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三十五

苻登打造的大军凶名赫赫,而这种凶名,是一场天灾带过来的。

老天似乎并不看好他,在他掌权之后,就降下了一场旱灾,饥荒随之而来——其实所有的饥荒都源于人祸,每逢人间无道,无论是否有水灾旱灾蝗灾,必有饥荒相随,相反,如果国泰民安的话,即使哪里发生天灾,老百姓也总能扛过去。只要统治者不乱来,民众始终是能活得下去的。

现在是乱世,饥荒是必然的,再叠加一场旱灾,让苻登饿得尤为深刻,他的军队中,也完全断粮了。

没饭吃是要死人的,就算敌人不打过来,自己也就先乱了。幸运的是,苻登解决了这场危机,而他所用的办法,也非常的简单粗暴。

只要擅于发现,其实哪里都是粮食。

肉食。

苻登以人肉为粮。

即使是饿到走不到路,苻登仍然没有放弃战争,并且在战场上找到了粮食:打完了仗,就去战场上割敌人的肉回来,这就是上好的军粮。所以即使是单纯为了吃饭,他的士兵也会拼死冲锋陷阵,因为打赢了,敌人才会躺下来,变成温顺的食物。

明明是一支缺衣少食的残军,但在苻登手里,偏偏就变成了极其凶残可怖的魔鬼部队。残暴到极致,也是无可匹敌的强悍战力。

面对这样一支食人大军,姚硕德无可奈何,无论是谁,对着一个食人恶魔,都是会胆颤心惊的,更何况面对的是几万个恶魔组成的军队。姚硕德并不缺粮,他有后秦作为大后方,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但获得不了跟魔鬼作战的勇气。

甚至连在国内坐镇的姚苌也害怕了,在听说了河州兵变成了一群食尸鬼之后,也大惊失色的把姚硕德召了回去,担心再打两天,他的人都变成了苻登的储备粮。

粗鲁的苻登,是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的目的倒是很简单,就是绝不跟国贼共处于世,姚苌杀了苻坚,在他眼里就是最大的国贼,他跟姚苌之间,一定要死一个,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简单的人,往往也有最大的驱动力,五胡第一流氓姚苌,不管什么类型的敌人都不怕,你忠义正合他意,你无耻他比你更无耻,不要脸的本色让他所向无敌,连苻坚大帝都命丧他手,但就是对一根筋的苻登无可奈何,从此以后,他的一生都将跟苻登纠缠不清。

打败了姚硕德之后,苻登没有片刻停留,马上就拉起军队,去找更大的贼头姚苌算账。以他的性格,是根本不肯跟敌人呼吸同一片空气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孜孜不倦的发起进攻,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拦他。

这样说或许并不准确,因为这个时候,还是有东西拦了他一把的。他收到了一条消息,这个消息让他不得不收军,在南安这个地方停留了下来。

他收到的,是苻丕的死讯。

苻丕死后,残部保护着他的儿子苻懿一路前来投奔。苻登打造出吃人大军之后,军队数量达到了五万,已经是关中大地上最大的一股前秦势力,仍旧忠于前秦的人,也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了。

皇帝身死,这是天大的事情,苻登立即收军,为苻丕发丧,三军裹素,草草办完葬礼之后,他请苻懿登位,他还要去打姚苌。

逼退姚硕德之后,苻登已经在军中拥有了无比的威望,但这一次,大家不肯听他的。

众人都进谏,说国乱应立年长之君,苻懿年纪太小,没办法承担国难,这个重任,还是应该苻登亲自担起来才行啊。

简单的人有一项好处,就是做事直来直去,没有太多的弯弯绕。面对这项从天下砸下下来的皇帝帽子,苻登没有走“三次拒绝、然后群臣三次固请”的流程,直接就答应了,从此成了前秦的皇帝。

五个月时间,从小参谋到主帅,再到一国之君,苻登走完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走不完的职业道路。不过这种超级晋升,对他的志向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毫无疑问,当然还是打姚苌。

他是个简单的人,但并不傻,相反,思维简单的人往往更能一眼看到本质。上次用吃人这招化解了缺粮危机,这次出兵,苻登又用了非常简单的一招,低成本的让全军的士气暴增。

他在军营中竖起了苻坚的牌位,覆上鸟羽黄旗,不管要干什么,都要到牌位前请示苻坚大帝的英灵,每次战前,也必定召集全军,在牌位前大哭一番誓师。

煽情,但有效。

明明他的军队不多,但姚苌就是打不过他。

苻登甚至敢将大军留下,只带一万多人就去围攻姚苌的军营。当然,姚苌的流氓不是白耍的,苻登攻不下来,就让人再把苻坚的遗像请出来,放声大哭,将士们争相大放悲声,哭得自己战意大盛,哭得后秦营内心烦意乱。

流氓姚苌,跟苻登是两个极端,苻登因为心思简单,总能跳过繁复的表象,找到最有效的招数,而姚苌则是花花肠子够多,不管什么招数,他总能拿出来应对的办法。

被哭得士气大跌之后,姚苌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令,让三军也一起大哭,以嚎对嚎,看谁嚎的声音更大。

这也是战争史上少见的一幕,双方一决胜负,靠的并不是谁的兵更多、谁的将更勇,而是谁哭得够用力,完全不像打仗,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苻登的脸皮到底不够厚,他哭输了,悻悻的带着兵退走了。

当然,他输得不冤枉,要比脸皮的话,姚苌天下无敌。

在哭赢了之后,姚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决定广泛的借鉴苻登的招式。他认为自己老是打输,可能是苻坚的神灵相助,于是也学着苻登,在军中立起了苻坚的塑像,而且经常很虔诚的去祷告:

“不是我要杀陛下,而是陛下当年杀了我的兄长姚襄,兄长当年命令我报仇,我只是听命行事,现在我为陛下立像,求陛下不要怪罪我!”

小人总是能找出一套令人瞠目结舌的逻辑,来解释自己无耻之极的行为。

苻坚当然不会保佑他。

姚苌继续屡败屡战,而且军队夜里不断的炸营。姚苌知错就改,看到毫无效果,于是尝试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把神像的头剁了下来,派人送给了苻登,另外他还把苻坚的遗体挖出来,一番鞭打之后,刨了一个浅坑,用荆棘埋上,以此来破解前秦的兵势。

历史上弑主的人不少,但辱尸的就凤毛麟角了,算起来除了姚苌,就只有一个伍子胥了,但伍子胥好歹是身负血海深仇,姚苌则是恩将仇报,无耻程度是可以冠绝两千年文明史的。

这个人的行事,自始至终都惟利是图,关键是理直气壮,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不好意思,这样的人不管放到哪个时代,应该都是成功者,还是非常成功的那种。

这种人最怕的,应该就是终结者这样的杀手,不通情面、不会和解,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就是要顽固的跟他作对到死。姚苌这辈子,用自己的无耻,搞定了所有的对手,但就是搞不定苻登,这是他命里的终结者。

但是,姚苌也有自己的方法,老狐狸不是白活这么多年的。

他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躲,主力军队始终避开苻登的正面攻击。苻登可以拿到一连串的小胜,但一直伤不到姚苌的筋骨。

这样的猫捉老鼠,一玩就是好些年。

当然,也总有玩脱的时候。

是人就会有三分脾气,被打得太疼了之后,姚苌也试图反击,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偷袭行动,趁苻登率军在前线攻掠他的地盘之时,派自己的儿子率领大军,去打苻登的大本营。

结果被苻登发现了,在半路上埋伏,一战砍死了两万五千名后秦军。

苻登起兵以来,虽然屡战屡胜,但一直都是小胜,现在总算是消灭了敌人的一部分主力,这一战让滑不溜手的姚苌,终于被打伤了筋骨。

也让苻登失去了自己英姿飒爽的毛皇后。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三十六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松懈?

当然是刚刚完成大胜的时候,得意,才会忘形。

老流氓姚苌属于油条成精,对这些人性细节掌握得极其到位,所以在偷袭苻登失败,并且赔进去两万五千人马之后,并没有丝毫慌乱,而是立刻察觉到:机会来了!

苻登赢了之后并没有收手,而是携大胜之威,继续向姚苌推进。终于宰了姚苌一刀狠的了,他打算趁机会多赚一点回来。

姚苌的将军们倒也没有慌,就是觉得憋气:仗打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好好的干一架,总是在东躲西藏,越打越窝火,现在刚送过去这么多人头,敌人又欺负到门口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一定要跟他们拼了!

诸将纷纷请命,要求趁这个机会,跟苻登决战,是赢是输,就看这一把。

从战术上来说,诸将的要求也是有道理的,军队的气势一旦形成,就很难再阻挡了,两军相争,其中一支连续打上几场败仗的话,很容易就会一直输下去,哪怕实力差得不多也是如此,所以国足一直有“恐韩症”、“恐日症”、“恐泰症”之类的毛病。

现在后秦军刚吃了一场大败,如果不用一场胜仗找回气势,而是接着退避的话,也很容易让军队患上“恐苻症”,以后想打也打不赢了,不如趁现在就摞底牌比大小,现在自己是主军,苻登长途跋涉而来,算是客军,地利和士兵的体力,都是自己占优势,不趁这个时候收账,以后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机会。

但是姚苌不同意,他又一次决定避开苻登的兵锋,带着军队跑到其它地方去。

不过命令下达之后,将军们没有丝毫的不满,而是在张口结舌之余,纷纷对姚苌献上自己的吹捧,然后欢欣鼓舞的回营去收拾自己的兵马,打算移师。

并不是他们违心的拍姚苌马屁,而是姚苌所选的移师之地,实在是太精妙了。

是苻登的大本营。

刚刚就是因为去打苻登的老窝失败,吃了一场大败仗,现在只要能去把苻登的老家端下来,全军自然士气大振。关键是苻登也很配合,他因为打赢了,根本就没想到姚苌会马上再来第二发,已经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大部队都拉出来,准备趁热跟姚苌打两场狠的,大本营里非常空虚。

这是非常好的攻击机会,说出来非常简单,但要发现这个机会,就需要过人的头脑了。

老油条姚苌,不是白油的。

他亲自率领三万骑兵,趁夜突袭苻登老巢。留守的苻军完全没有准备,而且兵力不多,毫无意外的被清剿一空,姚苌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场大胜。

唯一的一点小小意外,就是姚军进攻到中军大营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强力抵抗,领军的是个美貌女将,箭法精绝,领着一队人马,硬碰硬的挡住了姚军骑兵,一直杀死了七百多人。

幸好这员强大的女将人数不多,只有寥寥数百,姚军大部队合拢之后,还是将其生擒了。

这时候,姚苌才发现自己抓到了宝贝:这是苻登的毛皇后啊。

皇后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能上阵杀敌的皇后更是宝贝中的宝贝。这算是姚苌此行最大的战利品了,抓到敌人的皇后,别的不说,首先就是对己方士气的极大提升,而且还可以用来威胁苻登,试着牵一牵他的鼻子。

不过,关于这份战利品的用法,姚苌决定不走寻常路。

他打算纳毛氏为妃。

毛皇后刚二十一,放到今天还是上大学的年纪,正是青春无敌、貌美如花的美少女,换谁谁都爱,姚苌虽然已经六十了,但仍然放不下对美的追求。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甚至只是个很不重要的原因。姚苌为人很不堪,但绝对不是个色鬼,他的流氓主要是对男人耍的,而且是苻坚、慕容冲、苻登这样的世间顶级男人,而很少对女人耍。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苻登的了解,这个无趣的男人,胸腔里跳动的几乎不是心脏,而是一块顽固的石头,他从不肯妥协、从不愿放弃,好像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摘下自己的人头,给苻坚报仇。毛皇后虽然美丽可爱,又能文能武,是世间珍宝,但自己百分百没办法拿她来要胁苻登。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用毛皇后来羞辱一下苻登,打击一下他的士气好了——如果连皇后都改嫁给了敌人,这对于苻军来说,当然是一记重击。

规划得很好,但是在执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源于一个人。

毛皇后。

毛皇后表现出来的气节,足以令大部分的男人颜面无存。她大哭,这是女人面对灾难时的自然反应,但这不代表她怕了;她大骂,而且直击姚苌的软肋,让他无颜以对:

“姚苌,你已经杀了天子,现在又要侮辱皇后,天下怎么容得下你!”

一直骂到姚苌恼羞成怒的刀落在她的脖子上。

毛皇后,名秋晴,一个美好的名字,也是史上唯一能上阵杀敌的皇后,相貌卓绝,武力超群,满足了后世相当多的赢弱男人对英武美女的幻想。有些猥琐分子光幻想还不过瘾,又意淫出了姚苌得手未遂后,对毛皇后施以裸刑的情节,以满足自己龌龊的欲念。但正史中并没有毛皇后死前受辱的记载,这样一个奇女子,如果要带着屈辱而死,也着实令人感叹。

杀死了毛皇后之后,姚苌并不惋惜,因为他此战的获利之丰厚,远远超出上一战的损失。

这一次,他彻底的端了苻登的老窝,前秦军的辎重尽为姚苌所得,除此之外,姚苌还掳掠了五万多人口,驱赶而回。

这一战给苻登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战争拼到底,比的是国力,苻登的前秦,本来就比不过姚苌的后秦,八百里秦川,姚苌占了大半,苻登所继承的多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对战争的支撑能力、恢复能力都远远不及姚苌。姚苌失去了两万五千士兵,还能若无其事的立即发动一场新战斗,但苻登损失了辎重和五万百姓,立刻就痿了很多,此后在跟姚苌的战争中,基本都处于守势。

而且,他内心有操守,有操守的人,必定对身边的人也有要求,在用人之道上,他也比不上姚苌那么肆无忌惮。

他的征东将军雷恶地,智谋过人。有一回姚苌暗算苻登,派人诈降,请苻登进城,苻登本来已经走到城门外了,但在外带兵的雷恶地一收到消息,就知道这是个陷阱,催马回来拦住了苻登,救了他一条命。

这样一个智将,人品值却很不够,为人很是卑鄙,于是苻登很不喜欢他,最后雷恶地跑到了姚苌那边。

苻登的判断也是正确的,雷恶地确实卑鄙,在姚苌手下也不老实,有豪强背叛后秦,他就见风使舵参加了叛军,后来姚苌平叛成功,他又背叛了回来。难得的是姚苌又接纳了他。

苻登是个有原则的人,但这样的人,并不是流氓的对手。

他最有力的武器,其实是他自己。这个永远也不知道通融变化的顽固分子,不管面对什么样恶劣的环境,从来也没有想过退避,这股发于内心的执着力量,也让姚苌一直拿他无可奈何。

不过,时间是站在苻登这边的。

就这么纠缠了好些年之后,苻登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了胜利的曙光。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三十七

这些年,姚苌比苻登过得好多了。

他的地盘比苻登大,人比苻登多,论起战斗力,也在苻登之上,端了苻登的老巢后,也占据了战略主动地位,每次苻登攻打哪里,他的大军只要一到,苻登往往就要后退,两个人交换了攻守的位置。而且苻登就是一门心思揪着他打,其它一概不管,但姚苌则是生存发展两不误,在和苻登纠缠不清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大地盘,曾经有过亲率一千六百人荡平数万叛军的辉煌战绩,打得自身实力越来越强。

姚苌对现状十分满意,在又一次打败了苻登之后,志得意满的举办了酒会,对着将领们细心的比较了一下自己和兄长姚襄的优劣,很谦虚的表示自己哪里都不如哥哥,就是谋略上要稍微胜出一点点罢了,痛快之情简直爆棚。

照这样的态势,再有个几年,他就能把苻登从强磨到弱,从弱磨到死了。

但是,苻登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这个盟友是天下至强,无人可敌,此前一直没有发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现在,这个盟友开始动手了。

男人在壮年时期,可能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变化,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都可以为了事业而全情投入。但一旦衰老开始降临,几乎是瞬间就可以击垮一个男人。

姚苌比苻登大十四岁,苻登的盟友,就是时间。

在此之前,姚苌生龙活虎,能够将所有风云人物耍得团团转,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哪里不如年轻人。

直到办完酒会的第二年,他六十四岁了。

六十四岁的姚苌,突然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重到对面的苻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大喜过望,甚至跑到苻坚的灵位前通告这个好消息,而且给百官人人加官二等,大赦国内的囚犯。

能让仇人高兴成这个样子,姚苌这是病到要死的地步了。

但苻登并不愿意让姚苌安安稳稳的病死,那样太便宜老流氓了,所以他趁机大举兴兵,来挑姚苌的大营,准备送给姚苌一个符合他身份的惨烈死法。

他没能成功,因为姚苌只要还没闭眼,就仍然是一只油到不沾手的老狐狸。

苻登率军来进攻之时,姚苌并没有正面应战,而是派了一支偏师,去偷袭苻登身后的大营。

这勾起了苻登的隐痛,毛皇后当年就是这么死的。于是苻登立即回师救援,将人马屯在营中,严防死守,保护自己的基地。到了第二天,他在营地里做好了万全的防范准备,没了后顾之忧,才再次拉起主力军,前去挑战姚苌。

兵锋所至,所向披靡,他一路冲进了姚苌的军营,都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他连一个后秦兵都没看到,姚苌早就在夜里拔营而去了。

苻登仰天长叹:"这是个什么人哪,来令我不知,去令我不觉,明明快死了,偏偏还这么能打!"于是收兵罢战,回去等姚苌被老天收走。

这一等,就等了一年。

直到第二年,姚苌才不情不愿的病死。后世史学家感叹,这样一个不忠不义、毫无廉耻的恶棍,居然能安稳的老死,实在是老天不长眼。

跟自己缠斗多年的老对手终于死了,苻登没有半点的惆怅或者愕然之类的,他非常的满意,终于熬死了老仇人,继位的太子姚兴不过才二十多岁,而且看起来毛都还没长齐的样子,不像有什么本事,就在前一年,姚太子趁姚苌初病,还杀了几员手握重兵的大将,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登位理清障碍,惹来姚苌的一通大骂。

一个这样的年轻小辈,苻登当然不会放在眼里,他只看到彻底剿灭后秦、恢复祖先荣光的时候到了,为此他还喜滋滋的发了一通感慨:"姚兴这个小儿,等我拿棍子来替他爹教育他。"

所以,苻登在收到姚苌死讯的第一时间,就尽起全国之兵,准备一战了断这场多年的恩怨。

事实证明,一战泯恩仇是做不到的,苻登打了两战才解决问题。

而且,被了断的是他。

姚兴,苻登的新对手,当太子的表现并不怎么合格,在父亲起事后,一直在后方呆着,直到姚苌病重,他才被召到军中,资历非常有限,而且一来就是先铲除了几个老将,给自己的掌权铺路,也不怕激起军中兵变。

按理来说,一个权力欲望如此浓厚、但是政治手腕又这么青涩的年轻人,是不会得人心的,因为元老们都害怕,他会不会为了权力而简单粗暴的拿自己祭旗,肯定会对他极度防备,所以苻登才会欣喜万分的发出"姚兴小儿"的感叹。

但是,这么一个人上位之后,并没有出现苻登期待的崩盘局面,姚兴竟然很轻易的就稳定了局势,关键是他自己什么都没做,是各个元老心甘情愿受他驱使的。

他的叔叔姚硕德,威望极高,手握兵权,如果想趁姚苌新丧搞点大新闻出来的话,是最有机会的,但姚硕德连这样想一下的念头都没有,在姚苌死后立即只身来到长安,承认了姚兴的领袖地位,也表明了自己甘愿臣服的态度。

一个残忍暴虐的小青年,在根基不稳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元老反对他,这很不寻常。要知道,这些元老们绝对不傻,能跟在姚苌身边这么多年,就算原本是个傻子,也会被浸得油滑无比了。

事实上,姚兴并不残忍,他老子姚苌这辈子拥有一切,唯独缺德,但从姚兴后来的表现看,姚苌缺的德,可能都攒到他身上了。

先前的诛除诸大将,事实上并不像是姚兴干的,反而怎么看怎么像是姚苌的手笔。背地谋划,一举除之,关键是人死了之后,姚苌完全没惩罚任何人,只冲着姚兴发了一通假惺惺的火:"这些都是我的左膀右臂,你怎么就杀了呢!"

