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时间虚拟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数学公理 时间空间客观性与人的认知性

时间虚拟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数学公理 时间空间客观性与人的认知性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搞自然科学研究和搞社会科学研究哪个更难?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虽然看似分割了,其实皆出于人类的意识空间的运行活动。

他们的难易程度,只是相对于特定的种群而言。对于在非洲的古老部落,要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古老种群,还处在动物的意识空间的边界中,他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是食物,是吃喝拉撒,而后才是繁衍后代。科学对他们就是神话故事。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F-35战斗机起源自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Joint Strike Fighter JSF)计划,该计划是20世纪最后一个重大的军用飞机研制和采购项目,亦为全世界进行中的最庞大战斗机研发计划,设计目的是为了替代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F-16、F/A-18C/D、AV-8等各种军机。计划被定位为低成本的武器系统,这是因为现代先进战斗机,如F-22战斗机的成本不断高涨,美国及其他国家均感到,单纯依靠这样的高性能且高价格的战斗机组成战斗机部队,在财政上难以承受。因此美国各军种改变以往各自研制战斗机的传统,联合起来,共同研制一种用途广泛、性能先进而价格可承受的低档战斗机。

F-35A,为美国空军与其他国使用型号,属传统起降型。价值1.116亿美元,F-16和A-10的后继机种,F-22猛禽式战斗机的辅助型号。
F-35B,美国海军陆战队及英国皇家海军采用的型号,是垂直/短场起降型。
F-35C,美国海军考虑使用的型号,属于舰载型。

F-35比其他战斗机最具优势的还是隐身能力,隐身能力配合被动电子探测系统,使其在空战中能够隐蔽接敌,并能够在雷达不开机的前提下发射空对空导弹。

日本也已经服役了第一架F-35战机,从美国的生产速度来看,截止到2022年,美军和日本将会在日本各个基地部署至少150架F-35隐身战机。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美日的F-15战机和F-2战机已经无法有效对抗我国正在装备的最新型歼10C,歼16和歼20隐身战机。

随着我国新型反隐身战机米波相控阵雷达的大量部署,F-35战机的隐身优势也正在急剧下降。如果失去了隐身优势,那么,歼10C和歼11战斗就都具备了与F-35战机对抗的能力。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据美媒报道,4月30日,美国空军两架F-35A闪电II战机从阿联酋阿尔达夫拉空军基地起飞,使用联合直接攻击制导炸弹,摧毁了伊拉克“伊斯兰国”武装的一个隧道和武器仓库,这是美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F-35A常规起降模式执行作战任务。此前,2018年5月,以色列国防军已经用F-35 A对叙利亚境内伊朗武装进行了空袭;2018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战机从黄蜂级两栖攻击舰起飞,空袭了阿富汗塔利班的窑洞。


在F-35A部署到阿联酋一个多月前,也就是2019年3月,B-1B战略轰炸机也第一次部署到中东地区,还是临近伊朗的卡塔尔空军基地。美空军称,B-1B战略轰炸机将增强空军在该地区联合打击武装分子的火力,对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的残余分子实施空袭。美军的这些举动不得不联想到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以及叙利亚纵横交错的复杂形势。恐怕美军先进装备部署中东地区恐另有所图,毕竟打击塔利班和伊斯兰国并不一定需要隐形战机与战略轰炸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日本德仁天皇即位 仪式10分钟
【日本新天皇德仁即将即位 仪式10分钟 皇族仅成年男性可参加】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 当地时间1日10点30分,北京时间9点30分,59岁的皇太子德仁将正式即位新天皇。即位仪式将在东京皇居举行,持续10分钟,主要程序是继承日本皇室代代相传的“三神器”中的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以及日本国玺及天皇御玺。日媒报道,遵循传统,出席的日本皇族将仅限成年男性。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三权之首”及内阁大臣也将出席仪式。即位仪式后,11点10分,新天皇将接受首次朝见,参加者包括政府、国会、法院及日本各地方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德仁将发表致辞,安倍也将代表国民致辞。德仁系首位在战后出生的天皇。

仪式10分钟,日本传统文化的简洁特征,注重本质内涵,没有花架子,不搞鼓动宣传。静心。敬意。即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日本的禅文化,处处可见。

日本传统文化的简洁特征,注重本质内涵,没有花架子,不搞鼓动宣传。静心。敬意。即可。

日本德仁天皇即位 仪式10分钟
【日本新天皇德仁即将即位 仪式10分钟 皇族仅成年男性可参加】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 当地时间1日10点30分,北京时间9点30分,59岁的皇太子德仁将正式即位新天皇。即位仪式将在东京皇居举行,持续10分钟,主要程序是继承日本皇室代代相传的“三神器”中的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以及日本国玺及天皇御玺。日媒报道,遵循传统,出席的日本皇族将仅限成年男性。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三权之首”及内阁大臣也将出席仪式。即位仪式后,11点10分,新天皇将接受首次朝见,参加者包括政府、国会、法院及日本各地方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德仁将发表致辞,安倍也将代表国民致辞。德仁系首位在战后出生的天皇。

