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5018曰:
《大明北伐》不仅细腻刻画明军与蒙古军的各场战争,还要描写各自的政治斗争,包括权力斗争,更要忠实地呈现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方针和政策,包括肃贪,治军,外交,振兴经济与文化,建设官员选拔制度,监察制度,以及构建他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故此,涉及面较广,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笔者担心能力不足,希望各位看官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2.

皇帝示意宣他进来,刘基和危素则恭恭敬敬地侍立在皇帝旁边,弘文馆内悄悄然,没有一丁点儿声响。
轻缓的脚步声中,脱列伯进来了,他跪在阶下,向大明皇帝行跪拜之礼。
众人见他依然一身的蒙古装束。虽然在年前(洪武二年十二月),洪武皇帝朱元璋接见了这位已为战俘的元朝名将,当即就赏赐给他大明汉家衣冠腰带和衣服,让他与家人在京师居住,可是,皇帝对他说的一番体己话中,就有“你脱列伯也是各为其主,忠于职事,今日既为我军所败,做了俘虏,其情可悯,朕不杀你,你就在我大明京师做个良民吧!若然不习惯我南方生活,特许你按照你蒙古人的衣食住行方式,在京师过太平日子。”所以,脱列伯在寒冷的冬天,以及如今的春之末季,还是穿着他的蒙古衣服。

皇帝赐他起来,问:“脱列伯,朕召你来,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大明皇帝乃天生圣人,小人是北国臣虏,蒙圣上不杀,深感恩德,自当随传随到,甘愿为圣上驱驰!”这个蒙古大汉入了明国,仅仅两个多月,就从嘴里说出这话,让皇帝朱元璋很是受乐。
皇帝笑道:“脱列伯,朕还真是要让你为朕驱驰四方呢!”
脱列伯又下拜道:“小臣愿效犬马之劳!”
“好,好。”朱元璋说,“朕来问你,当初,李察罕麾下,你脱列伯也是一条好汉,与你一道征战的同袍战友,如今都哪里去了?”
脱列伯说:“小人所知者,有几个已经死在小总兵之手了。”
“小总兵?你是说王保保么?”
“是的。”脱列伯继续说,“关保、貊高被小总兵擒住,奏请元朝皇帝杀了他俩。”
皇帝说:“这两人,我知道。其他呢?”
“陛下,小人和孔兴二人就被李文忠将军打败了,仗了皇上的恩德,我得了性命,可是那孔兴却被部下杀了。至于张良臣和李思齐,一个被徐丞相生捉杀了头,一个归顺了皇上了。至于张良弼,听说尚在宁夏,保守着那城,陛下有军马前去打他,小人不知详情了。”

朱元璋听了,内心欣喜:这些蒙古赖以支撑国家的顶梁柱,竟然一个个悲惨地了结了!要是徐达在定西把胡虏扫平,擒住王保保,那么,我大明江山巍巍乎无敌于天下,称霸于世界矣!果然就是大明王降临人世,日月所照,尽为大明疆土,四海之内,皆为人民乐土,岂不快哉!
想到此处,他又问:“小总兵那里,除了那贺宗哲,如今还有什么大将服侍他呢?”
脱列伯说:“小人方才说的,都是老察罕时的大将,小总兵领军之后,李思齐等人不服他,他就带兵去关中打内战,关保、貊高和我、孔兴都不愿意看到这个结局,关保、貊高干脆调转枪头对付小总兵,我和孔兴也不听他的了。那时候,小总兵手下,就有许多将军出来了,贺宗哲、韩扎儿、李景昌、察罕不花、严奉先、阎思孝等人,都是勇将,小总兵就是仰仗他们,把关保、貊高打败了。我和孔兴只好回归朝廷,远远避开他的军马。直到,小总兵也听从朝廷指挥,我和孔兴才于他合兵与大明打仗。”
洪武皇帝听了,说:“若你辈没有内斗,我大明将士如何能轻易取了元朝江山!”他停了一会儿,又说,“不过,脱列伯,你似乎忘记了你的一位老朋友了!”
脱列伯想了想,说:“陛下,此人,小人不愿提起。”
“哦?难道他于你有什么过节?”
“不是,”脱列伯说,“他是忠臣,我是降人,在他面前,我内心有愧!”
皇帝说:“好!脱列伯,人家说你心直口快,胸无城府,与你一席话,果然如此!你虽然是降人,可也为元朝倾尽了力气,兵败被擒,朕不杀你,让你过太平日子,就是想天下太平,华夷一家,共享富贵!你所说的那人,虽说是元朝的忠臣,其心难道不想天下苍生过上太平日子么?你说来听听。”
脱列伯说:“他,是白锁住。”
“对!这个白锁住,就是我召你来的原因了!你且去招降他,让他归顺我大明!”
“这……”脱列伯说,“小人尽力而为吧。不过……”
皇帝问:“有难度么?”
“是啊,小人不知道他在哪里……只知道,他就在太行山中”
皇帝说:“这个容易,我派小校随你去找,白锁住一定得招降,另外,朕还要你找到赵宋理宗皇帝的头颅酒器。朕收到消息,说白锁住可能知道它的下落……”
脱列伯听了,接口说:“这个,小人是知道的,不需要白锁住,小人可以马上起行,前往大都,哦,不,应该是北平,找到那吐蕃僧人,把头颅酒器找回来。”
“哦,原来如此,找到头颅酒器,算你一件功劳,要是,你能把白锁住也招降过来,朕让你做我大明的大官!”

