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哦,更正一下,是战斗品,前面没有仞利天。继续。

——侍者大概是被维摩质阿须伦连带辱骂了,受了刺激,忿忿道(和天帝释争论,可见其和天帝释的关系不一般,忿忿是我想象):

如果傻瓜来斗您,就不应当忍着,而该用挝杖(挝是击打般的抓挠,挝杖当是刑具)狠狠教训傻瓜!

若愚痴来斗时  不当应忍此事
于彼当以挝杖  便挝击是愚痴
——《大楼炭经》

今不折愚者  恐后转难忍
宜加以杖捶  使愚自改过
——《长阿含经》之世记经

若不严加重诃责  愚痴炽盛转更增
若当折伏无智人  犹如畏杖牛奔走
今若纵之令得乐  至其本处更自高
是故明智当以威  示现勇健制愚騃
——《起世经》、《起世因本经》

——天帝释微微一笑(亦是我想象),回道:

我以前就知道了,不应当和傻瓜说理。如果笨蛋发了怒,聪明人不要去规劝(实践出真知啊,天帝释一定没少吃亏,终于认准了,好男不和女斗)。


我已为了知是  不当与愚痴语
若愚者有嗔恚  智慧者不欲诤
——《大楼炭经》

我常言智者  不应与愚诤
愚骂而智默  即为信胜彼
——《长阿含经》之世记经

如此等事我久知  为伏众人愚痴故
彼以嗔嫌而骂詈  我闻堪忍自制心
——《起世经》、《起世因本经》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侍者哪里甘心,他一定很喜欢看天帝释出糗。又来撺掇了:

天帝释,像您这样沉默,当然是因为聪明,但傻瓜会认为你是因为害怕胆怯才不敢出声。要是为这缘故再来找您斗,大王您恐怕会逃的像牛一样快吧!

当知是如是寂  天帝释当见因
用愚痴谓智为  以恐畏故寂寞
其愚痴自谓为  用恐畏故默声
用是故复来斗  王恐舍如牛走
——《大楼炭经》

天王所以默  恐损智者行
而彼愚騃人  谓王怀怖畏
愚不自忖量  谓可与王敌
没死来触突  欲王如牛退
——《长阿含经》之世记经

帝释天王愿善思  如是含忍有一患
彼愚痴者作是骂  谓生怯畏不敢酬
——《起世经》、《起世因本经》

——天帝释脸色不大好看啊(想象),但他已练就忍辱神功,遂道:

用坏念头想我太容易了,说我是害怕才不发声。其实对身体有好处的第一要诀,没有什么比得上忍辱。只有无知恶人才会发怒,所以不该向发怒者发怒,那只会一起吵吵。

说完大概觉得说服力不够,侍者又要叨叨的样子,天帝释忙再说:

人做事有两因缘,为自己也为他人(该是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若有人要吵架的,聪明人就不和他吵。如此便是成就了两因缘,为自己也为他人。有人说这样的人是傻瓜,那是他不懂道理。无力的人说有力,他说的有力不过是无知的强者。实践道理的人,他的力量才是无敌。而这样的人在劣人(即无力的人)眼里是不合群的。我知道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就算流着眼泪也要在劣人面前忍辱(言下之意,我心里难过,你别再欺负我了,呜呜……侍者再叨叨就承认自己是劣人了,呵呵)。

念来娆轻易我  谓为恐故默然
身之利第一义  无有与忍辱等
其是者弊恶人  身有起嗔恚意
不当发嗔恚向  嗔恚者便共诤

所作有二因缘  为身故及他人
若有起诤斗者  智慧者不与斗
若有作是二事  为己身及他人
人谓是为愚痴  用不解于法故
无力者谓有力  其有力痴强者
行法者其筋力  无有能降伏者
其有是筋力者  于劣人其寂寞
我知忍为最上  涕忍辱于劣人
——《大楼炭经》

彼愚无知见  谓我怀恐怖
我观第一义  忍默为最上
恶中之恶者  于嗔复生嗔
能于嗔不嗔  为战中最上
夫人有二缘  为己亦为他
众人诤有讼  不报者为胜
夫人有二缘  为己亦为他
见无诤讼者  乃谓为愚騃
若人有大力  能忍无力者
此力为第一  于忍中最上
愚自谓有力  此力非为力
如法忍力者  此力不可沮
——《长阿含经》之世记经

《起世经》、《起世因本经》的相应偈言拗口,就不说了。天帝释……I服了U!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删帖很好玩吗?不许再删!

此事件便到此结束。然后佛告诉比丘:【天帝释多超乎常人啊,别这么想】,想知道那时的天帝释吗?便是我啊,我就是那样的忍辱,我现在亦在忍辱,【也常常称赞能忍辱者,如果有智慧的人想要弘扬我的道,就应当修行忍辱不语,千万不要心怀怨怒】。

——此事件有何意义?有的,体现在世记经和《起世经》中。忍辱是佛家倡导的,要想社会和谐就得学会忍辱,又没有什么大的社会矛盾。由于天帝释以身作则,成了极好的教材,此事件被改编成了戏剧在器世隆重上演,观众十分爱看。世记经、《起世经》又述了一轮“忍辱事件”,不同的是,侍者角色换做了维摩质阿须伦,世记经里偈言原封不动,变成了维摩质阿须伦自称傻瓜去调侃天帝释,而《起世经》做了些改动,和其前述偈言有些许不同,更适合角色身份。每当维摩质阿须伦说罢偈言,“阿须伦众即大欢喜。高声称善。唯诸天众默然无言。”(世记经,下同),而每当天帝释说罢偈言,“忉利诸天皆大欢喜。举声称善。时。阿须伦众默然无言。”,我想是郁单曰人在表演,舞台上阿须伦王气势上占上风,而天帝释法理上占上风,女的霸气,男的忍辱,阿须伦众和天众都接受,达到了教育效果:

时。天众.阿须伦众各小退却。自相谓言。阿须伦王所说偈颂。有所触犯。起刀剑仇。生斗讼根。长诸怨结。树三有本。天帝释所说偈者。无所触娆。不起刀剑。不生斗讼。不长怨结。绝三有本。天帝所说为善。阿须伦所说不善。诸天为胜。阿须伦负。

佛便又告诉比丘。“尔时。释提桓因岂异人乎。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即我身是。我于尔时。以柔濡言。胜阿须伦众。”(世记经),佛当过仞利天帝是无疑的了,任期就不知多长。我们再看下个战例,还应该是游戏。

佛跟比丘说。想当年,阿须伦和天一块儿斗,得胜了(该是常事),诸天不利,天帝释坐着“千马车”(应指千世界的马车,也指许多马车。马车肯定是用于非军事演习)跑回(后文看是在树林中央的空地里玩战斗游戏,那就很可能是在仞利天善见城外,上个战例亦然,善法堂嘛。但世记经和《起世经》发挥想象,将战场搬到了金翅鸟所在,千马车也变成了千辐宝车)。见到睒披大树(我想便是园生树)上有鸟,鸟巢(鸟大概被惊飞了,足见天帝释是要跑进树林里藏身)里有两鸟蛋(能见着鸟蛋,说明是矮树林,所谓大树是指枝叶茂密,吻合前述)。天帝释便脱口而说偈言:

语御者鸟睒披  回马车当避去
宁阿须破坏我  莫令坏是两卵
——《大楼炭经》

此树有二鸟  汝当回车避
正使贼害我  勿伤二鸟命
——《长阿含经》之世记经

树上有卵摩多离  为我回辕远避护
宁为修罗失身命  勿令毁破此鸟巢
——《起世经》、《起世因本经》


驾驶马车的人(《起世经》谓为执御者摩多离,上个战例中和天帝释叨叨的也是他)接受了天帝释教诲,回转“千疋马车”( 疋同“匹”,此处是个暗示,天帝释肯定是率着队伍败退),避开树林(摩多离肯定是不服气,要和阿须伦斗到底的,从下文看,其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呵),诸阿须伦看到天帝释的大部队回头,以为天帝释要来以阿须伦的方式和自己决斗(这情况绝无仅有,莫不是忍辱惯了的天帝释要爆发?还是诡计多端的天帝释有什么阴谋?),心中害怕(女人还是怕男人来真的,阿须伦一方多半是阿须夫人领头),赶忙逃走,诸天于是得了胜(哈!胜利如此随便,无疑是场游戏了)。

