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在读东周(春秋)

正在读东周(春秋)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骗子弦高
弦高是个牛贩子,在卖牛界也颇有名气,因为他善于抓住机遇。第一个机遇是赚钱。他搭上了周朝那个篡位的王子颓,因为王子颓喜欢牛,所以那几年,弦高倒腾牛,应该是赚了不少。如果只是赚钱,商人而已,到处都是,谁理你?关键是他还抓了第二个机遇,花钱,而且很会花钱,花钱消灾。人家花了18头牛,消了郑国的灾,这就不是商业,是政治。
是政治就可以记录,这是春秋史官的偏好。
这是殽之战的由头。
秦穆公:都怪这个牛贩子。
弦高能在商业中赚钱,在政治力花钱,本身也是牛人。
这个故事在晋国一篇里已有描述。简单说,就是那一年雄赳赳气昂昂的晋文公去世了,陪玩晋国三代君王的秦穆公感觉自己已经足够了解中原,也想到这个舞台上去试一试。正好这个时候,秦国派驻郑国那边的杞子报告说可以作为内应,来个突袭,把派驻机构就变了自己下属单位,占了他。这本是一场保密的突袭,成功率极高,但是行军中途却碰到了郑国贩牛的弦高,一个爱国的牛贩子。他假装郑国的使者倒腾了18头牛直接去犒劳秦军,使得秦军误认为本次突袭最大的优势没了,人家都知道,那就有准备了。只好放弃了这次突袭。
但是在秦军回来的路上,却遇到了晋国先轸在殽山的伏击。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养牛人百里奚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牛和儿子孟明视,就这样被牛贩子弦高坏了好事。
养牛的好,贩牛的坏,这是牛给了秦穆公一次心痛的感觉。对比起来还是马好,养马杀马吃马都好。

伯乐相马
伯乐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伯乐这人很神秘,虽然我们把他的故事记载算给秦穆公,但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除了相马,没有其他的故事作为辅证。而“伯乐”由人名变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能力后,流传更广,因为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就是千里马,就缺伯乐了。
伯乐:哥真就是个传说。
推测,“伯乐”原来可能就是一个官职,如同司马那样,有人做司马做久了,于是就姓司马了,比如叫司马懿。在春秋时期,马是十分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关于养马的工作,据记载他们已经把马分成了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等六类。那么,养马、相马自然也就成为一门重要学问,要有人去区分一匹马最适合做什么(工作)。
在这些诸侯国中,秦国尤其需要马,因为他面对的主要对手戎狄,就是靠骑马打战的家伙,所以战争的频率和特点都要求秦国比春秋其他诸侯国更加重视马。秦穆公又是一位明君,特别重视人才,重视各色人才,大到可以治国的百里奚,小到可以相马养马的孙阳。
这个孙阳是郜国人,一个子爵的小国,地处今天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东南附近,那个国家后来很快就被宋国灭了,说明他的国力很一般。所以,小国郜国对于马的需求肯定没有秦国强烈,孙阳就七转八转来到了秦国。在这里才能更好地展现他的才能,兽医的天分。
他做得很好,以致于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后来,渐渐这人便被尊称做伯乐。所以事实是伯乐相马,穆公相孙阳。按照现在我们对伯乐的新解,那么孙阳是马的伯乐,穆公是孙阳的伯乐。
相马这件事,其实也包含一个概率问题,因为千里马常有,就像今天我们说人才常有。有些人才谁都看得出来,不用相。你要有比别人更加独到的眼光,找到别人找到不到的“金子”,那才叫相,那叫本事。
你来到清华北大说找人才,那不是伯乐,里面成材率百分六七十呢。你要到一个职业学校去,然后相一大批学生,说说哪个后来会成才,会做什么,那你才是伯乐,因为那里的成材率要相对低。
马也一样。一匹看着健硕,肌肉发达的马,那跑起步来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算不是千里马,至少也是好几百里马。而人家伯乐的厉害,是可以透过这些表象,看到骨子里,他可以在一堆瘦骨嶙峋的马里面,看出来那匹马会跑出千里,这叫做“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这其实也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在数学上描述为概率和因果的关系。打个比方,有才华的人有很高的概率考出高分,但是考出高分的里面也有一些不是很有才华,叫高分低能,而有一些有才华的人也不会考出高分,大概叫低分高能吧。
普通人的眼光,也是现在的人才判断方式:就按照分数来,从高到低。方式是暴力了点,但至少相对公平,而且万一错了也不会太严重。但是,伯乐的能力就是通过接触你,面试一下,在高分中他能找出低能,在低分中能找出高能。这是精细分选的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相马”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其实才只是第一步。伯乐会看出来你是不是才,能成什么才,还有下一步就是伯乐本身的能力(能量)有多大?
秦国孙阳的伯乐是秦穆公,帝国最高领导人,所以,孙阳成为秦国最牛的“伯乐将军”。如果发现你的伯乐是省级领导,那你有机会变成了市级,如果他自己才是市级,那你有机会是县级,以此类推。
我们今天说的伯乐除了发现人才,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是培养人才,里面似乎又包括了“贵人提携”的因素。
我也知道这匹马是千里马,可是我们村一共才10里,那它一辈子也就和那些十里马一样混下去了。
要知道,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子女都是人才。所以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个伯乐,那接下来就看父母这个伯乐的能量有多大,这就是为什么“官二代”们的优势会比普通人更明显。
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现实中,市长、县长只有一个,所以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跑道(平台)更不常有。
但这个问题在秦国的影响比较小,因为秦国要打仗,需要人才,能给人才提供的机会比较多,“送死”(检验)的机会也多。所以,伯乐孙阳的工作很重要,重要到一个孙阳不够,忙不过来。孙阳要面临这衣钵传承的问题。于是相马的孙阳还要开始相人。
这位“伯乐将军”发现自己的儿子们都不行。这是战争的年代,要求的千里马水平要比较高。比如职位要求,和平时期的市长,估计一百人里面有20人会当担,但是战争时期,估计只有1个人有这个能耐,能压得住乱世。孙阳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不是那个人,勉强放进去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开始留意更多人。
这也是一个“官二代”的另一个优势——看清形势,及时刹车,不要去送死!人家知道答案。那答案到底谁?(艾弗森?)谁适合这个答案?
孙阳发现的这个人(答案)名字都很武林,很江湖,叫九方皋。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九方皋
“九方皋”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文学形象饱满的主角。就像武侠小说什么公孙无策之类。一出场,就能自带背景音乐。
相马的伯乐现在是相人的伯乐,表现出相术的2.0版本,他直接把小九九推荐给秦穆公。
九方皋很幸运,相他的人是孙阳,不是孙阴。能量值很高的伯乐(伯乐将军),所以他有机会被帝国最高领导人秦穆公接见。为了验货,秦穆公就立即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
秦穆公问,“是匹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你当我瞎啊?
这明明是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不高兴,如果不是九方皋瞎了,就是伯乐瞎了,否则,只能是我瞎了。就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什么皋,其实连毛色公母都分不清,他怎么可能能懂得相马?”
伯乐孙阳长叹了一声,这是一种自信的敬仰之叹。
孙阳感叹:“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我比不过他的地方!(那是,如果我连马和牛都分不清,那是不是更厉害?)九方皋注重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他的注意力能高度地集中在马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他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不需要看见的(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
这解释是很有道理,逻辑的,鸡汤的,哲学的,都有。但是既然你看不见诸如外表颜色的东西,那穆公问你什么颜色,你能不能说不知道,而不是瞎说什么黄色的?
黄色和黑色只要不色盲,还不至于如此随便吧。但是极致的人才确实有可能,比如要下雨了,妈妈吩咐你去把衣服收起来,结果天才的儿子就去收了,但是他只是收了衣服,裤子还在那边。
裤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九方皋:你说叫我找好马,没有叫我看什么颜色啊!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不可以不知道,而是你不能瞎说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在那匹马牵回驯养后使用,证明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否则就凭你这扯淡的证据,等着杀头吧!
也有一种可能是伯乐希望借用这个故意的犯错来加深穆公对九九的印象。听说当年英国科学会为了推广万有引力定律,就造出了一个苹果砸脑袋的故事,吸引大家的兴趣。
英明的秦穆公不但记住并认可了九方皋,而且举一反三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派人到各处去广招人才。
秦穆公:我也会。
因为人才如同好马那样,形态各异,并非都是帅哥。所以受到启发的秦穆公就形成善待他人的习惯。只要你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只要有一个亮点,他就招,录用为公务员,偏科也没事。
他这个指导思想的第一批受益者是:那谁谁!一群没名字的人,俗称野人。

野人吃马
很明显,马在当时的秦国是很珍贵的国家资源,所以,秦穆公很重视马的圈养。但是有一天,穆公外出办事,休息的时候,却发现有几匹马丢失了。这可是国家宝藏失窃案!
但是案情不复杂,很快就破了。
原来是有一批人把马偷走了,人家也不是拿去卖,而是自己杀了吃,还很霸道,也不跑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所以很快就被士兵发现。大家觉得人赃俱获,轻易就可以包围起来,然后就地正法。但是穆公过去一看,几百个农民啊!
要杀吗?杀了无益,马都死了,关键是罚不责众啊!这些人肯定是饿坏了,而且他们敢偷官方的马,明知故犯应该也是迫不得已,但也说明胆子够大。
穆公改变了主意,说这些马都是好马,肌肉发达,肉质精不好消化,你们直接吃了要拉肚子的,这样,我再给你送点酒吧,助消化。
套马的汉子们(不对,应该是盗马的汉子们)一听,这个秦公仁义,最后一餐还给酒喝,断头酒!
谁知道,喝了也没说杀,还直接放了!
这下,这群农民伯伯蒙圈了,思想被动了,所有那些对于生活的愤怒,对于秦国的不满瞬间变成了愧疚。这哪里是秦公的错,是这个世道的错,是世道让我们生活艰难,铤而走险,而秦公他深明大义,既往不咎。
总之,眼泪汪汪的!
但是泪不能白流。三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龙门山打仗的时候,因为一个局部的失误,导致了穆公被围困。正在这危难时机,那几百个三年前眼泪汪汪的农民们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就把晋兵打跑了,穆公也得救了。
穆公很感激,说要赏赐,但人家不要,又说你们留下来把,当兵,做公务员,有编制的,人家也不要。为什么?人家说只是报当年盗马吃马的不杀之恩。
这么纯粹的感情,你们也是一群讲究人啊!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因得果。
这下,轮到穆公眼泪汪汪了。
搞不清楚这些野人是正好路过呢?还是家就住在龙门山附近。事实上,他们应该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为了报答当年杀马、吃马、送酒的情分,就主动要求参加了此次战役。因为秦穆公有自己的正规部队,对这样的游击散户开始不是很在意,所以就没有编排进进攻计划,属于战场上的自由人。结果正是这批自由人弥补了战术上的失误,挽救了穆公,进而挽救了秦军。后来为了故事的需要,或者是文献的流失,就说是突然杀出几百人。
突然?几百个大汉刚才在哪里你们都不知道?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里蹦出来?
但不管这个故事怎样,穆公这种好人有好报的形象又一次提升,成为五霸里面霸得比较柔和的一个。只有柔和的人才能人畜无害,牛马愉快。
百里奚:我养牛!
弦高:我卖了!
穆公:你这个坏人
伯乐:好马!
野人:我吃了!
穆公:你这个好人。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五十、战争来了
作为霸主,不管霸东还是霸西,文功不能少,武治更不能少,因为在混战的春秋,没有硬拳头,没有战争,你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好在秦国有,而且还是有理有据的样子。秦穆公战争成绩单里归纳的路线是:早期尽量不打,中期一定要赢晋国,后期是痛打西戎。在前面说晋国的时候,提到过秦晋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家有各自的“主场”需要,所以有必要再来个转身,用秦国的角度再认真说一遍。

龙门山大战
也就是韩原大战。
秦穆公对于晋国的感情很复杂,又爱又恨。就像现在的美国,他哪里会是你的朋友?地球只有一个,大家都在竞争,而且很明显常常就喜欢在你身后摆一刀,但是人家有雄厚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我们还真不好直接与她为敌,所以还是友好为先。先不说打不打得过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他的科技支持呢,打了还怎么支持?
穆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为了和平,他们一起做了最直接的外交方式,和亲。通过和亲,双方实际上都得到了暂时的双赢局面。不是握手言和,不是同舟共济,而是暂时搁置猜忌。
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有你无我的利益冲突总是不可避免。尤其是晋献公后期的子嗣之乱,导致了晋国之乱。
开始,穆公还是按照老丈人活着时候的态度,对待晋国。他吃不了晋国,也不希望晋国出一个与自己敌对的君主。他想立一个能和自己继续友好下去的君王。但这个君王又不能太厉害,否则晋国发展太快,等于自己被打!
所以,他帮助晋国选择了晋惠公夷吾。所以有时选择你,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按道理,夷吾欠他一个人情,但是这个夷吾不但不够优秀,人品道德还出人意料了,居然翻脸不认人,不但不报恩,还变本加厉,借钱不还。
穆公觉得,一是有舆论压力,秦国不能这么老被人欺负,免得诸侯国都把我看扁了;二是有内心动力,夷吾做出如此违背礼仪的事情,他失信失义,我应该能打赢这场仗吧!三是有军事实力,我秦国不是宋国那种光有仁义,我还有武力。
于是,秦晋双方在龙门山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双方老大都出场了!这是一场时间短、见效快、影响大的战争。对秦国来说是画面清晰、紧张刺激、成果显著。
从兵力来说,秦国少,晋国多
从士气来说,秦国理直气壮,晋国内部不一,明显心虚。
开始,是晋国的先锋屠岸夷直接杀入秦军阵列。他力气大,而且急于表达对晋惠公的忠心,想要拿出一份比较深刻的投名状,所以冲得比较狠,比较顺利,直到遇到了另一个也很想证明自己的人,那就是蹇叔的儿子白乙丙。都要立功、都很拼命的两人,经过一番你大爷你大妈,你妹之类口舌后,双双都要求自家灯光师只能照亮他们两个,打光聚焦。他们下令自己的士兵不要来帮忙,他们要单挑。
这是第一个场面。两个积极分子生生把战争变成体育竞技比赛。旁边的士兵们倒也轻松,先不打了,围观等两个老大打完看结果再说。
不知道到他们有没有下赌注?
第二个场面是,晋惠公看到屠岸夷顺利冲进去的时候,自己也带兵杀进去,本来以为就是喊喊口号,打打士气,谁知道对面来了一个叫公孙枝的将领。公孙枝本来也是晋国人,是没落的贵族,早就看不惯惠公的执政理念,所以就主动迎接上来。按照惠公设计的最初计划,自己是第一个冲出去,马上就可以第一个退回来。现在将士们都被启动了,自己正准备后退,谁知道他那匹精挑细选的偶像马因为没有见过大世面,吓得乱跑,居然把战车拉进泥潭里陷进去起不来。他看到了旁边的庆郑大夫,就赶紧呼救。但是运气实在不好,因为这个庆郑是个死克星。开始的时候,他就反对欠债不还的惠公,反对惠公出战,说没理的人打战必败,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差点被抓去杀了祭旗,在大家的求情下才保了命。后来,看到惠公选择那匹选美冠军小驷马来拉车,他又出来反对,认为打战又不是喝酒郊游,应该用战马。
九方皋:相马用马这种事,还是要听专家的意见。
不过,庆郑也不是专家,他是个大夫,但更是一只乌鸦。
这只乌鸦前面被骂,还差点被杀,心里就老不舒服,所以惠公马车嵌入泥潭的时候,他心里有极大的优越感,幸灾乐祸地在心里偷笑,自己不去救,而是向惠公说他去找别人来救。
他似乎有意在促成自己的预言,晋国必败。
而另一边的公孙枝本来就是想着抵挡住对方的进攻就可以,谁知却发现惠公被困在泥潭里走不掉了!这是大鱼啊!就抛弃这边的小鱼虾米,直接杀过去。实在是天赐良机啊,赶紧从泥潭里把惠公拉出来。惠公见这个人面熟,以为是要回晋国的立功表现,正要说谢谢呢,人家就马上把他给捆了。
不好意思,如果把你放回去,我还要拖家带口迁回晋国立功;如果把你捆了带回秦军,马上就能立功,可以当场结账,现金支付。
结果,惠公连同身边的仆徒、虢射,郤步扬等一起被抓。正是应了“擒贼先擒王”。如同下象棋一样,车马炮还没有什么厮杀,一不留神一个失误,帅直接被将军了!
