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铁甲战士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8.

此时,黄彬的“铁甲士”也赶到了。
这一千名战士个个身材高大,力大如牛,他们抄起一丈三尺长的龙刀枪,枪头三尺三寸长,双锋开刃如刀,便于砍、劈、削;枪尖突出,便于挑、刺、扎。
蒙古战骑见状,急忙拉弓射箭,“嗖”、“嗖”、“嗖”,箭如雨下,龙刀枪上下翻飞,箭杆、箭簇分离下坠,竟无人中箭!
不是吧?
铁甲士个个穿着棉布衣,只是外面是红色,里面是黄色,怎么无法射穿他们的战衣呢?
几名蒙古兵再发射飞箭,距离近得多了,力度也很强,却听见一片的“噼里啪啦”的声音,箭簇仍然无法穿透他们的战衣!
怎么搞的?
都说这些是“铁甲士”,一般的箭簇怎么能射穿呢?
原来这批铁甲士,穿的战衣是布面甲!
外面是棉布外套,里面都镶嵌着锁子甲——鸳鸯战袄,难道仅仅是颜色好看?

朱元璋在奉天殿略思片刻,到底想些什么?
他在想:西北地区高寒,战士的军服需要有一定的御寒能力,那么,棉布战衣就是最好的。可是,蒙古骑兵人强马壮,善于骑射,大明战士必须拥有能够抵御箭簇的战甲护体。如果穿上棉衣后,再套上铠甲,那真的很笨重,战斗何来灵活性?怎么办?
他想起当年鄱阳湖之战中,汉皇陈友谅发起总攻,朱元璋的指挥舰被重重围困,无法突围,情况十分危急,“事急马行田”,勇将韩成将主子朱元璋的战袍脱下,穿在自己的身上,又把自己的锁子连环甲给朱元璋穿上,叫道:“主公,你现在就是韩成,你快走!我代替你和陈友谅决战!”朱元璋不肯走,他说:“主帅怎可离开!”韩成说:“天下可以没有我韩成,不能少了主公你!”说罢,吩咐亲兵把朱元璋拉走。
朱元璋上了另一艘较小的战船,看见韩成站在指挥舰上对蜂拥而至的陈汉将士高声大叫:“陈友谅!我就是朱元璋!你我二人在此争斗多时,致使无数战士死无葬身之地,鄱阳湖成了火海血池!我于心不忍,今日,我朱元璋自投鄱阳湖,双方休战吧!”
他登上指挥舰甲板,双手挥动战旗,嚷道:“不要再战了!我朱元璋去也!”
说罢,纵身跃下波涛汹涌的鄱阳湖!

双方战士霎时间被天神上了定身法一样,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停止了所有的声音——
此刻,烈火焚烧,洪波涌起,劲风浩荡,战船沉浮,鄱阳湖上所有的人类都消失了一般。

很久,很久。
陈友谅张口结舌,一时间不知如何反应:战争的胜利来得太突然了,不是时候!对手的消灭实在不可思议,胜利的快感无从说起,无敌最寂寞刹那间出现!
朱元璋浑身震动,眼睛噙满泪水,何等忠心的壮士!
他下意识地抓紧披在身上的锁子连环甲,奇怪,怎么不是铁甲?竟是一件棉衣?低头一看,哦,原来那锁子连环甲镶嵌在棉衣底下!偶尔飞来的流箭无法射穿它,行动起来比穿了棉衣再穿战甲更方便!
就在双方绝大多数将士都目瞪口呆之际,真正的朱元璋已经逃出生天!
韩成,这位如同汉高祖刘邦的纪信一样的勇将,用自己的性命换了朱元璋的性命!鄱阳湖康山忠臣庙里,韩成名列第一!

没错!就用韩成这种布面甲!
朱元璋决定后,让李善长、刘真和李廷桂去办理鸳鸯布面甲战袄:让韩成的忠魂保佑定西战场的大明战士吧!

蒙古骑兵数轮弓箭都无法射穿铁甲士的战衣,后者已经冲到面前了。
一杆杆的龙刀枪闪着寒光,在铁甲士手上抡起,每四人围攻一名骑兵,捅刺、横削、斜挑、猛扎、砍劈……顷刻间,把那些勇于冲撞他们的蒙古骑兵解决了!
其他的敌兵尝到了厉害,不敢靠近铁甲士,只是远远地用弓箭射击,偶然间还真能够射中鸳鸯兵的手、脚和头、颈——
这时候,“骁骑士”就出场了!
与其他指战员不同,黄彬没有用骑兵为前锋,那是因为,他的“骁骑士”要在步兵之后突然捕猎对方的游骑,两种步兵出击,敌方必然不敢近身,“回马箭”、“冷箭”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这时,他的“骁骑士”就出击了。
骑兵相斗,战术很重要,单兵技击能力也很重要。黄彬这支骁骑士,在敌军战斗了大半夜后出现,这已经占了体能上的优势,又得到轻、重两支步兵的配合,出击不久,蒙古兵已经被冲散了!

察罕不花从前军赶来,看见自己的后军已经溃不成军,凌乱不堪,急忙击起战鼓,集结散兵。他还想再战!
可是,大势已去,如何能战!
那边的田元震、尹潮春,这边的鸳鸯兵,还有从明营冲杀出来的吴复、沐英的军队,三面夹攻,在雷鸣战鼓声中,在战火硝烟之中,行军几个时辰,战斗几个时辰的察罕不花部队无法支持了,他们崩盘般四散而逃!
察罕不花又急又气,又渴又饿——干粮和食水早吃光、喝光了,被十几名明军步兵围着,左冲右突,忙得不可开交。

很快,他主将的身份被认出来了,毕竟猛不可当,力敌十余人,普通将领有如此能耐吗?
没有!
那么,谁来逮他呢?
一般来说,不需要将军出马的,这些步兵足可以把察罕不花生擒活捉了。可是,就是有人冲了过来!
他,就是尹潮春!

察罕不花,蒙古勇士,蒙古语“察罕”,就是“白色”的意思,“不花”者,“牛”也!察罕不花是条野牛一点儿也不错,但他不是白色的野牛,而是黑色的野牛!
你看他从察罕帖木儿时代就纵横河南和关中,扫荡山东和山西,勇不可挡,就知道他的确是野牛般勇猛了。不过,也许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自从朱元璋传檄北伐,大明北伐军势如破竹,无坚不摧,在山东战场、河南战场、山西战场和关中战场上,蒙古军几乎没有打过胜仗。察罕不花一身本领无法施展,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可不是吗,打仗难道就凭主将一己之勇就可以取胜了么?
当然不是!
朱元璋的大明皇朝如朝日东升,欣欣向荣,军事实力在兼并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不用说在中原地区无敌手,即便放眼全世界,谁与争锋?
察罕不花就算如孟贲一般英勇,似霸王一般了得,碰上没饭吃没水喝,如何打得胜仗呢?当尹潮春冲到面前时,察罕不花早就被十几名明军步兵纠缠到焦头烂额,气喘吁吁了!

尹潮春喝道:“鞑子受死!”
话音未落,手中火铳就开火了!
“砰!”
察罕不花左肩中弹,他大叫一声,蒙古国骂来了——
随手抓起一杆捅过来的龙刀枪,用力一拉,那名战士不禁脱手,龙刀枪被察罕不花夺了过去。他“咿咿呀呀”催动坐骑,一手挺起龙刀枪,一手执着圆月弯刀,扑向尹潮春。
尹潮春打马闪过,两马交错,察罕不花反手用龙刀枪向尹潮春后心一捅。
尹潮春一扭腰,闪过枪尖和枪刃,一手抓住龙刀枪枪杆。
好家伙!
二人背靠背,各执着龙刀枪的一端,各不相让,在较力!
察罕不花体格壮健,力大无穷。尹潮春身高个他差不多,也不弱小。可是,身为蒙古草原出色的“博克沁”(即摔跤手)的察罕不花,哪里瞧得起眼前这名明军将领?
背对背不好用力,两人较劲的同时,他们的战马就滴溜溜地打转起来,不一会儿,就变成面对面了。只听见两人同时吆喝,各自用力拉扯,结果——
“咔嚓!”
龙刀枪的枪杆是一根稠木料,战甲士使用的,质量比不上胡德济的上好兵器,如今在察罕不花和尹潮春的尽力拉扯下,断了!断为两截!
这可不得了!
龙刀枪断了是小事,他俩可是用尽力气的,突然没了对手那边的力量,反作用力马上生效,结果就是两人猛然向后一倒,都摔下马来,马镫还在来回的晃动着!
尹潮春摔个盔歪甲斜,察罕不花摔个鼻青脸肿,可是,两人爬起来,吼叫一声,居然还要扑向对方!
察罕不花是博克沁,摔跤大王,“大忽力革台”盛会时无人能敌;尹潮春是值殿将军,力能举鼎,随手能抛四百斤砂袋。他们二人单挑,可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据说,这就是扩廓帖木儿的人像复原图。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说为什么要写那么详细?有些片段怎么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如此类似?问是否我在抄袭、模仿人家施耐庵、罗贯中?
回复:其实已经在传播明代军事文化了,那些武器、兵种、战甲,甚至战术、地理环境都是明代的,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那些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类似的片段,不要问我,要问就问罗贯中和施耐庵,是他们把元末明初的故事套在三国时代和北宋末年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人问,尹潮春是不是我虚构的?
回复:如此英雄的人物,我哪敢虚构?《大明北伐》里有名有姓的人物不敢说百分之一百,也敢说百分之九十九皆有史料来源。下一集就会看到他的神威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9.

