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二)、先生写道杨坚受制于独孤皇后,但我看独孤皇后除了嫉妒外好像没有什么过分之举吧,杨坚不敢对付她在政治上可能主要是顾忌自己五个儿子和几个女婿的势力吧。

================

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而进沟通联络,“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

隋文帝对这位爱妻是既宠爱又信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宫中同尊帝后为“二圣”。

这些内容都证明独孤皇后的势力之大,绝不是在闺房之内。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三)、先生曾指出建文帝与光绪帝都因为政治上的幼稚无知,致使本应稳操胜卷的局势失控最终惨遭失败,明太祖与慈禧太后都是权术高手怎么会教育出这样的继承人呢?周宣帝大杀宗室依靠外戚致使死后被篡国,他是不是与建文帝、光绪帝一样的无知呢?

=============================

许多事情是悟出来的。
有的人,对某件事表面上没有理解,因为充满了疑问。实际上,这表明他正在悟相关的道理。
有的人,对某件事表面上已理解了,而且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实际上,他丝毫没有理解相关的道理。

比如,朱元璋亲手设置的权力格局,建文帝从来也没有看懂过;最要命的还在于,从表面上看,建文帝能看懂朱元璋的意图。所以,朱元璋问他相关问题,他都回答的头头是道。事实上,他一直是在敷衍朱元璋。
朱元璋一死,建文帝就试图全面颠覆朱元璋所布的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朱元璋知道这个孙子这样聪明,肯定不敢让他当皇位继承人的。


政治这种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因为,一个皇帝赤裸裸的教育子孙,会成为他身上永恒的污点。比如,符健、萧鸾临死前教育儿子的话,就是他们身上难以去除的污点。但是,在危机伺服中,他们没有选择,所以只有这样教育儿子。朱元璋留给太孙的摊子比较好,所以朱元璋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他实在没有想到太孙竟然聪明到了那种境界。

因为,建文帝也好,认可建文帝行为的人,从来没有想过。朱元璋是什么人?那绝对是历史上顶尖的权术高手;他苦心设置出来的权力格局,就算有缺点,也绝对是一个近于完美的权力格局。换而言之,谁觉得自己会做得比朱元璋更好,那就叫自不量力。
朱元璋肯定不敢相信,自己这个孙子,表面上聪明无比,却连这种近于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也不懂。

并非说朱元璋设置的东西,就永远不能改变。事实上,就是朱元璋再多活些年,也会逐渐改变分封诸王的权力格局。
关键是,如果你认为朱元璋很傻,你很聪明,你那得多聪明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光绪一直受制于慈禧,他对慈禧的话,自然永远也不会相信。表面上,他一直对慈禧恭恭敬敬,但是内心恐怕早就想干掉慈禧了。更主要的,他一直也相信,天下的混乱就是因为慈禧的道德、才能太低,换上他,他一定能如何如之何。虽然他这种念头永远不敢轻易表露,但是这种想法,肯定早已在心里生了根了。

人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东西,通常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相关的权力博弈,都是在现实中品味出来的。
这种东西,不是人教出来的;也没有人会教你。尤其是皇帝,谁也不敢轻易他这种东西的。因为,你在教他这种内容的过程中,总得有所指吧!问题是,你教他相关内容时,应该指向谁呢?

比如,朱元璋教太孙时,总不能教他如何防范他的叔父,总不能告诉他,你必须得象防贼一样的防着你的叔父。
其实,朱元璋用大道理,已把相关的原则告诉他了。你做好你的工作就可以了!换而言之,只要你做好你的工作,你的叔父们联合起来对付你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你好好工作,他们推翻你,对他们有什么利益?而且,你可以握住机会打击他们,但是,前提是他们犯了错,而且大家也认为你打击他,只是为了执行家法。

其实,朱元璋的话说到这里,已足够了。因为,作为皇帝,最可怕的是,就是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你。只要大家不能联合起来,你永远拥有主动权。
但是,朱元璋显然高估了太孙。
而且,朱元璋从来没有用权术的思想教过太孙,但是,太孙一当皇帝,就完全抛开正途,开始用猜忌的眼光看待他的叔父。