这很不符合姚苌的风格,如果他真的痛心失去大将的话,就算舍不得办儿子,其它从犯总会拉两个出来剁头,但他什么也没干。

杀人之举,更可能是出自姚苌的授意,做掉军中的潜在隐患,然后把恶名推给儿子,这才符合老流氓"善坑人"的做派。

而姚兴自己,其实是非常有容人之量的,他表现得完全不像是姚苌的儿子。

这一点非常有用,让他在首战中赢了苻登。

苻登甚至刚出兵就败了。

他兵围始平,准备拔下这个据点,一步一步的前进,即使面对的是他眼中的"小儿",苻登依旧稳健。

姚兴则要痛苦得多了,前门是死敌苻登,身后的咸阳太守又趁这个机会反叛了,焦头烂额。于是,他自带精骑,先去咸阳平叛,派老爹留给他的左仆射尹纬带着步卒先去骚扰苻登,延缓一下苻登进攻的进度,等他平叛完之后,再带大部队回来决战。

尹纬也足够阴险,一到始平,先占了河道,切断了苻登的水源。这一招应该是学的当年苻坚困姚苌,让姚苌的军队活活渴死一大批,现在反用回苻登身上,效果拔群,苻登军中也渴死了不少人马。

苻坚那次是天降大雨,救了姚苌一命,但苻登就没这么好命了,他只能拼命进攻尹纬,试图抢到水源。看到敌人这么急切,尹纬判断机会来了,于是准备全线反攻。

姚兴收到前线的战报规划,马上就急了眼,他派给尹纬的是全是步兵,打骑兵本来就讨不到好,更何况要打的还是苻登这样活活熬死了姚苌的强敌!于是姚兴马上派使者阻止尹纬,告诉他只要采取守势,等自己的大军过来就可以了,免得偷鸡不成,连饲料也丢光了。

尹纬不听。

他回复姚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要打就赶快打。

然后姚兴同意了。

他跟他属狐狸的老爹不一样,对臣子非常好,也非常的信任。这个优点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最终导致了他的衰亡。

对尹纬的信任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尹纬以步卒出战渴得半死的苻登,大胜,苻登单人匹马从战场上脱逃。

初掌大局,就取得了父亲一生也没能得到过的战绩,姚兴应该骄傲。

不过,更让他骄傲的还在后面。

因为从来不知认输为何物的苻登,很快就东山再起了,他带过来了另外一支强大的军队。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三十八

苻登是个从来不会放弃的人,这种性格在逆境中很有用,让人始终有再来一次的勇气。但过犹不及,如果一味的死盯着目标,连脚下的路也不肯看一眼,也是很危险的。

在被尹纬砍到全军覆没之后,苻登匹马逃离战场,跑到了大后方雍城。但这里也呆不住,因为苻登没有一个姚兴那样争气的儿子,他的太子苻崇是个顶级低能儿,原本在雍城里镇守,但一听说苻登在前线战败,马上做了一个本能举动:收拾东西跑路,连城池也不要了,等苻登带着一脸土奔过来的时候,只看到了一座空城。

无家可归的苻登只能继续跑,儿子带走了军队,既然没人可用,那城池就呆不住了,他只能一路跑进马毛山躲了起来,在山里收集残余人马,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姚苌卑鄙,所生的儿子却足以继承大业,苻登忠勇,但太子是个二世祖。或许老天真是打算绝了前秦一脉,所以连一丝希望也不肯给苻氏留下。

苻登很痛苦,因为他在山里躲了两个月,所收拢的残兵依然寥寥,完全不足以再次上阵跟姚兴PK。但伐姚又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他活着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消灭后秦这个不义之国,不论在何种环境之下,志向从不更改。

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既然没兵,那就借兵。

苻登终于想到了办法,他向陇西的乞伏鲜卑部抵押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苻宗,并且和乞伏部落结成了姻亲,借来了两万骑兵,继续向姚兴发起进攻。

事实上,他这么干风险极大,如果还有其它办法,他是绝对不会向乞伏部求援的。

因为乞伏鲜卑,就是在淝水之战后第一个反叛前秦的势力。

乞伏部早有异志,当年苻坚在东晋战场上败北,还没回到长安,乞伏部就宣布自立,拿到了首叛的荣誉。在一心复仇的苻登看来,这就是另外一个姚苌,同样的忘恩负义,同样的不知廉耻,只是他们一直龟缩在陇西,不像姚苌那么嚣张而已,除了唾弃,没有其它任何态度适合他们。

但现在没有办法了,军队已经溃散,复仇的资本已经没有了,只能通融一下。后秦是第一讨伐的对象,和姚氏父子比起来,乞伏人的可恨程度要稍微小一些,也是唯一可能的合作对象,只能向他们求援了。

从法理上来说,苻登继承的是苻坚一脉,虽然现在弄得像个叫花子一样,但他仍然是前秦帝国的正统。乞伏部此时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同样叫秦,史称西秦。这两个势力,根本就不可能同心,不一见面就互捅,已经是双方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了。

兵者,世间至凶,向死敌借兵,相当于找仇人借了一把凶器,而且还是握着刃借过来的,风险可想而知。

苻登原本可以慢慢的恢复力量,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放弃对姚氏父子的仇恨,只要有一丝丝复仇的可能性,他也会全力以赴,哪怕是毒药,他也会一口闷。

这口毒药最终害死了他。

当得到这两万骑兵之后,苻登迫不及待的带着军队再次讨伐后秦,在山南跟姚兴决战。

如果让你帮仇人打架,你会不会出死力?

乞伏人肯定不会。

乞伏人一哄而散,苻登毫无意外的大败。这一次,没有了自己军队的掩护,苻登连单骑脱身也做不到,被后秦军所擒,斩首。

固执的复仇者苻登,终于得到了与他相配的收场。他这一生,只为了向后秦报仇而存在,虽然稀里糊涂的登上了帝位,但并没有掌管一国的能力,他也从来没有做皇帝的觉悟,总是在不停的向仇人发起进攻,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的宿命,在复仇无望之际,能死在跟仇人相争的战场上,也算是一种解脱。

曾经统一了整个北方的广袤帝国前秦,至此终于消亡。

姚兴在五胡后期的帝王中,是一个另类。他汉化程度很深,在前秦帝国的鼎盛时期,曾经做过苻坚的太子舍人,也就是陪太子读书的玩伴,跟着学习过系统的儒家学说,对治国之道很有一手。跟他的流氓父亲相比,他开创之功不足,但守成之力有余。

灭了苻登之后,关中基本上被肃清了,姚兴的治理能力开始有了发挥的空间。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国力日渐强大,攻占了西燕、陇西的大片领土,甚至东晋在淝水之战后恢复的领土也都落进了他的手中,中原大地上一些摇摆不定的坞堡势力也大都向他投降。

五胡后期的皇帝,大部分都是些人形野兽,接受过系统汉化教育的姚兴算是其中一个另类,他前期的一些行为,怎么看怎么是一代明君,完全是有收服天下的气象的。

如果不是还有个竞争对手的话。

这个对手并不是慕容垂,慕容老汉虽然一手建立了后燕,论实力还要在后秦之上,但他已经垂垂老矣,要论实力,他仍然称得上是天下至强,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可他毕竟上了年纪。

慕容垂本人是后燕最大的实力来源,而他的高龄,也是后燕最大的问题所在。

人一老,就算再怎么不服输,也很难再保持年轻时的野心,慕容垂以六十高龄,在前秦的废墟上复国,创建了强大的后燕,但这也是他的极限了,此后,他表现得越来越没有进取心,不再愿意开疆拓土,后燕和后秦两个大国,一个在关东,一个在关中,井水不犯河水,居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在抢地盘成风的五胡十六国,实在是难得一见。

但是,老天铁了心让这个时代继续混乱下去,不愿意让残破的中原享受片刻安宁。既然中原两个最大的国家不愿意打,那它就再塞一条鲇鱼进来。

这条鲇鱼在年纪上跟慕容垂是两个极端,是一个刚长齐毛的少年,比姚兴还小五岁,但慕容垂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少年基本上也都经历过:同样的国破家亡、同样的卧薪尝胆、同样的复国成功,只不过慕容垂六十岁才复兴燕国,少年在十五岁就办成这件大事了,非常的传奇。

此人名叫拓跋珪,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天选之子,他所开创的帝国,将最终结束这个纷扰不堪的乱世。

他的国家,此时还使用的是部族的名字,叫代国,在不可阻挡的苻坚大帝席卷北方的时候,代国毫无意外的被灭。按照往常的惯例,刚刚出生不久的王子拓跋珪是要被迁进长安的,但有代国旧臣力劝征服者苻坚,让他把征服的土地一分为二,交给两个代国贵族统领,同时将小王子留在部族中,等小王子长大之后,就能保证草原上纷争不息,消耗代国的国力,让他们无法对中原造成威胁。

这是一个阴损的好主意,苻坚当然采纳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代国旧臣,只是为了将皇族的血脉留在部族之内,并不是真心想做代奸,所以替敌人出了这么一招,来留住小王子,也给将来的复国留一线希望。

这个旧臣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小王子会以这么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代枭雄。

在十五岁之前,拓跋珪一直在父族和母族之间的各个小部落里流浪求生,屡次险些被自己的贵族亲戚杀死。一直到十五岁,他继承了代王的称号。

然后,仿佛沉睡在血脉里的战争天赋觉醒了。

他只用了五年,就打败了草原上的所有强敌,不只恢复了代国原有的土地,还向四方伸出自己的触角,将更多的疆域纳入自己的麾下,兵锋甚至直抵黄河。一个强大的政权,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北方。

这个政权也给姚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因为不断膨胀的代国跟后燕接壤,所以它们两个必定会先掐起来,而顾不上处于西边的后秦。

就在姚兴打败苻登的这一年,一场改变天下局势的战争,在代国和后燕之间爆发了。

这场战争,送走了天下第一战神慕容垂。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三十九

拓跋珪和后燕真正的撕破脸,是为了流浪国家:西燕。

在此之前,代国跟后燕之间的关系还是挺好的, 起码明面上挺好,拓跋珪在铲平草原的征战当中,打不过敌人了就向后燕借兵,后来干脆结成了姻亲,以示郎情妾意,如胶似漆。

但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亲戚,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拓跋珪的日益强大,他和后燕之间的争斗其实不可避免。

两国貌合神离的和平关系,在西燕喊了一声救命之后,就荡然无存。

西燕跟后燕本来是同宗同源,甚至西燕这个大丐帮成立的初衷,就是返回关东,投入慕容垂的怀抱。但权力改变一切,在靴子零售商慕容永拿到西燕的最高权力之后,他发现自己不愿意东归去做一个寄人篱下的王爷了,做王爷哪有做皇帝过瘾。

所以慕容永连哄带骗的把西燕全体乞丐拉到了长子,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长子县,在这里安安心心的当起了皇帝。

他安心了,有人就不安心了。

皇帝是人间至尊,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后燕和西燕,都以当年大燕国的继承者自居,从法统上来说,只有消灭了对方,留下的那个才能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慕容永倒是不想证明,他带领的只是一个流浪的乞讨集团而已,根本没实力和强大的后燕争雄,他只想小心翼翼的看住自己的那点权力而已,根本没什么大志向。

但慕容垂有。

老人家上了年纪,或许征服天下的野心是没有了,但他一向以复国为志,当然不会允许自己复成个半吊子,他要在闭眼之前,把慕容鲜卑的旗帜彻底统一起来。

就在姚兴打败苻登的前一年,慕容垂出兵七万,分三路进攻西燕。在他看来,自己时日无多,也不想再打仗了,出征西燕应该是自己的收山之战,应该打得尽可能漂亮,必须全力发挥。

他做到了,他在这一战中所用的战术,炉火纯青,堪称美学。

收到后燕七万大军前来说服自己的消息,慕容永立即派出重兵,把守后燕可能要进攻的重要位置,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他御得非常成功,完美的抢占了所有的时间优势,提前后燕占领了各个战略要地,并且扎好了营寨,建好了工事,就等着后燕军队前来,然后给一个迎头痛击。

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月,前方的探子传来消息,慕容垂的大军一出邺城就停下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前进半步。

慕容永心思细腻,这是他当年卖鞋维生时候养成的性格,总是要琢磨客人的喜好,所以非常的擅长把握人心。这是个优点,他也是靠这份细腻打败了众多的前任皇帝,最终牢牢坐稳了宝座,想必他对此也是非常自傲的。

但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细腻过头了,也就变成了多疑。

察觉到慕容垂一直按兵不动后,慕容永琢磨开了。自己的这个同宗兄弟是天下闻名的战神,不可能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那现在既然摆开了阵势,却又屯兵不动,到底是想干什么?

一番思考之后,慕容永找到了答案:或许慕容垂打算不走寻常路,而是取道太行山突袭而来。太行山道口宽阔,是可以容纳大军通行的。

这就是思考带来的好处,既然破解了慕容垂的计策,慕容永立即调兵遣将,把正在各个要地布防的军队全部征回来,集结起来去守轵关,阻塞太行道口,只在台壁留下一支军队,这里是他囤放粮草的地方,辎重一时运不走,只能派兵守着。

然后,慕容垂就动了。

非常可惜,他并没有按照思想者慕容永的思路,去爬太行山,而是沿着大路发兵而来,而且一动就迅捷无比,直掐死穴:他抛弃了其它目标,像条毒蛇一样直取台壁,把这里团团围了起来。

台壁一失,慕容永就要没饭吃了。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这个战神兄弟要在邺城外停留这么久,就是等着自己主动帮忙调兵,把路给他让开。

朝堂之上,慕容垂或许算不过慕容永,但在战场上,天下没有任何人能算得过慕容垂。

慕容永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早年在长安城里卖鞋,三餐不继,后来又加入了西燕这个大型流浪集团,四处迁徙,现在虽然身份是皇帝了,但生活多年的折磨,已经把他的人格固化成了个流浪汉,他是心思机敏,但行事格局从来没有超出过流浪汉的范畴。

对于流浪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饭吃!

看到自己的粮仓被围,慕容永立即大惊失色,马上亲率五万精兵前来救援。为了粮食,他这一次没耍任何的心思,提兵直奔台壁,到了就开打,没有片刻停留,立刻向集结在台壁南边的慕容垂发起进攻。

一打就赢,后燕军被护粮心切的慕容永砍得大败,丢盔弃甲,连连后退。

天下闻名的慕容垂,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对付。

粮食被威胁的怒气和打败慕容垂的欣喜绞在一起,这两种激烈的情绪直冲大脑,让慕容永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考,没有丝毫犹豫的挥军直追,务必要给慕容垂一次印象深刻的战败,让他没胆子再来骚扰自己的皇帝生活。

只是怎么追着追着,怎么四面都是敌人了呢?

