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寻着闲,讲两圈儿~~

寻着闲,讲两圈儿~~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古代就有金乌负日的说法。
说啊,这太阳,是鸟背着的,日出日落。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十日的传说中,羿拉弓射箭,射下来啦九乌。
最早的记载大概就算山海经了。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不早于战国。但是相关的传说,其实有更早的来源。
就说这金乌负日:

图1与图2都是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图案,距今约5500年
1出自华县泉护村,2出自洪山庙遗址。
这还不是最早的。

在这种传说中,鸟与日就有了对应关联。并进而有了“鸟-太阳”运行代表四时四方的概念。
图3,是河姆渡文化第四期(距今约5500-5300年)陶豆上的图案,就反映了这种观念。
这种观念似乎流传很广。图4,在北美印第安文化(田纳西州萨姆纳县遗址)的一件印第安贝刻盘上有极为相似的内容,这年代就近了,约为公元700-1000年。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这个就早了,河姆渡文化第二期的(距今6500-6000年)

是一件象牙雕刻,称为蝶形器。
文物出版社,刘军《河姆渡文化》,其全称为“连体双鸟太阳纹象牙蝶(鸟)形器”。

河姆渡文化所在地,长江下游以南区域,在七千年前就有大象。不仅出土了牙雕,还发掘出动物遗存。
象牙比一般骨料硬得多,那时候的河姆渡先民没有金属器具,怎么将象牙整治、雕刻呢?根据民俗学调查资料,推断那时可能先要在酸性液体中进行浸泡、软化处理。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35)大象
现在我国野生大象,只存在于云南南部。
但是在古代分布得很广泛。前面说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中下游有亚洲象。
在华北地区也曾分布有。
河南古称“豫”,说文中说,豫,象之大者。说明古时这一地区产象。

甲骨文的“象”字。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代有象。商王打猎,有一次记载捕获了十头象。而且根据考古以及甲骨文资料,当时还驯养了象。
把象看作是热带动物,好像不对哟。商代的时候,华北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高了2摄氏度。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良渚文化众多玉器、石器、陶器上,拥有非常多的刻划符号。
就中国地域文字起源而言,古文字研究上可以看到,陶符是很重要的来源。
但是良渚所在的区域自古就是人口密集区,人类活动频繁。导致历史上遗物不能被很好保存,还有很多流散了。有些资料就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来看,良渚文化可能有了文字。这几个器具上的刻符,都不是单个的,都是一组



上图: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石钺上的刻符
中图:左,吴县澄湖陶罐上的字符;右,上海马桥遗址下层陶文
下图:黑陶壶,字符刻于圈足内壁,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亚洲象在长江中下游的分布区域,曾经反复消长迁移,恐怕是到了近代才消失的。
又查到一些资料:
李斯《谏逐客书》有:“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句,
《竹书纪年》有越王来献“犀角象齿”的记载。
这算是间接的。
下面的两种书,我没有,是从其它资料上读到的:
《十国春秋》载,公元931年,“有象入信安境,王命兵士取之,圈而养焉。”信安在浙江。
《宋史·五行志》记载,962年,有象出现于黄陂。
有些文献记载,公元500多年的时候,还有象在扬州、安徽等地出现过。至于是什么文献记载的,原文没说。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翻阅《竹书纪年》时,还有了有趣的发现:《搜神记》中一些内容就来自于《竹书纪年》
《搜神记》有“玉化为蜮”的故事:
“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脱化为蜮,射人。”
这个蜮,就是前面讲的像射水鱼一样的东东,能含沙射人,或射人的影子,所谓含沙射影哈。被射中了,人就头痛脑热还痉挛打摆子,严重的可致命。
这一段说,晋献公二年,周惠王住在郑国。有个郑国人溜进了周惠王的王府,(拿了一些玉),不料,那些玉却像有了灵性,咣唧,都变成了蜮,含沙射人。
这里很明显有漏缺,就是在“郑人入王府,多脱化为蜮”之间缺了“取玉”的内容,原句就有些读不通了。
看《竹书纪年》中原本的记载就明白了:“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取玉焉,玉化为蜮以射人也”。
话说,偷玉的那个人,会不会被脱手而化的蜮给唧唧唧地射死?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搜神记》还有两条内容,
一为【一妇四十子】:“周哀王八年,郑有一妇人,生四十子,其二十人为人,二十人死。”
一为【女子化男】:“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为丈夫,与妻生子。”一女的,变成了男滴,找个老婆吧,还生出了娃,能耐~~

这两条内容,在《竹书纪年》里是一条:“晋定公二十五年,西山女子化为丈夫,与之妻,能生子。其年,郑一女而生四十人,二十死。”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狼人,洋玩意儿,在洋文艺作品中已经是个成熟的种族设定,创造了一些精彩的故事。
这种类型在中国应归属于妖怪一类,古代文献中也记载有类似的狼人,略举一二例
————————