再比如,慈禧教光绪时,也只能告诉他,现实的政治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这种游戏规则,是你不能随便左右的。光绪表面上虽然会同意慈禧的见解,但是内心深处,恐怕绝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在光绪心目中,这就是慈禧亲近小人、亲近守旧之人的借口。


周宣帝死后,帝国才灭亡的。我们很难说,如果周宣帝再多活一段时间,会是什么结果?因为,从周宣帝布的局去看,他也一直在削弱贵族的权力;而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看,他的企图也未必一定不能实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比尔熊网友:

楼主能不能简单谈下九子夺嫡?以及雍正后来搞的什么摊丁入亩之类的应该得罪了大帮权贵,甚至读书人,怎么后来面对老八的叛乱,还赢了呢?
=====================

清初,一直是贵族政治。最初的八旗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都是保证贵族参政的主要形式。

但是,总的来说,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贵族政治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所以它通常总是处于不断被削弱的过程,换而言之,皇权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也就是顺治、康熙连续幼年称帝,但是满清的皇权也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主要原因。

但是,处于贵族政治下,皇帝就必须得加强皇子的实力、地位,否则他死后,皇位能不能留在自己子孙一系,就靠天注定了。而加强皇子实力的结果,就意味着皇权与太子的权力;太子与诸王,诸王与诸王之间的矛盾会加剧。这是康熙诸子夺储的主要背景。
但是,总的来说,皇权在康熙时代,就已高度集中了。到了雍正手中,无非是皇权继续扩张的过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hanchengguangly、陈实2013、郗家彬、随便选一个、新恐怖鸟、枯声、王不招、探索求真、苦守的苦手、无尽的恋、岭南陈氏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杨坚的历史地位

在传统的中国史书上,杨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少在普通人的印象,如果中国帝王大排队,杨坚肯定无法进入前五名;甚至能不能进入前十名,也难说的很。
因为,关于杨坚的历史,多少有些平淡;而南北朝的历史也比较乱;所以,普通读者恐怕连杨坚的基本历史背景都搞不清楚。所以一说杨坚,普通读者大约只知道,他以篡位的方式开创了隋帝国,而隋帝国二世就亡了。

后来,隋文帝的历史地位突然提高,主要是因为外国人在研究中国历史时,认为隋文帝是结束中国三百年分裂、动荡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就赋予了他非常高的历史地位。我看过好几个版本的世界百名伟人排行榜,而隋文帝通常都是榜上有名。
其实呢?这是因为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与中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是非常不同造成的。

比如,如果没有外国人的历史观传到中国。你让中国人说影响中国历史的标志性人物。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蔡伦、毕昇。因为,这是哪跟哪的事啊?这两个人物,在现在的中国,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是在鸦片战争前,知道这两个名字的中国人,实在可以称得上博学了。因为,这两个人实在太无名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杨坚的历史地位,传统的中国历史一直都低估着;当然了,外国的历史书似乎也太高估他了。

总的来说,每段历史都是众多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促成的。一个人想成为伟大人物,必须得出生于一个恰当的时间段里,而且还得生于一个恰当的环境里;否则他再有本事,也无法影响历史的。

比如,秦始皇如果出生于平民家庭里,兼并六国的人,肯定就不是他了。因为,在过去的百年历史里,所有的秦王(或秦国执政官)都领导着秦国,一直不间断的蚕食着六国。秦始皇不过是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最后的一推。

如果刘邦早生上二十年,他肯定也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了;因为他恐怕没有等到天下大乱,就在沛县以一个亭长的身份死了。

比如,曹操、刘备、孙权都非常英雄。但是,结果呢?三个人都是折腾了一辈子,也没有统一天下。最后统一天下的人,竟然是司马炎。
再比如,五胡乱华开始后,整个时代那是英雄辈出。但是,谁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统一。而最后统一天下的人,竟然是杨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司马炎与杨坚,那都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整个历史大局,进行了最后的一推。