老实说,察罕不花的个头和摔跤技艺的确胜尹潮春一筹的,可是,尹潮春力气比他大得多。而且,察罕不花连夜征战,人困马乏,左肩又先中一枪,哪里还是尹潮春的对手?
况且,若以为尹潮春是徒手奔向察罕不花,那你就错了!
不要忘了,他可是直殿将军!
尹潮春刚刚跃起,腰间那把御赐宝刀就拔了出来,竟是三尺二寸长,明晃晃,闪着寒光,镌刻着三个鎏金字:“大明”、“龙”。
“嗨!”
挥刀直劈,犹如力劈华山!
察罕不花也把弯刀掏出,往上一架,“当”一声,他的虎口发麻,弯刀竟然被打落在地!
不好!
他心里暗叫这两个字时,尹潮春又一个箭步,将御刀拦腰横削过来!
察罕不花哪敢怠慢?怎么这南蛮子如此厉害!
闪身急避间,身上的丝绸长袍已经被切为两段!
原来,蒙古将军临阵之时,皆有丝绸长袍穿着,据说丝绸可以减轻敌军箭簇的伤害,还说这是他们的太祖皇帝成吉思汗传授的战斗秘诀。

察罕不花冷汗直冒,倒退几步,不及反应之时,他的几名部将早已出手,冲了上来,团团围住尹潮春,另外几名部将抢了主将就走。
尹潮春暴怒!
“到口的肥肉焉能让他飞了!”他狂吼两声,挥刀乱劈冲来的蒙古骑兵。
当头那蒙古骑士催马迎面撞来,尹潮春闪身低头,战马从他头上跨过,骑士举弯刀俯身一刀劈来,尹潮春双手执御刀一挥,“哐”,骑士弯刀脱手而飞,尹潮春腾出一只手,快速抓住骑士的右腿,喝一声“下来”,竟把对方整个儿拉了下马!
这时,另外的骑士也冲了过来,尹潮春张口用牙齿把御刀咬住,双手抓着那名骑士双腿,大吼一声,轮了起来——活生生的骑士变成他手中的武器!
——似三国时代曹操的大将典韦么?
“骑士武器”被他轮了几圈,那几名蒙古战士哪敢上前?投鼠忌器啊,那毕竟是自己的战友同袍!
尹潮春看着察罕不花渐渐走远,心里焦急:不能在恋战了!
他几个箭步冲向其中一名骑兵,“嗨!”他猛力一抛,把手中的人体武器抛过去!
那骑兵躲闪不及,被人体武器撞了下马,尹潮春口里还叼着那口御刀,左手手揪着那匹嘶叫欲离去的战马的马缰,飞身跃上马鞍。
那马昂首长嘶,前蹄腾空乱踢,后蹄直立起来,毕竟换了主人,它不甘心啊!
尹潮春伸出右拳用力擂了它的脖子几下,双腿一夹战马腹部,这匹蒙古战马顿时听话了,只是鼻子出着粗气,前蹄刨着泥土。
——可不是,连天马“撞倒山”都被尹潮春驯服了,这么一匹普通蒙古战马还能怎样?

尹潮春吆喝一声,这匹换了主人的战马开始奔腾起来了。
“哪里走!”
尹潮春紧紧追赶过去。
他一连串的英勇行为,早被两军将士看在眼内,明军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沐英、吴复看得兴起,指挥大军随后追杀过来。
蒙古军则瞠目结舌,纷纷败退!
就这样,尹潮春带着明军将士从北营冲击蒙古军队,一直追到扩廓帖木儿大军之前。

扩廓帖木儿还没有接到哨骑的回报——他派出了解北营战事的哨骑,就看到一员明军将领远远追杀着自己的察罕不花,他的眉头再次紧皱,一挥手,部下几名金虎符将军一涌而上,上前拦截尹潮春。
“金虎符将军”,是元代勇士追求的身份,除了这是皇帝御赐的典兵统军的金牌,具有尊贵的象征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是忠诚勇士的标志!据说“金虎符”除了上端雕刻着猛虎图案之外,还镌刻了一行蒙古语,汉译为“仰仗长生天之威力,侍奉皇上,无违圣命,否则罪无赦”云云。
金虎符将军中两三名让过察罕不花等人,陪着他们跑回主阵,其余几个咆哮着,各操家伙,冲向尹潮春!

尹潮春眼看就要追上察罕不花,忽然遇到几名金虎符将军冲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不禁大怒,也不收缰停马,反而吆喝几声,冲上前来。
一名金虎符猛将一槊向他胸前刺来,潮春侧身闪过,长槊从他右腋下捅了过去,潮春一夹右臂,长槊枪杆被他腋下夹住了,说时迟,那时快,潮春左手抓住枪杆,向金虎符猛将方向一推,再向自己方向一拉,蒙古战将的长槊就被他抢了去,潮春顺手把长槊一甩,右手一揪,蒙古战将的衣领和长发都被他揪住了。
潮春猛喝一声:“过来!”
哎呀,蒙古金虎符将军如同小鸡一般,被尹潮春这个老鹰逮了过来!
潮春有多大力气啊,一员蒙古金虎符将军少说也要一百七八十斤,竟然被他如老鹰抓小鸡一般逮了过来!
这还不止!
另一员金虎符将军也把长槊刺过来了,潮春打马闪过枪锋,将右手逮住的蒙古战将一抛,由左手接着,继续揪住战俘的头发和衣领,他的右手居然再次抢过第二名金虎符将军的长槊,并且把他的腰带也揪住,又喝一声“过来”,又一名蒙古猛将乖乖地被他扯了过来,成了他手下的战俘!
厉害!
尹潮春一手提一名蒙古战将,口里还叼着那把明晃晃的御刀,“大明”、“龙”三个鎏金字还在闪闪发光!
尹潮春吆喝一声,双腿一夹战马,转身跑回明军战阵!其他的几名蒙古金虎符将军如触电一般,不敢动弹!

这一连串的夺枪擒将的动作,都是电光火石间完成的!
只看得两军将士目瞪口呆!战场上竟然鸦雀无声!
不一会儿,全场爆发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无论是明军,还是元军,他们都被眼前这位勇士伟大的壮举深深震动了!
——直叫典韦汗颜,孙策俯首!
原文是“(尹潮春)执长刀突阵,两手生擒元金虎符两将,御刀于口而驰。元兵辟易莫敢近。”

朱元璋听到报告后,说了句:“让尹潮春做武德将军。”一封诰命从京师应天府发出:
“尔尹坚克襄阳于上流,拔泰邮之重地,及淮阳勘靖,协取吴兴,自讨姑苏,复从北伐,定山东之州郡,恢汴洛之封疆,潼华咸归,功勤斯著,其历履可见矣。其为武德将军,可也。”(黄金《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三十•尹坚传》)

扩廓帖木儿见两军皆败,又见明军勇将尹潮春在阵前扬威,自己军队士气大打折扣,便传令:撤。
他是明智的,因为,就在他撤军不久,傅友德、李思齐统兵也赶到前线。
沈儿峪第一次战役,元军三路来犯,竟无一路取胜!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由于上文有明显的细节上的漏洞——尹潮春口里叼着御刀,如何说话?故此,修改后,再发一次。看官见谅!

109.

老实说,察罕不花的个头和摔跤技艺的确胜尹潮春一筹,可是,尹潮春力气比他大得多。而且,察罕不花连夜征战,人困马乏,左肩又先中一枪,哪里还是尹潮春的对手?
况且,若以为尹潮春是徒手奔向察罕不花,那你就错了!
不要忘了,他可是直殿将军!
尹潮春刚刚跃起,腰间那把御赐宝刀就拔了出来,竟是三尺二寸长,明晃晃,闪着寒光,镌刻着三个鎏金字:“大明”、“龙”。
“嗨!”
他挥刀直劈,犹如力劈华山!
察罕不花也把弯刀掏出,往上一架,“当”一声,他的虎口发麻,弯刀竟然被打落在地!
不好!
他心里暗叫这两个字时,尹潮春又一个箭步,将御刀拦腰横削过来!
察罕不花哪敢怠慢?怎么这南蛮子如此厉害!
闪身急避间,身上的丝绸长袍已经被切为两段!
原来,蒙古将军临阵之时,皆有丝绸长袍穿着,据说丝绸可以减轻敌军箭簇的伤害,还说这是他们的太祖皇帝成吉思汗传授的战斗秘诀。

察罕不花冷汗直冒,倒退几步,不及反应之时,他的几名部将早已出手,冲了上来,团团围住尹潮春,另外几名部将抢了主将就走。
尹潮春暴怒!
“到口的肥肉焉能让他飞了!”他狂吼两声,挥刀乱劈冲来的蒙古骑兵。
当头那蒙古骑士催马迎面撞来,尹潮春闪身低头,战马从他头上跨过,骑士举弯刀俯身一刀劈来,尹潮春双手执御刀一挥,“哐”,骑士弯刀脱手而飞,尹潮春腾出一只手,快速抓住骑士的右腿,喝一声“下来”,竟把对方整个儿拉了下马!
这时,另外的骑士也冲了过来,尹潮春张口用牙齿把御刀咬住,双手抓着那名骑士双腿,大吼一声,轮了起来——活生生的骑士变成他手中的武器!
——似三国时代曹操的大将典韦么?
“骑士武器”被他轮了几圈,那几名蒙古战士哪敢上前?投鼠忌器啊,那毕竟是自己的战友同袍!
尹潮春看着察罕不花渐渐走远,心里焦急:不能在恋战了!
他几个箭步冲向其中一名骑兵,他鼻孔发出粗狂的鼻音“嗯”,猛力一抛,把手中的人体武器抛过去!
那骑兵躲闪不及,被人体武器撞了下马,尹潮春口里还叼着那口御刀,左手手揪着那匹嘶叫欲离去的战马的马缰,飞身跃上马鞍。
那马昂首长嘶,前蹄腾空乱踢,后蹄直立起来,毕竟换了主人,它不甘心啊!
尹潮春伸出右拳用力擂了它的脖子几下,双腿一夹战马腹部,这匹蒙古战马顿时听话了,只是鼻子出着粗气,前蹄刨着泥土。
——可不是,连天马“撞倒山”都被尹潮春驯服了,这么一匹普通蒙古战马还能怎样?