脱列伯高声谢恩,皇帝又说:“脱列伯,除了白锁住之外,朕知道,尚有许多的你往日的战友、同袍,你且去代朕谕告他们,蒙古国已经灭亡了,不要再为蒙古皇帝打仗了,让他们归顺我大明,回归故里,做大明的太平百姓,共同享富,共同快乐!”
脱列伯再拜道:“小人知道了!”
皇帝说:“从今日起,你不要自称小人了,朕封你为大明大都督府断事官,这是从五品之官衔,脱列伯,只要你心存感激,为我大明做事,从这个断事官做起,听军令而行,为国家建立功劳,日后,定能做我大明大官!”
“谢主上隆恩!”脱列伯跪拜称谢。

皇帝让他退下,早有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带着脱列伯下去更换断事官之官服了。
各位,这一幕,就是朱元璋招抚蒙古降将脱列伯的详细叙述,这个脱列伯日后后来果真做了大明四品武官:骁骑右卫指挥佥事,并且在解放云南之战中壮烈牺牲,成为大明统一战争的英勇烈士!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大明北伐》中出现的大量蒙古将军的名字,99%都是真实的,有些在《明太祖实录》中出现,有些在朱元璋钦定颁行的《逆臣录》中出现,有些在明人的笔记、墓志铭中出现,他们基本上都投降了明朝,不投降的就战死沙场了。王保保是幸运的一个,可以病死在蒙古军帐里。不知道为什么,明朝初年取得如此辉煌的军事成就,世人说起抵抗外敌入侵时,满口都是汉唐对匈奴对突厥,实际上,汉唐取得的军事成就如何及得上明朝之洪武永乐二帝呢?洪武朝,基本上是对蒙古碾压式的进攻,即使是洪武五年岭北之战稍有失利,可是,其后明军多次用兵蒙古高原,都是大获全胜的。可是,到了某些专家的研究中,却一笔带过,说洪武五年后,朱元璋对蒙古就只有防御了,“害怕了”。其实,他们是被清人编修的明史误导了!洪武五年后,明军多次与蒙古战斗,从未失手!仅举一例,沐英领兵北伐蒙古,将蒙古军打到全军覆没,连统兵官都生擒活捉的战斗,就被清朝编修的明史一笔带过,几无痕迹!正是因为洪武皇帝三十年如一日地征战蒙古,才把成吉思汗的后裔打到永无翻身之日!横观全世界,唯有洪武皇帝才能做到!他,就是终结蒙古神话的中国英雄!从此,蒙古,再也无法重现他们十三世纪的辉煌了!直至今天,蒙古几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希望支持《大明北伐》的读者继续支持这部“书”,它会带着阁下,痛苦地感受,那个昔日世界征服者的部落如何一步步被中国人瓦解,撕裂,最后成为仅能在蒙古高原上过上贫穷生活的落后民族!他们的祖宗粉碎了多少国家的文明,灭绝了多少民族的文化,屠杀了多少人口!十三世纪的蒙古人,把他们民族的一切辉煌全部耗尽,十四世纪,中国的朱皇帝,把他们彻底打回原形!朱元璋的历史作用,就在于此!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宋濂,明代开国文臣第一的太子师,留存至今的200多篇墓志文。绝大多数是明初人物的传记资料,包括常遇春、康茂才、胡大海、王恺、华高、华云龙、胡深、方国珍、章溢、李思齐、于光、孙兴祖、赵德胜等人,宋濂都有传神的记录。而对李文忠那一文(不是墓志铭文),更加是写作“武功记”,这些基本上都是光看清朝人编撰的《明史》的“专家”没有顾及的。现以这份论文,作为契机,重新编写明初人物的真实传记。《大明北伐》就是这么一种尝试。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3.

脱列伯走后,皇帝朱元璋示意危素、刘基坐下,那李善长也被安排坐在他们的上首。
皇帝问:“去年,朕之开平王(指常遇春)与保儿平章(指李文忠)追击元主,遇春等出永平,取大宁,下全宁,来了个迂回包抄,拿下了元上都开平。彼时曾得辽东诸路消息,谓辽阳元军兵马甚多,朕已于永平府添置卫军。辽阳那边的虚实,”他看了看危素,问,“危学士,可知详情?”
危素连忙站起来,禀奏道:“辽阳那边,镇守的元将,就有陛下的故人纳哈出呢!”
朱元璋笑道:“这个我知道了。想不到纳哈出果真成了我的心腹大患!”
刘基在旁听了,只是含笑,不语。
李善长说:“陛下,当初一念之仁,竟成如今边患。微臣担心,保儿平章两面受敌啊!”
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已经工作了十六七年,年纪比他的主公还要大十四年,他们初初见面时,李善长已经四十岁,朱元璋才二十六岁,如今的皇帝四十二岁,李丞相也就五十六岁了,虽说彼此间以往有上下级之分,如今则为君臣称谓,李丞相之心态,有时候还是遮掩不住他的倚老卖老,说“保儿平章”也就算了,指斥皇帝“当初一念之仁”,着实让朱元璋心里不快。

危素说:“我皇不用担心,就微臣所知,辽东政局,也不是纳哈出说了算的。”
原来,这个老臣危素,来头很不简单,在元朝末年,他在中央政府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后来为蒙古权奸孛罗帖木儿排挤,外调到岭北行省去当行省左丞。表面上是由从二品的参知政事升到正二品的行省左丞,可是,前者是中央朝官,权力核心成员,后者是地方大员,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不由得不让人心生“明升暗降”之叹。不过,作为江西籍的汉人,居然在蒙古大漠担任地方大员,这种排挤看起来,更像是“流放”。那时,危素已经62岁,可谓花甲之年,老儒生、老学究一名,却在岭北行省饱受蒙古高原的奇寒酷冷,若知道这岭北行省之省会城市就是大蒙古国的哈剌和林旧都所在地和宁,与今天的蒙古都城乌兰巴托相去不远,就可以隐约体会到危素的“惨况”!一个糟老头子,怎么受得了这等苦楚!所以,在经历了一个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冬天后,危素几乎与浙江地区的刘基一样,内心苦闷与愤懑积聚到爆发起来,于是,弃官而去,回到元大都附近的房山的小别墅去养老了。