其实,秦始皇也是如此的。只是从秦始皇继位时的天下形势去看,似乎并没有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刻。因为,虽然在秦国一百多年不间断的蚕食下,秦国作为唯一的超大国,已没有人能抗衡了。但是,六国的综合实力依然不可小视。但是总的来说,秦国统一天下,那是秦国几代人不间断扩张的结果。

而司马炎、杨坚当皇帝时,整个天下的统一,似乎就差那最后的一推了。因为,当时的天下,只有东南一隅之地还未纳入帝国版图。司马炎当皇帝时,就等他去征服东吴了;杨坚当皇帝时,就等他去征服陈帝国了。
只要我们翻开历史地图册就会发现,东吴与晋帝国;陈帝国与隋帝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就是翻开历史书看两国的兵力、人口,那也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征服敌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不论怎么说,杨坚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因为,中国历史经历了三百年的分裂,是在他的手里再次实现了统一。更主要的是,影响中国上千年科举制度,也是在他手里开始出现推广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随便选一个网友:

很少看到楼主谈论国外的历史,想不到楼主博闻强记,对英国的王朝传承也是如此熟悉。不过还是挑个小小的毛病,回复中提到的狮心王叫作理查一世,英国的查理一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被砍头的那个。纯属鸡蛋里面挑骨头,勿怪勿怪。

==================

是的,狮心王是理查一世,而非查理一世;感谢指正。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岭南陈氏网友:

回楼主:我对你给崇祯的评价太高,说其很有才能.统治17年有那样表现出才能事情?千万别说是智灭魏忠贤!这种事情不需要有太高的才能.
新朝想劫富济贫来解决问题.而崇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劫贫济富,减免商业税而增加农业税,再就减免江南的税收.这也算是才能?我认为戈尔巴乔夫才差不多.如果崇祯是因为在消灭利益集团不力而亡,那有新朝的评价也对,但崇祯可是顺从利益集团,把农民逼到李自成处,就完全不配.

======================

我似乎没有说过崇祯很有才能吧!

我承认我对崇祯有一些偏爱,但是这种偏爱,主要源于,我认为一个人处于那种背景下,还一直永不言败的在努力,本身就值得我去佩服。

说到崇祯灭魏忠贤,我也认为那不需要什么能力,因为魏忠贤只是天启皇帝的一只狗罢了。
我也认为明末的唯一出路,就是政府可以劫富济贫。事实上,我在《明帝国的灭亡》中,一直都在表达类似的观点。只是我文中的主要观点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任何试图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努力,都是无力的、无奈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岭南陈氏网友:

那张居正和天启帝为何又能实现劫富济贫,当然代价也非常沉重,一个身死即名裂,一个壮年而亡.而崇祯却不行呢?

====================

明帝国后期一直在走下坡路。
如果崇祯处于万历的位置上,估计也不会当了亡国之君;如果崇祯当了五六年皇帝,就死了;那明帝国肯定也不会灭亡。
问题是,比万历晚当了近五十年的皇帝;而且一直当了十七年皇帝。终于亲眼看到了帝国灭亡。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崇祯当了五六年皇帝就突然死了,人们在评论历史时,自然会说了,如果崇祯不死,明帝国不会灭亡。因为,从皇帝的才能、道德分析,崇祯都不象亡国之君。
问题是,崇祯当时没有死。

在万历年间,帝国虽然开始呈现衰败的迹象。但是,帝国依然还算健康,所以执政者还敢在刀阔斧的干事。比如,一个身体还没有完全垮掉的老人,医生自然敢建议他作大手术。问题是,一个风烛残年随时会死的老人,哪个医生敢建议他做大手术呢?而且,就算做大手术,恐怕也于事无补。
崇祯年间,面对外忧内患,如果崇祯再因为打击既得利益集团,引起扑天盖地的非议、反对,明帝国的前途会是什么样子的?
总的来说,崇祯所处的位置,与老蒋后期所处的位置类似。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南门太守、mememevvv、枯声、俚龙、岭南陈氏、苦守的苦手、王不招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十六章 陈帝国的灭亡