佛是个很幽默的人,此战例极具偶然性,佛是藉此告诉比丘“欲知尔时天帝释不。则我身是。我尔时以慈心。念一切人民及蜎蜚蠕动之类,亦如是。”。好心会有好报,也是佛家所倡导。随后佛说了一件事,为庆贺胜了阿须伦,天帝释造了一大讲堂,名为胜,“何以故名为胜。胜诸阿须伦故。作百重栏楯。一一栏楯间。各作七百交露。一一交露中。有七百玉女。一一玉女。有七百侍者。尔时天帝释。不复忧诸玉女衣被饮食。各如前世所行。自然为生起讲堂。千世界中讲堂无与天帝释讲堂等者。”,从描述看,便是尊胜宫的原型,原本是郁单曰人的戏台子,后学者混淆成了101宫殿,只因为都在同个地方。

以上二战例只能算是仞利天上的大众游戏,往下所述才是真正的战斗演习,其白描中足显气氛紧张,气势恢宏,直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

阿须伦王(系北方的罗呼阿须伦王,世记经谓罗呵,《起世经》谓罗睺罗)自言自语道,我的威德神力是如此高,可是众多日月和仞利天还在我上方的虚空中居住往来,【逍遥自在】(——太可恶了,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我想要把日月的光明取下来放在我耳中,【当我的耳珰】,再到处走走,炫耀下我的威德神力。说完后,怒恨便再遏制不住。那时的阿须伦王,呼叫维摩质阿须伦(世记经述召兵序列有所不同,《起世经》则大大突出维摩质阿须伦的作用,不但是唆使出兵者,还是第二号领军者,说明战事发生的时期有别,但本质是一样的)。维摩质阿须伦既然知道了,便全副武装,率其部队到了阿须伦王前驻扎。然后阿须伦王又呼叫舍摩利阿须伦,依样前来。再是满由阿须伦。只罗阿须伦。亦然。大军集合完毕,阿须伦王亲自披挂上阵,与无数阿须伦队伍围绕着出城(围绕是因为是单线的双行阶道,就好比串联三十三天的螺旋形,比那个更螺旋,因为阿须伦王城是圆形。《起世经》谓“前后围绕。从阿修罗城。导从而出”),往仞利天去要进行一次战斗演习(《大楼炭经》、起世经均强调是共战斗,《起世经》云“欲共忉利诸天兴大战斗”)。好戏开场了!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往下我想还是上原文好了,白话难以传神。原文我分了段,以缓和气氛,呵!

尔时难头和难龙王。以身绕须弥山七匝。而震动须弥山。以尾搏扇大海。其水跳上。至须弥山边。三百三十六万里。忉利天即知阿须伦欲来与天战斗。

尔时海中诸龙。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皆往逆诸阿须伦共斗。若斗得胜者。逐诸阿须伦入其城郭。若诸龙坏不能胜者。便往至拘蹄鬼神所。语诸拘蹄鬼神言。诸阿须伦。欲与诸天战斗。共去逆斗来。

拘蹄诸鬼神。闻诸龙语。便着种种衣被具庄。取兵仗骑乘。共往逆阿须伦便战斗。若能胜者。逐阿须伦。至其城郭。不能胜者。即往至持华鬼神所。语诸持华鬼神言。阿须伦欲与天共战斗。当俱往逆逐之。
持华鬼神从龙及拘蹄鬼神闻是语。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共往逆与阿须伦共战斗。若得胜者。便逐入其城郭若不能胜者。便往至蔡陀末鬼神所。语蔡陀末鬼神言诸阿须伦。欲与诸天共斗。当共往逆逐之。

蔡陀末鬼神闻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共往逆阿须伦共战斗。得胜者。即逐阿须伦。至其城郭。不能胜者。便往至四天王上。语四天王言。诸阿须伦。欲与天战斗。当共往逆战斗逐之。

诸天闻之。尔时毗沙门大天王。念提头赖天王。提头赖天王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与无央数提陀罗百千俱前后围绕。往至毗沙门大天王所。在前住。尔时毗沙门天王。复念毕楼勒天王。毕楼勒天王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毕楼勒天王。与无央数诸天。又与无央数百千俱。毕楼天王。又与无央数诸龙百千俱前后围绕。往至毗沙门大天王所。在前住。尔时毗沙门天王。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与无央数百千诸鬼神俱围绕。及诸天王往与诸阿须伦共战斗。若能得胜者。便逐诸阿须伦。至其城郭。不得胜者。即往至善等天等白天帝释。及语忉利诸天言。诸阿须伦。欲与天战斗。当共往逆斗逐之。

尔时天帝释。告诸天言。往至须焰天子所。蔡兜率天子所。尼摩罗天子所。波罗尼蜜天子所言。阿须伦欲与诸天共战斗当共往斗逐之。波罗摩天子。即受天帝释教往语上四天如是。便各各着种种具庄。取兵杖骑乘。来下天与无央数天人焰天往须弥山东胁护忉利天。兜率天人往与无央数天人。在须弥山南胁住。尼摩罗天子。与无央数诸天。住须弥山西胁。护忉利天故。波罗尼天子与无央数诸天。往住须弥山北胁。护忉利天故。

尔时天帝释。念维缦诸鬼神。维缦诸鬼神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往至天帝释所。在前住。尔时天帝释。念善住象王。善住象王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往至天帝释所。在前住。尔时天帝释。复念诸天王诸天王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往至天帝释所。在前住。尔时天帝释。复念忉利诸天。忉利诸天即知之。便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往至天帝释所。在前住。

尔时天帝释。自着种种具庄。取兵仗骑乘。坐善住象王胁上。与无央数百千诸天俱。前后围绕。出天宫往至诸阿须伦所共战斗。刀刃矛箭弓弩。以刺伤诸阿须伦身所。毒痛不可言。以因缘故亦不死。诸阿须伦亦如是。用七宝刀刃矛箭弓弩。以刺伤诸天身。毒痛不可言。以因缘故亦不死。欲行天亦如是。与诸阿须伦战斗。因欲藏故。欲因缘故。

乃如是。

……!(阿须伦好猛啊)

