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甚至一个公司内部,主管在决定前。也是需要专业的助手(甚至是一个团队),收集最详尽的信息、资料,并把这些信息、资料汇总起来,然后制订出各种可行的方案。而总管的决策,通常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一个总管,总是单枪匹马、自己亲自打理这些工作,一来与他的身份不符,二来呢?他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管。小弟能干的事,主管本身就没有必要亲自去干。

更主要的是,主管必须得承认,在许多方面,他的小弟比他更专业,比他更能干。他把这些工作交给自己的小弟,远比他自己去干,会更圆满、更成功。如果,一个主管认为自己是全能手,自己在哪方面,也比自己的小弟优秀、能干。那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主管。
从某种意义上,刘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项羽与刘邦相比,自然差一大截。但是,如果我们觉得,项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差劲,那就又是把历史当童话看了。项羽与刘邦相比,在这些方面自然会很差劲,和普通管理人员相比,那肯定是优秀的不能再优秀了。否则,项羽哪有机会成为秦末最著名的大佬之一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旺热心网友:

此分封不是彼分封,,,刘邦在三秦还有其他地方,,,只要是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马上就郡县制

==============================

项羽自己占据了九个郡地盘,这些地方,也都是实行着郡县制。

项羽如果扩张了地盘,有机会自己直接控制,也不会随便分封给别人的。

刘邦虽然一心削藩。
但是,在项羽未灭时,也会封韩王信、张耳、吴芮、英布、彭越、韩信、臧荼为王。甚至一激动,还差点分封六国故人。刘邦这样做,无非是希望更多的人支持自己。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旺热心、岭南陈氏、新恐怖鸟、苦守的苦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七节 天下分封



项羽之所以有机会主持分封天下,大约就是因为项羽主动放弃了关中。
如果项羽一心争夺关中,结果自然是,大家都支持楚怀王出来主持分封;更会不约而同的为刘邦鸣不平。

大家为刘邦鸣不平,目的自然是把刘邦当枪使。
总而言之,按怀王之约,关中就是你刘邦的,项羽却要明着抢你的关中。对此,你却连个屁也不敢崩,你还叫男人呢?
再总而之,按怀王之约,关中就是你刘邦的。项羽却要明着抢你的关中,不讲理的人我也见过,但像项羽这样不讲理的人,我还是头一次见过。
大家不论是嘲笑刘邦也好,还是指责项羽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刘邦站在最前面,反对项羽占据关中。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应该怎样做呢?
刘邦任凭大家冷嘲热讽,就是不敢和项羽争夺关中,刘邦能咽下这口气?更主要的是,这样一来,刘邦、项羽的力量就发生变化了。最初,刘邦与项羽之间,是10万对40万。现在,刘邦与项羽之间,恐怕也就是10万对10万了;甚至是40万对10万了。在这种背景下,刘邦自然没有理由,对项羽逆来顺受了。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刘邦不敢与项羽正面对敌。问题是,历史的事实却是,刘邦一直都与项羽正面对敌。刘邦、项羽围绕着荥阳、成皋一直在打仗,虽然刘邦一再处于困境,但是,项羽也从来没有真正打败过刘邦。