慕容垂再次展示了自己登峰造极的战术水平,他在数里外的山涧下埋伏了一千多精锐骑兵,一接战就故意往这个方向败走,等西燕军追过来之后,伏兵大起,断掉了西燕的后路,然后四面八方的后燕军一起杀出来,把慕容永包在了里面。

这下要死了。

慕容永不愧是一代枭雄,面对这种九死一生的局面,他居然硬生生的冲出了包围圈,逃过了一条命,溜回了长子,聪明人就是跑得这么快。

不过慕容永也被吓破了胆,连自己的流浪帝国也不打算要了,准备去投奔后秦姚兴。后秦、后燕同为中原大国,敢在后燕的追杀中收留他的,也只有后秦了。

要真跑了,也还能支撑几年,但这时候,他威猛的祖先阻止了他。

他的亲近宠臣劝谏,说当年的棘城之战,石虎二十万大军围攻太祖慕容皝,太祖坚守不逃,成就了大燕的基业,如今的情形,和当年多么相似啊,慕容垂虽然强大,但已经是个老头了,只要用城墙熬死他,以后还不是龙腾四海,自由自在,未必不能成就太祖那样的基业。

这个成功案例非常有说服力,慕容永采纳了。

为了增加熬过去的成功率,他向东晋和代国都发去了求救信,求他们发兵来解围,只要共同抵死了慕容垂,好处自然是巨大的。

东晋一番商讨之后,犹犹豫豫的出兵了。而拓跋珪一收到消息,立刻就派了五万大军来救。五万兵不是小数目,如果只是为了救人的话,拓跋珪完全没必要下这么重的注,他还想试一下自己够不够格站在慕容垂的对面。慕容垂是天下第一名将,他必须多放一点筹码。

但慕容永不争气,两边的援军都还在路上,他的部下就开了城门,投降了后燕。慕容永没能重演先祖的荣光,他的战神兄弟,可比石虎当年要厉害得多。

丐帮帮主慕容永死了,但他搅起的混乱远没有结束。因为他叫了救命,而有些人回应了,如日中天的后燕不肯罢休:我打人的时候,不允许有劝架者出现,不然的话就一起打!

东晋有长江天险,而且从苻坚伐晋失国之后,北方诸胡对于南征这件事有着莫名其妙的恐惧,但北边的野蛮人看起来就好打得多了,既然如此,那就先打代国。

整个五胡时代,惨烈程度数一数二的一场战争开始了。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

拓跋珪原本跟后燕的关系非常好,慕容垂是他的舅舅,在他起事初期,屡次被对手揍到奄奄一息,都是亲爱的舅舅出兵,帮他反杀回去,因为这层关系,所以他的代国原本就是后燕的附属国,逢年过节就要派使者来进贡的那种。

拓跋珪并不喜欢这种仰人鼻息的感觉。

他年轻,热血,而且没文化,并不像受过良好教育的鲜卑贵族慕容垂,虽然自立一国了,但起码在嘴上把恩人苻坚念叨了一辈子。在拓跋珪这个野蛮的年轻人看来,虽然舅舅帮了自己很多次,但现在他变成压在自己头上的一块石头了,那就要想办法搬开。

所以,他一接到西燕的求救,就马上派出了五万大军的豪华阵容前来应援,名义上救西燕,实际上是为了称一下舅舅的斤两。

可惜慕容垂刀太快,拓跋珪还没走到目的地,战争就结束了,不然的话,这个不听话的外甥就可以亲身体验一下战神舅舅打屁股的力道,余生也会老实一些了。

但是没关系,只要用心找碴,机会总是有的。

没能和后燕大军正面刚的拓跋珪,倒也没有白跑这一趟,他拉着军队在和后燕的地盘交界处巡游了一圈,不断的骚扰、侵占从属于后燕的部族,打到了不少秋风。热血的少年,迟早是要和这个时代的权威有一场较量的,不如趁现在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

他险些没有成功,因为慕容垂开始并不想理他。

慕容垂已经老了,人一老什么病都会来,此时慕容垂已经身染重疾,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人在将死的时候,都会想安安静静的走完最后一段,没哪个病人还生龙活虎的喊打喊杀的。打西燕是慕容垂必须完成的任务,不然他就没办法证明自己法统的合理性,既然西燕已经打下来,他也就想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但有人想打仗。

这个人身份特殊,是有权力动用军队的,而且慕容垂也非常愿意把军权交给他。

太子慕容宝。

慕容宝名副其实,就是个大号宝宝,虽然占着太子之位,但能力水平非常一般,外面比他强、又掌握兵权的兄弟叔侄一大堆。慕容垂再能打也只有一个人,要在废墟上重建燕国,必定要起用有本事的自家子侄,此时这些子侄们各自手握重兵,在后燕广袤的国土上镇守一方。

只要慕容垂还在,他们就都是后燕帝国的擎天柱石,但慕容垂一旦走了,谁知道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出来。

晋朝八王之乱的例子,可还没过去多久。

王猛当年设计坑死了慕容令,让慕容垂失去了最优秀的继承人,这个恶果如今开始显现出来。可以说,精得像鬼一样的王猛在几十年前做的事情,直接动摇了后燕帝国的国本,他陷害慕容垂的计策虽然当年没有成功,但现在终于见效了。

慕容宝虽然做事不行,但脑子并不傻,这种明摆着的局势,他还是看得出来的,父亲时日无多了,他必须要抓紧增加自身的威望,这样在父亲归天之后,他才能坐稳江山。

威望这个东西很简单,所谓的帝王气度、魄力、宽仁等等,都是包在外面的皮子,真正的内核有且只有且个,就是实力。苻坚大帝虽然以仁厚著称于世,但他统一整个北方,靠的也是王猛的大军一路打下来的,而不是用满满的爱把敌人感化到投降。

既然要打的话,现在在整个北方,最合适的对象,当然就是拓跋珪了。

后秦的姚兴很老实,他知道慕容垂的可怕,一直在埋头收拾关中的小型势力,从来没有往关东伸过手,但拓跋珪胆气如虹,一直对后燕跃跃欲试,以前双方还隔得远,自从灭了西燕之后,拓跋珪和后燕之间就再也没有了缓冲地带,两国直接接壤了,你不打他,他的刀子也迟早会从隔壁探过来。

理由也是现成的,拓跋珪出兵援救过西燕,需要对他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体会到守规矩的重要性。

所以,慕容宝不断的怂恿父亲同意他领兵出征,去殴打自己的表兄弟拓跋珪,刷一刷声望值。

原本想平静的走完最后一程的慕容垂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同意了慕容宝的出兵要求,他知道这一战对慕容宝的意义重大,对于后燕帝国的稳定同样意义重大。

人太强大了之后,可能就会很容易轻视做事的难度,慕容垂举世无敌,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在他看来都不堪一击,以己度人,他难免会觉得,换个人来对付敌人也是同样的容易。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亲征,也没有率领后队给儿子压阵,而是全权交托给了儿子,自己呆在都城中山,等待捷报回传。

这应该是他在这场战争中,所采用的最失败的战术。

拓跋珪,在他眼里很容易对付,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娃娃而已,哪里都是破绽,打他实在太容易了。

但是,这是从他的角度。

在其它人看来,拓跋珪绝对是一个让人胆寒的对手。

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麟,就是当年在奔秦路上告发了家人、后来又举报害死了慕容令的那个,虽然执着于坑爹,但军事能力是不错的,在后燕复国之后,得到了老爹的原谅,独掌一军,主要开发方向就是北方草原,一直所向无敌,降服过部落无数。他在见过拓跋珪之后,回来就向老爹建议:这个人一定要拘回来,放在国中监禁,不然的话,他以后必定是后燕的祸患。

这是来自一线的反馈,后来也证明了极其精准,可惜慕容垂没有采纳。他在苻坚手下呆了十几年,也不可避免的沾上了苻坚的做事风格,叛秦自立之后,一直对手下的大臣比较宽和,直到快病死的时候,也没有清洗掉手握实权的元老们。

苻坚的仁慈最终害了自己,慕容垂同样如此。

对待弱小的敌人,才可以施以仁慈,而在“弱小”这个类型里面,绝对不包含拓跋珪。

但慕容宝看来,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在他的眼中,出征拓跋珪,比抓一只兔子也难不了多少。

所以当他统领八万大军渡过黄河,一路向草原挺进千里,直到进了拓跋珪的心腹地带:五原城,仍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

后燕这几年所向披靡,所有的对手一个个倒在慕容氏的兵锋之下,在慕容宝眼里,自己的堂堂王师出征之后,草原上的野蛮表兄弟见之仓皇逃跑,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由始至终都不知道,拓跋珪并不是逃跑,而是诱敌。

此时的后燕,是整个中原最为强大的国家,又刚刚剿灭了西燕,正是士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拓跋珪虽然年少气盛,但并不狂妄,知道如果硬碰硬的话,自己的胜率很低,所以在开战之初,就定下了迎战的策略:大踏步的后撤,以空间换时间,吸引后燕孤军深入,等他们长途跋涉露出疲态的时候,再抓住机会决战。

所以,拓跋珪转移了所有的牲畜和部落,向西一连退了一千多里,把大路给慕容宝让了出来。

这一千多里是通往地狱的路,会大大的磨掉燕军的锐气。但慕容宝并不知道这一点,他非常开心的在敌境内自由自在的行军,一直追到草原深处,一个叫五原的地方,好消息终于接连传来:

拓跋珪终于不跑了,而是在黄河岸边集结军队,看样子是被自己追得无路可逃,总算是可以打了;

在五原附近,他俘虏了三万多部落居民,收割了一百多万斛粮食,苦力和粮草都不缺了,后勤有了保障,胜率再提高三分。

老天都帮他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冲过去,砍死这些拓跋氏鲜卑人。

不过这个时候,拓跋珪给他送来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报了个丧,但对于整个后燕大军来说,威力甚至要胜过被丢了颗原子弹,军队立刻开始有了崩溃的迹象。

因为死的那个人,是慕容垂。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一

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倚仗。有些人强大,倚仗就是他自己,或者是内心的坚韧、或者是逆天的能力,这能让他不在乎外界的艰难险阻,因为他的内心足够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来源。

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力量来源往往都是外物:或者是地位,或者是平台,或者是其它什么强力人物。

慕容宝的力量来源,毫无疑问,是他的老爹,慕容垂。

作为后燕帝国的准主人,慕容宝却完全没有驾驭这个庞然大物的能力,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父亲给予的,但可怕的是,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更可怕的是,他的表弟拓跋珪对这件事一清二楚。

后燕的这八万大军,就在一年前刚刚消灭了西燕,正是不可一世的时候,单论战斗力的话,是可以在天下横着走的,不然慕容垂也不会派他们出来攻打拓跋珪,这个沙场老将,只要扫上一眼,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各军的实力对比。

如果要说这支军队还有什么破绽的话,那唯一的破绽也就是慕容宝了。

其实这种情况,慕容垂之前也原样经历过,二十五年前,燕军也是刚刚击退了不可一世的强敌桓温,第二年再次整装上阵,迎战入侵而来的前秦。

那一次,打败锋芒正胜的燕军的人,是他们自己的统帅慕容评;这一次,历史同样重演,后燕大军气势如虹,唯一的破绽也是他们的统帅:低能儿慕容宝。

拓跋珪直接掐住了慕容宝的死穴:他的老爹慕容垂。

拓跋鲜卑在紧张的军力中,仍然抽出了大量的人马,将后燕到五原城的道路彻底切断,中山城里的消息,完全传不到后燕军中来。

隔绝军令文书还是其次,拓跋珪的主要目的,是断掉慕容垂的起居消息。

在后燕大军出发的时候,慕容垂已经病得很重了,所以慕容宝才急着咬在拓跋珪的尾巴后面疾速追击,他必须得在老爹咽气之前,打完这一仗,而且还得打赢,这样才能给自己继位打好基础。但是现在,他一连几个月收不到后方的任何消息,也不知道老头子是不是还健在,这让他心里很慌。

如果老头子在这个时候归天,自己又在外边,国中的贵族亲戚们,会不会推一个兄弟出来,拿走本来属于自己的一切?

拓跋珪深度的考虑了表哥的这种心理活动,在把慕容宝拖到焦灼不堪、简直要冒烟的时候,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宝贝:一个他抓到的后燕报信使者,来帮助表哥结束这种痛苦。

他对使者一番调教后,将其押到河边,让使者向着对岸的慕容垂大叫:

“你爸爸已经死了,赶紧回去啊!”

拓跋珪是个顶级心理学大师,所想出来的这句话,威力远胜过十万大军。在使者的那一嗓子嚎过之后,立即在后燕大军里放了一头猛兽。

人心的猛兽。

既然皇帝的位置已经空出来,有继承权的又不只一个,慕容宝只是第一顺位,其它人为什么不能也争取一下呢?

不只准继承人们会这么想,他们身边的大将,也会忍不住冒出这样的念头,这些武人习惯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生死不算什么大事,但豁出命跟敌人搏杀,砍下几颗人头才能换来一级军功,升职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可能升到一半,自己的人头反而要贡献出来,变成敌人的升职业绩。

但拥立之功就不一样了,只要成功,立刻就能变成从龙之臣,荣华富贵无穷无尽,远远不是砍人头能相提并论的。就算失败,下场也不过是死,战场上打输了不也是这个结果吗。

成本一致,但收益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将军们当然愿意尝试一下。

尝鲜者几乎是在收到慕容垂死讯的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

慕容宝的弟弟慕容麟,前期的职业贱人、后期的草原屠夫,此时也在军中,不知道是出于他的授意,还是军人们的自发举动,总之他手下的几个将领阴谋叛乱,准备暗算慕容宝,奉慕容麟为主,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谋反是项精细的工作,有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串联、动手、善后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的筹划,通常来说,历次成功的谋反背后,必定有几个文人参与规划,纯粹的大老粗肯定是干不成这件事的。

慕容麟的这几个将领试图挑战这个规律,不幸遭到了失败,也付出了自己的脑袋作为学费。

但是慕容麟很神奇的从这件事情当中成功脱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慕容宝饶过了他。

谋反是顶级大罪,甚至都不需要坐实,只要发现一点迹象,上位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砍头了,砍错了大不了表示一下后悔和自责,就没人会指责,这是皇权赋予上位者的天然权力。慕容麟能在这种境况中抽身而出,或许是他天生自带原谅帽,总是能得到别人的谅解,之前慕容垂原谅了他,现在慕容宝同样如此。

不过,慕容宝虽然没有大开杀戒,也同样被吓得够呛。

这还是在自己身边,也能发生这样的事,那么,在遥远的国都之内,会不会也有人在暗中准备夺权?一想到这个,慕容宝就头皮发麻。

不能再耗下去了,一定要马上回中山。

从五月出兵,现在已经到了十月,还没能打下拓跋珪,回去继位的话,以后免不了要面对各个骄悍贵族的气焰,但如果在这里耗下去,坐上皇位的说不定就得换人了。

慕容宝决定退兵。

没能打成仗,他很有些悻悻,但对于退兵的安全性,他一点都不怀疑,甚至都没有放断后的部队,就大摇大摆的当着拓跋珪的面这么走了。

因为老天也帮他,此时虽然已是十月底,但这一年的冬天来得晚,黄河仍然没有结冰,拓跋珪的骑兵没办法跨过河面来追,所以慕容宝撤得非常的从容大气,完全视对岸的拓跋珪如无物。

从这一点来说,他完全没有半点战场生存的意识,军队是世间至凶之器,大军在外,一举一动都要极其小心,哪怕没有任何危险,该做的防备也一样不能少。慕容宝将行军的安全性完全寄托在黄河天险上,实在是心太大了一些。

黄河只是暂时没有结冰而已。

已经是初冬了,漠北的冬天,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而且来的时候特别的猛烈。

拓跋珪一直屯兵在岸边,没有收兵。他想要的是一场壮烈的胜利,而不仅仅是保卫土地,所以,在表哥走了之后,他仍然在原地驻扎,痴痴的等着跨河的机会,以便过去好好的欢送一下慕容宝。

他只等了八天。

八天之后,冷风突然刮起,黄河河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结冰,天险变成通途。

早有准备的拓跋珪立即行动,将所有的辎重和老弱留下,只选出了两万精锐中的精锐骑兵,跨过黄河,急追后燕大军而去。

此时,后燕军已经走到了参合陂,这是一个令后世慕容氏悲痛百年的地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是慕容氏所有悲剧的起点。

不过,老天还是给了机会的。走到这里的时候,后燕人也发现了天气的异常变化,黑云如长堤滚滚而来,温度瞬间下降。有一个和尚、类似于随军法师一样的人物,就建议做点措施防备一下可能的追兵。

慕容宝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慕容麟突然冒了出来。他的举动,非常的耐人寻味,完全不像是高级将领、沙场老将的做法,反而像是……一个间谍!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二

由始至终,慕容麟都是一个奇葩,他好像完全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姓氏,而是执着的坑害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慕容氏每一次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他就会跳出来,以一己之力败掉家族事务。更不可思议的是,每次他这么做了之后,都能得到当事人的原谅。

慕容垂当年携全家出逃前秦,跑到半路,慕容麟偷偷溜回邺城,举报自己的老子。后来燕国灭亡,慕容垂并没有找这个不肖子算账,而是把他安置在外宅,直到起兵自立时,发现不肖子原来在军事上很有一手,从此对他委以重任;

他的哥哥慕容令,慕容家最有英雄气象的少年英才,在被流放到沙城之后,见到同样在这里蹲监狱的弟弟,立刻就原谅了他,把他作为心腹,让他参与到自己的起兵逃跑大业中来,然后毫无意外的被他一顿告密,再次翻盘;

就在和拓跋鲜卑对垒的黄河边上,慕容麟的部将起事,准备把慕容宝赶下台。这种谋反的大罪,理论上慕容麟不可能一无所知,无论哪个上位者都是无法容忍的,但神奇的是,慕容宝杀了闹事的将军,却没有深究自己的弟弟,依旧让他带兵。

很难想像,为什么慕容麟这么执着的出卖自家人。

或许是他出身的原因吧。他的父亲慕容垂一生专情,只爱为自己而死的大段氏一人,对大段氏所生的儿子尤为器重,慕容宝就是大段氏所生,虽然这么不成器,但慕容垂仍然坚持要立他为太子。

至于其它的儿子,慕容垂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

历史没有记载慕容麟的生母是谁,但显然是很不受宠的一名姬妾,或许正是妖后硬塞给慕容垂的可足浑氏也说不定,总之慕容垂很不喜欢这个儿子。

生在显贵之家,父亲英雄了得,自己却得不到他的宠爱,或许是慕容麟心理失衡到屡次出卖家族的原因。

他恨从不正眼看他的父亲,也恨大段氏所生的兄弟姐妹们。

不过,这个人巧言令色的本领是一流的,靠这个,他简直天生自带原谅体质,不管捅下了多大的娄子,只要一施展,最后总能得到当事人的谅解。

因为当他想讨好你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卑微,实在是太到位了。

参合陂上,天象大变,那个和尚建议大军做好防御准备这时,慕容宝只是微微一笑,但慕容麟却突然大怒,向这个和尚发出了雷霆般的咆哮:

“以我们殿下的英明神武,足以横行沙漠,拓跋野人哪里敢跑这么远来追击我们?你这个和尚扰乱军心,理应斩首示众!”