尹潮春抬头看定察罕不花逃跑方向,一拉缰绳,摆正方向,这匹换了主人的战马开始奔腾起来。
尹潮春一连串的英勇行为,早被两军将士看在眼内,明军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沐英、吴复看得兴起,指挥大军随后追杀过来。
蒙古军则瞠目结舌,纷纷败退!
就这样,尹潮春带着明军将士从北营冲击蒙古军队,一直追到扩廓帖木儿大军之前。

扩廓帖木儿还没有接到哨骑的回报——他派出了解北营战事的哨骑,就看到一员明军将领远远追杀着自己的察罕不花,他的眉头再次紧皱,一挥手,部下几名金虎符将军一涌而上,上前拦截尹潮春。
“金虎符将军”,是元代勇士追求的身份,除了这是皇帝御赐的典兵统军的金牌,具有尊贵的象征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是忠诚勇士的标志!据说“金虎符”除了上端雕刻着猛虎图案之外,还镌刻了一行蒙古语,汉译为“仰仗长生天之威力,侍奉皇上,无违圣命,否则罪无赦”云云。
金虎符将军中两三名让过察罕不花等人,陪着他们跑回主阵,其余几个咆哮着,各操家伙,冲向尹潮春!

尹潮春眼看就要追上察罕不花,忽然遇到几名金虎符将军冲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不禁大怒,也不收缰停马,反而挥动马鞭,连抽两下,战马径直冲上前来。
一名金虎符猛将一槊向他胸前刺来,潮春侧身闪过,长槊从他右腋下捅了过去,潮春一夹右臂,长槊枪杆被他腋下夹住了,说时迟,那时快,潮春左手抓住枪杆,向金虎符猛将方向一推,再向自己方向一拉,蒙古战将的长槊就被他抢了去,潮春顺手把长槊一甩,右手一揪,蒙古战将的衣领和长发都被他揪住了。
潮春猛一扯!
哎呀,蒙古金虎符将军如同小鸡一般,被尹潮春这个老鹰逮了过来!
潮春有多大力气啊,一员蒙古金虎符将军少说也要一百七八十斤,竟然被他如老鹰抓小鸡一般逮了过来!
这还不止!
另一员金虎符将军也把长槊刺过来了,潮春打马闪过枪锋,将右手逮住的蒙古战将一抛,由左手接着,继续揪住战俘的头发和衣领,他的右手居然再次抢过第二名金虎符将军的长槊,并且把他的腰带也揪住,用力一扯,又一名蒙古猛将乖乖地被他扯了过来,成了他手下的战俘!
厉害!
尹潮春一手提一名蒙古战将,口里还叼着那把明晃晃的御刀,“大明”、“龙”三个鎏金字还在闪闪发光!
尹潮春双腿一夹战马,转身跑回明军战阵!其他的几名蒙古金虎符将军如触电一般,不敢动弹!

全程徒手,口叼御刀,一声不吭,一言不发,尹潮春这一连串的夺枪擒将的动作,都是电光火石间完成的!
只看得两军将士目瞪口呆!战场上竟然鸦雀无声!
不一会儿,全场爆发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无论是明军,还是元军,他们都被眼前这位勇士伟大的壮举深深震动了!
——直叫典韦汗颜,孙策俯首!
原文是“(尹潮春)执长刀突阵,两手生擒元金虎符两将,御刀于口而驰。元兵辟易莫敢近。”

朱元璋听到报告后,说了句:“让尹潮春做武德将军。”一封诰命从京师应天府发出:
“尔尹坚克襄阳于上流,拔泰邮之重地,及淮阳勘靖,协取吴兴,自讨姑苏,复从北伐,定山东之州郡,恢汴洛之封疆,潼华咸归,功勤斯著,其历履可见矣。其为武德将军,可也。”(黄金《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三十•尹坚传》)

扩廓帖木儿见两军皆败,又见明军勇将尹潮春在阵前扬威,自己军队士气大打折扣,便传令:撤。
他是明智的,因为,就在他撤军不久,傅友德、李思齐统兵也赶到前线。
沈儿峪第一次战役,元军三路来犯,竟无一路取胜!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有朋友说,天天看,天天都是打打杀杀,看到厌烦了。难道洪武年间就是打打杀杀的?
回复,何为“洪武”?中国古代以“武”为年号的不可谓少,但是,真正能配得上这个字的,除了“洪武”,还有“建武”、“武德”而已。赵匡胤立国,不敢用“武”字,忽必烈也没有用“武”字,刘秀用了,叫“建武”。李渊用了,叫“武德”,孙权也用了——“黄武”年号。可是,哪及得上朱元璋的“洪武”!“武”还不够,还要用“洪”字来修饰它!“洪武”不说打仗,行吗?朱元璋定年号时已经知道他这一辈子都和打仗分不开了!洪武有三十一年,就打足三十一年!加上立国前的十六七年(1352—1368),朱元璋一生人,战争岁月几乎有五十年之久!不写战争怎么行?不过,看了那么长的打仗,是时候看看文戏了。下一集,大本堂。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想象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收藏于青海省档案馆的世上仅存的明代“免死铁券”之一的“高阳伯李文铁券”。李文,是明英宗复辟时,鬼使神差成了功臣的得益者。下一集,就是朱元璋讨论使用免死铁券来褒扬功臣了。故此,先让大家看看这玩意——国宝级文物。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10.

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下旬某日,京师,细雨如酥。
宫城,大本堂。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带着一众朝臣,诸如李善长、刘基、宋濂、詹同、魏观等人,冒雨前往大本堂议事,顺道视察太子、诸王及功臣子弟的学习情况。
众太子师见皇帝亲临课堂,不敢怠慢,连忙过来迎接、恭候。
朱元璋示意他们不要做声,他要“突然袭击”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见课堂上,十六岁的太子朱标正好从座位上起立,老师王袆站在他前面,正好诵读《大学》之第十章内容!
朱标诵读:“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皇帝一听,心想:此子能读,但能解么?上个月,王子充(王袆字子充)刚和朕讨论了这个章节,想不到今天又见他给太子讲授这个章节。
当下,凑近门窗,细心聆听里面的解说。
其他的高级官员一个个屏息聆听。
王子充点头称善,他问:“太子诵读得很好,哪有位可以解说之?”
他把目光投向整个课堂。

是啊,有哪些同学呢?
除太子外,尚有皇二子朱樉、皇三子朱棡、皇四子朱棣、皇五子朱橚、皇六子朱桢、皇侄朱炜、常茂、康铎、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几个学生。其中,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康铎是康茂才的儿子,国琦、王璞、张杰等人是从国子监精选来的优等生——显然,他们就是俗话说的“陪太子读书”的生员。年纪最大的当然就是国子监精选来的几位优等生了,他们都是将近二十岁的高年级学生了;最小的,是朱元璋的皇六子朱桢,仅仅七岁!其他的,也报报年龄:朱樉、常茂,15岁;朱棡,13岁;朱棣、康铎,11岁;朱橚和朱炜都是10岁。若加上已经上前线作战的冯诚,19岁,这么一堆年龄不一的孩子一起上课,科学么?
当然不科学。
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今天皇上要来视察大本堂,故此,老师们都让孩子们在一个课室上课,以便接受皇帝的检阅。

当王子充的目光游移到常茂身上时,这个9个月之后就因他老爹常遇春的丰功伟绩而受封为“郑国公”的孩子,说了句:“先生,我来解说,请先生评点。”
王子充点头让他说。
常茂说:“这句话是说,君子得先要有高洁的德行,具备了这样的德行,才能得到别人的信服,得到别人的信服,才能得到土地,有了土地,才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随心所用。”
朱元璋听了,心想:哎呀,还行啊,能明白啊。不过,也太肤浅了。就是按字面意思来说,没什么新意。
常茂说完,那些诸如朱棣、康铎、朱橚、朱炜傻愣愣地,不置可否,毕竟年龄差远了,没有老师的解释,如何能明白这大学微言?
可是,现场有两个笑了。
朱樉几乎是脱口而出:“常茂,按你所说,高洁的德行不就是为了伪装随心所欲的挥霍财富的欲念么?”
朱棡也说:“这样理解大学微言,过于肤浅了。”
老师笑了,他问:“三皇子,请说你的见解。”
朱棡说:“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德行就是一个人的根本。民众以土地致富,没有民望,土地、财物和人民都会失去。人君的德行,就是确保民众、土地和财物的根本。我是这样理解的。”
王子充微笑地点着头。
目光看着朱樉,朱樉,长得很高大,比老师还要高大,他说:“先生,我的看法不一样,我是说,我的看法和大学说得不一样。”

