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陈实2013、探索求真、寻找不到一个马甲、hanchengguangly、待我施为地煞变12、夜空长明灯 、郗家彬、无尽的恋、新恐怖鸟、zgx07988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十五章 北周的灭亡

第一节 云遮雾罩的周宣帝

因为,南北朝的传统就是,变态的、不可理喻的皇帝层出不穷,所以臣子才被逼无奈只能篡位。
表面去看,皇帝变态、不可理喻是原因,乱臣贼子篡位是结果;其实呢?乱臣贼子篡位才是原因,皇帝变态、不可理喻只是结果。换而言之,因为乱臣贼子层不出穷,乱臣贼子为了证明自己篡位有理,于是皇帝就被丑化了。

当然了,丑化小皇帝的一贯套路就是小皇帝不孝顺。据《资治通鉴》记载。“大行皇帝灵柩还未下葬,他(周宣帝)竟然没有丝毫哀痛悲伤,他抚摸着以前被棍所打留下的伤痕,大骂道:‘死得太晚了’。巡视高祖后宫的宫女,看到相当有姿色的,就强迫她们满足自己的淫欲。”
“葬礼刚刚结束,便下诏朝廷内外都除去丧服,周宣帝和皇后、妃嫔也都议论要改穿吉服。”

政治宣传,讲究是谎言千遍成真理,所以它们在编故事时,大都毫无新意。而且通常缺乏最基本的可信度。
一个正常人听到自己父亲死亡的消息后,就算他和自己父亲,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就算他可以获得这样、那样的利益;他也会表示伤心的。因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作为公众人物,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一个公对自己父亲的死亡,毫无伤感的表示、甚至表示出喜悦之情,这对他的人格,将会构成无法挽回原损伤。
周武帝作为一代雄主,选的皇位继承人,多少也应该是个正常人,他没有理由,连这种基本人情事理也不懂吧!

更主要的是,在乱臣贼子的宣传中。那些被夺去皇位、死于非命的小皇帝。通常都是这种一听自己父亲死亡的消息,就高兴的谁也能看出来。

萧昭业为了能早日当皇帝,就让女巫作法祈祷自己父亲(太子萧长懋)、自己祖父(萧赜)早死。听到自己祖父死亡的消息,马上给自己老婆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在这个大喜字旁边写了三十六个小喜字。
武帝萧赜的丧车走到半路,萧昭业就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回皇宫去寻欢作乐了。

萧宝卷当皇帝后,嫌恶父亲的灵柩摆在太极殿,就催着赶快下葬。每当让他哭的时候,他就说自己喉咙痛。一个臣子在哭先皇时,把头巾掉在了地上。因为这个臣子是光头,东昏侯顿时笑得止也止不住,对左右说:“秃鶖啼叫着来啦!”

罗列历史内容,也许让人感觉乏味,问题是,只有把这些东西罗列出来,我们才能感觉到政治宣传的乏味,才能真正理解“谎言千遍,就是真理”的政治宣传信条。

一个人面对自己父亲、祖父死亡时,做出这种不可理喻的行为。这绝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智商问题了。换而言之,一个人得愚蠢到怎样的程度,才可能做出这种事来?甚至而言,一个人就是智力有问题,他也懂得这种最起码的人情事理吧。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想象有这种人吗?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平常非常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在这种关键场合下,也会尽量表现自己的孝心。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事实上,在周宣帝统治期间,杨坚的地位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在周武帝死时,杨坚实在不具备篡位的资格。所以,小皇帝都没有把他当成主要的猜忌、打压对象。
在周宣帝死时,杨坚才拥有了篡位的资格。但是,因为周这宣帝死得比较突然(周宣帝年仅21岁就死了)。所以丧失了约束杨坚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杨坚是周宣帝错误战略(或是未完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但不论怎么说,杨坚也把握机会,篡夺了宇文氏的皇位,并把宇文家族灭了满门。但是,因为乱臣贼子篡位、杀皇帝全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所以人们对乱臣贼子,已没有谴责的兴趣,相反,都习惯了丑化被篡位的小皇帝。总而言之,小皇帝太变态了、太愚蠢了,乱臣贼子只好去篡位了。

