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弓背老农网友:

那为什么刘邦后来说自己成功是用了三杰,项羽失败是不用范增?难道也是假的,或者是刘邦故意瞎说?
================================

面对一些重大决策,刘邦敢全凭感觉,完全相信小弟的判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刘邦重用韩信看出来。
刘邦一开始,并不觉得韩信有多了不起。但是,因为萧何极力推荐韩信,刘邦马上就把大将军的信印给了韩信。这种魄力、行事风格,恐怕不是项羽做不到,翻开历史,有这种魄力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

项羽虽然称范增为亚父,但是,项羽估计不会这样盲从范增。
从这层意义上,项羽也会群策群力,但是,项羽把下属,主要是当参谋看的。而不像刘邦,关键是时候敢让下属替他决策;更敢让下属出去,完全自由发挥。

就我理解,下属在项羽手下工作时,主要是参谋的身份出现,换而言之,最后拍板都得由项羽决定。当然了,下属即使独当一面出去工作,稍微重大的布署,也都得向项羽及时汇报,换而言之,他们绝不能脱离项羽自由发挥。
项羽这样,就已证明他不能打破常规,不能放手任用人才了。如果项羽常常就一个人拍脑袋决策,那项羽就成了庸人,这样的项羽哪有机会,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不要说,项羽不可能一拍脑袋就随便决定分封这种大事了。就算项羽一拍脑袋,就敢决定分封这种大事,其它大佬得会同意呀?
比如,项羽敢说,我们应该让刘邦到齐国故地当大哥去!就算刘邦不说话,齐系的大佬,也会站出来反对了!当然了,其它各系大佬,也会站出来都齐声反对!
因为,我操你大爷。人们都说秦国无道,秦国不讲道理。你项羽,比秦国更无道,更不讲道理。有你这样说话的吗?
你以为,天下是你家的,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就算天下是你家的,分家时,也得问问你叔叔大爷、舅舅姨姨的意思吧!哪能像你这样,想怎干,就怎么干?更主要的是,你爹还活着,哪轮得着你说话啊?

事实上,如果项羽敢这样任着性来胡来,大家肯定会一块把楚怀王抬天上去。总而言之,我们都听楚怀王的。你项羽是不是想造反?楚怀王什么话也不说,哪轮得着你项羽说话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项羽敢说什么,楚怀王就是我们家立出来的傀儡,他算个屁之类的话。肯定当时就会让唾沫淹没了。因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是随便说的?
事实上,大家都支持你,什么事也好说,如果大家都不支持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旺热心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从正常情形去看,在分封天下的大会上。
项羽开始都不会真正表态。换而言之,项羽会先看看诸侯们各自的意见、期望。用现代术语去讲,就是先摸摸底。
就好像一大群人,在分一块蛋糕,一个人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绝不敢霸占这块蛋糕。因为,有饭大家吃,这是江湖最基本的规矩。
因为,众多人在分一块蛋糕;因为,大家的实力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在计划分到多大一块蛋糕时,都会先看看有多少人头,更会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然后提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分配方案。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项羽问张耳。“老张,你想分哪块地盘,想分多大一块?”
张耳肯定得先看看周围的竞争对手,更得掂量好自己的实力。
说得直白点,张耳只能占据赵国故地,如果他敢把手伸到别的地方,自然会人有跟他急的。再说的直白点,就是赵国故地,张耳也不能全部占据了。因为,你把赵国故地都占了,其它赵系大佬,占什么地方呀?关键是,项羽还想在赵国占一块地方,你把赵国故地都占了,项羽能跟你干吗?
在这种背景下,张耳只能看着赵国地图,先考虑好其它赵系大佬的意见,再考虑好项羽的利益。总而言之,他只能在赵国故地上,寻找一块他自认为可以占据的地方。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不只是张耳如此。其它大佬也是如此。
比如,项羽问刘邦:“老刘,你想分哪块地盘,想占多大一块地盘?”
刘邦肯定也得看看周围的竞争对手,更得掂量好自己的实力。
说得直白点。刘邦只能在楚国故地、秦国故地挑一块地盘。因为,刘邦是楚系大佬,所以他有权利在楚国挑一块地盘;因为,刘邦兑现了怀王之约,所以,他也资格在秦国故地挑一块地盘。