棋局这样就结束了,但是打仗还没有。因为信息不对称,传递不及时,那边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所以还在拼命。
这就是第三个场面。晋国韩简原来在屠岸夷后面,望见这家伙在那里缠斗,自己就带另一军直接冲入秦穆公的中军,与秦将西乞术交战。两个人也是棋逢对手,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晋国兵多将广的优势就体现了。秦国的牌基本出完了,但是晋国还有。大夫蛾晰又引军到来,他可不是屠岸那种体育爱好者,不搞单挑,所以就直接去夹攻西乞术。秦军挡不住,西乞术自己也被韩简打下了车。
此时,秦穆公便暴露在晋军面前。也是一条大鱼!大夫梁繇靡眼尖,就叫韩简、蛾晰说不要纠缠那个手下败将,赶紧去抓秦穆公啊!
眼看第二战场的一幕就要在这里复制了,谁知道这时候突然杀出了几百个野人一般的汉子,就是肌肉发达,装备简单,但是气势如虹,跟发了疯一样,见到晋兵就砍杀,韩简被吓了一跳,只好先接上这群“天外飞仙”迎战一番。
按照道理,这些游击队遇到正规军是撑不了多久,鸟枪大炮顶多也就占着突袭附带的军心变化,等人家一稳定,早晚要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这个时候,那只乌鸦飞过来了,他来了一脚乌龙球。
乌鸦庆郑说,你们还打个毛啊!我们的晋侯被困在龙门山那边泥潭里,赶紧去救啊!
韩简一听,这还了得,人家都喊“将军”了,我还在打什么车马炮,再不回去救,估计棋盘都让人家收了。
就这样,在几百个野人战队拖延时间的间接帮助下,在对手内部不和的直接帮助下,秦穆公虚惊一场。
可是,等韩简到了泥潭的时候,龙门山那边已经收摊了,结束了!
回过头来,再看第一战场,最早开始的单挑,到第二、第三战场都结束了,他们还在继续。
屠岸夷和白乙两个人还是扭打在一起,这要多大仇,多大狠啊?
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包括单挑。
其实单挑本不可怕,可怕的是各家小弟们可都在看着,输人不能输面,当然要死磕到底。
确实死磕,战后秦兵费老大劲才把他们两人掰开。据说白乙丙回秦国后喝了不少药,吐出不少淤血,又修养了半年,才复原。相比之下屠岸夷就简单多了。秦公开始还琢磨这么厉害的勇士,不知道能能不能留下来给我们秦国,结果一打听,这家伙就是弑君杀臣(弑卓子,杀里克)的直接刽子手,那就没办法了。
秦国是缺人,但是用人导向还是要把握住。如果这样的人都用了,那以后队伍还怎么带?所以按照大家的意思,就直接杀了。
屠岸夷:秦国你赖皮,说好的单挑呢?
这样说来,晋国还真不是败在秦国手里,因为导致晋惠公被抓的两人其实都是晋国人。一个是乌鸦庆郑,一个是中彩票的公孙枝。但是秦国才不管这些,我们只想通过战争来提升秦国在晋国乃至中原的影响力。但是,另一个角度,秦国也看到晋国的强大,那是文化的强大,因为晋惠公被俘虏后,以韩简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将并没有作鸟兽散,而是跟在秦国的军队后面一起做俘虏,垂头丧气地跟着。
象一群落难公子。他们是想表达一种态度,我们的失败是天意,而非人为,如能假以时日,你要不是试试,敢不敢试试?
正是有了这些基本条件(背景),看到双方各种实力的差距,加上老婆穆姬为弟弟求情,再看到晋惠公的战争赔款,(五座城池),穆公最终还是放晋惠公回去。能和好尽量和好吧,这么强劲的对手,打战最终也应该是为了和平,“打打更健康”,不能把健康打没了。
而且,让这种人当晋侯总比其他人好。从将领的忠心来看,不是说惠公没本事,而是这样输了一回,你晋国就不大可能再好意思出来与秦为敌。人家帮你回国做了君王,还帮你救灾度过难关,你恩将仇报,承诺不兑现,借米还不还,你打了败战,人家也不杀你。于情于理,晋国人民再也提不起底气跟晋惠公干那些膈应秦国的事。
国家事也可以是人情的事。山西人是要脸皮的。
事实确实如此,秦晋之好又继续好了八九年,直到惠公去世,晋国的人质公子圉擅自逃回晋国,又再次惹怒了秦穆公。
友谊的小船实在没法开了!
这才有打造重耳晋文公这艘新船的计划。
而重耳和他弟弟明显不一样,在位八年,虽然实力爆棚顺利成为中原霸主,但是对于自己的恩人、姐夫、老丈人、好邻居秦国始终是尊敬三分。秦晋之好还在继续好着。看清楚晋国实力的秦穆公也知道见好就收,面对日益强大的晋国也要避免正面冲突。不打无把握之战是一个政治家的智慧。所以他也一直隐忍着对介入中原的渴望,只能眼睁睁看着晋国这样三天两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秦穆公落差的心里也开始渐渐变得复杂,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这种感觉熬到晋文公去世后,终于忍不住了!
实力不足,但是在新旧政权的交替过程中,秦国的政局稳定性应该比晋国更好,可以弥补其他的不足,所以秦穆公决定试试!
这便是殽之战。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殽之战
百里奚说他只有一次没有听蹇叔的劝说,自己一定要在虞国做官,结果就被俘虏了。秦穆公好像也会说一直都是听蹇叔、百里奚的建议,只有这一次不肯听,他坚持要跨过晋国去偷袭郑国。结果真的大败而归。
其实事实是有了结论再找例子证明的,因为我们的文化都是这些知识分子记载传承下来,而谋士在知识分子里有很高的形象。知识分子们当然希望辅佐的帝王能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就会按照这个思路(要求)来记载历史故事。
我们常常会看到失败(失利)总被描述为决策者不听哪个谁的劝说才导致的,总之文人记载历史,文人自己绝对不背这个黑锅。文人谋士在小说里只负责预言,准确的预言,不管是乌鸦还是白鸽。
秦穆公:我们都成寡人,还缺什么黑锅?
后来的故事是(因为前面有描述),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着偷袭的秦兵在去郑国的路上遇到了贩牛兼吹牛的骗子弦高,就撤兵回来顺路袭击了随国,却在归途,经过殽山的时候被晋国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一场我妈说“我早就说过”的失利。
这次的妈妈是蹇叔和百里奚,他们一开始就反对出兵。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郑国的那个城池距离秦国太远,中间隔着晋国和周王朝,地理跨越太大,就算打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好管理。
在当时的条件下,你放个城池在外面,那早晚也会成别人,不是被抢走,就是跟人跑了,或者独立了。就像你把自己一个女儿放在几千公里外的城市,心里能踏实吗?如果社会不是平安稳定,而是动乱四起呢,谁能保护你女儿?所以蹇叔和百里溪反对突袭,并不是只关心突袭能不能成功的问题,而是就算突袭得手后,你做什么用?
这是利益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猜透穆公的心思。
秦穆公不会不知道他们考虑的问题,但还是坚持要出兵,理由更简单,要介入中原,他想进一步东进。中原才有广阔的政治舞台,秦穆公向往这片热土很久了。早年,他因为秦国的实力差距与老丈人晋献公的威力,一直只在羡慕中,此后的龙门山大战试探了晋国的强弱,正当准备进一步染指,晋文公来了。
晋文公让形势变得严峻。因为他的隐忍和对社会道德的驾驭能力一点不逊于自己,晋国的实力又一次变成了秦国东进的阻力。穆公只好再次收起自己的欲望。
现在文公去世了,他用一个政治家的敏锐,推断刚刚继位的晋襄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勇气来对抗自己。正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所以许多时候,打狗就是打主人的脸,穆公想通过打郑国来宣布自己准备挑战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大家借此比一比,看你敢不敢?能不能?穆公要赌一赌。
所以,偷袭郑国的成败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偷袭这件事更重要。百里奚看到的利益问题,而秦穆公看到的是政治态度。
穆公确实看透了晋襄公,但是他不知道晋国还有一个先轸。
一般来说,新继位的君王,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巩固自己的位置,不被兄弟争夺,不被权臣架空。所以在这种的顾虑和侧重点下,才会出现仇家在军事上的趁乱、趁丧讨伐的时机。从这个角度上说,秦穆公计划选择的时机没毛病。而且,穆公还是晋襄公名义上的姥爷(晋文公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他对襄公那种经历患难逆袭出来的性格似乎也了解不少(偏懦弱)。按说,穆公能把握时机、熟悉对手、果断切入已经占据不少致胜的有力因素,但哪里会想到晋国杀出一个先轸。一个左右历史情节的英雄。
从先轸强势要求出兵这事看,晋国已经进入了新的一个政治阶段,即制度。因为后来的“三家分晋”,所以有些专家追本溯源,就找到了晋文公时期设立的六卿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培养的卿士阶层壮大后,用一个阶层(而非个人)架空了晋侯并最终导致了晋国的分裂。但这几百年后的黑锅要他来背,实在有点冤。
六卿制度在文公可以预见的时间里,马上就发挥了强大的生命力,并让晋国一直保持着上百年的霸主地位。在这个制度下,晋国要称伯称霸就变成了全晋国的共同认识。所以,在晋襄公刚刚继位,还在担心权臣的时候,“制度”的责任心让先轸提出来要主动打击敢于挑衅的秦国。襄公只需看清先轸出兵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晋国?
姬欢这个判断能力还是有的!于是,晋国在服丧期出兵了。
有谋略有能力的先轸根本不会被礼教所束缚(比如,服丧期忌讳出兵)。能这么轻易鄙视礼教也说明他不是在篡权。一个不要名声,敢于树立礼教敌人的人,还能篡什么权?
这是出乎秦国预料的事情。
秦穆公:我猜透了晋襄公,谁知道却冒出了个先轸。
故事便因此埋下了阴森森的伏笔。带着秦兵出征的百里孟明视因为骗子弦高而产生顾虑。他不是担心打不下郑国,而是担心如果不是突袭,改为围攻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足够让郑国招来救兵,到时候自己就会被前后夹击,所以他决定快速撤退。
在撤退的路上,顺手牵羊,找了一个软柿子捏,很软的滑国。捏了就赶紧跑。
晋国没有来,孟明视感觉有点幸运。但他没想到,人家不是来,而是在等。
在殽山,这个秦国进出的咽喉之地等。
你若不来,我就不走!
“我等你”是诗歌,“我们等你们”就变成了尸割。
秦国上下都知道这个地方很危险,所以大家小心翼翼,但还是没能顺利通过,因为对手是先轸,他也知道你会小心翼翼。于是他配合设计了另一个小心翼翼的圈套。
秦国出兵的时候。晋国:打狗要看主人。
秦国:我试试。
先轸:那就全军覆没吧!孟明视抓起来!
秦穆公:这么狠?这打狗不看主人?
秦国觉的我们去打郑国确实有不对,但错不至死,你这样占据有利地形杀我,是不是太过了?
本来可以罚酒三杯的事,你居然打了我耳光。
自此,秦晋之好结束。离婚!
秦国穆公发誓要报这个仇!现在不说什么盟主啊!东进啊,这个脸要是不争回来,以后周王朝开会都不给我发请帖了。
好在机会很快又来了。
那么,这么积极,这么主动送上门的机会会不会是陷阱?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彭衙之战
彭衙之战也就是殽之战2.0。
这是秦国纯粹的复仇之战,在殽之战两年后,孟明视带着秦兵复仇来了。机会也不错,此时晋襄公自己带兵出征卫国,晋国后方空虚,而且晋国那个变态牛人先轸已经去世,现在带兵的是他儿子先且居。
晋文公设计了三军六卿的制度,使得带兵的人有权还有位(级别)所以,如果你能力一般的话,你的位置根本坐不稳,后面五个牛人一直在看你呢!(五人只能是晋侯任命,如同内阁一样,很难被主帅直接培养成自己的人)
所以,那个顶级牛人先轸在完成自杀式的救赎后,能(敢)推荐自己的儿子,说明先且居肯定有过人之处。先轸如果贪权的话完全可以自己不死,厚着脸皮继续挂帅下去。所以他推荐的人一定是能人先且居,而不是儿子先且居。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儿子的福气远超过能力。
因为一个叫狼曋(念神)的神人。
其实,殽之战结束后,秦国三将回秦之后,晋国知道秦国一定会回来报仇,但是实力在桌面上摆着,所以内心还是不怎么当回事。晋国还按照盟主的身份职责去打卫国,因为卫国不知道哪个神经错乱了,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盟主报告会(交份子钱)。
这还了得,此风不可长。所以晋襄公亲自带兵去问卫国。秦国正是逮住了这个机会。哪里跌倒的孟明视要在哪里爬起来,所以这次还是他带兵。从传统理论来说,人家也是一个名将,排兵布阵什么都很规矩,一切都没有毛病。
虽然晋国上下气氛很平静,晋襄公回国,先且居去迎战,但是这只是外松内紧的表现。两军在彭衙遭遇了,大家按照约好的春秋打仗模式排开了。唯一不同的是,那个叫狼曋的猛人因为在先轸时代被遏制后,一直在内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证明自己。家里养狗的都知道,散放的狗一般没有困养的狗凶猛,何况是狼,还念神。本该在先轸时代就可以大放光芒,但是这个灯泡的开关被先轸关了,不但关了还被鄙视地骂过一顿!
现在,先且居把他释放了,把底层的愤怒释放出来了。狼曋不想挨个去解释一下自己的到底是个这么样的人,说我真不是老将军先轸说的那样。所以,他决定来个统一回复,一次性全部解释。本来就十分厉害的曋人现在在加上愤怒,实在不得了。
秦人,包括晋人都见过先锋!
但都没见过这么变态的先锋!不要命的,明显是自杀性的恐怖分子先锋。
秦军多年征伐,战场的故事见多了,但是遇见这种火力的先锋还是首次,见世面了,这事是遥远的东方给予他们的见识。但是这个见识的代价非常沉痛。
遥远的东方:啥?我自己也不多见!。
不按套路出牌的狼曋把秦军冲得七零八落。虽然最后战死,但是,先且居瞅准时机,果断出击,切中了要害,秦军因此再次退败。
这已不再是面子问题,简直就是存亡的问题,你雄赳赳气昂昂说要来报仇,结果就被对方一个狼曋给干了?这还了得!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说闭关多少年,练成什么盖世武公,结果一出关居然就摔倒了(东成西就的王重阳)。如果这一坎过不了,以后也不要叫什么秦公!叫我秦公公得了!
势头这个东西,你看不见,但是影响力很大。比起市场看不见得手,他是战场上看不见的手指。为什么你打架要打对方的头子,干掉一个领头,其他就自然臣服了,如果剩下的其他人再一个个来,你哪里扛得住呢?就是因为你的气势包好着一种能力,叫势能,政治势能。
【政治势能】物理上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势能不一定有杀伤力,但转化为动能的时候,就是一股能量,能撞伤你。所以人们遇到头顶悬着的石头,就会跑。跑,不是这块石头的势能伤了你,而是你担心它掉下来转化为动能的时候会砸伤你。实际上,一块石头就算掉下来,顶多也就砸伤一个人,但是就因为他不掉下来,保持着势能,结果每个人都会畏惧他,赶紧跑。
所以,势能不伤人,但是他能悬着,就能震慑更多人。
那势能怎么形成?动能啊!铁球滚到了高处,速度也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动能就冲出了势能。
开始,一群人里,有个人A很能打。如果他要叫谁去做什么,谁不听话,A就打过去,这个打就相当于动能,打了几次(人),他个人就形成了足够的势能。以后他就不用打了,大家都看见了他的势能,势能就是威胁,于是就会乖乖去做事了。时间一久,他身边就有马屁B人组成了集团,如果有什么不听话,都不要他自己出手去打,集团里一堆B人就会出手去教训,这就叫政治势能。
由高度形成的叫势能,由权力威胁(权威)形成的就叫政治势能。同样,政治势能也不一定非要转化,大家看(感受)到了就可以,因为谁也不想被用来转化。那就可以了,大家一起臣服了!
但是有一天,你自己反而被人打败,那就等于损失了你的势能,你政治势能转化为动能没有效果,那就等于白白损失了政治势能。久了,你的权力,威信就都会减弱。【75】
所以,秦国很恼怒,如果这个势能不能再重新建立回来,不要说东进,以后打西戎都还要从头再来。西戎人就不会怕你,那你的势能就算还在也经不住每次转化啊!转化多了,剩下就少了,就没了!
