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朋友们,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是武松,在你不知道那个叉竿的时候;在你不知道王婆和西门庆的诡伎俩的时候;在你回想起那双精美的丝鞋,回想到以往的生活时候;......你能够猜测出来,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在潘金莲热烈的,几乎是无耻的,勾引武松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可能:杀死丈夫,是为了嫁给小叔子呢?

作为只在阳谷县生活了,一个多月的武松来讲,除了这个答案,他还能猜测出其他答案吗?

如果武松真是我们设想的那样,猜测出来凶手的作案动机是——杀兄嫁弟!——哪怕这个答案只有50%的可能性,摆在武松面前的境况,是何等的为难?
如果一个女人,为了爱你,而不惜杀人!你将如何面对这个爱情?
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爱情,你将如何面对死去的亲人?
这难道不是武松最痛苦的选择吗?

这才是武松犹豫不决,改变主意,浪费一天时间的真正原因!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当武松面对是否有“杀兄嫁弟”的可能性的时候,武松犹豫了。所以武松才会【去县前买了些米面椒料等物,香烛冥纸,就晚到家敲门。】
我在上面提到过这件事,如果武松回家,是为了祭奠哥哥。他应该是“披麻戴孝”,而不是像金圣叹说的那样,“穿素白”衣服。从他上县前买杂物等事,能看得出来,他完全有时间,准备“披麻戴孝”的工作。
所以,武松回家不是为了祭奠哥哥。而是为了寻找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为了寻找心中的答案,是否,真的是“杀兄嫁弟”!

【那妇人开了门,武松叫士兵去安排羹饭。武松就灵床子前点起灯烛,铺设酒肴。到两个更次,安排得端正。】
武松回家以后,让土兵安排晚饭,自己准备了祭奠的物品。【到两个更次,安排得端正。】一直把准备工作,做到了晚上九点以后,才装备完毕。可见武松的动作也够慢的。
武松为什么磨磨蹭蹭的做这些准备工作?他在等什么?书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说明。我们只能自己猜!
但是,从以上文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在武松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潘金莲在干什么?没有说明。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潘金莲与武松没有任何交流!

那么武松慢腾腾的做事情,是否在等待嫂嫂有话,要对自己说呢?我们只能猜测,不能下结论。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但是武松随后做了一件非常让人震惊的事!

武松到了二更次,才做好祭奠的准备工作,然后:
【武松扑翻身便拜道:“哥哥阴魂不远!你在世时软弱,今日死后不见分明。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做主报仇。”】

从武松的这句话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一,“......死后不见分明。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这句话表明:武松向众人公开的宣称,我怀疑哥哥的死亡不正常!有可能被人所害!
二,“......替你做主报仇。”武松公开宣称,如果是被人所害,我给哥哥报仇!

我为什么说,武松的这个行为非常让人震惊呢?因为,他是当着最重要的犯罪嫌疑人——潘金莲的面。以及众人的面,公开宣称这些信息!
难道不矛盾吗?
朋友们可以咨询一下,搞刑侦工作的人。看看什么情况下才能把,侦破案件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在案件还没有侦破的情况下,透露给众人?更何况是在案件没有侦破的情况下,把重要信息透露给,重大的犯罪嫌疑人?

在普通情况下,在案件没有侦破的时候,所有的刑侦人员,都会装傻。刑侦人员不会透露任何信息出来!哪位朋友不相信,可以找公安去问问。在有案件的时候,保证都是一问三不知!这是在破案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常识!——保密。

在这种情形下,哪个刑侦人员会公开说,我怀疑武大是被人所害?不可能有!

除非一点,我们的刑侦人员,智商极其低下,无视纪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张嘴就来!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我们的刑侦人员,与犯罪分子是同伙。有意泄露信息,帮助犯罪嫌疑人,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弥补案件的失误。逃脱法律的惩罚!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对于武松这种让人震惊,并且极度不合理的语言,我几乎没发现任何评论者,对此表示疑问。
许多评论者都把视线和重点,放在了这句话上:【托梦与我兄弟,】
认为,武松祈祷哥哥托梦,后来果真哥哥就托梦了!这是前后照应的文字!