杨坚是周宣帝错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周宣帝继位时,皇族势力是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从某种意义上,周武帝所布的权力格局,就是希望皇族势力成为皇权的主要守护者。
但是,因为皇族势力太过强大了。所以周宣帝一继位,就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他先把皇族中最有威望、最有才能的齐王宇文宪清理出局了。
宇文宪是周武帝的弟弟,他在北周帝国有着无人能及的威望、才能、功劳。[注1]
小皇帝一继位,就把齐王宇文宪列为第一个清理的对像。小皇帝杀宇文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宇文宪的地位太高了。[注2]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杨坚当时的权势、地位真的很高,那小皇帝第一个清洗的对象,恐怕就是杨坚了。从某种意义上,周宣帝不敢信任皇族成员,才是杨坚后来可以篡位的主要原因,因为宇文宪活着,哪轮得着杨坚篡位呢?

杀掉宇文宪后,周宣帝宇文孝伯杀了。
宇文孝伯一直都是周武帝的得力助手、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而言,周武帝是把宇文孝伯当作托孤重臣看待的。《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二十七日,北周武帝生病,停留在云阳宫;三十日,下诏北伐各路军队停止前进。派驿使到长安召宗师宇文孝伯赶到云阳宫,武帝握住他的手说:“我自己估计绝没有痊愈的可能,现在将后事托付给你。”当天晚上,任命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管宿卫兵。又命令他骑上驿马入京城镇守,以防有什么不测。

杀掉齐王宇文宪,又杀了宇文孝伯,遂使宇文家族丧失了强有力的领衔人物。

而杀掉这两个,周宣帝又把宇文神举也杀了。宇文神举的地位,虽然比宇文宪、宇文孝伯差一点。但他也是宇文家族有声望、有影响力的人。
《周书》是这样给宇文神举盖棺定论的。“神举风度仪容卓异,善于辞令,博览经史,喜爱文学,尤工骑射。临阵对敌,勇而有谋。居官称职,声誉政绩常为人称道。兼好施爱士,以雄豪自居。因此得以身兼文武之职,声誉彰于中外。百官都敬慕他的风范,前辈老臣到今日还在称赞他。”

周宣帝杀这三个强势的、有人望的宇文家族成员,显然是他打击皇族势力的结果。其实,老话早就说了。自己的亲人不值得信任,外人岂非更不值得信任?
其实,翻开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犯这种错误的皇帝,那是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周宣帝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周宣帝猜忌、打压宇文家族的强势人物,最后的结果就是,宇文家族变得不堪一击了。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哪能轮得着杨坚篡位呢?
如果宇文宪活下去,宇文宪会不会篡位呢?谁也不知道。但是,当时南朝的陈宣帝,就是以皇叔身份篡位的。而且,陈宣帝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族亲王,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从这层意义上,宇文宪选择篡位,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宇文宪篡了位,自然轮不着杨坚篡位了。问题是,这样看下去,历史有什么改变吗?一点也不会有的。仅仅是统一天下的人,变成了宇文宪罢了。仅仅是意味着,天下会让宇文家族统一罢了。但是,整个历史的走势、整体格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区别。

如果历史这样去写,那杨坚篡位,自然就是皇帝猜忌皇族亲王,信任、重用外戚的结果。皇帝信任、重用杨坚,杨坚却趁皇帝刚死,就从皇帝的孤儿寡母手中,把皇位抢了过来。
隋帝国的御用文人,是绝不敢这样写历史的。所以,历史自然只能换一种方式去写了。于是,周宣帝被丑化了;于是周宣帝一死,杨坚从周宣帝的孤儿寡母手中篡夺皇权,自然就有理了。
我无意说,周宣帝是什么好皇帝。我只想说,周宣帝绝不会像隋帝国御用文人,描写的那样不堪。