在鸿门宴上,因为项羽主动放弃了关中,所以诸侯们自然愿意支持项羽。在这种背景下,刘邦自然不敢与项羽火并了。
如果项羽占据了关中,并且让刘邦入汉中,诸侯们又在一旁怂恿刘邦火并项羽,刘邦肯定不会犹豫的。因为,一切是显然的。现在,众多诸侯支持刘邦,刘邦都不敢火并项羽。那等诸侯们都离开关中,刘邦就等着与项羽单挑吧!
因为,等诸侯们都离开关中,项羽第一件事,自然收拾刘邦,因为收拾了刘邦,才意味着项羽占据了整个秦国故地。我是说,如果刘邦依然被封在汉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时的项羽,如果强行占据关中,就有可能与刘邦陷入僵局。换而言之,大家都在一旁加油呐喊,促使他们两个打一场友谊赛,谁胜谁拿关中。
在这种背景下,你说项羽打是不打?
这样一来,项羽与刘邦就进入了勇敢者的游戏中。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在诸侯们别有用心的呐喊声中,项羽与刘邦如果打这场友谊赛,两个人最后肯定都没有好结果。
现在,就是比两个人的胆量了。如果刘邦敢玩命,项羽就会退出;如果项羽敢玩命,刘邦就会退出。如果两个人都敢玩命呢?那就是两败俱伤!
项羽现在处于绝对的优势,何苦与刘邦玩这种赌命的游戏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如果项羽选择了占据关中,就会把他后来占据的九个郡空出来。这样一来,楚、赵、魏、韩四系大佬,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地盘。单从这层意义上考虑,楚、赵、魏、韩四系大佬,应该会支持项羽占据关中的。
问题是,项羽拥有天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占据着秦国故地,还是天下的霸主。楚、赵、魏、韩四系的强势大佬,就算可以暂时多分一些土地,谁能睡得着觉?
更主要的是,项羽如果占据了关中,六国故地虽然会空出九个郡来。但是,这种结果,无非是彭越、陈余等人,都可以封王了。
换而言之,项羽拿着大路作人情,多封几个王出来,楚、赵、魏、韩四系的强势大佬,并不能因此获得多少实利。既然如此,他们何苦支持项羽占据关中呢?

当然了,项羽可以选择让张耳、英布等大佬,多占据一些地盘,以换取他们支持自己占据关中。
问题是,以赵、魏、楚等关东强国,迅速复活的代价,换取关中是不是值得?当时也实在是个问题。
项羽屠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又带人烧抢了关中,而且他如果只能得到关中,而无法同时占据汉中、巴、蜀,那他占据的,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秦国故地。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田荣、陈余、彭越起来叛乱,项羽管是不管?
如果管,肯定是鞭长莫及(从现在的陕西到现在的山东,是多长一段距离,我们可以想象)。更主要的是,如果项羽率军远征,关中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占据汉中的诸侯杀入关中),项羽当时就会进退失据了。
如果不管,关中地区,有可能很快就会整合出一个新的军事联盟。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项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恐怕也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星星碎语网友:

其实我觉得刘邦捉韩信才是他一生中最弄险的地方,什么鸿门宴都弱暴了,此时的刘邦已是皇帝了,他居然跑到韩信的地头里(或者边界)去捉韩信,问题是韩信已经觉察到了不对路了,不然他也不会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更危险的是,韩信其实真有那么点反叛的意味了,并非空穴来风的,不然他藏着钟离昧所谓何求,如果真是义气也不会到关键时候用来出卖的,钟离昧也提出方案了,韩信你去见见,但有什么风吹草动刘邦不仗义的我替你出手,虽然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至少说明韩信也许会有一套准备方案,如果韩信害怕得不敢见刘邦,干脆派一支军队先干掉刘高帝再说,又或者胁持回来楚地再公开造反,当时的彭越英布陈稀等一大帮刘家异已份子还在,这么一闹会是怎样的局面还真不可以想象的!关键是陈平这个我觉得水平不太高的阴谋,因为朝廷有人告韩信反,这是公开讨论的,韩信会一点消息都收不到吗,这时候皇帝来看自己,会是安什么好心呢,呵,刘邦居然真敢去冒险了!
===============================

历史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刘邦在去云梦时,肯定作好了充分的军事布置。现在摆在韩信面前的是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也就是传说中的上策。
他不要对刘邦报以任何幻想,因为刘邦懂心中肯定一直在念着,“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祸小,晚削祸大”的口决。所以,韩信当时应该暗中调动军队,趁刘邦进入自己辖区附近时,一举把刘邦活捉、或杀掉。总而言之,与其坐待而亡,哪如起而一搏?

