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漫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有网友一直拿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例子来反驳你的利益论,关于黄继光《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他完全是神话宣传,关于董存瑞也有网友有桥是不是太矮了、董存瑞是不是不太了解炸药包威力等质疑,至于雷锋因具备这类超出常理的荒诞情节当即就能看出虚假,例如收入与支出严重不符、春节捡粪竟然一天可以达到300斤、只有小学文化尽然可以说出经典名言,太祖时代是一个亩产可以达到100万斤的时代这些英雄有多大的真实性呢,先生一直在讲汉高祖中的可以一眼看破的种种神话,那这些宣传出来的英雄呢是不是呢?

===========================

雷锋等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机缘巧合成了典型。
这些人是真是假,故事是真假,在从前也不重用,现在也不重用。重要的是,是它所表达的意思。

他们表达出来的意思,都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换而言之,个人就是一块砖,一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对于这种思想,以前绝没有人敢怀疑的。相对应的就是,对于这种典型人物,是绝没有人敢怀疑的。但是,也正因为没有人敢怀疑,所以宣传机构就懒得认真作功课,所以塑造出了漏洞百出的宣传人物。

现在人们习惯性的怀疑、戳穿相关的宣传,主要是因为,人们摆脱政府控制的客观因素越来越成熟。所以,人们自然开始挑战各种集体主义的思想(让个人无条件的服从集体)了。

因为人们有挑战相关的思想,所以自然就会怀疑相关的模范人物。而且很不凑巧,当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并不知道后来有人敢这样怀疑他们。所以,当时的包装,严格的来说,是非常粗糙的。以至于,当后人怀疑相关人物时,马上一戳一个漏洞。

出现这种事的主要原因,一来因为,当时的宣传包装手段非常粗糙;二来呢?则是因为当时政府控制着舆论,所以总认为老百姓就是傻子,于是就不愿意认真作工课。
翻开我朝开国的历史,那的确是一个集体主义高涨的时代。所以,如果宣传机构,如果愿意认真作功课,应该可以找几个更真实、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典型。当然了,也可以把相关的宣传包装作得更真实、更可信。

不过就我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事实,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那种年代,出现一些类似的事情(比如,为了集体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应该是正常的。而且,我朝军人那种舍身忘死的精神,是世界公认的。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上甘岭之类的战役就可以知道。

比如,邱少云的事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在战场上被烧死了。
再比如,董存瑞的事迹也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过去炸敌人碉堡死的。
再比如,黄继光也是在在执行爆破任务时死的。
至于具体过程、情况,肯定是艺术加工的。
雷锋也是如此的,雷锋肯定是一个比较热心的战士,而且出身比较好。失去这种背景下,那解放军战士千千万万,为什么就会选中他呢?

一个人想获得相关荣誉(比如成为模范人物),通常都是机缘巧合。换而言之,未必是他们真的比别人都优秀,只是因为上面正好要树立相关典型人物,而且正好挑中了他们。正好挑中他们的原因多的去了,有时候恐怕只能用命好来形容。
比如,我朝战争期间,英勇牺牲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为什么会独独选中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人呢?
再比如,我朝的解放军战士,喜欢做好人好事的人,肯定也多的去了,为什么一定要选雷锋呢?
就我理解,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命好。
为了让他们的形象更符合模范的标准。所以,控制舆论的政府,自然会用尽种办法全方位的包装他们。但是,这种包装应该说是非常粗糙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郗家彬网友:

这种政治宣传并非粗制滥造,诸多不合理的疑点的存在绝非疏忽大意,而是刻意为之,精心设计的,如果设计得再合理一点,宣传效果反而会变差。至于为什么要如此,其理论基础是群体心理的特征,可参见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以邱少云为例,这种宣传手法完全是简单的抄袭佛教,有意把邱塑造为药王菩萨的形象,历史回到梁陈交替之际,傅大士的门徒为了解救侯景之乱后众生的苦难,就有不少燃身供佛的,类似的宣传手法千古有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绝对不是粗制滥造。

=====================

的确如此,这是我从前没有思考到的内容。

新恐怖鸟网友解释是,如果太合理了,就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也就缺少轰动效应和示范效果了。
这应该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不知与你理解的层面是不是一致?