危素在房山呆了四五年光景,明军的北伐军就抵达元大都了。
那时,元末帝妥欢贴睦尔匆匆带着老婆儿女逃出京城,负责保卫京城的淮王爷帖木儿不花把危素请出来当官,希望他起用的汉人危素多少能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殊不料,危素在八月初一日到翰林院上班,八月二日,明军就攻陷了大都!他仅仅上了一天班,就成了亡国臣虏!据说,他当时抱着一死以报国的心态,想投井自杀,却被朋友劝住了,说“你不做官已经四五年了,元朝灭亡对你来说,不算是什么耻辱,况且,你身为监修国史之史官,如果你死了,元朝的历史就没有人知道了,你活着,就是元朝的历史留下来了”,于是危素不再寻短见,而是去保护元朝的国史馆,阻止明军烧毁这里的史料。正是由于危素这一念头,让元朝的历史得以重现,否则,若一把火烧了国史馆,那么,元朝的历史,就只有从传说中来了!
危素是历史学家,也是元朝实录的撰写者和保管者,今天所见的《元史》,就是根据他保管的元实录编撰而成了。《元史》,虽然备受那些苛刻的历史学家的诟病,可是,世界上,研究蒙古,研究元朝,最有价值,最可信,最全面的史料,就是这部《元史》。那些波斯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和欧洲人,乃至蒙古人写的蒙古史,不过是蒙古史的片段而已(诸如《世界征服者史》、《史集》之类,不过是成吉思汗父子的传记,那部《马可波罗行纪》也不过写道忽必烈而已,要在它们中寻找忽必烈之后的历史,难比登天)。
故此,危素,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确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在皇帝朱元璋面前,危素继续说下去:“辽东之局势,不是纳哈出说了算啊。”
皇帝示意他往下说。
危素说:“辽阳行省,除了太尉纳哈出之外,尚有平章政事高家奴和刘益二人,知院哈剌张,丞相也先不花等大员。”
皇帝问:“他们都是什么来历?”
“五人中,唯有刘益是汉人,其余四人都是蒙古人。”
刘基忍不住插话了:“刘益,如何由汉人成了元朝的平章政事?”
李善长也说:“这刘益不简单啊!他是怎样混出如此高官的?”
“他就是世祖朝太保刘秉忠的后人!”危素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4.

李丞相说:“据说,那刘太保乃神仙般的人物,以高僧身份侍奉那元世祖,晚年听了皇命而还俗娶了妻,可惜并无生育儿子啊,这刘益如何成了刘太保的后人?”
危素拱手道:“要是别个说了刘太保后人的故事,倒是不太可信。小人为元之国史监修,多少还是把握了前元典故的。”说着,他向皇帝再拜,道,“刘太保另有亲弟刘秉恕,亦为世祖朝大臣,曾任礼部尚书之职务。刘秉恕把儿子玉璋过继给兄长刘太保为嗣子,刘玉璋有子二人,一名刘虎,一名刘彪,那刘彪又名刘绍祖,官至昭文馆大学士,这刘益,就是刘绍祖的儿子。”
众人听了,“哦,原来如此!”明白过来。
皇帝问道:“既然刘绍祖为昭文馆大学士,缘何他的儿子刘益却到辽东去了?”
危素答道:“世人只知道刘太保为邢州人士,其实,他的祖上,却是辽东瑞州土人。元末帝至正年间,妖人刘福通作乱,他的军马由关先生等人带着,窜到辽东烧杀抢掠,攻城夺寨,把那锦绣山河糟蹋得涂炭一般,又窜过鸭绿江,侵犯邻邦高丽国,高丽本为元朝属国,一衣带水,自然同心协力,助着蒙古剿灭贼人,刘益就是那时候,响应元朝廷号令,领族人从军,到辽东会同高丽人一起剿灭贼人,立了军功,因他是前朝功臣后裔,自然晋升不少。我大明开平王追击元主,出永平城之时,刘益已经坐镇辽东半岛近十年了,他做了辽阳行省的平章政事,麾下十万大军,却拥兵自重,观望成败,不肯应元末帝的诏令勤王救国。我觉得,他是可以争取过来,归顺我大明朝廷的!”

皇帝点点头,又问:“除刘益之外,其余的把守辽东的元将兵力如何?”
这次,危素还没有回答,丞相李善长就禀奏皇帝了:“陛下,据中书省外派的人员来报,如今辽东,刘益和高家奴皆拥强兵,刘益坐镇辽东半岛上的得利赢城,高家奴则镇守着辽阳山寨,哈剌张驻军沈阳古城,那丞相也先不花盘踞在开元城,至于那纳哈出,就在金山驻守着。他们的军马,以纳哈出为最多,号称二十万,其余四将,各有军马十万左右。”
皇帝听了,点着头,可是,内心有点儿不爽,便问:“如此军情,怎的,朕却不知晓?”
丞相答道:“陛下,辽东局势暂时不是我国家之重点,去年陛下曾派人往那里告谕纳哈出,不见任何回复,又曾派人往高丽宣布大明革命,灭元立国,高丽那边明里头与我邦交结好,暗地里却与故元来往,着实令人气恼。臣担心辽东情报会引起陛下不安,故此,没有及时上报。请陛下恕罪!”
皇帝听了,张口,一时间没有说话,沉思了许久,不再理会李善长,却问危素:“方才,危学士说刘益似乎可以争取过来,可是,听你所言,他拥兵自重,观望成败,便知他不是元朝忠臣,想来,亦未必能归我大明。”
危素说:“李丞相说出诸多辽东军情,恰恰证明那几路军马不是一条心,高家奴和刘益官阶一般,军功相约,都是靠镇压妖人起家的割据势力,请原谅老臣如此称呼他们,平日里彼此提防着对方,特别是高家奴,他同时还是元朝廷翰林院的官员,小臣就曾是他的一位同僚,此人心高气傲,以蒙古贵族身份傲视我等汉人,当初与刘益一道剿灭贼人,两人就因为争夺地盘而兵戎相见,彼此结了冤仇。如今,他们一个在辽东半岛的得利赢城,一个在辽阳山寨,丞相也先不花特命知院哈剌张驻军沈阳古城,就是要防范他们互相攻伐。”
刘基又有机会插嘴了,他说:“那得利赢城,可是在盖州附近?”
危素说:“是的。盖州以南约一百里吧,具体距离,老夫也不记得了。”
——盖州,就是今天的辽东半岛上辽河入海处的营口市附近的盖县。