仪式10分钟,日本传统文化的简洁特征,注重本质内涵,没有花架子,不搞鼓动宣传。静心。敬意。即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读叔本华的哲学,直接打通了我的认知空间,时间空间的概念是所有蒙古种人很难理解的东西。所谓的意识空间,核心层面还是时间与空间的构架。时间空间、物质、意识合一,叔本华的哲学早就表达了。
=================================

注解

叔本华,反复解读物质、时间、空间、主体与客观的合一性。

1.0 物质既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中有其本质,它也就始终打上了双方的烙印。物质则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物质是和其形状不可分的,凡形状就得以空间为前提。物质的全部存在又在其作用中,而作用又总是指一个变化,即是一个时间的规定。

2.0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才生出物质,这即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由此才又有持续的可能性;物质的存在是空间的存在,物质的持续一定是时间性的持续,而空间上时间上,由于人的意识空间的虚拟作用,引发物质持久不变的表象。

3.0 物质的基本规定是从我们认识上先验意识着的那些形式引伸出来的,我们又先天赋予物质某些属性:那就是空间与时间的属性,亦即不可透入性,亦即作用性;再就是广延,无尽的可分性,恒存性,亦即不灭性;最后还有运动性。,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4

但是,时间和空间假若各自独立来看,即令没有物质,也还可直观地加以表象:物质则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物质是和其形状不可分的,凡形状就得以空间为前提。物质的全部存在又在其作用中,而作用又总是指一个变化,即是一个时间的规定。不过,时间和空间不仅是分别地各为物质的前提,而是两者的统一才构成它的本质;正因为这本质,已如上述,乃存于作用中、因果性中。
如果一切可想到的、无数的现象和情况,果真能够在无限的空间中无庸互相拥挤而并列,或是在无尽的时间中不至紊乱而先后继起;那么,在这些现象和情况的相互之间就无需乎一种必然关系了;按这关系而规定这些现象和情况的规则更不必要了,甚至无法应用了。结果是尽管有空间中一切的并列,时间中一切的变更,只要是这两个形式各自独立,而不在相互关联中有其实质和过程,那就仍然没有什么因果性;而因果性又是构成物质真正本质的东西;所以,没有因果性也就没有物质了。
——可是因果律所以获得其意义和必然性,仅仅是由于变化的本质不只是在于情况的变更本身,而更是在于空间中同一地点上,现在是一情况而随后又是一情况;在于同一个特定的时间上,这儿是一情况而那儿又是一情况;只有时间和空间这样的相互制约,才使一个规则,变化依之而进行的这规则有意义,同时也有必然性。从而,因果律所规定的不是仅在时间中的情况相继起,而是这继起是就一特定的空间说的;不是情况的存在单在一特定的地点,而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在这个地点。变化也即是按因果律而发生的变更,每次总是同时而又统一地关涉到空间的一定部位和时间的一定部分。
于是,因果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起来了。而且我们既已发现物质的全部本质是在其作用中,也就是在因果性中,那么,在物质中,空间和时间也必然是统一的,即是说不管时间和空间各自的属性是如何互相凿枘,物质必须将双方的属性一肩挑起:在双方各自独立时不可能统一的在物质中都必须统一起来,即是将时间方面无实质的飘忽性和空间方面僵硬不变化的恒存统一起来;至于无尽的可分性则是物质从时空双方获得的。
准此,我们看到由于物质才首先引出同时存在,它既不能在没有并列的孤立的时间中,也不能在不知有以前、以后和现在的孤立空间中。可是,众多情况的同时存在才真正构成现实的本质,因为由于同时存在, 持续始有可能。而持续又在于它只是在某种变更上,与持续着的东西同时俱在之物的变更上看出来的;不过这同时俱在之物在此时也只是由于变更中有持续着的东西才获得变化的特征,亦即在实体,也就叫做物质①恒存的同时,性质和形式却要转变的特征。
如果只单是在空间中,这世界就会是僵硬的、静止的,就没有先后继起,没有变化,没有作用:而没有作用,那就连同物质的表象也取消了。
如果只单是在时间中,那么,一切又是太缥缈易于消逝的了,就会没有恒存,没有并列,因而也没有同时,从而没有持续,所以也是没有物质。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才生出物质,这即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由此才又有持续的可能性;再由于这后一可能性,然后在情况变化的同时,才有实体恒存的可能性。
物质既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中有其本质,它也就始终打上了双方的烙印。
物质得以从空间追溯其来源,部分地是由于其形状,那是和它不可分的;但特别是(因为变更是只属于时间的,而单是只在时间自身中就没有什么是常住的)由于其恒存(实体);而“恒存”的先验的明确性是完全要从空间的先验的明确性引出的。
物质在时间方面的来源是在物性上(偶然属性)展示出来的;没有物性,它决不能显现;而物性简直永远是因果性,永远是对其他物质的作用,所以也就是变化(一个时间概念)。
但是这作用的规律性总是同时关涉到空间和时间,并且只是由此而具有意义。关于此时此地必然要发生怎样一个情况的规定,乃是因果性的立法所能及的唯一管辖范围。
基于物质的基本规定是从我们认识上先验意识着的那些形式引伸出来的,我们又先天赋予物质某些属性:那就是空间充塞,亦即不可透入性,亦即作用性;再就是广延,无尽的可分性,恒存性,亦即不灭性;最后还有运动性。与此不同的是重力,尽管它是普遍无例外的,还是要算作后天的认识;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阶》上提出重力时,却把它当作是可以先天认识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注解
叔本华,谈论悟性,也就是客体物质世界与主体的意识空间发生合一的刹那碰撞,如同亚里士多德从浴缸跳起,高喊【我找到了】!
1.0
康德把人的意识空间对时间空间的感知,称之为纯粹感性。客观世界只是主体意识空间活动的表象,外部客观世界在没有人的意识空间作为观察者的时候,也就是观察者没有发出的光子等观察信息的时候,外部客观世界只是一种量子化的概率场域。