“哦?”连朱元璋也瞪大眼睛了。
王袆示意他说下去。
“先生,你不要把我说的告诉父皇啊,否则我不敢说了。”
王袆微笑道:“圣上不会知道的。”
朱樉说:“当年攻克平江后,迁居到京师的有很多那边的土人,我父皇曾微服向其中一老妇人了解情况,问现在快乐还是在平江时快乐。老妇人说,在平江快乐。我父皇很生气地说,平江的张士诚对你们很好吗?老妇人说,张王对我们很好,几乎不收税。还说,那时候,我们家种了三亩地,收了十石粮食,就剩下十石粮食,张王一粒谷都没有收缴我们家的。父皇听了更生气,回来还向母后嚷嚷要苏州人看看谁对他们好!”
朱樉讲到这里,门外的皇帝脸色不好看了。他旁边的高级官员大气都不敢出!
朱樉接着说:“如此说来,张九四(就是张士诚)对平江百姓可谓有德行了,可是,又如何?还不是给我父皇的天兵收了!”
他总结道:“故此,《大学》有些地方说的,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德行并不一定能得到民望,就算得到民望,也不能保证平天下!”
此话一出,打出老师王子充意料之外!他全神贯注都在教育他的学生,全然忘了皇帝就在屋外听课!
他说:“二皇子,大学讲的是修身,正身,人为国之本,德为人之本,都是圣人的万世真言,不可轻亵!”
朱樉又说:“只靠一己之德行,不能平天下,以我看,还得靠严明的法律!高洁之德行对君子有效,对小人则要用法典惩治!”
太子朱标说话了:“二弟,休要妄言!”
朱樉不敢再说话了,坐了下去。

朱元璋听得真切!
他心里就想着几个字:《大明律令》!
他斜眼看了看身边的李善长等人,用手指了旁边的偏殿,随后,走了进去。

在这所偏殿,他坐在中堂的龙椅上,十多名高级官员随后进来恭候。
皇帝点名字了:李善长、宋濂、刘基、魏观、桂彦良留下,其余人等,退下。
朱元璋望了望他侧面墙上的牌匾,那是一年多前,他亲撰的文章《时雪赋》。他捋着胡子,对侍臣说:“方才子充强调的人为国之本,德为人之本,大学微言,真言句句,不可轻亵!今留卿等,非为东宫读书也。”
朱元璋站起来,望着南门外,远处的钟山在斜风细雨的交织下,朦朦胧胧,依稀可见。洪武皇帝心里轻轻叹息:那是常遇春的归宿啊。
他接着说:“朕本淮右布衣,元末兵乱,为求自保,不得已从军自救。及至目睹天下分崩离析,黎民苦难难以言语,群雄拥兵非为拯救万民,只图王争霸而已!朕乃奉天讨逆,扫荡群丑,上赖祖宗之灵,下得将士竭诚用命,怀不二之忠忱,甘冒矢石锋镝,舍生忘死,浴血奋战,锄陈友谅于湖广,擒张九四于平江,乃南征北伐,归化南夷,驱逐胡虏,尔来一十八年矣!期间英雄好汉赴汤蹈火,忠臣良将捐躯就义,何可计数!方今中国封疆尽为我大明所有,泱泱华夏,寰宇一统,四海升平,外夷宾服。我大明忠烈之英灵俱入忠臣庙,千秋祭祀,永垂不朽。我大明豪杰丰功伟绩,彪炳史册,流传万代!其子子孙孙,也要世世代代享尽人间乐福!”
众使臣还来不及回应,皇帝又简单而直接地说了句:“朕欲大封功臣!”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11.

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出列启奏道:“圣主隆恩浩荡,小臣忝当机枢,职责所在,奉命奔走,荣幸而乐意,区区之劳,何足挂齿!建国以来,屡获封赏,难以尽言!何况,去冬十一月刚赏赐百端,中外臣工无不沾圣主隆恩,国家厚待功臣,已经无以复加矣!善长心中亦自愧难平,何敢再望御封!”

的确,翻开《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年十二月底的记载,皇帝还真的封赏了全国将士一揽财物,这个赏赐,可以看作给大家过年的贺年补助——

大将军、右丞相信国公徐达,赏白金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
开平王常遇春副大将军,赏白金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
右副将军都督同知冯宗异,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
御史大夫汤和,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五表里。
平章廖永忠,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
都督佥事吴祯,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
左丞赵庸、平章李文忠,各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九表里。
平章曹良臣,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
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各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九表里。
平章韩正,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
平章俞通源、右丞梅思祖、参政陆聚、都督副使顾时,各赏白金一百五十两、文币十五表里。
左丞王溥,文币七表里。
参政陆仲亨,文币二表里。
各卫指挥使,七表里。
千户卫镇抚使,各六表里。
百户所镇抚,各五表里。
各旗军总旗,米三石、白 两三钱;小旗米三石、白 两二钱;军人米三石、白 两。

此外,其守御各处城池有功官员,
平章杨璟、胡廷美,各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二十表里。
左丞周德兴,赏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
参政朱亮祖、张彬、戴德,各赏白金人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
都督同知张兴祖、康茂才,各白金二百五十两、文币十七表里。
都督副使孙兴祖,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七表里。
都督佥事郭子兴、陈德,各赏白金二百两、文币十五表里。
都督佥事华云龙,赏白金一百两、文币十表里。
各卫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赏与从征同。
其驾船公差、患病伤故官、军,赏各有差。

——解释一下,“文币”就是彩缎,高级的绸缎。“表里”,也就是一套了。“白金”,就是白银。

连最普通的小兵——军人,也分到米三石,白 两!甚至驾船的公差,患病、受伤、病故的官员和军人,都有赏赐!真是“太公分猪肉,大家有份”!大家开开心心过大年!
史称“时赏物等第,各称其功过,诸将士皆悦服”云云。

皇帝笑了笑,说:“丞相过谦了!我大明开国,丞相功为第一,无可争议。其余将官、文臣,也多贡献,小小赏赐,不足以酬尔等功劳!朕要大明之开国功臣名垂宇宙!”
他坐了下来,说:“前者,朕嘱中书省条列历朝封赏开国功臣之惯例,有汉高祖裂土分封异姓诸侯王之举。刘基和汪广洋皆以为不可。朕亦认同。未知大唐如何封赏功臣呢?”
他看了看《元史》总裁宋濂。
宋濂说:“陛下之前曾有意予以功臣铁券,此乃唐昭宗封赏功臣钱镠之举。”
朱元璋说:“免死铁券,朕无以报忠臣勇将,除谋逆外皆特赦彼等性命,用意与唐昭宗等同。奈何——”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加重了,看了看魏观,继续说,“高启,就作诗取笑朕了!”
他用手指刮了刮龙椅右靠手的边沿,反反复复,喃喃自语了几句:“王家勋业至今传,不在区区一方铁。人生富贵知几时?泰山作砺徒相期。”
魏观小心地说:“高季迪一介书生,不过吟咏史事矣。”
“高启,为朕撰作《元史》,蒙元之兴亡,必然了然于胸。朕不能让他成为针砭时弊的诗人骚客,他得出仕我大明,为诸王之师长,为朝廷效力,莫要在外处处笑话我大明世界。”
他停了停,继续说:“若他愿意,朕让他做侍郎!”
——侍郎,就是某部(比如户部、礼部、吏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的副部长。

朱元璋爱才,用才,从来就是不拘一格的,一介平民百姓,毫无资历,仅仅是一言合上意,就会让他做大官。高启来自张士诚势力范围的平江地区,早有诗名,张士诚邀他出来做官,他不愿意,只顾风花雪月过日晨,偶然间会出席一些张士诚的高级官员的酒宴等公共场合,也会和其中的附庸风雅的张士诚的部属进行唱酬作诗等活动。朱元璋扫平张士诚后,征召苏杭地区的文士,名单里,高启名列第一。不得已,高启只好离别了妻子和女儿,到京师应天府面圣。朱元璋马上授以翰林院编修,让他参与编撰前朝历史——《元史》。高启不爱功名,厌倦官场,对撰写历史之任务还能胜任。这部仅仅八个月就完成了的《元史》,编撰速度为二十四史之最——最快写完。完工后,高启马上上表请辞,声称有病,想回家养病。朱元璋当然不放他走,毕竟平江第一名士!
名士,通常有些偏执狂的因子,高启每天在翰林院上班,皇帝经常召见他,以及一众翰林学士,讨论儒家经典、吹水闲聊、饮酒调笑之时,往往吟诗作文。朱元璋心里萌生要褒扬功臣的不朽功勋时,旁边有人说了句:“铁券丹书是历朝的惯例。”
朱元璋一看,原来是杨宪。
“铁券?什么回事?制式如何?”
示意他说下去。
杨宪说:“据闻,苏州民得唐昭宗御赐钱武肃王铁券,圣上欲了解,小臣马上去办。”
“好。”
杨宪即刻退下。