最主要的是,周宣帝邪恶、变态,关周宣帝儿子什么事来着?就算周宣帝邪恶变态,也不能证明杨坚从他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就有理吧?更主要的是,就算周宣帝邪恶变态,宇文家族又犯了什么错,杨坚为什么要把宇文家族屠杀殆尽呢?
我无意基于皇权的角度去苛责杨坚,我只是想说,历史的真相就是,皇帝与臣子的关系,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杨坚篡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周宣帝错误的战略(或是未完的战略),让杨坚变得无人能制约了,在这种背景下,杨坚自然想当乱臣贼子了,而且也能成为一代开国皇帝了。如果非要证明,杨坚篡位有理,那不是狼要吃小羊,总能找到理由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注1]:《周书》是这样为齐王宇文宪盖棺定论的。
齐王宇文宪奇特的才能不同凡俗。受到前世君王的特殊笼络。他以皇弟的身份,身居上将的高位,智勇盖世,攻战如神,敌国的存亡维系在他身上,国家的命运由他决定。同异姓相比,则方叔、召虎、韩信、白起等人,又怎么能超过他。

[注2]:宇文宪被单独引进宫中,宣帝预先在其他房间埋伏勇士,宇文宪到后立即被捕。宇文宪面不改色,一再申辩。宣帝命于智面对宇文宪。宇文宪目光如同火炬,与于智对质。
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情势来看,多说有什么用!”宇文宪说:“我位高辈尊,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岂是为了存活。只因为老母亲还在,恐怕留下遗憾而已。”说完将笏板丢到地上。于是被绞死。当时三十五岁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陈实2013网友:

桓温的家族好像不是神秘望族啊,怎么会在江南拥有那么高的地位呢

=======================


在注重门第的社会中,桓温能娶明帝的女儿,本身证明桓氏家族虽非顶类豪门,也是非常高的豪门。

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桓温没有过人的能力、胆略,他出生豪门,也无法成为时代的主角;如果桓温不是出身豪门,就是有能力、有胆略也无法成为时代的主角。

可以这样说,没有桓氏家族的背景,桓温也无法成为桓温;可是,没有桓温的崛起,桓氏家族肯定也无法与王、谢相提并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夜空长明灯、新恐怖鸟网友:

觉得泪痕忽略了“太子”这个点。
宋之前的太子,太强就会威胁皇帝,太弱就会受人摆布。那么,宋以及它之后的朝代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或者这么问,皇帝是如何让太子在当太子时不会威胁到自己,可一旦继位又能完全接掌自己的权力不受人摆布?
-----------------------------

科举。

科举制度,一,使太子不能任用私人。二,科举上来的官也无力威胁太子。


=======================

科举制度的成熟,使帝国在用人时,抛开了用人唯亲的原则,也让豪门家族丧失了成长的土壤。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用不着在生前,就让太子掌握大量的军政资源,因为太子就是一无所有的爬上皇位,也依然是货真价实的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是无力威胁皇帝的,臣子也是无力威胁太子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陈实2013网友:

可是历史中记载,桓温的童年很凄惨,难道只是一种宣传吗,一个如此贫寒的家族,怎么会是豪门

====================

出现这种内容的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如果把它归于宣传,似乎也有些难以让人信服。问题是,除此似乎很难找一个更好的解释。
在注重门第的社会中,一个人能娶了公主,本身就可以证明他是豪门子弟。

我们看晋书王述传;“王述字怀祖。从小失去父亲,以孝顺母亲而
闻名。安于贫穷俭约,不求闻达。”
仅看这种内容,我们很难想象王述出身豪门家族。问题是,如果说王述不是出身豪门家族,那东晋就没有豪门家族了。因为,太原王氏是最顶尖的豪门家族。

而且史书在说王述的父亲王承时,是这样说的,“王承从小有声誉,又能诚恳待人,对人尽量宽宏大度,所以众人都很亲近喜欢他。渡江名臣王导、卫蚧、周颉、庾亮等人都在他之下,是中兴第一人。”

当然了,王述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王述的儿子是与谢安齐名的王坦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卓然无双网友:

一口气读完楼主的三个帖子:明帝国、水浒和本帖。不得不说写得真好,我受益匪浅,以致找不到适当的话来称赞!别人的帖子里可以大致了解历史的进程,而在楼主的帖子里可以找到历史进程的原因和本质,并且包容了很多哲学讨论。祝愿楼主早日完成本帖,希望早日能买到楼主写的书!