观察者一旦发出的光子等观察信息,这一个外在的观察信号就会破坏原本外部客观世界量子化的概率场域,就如同宇宙大爆炸初期,几颗粒子突然地迁移,可以导致原初宇宙气体云团的均衡被打破,由此诞生最早的恒星。

观察者一旦发出的光子等观察信息,外部客观世界的概率场域的引力均衡被打破,客观的外部世界就呈现在你我的面前。现代科学的宇宙认知,也是通过无数人类的观察行动,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出无数的观察信息,从而收集到外部宇宙平衡态坍塌而发射的回馈信息,宇宙因此确定了时间空间的形态,因而伟大的宇宙由此呈现在人类的意识空间与视野中。

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到哥白尼,到牛顿,到爱因斯坦,到超弦理论,可以说外部的宇宙世界,以不同的面貌呈现给人类的意识空间与世界。这一切,都是叔本华谈论的悟性。

2.0 物质或因果性,两者只是一事,而它在主体方面的对应物,就是悟性。一切因果性,即一切物质,从而整个现实都只是对于悟性,由于悟性而存在,也只在悟性中存在。悟性表现的第一个最简单的,自来即有的作用便是对现实世界的直观。动物性的身体便是主体的直接客体,对于其他一切客体的直观都得通过这一媒介,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人的天然的本能的感觉系统。

悟性,是对于一个客体的直观。这一联系不是在抽象概念中的推论结果,不经由反省的思维,不是任意的;而是直接的、必然的、妥当的。它是纯粹悟性的认识方式。也就此禅观的无分别心的意识状态。人类一旦分别,就不是客体的直观,而是用已经存在于人的意识空间中的概念,去比较感官得出的经验,由此形成新的认识概念。

眼、耳、手所感觉的还不是直观,那只是些感觉本能。要在悟性从效果过渡到原因时,才有这世界,作为在空间中展开的直观,在形态上变更着的,在物质上经历一切时间而恒存的世界,因为悟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于物质这个表象中,而这就是因果性的作用。这作为表象的世界,正如它只是由于悟性而存在一样,它也只对悟性而存在。

悟性,就是观察者的意识空间与外部客观世界,完全的匹配与恰合了,外部世界发出的全部信息完全被观察者解读了,由此观察者对外部世界有了整体的抽象的理解,由此一种科学范式的超越诞生了。

3.0 悟性,一切直观以及一切经验,自其初步的和全部的可能性说,都要依赖因果律的认识,而不是反过来,说什么因果律的认识要依赖经验。认识的先验性,只能从一切经验要依赖因果性的认识而得到说明。观察者对外界客观世界的理解,必然是建立于外界信息的反馈,以及观察者已经活动着的意识空间的,二者的匹配当中。非洲的部落的观察者,即使你把爱因斯坦获得的全部宇宙信息交给他,他也无法产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结论。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4