刘基禀奏皇帝,说:“这刘益,可以争取过来了。”
皇帝问:“卿如何妙计呢?”
“危学士所言,得利赢城,属盖州地界,位于辽东半岛,我大明海军劈浪以往,另派得力使臣晓之以理,何愁刘益不俯首来归?”
“海军?”
“是!当初汤将军(指汤和)、廖将军(指廖永忠)统率海军攻取浙东沿海、福建陈友定、广东何真,上月,陛下亦派海军自山东海运军用物资至永平。我大明海军若仍自山东登州出发,继而往东北航行,接近辽东,威胁他刘益,刘益必然惊恐。我方又派使臣往他处招降,另又派使臣招谕纳哈出等人,故意向纳哈出等人放出消息,说刘益欲降大明。纵然他们不愿与刘益为伍,同归于我,也会防范刘益,甚至要与他交战,阻他降我。那时,刘益孤立,不怕他不降了!”
皇帝笑了:“卿,果然就是朕之张子房!如此外交,如此威吓,刘益,已在我指掌之中了!”
他又说:“使者,我已经想好了,就让黄俦去吧,他去招谕纳哈出。至于出使辽东半岛上的刘益,派谁去呢?”
李善长说:“微臣以为,派降人去为妥。”
皇帝点头说:“好!就派那欧阳朝佐去吧。”
李善长说:“黄俦和欧阳朝佐目前都是大都督府的断事官。”
皇帝笑道:“正是合适人选!那脱列伯也是断事官,他们几个若能办好事情,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他又转向刘基,问:“我大明海军,何人领兵好呢?”
“张赫可以。”
皇帝不由得站了起来,仰天说道:“好!这个张赫,就是我大明海军的好将军!”

大明京师,在元末帝奄奄一息之际,就发生了上述一揽子事务的重大决策。
洪武皇帝朱元璋就在京师弘文馆,解决了北伐东路军李文忠的侧翼危机,那么,李文忠在骆驼山与蛮子的厮杀,又如何一个结局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份论文,得益于明代蒙古史专家薄音湖的指导,虽然容量偏小了些,可是却把明军战胜蒙古军队的核心原因讲得很透彻:武器至上。薄音湖就是那部大部头《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的主编,建立在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之上的研究,可信度自然非比寻常。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中华书局于1962年出版的《明经世文编》(原名《皇明经世文编》),全6册,500多卷,400万字,汇集了明代二百几十年的足以经世致用的名文巨作,作者都是明代著名军政界人物,诸如宋濂刘基王袆朱升方孝孺苏伯衡叶伯巨练子宁解缙姚广孝于谦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人,编者为明末陈子龙等人。这套书才印刷了1500套,当时定价75元,已是天价(1974年中华书局版的《明史》,28册,500万字,也仅为26.6元)。如今,这套绝版的大部头,只有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才有收藏。二手价格,已经超过10000元,与原价相比,增百倍以上。《大明北伐》某些相关理论,来自此书的记载。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5.

洪武三年三月中旬,大伯颜山以东,一大片的草原,依旧寒冷刺骨。
大蒙古国岭北行省知枢密院事白文显领五十战骑追击大明哨骑,可是,哨骑撤退得太快,他们没能追上。白文显对手下说:“我等出了大营,却追不上贼人,一则无法交差,二则,我等岂能任由他窃了军情而去?”
众人说:“我等也去刺探他们的军情吧!”
“好!既是各位有意,我白将军就领大家去闯荡个名堂出来!”
白文显不愧为名将白锁住的儿子,他果真领五十战骑往西南而去。

他们没有跑多远,大概就是三十里吧,在一个土坡上,白文显和他的战士们勒住了马缰绳,他们眼睛所见的一切,让他们不敢再前进了!
土坡之下,绵延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土坡,这些土坡中,是一个又一个的营垒,这些营垒里,是一面又一面的大明战旗!
定睛细看,这里的明军营垒连续错落,各有章法,呼应者,互为犄角,参差者,彼此掩护,聚拢者,羽翼中军;营寨之外,防御工事齐备,战壕深沟回环,箭塔土垒罗布;营寨之内,旗幡漫卷,干戈辉映,钲鼓锣鸣,人喊马嘶!
粗略估算一下,这座明军营垒连绵上十里,少说也有五六万人马!

白文显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他问左右:“此处有贼兵据营,怎的没人来禀告?”
左右说:“我等也不知道啊!太尉大人只叫我等防备着东南方的贼兵,如何知晓他们在此处扎下了营寨?”
知院骂道:“斥候探马,方圆四面皆得侦察。怎能一味防住东南方?快与我潜入去打探消息!”