===============

感谢你的鼓励。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陈实2013、郗家彬、俚龙、hanchengguangly、卓然无双、比尔熊、yangzuoqi、王不招、新恐怖鸟、探索求真、岭南陈氏、江东寄奴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杨坚篡位

因为周宣帝打击、压制皇族成员,所以让皇族势力变得衰弱了。在这种背景下,杨坚作为杨氏家族、独孤氏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周宣的岳父。在北周帝国的影响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后来,周宣帝五个皇后并立,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加强宫廷力量,并且分散军政大佬权力的一种举措。
皇帝宠爱众多女人,这通常是源于情欲的原因。但是,皇帝给予众多女人皇后的称号,通常都不是因为简单的情欲。因为,这里面通常总包含着太多的政治因素。
因为一个女人成了皇后,意味着她宫廷内的地位上升了;因为一个女人成了皇后,意味着她的家族地位上升了。如果后宫出现好几个皇后,意味着后宫的权势分散了;如果皇帝有好几个皇后,也意味着外戚的权势分散了。

周宣帝满打满算,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就死了。而五后并立,也就一年多时间,周宣帝就死了。从某种意义上,五后并立只是一种未完的、也比较怪异的权力布局。如果周宣帝再活一段时间,会是什么结果,我们无从知道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周宣帝再活一段时间,杨坚的权势肯定会受到削弱。
因为,后宫出现五个皇后,杨坚的女儿在后宫的地位,自然会下降的;而杨坚凭借外戚身份获得的权力,自然也会下降。

更主要的是,与此同时周宣帝还让自己儿子继承了皇位,自己到幕后当了太上皇了。而周静帝(周宣帝的儿子)是朱皇后的儿子,不是杨皇后的儿子。这显然意味着,杨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再次下降了。因为,杨皇后不是小皇帝的生母,后宫又有四个皇后与她并立,你说她的权势能有多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而且周宣帝死后,北周的权力中枢可以由郑译、刘昉等人操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周宣帝也是想渐渐把权力移入宫廷之内的。
郑译、刘昉都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家族背景,在周宣帝死后,却可以左右帝国大局,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周宣帝的信任、重用。这种人成为帝国主要权力者,通常就意味着帝国的权力进入了宫廷之内。
但是,周宣帝当皇帝后,满打满算不到两年就死了(公元578年6月继位,公元580年5月死),而他的儿子只有八岁。所以这个未完的、怪异的布局,就变得漏洞百出了。


如果周宣帝没有清除宇文皇族的强势亲王,估计也轮不着杨坚篡位。但是,皇族势力受到了打击,杨坚的地位自然突显出来了。
如果周宣帝没有早早死掉,杨坚可能也无法篡位了。因为,五后并立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杨坚的。而且,从当时情形去看,皇权正处于上升阶段,贵族势力正处于下降,所以杨坚能逃脱周宣打压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周宣帝突然死亡,让杨坚终于抓住了机会。

当然了,周宣帝与杨坚之争,无论谁胜谁败,并不会真正改变历史的大方向。因为,北朝对南朝已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且豪门贵族的影响力正在渐渐削弱,所以周宣帝国只要巩固了皇权,自然也有机会统一天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当然了,对周宣帝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他的父亲周武帝,曾全力打击佛教。在佛教势力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惊人的。虽然这种内容,只是在正史之中隐隐约约的流露出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佛教势力受到这种打击后,是绝不会善罢干休的。
不过这种负面影响,如果周宣帝处理得当,应该也有机会改善的。因为,从前拓跋焘也曾全力打击佛教,后来拓跋焘及其的继位者,不断调整宗教政策,让皇权仍然可以与佛教并存了。
换而言之,只要周宣帝不是僵硬的执行宗教政策,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走向失败。

总的来说,周武帝极端的宗教政策,是有利又有弊。因为,周武帝灭佛,让帝国可以控制的人口、物资明显增加了;甚至而言,这是周武帝征服北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为帝国制造的潜在敌人,也是数不胜数的,甚至而言,这也是杨坚可以成功篡夺宇文家族的重要原因。

