马超才无奈背叛他的。

‘马超背叛张鲁’这件事,《典略》又记载了另一种说法,是说张鲁的部下要害马超,马超才无奈背叛张鲁,投奔刘备的。《典略》记载:【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

张鲁的部下为何要害马超?不是嫉妒马超厉害,还是因马超是个小人,他早晚要背叛张鲁之故。

马超在凉州的民心极高,因为:1,他本身是极其勇猛的武将。2,他是马援、马腾之后。3,相对于曹操、张鲁等纯汉人,马超半羌半汉的身份更得异族的认同、支持。

杨阜便道:【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后来,果然马超率领异族振臂一呼,【陇上郡县皆应之。】异族便都支持他了。

在这一前提下,马超的人品又不行,为了利益连父亲都害。那么,马超问张鲁借兵,得到凉州后,就肯定是要自立为王的,绝不可能将凉州这么大的利益送给张鲁。故,马超伐凉州失败,损失的是张鲁的兵马。伐凉州成功,则马超占据凉州,张鲁什么也得不到。马超留在张鲁集团,在张鲁的部下看来,就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了,必须要赶走他。

可是,张鲁为何非要借兵给马超呢?不借不就行了吗?这只能证明:张鲁宁愿自己受损失,也要让马超得到凉州。这样,凉州可以与他的汉中连成一线,共同抵抗曹操。(《杨阜传》记载:早在马超战败,想抢凉州的陇上诸郡时,张鲁就派兵支援过马超了。【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余人。】)

凉州归了马超,总比归了曹操好。

所以,张鲁的眼光是很长远的,是个做大事的人:他明知马超借兵后,不论胜败,受损失的都是他,他也得不到任何的利益。但是,为了天下大势,张鲁还是借给了他。这么看来,真正【不足与计事】的,不是张鲁,而是只顾自己利益的马超。

(后来,张鲁自知打不过曹操,便直接投降了,是三国中投降最痛快的一个诸侯。这个,其实也是张鲁雄才大略的体现:正是因为他对天下形势看的极其清楚,他才知道跟曹操开战是毫无胜算的,不如直接投降,获得优待。并没有像别的诸侯一样,舍不得自己的领土,苦苦挣扎,导致被消灭、杀死。)

至于韩遂,马超本就是半个异族,投靠异族也合理。但是,韩遂却也投靠了异族。

《典略》记载:韩遂的女婿阎行,一向是想投靠曹操的,便与韩遂开战。韩遂【亲戚离叛,人众转少。】衰落到了极致,便想去投靠益州刘备。

韩遂的部下成公英道:‘不可!倒不如与羌人、胡人结盟。’韩遂同意,后被部下所杀。

韩遂为何宁可投靠异族,也不投靠刘备呢?很明显,是韩遂还想继续争霸天下的缘故。

韩遂这种有自己的部队、心腹、班底,并名望极高的诸侯,如果投靠刘备,刘备是绝不会给他实权的,只会给他一个地位较高的闲职,养着他,既可防止他造反,又能利用他的名望。(就像日后的马超一样。)

韩遂如果满足于做这样的官,他就不如直接向曹操投降了,做的官还可以更大、更正规些。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是想借异族的兵力翻身,抢几个地盘,继续做一路诸侯,争霸天下的。

-----------------
附:

《献帝传》记载:张鲁曾说过:‘我宁愿当曹操的奴仆,也不当刘备的贵宾。’这句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却是有道理的,与韩遂的心态一样:他们这种诸侯,同样是投降,同样是当个没有实权的闲职,当正统朝廷丞相曹操的官,肯定比当刘备这个地方政权的官要好。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今天的更新已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楼主:曹铜爵  时间:2021-02-12 03:23:59
第二百四十二章:关西军阀小谈。(十三)

马超背叛张鲁后,《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马超刚到成都外,全城的百姓就立刻害怕的不行,刘璋便投降了。

《典略》则记载:刘备一听马超要投靠他,立刻大喜道:‘我得到益州了!’马超来了不到一旬(10天),成都便崩溃了。

为何成都的百姓、士兵,都这么怕马超呢?不是因为马超多么勇猛,而是因为马超总带着异族侵略中原,根本就是异族侵略者的代名词!