说话间,忽见明军营垒右侧,战马奔腾,尘头大作,一队明军骑兵不知从何处追杀过来,在他们前面,是一队蒙古将士。白文显和战士们认真观看,那队蒙古将士大约十五六人,正在惶恐飞奔,后面的追兵穷追不舍,不断地发射弓箭,鸣放火铳,眨眼间两名蒙古骑士中箭堕马了。
白文显忙问:“我军有出营到这里的军士么?”
左右回答他:“没有。”
“莫非,他们是贼人伪装我军战士?想来蒙骗我?”
白文显警觉性甚高,便吩咐:“准备迎敌,切莫中计!”众人马上箭上弦,刀出鞘,控制着战马,准备厮杀。

这次,白文显估算错了。
被追杀的,果真就是蒙古将士。
他们一边逃跑,看到自己族人就在一个土坡之上,便往这边逃来,一边高叫:“大蒙古国的勇士们,快快帮助我们杀退贼人!”
白文显让战士高呼:“你们是何人?快快通名上来,否则,以贼人看待!”
那边骂起来了:“你们是谁家的军士?见了观音奴大人,还不前来相助?”
白文显问:“那个观音奴大人?”
“大元中书省枢密院知院兼翰林院学士承旨观音奴是也!你等,何人也?”冲在最前面的蒙古大汉高声喝道。
白文显一听,觉得名字十分耳熟,便问:“据我所知,观音奴大人正月中领旨前往西北征召齐王扩廓帖木儿勤王入卫应昌皇庭,出发将近两个月了,如何今日在这里出现?”
这时,一员文官装束的骑士冲了上来,他叫道:“白将军!难道你不认识老夫了吗?”

白文显细看来人,啊,原来是他!
这位文官,名叫张佶,江西临川人士,说起来,还是前文所说的危素的门生,目前任职为监察御史,两个月前,濒危的元末帝妥欢贴睦尔把军国大政委任于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后者马上指派中书省枢密院知院兼翰林院学士承旨观音奴持手诏征召西北地区的齐王领兵前来应昌保卫蒙古皇庭。观音奴就带着监察御史张佶,一同前往。
不料,今天,竟然在大伯颜山西南三十里处,遇着他们被明军冲出营垒追杀起来。
白文显看清是张佶,连忙问道:“张先生,如何狼狈至此?”
“且退敌,且退敌,回了你营寨再说!”
观音奴气喘吁吁地,在那位蒙古大汉的身后说道。

白文显点点头,挥剑一指,手下军士“嗖”、“嗖”射出利箭,把追兵逼退。
随后,白文显亲自断后,带着观音奴和张佶,往自家大营奔去。
明军却也不追了。

白文显他们不知道,此刻,赵庸站在另一个高处,微微笑,看着这一切。
他对亲兵说:“回营,准备决战!”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北巡私记》的作者记作刘佶是不正确的,因为文中已经自称为张佶,故此,《大明北伐》里记作“张佶”。这部让柯劭忞惊为至宝的世上唯一记载元顺帝北逃之详细内情的中文史料,如今也写入《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大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西平侯追封黔宁王谥昭靖沐公(沐英)之墓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为了让各位看官更加清楚元末明初之史事,《大明北伐》将启用比较历史学的理论,引入刘邦、黄巢、朱温、李自成、洪秀全等类似历史个案,同时也与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进行雷同个案的比较,更以李世民、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以及乾隆诸帝作比较,让大家看清楚:朱元璋究竟是何英物!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6.

大蒙古国太尉蛮子听闻岭北行省知院白文显回营复命,还带回了天使观音奴、张佶等人,便顾不得巡视军兵操练,匆匆赶回中军帅帐。
众人相见,以蒙古高官之礼互相行礼,蛮子劈头就问:“知院观音奴公,阁下奉手诏往西北,缘何今日至于此?”
观音奴是蒙古族的进士出身,挂现职之前,担任的官衔是翰林学士承旨,从二品之职务,为翰林院的头儿,负责皇帝妥欢贴睦尔诏书的撰写,并参预军国机要。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年),升任为大元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即国防部部长,官阶从一品),并兼前职。如是者,观音奴已经是大蒙古国的权力核心的军国大员。
可是,他和太尉蛮子之间,私交却不见得感情浓厚。
蛮子是太子党,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心腹之人。本年(1370年)正月,皇帝妥欢贴睦尔病倒于应昌皇庭,“三十年正月初二日,帝不豫。诏皇太子总军国诸事”(张佶《北巡私记》)。“初九日,诏观音奴公赍手诏赐扩廓帖木儿王,征其入卫”。这个初九的诏书,已经不是妥欢贴睦尔发出的了,它是爱猷识理达腊亲理大蒙古国军政事务的第一道指令!
爱猷识理达腊虽然对扩廓帖木儿往昔不肯支持自己行唐肃宗之事,抢先上位而耿耿于怀,可是,到了他亲理国事之时,他还是认为,自己政权的安全和稳定,离不开扩廓帖木儿的支持。于是,他派出观音奴,这个能言会道,才兼文武的知院及学士急奔陕西和甘肃,征召齐王勤王保护应昌皇庭。
观音奴目击国家沦亡,蒙古垂危,也不推迟,只是请求带监察御史张佶同行,爱猷识理达腊当然应允。
于是,正月十一日,他们带着少量的随从,急奔西北。

爱猷识理达腊亲理国政,他的母后,奇氏完者忽都又来要求她的儿子为她报仇了。
完者忽都有什么私仇呢?她要她的儿子与哪个国家开战呢?
高丽国,完者忽都的祖国!
此事,暂且搁下不提。大蒙古国和大明,都在拉拢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大明北伐》一定会把这“三国演义”娓娓道来,只是还不到时候。

