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一套书,是40多年前出版的,是世界汉学高手撰写的明代重要历史人物(将近七百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传记专著。每一篇传记都几乎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所能见到的史料进行撰述。原书是英文版的,如今已经翻译成中文版。此书是世界顶尖明史学家的一次盛宴,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希望了解明史的爱好者,必备!这也是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人汗颜的作品!光凭一部《明史》,不要说明史。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朱元璋是土包子吗?”
这就是收录于《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的《大明混一图》!
原图是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后世根据图上地名标注等对照分析它的制作年代应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389年-1391年)。原图为彩绘绢本,纵386CM,横456CM。绘图人不详,估计应该是兵部职方司的官员。由此图看出,朱元璋的世界观是怎样的了。不过,可惜,此图不是随便可以看到的,我们现在看的不过是复制品。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王保保十三翼骑兵战阵图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1.

“人得食了,马儿呢?”
韩札儿传令:“日暮途远,人马皆得进食,宁劳于人,勿劳于马!让它们自由歇息,饮水进食草料吧。”
蒙古战士纷纷拉着自己的战马散去,以各自旗号簇聚,点起篝火,放牧引吭。另有三两名骑士从马背上取出昔日和平岁月经常弹拨的二弦琴,指尖撩拨之下,琴声铮铮而起。一名年老的战士,胡子苍白,喃喃吟唱蒙古乡音——
文济王孛罗,闻见歌声,不禁信步而来,他说:“休要唱此亡国之音了!”
老兵抬头说:“我们怀想家乡,我们的和林草原。”
“和林草原?”
孛罗说,“那是我们祖先的草原,我还是小孩儿时代回去过,现在什么一个样子都不记得了!”
说着,他自己也坐了下来,二人竟然拉起了家常。

韩札儿看着夜幕下整队人马,心里一阵悚然,他与李景昌说:“要坏事了,看样子,大伙儿不想走了!”
“速报齐王,我们需要增援!要是贼人连夜赶来,我辈必然坐以待毙了!”李景昌说。
韩札儿连忙唤来哨骑——探马赤军百户长,要他速速领哨骑队急报齐王扩廓帖木儿。
百户长领命而去。
韩札儿长叹一声,对李景昌说:“齐王,必责罚我等!可叹,我韩某从军以来,遭逢此役,竟窝囊如是!”
他传令:“全军起拨,奔赴土城,休要迟缓了!”
一阵号角响起,蒙古军队放下一切,再奔前程!

韩札儿、李景昌不知道,此刻,他们的齐王,扩廓帖木儿,已经与明军激战了好几场!
即使已经进入夜间,元、明之战还没有停歇!

你看,扩廓帖木儿正在杨家洼大战大明勇将薛显、张必先!
这已经是他们此日第三次战斗了!
前两次战斗,双方杀伤相当,胜负不分。临近旁晚,回营歇息片刻的扩廓帖木儿陷入沉思中。他的幼弟金刚奴说:“出兵以来,一无所获,明大军到来,我竟又不胜,好生气恼!”
扩廓帖木儿看了看他,没有出声。
另一位将军出声了:“再杀一阵吧!”
两兄弟一看,原来是扩廓帖木儿的小舅子毛剌哥。
听到这个声音,内帐传来一把怯生生的女声:“剌哥,你不要说这些话了,你姐夫打了两仗,也累了,明儿再说吧。”
啥子事?
说这话的是扩廓帖木儿的王妃毛完都!

不是吧?扩廓帖木儿打仗还带上老婆一起来?
是啊!
他就是夫妻一起上阵的哟!

朱元璋曾问朝中大臣:“方今世界,谁能称之为天下间之奇男子?”
这话是在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在大明国都奉天殿大封功臣后,举行盛大晚宴时说的。
刚刚被他敕封为国公、侯爵的大大小小功臣,包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估计,大明洪武朝廷使用的官方语言是凤阳口音的金陵话,“魏”、“卫”的读音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今日的“普通话”实在不能代表汉语言,被满族浸淫近三百年之久的明代北京语言怎么还是纯正的汉语言呢)等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他们心目中的奇男子:“天下间奇男子乃开平王常遇春是也!”
皇帝微微一笑,说:“遇春固然是勇猛无敌,的确奇男子一名。可是,遇春毕竟为朕所用,是我大明英雄、先烈!不过,说到天下间的奇男子,朕以为,非王保保不可!王保保以一人之力,独撑胡虏之国,数与我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绝不投降,不肯为我所用!他才是天下间的奇男子!”

——许多引用这段史料的人,就把朱元璋这句话的“!”作为他们君臣之间对话的终结。殊不知,还有后文!
后文是:徐达,堂堂大明第一功臣(李善长主要负责后勤,朱元璋让他做了萧何,其实,徐达就是韩信,韩信才是刘邦战斗之第一功臣,徐达与之一样),听闻皇帝如此说话,心里哪里舒服?
分明你王保保就是我徐达的手下败将,你屡战屡败,败在何人之手?你屡败屡战,与何人交战?不就是我徐达徐天德么?
故此,接下去是:徐达朗声叫道:“圣上勿忧,小臣愿意领兵入沙漠,把王保保擒来,献诸阙下!”
朱元璋大笑:“朕之韩信不高兴了!好,好,好,王保保虽然是天下间之奇男子,毕竟是我魏国公徐天德的手下败将。朕就是等你这句话了!再如沙漠,擒拿王保保之战,朕命名为‘清沙漠’!”于是,就有了洪武五年的清沙漠之战,此乃后话,暂且搁下不表。
这王保保时如此之“奇”的男子,打仗还要带上老婆家眷,还真是一奇。
你说,徐达有带妻妾上阵么?
没有!
邓愈有带妻妾上阵么?
也没有。
大明国法明文规定:“将出战,其妻居京师。”
不过,为了满足一下将士们的基本生理问题,朱元璋特命:“可以妾随军。”
只是,这些妾,是不能呆在军营的。她们得呆在城市里。比如,韦正镇守临洮,他的妾可以呆在临洮家里,却不能随军出征战斗!
除非,女扮男装!
有吗?
有!
几个月后,当傅友德以征西副将军之职征服四川的明夏政权时,就出来一位响当当的传奇女兵——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的韩娥!这可是真实的哟,与传说中的花木兰不一样。不过,这也是后话。

扩廓帖木儿的老婆毛完都说完,她弟弟不敢作声了。
倒是她的老公出声了,他朗声道:“孤为大蒙古国之齐王,对付区区薛显、张必先,尚且不能取胜,还有脸面与徐达对阵么?”
他一挥手:“以十三翼战阵击之!”

十三翼战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阵法?
蒙古人也摆阵?
他们不是以骑兵杀敌么,怎么还懂阵法?
他们就是懂阵法,因为他们的阵法是骑兵战阵!
乃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对抗他的好安答札木合的十三翼骑兵战阵!如今,大蒙古国的末代战神扩廓帖木儿就要用他们老祖宗的骑兵战阵来破敌了!

天狼星在西北天闪亮时,扩廓帖木儿领两万骑兵出击,他要摆十三翼骑兵战阵与明军厮杀!明军出战的是勇将张必先。
张必先,是谁?
大汉皇帝陈友谅的丞相也!
他归降朱元璋后,朱元璋让他做了个中书省的参知政事!
这个职务高么?
不算低,却不算高。
何解?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王溥,任职大明中书省右丞。这个职务比张必先高一级。
可是,王溥在陈汉时代是个平章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比身为丞相的张必先的职务要低一级。降明后,张必先的职务竟然低于王溥(丞相之下,是平章政事;再次,是左、右丞;再次,是参知政事)!
他心里没有抵触?
有!

是啊,张必先,绰号“泼张”,乃陈友谅的心腹,怎么竟然得到如此的下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2.

“泼张”张必先的“泼”字,以湖广沔阳话来解释,就是“勇猛,凶悍”的意思。
既然说到陈友谅这个丞相级别的高官,焉能不重塑陈友谅同志的光辉形象呢?
——实在不能接受《明史》中对陈友谅的记录,也不能照搬《明太祖实录》里有关他的描绘和刻画。说实话,在民间传说里,陈友谅有着比朱元璋更高的好评。别的不说,就说距离当年他控制的势力范围(湖广和江西)千里之遥的严州(今浙江建德地区)居然有自称为陈友谅余部的“九姓渔民”就是一个好例子。
《明史》曰:“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友谅豪侈”。
但,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了推崇他的主人公张无忌,不惜把陈友谅刻画成阴险奸诈之小人,并且深入人心!
可叹!堂堂大汉皇帝陈友谅,就此成了个大坏蛋!

