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就好像一大群人,联手抓住一头鹿。最后,带头大哥问大家了,你说我们为什么能抓住这头鹿?
人们的内心深处,自然都想表表自己的功劳。因为,这种事是绝不能谦让的;因为,这关系着以后怎样分鹿肉。你不积极争取,最后分的鹿肉少了,你不介意,回家后,你老婆孩子,也会骂你无能的。因为,干活数你卖力,分奖金数你少,你是干什么吃的?

许多年以后,李世民也让功臣们说一说,大唐为什么能夺取江山。
“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
更有甚者,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再后来,有人坐到了尉迟恭的上手,尉迟恭当时就火了,“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上前劝解,尉迟恭大约感觉李道宗拉偏架,上去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也打瞎了。

把韩信俘虏以后,刘邦正式分封功臣时。刘邦的功臣与李世民的功臣,那是一个德性。所以,大家也都是争着说自己的功劳。
当然了,也有人说了,我们在前方玩命,萧何一直坐在大后方。凭什么让萧何位居于我们之上?
再后来,功臣们都觉得自己功劳太大,赏赐太小,于是开始密谋造反了。虽然刘邦按张良的建议,摆平了这件事。但是后来,功臣们依然为争夺功劳吵翻了天,尤其喝点酒后,更是难以自抑,于是大呼小叫的有之,于是拿剑砍大殿柱的人也有。

从这些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功臣们为了争功,那是谁也不让谁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问大家,我为什么能夺取天下,而项羽却不能夺取天下。
从本心而言,功臣们肯定也想说,您能夺取天下,主要是因为我们给你积极卖命、卖力。没有我们积极卖命、卖力,你肯定无法夺取天下。
什么你英明神武、绝胜千里、你领导有方,那都是扯淡!

事实上,韩信早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换而言之,我韩信坐在旁边看大戏,我到要看看你刘邦,靠什么打败项羽?
刘邦也承认,如果没有韩信,他就是无法打败项羽。于是,刘邦只有乖乖的给韩信封了89个县。
问题是,刘邦手下的功臣,并不是都有韩信这种魄力。所以,他们哪敢跟刘邦玩这种手段。甚至而言,他们都不敢跟刘邦,这样硬气的说一句话。

事实上,韩信不积极卖力,刘邦自然无法打败项羽。问题是,夏侯婴在遇到危险时,突然停车不动,刘邦当时恐怕就玩完的;当然了,在打仗最为关键的时候,樊哙突然按兵不动,刘邦恐怕也会玩完的;当然了,张良看到刘邦判断有了明显失误,就是什么话也不说,刘邦恐怕也会当时就玩完的;当然了,刘邦的那匹马,在关键时候突然拉稀了,刘邦估计也会玩完的。这样分析下去,是没有尽头的!

问题是,只是韩信有资格、有实力、有胆量,和刘邦玩这一手。刘邦的其它小弟,哪敢和刘邦玩这一手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最后,王陵的资格比较老(因为,他从前是刘邦的大哥),就出来代表大家说了,你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你会干事,项羽无法夺取天下,是因为项羽不会干事。你怎么会干事法呢?就是每次抓到猎物后,你都最大限度的把肉分给小弟们;而项羽每次抓到猎物后,都想着独吞。
言下之意呢?自然是希望刘邦继续保持这种,每次抓住鹿,都把肉最大限度的分给小弟的好 惯。否则,项羽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我们看史书,高起、王陵是这样说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我们许多人,都 惯从字面上理解历史人物所说的话。其实呢?只要看看现实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哪个政客说话时,不是拐弯抹角的?
所以,我们从高起、王陵的话中,区别刘邦、项羽的高下,那是没有结果的。因为,高起、王陵的主要意思,并不是分析刘、项羽成败得失的。而是希望刘邦好好的考虑,应该怎分赏功臣。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要知道,当时的刘邦,还没有开始封赏功臣呢。要知道,刘邦大规模封赏功臣,是在俘虏了韩信后才进行的。事实上,在俘虏韩信后,功臣们忽然发现,自己被刘邦玩了,差点造了反。
项羽取得了胜利,不好好考虑功臣们的利益。刘邦呢?也不会真正考虑。因为,真按功臣的意思,让功臣集团拥有了帝国的主要权力,刘氏江山靠什么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刘邦与天下(也就是与自己小弟)同利,那只是功臣们挤兑、或提醒刘邦的话。换而言之,现在你已当了皇帝,我们却是什么土封赏也没有得到,这有些太不应该了吧!当然了,委婉的意思就是,项羽就是因为对功臣封赏太抠门,才失败的。你大概不想步他的后尘吧!