嗯,我说几句。雷电诤斗、地水火风诤斗是在虚空中出声,是实实在在的军事演习,发生在不影响欲界众生生活的高空,大部分应是在色界中,那儿的云身量大,而六欲天的云身量相比要小很多。阿须伦和诸天的战斗只能说是格斗演习,和军事的关系不大,要说也有,即是冷兵器地面攻防,阿须伦是顺着阶道一级级往上攻诸天势力,属于短兵相接的军事格斗。又不能说是纯粹的冷兵器,因为兵器是特殊制备,“用七宝刀刃矛箭弓弩”,世记经云“所谓严兵仗.刀剑.鉾槊.弓矢.斫釿.钺斧.旋轮.罥索。兵仗铠器。以七宝成。复以锋刃。”,很有中华武术十八般兵刃的味道。其刃部击中身体,“毒痛不可言”,但是又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以因缘故亦不死”,世记经云“ 其身不伤。但刃触而已。”,估摸刃部放电的可能性较大,不伤主要还是因为身上做足了防御,“着种种具庄”,但那也很可能是导电或者是自放电模拟痛感的演习道具。所以战斗更像是一场全民搏击的体育运动。大概阿须伦一族有这么个习惯,天性好斗,自个儿内部打打闹闹不过瘾,非要拉上别个一起玩。如此看来,战斗演习还是一场游戏,只是更严肃认真而已。是和平主义和尚武精神的完美融合。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光从表面去理解文字往往有误,好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须得就文字去绘图,才能发现谬误,厘清真相。我原想绘个阶道线路图,试到后来放弃了,须弥山内部阶道啥个样经文并没交待,我也不好妄测,而且我绘时产生了怀疑。阶道肯定是有,那是战斗线路,但战斗未必进行就一定在阶道中,因为空间狭小,阵型难以展开,主要是对防守的一方不利,通常防守方是要几个对付攻击方的一个,战斗极易造成对阶道的破坏,那样就违背了演习初衷。所以战斗该集中在城域的外围——未设置阶道的区间。文中说每支部队都“取兵仗骑乘”去战斗,兵仗已有交待,骑乘就没交待,除了天帝释“坐善住象王胁上”,要说士兵都骑着象作战显然不合理,骑马也不大可能,因为诸龙和鬼神的身板高大,很难有合适的坐骑,世记经谓“驾乘宝车”,骑乘的乃是宝车,既有宝车,就该有宝车活动的空间,可阶道只能直来直去。六欲天上四天天子和无央数诸天在须弥山东南西北胁卫护仞利天,则阿须伦的宝车不可能是走须弥山内部,那就防无可防,而且仞利天的城门开在四边,无论走须弥山内部还是表面都到不了仞利天,因此宝车乃是飞车,战斗并非于地面攻防而是在空中对抗,如此方为正解——天帝释“与无央数百千诸天俱。前后围绕。出天宫往至诸阿须伦所共战斗。”,既出了天宫,那就只有在空中待了。再想,诸神若都乘着宝车战斗,兵刃就很难招呼到各自身上 ,且个个有宝车,唯独天帝释坐象上,未免有些失面子。世记经为了文章好看而造假是有先例的,譬如将两枚鸟蛋说成是两只金翅鸟。《起世经》虽长篇大论,逻辑古怪,但造假是没有的,鸟蛋就是鸟蛋,只不过是金翅鸟王的蛋,仞利天有几只金翅鸟亦不足为奇,郁单曰人,阿须夫人也有嘛——其就没说宝车,而是说“乘诸骑乘”。看回《大楼炭经》,“取兵仗骑乘”,既谓“取”,骑乘该不是个大玩意儿,还有可能是做动词用,骑乘的乃是兵仗。若将骑乘看作是类似哪吒风火轮或者巫师扫帚一般的物事,一切就都说得通了。还记得《山海经》所述的夸父和飞杖吧?有趣的是天帝释乘着象王,即是说象王亦在空中,嗯,并不奇怪,器世是在太空中,乃是失重环境或说微重环境(根据相对论,若其一直在加速,里面人是能感觉到来自加速反方向的吸引力的),而善住象王“力能飞行”——能控制自己的漂浮状态。从经文描述看,天帝释大概是观战的份儿,不坐在象王头顶而是坐在象王身侧,明显是拿象王身体当掩护了。世记经就让天帝释坐善住龙王顶上,善住龙王即是象王。若述的是不同时期的战斗,则体现了天帝释于战斗磨练下的成长。既然别个骑乘的不是宝车,那天帝释骑象就很有面子。另方面看,阿须伦和诸天双方战士要玩过瘾,兵刃和骑乘上会有所限制又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战斗亦是一场技术比赛,会涌现种种稀奇古怪的制造发明,我想可称做“法宝”,正因为种类繁多不一,兵刃还好述,不外乎几种,骑乘却只能述以“骑乘”。战斗场面我们想象成无数神魔在空中斗法就好。再来看《起世经》的描述:

诸比丘。是诸天众。与阿修罗战斗之时。有如是等诸色器仗。所谓刀箭[矛*赞]棓椎杵金刚铍箭面箭凿箭镞箭犊齿箭迦陵伽叶镞箭微细镞箭努箭。如是等器。杂色可爱。皆是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王*车][(王*巨)/木]玛瑙等。七宝所成。以此刀仗。遥掷阿修罗身。莫不洞彻。而不为害。于其身上。亦复不见疮痕之迹。唯以触因缘故受于苦痛。诸比丘。诸阿修罗所有器仗。与天斗时。色类相似。亦是七宝之所成就。穿诸天身。亦皆彻过。而无瘢痕。唯以触因缘故。受于痛苦。诸比丘。欲界诸天与阿修罗战斗之时。尚有如是种种器仗。况复世间诸人器仗。

器仗都是些箭,或者说器仗放出的是箭,能穿身而过而没有留下疮痕,中者能感受痛苦又不遭伤害,那会是什么?只能是电弧,而诸神的铠甲多半是法拉第笼原理的锁子甲。游戏玩得有些大啊……要说完全不受伤是不可能的,那战斗就无胜负无休止了,只不过伤会慢慢自我痊愈,不理解的话可以想想电击棍,再想想脉冲心脏起搏器。首先得明确,器世用的都是直流电,直流电弧看着吓人,但如果大部分被“法拉第笼”引走,对人体的伤害就很有限和短暂,主要还是心灵受伤,被脉冲电电怕了。具体可看一段资料: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瞧,在致命电流下,碰上直流还能够摆脱,碰上交流就只能等死了!我只是说说而已,诸君千万别去试验,记得小时候,我想试试触电的滋味……这辈子绝不想来第二回!

直流电远比交流电要安全得多,也更有效率。我认为交流电机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糟糕的发明,因为其逆天,违背自然,交流电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仅仅因为其更方便人工制造和远距离传输,由于廉价的优势而被现代社会普及,而无数的家用电设备还要多一道变交流为直流的工序,许多清洁能源譬如太阳能发电,要并入电网还得多一道直流转交流的逆变工序,无异于资源浪费。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战斗品最后要说的是,通过三代经文的绘图比对,我确信三代起世经述了三时期的大战斗。另外,通常跟随北方罗呼阿须伦王出城战斗的只有东方的维摩质阿须伦,而舍摩利阿须伦(乃王城南园驻军)、满由阿须伦(对应大臣阿须伦)、只罗阿须伦(对应小阿须伦)都是罗呼阿须伦王的直属,南方和西方的两大阿须伦王并不参与战斗——《起世经》是个例外,出了个踊跃阿须伦王,倒是蛮积极的。维摩质阿须伦真是罗呼阿须伦的好闺蜜啊,倒令我想起了上元夫人和西王母。然而应当认为,北方和东方的阿须伦王城是军人为主社会,南方和西方的阿须伦王城则是世民为主社会。前面说过,《起世经》述的器世诸千世界显示其多为低膨胀态,“起世”可认为是述器世成劫期,世界刚起嘛。世记经述的千世界很标准,是述器世已成时期。《大楼炭经》述的千世界比标准偏大,该是述器世的成熟期,成熟亦意味着将迎来坏劫。哦……天帝释躲在象王身后其实是成熟的表现——好男不和女斗。



再要说呢,前面的两小战斗,头一例是发生在仞利天,后一例发生在阿须伦王城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是阿须伦城够宽大,容易跑马车,还是金翅鸟习惯的生活环境——金翅鸟宫和阿须伦宫的形状是一样的,且《起世经》云“有一居吒奢摩梨树。金翅鸟王巢于其上。已生诸卵。”,奢摩梨树是阿须伦王城和龙与金翅鸟宫所有,我想战斗不该发生在龙与金翅鸟地盘,居吒就是居住着金翅鸟,奢摩梨又是阿须伦王城南园名称,“隋言鹿聚”。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大楼炭经》战斗品后是三小劫品,“佛告比丘。有三小劫。何等为三。一者刀剑劫。二者谷贵劫。三者疫病劫。是为三小劫。”。世记经、《起世经》谓作三中劫。原文叨叨甚多——佛经的特色,我择取重点如下:

刀剑劫时。是天下人。无有贾贷者诸大树木皆堕地。但有沟坑。高卑不平。有水荡波处崩岸。河水深在底。人民少。但怀恐怖。衣毛为竖。刀剑劫时。人民相见但欲相贼害。譬如野泽之中獦者见麋鹿。欲杀害之。刀剑劫时。人民相见但欲相贼害。手捉取草木瓦石。皆化为刀剑。展转相杀。尔时人寿十岁耳。中有黠者智慧。走入山林溪谷深河岸中藏匿言。无有能杀我者我亦不杀人。便在彼食果蓏树根。刀剑劫者。相杀七日乃休。

用天雨不时节故。人民所耕种。枯死不生。但有枯茎。用是故谷贵。人收扫畦中落谷。才自活命。谷贵劫时如是也。复次谷贵劫时。人行扫街。市里均谷。以自给活。复次谷贵劫时。树叶落入地。人凿地取树叶。煮食之。谷贵劫时。人民困厄如是也。谷贵劫时饥饿死者多岁。死骸骨解散在地。人皆饥饿。收取市里街道骸骨。煮用食之。人民饥饿。乃如是也。

疾病劫时人民。奉行经戒。正见离邪见。奉十善事。他方鬼神。来触娆人。挝捶挠乱其意。疾病劫时人。死者皆生天上。所以者何。疾病劫时。人民转相劳问言。云何为安隐。不为差未。

