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0.

严奉先被手下夹持着跑了三四百步,听见身后王弼高呼“杀贼”追来,不由得大怒,他吼叫一声,用力推开左右,大喝一声:“等我严将军射杀此獠!”随即弯弓搭箭,猛一回头,往王弼高呼声处就是一箭射去——
王弼听见弓弦响,知道不妙,慌忙低头,用双刀封住面门,就听“咣”一声,箭簇正中刀锋!王弼手中双刀震动,嘤嘤金属之声,不绝于耳。王弼也感到双臂发麻,不自觉放慢了速度,心想:此鞑子好箭术,好力气!

这时,王遇成的步兵方阵、王弼的把都儿骑兵、邓愈的苗弩骑兵和精锐步兵碾压蒙古溃兵散卒,可就是不见邓愈本人,他到哪里去了?
别忙!
严奉先吓阻了王弼后,也不得不带着败兵往自家大营逃去,不料,转了一两道山梁,迎面就遇着一队明军,为首一将把手中长枪向上一举,他的部属一轮劲射,飞箭和铳弹撞面而来,蒙古兵又倒下一批!
那将叫道:“鞑虏还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原来,此人就是大明御史大夫领征虏左副副将军军衔的邓愈邓伯颜!
严奉先刚刚摆脱了王弼的追击,如今又遇到邓愈拦截,也想用箭射他,不料一摸箭袋,发现左右两个箭袋的狼舌菱叶箭都用光了!
哎呀!严奉先没了狼舌菱叶箭,如何成为吕奉先第二?
这时,身边的沙蓝帖木尔将自己仅存的三支驼骨箭递了过来。

他接过驼骨箭,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箭羽,搭在黑玄木大角弓上,左手紧握弓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紧扣弓弦,喝一声“开”!这把黑玄木大角弓顿时被拉开如满月,当箭头指向邓愈时,严奉先闭着左眼,用右眼瞄准目标,叫道:“去死吧!”
“嗖!”
箭似流星,几乎直线一般,穿透面前的所有气流,射向邓伯颜!
邓伯颜手疾眼快,一拉青骢马,闪过一旁,顺手用长枪一拨,“叮”,击落严奉先的驼骨箭。
这时,二人面对面,距离仅仅三十步之内。
邓伯颜喝道:“鞑虏还有什么伎俩,都使出来了吧,俺邓伯颜看你还有什么本事!”
严奉先见飞箭被他打落,心里很不舒服:不是吧,俺好歹也是神射手,怎么这个南蛮子居然轻而易举就能打落我的驼骨箭?
“邓伯颜是谁?”
他扭头问沙蓝帖木尔。
“就是襄阳城的蛮子守将,叫邓愈,他是明贼营中名列第四的大将。”
“哦,看我收了他!还有箭么?”

他的另一个手下把一个箭袋递了过来,严奉先接过,把它挂在马鞍旁边的箭袋钩子上。这次,他拿了三支驼骨箭——一般的蒙古战士就是使用驼骨箭,即普通箭,严奉先专用的狼舌菱叶箭用完了,不得已而求其次。
那边的邓愈见他身边有左右亲随,知道对方是主将无疑,就叫道:“鞑子通名!我邓伯颜不杀无名之将!”
严奉先早年跟随扩廓帖木儿的义父察罕帖木儿厮杀征战多年,后者是汉化程度超高的蒙古人,不仅文武双全,甚至还以武士出身的资格参加元朝的科举考试,差一点就考上进士!跟着这样的英雄打仗,严奉先连名字都改了,汉语自然多多少少也接触不少,现在听到邓愈问他姓名,哪里还按耐得住?
他回应道:“某严奉先是也!你就是邓愈么?”
“严奉先”三个字一出口,邓愈说:“据说你就是胡虏营中神箭手,如今来袭我营,损兵折将,还有什么面目回去见你家王爷?听我良言,下马归降我大明吧!”
严奉先怒道:“归降?你问问我手中弓箭肯也不肯!”
邓愈笑道:“你箭法如何了得又有何用?看看你的军队,都成什么模样了?丢盔弃甲,残兵败卒,个个慌不择路,人人失魂落魄!你认为你还能靠你那两支箭突围不成?”
一边说,邓愈便把长枪挂在得胜勾上,挺起一杆火铳,说:“严将军!”
严奉先已经搭箭上弓了,见他叫唤,就停下来,听他说话。邓愈继续说:“你来看看,我手中火铳和你弓箭相比,谁厉害?”
话音未落,邓愈不等对方拉弓瞄准,他冷不丁举铳就射——
说速度吧,严奉先的驼骨箭每秒据说能够达到三百米——臂力惊人!可是,这是从放箭那一刻计算的,邓愈的火铳在严奉先还没有拉弓时就开火了!
“砰!”
铳口一团火焰和一股热浪如脱缰野马一般喷射而出,那火焰几达五尺之长,那灼热之气如网状罩来,火药包围着的铁丸子圆溜溜,滚烫滚烫,尖叫着——“啾”——
这一枪,没有打中严奉先,却打在严奉先的塔塔儿战马的鼻梁!
这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哟!
塔塔儿战马不是皮开肉裂,狂嘶乱叫,而是鼻梁崩塌,头骨碎裂,倒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呜呼哀哉!
邓愈手上的火铳还冒着烟,火铳上的铭文在旭日映照下,赫然在目:“骁骑右卫胜字壹佰壹号,长铳筒重弍斤拾弍两,洪武二年八月吉日宝源局造”。
——注:其时,明制,十六两为一斤。

那严奉先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大明北伐》不可能继续下去!故事写到这里,估计大家都知道了,明朝之所以可以夺取天下的核心原因在于武器的先进和多兵种合作。当然,主将的领导艺术也是很重要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后勤保障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与以往大家从清朝编写的《明史》中获得的认识多少有些不一样。那部书是说蒙古人腐败无能,被朱元璋钻了空子。陈友谅和张士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朱元璋好命。总之,朱元璋的成功与他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多么错误的谬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有朋友说之前的资料是拔都的战术,不能代表扩廓帖木儿,今天终于来了这一篇博士论文,是真正的扩廓帖木儿的研究专文。谢谢伊德尔博士!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1.

严奉先还能怎样?
还不是栽倒在地,摔个盔歪甲斜?手上的三支驼骨箭脱手散落,最该死的是他的黑玄木大角弓竟然被他自己的躯体重重摔下时压断了!其中的一截尖锐处还把严奉先的手臂刺破了,鲜血突突地喷了出来!
邓愈高呼一声:“拿下!”
他的亲兵一拥而上,就要来捉拿蒙古主将。不料,严奉先的左右就在他身边,见状急忙扶起主将,沙蓝帖木尔等副将驱马上前,又揪又拉,硬把摔得狼狈不堪的主将扯上战马。
严奉先还在挣扎着叫嚷:“弓在人在,弓亡人亡!”
可是,他的手下毫不理会,带着他逃之夭夭!

邓愈哪肯放过?
“众官兵,追!”他带头冲了上去,其余的明军步骑兵也争先恐后,穷追鞑虏!

穿越一片丛林后,严奉先等蒙古败兵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的主力部队,就在前面!
对!
大元朝齐王、太傅、中书右丞相兼天下军马大元帅扩廓帖木儿带着两万多蒙古骑兵浩浩荡荡而来了!
整个晚上,他躺在在自己的军帐里隐隐约约听到近十里外的战斗声,一直难以入睡,也许他也明白自己派出的三路夜袭部队很可能劳而无功,可是,他却没有马上出动主力部队。明军分明刚刚抵达前线,怎么可能有如此高的抵抗能力?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有如此高的抵抗能力,难道还有如此持久的抵抗能力?
扩廓帖木儿决定还是按既定计划出战,天明时,率主力猛扑明军大营!
他不相信,邓愈这座前锋营还能顽强地战斗下去!