刘邦一句,“你们说得不对。我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并不是因为我本事大,而是因为我的小弟本事大!”自然更让功臣们心悦诚服,因为,这正是功臣们心里想说的话啊!

在换而言之,这等于刘邦公开表示,他不会忘记众位兄弟们的功劳;总而言之,我刘邦能有今天,就是众位兄弟努力的结果。再换而言之,你们就等着我的封赏吧!
在刚刚打败项羽时,刘邦的小弟们都知道一件事,现在天下还没有真正安定下来。因为,诸侯们的势力还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小弟们并没有逼着刘邦兑现封赏的承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打败项羽后,最紧要的事,自然是先把那些诸侯们安顿下来。
在这种背景下,燕国臧依然占据着燕国。韩王韩信还分封在韩国故地;赵王张耳还分封在赵国故地。项羽的地盘,分成两份,一份给韩信,另一份给彭越。英布、吴芮的地盘虽然略有变化,但依然都分封在江南。剩下的地盘,现在都归刘邦。

从这层意义上,在刚刚打败项羽时,刘邦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分封过功臣。裂土封王的人,都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功臣。张耳、英布、彭越、臧荼等人,在项羽时代就是与刘邦并肩的大佬,他们严格的说,只是刘邦的盟友,而不是什么功臣。
至于楚王韩信,那更是拥兵自重,靠武力胁迫刘邦分封的。因为,韩信一副,你不给我分封,我就不干活的架式,在大局未定时,刘邦自然会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刘邦的小弟,当时都是这样一副德性,刘邦当时就会翻船的。因为,真的在集团内部,也实施分封政策,刘邦集团当时就散架了,如果不实施分封政策,小弟们就集体撂挑子了。
当然了,刘邦的小弟们,当时都是比较有大局意识的,因为在项羽还存在的背景下,大家就为争功闹翻了,大家都也没有好果子吃的。
问题是,项羽被打败之后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所以打败项羽后,刘邦为了忽悠小弟们,给自己继续卖力、卖命,就说了一套,我这不行,那也不行,我全靠小弟们给面子的话。
问题是,刘邦内心深处,恐怕就是觉得,自己才是传说中的功人,那些小弟们,无非也就是传说中的功狗。所以,狗好好给主人干活,主人绝不会忘记狗的功劳,但是,狗想追求与人平等的地位,那是万万不行的。
最后,刘邦真正控制局势后,才原形毕露的说,“非刘氏者封王,天下共击之!”
总而言之,天下是刘氏的天下,其它人只配给刘氏当打工仔。
我敢说,如果刘邦在与项羽打仗时,就敢这样原形毕露,肯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什么?刘邦会用人,他再会用人,也是不行的!因为,这就不是会用人不会用人的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就好我朝太祖在夺取天下时,总是人民、人民、还是人民。但是,等太祖站在城楼之上时,人民就开始 惯高呼太祖万岁了。再后来,人民就开始 惯高呼,永远忠于太祖。再后来,竟然学会高呼,服从太祖,要到盲从的地步,总而言之,理解也要服从,不理解还要服从。于是,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于是,太祖的话就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上街买个菜,也得先背两段太祖语录;于是,太祖一驾崩,人们都情不自禁想到,没有了太祖,我们可怎么办啊!
如果太祖在西北黄土地上,就这样原形毕露,我估计太祖是无法夺取天下的。
什么?我朝太祖英明神武、绝胜千里。这就是英明神武、绝胜千里能做到的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从这层意义上,刘邦也好,我朝太祖也好,是靠什么夺取天下的呢?那套冠冕堂皇的东西,自然不是完全骗人的。但是,更重要的一个法宝,却显然是,忽悠,接着忽悠!而且还得组着团的去忽悠!
如果刘邦在荥阳之时,就高呼,非刘氏者封王,天下共击之!如果我朝太祖在西北时,御用文人就敢高呼,太祖的话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理解也得服从,不理解也得服从。
我估计,他们肯定连两个礼拜也支撑不过去,就会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因为,人们肯定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家伙疯了!不是疯子,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