如同客体根本只是作为主体的表象而对主体存在一样,表象的每一特殊的类也就只为主体中相应的一特殊规定而存在;每一这样的规定,人们就叫作一种认识能力,康德把作为空洞形式的时间和空间自身在主体方面的对应物叫做纯粹感性;这个说法本不大恰当,因为一提到感性就已先假定了物质;不过康德既已开了先例,也可以保留。
物质或因果性,两者只是一事,而它在主体方面的对应物,就是悟性。悟性也就只是这对应物,再不是别的什么。认识因果性是它唯一的功用,唯一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广泛包摄的能力;既可有多方面的应用,而它所表现的一切作用又有着不可否认的同一性。反过来说,一切因果性,即一切物质,从而整个现实都只是对于悟性,由于悟性而存在,也只在悟性中存在。
悟性表现的第一个最简单的,自来即有的作用便是对现实世界的直观。这就始终是从效果中认原因,所以一切直观都是理智的。不过如果没有直接认识到的某一效果而以之为出发点,那也就决到不了这种直观。然而这样的效果就是在动物身体上的效果,在这限度内,动物性的身体便是主体的直接客体,对于其他一切客体的直观都得通过这一媒介。
每一动物性的身体所经受的变化都是直接认识的,也即是感觉到的;并且在这效果一经联系到其原因时,就产生了对于这原因,对于一个客体的直观。这一联系不是在抽象概念中的推论结果,不经由反省的思维,不是任意的;而是直接的、必然的、妥当的。它是纯粹悟性的认识方式;没有悟性就决到不了直观,就只会剩下对直接客体变化一种迟钝的、植物性的意识,而这些变化,如果不是作为痛苦或愉快而对意志有些意义的话,那就只能是完全无意义地在互相交替着而已。
但是,如同太阳升起而有这个可见的世界一样,悟性,由于它唯一的单纯的职能,在一反掌之间就把那迟钝的,无所云谓的感觉转变为直观了。眼、耳、手所感觉的还不是直观,那只是些感觉张本。要在悟性从效果过渡到原因时,才有这世界,作为在空间中展开的直观,在形态上变更着的,在物质上经历一切时间而恒存的世界,因为悟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于物质这个表象中,而这就是因果性的作用。这作为表象的世界,正如它只是由于悟性而存在一样,它也只对悟性而存在。我在《视觉和色彩》那篇论文的第一章里已经分析过悟性如何从感官所提供的张本造成直观,孩子们如何通过不同官能对同一客体所获印象的比较而学会直观,如何只有这样才揭穿了这许多感官现象[之谜]:譬如用两只眼睛观看而事物却只是单一的一个,但在斜视一物时又现出重叠的双影;又如眼睛同时[而不是先后]看到前后距离不同的各对象,还有由于感觉器官上突然的变化所引起的一切假象等等。关于这一重要的题材,我在《根据律》那篇论文的第二版§ 里已有过更详细、更彻底的论述。凡是在那儿说过的,原应该在这里占有它必要的篇幅,应该在这里重说一遍;不过我对于抄写自己的东西几乎同抄写别人的是同样的厌恶;同时,我现在也不能比在那儿作出更好的说明;因此,与其在这儿再重复,我宁可只指出到那儿去参考,并且假定那儿说过的也是众所周知的。
[所有这些现象,如]经过手术治愈的先天盲人和幼儿们的视觉学习;两眼感觉所得的只现为单一的视象;感觉器官受到震动而失去正常情况时所产生的双重视象或双重触觉;对象的正竖形象却在视网膜上现为倒影;色彩之移植原只是一种内在功能,是眼球活动的两极分化作用,却到了外在的对象上;最后还有立体镜;
——这一切都牢固而不可反驳地证明了一切直观不仅是感性的而且是理智的,也就是悟性从后果中认取原因的纯粹认识,从而也是以因果律为前提的。一切直观以及一切经验,自其初步的和全部的可能性说,都要依赖因果律的认识,而不是反过来,说什么因果律的认识要依赖经验。后面这一说法即休谟的怀疑论,在这里才第一次将它驳斥了。原来因果性的认识不依赖一切经验,亦即这认识的先验性,只能从一切经验要依赖因果性的认识而得到说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只有以这里提出的和方才指出要参照的那几段所采用的方式来证明因果性的认识根本就已包含在直观中,而一切经验又都在直观的领域中:也就是从经验这方面来说,因果性的认识完全是先验的,是经验假定它为条件而不是它以经验为前提。[只有这样来证明才是正确的,]但是,这可不能从康德所尝试过,而为我在《根据律》那篇论文§ 中所批判过的方式得到证明。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4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人的意识空间脱离大脑,会怎样?
物质-时间空间-人的意识的合一性 存在本质的表达

那么佛学谈论的,业力流转应该怎样理解?人的大脑意识空间,具有能量,散发出粒子的辐射,这已经被科学。问题是,人的意识空间脱离大脑的载体,会是怎样的?人的大脑意识空间,具有能量,散发出粒子的辐射,这个辐射一定可以被外界观察者接受,由此形成【我的一生】,我的前世,今世,来世。这个外界观察者,可以存在于地球吗?他是那个神通的人士吗?是佛教提到的菩萨吗?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注解

此段文字,叔本华在驳斥世界的客观性是实在的,脱离主体而存在的理论。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因为直观是经由因果性的认识而成立的,就以为客体和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原因和效果的关系。这一关系总是只存在于直接的和间接的客体之间,即总是只存在于客体相互之间。