爱猷识理达腊没有服从他的母后的懿旨,因为他知道,他肩负的责任是要中兴他的祖国——大蒙古国,观音奴离开皇庭后,他马上安排自己的人员上位:
蛮子,太子宫高级侍卫官,连升数级,直接委任为“太尉”。这个官衔不是元朝常设的职位,也很难说清它的管辖部门,字面上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然而,真的如此理解,又有歧义了。那个齐王扩廓帖木儿,都督天下军马诸军事;还有那个知枢密院事观音奴;与这个太尉蛮子,谁管谁?谁听谁?遥想十多年前,那个自称诚王的张士诚投降了元朝,也被委任为太尉之职务,那么,张太尉,有算是什么级别?
故此,“太尉”不是一个常设官职,他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特别的人物安排的特别职务,总之,就是一品大员,皇帝一道指令,让他领十万兵,他就是十万兵的统帅。
爱猷识理达腊把蛮子提升为太尉的同时,又把另一个心腹买驴也提升为太尉,与此同时,那个驻兵二十万于辽东的纳哈出,也被任命为太尉。
爱猷识理达腊决心用这三个“太尉”,稳住自己的江山!

当“旧人”观音奴出现在太尉蛮子的军营时,后者心里很不舒服,假如,那个齐王,真的统兵入卫应昌皇庭,那么,他这个蛮子太尉,算是什么角色?三个太尉,一个齐王(也是右丞相),哪,谁是话事人?蛮子连竹贞都不能放心,看到买驴陈兵大明蓟州边陲,他心急如焚。
观音奴一入营,蛮子心中就怦怦然,他想知道,齐王的消息。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7.

观音奴把仆人上呈的酥羊酒一饮而尽,愤愤然对蛮子说:“那扩廓帖木儿可把我气坏了!”
蛮子问:“如何了?”
观音奴坐下,对蛮子说:“皇上从前听了危素的建议,罢了大抚军院,专心一意让扩廓帖木儿把持国家军马,岂料这厮肆意妄为,不尊国法,违抗君命,只是入关中与李思齐、张良弼等人争权夺利,致使明寇深入,京师不保,圣舆北巡。令国家沦丧者,扩廓帖木儿之罪上通于天!今者,我观音奴奉命,持诏书征其入卫应昌,保护皇庭。那扩廓帖木儿居然说,应昌非用兵之地,要我回禀皇太子,奉车驾速往和林……”
蛮子听到这里,插嘴道:“那扩廓帖木儿果真不肯勤王?”
“勤王?”观音奴气愤地说,“他要圣上车驾往和林去,放弃应昌!”
蛮子也气愤了,他说:“扩廓帖木儿如何能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来!大蒙古国皇帝在应昌,他身为臣子,就得千里万里前来保驾,怎能叫圣上往和林去?莫非,他想着干曹孟德那‘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
观音奴点头说:“我看他就是有这层意思!当初,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的老干爹,在河南剿灭反贼刘福通时,就有曹操那不臣之心。山东的田丰和王士诚之所以要刺杀察罕帖木儿,据说就是因为田丰看出察罕帖木儿有曹操之奸雄心,所以不惜为国除贼云云。如今看来,他们两父子都是同一路货色!依我看,田丰杀得好!”
蛮子心中暗喜:扩廓帖木儿不肯来应昌,自己则少了一个政敌。
可是,他口上却说:“国家没了扩廓帖木儿,难道就不能中兴了吗?如今皇太子总理军国,任贤用能,收复京师,平定明寇,一统天下,到时看他羞也不羞!”
观音奴也接口说:“到那时候,罢了他的兵权,撤了他的军职,一脚踢去云南了事!”
蛮子看了看他,也望了望张佶,转话题说:“观音奴公,张公,你们因何遇上了贼人?”

观音奴说:“扩廓帖木儿既然不肯发兵勤王,难道我俩赖着不走么?国家大事要紧,我和张御史马上赶回皇庭复命,岂料在宁夏,遇着明寇游骑,被他追杀了好几十里,也知道宁夏城被明寇包围了。到东胜州时,又探听到那里也被明寇占了。我们不敢再逗留片刻,一个劲地往东跑,在骆驼山西北面,撞上明寇大营,这次他们派了一百多人来追杀我等,要不是白知院相助,我观音奴可能再也见不着皇太子了!”
张佶也说:“骆驼山的明贼大营不同于宁夏和东胜州,远远就有他们的细作游骑,我和观音奴公,几乎遭其毒手!”
张佶又对白文显说:“白知院来到及时,我和观音奴公万分感谢!”
说着,向白文显行礼答谢。