所以,晋国这个坎一定要过,把失去的夺回来。只是没想到,这次去夺,又没夺回来,那就等于失去更多了!
散户:补仓的钱又被套。
本来想从这里跌倒就从这里爬起来的孟明视,这次再跌倒了。原来,人是可以重复踏进同一条河!
但是,秦穆公说,顶多两次!
因为下一年,穆公决定亲征。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秦晋之战
现在应该是殽之战3.0。因为狼曋的不按套路,导致我们传统的励志故事也不能按套路出牌了。而作为首要受害者孟明视也只能是知耻而后勇,知二耻而后二勇。
孟明视:我一定要维护好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我拉长一点就是,励长志,长励志。
为此,再败的孟明视痛定思痛。他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这种阵势传到了晋国,先且居立即明锐地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是要死磕的节奏啊!按照鸡汤哲学理论,打志气比打战难得多。
所以,先元帅觉得,对这个不能劝的对手应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晋国为了拉出仇恨的广度,增加获胜的把握,就集结了宋、陈、郑三国军队一起组成联合国军(主盟的人要做这些事还不简单?)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你围你的,我练我的。这正是晋国所畏惧的局面!人家不按照你的步伐跳舞,说明秦国这次为“复仇”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晋国没有办法,就到处发布小道消息说,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并在秦国买通了舆论专家,以及水军,推手,臭不脸的叛徒一起喊出了一股要求解除孟明视指挥权的声音。
这是专家的特点。他们习惯性急得不得了,听风就是雨。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不知道。他的消息渠道有限,就这些资料,而这些资料好像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面对质疑和嘲讽,孟明视再次选择了忍辱负重。既然忍辱了,就不在乎,忍二辱还是三辱?都一样。而且,秦国也一样顶住了压力,孟明视最终还是孟明视,还是大将!因为秦穆公。
秦穆公:我顶你!
第二年,准备好的秦军开始奏响自己的崛起歌曲“起来,不愿被说三道四的秦人们”。全天下都知道秦国这次准备有多充分。从士气上说,这叫哀兵必胜;从实力上说,穆公亲自出征,估计家里能用的家底,除了看门的老头和光屁股的小屁孩外,其他人都出来了;从决心来说,穆公命令破釜沉舟,不胜不归。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晋国人(赵衰、先且居)知道这一次主角一定是秦国,此时对付主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对付!
坚壁清野!不打!我也和你上次一样,不陪你唱戏。
秦国很生气,就连续攻破了几个边界小城。在晋国国境内走来走去一月多,耀武扬威得够可以了!就去肴山那边祭拜亡魂,然后就胜利回家了!
在周王朝的周襄王看到这一幕,又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想去找秦穆公,也想给他颁发一张盟主的牌照。但是被尹武公拉住了。看看再说,不要现在就急着否定晋国啊!
周襄王觉得有道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你秦国确实就是养马的。
秦穆公:没事,我可以等。
那为什么只是打了几个边界小城呢?因为秦穆公知道这是两个大国的政治默契,晋国这次知道不能像殽之战那样,做人不能不把对方做死掉,一定要留有余地,这样对方才不会死命反扑,这是教训。所以此时的晋国是在让我们发泄这个怨恨。而几个小城下来,这个怨恨也消得差不多,对外对内都说得过去了,如果还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要死磕去攻打晋国的大城市,那就是你不给晋国面子了。
晋国是做错了,那你去他家砸几个碗是可以,总不能得理不饶人,把人家的老婆按倒在地吧!
晋国也是要面子的,不要逼他也开始维护面子。
这就是政治的平衡。晋国的赵衰知道,秦穆公也知道。
不管这么说,在面上,这是秦国的胜利。这样天下诸侯就都看到都知道了秦国的实力。千万不要惹秦国,否则他要是发起横来了,连晋国都怕。
孟明视: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而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秦穆公:我也是这么认为。
这样,秦国的政治势能再次确立起来。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是老虎,不是猫。那就不要惹老虎了!不要惹到他发威。
西戎这些国家就就是这么认为的。

灭西戎
其实,对于西戎,秦国一直都在打。只是分阶段不同对待而已,有时候紧,有时候松,有时候狠一点,有时候轻一点。这段时间,因为想要试探东方,所以似乎轻了一点。
但是试探完了,发现那边过不去,就做了个无形的防线(展示军事实力),再次把重点回到西戎。
就像一个高中生,听说除了高考,学奥数去竞赛,考的好就可以直接报送了。于是就花了几个月时间去拼命搞奥数,最后发现不行,考不上前几名,报送不了。只好又回到高考的语数英主业上来。
但是再次回来的秦国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秦国了。人家奥数虽然没有考上好成绩,没保送,但是毕竟做了那么多习题,大脑的逻辑思维已经训练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打西戎是秦国的传统项目,但是从秦穆公开始,战争的打法改变了。那个掉到山洞的大侠再出江湖的时候,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从传统的硬碰硬,看谁硬,到穆公时期的硬找弱,一打一个准。秦国把在东边吃的亏,学得艺,全都运用到了西部战场去,去实践,去提升,那边失去的全要在这边夺回来。
这个外挂叫做战略升级。
而让西戎更加喊疼的是秦国好像在自己的地盘上装了GPS,哪里是软肋,哪里是硬骨头居然会一清二楚?西戎诸国好像中了木马!
这个木马叫由余(繇余)。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繇(由)余是个关键人
这个由余因为很像“由于”搞得我一直以为是个误会,应该是有个人,但是这个人的名字是不是混了?
由余原本是晋国人,而且他有很强的语言天赋,不但会说母语晋国话,其他的戎狄土话,秦国腔调等都能来几句。在曲沃武公取代翼城后,那些翼城原来老晋侯的公子哥们就没有什么活路,再加上晋献公来了个政策性捕杀驱赶后,他们只好各自外逃谋生。由余也就在这个时候离开了晋国。只是有点奇怪,你说现在出国留学移民,一般都找个美国,欧洲,或者也是澳洲之类,这个由余却选择去非洲,去西边落后的西戎某个部落。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亲戚,而且是实在亲戚,所以他过去之后也很快了担任了这个戎国的主要谋臣。
为了该戎国的发展和稳定,由余就在周边的西戎诸国之中到处走走看看,能建立友谊的尽量建立友谊,不能建立也签订个和平协议,所以那一段时间西戎诸国之间相互杀戮的次数变少了。而这个时期,诸戎最大的天敌,秦国,也到了秦穆公时代,这个穆公因为内心向往东进的策略,所以也较少顾忌这边,给了西方戎国喘气的机会。
这是难得的发展机会,能喘气就要赶紧想如何发展啊!但是这些部落没有想这些,只会尽情地享受着太平,天天也就打猎喝酒、跳舞吃烧烤。这种状态让有远见的由余很担心。他觉得和这些把烧烤当饭吃的部落在一起没有什么前途。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秦国。
他忽悠了戎王,让自己作为使者去秦国。到了秦国后,吓了一条,在自己的印象中,这个秦国本来也只是西戎中的一支,相对老家晋国,你也只能代表着落后愚昧。但是来到秦国,才知道这个邻居现在文明程度出乎意料。秦穆公似乎也有意拿这些发展成就来炫耀,就带他去看一下当时中原贵族们玩弄的奢侈品。
但作为使者,尤其是见过世面的使者,由余是不可能表现出痴迷拜金的样子,反而运用了自己的知识,鄙视了一番,说这些华丽的奢侈品对于建国没有用。因为有了九方皋相马的启发,穆公立即预感到这个由余不简单,一看就不是西戎本地产的土著,就吩咐内史廖去了解一下这个由余。一查,果然是晋国遗落的贵族,就是当年自己曾经要招募的人。
穆公就特意再找他继续深入聊天几回,对于治国理政,由余的话不一定很对,但是穆公发现他对于西戎的情况十分了解。这对于穆公十分重要,如果能得到由余,那就等于掌握了西戎的许多内部秘密。
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西戎那么多人(多代)生活在那里,他们除了学会打猎烧烤外,对身边这些地理风俗,部落实力等根本不想不会也不懂去了解,但外来的和尚由余就有这种天生的敏锐性。他的努力一下子提升了自己的价值,他成了西戎百事通。
命运在向他招手。
秦国地处西鄙,吸引人才的条件十分有限。而且,春秋时期人才的流动性还不大,秦国就算给安家费,高工资,高地位,也很难吸引多少人才过来。但是对比更加落后的西戎,秦穆公还是有信心。
秦穆公一面找各种理由把由余滞留在秦国,一面又委托内史廖去戎国做戎王的思想工作。这个思想工作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送美女,给美酒,说秦国要和你们建交。天天吃烧烤的汉子们一下子能喝到好酒,酒后还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美女天团表演,还可以随时乱性,实在是太爽了!没多久,戎王就彻底养膘了!
戎王:秦国穆公人真好!
由余很快就看穿了秦穆公的伎俩,但是因为自己也是有心,所以双方眉来眼去,干柴烈火一年后,由余才回到戎国。到了戎国,果然戎王现在只想享受太平。天天挂在嘴边,家庭最重要,老婆们最重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什么秦国,什么戎狄,忘记了!
很有可能,由余这次回戎国是收拾行李和家眷。
戎王:防火防盗犯闺蜜啊!防邻居。
再次回到秦国的由余变成了秦国的上卿,他开始为秦穆公谋划如何分化瓦解诸戎。这项工作十分有成效,与内史廖送美女这事几乎是一个套路,秦国学会做并认真做了许多看不见血的工作,不再动不动就打打杀杀,只知道打打杀杀。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彻底消灭才可以。
所以在穆公将重心回到西戎的时候,才会在短短几年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灭了二十个戎国,开辟国土千余里。一下子惊动了天下。
周襄王:这次谁也不许拦我了!
于是,周襄王就给了秦穆公一个霸西戎的牌照。
秦穆公: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而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孟明视:这句我说过了。
所以由余去世后,穆公大哭。
在殽之战的前期,百里奚和蹇叔因为秦穆公没有听自己的劝阻,就耍性子辞职了,也可能是赚够了,就退休了。秦穆公就让由余、公孙枝取代了做了左右庶长。估计由余也是因此得了不少封地,所以才有了后世的由姓和余姓。

穆公去世
公元前621年,这一年晋襄公在位7年了,去世。那一年,秦穆公最疼爱的女儿弄玉去世了,而此前,公孙枝也去世了,这些老朋友不断地离去让暮年的嬴任好心理多少有点悲凉。他也不再怎么理国政,热情大减,一般国事都委托了孟明还有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三良)。不久,秦穆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么多老哥们都在叫他,说在等他过去,一起再建功立业去,醒过来便生病了,没几天就去世了。
秦穆公在位39年,秦国在他的手里起来了一个高潮,一下子冲击到了诸侯国的前排位置,秦国这个农村小伙子终于逆袭成功。但是很遗憾的是,他生不逢时,因为他的对手居然也是春秋特级政治家的晋文公、晋襄公父子,同时期还有南方的楚成王。
很倒霉。原本也是江湖的顶级高手,但是一出江湖,居然就先后遇见天下前二名,一过招发现这么费劲,就有点怀疑人生了。打了两个就输了两个,我是不是很烂?
瑞典有个十分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叫瓦尔德内尔。从蔡振华开始,他在世界乒坛上陪中国人打了几十年球,六代人都是他的对手。师父打不过,徒子徒孙还是打不过。虽然他自己也是大满贯,但是如果没有中国这些变态魔王,那么他的人生应该有更多的精彩。
秦穆公,从他的政治能力来说应是难得的君王,但是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强,而秦国要崛起,又不得不面对这些敌手。卷子太难了,难怪前面两位眼光独到的哥哥拿出“兄终弟及”让他来。
很幸运。高手过招,一定要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对手才能过瘾。如果只是打一些不入流的娄娄,你赢了学不到什么,只会浪费时间,还没有成就感。这也正是秦国的幸运。他在晋国最美好的时代,最牛逼的君臣时代,和晋国站在一个舞台,和晋国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各种交流,使得落后的秦国一下子跻身到中原强国的行列。除了战争中学习军事,和亲之后,还向中原招引人才,终于通过锐意改革在一个老企业里建立了现在企业制度。很幸运在晋国上升的阶段,秦国也拿出了他们精心酝酿的明君,使得秦国不被晋国吞没、打压。穆公很好的接受了并践行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带着秦国在春秋最重要的变革时期,弯道超车,一下子跳到了霸主的队伍。很不简单,要知道,人家才经过几代君王。而且与其他天生富贵的诸侯不同,秦国是从一个毫无地位的农村小伙子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
很可怕。秦穆公不但抵御了中原的侵蚀,还能做到不亢不卑地学习了东方诸侯的先进理念,并且活学活用到了西边,使得秦穆公成为秦国对西戎作战的历代君王中,效率最高的一个。他付出的代价最小,但是灭的国家、取得的土地也最多。
据说死后的秦穆公,陪葬的有177人,这代表着秦后代对他的崇敬,但是这个事实难于考究,据说那三良也陪葬。一般来说,陪葬的都是后宫后妃之类的,很少有用谋臣来。也许很可能是因为新继位的康公处于政治目的,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要杀“三良”,而借这个陪葬的名义,借力发力、顺理成章地做下去。后来也有人说是因为“三良”太过崇拜穆公,就一定要殉情,拉都拉不住。
但不管怎么样,随着秦穆公去世,春秋最热闹的一场强人对话宣告结束了。自此,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几十年霸主无强威力的弱霸局面,直到楚庄王。这一段时期,霸业的秩序因为缺乏强劲的霸主使得秩序很乱,而那些小国家就首当其冲,受到多方欺负。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第6篇(届) 楚霸庄王:传统逞强

春秋故事爱好者议定由楚庄王在楚国组织各诸侯国召开第六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本届大会的主旨是“文化包容,共同繁荣”。
此前历届主盟国提出的会议口号主要是“尊王攘夷”,盟主的称号和地位一般由周王朝授予确认,这是一种“实力自下而上,授权自上而下”的产生方式。鉴于在楚国的发展历程中,周王朝一直对楚国存有偏见,所以此届会议产生盟主的方式是由民间民意选举,“实力自下而上,确认也是自下而上”。故而本届会议名义主席暂缺。(所谓王不见王,周王不可能来参加)
楚国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的,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楚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楚文化,与中原的礼文化有较大差异。早期一直受到排挤,瞧不起,但是他们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逐渐获得了中原的重视和承认。终于到了楚庄王时代,厚积薄发,赢得了中原诸侯的畏惧和尊重。