眼、耳、手所感觉的还不是直观,那只是些感觉展开。直观的悟性从感觉效果过渡到原因时,才有这客观世界。直观悟性,就是把握了本真的存在,把握了外在世界的时间空间的抽象的、先验的存在形式。

直观悟性,把握着作为在空间中展开的、在形态上变更着的、在物质上经历一切时间而恒存的外部世界,因为悟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于物质这个表象中,而这就是因果性的作用。作为表象的客观外部世界,正如它只是由于悟性而存在一样,它也只对悟性而存在。外部客观世界,本真的存在,原有的平衡的概率场域的形态,由于观察而成为一种唯一的确定形态,直观的悟性只是把握了观察得到的全部信息,而形成了表象的客观外部世界。

举例子,爱因斯坦把握了观察得到的全部信息,而形成了表象的客观外部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这一表象的客观外部世界的描述。

外部客观世界因果性,也就是本真的存在的因果性完全是先验的,主体认知的表象世界的因果性的认识也就完全是先验的,是经验假定因果性为条件,而不是因果性以经验为前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直观,只能是源于本真的存在,而不可能是爱因斯坦的直观悟性、构架了本真的存在。

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通过观察与思考,通过直观与顿悟,获得并解读了前人没有的、源自本真存在的信息,由此得出本真存在更加完善的因果关系,这就是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而打破了牛顿的绝对空间的理论。



1.0 整个客体的世界是表象,无可移易的是表象,所以它自始至终永远以主体为条件;这就是说它有先验的观念性。它是什么,就呈现为什么,亦即呈现为表象;并且是一系列的表象,根据律时间空间关系就是其间一条共同的韧带,它对悟性说着一种完全清晰的语言。

2.0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5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注解

2.0 实在论立客体为原因而又置该原因的效果于主体中。时间空间的根据律只是一切外部世界客体本真存在的形式,只是主体的表象世界客体所以显现的一贯方式;一提到表象世界客体就已先假定了主体。所以一切外部世界客体本真存在与主体,两者之间不可能有根据与后果的关系。

时间空间的根据律,只是一切表象世界客体的本质的形式,也即是表象世界客体之所以为客体的普遍方式,是一种附加于表象世界客体之所以为本真存在客体的表达范式。

一切外部世界客体本真存在的形式和主体作为“认识”的首要条件时,也一样已经走在一切认识之前,因之也根本走在根据律之前。

实在论者的独断说,就是假定一种自在的本真存在的客体,可以不依赖于主体的认知而呈现于大众的意识空间。这是错误的。

怀疑论就是假定人们在表象中永远只看到效果,决不认识原因,也就是决不认识本真存在客体,总是只认识客体的作用,而客体和它的作用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甚至于根本是将客体完全认错了,因为因果律是要从经验中撷取来的,而经验的真实性又要基于因果律。怀疑论者,没有看到表象世界客体的因果律的时间空间关系,是源于本真存在客体,而不是源于主体的经验与观察,主体的观察信息只是本真存在客体因果关系的呈现。因此怀疑论,也是错误的。

3.0 本真存在客体和表象世界客体就本质上而言是一个东西。主体直观的客体的存在就是它的作用,事物的现实性就正在其作用中;在主体的表象之外要求客体的实际存在,要求真实事物有一个存在,不同于其作用,那是全无意义的,并且也是矛盾的。主体直观,只是更加完备的把握本真客体发出的信息,由此直观获得了更加完善的表象世界客体。

表象世界客体一切因果性又只在悟性中,只对悟性而存在;所以那整个现实的世界,亦即发生作用的世界,总是以悟性为条件的;如果没有悟性,表象世界客体也就什么也不是了。想象一个没有主体的客体根本就是矛盾,否认独断论所宣称的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实在性就是逻辑的必然。

整个表象世界客体的世界是无可改变的表象,所以它自始至终永远以主体为条件,表象世界客体有先验的观念性、依赖于主体的意识空间而存在。

这样的世界对于一个完全的悟性,即令是在这世界最内在的意义上说,也是可理解的,它对悟性说着一种完全清晰的语言。这就是禅观。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5