高启当时在场,心里一动。恰好,皇帝诗兴又来了,他吩咐诸位使臣作诗,歌咏朝廷。高启感触良多之时,当场写了这首《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其中,就有刚才朱元璋反复吟咏的几句:“王家勋业至今传,不在区区一方铁。人生富贵知几时?泰山作砺徒相期。”
也许皇帝多喝了三两杯,也没留意高启写了什么。
因为,皇帝正在劝宋濂喝酒。
宋濂自称不能饮酒,可是又不敢不喝,现场多位翰林,诸如魏观、詹同、王袆、危素等人,也乘兴举盏,朱元璋大笑道:“来来来!太史公,可要留下今晚的盛会,让千秋后世都知道我大明君臣同乐!和谐愉快!”
话已经说到这个点子上,宋景濂(宋濂字景濂)哪还能推辞?
结果,众人都喝到酩酊大醉,潜溪先生(宋濂号潜溪)早已不省人事,喝醉了,趴在几案上打起呼噜来了。
高启也差不多醉了。
皇帝本人呢?当然也一样了。
内侍收拾几案和众人的诗文时,把高启的也一并收集起来。几天后,朱元璋想起这么一回事,让内侍取当天的诗文来看看,结果,就看到高启的诗作《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朱元璋念了好几次,明白了高启——苏州第一名士的意思:铁券不能保忠心,铁券也不能保性命。
那时候,他心里就不舒服了。

如今,他开金口,以侍郎之职委命高启,已经是破格越级提拔了。
翰林院编修,正八品;侍郎,正四品!
越级提拔了多少级?八级!
“那时节,再让高启来作另一首诗哟。”朱元璋笑得很勉强。
起居注魏观说:“陛下,以高启之才,恐怕难以胜任侍郎一职。”
“历练一下,就可以了。”朱元璋说。

正在此时,课堂那边传来了一阵响亮的琅琅书声!众人抬头望去,哦,微风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歇了,一道阳光划破了阴霾,普照在殿堂前后,那些雨后红花翠柳轻轻摇曳着,晶莹的雨露折射着光芒,显得分外光彩。
朱元璋不再讨论高启了,他一挥手,说:“走,再看那些孩子读书去。”
当他带着群臣再次过来时,他不再“低调”地躲起来聆听了,他要进入课堂,检阅他的儿子们,他的功臣子弟们,究竟是怎样学习的?究竟学了些什么?
他的前脚还没有踏进课室,一眼就看见他那只有七岁的皇六子朱桢,拿着一支小狼毫,一个劲地临摹着,写着大字,在他的座位上,半张坐席上堆起了好几张宣纸——当然是“鬼画符”般的字迹!
朱元璋呵呵一笑,伸手把朱桢抱了起来!

几个月后,已经担任为国子祭酒的魏观想起这个场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郑国公常茂等授经大本堂》的七言诗:
郑国蕲侯弟子群,储闱时得奉殷勤。
宫花细浥研朱露,禁柳微溅洒墨云。
御气日从双阙望,书声时彻九重闻。
楚王可是推仁爱,临帖常容半席分。
——国子祭酒,就是国立贵族大学(国子监)的校长,楚王,就是朱桢后来的王爵封号。很温馨的场景,让人神往:皇帝视察,雨后阳光,皇子稚童可爱,功臣子弟济济一堂,多么难忘的“明二代”同学场景!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明廷发生的事件与战场息息相关。沈儿峪会战期间,朱元璋也忙得很,如何增援前线,怎样处置胡德济,着手大封功臣、分封诸王(同姓王)和提防权臣把持朝政同时发生,没有宏才大略,难以胜任。沈儿峪第二次战役即将开始,敬请留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X宝”竟然有大明“三眼铳”出售!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12.

不表太子、诸王、功臣子弟及翰林院待制王袆等人忙于与皇帝叩拜行礼并接受皇帝的检查,只说那位一直跟随众人之后的太史令刘基。
自从他反对皇帝朱元璋在凤阳老家营建中都不被接纳后,年过花甲的刘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主动”地就朝廷(主要是皇帝)的施政举措发表意见了。
此时,他站在大本堂外,方才的细雨斜风变成阳光普照,可是,就在皇帝检查太子学习情况时,一阵雾气从东南方蔓延过来,那轮红日渐渐失去刺眼之光,如同圆盘般,橙黄橙黄的,天文学家刘基恰好一眼瞥见红日之内,竟有几个黑色斑点——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固然是被后人神化了,可是,史料多次记载他观测天象,神奇的预测往往与事实相符,他已经取代了诸葛亮的地位,至少在明代中期,刘伯温的形象已经完全超越了真实的本相。
“那是黑子,日中现黑子。”
刘伯温喃喃自语:“主凶!兵凶!”
之后,他又踱了几步,还是自言自语,“日中黑子,臣蔽主明。”
嘴角见露出了笑容。

这时候,几名内侍匆匆忙忙带着中书左丞杨宪赶来。
杨宪,还在朱元璋1356年占领金陵时就奔走效力:多次出使张士诚、方国珍的经历展示了他的出色外交能力;全面领导检校组织(就是后来“锦衣卫”的原型),又让他干练、凌厉的办事风格深得主子的信任。朱元璋把他派到浙江严州,辅助他的外甥李文忠(当时叫朱文忠)。在这里,杨宪发挥了他超强的处理军政事务的能力和侦测各种情报的能力,不仅完全掌握了浙江严州地区的军务民政方面的具体情况,随时向主子汇报情况,甚至还把李文忠的“不法”行为都如实上报朱元璋。这样的忠臣,如此的能臣,杨宪怎会一直呆在李文忠的严州府?朱元璋打垮陈友谅后,杨宪就被调任中央,成为朱元璋集团的权力核心——中书省的重要官员,与李善长等高管官员一起侍奉主子了。大明北伐时,杨宪在中央军政高官的排名为:第十。次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宗异、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为中书省参知政事。
他曾经领导的检校组织,这时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只是作为一个机构不复存在了,仍在发挥功能的那些检校成员,却还在工作!

他风风火火地赶来,就在刘基身边走过,两人对视一眼,并没有任何的言语。

——不少学者,乃至著名的历史学家,都说杨宪和刘基同属一个政治集团:浙东集团。还振振有词说杨宪是刘基的学生,杨宪被杀是刘基为了对抗“淮右勋贵集团”而不惜“弃车保帅”云云。有关这种言论,可以写出一部专著出来了,同样,不赞成这种言论的,也可以写出一部专著出来。我承认明初的确有“淮右勋贵集团”,但我否认有一个与他对抗的所谓“浙东集团”,更加不赞成那种云里雾里,胡言乱语的杨宪和刘基同坐一条船的论调,他们更加说不上什么师徒关系!

查遍明代所有的官私记载,包括刘基本人的文集,都没有杨宪和他有关系的“蛛丝马迹”!而且,1356年七月,朱元璋攻克集庆,杨宪就和夏煜、孙炎等人投奔了他,从此得到朱元璋的任用。那时候,刘基还是大元王朝的忠臣,勇于与方国珍等反政府势力作斗争!甚至还写了不少指斥江淮地区的“逆贼”谋反朝廷,败坏纲常,涂炭黎民,祸害天下的诗作。他和担任元朝江浙行省处州军事指挥官石抹宜孙互相唱和时创作的诗歌如今存世的还有几十首之多,随便找几句都是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
近来营垒遍宇内,羽林惨淡恐铁锧,
荒郊废市何所见,夔罔蛟蛇兼蚤虱。

江淮汹涌湖浙沸,骸骨成山连鬼锧。
万姓喁喁釜里鱼,百官蠢蠢裈中虱。

他还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近闻黄河水乱流,青徐一半悲鱼头。
安得壮士斡地轴,为拯斯民涂炭忧!
——不是天文地理学家,如何懂得使用“斡地轴”一词?能用“地轴”这么一个专有名词作诗的,还真没几个!何况,再用“斡”这个动词呢?斡者,旋转也!

到1360年六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人被征召上应天府面见朱元璋时,杨宪早已经担任江南行中书省都事了,根本无须刘基的举荐,相反,他举荐刘基反而是事实。
刘基的个性和他的为人在他儿子刘琏、刘璟兄弟俩的好朋友黄纪善(即黄伯生)的《诚意伯刘公(刘基)行状》里说的很清楚,“与人交游,开心见诚,坦荡无间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而忌之,亦以此惟上察其至诚,任以心膂,公亦以为不世之遇,知无不言,每遇急难,勇气奋发”。如此之人,加之刘基本人之自负其才,怎么会与杨宪结党呢?即便是当初与他一起上京面圣的宋濂、章溢和叶琛,也不见得特别友好——章溢和刘基都死在宋濂之前,宋濂就没有为他写墓志铭之类的文章,却为章溢写了一长篇悼文(宋濂所有悼文中最长的就是章溢的悼文)!故此,说刘基就是一个独行侠,毫不为过。
那么,这里很有必要把刘基刘伯温作一个较为系统的记述了——

当然,先来一首刘基的名作《沁园春》作为开头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
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
中泽哀鸿,苞荆隼鸨,软尽平生铁石肠。
凭栏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苍茫。

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
笑扬雄寂寞,刘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
江左夷吾,隆中诸葛,济弱扶危计甚长。
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这首词作,诉说了天下大乱,腥风满地,群魔乱舞,百姓哀鸿,他刘基即使是铁石心肠,也无法忍受下去。于是,他嘲笑那些只是独善其身的扬雄、刘伶、嵇康、贺知章等人,他也不愿做等着明主来邀请才出山的诸葛亮和管仲那些沽名钓誉的行径,他刘基要做主动出击的拯救万民的英雄,他不会犹犹豫豫,踌踌躇躇,虽然自己已经步入晚年岁月,可是,为时未晚也——“未是斜阳”!这首词,有不同的理解,按我的理解是:他作于前往金陵面见朱元璋之前。那一年,刘基已经50岁!好,刘基传开场!