现在的问题是,楚系大佬林立,刘邦想分封在楚国,应该占据哪块地盘呢?从理论上,刘邦占据砀郡、泗水郡是顺理成章的。刘邦在西征前,就是砀郡郡长;刘邦是从泗水郡起家的。甚至就我的理解,刘邦都有可能提出要占据这两个郡的方案。问题是,项羽也想占据这两个郡(关键是,彭城就在泗水郡),刘邦的这个方案,自然无法变成现实。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不希望一个秦国倒下了,另一个秦国站起来,所以刘邦想分封在秦国故地,他应该占据哪块地盘呢?因为,想占据整个关中,想也不用想,肯定会被全票否定的。不要说,刘邦无法占据整个关中了,就是项羽也没有这种实力。
可以这样说,不用项羽给刘邦划分地盘。刘邦心中就会有一杆秤。

甚至而言,占据汉中,都是刘邦自己选择的下下策。换而言之,实在不行了,刘邦自己都会选择到汉中,这根本用不着项羽给他划分。因为,赵、魏、燕、韩、齐的地盘,刘邦没有资格占;楚国故地,刘邦又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盘,关中,项羽等人都不希望刘邦占据。你说,刘邦能占哪块地盘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不只是张耳、刘邦如此。其它大佬也是如此。
比如,项羽问英布。英布也会这样思考。因为,他是楚系大佬,所以他只能在楚地挑选一块地盘。而且,楚系大佬林立,所以英布只能挑一块地盘出来。所以,用不着项羽分封,英布自己都会挑选九江郡。因为,这里是他的老家,而且他也是从这里起兵的。当然了,因为此时只是讨价还价的过程,所以,英布有可能还会把附近的地方,也多要一点。
楚系大佬,吴苪、共敖也是如此的。


当然了,项羽也不例外。从理论上,项羽是楚系大佬,所以他只能从楚地挑选地盘。问题是,楚系大佬林立,其它楚系大佬各挑一块地盘,能给项羽剩下多少地方?
项羽拥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自然不能满足这种结果。所以,相邻的赵、魏、韩都得给项羽割一块地方出来。一方面项羽的实力在那摆着,另一方面,这说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项羽就在楚、赵、魏、韩四国都挑了一块地盘。因为,齐系大佬田荣太牛逼,所以项羽还真不敢一下把手伸进齐国故地。所以,他就让另两个齐系大佬,分割田荣的地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齐系大佬田安、田都,也不例外。
这两个大佬,只能在齐国故地上找一块地盘。虽然齐系大佬田荣(由齐王田市领衔)并没有到会,但是因为人家实力在那摆着,所以自然得给田荣(由齐王田市领衔)留一块地盘。
但是,也因为田荣、田市没有到会,所以田都、田安就想靠项羽为代表的诸侯联军撑腰,把田荣(以齐王田市领衔)逼出了齐国的中心地带,而由他们接管齐国的中心地带。


当然了,所有的大佬,在最初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肯定都有狮子张大嘴的倾向。所以,第一轮会谈结果,肯定是无法通过的。
项羽拿着大家的结果,简单的公布一下。然后,再让大家再继续讨论。因为,许多不切实际的分封方案,根本不用项羽去否定,它们自己就会把自己否定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张耳想占据赵国绝大部分地区,赵歇也想占据赵国绝大部分地区,这可能变成现实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项羽在充分听大家的意见后,才会提出自己的分封意见。因为,在此基础上,项羽对各个大佬的底牌,就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更关键的是,项羽可以利用几个诸侯,都想占据某块地盘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否定对方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项羽提出的分封意见,就容易获得通过。
当然了,这是一个反复会谈的过程。
所以,最初各位大佬意见,包括项羽的意见,都只是供大家参考的意见。大家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商讨。

当然了,因为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所以,任何一个大佬,在提出自己的方案时,都会充分考虑好各位大佬的利益,更会掂量好自己的实力。因为,你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对自己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你最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主要取决于你背后的枪杆子,取决于各位大佬的实力对比。貌似有理的说词、狮子大张嘴的要求,那只是谈判时的一种技巧,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估计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事实上,就算你在诸侯大会上,争取到了相关的利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枪杆子,你到接管那些利益时,估计也会让打得鼻青脸肿。