《子不语》中讲了一白狼的故事:
广东厓州某姓孙的农民,家有老母,年七十余。
不知为何,老母的两臂忽然开始长毛。开始时,细细一层,后来就越长越粗,越来越多,渐渐蔓延到身躯,腹背都布满了,到最后连四肢末端也有了毛,基本上都有一寸多长。
躯体也开始佝偻,屁股后面也长出了尾巴。
整个就是一循序渐进的变形记。直到某天,发生质变,她突然往前扑地,成了一头真正的白狼,冲出了门外,奔山野而去。
此后,每隔一月或半月,白狼必定回家看望其子孙,还跟往常一样吃喝。家里人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这样的野兽在房前屋后出没,却让乡邻又怕又恨。他们商量着要用刀箭猎杀这头狼。
她的儿媳就买了猪蹄儿,等她再次回家,对她说:“婆婆好好享用这一顿吧,以后不必再来了。我辈儿孙深知婆婆回来是因为思家,并没有什么恶意,可那些邻居怎么会了解你的心思?他们不像我们这么看,他们已经起了杀心。要是您被他们的刀箭伤着了,我这种做儿媳的心上何忍呢?”
听完儿媳的话,白狼仰头哀号了很长时间,然后恋恋不舍地把家里到处都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此后,白狼再也没回来过。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37)
《广异记》里的故事:
那绛州一个村儿,有个青年,发了病,变得疯狂。每次发病就变化为狼,多次偷食村中的小孩。
失去孩子的家庭,都不知道原因,反正就是怎么也找不到孩子了。
青年虽然脑子不大正常,但还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平常就靠为人雇佣干粗活为生。
后来一天,青年从一户丢失孩子的人家门前走过。孩子的父亲叫他的名字,说:“明天可以来我家干活,我们给你准备一顿好吃的。”
青年嘎嘎嘎地大笑,说:“我是何等样人?居然还要帮你家干活!男子汉大丈夫,什么奇珍异味没吃过!”
那位父亲觉得他的口气好大,大到让人难以捉摸,就追问他是什么意思。
青年得意地说:“上天厚待,让我吃人。昨天就吃了一小儿,才五六岁,他的肉那才叫美味。”
那位失去孩子的父亲,忽然嗅到了青年说话时传来的腥气,看见青年口舌之间确实还残留有血迹,不由得又悲又怒,冲上去就疯狂地乱揍。
青年抗不过一位暴怒的父亲的拳脚,最后化成了狼,倒地而亡。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38)魅
夏县县尉胡顼,是个词人。有一次他到金城县去,投宿在一户人家里。
主人家给他准备了吃的东西,胡顼没吃,自己出去先溜达了一圈。回来时,他看见一位老妇人,也就两尺高,一头稀稀拉拉的白发,正趴在桌案上吭哧吭哧地吃他的食物,把那些果子啊饼啊几乎都吃光了。
那家的新媳妇出来,见到这情形就很生气,揪住老妇的耳朵把她拽进了屋里。
胡顼凑上前去窥视,见新媳妇把老妇装进了一个笼子里。老妇人的两只眼睛,红如丹砂,兀自向外张望。
胡顼问那新媳妇,咋回事呢。
新媳妇告诉他:这啊,叫做'魅',是长七辈的祖姑,活了三百多岁而不死,身形已经变小了。不需要衣服,也不惧寒暑。平常就锁在笼子里,一年四季都如此。偶然从笼子里跑出来,偷吃东西一次能吃好几斗。所以把她称呼为‘魅’。
胡顼大为惊奇,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
( 出自《纪闻》 )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39)买重了
(不单独开贴,删了,发在这里)

俺下了决心啦,今后买书一定要异乎寻常地谨慎,严重谨慎。能够不买,就不买。
今年的购书经历,发现了两次,刚买的书里有原来已经买过了的(有两本)。喔勒个糙,价格还不便宜。窝心。
买得很快,读得很慢。有的书因为没读,就不熟悉,就忘记已经买过啦。
这让俺发觉一个问题:书买多了,那真是读不完的。
当然,有的书并不一定把它读完,就是一种资料,备用,需要的时候方便查询。但更多的时候,买书心理都只是一种期待:未来某个时候会读的。这种期待,其实,大概,有些渺茫~~
有朋友送的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十来年了。十来年前,觉得以后有机会读的,那都不是事儿。十来年后,没读完过一篇,等于完全没读过。确实有人认真读过莎士比亚,甚至读了全集。但俺真不羡慕。俺读它干嘛呢,对不对?它对于俺个人基本是没有意义的。
俺的藏书,不算多的。可是就俺这些书,已经预感到了,可能读不完。尤其学术类书籍,对阅读时间和精力的要求很高,恐怕真的很难读完。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小说基本上不会再买了。太多了。
小说读到一定数量后,再读,也就只是凑数了。因为真正好的小说就那么一些。
以前没读过的,现在这心境也很难读下去。
近些年才有口碑的作家,基本上没兴趣读。这些口碑并不一定可靠。在这一点上,俺信服马原的观点:人生苦短,不做沙里淘金的事。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还是能读得进小说,指那些“新的”,以前没读过的。
入选要求,底线就是,不能难看。不能依仗自己是“纯文学”就写得极其难看。那样的作品,洒家现在是真觉得烦。
这个底线必须要具备。底线之上才能谈得上要求。
要求就是,要么有独特的气质,比如张爱玲那样的,气质上的吸引力。
要么就是很好看,比如《教父》那样的。这个要求,想一想,其实非常高。