大会首先回顾了楚国历代先王的创业历史。楚人从商朝时期被逐出中原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路向南,终于在湖北楚山附近得于扎根。此后与周边部落民族不断相互交融,学习、交流、竞争,甚至激化矛盾引发弑杀,在血与火的重重考验后,终于等到周王朝的“遗忘式”的封爵承认后,建立了楚国。
在爵位与实力极其不相配的情况下,楚人不服的矛盾心里逐步蔓延。幸运的是,楚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楚文化,一套完整而强大的精神文明。文化在消融楚人心中不平的过程中,也让楚国逐步走出了一条有南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大会认为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已经与中原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加突出。
大会总结了楚国自穆王庄王继位以来,对中原的影响和贡献。这三十年来,中原主要诸侯晋、齐、鲁、宋、郑等国相继出现了政权过度的问题,其中,晋灵公、齐懿公、鲁文公、宋文公、郑灵公等人一度失政,导致国家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楚人认为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因为此前的楚人一样经历了政权的交接之痛。楚人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只有在不断地发展中,经历各种困难,磨难,才能逐步完善。中原这一阶段的混乱使得楚文化有机会进入中原。中华的两大文化才能深度交流、碰撞,并最终形成了中华的灿烂文明。
中原的龙和楚国的凤相遇了,中华终于龙凤呈祥。
大会充分肯定了楚庄王的能力,他能及时抓住机会,带领楚国几百的文化积淀主动挺近中原,直接与周王朝对话,敢于与代表先进中原文明的晋国发生直接冲突,并通过邲之战,互相“提醒”。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楚庄王能完善楚文化,还能尊重中原文化,不对中原诸侯进行穷追猛打,灭国绝祀,从而保护了中原的文化传承。
大会认定楚国是军事的巨人、经济的巨人,现在也是文化的巨人。
大会休息期间,与会代表还畅谈了楚庄王个人的成长历史,对其个人三年蛰伏期中赋予的文学色彩,赞叹不已,羡慕不已。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值得后世人的学习。
最后,大会在雄壮而宏大的周礼、楚乐交汇歌声中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90年
主盟国:楚国
常任国: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徐国、蔡国、秦国、曹国
秘书长:楚庄王
理事:楚穆王、楚共王、晋灵公、晋成公、秦康公、郑穆公、郑灵公、郑襄公、陈共公、陈灵公、陈成公、齐懿公、齐惠公、齐顷公、宋昭公、宋文公、鲁文公、鲁宣公、蔡庄侯(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晋】赵盾、狐射姑、公子雍、公子乐、狐鞫(念居)居、阳处父、臾骈(念雨pian二声)、穆嬴、郤缺、先蔑、士会、先克、箕郑父、梁益耳、士谷(縠念胡)、先都、蒯得、梁弘、赵穿、魏寿余、屠岸贾、鉏麑(念楚尼)、提弥明、灵辄、董狐、赵括、荀林父、郤克、赵朔、栾书、先谷、士会、赵括、赵婴、巩朔、韩穿、荀首、赵同、韩厥、将魏錡、赵旃、荀罃、逢伯、鲍癸、解扬、屠岸贾;【郑】公子宋、公子归生、公子去疾、叔詹、堵叔、师叔、公子坚、公子庞、乐耳;【陈】孔宁、仪行父、夏姬、夏征舒;【齐】世子舍人、邴原、邴歜、阎职、华元、高倾、国归父、卢蒲就魁、高固、邴夏、逢丑父、;【周】单伯、王孙满;【宋】子御、王姬、孔叔、公孙钟离、公子卬、华元、吕乐;【鲁】公子庆父(孟孙)、公子牙(叔孙)、公子友(季孙)、公孙敖、孟孙谷、孟孙难、公子遂(东门遂)、季孙行父、叔孙得臣、归父、;【楚】熊渠、熊通、斗缗、熊赀、息夫人、鬻拳、熊艰、熊恽、子元、潘崇、范山、斗越椒、蔿(念为)贾、公子朱、公子茷、成大心、成嘉、斗克、公子燮、戢(念几)梁、伍举、苏从、斗般、养由(繇)基、斗克黄、公子婴齐、公子侧、宁国、屈巫、连尹襄老、申叔时、唐狡、孙叔敖、伍参、蔡鸠居、乐伯、摄叔、公子谷臣、申无畏、申犀、虞丘子、孟优、狐丘【卫】孙良夫、石稷、仲叔于奚;【曹】公子首;【其他】息侯、蔡哀候,

主要工作要点:楚霸环境、晋霸衰期、晋襄去世、两派争位、盾杀公子、射姑杀臣、贾季跑翟、穆嬴哭朝、改立夷皋、灵公继位、秦康落空、令狐之役、五将做乱、先克遭诛、赵盾平乱、秦人复仇、河曲之战、晋国固守、秦诱赵穿、混战持平、秦假约战、臾胼看穿、赵穿坏谋、士会善谋、晋召士会、寿余苦肉、康公中计、灵公嬉闹、赵盾劝诫、灵公反击、鉏麑义士、朝上杀盾、赵盾潜逃、赵穿请罪、瓦解灵公、赵氏弑君、成公继位、起用公族、制衡失败、郑国定律、郑灵继位、灵公宴鼋、姬宋吃货、食指信号、灵公戏弄、姬宋强吃、不欢而散、姬宋弑君、郑襄继位、郑国七穆、陈灵君臣、夏姬传奇、君臣共淫、征舒弑君、二臣逃楚、商人杀侄、懿公篡位、鞭尸邴原、夺阎职妻、设套单伯、晋鲁调和、邴阎弑君、姜元继位、惠公得利、宋国昭公、楚穆威宋、宋昭赴楚、宋国受辱、子鲍买民、子鲍起事、宋文继位、鲁文继位、鲁国三桓、孟孙落势、东门起势、秦女干政、东门联盟、东门使齐、姬倭聘齐、马踢世子、宣公姬倭、姬盼耻兄、楚国崛起、祝融子孙、芈姓熊氏、熊渠称王、武王强楚、楚置权县、汉阳诸姬、武王伐随、武王战死、文王迁都、息蔡连襟、桃花夫人、息坑蔡侯、蔡复仇息、鬻拳劝诫、文王纳息、文王征巴、大阍鬻拳、文王征黄、文王战死、鬻拳殉葬、熊艰继位、遏制熊恽、熊恽弑君、成王立位、子元伐郑、子文令尹、成王无霸、楚国文化、子弑父君、穆王继位、楚灭三国、楚进中原、越椒伐郑、郑欲固守、越椒诱敌、郑国求盟、陈国胜楚、威慑陈国、宋国投楚、宋昭受辱、若敖家族、平叛群舒、楚庄继位、群舒再叛、斗克作乱、劫持楚庄、戢梁平叛、沉迷歌舞、不鸣则已、庸国攻楚、大鹏展翅、消灭庸国、郑国投诚、陈灵投晋、郑国攻宋、大棘之战、晋国弃宋、楚攻陆浑、问鼎中原、王孙对答、越椒造反、蒍贾被杀、养由神射、平叛若敖、绝缨之宴、踏进中原、晋楚争郑、晋成征死、景公姬据、晋国服陈、楚国灭陈、陈县复国、百日攻郑、唐狡报恩、郑国望晋、郑国归楚、晋国救郑、邲地之战、伍参主战、令尹主和、楚王想和、楚军转战、晋帅想和、副帅想打、先谷进兵、晋国出战、郑国教唆、楚国来使、先谷却使、乐伯秀艺、魏錡秀艺、赵旃未遂、楚追赵旃、赵旃逃跑、晋兵接应、楚兵接应、楚军大攻、晋军溃败、晋人抢河、荀首父子、楚放晋跑、晋失颜面、晋赦败帅、晋国扰郑、楚国激宋、楚国攻宋、宋求救晋、十月围城、解扬使宋、晋国忽悠、楚赦解扬、楚兵种地、华元夜访、宋国盟楚、楚国光芒、晋国灭潞、晋欲和齐、郤克使齐、四国使者、齐顷辱残、郤克结仇、郤克主晋、鲁斗三桓、季孙主鲁、鲁国恨齐、齐攻龙地、齐鲁对战、卫欲偷袭、卫国乌龙、卫国逃脱、三国求晋、晋国出战、楚国换代、鞌地会战、高固戏晋、齐顷误判、顷公轻敌、一鼓作气、晋人抵挡、郤克强痛、晋国反击、齐国溃败、真假齐顷、丑父被俘、齐国求和、郤克辱齐、齐晋和谈、楚国霸业、文化楚国、楚国习周、明星孟优、孟优劝马、楚臣叔敖、杀双头蛇、兴修水利、云梦大泽、修建芍陂、抬路修车、抑制通货、治水理念、狐丘问答、叔敖清贫、孟优学戏、楚庄补赏、寝丘智慧。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七倒八歪aa 2019-03-03 16:25:21
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谢谢支持,实在不敢当!受宠若惊!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楚国开始
一直以来,春秋的大戏都是中原诸侯在唱,麦霸。从郑国庄公、齐国桓公、宋国襄公、晋国文公顺序开始,他们相继抢到话筒,成为中原诸侯秩序的主宰。为什么?因为流传至今的史书是由“以鲁国为代表的中原人”在写,标准是他们在定,他们说谁更符合,谁才算。所以,在西鄙的秦国,就算能风驰电掣,痛打西戎,但想要扬名立万还得寻求中原对他的认可。从秦非子开始,叫“开局就一个非非,其他东西全靠打,”打西戎、打戎狄、打晋国,一直打到周认可,所以才有不断提高的爵位,最终也获得了中原无耐的认可。虽然内心可能还是瞧不起他的出身,但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努力。人家一心向着你,并秉用一同的文化标准,那应该是自己人。
但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楚国。
楚国地处南方,与秦国一样很早就称霸边陲。但是人家已经不屑为周王朝带领下的诸侯,从很早开始他们的努力方向就不再是如何获得周的认可,而是要用自己武力取得与周朝同等的地位。这已经变成了熊楚骨子里的固执,他们不愿意按照周礼的套路出牌,因为那个套路对他就是没有希望的规矩,他们决定另起炉灶,所以后来楚国的“荆楚文化”与中原礼仪不同,似乎有另辟蹊径的感觉。这套指导思想与中原诸侯变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楚国认为,你的文化体系里不接受我,所以我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中原认为,因为你楚国不遵守我们中原文化,就是蛮族,所以我们就不接受你。
而且,中原诸侯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潜规矩:谁能把楚国抑制住,谁才有可能成为霸主(“攘夷”的门槛)。你鄙视他但又如此重视他,因为他的实力威胁到了你。你是又怕又狠。
楚:我就喜欢你们恨死我,但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如果没有这个潜规矩,就没有中原的诸侯联合,那诸侯就要继续各搞各,就很危险了。估计在春秋时期,中原就会被楚国统一了。因为楚国有一个野蛮彪悍的传统,就是国出强君。如果继位的你是个弱君,不出去打打杀杀,便会失去民心,很快就被弑杀了。套用一句话,楚王的标准是“要是发起火来,连他自己都怕”,所以本着“霸胜劣汰”的规则,他们常常发生哥弟相杀,甚至父子相杀。
但另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有个强大的楚国,才倒逼中原诸侯形成了霸主的秩序。而在这个秩序框架下,楚国要面对的是中原盟国,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不得已之下容易被一次次演成配角(讲述故事的人是中原人),配合齐、晋称霸,并衬托着给他们足够的气势去“引诱”那些小国家崇拜盟主。但是,正如学而优则仕,演而优则导一样,配角演久了,学得多,看得多,也就熟悉了套路,终于找到了,也轮到了主演的机会。
这机会是老天给的。此时的中原出现了短暂的消沉衰败期。体系制度的发展如其他事物一样,都有衰弱期,也叫做专政制度的螃蟹蜕壳期(我瞎取的名词)。他们现在苦于本国的内乱,已经没有原来团结的实力和精力,晋国、齐国、鲁国、宋国等相继出现政权过度导致的政局不稳定,就不能对楚国形成持续的压力。
这机会也是楚国自己奋斗来的。因为此时的楚国一样也刚刚经历着政权过度的阵痛,只是这个阵痛因为一个雄主的出现而快速愈合,并修补了原来的创伤,迅速强大起来。
机会确实是给有准备的人(国)。
【螃蟹蜕壳】健康螃蟹的壳很硬,很多食肉动物都拿他没办法,但是螃蟹长大需要阶段性蜕壳,蜕壳期间,老壳蜕掉,新壳还很软,此时是螃蟹最脆弱的时期,随便一只鱼就可以吃了它。【76】


五十一、晋霸衰期
相对于齐桓公小白舒舒服服占据43年君位,历经千辛万苦的晋文公只做了9年君王,确实是短点。按照人家算命先生关于气数的风水理论,厚积薄发后建立的伯业霸主,其保质期应该远不止这点时间。所以,晋国应该还在政权稳定的有效期内,尤其是牛人晋文公苦心经营出的政权,应该有更强劲的稳定性,所以他儿子晋襄公能继续稳扎稳打下去,合天理也合人理。
只可惜晋襄公更短命了,7年后的晋国政权再次面临更替,不一样的更替。因为此时的权臣们已经提前长大,他们是前朝的功臣,前朝的君王能压得住,新的君王就很难了,动辄就是三朝元老。再稳定的保质期,也经不住这么频繁的更替啊!
而且,有作为的君王留下的功臣更加具备政治势力(势能)。此时的晋国已经因此形成了不少家族势力。从与文公从亡的功臣算起来,功臣的红二代里,聪慧的一批在老爸影响力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已经成长为权臣,掌控着晋国政局。此时,赵衰的儿子赵盾和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两人表现尤为突出。都是革命的后代,who怕who?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权臣争立君
晋襄公临死的时候,搞了个托孤仪式,嘱托当时的中军元帅赵盾等群臣,希望大家一是要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夷皋,二是和邻国搞好关系,继续保持我们晋国的霸业。但刚刚死后,尸骨未寒,赵盾就不干了。他说现在中原诸侯国的情况这么复杂,不能立幼主,应该立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雍,而且公子雍现在在秦国做事,这样有利于我们与秦国重新搞好关系。
这哪里是理由?立幼主是怕被权臣控制,但你现在可以擅议废立,不就已经是权臣了吗?难道你说立一个年长一点的君王,摆脱权臣控制,就是要摆脱你自己控制?晕菜,这不是绕口令吗?你直接做一个好权臣不就可以了啊!
所以,严重怀疑,早些时候,这个公子雍就应该是赵盾的好朋友了。比起做小破孩夷皋的权臣,好朋友公子雍能让自己做更加稳定的权臣,减低变数风险。(小破孩长大了可能更换权臣)。狐射姑就是这么认为,但是他不能明说,看破不说破,这样自己才有话说。
狐射姑说,既然不立小破孩,那不如立公子乐,他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怀赢,这样不是能更好的建立秦晋关系吗?
赵盾知道这个封地在贾,又叫贾季的狐射姑肯定不服自己。因为先且居去世那年,晋襄公重新确定六卿人事,本来是贾季是中军是元帅,自己是副帅。没想到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出差回来说了一句话,贾季不适合。而听话的学生就把他们两个调了位置。
不服!那一年是不爽加不解,现在是不服加不怕。
不服的狐射姑,有不服的心,还有不服的实力。
赵盾说,怀赢为什么叫“怀”不叫文嬴?因为他前面是晋怀公的老婆啊!这样的人本来就太乱。
贾季还是不服,继续要说,但是赵盾打断他说,就这样定了。并确定先蔑、士会两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来,然后直接宣布散会。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狐射姑很生气。会散了但我人心不散,官大一级也不一定能压死我。于是,他也叫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
公子乐乐呵了,这是天上掉下的好事。但是他乐过头了,因为在回晋国的路上,赵盾派人把他杀了。
赵盾:讲政治,大家都要讲政治。政治就是要牺牲!
狐射姑:那就是不讲规矩了?
公子乐:为什么不是你们自己吵就好了!
狐射姑生气到了沸点。但是没有办法,论家底,狐赵都是大户人家,但是赵盾现在是中军元帅,执政者。对啊,为什么他会是中军主帅?本来明明是我啊!对,是阳处父?是太阳惹的祸,不是月亮。
阳处父:那年我说了句公道话!
狐射姑:现在我要做件公道事。
沸点中的狐射姑已经不要什么理智了。聪明人做了傻事,他派自己的弟弟狐鞫(念居)居去杀阳处父。
小鞫居名字很拗口,但是做事却很利落,不但手起刀落杀了阳处父,还割了老阳的人头带回家。
明目张胆,这是把矛盾公开化了!
作为执政大臣,赵盾不得不处理这么重大的案件,托孤之臣遇刺的大案。但是出乎大家预料,这个可以解题发挥的借口他却不用,他只说阳处父是被盗贼给杀了。
也是难为赵盾了,狐射姑明目张胆地杀人,他明目张胆地假装看不见。不管你当不当我瞎,我都装瞎。
其实,这是赵盾老成谋国的大度,他不希望两大家族在这个时候进行火拼。从这点上看,阳处父没有看错人。这个拿自己命来看人的太傅,他关顾算别人的才华,却没有算自己因此搭上的命。
但是赵盾手下等一班人不乐意了!叫你讲政治和叫你讲规矩本来不矛盾啊!你老狐夹带着私狠,公报私仇,还如此嚣张。晋襄公刚刚去世,俗称尸骨未寒,你就把人家老师给杀了?
狐射姑:尸骨未寒就可以换遗嘱?
赵家班小的们就咬着不放,揪出了毫无暗杀经验的小鞫居。你丫也够狠,够傻,还够天真,连个面具都不带,谁不认识你?然后再把小鞫居交给了晋国司寇(法院)。司寇工作效率也高,证据确凿,事实清楚,马上判决死刑。
赵盾也没有办法,这伙人不理解我的苦心。既然这样,他也只好快速把小鞫居杀了,免得小鞫居又招供出什么。
但狐射姑又误会了,这个聪明一世的人此时又再次糊涂。人家赵盾快速杀了你弟弟就是不想把这个事牵涉到你,这叫杀人灭口,但是他却理解为这事被赵盾知道了,他在警告自己。
扯淡!全国人都知道你是主谋!赵盾要想整你,留下你傻弟弟活口才是掣肘你的最好办法。
一步错,步步错的贾季越想越怕,就跑了!