如果帝国的权力中枢,由几个德高望重的人控制着,估计也轮不到杨坚篡位。但是,因为郑译、刘昉缺乏足够的威望、实力,所以在周宣帝死时,他们虽然拥有左右帝国的影响力,却很快就沦为杨坚的附属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周宣帝临死前的北周帝国,实际上与秦始皇死时的秦帝国非常相似。第一、皇族势力衰弱;第二、他让帝国权力渐渐移入内廷,使军政大佬都很难接近帝国权力中枢。
在这种背景下,控制内廷的权力者,与权臣联手,很快就控制了帝国中央政府。

我们知道,秦始皇死后,秦始皇的亲信(赵高)与权臣李斯,拟定了一份有利于他们的遗诏,于是他们迅速的控制了帝国中央政府。
周宣帝死后,同样是周宣帝的亲信(郑译、刘昉)与权臣杨坚,拟定了一份有利于他们的遗诏,于是他们迅速的控制了帝国中央政府。
如果帝国的权力,没有移入内廷,皇帝的亲信,就无法随意更改皇帝的遗诏。更无法和某个权臣联手,就可以轻易的控制了帝国。

赵高、李斯处于有利的位置后,马上对秦始皇的子孙,进行了残酷的打击。
杨坚控制权力后,马上开始密谋削弱皇族势力。
如果皇帝没有人为的削弱皇族势力,内廷与权臣联手后,也无法真正控制中央政府的。因为,如果他们密谋控制帝国中央政府,就会受到皇族势力的迎头痛击。但是,在皇族衰弱的背景下,皇族面对内廷与权臣的这种行为,不要说借机生事了,就是想自保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赵高、李斯控制秦帝国后不久,整个关东地区,很快就处于失控制之中。
杨坚控制帝国后,整个关东地区,也是马上就处于失控的状态。
赵高、李斯沙丘之变后,因为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于是整个关东地区,很快就被叛乱势力控制了。
杨坚取得执政地位后,因为尉迟迥振臂一呼,整个关东地区,也很快被叛乱势力控制了。

如果有什么不同,只是秦末的关东失控,是秦帝国体制之外的力量,打着反抗暴秦统治的旗号进行叛乱。
北周灭亡时的关东失控,是周帝国体制之内的力量,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进行叛乱。

当然了,最大的不同是。赵高、李斯的联盟很快破裂,最后以赵高火并李斯结束。而且关东的叛乱愈演愈烈,最后秦帝国灭亡了。
郑译、刘昉与杨坚的联盟,因为从开始起,大家就认可了杨坚的主导地位,所以这个联盟一直保持着巩固。而且,他们很快就把关东的叛乱彻底平定了,当然了,结果也是周帝国灭亡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杨坚能迅速平定关东的叛乱,主要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周武帝强有力的控制着帝国,周宣帝在帝国为所欲为,让人们感觉到,在当时的背景下,似乎无法建立一个帝位虚立,大家联合执政的格局了。西魏时代,皇帝只是一个摆设,下面是宇文泰为代表的几大贵族联合执政。北周初期,也是宇文氏皇帝当一个摆设,下面是宇文护为代表的几大贵族联合执政。这种格局,一共维持了39年(533年,宇文泰拥立元修为帝,572年周武帝杀死宇文护)。
周武帝夺权成功,马上开始乾纲独断;关键是周武帝死后,周宣帝继位,依然是乾纲独断。这似乎证明,贵族政治的辉煌时代已结束了。
以前,可以实现贵族政治,大约是因为贵族的权力比较集中,几个实力巨大的大佬在限制皇权时,相对容易实现联合。但是,后来众多大佬的去世,他们子孙虽然保存了他们的权力,但是显然意味着权力分散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想联合起来控制一个皇帝,似乎有些困难。
当然了,更往深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渐渐实现了某种质变。换而言之,因为中央政府直接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所以几大豪门贵族操纵帝国的格局,似乎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周武帝遂可以夺回皇权,并且可以强有力的控制着帝国。当然了,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周宣帝继位后,依然是拥有实权的皇帝。

当杨坚在郑译、刘昉的支持下,大权独揽时。人们自然觉得,为了限制杨坚篡位,而大动干戈,实际上有些不值得。因为,就算把杨坚压制住了,领衔打倒杨坚的人,未必就会比杨坚强到哪里去。