这绝对不是真相!
《明太祖实录》的确刻画出陈友谅作为失败者应该具有的言行举止,不过,它还是比较客观地写下这么一句话:
“(陈)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姿貌丰伟。”
“姿貌丰伟”!
朱元璋呢?《明太祖实录》里对他的描述是:“姿貌雄杰。”
可见,明代官方修撰实录的那群史学家都认为:其实,陈友谅和他们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差不多的!谁能分辨“姿貌丰伟”和“姿貌雄杰”之间的差别?

这里略微提及陈友谅二三事——
1357年,九月间,陈友谅亲征安庆,元守将余阙抵抗到底,誓死不降,三个多月后,安庆失守,余阙自杀报国,其家人、部将也纷纷自杀殉难。
当时担任徐宋政权平章政事的陈友谅被余阙阖门死节感动了,慨叹之余,吩咐把这位元朝的忠臣厚葬。
——陈友谅也知道“忠臣”二字。

1359年陈友谅的部将王奉国进攻信州地区,这是元军的地头。王奉国统兵十万重重围困信州,与守兵激战连场,遇上由衢州伯颜不花的斤带来的救援部队,于是又战了好几个月。
陈友谅亲临战场,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招徕宋濂入伙。
当时宋濂躲避朱元璋的征召,离家出走,远赴衢州与信州交界的玉山县沙溪,在一位姓汪的朋友家避难,为朋友的子弟讲学授课。
陈友谅化名为“陈三”,自称商人,带上两名童子,就出发了,很有点刘皇叔三顾草庐的味道。
汪员外接待了这位陈三商人,听闻他们要拜访自己的西宾,连忙命人请宋先生过来一聚。
以下,就是陈宋之会的经过了——

宋景濂来到后,陈三一看,顿时心里有些愕然:怎么这个宋先生竟然是这个样子?真成老先生了?
是的。这个时候的宋濂,已经五十岁了,新近有遭逢妹妹被金陵红巾军逼迫之死,偏偏这支军队竟然又派人来聘请自己去辅助他们,做宁越府学的五经师,不得已,他写了回函,婉言谢绝了王宗显的邀请,只身逃到玉山汪富户家避难。他在这里做了汪氏子侄的老师,汪员外对他不错,但是,毕竟寄人篱下,心中想起浦江老家,真有些悲怆。
当下,双方见面行礼后,陈三自称来自江北,希望与宋先生以诗文酬唱。
宋濂上下打量对方,心里发出一种奇妙的想法:怎么此君怎么看都不像是读书人?
于是,他自谦一番,请陈三作诗。
陈三毫不谦让,脱口吟道:
垓下何人为解围,
八千兵散意何如?
帐前洒尽英雄泪,
似悔当年不读书!

宋濂一怔,这诗好生熟悉!
陈三笑道:宋先生,这是你少年时期写的《读项羽本纪》之诗呢!
宋濂想起来了,他笑道:正是拙作。
陈三问:先生诗中似乎认为项羽之败,在于当年不读书么?
宋濂点头。
陈三笑道:可是,他的对手汉高祖也是个不读书的啊?两个都是不读书的人,在争天下,我认为读不读书并不是他失败的原因,先生以为如何呢?
宋濂心想:这诗是我小时候写的,那时大概十四五岁,见解当然比不上如今眼前这位陈三了,于是他说:请阁下明示。
陈三道:窃以为,项羽之败,在于韩信所言——妇人之仁!
那边的汪员外也觉得陈三的见解颇有见地,禁不住细心聆听。
陈三道:灭暴秦,项羽功盖天下,可是对付汉高祖和其他诸侯王,他就剩下妇人之仁了。若在鸿门宴会上,诛杀了高祖,哪还有敌手与他争天下?
陈三站了起来,继续说:再如,他对韩信、陈平等人,既然不能重用,为什么不杀了?让他们都跑到汉高祖那边,做了自己的敌人!
宋濂一怔:怎么都是杀?
陈三再说:放着一个智囊范曾不用,反而信任自己的亲族叔侄,岂料这些亲族叔侄竟然已经做了汉高祖的奸细!
他踱着步,说:与汉高祖争天下,不能单打独斗,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能有妇人之仁的思想。宋先生,你以为如何?
宋濂文才了得,作文颇为自负,自幼深受儒家经典学术,特别是宋代朱熹思想的影响,对陈三的言论不以为然,却也不便评论。
宋濂就是这样的一个谦谦君子,多年后,洪武皇帝朱元璋曾对他评价,说他侍奉自己十九年,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人的坏话。

当下,陈三的惊人之论,他即便不同意,也没有做出辩驳。
而是微微笑,说道:陈先生说的是,高祖取胜在于用人,他们之争,与读不读书关系不大。
陈三转过头来,笑道:取天下虽不在乎读不读书,但是治天下就要读书人了!
宋濂心想:咦,此君来头不小,似乎不是来卖文会友呢!
陈三说:宋先生曾撰文代薛收上表称颂秦王李世民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你说文学可以宣示国家的声威,传扬王业的伟绩,可见读书的确有其厉害之处。宋先生,我说得对吗?
宋濂想:此君果真有备而来,恐怕连我的诗作文章都看了不少。
他说:上古之时,仓颉发明文字而鬼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可是,如今乃乱世,元纲不振,各地豪杰纷争,四方混乱不堪,有志之士应思平乱勘定之策,展其雄才,逞其韬略,恢复太平世界。宋先生,何肯赐教于在下?

笑罢,陈三又再蘸满浓墨,在宣纸上一挥而就,竟然一气呵成,洋洋洒洒,近两千余言,中间绝不停顿,更是没有一个半个的错别字,毫无涂改之处!
宋濂、汪员外等人凑前观看,但见是篇赋文,笔力透纸背,字体如同龙飞凤舞一般!
题目正是《龙虎风云会》!
——很可惜,陈三这篇赋文没有留存下来,仅有的片言只语,就是这么两三句:
腾云龙翔于天,波澜壮阔兮呵斥鬼神;呼啸虎吼于林,雷霆霹雳兮怒怨百兽。
陈三写完,搁笔大笑,口中自语其中的得意句子:
笑屈子葬身汨罗而自缚其身,力挽狂澜焉,会英豪而自诩!悲项羽轻生乌江而怨天尤人,天生我才兮,宁居人之下乎!
宋濂吃惊不小,此人岂是普通舞文浓墨辈?怎么来这里卖文谋生呢!
忍不住,他脱口而出:足下之才,非濂所能及也!
汪员外也赞不绝口,一边说:此乃百金之文!一边吩咐下人准备盛宴,要款待这位江北来的客人。

陈三呵呵一笑,摆摆手,说:老员外,客气了!陈某此行,只想一会宋景濂先生,无需设宴。他转而对宋濂说:今日你我以文会友,请宋先生赐教惠文。
宋濂连忙摇头说:足下高才,足下高才,宋某岂敢造次!
陈三也不勉强,他说:宋先生,实不相瞒,陈某这次不远千里过江来会,并非为舞文弄墨之事,实欲与宋先生相结为知己好友!
宋濂一听,连忙点头道:陈先生才高八斗,实非等闲之辈,宋某能与足下相识,乃平生幸事!
陈三大笑,他说:景濂兄,未知可否参观参观兄台之芸窗书斋?
宋濂说:说来惭愧,某之书房,乃汪员外之高阁啊。
汪员外听闻陈三想参观自己的书房,就说:陈公学富五车,岂在意小人乡间斗室?聊聊无几之卷轴,实乃贻笑大方,不敢献芹!
陈三微微笑道:书斋最能看出个人之品味,虽说是汪员外之高阁芸窗,难道不就是景濂兄台之书库么?
汪员外推辞不过,便带着众人转过几道长廊,最后停在“省心轩”的门前。他说:此乃鄙人之乡间书斋,敬请陈先生不吝赐教。

省心轩里,满是卷轴图书,陈三随便看看,都是些四书五经之类,便笑道:朝廷兴科举,此等经籍才有价值;若罢科举,如此书斋,可真就是可作“省心”之用矣!
宋濂道:内省心者,在于格物修身也。
汪员外也点头称是。
陈三不再细看,他退出省心轩,对宋濂说:宋先生,莫要介怀,适才陈某作之诗文,非为此等也!
他把前后置于囊中的一百二十金全部倒了出来,堆在几案上,他说:某实乃欲结识宋景濂先生也,请景濂兄、汪员外勿在意!
汪员外、宋濂大为惊诧,连忙设宴留他,陈三拱手作揖,说:此行乃为一睹宋先生风采,陈某不便再打扰二位,就此告别!
说罢,扬长而去!