莫名其妙的和尚吓到伏地大哭。

从军事上来说,和尚献的计策是非常有道理的,慕容宝的小叔叔慕容德也赞同设置防卫之举。慕容麟虽然表现得像个二百五,但其实是个军事强人,多年来独自领军,对这种征战常识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一直在草原上驻守,跟拓跋珪打过多年交道,以拓跋珪的胆性,到底敢不敢带兵来追,他应该最清楚。

但他就是第一时间否定了设置防御之举,顺便无比谦恭的拍了拍慕容宝的马屁。

对于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你很难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将证明,他可能并不是想借这个机会讨好慕容宝,缓和因为两人因为谋反事件而紧张起来的关系,他想要的简单直接,或许就是慕容宝的脑袋而已,而且是借拓跋珪的手来摘。

即使是慕容宝这个军事白痴,在和尚跟小叔叔的一番进谏之后,也明白了防卫的重要性,所以他足足剥出了三万大军,放到主力大营之后,以备可能有的敌袭。

至于这支后军的统帅,他选择的是……慕容麟。

或许是他也想向这个上道的弟弟释放善意,也或许是慕容麟的马屁拍得非常到位,总之,他把断后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了强烈反对的慕容麟。

很神妙的操作,鬼神莫测。再聪明的人,也无法跟上慕容宝的思维——他根本就是胡搞,你怎么跟得上?

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慕容宝为自己的乱来支付了昂贵的学费。被他任命为后路军统帅的慕容麟,做了一件很有想像力的事情:他带着亲卫队跑去很快乐的打猎去了,根本没有做任何的防备工作。

这很难理解,他懂军事,也懂拓跋珪,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犯下这种错误的。除非给他的行为套上另外一种深层的动机,就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他想夺位。

只要把路给拓跋珪让开,让拓跋鲜卑畅通无阻的打到慕容宝的营帐前,把刀子劈在慕容宝的脖子上,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夺位路上的最大对手了。

拓跋珪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或者说,两个人早就暗中约定好了一切。

因为拓跋珪非常精准的绕过了明显人数更少的慕容麟军,人衔枚、马束口,悄悄的追到了参合陂,像一条毒蛇一般潜伏下来,等待着最佳时机,对敌人发起致命一击。

这个时机,拓跋珪选得非常阴毒。

第二天,后燕主力埋锅造饭,吃饱喝足,一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一如撤退以来的每一个早上一样。

一直到他们拔营起程,整支军队开动以后,他们突然发现,在身后的山梁上,冒出了整齐的拓跋骑兵!

这就是拓跋珪的善攻之处,一支军队在行军途中,必定无法保持严整的阵形,古时候没有“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阵形即使换个方向,都要大费周章,在行进之时,更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切换成防御阵形。

当然,古代的将军们并不傻,为了防止在行进中遇袭,主力在前进之时,前后左右必定会远远的撒出去侦察兵,几十里之内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传回来消息,给主力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这种侦察工作,慕容宝也稍稍的做了一下,向身后派出了小股侦察骑兵部队。不过这些骑兵的反应很奇怪,他们出营后不久,就卸甲解鞍,找地方睡觉去了。

跟慕容麟在后军所做的事情如出一辙。

而拓跋珪居然也就这么自信,一直大摇大摆的潜行到慕容宝身边,和后燕主力就隔着一道山梁,也不担心被发现。

很难不让人怀疑,慕容麟没在这其中做什么手脚,比如,收买一下侦察部队,让他们不要这么认真等等。

总之,这个天生的反骨仔,在参合陂大战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任何事情,但从史书的蛛丝马迹中,仍然可以在许多谜团后面看到他的影子。

后世极其有名的参合陂大战,过程却异常的简单,当后燕士兵回头,发现身后出现了漫山遍野的拓跋骑兵之后,整支军队立刻就乱了,既是仓促临敌,敌人还占有高处的地势,后燕大兵们没能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立刻就开始四散奔逃,四五万人散成了一锅稀粥。

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阵形散乱的情况下迎敌。

对于失去了阵形的后燕军来说,这甚至根本不是一场战争,而是完完全全的屠杀,他们除了拼命推开身前的同袍,不顾一切的逃命之外,做不出任何其它举动,哪怕敌人的马刀从背后砍来,他们也完全顾不上回头看一眼。

但是,当他们跑赢了战友,冲到了最前面之后,所看到的,仍然是杀气腾腾、军容整齐的拓跋骑兵。

阴险的拓跋珪,在发起追击战之前,特意派了一支偏师,埋伏在后燕军的前方,等后燕全军溃散之际突然杀出来,牢牢堵死了溃兵们的去路。

拓跋珪打算包饺子,并不想放过一个敌人。

他成功了,四五万后燕军,除了被踩死、掉进河里淹死的之外,其它的全部举手投降,只有几千腿快的溜出了战场。这个战果,让他非常满意。

但慕容麟应该很不满意,因为慕容宝虽然打仗是个水货,但论起逃跑则是大师,他居然单骑从战场上逃掉了。

不过做生意总是有赚有赔,拓跋珪也无法保证合作伙伴一定能拿到收益,此刻他消化自己的获利已经忙不过来了。

面对这数量惊人的几万俘虏,拓跋珪原本是打算缴械之后全部释放掉的,他志在天下,想用这一招来展示自己的仁义,以后争夺中原的时候,会少很多阻力,一个不好杀的人,会深得敌人的喜爱,当形势不好的时候,敌人会争相向他投降,因为活下来的机会要大些。

这些大兵们,一只脚已经跨出了地狱。

但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用了一句话,把这数万大兵重新拽回了无底深渊。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三

乱世之中,没有好人的生存空间。拓跋珪一手把一个四分五裂的部落变成北方的强国,他绝对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好人,这一点在他的人生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他在最后几年开始嗑药之后,残暴程度可与史上任何一个暴君争锋。

但此时,他才二十四岁,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事业,并且愿意为了事业克制一下自己的本性。

所以在抓到了五万燕军俘虏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全部释放,非常的气势磅礴。这也并不是假惺惺,先前在河边对峙的时候,有两船燕军不慎漂到他的阵地上,他也是扣住船之后,把人全部放回去了。

年轻的王,非常想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气度。

但也正是因为年轻,他还不像以后那样令群臣畏惧,大臣们敢于向他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固执的不肯退让半步,而他也还很容易动摇自己的意志。

这一次,当他宣布准备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之后,马上就遭到了臣子的反对。

这个臣子名叫王建,是拓跋鲜卑的外戚,奶奶做过拓跋政权的皇后,他自己也娶过一位公主。而且这个人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以前主要是做外交工作,出使后燕的时候,表现得有理有节,深得慕容垂的赞许。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极其的无情,胸腔里跳动的几乎不是心脏,而是一块硬邦邦的石头。

他亲哥哥的教育理念不是特别好,生的几个儿子都是二世祖,犯过不少次法,都没有被逮住。少年人喜好挑战权威,钻到了法律的空子,当然是十分得意的,忍不住就会到处炫耀,很不幸炫耀到王建这里来了。作为叔叔,王建的教育风格迥异:他马上上报朝廷,让朝廷叛了哥哥和几个侄子死刑。

铁面无私是值得尊敬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但即使真狠得下这个心,撑死了也就是送亲人坐几年牢,像王建这样眼睛都不眨的亲手让家人去死,就有点刺激了。这完全违背了人性,让人不寒而栗。

王建这个人,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史书给他的评价是:贪而无谋!

他认为,燕国远比拓跋部族强盛,这次拓跋部能打赢,其实是偶然事件,只有把这批精锐后燕士兵从肉体上消灭掉,极大的挫伤燕国的军力,以后跟燕国征战的时候,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拓跋珪并没有同意。一次杀死五万俘虏,这是整个历史都少见的残暴之举,拓跋珪虽然气吞天下,一时也做不下这么宏伟的决定。

但王建坚持,他固执的一再向拓跋珪进谏。

他足够冷血,所以能够抛开人心的软弱,纯粹从利益的角度来算这笔账,而且异常顽固,既不怕流言蜚语,也不管身后名声,眼中除了自己的目标,其它一概不管。

拓跋珪还很年轻,年轻人有如火的激情,但是没有常性,在别人的坚持之下,很容易就会动摇。

更何况,王建的建议,虽然极其的残忍,但也确实有道理,有一个现成的反例就在眼前摆着:苻坚大帝够仁义了,能不杀人就不杀人,屠城、杀降这些事以前司空见惯,但从来没在他手上出现过,但他最后的结果呢?

再者,拓跋珪也不是一个有仁心的人,嗜血是他内心深处的性格因子,只不过被他压抑住了。

现在,王建用自己的固执,把这被压抑的部分释放了出来。

这五万降兵,在跨出了地狱大门之后,又被一把拽了进去,全数被坑杀在参合陂。

这是历史上残忍程度排名第四的杀俘,前三分别是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薛仁贵活埋十三万铁勒军。

以万计的性命,到头来只能化作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异族之间的竞争,从来就弥漫着冲天的血腥气息,亘古未改,甚至到现在也只是披上了一层文明的外皮,本质从来没有变过。

而一手造就了这一切的慕容宝,在惊恐万状的逃回中山后,并没有就此消沉,相反,他没有片刻自怨自艾,而是在第一时间就请出了自己的终极武器,向拓跋珪发出了最具威力的一击。

这个终极武器,理论上完全不是拓跋珪能抵挡得住的,只要发挥正常,就算拓跋珪再厉害十倍,也只能被毫无意外的碾死。只是武器现在出了点问题,不知道还能发挥几成的力量出来。

这个武器是一个人,慕容垂。

慕容垂是当世战神,只要他出马,挑落拓跋珪完全不在话下,这是世所公认,连拓跋珪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慕容垂现在正面临一个大问题:他病得很重,快要死了,让一个病重的老人上阵打仗,无疑是加速他的死亡。

但是,慕容宝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作为太子,率军出征,跟随他出战的士兵却有一大半没能回来,颜面不只扫地,简直是一张脸皮都被拿来当地毯了。现在他已经威望尽失,除了指望父亲帮自己出头之外,完全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慕容垂只能强撑着病体,从床上爬起来帮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善后。

他已经是一个垂垂老人,并不想再上战场,只想安静的走完最后一程,但他也知道,如果不能帮慕容宝把皇位打结实一点,自己只要一死,所建立的功业只怕立刻就要化水,所以他之前指派儿子出兵讨伐拓跋珪,而现在也只能亲自出马,把最后一点余热也榨出来。

拓跋珪的噩梦来了。

不过,慕容垂并没有马上出门打他。在出征之前,慕容垂做了一个调兵的动作,把老家龙城的军队调了出来,放到自己的远征军中。这个让人有些不明所以的调动,之后将让拓跋珪痛彻心扉。

然后,慕容垂出发了。

高手用兵,一向是不走寻常路的,尤其是慕容垂这种级别的高手。

他甚至连路都没走。

大路上有拓跋珪,他刚打赢了参合陂之战,正在朝着后燕的国土探头探脑,看看有没有机会进来让慕容氏腾屋子,军队都集结在要道上。如果慕容垂走大路的话,就要一路硬推过去,跟拓跋人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争夺。

慕容垂有硬推的实力,但没有这个时间了。

他已经病入膏肓,老天没给他留太多的时间来细致的雕琢拓跋珪了,他只能速战速决,必须出险招!

慕容垂的险招,气魄之雄浑,一般人根本连想都不敢想:他凿开了太行山道,带着大军跨山而过,绕过了敌军的前锋,直抵拓跋人的心腹之地平城。

镇守平城的是拓跋虔,拓跋珪的堂弟,一个顶配版的猛男,个人武力值高入云霄,曾经一只手把自己的长槊生生按入地下,敌人争相来拔,所有人搭手都拔不出来。丐帮帮主萧峰曾经也露过这一手,威震武林。

一个这样的绝顶凶兽,而且还统率着三万守军,有他坐镇平城,堪称固若金汤了,当世可能没哪个名将敢说自己能攻下来。

但是慕容垂,专治各种不服。

后燕大军越过太行,突然出现在平城外的时候,拓跋虔仓促之下率军出战。他对自己取胜很有信心,虽然是突然临敌,但对面的燕军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就在五个月前,五万燕军被坑杀,刚经历过这么惨烈的战败,燕军的斗志必定是高不起来的。

拓跋虔没猜错,燕军刚刚经历过一场新败,确实已经破胆,“恐拓跋症”很严重,都不太敢正面迎战拓跋氏。所以,当拓跋虔发现对面的燕军居然凶悍绝伦,完全不像是有任何心理阴影的时候,十分之懵逼。

慕容垂调来的龙城精锐,他们对参合陂之败并没有切身体会,仍然保持着生猛无比的斗志。

慕容垂通过凿山,创造了突袭的局面,又通过调兵,让敌人错误的估计了己方的战斗力,在给自己创造了这些优势之后,他只用了一次战斗,就打死了绝世猛男拓跋虔,收降了平城附近的所有拓跋鲜卑部落。

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后来北魏在这里定都百年之久。现在只打了一仗,这个战略要地就归慕容垂了,攻守之势瞬间倒转了过来。

你消灭了敌人很多兵,战果辉煌,足以快乐的扬名天下。敌人只端了你的首都,但这是跟亡国同一级别的惨败。

而且各个部落听说了慕容垂如神兵天降一般占领平城之后,都起了贰心,开始向后燕示好,转眼之间,人心向背也逆转了。

年轻的拓跋珪虽然一直在厮杀中长大,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程度的打击,巨大的挫折让他不知所措,慌乱之中,他打算逃跑,逃回起家的草原深处,避开根本就是不可阻挡的慕容垂。

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帝王,眼看就要以跟他崛起同样的速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而且他看起来没有了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这个时候,老天出手了。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四

慕容垂就是当世一个无解的存在,你见过哪个七十老翁还能上战场,而且还能赶得锋芒毕露、已隐有帝王之象的年轻人鸡飞狗跳的吗?慕容垂就能。

但是,他已经七十了。

而且还一身是病。

他一出手,就让不可一世的拓跋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个年轻人可是在虎狼遍地的草原上徒手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的,但慕容垂只用了一次攻击,就让他生出了逃回草原的念头,这些年辛苦打下的家业都可以全不要了,战斗力恐怖如斯。

但是,这也是慕容垂人生的最后一次表演了。

如果他再年轻十年,在打完了极度惊艳的平城一战后,完全就可以收兵回师了,敌人已经破胆,接下来无需动用军队,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讹到最大的利益。

但是,他已经时日无多,而偏偏他本人就是燕国最大的战略威慑力来源,如果他一旦倒下,已经变成一只兔子的拓跋珪,毫无疑问会立马恢复成恶狼的形态。

所以,他必须在自己油尽灯枯之前搞定拓跋珪,能打死最好,就算打不死,也要尽可能的削弱,给后燕帝国拔掉最大的一根钉子。

所以,拓跋珪获得了连环大礼包:在平城一战后,慕容垂继续挥师西进,来追击他的主力。

以双方的士气、主帅的指挥能力来看,拓跋珪这回是在劫难逃了,虽然他是主场,占有一丝地利,但慕容垂跟他一样也是鲜卑人,少年时期也是在白山黑水间长大,对北方的地势适应性极强。而扣除掉地利之外,拓跋珪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吗?