第一节 陈文帝继位

公元557年8月,陈霸先当了皇帝;公元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就死了。
陈霸先的死,让我不禁想起刘裕来。刘裕当皇帝,满打满算坐了三年皇位,就死了。而陈霸先当皇帝,还不到两年,就死了。

总的来说,刘裕建立的宋帝国,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当时江南统一了,刘裕两次北伐,更把北部疆界推到中原。
而陈霸先建立的帝国,则相对有点差劲。因为在北方,东魏帝国把手伸进了江淮地区;西魏帝国干脆把手伸进了雍州。在西部地区,荆州让后梁占据着,湘州让王琳占据着。至于,其它小的军阀就更多了。

因为陈霸先最初挂着梁元帝的旗帜,所以他的儿子陈昌,就留在了梁元帝那里。西魏攻破江陵时,就把陈昌俘虏了。
陈霸先死的时候,马上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让谁继承他的皇位。基于陈霸先的意思,甚至是基于陈霸先妻子的意思,自然是希望等陈昌回来继承皇位。但是,他的儿子,却显然一时回不来。
在这种背景下,陈霸先的侄子陈莤,遂趁机继承了陈霸先的皇位。

陈莤可以继承皇位,是因为,新建立的陈帝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根本无法等陈昌从西魏回国。因为,长时间的让帝位空悬,随时可能引发不测的。而且,陈帝国表示愿意让陈昌当皇帝,西魏帝国就有可能拿陈昌大做文章。

事实上,陈茜刚当皇帝。湘州的王琳就开始大举进攻陈帝国了,而且从西魏东归的陈昌,也被王琳扣留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的陈帝国真的等陈昌回国继位,自然会因此陷入被动之中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打败了王琳后,陈昌可以回国了。
但是,陈帝国的皇位,已被他的堂兄陈莤继承了。陈昌一方面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另一方面,也相信自己还有机会夺回皇位。所以,他依然以皇位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自居。


在这种背景下,文帝陈茜的地位,就出现了危机。因为陈霸先的老战友侯安都还活着,而且整个江南也未真正稳定。如果侯安都愿意拿陈昌大做文章,陈茜能不能保住皇位,还真有点悬。所以,陈茜就表示愿意把皇位让给陈昌。但是,侯安都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陈莤继续当皇帝。

我前面一再说过的博弈格局是,大佬都希望扶立一个弱势的皇帝,然后建立几个大佬并存的格局。但是,侯安都为什么会支持陈莤当皇帝?
我想,主要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陈茜当时已是皇帝了,而且陈茜拥有着不可低估的实力。如果陈莤从皇位上下来,活命的可能性不会太大,而陈莤一系也有可能受到清洗。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
所以,人们非要让陈莤下台,可能会引起陈莤一系的激烈反抗。在陈帝国有着强大外敌的背景下,会随时引发不测的。

第二、当时的南朝是历史上最衰弱的南朝,在长江下游,南朝失去了淮南地区;在长江上游,荆州被后梁占据着,雍州被北周占据着,而且大大小的军阀还没有消灭。在陈莤势力巨大的背景下,如果侯安都非要与陈莤火并,十有八九会弄得大家利益都受损的。

在陈霸先刚死时,侯安都的确有机会,利用太子陈昌大作文章,问题是,结果呢?他可能会引起新建的陈帝国混乱、甚至崩溃。在这种背景下,侯安都旗帜鲜明的支持陈莤继位。
在太子陈昌回来后,侯安都依然有机会,利用太子陈昌再大作文章。问题是,结果呢?这可能会引得大家集体火并,最后弄得两败俱伤。在这种背景下,侯安都出面把太子陈昌除掉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侯安都支持陈茜当皇帝的结果,就是侯安都一系力量,也因此得到了扩张。据《资治通鉴》记载,侯安都的儿子侯祕才九岁,皇上也任命他为始兴内吏。