“不断冲击敌人,消耗他们的战斗力,消耗他们的体力,消耗他们的战斗物资!”
扩廓帖木儿想起义父察罕帖木儿的话语,那是1359年五月在汴梁(今开封)战场上,他们父子俩的对话。那时,他俩站在高坡上,年仅二十六岁的扩廓帖木儿指着远处的汴梁城,问他的义父:“爹,红寇虽是乌合之众,却有数十万众,恐怕骤然难克汴梁呢!”
察罕帖木儿笑了笑,跟义子说了上面那句话。

接着,察罕帖木儿果真如是操作——
派蒙古少量游骑来回奔驰于汴梁四门之外,作细作打探军情。刘福通马上指令红巾军出城追剿这些游骑。蒙古游骑往汴梁以南逃跑到归德地区,然后驻营固守。出了汴梁城的红巾军没有完成剿灭蒙古军的命令,不敢回城复命,只好把归德的元兵包围。
这时,察罕帖木儿又指令他的另一部队往汴梁北面而去,这支军队在汴河和黄河交汇处打造战船,准备顺流而下,从水路进攻汴梁城。刘福通获悉后,哪敢怠慢,马上派红巾军前来抢夺渡口、码头,这一批红巾军又被调了出去。
察罕帖木儿再发指令:着秦陇兵团出函谷关,过虎牢关,压迫汴梁城西,离城三十里驻军。刘福通见招拆招,又派部将往汴梁西垒挖壕沟,树排栅,防御元军攻城。这一批红巾军也调了出去。
察罕帖木儿第四道指令:着山西兵团出太行山,过黄河,逼近汴梁城东,再次引出一支红巾军来对抗。
如是者,刘福通把汴梁数十万红巾军分批调了出城,城内的驻军已经大大减少。
这时候,察罕帖木儿亲临战场,驻军杏花营,部署自己的嫡系部队,把汴梁城团团围住,切断了刘福通外派出去的几支红巾军!
然后,战斗正式打响!
察罕帖木儿总是派出一小股元军(包括他招募来的苗兵)前去汴梁城下挑战,刘福通总是派劲旅出击。元军败退,红巾军急追,七八里后,就会中埋伏,然后这支追杀元军的红巾军就此消失在地球上。
一连好几次,红巾军不断减员,刘福通学聪明了,见元军再来挑战,再也不出战了。

这时,察罕帖木儿就问儿子:“怎么办?红寇不出来了。”
“爹,红寇不出西门而已。我军可以试试到东门挑战。”
“哦?为何?”
“红寇初阳奉韩林儿为帝,主其政者,实刘福通、杜遵道、盛文郁、罗文素等人也。可是,他们四人彼此不和,刘福通杀杜遵道,独掌权柄后,已失士众之心,其政令不通久矣。我军数挑战于汴梁西门,彼败而不出。东门红寇未必知悉详情,若我以弱卒诱之,或许可以引蛇出洞。”
察罕帖木儿捋着胡子,不说话。
扩廓帖木儿又说:“为了让东门红寇勇于出战,我军还可以稍稍诈败数里,丢弃些战甲、旗幡、粮食之类,作为诱饵,红寇必定奋勇来争战。我以铁骑伏击之,红寇必为齑粉!”
他的义父终于开颜赞许了。
结果,当然,刘福通部卒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突围而逃,察罕帖木儿成功收复了汴梁城!

扩廓帖木儿想起这些十多年前的往事,不胜唏嘘之余,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复国,复兴大蒙古国!
三月十九日上午,辰时,蒙古铁骑军在他们的指挥官扩廓帖木儿的带领下,冲过他们营垒前面的壕沟,向大明前锋营进发。离远,就看见烽烟滚滚,战火燎原,明军大营之外,零星的战斗仍在继续,他们的同袍已经溃散奔逃,盔甲、兵仗、旗幡、马匹、士卒……等等,用“零落”、“狼狈”来概括毫不为过。
扩廓帖木儿眉头紧皱,吩咐重新集结败逃将士,让他们先行回营歇息和治疗伤患。严奉先垂头丧气来见齐王,只叫唤了一声“王爷”,就晕倒过去了。
——他的伤势不轻,羞愧难当,晕倒是正常的。
扩廓帖木儿一挥手,几名战士架着严奉先离去了。
“何人追我严将军?”齐王问。
沙蓝帖木尔回答:“邓愈,明贼的主将。”
齐王点点头,勒住战马。

这时,他看见他的对面,明军也集结了一大片,征虏左副副将军邓愈站在“明”字大旗之下,正好也往这边望来。
好了,终于见上面了。虽然彼此看不清面目,毕竟太远了,不止三百步的距离。
扩廓帖木儿见到了传说中的邓伯颜,虽然他对邓愈的过去不甚熟知,可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战斗,他的夜袭计划既然失败——
不是啊。我的严奉先是失败了。可是,我的察罕不花呢?怎么还没有消息?
扩廓帖木儿刚刚想起察罕不花,就听到明军大营的北侧,仍然传来隆隆的战斗声音!
“去看看怎么回事。”
他的亲兵马上疾驰而去。

这边的邓愈将王弼、王遇成的部队集结后,虽然没有元军那么多士卒,也有一万余人了。他心想:这个恐怕就是王保保了!
于是,派出四名“大声公”骑兵,传话过去——
“大明征虏左副副将军邓愈请对方主将答话!”
扩廓帖木儿听了,一挥手,四名蒙古“大声公”也回话过来——
“我大蒙古国齐王、太傅、右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说,要战则战,何必废话!”
邓愈听了,一下子来气了:这厮瞧不起我!
正想发作,就听自己大营北侧传来排山倒海般的厮杀声!
什么回事?
青岚山的明军在指挥官黄彬的带领下,终于抵达前线,他们正与木英、吴复合力绞杀察罕不花部队!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有朋友问,明初的长枪兵究竟是怎样的?请看此图。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博物馆里的苗弩,使用的毒药叫“见血封喉”。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2.

黄彬,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兼袁州卫指挥使,军衔与傅友德持平。
说起黄彬,原来是徐寿辉的老部下。
这里就不得不交待一下徐寿辉了。
——有人说《大明北伐》老是提起当年的故事,似乎冲淡了大明北伐这个主题,也许吧。真正的原因是,我不满其他的有关记述明初历史作品的陈词滥调(那不过是把清代编修的《明史》翻译一次,基本上不动脑筋,更加没有去探索那本书记述的真伪),也就是说,我在翻案。

首先,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叫什么名字?
大家肯定说是“天完”!
这绝对是错误的!
徐寿辉建立的政权,也就是国号与刘福通、韩林儿的国号是一样的,叫“大宋”!
其实,早在明初,大明太史公、翰林学士兼太子师宋濂就为牺牲于兰州城外的大明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写了一篇神道碑文,文中如此记载:“今元政大乱,天下兵动,江东西北为盗区,分宁徐寿辉建伪号曰‘宋’。”这里已经很明白地记载了徐寿辉的国号就是“宋”。可惜,近现代历史学家们对宋濂不仅不重视,甚至充满嘲笑和揶揄的口吻和笔触,把宋濂写作“御用文人”(其实他们自己也是御用文人,与宋濂有啥区别)。总之,对这个史料弃而不用。还是“天完”好,比“大元”多些笔墨,用“一”和“宀”压倒“大元”,多么形象,多有气势!宋濂,来自“大地主阶级”的家伙,说的写的哪有什么价值?就这样,宋濂的记载被无视了。
可是,等到徐寿辉的御用文人刘夏,也写了一篇专文《戊戌五月拟上刘晋昭参议书》,大谈我朝“倡皇宋之正统,扫夷狄之闰位”,如同由宋濂代笔,以朱元璋的名义发布的《讨元檄文》一般。
这个刘夏,早年曾在徐寿辉手下当差,与徐寿辉的手下大将欧普祥关系比较密切(甚至为欧普祥写了歌功颂德的文章),同时,他与陈友谅的有一定的关系,陈友谅生日时,刘夏就写诗给他贺寿。陈友谅称帝时,刘夏还写了几篇以陈友谅的年号记录日期的文章(“大义二年——1361年”)。这些诗文,统统收录在刘夏的私人文集《刘尚宾文集、续集》(入明后,刘夏被朱元璋授以尚宾馆副使之职,故称“刘尚宾”)里,这部文集没有收录在《四库全书》,但却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里。
——又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刘尚宾文集、续集》呢?
当然,那些历史学家仍然不承认,因为刘夏毕竟没有说“我朝叫宋朝”字样啊。
那么,1982年3月(注意:这个年份,估计许多杰出的明史学家都已经谢世了),大夏皇帝明玉珍的地宫“睿陵”被发掘时,那面“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重见天日,石碑正文煌煌一千零二言,大白真相于天下(为了粉碎人云亦云者,特录碑文全文)——
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
金紫光禄大夫太傅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臣戴寿填讳
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臣刘帧撰文书丹
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臣向大亨篆额