——看了挺迷茫,参看世记经、《起世经》,就清楚了。同样事件用了三种方式说,就是要令“悠悠者”理解真相。谷贵劫在《起世经》中作饥馑劫,其实就是饥荒,世人没得吃,牲畜更没得吃,骸骨是指牲畜的骸骨,人民虽然困厄,但并没有抢夺粮食的行为,顶多是藏起粮食不肯均分,佛谴责的是“人民相嫉妒悭贪”(语出《大楼炭经》)。饥荒是神为的,不按时节降雨,就足以导致饥荒,其目的很明显,要减灭老弱病残的人口。疫病劫也是神为的,是鬼神不保护世人,反而做小动作祸害世人——譬如人走着走着莫名其妙脚下一滑,摔出了内伤,或是不知不觉就染上了细菌病毒……鬼神是有感情的,不会祸害自己所保护的对象,但上头有令,要祸害世人,那就去祸害别处的世人吧,自个要保护的也不顾了,所以世人就倒了霉。但世人是善良的,互相询问安慰,大意是——你身体还好吗?没再差下去吧?因此佛说“死者皆生天上”,乃是一种褒扬。对鬼神触娆,佛是无可奈何,鬼神是阿须伦种,行事自有其“魔”的道理。鬼神行事是有分寸的,疾病劫的目的也是要减灭老弱病残的人口,坏劫将临,能转移的众生数量有限,得提前做准备。谷贵劫和疫病劫尚好理解,刀剑劫就有些匪夷所思,我认真看了三代经文描述,得出一个令我骇然的结论——其乃是十岁以上人的群体斗殴,斗到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继而再想,三小劫或说三中劫根本是针对阿须伦社会、四洲社会、天社会的三种减灭人口的法子!

关于刀剑劫,世记经说的浅白又天花乱坠,然而易将悠悠者带偏,而描述精致的《起世经》是这么说的:

云何名为刀兵中劫。诸比丘。刀兵劫者。尔时众人。无有正行。不如法说。邪见颠倒。具足同行十不善业。是时众生唯寿十岁。诸比丘。其人如是寿十岁时。女生五月。即便行嫁。犹如今日年十五六。嫁向夫家。今时地力所生酥油生酥石蜜沙糖粳米。至于彼时。一切灭没。不复出现。又彼人民。寿十岁时。纯以羖羊毛褐为衣。犹如今日迦尸迦娇奢耶衣。刍摩缯衣。度究逻衣。句路摩娑衣。劫贝衣。甘婆罗宝衣。最为胜妙。彼毛褐衣。亦复如是。当于尔时。唯食稗子。犹如今人食粳米等。以为美食。又为父母之所怜爱。愿其十岁。以为上寿。亦如今人愿寿百岁。诸比丘。彼十岁时。所有众生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敬耆旧。然亦得他供养承事赞叹尊重。犹如今时行法教人。名誉无异。何以故。其业尔故。又诸比丘。十岁时人。无有善名。亦不修行十善业道。一切多行不善之业。众生相见。各生毒害杀戮之心。无慈愍意。如今猎师在空山泽见诸禽兽。唯起毒害屠杀之心。又诸比丘。当于彼时。一切人民严身之具。皆是刀仗。亦如今人花鬘耳珰颈璎臂钏指环钗镊。以庄严身。彼用刀仗。亦复如是。又诸比丘。当于彼时。中劫将末。七日之内。一切人民。手所当触。若草若木。土瑰瓦石。悉成刀仗。其锋甚利。胜人所造。各各竞捉。共相屠害。七日之间。相杀略尽。因此命终。并堕恶趣。受地狱苦。何以故。以其相向各生杀心浊心恶心无利益心无慈悲心无净心故。诸比丘。此等名为刀仗中劫。

站在佛的角度,当然是要谴责阿须伦的好斗,但站在另个角度想,斗死怕是比饿死病死要死的更有尊严……对吧?斗也不是天天斗,除开七日外,即便天天斗也是锻炼身心,并不为取人性命,而七日相杀是个神圣的战斗期,胜的光荣,死的骄傲,死是为了生,生亦为死而生——痛快的战一场吧!为阿须伦的千秋万代,无上荣耀!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广义上阿须伦、郁单曰人、世人都是人,广义的天人亦包含了三种人,《大楼炭经》三小劫品往下是灾变品(世记经谓三灾品,《起世经》谓世住品),即有说阿须伦天人。要说玩文字游戏,和尚可不输道士。灾变品即是说器世的坏劫与成劫,三代起世经中,《大楼炭经》说的最清楚,我看语言也最妙,惜乎和《释论》命运一样,未得后世青睐。我原先就没看上,觉得名儿土,打头看的是《起世因本经》,觉得眼懵脑子也懵,再看世记经,眼神清爽许多,脑子仍是懵,待到看《大楼炭经》,眼是懵,但脑子不懵了,眼懵是因为其未分段,大概无人问津。我想悠悠者大概和我一样的心态。其实经文很好看,我不厌其烦整理作注:

佛语比丘。天地有三灾变。何等为三。一者火灾变。二者水灾变。三者风灾变。是为三灾变。灾变时人会三处。何等为三。遭火灾变时。人悉上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聚会众多。遭水灾变时。人悉上第十九首皮斤天上。聚会众多。遭风灾变时。人悉上第二十三维呵天上。聚会众多。

(点明了三灾的本质是人口转移。但是很奇怪,传统认识中,从四天王天是第一天算起,阿卫货罗天对应光音天乃第十二天,首皮斤天对应遍净天乃第十五天,维呵天对应广果天乃第十八天。合理的解释是天移动了位置,原先位置是常备状态,如今位置是使用状态,诸天接满人口后即往上移,移到安全距离,免受下方剧变影响)

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用人民皆行非法奉邪见。不见三行。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天不雨已后。是天下所有树木草药万物。皆枯死不复生。佛告比丘言。是为非常。无坚固不得久。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至,令一切度自求解脱矣。

(述坏劫前期,即人口转移的准备期,即三小劫发生时期,那才是世界末日景象。但三小劫不会同时发生,器世是次第毁坏的。佛告比丘的话可参照着理解。“以是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世记经;“一切无常不久住。不坚牢不自在。破坏之法。应当厌离速求解脱”——《起世经》。意思就是毁灭是自然法则,不要留恋,也别干啥了,赶紧想解脱的法子,要是逃不走,就安乐死吧)

久久不可计。大乱风起入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取日大城郭。上须弥山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本日道中。用是故世间有两日出。日出之后。诸渠小河水。皆枯竭无有水。佛言。是为非常。无坚固不得久。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至,得解脱。自然之道。

(三百三十六万里即八万四千由旬,即大海水深。深度换算实际约14公里,此深度已经超过了地球海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已知最深处达到11034米,我说已知,因为我认为还有未知,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远低于对火星的了解。百六十八万里即四万二千由旬,即须弥山半,四天王天所在。此日大城郭是取自七金山的外部,应该是倒数第二的尼弥多罗山。诸渠小河水枯竭是说三大洲情况,郁单曰洲情况不明,其应该开放了外壳,亦类似。无疑众生已经开始转移,两个日出,是催促众生,此时不解脱,就没机会了)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后时久久。不可复计。大乱风起。吹彼大海水。三百三十六万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须弥山王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城郭道中。用是故世间有三日出。诸有大河江流。邪远阿夷趣摩醯。和叉信他流江。皆枯尽无有余也。佛语比丘。非常。无坚固乃如是。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之至。得解脱。自然之道矣。

(大乱风起是指“云”之机动舰队展开运输行动,大乱风显示到处都在忙转移。吹彼大海水指深入海下位置搬运物资。第三日是取自七金山倒数第三的阿波尼山,三日出,又都在日的运行轨道上,那江河也得晒干,“和叉信他流江”是大洲的水循环干道,没水了。“邪远阿夷趣摩醯”,邪远阿夷指边角旮旯即江河里的众生,趣就是趋向、去往,摩醯首罗在色界之顶,乃色究竟天之主,可以指大日如来,亦可指其所在的阿迦尼吒天宫,又谓大自在天。二日时期陆上该转移的生物应该转移完了,三日时期是转移江河中该转移的生物。)