但是,等这两个家伙,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顶峰,人们再听这种话,就觉得象真理了。
所以,后来非刘氏者想封王,有人就说了,高祖曾刑白马立誓 ,非刘氏者封王,天下共击之,这个家伙不姓刘,怎么可以封王呢?
当然了,后来有人怀疑我朝太祖所说的话,有人就高呼了,太祖的话,句句是真理,这个家伙竟然敢怀疑太祖所说的话,他肯定是想造反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看了先生的帖子有几点疑问
1、先生的帖子叫做汉高祖刘邦,怎么到韩信出场后感觉韩信与高祖已经平分秋色了。楚汉战争先生重点讲的也是韩信定赵、定齐战役,对高祖亲自指挥的成皋、荥阳攻防战一笔带过,给人感觉高祖好像是打酱油的,这其实才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啊!先生的写法与主题明显不符啊!
2、阮籍登广武山曾经感慨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对此历朝人物对此有各种解释,先生又有什么看法呢?
3、垓下会战汉军的布阵是“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先生认为总指挥应是韩信呢还是高祖呢?
4、我看历代失败者包括蒋校长在内都被骂的一无是处,但项王却通过项羽本纪为自己留下了盖世英雄的形象,这好像也只有拿破仑能做到了,而且在本纪垓下之战中司马迁也写的那么煽情好像给予项羽无限的同情,先生也一直强调史记是官修史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5、先生在回复网友韩信击齐时,讲到偷袭齐国高祖、曹参等人都是希望这样做的只是怕承担责任,这与回复我的内容好像有冲突。

============================

(一)、这不是一个命题作文,而是一个边写边连载的长篇。所以,我没有必要让题目、和最初的框架束缚住自己的笔。

(二)、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是一句没头没尾,也缺乏语境的话。所以,这句话本身不能推断出,阮籍的本意是什么。更主要的是,阮籍对汉初的历史,只留下这样一句话,没有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内容了。换而言之,除了阮籍活过来,恐怕谁也无法确定阮籍的本意是什么。
更主要的是,作为刘邦或我朝太祖那样的历史人物。他们本身的历史地位,不是某个人的贬低可以降低,也不是某个的推崇可以提高。因为,称赞他们的人多的去了,否定他们的人也多的去了。但是,无论人们否定他,还是贬低他,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三)、垓下之战,应该是刘邦指挥的。但是,具体军事策划,应该是韩信。

(四)、一个历史大人物的身后评价,是由众多原因决定的。但是,一个人只要曾经建立过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功,他后来即使失败了,也会有无数人推崇的。
比如,齐桓公、赵武灵王都是死于非命,而且狼狈极了。但是,他们依然是历史上最受有推崇的君王。再比如,凯撒也死于非命的。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毕竟曾做为一个时代的主角存在过。
人们无限推崇项羽并不奇怪,最奇怪的是,在刘氏控制天下的时候,人们居然把项羽写得比刘邦更像英雄。这自然是因为,汉帝国政府认可这种观点,否则,这种观点无法作为主流观点存在的。
(五)、我不太明白你所指的是什么?如果想讨论,请说得详细一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 比尔熊、QQ870193479 、岭南陈氏、秋香姐我来了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但是,在刘邦没有原形毕露前,大家还没有真正弄清刘邦的真实意图。
所以,当刘邦的小弟们,听到韩信有造反的意思,当时就急得,那是一刻也坐不住的主要原因。总而言之,咱们现在就把韩信收拾掉!
简单的去看,这是因为韩信的人缘不太好,所以,大家者这样积极的要收拾韩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刘邦的小弟都觉得,如果大家把韩信收拾掉了,就可以一块瓜分韩信的地盘了。

韩信一个人,就占据了89个县。后来,齐王刘肥也不过占据73个县。
关键是,韩信一个,占据了89个县,刘邦的嫡系小弟们,却是一个县也没有。如果把韩信收拾掉了,自然可以让大家一人封上一两个县了,哪怕是食邑也行啊。
其实,对于大多数功臣而言,并不是非常贪心,也许就是想封上一两个县罢了,哪怕是食邑也行。韩信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大家能不眼红吗?关键是,砍倒一个韩信,得有多少人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啊!