总的来说,这种分封方案,绝不可能是某个人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更不是某个集团单方面可以决定的。他肯定是,众多大佬共同商讨出来的。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无法还原这个过程。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这个过程就是项羽一拍脑袋决定的过程,那历史就成了童话故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枯声、苦守的苦手、农民公2012、bj303 、岭南陈氏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我们在评论项羽幼稚时,通常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当时肯定存在一种有利无弊的选择。问题是,当时显然不存在这种选择。
我不敢说,项羽的选择,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如果说项羽的选择,是非常幼稚的,那也太小看项羽及其团队了。

处于项羽的位置上。最有利的分配方案,自然是一个人独吃。总而言之,项羽马上暗示自己亲信,让大家劝他当皇帝。然后呢?让那些拥兵大佬,都把兵权交出来;至于想一人分一块地盘,那些拥兵大佬,自然不用想了。
问题是,这个方案太好了。好的,都有点象作梦。所以,他绝不能提出来。
就好像,我们普通人看对一套房。这套房什么都好,就是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经济能力。那它再好,也是一点用没有。
就好像,我们普通人看对一套房子。这套房子什么都好,就是人家早有主人了,而且主人也没有卖的意思。那它再好,也是一点没有。

处于项羽的位置,退而求其次的分配方案,自然是他一个人独占秦国故地,再让大家分配六国故地。如果是这样,项羽相当于占据了从前的秦国,其它人就相当于占据六故地的一部分。
如果是这样,秦国故地全归项羽,六国故地一下出来近二十个国王。这样一来,项羽自然比统一天下前的秦始皇,更有权势了。
因为,项羽占据的秦国故地,自然没有当时的秦国大;但是,关东六国的地区,一下变成了近二十个小国,比从前的六国,自然弱的多了!

但是,这个分配方案,虽然不像作梦,但是也太好了,好的只会有项羽一系会同意,其它大佬绝不会同意的。
这就好像我们看对了一套房,这套房非常好,只是太贵了。如果我们非要买这套房,就有可能让自己陷入经济危机中,更有可能最后让我们无法真正拥有这套房子。那它再好,我们也不敢随便去选择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处于项羽的位置,自然只能选再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了。那就是项羽还回楚国故地。但是,因为楚系大佬林立,所以项羽只能占据楚国故地的一部分;当然了,项羽还可以从相邻的赵、魏、韩那里,再割出一些地盘。
这就好像人们看对一套房子,他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它显然是在我们经济承受范围内,最好的房子。既然如此,这套房子虽然有很多缺点,我们也会选择它的。

人们认为项羽的选择不对,大约是因为,我们总觉是,项羽兜里有着花不完的钱。所以,放着那样好的一套房子,他不买,却买了一套,有着众多缺点的房子。
问题是,项羽兜里的钱,显然是有限的。
所以,有的方案虽然美好,项羽却不能选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既然项羽选择了放弃关中。项羽自然会兑现最初的承诺。那就是大家一块放手抢劫秦国中央政府的东西吧!抢不走的呢?那就烧掉!
这样一通折腾下来,关中自然残破了。
项羽这种选择,大约就是想延缓关中恢复的速度。事实上,只要项羽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六国故地的资源,就有机会再打回关中。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项羽离开关中不到一年,刘邦就把秦国故地整合的差不多了。更主要的是,刘邦在关中未定的背景下(章邯还没有被消灭),就率军一路向东,杀进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虽然项羽回师把刘邦打败了,但是,刘邦整合六国故地的计划,却被刘邦彻底打乱了。因为,项羽的军事主力被刘邦吸引到了西部的荥阳、成皋一线,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虽然征服了齐国,但是齐国很快就又复国了;关键是,楚系大佬英布也背叛了项羽,彭越一直在骚扰他的后方。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自然更没有机会攻打赵系大佬陈余了。
到此为止,项羽的全盘计划,已被刘邦打乱了!
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刘邦稳扎稳打,非得等到平定关中(把章邯消灭)后,再大举东征,那项羽也有机会把齐、赵整合完毕。但是,遇到刘邦这样凶悍的对手,项羽一时乱了阵脚。