对于这种评论者,我认为都是糊涂虫!他们以为自己读的是《西游记》!孙悟空用金箍棒一点地,喊声“土地佬儿,出来”,土地佬就蹦出来了!而武松喊声“拖梦与我”,哥哥果真就托梦了!

拜托,各位,这里是水浒传!不是西游记!
而且我在后面会详细的,用《水浒传》中,真真切切的原文,给朋友们指出,武松并没有做梦!
被人们误读了几百年的,武大的冤魂并不存在!

我们再看看金圣叹是如何评论,武松这句话的:
【“哥哥阴魂不远!你在世时软弱,今日死后,不见分明!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做主报仇!”把酒浇奠了,烧化冥用纸钱,便放声大哭,【夹批: 嫂嫂便叫休哭,自家却又大哭,快哉英雄,毒哉英雄。】
金圣叹把重点放在了,武松大哭上面。对武松语言中的内容,没有任何评论。并且他说“毒哉英雄”。武松大哭,与毒哉英雄,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没懂。哪位能帮我解释?

我只知道一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捉迷藏的时候,都懂得一个道理:先隐藏自己的行踪,然后才能找目标!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而武松在没有抓到凶手之前,就提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是当着重要犯罪嫌疑人——潘金莲的面,高调的宣称,“我怀疑哥哥被人所害”!
武松的这种行为,真实意图是什么?

难道武松的智商还不如,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是说,在与凶手叫板?有必要与凶手叫板吗?咱们看看最后,武松是怎么对付凶手的:【武松喝一声:“淫妇,决说!”那妇人惊得魂魄都没了,只得从实招说,】
武松什么证据都不拿!揪过凶手,逼问,案件就解决了!一切就是这么简单!也用不着摆什么架子,与凶手叫板!

但是在事实上,武松在侦破这个案件的过程,很不简单,很复杂!武松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去寻找证据。为什么呢?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还是回到,武松当着凶手的面,泄露侦破案件意图,这事上吧。
假如凶手,得知武松已经怀疑,武大是非正常死亡,是被人所害。一般凶手会有何反应?第一,会反思自己在作案过程中的漏洞!尽量弥补漏洞!第二,销毁一切证据!第三,让所有人证闭嘴!
如果是这样,将会对武松侦破案件,极为不利!这也就是我上面说过的,刑侦人员必须管好自己的嘴巴。
这些道理,我想,除非武松的智商是幼儿园水平!否则,他都应该懂!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武松到底是,幼儿园水平的智商呢?还是与罪犯是同伙呢?

先说武松的智商。武松在刚刚回家,与嫂嫂进行了一番对话,就判断出哥哥是被人所害,而且,凶手极有可能是嫂嫂!这种智商能说是很低吗?我在这里,并非是笑话某人,——一些评论水浒的大神,都没闹懂,武松在何时发现凶手!
所以我断定,武松的智商非常高!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武松没发现凶手是谁,就算是武松的智商非常普通。他也不应该说出那些话!

那么武松是与罪犯同伙吗?这个问题真是个笑话。读者都知道潘金莲的同伙是谁!

既然两种答案都被否决了。只能有第三种情况:作为刑侦人员,武松。是同情凶手的!

这个答案太让人惊讶了吧?居然会同情杀死哥哥的凶手!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产生这种同情呢?
我说,武松爱着潘金莲!这个答案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对我歪鼻子。但是,我真的找不到别的答案。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那么从我上面的分析来看,是不是一定能得出一种论断:武松根本就不想破获这个案件?
不,答案是否定的。武松的思维没这么简单。

以上三种情况,是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最常见的三种泄密情形。但是,我们别忘了,武松不是真正的刑侦人员!真正的刑侦人员,一定是要获得罪犯的证据,才能定罪。

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武松最后处理凶手的时候,根本没拿出任何证据。直接是武力逼问!然后动手杀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私设公堂!完全是违法行为。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产生了第四种泄密行为:不担心找不到证据。不用证据,照样定罪!
那么武松算不算第四种泄密行为呢?
如果说,武松根本不需要证据,可以直接定罪,那么,他为什么不当场揪住潘金莲问罪呢?为什么去找郓哥、何九呢?
如果说武松需要证据,那么他为什么提前泄露自己,意图侦破案件的思路呢?
多么矛盾的武松!