有的,他占有时间。

他比慕容垂年轻将近五十岁。

老天很快帮他把这个优势掀了出来,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平城往西进发两百里,就是参合陂。

当后燕大军经过这里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尸骸。

半年前的参合陂之战,拓跋人坑杀了五万降兵。但这个“坑”并不是指活埋,要挖能活埋五万人的坑,工程量太过浩大,并不是很划算。这里的“坑”是把人杀死后,将尸体堆积起来,覆土夯实,垒成金字塔形状的土堆,叫做“京观”,古代的军队常用来夸耀武功,以示本方杀死了多少敌人,立堆以记之。

漫山遍野的巨大京观,就在这里无言的等着后燕军队。

这些惨死在这里的后燕子弟,甚至已经没办法再为他们收尸,尸体已经腐烂,再次挖开,必定疫病横行,而且数量如此庞大,就算挖出来,也无法把尸身带回家乡安葬了,只能让他们继续以京观的形式存在于这里。

后燕军只能设了祭台,全军恸哭,声震山谷,祭奠一下同袍的亡魂。

慕容垂哭得最动情。

他不只流泪,还不停的喀血。

这些都是他最精锐的子弟,他亲自签发命令,将他们派到前线征战,也亲手将他们送入了地狱。

慕容宝是个二世祖,但慕容垂是有羞耻之心的,在巨大的羞愧之下,他强撑着病体主持完了祭祀仪式,随后就开始大口的呕血。

对于绝症病人来说,呕血通常是濒死的征兆。

吓坏了的后燕军,紧急把慕容垂送回国内试图救治。未能成功,慕容垂半路而卒。

一代战神就此落幕。

慕容垂的逝世,也带走了一个时代。他是五胡时期最后一个好歹还讲点仁义的君主,自此以后,每个胡人帝王,形迹都近似于禽兽了。

比如他的继承人,太子慕容宝。

在老爹战死在为他擦屁股的途中之后,慕容宝隐瞒了消息,第一时间领军返程,一刻不停的奔回中山,直到跨进了中山城,才松了口气,为父发丧,并且宣布继位。

这个顺序不能乱,中山城内还有一帮有才有兵的亲戚,要是让他们提前知道慕容垂逝世的消息,说不准他们就会动点什么歪心思,比如在中山城内继个位什么的。

慕容宝并不蠢,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得像头猪,但在有些方面还是非常聪明的,比如在争夺权力的时候,他的反应就快如闪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他只擅长夺取权力,在拿到权力之后该怎么做,他就完全懵逼了。

他继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谁也想不到。

是杀自己的姨妈。

他的亲妈是大段氏,早就已经被妒妇可足浑氏害死了,后来慕容垂娶了小姨子小段氏,所以小段氏即是他的姨妈,也是他的后妈,现在刚由后燕的皇后升任皇太后。

小段氏不看好慕容宝的水平,曾经劝慕容垂另立太子,并且给出了推荐人选。应该说,小段后在这件事情上是没有私心的,她虽然有儿子,但推荐的人选却是其它姬妾之后,并不是自己的儿子。

但慕容垂不肯废太子再立,他是个长情的人,慕容宝虽然不成器,但却是大段氏生的,当年大段氏为了保他,在前燕的监牢里被活活折磨至死,这份情,慕容垂一直忘不了。

他虽然战场无双,但其实也并不适合做一个皇帝。圣人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合格的皇帝,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人”这种生物的范畴,更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为了推行自己的大道,是不能被感情所羁绊的。

慕容垂对大段后的深情,令人感动,但对于后燕帝国的一些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值得开心了。

首先遭殃的,就是小段后。

她曾经对慕容垂说过的那番话,成了她的催命符。

慕容宝上位后,立即开始向小段后讨债,以泄当年险些被枕头风吹到沟里的愤恨。

当然,他现在是一国之君了,并不适合亲自出马来报这个仇,派个马仔比较符合他的身份一些。

这个马仔的人选很奇特,是慕容麟。

慕容麟真的是姚苌之后的当世第一小人,把贱人这个职业做得淋漓尽致。小段后只是向慕容垂进了一番言论,慕容麟去年可是在前线险些被部将推上皇位的,但奇怪的是,慕容宝不肯原谅小段后,但并没有怪罪慕容麟,此时反而拿他当做心腹,派他去做这种脏活。慕容麟的察颜观色功底之深厚、溜须拍马实力之强悍,实在当世无匹,竟然能哄得竞争对手团团转。

当然,他的谄媚一面,是只肯展现给上位者看的,在其它人面前,他则是异常的冷酷无情。

作为慕容宝的使者,他来向小段后索债时,完全没有将他过人的交际本领使用出来一丁点,而是直接了当的朝小段后亮牌:

“早点自杀吧,也好保全你段氏一族。”

如果对方没有价值,他根本不会在其身上浪费一点力气。

一对这样的君臣,怎么可能守得住江山?

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们或许还能多荒唐几年,但现在是乱世,就在西北边,还有一个时刻想把刀子捅过来的拓跋珪。

拓跋珪怕的只是慕容垂,失去了慕容垂的后燕,在他眼里就是一头蠢笨呆滞的肥猪。

所以,在得到慕容垂的死讯后,本来已经打算亡命草原的拓跋珪瞬间复活,恢复了所有的豪情壮志,甚至称了个帝以示庆祝,北魏帝国自此建立。

随后,拓跋珪在国中征发了四十万大军,大举伐燕。没有了慕容垂之后,后燕没人是拓跋珪的对手,他一路攻城掠地,两个月内河郡县皆降。

刚刚换了主人的后燕,立刻就迎来了生死存亡。

这时候,慕容麟又发动了,他做了一些举动,直接改变了魏燕两国的形势,也在千百年后仍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五

燕兵的战斗力还是在的,在慕容垂手上,燕军能吓到拓跋珪亡命草原。现在拓跋珪想要卷土重来,而且打的还是灭国战争,无法取巧,只能摆开阵势硬推,彻底消灭燕国的全部力量,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幸好,他还有一个好盟友。

曾经的败家太子、现在的奇葩皇帝,慕容宝。

有燕军自身的战斗力打底,拓跋珪打进后燕腹地、遇上了燕军主力之后,就开始倒霉了,被夜袭的燕军成功劫营,还没反应过来就让燕军打到了帅帐边上,拓跋珪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只能以裸奔的形态弃营跑路,获得大败仗一个。

而且,他毕竟太过年轻,有很多人不肯服他,趁他远征后燕之时,有些部落发动了叛乱。

这些,都弄得拓跋珪焦头烂额,甚至想过跟后燕讲和,还真的派出了求和使者。

不过慕容宝是个遇强则弱、遇弱则强的烂人,看到风头往自己这边吹之后,又开始抖了起来,拒绝议和,誓要把拓跋人打出脑浆子来。

愿望是美好的,实力也有那么一两分,关键是,慕容宝的心志跟不上。

打顺风仗,他比狗还欢,但遇到麻烦的时候,他跑得也比狗快。

打仗总是有输有赢,慕容垂这样只赢不输的怪物,要隔很多年才能出一个。虽然燕军逮着魏军揍了几次,但时机总有反过来的时候。

在被反揍了几次之后,慕容宝的满腔豪情顿时降至冰点,开始害怕在战场上面对拓跋珪了。

他现在是皇帝,做皇帝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无所顾忌的变成现实,不会有任何掣肘,不用对任何人负责。

慕容宝说跑就跑。

他带着大军跑回中山,闭门自守。路上害怕跑不快,还下令让士兵们把盔甲、兵器统统丢掉,一把刀都没带回中山。

也是个十分难得的千古奇葩了。

一头雾水的拓跋珪虽然不知道慕容宝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么难得的机会,在后面一路跟进,把中山城团团围了起来,打算把慕容宝憋死在城里。

应该说,他这一招还是有些危险的,围城战最怕的不是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而是守军有敢战的意志。守军倚城墙而战,占了巨大的便宜,只要敢战,就会给攻方带来无比的痛苦。东汉耿恭数百人守疏勒城,就能守得几万进攻的匈奴军队欲仙欲死,正是这个道理。

慕容垂留下来的燕军,骄兵悍将众多,他们绝对有敢战的勇气。

拓跋珪围住中山以后,城内的守军都想出城,挑一下拓跋人试试。慕容宝的弟弟、征北大将军慕容隆更是主动请缨,要求带着自己的兵出城发起进攻,斗志旺盛无比,让慕容宝也十分感动,立刻就同意了。

而且,慕容宝的儿子慕容会此时正镇守龙城,听到中山有难,就带着龙城兵南下来救,龙城兵的骁勇,拓跋人是有切身休会的,之前在平城打死猛男拓跋虔的,就是平城兵。总的来说,慕容垂临死前的飞攻平城太过漂亮,极大的提振了后燕军的士气,此时的后燕军队并不畏惧拓跋人。

不过,中山城里这队手中大刀已饥渴难耐的燕兵,最终也没能出城,因为有个人不同意。

慕容宝是皇帝,连他都同意出兵了,理论上没有其它人可以阻止这件事了。但这个人很牛,他很会哄人,尤其擅长哄慕容宝。

慕容麟,他反对出兵,而且异常的坚决。慕容隆连续四次连阵列都摆好了,都在开城门杀出去之前,被慕容麟在皇帝面前进馋言,把军队撤了回来。

论管理老板,慕容麟真是当世第一人,他自己明明曾经有过篡位的嫌疑,但偏偏就能让多疑的慕容宝言听计从,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举动很违反常理,现在后燕朝廷被困在中山城里,士兵战意沸反盈天,正是出城邀战的好时机,打赢了就能解除危机。就算慕容麟想保存实力,出城作战的也是慕容隆的兵,打输了也不会对他自己有丝毫影响,所以很难想得通,慕容麟为什么要冒着得罪全体士兵的风险,拼命来做这件完全不讨好的事情。

除非,他跟拓跋珪有什么龌龊的约定,比如他来做拓跋人的内应,而拓跋珪帮他登上大位之类的,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它原因能解释他的行为了。

但是,他来不及当一个优秀的内奸了。

对于慕容氏来说,慕容麟是一个高纯度的猪队友,而对于他自身来说,他也有自己的猪队友存在。

尚书郎慕舆皓,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官僚,一直想把慕容麟拱上皇位,以便立下拥立之功,到达职业生涯的巅峰。在看到慕容麟迟迟没有动手之后,慕舆皓急了,决定帮他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在城内发动了政变,准备刺杀慕容宝,扶主子上位。

尚书郎是天子近臣,职责就是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想对皇帝动手的话,成功的概率很高,毕竟有天然的优势,隔得近,好出刀。

但是,尚书郎是一个文官职位。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出谋划策是专长,但亲自上阵动手,专业就不对口了。

慕舆皓的刺杀行动非常失败,没伤到皇帝的一根寒毛,他自己幸好跑得快,才得以冲出城门,一溜烟投奔拓跋珪去了。

出了这样的事,作为主角的慕容麟,居然还是没受到任何牵连,依旧好好的当他的王爷,慕容宝什么眼药水都没给他上。要论会做人的话,慕容麟实在是当世豪杰。

只是,慕容麟自己并不像慕容宝这么心思单纯。

他心里确实有鬼,所以特别的害怕。

现在,有人公开奉他为主,打算造反,而他屡次阻止大军作战的异常举止,肯定也引起了不少的怀疑,中山城内有大堆成精的慕容氏。时间每过一天,慕容麟就越不利。

还是先动手吧,上次是慕舆皓个傻子没操作好,这次,我亲自上阵。

慕容麟到底是带兵纵横过草原的,做事擅长抓重点,一动手就找到了突破口:他带着自己的兵,劫持了城内的禁军将领,命令他率禁军去袭击慕容宝。

禁军本身就是保护皇帝的近卫军队,可以说是离皇帝身边最近的一把刀子。要是这把刀子突然掉过来,朝皇帝本人捅下去,哪怕中山城内有大量的后燕军队,也根本来不及救援。这一招异常狠辣,成功率非常高。

慕容麟只忽略了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这么无耻的。

禁军将领誓死不从,把慕容麟骂了个狗血淋头。

心里有鬼的人,最听不得别人拿大义压他。恼羞成怒的慕容麟,大怒之下,一刀杀了这个忠勇的将领,然后出城跑路。之前两次叛乱,他还可以说是别人以他的名义发动的,在慕容宝这个弱智面前能勉强撇干净,但现在这一波是他自己亲手操的盘,既然没成功,那除了逃跑,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慕容麟的跑路,给本来就乱成一团的局势带来了很多变数,慕容宝立刻就动了。

他并没有诛杀城内慕容麟的余党,而是第一时间复制了慕容麟的动作:

他也出城跑了。

不跑不行,再不出去的话,他担心自己的老窝让慕容麟端了。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六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在生物学上很有道理,但在实操当中,往往不是那么精准:谁知道自己会生出个什么玩意来?

二世祖慕容宝,是纨绔子弟中的优秀典范:能力基本为零、品行基本为零,除了败家特别厉害,其它都不厉害,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却生出了一个很有本事的儿子:慕容会。

慕容会年纪不大,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当一面了,治军和笼络人心都非常有一套,颇有才干,深得慕容垂老爷子的喜爱。慕容垂之所以一直坚持让不肯拿掉不肖子慕容宝的继承权,主要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慕容宝的生母大段氏,另一个就是他所喜欢的孙子慕容会了,所以他在临终之前,还跟慕容宝讲了下价钱:继位以后,一定要立慕容会为皇太子。

慕容垂自己有本事,所以也喜欢有本事的人。

但慕容宝没本事。

无能的人,通常都会对强者有由衷的反感,尤其是当这个无能者还身处高位的时候,他必然会发自内心的厌恶比自己强大的同类。

慕容宝非常讨厌这个有才能的儿子,甚至到了敢为了这个儿子忤逆父亲的程度:继位之后,他并没有遵从慕容垂的遗愿,而是立了最小的儿子为皇太子,这个小儿子才十一岁,特点是胆小懦弱,这一点可能特别投慕容宝的脾胃,让他觉得没有丝毫的威胁感。

这是慕容宝生平唯一一次违背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对于神一样的老爸,他一向是言听计从的。现在慕容垂虽然死了,也是先皇遗命,慕容宝居然敢翻盘,足见对这个儿子的忌惮之深。

不听话是要付出代价的,慕容宝的这次自作主张,也是后燕衰败的根源之一。立储之争,让原本如日中天的后燕帝国,瞬间从内部开始了坍塌。

而导火索就是慕容麟。

当慕容麟政变失败,逃出中山后,慕容宝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斩草除根,清理中山城内的造反派余党,而是马上大惊失色,感觉自己要完。

因为他盘了一下,发现慕容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最有可能的落脚点,就是慕容氏的老家:东北龙城。

而龙城一直是慕容会驻守的。

慕容宝只是无能,并不是傻,他拿走了本来属于慕容会的太子之位,当然也能感受到来自慕容会的怨毒。眼下要是慕容麟跑回龙城,这两叔侄都跟自己有仇隙,要是联合起来,是完全有可能在后方翻了自己的盘的。

无能的人,也会把自己的权位看得尤其重要,因为这就是他的所有,自身既然不够强大,如果再失去外物,那就毛都不是,所以他一定会死死的抓着权位不肯放手,哪怕遇到一丁点可能的威胁,也会拼上全力去反击。

虽然慕容麟回龙城夺权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可靠的消息传回来,但这份可能性已经足够让慕容宝方寸大乱,他马上召集群臣,宣布自己要亲自出马,亲赴北疆,去斩断这只黑手。

当然,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理由。实际上细想一下,会发现这个理由其实不大站得住:如果只是出于提防臣子造反的考虑,实在没道理让皇帝自己跑一趟的,派一个使者手持一封诏书的事而已,考虑到两个目标人物的身份特殊,那挑一个威望高的宗室辛苦一趟也就搞定了,哪里轮得到皇帝亲自上阵,要知道,中山城外可是还有着四十万北魏大军正在集结,随时可能攻进来。

慕容宝之所以会这么干,除了死保权力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也就是为了这四十万魏军了。

他怕死。

慕容宝是个懦弱的二世祖,此次离京,不只是为了保卫皇权,也为了躲避已经打到鼻子跟前的拓跋人。只不过作为皇帝,是不会有逃跑这种事发生的,得有更冠冕堂皇的名号,比如唐玄宗的西巡南京、宋高宗的巡幸东南、慈禧太后的两宫西狩,敌人打过来了,他们就着急出去打猎和巡视。

慕容宝的年代比他们早,而且又是脑子比较直的胡人,没能开发出“巡狩”这么先进的技术,幸好慕容麟反了,让他可以得到一个跑路的借口。

他带领万余精锐骑兵,趁夜打开城门,一路疾奔蓟城而去——魏军东下之时,慕容会为了面子,上书表态要从龙城率军前来中山救驾,这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以示个赤胆忠心而已,没想到慕容宝居然真的同意了。所以慕容会只得带兵上路,但走得磨磨蹭蹭,几个月了也没走出多远,此时正屯在蓟城里。慕容宝打算先去收了他的兵权,免得被慕容麟抢先夺了。

一段父子相争的大戏拉开帷幕,这场无能皇帝与落选皇子的明争暗斗,最终磨掉了后燕帝国的精气神。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导火索慕容麟的身影。

慕容麟根本就没有往东北老家跑,他又不蠢,那里的守将是慕容宝的儿子,他就是犯了失心疯,也不会跑过去自投罗网。慕容宝做出这种判断,很难讲他到底是被吓成了惊弓之鸟,在胡思乱想,还是纯粹借这个幌子跑路。

总之,慕容麟反出中山城之后,哪里都没去,就躲在城外瑟瑟发抖,天下虽大,但他已经无处可去。

不过,老天总是很少赶尽杀绝的,它总是在绝境里给人留下一点机会。

现在燕皇慕容宝已经跑了,中山城内的权力真空总要有人填补,而且慕容宝跑的时候就没打算再回来,为了绝后患,他把所有的的近亲宗室全都打包带走了,不给他们留下来接收权力的机会。

所以,这个机会就落在了……城内一个远亲宗室的身上。

慕容详,虽然也姓慕容,但和直系皇族的关系很远,远到慕容宝逃跑的时候都忘了通知他,于是在满城无皇族的情况下,他稀里糊涂的被中山军民推举了出来,作为首领,领导抗魏。

他的首领之位,险些只当了一个晚上。

慕容宝开城门逃跑的那一夜,因为溜得太匆忙,而且城中突然无主,军民惶恐,在慕容宝走后,都没人关城门。

拓跋珪得报后大喜,准备连夜入城,拿下中山,整个关东就都是我的了。

但是,王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就是在参合陂力主坑尽五万燕军降卒的王建。

王建是一个可爱的真小人,阻止大军进城接收战果的原因简单到发萌:他想进城掳掠,好好的体验一把洗劫敌国皇城的快感,如果夜间进城的话,难保会有士兵私藏财物。这是不可以的,在王建眼里,城内的财宝都是拓跋贵族的,当然不容许士兵们从贵族的兜里扒东西。

所以,他力谏到天亮再进城,以禁绝大兵们吃回扣的可能性。反正中山城中已经无主,军民无斗志,就是一块搁到砧板上的肉而已了。

拓跋珪思考过后,深表赞同,于是北魏大军当夜老老实实的在城外守了一夜。看守着即将属于自己的财宝,想必他们的梦都是甜的。

这一夜,慕容详得到军民拥护,被公推为主。

第二天,拓跋珪睡醒打算进城的时候,已经进不去了,只能继续强攻。

但是,这群已经被皇帝丢开的弃民,斗志却顽强到不可思议,拓跋珪大军齐上,一连攻打了几天,硬是攻不下来。

无奈之下,拓跋珪找了个大嗓门,弄了个高台,让大嗓门登上去朝城内喊话:

“你们的皇帝都跑了,你们还要为谁死战呢?”