陈三,戏剧般出现于宋濂面前,又戏剧般消失在他的眼前!
汪员外和宋濂目送陈三远去的身影,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生纳闷:陈三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汪员外说:潜溪兄,你我二人莫非失礼于他了?
宋濂点头道:也许。可能宋某未曾作文给他,故此……
不若你我即刻去追他回来。
汪员外建议。
宋濂点头赞成,于是二人带着三五名家丁,急急忙忙追出村外。

转过村前的山岗,就是玉溪河,他们一路追来,忽然看见玉溪河上排列着一大堆船只,这些船只不是一般的渔船、商船,不仅船体庞大,更重要的是,每只船上桅杆高耸,飘扬着无数旗帜,有些旗帜上写着斗大的“陈”字!
再细看时,发现船上站着无数的士兵,个个盔明甲亮,武器闪耀!
天!这是军船,战船!
宋濂眼利,他看见陈三已经下了马,走在搭着岸边和战船之间的木板上。
陈三已经看到他们了,只见他向宋濂这边挥着手,叫道:宋先生,某乃陈友谅也!今日我老陈去打天下,暂时用不着四书五经,等我平定天下,再来请你推行科举,挑选治国之人才!
说罢,呵呵一笑,吩咐战船起航。

陈友谅!
徐宋红寇之平章政事!
宋濂、汪员外以及其他的汪氏家丁,一个个目瞪口呆!
原来,陈友谅一心想来邀请宋濂出山辅助他,做他的军事,可是临行前,他的幕僚黄昭对他说:目前我军急需懂得军事战略的军师人才,宋濂虽然文才了得,未必是我军急需。
陈友谅笑道:黄先生,我老陈亲自去会他,若他是个老学究,我平定天下后再找他不迟。
带着这个想法,陈友谅自称卖文会友,以诗文叫板宋濂,又察看了他的书斋,结果发现:宋濂就是个读书人,浙东文坛的领袖人物,还真没什么军事战斗见识,于是当场,陈友谅就放弃邀请宋濂出山了。

——如此爱才的大汉皇帝陈友谅怎么就在鄱阳湖之战兵败阵亡了呢?

张必先没有参加鄱阳湖之战,作为大汉政权的丞相,他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
为什么他没有参加鄱阳湖之战?
如果他参加了这场决定两大军事集团命运的生死决斗,他肯定不会让自己的主子输得那么惨!
原因,两个字:矛盾!
皇帝陈友谅决定孤注一掷,统兵六十万,空国出动,丞相张必先是一百个不赞成的。多次劝说无效后,他甚至动用自己“大舅子”的身份,搬出陈友谅的皇后张凤道出来。原来,张必先就是张凤道娘娘的堂哥!于是,这两兄妹不停地在皇帝身前身后劝说不要倾国出征,如同当年的刘备那样子,丞相诸葛亮劝阻不了他远征东吴,陈友谅也不听丞相张必先的劝阻,不听老婆大人的劝阻,一意孤行,他让太尉张定边为前锋,率领千船万舰赶去与朱元璋决斗!
他还嫌弃“泼张”在眼前晃来晃去,一道旨令,让他到岳州练兵去了。

“泼张”毕竟是丞相,他比较冷静地看待这次战争,眼看无法阻拦陈友谅东征,也只好配合主子的行动。在陈友谅出兵几日后,他以中书省丞相的钧旨,发出三道号令:
第一道,着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熊天瑞领赣州兵团配合皇帝东征,以陆军增援龙兴前线(注,龙兴是陈友谅集团的称呼,朱元璋集团把它改称洪都,即今天江西南昌)。
第二道,中书省平章政事饶鼎臣自襄阳火速南下,配合主上东征,翦除龙兴西南的吉安敌军,减轻主上的龙兴战场的压力。
第三道,中书省知行枢密院事蒋必先自黄州渡江,汇合主上陈友谅主力,一同讨伐龙兴城。

他自己则在岳州(今湖南岳阳)招兵训练,不料,一个多月后,前线传来消息,说大汉皇帝在龙兴战场与贼人胶着,难以取胜。
张必先心急如焚:怎能顿兵于坚城之下?当初圣上口口声声说,趁朱重八在安丰与张九四会战,难以顾及江西战场,此时出兵就是好时机,怎么如今在龙兴耗费了那么多时日?若然,朱重八放弃安丰战场,转而投兵于龙兴,圣上就危险了!
他急问几路增援部队的情况,哨骑回复:饶鼎臣和蒋必先已经合兵,夺回了吉安。可是,熊天瑞竟然按兵观望!
张必先大怒:“熊某不过乐工一个,岂敢如此抗命!”
看来,日后一定要除了他!
张必先如此想。

不过,当第二个消息也传来时,张必先懵了: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和他的主子决战多时,胜负未分!
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朱重八果真舍弃了安丰战场,领兵来救龙兴!
本来,熊天瑞兵团真能调动,这时,他的兵团就应该出现在饶州或者抚州附近,与鄱阳湖的大汉王师来一个水陆配合,双方决战还真不知鹿死谁手的!
可是,熊天瑞没有行动,而是悄悄地把一面镌刻着“司徒、平章军国重事”的大印盖在一张榜文上,吩咐手下把它张挂在赣州南门,向天下人宣告:他要南征广东!
这是哪门子事?
皇帝在鄱阳湖与敌寇周旋,抗命不上前线,反而自命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的熊天瑞却要南征广东?这不是分裂行为还是什么?

张必先更加愤怒,把手头上的军队集结,加强训练,准备等他的圣上打完鄱阳湖之战后,他就主动请缨去征讨“叛将”熊天瑞。
不过,他等来的第三个消息是:大汉政权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皇帝陈友谅中箭阵亡!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塌天大事!
丞相张必先惊闻噩耗之时,以手拍打自己的心胸,嚎啕大哭,继而晕厥倒地!
左右家人急忙救起他,张必先泪流满脸:为什么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
大汉国,大汉朝,仅仅立国三年多!
当初他、张定边和陈荣三人誓死拥护的皇帝陈友谅已经成了古人!

他第一件事要做的,马上调集全军,三军缟素,紧急赴援!
赴援哪里?
当然是国都武昌了!
朱元璋怎么在鄱阳湖胜利后,止步不前呢?
他必然会乘势攻打武昌,誓要消灭大汉残余力量!
可是,他手中的兵马寥寥无几!清点来清点去,仅仅是那么可怜巴巴的七八千人!
是啊,全国的武装部队几乎都被皇帝东征时带走了!鄱阳湖一战,就报销了几乎所有的大汉国数年以来辛辛苦苦积聚的军马钱粮!

鄱阳湖之战究竟死亡的军人有多少?
一个多月后,朱元璋领兵继续西进时,再次经过鄱阳湖湖口,但见浮尸遍于大江,内心震撼,不禁悲戚敛容,说:此军人,皆为孤而死!
吩咐众人营建祭台,祭祀战争亡灵,忙碌了好些日子。

这就让凄风苦雨中的陈汉帝国稍微得了些缓冲力量,太尉张定边带着皇帝陈友谅的尸骸,奔回武昌,拥立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做了皇帝,刚刚做好各种防御措施,常遇春的马步舟师已经抵达武昌城下!
这时,陈汉帝国的丞相张必先也带着那少得可怜的七八千兵马抵达离武昌城西南不足五十里的夜婆山!