太祖随州随县梅丘人,姓明氏,御讳玉珍。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元末天下大乱,英雄崛起,生民无所依赖。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明年,太祖杖剑从之,战功懋甚,越八年,官至奉国上将军都元帅。天启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时西土劲敌暴横,群生涂炭。太祖既入蜀,军律严整,所至不独用武,惟以拯救为尚。远迩闻风,相继款附,如赤子之慕父母。其年定夔、万,四月抵渝。其城,蜀根本也,故元攻之。四十三年,因其内变而始附。太祖一鼓而下,擒参政哈林都,送之朝,泸州降,冬,克叙南,拜广西两江道宣慰使。明年六月,击亳人李仲贤于晋州,败还成都。班师,拜陇蜀四川行省参政。值友谅谋为不轨,驱除异己,上表斥其罪状。已而,友谅遣刺客陈亨等潜谋图害,卒不得近。乘太祖征广安,亨杀员外鲍玉等七人而遁。明年春,李仲贤、王虎、郭成奔平元,数十万兵一朝解散。友谅又要致王爵,即封还其诏书,请皇太子监国,皆不报。拜骠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夏,擒李君诚于五面山,袭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友谅使来,宋主崩弑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拊膺哀悼,殆不不堪忍。冬十一月,进围九顶山,至明年夏四月,擒完者秃、赵成以归。平成都、大庆、潼川,克向寿福于铁檠城;自是议讨友谅,移檄四方,会兵三峡。父老豪杰告留曰:“生民无主,欲将何之?”峻辞固让者再四。诸将遂立誓推戴曰:“臣等不股肱王室,鬼神殛之”。始允众志,以其年十月望日即国位於重庆之行邸,不易国号,不改元,谥宋主日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逾月,平播南,克巴州,俘熊文弼于牛头寨,克长宁州。十一月郊望癸卯岁正月朔旦,受皇帝玺绶,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历曰先天,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立太庙,追谥显考郎曰钦宪,显考妣鲁氏曰衍庆,皇考子成曰庄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曰昭顺,王考妣朱氏曰慈宁;考学文曰宣武,妣赵氏曰贞淑;皆追王曰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礼乐,与郊社并隆。仁孝诚敬,盖天性也。越明年,典后,立东宫。盖仁心爱人,而人慕之,人心所归,即天命所在。故四年而西土悉平。惜乎大统垂集,一旦疾革;传位皇太子,诏皇后同处分,俾维持以正大统,亦天下之大义也,可谓烈主矣。生於己巳九月九日,崩於丙午二月六日。谥曰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寿三十八岁,在位六年。以九月初六日葬叡陵。爰命词臣述功德而碑刻之玄宫云。
大夏天统四年 月 日
中书省左丞臣孙天祐、右丞臣刘仁、参知政事臣江俨、徐汪,臣明从叡、明从哲,臣马文敬。
枢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铺,副使臣邓立、沈友才、刘铭、明从政、明从德,鉴院臣李聚、窦文秀、周景荣、田继坤立石。(这篇碑文成为日后傅友德平定四川的第一文献)

——清清楚楚、伶伶俐俐、赫然在目:“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天启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友谅使来,宋主崩弑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不易国号,不改元,谥宋主日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
还有什么疑问么?
——仍有学者不满意这碑文,他们说碑文里的日期有误,还搬出《元史》来佐证。其实,碑文写得很清楚,明玉珍是徐寿辉的部将,徐寿辉立国时,使用的历法叫“万寿历”。“万寿历”究竟是什么样的?最低限度也是与元朝历法不一样!由于不一样,所以里面说到的“其城,蜀根本也,故元攻之。四十三年,因其内变而始附”中的“四十三年”绝对不是元顺帝的至正四十三年(元顺帝是做了四十七年皇帝,可以明玉珍攻打四川时,他不过做了二十多年皇帝而已,况且,既是造元朝的反,怎么还用元朝的年号纪年呢),也不是徐寿辉的天启四十三年,徐寿辉也没做那么久的皇帝。故此,这个“四十三年”,极有可能是从蒙元攻打宋朝之日开始计算,到宋朝被蒙元占领首都临安日(灭亡之日)为止,共四十三年(1234年——1276年,果然就是43年!)

徐寿辉的国号就是“大宋”,何来“天完”?
那,《明太祖实录》为什么偏要叫“天完”?“天完”可以是“大元”上面加上“一”和“宀”字样,为何不能在“大”字加上“一”,将“宋”字改为“完”!“大宋”就这样变成了“天完”——朱元璋不承认徐寿辉的国号,因为他的直系领导也叫“大宋”!所谓天无二日,四海之内怎能同时存在两个“大宋”呢?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1363年,陈友谅战败中箭而死,那时候,朱元璋还侍奉韩林儿为“大宋皇帝”(直至1366年底),徐寿辉的“大宋”还不变为“天完”更待何时?
况且,现在有自称“邵荣”的后人端出他们的邵氏宗谱,说他们的“荣祖”与徐寿辉是亲戚,邵荣就是徐寿辉的妹夫!也许邵荣与徐寿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在朱元璋阵营身居高职(邵荣为平章政事,官衔仅次于朱元璋本人而高于徐达、李善长等朱元璋嫡系部属),惹来杀身之祸。
总之,徐寿辉的国家一定要消失,后来,朱元璋把自己的出身韩林儿的大宋红巾军的记录也抹掉了——当然,抹得不太干净!

既然徐寿辉的国号不是“天完”而是“大宋”,那么有关徐寿辉的记载也不见得是真实的了!
《明太祖实录》说:“寿辉,蕲州罗田县人,一名真一,体貌魁岸,木强无他能,以烧香聚众起。”特别强调他“木强无他能”,就是一种污蔑之词。
虽然明玉珍碑文没有对徐寿辉进行描写,但是,以明玉珍之“英武有大志”而甘心为其部属,徐寿辉被杀后,明玉珍“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拊膺哀悼”,即便是政治家的举措,也说明徐寿辉还是有很强的号召力的。看看赵普胜、欧普祥、丁普郎这些“普”字辈的“徐宋”(本文废除“天完”二字,以“徐宋”称呼徐寿辉的政权)大员一个二个不愿与陈友谅为伍,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江东宣慰元帅于光也不愿听从陈友谅的命令,就知道徐寿辉的拥护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一个“无他能”的领导人怎么可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戴?

现在这个黄彬,就是一个不服从陈友谅的徐寿辉的老部下了!
大明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黄彬,军衔不低(比指挥使还高一级,从二品),可见他在徐寿辉阵营里也不是一个小角色!陈友谅要拉拢他,也不可能用什么元帅或者镇抚这类的小官来哄他啊。黄彬,在江西,军阶仅次于陈友谅的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美!否则,朱元璋怎么可能给他做江西参知政事,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时,还封他一个“宜春侯”呢?排名还在曹良臣、梅思祖、陆聚等人的前面!
黄彬,究竟是什么时候归顺朱元璋的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明玉珍玄宫之碑,重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3.