后复久久不可计。有大乱风起吹海水。波三百三十六万里。入取日大城郭。出上须弥山王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道中。用是故世间有四日出。诸流泉大泉。及阿耨达池红莲华池。青莲华池。白莲华池。黄莲华池。摩那街大池。那利大池。皆枯尽无余也。佛语比丘。非常无坚固乃如是。不可得久。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矣。

(第四日出,陆上残留水皆被烤干,文中用了“波”,这波转移大洲上那是绝对不剩活口了,七金山情况就还不明。大海里的生物亦开始转移,但除了浅海生物要舰只运输——估摸大件的会被休眠冷冻,剩下绝对多数是向下方转移,大海下面还有海,起码有水道。经初有云“佛言。比丘。是地深六百八十万由旬。其边无限。其地立水上。其水深四百六十万由旬。其边际无有限碍。大风持水。其风深二百三十万由旬。其边际无限。比丘其大海深八百四十万由旬。其边际无崖底。”,此段话颇为费解,三代起世经述器世总体的数据大相径庭,而俱舍论又是一种说法,我竟不知以何为据。就《大楼炭经》本身想,大海该不只有八万四千由旬的深度,那不过是上述的百分之一,亦应该有备用的大海。经文述的总体数据远远大过了世记经和《起世经》,看着有些骇人,但其做总体讲,与已推知情况并不矛盾,反而起世经和《起世经》的数据令人起疑。我忽然想,莫非“大楼炭”的真义是说此?超级宇宙舰在深空航行中于外界获取了补充物质,扩容了……不是没有可能)

后复久久不可计。大乱风起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万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须弥山王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道中。用是故世间有五日出。大海水稍减。四千里八千里万二千里至减二万八千里。佛语比丘。非常无坚固乃如是。不可得久。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矣。五日出时。燋大海水。至余有二万八千里万八千里万四千里八千里四千里。有时海水稍减。余有七树六树五树四树三树二树一树后稍减。余有七人六人五人四人三人二人一人。海水余有没一人。后稍减至人腰。稍至人膝。后余有少许水。譬如天雨牛蹄中水。后稍减久久。大海水皆尽。不能湿人指。譬加脂膏之汁着大火中即无烟矣。佛语比丘。非常。无坚固乃如是。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矣。

(大海亦不能幸免啊,但大海水该不是被五日烤干的,而是慢慢退走,海水渐退是要让海中的生物逐层的向下转移,因为适应的水压差别很大。“譬如天雨牛蹄中水。”,说明退到最后剩下者是两个半圆中间有一凸杠的浅水池——分明是个旋盖状阀门,果然是有水道。然后阀门上残余的水被瞬间蒸发掉了,“譬加脂膏之汁着大火中即无烟矣”)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后复甚久久不可计。大乱风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万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须弥山王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道中。用是故世间有六日出。四大天下。及八万城。大山及须弥山王。皆烧炙出烟。譬如大陶家初然火出烟状。佛语比丘。如是世间有六日出时。烧炙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须弥山王。皆烟出。譬如脂膏湿着大火中即无烟矣。佛语比丘。非常无坚固。故当创厌。求索解脱。得自然之道矣。

(大海见底了,水都没了,那是彻底没活物了。可还“大乱风吹大海水”,就像我前面说的,乃是隐喻,指运输舰搬运物资,公共财产不能浪费,七金山的内山相当庞大,可有得忙。四大天下即四大洲及其下属地狱再加上龙与金翅鸟宫及阿须伦王城,八万城即八中洲及其下属地狱,大山即七金山,当第六日出现后,一时间四大天下及八万城、大山及须弥山王的外壳被强大的热力击穿,内含水分悉数蒸发,像一阵烟冒出,不一会儿外壳就干透了。文中将外壳构成体喻做“大陶家初然”,即是泥胚,又喻做“脂膏湿”,说明其内含不少水分,我曾说过,其是水合碳素泡沫,怀疑便是息土。)

后复甚久久。有大乱风起。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万里。入取日大城郭出上须弥山王边。着日道中。用是故世间有七日出。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须弥山王嵚峨动摇。譬如大鼎镬炽其火镬沸踊跃。七日出时如是也。四天下。忉利天。焰天。兜率天尼摩罗天。波罗尼蜜天梵迦夷天宫。皆嵚峨动摇也。风高诸天宫。上着阿卫货罗天。彼诸初生天子。见火皆恐怖。先生诸天语初生天子。汝莫怖恐。我昔更见烧时。火齐此不过。尔时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皆嵚峨动摇。须弥山王四千里一崩堕。八千里万二千里万六千里二万四千里三万八千里而崩堕。譬如脂膏湿着大火中。即无烟亦无余矣。佛语比丘。所有非常无坚固乃如是。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

(七日出,就是彻底烧炙了,欲界既然有空气,高温下就极可能产生明火,六欲天肯定是挨烧了,“风高诸天宫。上着阿卫货罗天”,说明剩下天被举高到阿卫货罗天,器世内壳该是有开放的,不然阿卫货罗天见不着火,开放有助于燃烧。除了六欲天,还有第七天,谓作梵迦夷天,即梵身天,连同其下的魔身天——欲界与色界的通道,亦一同被烧。)

谁当信世间有七日出时。独有见者信之耳。谁当信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王烧出烟。独有见者信之耳。谁当信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王。嵚峨动摇。及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率天无贡高天他化自转天梵迦夷天皆嵚峨动摇风举诸天宫。上十五阿卫货罗天上者。独有见者信之耳。谁当信须弥山王尽破坏。无复有燋山土处。诸泥犁一切皆破灭尽已。后畜生禽兽皆复灭尽已。然后饿鬼皆复灭尽已。后阿须伦皆复灭尽已。后人皆死尽及四王天。忉利天。焰天。兜率天。无贡高天。他化自转天。梵迦夷天。人皆灭尽。是谓天地烧人皆会一处。

(也只有见到过的,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悠悠者会相信吧……“无复有燋山土处”,那是都化成灰了,又都被收集起来了。我想收集的灰再利用,便是息土。当然了,还有提炼的铁质金属,七金山外的铁围轮山和地狱铁城在高温中亦当化成铁流。完成提纯和回收主要取决于七日的操作,其光照强度和热力辐射是可调节并具有方向性的,控制燃烧程度是驾轻就熟。“天地烧人皆会一处”,该是指焚烧尸体,因为其前有述“后人皆死尽”,所以“灭尽”亦是同义。五日时期末,器世就应当没活口了,至于做扫尾工作的,皆是些机器人。只有《大楼炭经》述有烧尸一节,佛的悲情流露……毁灭是为重生。往下是成劫,亦属火灾范畴)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然后甚大久久。有大云起放大雨。其渧大如车轮满诸江海。稍稍聚水。上至梵迦夷天。复至第十五光明声天上。其水四面有风形持之。第一风名住风。二者助风。三者不动风。四者坚风。是为四。后久久大复久。数千万岁。水稍稍耗减。无央数百千由旬。有风名僧竭周匝四面起吹。水稍稍减。其上波起生厚沫。化作七宝交露。如是转上至第七天上。造作宫殿。

(大云是庞大的机动舰群,放大雨是洒出大量水滴。渧是水慢慢渗下,还有个字义是精液,文中指浆状的水,其实就是水滴在微重力和稀薄空气环境下——其分布在色 界和欲界,色界原本就是稀薄空气,而欲界的富氧空气不烧光也逸光了——呈现出聚合态,聚成一个个水团。“大如车轮满诸江海”,说明水团呈扁圆状并凝聚成为江海——江是条状海是板状,那得有外力作用。外力是由“云”放出的风所提供,风吹动水聚成了形,风形便是四“七重”了,但还只是雏形,只是预留了真空区、气囊区、引擎区、外壳区,也就是说,先用水建成宫殿本体的模样。水有天然的聚合特性,在微重力环境下漂浮着,倒也不难搭建,还可以方便的改动,真是无比奇妙的太空工程。水的张力还使得建成体极为光滑,但由于张力原因,水之宫殿本体还是要一定的风来维持形状。已毁灭而待建的建筑,其本体都是先用水构筑,所以“稍稍聚水。上至梵迦夷天”,稍稍是形容小心翼翼。“复至第十五光明声天上。”是说云散布的范围,光明声天即光音天,亦即阿卫货罗天,大云主要是来自梵迦夷天和光音天之间的诸天。据世记经和《起世经》所述,梵迦夷天和光音天相距推算为六十四万由旬,中间又有六天,由此猜此区间天两两相距八万由旬。“后久久大复久”,是描述有序的工程进度,“水稍稍耗减。无央数百千由旬。”,是指由水建成的众多建筑本体——从须弥山到梵迦夷天——均有多处水体分离,分离是要给后面的工程开辟施工通道,得从内向外的构筑七宝建筑。“有风名僧竭”,僧竭风从各个方向往水里填充水合物——就叫息土吧,“水稍稍减。”在此处是述水合反应,息土遇水“化作七宝交露”,便是最终要完成的建筑本体。“如是转上至第七天上。”,是暗示两阶段工程都是上下同时开工,但工程进度是有快慢的,首先建成的是第七天宫殿,即梵迦夷天宫。其建得快首先是因为劳动力多,离诸天最近嘛)