其实,理解了武松,也就懂了他的矛盾行为。第三和第四种,泄露案件思路的行为,同时在武松身上出现了。
如果武松不是爱着潘金莲,他不会泄露自己的想法!
同时,如果武松不能够掌控凶手的行为,他也不会提前泄露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武松对于凶手——自己的嫂嫂,完全有掌控能力。武松根本不需要罪证,就能把嫂嫂问罪!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正因为对嫂嫂的爱,才让他把自己的意图暴露给了嫂嫂!那么武松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我到现在好像也没说清。所以,武松的嫂嫂,潘金莲也不理解。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我在上面用了许多文字来解读,武松在祭奠哥哥时候的哭诉。就是因为这句话,对表现武松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许多读者误读的一段文字。再看看这段文字:【武松扑翻身便拜道:“哥哥阴魂不远!你在世时软弱,今日死后不见分明。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做主报仇。】

其实,这段文字的含义很简单。就是武松在祭拜哥哥的时候,借着哭诉的形式,表面在向哥哥请求托梦,实际暗中提醒潘金莲。——你的罪行,我已经察觉。你应该对我有所解释了!

武松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提醒潘金莲呢?我在上文已经说过,武松回家祭奠哥哥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凶手的作案动机。那么得到凶手真实想法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凶手主动坦白。当然,前提条件是,凶手对自己有情义,凶手有可能是“杀兄嫁弟”。

所以武松【就晚到家敲门】一直磨蹭到【二更次】时分。“就晚到家”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天晚了,换句话说,也是天黑了。那么山东几点天会黑呢?初春时节,一般在17点半左右,不到18点天就黑了。而二更是什么时间呢?就是现在的21点以后。在这段时间里面,武松安排晚饭,摆放祭品,就这么一点事,一直磨磨蹭蹭的,混了三个多小时。
而傻乎乎的潘金莲,在这三个小时当中,根本没有想到,要主动找武松沟通。

所以武松无奈之下,只好采用这种方式,提醒潘金莲。
那么有些朋友会问,为什么要等潘金莲主动沟通呢?武松为什么不主动沟通?武松作为受害者的弟弟,等待凶手来沟通思想,已经是很过分了。如果不是有情分在,武松身上带着的那把刀,恐怕早就排上用场了!
并且,我告诉你,武松后来真的主动试图,与潘金莲沟通。这是后话,过段时间再分析。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那么武松在凶手面前不符合常理性的,泄露自己的意图,起到什么效果了吗?没有。
看看周围人和潘金莲是如何反应的:【武松放声大哭,哭得那一家邻舍,无不恓惶。那妇人也在里面假哭。】
我在前面已经分析过武松的话。在正常情况下,武松的泄露信息的语言,绝对性的,是要对凶手起着,警示的作用!
一般凶手会有什么反应呢?听到武松的话,首先想到的是:糟糕!被武松察觉到问题了!武松起疑心了!凶手这时候一定会,反思自己作案的过程,是否有遗落的证据?是否在案发后,在语言和行动上,露出什么马脚?如何才能消除武松的疑心?或者,如何让武松找不到任何证据?
总而言之,当凶手得知武松起了疑心,不管表面装的如何镇定。内心一定是心惊肉跳的!一定会盘算着下一步,如何对付武松!

可是这位美女凶手的反应是啥呢?【那妇人也在里面假哭。】除了假哭,潘金莲没有任何语言和行动。既没有想办法对付武松,也没有想与武松沟通。

面对这样的对手,武松还真没招了。【讨两条席子,叫士兵中门傍边睡。武松把条席子,就灵床子前睡。】

然后呢?【那妇人自上楼去,下了楼门自睡。】看见了吧,潘金莲像没事人一样,看见武松睡觉了,自己也上楼睡觉去了!
能够做到这样若无其事的凶手,要么是犯罪老手!犯罪的心理素质,强悍的不得了!
要么就是傻瓜!根本就没听懂武松说什么!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一部小品里面的台词“姑娘啊,你就长长心吧!”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这个夜晚,是武松人生中最重要的夜晚。
是武松人生中,最重要的关口!他面临着一个最棘手的难题!一方面,自己的唯一的亲人,——哥哥。显然是被人所害。作为他的亲人——武松,如自己所言,一经发现凶手,必须是【替你做主报仇。】
而另一方面,害死自己哥哥的凶手,极有可能是自己的嫂嫂。而嫂嫂杀死哥哥的动机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因为爱武松,而除掉眼前的绊脚石呢?......