第二种选择,也就是传说中的中策。他对刘邦做到有利、有节、有理;换而言之,他拿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证明自己并没有窝藏通辑犯的意思(即使有,现在也决心改正)。与此同时,做好相应的人事、军事安排。总而言之,让刘邦清晰的看到,捉拿韩信,并不是毫无危险的。

第三种选择,也就是传说中的下策。他无条件的接受,自己就是刘邦打工仔的事实。换而言之,欣然接受淮阴侯的事实,从此退出政坛,闭口不谈从前的功绩,不再拉帮结派。

当然了,这三种选择,各有利弊。

韩信并不是信男善女,从他不惜以郦食其生命,换取一举击溃齐国的机会;从他逼封齐王,到垓下之围前,不乖乖接受刘邦刘邦调去看。从他窝藏钟离昧,到又提着钟离昧人头去见刘邦的事实去看。韩信绝不是省油的灯。
但是,面对上、中、下三策,韩信显然选择了中策。
韩信选上策,最主要的风险是,他能不能拉拢彭越、英布等人一块陪他这样做?如果不能,韩信胜算实在太小了。不是韩信不想这样做,而实在是因为,韩信觉得这种选择,好像看不到出路。
韩信选择下策,他实在不甘心,其实从他逼封齐王开始,韩信就已走上了不归路。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弓背老农网友:

实在不明白韩信到底牛在哪里,他除了会放水淹城还会干甚?

========================

这应该是史料缺失造成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韩信的军事水平之高,是获得当时普遍人都认同的;更有无数次胜仗可以证明。

就好像,如果我们只看七八十年代的史料。谁也无法想通,林帅为什么会在军界拥有那样高的地位?
比如,在到井岗山途中,曾当过逃兵;在井岗山时代,怀疑红旗能找多久;四渡赤水时,认为太祖在瞎指挥;在辽沈战役,拒绝调军南下;在朝鲜战争前,不敢与美帝开战。如果这样一看,我们自然会觉得,随便从街上拉一个人出来,也比林帅优秀。

当然了,人们无法看到韩信的优秀,绝不是因为汉帝国政府在丑化韩信。相反,汉帝国官方资料,都非常推崇韩信的军事水平。从这层意义上,韩信的军事水平,我们无法清晰看到,只是因为原始资料太少,而且大多又被民间文学所淹没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4、先生一直都强调政治家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团结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但我看海瑞这种人从当县令开始因为讲原则就把上下都得罪个精光,最后皇帝都被痛骂了,但他居然没有死还一直能升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海瑞这种现象,我以前也无法理解。后来,就我理解,海瑞其实就是明帝国政府树立起的一个清官典型。
我朝在以前,也热衷树立这种清官的典型。但是,后来因为信息越来越开放,一个官员成了这种清官的典型,就会拥有无法承受的压力。
所以,我朝后来也不再宣传这种典型人物了。因为,在信息开放的社会中,这种清官典型是无法维持的。

因为所有的官员,保持个人廉洁并不是难的无法想象。但是,你让他与贪官斗争,那可太难了。更神奇的事还在于,后来民谣都出来了,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在现代信息极度公开的社会中,哪个官员敢站在这种风口浪尖上呢?

我想,海瑞大约就是这种戴着“青天”大帽子的模范。
所以,海瑞可以很大程度上无视官场规则,但是,谁也只能绕道走。因为,这是帝国政府一手扶立起来的,证明帝国官场并非无官不贪、无贪不官的大旗,谁敢没事往倒砍这种大旗呢?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有幸被政府树立为清官的典型。我估计也会如此。换而言之,这个清官的典型,必须得经常做一些符合清官身份的事;而普通官员遇到他,也只能绕道走,或是自认倒霉。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王公立军初出场时,那就是标准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后来,一旦倒台,整个就是一个鹰犬。
如果王公立军保持最初的形象(我是说他不倒台),人们肯定也会很奇怪了。在大家都讲潜规则的社会中,王公立军这样讲原则,为什么也可以平步青云呢?
海瑞大约也是如此的。海瑞能保持那样的形象,是因为帝国政府需要那样官员形象。所以,政府就这样宣传他,并鼓励他这样做。一个官员,如果处于这种背景下,就等于戴上了青天的铁帽子,他自然可以超然于官场规则之上。但实际上,他还是无法超然于官场规则之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3、项羽东归除了先生提到的原因是不是还有一个楚军思归,楚军将士的家眷还在楚怀王的控制之下,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项王是不可能真正控制楚军。高祖就封汉中后,大批将士逃亡是这个原因,民国的蒋桂战争河北的桂系湖南籍军队集体倒戈、湖北广西籍军队倒戈这也都是重要原因,甚至八一南昌起义能成功这也是重要因素。