其实,到此为止,项羽才开始完全陷入了被动之中。但是,项羽必败吗?也未必!因为,直到此时,也仅仅是项羽开始陷入被动之中。因为,直到此时,项羽依然保持着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我就我理解,按项羽最初的计划,应该是他先用主持分封的地位,牢牢的控制着分封到的九个郡,然后趁齐、赵大佬火并的机会,以维护世界和平的理由,把这两块地方也拢在自己手中。只要项羽实现了这两步计划,项羽就可以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但是,事情并没有项羽想像的那样顺利。尤其是,刘邦怪招频出,而且接连得手,让项羽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新恐怖鸟、弓背老农、楚天公子、苦守的苦手、农民公2012、旺热心、mememevvv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在项羽分封天下时,有个人对项羽说,“你应该独霸关中,如果你占据了关中,就有机会统一天下。”
项羽一听,觉得他这种话,本身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浅见。因为,是个傻子也知道,秦国占据关中,一直称雄上百年;秦国占据关中,最后统一天下的。这种地方,谁不想占据?
问题是,我还想现在就当皇帝呢!那得能当呢?
但是,项羽显然不能这样回答这个人。因为,项羽的真实战略意图,怎么可能对这种毫不相干的人说呢?

所以项羽告诉他,富贵不还乡,那就如锦衣夜行。总而言之,我要钱有钱、有势有势,我就是想回家乡风光一番。

人们常常觉得,项羽能说出这种话,足以证明项羽是一个缺乏远大理想的人。问题是,当时的项羽,如果跟一个不相干的人,就详细说出自己的战略计划,那才叫幼稚可笑了。
总而言之,削藩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我得一步一步来。你说的那些话,纯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论调。如果你觉得,我选择不合理,我给你详细分析一下,、、、、。
总而言之,我有着整套削藩的计划,有着一整套统一天下的计划。你觉得,我的想法太幼稚,是因为你没有真正了解我。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比如,我们看到汉景帝、明建文帝、清康熙帝的削藩大计,都觉得这几个人太英明神武了。事实上,那都是标准的二代削藩。
项羽、刘邦那种乱世枭雄,绝不可能干出他们那种弱智一样的事。削藩最难作到的事,就是如何让拥兵大佬,无法实现联合。所以,这种事你秘密、再秘密,都怕打草惊蛇。
而汉景帝、明建文帝、清康熙那种二代,竟然是打着旗子、喊着口号去干这种事。总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更大。
你想削藩,就削你的藩。你这样喊着口号去削藩,是想干什么?是不是觉得,各地藩王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就无法削藩成功啊。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一直都在削藩。但是,刘邦提过削藩两个字吗?张良、陈平提过削藩两个字吗?都也没有提过!问题是,那几个藩王呢?都接二连三的被刘邦清理出局了。
项羽在密谋削藩时,一再表示,自己安于现状,绝没有削藩的意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几个二代在削藩时,都是让藩王们打得鼻青脸肿。人们一看,自然觉得,他们削藩太有远见了。因为,这几个藩王真的是不削不行啊!
刘邦不动声色的,就把那几个藩王都收拾了。人们一看,自然觉得,刘邦缷磨杀驴,实在太坏了。
问题是,如果刘邦也是喊着“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口号削藩,估计也会让那几个藩王联手打得鼻青脸肿,甚至当时就得交了粮本。因为,韩信、彭越、英布三个人联手打刘邦,我估计刘邦肯定扛不住。如果这三个人都帮着项羽打刘邦,我估计刘邦更扛不住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项羽进入咸阳后,一直不动声色,并说些不着调的话。有什么奇怪?
难道,项羽也象康熙那种二代削藩时,先把削藩的意义、方法喊得惊天动地,才叫英明神武?
从这层意义上,项羽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一种毫无非议的行为。相反,如果项羽一再表示,自己想一统天,那才值得非议了。因为,你想统一天下,就意味着你想削夺拥兵大佬的兵权了。
你这样喊着口号削夺拥兵大佬兵权,那不是找死,又是干什么呢?
项羽一直都很低调,一直表示自己没有统一天下的意思,但是人们也都纷纷试图脱离项羽的控制。如果项羽再公开表示,自己要一心统一天下,人们自然更会纷纷远离他的。
因为,统一天下,是什么意思呢?拥兵大佬自然都会不约而同的,看看自己手中的枪杆子,因为天下统一了,自己手中的枪杆子还能留下来吗?估计是留不下来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天下诸侯合力围剿项羽的局面出现,绝不是因为人们认为项羽胸无大志,没有削藩的计划。恰恰相反,天下诸侯都跟着刘邦反对项羽,就是因为他们都感觉到了,项羽那种咄咄逼人的削藩意味。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高起、王陵评论项羽失败时的观点。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所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失败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项羽一直让人能感觉到,他咄咄逼人的削藩之意,所以拥兵大佬们,动不动就起来造他的反。关于这一点,只要我们看看英布背叛项羽的动机,就更容易理解了。