我待我施为地煞变12网友的想法一样。“精彩,能否详细地讲一下”。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前一段时间就有网友(不好意思,忘了是谁,也忘了是不是你)推荐过。我也下载了一本,只是与我本身的思想结构可能有偏差(我以前,看的心理学书,很少看原著,都是看各种解读版,猛猛一看原著,觉得一时找不到头绪),所以我一直看得似懂非懂,也无法耐着性子看下去。

其中只有一段内容,我的印象大约非常深刻。对此,我在刘邦那个长篇中,曾试着表达过。
大意是群体在分析问题时,情感多于理性;直觉多于理性,所以,越简单、越粗暴、越片面的内容,越容易让人接受。而那些有条有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内容,常常会缺说服力。


看了您的回复,我再回想历史上的经典政治宣传,的确大多是如此的。
比如,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反面的角色(比如,昏君、暴君),大都写得耸人听闻,极不符合情理、常理。但是,人们却显然是相信的。因为,历史书在写到这些人时,常常都在简单重复相关的内容。
我以前,以为只是基于人们廉价的优越感。现在看来,原因也许比我想的要复杂。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俚龙、无尽的恋、枯声 、fslh007、炎炎245、郗家彬、探索求真、待我施为地煞变12、新恐怖鸟、岭南陈氏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四节 陈帝国的灭亡

陈宣帝病危之时,陈叔棱(后主陈叔宝的弟弟)、陈伯固(后主陈叔宝的堂兄弟,陈文帝的儿子)密谋夺取皇位。
但是,开始陈叔棱谋杀陈叔宝失败(后主陈叔宝只是受伤);后来陈叔棱、陈伯固在城楼之上振臂高呼,又是无人响应。

在这种背景下,因为强势的皇弟陈叔坚、军方大佬萧摩诃站在了后主陈叔宝一边,所以陈叔棱、陈伯固很快被杀掉。

陈叔坚一方面是强势皇弟,另一方面也在后主陈叔宝继位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陈叔坚一时权顷朝野。结果就是陈叔坚受到后主的猜忌。但是,因为陈帝国的皇权相对强大了,所以陈叔宝虽然削夺了陈叔坚的权力,却并没有杀陈叔坚。
至于萧摩诃虽然在军方的影响力巨大,但是在皇权渐渐高涨的背景下,一直都安守本份,绝不敢试图介入权力中枢。在这种背景下,萧摩诃在军方的地位,一直受到陈后主的尊重。

虽然,陈帝国内部也围绕皇权,不断发生冲突、内哄。但是,总的来说因为皇权渐渐强大,所以这种冲突、内哄的血腥气、残酷性,已远不能与从前相比了。
当然了,因为皇权强大,而且陈叔宝并不是一个雄才的皇帝,所以帝国的权力就渐渐被宫廷力量所把持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在整个南朝,皇帝被废、被杀,那实在如同家常便饭。
陈后主这种人,也可以稳坐皇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豪门贵族势力削弱了。失去豪门贵族在背后纵横开合,一个官员想与皇权分庭抗礼,通常是难以想象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陈宣帝布的局,已可以看到官僚政治的影子了。换而言之,帝国的主要官员,所带有的家族色彩就越来越淡了。再换而言之,在陈帝国后期,一个官员的权力,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信任、重用;以及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主要凭借自己的家族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陈后主虽然一副文人气质,完全缺乏政治家应有的素养。而且,他在位期间,身边似乎也没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助手。但是,陈帝国一直都保持着稳定。

我们常常觉得,陈帝国的灭亡,是因为陈叔宝太昏晕了。
问题是,以武帝、文帝、宣帝三位优秀的皇帝,历经25年(从陈霸先称帝,到陈后主继位),都是一直局促于江东一隅之地,无法有所突破;我们指望陈后主能有所突破,那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吗?
问题是,以武帝、文帝、宣帝三位优秀的皇帝,在北朝分裂、内哄之际,都无法走出被北朝挤压于江东一隅之地的困境,我们指望陈后主能在北朝统一、稳定的背景下,继续维持南朝的统治,同样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就是文帝、宣帝活着,肯定也无法避免南朝的灭亡。
如果说从前的南朝(东晋、宋、齐、梁),都相当于统治着三国的蜀、吴二国土地,甚至比蜀吴二国的土地还广阔。那陈帝国就相当于统治着从前的吴国,甚至比从前吴国土地还少。指望这样一个南朝,对抗一个统一了北方新兴政权,实际上是近于不可能的。
陈帝国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北朝能不能继续保持分裂的格局。如果北朝能继续保持分裂的格局,陈帝国自然可以继续维持;如果北朝实现了统一,就是陈武帝、文帝、宣帝在世,陈帝国的灭亡,应该也是无法避免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陈帝国在后期,上下都弥漫着一种保守、享乐的风气。实际上,多少也是出于一种无奈。