==========================

普遍将士都想着回家,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它不应该是决定的因素。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当需要努力,这是大家都能看到。一切是显然的,拥兵大佬林立的格局,是与普遍意义上的和平,无法并存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2、先生分析项羽称霸关中是因为害怕诸侯反对,但是我看到高祖占领关中控制整个故秦地后讨伐项羽诸侯却纷纷支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项羽削藩的意图,已流露的太过明显。所以,诸侯感觉人人自危。
项羽占据关东九郡;谋杀义帝、杀掉韩王成;借齐国内乱之机,大举进攻齐国。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刘邦异军突起,项羽的削藩,等于已完成大半了。
因为到此为止,项兵力控制的范围,就达到十三四个郡了。在此基础上,攻打赵国那是名正言顺的(赵国驱逐张耳,本身就是在造反),如果把陈余、赵歇除掉;项羽再收拾英布也是名正言顺的(在关键时候,英布不乖乖听项羽调拨);如果项羽把英布再除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刘邦自然无力与项羽对抗了。
刘邦虽然占据秦国故地,但是,就当时去看,威胁远没有项羽大。因为,放任项羽,诸侯们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支持刘邦,却并没有这样危险。

刘邦彭城之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邦志得意满,让诸侯们也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在关键时候,诸侯们又把支持的天平倒向了项羽。但是,彭城之战,刘邦虽然失败了。但是,天下格局却完全改变了。
以前的天下,是一超(项羽)多强(诸侯并立)的格局。而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失败了,但是两个超级大国(楚、汉)争雄天下,众多诸侯在其间纵横开合的格局,开始形成。

基于诸侯们的利益,自然希望维持这种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天下的格局。只有保持这种格局,他们才可以拥有足够纵横开合的机会。事实上,最初诸侯们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后来韩信东征的主要背景。
彭城之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天下的格局已成。诸侯们自然都不会明显倾向于支持谁了。在这种背景下,刘帮派韩信东征魏、赵、燕、齐四国。

从某种意义上,此时项羽得到了最多诸侯的支持,至少,刘邦当时把楚、魏、赵、燕、齐都当成了敌人。但是,很显然,刘邦把魏、赵、燕、齐都灭掉后,项羽失败的命运,自然已注定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1、先生分析秦军投降后由于关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诸侯联军最终消灭了秦军,但是最后项王又把关中分给三秦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早先不能和秦军达成协议土地人民归秦军,财物美女等归联军,唐肃宗借回纥精兵平定安史之乱就开的是这个条件。

===================================

如果20万大军存在,章邯肯定不会接受这种条件。因为,回师关中,章邯一个人率军就可以实现。根本用不着别人帮忙。这与唐肃宗借兵不同。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20万大军存在。章邯就会极力阻止诸侯联军入关,而不会用屈辱的条件,希望诸侯联军陪他入关。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旺热心网友:

项羽实际控制的地盘也没有立即实行郡县制,,,虽然不是分封,,,你只要看看项羽的粮草、兵员、运输方面就看出来了

刘邦的这些很多需要从四川、陕西运出来,,,那个路很难走的,,但刘邦效率很高

项羽所在地和战场之间的路相对要好走很多,,,结果项羽除了政治上吃亏外吃亏最大的就是后勤补给

=============================

秦国故地为什么是形胜之地。因为,居高临下,向东进攻,无论行军、还是补给,都是一路下坡,如果用江河,那更是顺流而下。而且,后方四面都有天险,通常没有后顾之忧。

人们为什么说项羽放弃关中是错误呢?因为,项羽占据的地方,那是四战之地。除了东面靠海,其它三面,都没有天险存在,总而言之,后方通常总有后顾之忧。
项羽向西进攻,连函谷关也没有接近,就开始而临险地了;敌人要进攻他,那是一路向东一马平川。所以,刘邦率军一鼓作气就可以打入彭城,项羽率军一路向西,连荥阳、成皋一线都无法突破。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宗榖网友:

楼主分析问题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殊不知有些人是超然于利益至上的,至少在某个时间段是暂时性超然于利益至上的。
项羽在制定战略战术时自然会综合考量下属将领和幕僚的意见的,但既然项羽能成为项羽,就不可能毫无主见,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战术分析和奖惩制度时自然会掺杂着个人的喜恶,并不会一定要完全基于利益之上。
楼主完全把项羽刘邦等人看成一个木偶,被利益牵着鼻子走。我们完全可以回到现实社会中,一个人行事,并不会时时刻刻都把利益放在首位的。

=================================

你的老板想让你加两个班,你肯定会问他,为什么?
你愿意给他加两个班。原因无非三个,一个是有加班费,另一个对你日后的发展有利;还一个就是你和他的私人关系很好。
前两种理由不用说了,自然明显与利益相关。第三种理由,好像与利益无关,但是,如果你给他加完班,他任何表示也没有,你会坦然一笑吗?
其实,这才是多大点利益啊?折合成人民币,能有几个钱?

项羽与刘邦相争的内容,比这利益大多了吧!

我哪句话说过,人们会时时刻刻把利益放在首位了?
我只是说,人无法超然于利益之上。

是的,人的行为、选择,会掺杂着许多情感问题。
比如,他是你的朋友,你会给他无偿提供许多帮助。问题是,你总给他无偿提供帮助,他从来也没有任何表示,也不计划有所表示,甚至还一直想让你这样帮他,你还会把他当朋友吗?
如果你说,朋友嘛,何必计较?那我只能说,我是一个俗人,你是一个高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寻找不到一个马甲网友:

项羽实际控制的地盘当然实行的是郡县制,事实上按照一般观点,早在战国时期列国就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了。
而且当时包括刘邦在内实行的其实都是楚国的郡县制和军功爵制,比如项羽的手下有“吴令”郑昌,也有“萧公角”,这里公就是县令,史记集解注“时令皆称公”,项羽手下如此,刘邦也一样,比如夏侯婴当时是滕令,“赐爵封转为滕公”,包括刘邦自己也是“砀郡长”,史记正义注“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时立楚之後,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又比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刘邦手下将领爵位有“执圭、执帛”等都不在秦二十爵内,一般认为是楚的军功爵制。战国列国之间制度差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大

项羽后勤的困难,很大程度是因为彭越在后方的游击战。彭越是秦末唯一一支接近后世“农民起义”的流寇武装(其余都是地方实力派按照正规郡县制度组织的政权),又地处要冲,直接威胁项羽的后勤

==========================================

的确如此。
战国开始,所谓分封制,就已开始处于消亡之中了。

分封制的存在基础,大约有两个。

一个是受制于交通媒介,中央政府缺乏管理足够广阔空间的能力,所以只能实行分封制。这也就是,秦帝国拒绝分封迅速灭亡,汉帝国却是郡县、分封并重。
商、周时代实行分封,主要是因为交通、媒介的落后,一个中央政府,管理几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所以只能实行分封制。

另一个原因,就是贵族、或元老势力巨大。他不愿意充当普通的打工仔,换而言之,他希望最高统治者给他一块地盘。
这个原因,如果与第一种原因结合,那这种分封就可以长久的存在。这个原因,如果只是一个孤立的原因,这种分封注定是不会长久的。这也就是,刘邦在世时,异姓之王,就已被铲除殆尽的主要原因。

项羽在关中之时;分封天下只是暂时的。
换而言之,项心在自己地盘内,一直实行郡县制;而且项羽如果再灭掉其它诸侯之后,也会尽量建立郡县制,就算暂时无法实施,肯定也会削弱相关地区诸侯的势力(比如,立一个傀儡的诸侯,或是插手这个诸侯地盘内的人事权力)。
事实上,刘邦就是如此做的。项羽最初也是这样对待齐国、韩国的。

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都不会允许拥兵大佬林立的局面,长久存在。
事实上,项羽的分封,只是军阀们划分势力范围罢了。换而言之,军阀混乱战并没有结束,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神惊志、枯声、新恐怖鸟、潇湘信陵君、徐兆玮、探索求真、苦守的苦手、宗榖、旺热心、南墙小草、寻找不到一个马甲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从某种意义上,人们最初让楚怀王出来主持分封,就是因为项羽有占据关中的企图。所以,人们把楚怀王抬了出来。
楚怀王直接来了一句,按以前的约定办!
楚怀王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把关中封给刘邦。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自然只能退一步了。