白文显连忙还礼。
蛮子问:“白将军,那明贼大营是怎么一个样子?”
白文显说:“连绵十里上下,估计贼人有五万军马。”
蛮子听了,没有做任何反应,他对观音奴说:“观音奴公,你和张御史且去休息,而后继续回应昌复命吧。”
他二人点头,随左右侍从去了。
蛮子立刻召集军中高级将佐商议军情。
他问:“明贼在何处扎营?”
白文显说:“那里,应该就是凌霄峰的东面,对着大伯颜山的西面。”
蛮子说:“明贼的大营,不是从前朵儿只八剌的营垒么?”
赵敏安答儿说:“朵儿只八剌来报,他与竹贞被李文忠派去把守那个什么辎重营,若从前朵儿只八剌的营垒尚有贼兵,白知院所见的贼营又有五万军马……”他忽然醒悟,对太尉说,“太尉大人,贼将李文忠分兵为三,立了三个军营,兵力定然分散了。”
蛮子笑道:“李文忠的确是把部队分散了。不过,安知非其奸计乎?”
白文显说:“太尉如此说,莫非,那李文忠欲引诱我军出兵?”
蛮子说:“正是!诸君细想,李文忠之前对付了我军那么多的大将,从未失手,可知其用兵高明,非孙子吴子莫及也。如此高明的贼将,怎么会轻易犯错,把兵力分散了去?他岂不知我太尉蛮子领兵十万而来?如他分兵,我大军奋击其一营,立破其军,他李文忠不是自讨苦吃?”
赵敏安答儿说:“对极!贼将李文忠必定在耍阴谋,欲我军前去劫营,故意做出如此姿态,那朵儿只八剌急于立功补过,频频约我去劫营,或许也是他安排的全套呢!”
白文显笑笑,说:“太尉,且不说他李文忠是否在引诱我军出战,即便是,他如今已经分兵为三营,我军十万之众,难道还怕他三五万人不成?”
蛮子想了想,说:“白知院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我军不怕他的伎俩,我必定出兵破他营垒。不过,我还需要更多的情报。我要知道他这三座营垒,各有多少人马。我要知道,每座敌营的带兵官是谁。我还要知道,他们的后勤补给如何接送上来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要打击最为薄弱的敌营,把他们的补给粮道截断,在心理战上,胜他一阵!”
他对几名枢密院同佥说:“你等速去办好这些事情,越快越好!”
那些同佥马上去办。

蛮子看着白文显,忽然问:“白知院,可知,我为何如此慎重行事?”
白文显笑了笑,没有说话。
蛮子又说:“我知道,你们白家为国家尽忠职守,已经两代人了。可是,国事日蹙,贼人嚣张,若我军贸然出战,赢了那李文忠还好说,若吃了亏,败了,上不能报答皇恩,下则令祖宗蒙羞,徒然牺牲了将士的性命。”
白文显点头,表示理解。
蛮子又说:“白将军,我有一事相求,希望你能办妥。”
“什么事?”
“就是请令尊大人出山,为国出力!”
“我父亲?我父亲不是已经殉国了么?泽州之战中……”白文显说。
蛮子说:“白将军!听我一言。”
白文显眨巴眨巴着眼睛,没说话。
蛮子道:“察罕帖木儿营中,我蛮子只佩服两员将军:一是老保;一是你父亲白锁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人说《大明北伐》竟然写成20世纪四十年代的建国史,“明初有那么厉害吗?”
回答——
能把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元朝中央政府、李思齐、扩廓帖木儿、蛮子、乃儿不花、纳哈出、月鲁帖木儿、把匝剌瓦尔密、明氏夏政权、脱古思帖木儿……等等消灭的朱元璋,在十四世纪,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不厉害,行吗?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中牟县志》之《忠节》之《白锁住传》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78.

白文显听太尉说罢,不禁冷笑两声。
蛮子正色道:“白将军,因何冷笑?”
白文显慢慢地说:“太尉,若说你佩服我父亲,也就罢了;可是,你若以李老保那厮与我父亲相提并论,那属下就不敢苟同了!”
——老保,姓李,故名李老保。

蛮子道:“李老保平章可是条好汉,当初察罕帖木儿为山东田丰、王士诚所害,若非你父亲力挺扩廓帖木儿,他如何做得了总兵官;若李老保不通力合作,他如何取得了益都城,报了大仇,雪了大恨?”
“李老保的确为扩廓帖木儿做了件好事,可是……”白文显一转口风,“这厮竟然投降了明贼,晚节不保,如何能与我父亲相提并论?”
蛮子一听,急了,问:“老保降贼了?”
白文显说:“难道太尉竟不知情?”
“人道他城破殉国,壮烈牺牲了!”蛮子捶胸道,“难道我拜错菩萨了?”
白文显说:“城破殉国的,不是李老保,而是与他一起镇守益都城的普颜不花平章!”
蛮子许久无语,忽然他问:“你如何得知?”

白文显长叹一声:“与李老保一道降贼的,还有益都白知县,那可是我的族叔!此乃我族人之败类,乡中父老已将其除名于族谱矣!”

——有关白锁住、李老保的史料,目前存世的不多。《明太祖实录》并没有正面记叙徐达大军攻打益都城的战事,但在大明立国,朱元璋称帝的诏书里,赫然再目的是:“遂戡定采石水寨蛮子海牙、方山陆寨陈也先、袁州欧普祥、江州陈友谅、泽州王信、新淦邓克明、龙泉彭时中、荆州姜珏、濠州孙德崖、庐州左君弼、安丰刘福通、颍州熊天瑞、福建陈友定、平江王世明、洗州李胜、苏州张士诚、庆元方国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把“益都老保”排在“沂州王宣”之后,也就是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之前,大明北伐军平定沂州王宣(1367年十一月)之后,徐达还解决了益都的李老保势力。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此事时,说:
(徐)达进攻益都路,宣慰使普颜不花捍城力战,不能支,城陷,还与母诀,曰:“儿不能两全忠孝矣。”达闻其贤,遣使召之,不往。被执不屈,与总管胡浚、知院张俊俱死之。不花妻阿鲁真亦抱其子女投井死。执其平章老保与白知县等,获士马兵粮以万计。

这里提到明军生擒了老保和白知县,可是,到了柯劭忞的《新元史》就写作:
明遣大将军徐达攻益都,谕老保降,不从。达谓诸将曰:“老保所恃者河上援兵,吾已分兵拒黄河南岸,断其臂矣。”即督兵填坝而进,拔其城,执老保与白锁住送建康。

显然,柯劭忞把“白知县”与“白知院”搞错了,他认为白锁住就是白知院,即白知县。
事实上,大明北伐时,白锁住已经是扩廓帖木儿的总将,无论是何种史料,包括柯劭忞自己的《新元史》也称其为“总将”。何为总将?就是军中众将之上将,联系到扩廓帖木儿手下诸多将领都是平章之职务,白锁住的职务不可能比他们低,《明太祖实录》直呼其为“平章”,就是明证。
也就是说,连同李老保一起投降明朝的,不是白锁住,而是另一位姓白的知县,而不是知院。

而且,更加有力的证据是——
《明太祖实录》里,记载了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的事件:
“右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兵至武陟,遇怀庆逻骑百余人,获之。明日,兵抵怀庆,故元平章白琐住等已弃城遁入泽州,官军遂入城,获将士八百人、马五十匹,以指挥纪斌等守之。”
那时,益都之战已经过去几乎一年了!若依照柯劭忞《新元史》所说,白锁住在前一年就已经做了战俘,被押往建康(大明国都),如何能继续在山西战场指挥泽州之战?