武松睡下以后,作者明确交代:【约莫将近三更时候,武松翻来复去睡不着。】这句话显示武松内心的不平静。他显然对一些问题,拿不定主意。而这些问题,折磨着武松,让他睡不着觉。

武松在睡不着的状态下,就很自然的观察了周围的情况。
【看那士兵时,齁齁的却似死人一般挺着。】跟随武松来的土兵,像死人一样挺着,打着呼噜,睡得很香。这一句文字,说明武松大脑的思维,极为清醒。他准确的判断出,那个土兵,睡觉的样子像个死人,但并不是死人,还打着呼噜,睡的很香。

【武松扒将起来,看了那灵床子前琉璃灯,半明半灭。】睡不着觉的武松,爬起来了,去看琉璃灯,忽明忽暗的。这句文字是说明,武松的眼睛处于正常状态,能够很清楚的看见琉璃灯忽明忽暗。

【侧耳听那更鼓时,正打三更三点。】同时耳朵听见打更的声音。不单听见打更的声音,还听得很准确。已经过了三更。时间是三更三点!这句文字说明,武松的耳朵也处于正常状态,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打更的声音。

以上文字很清楚的说明:一,武松的整体状态是清醒的,他根本没睡着。二,武松的所有感官都处于正常状态。既没有幻觉出现,也没有幻听出现。
那么在武松所感官都处于,正常状态下,发生了一件极其让人震惊的事情!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武松叹了一口气,坐在席子上,自言自语,口里说道:“我哥哥生时懦弱,死了却有甚分明!”说犹未了,只见灵床子下卷起一阵冷气来。......那阵冷气,逼得武松毛发皆竖。定睛看时,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叫声:“兄弟,我死得好苦!”武松看不仔细。却待向前来再问时,只见冷气散了,不见了人。武松一交颠翻在席子上坐地。寻思:“是梦非梦?”回头看那士兵时,正睡着。】

上面这段文字,就是著名的“武大冤魂事件”
之所以说,是著名的事件,是因为所有读者都知道这段故事。但是,几百年以来,从《水浒传》诞生之日起,至今。从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现在流传的几种解释,大体如下:
一,大多数官方主流媒体和主流学者,给出的解释是‘武松做梦,梦见了哥哥。’
二,部分民间人士认为,武松感动天地,哥哥的魂魄喊冤!是正常。
三,有些学者认为,作者受到当时封建迷信影响,思想受限。所以出现上面的文字!
四,当代一部分人认为,作者是描述了悲痛下的武松,出现了幻觉。

我把以上四种解释,统统称之为:皇帝的新衣!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关于上面解释方法的,第一和第四条,是典型的“皇帝的新衣”方式。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梦,这么一个常识性问题。
梦,是人处于睡眠状态下,大脑的思维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影像活动。这个过程叫做——梦!那么一个人如果做梦,前提条件一定是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睡觉,处于清醒状态,怎么能产生梦呢?不管他的思维如何,都不能叫做“梦”吧?
作者已经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告诉读者:武松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可是,这些专家学者们,非得说,武松梦见了哥哥!有真实的文字不看,偏偏自己去想象答案。这不是皇帝的新衣吗?

第四条的幻觉说,也是同理!作者交代很清楚,武松的大脑思维,眼睛、耳朵的状态,都表明武松是很清醒的。怎么会有幻觉呢?估计作者就是担心,一些读者会误会这段故事,有意用很多文字,来讲武松的状态。可是......思维一旦走偏了,真是拉不回来啊!

关于第二条,......在我的人生观当中,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鬼魂。如果有人认为,武大一定有鬼魂存在,我也无法。非得认为皇帝的衣服就是存在的!你又能怎么样呢?