于是,项羽就说,楚怀王无非是一个傀儡,他有什么资格主持分封。如果大家不嫌弃,就让我来主持分封吧!
从理论上,项羽这种话,是大逆不道的。但是,项羽的话,却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大家为什么响应项羽呢?我估计主要原因,就是项羽先承诺自己不会占据关中。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支持项羽主持分封。否则,项羽因为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就会引来无穷的麻烦。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项羽分封时,先把秦国切成了四大块。于是,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四个人都在秦国故地封王。
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一个秦国灭亡,另一个秦国站起来了。因为,秦国现在被大卸四块了。而且此前,又让大家合伙烧杀、抢劫了一翻,估计秦国故地一时半会儿是缓不过劲的。

把秦国分割完毕后。项羽就开始分割魏国、赵国、韩国。
于是,魏国、赵国、韩国都先割出一大块地盘来给项羽留下来。剩下的地盘,赵系力量强大,所以赵系大佬(赵歇、申阳、张耳、司马印)各占一块。魏系、韩系弱小,就只给魏王豹、韩王成各留了一块。
魏、赵、韩三国故地,总计封了六个王。

分割秦、魏、赵、韩四国。再封楚国故地。
楚国故地,项羽自然得占一部分。因为楚系力量一直都是大佬林立,所以英由、吴苪、共敖都被封王,各占楚国故地一部分。

分割完秦、魏、赵、韩、楚五国后,再分封燕国故地。
燕国被一分为二,燕王韩广占据一部分,燕将臧荼各占一部分。

分割完秦、魏、真、韩、楚、燕六国后,最后再分割齐国。
虽然齐国也与楚国相邻。但是,齐系力量太过强大;所以,项羽还真没敢把手伸进齐国故地。所以,齐国故地都让齐系的大佬分配。于是,田安、田都、田市各据齐国故地一部分。

这样分割完毕。
项羽占据楚、赵、魏、韩各一部分。一共有九个郡!
我们知道,七国故地一共就36个郡!项羽一个人占据了九个郡,足足是七国故地的四分之一!简单的去看,项羽所占的地盘,显然超过战国七雄的平均数。
但是,其余的七国故地,一共分了多少个王呢?秦国故地分了4个王、齐国故地分了4个王、燕国故地封了两个王,赵、魏、韩故地一共6个王,楚国故地还封了3个王。合计18个王!
换而言之,七国故地剩下的27个郡,一共封了18个王。
那些诸侯王平均下来,一个占据多少个郡呢?不到两个!简单的去看,他们所占的地盘,显然远远低于战国七雄的平均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如果项羽占据了关中,自然最好。问题是,从目前的分封结果去看,项羽也非常有利啊!
因为,从当时的情形去看,项羽拥有的实力,显然远远高于任何一个诸侯王。
在此基础上,如果项羽发挥良好,寻找机会兼并其它诸侯,估计没有什么难度。

更主要的是,项羽占据关中,也并不意味着,他后来一定能取得胜利。
因为,项羽分封天下完毕后。田荣、除余、彭越三个联手,很快就把齐、赵两国故地整合完毕了。齐国让田荣统一了,赵国让陈余统一了。要知道,这都是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了,如果项羽真的远在关中,结局恐怕会更糟糕。
事实上,如果项羽真的强行占据关中。齐、赵二国整合完毕后。在这两个大佬号召下,并东诸侯,一块攻打项羽。形成新一轮的诸侯联军共进函谷关的局面,项羽又该如何应付呢?

我们总觉得,项羽一个人大发神威,诸侯们联合起来,也不是项羽的对手。问题是,项羽如果真的这样厉害,为什么在楚汉相争时,打了三四年仗,连个函谷关都接近不了呢?
项羽如果真有人们想像中那样厉害,他早就应该把刘邦打得躲在函谷关里面,不敢露头了,甚至项羽早就杀入了函谷关。问题是,项羽显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厉害。
项羽如果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厉害,他早就把彭越、英布打残了。问题是,项羽显然没有这样厉害。所以,项羽残了、死了,彭越、英布还是一方拥兵大佬。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许多人觉得,项羽分封毫无道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让追随自己入关拥兵大佬,都占据好地方,而把从前的诸侯王,都置于了不好的地方。
问题是,项羽通过培养追随自己入关的拥兵大佬,去牵制、削弱六国故地的老牌大佬,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当时的天下,就像一盘错综复杂的中局,无论你怎样走,也都是有利有弊;你关键的步子选择不同,只是意味着后来棋局走势会变得不同,如果你认为,你此时走一步妙棋,就可以赢得整局棋,那也实在把这局棋想得太简单了。