张爱玲那个标准,要求也是非常高。
张爱玲并没有讲什么不得了的故事,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深度,很多作品在主题上甚至有些做作。张的魅力就在于她作品提供的那种生活与气质,让你很愿意去品读。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40)测字
九十年代前半程,贾平凹风头正健,一时无两
那时有了已趋近神化的敬仰了。也确实是个大才子。跟很多搞文学的人一样,他也有点在意神秘主义。
传说他有了测字的本领,还流传有一些神奇的案例。
有一本当年出的《平凹之路》,其圈子内的朋友写的,讲了几个例子,
一次,几个朋友在一起。一个朋友有事从不写在脸上。作者大概想猜猜这位朋友有啥事,就要求平娃给他测测。
那位朋友,就说了个“回”字,还说,“回家的回”(俺觉得后面这个补充其实是个暗示)。
平娃用手指画了几下,说:“你们两口子吵嘴了,现在僵着,谁也没开口。”
结果这朋友真的跟老P吵了,正冷战。
朋友问事情的缘起,就得再出一个字,是“婚姻的婚”。
贾说:“怨在女方,头昏了。”
又问前景。再说一字,“好”。
贾说:没有大事情,矛盾出在孩子身上,把孩子送到女方家里住一段就好了。
据说,事情原委确实如此。两口子就一孩子,孩子偏爱爷爷家,去外婆家少了。老P以为奶奶家给孩子做了攻心术,有了怨言,就闹矛盾了。

书中讲了两三个基本准确的例子,还讲了一个不准的。
我虽然不信这一套,但是对于“神秘”,也就是还有些没得到解释的现象,也不否定。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41)厕
据说,石崇家的”厕有绛纱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
倪云林有洁癖,家中的厕所修成了楼阁,蹲在高处便便,下设木格,里面填着鹅毛。每一坠下,则轻盈的鹅毛就扑腾起来,将坨坨盖住了......
古人讲究,但都是有钱有品人家的做派,在当时应该是被当作异类看待的。
俺们很小的时候蹲过旱厕。
印象最深的就是居住区的公厕。有时候蛆就泛滥了,满到处爬。夏天穿的凉鞋,有时不得不一边蹲一边扭动双脚,免得小虫爬上脚了,钻进凉鞋里...
俺还见过长了尾巴的蛆,简直成精了。
过一段时间,防疫站就派人来喷一次药。喷药的人戴着口罩,背着一装满药液的药箱,手动压把,还有喷嘴用软管连着药箱。一手往前伸着喷嘴,一手压动手把,很快就实现团灭。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42)藻荇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景象,特别美,有近乎凄凉的闲适温暖含义,一刻的沉醉有如一生。
南宋谢翱因此有“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这一首的整体感觉也很好。
藻荇,荇藻,美丽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么多年居然一直不知道,
还好,文字的美,似乎就已经可以传达意味了。
然而到底是什么的呢?百了度,图片极少,而且没有可信的把握度。
终究是个遗憾。
很可能在生活经历中见过,只是没有与名字对上号。

接下来几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几句在今天的城市生活里得这么问了啊:何夜有月?何处有竹柏?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那个有洁癖、厕所里铺设鹅毛的倪瓒,有一句:“君住钿山湖,绿酒松花春。”
这酒真是用松花酿制的?真的是绿色?
等一等,松花又是啥呢?又百度了一下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列文去溜冰场寻找吉娣,她的服饰和姿势都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列文一下子就在人群中认出她来,就像从荨麻丛中找出玫瑰花一样”。
楼主:夏螳螂  时间:2020-01-28 11:40:58
古代桑蚕考古发现:
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用野猪獠牙雕刻的,造型与家蚕极为相似
形态很像吐丝阶段的家蚕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4800年间一处超大型聚落,属于仰韶文化晚期

楼主:夏螳螂

字数:3828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4-20 06:57:57

更新时间:2020-01-28 11:40:58

评论数:4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