张必先不能忘记,即使他归降了朱元璋,他不能忘记,就在他带着军队抵达夜婆山时,他遇到了他自出娘胎以来最大的敌人——常遇春!
“泼张”有多“泼”?
史书没有具体描述。可是,无论他有多“泼”,在常遇春面前都不值一提!
这一场不能称之为战役的小小战斗,仅仅进行了几分钟!
因为,常遇春率军扑来时,张必先的军士竟然一哄而散!
没奈何,张必先只好也跑了。

当然,“大汉国丞相”不可能就此消失!
他好不容易重新集结了军队,更可怜的数字出来了:两千人!
什么叫“树倒猢狲散”?
这就是了。
即便如此,张必先仍然领兵向武昌城进发——

当他们来到距离武昌不足三十里的洪山时,他们又遇到敌军!
这时,朱元璋已经称“吴王”,故此这支军队就叫“吴军”。
稍稍接战,张必先部队再次溃散!
他再次落荒而逃!
不过,他真没走多远,仅仅是过了一个山岗,只是经过一棵千年银杏树下时,常遇春突然扑了出来——

张必先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无法想清楚,他究竟是怎么样被常遇春如同老鹰抓小鸡那样生擒过去的!
明明他手里还有武器,明明他的战马还没有疲累,明明他还在吆喝身后的战士要快些赶上,明明……

在敌人面前,他低下了高贵的人头,张必先投降了!
他不仅自己投降了朱元璋,还向武昌城头高呼张定边也投降!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后,张定边带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打开武昌城门,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给张必先的待遇是中书省参知政事。
当然,他的内心一直无法释怀,除了新主子下达的命令他坚决执行之外,张必先闭门不出,躲了起来,他不敢见小主公陈理,不敢见张定边,不敢见当年的所有同僚……
他还不敢见新同僚!

或许,他在自责:为什么不一死以报国!
或许,他担心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新主子清算!
奇怪的是,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新主子没有动他一根头发!
甚至,这次定西之战,他还领兵出来战斗!
而且,他面对的敌人,就是传说中北国,也就是胡虏之国的末代英雄扩廓帖木儿!

如今,他就在自己的面前!已经战斗了两场,现在已经到夜晚了,对方还来挑战!
怎能不应战呢?出兵!张必先领一万步骑兵再次出现于扩廓帖木儿面前。
彼此不足五十步!
“张必先!”
扩廓帖木儿喝道。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大明北伐》部分人物传记的来源

有朋友质疑《大明北伐》中大部分的人物传记在清修的《明史》里都没有记载,能否把他们的出处注明,以示这些资料并非杜撰?
飞翔曰:
1、有关朱元璋的早年事迹,以他自己的作品为准。依据资料就是《明太祖御制文集》。
2、徐达传记,来自朱元璋亲笔撰写的中山王神道碑文。此文收录于明代徐紘编撰的《明名臣琬琰录》,也见于如今仍然存在于南京的徐达墓园之内。二者间,在某些语句的措辞上有微小差异,并不妨碍徐达事迹的来龙去脉。
3、以下人物的传记,出自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太子师、翰林学士宋濂之手:常遇春、李文忠、康茂才、章溢、赵德胜、胡深、华高、余阙、华云龙、方国珍、张正常、危素、花云、于光、王恺、王冕、杜环、宋㜪。
4、朱元璋皇后马氏(高皇后)传,出自永乐朝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之手。
5、石抹宜孙功德碑,出自太史令刘基之手。
6、滁阳王郭子兴神道碑,出自太常丞、吴中四杰之一张羽(张来仪)之手。
7、李文忠神道碑,出自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伦之手。
8、邓愈神道碑,出自礼部尚书朱梦炎之手。
9、沐英神道碑,出自永乐朝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景之手。
10、以下人物传记,出自迁翰林学士刘三吾之手:吴复、郭子兴(不是朱元璋的岳父)、王弼、耿炳文、冯胜、王志、胡海(不是胡大海)。
11、以下人物传记,出自文学博士方孝孺之手:汤和、孙炎、胡大海。
12、吴良神道碑,出自明代第一位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之手。
13、吴祯、顾时神道碑,出自吏部尚书刘崧之手。
14、郭英神道碑,出自永乐朝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首辅杨荣之手。
15、刘基行状,出自秦王府纪善黄伯生之手。
16、刘琏传,出自翰林学士苏伯衡之手。
17、宋濂传,出自蜀王府教授、左长史郑楷之手。
18、胡深、范常、宋濂传,出自翰林待制王袆之手。
19、其他的人物传记,基本上来自《明太祖实录》及明代黄金编撰的《皇明开国功臣录》。
20、小人物的传记,均来自元末明初众文集之记载,由于资料繁多,不再一一罗列,只在有机会修订时,再详细说明。
(上述作者,如无说明,均为洪武朝之职务)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陈友谅访宋濂事,见于《柳南随笔》。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3.

张必先立在黄旗之下,火光中,他看见扩廓帖木儿大约三十五六岁样子,身穿蒙古王爵装束,正在叫嚷他的名字。
其实,扩廓帖木儿不认识张必先,可是,到底是打了两仗,不认识也变成认识的了。
他高声道:“张必先,张参政!可来阵前答话!”
张必先想了想,也罢,看看他说什么。
于是,打马出阵,叫道:“王保保,汝独力难支将倾之大厦,胡虏百年之运业已结束了!听我良言,归附我朝乃汝之明智选择!”
扩廓帖木儿笑着打招呼道:“张丞相。”
这一声叫唤,让张必先打了个激灵。
对方继续说:“张丞相,你可是陈友谅的大丞相啊!怎么投降到旧主子的仇家去,反倒成了个参政?依我看来,不如归顺我大蒙古国,王爵之位少不了!”
张必先骂道:“我呸!王保保,想我堂堂汉家好男儿,岂能做你鞑虏之猪狗!”
“张丞相,你这话不中听啊!”扩廓帖木儿叹息道,“想当年,你和陈友谅、张定边、陈荣义结金兰,到处传扬要破我大蒙古国,恢复你们宋室江山。结果,徐寿辉给你们算死了,陈友谅终于篡了帝位,不料风光了短短两三年样子,又给金陵的朱重八灭了!你忘了,你当年和陈友谅他们结义的誓言了?居然跟着朱重八乐得逍遥,若我是你旧主子,黄泉之下也会诅咒你!即便你不归降我大蒙古国,也不应跟着朱重八混日子!你的骨气、忠义、良知哪里去了?你可有羞耻之心?张丞相,你自己扪心自问吧!”
张必先怒吼一声:“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旧日主子不幸兵败而亡,皆因明王降世,天下即将一统,所谓世界潮流也,我张必先顺应天意,以归正朔,何有羞耻?今我泱泱大明,驱除膻腥,扫灭胡虏,覆盖数万里江山,恢复亿万年之中华文明,其功至伟!可笑者,乃你王保保,不知天命,不达时务,振蜉蝣之绵力,撼金石之巨柱,抱垂死之残元,叫嚣而不敏,凶顽而狠毒,数侵我边疆,屠戮我人民,凡我中华好男儿,皆怀同仇敌忾之心,必要灭你鞑子而后快也!”
扩廓帖木儿也怒了,他说:“张必先,所谓‘天下者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赵宋无德,我长生天命我祖我宗自沙漠入中原,定鼎四海,混一宇宙。此数万里国土乃我成吉思之创建,薛禅可汗之天下!你口口声声说胡虏、鞑子,可知你祖你父亦曾在我大蒙古国诸帝的庇佑下安居乐业!快活享福!”
“安居乐业?快活享福?”
张必先呵呵一笑:“是你等蒙古权贵安居乐业,是你等胡人官家快活享福罢!我中原百姓,我汉家儿郎,我江南人民,可是怎么一个活法?你知道吗?”
张必先最后说了一句:“王保保,若识时务,即下马归降。否则,兵戎相见!”拨马回阵,一挥手,他的军士张弩机,振弓弦,“砰”、“砰”、“砰”,万弩劲射,箭簇如同飞蝗一般,撒向蒙古阵中!

扩廓帖木儿也回马入阵,他的战士纷纷举起手中圆盾,遮挡那一阵箭雨——当然不少战士中箭堕马!
齐王扩廓帖木儿喝道:“十三翼战阵,出击!”
蒙古号角长响,他的前军——探马赤军出击了!

探马赤军,历来都是蒙古铁骑的精英战士,他们负责刺探前方敌情,负责驱赶前方的阻拦力量。如今,他们的指挥官让他们打头阵,号角长响时,他们的战马已经奔驰起来,仅仅齐步前驱了一小段距离,随着号角声的改变,探马赤军一分为三队:左队、中队和右队。每队不过三百人,他们已经闯入明军的硬弩射击范围,三队呼啦一声,左右两队如尖刀一般冲击明军两侧,中队则向明军中军撞来!