事实上,他们对安全的保证,只能把一切寄托于长江天险。或是,把希望寄托于北方的内哄、分裂。
问题是,长江已不是所谓的天险了。因为,长江上游地区,早被北朝占据了。在这种背景下,北朝又实现了统一稳定,那陈帝国的命运,似乎已是注定了。

更主要的是,随着南北各方三百年的冲突碰撞、交流汇合,南北双方的经济、文化已没有明显的差异了。所以,南朝对于北朝,已缺乏了足够的排斥感,所以,大家自然会产生一种,管它以后身属于何国的念头。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江南普遍缺乏一种忧患意识。
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能力,似乎也缺乏这种必要。


我们的历史,常常非常奇怪。
说到隋帝国统一南北,是他的历史大功绩。而说到陈后主,近于不战而降,就充斥各种贬责之词。这种论调,真是离奇到了极点。

既然隋文帝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大功绩,那江南民众不积极抵抗,岂非也是顺应形势的做法?既然如此,那陈帝国的投降,有什么可苛责而言?

因为,如果陈后主真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把这场卫国之战打得惨烈异常。于是,整个江南尸盈遍野,血流成河;对天下人而言,真是什么幸事吗?

因为,如果陈后主真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成功的打退了隋朝的南征,岂不是意味着天下还会继续分裂下去?如果我们希望这种结局出现,那隋文帝征服江南,还叫什么历史功绩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每当看到这种胜负之局已定,而弱者报以一种几乎不战而降的态度。我总是感觉一种欣慰。因为,处于一个老百姓的位置,天下姓陈、姓杨、姓宇文,真的有很大差别吗?
如果说,在这些统治者统治下,生存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我自然关心他谁统治,谁胜谁负。如果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天下由谁来统治,关老百姓屁事来着。老百姓关心的只是和平、稳定。
为了他们某家某姓的胜利,让一个地区的人都把全家置于危险的境地;把天下置于无休无止的点乱中。那不是扯淡到极点的事吗?

我们通常的历史,总是把视角放到帝王将相的身上。总而言之,看到一个无能的统治者失败,我们总是哀之不幸,怒之不争。换而言之,他应该这样做,他应该那样做,问题是,如果他的失败、成功,对他统治下的老百姓影响深远,我们有这种感情,自然不奇怪。问题是,他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统治下的老百姓还是照样过日子,甚至过得更好了,他们的失败,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看到天下用最少的破坏,实现了统一。我们却是感到遗憾、惋惜。我们的遗憾与惋惜也太离奇了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探索求真网友:

(一)、我关于秦二世的理解,的确有些前后矛盾。

就我现在理解,应该倾向于秦二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傀儡。因为,他是皇权的象征,而且在那种接近官僚政治的体制下,又处于内廷、朝臣二元系统的格局下,秦二世应该不会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傀儡。

秦二世的权力大小,不取决于它。主要取决于,官僚集团之间的矛盾大小;内廷与朝臣之间的矛盾大小。官僚集团内部意见统一,内廷、朝臣之间意见一致。秦二世的权力相对就小。如果上述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增大、内部意见混乱,秦二世的权力就会增大。

在刘邦那个帖子中,在秦帝国灭亡时,应该就是按这种论调写的。可能在沙丘密谋时,许多内容没有思考清楚,才写出秦二世始终就是一个傀儡的话。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三)、3、说到内阁总统我看还有应该一个作用吧,那就是处于超然位置的总统能协调各大党派的矛盾吧。我看近年希腊、意大利的政府危机最后都是由本国的总统出面组织协商解决的,先生在分析林森等人时不也是指出“拉帮结派,自然有拉帮结派的好处,但是,他会让你失去超然的位置。你无帮无派,却能让众多人尊敬你、支持你,那在各帮各派谁也不服谁的背景下,你上位的机会就会比他们更多了。因为,各帮各派谁也不服谁,一个超然的第三方,就自然就很容易在各方力量之上调解他们的矛盾了。”

======================
一个荣誉多于权力的首脑,他存在的意义是众多的。你说的这种原因,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四)、墨索里尼对政局的掌控明显不如元首,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国情差异是不是还因为墨索里尼之上还有一个意大利国王,最后当国王让他下台他自己也无话可说。

======================

墨索尼的权力弱于元首,原因是众多的。意大利有国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墨索里尼没有能力把国王清理出局。
但是,从客观上看,你说的观点能够成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5、我看到了一个现象,波兰独立的开国总理帕德莱夫斯基只是一名钢琴家而以色列也曾邀请爱因斯坦出任第二任总统,那些冒万死夺取政权的实力派大佬怎会轻易让出这么重要的职位呢?