黄彬是1362年归降朱元璋的。那一年,鄱阳湖之战还没有开始。于是有人甚为疑惑,鄱阳湖之战时,陈友谅不是倾国而来,势凶夹狼,所向披靡吗?那时朱元璋弱小到被陈友谅轻轻一捏就是死掉。怎么陈友谅的部队竟然会投降朱元璋呢?
——之所以如此认为,大家是被某些被既定思维僵化了脑袋的史学家误导了。
只要认真阅读同样在清朝编写的《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和《明通鉴》就可以得出与既定思维相反的结论。何况在认真阅读明朝人自己撰写的官私史书呢?下面提供的列表是从1360年六月朱元璋收复太平府到1363年四月陈友谅进攻洪都之间的朱、陈攻守战表:

1360年六月,朱元璋收复太平府。
七月,陈友谅部将于光投降朱元璋。
十月,陈友谅部将欧普祥以袁州降朱元璋。
1361年六月,陈友谅部将李明道攻击信州,为朱元璋部将胡大海、胡德济父子所擒。
七月,陈友谅部将张定边收复安庆。
八月,朱元璋攻克安庆,陈友谅部将丁普郎、傅友德降朱元璋。
同月,朱元璋攻克陈友谅首都江州,继而取蕲州、黄州、广济、饶州。
九月,陈友谅部将王溥降朱元璋。
十一月,朱元璋部将邓愈克抚州。
1362年正月,陈友谅部将胡廷瑞以龙兴降朱元璋。龙兴改名洪都。
同月, 陈友谅部将吴宏以饶州降朱元璋。
陈友谅部将孙本立以吉安降朱元璋。
陈友谅部将彭时中以龙泉降朱元璋。
二月,朱元璋部将徐达围攻陈友谅大本营武昌。
三月,降将祝宗、康泰据洪都叛朱元璋。
四月,徐达平定祝宗、康泰之乱,复取洪都。
七月,陈友谅部将熊天瑞复取吉安。
十二月,朱元璋部将朱文正复克吉安。
1363年二月,陈友谅部将张定边复取饶州。
四月,陈友谅围攻洪都。
(资料来源《明 太 祖实录》)

陈友谅部将主动投降朱元璋的有九人(于光、欧普祥、丁普郎、傅友德、王溥、胡廷瑞、吴宏、孙本立、彭时中),朱元璋部将投降陈友谅的没有;朱元璋主动进攻陈友谅的有七起,陈友谅主动进攻朱元璋的六起。由此可知,陈友谅不得军心是肯定的了,朱、陈之间的战斗呈拉锯战状态,稍稍占上风的不是陈友谅而是朱元璋——陈友谅失先重镇安庆,继失首都江州,蕲黄红巾军起事的老根据地和江西的第二大城市洪都也被朱元璋的军队抢去了,谁更强还要问么?

黄彬原是欧普祥的副将,镇守袁州,陈友谅谋杀徐寿辉称帝,建国号为“大汉”,改年号为“大义”,对徐寿辉的原班人马大加笼络,黄彬被调到龙兴戍军,协助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朱元璋亲征江西,胡廷瑞投降,黄彬也随着归附了朱元璋。新主公任命黄彬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随即从征各地,把他比作汉朝的马援和唐朝的尉迟恭。

自从归附朱元璋后,黄彬一直都在邓愈军中效力,这次明军西征,他受命驻守青岚山。青岚山军营,就在扩廓帖木儿放弃了的阵地巉口关东南约十五里的青岚山下。邓愈把黄彬兵团驻扎在这里,就是为了牵制元军的主力——毕竟邓愈这支前锋部队兵力有限,若敌军主力来袭,黄彬兵团就可以从侧翼出击元军,减轻前锋营的压力。
获悉蒙古夜袭军情后,邓愈马上派哨骑急促指令黄彬兵团南下,从后面袭击自万人冢渡口前来袭击自己营垒的蒙古部队,那是察罕不花的部队。
从青岚山到沈儿峪,虽然是短短的三十里路程,可是这都是迂回曲折的山道,黄彬的行军速度稍稍迟了点,两个卫军,共一万二千人,出现在察罕不花身后时,天色已经大亮了。明军前锋营激战了两三个时辰,蒙古战骑就是不肯撤退,因为他们的主帅扩廓帖木儿指令,必须战斗到主力部队冲击明军大营之时,这道死命令让察罕不花不敢退兵,虽然劳而无功,多少也能牵制一部分明军兵力,让主力部队容易取胜。
木英、吴复等指战员通宵指挥,两军死斗,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这时候,黄彬兵团就赶到了!
这个兵团有两个卫军,一个是袁州卫,指挥官是黄彬本人;一个是英武卫,指挥官为田元震。这个田元震可不简单,他和他的指挥佥事尹坚就是黄彬手下的第一流英勇战士!
何以见得?

这个田元震,曾用名熊元震,乃陈友谅大汉政权的赣州大将熊天瑞的义子,英勇善战,名扬江西。十一年前的1359年,徐宋反元政权平章政事陈友谅推出“江西战略”,指派三路大军抢占江西地盘。其中东路军由他的结义兄弟王奉国大将统领,进攻江西通往浙江的门户重镇信州,企图打开通往浙江的大门。元军衢州统帅伯颜不花的斤领兵紧急救援信州的元朝驻军。陈友谅的瑞州大将熊天瑞则受命增援同袍王奉国,那时年仅十六岁的熊元震就在信州城下与元兵连场鏖战,斩杀、俘虏元军将士不可胜计。这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1364年陈友谅政权覆没后,盘踞在赣州的土皇帝熊天瑞竖起写着“无敌”两个大字的军旗,顽强抵抗朱元璋部队的攻击。当时负责剿灭这支陈氏余孽部队的正是常遇春!
常遇春围攻赣州多时,未能得手,晚上引战骑出来探察敌情,恰遇熊元震也出来溜达——巡逻,俩人互不认识,夜色朦胧之下,在坎坷山路上刷肩而过,互打暗号之际——这个暗号就是军中约定的自己人的军号,发现彼此是仇敌,常遇春毫不理会,继续前行,把探察敌情进行到底。站在原地的熊元震越想越觉得不妥,觉得与自己刷肩而过的敌将十分面善,等到他终于搞清楚敌将就是大白天在两军阵前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常遇春时,痛恨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怎么把如此好的机会都错过了!生擒常遇春可是奇功一件!
他叹息连连,后悔没有马上出手。
何曾想,他们各自完成任务后,再次回营时,又不期而遇于半路中途!
这次,熊元震不肯放过常遇春了,只见他挥舞手中的武器,冲上前来就是一轮猛打猛砸!常遇春笑笑,叫左右几名骑兵出击,自己在旁借着月色观看这位不怕死的后生如何战斗。
——熊元震“挥舞手中的武器”?什么武器?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
就因为这武器很特别——它还要负责在扩廓帖木儿的身上来一招,故此必须隆重介绍。
这种武器,叫“铁挝”!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熊元震的武器“铁挝”。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是朱元璋钦点的“蓝党”罪状记录本,极之珍贵。有关蓝玉的史料,一部分来自此书。据此书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案发,蓝玉的兄长蓝荣其时为六十三岁,则蓝玉年岁必在其下,另有蓝玉次子蓝太平二十二岁的记录,长子蓝闹儿则没有记载(但也必在二十二岁以上)。据此,估算蓝玉在1393年大概在五十五岁上下(他还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常遇春)。本文推断蓝玉在1370年为二十七八岁左右,符合事实。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4.