而且,又何来洪武皇帝朱元璋还要派人去招降白锁住?《明太祖实录》伶伶俐俐地收录了朱元璋招降白锁住的诏书全文(后文自然会出现)!那元朝的太尉蛮子又如何能请白锁住出山为大蒙古国做最后的战斗?
一言而概之:柯劭忞搞错了,《新元史》有误。

蛮子听了,说道:“看来,我搞错了。错把坏人立了丰碑!”
白文显又说:“那李老保也没有好下场,明朝皇帝派他去招降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把他毒死了!”
蛮子一惊,失声叫道:“怎的,我都不知道啊?”
“大人,你那时做着皇太子的忠诩军都指挥使,一心侍卫皇家,如何知道山西太原的秘密军情?明朝皇帝朱元璋亲临汴梁城督战,把李老保也带着,让他去山西太原说降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本想砍了他的脑袋,后来,想着,此人也曾替他报了父仇,便赐他毒酒,毒死了他。”
“你又是如何得知啊?”
“我父亲说的啊!”
“你父亲?”
“是。我父亲,当时正在泽州把守。那李老保不敢径直去见齐王殿下(指扩廓帖木儿),他路过泽州,便求我父亲代为转告,故此,我父亲知道详情。”白文显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这么说来,李老保真是我大蒙古国的败类,活该被齐王毒死!”蛮子说,“看来,举世之中,我敬佩之人,就只有你的父亲白锁住国公爷了!”
忽然他问道:“如今,你父亲待在何处?”
“他就在太行山中。”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谢谢大家的支持!
《大明北伐》能在天涯出现,并且存在到今日,已经是万幸了,何敢奢望别的呢?只要在这一方田地,容你这种声音,有朋友喜欢点击阅读,足够矣!
之所以叫飞翔明2018,那是说,这部“书”是2018年开始创作的,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看看,写完时,要花多少时间。本“书”写到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为止。但是,由于,它的开始点是太原之战,那是发生在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情。大明北伐是从1367年十月开始的,完整的大明北伐就应该从那时候开始。所以,写完朱元璋大封功臣后,我就开始补写太原之战以前的北伐战事了。
可以想见,太原之战前,主角就是常遇春。那时候的常遇春,会重新演绎出来,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常胜将军,谁有资格傲视蛮族!
当然,我的一个奢望,就是把明朝建立的过程,即朱元璋的一生全部写完。
希望各位朋友继续支持我。谢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胡丹这部作品,刷亮了那些歧视明代宦官的瞳孔。
事实上,明代皇权至上,与外廷官员一直处于拔河的状态中,为了寻求支援力量,太祖朱元璋虽然严禁内臣预政,其实并不是不让他们做事,只是让他们奉命行事。成祖的进一步完善宦官制度,让皇帝身边多了些办事员。郑和就是其中一个好例子。自宣宗开始,明代宦官开始“预政”了,不过,这个预政,却是皇帝的一个棋子。皇帝通过司礼监等内廷机构,与外廷(主要是内阁)进行博弈,众多的明代官员,那些徐阶、夏言、严嵩,甚至高拱、张居正等,已经谙熟与宦官打交道的微妙技巧。整个明代,被传为祸国殃民的宦官也不过是聊聊几个,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他们也不能说只是个丑角,那些文官,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县令、百户长,难道都是好人?明代皇帝与明代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相比,更能把控皇权,更能让宦官和外臣为自己服务!仅此一点,就应该让那些歧视明朝的专家学者重新认识这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了!
此外,有人把明朝的灭亡归结于宦官专权。这是不正确的。明朝灭亡的内核,是明朝官员之间的党争!导火索就是崇祯皇帝本人的“努力”。随便,他能够放心地让随便一位中央大员却摆平流寇,比如卢象升、孙承宗、洪承畴,又或者孙传庭、杨昌嗣去对付李自成、张献忠,他的明帝国岂会嘎然而止?
宦官,在清朝的确是消灭了一般。不过,在明朝以前,比如东汉和唐朝,那时的宦官不是比明朝的更厉害?连皇帝都杀了好几个!崇祯不过17岁而已,一上台,不足三个月,就干掉了魏忠贤。是崇祯厉害,还是宦官根本无法动摇皇权之根基?
在这部书里,应该能得到答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回应某些朋友说《大明北伐》以《明太祖实录》而不以清修《明史》为基本史料,随便一篇论文,比如这一篇《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及其对明代边防的影响》,作者引文有24处,其中三处出自清修《明史》,一处出自明末清初傅维鳞的《明书》,一处出自《皇明祖训》之外,剩下的19处,皆来自《明太祖实录》。可见,《明史》已经不能成为研究明朝历史的基本史料了,它只能用作清朝人对明朝历史的研究成果来看待。这些研究成果,是打上了深深的满洲烙印的。
此外,《大明北伐》也并非只用《明太祖实录》这种基本史料。若读者一路阅读,就知道,《大明北伐》还承担着去伪存真的工作,它甚至把太祖实录中的讹误也修正了。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