关于第三条,我想指出的是,不要用自己的智商,来衡量施耐庵先生!好像古人没有经过,什么主义的教育,就什么都不懂一样!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在评论水浒过程中,尤其是评论武松的过程中,“皇帝的新衣”现象比比皆是!

在潘金莲一出场时候,那首描绘潘金莲的诗,作者很清楚的说,是,武松【但见】。偏偏许多人视而不见!甚至有人说,是什么作者借用武松的眼睛。这种奇怪的语言都能出来!

武松怼他哥哥“装幌子”。也同样视而不见!偏偏说哥俩关系好得很,像父子一样。

武大“未”时回家,也同样视而不见!说人家卖馒头的,想啥时候回家都正常。

武松对凶手泄露侦破案件的行为,也同样视而不见!认为那是武松的英雄豪气!

武松在孟州大牢,与衙门官员叫板。认为是英雄豪气!要真是一顿棍子打死在那,一个尸体还有什么豪气?难道武松是打不死的孙悟空?

武松最后在六合寺出家,说武松认为朝廷黑暗,所以出家。这算什么狗屁理论?认为朝廷黑暗的人多着去了!燕青,李俊,童威,童猛,柴进,李应,杜兴,都不想当官,都认为朝廷黑暗。怎么偏偏是武松要出家?
如果一个人,认为朝廷黑暗,就出家。那么寺庙能装得下吗?

上面这些理论都能大行其道!都能让人认可!
所以我说,真正大行其道的就是——皇帝的新衣!见不得武松光屁股。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说到武大冤魂事件,我又想把金圣叹扯出来,批斗一番。(一笑)
可能会有人说,你怎么老和金圣叹过不去?没法子,他那些文字太气人,又让人发笑!咱们看看金圣叹是怎么评价水浒的:
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这样评价施耐庵:【《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
这句话是赞扬施耐庵呢?还是批评呢?我理解,应该是赞扬吧?
可是,他在金本中,是怎么篡改其中的文字呢?

【说犹未了,只见灵床子下卷起一阵冷气来,盘旋昏暗,灯都遮黑了,壁上纸钱乱飞。那阵冷气逼得武松毛发皆竖,定睛看时,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朋友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金圣叹在其中,增加了一些文字“......盘旋昏暗,灯都遮黑了,壁上纸钱乱飞。......”增加这些文字以后,起到什么效果呢?我读起来就是觉得恐怖!像看日本鬼片一样!
感情是,金大才子觉得,不够阴森,鬼气不够。所以,添上一些文字,提高恐怖气氛!

问题来了。金圣叹既然说,《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偏偏他自己又往里面加些鬼气,什么意思呢?他到底是想赞美施耐庵呢?还是觉得施耐庵应该多加点鬼气?
他自己的行为,与他赞美施耐庵的文字,不矛盾吗?金大才子真的把我弄懵了!我真没搞懂金大才子是什么意思!如果让我给金本,武大冤魂的文字,做批注。我一定批上两个字——绝倒!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顺便说点好笑的题外话。上面有个朋友批评我说:“你看看你,臆想意淫,翻来覆去,就是男男女女那些事,丢脸!”

人家既然说我丢脸,那就丢脸吧。我也懒得分辨。
但是,我发现有人比我丢脸的。看看金圣叹怎么点评水浒文字:
【寻思是梦非梦,回头看那士兵时 ,正睡著。【夹批:回踅一句,文势环滚。O嫂嫂此时,正在梦与鬼交也。】

上面的文字,骂我的人,一定看不懂。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我们先看看所谓,鬼魂出现时候的文字。
【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叫声:“兄弟,我死得好苦!”武松看不仔细。却待向前来再问时,只见冷气散了,不见了人。】
这里面没有任何与鬼魂相关的字眼。如果你认为描写的是鬼魂。以此为证据指责作者,作者反问:“我何尝说过?拿出证据来”。有作为证据的文字吗?
作者是非常狡猾的。

“兄弟,我死得好苦!”但是,这句话分明是武大的语言。看见这句话的时候,就能想起,兄弟俩刚刚见面的时候,武大对武松诉苦:兄弟,你不在家,我经常受人欺负。口气是一模一样!