恰恰相反,刘邦的削藩之意,却是巧妙的深深隐藏着。
这也就是,刘邦已把大网张起来,就等捕捉韩信时;韩信还愿意自投罗网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刘邦可以兵不血刃捉拿彭越的主要原因,更是彭越得了条命,还傻乎乎的又跑回去送死的主要原因。
这两个曾纵横天下的大佬,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无非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觉察,刘邦一心要削藩的战略意图。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如果刘邦,或张良、陈平等人,也像清康熙那种二代。念着“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大”的口号。我估计刘邦肯定早就交了粮本。
因为,韩信、彭越、英布三个大佬联合发动攻击,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信谁也知道!因为一切是显然的,这三个人联合发动一轮攻击,刘邦的霸业当时就会出现砖崩瓦解的局面。

如果刘邦的削藩意图,没有很好的隐蔽起来。换而言之,刘邦虽然也一再表示自己没有削藩的意思,但是,诸侯们却能清晰的感觉到刘邦有这种意图。
我估计刘邦,肯定没有机会打败项羽。
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最关键的时候都选择了支持刘邦,所以项羽自然是只有穷途末路。
问题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三个拥兵大佬都坐观成败,刘邦能打败项羽吗?我估计可能性就有些不大了。
如果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三个拥兵大佬,都突然转而支持项羽,刘邦能打败项羽吗?我估计是打不败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最后能取得天下,与他一直能巧妙的隐藏自己削藩的野心,有着绝可低估的关系。项羽用一些志得意满的话,表现自己绝无削藩的计划,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人们认为他胸无大志。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咄咄逼人的削藩之意,谁也能看出来。所以,刘邦振臂一呼,才会出诸侯群殴项羽的局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江东寄奴、星星碎语、枯声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因为,刘邦后来说,自己成功是用了三杰,项羽失败是不用范增?所以,我们总觉得,项羽遇事肯定不会群策群力。

问题是,项羽管范增叫什么呢?叫亚父!亚父是什么意思,大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干爹类似。
作为一个拥兵大佬,叫一个人干爹时,并不是因为他缺少父爱。而是因为他希望对方相信,你可以把他当儿子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随便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随时可以管。
更主要的是,拥兵大佬这样做,就等于向天下人表示,自己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是一个非常尊重贤才的人。你看,见到有才能的人,我都认他当爹!所以,有才能的人,越快都来投奔我,我绝对会让你们满意的。

项羽这样对范增,那是有说教的。因为,这本身就类似于,燕昭王重用郭傀的故事。从这层意义上,项羽手下也肯定是人才济济。只是,因为项羽后来失败了,所以项羽手下的背景资料,我们很难看到了。就是范增的背景资料,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但是,就算如此,我也能依稀感觉到,季布、钟离昧都有着过人的风度、才能。
但是,不论怎样说,项羽用人的魄力,显然是不能与刘邦相比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用人的魄力有多大,我们可以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刘邦一开始,并不觉得韩信有多了不起。但是,因为萧何极力推荐韩信,刘邦马上就把大将军的信印给了韩信。这种魄力,不是项羽没有,翻开历史,有这种魄力的人,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一个大佬破格重用人才(直接让他成为大将军),这并不难想象;一个大佬并不认可对方的能力、见解,就因为自己的主要助手,极力推荐,就这样破格重用对方。我估计,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只有刘邦敢这样玩。因为,这等于把自己未来的命运,完全押在了萧何的判断力上。
从这层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信任小弟;而敢这样信任小弟的人,恐怕也就是刘邦。所以在用人方面,项羽与刘邦相比,肯定是差着一大截。问题是,与刘邦相比,谁敢说自己不差着一大截呢?