但是这几年确实是狐射姑的不幸。不买春牛图,出门不看日子,八字不合都不知道。他跑去老爸当年避难的翟国,找到了翟主白暾。当年在先轸与白翟国对战时候,狐射姑凭感情私自放跑了他。白暾很讲感情,热情接待了他,双方还一起回忆了几十年来的传统友谊。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局面,但问题是这个白暾此时也很不安分,居然派大力士侨如去攻打鲁国。结果被鲁国大夫富父、终甥设计了一个陷阱给抓住杀了!然后,鲁国又趁热打铁,联合卫国把这个白翟给灭了。更可气的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三桓”之一的叔孙氏刚刚生了儿子,竟取名叫叔孙侨如。
侨如,你记住,我是你爸爸,你不要打你爸爸!
没办法,靠山山倒,狐射姑只好又跑到了赤翟潞国。
麻蛋,都跑路去非洲了,还不能去南非。
后来,赵盾听说了狐射姑的悲催故事,就坦诚说,我杀狐鞫居就是为了让狐射姑安心。我们两家父辈都是追随文公的流亡功臣,理应合力继承发扬晋国的光荣传统,哪里会自相残杀呢?
但是,小肚鸡肠的心哪里会理解什么叫宽宏大量呢?
赵盾:会的!我再试试!
赵盾就派臾骈(念雨pian二声)去把狐射姑的妻儿老小送去潞国团聚。帮你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
这个臾骈原来是下军司马(当时狐射姑是下军元帅),因为提了一个听起来有点难听的合理建议(无非是“你不要像楚国成得臣这么刚硬”),被狐射姑当众驳回,且语气轻蔑,包含羞辱之意。
这样,就有落井下石的小人教唆臾骈在送人家家眷的时候做做手脚,比如路上病死几个什么的?但是臾骈说,赵元帅让我去护送是对我的信任,我杀了他们不是惹怒元帅吗?再说乘人之危去杀他妻女那是不义,这样不义不智的事这么能做?
不久,臾骈关于反驳落井下石的故事便传开了!
传到了赵盾的耳朵里。赵盾觉得臾骈是个人才,准备重用他。
也传到了狐射姑的耳朵里。狐射姑大为触动,觉得自己真不是东西,开始反省自己。这是后话。
后话后说,现在要回来继续说晋国君位的继承人问题。
晋国人民看到最强实力的反对派狐射姑逃离晋国后,心里放心了(还好,没有动乱),心想关于公子雍继位的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但是老天说,呵呵!你们还是太天真了,太奶衣服了,没听过“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吧?(当时确实没有)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秦晋立君之争
公子雍在听说公子乐乐死的事之后,心情大好,觉得一切尽在老赵,尽在我掌握中。竞争对手没了,又有权臣赵盾的支持,强悍秦国的保护,里应外合,双保险。
国足:对手是中国香港,我们只要踢平就能出线。
但是,你还是高兴太早了,人生有时候就是国足的样子。
因为,赵盾变卦了!
这倒不是什么政治压力、军事压力或者外交压力等常规性问题。而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的哭声。
一个女人持续不断的哭诉声。上班的时候,她去你单位哭,下班的时候,她去你家哭。她不是恶意的上访户,她是有真冤情。
这个女人就是襄公的老婆,太子夷皋的妈妈,穆嬴。
此时的太子才7岁,很懂事的样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近一段时间的“懂事”就是陪妈妈到处去哭诉。亲妈啊,她这是在为自己哭,为君王之位哭。这事无可厚非,帝王家,成王败寇,你此时不哭,到时候可能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穆嬴鼻涕加眼泪,说,襄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刚刚去世,你们就违背他的遗言,欺负孤儿寡母?你们改立他人,那是不是要找个地方把我们母子杀了?
赵盾烦死了。从心情来说,遇到这样的主,就像现在职业上访户一样,膈应你。从感情上说,人家确实是先王的妻儿,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你还不能随意把她这么样了!关键是人家的道理还很充分,不是恶意上访,不是职业上访,是真有冤屈。
但最大的隐患还要从政治上说,此时的晋国没有国君,各方势力都在暗流涌动,谁不想来个拥立之功?此时的世家不是只有赵家,狐家,还有许多X家,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如果很顺利,他们就算不满、不服,也找不到发力点,估计就作罢了,反正不会像狐射姑那样做出出格的反对,大家还可以继续做好人。但是现在穆嬴一直这样哭诉,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支点(赌博称盘口),那些反对的人就会揣测,此时的民心因为同情母子可能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是否可以试试看,自己有没有机会来个力挽狂澜的政治主张。
这才是赵盾所担心的。如果自己的政治势能压不住复杂多变的局面,就会有人起来反对(隐形变显性)。凭借自己的才智能力或许可以用武力平乱,但那时候就等于废立矛盾的事情说开了,搞不好就要大开杀戒,到时候晋国会元气大伤。
这是一个公忠体国的大臣所不能允许的!何况还是自己造成的,何况是自己完全可以预先控制的。
所以,他找郤缺商量这个事情。赵盾顾虑的是先蔑、士会已经从秦国回来的路上了,如何应对?郤缺却说你现在废幼立长,那以后这个幼长大了呢?到时候还不是要动乱?两害择其轻吧!
于是,晋国立夷皋为君,即晋灵公。同时,又派人去秦国那边通知,不好意思啊,我们可能搞错了,现在想清楚了,晋国还是由小太子继位。要不,你们先回去吧?
秦国:你猜我会同意吗?
好好的拥立之功被你们整成逼宫了?那就逼吧!
秦康公能爽吗?他本来是很爽,以为自己刚继位就捡到了一个这么大的功劳,就想像老爸那样也来帮助晋国立君王。本着好事做好,为避免节外生枝,竟然派了四百辆战车护送。
这是随时准备打仗的节奏!?难道是说如果不打仗就来搬家?晋国反正有钱有财物,这回还不送我们大礼?多叫几个人就多搬一点。
想不到这份大礼居然是刀兵相见。
晋国上下也很慌张,不知是和是战。极具政治智慧的赵盾知道,道理是解释不了利益,尤其这么大的利益。唯有撕破脸了。好在撕破脸这事在春秋诸侯国之间也常常有,只要撕得快、准、狠,那就破脸不破相,可以继续做无辜的好人。
而且,晋人也真得领悟到了撕破脸的真谛。既然撕破了那就干脆再破点,晋军不但不宣而战是为“快”,居然使出了劫寨等当时还属于下三滥的手段是为“狠”。一夜的混战,公子雍居然战死了,关键是其他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没有死。这是“准”。
这就不好解释了?秦人你不重点保护吗?
这就好解释了,赵盾肯定下了死命令,其他人无所谓,公子雍现在必须死。也就是美国人臭屁的“斩首行动”、“定点打击”。
其实这才是政治斗争。要么沸点要么冰点,非王即寇。
公子雍还是太嫩了。昨天你还是王位的储备者,今天白天你还是王位的有力争夺者,今天晚上你就变成了王位的牺牲者。
角色变化这么快,不知道你适应过来没有?如果还没想清楚,那就去阎王爷那边慢慢消化吧!
何止你没有搞清楚,好多秦军都没有搞清楚。剧情逆转得太快了。
秦军:什么回事?说好的大鱼大肉接待呢?
喜事变丧事!
这下,先篾不干了,这叫是什么事?不带这么玩的吧!说好叫我们去做媒迎亲,好吗!我们锣鼓喧天的过来,你突然告诉我,你是在做寿,不是结婚!
我还怎么面对秦国?礼我都收了!那脸皮该怎么收?
这是来自先篾的蔑视!先篾决定就在秦国了,不回去了!不只是鄙视赵盾,更要为此证明我不是故意来欺骗你秦康公!
士会:me too!
这两人是谋士,高级谋士!秦康公总算得到了一点弥补。
事后,赵盾按照荀林父的建议,也将他们的家眷一并送到秦国,算是自己对先篾和士会的弥补。要知道这个先篾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先轸的弟弟。
但对于赵盾来说,外患暂时解除了,内忧才开始。
有些因其实很早就种下了。

权臣相争
在晋襄公时期,襄公为了平衡新旧贵族之间的势力,决定调整一下新旧三军正副元帅,本来计划一边一半,让两派势均力敌。但是因为先克(先轸的孙子、先且居的儿子)多嘴说赵家和狐家的功劳不能这么快就被忘记,所以原老贵族兼老干部箕郑父、梁益耳、士谷(縠念胡)、先都的位置就被赵盾和狐射姑等替代。
按说,这先都还是先克的叔叔,但是熟归熟,这次夺权的恨还是要记上。先都同志很明确,没有什么叔侄,权力利益面前公私两分明。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先克和赵盾是世交。两家互相欣赏,互相提携。这才是老同志们气愤的要点,你俩家一组团,其他人前进的道路就被封锁得死死的。所以,老干部也一样,认为只有组团对抗,才有可能起死回生,避免“封锁我一生”。
考虑先都是先克的叔叔,箕郑父、梁益耳、士谷(縠念胡)似乎还有顾忌,所以他们在组团的时候没有立即算上他。那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就是在赵盾决定抛弃太子改立公子雍的时候。他们的理由是,人家太子一个好好的“三好学生”,你为什么要换掉呢?所以他们三议定,一旦公子雍回来,就唱反调,公开支持太子,就算争不到位也要争口气,气死你赵盾。
后来发生穆嬴这场春秋第一哭的时候,他们还心里窃喜,觉得自己搅局的理由越来越有情理,正义的力量越来越强。
没想到,赵盾最后变卦了,该立太子灵公。
太意外了,但不被动。因为三个热血老干部也变卦了,他们讨论的观点变成了赵盾这样没事找事欺负人家公子雍很不厚道,等公子雍来了我们就支持公子雍。
这就是他们的政治立场,不是立谁的场,而是反谁的场。而且作为多年的老贵族,他们的智慧也不白瞎,经过商议总结,他们决定把反对的理由改一下,说赵盾“随意废立,专横弄权,目中无人”。这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终于等到公子雍来了。老同志们很兴奋,公子雍你再坚持一下,赵盾那奸贼今天亲自帅兵出城迎战了,城内空虚,我们这群老同志明天就在城内起事接应你们。
可是再次没想到,秦兵一个晚上就溃败了,第二天人家赵盾凯旋回来。另外,公子雍也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算不如天算的案例!老同志们可能认为自己年纪大,觉少,明天还会早起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想不到“搞事情”一个晚上都等不了了?昨晚人家就把虫子给喷药了!
难道现在政治斗争都这么激烈了,争分夺秒了?
但是,悲情之外也有意外收获。昨天晚上蒯得将军因为冒进反被秦兵打破了五辆战车,刚刚被中军元帅先克撤职了。
先克:这样的牌你都能输,丢人!
蒯得将军不服,就去找士谷发牢骚。士谷告诉他,先克的后台是赵盾,但是赵盾也是依靠中军先克才能强硬。你明白吧!
明白,这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
明白个屁,只要找人杀了先克,赵盾也就没什么能耐了。然后我们就可以起事了!
这个好办,我去找先都。
蒯得了解先都,这个怪叔叔因为家仇国恨(主要是家仇)早就想教训一下先克了!
你这个克叔的侄儿。为了不让你继续克,就先把你克了,先克?
不久,先都就在家族祭祀的时候,派人刺杀了先克。
先都还很自信,觉得自己操作很隐蔽,一般人很难想到是叔叔去杀侄儿。这至少是豆瓣评分8.0以上的悬疑系列电影。
是很悬疑,但问题是这次的主角是赵盾。
赵盾听说先克被杀后,十分愤怒。这还了得,刺杀上卿重臣,和谋反差不远了,就下令全力查找凶手。
这是全城全国总动员的节奏,扫黑除恶的氛围十分浓厚。
先都和蒯得这种政治小学水平的激情分子立即就慌了,赶紧找士谷他们商议,要不我们抓紧吧,赶紧起事啊!
真要起事?那可不是小事,说说可以,要来真的时候还是很需要胆量和勇气。梁益耳这种政治幼稚园水平的嘴巴分子心里就更慌了。缺乏主见的他急需找一个人倾吐。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于是,他找到了梁弘:我告诉你一秘密。
梁弘吓了一跳,这是灭族的大罪啊,现在我也牵涉进去了。就找到了臾骈:我告诉你一秘密。
臾骈知道了,赵盾也就知道了。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很可能是敌人。
具备政治博士学历的赵盾没有什么犹豫,立即抓了这五位有贼心没贼胆更没贼能耐的“谋反者”。实力和力量对比实在悬殊,没什么废话,赵盾很顺利就拔了五颗地雷,小地雷。
明智的赵盾消除了内忧!OK!现在内忧解除了,但戏还没结束,按照葫芦和瓢的理论,又轮到外患。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秦晋河曲之战
平定立储的内外闹腾后,晋国爽了,赵盾爽了。但是秦国很不爽。
不带这样耍人!只有这样耍猴!
秦国是诸侯,但秦人不是猴。所以一定要干点什么,否则不但现在被大家取笑是猴,事后还会被补充笑是猪,诸侯成猪猴。
秦康公更气愤,做好事未遂,还被揍了一顿,所以一定要挽回面子。三年前白白被晋国戏弄的立储事件,你晋国轻描淡写地解释说是你晋国的事?我老秦人的脸却一直没有地方搁。
秦人:战争是最后可以搁的地方。这个地方叫河曲。
没错,秦国出兵了,口号清晰明朗、通俗易懂:复仇。
臾胼对赵盾说,秦兵有备而来,锋芒锐利,我们最好深沟高垒,固守勿战。他们远道而来,粮草不济,肯定不能持久。等到他们退的时候再打,这是稳扎稳打。
赵盾很欣赏臾胼,有理有据,有思想有步骤。
但这下苦了秦国,这真是他们的软肋啊!秦康公就找士会问咋办?
士会知道,除了秦康公对这场厮杀望眼欲穿外,晋国那边也有一个人望眼欲穿,他就是赵穿。
赵穿地位显赫,他既是赵盾的堂弟,也是晋襄公的驸马爷。
不过,他的智商(性情)正好与显赫地位成反比。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以为自己的智商和地位是正比。
所以,在出战的时候,他就找堂哥谋求上军的副元帅之职位,但是被赵盾无情的拒绝。取代他的是臾胼。
所以有了这么一出矛盾做前提背景,按照这种人的出牌规律,那后面只要是臾胼出得主意,他就反对。十分有原则的杠上了。
然而对晋国了如指掌的士会早就看穿了一切,主要包括赵穿。
于是,赵穿就被诱惑出战。白乙丙跑,赵穿追,追了十里地,没有晋国军队跟上,只好回来。回来就大骂,晋国现在怎么这么孬种?然后就点了自家的兵再次出战。这下麻烦了,晋军不得已,只好出兵去救。好在双方混战一战,互有死伤,赵盾就赶紧鸣金收兵了!
这变成了一个悖论。
如果你不去理会赵穿的鲁莽行为,那么秦国为了钓大鱼,自然也不会大规模出兵。所以此时赵穿打过去,就会发现秦兵真得很差劲。回晋以后,赵穿就可以天天臭屁这事,说要不是臾胼那个胆小鬼只知道“什么用计”的话,我们早就打败秦国了。好像事实真是如此,那赵穿就是对的。
但是你如果真地认为他是对的,当时就派晋兵大举攻打出去,那么秦国肯定也会起全军进行包围互殴,战场就变成了秦国想要的节奏,晋国很有可能就输了。这样就可以证明赵穿是错的。
但为了证明他一个的错,就要牺牲晋国的利益,代价太大。
【事实的真假】这如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悖论,是智慧者的苦恼。你认为他是错的,但是你的止损(纠错)使得错误未变成事故,因为危害没有发生,事实反过来变成他是对的。但是你如果你不去干预,任由他的错误发生,那么等到造成损失的话,那就来不及了。那个时候,他反而会认为你是对的。
就像你要提醒别人这条捷径前面有个坑,他可能会怀疑你在欺骗他,如果你再因此而获利(比如你可能超越他),那他就会恨你一辈子了。反而是你等他掉进坑里了,你再伸出手拉他一把,他倒是会感激你一辈子。
这也是父母对自己子女,叛逆期子女最痛苦的无奈。讲义气的儿子,信爱情的女儿,都拉不回来。
如果你想要去证明他是错的,那你才会酿成大错。【77】
但是这种悖论还有个最大的争议,你是否真的智慧?这就是焦点,因为事实的发生(走向)只有一次机会,不是实验室,可以用重复试验来说明谁对谁错。
于是,信任就很重要!
赵盾信任臾胼。赵穿不信。
因为有赵穿这个晋国最大的软肋,明智的赵盾和臾胼只能用不明智的做法,就是用自己的错误去证明赵穿的错误。
臾胼看到了秦军的软肋,但是捏不住,因为士会也看到了晋军的软肋,反捏住你。
感谢晋军的强悍和赵盾的指挥,在不利的情况下,还能与秦兵打了个平手,但是勉强平手的事实根本不能让赵穿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实这不是认识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不是错不错,而是服不服?