张必先自从1352年从军,到如今的1370年,除了归顺朱元璋的西吴政权时,曾呆在金陵大半年时间,接受思想改造之外,军事生涯超过17年时间。这17年内,大部分时间都在徐宋政权和陈汉政权里效力,他面对的敌人主要就是元朝的地方水陆部队,可以说,定西之战,是他第一次参加与蒙古劲旅作战,经验相对来说,是不足的。
故此,徐达这位大将军并没有让他单独对抗扩廓帖木儿,在派遣张必先为第二批战斗兵团时,另一员已经颇具独当一面的战斗经验的将军,也奉命与张必先协同作战。他就是薛显。
为什么是薛显而不是傅友德,又或者其他人呢?
皇帝朱元璋曾经面谕徐达:“张必先曾是陈友谅的丞相,也是他的结拜兄弟,陈友谅败亡后,张必先迫于无奈才投降过来,此人不可大用,也不可不用。用他时,尽量不要与他的旧战友一起作战。”
徐达心领神会,故此,张必先和谁一起协同作战呢?
他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让薛显去。

薛显和张必先不是旧同事,也没有交锋过。虽然薛显镇守洪都时,与陈友谅激战了八十多日,可是,那场仗张必先并没有参加,他被陈友谅外派到岳州练兵去了。
故此,徐达放心他们二人去对付扩廓帖木儿。

然而,入夜之时,当扩廓帖木儿用十三翼战阵对付明军时,出战的只有张必先,薛显去了哪里呢?
薛显犯了军法,正在接受《律令》的教育!
他和张必先在大白天里与扩廓帖木儿打完第二场仗回营时,邓愈把薛显叫到前锋营大帐里,把一份文书递给他。
可是,薛显不认字,他是个大鲁粗,只会打仗杀人。他接过文书,掂量了一下,又把他还给
邓愈,说:“俺不懂。”
邓愈看着这位当年在洪都与自己一道,浴血奋战陈友谅部队近乎三个月的战友,叹息道:“左丞大人,你的火者告你!”
——什么叫火者?就是仆人。

薛显一听,火气就上来了,他大声说:“什么火者?那厮还敢告发我不成?”
邓愈说:“老薛,你先不要恼火。主子被火者告发,绝对不是件爽事儿。”
“我老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到头来,居然被小小一个火者告发?他是不是说他打他?”
“是。他说你嫌弃他做的饭菜不好吃,还打了他一顿,关押了他两天,两天都没有让他吃喝。是吧?”
“老子我还要杀了他!”薛显怒气冲冲,想冲出去。
邓愈一把拉着他,说:“老薛!大敌当前,不要乱了自己的阵脚!这事儿我帮你压下,你也不要去找那火者算账,我已经替你向他作出了补偿了。你的火者不是他了,换了另外两个。你先回去歇息吧。”
薛显点点头,不啃声,离去了。
但是,他的内心万分愤怒!
堂堂开国功臣,省一级高官,只不过暴打了火者一顿,关了他两天,饿了他三四顿,就敢告发我?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他怒气冲冲回到自己的住处,越想越不爽。这时,两军阵前厮杀声远远传来,本来他应该出战的,可是命令没有交给他。他就想出帐外去讨令杀敌,谁料军帐外站着五六个军士,把他的帐门堵住了。
大老粗就想骂人,就见一位检校走了过来,竟然手里还拿着一个卷子!
帐外的军士让过检校,他一进来,就笑呵呵地对薛显说:“右丞大人,小人是检校何守文。”
薛显一听,什么,还派来个检校?

何守文拿着一卷《律令》,向这位江西行省右丞宣读相关的法令!
说句真心话,殴打火者,甚至杀害下人,在此时的大明军中还是屡见不鲜的,可是,在军队之外,皇帝朱元璋推行的一系列法令已经深入到各省各府各县。下面朱元璋发布出来的诰命,很能说明作为一国之主的他毕竟是胸怀正义与正道的:

“平阳守御千户所千户彭友文、谢成等二员。彭友文领军五百出外筑城,两个月不支行粮。那军有些盘缠的,将就过活了。那穷了无盘缠的,又怕法度,不敢去强夺人的吃,则得忍饥做工,把一百军都饿死了。若是那五百军忍饥不得,都乱抢将起来啊,怎地好!其谢成掌印在家,那五百军家小,啼哭去他跟前告无粮,他又推说无印信在家,不肯关与,略不推些仁心,以致各军家小忍饥生受。印信既是他掌在家里,那军前再得一颗印来使与他。他这般无理,事发处斩!那饿死一百军的千户彭友文,便着他与一百军对枪,他对不过,被乱枪杀死。为什么了,敢这般杀他?他既无仁心爱那小军,我有如何把仁心爱他?若不杀他啊,那一百饿死的,果实的何罪?”(朱元璋《大诰武臣》)
——这言辞与《水浒传》的相似度几乎百分之一百,可见施耐庵的确是元末明初之人。另外,上引文中的谢成,不是永平侯谢成,只是同名而已。朱元璋对他俩的处置是:谢成处斩;彭友文与一百军士对枪射击,结果被一百军士射杀!果然够狠!


邓愈就担心薛显会作出过激的行为,就决定先给他打打预防针,何曾想,此举更是激发了薛显心中的不满!此处暂且搁下,先看看战场那边。

仅仅靠张必先一人指挥战斗,想对抗扩廓帖木儿的十三翼战阵,到底是件困难的事!
就在张必先举兵大战蒙古战骑之时,临洮卫指挥使韦正派骑士俞本等十三骑连续行军两天两夜,前来接洽大明前锋营的邓愈了!他要与邓愈合击王保保!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4.

大明御史大夫、征虏左副副将军邓愈派检校去安抚兼教育大老粗薛显之后,就一直盯着帐内挂着的地图,兰州、临洮、定西、巩昌等城镇一一掠过,他想:大将军何时才能抵达前线?目前自己手上有十个卫军,兵力足有五万余,可是与王保保的十余万战骑相比,兵力还是少了点,无法翦灭敌方全军,甚至连包围敌军都难以做到。
他看着“兰州”二字,想:如果张温能够从敌后捅上一刀,王保保必然断了后路。可是……张温兵力单薄,若然出城袭敌,城池恐有失陷的担忧,毕竟王保保已经在兰州以东的黄河修筑了两座土城,里面的守兵定然不会少。
他的目光继续移动,“马啣山”,这座分水岭阻隔了我临洮卫的韦正!如果他能穿越马啣山,取小道来会,就可以从西南方攻击王保保的侧翼大营,牵制他的一部分兵力。要派人前去联络他才是。
然后,他的目光继续移动,继续想:我已经把傅友德、李思齐部署在王保保的东北,与他们的万人冢营垒对峙。如此,就对胡虏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若然冯宗异回军扑来车道岘,王保保必定全军覆没……

外面的厮杀声越来越大,骁骑卫指挥使王弼进入请战,邓愈想了一下,说:“此战,张必先虽不能取胜,可是,王保保想赢他也不易。王将军,我看你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王弼一听,就笑了:“还是将军足智多谋!某家去也。”
转身欲去,邓愈又说:“你,和王遇成一起去,带上苗弩骑兵。”
“是!”

王弼前脚刚走,帐外军士就入来报告:临洮卫韦指挥使差人来了。
“快叫他进来。”
来者,名叫俞本。
——就是他,这位老兵,为六百多年后的我们留下了大明西征军的动人事迹!

俞本入帐,跪下行礼,报告:“小人,临洮韦正指挥大人的骑士俞本,奉韦大人之命,呈报文书与将军大人!”
左右把文书接过,递给邓愈。
邓愈,现在的邓愈可不是十年前的邓愈了,虽然不敢说文才出众,但当初因为误害了徽州大儒郑玉的性命,便发愤读书识字,好歹也写了篇祭文来祭祀郑玉。其后,他收了江西大儒熊鼎为智囊后,又继续学了几年书,普通的文书、报告,他还是应付得来的。《明太祖实录》如此概括邓愈的为人:“愈沉毅简重,谦恭慎密,事母夫人以孝,抚弟之幼孤能致其爱,尤能敬礼儒士,盖不独有将帅之略,而兼有士君子之行云。”
可以说,邓愈已经是“儒帅”一名了。

当下,他开拆文书,经过多道辨伪“工序”,展卷阅罢,内心甚喜。他问:“俞本,你家大人何时出兵过来?”
“已经出发了,小人只是比韦大人早出发一晚。预计,明天一早,大军就会抵达前线。”
“哦?你是连夜赶路的?”
“是。我和另外三名骑士一起来的。”
“好,左右,带俞本等四人去吃过饭,安歇吧。”
俞本说:“谢大人,韦大人等着我等回话呢!”
“难道你们要连夜赶回去?”邓愈问。
“大人,兵贵神速,不可错失先机。”
邓愈惊讶了:“俞本,你小小骑士一名,有如此见识,真是难得!”
他吩咐左右赏了俞本等人钞银,另派两名战骑随他们四人赶去回报韦正。

俞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邓愈再重读一次他送来的文书,那几句话写道:“三月二十九日晨,韦正与邓大人会于沈儿峪,驻兵鞑子西南营,牵制其兵力,以效区区之劳。”
“那么,我这前锋营垒,就完成三面包围王保保之态势了!”
想到这里,他兴奋起来,竟然毫无疲倦,毫无睡意,他站起来,舒展舒展自己的手脚,有点儿得意洋洋之感!