刘邦愿意委屈求全,是因为刘邦知道,这局棋现在离结束还远的很。

人们总觉得,项羽分割了关中,所以为刘邦走出巴蜀留下了机会。问题是,如果关中的力量强了,章邯逮着机会 ,他肯定也会进入巴蜀,把刘邦干掉。到时秦国故地,无非是换一种形式统一罢了。
如果章邯把握机会,再度让秦国恢复。人们也许又会说了,章邯曾经领着二十万刑徒,就可以纵横天下;章邯曾经率领残破的秦军,就能与项羽为代表的诸侯联军对抗半年之久。
项羽不想办法削弱章邯,竟然去防范刘邦,真是一大失策啊!
当然了,对此也难免会说了,如果当时项羽把章邯也杀了,哪会这种结果呢?再顺着一想,就觉得项羽不可理喻了,因为他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却偏偏放过了最危险的章邯,并且让章邯打败了自己,你说这可以理喻吗?

因为章邯被刘邦打败了。人们就会说了,如果项羽当时让章邯拥有更强的力量,刘邦就无法走出汉中了。问题是,章邯是什么人?他曾是反秦联军最危险的敌人,甚至项梁都是死在章邯手下;而诸侯联军坑杀了他二十万小弟。如果章邯再次崛起了,项羽同样很危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刘邦、章邯等人,谁也无法吃了谁,让秦国故地,长久的保持这种平衡局面。
问题是,从现实的攻守而言,从汉中杀出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是,刘邦就是从汉中杀了出来。问题是,从现实的攻守而言,关中极尽优势的地方,但是,关中就被被汉中兼并了。
这种平衡,哪能设计的那么正好呢?
左边重了,天平就可能向左边倒;右边重了,天平就可能向右边倒。谁能放个正好呢?关键是,双方的力量,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从来也不可以是静止不变的。


天下的走势,就是如此的。在拥兵大佬林立的背景下,它总是倾向于在兼并战中,整合出几个强大的实力派。不论你怎样布置巧妙,也无法阻止这种结果。
除非项羽可以把萧何、曹参调到自己帐下听用,再让自己的亲信,到刘邦那里当高级军政长官。当然了,项羽对其它诸侯也可以这样做。那他自然可以阻止诸侯通过兼并战不断弱肉强食,最后博弈出同个强大的实力派。
因为,项羽能这样做,就意味着项羽已削弱了诸侯们的独立性。问题是,项羽显然没有这种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故地的力量,你不论怎样分配。也会让某个强势的人物,打破既有的平衡,让秦国故地整合成一个整体。
在六国故地,也是如此的。
就好像,整个民国历史,就是军阀混战的历史。谁敢说,某个坐庄的大佬(袁、冯、段、蒋),把地盘分配的合理些,就可以让中国获得和平?
但是,在评论项羽时,人们常常会觉得,如果项羽把地盘分配的合理些,就可以让天下拥有普遍意义上的和平。

项羽现在的机会,就是尽量让其它地方的这种整合过程,变得更长久一些。然后把握机会,先把自己的地盘整合完毕,只要项羽能实现这种领先,自然就可以寻找机会,把其它诸侯逐个兼并了。
对项羽而言,他并不害怕那些大佬开始兼并战。相反,项羽非常希望那些大佬开始兼并战。因为,那些大佬都和平相处,项羽靠什么把手伸进他们地盘呢?
问题是,拥兵大佬们的兼并战,实在开始的太快,也结束的太快。所以,等项羽把自己的地盘整合完毕后,秦国、齐国、赵国都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统一。在这种背景下,项羽开始兼并其它地区时,就感觉捉襟见肘,只能疲于奔命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