刘基,字伯温,婺州青田人。民间都叫他刘伯温。
1311年,农历六月十五,刘宝宝出世,他老爸刘爚(与“越”同音)帮他起名:刘基。
基仔,神童啊,十四岁读大学(当时叫“郡庠”——就是浙江处州大学),一来上学就读《春秋经》。同学们通常听不到他的读书声,基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真是不闻读书声,书中内容已经了然于胸!
读懂《春秋经》其实也不代表什么的,毕竟,“死读书”三字很容易就会盖在头上。刘基后来还跟从一位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南宋国学——程朱学术!
程朱学术,就是理学。
学以致用,是这个学派最底层、最核心的理念。
刘基研学程朱学术,并没有成为什么卫道士,而是立下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以天下为己任!
这就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所能企及的了!
郑复初对刘基的老爸刘爚说:刘基,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会光大你们家的门楣,成为一代宗师 !
刘基,就是这么一个猛人,他不仅学习儒家经典学术,就连五百年都未必有人通晓的天文地理、兵法权谋、医卜星象、五行术数……等等都样样精通!
有大师级人马评论年轻的刘基: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
英特者,就是相貌堂堂,才学过人。一句话,刘基就是比唐朝魏征还要高出一个层次的人物!
这么厉害的角色,蒙元王朝竟然错过了!

1333年,刘基上京赴考。
这是十分罕有的科举考试,两年后,权臣伯颜上台后,就取消科举考试。所以,当时23岁的刘基是个幸运儿。朝廷开科取士,而刘基一击即中!进士及第!
比宋濂、王冕、杨惟祯等人都幸运!
刘基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消息传来,整个青田县沸腾了!刘氏宗族大搞特搞,热烈庆祝!
可是,蒙元权贵没有让这个南方士子在朝中任职,而是远远地派发到今天的江西省一个小地方,做一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高安县丞!一个八品小官,连七品都不是!
高安,在今天南昌西南面七八十里的地方,在元朝时,就是个贫困小地方。离刘基家乡江浙青田县很遥远!
刘基去高安,是做县丞。
县丞,大约相当于副县长,就是辅助县令处理全县的政务、文教、缉捕、户籍、税赋之类的工作。刘基不怕从低处做起,他在担任高安县丞一职之时,政绩是一流的,屡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许与嘉奖。但是,刘基在高安做了几年小官后,得罪人了!备受排挤,甚至几乎遭受打击报复!于是,辞职不干了。
什么事啊?
刘基学识水平那么高,办事能力那么强,对别的官员熟视无睹的所谓“罪案”总是毫不留情,加上职位又如此低微,再加上他本人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怎么可能长久做官呢?
本来一桩很简单的复核案件,刘基查明真相,就推翻了原判,重新判罪。同时,刘基惩处了初审官员,定其罪为失职,罢免了他的职务。
于是,那桩到底是什么案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接下来,是刘基与那位被他罢免了职务的初审官的矛盾了!
此人,有蒙古人的背景!
刘基何曾想到,他竟然一下子就掉进了种族矛盾之漩涡里面!
刘基,身为南人,现在终于第一次感受到被歧视、被欺凌、被压迫了!
蒙古人也没有采用最野蛮的手段对付他,而是向上级反映情况,要求上司撤刘基官职。
上级,就是江西行省了。幸好上面有人撑刘基,用了一个方法,既满足了蒙古人的要求,又保护了刘基——直接从高安县,抽调刘基上省委办事!
而级别,是稍稍降低的,就是一个办事员罢了——江西行省办事员。不久之后,又遭到排挤,结果只好辞职归故里。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刘基画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13.

回归故里后,他写了一部书《郁离子》。这是刘基的代表作,他的思想基本上隐含在这部著作里。
郁,轻则郁闷,重则郁结于胸,难以呼吸。离者,有人说就是《离骚》的“离”。其实,无需如此透彻地去体会刘基的用意,即使照字面意思,顾名思义——郁离子,就是希望胸中郁结之症永离己身者的语录就够了。
刘基心中之郁结之气,在没有遇见朱元璋之前,总共发作了四次(三次辞职,一次撤职),一次比一次严重,第三次几乎要自杀,幸得他的门人拼死抢救,但也落下的病根。在四十多岁时,刘基得痰气病——就是气管炎之类的肺部疾病 。最后,他也是死于这个病的。此乃后话。

先说刘伯温的第一次郁结之气。
第一次郁结之气爆发时,他辞职归故里,实在受不了江西行省里头的官僚作风!即使早在他担任高安县丞时,一心想着报国护民的刘基,就写下了他的为官座右铭——《官箴》。里面都是他的理想的为官之道,可是,一座种族等级制度和历代相延的官僚作风就击垮了刘伯温心中的幻想!

郁结之气,让他挥毫立就《千里马》——《郁离子》的第一篇文章。
刘基用意明显:他就是千里马。可是,当这匹千里马自献于朝廷时,执政者只问了一句:此马产于冀州否?回答:非也。于是,置之不顾。
刘基以郁离子的身份长叹:士非产于秦,而愿效忠者众!当年李斯上书秦王,《谏逐客书》复现于当世!
随后,刘基又搬出《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佳木,制名琴。其琴声动听清越,乃上品也。献于朝廷。国师级乐师品鉴后说:非古琴也。弃之。工之侨气愤不过,拿回琴,千般百计,将这个琴又磨又埋,经过多次处理,修饰得如古琴一般。再献于朝廷。这次,他成功了!国师赞不绝口:此乃绝世名琴,古越清扬,上上品也!
郁离子叹息:世道竟至于此!

三十岁的刘基,撒手而去,离开他梦想报效的元蒙官场!
考上进士,又如何?
刘基回老家呆了大半年,忽然,朝廷一道诏书,委任他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在江西呆不下去,换个地方,看看如何。
毕竟,元蒙政府还是需要人办事的。
儒学副提举,就是教育厅副主任。
八级小吏,跳到从七品,升了一级!这下,刘基觉得一展抱负的时刻来临了!

这次,他负责全省的士子考试及官员考核工作。
江浙儒学提举司,就是江浙行省的教育厅,负责全省的学校教育及官员考核事务。刘基的职务是副提举,就是副主任。这个级别比之前的高安县丞高了些,好歹也是省级干部!
可是,当刘基坐在办公桌上,打开历年行省的考试、考核档案宗卷时,他惊呆了!
以往的江浙行省,枉称“文会之都”!这里的官员何曾真正做过事实!先是权臣伯颜上台,取消科举考试,各地儒学提举部门不用组织学校考试,形同虚设。后来脱脱上台,恢复科举。但各地儒学提举已经懒散惯了,人浮于事,爱理不理!数年来,竟然只是做些迎来送往、考勤记录之事!儒学提举司,压根就是一个虚设的衙门!它只是存在于政府的文件上,根本没有起到兴学劝善,教育人民之责任!
刘基叹息之余,就是愤怒!
他体内熊熊烈火在燃烧:国家岂容此庸庸碌碌之官场混混!
他身体力行,首先亲撰四十一篇科举范文,以《春秋经》为题 ,取名《春秋明经》。作为江浙士子考生学习之用。
然后,连续几份奏章,上书朝廷,痛斥并弹劾江浙行省御史台之失职。御史台作为一省之监察机关,对儒学提举司数年人浮于事、不作为,竟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此乃失职行为!
——面对刘基这种真正办实事的地方官员,元朝中央政府的答复却迟迟没下!用当时的专有名词来说,就是“留中不报”——留在中书省,不作处理。
不报,并不是没事了。
相反,江浙行省御史台得知刘基弹劾他们后,群情汹涌,这还得了!小小儒学副提举,刚刚到任,竟然挑起公愤!岂有此理!
于是,轮番上书,罗织诸般罪名,共同合力诋毁刘基。
其中一条“罪名”,元朝中央政府关注到了:汉人兴汉学,与国朝之政策不符。设若汉人大兴汉学,儒士列于朝,则我大元根基为之动摇,蒙古贵胄百年之基业恐难永存!
中央的批复下达,无异于给刘基当头一棒:毋生事端!