见识到了晋军厉害的秦军就萌生了退意,但是他们确实担心晋国到时候追上去打屁股,于是就派使者去晋军说既然今天打不出结果来,要不明天再光明正大厮杀一场。
使者的话虽这么说,说得这么狠,但是臾胼很快就判断出秦军的真实目的不是明天的火拼,而是今晚的撤兵。所以就开始谋划如何抄人家后路打屁股的办法?
士会和臾胼都是高手,高手过招,虚虚实实那是表面功夫。他们的能耐在于明锐觉察并善于紧紧咬住本质的问题。
可是,这事居然又被赵穿知道了!因为他是高级将领,可以自由出入军帅帐篷。脑子猪,态度横,但耳朵好。
又是用计?打战不是要打个痛快吗?我们晋国兵强马壮、光明磊落就可以打败秦国,至于去搞什么打人家屁股这种下三滥的事吗?
赵穿很气,他不但不服,还大声在军营里含沙射影地骂臾胼,并鼓动士兵们明天跟他去找秦兵面对面直接对打。做一个痛快的将士。
见过窃密泄密的,但是没见过用大喇叭泄密的。
赵穿这嗓门几乎穿透云际。参加晋国好声音估计都不需要黑幕。赵盾只好作罢!
秦兵果然连夜回家。
臾胼是对的!但是没有用,因为他有一个猪一样的队友。
河曲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没有什么亮点,除了照出两个高级谋士的智慧对决和一头猪的高级搅局。
但是,士会这个亮点还是亮瞎了晋国的眼睛。

召回士会
河曲之战交手后,赵盾感觉到士会在秦国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因为他不但聪明,而且对晋国的人事、诸事了如指掌。
赵盾有点被人看见底牌的感觉。所以就召集了六卿一起商量如何把士会招回来的办法。
大家商议结论是来一盘苦肉计。魏寿余(魏犨的堂弟)是最合适做这道菜的人选。
戏是这样的:赵盾要魏寿余带兵去守黄河,寿余说几百里,怎么守?赵盾说不去就军法处置。寿余只好骂骂咧咧回家,与老婆一起商量,说不如去秦国算了。然后在吃饭的时候又嫌弃菜太淡,把厨子打了一顿,真打,还狠狠地打!预料中的厨子就怀恨跑去告密。于是,赵盾就派韩厥去抓寿余,但寿余跑了,只好将他家老婆等抓了关起来。
一环扣一环,非常紧凑,非常有因果关系。
寿余跑到秦国,关于他的悲催故事也跟着传到了秦国。秦康公接见了他。士会说,晋人多诈!如果真降应该有什么见面礼吧?寿余就拿出了魏地的地图。然后他又忽悠秦康公,请他派一个了解晋国魏地守城将领的人,跟他一起去劝说劝说就可以接收了。
那还有谁,不就是士会吗?
士会是个明白人,半推半就为难说,晋人多诈,万一我一回去他们突然算旧账,把我扣留,到时候你不理解我,就会杀了我滞留在秦国的家眷。
秦康公说我不是那种人。
但是士会是那种人,士会说晋人多诈,他就是晋人啊!
果然,士会一过黄河,赵盾那边就敲锣打鼓搞出了一级接待的仪式。在对岸的秦康公才知道上当,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士会的家人给送过去。无奈做个顺水人情。
这个人情很值得。士会很感动,就给秦康公写了一封信,大概就是叫他不要和晋国为敌,好好修生养息,把穆公打下来的那些地皮巩固好,建设好。
至此,秦晋十多年没有战争冲突。这才是秦晋之好,士会之好。
其实,招回士会为什么能成功?除了导演赵盾的剧本外,最主要还是士会本人也想回来,而且他们私下里肯定已经商量对接过,配合演这场戏纯粹是为了糊弄康公,让他能放自己及家眷安全回去。如果士会真要留在秦国,这点破戏,漏洞百出!
他能知道赵穿是什么人,自然也会知道寿余、韩厥是什么人!
几个聪明人联合糊弄一个实在人。
秦康公: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那句“晋人多诈”才是真。
厨子:nnd!我也是真的!
这样辛辛苦苦,磕磕碰碰,赵盾内外捣腾了十几年,晋国终于有点恢复原来的样子,经济、社会、国力都复苏了。但是灵公也发育了,当然新问题也接着来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晋灵闹死
专心于晋国事务的赵盾百密一疏,那就是忽略了对灵公的帝王教育。如同现在许多家长一心投入事业,虽然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子女却因此缺乏正向引导,容易被一些负面人事影响,误入歧途。
“他还只是孩子”,但是转眼之间,一个崭新的坑爹的败家就长成了。
不过,灵公不败家。他只是喜欢玩,不败家,还过家,过家家。
这要在寻常百姓家,本也不是什么大坏事,问题你是帝王啊!
帝王?你现在知道我是帝王?一直以来都是你赵盾自己在做主,都是事情做好了,到我这里走个程序。你有用心来教导我如何处理国家事务吗?
难道每一个明君都是天生的?
你不教,但有人来教,那就是屠岸贾。屠岸贾教他玩,赏花养鸟,打猎调琴,按说也都是“高雅的艺术”,但赵盾说不好,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你要先有生活。
那就生活吧,灵公就玩过家家。
赵盾:你大爷,生活,诸侯的生活好不好!
灵公也很不爽,我不管你擅权治国,你为什么好管我们玩呢?
为什么管?因为过火!
人家玩弹弓弹鸟,你俩是弹人,还比赛!
人家寿余为了策反士会,才找理由打了厨子
你却因为熊掌未熟而杀了厨子,关键是人家厨子本来就说还没熟,是你自己非要马上端上来。
赵盾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和士会去劝说灵公。
两拨三观完全不一致的人在对话,就是一副鸡同鸭讲的场景。灵公受不了两位大臣立体声的喋喋不休,就同意说我今天玩最后一天,明天就按照你们的要求,开始正式上班!
一个抽烟的人说,我抽完这根就戒烟。
两人听到灵公这样表态也只好先回去,但是士会难道忘记了他自己说的“晋人多诈”吗?晋灵公可是标准的晋人。
果然,第二天还是和昨天一样,灵公依旧出去打猎。赵盾就追上去,继续开始自己的长篇大论。
灵公继续表态,这真是最后一天了!
赵盾不信。灵公说肯定是真的!
其实灵公在内心说的“最后一天”是指“今天是你最后一天来这边比拉比拉”,因为他决定杀了赵盾。老赵,你没有明天了!
灵公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天真。他以为杀赵盾就像杀那个那些厨子一样。他和屠岸贾商议找来一个杀手,叫做鉏麑(念楚尼)。鉏麑是勤快人,做事有板有眼。第二天就起大早,早起的鸟儿,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逮机会。但是他到赵盾家的时候,发现赵盾也已经起来了,而且衣服都穿戴整齐了,明显是要上早朝去,但是时间还早,就正做椅子上(可能是闭目养神)。这样一副正经的样子让鉏麑大为感慨,原来赵盾和我一样是性格正直的人。等上班都等得这么清楚,一定是好人,这么好的人那就杀不得。好人是我晋国的瑰宝,岂能死在我手里。但自己又答应了屠岸贾,为了不食言,为了不伤害功臣名士,唯一的办法就是伤害自己。所以,他就在赵家门外大喊:我叫鉏麑,宁可违背君命,也不忍杀忠臣,我现在只能自杀了,请相国自己保重。然后就撞向门口大槐树,脑浆迸裂而死。
这个场景很像三国演义里面“过五关斩六将” 荥阳那个要烧死关羽的王植部将胡班。胡班按照王植的指令把稻草柴火都铺好了,就因为好奇关羽长什么样,跑去偷看一眼,这一看不要紧,直接被关二哥的气质征服了,关羽坐得直,还认真读《春秋》,关键气场大。胡班大呼神人,然后就放跑了关羽,烧了空屋子。最后自己被王植给杀了。
赵盾、关羽:坐一定要坐好,可以救命!
鉏麑、胡班:英雄所见略同
灵公、王植:你俩王八蛋。
王八蛋是坏人,但是许多被王八蛋骂做王八蛋的人其实不是坏人。作为一名这么讲义气的刺客,要不是这个名字这么难写难念,估计鉏麑的名气还会更大一点。
看见鉏麑自杀后,大家都劝赵盾不要去上朝了,但是赵盾说主公昨天说是最后一天,今天要守规矩上朝。我不去就是不礼貌,何况一个人,生死有命,哪里会逃得脱。
你是逃得脱,但是苦了你的保镖(兼司机)提弥明。
灵公听说赵盾没死还来上朝,就和屠岸贾商议,准备执行B计划。他们在朝堂上赞美吹嘘了赵盾几句,然后请赵盾留下来喝酒,却叫甲兵埋伏在周边。
至于他想干什么,我想你懂的,宫廷事变的保留节目:摔杯为号!
一切都很顺利,如果没有提弥明的话。鬼知道提弥明打了什么鸡血,生猛凶狠。那些士兵根本就是心虚,都想着这么多人肯定能杀了赵盾,只研究如何出工不出力就把功劳奖金领了。免得得罪赵家,万一哪天算起帐来,自己也好赖账。结果这么多人还是硬生生让赵盾跑出了酒席的包厢。
赵盾是得救了,但是提弥明却被杀死了,因为比起赵盾,士兵对提弥明可没有那么多顾忌。不过,关于“拯救大臣赵盾”的故事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故事从鉏麑开始,鉏麑死后传到了提弥明,现在提弥明死了,又跳出一个叫灵辄(念者)的武士,接了过去。
灵辄和灵公都有一个灵字,但完全不一样,人家灵辄是生前就叫灵辄,你灵公是死后才谥号为灵。人家灵是狭义之士对道德的灵,你灵是“天灵灵,地灵灵”就是不灵的灵。
当年灵辄落魄的时候,有一回饿晕在路边。赵盾遇见了,就给了他食物,但是灵辄却不吃,藏了起来,赵盾很奇怪。灵辄说,我出去的时候我母亲也饿着,现在还不知道是生是死,我赶紧回去把食物给我母亲吃。赵盾听完十分感动,这是个孝子啊!就给了更多的食物,说你母亲要吃,你也要吃!
这个故事很感人,接下来的故事更感人,故事叫知恩图报。
多年后,此时的灵辄已经是王宫的武士(也可能是赵盾后面替他找的工作),今天正好在宫门口站岗值班。往常在电视里看到宫殿两边杵着的士兵,一直觉得,他们就是等吃盒饭,没想到这里面还有灵辄这个人,还这么有戏。
灵辄一下子提升了这支盒饭队伍的形象。
灵辄:等等,其实我也一直在等盒饭,谁知道今天先等到恩人!
盒饭的营养价值应该很不错,要不当了几年兵,这个原来饿昏在路边的灵辄现在居然能背起赵盾跑起来。
负重冲刺,只要到了宫殿大门就可以,那里有赵家子弟兵接应。
终于,赵盾赢了,因为灵辄,他没有被杀死。
同时,赵盾输了,因为灵公这样做等于撕破脸了!所以他只好逃出城外去。
这个时候,二愣子赵穿再次出现了!二愣子没有什么思想束缚,他看到伯父这般狼狈,很气愤。他让伯父不要急着出奔,等他几天。
当了一辈子猪队友的赵穿这一刻要发挥一头牛的作用。
灵公啊,姐夫忍你很久了。(赵穿是襄公的驸马,灵公的姐夫)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赵氏诛灵公
在合适的时候,猪也是有智慧。什么时候?就是对手比他还猪的时候。
赵穿回到绛城,第一步是请罪。他对灵公说,我虽然是赵氏宗亲,但是伯父犯下这样的罪行,我也不好意思继续在你身边了,请你降罪开了我吧!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赵盾聪慧盖顶,随便就能镇住赵穿,却拿灵公没办法。但是赵穿这个表演却能瞬间驾驭灵公的判断。石头剪刀布的效应。按说,能被二愣子忽悠,也只有三楞子了。
灵公说,赵盾是赵盾,你是你,一码归一码,我做人很公道。
于是,赵穿不但继续“照穿”,还成功地穿进穿进灵公的心里。
第二步,拆开。他对灵公说,你现在自由了,没有赵盾的唠唠叨叨,就应该广纳美女充实到后宫,当年齐桓公,还有我们的祖上文公,哪个不是妻妾成群的?
灵公很感动:终于有人理解我了!
那就赶紧落实啊!赵穿再建议屠岸贾去民间收罗美女。因为屠岸贾眼光好,熟悉主公品味。
第三步,煽动。赵穿又对灵公说你这宫殿的守卫太差了,为了你的安全,我去我军队里挑一些武士来。灵公想也是,这么多人还杀不了一个赵盾,确实不行。还是小穿穿关心我,一眼就看穿这里的问题所在。
然后赵穿又到自己的军队挑选了一批素质比较好的武士,说你们现在麻烦了,灵公要你们去守卫宫殿了,我是死活劝不住啊!以后你们的假期年休就都没了,津贴也不会增加,而且还可能被随意杀掉啊!
大家就起哄了!保护这种人有什么用?连相国他都要杀啊!将军你要救我们啊!
赵穿一看时机成熟了,就找了几个代表来商量如何解救,然后亮出底牌,说我们只有现学现卖,也给他准备一个政变的保留节目:摔杯为号!
不过鉴于上次那个杯没摔好,我们现在换成“挥袖为号”。典型的投票选举改为举手表决,简单明了,算一个方式的创新!
这个创新成功了!
三楞子被二楞子用三个步骤就给挂了!
但是好奇怪,那个一直怨恨臾胼使用计谋的赵穿这次怎么也会用计谋?按照他以往的习惯不是应该直接冲上去一刀砍(刺)了吗?不是要快意恩仇的那种快感吗?
所以,大家都不相信这是赵穿能做的出来的事。他应该只是执行罢了!背后肯定有高人。
我不信,那个叫董狐的太史也不信,所以他就写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盾弑君。
赵盾一看,说老董你弄错了啊!我那时候都不在降城。
董狐说,你也没出国啊!
赵盾说,是赵穿啊!
董狐说,那你咋不正法他?
赵盾:好吧!你赢!
当然,你要说赵盾不知道赵穿想干什么那是不可能,但是你要说是他指导指使的也不可能。赵穿背后肯定还有谋士指点,赵盾一定是知道,但不阻止而已。
狗会咬人,你出去遛狗,看狗跑了也不阻止,所以现在的法律就说宠物咬人,责任在主人。
赵穿:我讨厌这个比喻。
灵公被谥号为灵,那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一个没地方好的人死去是不会有多少人想为他翻案,尤其是你自己作孽在先(要杀赵盾)。而且继位的是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黑臀。按照辈分他是灵公的叔叔。
帝王家的叔叔没空理会你侄儿的昏暗。
至于那个屠岸贾,他去搜罗美女的路上听到了这么大的变故,就赶紧跑了藏起来。但关于他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这一次政变把他和赵家的命运紧紧勾兑在一起,到底勾兑有多紧,我想只有葛优和吴秀波最清楚,因为一个拍了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一个拍了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

晋成公守成
晋成公姬黑臀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守成之君,他在历史上留下最大的亮点好像就这个颇有屏蔽词味道的名字,黑臀。还不是外号,人家就是这个名。村里叫阿猪阿猫阿狗的人多了,但那多是外号。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是这种名字好养活,难道晋文公是信了这个传说了,所以以他一不做二不休的性格,既然这么灵验,就不要用什么外号了,直接用作大名了!
果然,人家一个“臀”字就真得成功成成公。
而且一个黑字好像在说明了这是一个胎记。
重耳:这么有特点的器官,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吧!
不但不回避,还要发扬光大!
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器官做名字——耳朵,重耳不是也很吉利吗!?
重耳:说清楚,我耳朵没毛病哦!
成年继位的晋成公在位7年,他似乎已看到了晋国士族的强大,所以就想重启公族来制衡他们。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士族已经强大到了你调动不了。他提出的“扩招职位,启用公族”的政治改革被赵盾为首的士大夫轻易化解了,结果新的公族岗位居然被赵盾的同父异母弟弟赵括(不是后来纸上谈兵的战国小赵)这类人继续占据。
人家也是按照政策办事,政策套得很准,因为赵括的母亲是重耳的女儿。标准的皇亲国戚!自然还有一堆驸马什么也就顺理成章了!