人们还得防止一个重大的误会,不要因为直观是经由因果性的认识而成立的,就以为客体和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原因和效果的关系。
其实,更正确的是:这一关系总是只存在于直接的和间接的客体之间,即总是只存在于客体相互之间。
正是由于上述那错误的前提,才有关于外在世界的实在性的愚蠢争论。
在争论中,独断论和怀疑论相互对峙;前者一会儿以实在论,一会儿又以唯心论出现。
实在论立客体为原因而又置该原因的效果于主体中。
费希特的唯心论则反过来以客体作为主体的后果,可是,在主体客体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依傍着根据律的关系,而这一点又总嫌不够深入人心;因此,上述两种主张中彼此都不可能得到证明,而怀疑论却得以对双方发动有利的攻势。
犹如因果律在它作为直观和经验的条件时,就已走在直观和经验之前,因而它就不可能是从这些学来的(如休谟所见);客体和主体作为“认识”的首要条件时,也一样已经走在一切认识之前,因之也根本走在根据律之前;因为根据律只是一切客体的形式,只是客体所以显现的一贯方式;可是一提到客体就已先假定了主体,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可能有根据与后果的关系。
我的《根据律》那篇论文正是要完成这一任务,要说明该定律的内容只是一切客体的本质的形式,也即是客体之所以为客体的普遍方式,是一种附加于客体之所以为客体的东西。
作为这样的客体,无论什么时候它总要以主体为前提,以主体为其必然的对应物;因此,这对应物就总在根据律的有效范围之外。
关于外在世界的实在性[所以有]争论,正是基于错误地将根据律的有效性扩充到主体上;从这一误会出发,这个争论也决不能理解它自己了。
一方面是实在论者的独断说,在将表象作为客体的效果看时,要把这是二而一的表象和客体拆开而假定一个和这表象完全不同的原因,假定一种自在的客体,不依赖于主体:那是一种完全不可想象的东西;因为客体在作为客体时,就已经是以主体为前提了,因而总是主体的表象。
另一方面,怀疑论在同一错误的前提下反对独断论说:人们在表象中永远只看到效果,决不认识原因,也就是决不认识存在,总是只认识客体的作用,而客体和它的作用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甚至于根本是将客体完全认错了,因为因果律是要从经验中撷取来的,而经验的真实性又要基于因果律。
在这儿就应教导争论的双方,第一、客体和表象是一个东西,其次是可以直观的客体的存在就是它的作用,事物的现实性就正在其作用中;而在主体的表象之外要求客体的实际存在,要求真实事物有一个存在,不同于其作用,那是全无意义的,并且也是矛盾的。
因此,只要直观的客体是客体,也即是表象,那么,认识了一直观客体的作用方式也就是毫无余蕴地认识了这客体;因为除此而外,在客体上就再没有什么是为这认识而留存着的东西了。
就这一点说,这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直观世界,既纯以因果性表出它自己,也就完全是实在的,它也就是它显现为什么的东西,并且它也是整个儿地、无保留地作为表象,按因果律而联系着,而显现它自己的。这就是它的经验的实在性。
可是另一方面,一切因果性又只在悟性中,只对悟性而存在;所以那整个现实的世界,亦即发生作用的世界,总是以悟性为条件的;如果没有悟性,这样的世界也就什么也不是了。
但还不仅是为了这一缘故,而是因为想象一个没有主体的客体根本就不能不是矛盾,我们才不能不干脆否认独断论所宣称的那种实在性,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实在性。
整个客体的世界是表象,无可移易的是表象,所以它自始至终永远以主体为条件;这就是说它有先验的观念性。
但是它并不因此就是对我们说谎,也不是假象。它是什么,就呈现为什么,亦即呈现为表象;并且是一系列的表象,根据律就是其间一条共同的韧带。
这样的世界对于一个完全的悟性,即令是在这世界最内在的意义上说,也是可理解的,它对悟性说着一种完全清晰的语言。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4.0

主体的直观悟性,是没有分别心的呈现,这一点大众绝大多数是不明白的。普通大众之所以没有对外部世界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直观悟性,皆源自大众的独断的实在论,或者是独断的怀疑论。外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总是由于理性的迷误,一直到误解理性自己的一种迷误所产生的。

只要是就直观表现说话,它在观察者的心里既不激起思虑,也不激起疑义;这儿既无所谓谬误,也说不上真理,正误两者都是圈定在抽象的范围内,反省思维的范围内的事。在这儿,这世界对感官和悟性是但然自呈的;它是什么,就以素朴的真相而显现它自己为直观表象;而直观表象又是规律地在因果性这韧带上开展着的。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5