忽然,外面一阵吵闹,检校何守文冲了进来,说:“大人!薛左丞,薛左丞他……”
居然说不下去。
邓愈问:“他如何了?”
“他领本部人马出营杀敌去了!”
邓愈眉头一皱,心想:这厮也忒莽,怎么不禀告我,擅自出战?
是啊,薛左丞到底还是邓愈的手下,怎能擅自出战?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违反军纪了!
邓愈喃喃自语:薛显啊薛显,我已经给你一条出路了,怎么还如此鲁莽行事呢?
“他,说什么来着?”邓愈问。
何守文说:“他说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想死于刀笔狱卒之手!”
“他会说这话?”邓愈问。
“是啊。”
邓愈想:这可是当年前汉飞将军李广的遗言,这大老粗怎么晓得?
看来,还真要让军中将领听听前代名将贤臣之故事!

薛显干嘛呢?
原来他听了几段《律令》后,心浮气躁,叫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想我薛显只会打仗杀人,当年在洪都杀得那么过瘾,却没人对我说这个法,那个法!我薛某冲杀平江时,也没有人对我说什么法令,我就是一味地斩杀敌人!北伐中原,我薛某得圣上口谕,独领一军为前锋,从山东杀到河南,从燕南杀到北平,从山后杀到山西,激战关中,杀人无数,诛贼万千,何曾想过一朝触犯国法,为刀笔小吏所笑!”
何守文耐心地说:“左丞大人,你为国家立了无数功劳,这是我大明子民有眼目睹的,必将流传于后世。不过,冲锋陷阵,你杀的是敌人,是贼寇,不是自己人。现在国家安定,人民丰乐,自然不能像战斗时随便杀人犯科了。大人目下只是犯了小错,本不足为虑。可是,邓将军担心将军会一错再错,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故此让小人前来与大人一起学习大明律令。”
“算了罢,我薛显一条烂命,蒙圣上之隆恩,得以收留,为之驱驰奔逐,今天下已定,文吏儒生就用律令来钳制我等了!”
薛显越说越激愤,竟然说:“我看,还是战死沙场的好!免得日夜面对你们这些拿着法令条文的家伙来压迫我!”
他最后说:“你回报邓将军,就说他的好意我薛显心领了,如今我要上阵杀敌,战死方休!”
说完,不理会任何人,冲出军帐,牵了自己的战马,飞身而上,手提长枪,一夹马肚子,那战马一阵嘶鸣,撒开四蹄,奔跑起来。薛显在自己的营垒转了一圈,召集了几百战士,喝一声:“随我和张必先参政杀敌去!”
于是,三四百战骑,冲了出营门!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陈友谅雕像,湖北仙桃陈友谅纪念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陈友谅用过的武器。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5.

营外五里处,灯火通明,旗幡招展,喊杀连天,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正与大明中书省参知政事张必先连场血战!
十三翼战骑之阵果然名不虚传,指挥官扩廓帖木儿沉着应战,不断地指派各翼骑兵投入战斗。张必先以一万二千余明军战士奋勇抵抗,各种弓弩和火铳轮番攻击,步兵方阵则步步为营,不肯落后于敌人。
一时间,双方胶着,难解难分!
扩廓帖木儿的战骑越战越勇,凭借更多的兵员和次第有方的进攻,渐渐就占了上风!
最后,蒙古齐王喝令:“中军突击!”
便拉着全军一十三翼军马全线压上,他的决心是:无论如何都要把张必先这支队伍打退!
张必先虽然依然指挥军队顽强抵抗,可是,面对蒙古战骑的庞大压力,内心多少有些紧张了。怎么办?为什么薛显竟没有参战?
好,使用碗口火铳炮吧!

但见张必先以步兵方阵压住阵脚,指挥马军先行分两翼撤退,他想把敌军引入自己的阵地,让纵横交错的战壕来阻挡蒙古军的铁蹄,由那些碗口火铳炮来对付蒙古军!
扩廓帖木儿不愧为元末之战神,他一扬马鞭,喝道:“集结军马,追!”
十三翼骑兵迅速集结起来,以探马赤军前行,以前军及左右两翼继进,以中军及七翼后军殿后——连追击都集结成骑兵战阵再行攻击!
有人指责这种战术为多此一举的战术,他们认为如果追击敌人还要集结队伍,就会错过了歼灭敌军的好时机。故此,“争先恐后”、“奋勇无前”才是最好的追击方案。
扩廓帖木儿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他认为在追击敌军时没有队形队列,一窝蜂而上,往往无法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变化情况,而且,他这个骑兵战阵一旦集结起来,以方阵推进,其气势如虹,其攻击力则摧枯拉朽!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之时,敌方忽然离开战场,很可能在使诈,此时蒙古军若结阵前进,则能应对敌方突如其来的偷袭。
扩廓帖木儿果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蒙古战骑之威力的末代元朝的蒙古将领,他这十三翼战阵甚至更优于当年他口中的“我祖我宗”的成吉思汗组织的所谓“十三翼之战”!因为,那一次,面对札木合三万战骑的进攻,铁木真同样以三万骑兵应付,结果失败了。甚至,当札木合追击他的“好安答”时,铁木真之军竟然是溃不成军!要不是札木合满心愤怒他的“好安答”的“背叛”,残忍地把一个个战俘扔入油锅里煮熟、炸烂来泄愤、解恨、恐吓,随着十三翼之战的结束,铁木真很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扩廓帖木儿这次操作的十三翼骑兵战阵,自然不是当年他的老祖宗的那一套了,你看他连追击敌军都集结全军,步步推进,已经是小心谨慎到了极点!
也幸亏他如此操作,否则,这场夜战的结局,很可能与他的老祖宗差不多!
因为,张必先就是在诱敌深入!
张必先的骑兵很少,占全军的七分之一左右,一万二千人中,骑兵还不足两千人,故此骑兵撤退得很快——分为两队,每对不足八百人。
步兵撤退起来就慢多了。
张必先也让他们集结成方阵,或圆,或方,向战壕方向撤退。那些长枪兵和刀牌兵一直是殿后的,这让蒙古军难以吃掉他们。

战壕的作用,对马军来说,确实是有效的。
战壕一丈深,壕沟底部一丈二尺阔,壕沟口一丈五尺宽,战壕间的空隙不足二步,还是锥形土堆,高四尺五寸,土堆表面都用铁板夯实成削面。很明显,它就是阻拦骑兵前进的有效防御工事!
明军步卒退到最外面战壕边上,踏着木板桥冲过第一道战壕,然后顺着第二趟木板溜下第二道战壕,最后几个士兵把木板抽走,第一道战壕就成了阻隔敌军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战壕内满是鹿角、竹刀和荆棘,就等着敌军跌下来!
进入第二道战壕的明军士卒在壕沟底部三转两转,分散成一百几十个小旗,潜伏在壕沟,剑拔弩张,单等敌骑前来送死!
而那些碗口铳炮,就是第三道战壕内,等着蒙古战骑的到来!
三道战壕之后,又是无数的陷马坑,每隔二十步并有战楼数十座,上面尽是弓弩铳枪战士,以六十步的射程为限,一旦敌军进入射程,则尽杀之!