熊元震的武器一旦亮相,常遇春眼睛就放光了!
这家伙还真特别,如同两只加长版的前臂套着一对加长版的手掌,乍一看,简直就是两只巨人的手!
这可不是件普通的武器,其缘起还得从好多人前说起!
话说当年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师徒三在蕲州罗田起兵作反,兵锋所及,附近州县纷纷失守,蕲黄红巾军势如破竹,不到半年,“大宋”旗帜插遍湖广长江两岸,社会底层人民无不响应追随,熊天瑞也随之投奔了这支反政府部队。
熊天瑞,荆州人,出身低微,只是官府的一名乐工——就是官府的乐器演奏师。也许是遭受不公平对待吧,总之,他参与了徐寿辉的“大宋”红巾军,是一名老资格的红巾军战士。经过多年的滚打,凭着他个人的战功,从一名小兵做起,到陈友谅担任徐宋政权的平章政事时,他终于爬上了元帅军职的位置上,到处征战,为徐宋政权开疆拓土。
这天,他转战到黄州地界,忽见田边一少年举着竹扒追打着一头野猪。那头野猪的体型比那少年还大,一副长长的獠牙,凶狠无比,却被那少年追打得到处乱跑!熊天瑞甚为惊诧,命士兵把少年叫来,问明他的身世来历。
原来,少年姓田,小名七郎,年方十二岁。他自幼父母双亡,依托在村里的地主家,负责打柴,看管庄稼、菜地等。这天他看到一头野猪前来菜地偷吃庄稼,便操起竹扒追打过去。野猪一开始十分凶猛,猛冲猛撞过来,谁料给田七郎的竹扒狠狠地打了几下。猪头留下几道深深地血痕,竹扒也被打烂了,野猪的肚子又被田七郎踢了几脚。整头野猪摔在地上,连滚带爬,狂奔而去。七郎不舍,紧紧追赶,一路的吆喝。恰好被熊天瑞目击了这一幕。
天瑞很喜欢眼前这位少年,就说:汝这么勇敢,跟我去打仗,比作地主的奴仆要强。
田七郎眨着眼睛,说:有饭吃吗?
当然有!
那,好吧。
少年同意了。
熊天瑞又问:你回去跟父母说说,就过来军营这里。
我没有父母了。
哦?
那,有没有兄弟姐妹?
都没有。
那……
熊天瑞沉吟片刻,说:你愿意做我儿子吗?
田七郎傻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问道:做你的儿子,有什么好处?
我是将军,你如果做了我的儿子,你就是小将军!
熊天瑞指着身后的部队,对田七郎说:他们都会听从你的指挥!
好吧!反正我也无父无母,孤苦伶仃的,现在,我做你的儿子,你就是我爹爹啦!
田七郎跪下,行了个大礼,一声“爹爹”,喜得熊天瑞眉笑颜开!
是啊,这个熊乐工,三十多岁了,在官府里,说得好听是打政府工,领官俸,却是不入流的小吏,随时随地备受上司的凌辱和欺负,心里的辛酸无处向人诉说。好不容易徐寿辉的红巾军杀到荆州,他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这支反政府的武装。然而,接下来的是,到处随军作战,四处抢掠;遇到朝廷镇压时,则到处打游击,不要说成家立室,就连像样的定居生活都没有——他参加武装反元的天完红巾军,家里人统统被政府官兵抓住杀了(其实,他不知道,他的家人只不过是被乱兵驱散了,并没有被杀),熊天瑞就变成孤家寡人!如今,忽然收了个他眼中的勇敢少年做儿子,心中真有无限的感慨!
他下马,扶起少年,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姓熊,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元震。熊元震就是你的姓名!我叫熊天瑞,你叫熊元震,我们的国家叫“天完”,我父子俩合起来也是“天元”,俺父子俩一起干掉元朝这个恶政府!
从此,这位勇敢的少年就叫熊元震!
元震拿起那把破烂的竹扒,说:爹爹,我这个竹扒也带上去打仗。
熊天瑞笑了:这东西,怎能打仗?
他转身叫士卒拿了一杆长枪,递给他新收儿子。
元震摇摇头,说:我不喜欢这东西。我喜欢用这个。
他举着竹扒,挥舞了几下。
天瑞笑道:好,就做一把铁做的竹扒给你吧。
不。爹爹,我要两把!
好!
于是乎,十二岁的少年熊元震,左右两手各操一把铁扒,哦,不,这武器的专业名词,叫“铁挝”!刚开始时,这双铁挝每把才七斤三两重。一年后,熊元震嫌弃了,他觉得太轻了,于是,打造了一双重达三十斤的铁挝(每把十五斤)!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十二岁的少年熊元震跟随他的父亲熊天瑞东征西讨:在山塘草泽伏击朝廷骑兵;在高岗丛林抢掠敌人的军用物资;在长江水面迎战武昌舰队;在鄱阳湖畔的洗劫城邑坞堡。他参加夜袭吉安府衙的战斗;他参与焚烧龙兴军寨的行动;他跟从捣毁元军的运输线;他乔装进入江州刺探军情……
凡此种种,随着战绩的累积,熊元震渐渐长大了。四年后,他十六岁时,一位骁勇善战,勇敢无敌的钢铁战士终于锻炼而成!
当徐宋政权平章政事陈友谅制定并贯彻江西战略时,熊天瑞已经官封东征军左副都元帅!熊元震也以千户军职随军效力。陈友谅称帝时,熊天瑞被委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坐镇江西南部的赣州,成为一方军阀。
1363年初陈友谅传檄熊天瑞,要求他参与灭朱元璋之战,熊天瑞阳奉阴违,坐观成败,不肯出兵。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败死后,熊天瑞自称平章军国重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陈皇帝都死了,真不知他还做谁的侍卫),拒绝投降朱元璋。后者即派常遇春领兵讨伐这股残汉势力,并且南下解放粤北地区。

这时,熊元震舞动双挝,勇斗常遇春部下七八名骑将,毫不畏惧,并且越战越勇,看样子那些团团围住他的骑将似乎不是对手了!
熊元震高呼:“常遇春!是好汉的,只管放马过来与我厮杀,何必让手下送死!”
常遇春挥挥手,叫骑将退下,对他说:“你是谁?要和我单打独斗么?”
“我就是熊司徒的儿子熊元震!”
“哦!如你为我所擒,你父亲会归降么?”常遇春继续笑道。
“我呸!常遇春,我知道你是条好汉,我爹也不是个窝囊废!你道小爷我会被你所擒么!来来来,吃小爷一挝!”
说罢,举双挝就砸来。
常遇春,有人说他不是人,而是神,也有人说他是灵猿转世,双手特长,而且手臂上的绒毛超长,神力盖世、弓马娴熟自不待说,甚至还说他每次出战之前,“必御数女”,战后回营又必血染征袍,把战衣脱下,一拧,血水淋漓,却身上毫发无损——那些都是敌人的鲜血云云。
总之,常遇春在战场上还真没遇到过对手,如今面对熊元震初生之犊不畏虎,心里也佩服他的勇猛,他有心征服眼前这员猛将,于是抬枪与他厮杀……
熊元震虽勇,可是他面对的是什么敌人?能够和常遇春一对一单挑的还真没几个!就算是张定边,号称陈汉阵营第一猛将,也抵不住常遇春一箭!
当下,打了好几十个回合,常遇春处处封杀熊元震的进攻,看看实在无法取胜,这个初生之犊才长叹一声,且战且退,最后消失在夜幕之中。
常遇春也不追赶,望着他远处的身影,不禁叫了起来:“好壮士!好男儿!”
故此,当熊天瑞真的无计可施,最后投降常遇春时,常遇春第一时间就把他的儿子熊元震推荐给朱元璋,说:“这小子是可用之才,用为指挥使可也。”

但是,后来,熊天瑞竟然反叛,从朱元璋阵营逃到张士诚阵营,并把朱元璋的军事秘密泄露给他的新主公,把朱元璋的秘密武器——火炮的制造秘方全部交付给张士诚!张士诚大喜,让熊天瑞负责打造这种新式武器(注:朱元璋成为最后的赢家,真的仰仗当时的“高新科技”不少!)并派上用场。
当张士诚营中把新式火炮向朱元璋的部队开炮时,后者的军士牺牲可就大了!《明太祖实录》载:“熊天瑞教城中作飞礟以击我师,多所中伤,城中木石俱尽!”
朱元璋大怒,责成前线总指挥徐达,务必攻克苏州城——就是平江府,将熊天瑞碎尸万段。
那时节,熊天瑞的儿子,不,义子,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他的名字叫田元震。平江之战前,朱元璋把他外派到江西戌守袁州。熊天瑞反叛,不少幕僚和将军都向朱元璋建议:田元震是熊天瑞的义子,今老爹叛逆,儿子不可留。
朱元璋说:“孤(当时,朱元璋称‘吴王’)自信用人以才,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管仲岂非桓公之仇雠?桓公用之而不疑,齐国因而成霸业。田元震必不负我!”
就凭这么一句,田元震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一直到1370年,他作为黄彬的部属,远征定西来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徐达还没有到达前线?为何?
有朋友心急要问。
回复:徐达要十日后才抵达前线,这十天,是他的部将与扩廓帖木儿斗。徐达到达前线后,只用了十日时间,摆平了扩廓帖木儿!精彩处,不容错过!有赖您的支持!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5.