只有那由于理性的误钻牛角尖以致怪僻成性的心灵,才会想到要为它的实在性争论。
并且这争论总是由于误用根据律而起的,[须知]这定律固然将一切表象,不管是哪一种表象,互相联系起来,却并不将表象和主体联系起来,也不是同那既非客体又非主体而只是客体的根据那种东西联系起来。后者原是一个不成话的概念,因为只有客体才能是根据,并且又总是[另一]客体的根据。
如果人们更仔细一些追究这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来源,就会发现,除了根据律误用于不在其效力范围的事物之外,还要加上这定律各形态间一种特有的混淆情况;即是说这定律原只在概念上或抽象的表象上而有的那一形态被移用于直观表象上,实在的客体上了;是向客体要求一个认识根据,而事实上是客体除了变易根据之外,不能有其他的任何根据。
根据律原来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支配着抽象的表象,支配着联结成判断的概念的,就是说每一判断所以有其价值,有其妥当性,有其全部存在,亦即这里所谓真理,仅仅只能是由于判断同其自身以外的什么,同它的认识根据这一关系而来的,所以总得还原到这认识根据。
与此相反,根据津在支配着实在的客体或直观表象时,就不是作为认识根据律而是作为变易根据律,作为因果律而有效的:每一客体,由于它是变成的,也即是作为由原因所产生的效果,就已对这定律尽了它的义务了[满足了这定律的要求]。
所以,在这儿要求一个认识根据,那是既无效又无意义的;这要求只能对完全另一种类的客体提出。
所以,只要是就直观表现说话,它在观察者的心里既不激起思虑,也不激起疑义;这儿既无所谓谬误,也说不上真理,正误两者都是圈定在抽象的范围内,反省思维的范围内的事。在这儿,这世界对感官和悟性是但然自呈的;它是什么,就以素朴的真相而显现它自己为直观表象;而直观表象又是规律地在因果性这韧带上开展着的。

到这儿为止,我们所考察过的外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总是由于理性的迷误,一直到误解理性自己的一种迷误所产生的;就这一点说,这问题就只能由阐明其内容来回答,这一问题,在探讨了根据律的全部本质,客体和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感性直观本有的性质之后,就必然的自动取消了;因为那时这问题就已不再具任何意义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5

在《吠陀》和《普兰纳》经文中,除了用梦来比喻人们对真实世界(他们把这世界叫做“摩耶之幕”)的全部认识外,就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比喻了,也没有一个比喻还比这一个用得更频繁。
柏拉图也常说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
宾达尔说:“人生是一个影子[所做的梦( 《碧迪安颂诗》第五首第5行),而索福克利斯说:
“我看到我们活着的人们,
都不过是,
幻形和飘忽的阴影。”
索福克利斯之外还有最可尊敬的莎士比亚,他说:

“我们是这样的材料,
犹如构成梦的材料一样;
而我们渺小的一生,
睡一大觉就圆满了。”
最后还有迦尔德隆竟这样深深地为这种见解所倾倒,以致于他 曾企图在一个堪称形而上学的剧本《人生一梦》中把这看法表达出来。

引述了这许多诗人的名句之后,请容许我也用一个比喻谈谈我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人生和梦都是同一本书的页子,依次联贯阅读就叫做现实生活。如果在每次阅读钟点(白天)终了,而休息的时间已到来时,我们也常不经意地随便这儿翻一页,那儿翻一页,没有秩序,也不联贯;[在这样翻阅时常有已读过的,也常有没读过的,不过总是那同一本书。这样单另读过的一页,固然脱离了依次阅读的联贯,究竟并不因此就比依次阅读差多少。人们思考一下[就知道全篇秩序井然的整个读物也不过同样是临时拈来的急就章,以书始,以书终;因此一本书也就可看作仅仅是较大的一单页罢了。

虽然个别的梦得由下列这事实而有别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梦不搀入那无时不贯穿着生活的经验联系,而醒时状态就是这区别的标志;然而作为现实生活的形式而已属于现实生活的[东西]正是经验的这种联系;与此旗鼓相当,梦中同样也有一种联系可以推求。因此,如果人们采取一个超然于双方之外的立足点来判断,那么在双方的本质中就没有什么确定的区别了,人们将被迫同意诗人们的那种说法:人生是一大梦。


现在我们再从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这一根源,独当一面的、来自经验的根源,回到它那思辨的根源;那么,我们已发现这一根源第一是在于误用根据律,即用之于主体客体之间; 其次,又 在于混淆了这定律的一些形态,将认识根据律移用于[只有]变易根据律[才有效的领域。


虽然如此,要是这一问题全无一点儿真实内容,在问题的核心没有某种正确的思想和意义作为真正的根源,这问题就难于这样长期地纠缠着哲学家们了。

准此,人们就只有假定,当这一正确的思想一开始进入反省思维而寻求一个表示的时候,就已走入本末倒置的,自己也不理解的一些形式和问题中去了。

事实也是如此,至少,我的意见认为是如此。并且,人们对于这问题的最内在的意义既不知如何求得一个简洁的表示,我就把它确定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直观的世界,除了它是我的表象外,还是什么呢?这世界,我仅仅是一次而且是当作表象意识着的世界,是不是和我的身体一样,我对于它有着一面是表象,一面又是意志的双重意识呢?关于这个问题更清楚的说明和肯定,将是本书第二篇的内容,而由此推演出的结论则将占有本书其余的篇幅。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Ridiculogical: 2019-05-03 09:20:49 评论