==================

应该就如新恐怖鸟网友所说,这种职务,荣誉多于权力;它应该只是一面旗帜。但是,并不是谁也能当起这面旗帜的。换而言之,他必须得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人。

6、我看到在隋唐时期有一个现象,新兴的权贵竟然肯愿意花大价钱出“陪门财”与已经破落关东世族联姻,在现代社会西方富豪也愿意花大价钱与失去政权的王室贵族联姻而且引以为荣,这是什么原因呢?
================

文化风俗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自己也有自己的惯性,不会与经济,政治完全同步改变。
比如,合家团圆过春节,这是小农社会形成的习俗,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已经越来越淡了。但是,仍可以看到春运多繁忙,春节回家在人心中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十分重要。
欧洲贵族在人心中仍高贵和这类似。
唐朝时不仅仅是习惯问题,当时大族仍有相当影响力。类似于改开之后的供销社

这是待我施为地煞变12网友的回复。虽然我觉得,这样解释似乎有些不充分。但是,我也实在想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回答了。

7、南朝的贵族豪门的衰落是不是与他们不能掌握军权有关呢,我看恒玄之后好像就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豪门代表掌握军权了贵族豪门逐渐沦为皇帝的装饰品,他们后来丧失政治影响力也就不奇怪了,其实后来取代河阴之变新崛起的豪门贵族好像也大部分是军事贵族。

=====================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因为,军权渐渐流出,也许是贵族政治衰弱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这一切到了安史之乱后,就更明显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无尽的恋、岭南陈氏网友:

陈后主更可怜,泪哥能否为陈后主翻翻案
-----------------------------
不就是一个李后主,不过李后主的形势更差一点.陈至少还控制大半个扬州,半个荆州.交州.而李后主仅控制小半个扬州(江北被宋帝国控制,浙江,上海,及福建北部被吴越控制).如果没太大的丑化的陈后主就是李后主的形象.但陈控制地区远比南唐要大.一旦及正常化,很容易形成故地对陈氏家族的支持.为此陈后主只好,呵呵!相反南唐不过就小半个扬州再如此也翻不了天.
虽然没有文帝,宣帝(这些经过苦难的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陈朝形势这么差,后主还算是敬业的.

========================

的确如此。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夜空长明灯网友:

请教泪痕一个问题。
为什么后赵皇族内部经历一系列火并出了石虎,石氏在后赵依然是一家独大,从而维持后赵的强盛;而西晋的八王之乱反而把司马氏的力量消耗得再也控制不住帝国?
这里我说下自己的理解:石氏和司马氏的权力博弈舞台的大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版块而已。八王之乱以后剩下来的东海王,他只是在司马氏中一家独大,但此时他的实力已无法控制天下了;而一路火并出来的石虎,他的实力仍足以控制后赵整个地盘。
------------------

没错。

八王之乱,打得太久了,动乱的范围和深度都太大了。

打到洛阳周围没了人烟,所谓的胜利者,手中也没多少力量,对外来敌人根本无力招架。

=======================

你说的没错,新恐怖鸟网友所说也没错。
我想,应该就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潇湘信陵君网友:

我在文章中,一再写到人心操控的内容,只是一种商业化的写法。换而言之,希望人们看到一种类似九阴真经的东西存在。
你过分关注这些内容,而且真认为相关内容有很大的威力,只能证明你还不成熟。这种东西,即使真有什么作用,那也只是旁门左道。

我在写笑评水浒时,一再说自己是用商业化的手法写这个长篇,就是不希望相关内容误导别人。
现实社会中,谁也不傻;尤其面对利益,谁也非常精明。当你觉得,用一个小技巧、一个小花招,就能如何如之何的时候,只能证明你还没有成熟。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复潇湘信陵君网友:

是这样,为了避免暴露过多的信息,我简单地介绍下身边发生的一例真实事情。我不会透露过多,也不要问我怎么知道,这只是告诉泪痕楼主,社会精英们为了利益,操纵他人是必备的技能。而他人确实有很多不是傻瓜的,但也因为太聪明反而被利用玩弄,成功的人总是摆出一幅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样子。
因为年底要拿更多业绩奖励,于是世界500强,又是A股权重股之一的国有企业,其子子公司老总带领部下们争夺拿下大项目,因为这块肉太诱惑,有很多背景强大的公司也参与进来。老总利用关系网打通内部能量大的中介人,被迫许诺给他高回扣,其金额大得够一般家庭花两辈子。最终老总成功全盘吃下这块肥肉,其公司的人集体跟着受益。
老总迟迟不兑现许诺,中介人急了,要找上面人搞掉老总,具体心理利益的博弈我没深入了解,但我知道双方压力之大,中介确实背景很大,而老总也不是一般人,这是社会精英们的利益纠纷,因为其金额太大,双方要动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最后老总搞定了中介,而没有兑现之前的许诺。
这是我看到真实的操控案例,为了巨大的利益,用萝卜大棒去操控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并不讲究什么道德规则。
因为这个过程中,利用、威胁、诱惑、欺诈、虚伪等都使出来,这一系列的博弈行为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
我得知这个过程,不禁佩服老总的能力,确实这很有本事,并不是很多人简单做也可以做到。不然哪有这么多的百姓,而社会精英群体却稀少。

===================

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社会的博弈是非常复杂的,当你觉得,可以找到一种类似九阴真经的秘笈时,本身就证明你不成熟。

你说的这件事,整个过程肯定非常复杂的;整个背景也肯定非常复杂的。如果你觉得,取得胜利的老总,是依赖某个小技巧、小花招,本身就是你把这件事看得简单了。

而且孤立的看这件事,这也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因为,需要一个人帮助时,许诺了许多东西,最后事成之后,却想耍赖不给,而且耍赖成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天,他又有事了。你帮他一把,他就可以成功。你会帮他吗?我估计你不会帮他。不是你不会帮他,知道前面那件事的人,都也不会帮他的。
所以,这件事的过程、背景,远比你说的要复杂。如果你只看到,一个人通过耍赖的方式,可以不用兑现自己的承诺,就证明他有本事,这更证明你还没有成熟。

我在笑评水浒中曾说过。大哥的面子,就是最硬的通货。所以,大哥才能空手套白狼。如果大哥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大哥能有什么面子呢?我无意说,你说的这个老总不是什么本事人,我只希望你知道,这件事的背景,肯定要比你看到的复杂。因为,按你所说的内容,这种本事也太近于儿戏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图图吐兔、枯声、夜空长明灯、新恐怖鸟、俚龙、潇湘信陵君、越九歌、我是海1ABC、江东寄奴、郗家彬、无尽的恋、xinj198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五节 小丑一样的陈后主 好色的隋炀帝

关于陈帝国的历史,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历史片段。那就是陈帝国灭亡时,陈后主跑到井里藏了起来。当隋国的士兵往出拉陈后主时,觉得非常沉重,于是大家非常奇怪,等拉上来一看,原来陈后主与张丽华与孔贵人绑在一起。

其实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为民间故事。
历史上充斥着这种民间故事,因为这种民间故事,比较有戏剧性,而且也容易满足人们的廉价优越感,所以通常人人皆知。

陈后主不是傻子,张丽华、孔贵人也不是傻子。国已亡了,他们藏到井里,又是所谓何事呢?
一切是显然的,他们藏到井里,能带几天的食物?就算他们伺机从井里逃出去,又能逃到哪里呢?因为,一个人领着两个绝世大美女,走到哪里,也可能引起人们围观的。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陈后主、张、孔三人,就不会想一想?

这种故事,似乎总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一个好的统治者非常容易,只要你不是傻子就可以了,只要你心里想着一点国家、百姓就可以了。问题是,真正的历史哪有这样简单?