问题是,等把韩信收拾掉后。刘邦却把韩信的89个县分成两份。给自己堂兄刘贾分了36个,给自己弟弟刘交分了53个。又把齐国故地73个县,都封给了自己儿子刘肥。功臣们一看刘邦,就是这样玩大家,当时就火了!

因为,我操你大爷。你他妈的比项羽还玩的绝!项羽不是个东西,你刘邦他妈的更不是个东西。
就好像我朝太祖最初没有原形毕露之时,人们肯定都会觉得,太祖比蒋校长要好。问题是,等太祖原形毕露后,人们肯定会觉得,太祖比蒋校长也不是东西。
太祖开始对农民说,打倒蒋校长,你们以后就家家有耕田。农民们就是为了这个希望,一直坚定不移的支持着太祖。问题是,等太祖真把蒋校长打败后,却是把田地都收归集体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但是,刘邦开始向功臣们许诺,只要打败项羽,我保证你们都可以封一块土地。
结果呢?几年以后,刘邦的儿子,即使幼儿园还没有毕业,也都成了坐镇一方的诸侯。而那些功臣们呢?只能一生一世给刘氏当打工仔了。

虽然在刘邦分封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时,差点把功臣集团气疯了。因为,这意味着,刘邦想把天下都收回他们家了。
但是,天下大局已定了,所以功臣们已很难翻起什么风浪了。因为,对普遍百姓、将士而言,天下大乱近十年了,大家都已受够了战乱的苦,现在天下渐渐稳定了,他们自然缺乏再闹动乱的积极性了。
更主要的还在于,天下分封给刘邦的儿子、弟弟、侄子,与分封给那些功臣,对普遍老百姓、将士,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功臣集团对此虽然不满,也无力振臂一呼,万众响应了。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又赶紧扔出几根胡萝卜,总而言之,跟着我刘邦混,就有机会吃到胡萝卜的。当然 了,接着又把大棒摆在了桌子上,,总而言之,敢不服,想好后果。
面对这种事实,功臣们终于接受了这种事实。

再后来,刘邦又请出叔孙通,教育大家应该怎样当好打工仔。最后,功臣集团们终于接受了当打工仔的事实。总而言之,一个想当老板的打工仔,绝不是好打工仔!
人们常喜欢说,叔孙通是个王八旦,制订了那种让人功臣集团变成奴才的礼仪。实际上,没有刘邦在背后指使,把叔孙通打扁捏圆了,他也无法让一套东西变成现实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汉军攻打齐国,应该是韩信擅自作主的。至少,基于刘邦的角度,在西部战场吃紧的背景下,他是不敢随便把齐国拉下水的。

刘邦直属力量后来进入东部战场,应该是项羽龙且率军到东部战场前后的事。因为,龙且率领一枝号称20万的大军离开西部战场,刘邦相应的抽调兵力支援韩信,才可以说得通。

如果说,在荥阳还没有收复,刘邦都有退守巩、洛的背景下,刘邦就敢抽调军队支援韩信大举攻齐。于情于理实在无法说通。
但是,在韩信大败齐军,项羽派军大举援助齐国时,刘邦抽调军队支援韩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九一八事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常常纠结于是谁下了不抵抗的命令。事实上,从本质上,谁下这个命令并不重要。
比如说,老蒋下令不抵抗,你张学良就听?老蒋让你开枪自杀,你是不是也开枪自杀?
比如说,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你们作为东北军的司令、军长、师长,你去听从?张学良让你们开枪自杀,你们是不是也开枪自杀?

关于攻齐这个问题上,刘邦肯定是希望韩信攻齐的。问题是,刘邦不敢承担这罪名的。因为,这等于毫无预兆的把郦食基推入了火坑。
就好像蒋介石肯定希望张学良不抵抗,问题是,蒋介石未必敢承担这个罪名。

关于攻齐这个问题上,曹参、灌婴肯定也是希望韩信攻齐的。问题是,曹参、灌婴肯定不敢承担这个罪名的。因为,这等于把郦食其毫无预兆的推入了火坑。
就好像,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肯定都希望张学良不抵抗,问题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肯定谁也不敢承担这个罪名的。

在攻齐的问题上,如果刘邦想当好人、韩信也想当好人、曹参、灌婴都想当好人。那刘邦未必就会不进攻齐国,但是,这个问题,肯定会换一种方法发展。

在九一八事变时。如果蒋不想承担不战丢失东北的罪名,如果张学良也不想承担这个罪名,如果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也不想承担这个罪名。那东北军未必就会坚决抵抗日军。但是,这个问题,肯定也会换一种方式发展了。