但是这里有个矛盾的问题。如果说,这个冤魂出现,回应了,武松的祈祷。那么,冤魂并没有告诉武松,自己被何人所害!并没有回答武松的疑问!当然,这个问题,武松后来自己给出了解释,说是,【被我的神气冲散了他的魂魄。】。我明确地告诉你:武松的解释,是为自己寻找的借口!
为什么我这样肯定的判断,是武松的借口呢?因为武松早就知道,是谁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他根本就不需要,哥哥托梦来给他指示。武松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但是,所有情节的出现,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这个情节的出现,起因是什么?
所以,我们要看看这段情节出现之前,发生了什么。

武松被内心的难题,折磨得睡不着觉。【武松叹了一口气,坐在席子上,自言自语,口里说道:“我哥哥生时懦弱,死了却有甚分明!”说犹未了,只见灵床子下卷起一阵冷气来。......】
武松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话!【说犹未了】,表示,武松的话还没说完,武大的“鬼魂”就出现了。作者的文字,已经告诉了我们,是武松的这句话,引出了武大的“冤魂”!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自然,武松说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武松说【“我哥哥生时懦弱,死了却有甚分明!”】

关于这句话,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照应了,武松的祈祷。是武松在说:‘哥哥活着的时候很懦弱,他死了还能懂什么!’死,也死得糊里糊涂!

武松祈祷的内容,我在上面用了许多文字,来说明其中的不合理性。以及,武松祈祷的真实含义!武松祈祷的情节,不单是对武松心理的重要描写,同时,也起到了,非常厉害的,障眼法的作用。导致后面的许多情节,都被武松的祈祷,所误导了!我一直在强调,武松早就知道,凶手是谁,并不需要哥哥的冤魂来指示。对于哥哥的死,武松心里很清楚,并不是糊里糊涂!
既然武松的祈祷是非常不合理的,是与后来的一些情节没有关联的。那么,我们只能从情节的发展,来分析武松的这句话。

武松是在自言自语的状态下,说出的这句话。
什么样的人喜欢自言自语呢?一般是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或者,有些神经质的人,喜欢自言自语。普通人自言自语的时候,往往是压力大,反复琢磨一件事。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思考的问题,说出来。
武松当然不是有神经质的人,更不可能有精神上的问题。所以,武松的自言自语,完全是一个普通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自己心里话!

这句话之所以很难分析,是因为武松只说了半截,不完整。然后就被武大的“冤魂”打断了。
我们想,是什么问题困扰着武松,让武松痛苦的睡不着呢?我一直在说,武松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凶手的作案动机!那么好吧,我们假设自己是武松,顺着武松的思路,推断下去。
凶手最有可能的作案动机,就是“杀兄嫁弟”!除此,武松不可能找到其他答案!
作为武松来说,解决凶手的作案动机,有几种方式:
一,完全不考虑凶手的作案动机。——既然杀了我哥哥,我就报仇。不管凶手的动机是什么!显然,武松没有这么做!
二,即便是“杀兄嫁弟”,又如何?完全不考虑潘金莲的感情,照样报仇!可惜,武松也没有这样做!

既然,以上两条,武松都没有实施。那么,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接受“杀兄嫁弟”的结果。接受潘金莲的感情!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这样的推论结果,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所以,武松那句【“我哥哥生时懦弱,死了却有甚分明!”】这里面的真实想法应该是:
如果我沉默下去,没人知道有个凶手的存在!如果我娶了嫂嫂,也不会有社会道德的谴责!哥哥已经死了,他还能知道什么呢?他活着的时候就很懦弱,他死了还能明白什么呢!这才是‘死了却有甚分明’的真实含义!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才真正是触目惊心!他表现了武松在此时的动摇,有了放弃为哥哥报仇的念头!

当我反复研究武松的这句话的时候,当我得出这种结论的时候!我猛然间,就想到了那个虚假的“冤魂”!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那阵冷气,逼得武松毛发皆竖。定睛看时,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叫声:“兄弟,我死得好苦!”武松看不仔细。却待向前来再问时,只见冷气散了,不见了人。武松一交颠翻在席子上坐地。】

这一段,哪里有梦呢?哪里有鬼呢?我们中国人俗语:“鬼由心生”!武松没有做梦,也没有武大的冤魂!那是因为武松心里有了鬼,才出现武大这个“鬼”!
这一切情景,作者告诉你,都是直接显现在武松眼里的景象!