——战壕的发明,还真管用!
蒙古军眼看一直掩杀撤退中的明军,一忽儿,黑夜间,就看不见他们去了哪里了——他们已经转入壕沟之中了——连忙勒住战马,飞报主帅扩廓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听闻明军忽然消失,无影无踪,心下大奇,忙打马于阵前,吩咐手下打起高高的红灯笼来看——
这就糟糕了!
那明军铳手营指挥官杨信早已等候多时,便把令旗一挥,左右敲起铜锣,那一口口碗口火铳炮哪里还按捺得住?就听见“轰”、“轰”、“轰”……
——若大家看过北京军事博物馆里存放着的大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铜铸碗口铳实物,那黑洞洞的发炮口之直径竟超过10厘米,那可是吓人不浅!直径10厘米意味着这个飞弹如同一枚实心球!再看这口碗口铳炮竟然有六十三斤那么重,却仅仅一尺一寸长,可见就碗口铳炮就是一两名炮手负责发炮的!
五六十门——用“门”显示出这些碗口铳炮就是一个“劲”字了得——一齐发炮,那阵势可不是一般的形容词所能描绘的哟!
就见漆黑的夜空下,火把掩映中,蒙古战骑一片的哭喊叫嚷,人仰马翻之余,连统帅扩廓帖木儿也险些中炮!炮风猛地如闪电一般刺激着一大片蒙古战马,它们一阵阵惊叫,夺路而逃却不辨东西——
于是,就有数十战马奔向明军战壕——
然后,连人带马,堕下战壕——
那些鹿角、竹刀和荆棘渗着他们和它们的鲜血——
侥幸逃出生天的一二名蒙古战士,刚刚冒出人头,又被第二道战壕内的明军用弓弩和火铳侍候着——

扩廓帖木儿着力控制着自己的宝马——这是元末帝妥懽帖睦耳御赐的西域战马,蒙古名字叫“贺敦虎斓捷”(蒙古语就是“千里马”的意思)。当初的太原之战,他被常遇春和郭英领明军夜袭而奔逃,情急之下无法找到自己的良驹宝马,只是骑着一匹劣马逃了出去。元末帝听闻后,马上命人把御马“贺敦虎斓捷”千里迢迢送来宁夏府,扩廓帖木儿一看此宝马,心里乐开了花——英雄爱名马,诚然!
贺敦虎斓捷嘶叫两三声,终于安静下来,主人急命部队撤退。
可是,十三翼,近二万战士,一时间竟无法有序撤退。前锋探马赤军损失比较严重,前军和左右两翼有鉴于此,纷纷向两边闪出通道,让探马赤军往后撤。

这时,应该出现什么情况呢?
是啊!
王弼何在?
王遇成何在?
苗弩骑兵何在?
还有,另一支从没谋面的战士也应该出场了——
邓愈吩咐王弼的,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么一支劲旅!
“毛葫芦军”!
——让那些不清不楚的明史爱好者张口结舌!
什么是“毛葫芦军”?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关战壕的数据,来自明朝兵部尚书范景文的军事专著《战守全书》。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有关“毛葫芦军”的描述,得益于这份研究资料。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此为出土于山东的碗口铳,其铭文为:“横海卫教师祝官孙,习学军人王官保,铳重廿五斤,洪武十一年月日造”,铳后座有“海”字。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小子是英语老师一名罢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和批评!就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批评,《大明北伐》才能继续写下去。本文不是什么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只是一个明史的爱好者而已。为了让这部不是史书又不是小说的作品更有"说服力",我特别使用王国维前辈的”二重证据法“来写作,不仅借助各种文献资料,也使用考古文物资料。让那些只是埋头读书不理地下发现的历史爱好者看清楚,如果真要研究,是不能只靠一两本现成的史籍的。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26.

元末天下大乱,民变风起云涌,红巾军四处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元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忙于应付这些叛乱,不断调兵遣将前去镇压,却不堪一击。霎时间中原土崩瓦解,世界几成焦土!当时担任元朝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的朵尔直班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组织民间“义军”,对抗民变军队。可是,天下太平日久,当地百姓几不识兵,更加不愿意去当兵送死。怎么办?朵尔直班只好领本部人马前往前线——商州地区。苦于兵力不足,不得已,就突发奇想——他把当地的几百名猎户都找来,让他们射击“靶子”,这些“靶子”却是一枚枚大铜钱!从官府银库里拿出来的大铜钱!猎户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位成吉思汗时代的国王木华黎的后代朵尔直班宣布:“谁射中大铜钱,大铜钱就归谁!”
这点子不错!
众猎户纷纷拉弓搭箭,显示身手,就听到“当”、“当”之声不绝于耳,一枚枚大铜钱纷纷落地,他们也就一枚枚地数着大铜钱,袋入自己的钱袋。
眼看全体猎户都表演完了,一个个钱袋满满的,乐不可支,朵尔直班又说:“刚才的射箭距离仅仅五十步,所以大家都能射中,都有钱拿。现在,距离会更远,七十步!凡射中者,赏两枚铜钱!”
——各位,虽然铜钱的前面用了“大”字,其实还真是个小东西,再大也比不上人头那么大吧?把这个“大”铜钱放到七十步(一百米)以外,老是说,这已经不是射不得射中的问题了,这可是看不看得见的问题!
朵尔直班这一吆喝,可真难倒不少猎户了!
试想,他们平日里打得猎物,最小的也就是鸟类吧,大一点的也不过鹿、獐、狼、虎之类,通常都是埋伏着,设个圈套来打猎,何曾试过在七十步以外射杀大铜钱这般大小的猎物?官家一发话,不少猎户果然就是面面相觑,心里琢磨着:这双份钱还真是难赚呢!
当下,犹豫观望的不在少数。
可是,你还别说,就有那么几个艺高人胆大的猎户响应官家的悬赏令!
只见他们出列,一个接一个拉弓弦,搭羽箭,瞄准七十步以外的大铜钱,随着他们自己口中发出的“着”字,那些飞箭果真就一簇接一簇地打下悬在空中的大铜钱上!
“好家伙!”
朵尔直班喝彩了。
有人开了头,其他也跟着上来射击。
结果,一轮下来,朵尔直班清点一下人数,两百多人!
“不够,不够远!”
蒙古人又发话了:“一百步,赏三枚铜钱!”
那两百多号人又有一半退缩了。
最后,射中一百步以外的大铜钱的,有四五十人!
朵尔直班高兴了!
他把全体猎户集合在一起,对他们说:“你们都是人才!武艺超群!能够五十步射中铜钱,不简单啊!能够射中七十步的铜钱的,更加不得了!能射中一百步以外的,最是英雄好汉!你们的英勇,本官看到了!凡参加射击者,再赏钞两贯!不过,如此的身手,拿去打猎,浪费了!如今,我宣布,你们都是国家的好战士!我们一起上阵杀敌去!杀敌一人,赏十枚铜钱!杀敌十人,为十户长!杀敌百人,为百户长!杀敌千人,为千户长!比你们辛辛苦苦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强得多!”
此话一出,全场轰动!
大家议论纷纷。
朵尔直班又说:“不愿成为国家战士的,领了赏钱、赏钞回去吧!”
有几个大胆的忍不住问:“十户长、百户长和千户长是怎么一回事?”
“十户长,月俸六斗米。百户长,月俸一石米。千户长,月俸三石米!”
“哪,一般的战士有月俸吗?”
“有!三斗米!”
这可不得了!
现场几百号猎户全部扬臂表示:“我等皆愿为国家战士!”

——朵尔直班这个“月俸”报价单,与日后朱元璋的“慷慨”相比起来,自然是小意思,不过,在1352年,在河南西部地区(豫西地区),那里的老百姓穷困潦倒,生计困难,普通农户不要说一个月赚六斗米,就是一年,从年头到年尾,一户五口人辛辛苦苦劳作下来,交完税粮地租后,所剩无几了!简直不能用“石”为单位去称量他们的粮食!否则,哪还有人去造反?那些“明教”、“白莲教”哪还有市场?

朵尔直班乐呵呵,看着他眼前的几百号猎户,但见他们一个个腰间都悬挂着毛茸茸的兽皮箭袋,那些箭袋盛着数十支箭簇,沉甸甸的,仿佛一个个毛葫芦,于是,他命名这支新军为“毛葫芦军”!