许多问题,大家都有一种默契存在(为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相关行为又太冒天下之不韪。所以,大家就会通过一些微妙的博弈,推举一个敢挑头干这种事的人出来。
许多时候,一个敢挑头干这种事,是利害参半的。因为,这是大家都想干的事,你去挑这个头,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从而增强你的地位。问题是,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你去挑这个头,就有可能身败名裂的。
这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中国把张学良骂的好像一泡狗屎,但是,张学良一直稳坐东北军头把交椅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的张学良,也想当好人,总而言之,这种注定会让人往死骂的事,他绝不去做,相反我还会唱一些高调,就等别人来当这个坏人。那张学良的名声自然不会臭了,但是张学良肯定无法稳坐东北军头把交椅了。

韩信当时的处境大约是类似的。牺牲郦食其,一举击溃齐国,估计刘邦、张良、陈平都是乐意见到的,只是谁也不敢承担这种不义的名声;而且曹参、灌婴也是乐于见到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不义的名声罢了。在这种背景下,问题就推到了韩信面前,如果韩信不敢把握这个机会,韩信就不是历史上的韩信了。当然了,他把握了这个机会,就如吞一下枚难以消化的苦果。

==========================

的确是矛盾的。
现在,我也难以统一这种矛盾,以后修订时,再试着统一吧。

应试是前面思考的不成熟。总的来说,对攻齐这段历史,你掌握的资料比我多,思考的也比我深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QQ870193479、随便选一个、苦守的苦手 、徐兆玮 、书生子卿、江东寄奴、夜空长明灯、新恐怖鸟、探索求真、秋香姐我来了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第一轮削藩

打败项羽后,刘邦再次分封天下。

赵国故地封给张耳;燕国故地封给臧荼;韩国故地封给韩王信;魏国故地封给彭越;楚国故地封给了韩信、英布、吴苪;齐国故地暂时由曹参管理。当然了,秦国故地由刘邦占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在关中分封天下,并不是因为项羽不知道顺应时代潮流。而是因为,拥兵大佬们玩了半天命,都想着裂土封王,你一句话就让他们的希望变成泡影,那不是没事想找死吗?

所以,刘邦打败项羽后,依然选择分封天下。
因为,真正统一天下,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那是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坐庄的大佬,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实现的。

表面上,打败项羽后,刘邦就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实际上,刘邦的事业,只是走完了多一半。因为,天下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众多诸侯们控制着。

以后,天下的发展方向,就是这些国家之间纵横开合,开始新一轮的兼并战。刘邦拥有兼并天下的优势,却并无必胜的道理。一切是显然的,如果韩信、英布、彭越、张耳能达成共识攻打刘邦,刘邦估计是无法逃过失败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此时,刘邦的势力,显然比从前的项羽势力大多了。
第一,刘邦控制着秦国故地;项羽控制着楚、魏的部分故地。虽然从土地的面积大小来说,刘邦比项羽大不了多少。但是,从地理的优势而言,刘邦明显胜项羽一筹。
项羽分封天下时,自己占据着一块四战之地,如果项羽不能迅速打开局面,随时会陷入顾头顾不尾的困境中。
刘邦现在占据着关中四塞之地,时机就有利,他就杀出函谷关,兼并诸侯。时机不利,他就退回函谷关,甚至只要退到荥阳、成皋一线就可以了。

第二、六国故地的诸侯们,大都是刘邦扶植起来。比如,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都是在刘邦的支持下建立国家的。现在齐国的执政官曹参,更是刘邦的小弟。
从前,项羽分封天下刚刚结束,各地诸侯都是靠实力占据地盘的。
这意味着,项羽对自己地盘之外的地区,缺乏有效的渗透,而刘邦对自己地盘之外的普遍地区,显然都已渗透了进去。