田元震,大明英武卫指挥使,跟随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黄彬效力疆场的同时,把他的好朋友尹坚也带来了!
这个尹坚,字潮春,以字行世,江西永新人,乃大明皇城奉天殿直殿将军,军衔为武略将军,身长七尺,力能举鼎,善骑射,尤善发射火炮!如此一个厉害的角色,也是常遇春发现的奇才!
原来这个尹潮春也是熊天瑞的部将,当年也有一段故事——

熊天瑞转战吉安时,十八岁的尹潮春前来投军。熊元震年仅十七岁,被父亲委派前来接收这位投军的年轻人。尹潮春相貌堂堂,身材高大,魁梧不凡,背着一把自制的木弓,腰间一个箭袋,里面插着三四支箭。显然,他就是一名弓箭兵。
元震当场试验这位弓箭兵的能耐,尹潮春向着路旁的一棵柳树射去,“嗖”,正中一支柳条!
柳条随即坠落,尹潮春又发一箭,正中下坠的柳条!
元震连声喝彩!
随即他从一名火铳兵手里取过火铳,对尹潮春说:这个,你会用吗?
尹潮春点点头,接过火铳,布引线,埋铁砂,上火药,举起火铳,对少年将军说:你想看什么?
元震从口袋里取出一枚“大宋”的货币“天启通宝”,说:“射它。”
随即,他向空中掷出一枚通宝,潮春连忙点火,瞄准正在空中往下跌的通宝,就是一枪!
“砰!”通宝及时被击碎!
熊元震大喜,说:神射手!跟我吧!
尹潮春作揖说:小人请求大人赏赐这杆火铳给我。
元震说:这支不能给你。给你的一定是比这还要好的!
熊天瑞见来了一位神射手,十分高兴,听闻他要火铳做武器,就命人拿出一杆制作精良的火铳枪给尹潮春。
尹潮春感激不已,从此效力于熊天瑞兵团。
他,也成了一名骑兵战士,背着弓箭和火铳,手中一柄长刀,和熊元震也就是成了一对好朋友,二人跟随熊天瑞,转战江西各地,屡立战功。

常遇春征讨赣州熊天瑞时,熊元震夜遇常遇春,没能擒获常遇春,回去就把此事告诉了兵马指挥使尹潮春。尹潮春用手拍拍同袍的肩膀,说:“明天他来攻城时,我用火铳干掉他!”
熊元震说:“就怕他不来啊。”
尹潮春说:“那厮如此自负,如此嚣张,必定亲临前线,到时候,我一火铳毙了他。”
次日,常遇春果然又来攻城,“常”字大旗之下,常遇春骑着高头大马,那顶精钢锻打的阔圆檐帽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来回扫射着赣州城楼,他的战马时而嘶叫几声,时而在他的吆喝声中,奔跑起来。城楼上的尹潮春看得真切,目光一直跟着常遇春,从城东转到城西,可常遇春就是没有纵马闯入他的火铳射程之内,急得尹潮春直跺脚。
“如何是好?”尹潮春想起他向熊元震夸下的海口,似乎有点儿火辣辣的脸颊流露出他的愧疚了。
恰好,“呼”一声,身旁的一台投石机发射了,投射臂把滚圆的巨石横空甩出城外,砸在冲锋陷阵的西吴士卒队伍之中。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不久后,张士诚也称吴王,为了区别,后人将朱元璋的吴政权,称为西吴,张士诚的吴政权称为东吴。
有了!火铳不能射中他,投石机就可以射中他了!
尹潮春走到投石机前,示意士卒把一枚三四十斤重的巨石放入投石机的弹囊上,喝令六十余名发炮手扯起投射臂,他看准常遇春移动的位置,喝一声“发炮”,那巨石猛然抛掷而出,却在离常遇春不远处砸了个大洞——没砸中!
常遇春被吓了一跳,巨石从天而降!连忙抬头望去,由于距离太远了,他到处寻觅投石机的发射点,好一会儿,还没看清,就听到空中呼啸而来一大堆石块!
原来,尹潮春见巨石没有砸中常遇春,知道光凭一枚巨石难以奏效,他跑到砲石堆旁,一口气搬了十几枚砲石,都放到投石机的弹囊上,这十几枚砲石,有大有小,大的近十斤,小的也有两三斤重,他想:一堆砲石飞出去,怎么也有一两块砸中他。
果然,当他再次指令投石机发射时,天上就飞来十几枚砲石,往常遇春“噼里啪啦”地砸来!
常遇春发觉时,吃了一惊,纵马疾走,躲过了一枚又一枚砲石的袭击。可是,还是有一枚没法子躲避,一枚石块如箭般撞面飞来,常遇春急闪,脸颊还是被石块刮伤了!
《明书》之《熊天瑞传》中如此记载:“尹坚从熊天瑞据赣,为兵马指挥,登城飞巨石,伤常遇春颊。”

一个熊元震,一个尹潮春,都是熊天瑞的部将,他们敢于与常遇春单挑,敢于发炮攻击常遇春,都给常遇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熊天瑞之螳臂如何当常遇春的战车?弹尽粮绝之时,也只好选择投降了。
听闻主将投降,尹潮春吓呆了:他几乎砸死常遇春!
常遇春怎么放过他?
于是,他选择自杀!
当然,他的好朋友熊元震救了他,把他带到常遇春面前。
“就是你发炮对付我的?”常遇春问。
“是。”尹潮春答。
“所以你想自杀?怕我杀了你?”
“是。”
“听说你力大无穷,而且百步穿杨?”
“那些都是大家对我的不实之词。”
“不实之词?休要过谦!”
常遇春指着熊元震笑道:“这小伙子能与我夜战,我佩服他。听他说,你是他的好朋友,很有本事,几乎砸死我。你俩都是好男儿,应该留下你们的性命。你俩都来,跟我面见主公,给你们发挥本事的职务,为国效力!”
“是!”二人从此换了新主人。

尹潮春的职务是直殿将军,也就是站在金陵城奉天殿上的金瓜武士的头目。皇帝朱元璋曾经让这些武士角斗技艺,尹潮春没有与其他的战友角斗,而是走到奉天殿外,把一尊铜鼎高高举起,放下,再举起,再放下!
皇帝看得眼珠都大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力能举鼎么?这不正是楚霸王项羽的技艺么?如今倒成了我的护卫将军!
朱元璋大喜,当即任命尹潮春为直殿将军。
——这铜鼎该有多重?尹潮春竟然力能举鼎!
这还不止,据《圣君初政记》载:“洪武中,尹坚以勇力为直殿将军。外国贡天马,名“撞倒山”,奚官(也就是养马官,叫“弼马温”也可以)近之,辄人立,莫能控。上以命坚,坚立高楼上,使人引马过其下,提沙囊四百斤压之,乃得施鞍勒。”他的事迹没有收录在《明太祖实录》,也没有收录在《明史》,却收录在康熙钦定的《御定渊鉴类函》的“勇”字类别中!
能够提砂囊四百斤的家伙,不做直殿将军就浪费了。
不,只作直殿将军也浪费!