得到的回复是:“我们怕和参合陂一样,只能多抵抗一天,多活一天了!”

拓跋珪回头就是一口口水,吐在王建脸上。

他也快撑不住了,四十万大军在外,每天消耗巨大,沿路能抢的都已经抢光,如果再拿不下中山城,拓跋大兵们也要开始饿肚子了。王建的两条建议:一个杀降,一个延缓进城,天衣无缝的破坏了轻取中山的可能性,缺哪一条都达不到这种效果,拓跋珪只以一口口水报之,非常仁厚了。

中山军民已经必然是死战到底,拓跋珪虽然人多势大,但在城外也是进退两难。就在无可奈何之际,他真正的助手、屡次为他伐燕出大力的好战友:慕容麟出手了。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七

因为慕容宝的跑路,而被迫留下来扛雷的慕容详,是个拥有强大自信品质的人。

他在危难时刻被国家抛弃,又被万众公推,成为危局中的掌舵人,这种境遇,怎么看都像是主角待遇,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那种人。

只不过,他当上中山城一把手之后的表现,也解释了慕容宝的反常行为:一向把权力看得死紧的慕容宝,为什么会把他这个宗室忘在城里,给自己留下个隐患?

因为慕容详内心坚信自己无比的牛逼,但实际上没有撑起这份牛逼的本事。通俗一点说,这是个草包。

因为参合陂事件带来的恐惧,中山城内的军民虽然被围得像求生不得求死容易,但斗志无比的旺盛,宁肯战死,也绝不肯投降。而拓跋人的米缸已经见底,只能饿着肚子上阵,此消彼长之下,孤城中山居然打了好几场胜仗,砍得拓跋珪七窍生烟。

无可奈何之下,拓跋珪只得撤围,把部队拉到河间征粮,先吃饱肚子再说。

慕容详于是认为,拓跋珪一代人杰又怎么样,他能打得慕容宝连夜出逃,但在自己英明神武的指挥下,拓跋珪完全不是对手。

为了让燕国的臣民认识到这一点,慕容详称了个帝,正式甩开慕容宝单干。

中山军民对此倒没有反对意见,皇帝慕容宝的表现实在太差,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通过参合陂之败和弃中山而逃两记大招,把慕容垂留下的北方最强帝国弄成了一锅烂粥,就是换头猪坐上这把位子,想必也会比慕容宝做得更好了吧。

世事无绝对。

还真有比慕容宝更烂的。

慕容详称完帝,人生达到了巅峰之后,膨胀得很厉害。自视太高的人,本来就不会把他人放在眼里,眼下连皇帝都当上了,慕容详简直都不把其它人当人看了。

他登位之后,下了一道很奇葩的命令:不允许中山城内的百姓出城摘野菜。

当然,他考虑得很击全,城门一直有人进进出出的话,容易被间谍混进来,也容易被拓跋人趁乱进攻,关紧城门不允许进出,就能把这些潜在的威胁掐死在萌芽阶段。

但是,他没有考虑的是,城内的军民已经没饭吃了。

连在城外可以自由活动的拓跋人,都饿到不得不退兵去找吃的,困守孤城收不到外援的中山城,又怎么可能不断粮。

城内早已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当拓跋人还在外面的时候,不允许城出大家都能理解,就算允许也没人敢出去。但是现在,拓跋人已经退了,城内没有吃的,还不让人出去,这是要存心把人都饿死吗?

更可气的是,慕容详不让别人出去觅食求活,但他自己则是花天酒地。这人是个酒篓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爱好就是喝酒,每天喝到醉生梦死,荒淫无度,完全不管城内百姓已经饿到颠颠又倒倒。

这个人,注定没有帝王的命,中山是他的基本盘,他却在基本盘里拼命的祸害,生怕自己死得不够快。

作错事,当然是要受到惩罚的,察觉到新皇帝比旧皇帝还要狠毒,完全没把自己当人看之后,已经叛变过一次的中山军民,轻车熟路的又给自己换了一届领导:城外的慕容麟。

得知城内的情况后,慕容麟非常轻松的混入城中,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剁下了慕容详的脑袋,下令允许城内军民自由的出去找东西吃。多亏了慕容详的胡搞,现在慕容麟仅仅施了这么一点小小的恩惠,就立刻得到了全城的心,顺顺利利的接过了皇帝的大位。

半年之内,中山城换了三任主人。皇帝就是皇帝,就算是困守孤城、朝不保夕的皇帝,也有大把人抢着当。

理论上来说,这东西这么宝贵,千辛万苦的得到它之后,接下来就要费尽心思保卫它,任何人敢威胁这个宝座,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现在,中山城内已经没有慕容麟的敌人,皇家直系血脉都被慕容宝裹胁而去了,连慕容详这样的远亲都能被推上前台,可见中山百姓的选择面有多窄。眼下唯一对慕容麟皇位有威胁的敌人,就是城外的拓跋珪了。

而且拓跋珪想的不是想抢这个皇位,而是直接端掉这把椅子,这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死仇。

所幸,慕容麟还有军心可用。

中山人跟拓跋人是死敌,参合陂那场载入史册的杀降,让中山城里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亲朋好友死在北魏人手里,他们不只是死不投降,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还想出城作战,把手里的武器捅进哪个北魏人的身体里,给自己的亲人报仇。

很不幸,慕容麟并不想用这份军心。

他又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军令:禁止军队主动进攻北魏人。

跟他还没有造反的时候,连续四次阻拦大军出城作战如出一辙。

可能,他仍然对拓跋珪怀有期望。

我对你这么好,几次三番的帮你,该做的都做了,你也该放过我了。

他太一厢情愿了。

拓跋珪很快就用一场阴毒的偷袭,证明了自己不灭燕国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拓跋珪的七千骑兵偷偷摸摸的前进,一直摸到城墙底下才被发现。愤怒的中山守军终于得到发泄怒火的机会,迎击而上,居然把这支精锐骑兵打得大败,一路赶出老远。

慕容麟这下终于知道,拓跋珪根本不可能放过他了。年轻的北魏皇帝要的是征服天下,任何挡在他面前的敌人,都要受到他无休止的攻伐,自己的这点小恩小惠,完全不会被他放在眼里。

和解的可能性彻底破灭了,慕容麟只剩下一个选择:拉出军队,跟拓跋珪决战。

不打不行,中山城内已经绝粮了,城外的野菜也已经吃完,再在城里呆下去,就只有等着饿死了,出来打一场,赢了可以抢拓跋人的粮食吃,输了……也可以早死早超生,省得忍受饥饿的折磨。

只不过,慕容麟选择的时机不对,他出来得晚了一点。

如果是在刚开城放百姓出来吃野菜的时候,那会儿大家刚吃饱,满腔都是斗志,打起来赢面虽然不高, 但起码还有几分。

但是现在,野菜也早吃完了,大家已经饿了好久。

慕容麟凑齐城内的全部人马,拖了两万饿到眼睛发花的军民出城,跟拓跋珪展开决战,一仗定乾坤。

奇迹并没有发生,他毫不意外的输了。

参合陂所带来的威慑力是极为惊人的,燕国人虽然惨败,但誓死不降,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两万人,被砍了九千颗脑袋,死亡人数就占了一半,再加上伤者,绝对是全军覆没了,堪称壮烈。

慕容麟只带着几十骑从战场上仓皇逃走,直奔邺城而去。那里有个人,可以暂时的收容他,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敢去招惹这个人的,但是现在,他已经无兵无城,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只能去这个人那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得到收留。

他运气不错,这个人收留了他。

他的运气也不好,正是这个人,给了一生奸滑、从来只坑人,向来不被人坑的他最后一刀,终结了他龌龊不堪的人生。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八

慕容德,慕容垂最喜欢的弟弟,当年慕容垂指挥让自己名满天下的败桓温一战,就把最后伏击桓温的任务交给了慕容德。这个活属于收割工作,危险最小,功劳最大,可见慕容垂对这个弟弟的欣赏。

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慕容德之所以能得到战神哥哥的偏爱,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惊才绝艳的猛男,慕容垂最喜欢有本事的人。

所以,慕容垂在临终之际,一口气封弟弟做了冀、兖、青、徐、荆、豫六州的军事长官,相当于把整个南部燕国都交给了慕容德。

虽然位高权重,只是当拓跋珪打下了中山一线之后,就给慕容德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麻烦:整个燕国被分割成南北两块,慕容德没办法北上龙城,跟自己的皇帝会合了。

不过,慕容德也未必想去投奔皇帝。

乱世之中,不存在天花板,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之路都是敞开的,只要有理想、肯努力,谁都有希望当皇帝。

更何况慕容德本来就已经握有半个国家了,只要再进一步,他就能跨上人间至尊的宝座,面对这种诱惑,基本上没哪个人能顶得住。

慕容德顶住了。

当然,能够保持这么高尚的情操,其实倒也不是他的初心,而是有个人帮了他一把。

拓跋珪,这个心比天高的有志青年,正处在野心最为蓬勃的年纪,攻下中山的战果也无法平息他沸腾的热血,他没有让疲惫的军队做片刻的休整,立刻又拖着大军来进攻邺城,这里是后燕第二重要的城池,打下来意义非凡。

这里也是慕容德的驻地。

生死强敌,正在汹涌而来,巨大的危机感暂时压住了慕容德在职业生涯上再进一步的念头,他只能专心致志的想办法从拓跋人的铁蹄下生存下来,没功夫生出乱七八糟的想法来。

这时候,另外一个人帮了他一把。

慕容麟,在失去了一切之后,只能选择来投奔眼下的关东第一强人慕容德。

而他也不愧是身怀原谅帽的顶级无赖,不管干了什么,都能得到原谅。先前他曾经在中山有过称帝的举动,现在自去了帝号,跑到慕容德这里,又马上得到了慕容德的收容。

因为他虽然是空着手来的,但却给东道主慕容德带来了一份绝大的好处:

一个能躲开杀身之祸,并且在职业生涯上更进一步的办法。

很简单,慕容麟只是建议这个本家叔叔,南下滑台,避开拓跋珪的兵锋,等拓跋人抢完劫,赶着人口和财物回去的时候,再冲出来打他,既保全了自己,百姓还得感恩戴德。

慕容麟到底是个天生的无赖,把人卖了还让人帮自己数钱的事,他干得得心应手,出的这个主意极其的阴毒,把百姓的痛苦变成了强大自身的筹码,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百姓是他慕容家的百姓,作为统治阶层,他是有义务保护这些百姓的。

但对于慕容德来说,这个建议简直贴到他心窝里去了。

人只要有了私心,做事就会不可理喻。国中无主,慕容德已经对皇帝的宝座起了觊觎之意,现在想的就不是承担自己掌握半个燕国的责任,保家卫国,而是怎么样保卫自己。只是如果一拍屁股就跑,他拉不下面子,现在有了慕容麟的理论指导,他的跑路就可以变成战略后撤了。

于是,慕容德立即同意了慕容麟的主张,裹胁全军南下滑台,把自己本来应该镇守的邺城丢给了魏军。

到了滑县之后,慕容德再也忍耐不住,造了几个祥瑞,自称承天受命,自称燕王,建立南燕。

而无耻到十分的慕容麟也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这个一生滑溜的奸角,四处逢源了一辈子,终于在滑县这个地方迎来了生命的最终点,而且死得极其简单,简单到让人愕然:慕容德说他想造反,于是赐他一死。

慕容麟奸滑,但说到底,这份奸滑也只有在对他没有防备的人身上才有用。作为用不正当手段上位的伪皇帝,慕容德对这个血脉比自己还纯正的侄子,是发自内心的提防:他自己只是先帝的弟弟,但慕容麟,可是先帝的亲儿子。

至于慕容麟到底有没有反意,只有鬼知道了。

接下来,慕容麟终于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走上了人生巅峰。

南边的东晋正在闹革命,桓温的儿子桓玄青出于蓝,他老爹是个曹操式的人物,虽然权倾朝野,但名义上始终没有叛晋,终生是晋朝的臣子。到了桓玄这里,就没有这么好的忍耐力了,他决心恢复父辈的无上荣光,造了一个反,还非常成功,逼得晋安帝禅位给他。

只是桓玄非常暴躁,对于所有不服自己的人,统统进行诛杀处理,所以大批的反对派只得另谋出路,投降了慕容德的南燕,让慕容德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

慕容垂之后的慕容氏,一个赛一个的癫狂,慕容德算是其中难得的有先祖遗风的干才,一辈子没打过败仗,当然这也可能跟他打过的仗本来就不多有关。不过,他也并不完美,最大的一项人生败笔就是:他没有儿子。

这个问题很致命,因为他已经六十多了,谁知道还能再撑几天。万一闭眼的时候还没把继承人搞定,他所建立的南燕无疑就会跟着他一起下黄泉。

并不是他的生殖功能有问题,只是他的儿子已经死了,现在只有女儿,虽然女儿非常的优秀,既漂亮又有才华,但是在皇权社会,女儿没有继承权,没儿子的话,所建立的国家就不知道托付给谁了。他又不想交给女婿,曾经因为有人诬告女婿有反心,空穴来风的猜测而已,就把女儿变成了丧偶寡妇。

所幸,繁殖能力不强的只有他一个人而已,慕容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不愿意把国家交给外姓人,交给侄子还是可以的。在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的那几年,他到处寻访还留在南边的子侄辈们。

被他找到了,他有一个非常亲的侄子,此时正在后秦那里,从事乞丐一职。

这个侄子叫慕容超,是慕容德的哥哥慕容纳的儿子。宏伟的前秦伐晋时候,慕容德担心回不来,出发前给哥哥留下了一把金刀,作为以后家人相认的信物。后来他跟随慕容垂叛秦建立后燕,留在前秦境内的儿子被全部诛杀,彻底绝后。连带慕容纳也跟着挨了一刀,所幸因为老婆正在怀孕,被免于处决,留下了一个遗腹子。

因为这样的出身,慕容超前二十年过得异常的凄惨,找不到正经的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为了降低敌人的戒心,他在工作的时候还会伪装成一个神经病,在街头装疯卖傻,而且伪装的功力非常深厚,姚兴知道治下还有这样一个敌国王子之后,曾经亲自试探过他,也没能看出破绽,对他异常鄙视,也就没有过多的监视。

一个心思如此深沉的年轻人,对于改变自己处境的欲望当然也是异常强烈的。当见到叔叔偷偷派过来接他的使者时,慕容超没有丝毫犹豫,连老婆和老娘都没有通知,就立即跟着使者走了。

到达南燕之后,凭借当年慕容德留下的金刀,他成为了南燕的太子。

公元405年,年迈的慕容德逝世,慕容超继位,从人间的最底层一跃成为最顶层,省去了中间漫长的奋斗时光,让人羡慕。

因为从事的是乞丐这样一个职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慕容超不太会治国,登上大位之后声色犬马,很是残暴。但他对一直保护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子非常有感情,现在既然有条件了,他就派使者到后秦,向姚兴索要还留在这里的妻母。

姚兴是个人精。

手里既然有这么好的筹码,当然要痛宰对手一刀,放出足够的血来,才对得起这么好的牌面。

于是,姚兴开价了:拿南燕宫廷的歌舞乐队来换。

这个价码,让立国才仅仅十余年的南燕,立刻就亡了国。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四十九

音乐对于古代的政权来说,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礼乐制度即是一个国家的法统,礼乐崩坏了,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姚兴作为从小学着儒家经典长大的皇帝,对这个事情很看重,但是可惜,他生于胡族,身边能砍人的糙汉多的是,能懂音律的就没有几个了,所以一直搭不起自己的太乐班子,这让姚兴非常遗憾,人生不够完美。

不过他知道哪里有,而且那还是正版的宫廷乐队。

当慕容超来索要妻母的时候,姚兴提出的条件就是,当年苻氏败亡,秦宫中的乐师都落入了你们慕容氏的手里,而且现在就在你们南燕。别的我不要,你就拿这个来换你的老妈和老婆。

这个要求有点欺人太甚的意思,虽然几个乐师,不值什么钱,但这东西是国家的象征,要人家的宫廷乐队,无异于拿走了人家道统的合法性,谁都是要面子的啊。

不过慕容超不要。

讨过饭的人,还要什么脸啊。

多年从事乞讨行业的经历,让慕容超很放得开,根本不在意什么法统不法统,实用才是第一要义。

他根本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姚兴的要求,用一百二十人的宫廷礼乐队换回了自己的老婆和老妈。为了亲人可以舍弃一切,这么顾家的行为要是放到现在,一定能感动一大批迷妹。