陈后主的政治头脑,肯定远远超过我们普通人。因为,陈后主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当一个成功的政治人物。这一切是由他出身决定的;因为他的爷爷、伯父、父亲都是一代帝王。而他又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一个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他拥有的政治头脑,本身就会远远高于我们普通人;更主要的是,陈后主君临天下那么多年,本身就意味着他有着足够丰富的政治经验。
放到历史上看陈后主,他自然不是什么合格的统治者。但是,如果说他的政治头脑,会低于普通人。那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如果我用这样简单的内容,证明这是一个民间故事。相信很难让人信服的。更主要的是,我也觉得这样的推论,是难以站住脚的。
问题是,相关的故事还会接下来讲。于是,晋王杨广作为南征统帅,看到俘虏了张丽华,所以就点名要张丽华。
高熲认为张丽华是亡国祸水,所以就下令把张丽华杀了。晋王杨广非常生气,于就是告诉高熲,总有一天我会给你好看的。当然了,杨广当皇帝后,就把高熲杀了。

其实,看到后半段。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这是标准的民间故事。因为,编故事的人,显然连历史人物的基本关系也没有弄清楚。只是因为它比较符合唐帝国的政治宣传,所以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历史书上,而且因为他比较戏剧化,所以人们通常总能记住它。

我们先看看杨广与张丽华的年龄。
杨广当年21岁,张丽华年龄,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张丽华的儿子是陈国太子,所以张丽华儿子当时的年龄,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张丽华的儿子当时15岁。
一个21岁的青年,喜欢上了一个15岁少年的母亲。这拿到哪个社会,也是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

仅这一点,当我们听到杨广征服江南,一心要霸占张丽华,就会感觉它的可信度非常低。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杨广的口味比较重。那我们再从其它角度看一下这件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杨广为了夺储,一直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自然可以说,这是杨广一直在伪装自己。问题是,既然是杨广一直在伪装自己,为什么又会突然干出这种不着调的事来?
一个21岁的青年人,喜欢美女,这放到哪里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他拥有众多姬妾,在当时社会,也不会受到太多的非议。但是,杨广为了博得好名声,连这种基本权利也都放弃了。
从这层意义上,杨广为了成功,是愿意压制自己欲望的。而且,杨广此后的许多年时间里,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为什么就在担任南伐大军统帅时,忽然间不愿意这样做了。而且,还以一种极端恶劣的形式表现出来呢?


杨广是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皇族亲王,而张丽华呢?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女人,至少人们愿意认为,陈帝国的灭亡与她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杨广是一个21岁的青年,张丽华是一个15岁孩子的母亲。
杨广是一个为了竞争皇位,不惜把自己装扮成圣人的伪君子。
杨广身为南伐大军统帅,平定江南后,第一件事就是想霸占张丽华。这可以想象吗?如果杨广连这种事都敢干,那他还一个劲的伪装什么呢?

如果这也不足以证明,杨广想占有张丽华的故事不可信,那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高颎是什么人?
高颎又姓独孤,事实上,高颎的父辈,就是独孤氏的属员。独孤皇后也一直视高颎为自己人。所以隋文帝称高熲时,常常不叫他的名字,就叫他独孤。
而且,高颎还是隋文帝杨坚的头号亲信、重臣。
高颎哪一层身份,是杨广敢随便得罪的?

杨广干一件非常不着调的事,竟然敢不回避高颎。高颎杀了张丽华,杨广还敢威胁高颎。杨广脑子进水了?
因为,高颎只要随便把这件事,和独孤皇后或隋文帝一反映,杨广从前的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的。至少,杨广会彻底失去竞争太子之位的机会;因为太子杨勇虽然喜好声色。但是,太子杨勇的相关行为,都没有出圈。换而言之,太子杨勇喜欢声色的行为,都是在大家愿意理解的范围内;再换而言之,这可以理解为小节。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如果杨广比较喜欢美女,而且坐拥许多美女;这也可以解释为风流不羁;至少有人愿意理解他这种行为。但是,杨广征服陈帝国点名要张丽华,这拿到什么地方去说,也没有人理解的。因为,这除了用不着调来解释,似乎找不到任何解释了。

因为,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这种错误,是绝不应该犯的错误,也是绝不可以犯的错误。

这种故事,之所以比较流行,是因为政治宣传讲究的耸人听闻、夺人眼球,更相信谎言千遍成真理,所以他们在丑化政敌时,通常绝不管他是不是符合常理,主要看他能不能夺人眼球。

所以,我朝太祖往打刘副主席时,直接给他按了几顶帽子,汉奸、工贼、叛徒。虽然这完全匪夷所思到了极点,而且也绝不会让正常人相信,但是,政治宣传讲究的通常不是什么合情合理,而是夺人眼球。