刘基第二次胸中郁结一团闷气了!这股气无法消除!
朝廷到底怎么啦?治国平天下之儒家最高指导思想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刘伯温的心胸与灵魂,可是,现实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到处碰壁!
无法干下去了,辞职吧!
刘基第二次辞职。

1348年,刘基决定再次上京师大都,考察一个问题:大元帝国到底怎么了?
在这里,他拜会了真正的儒学大师揭徯斯,明白了这些大师们只不过是元政府撑门面的招牌。了解了京畿附近百姓的困苦与无助,目击了元蒙贵族的野蛮与不学无术,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京城,同样是官场黑暗且腐败!
最为刘基痛心疾首的是:大元帝国的军队,早已蜕变到无法作战之地步!
于是,他的《卖柑者言》横空出世!
在这篇讽刺政治寓言中,刘基借卖柑者之口,痛斥“佩虎符”、“峨大冠”、“坐高堂”、“骑大马”的元蒙贵族,将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形象尽情刻画。时至今天,这篇文章依然发挥它的作用,它就是一面镜子,无论什么朝代,什么国家,一旦统治阶级堕入刘基在《卖柑者言》中描述的场景时,多半就是国之将亡了!
失望。

刘基带着这两个字回到杭州。时局使我不得开心颜,呼朋引辈斗酒去!
和一班朋友去西湖荡舟散心!
同行者,鲁道原、宇文公谅等人。
当他们在西湖中杯酒交错之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五色云彩。这一片云彩起于西北方,光华灿烂,倒影在西湖水中,水天一色,真幻流离,异彩纷呈!
众人大乐,异口同声说:此乃庆云也!
庆云,就是喜庆之云。望气者往往会根据天象来分析国事世情,甚至个人的运程。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刘基,因为他,才是解释天象的高手。
随后,他们又提议:不如就以此为题,作诗词曲赋,以表雅兴。
正当大家兴头十足,准备作诗赋词之时,刘基忽然说话了:此乃天子之气!据其地理方位,应在金陵。
众人一怔。
刘基又说:十年后,金陵当出天子。吾必辅助之,以成帝业!
诸位,其时乃公元1349年,不要说杭州,就是放眼整个大元帝国,亦处于表面上的太平时期。刘基说金陵出天子,岂不是说金陵将会出现反叛朝廷的“恶势力”?刘基还说要去辅助他,成就帝王事业。那就是造反啊!
这还得了!
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刘基说出“天子气”,顿教同行诸君面如土色,都说:你说胡话了!别牵连我们!
于是一窝蜂作鸟兽散了!
只剩下烂醉如泥的刘伯温,和他的侍从。
这件事后来传到大儒西蜀赵天泽耳中,他十分赏识刘基,以为诸葛孔明之类的人物,并将刘基评为江左第一人物,还作文写信勉励刘基云云。
——姑不论西湖望天子气之事之真假,其实,这就是刘基对大元帝国失望的综合反应。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空有一身治国平天下之本事!此时的刘基,除了找屈原、祖逖、岳飞自怜自艾之外,满怀心事不知向何人倾诉!

转眼间,人生已到四十了!还一事无成!就在刘基叹息“人生有几个四十年”的同时,天子气之预言竟然悄悄生效了!
首先,浙东方国珍反于海上,做了海盗,专做打劫公私船只的勾当。政府出动军队镇压,谁料屡屡失败。方国珍势力越演越烈,江浙行省竟然措手无策!其次,刘福通反于颖州,徐寿辉反于罗田,张士诚反于高邮。各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叛军如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天下大乱矣!
刘基,忽然又接到委任状:江浙行省大元帅府都事,负责征剿方国珍集团。
大元帅府都事,手中握有兵权。到底刘基手下有多少兵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方国珍的态度吓怕了方国珍。
他说:对于方国珍胆敢首先出来造反,必定要诛杀!杀一儆百!
在元末群雄中,方国珍是第一个起来造反的。由于他只是做些海盗性质的打劫,并没有像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那样,一出来就称王称帝。所以,元朝政府对他也不甚重视。每次只派几千人去镇压征讨,方国珍兄弟利用海洋作战的优势,每次都把元兵打到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同时,他又打出杀手锏:行贿!
他不仅向征讨他的元军指挥官行贿,向江浙行省各大衙门的官员行贿,还向中央重要官员行贿!
行贿的目的就是:他方国珍想投降。
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收了他的“保护费”,当然就替他讲好话了。于是,“征剿镇压”就变成了和平的招抚。方国珍一投降,江浙地区就一片升平了。可是,不一会儿,方国珍又反!
这次,方国珍一听到名士刘基出任大元帅府都事,专门对付自己,马上作出反应——
第一时间,派人带着黄金珠宝贿赂刘基!
面对方国珍的糖衣炮弹,刘伯温断然拒绝!并且密锣紧鼓,出兵征讨方国珍集团。
方国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你刘基不过是大元帅府都事,你不吃这一套,难道我就没办法了吗?
他再派出行贿大军,从江浙行省大元帅府到元政府中书省,上下打点,这招果然生效!
大都中书省下文了:招安,着方国珍为浙东海运万户。
而刘基呢?
自然挨批了,说他未能体会天子爱护“元元”(就是黎民百姓的意思)之衷心,妄开战事,令生灵涂炭云云。
这还不止:着刘基于绍兴路羁押,没有上级指示不得离境!
而一直支持刘基的绍兴军区首长院判迈里古斯干脆被行台大员拜住哥谋杀了。
这是哪一门子的事?

刘基当场气得吐血!三番四次寻死,幸好门人及时抢救,才捡回性命。
但是,郁结之气第三次袭击刘基了!他气闷于胸,大口大口地咳嗽喘气,黏糊糊的痰液结在咽喉呼吸道,一旦猛咳,无法呼吸,几近窒息!
这个病连同羁押,困扰了刘伯温几个月!
最后,刘基落下病根。他的小儿子刘仲璟的好朋友黄伯生为他撰写生平行状(即生平事迹)时,特别将这个病情写了进去,起名:痰气病。
三起三落了!
第一起,高安县丞。
第一落,改判错案,被蒙古人打击,被逼第一次辞职。
第二起,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第二落,弹劾御史台,不满中央决定,第二次辞职。
第三起,江浙行省大元帅府都事。
第三落,撤职羁押于绍兴。
看到这些“履历”,假如你是刘基,对这么一个大元官场,还有留恋之情吗?一句话:刘基,你还爱国吗?
即便不去参加造反,也应该向陶渊明、严子陵等人学习了!
是的!羁押期间,刘基变了另一个人:流连山水,纵情声色——这期间,他娶了两个侍妾。
不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仰观天象,刘伯温心内升腾着一股浩然之气。这股气最终化成一把青锋宝剑——
他,刘伯温,深刻地认识到:治国者,必须猛政,打击腐败无能之官员,之部门!必须从严治国,不得纵容、姑息庸官误国!
刘基,心中这把青锋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他的圣明之主!
他,等到了吗?

忽然,一日,大元帝国一份委任状又到了:刘基以江浙行省大元帅府都事之职平定括苍山土匪叛乱!
这是第四次起用了。
这一次,较之前,有些不一样。
首先,刘基手上真的有兵!他自己在家乡召集的私人部队——青田兵。
其次,有契丹人石抹宜孙与他并肩作战。
石抹宜孙,并非蒙古人,而是辽人——契丹族也!他此刻的身份是行枢密院判官,此人文武双全,壮志凌云,乃不可多得的元末豪杰。刘基与他简直就是天生的同袍战友,他们镇守处州,一起扑灭了江浙地区大大小小的叛乱和民变。刘基之才学与武功初现光华!石抹宜孙看重、敬服刘基,刘基也很珍惜他们之间的战友感情。至今,《诚意伯刘公文集》里,刘基与石抹宜孙相唱和的诗文竟有七十余首之多!可见此二人之同心同德!
可是!石抹宜孙之外,诸如杭州、绍兴、庆元、台州、温州、建德、徽州、处州、衢州……等等浙东、浙西地区,哪个镇守统帅不是蒙古人?苗王杨完者此时尚未入浙,张士诚此时仍在苏州称王。刘基,起于青田,为汉人民兵之首领。在平叛中,屡立战功。当他的战功表呈递至行省办公厅时,众人震惊了:一直扰乱括苍山地区的民变头目吴成七竟然被刘基平定了!刘基由此升任为行枢密院经历——次于院判之职,官阶从五品!
其后,又升为行省郎中,官阶正五品!

现在,刘基的官阶已经脱离了初级阶段。回望过往,刘基一路走来:
第一,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
第二,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从七品。
第三,江浙行省大元帅府都事,正七品。
第四,江浙行省行枢密院经历,正六品。
第五,江浙行省郎中,从五品。
从五品官员,在地方来说,已经很高了。刘基应该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了!因为,四品大员之职很快就会降临到他身上!只有四品官员,在京师才有说话的地方——省委高官啦!
当时,的确有欣赏他的省委官员,将他的战绩上报中央!连同石抹宜孙一起上报。

几个月后,中书省批复:
石抹宜孙,克敌制胜,勘乱平叛,其功至伟,着其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哗!从二品!仅次于江浙行省丞相达识贴睦迩!
石抹宜孙,已经是江浙行省之新贵,权力显赫,不可一世矣!
刘基呢?
——说什么也有五品官吧,不敢奢望更高的了。毕竟同功不一定同酬啊!

“尔刘基,本非武职,起于提举儒学,以文职干军政,幸不辱命。兹擢尔为处州路总管府判官。”
天啊!
这又是哪一门子事情!
好比在省委好端端地做着办公厅主任(厅级干部),一个倒竖冲,栽倒在地级市的局级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
从五品,栽倒在正七品上!这仅仅比当初的儒学副提举升了一个级别!
为什么?
为什么同功不同酬如此离谱啊!

石抹宜孙者,色目人也。
刘基,南人也!
——刘基不知道,其实,这个时候,方国珍也伸了他一腿,那些收了贿赂的蒙古大爷们,看在方国珍的贿赂上,硬把刘基压了下来!
这次,刘基没有怒气郁结于心了,他长叹一声:罢罢罢!
他把元世祖忽必烈的画像摆在办公桌上,点了香,供奉着,然后,跪下,叩了几个响头,流泪说:我不敢辜负世祖皇帝!可是,这世道实在没法混了!
说完,把所有的,他在元政府得到的官印、官服、诏书、奏议……等等,全部摆在办公桌上,对门人密里沙说:走!
从此,刘基再也不为元政府卖命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朱亮祖画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14.

