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藏族群体的高频单倍型是A、C、D4、G、M9、Z,与日本、北方汉族和阿尔泰语系高频单倍型比较接近。中国北方原住居民主要单倍型是A、C、D、G、M8a、Z,而阿尔泰语系完全在北方,【南亚、南岛、侗台和苗瑶全部在南方】;南方原住居民主要单
倍型是B、F、R9a、R9b、N9a、和M7。由此数据可以看出,藏族群体的线粒体DNA单倍群分布更接近于中国北方群体。


现代藏缅人群源于原始氐羌部落。本实验室的先前研究结果提示“北方藏缅民族(藏、羌、氐)更能代表藏缅民族”。我们以居于四川的羌族、甘肃的白马藏族和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东缘区的藏族群体为代表,采五个地区人群共272个样本,使用SNaPshot技术对藏缅五个群体的线粒体DNA进行单倍群分型,了解这些群体的母系遗传特征,同时通过绘制树型聚类图、主成分分析图以及网络结构图等方法,分析各人群各个支系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联系,以揭示北方藏缅母系遗传结构mtDNA的分型结果显示,北方藏缅的高频单倍型是A、C、D4、G、M9、Z,与北方汉族、日本和阿尔泰语系高频单倍型比较接近,尤其是藏族的线粒体中发现了高频单倍型D的分布,特别是在羌族和白马藏族中的频率较高(如羌族单倍型D的频率超过30%),结合聚类图和网络结构图等分析,提示青藏高原及东缘区是亚洲大陆乃至世界目前尚存的单倍型D高频且多样性中心。其他几个常见的 mtDNA单倍群网络结构分析结果亦显示,藏族几个支系很接近北方人群,而且羌族是最古老的人群。【藏族虽居住在西南边陲,却与北方各人群在母系遗传结构上十分相近,也属典型的北方蒙古人种】。”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西南少数民族,大体上可以分为:

氐羌(藏缅语族)、百越(南岛语系壮侗语族)、百濮(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和苗族(苗瑶语族)4个族系

属于“氐羌族系”的族部有:滇、靡莫、劳浸、僰、嶲(叟),昆明、邛都、徙、筰都、冉駹、白马、摩沙等,他们是今天西南地区属于藏缅语族的彝、白、纳西、拉枯、哈尼、傈僳、基诺、羌、普米、景颇、阿昌、独龙、怒等民族的先民;

属于“百越族系”的族部有:夜郎、且兰、句町、漏卧、滇越,他们是今天壮侗语族的仡佬、布依、傣、壮等民族的先民;

属于“百濮族系”的族部有哀牢、濮,他们是今天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民族的先民。

而“苗瑶族”则有点特殊,单独列开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苗族的来源,与长江中游的考古学文化“大溪文化、城头山文化”是有关系的,而且,苗人的血统来源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是混合型的(东亚类型+南亚类型),在基因上主要是O3-M7+ O2a

苗族可能还北上过,到达东部“古东夷人”的地盘,比如,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尉迟寺文化有红烧土排屋,而红烧土排屋源自大溪文化),而尉迟寺类型的人群又曾影响到中原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下图是“苗族”自己根据本民族的历史传说勾勒出的“历史迁徙图”,描述未必很准确,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性而已,对于“考古学文化”的标注也不见得都很准确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三个“民族走廊”:


1。河西走廊(西北走廊)——西北“古羌人”(汉藏语系的O3-M134)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2。藏彝走廊——(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人”南下迁徙的重要交通通道(半月形地带)

3。南岭走廊——通过藏彝走廊南下的“古羌人”(藏缅语族)与南方土著居民(南方语系人群)相混合的地理区域


(附注:“南岭走廊”区域为,自西向东包括云南东部,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湖南的郴州、永州、怀化、邵阳,江西的赣州,广西的桂林、贺州、梧州、桂北、桂西北,广东的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福建西部等广大地区,【这一区域是我国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界线】)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即便是像四川省这样的以“藏缅语族”为主体的西南少数民族,其中有的依然比较混杂,除了白马人群主要是以氐人为主,而藏族则是氐羌人群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实际上,“南方少数民族”的父系血统构成大多都是比较混杂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南北族群相互融合而形成的,除了云南西北部、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等地区的一些藏缅群体(比如独龙族等),因经历了极强的瓶颈效应,从而形成了高频的O3-M134单倍群体!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显然要明显地好于“四川”这样的地方!

四川的对外交通特点决定了,基本上就是来自于两个方向(西北和东部)的古代人群轮番地进入到四川盆地上演各自的好戏,且各有各的文化特征

这种“交替上阵”当主角人群的历史发展模式,就不如“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统治更具有稳定性和长久性~~

历史也证明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期繁荣与兴旺,也是其它地方所不能比的!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所以,楚人(南方人群)和华夏族(北方人群)之相争,两者之间必然只能二取一,而不可能两者“轮番”地上阵表演,这样反而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与稳定!

一旦有一方胜出,必然是“赢家通吃”的结果,怎么可能给对方留下很大的生存空间呢?

而失败者往往会被淘汰出局,迅速地走下坡路而沦为了“被边缘化者”~~~

残酷无情的历史结果,绝对不会让所有人感到,谁赢不一样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当然了,几乎所有的人也并不见得知晓,在上古时代的东亚大地,其实存在着好几种“不同族属的”古代人群!

因此,很多人往往会把拥有“稻作文化”的南方楚人,当成了“无稻作”的北方华夏族的一个分支

其实,这两者之间就是“异族“关系,这在古籍文献里也说得很清楚明白!

只是国人大多不愿意相信这种说法而已~~~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还得怪国内的考古专家们,他们的一句“满天星斗论”,别人家的“星星”就全变成了“中国人”的星星了!~~~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东亚地区的古代人群主要分属五种体质特征:

北方人群:【东亚类型】、东北亚类型、北亚类型

南方人群:【南亚类型】、赤道人种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东亚地区的人群主要分属六类语言:

北方语言: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

南方语言: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O3-M134(M117+F444)是“汉藏语系”人群的特徵性单倍群

O2a-M95主要出现于“南亚语系、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南岛语系”中;O1-M119则主要出现于“南岛语系、侗台语系”中

【O1-M119和O2a-M95单倍群在南方群体中的频率和多样性都明显高于北方群体,暗示它们可能起源于南方】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东亚传统核心区”

到底属于谁的地盘?

看了下图就知道了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2016年吉大博士论文,《汉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体质人类学的新视角》,难得承认了一个事实:

“现代华北汉族与甘青地区的【古西北类型】居民距离最近,现代汉族整体与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华北类型】居民也有较小的距离。”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华夏民族”的上古祖先在「新石器时代」的活动范围,并没有落在“东亚传统核心区”之内!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那么,在「新石器时代」究竟是谁在活动于“东亚传统核心区”之内呢?

就是那些——-

体质特征,属于南方人群中的偏“南亚类型”;

语言,属于南方语言的“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可能还是有人不太愿意相信,新石器时代的「东亚传统核心区」,怎么竟然属于(说“南方语言”的)“南方人群”的控制地盘?

因为“新石器时代”的气温要高于现在,那时候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正属于「南方地区」呢~~~

不相信,是吧?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