晋成公:终于明白你们为什么那么爽快同意起用公族。
当然,作为春秋霸主的后代,晋成公有一些常规动作还是需要做做,比如去打郑国,打赤狄。这些都属于传统的节目,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自从楚国崛起后,郑国就是一个焦点,你跟楚国好,晋国就打你,你跟晋国好,楚国就打你。
春秋时期的诸侯都可以把这事叫郑国定律。
就是一个实力不济的人夹杂在两大公开敌对高手之间的生存方式,或者叫生存法则!
郑国一直都在问为什么不是晋楚为了争夺我的支持而竞相贿赂我,拍我马屁?就像美女一样,二个男人为了追求到美女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哄女孩子开心。为什么我们郑国这么相反?
【郑国定律】因为两个人追美女,他的目标就是美女,而晋、楚争郑国的真实目的不是郑国,而是对方。所以帅哥会顾忌美女的感受,可晋楚才不理会你的样子。
也因为秩序。帅哥追美女只是礼制秩序下的一个画面,在国家社会秩序下,他们只能靠追求,而不是霸王硬上弓。但是春秋时期,晋楚争夺的是秩序本身,是画面的全部。换句话说,国家的太平保护着美女。但是春秋的动乱,保护不了郑国。【78】
而且,还不巧,那个时候霸王不是靠投票得来,而是靠拳头!所以,郑国你就是这个命了,连投票权都没有。
问题是郑国自己也不消停啊!那你又能怪谁呢?
也奇怪,在晋襄公去世后,好像天下都在等待楚庄王,所以许多诸侯一来是家长里短闹矛盾,闹纠纷地说明着缺乏老大的危害,没有老大主持工作就乱哄哄;二来可以做老大的诸侯也因为家里矛盾而没有能力、精力去争做老大。总之,必须有,也只能有楚国来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五十二、诸侯迭代
什么是风水?就是机遇来得时候有风有水,风调雨顺的样子。这是这些年对楚国来讲的样子。但对其他诸侯来说就相反了,风雨在你这边顺了,那其他地方,比如,晋、郑、陈、齐、宋、鲁等只能跟你背后被顺了!
郑灵吃死
盘算起来,这些年,郑国对于政权更迭产生内乱“闹矛盾、闹纠纷”的理解最深。
郑庄公称霸去世后,他们已经经历了一场,四个兄弟轮流执政的厮杀,最后到了郑厉公的儿子文公姬踕才算是止住了一直在狂飙的内出血。郑文公和他的儿子郑穆公姬兰算是好运气的国君,父子两一共在位67年,正好赶上中原齐桓公称霸、晋文公襄公称霸期间,中原的社会秩序有基本的稳定头绪,能遏制正在崛起的楚国。而两个守成之君也有能力在齐宋晋楚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的空隙,憋屈是憋屈了点,好死不如赖活,你手里的牌就这样,挺住就算是苦劳了。要说功劳,最大的贡献就保障了郑国几十年不内乱。
但是这份平静到了穆公儿子郑灵公姬夷这里就打破了。
这些年,春秋大地上的“灵”字辈的公特别多也说明了中原的不平静。(灵在谥号的意思本身就是乱、荒唐的意思),而郑灵公的荒唐似乎“冤”了点。
按照习惯,普通人升职加薪都要请客吃饭,何况是诸侯。所以,郑灵公也不例外,他今年刚刚升为郑国国君,心情愉快也想安排一场庆祝活动。活动有个好处,就是按照“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的人性习惯,大家至少就会多一点支持你吧!
但是请客这事如果没搞好的话,有时也会坏事!
比如请客的时候,会遇到“先请谁,谁坐哪里,”如果你没有安排好,遇到一个计较的人,那就麻烦了,好好的请客吃饭会变成没事找事,给自己带来麻烦。
郑国这一次的麻烦和这个问题差不多是一个档次。
郑灵公得到了一只鼋(念元),就是一种老鳖,比较珍贵,在当时也算是比较高档的野味,所以就准备杀来请诸位大臣一起吃。但是他内心不想给公子宋吃,因为这个家伙有点讨厌,会吹牛!
本人听过无数个关于吹牛的故事,但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一个牛皮能造成伤害的故事,吹牛会吹死人的故事。
那天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一起去上朝,路上突然发现自己的食指会动(类似神经质的抽搐吧),据他自己说这是他的一项特异功能,每当食指这样动的时候,就意味(预示)着有口福了,肯定有美味佳肴吃了。公子归生当然不信。他就举例说明,在出使晋国的时候,食指动了就吃到石花鱼,出使楚国的时候,食指动了就吃到了天鹅和合欢橘,十分灵验。
公子归生半信半疑,但这种略显鄙视的表情(态度)反而越发勾起了公子宋的牛皮劲。
等他们一入朝,发现厨师居然在准备杀老鳖!
还真是准,这简直是让天下吃货汗颜的特异功能。两个人就大笑起来,公子宋笑得特别欢,那种体现牛皮实力的欢快展露无遗。郑灵公很奇怪,有什么好笑的事说来听听,大家一起笑啊!独乐不如众乐吗!
但灵公不按套路出牌。等他听完后,居然只是“呵呵”,他说能不能吃到老鳖关键是看我心情好不好,不是看你的食指动不动。
公子归生就不嫌弃事大地奚落了公子宋,那种要拿针扎破牛皮的奚落,说,万一明天主公不请你吃那咋办?
这事还真有点让公子宋心虚,但是“护脸皮”的自我挣扎还是让他自我安慰说,如果都请了大家,怎么会不请我呢?
还好,公子宋的名单有在宾客的名单中。
不好,灵公在坐定分老鳖汤的时候说,不巧了,少了一份。那公子宋你就不要吃了。对了,你的食指现在还动不动?灵不灵?
灵公:我讨厌别人在我面前显灵?
这下公子宋的面子真挂不住,这牛皮都挂出去了,吹了一天,就这样收回来不都凉干了?牛皮干了没事,关键是脸皮也跟着干了就尴尬了,好在他能急中生智,就突然跑到灵公面前,自己伸手在灵公的碗里夹了一块肉吃了!
这不是吃到了吗?
食指:不好意思,我就是这么灵!
这下轮到灵公面子挂不住了!我是郑国之主啊!你这也太大胆了,明目张胆地抢我食,我以后还怎么混?也怪公子宋,你抢隔壁座公子归生的不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找郑晋灵公?咋意思?这种事也要发挥“冤有头,债有主”的义气?
这要发生在普通家庭,本可以按照玩笑就处理了,但是作为诸侯和大臣,那就不行了。他们谁都不可以减低自己的格局,不能把冲突生生搞得像村口卖假牛肉丸和跑黑摩之间的掐架一样。政治就是政治,基于礼仪的约束和处罚才能说明你的行事是有章可循,而不是随心所欲,这样才能君君臣臣,保持着秩序的威仪。
局面让灵公很不开心。公子归生很害怕,毕竟这事自己在里面也有煽风点火的成分,所以第二天死活要拖着公子宋一起去找灵公赔罪。但是公子宋是个明白人,心里清楚这罪是没得赔了,就索性不赔了,跟公子归生说,现在这样无礼的君王,也不要指望我以礼相待了。
我要杀了他。
公子归生赶紧劝说,就算是一只猫一只狗啊!养久了也会有感情的,何况是人,一国之君岂能随便喊打喊杀?
灵公:你这个比喻是不是很不恰当啊?
公子宋说,我开玩笑的!
其实他这不是开玩笑,他的玩笑要在后面才开。他出了归生家里就开始大声宣传说公子归生和公子去疾日夜在一起神秘兮兮,一定是在商量造反起事。
公子归生慌了,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胡说,这可是死罪啊!
公子宋说,既然我要死,那我就让你先死。
公子归生没办法,只好妥协了公子宋的杀猫杀狗计划。但是我不参与!我就装什么都不知道。
公子宋说,好的,你装好这样就可以了。
于是,在秋祭期间,某日郑灵公睡觉了就没有再起来,被刺客用土块压死。其实,灵公死得很冤枉,屁大的事,罪不过死,而且是你公子宋也无理在先。
鼋:谁叫你吃我?
但死了就死了,反正能做郑公的公子哥多得是。郑国朝廷上下一商量,就让老大公子坚(郑灵公的哥哥,郑穆公的庶出儿子)来接盘吧!这就是郑襄公。
郑襄公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反省一下傻弟弟的死。他反省的重点不是他为什么死,而是他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死了?权臣都这么牛了?都这么不听管束了?郑襄公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宗亲太庞大了,就想把这些什么公子哥都赶走。去别的国家祸害别人吧!
公子去疾听说后,很着急,就一直劝他。大概就是说你自己要是德行提升起来了,别人自然会归顺你,如果你不注重自身建设,就算赶走了公子哥,还会生出其他的权臣一样也会操纵着郑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终,郑襄公被成功忽悠,听从了公子去疾的建议,放弃驱逐公子们的念头,改为重用他们,让大家一起来参政,一起来败家,相互制衡。(其实野草除不尽,也可以经常除,农民就是这么做的!)郑穆公的七个儿子,也就是他的兄弟们,后来就成了郑国的重臣,称为“七穆”。
郑灵公因为请客吃饭的事把自己给糊弄没了,事情比较荒唐,但是郑灵公也有一个对郑国最大的贡献,那就短命。在位只有区区一年,不管他有多么荒唐,但人家搞破坏的机会不多,所以对郑国造成的伤害就十分有限。比起隔壁邻居来说,这简直就是你小子的一个亮点。
陈国:看看邻居家的郑灵灵,一年就升天,你倒好,给我灵了15年,差点把我陈国灵没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陈灵淫死
陈灵公名叫平国。“国”字是平不了,但“灵”字却完全实至名归,荒唐得有板有眼。
他可能为了表现自己平易近人,总是一副毫无诸侯架子(绝无威仪)的样子,与两个大臣孔宁、仪行父三天两头一起喝酒猜拳,称兄道弟。同时,他又兴趣广泛,除了勉勉强强处理国事外,对打猎,唱歌,泡妞等艺术圈的行业也颇有研究。
陈灵公把诸侯王这个职位的边界值发挥到了极致:“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这也不能完全怪他,陈国就这么大的盘子,你能要求他做什么?历代陈侯,所能做得“什么”其实就是配合别人做“什么”,哪个诸侯大哥说要做盟主,他们就积极去参加、去投票,遇到谁都可以叫大哥。小嘴巴贼甜,一副人畜无害,国缘特好的样子。万一哪个大哥不高兴了,要打陈国,那大家也都不用费心,来了都是客,我们直接认输,结盟。就像一个精明的小破孩,你的棍子一举起来,他马上就认错。所以,同样夹是在楚、齐、晋之间,陈国似乎没有郑国那么招摇、显眼,招人“疼”。
但是,这个美好的“待遇”到了陈灵公这里却出现了一场虚惊。
因为一个叫夏姬的女人。不简单的女人,她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四大美女】指得是陈国嫁到息国的息夫人(桃花夫人,后来改嫁到楚国,生出了楚成王)、齐国嫁到鲁国的文姜(齐桓公的姐姐,弄死老公鲁桓公)、郑国嫁到陈国的夏姬(正在讲)、还有一个是西施(耳熟能详了)。【79】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据说她十五岁时,梦见与某个神仙交合,学会了吸精导气的本领,床上功夫一流,而且还能采阳补阴。和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骗子不同,她这个技术有实例证明。在郑国的时候,就和灵公的某个哥哥公子蛮,兄妹(应该是同父异母)私通,结果不到三年,公子蛮就扛不住,死了,可能是精尽人亡吧。
药渣,倒了吧!
这是哪个神仙?难道就是传说的“快活似神仙”的那个神仙?后来就嫁给到了陈国夏御叔(陈宣公的孙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夏征舒。十二年后,夏御叔也死了!
药渣2.0,倒了吧!
其后,就与陈灵公三个君臣互通。
(快进剧透一下)后来被楚国掳走,嫁给了楚国连尹襄老,第二年,襄老也死了!
其后又与襄老的儿子黑要私通。(黑要被问罪杀掉)
药渣3.0,打包统统倒了吧!
最后嫁给了为她费劲心机的巫臣。恭喜巫臣,历史没有记载你是药渣!但楚国人说你是人渣。(他向晋国献策培养吴国对付楚国)
就算没有巫臣也够了,就凭这一份简历就可以推出个结论“夏姬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你可以乱想,反正我乱说的)
所以,她此时在陈国也必定是个风云人物。原来孔宁、仪行父与夏御叔同朝为官,早就知道了夏姬的美貌妖艳。夏御叔成药渣后,他们就都有想法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后来孔宁借了某次打猎的机会,终于通过丫头荷花勾搭上了夏姬。事后,还把夏姬的内裤偷走!
这倒不是说他有性怪癖,他的真实目的是向仪行父炫耀。一条内裤让一个大夫嘚瑟得不得了。这种事比蚯蚓对鲫鱼还给力,仪行父也开始费心机了,套路也一样,还是通过丫头荷花。结果也一样,勾搭上了,不过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在孔宁之上,这家伙居然带上春药。补药效果很好,夏姬很满意,事后奖励了春药哥一件她穿过得内衣。内衣明显高雅于内裤,至少布料多一点。去吧,可以反嘚瑟去吧!
至于这个荷花?好一朵荷花,你到底是丫头,还是妈咪?
因为她马上就要接个大活。陈国最贵的贵客,陈灵公!
陈灵公身上可能有狐臭,不过人家是国君,身份可以弥补身体。
还是这条路子,一样的工艺,一样的流程,一样的味道!不过这次的礼品是汗衫。(因为本篇一直在假装是正经文字,而且还要继续装下去,所以这么辣眼睛的画面就不具体说太细,也不再添油加醋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友的大脑是开挂的,大家都是牛人,可以自行脑补,效果更好)
“汗衫、内衣、内裤”堪称此时陈国的无耻三件套,也这可能是春秋“君臣融洽”的典范三件套。
但他们三人还不满足于就做一个典范,而是再接再砺,决定把活动的格调再提高一个档次。就是各自穿着夏姬的信物喝酒,研究什么时候一起去找夏姬。
那接下来的画面就是限制级的范畴了!你们这么做已经不是社会主义道德问题了,你们已经触碰了社会主义刑罚了。所以,怎么想象你们自己看着办!
偷情这种事,开始是偷,后来就不偷了,明目张胆,这叫色胆包天!所以不久,这三个货色与夏姬的事情就闹的陈国上下皆知。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艳事不但传得远,还传得快!
但是大家也没有办法,人家是诸侯,是国君!
只是搞不清楚,陈灵公为什么不直接把夏姬纳入后宫呢?难道是兄弟义气到了爆棚的程度,一定要共享单车?实际上,也是这种似有似无的义气最终害死了他自己!
因为夏姬的儿子夏征舒已经长大了,虽然他每次都努力回避这破事,但这么频繁,总有撞车的时候。而且这三个奸夫居然还一直把他当做小孩看待,甚至言语中还戏弄到他头上。
三个人常常一边喝酒,一边居然开玩笑说这个夏征舒长得像你像他像我之类的话,并奚落着评头论足地研究到底是谁的孩子,像风像雨又像雾?
这种侮辱也是没有底了!
夏征舒终于愤怒了。关键是,此前没心没肺的陈灵公为了拍夏姬的马匹,还提拔夏征舒,让他掌握着兵权。这就像是愤怒的人手里又有一把枪,剧情的画面已经够紧张了吧。
而陈灵公更狠,他是给了夏征舒一把枪后,然后再把他激怒。
有种你开枪啊!
有!