不过,就算是叫花子,享受上等生活久了以后,品位也是会提高的。

没有了礼乐队的慕容超,越来越感觉生活中少了点滋味,朝会的时候、祭祀的时候,没有一套代表正统的乐师班,威风程度确实有所下降。以前他不觉得,有吃的就行,现在,他也要追求精神享受了,除了要吃饱,还得讲究吃得优雅。

胡人是不产乐师的,这个在北方是稀缺职业。培训一个乐师,需要长期的训练,资源投入很大,而培养出来之后,除了能听个响之外,又没有任何其它用处,只有富庶而且矫情的南人才会干这样的事情,对于胡人来说,条件不允许,有这样的资源投入,还不如拿来培养一个骑兵,能持刀上阵砍脑袋,抢地盘,功能多,用途广。

虽然自己没有,但事情并不难办,胡人几百年前就有解决方案了:虽然想要的东西我没有,但是我有刀啊。

抢就完了。

慕容超发兵进攻东晋的宿豫,不为劫财,不为占地,只为抢夺伶人回来给自己唱歌,可谓文艺。并成功的抢到了两千五百名青年男女,满载而归。

南燕的亡国之祸,至此而生。

主要是慕容超的抢劫之举,惹到了一个人。

此时东晋的第一权臣,刘裕。

这个人非常生猛,篡位的桓玄就是被他镇压住了的。不过他后来自己也走上了篡位之路,和桓玄这样的半吊子不同,刘裕是实打实的成功了的。

刘裕,明面上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不过血缘关系传得太久,到刘裕这里,已经是标准的贫农,一直到三十多岁,他还在靠砍柴打渔为生,阶层的大门向他死死关闭,看不到任何改变命运的希望,有时候想改善生活了只能去赌博,赢了吃肉,输了喝风。

想翻盘,只能靠自己最原始的资本——身体了。

公元399年,五斗米教在会稽发动叛乱,江南八郡望风响应,朝廷震动,征兵镇压。

刘裕参军入伍,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辉煌。

中国两千年历史上的四百多个皇帝,个人武力值高的不少,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一杆齐眉杆从小兵打到皇帝,所创立的太祖长拳被称作百拳之母,是一个顶级的武林高手,可以在历代皇帝武力值排行榜中占到第二。

第一就是刘裕。

参与平叛军事行动后不久,刘裕就展现了过人的武艺。有一回参加侦察队,和几十个同袍一起去打探叛军占据的海岛,不幸行踪泄露,几十人被数千叛军包围。

等到援军赶到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侦察队死得只剩一个人了,而这个人正拿着长刀,吊在叛军屁股后面,呼号着在追砍。

一个人,在追几千人。

霸王项羽当年在乌江边上,一个人砍死几百个汉军,也没有把敌人砍到掉头逃跑的地步。

这个比项羽还霸道的小兵,就是刘裕。

凭借着自身超强的武艺和豪爽的性格,他在军队中爬升得很快,先后搞定了五斗米义军、自己的上司刘牢之、以及造反的桓玄叛军,牢牢掌握了东晋第一强军:北府军的军权,当年就是这支军队,把苻坚庞大的前秦帝国打到分崩离析,这样的虎狼之师,肯认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从底层爬起来的小兵为主,可见刘裕的心志之坚毅,行事之强悍。

一个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任由人打上门而不还手。

更何况,此时的刘裕刚刚搞定了国内的所有敌人,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就得向外发展,在外敌身上去捞取一些军功了。

慕容超抢回乐队两个月后,就收获了一份巨大的惊喜:刘裕的大军从建康出发,前来找他报仇。

这是继祖逖和桓温之后,南方的汉人政权所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北伐。和前面的两位先辈略有不同,祖逖和桓温的身份更多的是政治家,刘裕则是一个更纯粹的军人,凶猛,直率,没有太多的政治考虑,就是来打仗的。

简单的人,往往有最强大的力量。刘裕将用让两位前辈羡慕的战功,来证明这个道理。

单从战术层面来说,他所面临的情况其实不如前两者。南燕面积不大,但是和东晋相隔遥远,主要位于今天的山东境内。讨伐南燕会遇到两个巨大的问题:

一是必须经过一道天险,大岘山,这条山脉长只有二十里,西侧是沂山,东侧是一连串的高峰,只有两侧的谷底可以通行,南燕人从山上推块石头下来,都可以压出一条血胡同。

二是路途太远,后勤保障压力非常大,如果在南燕境内得不到补充的话,大军很可能会断粮。

在出征之前,军中就有人提出这两点隐患。刘裕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拍了胸脯说了一通大话:“鲜卑人没这么精明,我敢向你们保证,他们肯定想不到这两点。”

他猜得不对,鲜卑人虽然野,但也是有能人的。

慕容超的亲信公孙五楼,此人是一个足斤足两的奸臣,生平的爱好就是铲除异己,把持朝政,这两件事情都做得非常成功,搞得南燕朝堂上乌烟瘴气。但他并不是奸而无用的草包型权臣,相反,这个人非常有军事才华。

他一眼就看出了晋军的弱点,第一时间给慕容超献上了两条计策:

第一,占据大岘山天险,将晋军堵在外面,待他们锐气尽挫之后,派两支精锐骑兵,一路沿海南下,阻断晋军的运粮船,一路从东边俯攻,腹背击之;

第二,在境内坚壁清野,把禾苗全部烧光,让晋军得不到补给,饿他们一个月,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出去蹂躏他们了。

这两条计策,直指晋军的要害,非常狠毒,堪称宗师级别的军事谋略。

可惜老天不同意。

上天做了一个操作,让公孙五楼的算计全部落空。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五十

刘裕气势汹汹而来的这一年,天上的岁星挪动了一点它的位置,按照古老的天象学来说,它在人间对应的位置变成了齐地,也就是山东地界。

岁星,就是木星,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个,其它八个加起来也不到它的一半。因为个头太大,有时候白天都能看见,所以地球人对它很熟悉,也给它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中国人就认为它是福禄寿三星里的福星,它在哪里,所对应的地上分野就有福气,种地必丰收,打仗必打赢。

现在,它运转到了齐地,对应的正是南燕境内,按照天象学来说,慕容超得到了岁星的祝福。

这个在天上孤独运转的大块头肯定想不到,自己的轨迹,改变了地球上很多重大事件的走向。

比如这次的刘裕伐燕。

刘裕就要惨得多了,他并没有星象这种级别的运气,他只有一个贵人,在攻伐之路上想尽办法的帮助他。

这个贵人,是慕容超本人。

因为得到了岁星的支持,所以慕容超信心大增,决定采取一种最省事的方法应对来犯的晋军。

具体来说,就是什么都不做。

面对公孙五楼的献计,慕容超自信满满的表示:全都不采纳。

“岁星在齐,我不打都能赢,干什么要坚壁清野?我就放他进来,用骑兵狠狠的蹂躏他!”

这是慕容超第一次帮助刘裕。

从叫花子到皇帝,完成了这么大尺度的人生逆转之后,慕容超对自身的高度定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觉得自己简直无所不能了,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跟敌人刚正面。而且他的自信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南燕境内的平原上,胡人骑兵对汉人步兵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除非发生奇迹,否则想打输都难。

甚至有大臣进谏,想给他的刚正面战术上一道保险,建议把军队拉出大岘山,在天险之外迎战晋军,这样如果打输了,还有机会退守大岘天险。这样有益无害的计策,慕容超也坚定的表示了不从,并且把这个进谏的大臣收监下狱,以示决绝。

从底层爬上来的人,自身也会特别的敏感。

从大部分角度来说,慕容超是可以这么做的,他有骑兵在手,而晋军则几乎全是步兵,以骑战步,胜率高到畸形,五胡乱华已经开始一百年了,汉人政权的历次北伐都没收到什么效果,不管形势有多么顺风顺水,打到最后一定是无功而返,无马害死人啊。

不过这次有些不太一样:刘裕这个人,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顶级的步兵大师,步兵在他手里,简直可以玩出花来。

慕容超实在不该放他进来的。对付武林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他拔刀,对付刘裕这样的兵法宗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给他任何施展的机会。

刘裕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他看到大岘山上没有一个燕兵的时候,忍不住开心到失态,当众举手指天,向老天表达自己的谢意,暴笑道:“虏已入吾掌中矣。”

他其实也害怕在大岘山被堵住,这里的地势变态到极致,军队根本无法展开。他就是再善于用兵,也得给他用兵的空间,但是在这里,他所有的经验跟智谋,都派不上任何用场。先前出兵时的自信满满,其实不过是演给其它人看的,在刘裕的心里,对大岘这个地方也是无比的恐惧。

现在,最艰难的一关已经轻松的通过,剩下的,就是看谁的拳头更硬了。

慕容超给了他公平对决的机会,而且特别公平。

慕容超没有设置任何的纵深防御,只留下一批老弱守卫都城广固,然后尽起全国的精锐,集合了九万人马,准备跟刘裕一战定胜负。

这是慕容超第二次对刘裕伸出援助之手。

对刘裕来说,这是极大的利好。

打仗就是打后勤,谁的补给能力更强,谁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慕容超占有绝大的优势,他是主场作战,可以很方便的获得补给,刘裕的辎重则都要从后方千里迢迢的运来,双方对战争的支持能力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如果慕容超利用这个优势,即使不对刘裕坚壁清野,而是层层设防,不断的消耗晋军,用空间换时间,那他的赢面也会非常大。

但是,他主动放弃了这个优势,学了一回雷锋,准备跟刘裕一把决出输赢,解决了刘裕的大麻烦。

当然,慕容超并不是纯粹的草包。除了一个慕容宝,慕容氏几乎没有傻子,这个从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走出来的家族,血液里流淌着强悍的因子,战争几乎是他们的本能。

慕容超的前半生一直是个乞丐,从来没有过任何军事经验,但现在一上阵,他就表现出了卓绝的战场嗅觉。

他握有主动权,并且发挥得很好。他为双方选定了战场,就在临朐城。

城外方圆很广的范围内,只有一条巨蔑河流过,除此之外,别无水源。

慕容超占据这里之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公孙五楼去占领巨蔑河,控制了水源,就能把晋军渴死。

不得不说,他这个安排,是很有眼光的,当年苻坚就用过断水源这一招,只差一点点就把姚苌活活渴死了。

只不过,当年是老天爷用一场大雨,浇灭了苻坚的计划。现在,刘裕虽然没有老天的帮助,但是他能打啊。

北府军,几乎是一支人人都是特种兵的部队,不管从哪个角度制作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排行榜,北府兵都能当之无愧的进入前十。

公孙五楼占领了巨蔑河岸之后,晋军的一支小规模前锋来了。

领军的先锋官叫孟龙符,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名气,但这个人,非常之勇猛,凶悍程度不下于张飞。

看到大队敌军已经占据了河岸之后,孟龙符并没有回去报告,再带着大部队来比谁更狠,他直接带着自己人数少少的军队冲了上去。

他还打赢了,夺下了水源,把鲜卑人赶走了。

按理说,这就已经是辉煌的胜利了,以少胜多,打得胡人在他面前仓皇而退,这又将是他人生中一段可供吹很多年的经历了。

但孟龙符不满足,他又冲上去追击敌军。

而且根本没等战友,他是一个人冲上去的。

毫不意外的,他被几千敌人围住了。

然后,他展现出了战神一般的战斗力,在几千人的包围圈中纵横冲杀,“每一合辄杀数人”。能被派出来执行抢水源这种凶险任务的,必定都是南燕军队中的精锐,但在孟龙符面前,都跟孩童一般,毫无还手之力。

只可惜,刘裕的奇迹,并不是人人都能创造的。

因为寡不敌众,孟龙符最后还是被这几千人围死了。

但是,他还是夺下了最重要的水源,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也让南燕军队初次见识到了北府军的悍勇。

如此强悍的孟龙符,其实还只是一道开胃菜,他只是个人武力值高。真正的大菜是刘裕,他到来之时,南燕骑兵们才真正的瞠目结舌。

当刘裕的主力开进南燕为他们选定的战场的时候,鲜卑骑兵们惊讶的发现,这是一只他们从未见过的复杂军队。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五十一

胡人是淳朴的,打仗这种事也没有什么花哨,步兵就是步兵,骑兵就是骑兵,每个人该干嘛干嘛,分工非常明确。所以当他们看到刘裕的大军之时,个个都非常惊讶:这是一支此前从未见过的怪异军队,各个兵种全都一锅粥般的搅和在一起。

在军阵的中心,是数量庞大的步兵,这个不奇怪,毕竟晋军的主体就是步兵。

奇怪的是,晋人自己设了个障碍,把这些步兵全都围起来了。

在步兵圈的外围,是四千辆战车,头尾相连,上面还罩着帷幕,将步兵群严严实实的圈在中间。

战车的外围,还有一些散行的骑兵,三三两两的在阵外游曳。

步兵、战车兵、骑兵,就裹成了这么三层阵线,像一个庞大的乌龟壳,让人莫名其妙。

每个兵种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行动方式和作战风格,即使配合行动,也大都是泾渭分明,各有各的分工,互相都不会靠得太近,以免影响行动,像这种大杂烩式的丢到一个方阵里使用,就非常有创意了。

当然,粗犷的胡人并没有多想,思考不是他们的强项,砍人才是。冲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嘛。

直到冲上去之后,南燕骑兵们才发现不对。

这么多战车挡着,根本砍不到人啊,冲过去也只能砍车厢。

战车是死的,根本不知道害怕,骑兵奔腾起来磅礴的冲击力能让最勇敢的敌人争相逃窜,但车就不会躲,你要真撞上去,输的肯定不会是它。

如果只是打不到晋军就算了,但当冲过去之后,这些躲在战车堡垒后面的贱人就会射箭出来,从车厢缝隙平射、从天空仰射,箭如雨下。

这一圈大车,使得骑兵的最大优势:高速冲击力没有了任何的施展空间,只能骑在马上跟晋军互戳,比谁的刀长,还得要防备晋军的长弓大弩。不过幸好,南燕骑兵只是失去了速度优势,但刘裕这么干,相当于就是放弃了自身的移动能力,变成了一只趴窝的大乌龟,你咬不动它的壳,不过也不用担心它来追。

一直到此时此刻,南燕人都是不慌的,一支不能动的军队,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不败而已,即使打不过它,大不了也可以从容退走。

这在历史上有过先例,汉朝的李陵大战匈奴,简直就是这一战的翻版,李陵的五千步兵也是用战车把自己围起来,从里往外射箭,射得匈奴八万骑兵伤亡惨重,但当李陵箭矢耗尽之后,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投降。

如果一直这么耗下去,胜利同样会是属于南燕骑兵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时间并没有耗得太晚,到太阳偏西的时候,关键的胜负手就来了。

刘裕的阵形跟李陵还是略有不一样的地方,李陵是全军被围,但刘裕的战车阵外边,可还放着一些三三两两的散行骑兵。

他并不是完全没有进攻能力。

这些骑兵数量不多,用来碰硬碰的冲阵肯定是不够的,只能用来发动奇袭。

刘裕的心很大,看问题的角度很诡异:他并没有把这支骑兵投入到胶着的战场上,试图改变战局,而是投放到了几十里外的临朐城。

慕容超正在城里。

而且南燕的兵马大部分都调到前线来了,城内并没有太多的守卫力量。

刘裕策划了一场精妙的斩首行动,一边在跟燕军激烈的互搏,另一边则偷偷的绕到了燕军的身后,去攻打他们的老窝所在,并且让他们边进攻边造谣,自称是海上来的援军,后面还有大部队跟着。

留在城内的南燕兵本来就不多,被凭空冒出来的晋军弄了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卑鄙的刘裕所造的这个谣,直指人心,南燕守军马上就有些军心不稳。

再加上北府兵,个个都是见了血不要命的怪物,领军的主帅,居然把自己变成了排头兵,顶盔贯甲,第一个冒着矢石去爬城墙,并不是很意外的就爬上去了。

只不过,晋军只是占领了城墙的一个角,城下的士兵又不是很容易跟上来,仍然随时可能会被南燕人推下城,形势还不到乐观的时候。

这时候,慕容超第三次出手,帮了刘裕一把。

他听到城头上已经有晋军爬了上来,大惊失色,等不及大军来救驾了,立刻就跳上马,去找城南的大部队寻求保护。关键时刻,面子可以暂时放到一边,跑得快一点,或许就能救回自己的一条命。

他的命保住了。

临朐城没保住。

一国之君,永远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战场上,任何动作都会影响军心,每个士兵都会盯着自己领袖的方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皇帝逃跑之后,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头都跑了,还给谁打仗?

溃败是会传染的,逃跑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晋军迅速打散了失去斗志的守军,跟在慕容超屁股后面追进了城南大营,趁乱杀死了十多名高级将领,赶得燕军大败。慕容超的车驾全都被赶丢了,骑马逃回了都城广固。

刘裕非常完美的用步兵打败了骑兵,创造了少见的以少胜多的纪录。

接下来,就是痛打落水狗了。

刘裕非常轻松的跟着慕容超前进,很快连广固的外城也打破了,把慕容超团团围在了内城里,享受瓮中捉鳖的快感。他拿到了大片土地,可以就地取粮了,不用再从后方辛辛苦苦的运粮食上来,日子过得很欢快,什么时候灭亡南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只不过,鲜卑人是一个狂野的民族,打败他们很难,打服他们更难,不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再拉两下,他们是不可能选择低头的。

在已经被压缩到一圈小小的内城里,随时可能城破身亡之际,慕容超仍然不肯放弃。现在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了,剩下的那一点点力气,用出来只能让刘裕更兴奋,但是他在外面还有盟友,并且第一时间发出了求援信。

虽然这个盟友并不是很靠谱,不过慕容超还是坚定的认为,他一定会来救自己的。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东晋。

后秦和南燕分据中原,没事的时候勾心斗角,有事的时候唇齿相依,现在晋人杀到南燕门口了,后秦要是敢坐视南燕亡国的话,下次就得独自面对晋人的兵锋了。

以姚兴的智慧,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

所以,姚兴立即派出使节来见刘裕,送上自己的正式警告:

“秦国已经在洛阳派驻了十万铁骑,你们如果不撤退,我就要挥军而来了!”