这里实际描写是:当武松脑子里冒出,接受“杀兄嫁弟”的结果,想要接纳,杀害哥哥的凶手,放弃为哥哥报仇的时候!这种冷酷、卑鄙的想法,把武松自己吓得打冷战,仿佛一阵冷风吹过。武松被自己的这种,自私卑劣的念头震动了!
随后,武松仿佛看见了哥哥在他面前诉苦,喊冤!这一切的描写,不是描写梦境,而是对武松心理的描写,是描写武松内心的挣扎!
是描写武松有了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后,仿佛亲眼看见了痛苦的哥哥!
从武松自言自语开始,一直到哥哥“冤魂”出现。这一整段文字充分表现了,武松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武松一晚上睡不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情欲与道德之间挣扎!

这是《水浒传》中,唯一的、真正的心理描写!
楼主:柳忘言  时间:2021-04-02 13:35:13

以下文字,既是答复楼上的朋友,也是自己的读后感吧。

一部小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合理性,如果没有真实性!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小说。
有一位知名人士,评论武松,说武松是一个纯粹的人!几乎是完人!我当时就想说,你咋没看见武松下流的眼光和行为?这个世界有完人吗?

我在评论芒砀山团伙的时候,就曾经说出我的观点: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水浒中出现的所有,关于妖魔鬼怪的情节,都是不符合逻辑的。这些情节,都是作者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掩盖人物的真实想法,而作的曲笔!
比方说,写樊瑞的身份,是一个会魔法的道士,是为了掩盖现实原型的身份。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魔法,梁山怎么会有一个使用魔法的道士呢?
而武松似是而非的,目击哥哥的冤魂。是为了掩盖武松真实的思维。况且,作者的掩盖是留有余地的,不是完全、彻底的遮掩。比如说:
【 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还有【只见冷气散了,不见了人。】作者用的字眼是“人”!而不是说“魂魄”!“魂魄”两个字,是从武松嘴巴里说出来的,不是作者!
真正想掩盖事实真相的是武松,而不是作者!
作者在水浒中,许多情节的处理上,就像是给读者出的谜语。这才是水浒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我在解读水浒的时候,秉持的原则,就是:符合逻辑及真实!
这也是一切优秀小说的基本原则。想做到这两点,其实很难!不要以为,玄幻小说,或者神话小说,就能脱离这两个基本原则!所有题材的小说,脱离这两点,都不会成为优秀的小说!

许多评论水浒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水浒传》基本,不描写人物的心理。所有,某人寻思“......”,某人想“......”等等情节,基本上都不是人物的心理!要么是情节过度性语言,要么是作者说反话,要么是作者提醒读者,这里面有不合理东西。要么是掩盖人物真实心理的障眼法。
这种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以这种思维去研究水浒,那么就成为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典型!作者在写水浒的时候,采用的手法丰富多彩。我几乎无法统计,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手法。
比如,我在前面说过的,武大不想去见武松,所以宣扬自己怕老婆。这种行为,作者一本正经的写出来。许多读者都以为,是,作者的观点。其实是,作者充当了舆论的传播者。
这种写作手法,是非常罕见的。

同时,书中采用了许多,格调低下,粗俗的诗词,来做某些人物或者情节的判词。同样是,充当了舆论的传播者!这种自贬身份的行为,同样是极为罕见的。我们几乎是见不到哪个作家这样写文章。

顺便再说说金圣叹。他篡改水浒的行为,的确是有自己的目的。但是,在我读金本七十回水浒的时候,我发现,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才华!比方说,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装幌子”“未时回家”等等,多处情节,他都没搞懂是怎么回事!当然,才华是一方面的事,人类的道德,是另一回事。才华不够,没关系。这不是我批评的重点。人本来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人是百科全书!

我真正想批评他的,是关于人类的道德问题。关于这一点,以后有机会,我会重点的说一说。

楼主:柳忘言

字数:8055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11-04 18:15:12

更新时间:2021-04-02 13:35:13

评论数:3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