当然了,当陈帝国稍稍稳定后,陈莤与侯安都还是开始火并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陈朝司空侯安都居功自傲,骄横放纵,屡次聚集文士武将骑马射箭、吟诗作赋,府中宾客动则多大千人,部下将帅大都不遵守法纪,遇到官府收审拘捕,他们就逃往侯安都府中寻找庇护。

他常陪皇上游园饮宴,宴饮中竟然对皇上说:“现在比作临川王时如何?”皇帝没有理睬他。侯安都竟然再三追问,皇上才说:“这虽然是天命,却也明公的劳功。”
宴饮结束后,侯安都向皇上借帷帐和装饰华丽的游船,想载他的妻妾到御堂宴饮。皇上勉强答应,内心却很生气。第二天,侯安都坐在御座上,要宾客坐在群臣的位置上,举杯向他祝寿。有一次重云殿失火,侯安都率将士携带兵器上殿,皇上非常厌恶他,暗里开始防备他。

关于侯安都的所作所为,虽然可能有政治宣传的成份。但是,侯安都功高震主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因为南朝豪门贵族势力开始衰弱,所以政治斗争变得相对比较温和。所以,侯安都最后只是被赐自尽。“第二天,赐他自尽,宽恕他的妻儿,丧葬费由朝廷拨款”。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陈莤当了七年皇帝,就死了。
历史对陈莤的盖棺定论是相当高的。陈文帝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崛起,深知民间的疾苦。他目光敏锐,节俭朴实。每晚都要取来投在宫门的紧急奏报,批阅处理,接连不断。他下令报更传递更签到殿中的人,一定要把更签投掷在阶石上面,让它发出响声,他说,即使我睡着了,这声音也可以使我惊醒。

陈帝国的皇帝,武帝陈霸先篡夺梁氏;文帝陈莤篡夺堂弟;宣帝陈颉篡夺侄子。但是,他们都具体优秀统治者才能、品质;而且都也没有残暴的名声。而且陈昌、陈伯宗丢掉皇位,也没有被丑化。
这种结果,大约是因为随着南朝皇权的加强,所以政治斗争依然残酷,却与从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渐渐变得远离政治宣传了。

陈文帝、陈宣帝能篡位,都有着机缘巧合的一面,而很少能看到豪门贵族操纵的痕迹。在这种背景下,陈帝国的历史,变得相对比较简单。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苦守的苦手网友:

如果崇祯南撤退守江南半壁起码有着一个让南明诸王在明面上必须团结在崇祯旗下合作抗敌,而且所带来的一大批失去地缘利益基础的北方系军政官僚集团反而更易出于公心在临时朝庭与南方系既得利益集团暂且抗衡一时,作为最高领导人能见到下属派系林立互相掣肘应该是很理想的便于掌控的形势。此外,若崇祯若退守江南,把北国扔给李闯与满清死掐,则对崇祯而言可换得时间积极清理内政休养生息,至于此后或攻或守还是联清灭顺亦或扶顺扛清完全在己,也算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良好局面了。当然这仅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起来无论是思想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难度都不是一般的大。


=========================

晋元帝也好、宋高宗也好,都也代表不了帝国的中央政府南迁,换而言之,他们只是逃到江南的实力派之一。他们可以划江而治,并不是帝国政府南迁的结果,而是逃亡的实力派整合成功的结果。因为,帝国的政府,显然都亡于了北方。


西晋灭亡时,石勒把晋帝国的王公贵族全部俘虏,并集体屠杀了。而且,西晋的皇帝,都死于了北方,谁也没有南渡。从这层意义上,西晋并没有迁都。

北宋灭亡时,金国把宋帝国的皇族大臣全部俘虏了,并且大都带到了黄龙府。而且徽钦二帝都也死于北国。从这层意义上,北宋也没有南迁。

所以,把明帝国无法划江而治,归于崇祯未南迁的人,常常忘了晋、宋的皇帝都是也是死于北方都城之内的。让帝国在南方开创局面的人,都也不是皇帝。

在帝国那种局势下,崇祯就算跑到江南。肯定也与弘光皇帝没有任何差别。总而言之,左良玉不听他的话,他能有什么办法?江北四镇不听他的话,他能有什么办法?一切是显然的,崇祯跑到江南,也只能当傀儡皇帝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岭南陈氏网友:

但是连天启都能放只狗咬到钱,实现劫富济贫能力.为什么仅过一年崇祯就不行了?肯定怕死不敢动利益集团是主要原因.因为有正德,天启样子.得罪利益集团很容易就落水而亡.嘉靖为此在二十年和二十一年受到未遂谋杀.这实际上和美国被自杀是十分相同的.怕死是人的天性,但也有很多领导为了改革也作出了必要的牺牲.明末时动利益集团奶酪是唯一救明生存的选择.天启为了救明,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政治责任远高过崇祯.
老蒋如果没给宋子文休克经济,老蒋也不一定会输.是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自己.

确实很多时候是无奈的,但是坐到这个位置,却想不承担这种责任.那无论如何也不是好领导人.在明朝的皇帝谁都怕落水身亡,但不落水身亡,国家就非给利益集团折腾给完.从天启执政情况来看,政府机构还是能够实现劫富济贫的能力,不者利益集团就不会来暗.

===================

崇祯最大的败笔,就是崇祯元年、二年的所作所为。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少年,我们实在不能要求太高。

在崇祯元年、二年,崇祯显然没有看清政治的本质,所以他是把政治当童话去看。比如,上手清除所谓的阉党;比如,对袁崇焕近于儿戏的信任。这都不是一个成熟政治人物可能干出来的事。

但是在此后,崇祯显然看清了政治的真相。问题是,看清了,也很难扭转这种局面。皇帝不敢大刀阔斧的做事,并非简单的怕死。因为,皇帝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的中心,他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对天下负责的。

天启的努力,无非是让他获得昏晕的名声。更主要的是,你说天启是在劫富济贫;但是,当时的百姓能感受到这一点吗?显然是不能的!既然当时的老百姓无法感受到这一点,你说他的努力价值在什么地方?

所以,就算天启活着,也有可能会拿魏忠贤的人头塞天下人口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郗家彬网友:

楼主关于南朝的评论,宋齐详而梁陈略,是否急于收尾了?

=========================

在写宋、齐的时候,心无旁鹜;所以翻的参考书比较多,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写梁的时候,就开始构思评论水浒了,而后来又写刘邦。所以,很难集中精力写后面的内容。

开始,我觉得这个坑宁可留着,也不应该草率的把它填平了。但是,这个坑留的太久,也实在不是个事。而且我不论写什么,都忍不住惦记这个坑(所以,总是断断续续的写相关内容,以至写别的内容,也无法集中精力了)。
因为,我希望自己能用自己的观点,对整个历史、社会的运行,都做出更符合现实逻辑的解释。所以,长久的停留在某段历史中,我怕自己眼界会变得越变越窄。
趁现在还有兴趣看书、写文字,所以我想多写一些题材的内容。

虽然,我也觉得,用岭南陈氏的网友的观点,可以解释宋齐详,梁陈略的布局。“宋是南朝最强的朝代,齐,梁不弱.但梁稳定.而齐多变.陈则弱又不多变为此略也属于正常.”。
但是,我知道,在写梁陈时,自己的确没有花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更没有看足够的参考书。这样结束这个长篇,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够负责。但是,让这个坑长久的留着,似乎更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岭南陈氏网友:

只要能救的了明帝国,有些恶的事情是必需要做.就如新中国清除地主这种恶,如果掌握舆论的人(也就是当时的土豪劣绅)眼里,肯定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谁敢这么做肯定是魔鬼.但在无话语权的百姓而言,就不一定了.
天启能打压东林党,从而能从商业税中得到一笔,必是有一批支持的士绅.及支持者.为此当时天启的名声如何!现在已经无法得知.因为清政府搞的明史并是不一流历史学家创作时机.对明各皇帝的定论,已经阻止了历史学家的选择性.明史记载是没什么矛盾的,还有清政府对于丑化皇帝野史的推广.及对历史毁灭也是空前的.连天启帝与东林党政治斗争阶段胜利记录<<三朝要典>>也已经找不到一份原本.
清政府对明皇帝丑化,甚至天启帝是文盲现在都还有(看一次就吐一次,在这信息发达的年代,只要有这种说法的白痴,我认为跟其解释都是浪费时间).这还是建立在现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年代的前提下,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经清政府数百年宣传.还是有大批民众相信此说法.而我们能得到信息是清政府过滤过的为主体后,再从清正史记载来相对合理的解释.

========================

天启皇帝的历史形象,的确是被丑化的结果。
但是,我们很难说,这一切是源于满清的丑化。因为,他的弟弟,其实就已间接的、彻底的否定了他。因为,崇祯亲手定下逆案,把天启时代的主要执政者,都说成祸国殃民的代表;天启皇帝作为幕后老板,他扮演什么角色呢?

崇祯最主要的错误,其实都是崇祯元年、二年犯下的。但是,对于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少年,这种错误几乎是必然会犯下的。
因为,对于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人,很容易会相信这样一种幼稚的政治理念,那就是把坏人清理出局了,重用某些好人,就可以让国家、社会大变样。

问题是,换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继承了天启的皇位,又会如何做呢?恐怕也与崇祯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一个皇帝重用太监,本身就容易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魏忠贤虽然敢想敢干,但是以他的阅历和学识,也实在担不起大梁的。因为,短短一年时间,就建起四十多座生祠(都需要大量的白银),如果再持续下去呢?在帝国财政困难的时候,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犯罪。更主要的是,他这种行为,表面上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实际上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的。因为,这绝不是一个臣子应该享受的东西。
甚至而言,就是天启多活几年,也有可能会拿魏忠贤去塞天下人之口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先生说在贵族政治的体制下,君主只能加强皇族、外戚等势力来巩固家族统治,我看刘邦、刘裕等分封的儿子在他们死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成年,权利行使应该还在中央委派的诸侯相等人手中这又与郡县制又有多大区别呢?外戚在君主的扶持下短时间就能登上高位,他们真能做的稳吗?先生能详细讲解一下贵族体制下的权利运作吗?

=========================

在诸王政治下,地方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都非常大。虽然诸侯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诸侯相是作为诸侯的管家在行使权力。
换而言之,诸侯相虽然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诸侯相是对诸侯负责的,说得具体点,王国内的军事、政治、经济运转,甚至包括人事调动,都是中央政府无力插手过多的。
虽然诸侯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但是如果中央政府敢过分干涉王国的内政,诸侯相也会积极反对的。

分封诸王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地方制约中央;而地方又是一个以诸王为中心的利益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控制中央政府的权力者,敢威胁皇权,地方势力就会趁机向中央扩张。

诸侯相虽然权力巨大,但他是以诸侯管家的身份出现。换而言之,诸侯的娘家人,王宫内的力量,会替诸侯约束诸侯相的。在这种背景下,王国内也是各种力量制约的,他们也无法扔掉诸侯的旗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有一句名言天才发明,白痴使用。宋、明、清等朝代能长期统治有这个因素吗?
有一种说法国家或政权处于危难之中人们都希望产生一个“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既倒”强人,你说陈莤能取代陈霸先的儿子即为有没有这个因素呢?


===========================

宋、明、清的政治格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它也未必是什么天才发明的结果。
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渗透越来越深、越来越远。在这种背景下,皇帝才机会实现政府的官僚化;而且在这种背景下,政治的官僚化,也是自然而然的。

在国家政权处于危机之际,人们自然倾向于希望出现一个强势的统治者。陈莤能取代自己堂弟,这个原因自然不能忽略。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49209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5-16 22:35:00

更新时间:2019-12-17 19:54:46

评论数:62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