前文说过,中原人之间的战争,还是相对文明些的。因为人口、民心等东西,也是资源。中原诸侯打下地盘后,还要可持续性的发展,所以不太会去祸害这些资源,装也要装仁义的。

而异族侵略中原,则野蛮、残忍至极了,奸淫掳掠是少不了的。所以,成都人不怕著名的万人敌张飞,却极怕马超。

史书中有一个细节,是自古以来没人发现的。那就是:刘璋与本地百姓的关系并不好,(后文会有详细的分析。)他自己也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可是,为何刘备打到成都时,成都人却【吏民咸欲死战】,都想为刘璋死战呢?

原因是:他们不是想帮刘璋,也不是反对刘备统治他们,而是怕马超!

刘璋虽是个外地人,但最多跟成都人不是一条心,或是把成都管理的差些——可是,马超是外族人!在成都人眼中,如果让马超这个侵略者打破了成都,说不定就要血洗成都城了!故,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也是要死战的。

不过,成都人虽想死战,但在这种极度恐惧的状态下,其实已经不战自溃了。所以,《典略》形容此时的成都,是一个‘溃’字。刘璋之所以不战而降,也是因为单论兵力、粮草这些硬数据,确实是可以再撑一年的。但论军心,其实都被马超吓的慌了,根本就没法打了。

所以,刘备可以不用硬攻成都一年,全是马超的功劳。

马超立了如此大功,理应备受重用。可是,刘备只是刚得到马超时十分高兴,(因为可以用他来破成都。)得到成都后,刘备便不再重用马超了。

我们可以看关、张、马、赵、黄的传记,其余四人都打了颇多的仗,唯独马超加入刘备后,竟一场仗也没打过。再看整部《三国志》,也只能从《武帝纪》、《杨阜传》中找到他曾打过一次仗而已。《杨阜传》记载:【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趋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余落反应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超等退还。】

马超215年加入刘备,222年去世,7年只打过一次仗,说他不受重用,甚至说他受打压,应该是可以的。

马超是极厉害的武将,杨阜把他比作韩信、英布,曾把曹操打的陷入困境。刘备为何不用他打仗呢?很简单,还是前文所讲:1,马超是一路诸侯,刘备本就要防备他。2,马超是个颇著名的小人,连父亲都害,最近又背叛了主公张鲁,就更需要防备他了。

所以,那么多投降了别人的诸侯,如刘琮、刘璋、张鲁等,都没莫名其妙的害怕过什么,唯独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整天怕刘备针对他。为何?就是因为他知道除诸侯的身份敏感外,他的人品、名声、以往的行为,(害父、背主。)更加敏感,是根本不可能被人信任的。刘备若想除掉他,也很正常。

刘备称帝后,给马超封的官职是骠骑将军、凉州牧。凉州是魏朝的领土,马超的凉州牧就只是个空名,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刘备封他做凉州牧,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马超在凉州、异族中的民心极大,封他为凉州牧,凉州的异族自然就会期盼马超去管理他们,从而反抗魏朝的管理。对将来蜀国获得凉州,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刘备给马超的圣旨是:【…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其明宣朝化,…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獯鬻便是匈奴。刘备说的十分清楚,他用马超,只是利用马超的身份、声望,来获得氐、羌、匈奴等异族的支持而已。马超的任务是:【明宣朝化。】教化那些异族,给异族洗脑。【以笃汉祜。】让他们帮助汉朝——谁是汉朝?是刘备。因为此时曹丕已经篡位了,是魏朝。所以,刘备的意思是:凉州虽是魏朝的,但你可以策反凉州的异族,让他们反抗魏朝,帮助我们汉朝。

(马超唯一参与的那场战争,作用便是策动【氏雷定等七部】这些异族的部落反抗曹操,帮助刘备。若没有这批异族的存在,估计刘备连这一次也是不会用他的。)

真正的权力,则并不给他。

楼主:曹铜爵

字数:60112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7-06 00:03:00

更新时间:2021-02-12 03:23:59

评论数:29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