大唐帝国为了丑化隋炀帝,自然讲究的也是耸人听闻、夺人眼球。至于他是不是经得起推敲,就是搁靠其后了。

我无意说,杨广是一个有道明君,我只是想说,如果杨广的邪恶,就是靠这种不着边的事证明出来,那我宁愿相信杨广不是邪恶。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感谢江东寄奴、苦守的苦手、随便选一个、潇湘信陵君、枯声、俚龙、联合王、岭南陈氏、待我施为地煞变12、韩hanhan123、郗家彬、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五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这里是以政治史为主,并不是以经济史为主。所以,我主要分析的是政治的变迁。
虽然许多人总认为,我应该对生产力的变迁、经济的变迁,做出详细的、比较令人信服的描述分析。否则,我的核心观点(生产力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政治变迁),比较令人难以信服。
但是,我觉得生产力的发展是不证自明的东西。生产力发展之后,交通、媒介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而交通媒介发展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方式、规模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许多人总觉得,我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解释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的变迁,有些说不通。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几百年时间里,生产力也好,交通、媒介也好,好像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变化。其实呢?这都是一种误解。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翻开历史地图册,简单看上几眼就可以知道,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生产力一直在发展,交通、媒介也一直在发展。

在周朝建时,所谓的天下,到底有多大呢?恐怕也就不足一百万平方公里。其它地方呢?都是处于蒙昧与野蛮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代,或秦帝国建立时,所谓的天下,到底有多大呢?其实也就是二三百万平方公里。因为,出了这个范围,都处于一片蒙昧的状态之中。

甚至而言,在秦帝国时代,所谓的西域,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一片空白;当然了神秘的青藏高原,在中国历史上,更是一片空白。就是长城以北,人们也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到了汉帝时代,西域才渐渐走入中国历史的视野,但是所谓的西域,也只是一条狭长的地区,在它的北面、南面依然处于一片蒙昧之中。而青藏呢?依然还没有真正走入中国的视野。
但是,当时的人们,对长城以北地区,已开始有了直观的认识,比如长城以北历代统治者的世系,在中国历史书上,可以完整的找到了。

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渐进的。
到了唐帝国时代,整个西域、青藏高原、长城以北地区,已开始完全走入中国历史范围。换而言之,比中国现在版图还广阔的范围,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着,他们彼此之间,开始有着这样、那样的来往。


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呢?自然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使许多本来不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区,也渐渐走入了文明行列。比如,在长城以北、西域、青藏高原,也开始渐渐进入文明之中。
当然了,证明历史交通、媒介持续发展,并不是只有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只是这种例子,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只要我们翻开历史地图册,随便看几眼就可以知道。

许多人基于一种幼稚的历史观,总认为隋唐时代,中国文明达到顶点,以后就走下坡路了。其实呢?只要我们看过几本真正的历史书,就应该知道,中国的历史一直在向前发展。
许多人基于一种幼稚的历史观,总认为中国从秦帝国到清代,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并没有什么发展。其实呢?只要我们把初中的历史课本学好了,就不应该有这种离奇的认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19-12-17 19:54:46
从三国时代起,到陈朝灭亡止,江南大约保持了近四百年独立地位,期间只有二十多年(西晋时期),处于北方的统治之下。

在这段历史时期,之所以会长久的出现南北朝这种格局。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正好发展到了某个比较尴尬的阶段。
在三国以前,长江以南地区,是无力与长江以北分庭抗礼的。换而言之,只要长江以北统一了,那征服长江以南就是一转眼的事了。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战国时期,有六个国家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只有一个楚国。北方六国,对付一个楚国,楚国有机会抗衡吗?显然是没有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一个帝国统一了北方,那本身就意味着统一天下了。
这一切,到三国时期,就开始现意外了。因为曹魏很早就统一了北方,但他一直无法征服南方的吴、蜀两国。
而东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的帝国有:后赵、前秦、北魏,他们也同样无法征服江南。至于北方分裂的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江南可以长久的与北方保持独立的地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经济发展了。它渐渐拥有了与北方分庭抗礼的经济基础,至少统一了的北方,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江南,已能没有了显而易见的优势;至于分裂中的北方,对江南就更是如此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149209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5-16 22:35:00

更新时间:2019-12-17 19:54:46

评论数:62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