甚至而言,韩信最初给刘邦策划军事行动时,刘邦对它的效果,也是将信将疑,因为,韩信的许多行动,都有异想天开的成份,都带有豪赌的性质。但是,刘邦就是敢放手听从韩信的安排。
我们可以想象,项羽绝没有这种魄力的。不过,就我理解,不是项羽没有这种魄力,历史上有这种魄力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这才叫真正的相信对方。
如果对方给你提供的方案,谁看了,也觉得这是万全之策,你愿意按他的方案去做,这不叫相信对方,因为这是你相信对方的方案。
如果对方给你提供的方案,谁看了,也会得这就是异想天开,你也愿意按他的方案去做,这才叫真正的相信对方。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我相信你有过人的才能,这种离奇的方案,我绝不敢采纳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甚至而言,韩信最初给刘邦策划军事行动时,刘邦对它的效果,也是将信将疑,因为,韩信的许多行动,都有异想天开的成份,都带有豪赌的性质。但是,刘邦就是敢放手听从韩信的安排。
我们可以想象,项羽绝没有这种魄力的。不过,就我理解,不是项羽没有这种魄力,历史上有这种魄力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这才叫真正的相信对方。
如果对方给你提供的方案,谁看了,也觉得这是万全之策,你愿意按他的方案去做,这不叫相信对方,因为这是你相信对方的方案。
如果对方给你提供的方案,谁看了,也会得这就是异想天开,你也愿意按他的方案去做,这才叫真正的相信对方。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我相信你有过人的才能,这种离奇的方案,我绝不敢采纳的。

韩信也曾有机会向项羽进言,但是,项羽从来没有采纳过。而且从后来的内容去看,韩信似乎认为,项羽绝不应该放弃关中。
我想,韩信在建议项羽应该占据关中时,绝不是简单的告诉项羽,关中有多好,所以我们不应试放弃。而是会全面分析占据关中的可行性;并会附上各种具体方案。
因为,史料的缺乏,所以我们无法推测韩信当时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韩信的方案,肯定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成份,并且充当了豪赌的性质。所以,项羽不愿意采纳韩信的建议。
当然了,刘邦最初不愿意重用韩信,大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项羽这样,就已证明他不能打破常规,不能放手任用人才了。如果项羽常常就一个人拍脑袋决策,那项羽就成了庸人,这样的项羽哪有机会,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看古代的历史,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印像。那就是,大佬们在作决定时,都是坐在那里,一拍脑袋就做出了决定。
但是,我们只要看现代历史,就会发现,从来没有一个大佬会这样做事的。事实上,一旦有重大问题,都是大佬与高级军政长官、各种专业人士坐在一起,反复开会商谈。而且,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众多高级官员、专业人士协助大佬做出来的。

一个计短,两人计长,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大佬制订计划时,需要相关执行者、专业人士,分析具体执行的可行性,并且在具体执行时,不断反馈回执行的情况。否则,大佬再聪明,他制订的计划通常也是纸上谈兵。
因为,在许多时候,具体执行者(或是相关的专业人士),比大佬更清楚具体情况。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会避免犯一些非专业的错误,更能完善相关环节,关键是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最丰富的现场信息。
如果大佬就喜欢憋在屋子里,独自苦思冥想,那他再聪明,恐怕也制订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比如,小说的中诸葛亮,从来都是装神弄鬼,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总而言之,山人自有妙计,你们不用慌张;动则给手下一个锦囊,到时你打开一看就可以了。这种描写,显然是文学化的描写。因为,现实中的主管如果就这副德性,肯定只能制订出一些纸上谈兵的东西。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只要我们看现代历史就会知道,我朝太祖也好,林副统帅也好,那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但是也绝不敢总一副牛逼之极的样子,总而言之,山人自有妙计,我给你一个锦囊,你关键时候一看,就可以了。
事实上,在做重大决策前,他们都是先召集高级属员,全面了解相关情况;然后群策群力,全面分析相关问题。一个人在此基础上,能比大家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就已是高人了。如果一个人蒙在房里,不用别人协助,就能看得比大家远、比大家深,那就不是高人,而是神人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