毛葫芦军,仅仅就是这么几百号射击厉害的战士吗?
这当然不行。朵尔直班行文豫西各地,招录各地民间精英,凡射击厉害者,使枪无敌者,皆收为战士。一时间,以南阳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商州、金州、唐州、邓州的民间的民间好手纷纷积极响应,数百、数千、数万的战士眨眼间满眼尽是!
光有战士还是不行的,得训练他们!
朵尔直班把他们分成两队,一为弓箭兵,一为长枪兵,日夜训练,苦心经营。为了增强战斗力,他命令他战士都在自己的武器上使用毒药!箭簇、枪尖、匕首、刀刃、飞镖上都搽上毒药,只要伤了对方,对方肯定遭殃!
这支“毛葫芦军”基本上都是来自穷困山区的孩子,他们吃苦耐劳,他们武艺出众,特别是在山林行军打仗,简直如履平地,百战百胜。当然,他们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受惠!
若然事情如此发展下去,光是朵尔直班一人,就足以对付那些民变军队。可是,世界往往不是按这个人或者那个人的心意去发展的,元朝这支“毛葫芦军”之所以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的丰厚的回报上!
何解?
不是说“杀敌一人赏十枚铜钱”么?不是说“杀敌十人为十户长”、“杀敌百人为百户长”、“杀敌千人为千户长”么?
有兑现么?
那,可要看谁是指挥官了!
朵尔直班做领导时,他的诺言肯定兑现了。
不过,1353年,我们可爱的朵尔直班大人死了,年仅四十岁!
病死了?没错,他的确是得病而死,不过,他为什么年仅四十岁就病死了?这里头肯定有原因!
你看他不停地把大把大把的铜钱和大米赏赐给那些穷苦孩子出身的战士,难道没人有意见?就算没有意见,他真有那么多钱粮来赏赐他的军队么?“毛葫芦军”有这些赏赐,那么,那些蒙古铁骑军有没有?那些色目兵团有没有?那些从海外,比如高丽远道而来的雇佣兵团,有没有这些赏赐?如果都有,那么,粮仓空了没有?钱库空了没有?
越来越多的政敌(注意,任何朝代都有奸臣)指责他朵尔直班这样做是亏空国库的行为。那么,中央命令禁止他这样赏赐部下了——军人为国尽忠乃其天职,怎么能要挟国家赏赐呢。朵尔直班只好出绝招:卖官!
只要能缴纳相当多的军粮,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官职。没办法,这些军粮是用来赏赐军士的!
这更加惹人攻击了!怎么卖官了?这可是非法勾当!甚至有人如此呼吁:“不杀朵尔直班,国家不宁,丞相不安!”
这些政敌还给出整治朵儿直班的方案:既然他老是把钱粮来赏赐军士,那好办,就让他负责筹备这些钱粮!要用合法的方法!
这可将了朵儿直班一军了!你看,中央把他放到什么地方去筹备钱粮?
黄州!

黄州是什么地方?
不就是徐寿辉起事之地么!
在徐宋政权的“革命老区”筹备钱粮?不是给朵儿直班出难题还是什么?可怜忠心耿耿的朵尔直班日夜操劳,带着几丁人马上山下乡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劝说百姓捐资助剿,有时候遇到服从政府、听话的老百姓,就可以得到钱粮,但更多的时候是遇到不听话的老百姓——红巾军的“革命老区”怎会听元朝廷的指挥?
一两个月下来,年仅四十岁的朵儿直班同志就得病了,据说是“风疾”。可是,到底什么是“风疾”?这可是到现在都无法说清楚的疾病,只能说些症状,让大家明白:头痛、眩晕、抽搐、痉挛、肢体颤抖、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步履不稳,甚至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状,而情志不遂、饮食无节、恣酒纵欲。这样的描述,也许就会定性为“中风”的一种。不过,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风疾会死人!
于是,朵儿直班就如此这般地死了,才四十岁而已。

那么,“让丞相不安”,到底是哪个丞相不安呢?
还有谁啊?1353年在丞相位置上的,不是脱脱还能是谁啊?
不错,就是大元王朝太师兼大元中书省左丞相脱脱!攻击朵儿直班的正是脱脱的得力助手汝中柏、伯帖木儿等人!
据说,朵儿直班临死前,还深深念念不忘平定叛乱之国家大事,把他亲手缔造的“毛葫芦军”推荐给脱脱太师!
其时,脱脱正统率号称“百万”雄师的元朝大军攻击高邮的张士诚,听闻毛葫芦军如此厉害,便一道指令,让那数万毛葫芦军前来阵前效命。为了让毛葫芦军为自己所用,脱脱的手段还是要说说的,毕竟换了老板。
“立毛葫芦军万户府,着军中得力者为万户长,军士免其差役。”
朵儿直班只是说过“杀千人者为千户长”,没有说再大的军功有何回报,如今脱脱一道指令:立万户府,即最高的回报时万户长。这还不更具吸引力?普通一兵,则免差役!果然是新老板有新方法呢!
那么,毛葫芦军的战斗力如何?
元末明初的叶子奇在《草木子》如此记载:
“及抵其城下,毛葫芦军已有登其城者矣。”
如此厉害的战斗力,来自毛葫芦军!

不过,很可惜,叶子奇接着写下去的那个句子是:
“疾其功者曰:‘不得总兵官命令,如何辄自先登?’召其还。及再攻之。不下。”
无独有偶,另一支来自海外的雇佣兵团——高丽军队,到底高邮城下时,战斗力也是骇人的。不过,也给那些脱脱身边的谋臣将佐们风言风语,阻止了他们继续的进攻。
总之,高邮城的张士诚之所以能够活下来,还真不是他单方面的作用!

当然,朱元璋把元朝诸如此类的权力斗争导致丢了天下归结为“天弃胡元”。的确,脱脱和他的部属如此这般地妒贤嫉能,也遭到了天谴。就在高邮城下,还没有攻克这座城,他就接到来自大都中央的旨令——
“脱脱身为军国大臣,自出兵之日,耗费日甚,顿兵城下,师老军疲,不思进取,其意养贼乎,岂大臣为国分忧哉?今命雪雪领其军,监战除贼,脱脱即日遣淮安安置,不得羁留!”
真可谓自乱阵脚!
脱脱被解除职务,军心大乱,手下谋臣将佐纷纷自谋出路,有领兵自去的,有呼号入城投降张士诚的,有悲不自禁而自杀的,当然,也有随新老板而去的……

那支毛葫芦军呢?
少数投靠了新老板,多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新老板雪雪自然无法抵抗张士诚组织的乘机一鼓作气的猛烈还击,元军大败溃逃,那部分跟随雪雪的毛葫芦军士自然也溃散而去!
多数回到老家的毛葫芦军,只有建立山寨,自给自足自保了!
可叹,一支曾经威风八面的毛葫芦军,就此消失在《元史》之中!

时间来到1368年——一眨眼就是十多年过去了,大明北伐军解放了他们!
其时,明军已经夺取了关中门户潼关,为了确保潼关的安全,明将王臻受命扫荡潼关以东的豫西地区的元军残余部队及山寨民团。指挥官王臻带领的是大明中央亲军卫虎贲、振武、骠骑三卫精锐战士,并通州卫将士一共二万余人,不断解放各地山寨民团,眨眼就到了毛胡芦山寨——也就是南阳邓州附近毛葫芦军大本营。
结果,当然是毛葫芦军缴械投降了。
没有那个民团能够与大明精锐部队抗衡的,就连那个著名的桃花寨、蚁尖寨也被粉碎得干干净净——所谓“大明剿匪记”可真有一写的。

这时候,接管此地军民的领导来了,他就是邓愈。
他从襄阳出发,以征戌将军之名负责经营豫西地区,牵制元军的洛阳驻军,并维持该地的治安和生产。
邓愈接收了王臻交给的毛葫芦军战俘之后,把大部分战俘都遣散归田务农,仅仅留下了几百名精壮战士,继续训练成一支战斗力惊人的步兵队伍,与苗弩骑兵联合作战!
还是继续用“毛葫芦军”吧,军队的番号没有改变。
邓愈这次派王弼带出这么一支军队,对抗扩廓帖木儿的十三翼骑兵战阵,靠谱吗?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刘伯温字迹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质疑,为什么明军老爱夜袭敌军?而元军也爱夜袭明军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问的,换转是自己来带兵打仗,你会告诉对手什么时候去打他吗?你会告诉对手打他哪里吗?
大家都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毒害了,以为敌我相方都是明道明抢来干对方的?又以为一场仗真的很容易打。容易打的仗肯定有,一般都是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时,才容易打。如果双方势均力敌,那有容易打胜仗的道理?
除非乘对方不备之际出击!
夜间袭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看下面,是沐英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夜袭元军的经典战役——
“西平侯沐英师至灵州,遣候骑侦知脱火赤等兵次亦集乃路。英遂率师渡黄河,经宁夏,历贺兰山,涉流沙,凡七日夜至其境,去穹庐五十里,分军为四道。至夜,衔枚而进,合围之,擒脱火赤、爱足等,尽获其部曲以归。”
我们不需要知道双方兵力是否悬殊,仅仅看沐英如此的战术,足以与其他朝代的任何名将相提并论了!
过黄河,过宁夏平原,翻山越岭(贺兰山),再入沙漠、草原,一路急行军七日,还要夜战,又兵分四路,衔枚突袭!全歼敌军!
如此这般,卫青霍去病也不过如此而已。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