后久久数千万岁。水稍稍耗减。数百千由旬。数百千由旬。乱风从四面起。吹挠水上生厚沫。化为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车[(王*巨)/木]马瑙赤真珠。成为交露。金风持造第六波罗尼和耶趣。天人所居处。

(七宝说明息土还掺杂了多种矿物,金银是形容矿物颜色,并非真金白银。交露是形容有众多孔洞的海绵构造——厚沫所化,可想而知。第六天是波罗尼天,即他化自在天。耶趣应该是指魔身天,趣是通往之义,魔身天是欲界和色界间的通道。)

后久久甚远。数千万岁。水稍稍减。乱风名蔡竭。从四面来。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赤真珠车[(王*巨)/木]马瑙。成为交露舍。乱风持上第五天上。造作天人宫殿竟。

(第五天是尼摩罗天,又谓乐无贡高天,亦即化乐天。“乱风持上第五天上。”,说明息土是储放在器世下方,那很自然。器世中能感受的重力除了加速带来的相对论引力,便是大质量物质所提供的引力,而大质量物质是集中在器世底部,即大量海水。物体间引力是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而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大量海水足以提供其附近物体立足所需引力,包括土灰。从许多方面看,器世就像一个微缩的星球。)

后久久数千万岁。水下遂耗减。乱风从四面来。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七宝。持上造作第四兜率天上第三焰天。作宫殿。

(下方被烧的空荡荡,诸天是从上往下奔走建设,天宫又很巨大,自然要久久才轮到第四、第三天,另外,很可能其水体宫殿也才完成,从工程效率看,应当是如此。往下的第二天仞利天、第一天四天王天不能跟着建,必须先建造须弥山王)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后复久久数万岁。水下稍稍耗减。数千万由旬。乱风从四面来。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四宝。一者黄金。二者白银。三者琉璃。四者水精。乱风持以于世间天中央。造作须弥山王。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广纵亦三百三十六万里。其东胁天白银。南胁天青琉璃。西胁天水精。北胁天黄金。

(数万岁、数千万岁都是夸张修辞,为了匹配夸张的尺寸。好比以胡麻譬喻的地狱刑期,将岁换作刹那还差不多。佛见过器世内部毁灭与重建的完整过程,即便做为天人,寿命也很有限,不可能一辈子就看着这一件事,再说其还做过天帝释。乱风要吹那么久就不叫乱风了,快速变换让人稀里糊涂没看明白就结束的风才叫乱风,往水里填充息土的施工过程是迅速有效的,我看不到一天工夫就该完成。被转移的众生不能在避难所待得太久,毕竟避难所条件有限,出了问题可照顾不过来。须弥山王的建造方式相对特别,是分成了四块于四方构建,再移到“世间天中央”进行组装,四宝云云乃是指代。从高度上即能判断,须弥山王指的是须弥山海面上的部分——若有海面的话。现阶段其是悬空的,距地面14公里)

复久久数千万岁。水下遂稍稍减数千万由旬。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生厚沫。化为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赤真珠车[(王*巨)/木]马瑙成交露。乱风持上须弥山王上。造作第二忉利天宫殿竟。

(到了须弥山王部分,经文用的是“水下稍稍耗减。数千万由旬。”,而非之前的“水稍稍耗减。数百千由旬。”,而仞利天的造作是由之前的“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变作了“吹挠其水。上生厚沫。”,说明施工方式有别以往,然而本质是一样。其“水”是指仞利天之水构体。第二天仞利天宫、第一天四天王天宫和须弥山王最后是合为一体,建造时又必须分开,避免相互影响,末了还得精确合拢对位,施工就得讲究)

后复久久数千万岁。水下稍稍耗减。数千万由旬。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七宝成交露。乱风持上须弥山王。百六十八万里。中半造作第一天上人宫殿竟。

(第一天四天王宫殿相对小,建造应当很快)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后复久久数千万岁。水下稍稍耗减。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金刚。乱风于四大天下。及八万城外。造作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凡合而四匝。名大铁围山。

(经文到了此处转为隐写,因为前文交待清楚了,四大天下和八万城的建造就不需再啰嗦,另外我想其建造工艺相对更为复杂,不大好说。而世记经对此是略说,《起世经》则是详述,建造顺序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由内向外扩展,《起世经》虽然述的详细,却失了重点,冗赘令人生厌,不比《大楼炭经》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化为金刚”是说依金刚大地而建,由此想,阿须伦王城是连着金刚大地……底下应该有若干柱子支撑吧?一定是,不然海水退下,其就沉底了,那就不方便烧炙了,同样也不利于重建。佛其实是不爱说废话的,说的每句话都有深意。大铁围山在之前并未提到被烧炙,何以又被重建?且其为铁质,文中并没说用厚沫去造作其,那就只能是修修补补,翻新一下,趁着重建器世的机会大修一番)

后复久久数千万岁。水下稍稍耗减。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金刚。乱风复取于四大天下。及八万城外。凡匝四合。复造作第二大山。其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

(“水下”即说明器世上下是同时开工,进度不同而已。大铁围山的大修亦然,并从内侧修到了外侧。中间又有四七重构造,故“凡匝四合”,那是寒地狱,亦是铁造。世记经相应述了大金刚轮山,乃厚沫所造,但只“高十六万八千由旬。纵广十六万八千由旬”,显然只是大铁围山底部的封水环,是防止海水与大铁围山接触而造成腐蚀。《起世经》则云“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余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曰大轮围山。高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以是因缘。大轮围山。世间出现”,只说安置没说造作,是将封水环和大铁围山视为一体,曰大轮围山。六百八十万亿明显是个笔误,要不是六百八十万,要不是其前有述的六十八亿,都对——亿即十万。可能是抄经的抄错,又无人理解,遂笔误留传。)

其后水下稍稍耗减。数十万岁。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赤真珠车[(王*巨)/木]马瑙。围绕造作八重山。高百六十八万里。名阿多利。甚姝好。其水下遂稍稍减。数千万里。乱风从四面来。吹挠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为七宝。持着阿多利山。周匝造作第二山。名伊沙多。高百三十四万里。甚姝好。第三山名喻汉多。高四十八万里。广亦四十八万里。第四山名善见。高二十四万里。广亦二十四万里。第五宝山名阿波尼。高十二万里。广亦十二万里。第六宝山名尼弥多罗。高四万四千里。广亦四万四千里。第七宝山名维那兜。高二万二千里。广亦二万二千里。第八宝山名遮迦和。高万二千里。广亦万二千里。

(这就和《起世经》述的不大同,《起世经》述的建造顺序是从阿修罗城到八重山再到四大洲八万城并余大山即连着的地狱,由内向外施工很合理,即便是同时进行。依着道理想,此节应该是补说,亦可能是按总体建筑完成的进度,排在此处说,由于七金山的庞大,其总体竣工就靠后。八重山是算上七金山边缘的铁围轮山——即遮迦和。)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后水稍稍减。乱风四面来。吹其水上生厚沫。化为厚土因成地。深六百八十万由旬。其边不可限。乱风大起。吹掘损其地。大深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亦三百三十六万里。天下诸水皆流归之。正满因成大海。海水何故碱。碱一味有三事。一者海中有大鱼。身长四千里者。八千里者。万二千里者。万六千里者二万里者。二万四千里者。二万八千里者。三万二千里者。皆清净溺海中。故海水碱。二者云起覆诸海放大雨。其云上至阿迦尼吒天。放雨大如车轴。洗荡须弥陀称诸天宫阿答和天。阿比波天。首陂斤天。惟呵钵天。阿陂陂天。梵迦夷天。下至四王天。其碱水悉流入大海故。海水碱一味。复次昔者得仙道人能咒。咒使海水碱一味。故海水碱一味。是为三事。