时间来到1370年三月,身为大明太史令的刘基又有另一种感慨了——
眼前这个杨宪走路如风,刘基的官服也随之摆动,系着腰带的佩玉也噌噌响着。

皇帝朱元璋看到风风火火的杨宪了,他用眼神示意杨宪到隔壁的偏殿去。随后,他让宋濂主持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情况,自己也走进了偏殿。
一会儿,杨宪出来了。
然后,内侍宣刘基入内见驾。
刘基一进去,皇帝就招手他过去。
“刘爱卿(自从刘基第一次致仕回朝后,朱元璋已经改变了对他的称呼,从前是叫‘刘老先生’),这里有两份奏章,一份是大将军的,一份是何文辉的。”
刘基听着。
朱元璋接着说:“十多天前,刘爱卿曾为我解梦,担心水患会折损我西征军马。如今,西征军马果然折损不少了,只是并不是水患导致的。而是……”
他故意卖关子。
刘基接口说:“莫非中了王保保的诡计?”
“是啊!就是这个王保保,他遣人偷袭我粮道,负责押运粮道的胡德济竟然损兵折将!”
他扬着手上的一份奏章,说:“这是徐达的奏报,你看看……”
刘基接来,认真地读完,甚至还小声地反复读着这几行字:“胡左丞急行军,数日夜行,不意于庄浪为敌所乘,折损兵将数千……”
他停下来,问:“陛下,胡左丞多年征战,沙场经验老到,怎会如此鲁莽行事?”
皇帝说:“此战失我兵将,夺我士气,大将军已经斩杀数名千户、百户和总旗,甚至连赵指挥、谢指挥都处死了!”
“那,胡左丞呢?”
“你看,大将军还有一小札子——”
皇帝把徐达的小札子也递给刘基,刘基看时,上面写着:“胡德济战功不少,虽失律吃了败仗,臣不敢贸然处置他,现囚于车,送京师听候圣上发落。”
刘基问:“陛下以为如何?”

朱元璋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又拿出一份奏章。
那是潼关守将何文辉的密奏。
——原来,作为皇帝的义子,何文辉除了镇守潼关之外,还经常密报关中地区的重要军政事务!
“囚车如今已经到了潼关,何文辉问要不要继续送京师,如果不用,就地解决了他。”
皇帝说。

朱元璋坐下,叹息着说了句:“大将军给我出难题啊!胡大海只剩下这个儿子了!”
他示意刘基坐下。
继续说:“当年,老胡在绍兴与吕珍激战连场,他的小儿子在婺州犯禁,私自造酒,朕杀了他。老胡坐镇金华,被苗贼杀害,他的大儿子也死了。他老婆与番僧私通,又被朕杀了。如今,他这个儿子胡德济打了败仗,难道朕还要杀了他,让老胡家绝后么?”
刘基没有说话,只是听着皇帝喋喋不休。
忽然,皇帝问他:“据说,郭子仪杀了他的儿子,是么?”
“那不过是谣言。”
刘基回答,“邓艾也没有杀他的儿子。”
“胡德济不能杀。”皇帝肯定的说。
他站起来,踱着步,继续说:“刘爱卿,你说大将军此战能取胜么?”

刘基也站起来,下拜道:“臣贺喜陛下!”
朱元璋脸色都变了:“打了败仗,还贺喜?”
“刚才,臣正巧观察到日中有黑子!”刘基奏道。
“又有黑子?刘爱卿,五年前,朕大将胡深征讨福建陈友定,你说日有黑子,东南当失一大将,结果胡将军被害!如今,日中再出黑子,难道军中又有祸殃?”朱元璋心急道。
刘基说:“祸殃已经结束了!胡左丞之失就是日中黑子之兆!”
刘基下拜再说:“所谓否极泰来,日中黑子之祸殃已除,我军取胜迫在眉睫了!故此,微臣向皇上道喜!”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说:“这王保保确实难以对付!”
刘基说:“虽然西征能取胜,但是王保保不可轻敌!微臣建议,再发兵支援大将军为妥。”

“郭英、朱亮祖等人其实还没有抵达前线,我再让曹良臣、唐胜宗、谢成、袁义等各带本部赴援!”朱元璋说,“这一次,一定要把王保保连根拔起!”
刘基再拜,说:“关中将士劳苦,战斗多有死伤,望陛下体恤之!”
朱元璋想了想,说:“让丞相去办吧。”

——次日,后驿传快马出发了,那是对大将军徐达的答复,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如此说:
“朕起布衣,克成大业,命将出师,悉由节制,将军也是知道的。之前,浙江左丞胡德济临事畏缩致使损兵折将,败坏军威,将军不以军法从事,乃械送京师,必欲朝廷治之。将军只是想着效法卫青不斩罪将苏建,独不见司马穰苴之军法无情,连国君的宠臣庄贾也敢诛杀么?而且如果把怠慢军令者悉归之朝廷,下人必然会认为将军不敢杀大将,将军之威信则如同玩笑,号令不行矣,那时候,将军怎么办呢?胡左丞之失律,正当就军中戮之,足以警众,所谓国都之外事,将军制之可也。若送至朝廷,朝廷必议其功过,处置的方法自然也如军中不一样了。胡左丞尝有救信州之功,守诸暨之劳,朕不忍加诛。但是又担心军中诸将因为这个原因,不把军法当回事。故此,朕遣使即军中谕意,自今之后,但凡违反军令,怠慢军务的,大将军应树威而不可姑息。大将军欲立千万年美名,应当斩杀自由!”
另一道指令也传递给何文辉:“胡德济不用送京师了,转送大将军处,让他戴罪立功。”

同时,大明中书省行文西北前线:赏平凉、庆阳军士白金五万九千六百余两;赏宁夏军士白金一万三千七百余两;另外,为西北前线的军士造军靴十四万八千余对。

打仗,难道不是打“银子”仗么?

可悲的是,此刻的扩廓帖木儿的军中,正在闹粮荒!从去年的除夕日到今天的三月下旬,几乎三个月了,元军的粮草早吃光、用光了!到处劫夺当地民众的食粮,也满足不了十余万元军的胃口!每天每人吃两斤肉,十万士兵就要吃掉二十万斤肉!到那里去找那么多的食物!
自从第一次战役失利后,扩廓帖木儿每日都派兵出战,与邓愈战斗,甚至每日战斗好几轮!之所以,如此激战,就是因为没有粮食了!速战速决嘛!
可是,双方势均力敌,难分难解,扩廓帖木儿越来越焦急,越来越烦恼!
军营的军士越来越焦躁不安了,甚至发展到如此的地步:为了抢饭吃,士兵们开始互相斗殴!
他派出的大将韩札儿和李景昌回甘肃永昌运送军粮,却迟迟没有回头!二月底去,三月底都来了,韩札儿和李景昌还没有押粮回营!
为什么?
因为,冯宗异在作祟!
没错!冯宗异已经从平凉间道过了黄河,取其老巢——永昌去了!

韩札儿和李景昌二人,冯宗异的手下败将,他们如何抵抗得了冯宗异的攻击!
那,冯宗异是怎么样搞掂韩、李二人的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明朝是最差的朝代?
——你了解明朝有多少?
1.立国时间,1368—1644,共276年。比清朝长(1645—1911,共276年)。比西汉长(BC202—公元8年,共不到200年)。比东汉长(25—220,共不到200年)。比北宋长(960—1127,不足200年)。比南宋长(1127—1276,不足200年)。比唐朝长(618—907,减去中间武周政权690—705的15年,共275年,比明朝短了1年)!
2.北宋人打不赢辽人、党项人、金人。南宋人打不赢金人、蒙古人。明人打败蒙古人!军事上,明朝强悍!
3.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一蹶不振,无力控制地方军阀,安定繁荣仅仅130多年(618—755)。明朝从立国到万历晚年,中央政府都能有效控制全国。安定繁荣超过230年!足足超过唐朝100年!
4.唐朝是建立在贵族集团之上的,明朝是建立在平民基础上的。唐代人口、经济和科技在它那个时代的确是世界第一,但是,明朝的人口、经济和科技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世界第一!
5.说到宦官问题,唐朝的宦官能够杀皇帝,换皇帝。明朝有么?即便是魏忠贤,也不敢动皇帝半条头发!
6.说到锦衣卫,那是说明皇权至高无上!唐代有如此厉害的皇权么?
7.讲到识字率,唐朝拍马都难追明朝!连《金瓶梅》这样的小说都可以由一个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作者是谁就说明明朝的读书人随便都可以写书!
8.讲到科举制,明朝几乎没有官员不是来自科举考试的!唐朝官员出自科举考试的较少,贵族出身仍然是做官的重要途径。
9.讲到普通平民百姓,明朝人遭受的战乱远远少于其它朝代。
10.讲到皇帝,许多人以为明朝多昏君。其实,嘉靖和万历可以不上朝而控制外朝,几十年!其他朝代的皇帝说有如此魄力啊?其他朝代的皇帝不要说不上朝几十年,恐怕只是不上朝几个月就被人谋了皇帝宝座了!
不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明朝被误读误判,甚至被恶意攻击已经不是一两百年的事情了!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