难道,怀疑论或者实在论者们,他们不是通过自身的“悟性”而得到了一些“真相”吗?“悟性”是不可复制的,如果先验的悟性都是“一样”的,那么就代表了“唯一的真相”。否则,就还是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认可的问题。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3:43:51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所谓悟性,就是指一种直观的方法。悟性把握了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发出的所有信息,在观察者的意识空间中,重新构架了表现客观世界的图像,而这一图像比前人更加接近了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3:49:20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实在论者,试图排除主体观察者,而想得到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是徒劳的。怀疑论者,否定表象客观世界的图像是源于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因而怀疑论者否定了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可以通过主体的观察而得到。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3:49:33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所谓的唯一的真相,是不存在的。因为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在没有受到主体观察者的扰动时候,他是概率态的场域,在宇宙中呈现无限的可能性。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大吞拿 @0匿名用户0

@Ridiculogical: 2019-05-03 09:22:56 评论

把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归于问题不存在,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做法。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4:07:18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只是理清楚了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些基本概念。人类的认识论的问题,往往出在主体客体的分辨不清楚,由此导致一些十分错误的问题的发生。康德的先验论,已经划定了人类理性认知的界限,但是大众还是不明白康德的先验论的思想。叔本华在康德哲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4:13:29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叔本华的客观世界,划分为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以及表象的客观世界。人类是无法直接认知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人类只有通过主体的观察与直观,通过得到的信息,直观地构架一个表象的客观世界。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4:14:58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脱离主体的观察悟性,表象的客观世界无法呈现。但是表象的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空间时间关系,源头还是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就是康德的自在之物。所谓理性,只是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映射。理性知性的呈现图像,就是表象的客观世界。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03 14:18:21 评论

评论 Ridiculogical:表象的客观世界的图像,随着人类科学理性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由地心说,发展为日心说,发展为牛顿的绝对空间,再发展为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的相对论,直到今日的平行宇宙学说。这些思想,都是本真存在的客观世界的无限可能的、概率场域的特殊的映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大吞拿 2019-05-02 22:51:39
宗教里有些大愚若智,大智若愚的东西,我觉得那个东西离人的灵魂更近一些。不过,要感受到这个,就要把大脑关闭。
-----------------------------
@Ridiculogical 2019-05-03 09:13:46
信仰是建立一个人最高的信念和最终的底线 -- 这个不需要逻辑,因为那是为了解决人生中的所有悖论的 -- 他本身就是逻辑上最大的一个“悖论”,一个无价的“悖论”。。。
-----------------------------
@Ridiculogical

信仰是建立一个人最高的信念和最终的底线 -- 这个不需要逻辑,因为那是为了解决人生中的所有悖论的。

那么德国法西斯分子,也是建立了一种信仰,一种一个人最高的信念和最终的底线,因此纳粹分子屠杀600万人的行为不需要逻辑,即使这个行为是反人类的大屠杀,也只能由“悖论”解释吗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人是一种高级的有尊严的创新性智慧生物
人类的理性的创新思维活动,定义了人是一种高级的有尊严的智慧生物,而不是一种猪狗一样的、没有自我意识空间的觉醒的、任由他者屠杀与践踏的生物。

人类200万年的演化过程,证明了只有理性的创新思维活动,智慧人类才得以繁衍。

试图用多生多育的猪狗模式生活,只是一种永恒的灭绝。尼安德特人就是证明。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尼安德特人,学术界的共识是,尼安德特人的创新精神没有超越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的社会构架在种群的交流与沟通存在障碍,因此适应不了地球气候的末次冰期的到来。想想,现代人类社会中某些种群,正在重复尼安德特人的道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0匿名用户0 2019-05-03 18:51:22
理性=设定、划定边界。
悟性=突破边界。
-----------------------------
悟性直观,是观察者意识空间的突破,属于一种科学范式的突破,他是主体观察者对于本真存在的一种更加完善的把握。人类的旧石器时代,阿舍利文化的手斧的诞生,就是一种悟性。人类的理性,只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人类的智慧更多的源于潜意识以及种群文化的传承、发展。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0匿名用户0 2019-05-03 20:53:31
动物的模式,就好比集成到芯片上的指令,简洁,高效,是效率的最高境界。
然而,这个指令是不可能自己突破边界的。
-----------------------------
生物界,是不存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只有特定生物的灭绝。生物的演化,是基因的的随机的突变。动物的基因是一种边界限制。因此,人类的智慧的悟性,才使得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地前进。理性,是悟性突破后的知性的秩序。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5-07 20:23:22
@昨夜星辰特别美 2019-05-04 05:17:08
人目前只是相对其他生物,高级点的动物。
-----------------------------
这句话,说的特别好。人类的噩梦就是源于人类自身,不了解自己的限制,只是寻求梦想的思想无限膨胀。正确认识自身,人类才不会灭绝。科学与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制动器,就是航天飞机也有保护装置,人造卫星没有制动保护装置,因此人造卫星只有自生自灭。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8284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4-30 16:06:58

更新时间:2019-05-07 20:23:22

评论数:1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