(“大深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亦三百三十六万里”,只能是指须弥山的海下部分了,就称须弥山好了,区别须弥山王。其乃是最后造作,思来妙不可言。如果先造了,就会给周围建筑的施工带来很大麻烦,挡路不说,息土亦没个最合适的储放地。此建筑的水构体应该是后建,再填入剩余息土,我想应该是若干根柱子,就如支撑阿须伦王城的。“深六百八十万由旬。其边不可限”是指其为地基,故和金刚大地视为一体。“天下诸水皆流归之。正满。”,那是所有的建筑本体竣工,清理现场完毕——就用了息土和水,实在没什么可清理的,“大云”离开就是,场面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此时打开通水阀门,水慢慢涨到正好没到地基顶,大海便成形了。众生亦开始转移,建设重生的家园。佛说到此处心中高兴,于是顺便说说海水为什么那么碱。一呢是有大鱼的排泄物,小点的大鱼长四千里换算是约十七米,最大的有三万二千里者长,换算约是一百三十三米——OMG!地球上最大的“鱼”是蓝鲸,已知最长的为33.58m,蓝鲸头很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诸君可以想象下……傻了吧?嗯,少见多怪;二呢是神工降雨,而让洗荡众多建筑的碱水流入了大海;三呢,海水就该是碱的,自古如此……是造物主所规定。反正不让人喝,也不怎么为陆上生物所用。要依我想,海陆生物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溶于水成酸性,碱水正好能中和下)

——至此“火灾”便已述完,咱们先歇口气,不忙往下看,回头想想“火灾”背后的科学原理。有关微重力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下面是微重力研究史上的三个酷炫实验,我觉得和“火灾”所反映的情况有那么几分联系。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天机不可泄露。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经文往下述是水灾和风灾,《大楼炭经》说的比较概括,不好理解,《起世经》说的面面俱到,然而语言晦涩,世记经说的浅白易懂,却偏离原义又画蛇添足。于两灾述中,超级宇宙舰给我的印象愈加清晰,令我心中愈见光明。参看世记经、《起世经》,继续整理做注:

佛言。天地共遭水灾变时。天下人施行皆为众善。好喜为道德。死后精神魂魄。皆上第十六天上为天人。泥犁中人。诸有含血喘息蠕动之类。死皆归人形。复为众善之行。好喜为道德。死皆上第十六天上为天人。阿须伦天人。及第一天上人。以上至第十五天上人。皆终已。其精神魂魄来下归人形。施行积为众善。好喜为道德。死皆复上第十六天上为天人。然后天下人乃尽。

(水灾变比火灾变规模更大,下至地狱,上至光音天。第十六天是指遍净诸天,确切来说是第三禅天,因为诸天实际上经常调换位置,上上下下的,回顾前文就应该明白。火灾变是欲界的的毁灭重建,并波及第一禅天,其众生遂转移至第二禅天,即光音诸天,我估摸其转移众生一小半是活的,另外皆是“死”的——“死”是假死即休眠冷冻态,肌体是死的,精神还是活的——因为火灾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转移众生在第二禅天待不长,没必要“死”光光。水灾变则不同,持续时间长,为什么长看了后文就会明白,于是转移众生统统得“死”。“诸有含血喘息蠕动之类。死皆归人形。”是指饿鬼、畜生类像人一样被休眠冷冻,遂成为“天人”,可见休眠冷冻是天人的家常便饭。然后到了“阿须伦天人。及第一天上人。以上至第十五天上人。”,阿须伦如何成了天人?此处天人、天上人是说欲界和第一第二禅天的军人,活着的也通通“死”,再去第三禅天待着。“死”了还如何去?自然是第三禅天下来接引。此经段“天”有种种所指,变化极为奥妙)

久久大云复起。上行至故第十五天上。其云下大沸灰雨其渧大如车轴。天雨沸灰。如是久久。数百千万岁。诸四天下。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从第十五天上。以下至四天下皆麋烂消灭尽无余。譬如以脂膏之汁置大火中。即无烟焰矣。谁当信此言者。独有得自然之道者。乃信之耳。此谓天地遭水灾变时。破坏终亡之要也。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世记经相应云“其后久久。有大黑云暴起。上至遍净天。周遍大雨。纯雨热水。其水沸涌。煎熬天上。诸天宫殿皆悉消尽。无有遗余。犹如酥油置于火中。煎熬消尽。无有遗余。光音天宫亦复如是。……(略)”,即是说,水灾变是从上往下浇热水,此说法很值得怀疑,热水要从光音天落到须弥山,怕是凉透透了,又何必弄热水?即便微重环境下,水下落很慢,是针对逐个的天宫浇热水,但以色界的气压温度,水怕是沸点降得很低,实在称不得热水,再说若一百度不到的热水就能浇灭建筑,建筑也未免太没安全感。况且还有“灰”呢?《大楼炭经》和《起世经》都明确提到有“灰”的存在而并没说有热水。“天雨沸灰”,实际是说喷洒水来吸附打磨出的粉尘,“大黑云”乃极其庞大的机动舰群,其直接对要销毁的众建筑进行打磨,并且是以“水磨“的方式,将建筑磨成灰水,然后收集再处理。“其渧大如车轴”便是述“水磨”转轮——水磨石工艺诸君应该知道。息土建筑谓为“金刚”,岂是浇浇热水能消灭的?世记经怎么看也像是哄人的。《起世经》形容景象是“破坏离散。流转磨灭。须臾不停。”。“譬如以脂膏之汁置大火中。即无烟焰矣”是说磨的进度快,一会儿就磨没了。但“数百千万岁”才“消灭尽无余”,相对还是慢。转移众生看不到此景,因为都“死”了,只能是活着时听说,相信其得理解原理,原理便是“自然之道”。我怀疑大云是来自阿须伦一方,干这种破坏的事,阿须伦比较拿手,再说“死”的是阿须伦天人,阿须伦呢?)

天地终亡破坏已。后得更始生之法。如遭水灾变时。更生同法。始从第十五天上起成。下至第一天上。及阿须伦天。及造作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日月星宿乃见。下及天下诸所有万物。至造竟铁围大山。此所谓天地遭水灾变时。破坏终亡。后更始根本要也。

(“如遭水灾变时”系笔误,该是“如遭火灾变时”,据《起世经》对应所述予以修正。剩下很好理解。要提醒的是,“大云”得先收集灰水,再分离灰水,将灰化为息土,水成清水,天地都弄干净净了,才得开始重建过程。《起世经》云“诸比丘。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所有宫殿。悉皆灭尽无有形相微尘影像可得识知。”,便是此义。让灰化成息土不难,烧炙使其彻底脱水就行。火灾变的烧炙只能达到初禅天的第一层,要更生更高的建筑,就得采用水灾变方式,而水灾变是个精细活儿,更生建筑又多,故经历时间长。风灾变其实是更大规模的水灾变,或说水灾变是小规模的风灾变,工艺流程本质是一样的)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佛言。天地共遭大风灾变时。天下人施行有仕。平善慈仁常孝顺。皆好喜为道。死精神皆上第十七天上为天人。泥犁中人。及诸有含血喘息蠕动之类。死皆归人形。皆复为众善之行。皆喜好为道德。死精神魂魄皆上第十七天上为天人。阿须伦天及第一天上。以上至第十六天上。人皆终亡。精神魂魄。来下归人形施行积为善。喜好为道德。死皆得上第十七天上为天人。然后天下人乃尽。

(第十七天指第四禅天即广果诸天,世记经、《起世经》对应有述。因为诸天上上下下,众生所在颇不好说,《大楼炭经》干脆以第十五天、第十六天、第十七天指代光音诸天、遍净诸天、广果诸天,只为说清道理。干嘛不以四禅天说呢?哦,那概念西晋时还没有)