刘裕回复:“来得好,回去让你的国主快来,我连他一块收拾了。”

这当然是大话,晋军能把南燕打成猪头,很大程度上是慕容超帮了大忙,如果后秦大军也开过来的话,两面夹击,刘裕被打死的机率非常高。

而且他这个回复,是当场就给出了的,完全没跟自己的幕僚商量。等他的首席助手刘穆之得到消息,大惊失色的赶过来的时候,秦使已经被赶走了。

刘裕起于草莽,和老伙计一起创业,元老是敢当面怼他的。刘穆之就对他的举动很不满意,直接释放了自己的怒火:“你说的这个话,吓倒姚兴不至于,激怒他倒是完全够了,如果广固城还没攻下来,羌人大军又来了,到时候怎么办?”

刘穆之是难得的政治型人才,满肚子都是知识的那种,能把打下的地盘治理得妥妥帖帖,刘裕也自愧不如。现在终于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鄙视他一把,刘裕非常开心,大笑:“搞后勤没人比得过你,讲兵机你就不行了。兵贵神速,如果姚兴真要来的话,肯定不会先通知我,直接就杀过来了。既然先派使者,那就是想恐吓我,他一定不会来。”

这种从底层熬出来的老油条,果然一身都是油,对形势的判断分毫不差。

姚兴确实不会来救慕容超,倒不是他不想,而是有个要命的人,正顶在他的后门上,他已经自顾不暇了。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五十二

姚兴称得上是五胡时期少见的有为君主,他少年时期接受过系统的汉化教育,温文尔雅,深明治国之术,从他的无赖老爹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四面漏风的残破政权,但经过他多年的治理,后秦已经成为了北方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

这是一个有文化的人,长于建设,擅长的是在规则下施展才能。而他最怕的,就是擅长破坏、无视任何规则的流氓,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是也。

现在,就有一个凶暴的混混,正在无情的折磨着他。

赫连勃勃,没落的匈奴贵族,一个血液里浸透了仇恨的人。他原本姓刘,是刘渊的同族,祖上也曾经阔过,曾祖做过刘渊的楼烦公,后来被拓跋鲜卑赶出塞外,从此在草原上扎根,成为一名正牌的野人。

前秦分裂时,赫连勃勃家族已经成了塞外的一个小型土霸王,手握数万大军。可惜北魏崛起,横扫四方,扫到草原上的时候,清理了他的家族势力,打死了他的单于父亲,赫连勃勃单骑出逃,投奔了一个关系比较近的部落。

从人人仰视的王子,到全家惨死的流浪儿,在少年时代经历过这种惨剧之后,估计没哪个人还能健康成长。

而且这还不算完,少年还将经历更多的磨难。

他投奔的部落背叛了他,畏惧于北魏的强大,部落首领决定将赫连勃勃绑了送给拓跋人。

幸好首领的侄子不认可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派人在半道上把赫连勃勃劫走,把他送到了后秦麾下的匈奴族首领没奕干那里,而没奕干对这个没落的王子非常欣赏,把女儿嫁给了他,从此赫连勃勃才算安定下来。

只是肉体安定了而已。

经过过族破家亡的悲剧之后,赫连勃勃对力量有一种病态的追寻欲望,为了得到力量,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他身材高大,很有军事才华,姚兴见到他之后,深深被他的能力折服,把北方边境上的一些杂居部落交给他管理,有两万多户。

从随时可能会死的逃犯,到掌管一方的官吏,虽然并不是很显贵,但怎么说也比先前的逃亡生活要强得多,一般人就该感恩上苍了。

但是赫连勃勃,远不是一般人,两万多户军民,而且还只是代管,这些人说到底还是后秦的,这远远无法满足赫连勃勃对力量的渴望。

而他也根本无法忍受权欲对内心的噬咬,熬不住一步步慢慢发展壮大的过程,所以他决定捞偏门,找一个大部族,直接吞并。

只是他还太弱小,身边的每一个势力都比他强大,别人不来吞他就已经很讲仁义了,他哪里还有希望去吞掉别人?

有的。

正面战场上搞不定,换个思路就可以了。

赫连勃勃以打猎为名,袭击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岳父,砍下了他的脑袋,接收了他的部众,越过苦熬发展的阶段,直接就成为河西一带数得上号的地方势力。

随后,他再接再厉,连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姚兴也一并背叛了,自建一国。他认为自己是夏朝的后人,所以立国号为夏,史称胡夏,这也是五胡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

这一年,赫连勃勃才二十六岁。

青年赫连勃勃的行事,跟他的名字一样,野心勃勃,他完全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是立即开始复制上一次的成功经验,继续挑战更大的对手以求发展。

因为地理位置离后秦最近,赫连勃勃将南下骚扰姚兴作为基本国策,建国之后,他迫不及待的向后秦发起了进攻,在昔日恩公的身上撕扯下来一块肉肉,来壮大自己。

他一次又一次的赢了。

如果说刘裕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步兵大师的话,那赫连勃勃就是这一时期的骑兵之王,对于骑兵的使用,没有人比他更强。

他先是打败了附近的塞外部落,统一了周边的胡人之后,又向后秦的城池下嘴,连番讨伐后秦的各处边防驻军,一直打到今天的延安,大片土地尽入其手。

但是很奇怪,他只打不守,一块土地都不留,抢光财富之后,就会马上撤走,从来也没有经营一块根据地的想法,对自身的定位,就是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标准的流寇。

手下的将领有不解,赫连勃勃就诚恳的给他们解释:“我们实力还弱,如果固守一城的话,后秦就可以合力对付我们,但如果我们如疾风一般四处流动,敌人救援前军我们就打后军,救援后军我们就打前军,让他们疲于奔命。等熬死姚兴以后,再逐步攻取长安。”

这是最早的关于游击战的军事思想,此前这么玩的都是土匪,从来没有人从理论的高度来对这一战术进行总结,所以也有人说,赫连勃勃是游击战的始祖,能够在军事史上开宗立派的那种人物。

同时,这是一个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之心的人,敢于打破人间的一切规则,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做人上,他都能出人意料。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打败姚兴这种法度森严的王者了。

当慕容超向后秦求援的时候,姚兴正在为赫连勃勃头疼不已,这个无所顾忌的混混,用这种流窜作案的战法屡次打败后秦军,渐渐从后秦的边境打到了心腹之地,在离长安仅有七百里的三城都有活动。所以南燕虽然很重要,但姚兴已经顾不上了,失去南燕,会失去抵挡东晋的屏障,但放任赫连勃勃捣乱,就会失去性命了。

姚兴决定亲征赫连勃勃。

这一战,赫连勃勃充分展示了自己飘忽如风的骑兵作战技术。

这场对局势影响深远的战争,过程却很简单,姚兴刚出门,就火急火燎的回来了。

被赶回来的。

战争不只是招呼人上阵就砍,还需要大量的调配,粮草、器械、武器等等,极其的复杂,所以各支部队投入战场的时间通常有先后,前锋出发了,后队可能还在整理物资,边走边调动。

姚兴上路之后,调着调着,突然发现眼前就冒出了一队胡夏的骑兵。

十分诡异,要知道,姚兴此时才走出长安一百多里,还处在自家境内,绝对的安全区域,而且前面还有先锋部队,按理说,是绝对不会突然遇到敌袭的。

但赫连勃勃就是这么擅长给人惊喜,骑兵的速度特性被他用到了极致,他用了极具想像力的大范围穿插,绕过后秦军的前锋,精准的直接抵到了整支后秦军队的核心:姚兴面前。

从本质上来说,姚兴是一个文人,接受了汉人儒生的全套教育,儒家该有的治国平天下技能都有,而且是顶尖高手。但同时,汉族文人的通病,他也一个不落。

有些文人是极见风骨的,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巍然不动,有胸中的口气撑着,生死亦如常事。

但这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文人都具备一个共同特点:胆小。

姚兴很好的学习到了汉人老师的这个特点。

当他突然看到胡夏骑兵鬼魅一般冒出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跑,逃到刚刚被他派出去的督粮后军里,把自己藏起来。他的大臣力主此计不可行,可能会导致驾崩的可怕后果,因为皇帝车驾一动,必定军心涣散,能不能在胡夏骑兵的眼前逃走还是两说,姚兴才勉强止住自己的逃跑欲望,正面迎敌。

但是,大错已经铸成。

在此之前,赫连勃勃已经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后秦士兵本来就有了恐夏症,皇帝的临阵恐慌,更是动摇了军心。在胡夏骑兵恐怖的冲击力下,后秦军毫不意外的被撞得四散奔逃,姚兴在身边卫士的死战之余,才得以逃回长安。

赫连勃勃神出鬼没的骑兵,让姚兴在自己家门口挨了一刀狠的,而且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都没有在战场上赢过胡夏兵。

而且,后秦对胡夏也彻底转向了守势。

为了收拢兵力,姚兴撤回了原本打算援救慕容超的兵马,导致南燕被刘裕灭亡。刘裕对敌人的狠毒是出了名的,慕容超以下的三千多名南燕宗室被他全部杀光,刨根式作业。

为了人口少流失,姚兴放弃了边境上的一些重镇,将百姓迁回内地,把一些领土白送给了赫连勃勃。

为了充实国库,姚兴在国内大肆加税,甚至砍竹伐木都要交税,收到民怨沸腾。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抵御赫连勃勃。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帝国的最大敌人,其实并不是赫连勃勃。

而是他自己。

姚兴,正在一点一点的将后秦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一百五十三

“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很常见,一代人打江山,二代人败江山。不过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二代能力不济,反而恰恰是有本事的二代太多的缘故。

有本事,兄弟又多,那就要争家产。

如果是乡绅富豪,还可以分家,把兄弟之间的矛盾延缓一下。但如果是帝王之家呢?

皇帝只有一个,没有分的空间。而这份家产又实在太过庞大,如果哪位皇子不愿意老老实实的接受父亲的分配的话,只要一伸手,就必定有千万人为了帮他分这个家产而血流成河。多少强盛一时的大国,都衰亡于夺嫡之争。

称得上贤明的关中强人姚兴,也栽在这件事上。

如同每一个勤奋耕耘的贵族一样,姚兴有好些个儿子。不管什么珍贵的东西,只要一多,就没法每个都一视同仁了,总会分出喜欢和不喜欢来,儿子这种东西也是一样。

姚兴最讨厌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子姚泓。

嫡长子,就是当仁不让的太子。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本来应该是最优秀的王子,但姚泓看起来,完全不足以承担这个角色,他性格太过软弱,才能平庸,而且还体弱多病,根本不是一个好的太子人选。而姚兴心里更钟意的其实是另一个儿子姚弼,甚至宠到了骨子里,在姚弼面前,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溺爱病发作的父亲。

这是后秦所有不幸的根源。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姚兴从来没有想过违背“立长立嫡”的儒家礼法,但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对于别的人来说,皇子姚弼如此受宠,完全是有可能再进一步的呀。

尤其是对于当事人来说。

姚弼得到了太多父爱,而且这份爱的给予者还是如此的强大,从小到大,不管姚弼要什么,父亲都可以马上给他。这种要什么有什么的成长经历,当然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养成小霸王。

人的欲望都是不断提高的,小霸王姚弼长大之后,也想要得到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很可惜,这个东西只有一份,而且父亲这次并不打算给他。

太子之位是国之根本,当然不能轻动。

从来没有遭遇过逆境的姚弼,于是打算自己来抢。

打完跟赫连勃勃那场大战的五年之后,姚兴突患重病,而且这场病来得特别急,突然之间,姚兴就起不来床了。

所有人都知道,改朝换代的时候要到了。

而如果想谋朝篡位的话,最好的时机也到了。

现在动手,算是夺嫡,只要竞争赢了兄弟,就能合法的登位。如果等新老皇帝的交接完成,太子成功升职坐稳了帝位,再想发动一下的话,就是造反了,这是法理所不能容的,成功的难度将急剧增加。

从来没有遭受过挫折的姚弼,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决定挑战一下人生。

他原任雍州刺史,镇守安定,此时立刻买通姚兴的左右,调回中央任职,并且在朝中大肆活动,结交党羽。对于不肯和他结交的重臣,就想尽办法除掉,当年死战赫连勃勃救了姚兴的大臣姚文臣,就这么惨死于姚弼罗织的罪名之下。

以姚兴的眼色,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有看不过去的大臣联合上奏,称姚弼有夺嫡之志,陛下如果爱他,应当收回给他的权力,不要让他惹祸,这不只是姚弼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作为一名慈爱的父亲,姚兴断然回复:“哪有此事!”

他的一味袒护,树了一个好榜样。

凭什么只有姚弼能胡作非为,我们其它兄弟,也应该有这个待遇。

以能力而论,姚弼其实远不是帝王之材,把握局势的能力差到一塌糊涂。早些年姚兴为了帮他立威,曾经派他带兵讨伐河西的南凉国。这个政权刚刚被赫连勃勃打了一顿狠的,名臣骁将损失了十之六七,正是最脆弱的时候,理论上相当好打,而只要打下来,就能将河西地带纳入后秦的疆域,立下不世奇功。

为了让最爱的儿子拿下这个功劳,姚兴操碎了心,帮姚弼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安排到极致,对外宣称这支军队并不是去打南凉的,而是去堵截赫连勃勃的后路的,以降低南凉人的戒心,达到最佳的奇袭效果。

姚弼这个二世祖,把父亲的精心部署执行得稀烂,否决了部下“派轻骑突袭南凉首都”的建议,而是拉着大军一点点在路上挨,等挨到南凉都城外的时候,傻子也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了,战略意图暴露无遗,结果被南凉人用计打了个惨败,差点回不来。

现在,姚弼再一次展示了自己堪称诡异的时机把握能力。

父亲一重病,他就开始在府中蓄养死士,人数高达数千,这个时候做这种事情,目的昭然若揭,当然就是为了向皇位发起冲击的。

关键是,他还有众多的皇族兄弟,在国内各地镇守,各个手握重兵。而且他干这个事情的时候,也完全没有掩饰一下。

也就是说,在竞争对手环伺之下,他勇敢的向对手们同时发起了宣战。

敌人们自然是要应战的,于是蒲孤、洛阳、雍县等各地的皇子们蜂拥而起,动员军队开赴长安,打的旗号都是讨伐姚弼,一时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

不过上天不打算让后秦亡于内乱,这个历史重任,是属于来自南方的草莽英雄的。

姚兴的病突然有所好转,能够视事了。

了解了情况之后,姚兴展示了自己的擎天踏地的帝王手腕,给各个儿子们发了一封诏书,命令他们各回本地,一场可能规模惊人的内战就此消弥于无形。

当然,对于挑起这场大祸的罪魁祸首,也是要处理的,何况皇子们罢兵之后,还专程单骑进京,要求严惩姚弼,如此汹汹的声音,姚兴不能视而不见。

处理的结果是:撤去姚弼的尚书令职务。

没了。

不管哪朝哪代,在府中聚兵,都是滔天大罪,这种行为代表着谋反,是可以诛九族的。但姚兴只是高拿轻放,皮鞭甩了个鞭花,让外人听了个响,实际上没让儿子吃到什么苦头,父爱如山,令人动容。

尤其是让姚弼动容。

原来闯了这么大的祸都没事,那干脆再来一次吧。

第二年,姚兴的病情加重,执着的二世祖姚弼立即试图抓住机遇,再次在府中聚兵。

时机是很重要的,姚弼总是能完美的踩偏。

这一次,他发动得实在太早了点儿,姚兴还没有病到失去意识,是能勉强处理朝政的。

在听到爱子又开始搞事情之后,姚兴气到发昏,将姚弼集团一锅端掉,毫不犹豫的处决了他的几个党羽。

只是他的父爱实在太过浓烈,到处理姚弼的时候又开始手抖。多次谋反,怎么说也该砍脑袋了,但姚兴舍不得。

于是,姚兴想了个法,暗示太子出面为姚弼求情,以便有个理由赦免姚弼。

太子姚泓居然肯了,他连假装听不懂的表现都没有,就老老实实的按照父亲的意思,为时刻想算计自己的兄弟求情了,软弱可欺的帽子,实在戴得不冤。

姚兴立刻顺坡下驴。

有些人,习惯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做理所当然,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姚兴一次又一次的为这个不肖子保驾护航,姚弼当然觉得,谋反这种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都干了两次了,脑袋依然在脖子上安得好好的,生活自在如风。

既然如此,那就再来一次吧。

于是又过了一年,姚弼再次动手。

不过这一回,他选的时机实在太烂,烂到终于可以送掉脖子上那颗稳如泰山的脑袋。

还是姚兴亲自取的。
楼主:胡不归0304  时间:2020-04-21 11:37:32
@jiapop1 2019-02-21 19:52:04
在哪能买到你的书?
-----------------------------
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楼主:胡不归0304

字数:46076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16 06:33:23

更新时间:2020-04-21 11:37:32

评论数:7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