可不,田元震把他带上定西战场,在这里冲锋陷阵,才是尹潮春的应该来的地方!
好,介绍完黄彬的两员勇将后,沈儿峪战斗继续进行——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感谢天涯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每天只能更新2000字左右,因为我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大明北伐》只是我业余时间的爱好。写作时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有正史、野史,有今人的研究成果,有明代、元代甚至清代的个人文集,还有各种地理志书(包括《大明一统志》和各地的方志,如《增城县志》、《凤阳县志》、《绍兴县志》、《浙江通志》等等)。所以,行文时没有讲究章法和技巧,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措辞没有推敲,更没有追求什么艺术性,请方家谅解,请朋友们指正!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7.

黄彬指令田元震领五千军兵冲击察罕不花的右侧,自己则领本部人马袭击察罕不花的后军。察罕不花正在与明营守军胶着多时,冷不丁后军和右侧遭到不明来历的攻击,顿时一片混乱!
这时候,天色大亮,木英和吴复忽然发觉元军士卒不断往后移动,急忙跑上塔楼,认真观察,“莫非青岚山的援兵已到?”他俩急忙叫来几名“望子”——也就是眼力超好的瞭望士兵——仔细观瞧,看看是不是援兵已到。
那几名望子果然眼力过人,看了一会儿,就报告说:“正是黄大人的兵马!”
就在此时,黄彬的号炮声传来了,明军互为援助时发放的号炮是在出征时已经互相约定好的,邓愈与黄彬约定的援助号炮声是八响,头尾各鸣一炮,中间的六响是连珠式发放的。
号炮传来,吴复马上咧开嘴巴,笑起来:“好家伙,咱军操家伙,出击!”
木英也点头道:“轮到我们开斋了!”
“放号炮!”
吴复命令。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元末大乱,他集结了一众乡里,自命为千户长,立寨自保。可是,红巾军风起云涌,元朝政府军忙于应付,各地“义军”蜂起成群,彼此间厮杀战斗,百姓丧乱不堪。吴复这支小小的乡兵,如何在这狭缝中生存?还是投奔势力强大的吧,1354年夏,吴复终于率众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欢喜之至,立即任命他为前锋勇士。从此,吴复就在朱元璋的旗下奔驰征伐,据《皇明异姓诸侯传》载:“(吴)复冲冒矢石,体无完肤,平居恂恂(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至临阵奋发,无坚不溃。”这样的勇士,不用多久,就在军中脱颖而出了。常州战役之后,吴复就升军职为统军元帅了。此后,在两军阵前,他的士兵经常见到他们的吴元帅跃马持矛,带头冲锋陷阵的身影。这位身先士卒的好榜样很快就得到主子的赏识。庐州之战中,吴复元帅又再冲锋杀敌,竟然率先登上庐州城头,三两下手势活捉元军骁将楼儿张,他的部队随即冲上城头,拿下了这座庐州城。前线指挥官徐达看着眼里,当即记下了他的不朽战功,朱元璋听闻,即刻手令:着吴复为振武卫指挥同知。
不久,他再跟从常遇春、邓愈征讨湖广,拿下襄阳城,在襄阳附近与元军大将任亮激战一场,打退了后者。朱元璋的另一道命令又来:着吴复为安陆卫指挥使,三品武官!

如今,面对蒙古大将察罕不花狠命的攻击,吴复早就想扑出营垒,与他大干一场,无奈军中有令:“不得出战,等待青岚山援军抵达战场,两军前后夹击。”
并且,还有镇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木英督战,吴复只好乖乖地等待黄彬的到来。

现在,黄彬终于来了!
就在号炮上中,吴复对手下士卒高呼:“众弟兄!我们的援兵到了!与我一起高唱军歌,杀敌去!”
——奇怪,怎么明军还有军歌?
有的。
虽然此时的定西沈儿峪之战,大明的军歌还没有完全谱曲,但是歌词却是有的——
“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驾楼船龙虎纵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虏将、胜胡兵,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一戎衣宇宙清宁,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升平。”
第一首,叫《飞龙引》。
第二首,叫《风云会》。
吴复高呼:“降虏将!胜胡兵!冲啊!”
营门一开,吴复吴伯起野马脱缰,手持长矛,直闯敌阵!
木英也不甘示弱,同样把手中长枪向前方一指,嚷道:“大明雄师,杀胡虏,清宇宙!”
他们的虎豹骑兵,熊罴战士,摇旗呐喊,战马驰骋,扑向已经后撤的蒙古战骑。

单表黄彬部队,他们的战士衣着与其他的明军战士不一样,里外的颜色不一样,外面的是红色战衣,里面的衬衫是黄色的,乃是江西行省的新军服,号称“鸳鸯战袄”,除了与其他行省作出区别之外,这支江西劲旅,多半来自原来陈友谅的部属!
老实说,朱元璋军营中,来自陈汉政权的战士至少有三成。一场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瓦解冰消,除了战死和逃跑之外,绝大多数都投降了朱元璋,跟了新主子。在征讨江西、湖广等地的陈汉残余部队时,他们中的多数也是投降了朱元璋!特别是陈友谅的劲旅“八阵指挥营”——陈友谅以水师称霸长江两岸,陆军战斗力较弱,但是,“八阵指挥营”却是他精心打造的精锐陆军步骑兵,他们中绝大多数的战士没有即时投降,而是散落于民间。
黄彬以江西省参知政事兼袁州卫指挥使的官衔坐镇江西袁州,派人到处召集昔日的“八阵指挥营”战士,凑合成一支三千人的新军,并把名册上交给当时的西吴王朱元璋,朱元璋很高兴,指派两员嫡系战将过去辅助黄彬操练袁州新军,他俩就是仇成和费震。袁州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就由他俩担任了。
仇成担任骑兵指挥官,费震担任步兵指挥官。“八阵指挥营”的战士班底好,根基扎实,经过六七个月的训练,到朱元璋传檄北伐之时,黄彬这批江西战士已经锻炼成精英部队了。朱元璋听到报告,略加思索,马上指令韩国公、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会同兵部尚书刘真和户部尚书李廷桂行文有关部门,打造一万件“鸳鸯战袄”,分发给袁州卫军士,并称其为“鸳鸯兵”!

“鸳鸯兵”战斗力如何?
据说,黄彬的旧上司欧普祥(他被徐寿辉封为“左丞、大司徒、袁国公”)治军过严,甚至可以称为残暴,只要是打了败仗,指战员一定是人头落地的,普通的士卒也难逃一死。故此,逃兵很多。欧普祥又指令,如果抓回逃兵,不仅处死逃兵本人,连窝藏他的家人及亲友,也受株连,一律斩首。如此一来,士兵不敢逃亡了。
——外号“欧道人”的欧普祥就是如此治军的。
故此,他的战斗力很强。因为不能在战前斩杀敌人,回营就会被杀。与其被主将处死,不如杀死敌人。欧普祥的胜利往往就是这样取得的,然而,却不得军心。
鄱阳湖战后,陈友谅败死,欧普祥第一时间向朱元璋呈递降书,朱元璋马上接受。以徐寿辉“左丞、大司徒、袁国公”的官衔,欧普祥在朱元璋阵营里,绝对可以当个中书省平章政事之类的二品大员。偏偏欧道人没有这个命水,他还没有见到他的新主子吴王朱元璋,就得病不治而死了。

他的军队,由黄彬统领。
黄彬的治军与旧上司不同。阵亡的,他派人去慰问其家属;受伤的,他命军医前去医治;家中没有男丁的,按月发放必要的粮食和食盐给其家属;被战争糟蹋了的民居和农田,黄彬动员村里的里正、父老修建房舍和劝耕农田——这是在执行朱元璋的中央政策,“与民休息,与民生产”。
总之,一句话:欧普祥以死吓人,黄彬以德服人。

以死吓人,战斗力很强,却不得军心。
以德服人,大得军心,战斗力更强!
且看那些“鸳鸯战士”如何和蒙古战骑厮杀吧——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07.