索久久大风起。名曰来柯沙。上行至故第十六天上。闪坏败破散消灭。上悉尽之。无余声无响。久久如是大风吹。尽第十六天上人本所居处了。尽下至阿须伦天无余。譬如大风吹微善。随[漂*寸]消散微尽。谁当信此言者。独有得自然之道者。乃信之耳。大风复吹破坏消灭。悉尽天下日月所照中万物。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尽竟铁泰山。皆麋消灭亡。悉尽索无余复。譬如大风吹微麮。随[漂*寸]消散微尽无余矣。

(大风和大云是同所指,换个说法罢了。“大风吹”还是指打磨建筑,看描写就明白了。世记经则言“其后久久。有大风起。名曰大僧伽。乃至果实天。其风四布。吹遍净天宫.光音天宫。使宫宫相拍。碎若粉尘。犹如力士执二铜杵。杵杵相拍。碎尽无余。……”,场面很好看,但实在令人怀疑,拍成碎块尚可理解,拍成粉尘就不大可能。《起世经》受其影响——总不能否定前代吧 ,只好折中说“诸比丘。彼风先吹遍净诸天一切宫殿。令相揩磨。遂至坏灭。无有余残而可记识。譬如壮士取二铜器。两手执之。相揩不已。破坏消灭。无有形相余残可识。……”,让天宫相拍或相磨就甚不靠谱,后头说大风将四天下八万城并余大山和须弥山王吹举起来相拍或相磨就更离谱了,但好解释风灾啊,再说人也爱听。想要传递真知还得瞒神耳目,又还要鼓惑人心,也难为了写经人!)

天地共遭大风灾变时竟一劫后。复更始生之法。复如遭火灾变后复更始生一劫成竟。此所谓天地共遭大风。破坏终亡。以三品复更始生。亦以三品。谁当信此言者。独有已得自然之道者信之耳。天地共更始生。如始遭火灾变时。后复更始生。乱风复起。造作之悉竟后。第十五天上人。其薄禄者。来下悉填满。十一重天人所居上下悉充满。及阿须伦天。在须弥山四面。本故所居处。悉皆充满。

(点明了大风本质。因为大风灾就如同火灾变,皆是“天地共遭大风”,这话是说给我们这时代的悠悠者听的,大风即是大云,古人很难理解。“谁当信此言者。独有已得自然之道者信之耳。”,呵……后面的话不过是印证了之前所注。众生各归各的新窝,当然还得带上生存所需。“阿须伦天”也回归须弥山四面的阿须伦王城,那是其原本居处。咦?我回头查经文,哈,果然,世记经和《起世经》的水灾变和风灾变都没述阿须伦王城被消灭,七金山似乎也没被消灭,须弥山王倒是被消灭了,但地基该还在,《大楼炭经》只笼统说四天下麋烂消灭,而更生的是“阿须伦天”!我想乃是四大天神所属。十五重天减去十一重便是四重,火灾变更生了欲界和初禅天,但只更生了初禅天的一重,其上的三重天还好好的,而阿须伦王城也在更生之列,由此推想——四梵天便是阿须伦天!是的,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即是阿须伦天。大云的确是阿须伦,三灾变都是阿须伦所操控!)

毫无疑问,阿须伦是器世的统治者,其智慧勇敢又友善,还时常发些小脾气。然而自古以来,阿修罗都被恶化,佛经表面上亦是贬低阿修罗,但内里其实是赞颂。为何会如此?诸君可以想想历史上的宗教迫害,还有为什么佛道两家的经典要那么玄奥隐晦,想想《山海经》透露的信息……我只能说,两股力量的对抗让世界走到了今天。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再来看一段相关经文,乃往下要说的天地住品结尾(亦《大楼炭经》结尾):

问曰。何以正名为劫劫。报曰劫名为灾坏时。有四时因缘。一者久在地尽便火起。二者久火尽便水起。三者久水尽便风起。稍生后天地成。从成复败。如环无端绪。故名为劫。久极天地运尽时。一切人罪尽者。皆上生梵天上。其天近。是时有罪者未竟者。复生他方佛国天下恶道中。劫所以有起尽者。现非常败故。其事亦自应尔。若死是起尽不知苦。已不知苦。亦不知求道。何以故。尽火起故。何以故。尽水起故。何以故。尽风起故。何以故。尽地起故。

——火灾变、水灾变、风灾变是次第循环,周而复始,所以叫劫。劫是器世的新陈代谢,是社会活力的保证,所以要积极应对,和“多难兴邦”是一个道理。不要怕折腾,只要折腾的有道理,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劫到来时,没罪的人是转移到梵天的上方天,即光音天啊、遍净天啊、广果天啊,根据灾变不同,转移处相应不同,反正是在梵天上方,离的梵天很近。梵天是个泛指,便是他方佛国天,是人之外生物和服刑人的转移处,根据灾变不同,转移处也相应的不同,就是在光音天啊、遍净天啊、广果天啊的近下方。难怪地水火风四大天神发恶言了,地狱饿鬼畜生类混在一起能有好事?——唉,能者多劳吧!

“梵”应是指除人之外的得道者(或说宇航员)。还记得我前面提过吧,只有梵志沙门能修成佛,沙门是出家人,梵志呢?《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简单说,除了人以外的出家学道者,便是梵志。譬如《释论》云“有一山处。有五百外仙。修难行苦行。乃至有一猕猴。与独觉共住。后至外仙所。现独觉威仪庄饰。五百外仙皆成独觉。”,外仙就该是梵志。独觉就是自学成才者,是有两种,一是部行独觉,有慧根,能悟道,从而晋级,就好比五百外仙,看到猕猴模仿大师的动作,一下全懂了,这么聪明,该俱是些阿须伦种梵志;二是犀角喻独觉,是要积累经验值方能进阶,即“足一百大劫。修行菩提资粮。方成犀角喻独觉。”,顾名思义,多该是畜生种的梵志。我觉得猕猴有孙猴子的影子,诸君以为如何?其模仿的莫不是菩提祖师?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在思维迷宫中走着走着,朦胧中现出一团高明,迷迷糊糊不觉迷宫的出口已在眼前。到了起世经的最末一品,三代经文所品事物基本相同,《大楼炭经》谓天地住品,世记经谓本缘品,《起世经》谓最胜品。主要是述劫后新世界的情形。我粗略看了下,多是些社会规律,没有什么惊人的内容。我说的惊人是关乎超级宇宙舰构形的新线索,唯《大楼炭经》莫名其妙的跳出一组超大数据,形同道经所云,然而没头没尾的,叫我一时难做判断……还是慢慢来吧,线索该不会一眼让悠悠者看到。还以《大楼炭经》做本,分析天地住、本缘、最胜的真义若何。

原文很长,我说下要谛。天地更生后,还有很长的一段时期是无人居的,因为更生的只是建筑本体,就好比建的是毛胚房,得先装修一番,添置家具以后人才能入住。对于天地而言,先得把生存环境建立起来,布置各种维持生存的设施,那自然是得辛苦阿须伦。“佛告比丘。时其水满天下地。尔时无有日月。亦无星宿。无有昼夜亦无一月半月。亦无年岁。窈窈冥冥无所见。”,没有日月就没有了依赖日月的计时,同时也没有广大的照明,然而不要紧,深海生物一样能生存,阿须伦也习惯了阴暗。

就火灾变而言,那段时期“人皆在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大部分在休眠冷冻态,小部分苏醒起来活动者也得习惯太空生活,太空生活是啥样?“以好喜作食”,吃特定的食品,“各自有光明神足”,有辅助行动的装备,“其寿甚久长”,久不久又进入休眠冷冻态。

“天地成之后。彼天人福德薄禄。命欲尽者。从阿卫货罗天上。来下游此间地。”,天地真正建成后,方有一批天人下来尝试居住,“时地上自然生地味。譬如白酥上肥。其地味色如是也。其味譬如蜜。时有一异嗜味人。心念言。我欲试以指取地味尝之。知何等类。其人便以指取地味尝之。甚喜嗜之。如是尝至三反。遂喜即后撮满手食之。余人见已便效以手撮取地味而食之。人食是地味之后。身即粗坚。面色变恶。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复飞行上天。天下复如故。”——和《圣经》说的“流奶和蜜之地”何其像?“伊甸”和“郁单曰”又何其像?我想,宗教是有共同的本源。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字数:112655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8-29 16:42:08

更新时间:2019-10-30 16:12:50

评论数:20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