这实际上,就如刘裕、刘义隆,相继成为强势皇帝后,南朝对乱臣贼子篡位,变得越来越无动于衷一样。因为,大家对利用尊崇皇帝,建立一个贵族联合执政的格局,变得越来越没信心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面对乱臣贼子篡位,通常都是报着管他狼吃狈,还是狈吃狼的态度。于是,乱臣贼子夺取皇位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也很有人愿意用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谴责他了。于是,整个南朝,乱臣贼子层出不穷,皇位的世袭制,几乎已是变相的废除了。

杨坚篡位时,大约也是如此的。所以,在杨坚之心路人皆知的背景下,在北周的核心地区(关中地区),竟然没有人公然反对杨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第二、反对杨坚的力量,虽然一时风起云涌。但是,他们都集中在北周征服的地区(从前北齐、梁帝国的地盘)。事实上,从前北齐、梁帝国地盘的军政长官,似乎除了并州总管李穆、幽州总管于翼外,都加入了声讨杨坚的行列。
但是,这种反抗,似乎注定是缺乏力量的。
因为,关中之外的地区,都是北周征服的地区。尤其是北齐故地,三四年前,才被北周征服。你在这种地方,打着保卫北周皇帝的旗号,反抗权臣篡位,本身就是缺乏号召力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是北齐的臣民,你的国家三年前被敌国灭亡了。现在,敌国本土发生叛乱,你会积极保卫他们的皇帝?这似乎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处于你的位置,你肯定会觉得,管他们是狼吃狈,还是狈吃狼呢!换而言之,谁当皇帝,关我们什么事?

当然了,从这里,我们大约也可以看出来,周武帝在灭掉北齐后,对北齐皇族进行灭绝性屠杀的原因。因为,从前符坚灭掉前燕,因为重用慕容家族,所以帝国出现危机时,整个前燕故地马上就脱离了帝国的控制。
如果周武帝用怀柔的政策对北齐皇族,当北周帝国出现混乱时,北齐故地恐怕也会随时脱离帝国控制的。但是,周武帝也许没有想到,他灭绝了北齐的皇族,只是使杨坚夺取北周权力时,变得更加容易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因为豪门贵族的衰弱,让关中地区(北周的故地),缺乏反对杨坚篡位的足够动力、实力,因为关中之外的地区,缺乏保卫北周皇权的足够动力、实力,也缺乏脱离北周统治的足够动力、实力,让反叛者难以从当地汲取到足够的力量。
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杨坚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平定了。
在平定地方反对力量的同时,杨坚也开始铲除宇文诸王了。周宣帝刚死,杨坚就把宇文家族有影响力的王爷,都骗回了帝国都城。现在,据说这几个王爷,都阴谋杀害杨坚,所以全被杀掉了。

公元581年2月,杨坚称帝。
此时,据周宣帝死,不过9个月的时间!也难怪人们都说,自古得国之易,没有比杨坚更容易的了。
杨坚在周宣帝死后,才取得执政的地位。但是,9个月后,就登上了皇位。
甚至从周武帝死算起,杨坚也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当了皇帝。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北周帝国的灭亡,是因为北周似乎也进入了南朝的权力格局。

换而言之,因为贵族势力渐渐分散,所以,军政大佬对建立一个皇权衰弱,众多军政大佬联合执政的格局,已丧失了信心。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似乎懒得把什么忠君思想,当回事了。换而言之,谁当皇帝不是个当,忠于某个人、某个家,实在有点迂腐。更主要的是,老话早就说旧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执掌天下。
在这种背景下,权臣篡位变得比较容易了,至于从法理上,他们受到的压力变小了。比如,曹操、司马懿从来都没有当过皇帝,更没有杀害过皇帝;他们的后代虽然篡位了,也没有对从前的君主斩尽杀绝。但是,在后世就是一个乱臣贼子的代名词,就是一个欺负孤儿寡母的代名词。而东晋、南北朝时期篡位的乱臣贼子、杀害皇帝全家的乱臣贼子,数也数不过来,但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谴责过他们。

比如,周宣帝刚死,杨坚就迫不及待的欺负孤儿寡母,更把皇帝全家屠杀殆尽了。
人们在说起他时,好像最多的印象就是开国皇帝,而很少把他们当成乱臣贼子的代名词。我无意强调隋文帝乱臣贼子的身份,我只是想说,人们当时对乱臣贼子篡位,已表现的非常坦然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先生分析魏晋南北朝皇权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因为豪门贵族体制,但我看欧洲中世纪也是一个标准的豪门贵族体制的时期,各国君主虽然权利远不及中国但却非常稳定,英国国王一直由威廉一世的子孙担任至今,法国的卡佩王朝及其支系统治法国除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及拿破仑时代直到1848年,其他各国也大同小异,先生好像以前提及原因是因为教会势力的存在,能详细分析一下吗?