愤怒的夏征舒终于起兵造反了,信号不是摔杯为号,而是“抓奸夫”。很顺利,大奸夫陈灵公死了,但二奸夫孔宁和三奸夫仪行父跑了。天不佑陈国,他们跑到楚国后,当然不会坦白说自己惹事的前因,而是直接对楚庄王告状造反的后果,请楚大哥主持公道。楚庄王正愁没有理由欺负人(国),也就不核实了,直接派兵打过去。
陈国哪里是楚国的对手?动乱中的陈国更不用说了。
可怜的夏征舒,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但是却因为春秋的礼仪是保护诸侯的规矩,所以最后还是按照弑君核算定罪,被楚庄王车裂了!楚庄王是要借陈国夏征舒的案例告诫他的楚国子民:王就是王,做错事你们可以劝,但是不能杀。
在上完对自己臣民的教育课后,楚庄王又准备接着给其他诸侯再上一课。他宣布陈国不要了,以后就作为我楚国的陈县。
诸侯们,请你们务必要认真了解一下我楚国的实力和纠错的态度(尺度)。这叫“灭国置县”。
“灭国置县”本是政治改革中先进的理念。不过在当时周礼的背景下,这是很不得人心的“残暴”行为。同时,为了避免诸侯们以后因为害怕被灭国而死磕楚国,楚庄王也是思考再三。楚国还想要介入中原,获得中原诸侯的认可呢,所以最后就同意了大夫申叔的建议,恢复了陈国。让陈灵公的儿子妫午继位陈成公。于是,陈国逃了一劫。但这只是开始,此后的陈国就成了动辄被灭的习惯性骨折。
当然,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陈国小,没有实力,没有话语权。所以这种悲剧是不可能发生在齐国这样的大国身上,大国有大国自己的荒唐模式,一定要场面更大,效果更好,处处有掌声的样子。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齐懿乱政
齐国原是与晋国对等的强国,只是在齐桓公死后几个儿子争位发生了动乱,之后就再没有恢复原来的霸气。所以对比晋国,人家在考试竞赛上可能比不过,但是在逃课、上课睡觉等方面却丝毫不肯逊色。晋国那边灵公还在桃园研究玩弹弓,如何提高弹人率的时候,齐国的大佬一样,已经等不急了。
自齐桓公后,齐国接下来的几次政权交接都不顺当。齐桓公的太子公子昭被易牙、竖貂拥立的公孙无亏插了一竿子,后面才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得于继位成齐孝公。
齐孝公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晋文公按了称霸的按钮。他没事找事去打鲁国,结果因为那对展禽展喜兄弟的一番说辞没有打成,变和谈。但鲁国人内心不爽了,就去请楚国来打齐国。楚国打完了齐国,就顺便把宋国也围了,这才有了晋国出兵救宋国,并通过打击蔡卫达到了与楚国开战的目的,最终在城濮之战上成就了晋文公的霸名。
齐孝公就这样碌碌无为做了十年齐侯。他嗝屁的时候,儿子(太子)被自己的弟弟公子潘(指使卫开方)给杀了。然后,公子潘继位,成齐昭公!
后世人给他谥号也是毒啊!公子潘抢了哥哥公子昭的王位,你们居然就故意给人家取谥号为昭公?
昭死你!还是羞不死你?
齐昭公比起哥哥来说,故事更少,但是坐得更久,20年。不管多少年,对无为的人其实都一样,都是用来吃饭睡觉。甚至,他死后的结局也被复制。他去世的时候,太子还没继位就被他的弟弟公子商人给杀了。然后公子商人继位,成齐懿公。
懿公商人继位后觉得最近齐国老是发生叔叔杀侄儿夺王位的事,实在不厚道,于是他决定改变这个复制粘贴的规律。就到我为止了!
这是很不错的决定,但是效果却很错。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确实避免了自己儿子在继位的时候被(叔叔)杀,因为连他自己都被提前杀了。
当时,齐昭公去世后,按照周礼,太子舍人继位。但是舍人的才智平平,没有任何特点,活着就像空气,就如同今天说“找个老实人嫁了”的那种老实人。这种情况就勾起了叔叔公子商人的权力欲望。就好比闺蜜要抢你男友一样,你长得没她漂亮,家庭没她好,总之什么都比不过她,但是你就狗屎运找了一个这么好的男朋友。闺蜜很气愤,老天不公平啊,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努力一下。公子商人也是这么想,傻侄儿什么都不如我,居然还坐上了诸侯宝座。
想法是有了,胆子也有了,就差机会了。最好机会来的时候,再补上一点信心。恰逢此时,天上有流星出现,公子商人就找人算了一卦,卦词的解释为“宋、齐、晋”三国国君皆死于内乱。
公子商人说,齐国要乱?那还不是说我吗!
太好了,这哪里是暗示,明显就是老天叫我赶紧放手干吧!老天布置的任务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就是最大的信心了!
等等,还有最后一个顾虑,那就是公子商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公子元。公子商人担心我杀了太子舍人,大家又要按照周礼默念的“兄终弟及”继承顺序,选公子元。那我还搞个毛?
关键是,公子元在朝野中,口碑还很好。
公子商人就主动找哥哥去,说,舍人才智太一般,不堪重用,还是哥哥你来做诸侯吧!
公子元明白一切,但也立即表态说,我知道你想做什么,就不要连累我了。我可以做你的臣,但是你不会做我的臣。如果你成功了,只要留我一条命就可以。
这个没问题。公子商人安心了。
果然,公子商人安心地杀了舍人(只做了5个月,就变成了齐后废公)后,自己继位齐侯(齐懿公)后也不找哥哥麻烦。公子元很配合,也经常托病不朝,闭门不出。大家说话算数!
公子商人了解哥哥。所以他变成齐懿公后并没有太担心自己的哥哥,而是要找更重要的事办。
这事情叫报仇。报仇要趁早,因为“快”意恩仇?
原来在齐桓公时期,公子商人曾与大夫邴原(东汉末年也有一个邴原,但不是同一张饼)争夺田邑的边界,管仲认为公子商人理曲,就判定田邑归邴氏。所以,公子商人恨透了邴原。但因为地位问题,此前也没有办法报这个仇恨。现在可以了!
就好比一个人刚刚当选村主任,马上要报那个在小时候在一起玩捉迷藏的家伙,你老是捉我!
这是多大的仇恨?你的心有多小,这个仇就有多大!
但是,现在这个仇也有难报成的因素,因为邴原死了。
没事,那就鞭尸吧!齐懿公真把邴原的尸体挖出来,当着邴原的儿子邴歜的面直接把尸骨砍断。这大概就是川渝地区朴实老百姓口中传说的“我日你先人”吧。
然后,他还问邴歜,你爸的罪该不该断足,我这样做,你恨不恨我?
邴歜说,我老爸活着的时候免受刑罚,已经是喜出望外了,现在这副朽骨,还有什么可惜?我哪里会恨你!
这话说的,真在理、真没心、真好听。懿公听了很满意。不过,我们要建议齐懿公,你应该去查一下字典,“歜”字吧,念处,意思是盛怒,气盛。
但是齐懿公没有查字典,就直接认可了邴歜,大概是三观暗合,认为他一定是被自己的权威和魅力所折服,是我的铁粉。
走,铁粉,帮我泡妞去。
齐懿公大概有熟女控,所以就组织召开了一场家庭妇女联欢会,要求各个大臣把自己的老婆都带到宫中一起联欢。原来,他早就听说了大夫阎职的老婆美貌无比,所以在联欢会后,就顺理成章地把阎职老婆留下来继续联欢,并升级到吃饭,睡觉。
第二天通知阎职说,恭喜你,你可以再娶个老婆。你的这个盘(老婆)我接了!
阎职敢怒不敢言,你妹,我什么时候说要甩盘?但是,怒归怒,笑脸还是要给的,说我那个贱内这么有那么好的福气啊!
不过,相比其他人,阎职还真是“好福气”。因为齐懿公除了报仇和泡妞外,还有不少更操蛋的事情。他先是囚禁了舍人的母亲,因为这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天天啼哭,让他受不了。后来娘家人鲁国想接他回去,担心自己面子不够,就请了周王朝出面。但是,周王朝的使者单伯不会说话,直白说懿公你既然杀了人家儿子,就不要再囚禁她了,放她回鲁国。
齐懿公很讨厌别人说“杀”这个字,不吉利!现在大家都是富贵人家,高学历高素质,说话做事都要图个吉利。
于是,公子商人那颗小心眼又跳动了,他骗单伯去见舍人的母亲,然后突然叫人报警说去捉奸,开展“预谋的突击扫黄”活动。这种剧情和导演的水平,上帝没有把齐懿公穿越到横店去,真得是委屈了他的才华。
还好,委屈着才华的齐懿公现在很得意,你们看啊,想不到周王朝的使者是这样的人,道德如此沦丧,举止如此无耻,为惩恶扬善,弘扬文明,我只好也把这个单伯关起来了。
鲁国被他闹得没办法,只好去求晋国出面。晋国的赵盾点头了,但他不派使者,而是直接召集诸侯开会,伐齐。懒得理你所谓的“学历、素质”。齐懿公听说晋国要来兵,就赶紧把单伯放了,舍人妈妈也回鲁国去。
齐懿公说,这应该是个冤案,群众举报有时候很不靠谱。现在查实了,平反了,你们也不要来了,干脆我请大家吃夜宵吧!
这个宵夜很丰厚。赵盾应该吃得很饱。
既然有吃宵夜的好处,各个心怀鬼胎的诸侯在受了贿赂的赵盾带领下,也就不再说出兵的事了。
想不到,齐懿公就这样化解了一次危机。可见他也不糊涂,欺软怕硬,还很能坚守底线。(不要打我)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齐懿公没有感觉什么不妥,甚至他要出去郊游的时候还带上邴歜和阎职。
右师华元劝他说,你刖了邴歜之父,纳了阎职之妻,这两个还是不要带过去了吧!
齐懿公说,他们没有怨恨我啊,我已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执政魄力成功消除了他们的怨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消个毛啊!其实,邴歜早就想杀了齐懿公,就是怕自己力量不够。现在是个机会,他推测阎职肯定也背着仇恨。但是不敢确认,那就试探一下。
他用枝条打了阎职的头,阎职说,你为什么打我?
邴歜说,夺你老婆,你都不怒,打个头会死啊?
阎职反问,你说我?你老爸被鞭尸了呢!?
这就对上了,看来大家都记着这事。于是,邴歜就告诉他,现在这里就你我两个人,这是天赐的机会,过了这村就没了那店,何不报仇?
阎职说,好!太好了!
简单粗暴,两人就把齐懿公杀了。消息传回国内,大家都很平静,有人劝邴歜和阎职,赶紧跑啊!邴歜和阎职根本不急,还在一起喝了一场酒,再回家慢慢收拾好行李,然后投奔楚国。
不着急!能带都带上。
因为他们知道,国人并不认可齐懿公,估计大家还在高兴着呢。
上卿高倾说,这两个也是弑君的逆臣,应该立即抓捕啊!
上卿国归父说,他(公子商人)自己本就是弑君的人,我们当时不能主持正义,现在有人帮我们主持了,又有什么罪!
话是怎么说,但底子里,不该是这个理由。连X灵公级别的诸侯被杀都有人出来说不能随便弑君,现在这个X懿公级别的被杀,没有人为他讨公道只能说明大家有了新的政治目标,没空理会你,甚至你本来就是绊脚石。
这个新目标就是公子元。
大家都喜欢公子元,既然那个公子商人那么伤人,现在又把自己伤死了。那个一直称病不出的公子元,病就应该好了!出来做齐侯吧,这就是齐惠公。
我们有五成的把握,上卿国归父和公子元参与到此次暗杀活动,就算他们不参与,他们也应该完全知道(料想得到),他们只是用不干预的方法潜水式地参与。
暗暗促成鹬蚌相争,坐收渔利,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境界。
齐惠公上台后,齐国桓公四子争位的斗地主游戏才算结束。齐惠公在没什么故事的情况下坐了10年诸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子无野,即齐顷公。
齐懿公:我好像明白了,四年前算的那个卦不是说我杀舍人,而是说我自己被杀啊!
后知后觉啊。等等,你的卦这么灵,你嗝屁了,晋灵公是嗝屁了,那不是还有宋国吗!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宋昭中祖母招
宋国宋襄公,这个自娱自乐的霸主在泓水之战后,带着屁股的伤痛,带着未能完成心愿的心痛离开了春秋,轮到他的儿子王臣继位,即,宋成公。宋成公比他老爸实在多了,宋国多大的脸就争多大的面子,所以就带着对楚国的仇恨,一步一步紧紧地靠上了晋国。并在城濮之战中,成功扮演了最佳助攻的角色,帮助晋文公成功地气炸了楚国成得臣,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虽然没有手刃仇人的快感,但是看到楚成王的失败,宋国人民的心里还是很受用。毕竟,以宋国的实力,亲自报仇这事就不必讨论了。能赶上出一份力,参与其中已经很不错了。宋国那几年的运气也不错,宋成公遇到了同一时期最强的晋国(可以庇护他),晋文公和晋襄公。在晋襄公去世的第二年,宋成公的运气也用完了,就随即去世了。
或许因为“复仇过楚国”这一点,国人还是比较认可宋成公。
在宋成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子御”杀了宋成公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
但是宋国人民不答应。第二年,大家就杀了这个“子御”(成了宋后废公),改立宋成公的小儿子子杵臼(念除旧)为君,即宋昭公。
面对突如其来的君位,宋昭公似乎没有准备好。或许他自己也知道,并不是自己的才能和实力适合这个位置,而是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更适合这个位置。而且刚刚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那种“好”。
据说,对内他不是很善待自己的嫡祖母王姬(宋襄公的老婆),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年轻的嫡祖母也不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女人。她看上了宋昭公的庶弟,小鲜肉,公子鲍。
公子鲍是个帅哥,书上说美艳胜过妇人,那就是比较娘的帅哥。这种类型正好符合了某些中老年妇女爱好“小奶狗”的胃口,所以王姬对他就有点欲罢不能。不过,公子鲍不肯就范。
但王姬知道公子鲍的心思,就使出杀手锏,许诺说帮助他,辅立为宋君。
这下,公子鲍就半推半就了。小鲜肉有钱赚,也会说是为了爱情。
很快,在政治漩涡长大的王姬就找了个借口,利用戴氏族人杀了宋昭公最信赖的帮手孔叔、公孙钟离、大司马公子卬。
这叫剪除羽翼。昭公你还是太嫩啊!
而宋昭公自己的路也没有走好。他听说楚穆王准备要讨伐宋国,吓得赶紧去见穆王。并和陈国、蔡国一起,陪同楚穆王去打猎,顺便比赛拍马屁。但是面对马屁界的传统强队陈、蔡,宋昭公的态度和表现捉襟见肘。他的吹捧能力本来就有限,又加上不是心甘情愿,所以没几个回合就因为忘记带起火之物(打猎后要烧烤)而被楚穆王鞭打车夫。
既然打狗都要看主人,那打车夫就是打车主人。主人就是宋昭公。
进一步说,打宋昭公就是打宋国。所以“烧烤未遂”事件传到宋国后,大家都觉得很没面子,就怪罪起宋昭公不会办事。你本来就不该去拍马屁,拍就拍吧,还拍不好。真是做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剩。
而另一方面,得到中老年妇女支持的公子鲍却已经开始了收买民心的工作。谁没饭吃,可以到公子鲍家吃,鲍鱼是没有,但馒头管够。他又宣布自己辖区(遇到)内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大米,并享受一定程度的医保。另外,对于朝中的卿大夫们,也是天天问好,三天两头一起请吃饭唱歌。
甚至宋国遇到了灾荒,公子鲍居然还全部收留灾民。这样下手收买民心确实没问题,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是他怎么能这么有钱?废话,你以为那个包养小白脸的老祖母没有财宝?
总之,那些年,全宋国人都说公子鲍好!
要是搞个网络投票的话,估计宋国人民会把公子鲍投成周天子。
那这样算,时机也是成熟了!
确实很成熟,成熟到宋昭公也认为这个庶弟弟早晚要上位,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杀我。早死早超生吧,形势已经这样了,我又能怎么样?裁判是你的人,卷子你也看了,现在连观众也被你收买了!
其实,宋昭公也不是什么大坏人。他在知道自己要被废掉的时候,就带着大量的珠宝出城。大家都以为他要逃跑。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他把这些财宝全分给了手下,并叫他们快跑!大家劝他也一起跑,他说自己是被祖母抛弃的人,哪里还会有国家收留,而且都做了宋国国君,哪里还能去做别人的臣子?大家又说要不我们跟他们拼了,他又说,杀我的人现在在路上,你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不要白白送死。
于是,大家含泪告别。
这样看,宋昭公也是有智慧、有仁义、不畏死、有气节的人。只是历史总把光环留给成功的人,所以就不听他辩解了!
昭公死后,公子鲍继位,即宋文公。
这谥号有点乱吧!这样的人也叫文?是有文化,文质彬彬的文吗?还是娘娘腔的文?
晋文公:不要乱猜,不要乱说。
闲话肯定会有人说,至少也要说宋国这样老少配的政治干预后还能定谥号为“文”,真是毫无底线。相比之下,挂牌“礼仪之邦”的鲁国在捣腾这种事上似乎比较“公道些”?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神仙小布丁 2019-03-07 09:27:33
好,鼓掌
-----------------------------
谢谢鼓励!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61018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3-26 04:57:09

更新时间:2019-06-11 09:42:09

评论数:4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