第三,因为刘邦占据着上面两个优势,所以,刘邦的嫡系稍加暗示,四方诸侯就得纷纷劝刘邦抓紧当皇帝。而刘邦也就当仁不让的爬上了皇位。
我们常常觉得,项羽很傻。因为他在关中时,竟然不当皇帝,却当什么不伦不类的楚霸王。其实,我们常常忘了一件事,皇帝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秦王想称帝了,但是,终于没有称帝成功。因为,皇帝绝不是自娱自乐的东西。如果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你不要说想称皇帝了,你就是想称上帝,也没有人会管你。问题是,皇位绝不是自娱自乐的东西。
就好像,在历史上权倾朝野、独霸朝纲的太后多的去了,但是,敢称皇帝的太后,也就有一个武则天。
就好像,在历史上把皇帝当傀儡玩的权臣也多的去了,但是,大部分权臣到死,也无法爬上皇位。
就好像袁世凯总统当的好好的,却鬼谜心窍的想当皇帝了。于是,刚爬上皇位,就发现自己玩的太大了。
就好像我朝太祖,已天天在享受万岁万万岁的呼声了,但是,到死也不敢爬上皇位。
许多人说华盛顿不称帝,所以他很伟大。问题是,如果华盛顿也能称帝,那曹操早就当皇帝了。
皇位实在不是自娱自乐的东西。所以,你别看,天下数你厉害。但是,你真的要爬上皇帝,却也得分析好形势,否则,一步走错,世上绝没有卖后悔药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是不是有些说得远了。在诸侯林立的时代,一个人当了皇帝,就意味着拥有了远远高于诸侯王的权力。最简单而言,皇帝可以召见诸侯王,诸侯王如果拒绝接受召见,于情于理就处于被动了;最简单而言,皇帝出巡到了某地,相关地区的诸侯就得主动前来拜见;如果诸侯不去主动拜见,于情于理也处于被动了。

这种权力,表面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却显然可以让皇帝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比如,你是诸侯王。皇帝想收拾你,明天就召见你。
皇帝召见你,你去还是不去?
你如果去,估计凶多吉少。你不去,就是公然抗命。

这也就是,鲁仲连阻止尊秦为帝的主要理由。
如果尊秦为帝,秦王(变成了秦帝),明天召见魏王或赵王,魏王、赵王去是不去?如果去,让秦王扣留了怎么办?如果他们不去,于情于理就处于被动了。
如果刘邦不是皇帝,刘邦就无法拥有这种主动权。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成了皇帝,刘邦想收拾谁,就派人召见他。对方当时就进退失据了,因为去见刘邦,随时可能让刘邦当场活捉的。不去见刘邦,这就是公然抗命。

如果刘邦不是皇帝,诸侯在见刘邦时,就可以先做出有效的军事布置,甚至做好有效的外交工作(与其它诸侯做好某种约定),再去见刘邦。总而言之,你刘邦想趁机扣留我,你得想好后果。比如,楚王去见秦王,先这样布置,这合情、合理、合法。
刘邦成了皇帝,诸侯在见刘邦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因为,诸侯见皇帝前,敢先做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甚至与其它诸侯串联达成某种约定。这于情于理就都说不下去了。你不要说光明正大的这样去做了,你就是偷偷摸摸的去做,让皇帝知道了,皇帝也可以明正言顺的收拾你。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想造反了!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旦想收拾哪个诸侯。这个诸侯,恐怕只能自投罗网。
因为,诸侯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去选择去见刘邦,就有可能让刘邦派两个武士活捉了。如果选择不去见刘邦,就会让刘邦名正言顺的去攻打。
燕王臧荼不敢去见刘邦,于是让刘邦明正言顺的率军攻打了;楚王韩信敢去见刘邦,于是让刘邦派两个武士,当场就逮捕了。
总的来说,刘邦成了皇帝。诸侯之间丧失了彼此串联的权力,至少,诸侯之间敢做出针对皇帝的串联,那绝对是铁板钉钉的造反;诸侯之间,也丧失了主动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权力,至少,诸侯敢做出针对皇帝的大规模军事调动,也绝对是铁板钉钉的造反。
在这种背景下,因为刘邦拥有绝对的实力;诸侯们自然绝不敢轻易去戴造反的帽子。既然如此,刘邦等于把诸侯们手捆住了,又在诸侯之间设置看不见的铁网,现在,诸侯们就等着刘邦挨个收拾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但是,如果说此时的刘邦,距成功的顶点只有一步之遥,也把刘邦此时的局面,说得太轻松了。
因为,此时的韩信、英布、彭越占据着楚国、魏国故地;此时的张耳占据着赵国故地;此时的韩王信占据着韩国故地;此时的臧荼占据着燕国故地;曹参在齐国故地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只要犯下明显的错误,随时都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局势。因为,这些诸侯王,都可以称得上豪杰智谋之士,只要他们突然达成共识,一块进攻刘邦,刘邦估计是扛不住的。