这些脱胎于陈友谅“八阵指挥营”的“鸳鸯”战士,有何过人之处?
黄彬想起当年徐宋政权的平章政事陈友谅创立八阵指挥营时的训话:
胡虏以骑兵立国,北国、中原旷野千里,战骑冲荡,无所不靡,我大宋之兵诚不可与之争。然则,如何胜之者?蜀汉之诸葛武侯、大唐之李卫公皆曰‘以阵破之’。武侯以八阵图破东吴之陆逊,卫公以六花阵破突厥于漠北。世人皆以其阵法为神器也,乃汲汲求诸阵图,拘泥于方位进止。岂不知行军战斗,瞬息万变,不以天时地利人和为念,徒以效仿诸葛孔明之阵法,焉能克敌取胜哉!今者,吾创此八阵指挥营,虽以孔明之八阵图为本,然重要之处在于“指挥”二字。八阵者,八名指挥官,各督其军,曰“天”、“地”、“风”、“云”、“龙”、“虎”、“蛇”、“鸟”。其进止非蜂拥出击,而听中军总管之命,据战场所需,各得其所。另配备游骑二十四队列于八阵之后,此游骑,我八阵指挥之法宝也!临敌之时,先以“天”、“地”二军陷敌,继以“风”、“云”,继以“龙”、“虎”……次第发兵,进击敌军前、后、中、左、右诸军,而我游骑战士则按中军指令,快速冲击敌军某部,以乱其军而制胜。
陈友谅在江西北部的靖安洪坪练兵,短时间内打造出这支声名赫赫的“八阵指挥营”,在对付元军的江西战场上,这支陆军精锐步骑兵无坚不摧。即使面对来自中亚的色目蕃兵,八阵指挥营也战无不胜。
可是,遇到朱元璋部队时,这支军队竟然败多胜少!
第一个战胜八阵指挥营的是朱元璋属下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总制帐前亲军前翼元帅蔡仙。他向朱元璋报告:陈友谅的八阵指挥营胜在车轮战术,八支部队先后出战,消耗敌方的战斗力,以游骑冲击敌方各个要害部位,一定程度上给敌方制造了混乱,瓦解了敌方的军心。可是,他仅仅注重了进攻,没能实现防守。
蔡仙解释道:孔明的八阵图主要用于防守,但是陈友谅改制后,八阵指挥营变成了攻击的有力武器,却把孔明的防守法则抛弃了。
当他向另一个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讲解破解八阵指挥营的方法时,蔡仙说:“我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对付八阵指挥营,只是用‘退’字诀就搞掂了他们。”
“何为‘退’字诀?”常遇春问这位龙骧卫指挥使同知。
蔡仙笑道说:“常将军,你乃天下奇男子,战必冲锋,每战必克,对‘退’字诀当然不甚为然了。”
常遇春说:“只要能够打胜仗,‘退’字诀也可以用的。”
蔡仙说:“敌进我退,不与之争锋,让敌军来追赶我军,使其八阵战线拉长,彼此不能相顾。其游骑必来参战,斩杀我军。我军亦如前法,以疑兵引其去向。如此者,八阵已散乱矣,何来克敌?我军则及时以伏兵进击其中军,必一举而胜!”
“他的单兵作战能力也不及我军!”蔡仙又补充了一句。
常遇春笑道:“明白。所谓‘阵法’,如狗屁矣!”
当下,带上蔡仙,继续进攻陈友谅的新淦诸军邓克明部队——邓克明就是八阵指挥营的“龙”旗指挥官!结果,邓克明兵败被擒,“八阵指挥”失其一。之后,凡遇到八阵指挥营,朱元璋的部将们就采用蔡仙的打法,什么“天”、“地”、“风”、“云”等指挥官无不战败被擒而降!
——这个蔡仙,也不简单的,《明太祖实录》载:“每战辄勇奋独出,横刀突阵,左右挥击,敌皆披靡,却走,不敢近。既还而金疮满体,人视之不可堪,而(蔡)仙略不以为意。”由于他没有参加定西战役(他正在南方湖南、广西战场剿灭苗蛮山贼),故此从略。

那么,这时,八阵指挥营战士脱胎而来的袁州卫新军——“鸳鸯兵”又如何呢?
蔡仙曾说八阵指挥营的战士单兵技击能力不如他自己的士兵,这也不是实情,八阵战士来自湖广和江西地区的下层百姓,大多是水乡的渔民和城市的游民,山区作战能力的确不如来自皖南、浙东地区的山民——这些是蔡仙龙骧卫军区士兵的来源地,这是士兵的体质问题。可是,这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的。
仇成和费震在这支新军推广了常遇春的练兵方法——常遇春担任江南行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期间,经常操练三军士卒,并且在金陵城北鸡笼山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仇成、费震二人对常遇春的练兵烂熟于心,鸳鸯兵也如此锻炼他们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
长枪兵和骑兵成了鸳鸯兵的主打兵种。长枪兵分为两类:一类是轻便的长枪兵,称为“花枪先锋”,他们就是打头阵的战士,使用的武器就是钩镰枪;一类是重装铁甲战士,全身披上战甲,带上头盔,使用的武器是与胡德济一样的龙刀枪!骑兵称之为“骁骑士”,使用的武器是与蒙古骑兵一样的武器——弯刀,他们就是从陈友谅口中的“游骑”演变而来的。
三类战士各一千名,构成了“鸳鸯兵”。经过六七个月的训练后,他们就是成了战斗力超强的杀人工具了。

好了!
花枪先锋冲向蒙古骑兵了!
对面万箭齐发,虽然他们疲态尽显,可是飞箭也是一如既往地伤人性命!
但见“花枪先锋”各人把左手肘部向前一推,一面面藤盾把他们的头部和上身遮蔽起来,“噼里啪啦”和“嗖嗖”之声不绝于耳:前者是箭簇没能射中藤盾的,只是箭杆打在藤盾上;后者,是箭簇牢牢射入藤盾的。当然,好几位花枪先锋倒下了——他们中箭了。可是,大多数的“花枪先锋”毫不在意,他们飞步向前。与其他的步兵冲锋的队形不同,他们居然是结阵而飞跑,八八六十四名战士一个小方阵,目的就是为了把敌军发射飞箭的杀伤力减低——六十四人,六十四面藤盾,如同一个个小堡垒,敌人发射过来的大量的箭簇都被藤盾遮挡了。
——为什么是藤盾而不是木盾或者铁盾?
两个字:轻便。
这些藤盾可是从苗兵那里引进过来的。藤盾经过选材、晒青到浸泡、煨烧、上油等多道工序制作,不仅具有轻便,防止因阳光暴晒而破裂的特点,还具有很强的弹性,刀枪不宜毁坏,箭簇也不易射穿!甚至,到了水边,藤盾投入河水,士兵还可以坐着它渡河!
——当然,它们的致命伤就是火!
木盾容易被太阳晒裂,铁盾?那么重,如何携带它快速地追奔杀敌?不是每个士兵都力大无穷的。

蒙古战士也是纵马前行的,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蒙古战士只是发射了两三箭,“花枪先锋”已经到跟前了!他们的钩镰枪马上派上用场!
《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训练的钩镰枪大破连环马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哟!
这些钩镰枪手就是花枪先锋,专门对付战马和骑士的下盘——也就是膝盖以下的部位。蒙古战士的武器就是弓箭和弯刀,他们对付敌人的方法一百年都没有改变:用弓箭远距离袭击敌人,纵兵冲切敌人,避免与敌人短兵相接,一旦敌人扑上来,就纵马避开,一边走一边射回马箭!
故此,明军战士要对付蒙古兵,必须近身肉搏!
看!
察罕不花的骑兵分散了,他们避开明军“花枪先锋”的围攻了!他们的回马箭来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预告一下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再预告一下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