================================

你说,“英国国王一直由威廉一世的子孙但任至今”。其实,这句话距历史事实很远。

因为,威廉一世1087年死,1135年(也就是48年后),英国的国王就是威廉一世的外孙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好像刘邦死三四十年,鲁元公主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你说汉帝国灭亡了没有?肯定是灭亡了,因为这意味着是张耳的孙子夺取了天下。

关键是,威廉一世死后66年,亨利一世(威廉一世的儿子)的外孙(亨利二世)。又把威廉一世的外孙赶下了台。
英国这种王位继承关系。就相当于,刘邦死后四十多年,先是刘邦的外孙当了皇帝;又过了十多年,却让文帝的外孙夺取了皇位。你说所谓的汉帝国还存在吗?显然是不存在了。你说,此时的天下,还与刘邦有关系吗?要说有,自然有;要说没有,也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亨利一世的外孙当皇帝后,把国号也换了。威廉一世建立的王朝,叫诺曼王朝;享利二世(亨利一世的外孙)建立的王朝,叫金雀花王朝,又称安茹王朝。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亨利二世能成为金雀花王朝的开国者,主要因为他的母亲是诺曼底的领主(威廉一世就是以诺曼底起家);他的父亲是安茹的的领主;他的妻子是阿奎丹的领主。而上述三个地方,都在法国,而且领主和法国有隶属关系。亨利二世的父亲是法国的大领主,但他也是英国国王的外孙,所以以此为借口进攻英国,并成功夺取了王位。

这就是意味着英国与法国注定以后会永无宁日。

因为,金雀花王朝就是一个怪胎;所以,亨利只能分封诸子。结果呢?亨利二世的四个儿子,都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怂恿下叛乱自己的父亲。亨利二世气死后,他的次子查理一世(狮心王)继承了王位。

但是,因为在贵族政治下,虽然查理一世文武全才,但是的他的统治一直都不稳定。中间有一段时间,他的弟弟约翰篡夺了他的王位;后来查理一世死后,他的弟弟约翰(无地王)继承了他的王位。

约翰成为英国王后,为了扩张王权,与贵族、教皇矛盾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约翰向教皇屈服,并且签订了传说中的大宪章。大宪章的主要内容,就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贵族们的权力。而且大宪章中规定,如果国王不遵守大宪章,贵族们有权使用武力教训国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欧洲的历史远比中国的历史复杂。最简单而言,英国、法国的历史,其实是混在一起的。比如,亨利二世建立的金雀花王朝,等于用和平的手段(他的母亲、父亲、妻子都是法国的大领主),把法国近一半土地纳入了英国版图。
更主要的是,亨利二世他是法国安茹公爵的儿子,又是英国国王的外孙。而基于政治的利益,英国、德国、神圣罗马帝国之间,也有类似罗圈套罗圈的关系。

欧洲的历史远比中国复杂,还在于:现在的中国,占据着历史的中国普遍地区;现在的欧洲各国,都是从前欧洲大国的一部分,而且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之间,也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现在记录欧洲历史时,常常都是基于众多国家的视角,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集合。

我们觉得欧洲的王权稳定,常常是一种错觉。一方面我们对欧洲的历史,常常知道的有限,更主要的是,我们常常很难分清他们的关系。
因为,在贵族政治、教权的影响下;而且欧洲是一个片开放的地理(包括欧洲、西亚、北非;而且中间有地中海之类的内海阻隔;英吉利海峡一类的海峡阻隔)。所以,那里的王权,一直都处于不稳定中。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49209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5-16 22:35:00

更新时间:2019-12-17 19:54:46

评论数:62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