但是,因为刘邦巧妙的遮掩了自己削藩的意图,所以诸侯们一直无法达成共识的。因为,他们都有意无意的相信,刘邦是不会改变分封天下的政策,事实上,刘邦就是没有改变分封天下的战略意图。问题是,刘邦显然已计划好了,把现在的诸侯王,都挨个消灭了。

刘邦的削藩,是反复进行的。
从事后的内容去看,刘邦先把异己的藩王逐个消灭,然后换上亲近自己的人当藩王;刘邦先是把难以控制的藩王逐个消灭,然后换上一些比较好控制的藩王。在此过程中,中央对地方事务的干涉就越来越深入了。
比如,燕王臧荼被消灭后,刘邦就让卢绾(刘邦最要好的朋友)当了燕王;卢绾被消灭后,刘邦就让自己儿子刘建当了燕王。
燕国每换一次燕王,燕国的独立性就会削弱一层。但是,刘邦这样做,却可以很好的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至少,人们都感觉刘邦并没有削藩的意思,只是想让诸侯们臣服中央政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QQ870193479网友:

其实,群体博弈这个词,是你第一个提起的。以前,我从未听说过,也从未发现自己按这个思路写的。
-----------------------------
以下是我从两晋帖第一页里摘录的一句话,请楼主过目一下,看一下是不是您自己说的,也看一下我有没有曲解您的意思:
政治是现实利益群体、集团的利益搏奕;历史的现状就是这种利益群体、利益集团搏奕出的结果。

===============================

你大约误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说你曲解我的意思。
我只是说,在你说到,我是按群体博弈的思路写历史前。我一直没有发现,自己是按这个思路写的。后来,看到你的评语后,我对历史的认识,又不经意中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以前,我只是无意识的顺着这个思路写,后来,我却是有意识的顺着这个思路去写了。

很多内容,网友以为是从我的帖子中看到的,实际上常常是他们自己思考出来。因为,有许多时候,我写相关内容时,也没有想那样深。

网上连载文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网友的建议、反驳、指正。如果自己坐在家里写,我哪个长篇,也无法达到大家看到的水平。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菜九段先生通过考察功臣表写了《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指出吕泽在楚汉战争中是有重大功劳的。他可以确认的部属有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东武侯郭蒙、都昌侯朱轸、博成侯冯无择、俞侯吕它之父、成陶侯周信。不能完全确认的或者还有雍齿,信武侯靳歙、汾阳侯靳彊、阳陵侯傅宽、阳夏侯陈豨,而且可能还有其他大量功臣。参与了汉元年定三秦之战,(朱轸)擒翟王;(朱轸)汉二年破废丘,擒章邯之战;汉二年击彭城时攻占下邑,史称其将兵先下砀,估计参加了定陶之战;汉三年与项羽战于下邑,失利;参加荥阳保卫战,失利(吕泽逃出荥阳或晚于刘邦,他是在冯无择的保护下出逃的);(郭蒙)汉三年敖仓守卫战;吕泽率领丁复汉四年击龙且之战;(丁复)汉四年破项羽军叶;估计也参加了最后对项羽的围歼。吕泽有如此大的功劳都足以封王但却连列传都没有,他的部下阳都侯丁复封侯的户数高达7800户功臣表列第五,蛊逢(又作虫达)其受封四千户远在傅宽、周昌、王吸之上,但他两人都没有列传,如果不看功臣表估计连名字都没人知道。菜九段先生总结原因为灭吕氏之后,为了消除吕氏的影响,汉朝廷上下或开始将吕氏的战功从史册中有计划地删除。最终造成了史料的残缺。
吕泽有如此的功劳和势力很多事情就很清楚了,例如高祖彭城惨败吕后被俘投奔吕泽后不久就宣布惠帝为太子,汉八年吕泽一死高祖就开始考虑废太子了,在废太子的过程中那么多的大臣激烈反对,西汉太后那么多却只有吕后一个人又如此大的权力这都与吕泽有关。
菜九段先生从有关汉初谋反事件与史料的关系理出了一个大致脉络,即凡是可以有确凿事实的反叛,其人之功多从史料中略去,而只是怀疑其叛者,则多保留了他们的功劳。可以确认的反叛有韩王信、黥布及陈豨,这三个人在楚汉战争中的功劳就不见了。可以肯定,此三人能得到重用,乃至封王,如无大功是不可能的。从其反叛后,刘邦亲自挂帅出征一事来看,这三人的作战能力也是相当强的,以至于刘邦不敢掉以轻心。至于卢绾之反,亦属真实,也不见其有什么具体功劳被记载下来,其情况与前述三人又有区别。其传记资料中已明确说是因为与刘邦关系好而封王,则其原本就功劳甚小,不得与前三人模拟。反观韩信与彭越,其是否反,则难说的很,其罪名多半是莫须有,不足为凭。故官方档案中没有削删他们的功绩。尤其是韩信,他的死罪原本有冤屈的成分,故朝野上下默认了他的功绩,不仅使其战功得以在功劳薄上体现出来,甚至于还可能将其它政治斗争失败者的功劳合并到他的名下。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史记》,就把定魏、定代、定赵、定齐之功全归了韩信,而《功臣表》并不支持这种记录。
汉军定代时以,《功臣表》记载阳夏侯陈豨以游击将军别定代,阏氏侯冯解敢以代太尉汉王三年降。说明汉军很可能是陈豨与韩信共同攻击代军,在汉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与张耳的政治攻势下代国的太尉冯解敢投降汉军、相国夏说被擒,定代应该是韩信、张耳、陈豨共同的功劳。
其实张耳很可能也受贯高等人谋反的牵连,致使定代、定赵的功劳被删去。棘蒲侯陈(柴)武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后来击杀韩王信、拥立文帝、平定济北王叛逆,但因儿子参与淮南王叛乱,最终没有立传。至于吕泽就不提了。
我认为韩信成为中国推崇备至的兵仙有几个原因1、他本身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2、他有高祖的强力支持,并因为种种原因汉朝政府把其他将领的功劳归于他,使人认为是他一个人征服了魏、代、赵、齐等国。3、他个人传奇聚集了知识分子的所有理想,使得后人不断的有意无意的美化他,让他成为神仙。其实功臣表、史记中各种细节就在那里,中国历来那么多考据大家真比不过菜九段先生吗?我认为不是的,只是不愿意而已。先生在分析刘裕等人的成功时那么冷静、客观,在写韩信的时候好像有点主观,是不是也有这个因素呢?

先生曾写到“一个真正成功的历史学家,在发表历史评论时,通常都会符合主旋律的;在记录历史大方框架时,同样也是符合主旋律的。否则,他的作品就无法获得官方的认可、与推广;当然他的历史作品,也就无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司马迁、司马光谁也不例外。但他们两个人之所以是伟大的历史学家,那是因为他们在宏扬主旋律的框架内,通常都会巧妙的把历史的真实最大限度的保存下来。”看来司马迁保存年表等原始资料,也应是这个原因。

================================

因为,我家里的史记,都是省略了年表,所以,我以前也从来没有仔细看过史记中的年表。就是在写刘邦时,也没有详细深挖过年表的相关内容。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年表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抛开年表,史记许多相关的内容,其实都好象文学故事,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历史。

我突然计划写刘邦的原因,非常偶然。我把几个长篇给一家出版社发过去,他们不认可我那几个已写完的长篇。却把几个计划出版的历史题材(几个帝王传记),让我挑一个去写。于是,我选了写刘邦,寄了一个大框架,和三五千字过去,他们说我写的太随意了,并给我提了一些修改的建议,我一看约束太多,就中止了与他们合作的计划。但是,框架有了、内容也写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不如在网上把它写完。
总的来说,我对相关资料掌握的非常有限。我开始主要参考的color_wolf 网友写的一个刘邦传。以传统的角度去看,color_wolf网友把这段史挖掘的非常丰富、深入了,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对历史的研究年头也有限,所以,以他的整理出来的史料,在还原历史时,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关于蔡九段先生的相关历史文章,大约在六七年前,我就看过了,而且也非常佩服,但是,因为我是突然起意写刘邦的,所以一时连color_wolf 网友整理出来的史料都无法真正吸收,说到蔡九段先生的文章,就更无法真正吸收了。
现在连载着,所以无法回头再重写。只能在后来修订时,再试着把你所说的内容溶进去。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