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拾珠记(转载)

拾珠记(转载)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心悟身边事……道果然无处不在。道德经中蕴含的智慧实令人慨叹。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等待,寻找什么哦?四处找镜子,不若守中。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网上一女子,各种不堪之状。今突生怜悯。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切,患依赖症的原不止我一个。如此,我便也释然独行了。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来来去去皆为佛。阿弥陀佛。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贴:

为人处事,一辈子记住这三句话



大道至简,为人处事,一辈子要记住这三句话: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菜根谭》曰:与人相处,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看人长处,就是懂得看别人的优点,懂得用人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尚书》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和人交往,不求对方完美无缺。检点自身,只怕哪里不够妥贴。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帮人难处,就是要设身处地,雪中送炭。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伸出你关爱援助之手,尽心尽力。人活世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难保谁没有难处。多帮人难处,积德累功,风生水起,日后就必有贵人帮自己渡过难关。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此乃天道也。

记人好处,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行于尘世,感恩,是人生的阳光和雨露。记人好处,常怀一颗谦和感恩之心,予人温暖,予己光明,便会处处好运。而生活中有的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忘记别人的好,心胸狭窄,喜欢记仇甚至睚眦必报,气场混浊,自然人人敬而远之.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贴:


王阳明:活得不顺心,源于5种不明智!


一、太在意得失

王阳明曾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要减少自己的欲望,不要太在意得失。

在这个世界上,功名利禄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祸福难料,这些身外之物,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在意又有什么用。

人们为了外在的东西,终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终失去内心的安宁,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

陪伴妻子孩子,孝顺父母,亲近自然,这些不需要太多物质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宁就好。



二、太在意别人的闲话



三、经常在生气的时候做决定



四、经常看不惯别人

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传习录》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阳明游南镇时,他的学生指着岩中花树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苏轼和佛印在一起修禅时,他就对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见你像一尊佛。苏东坡说:我看你像大便。苏东坡很开心的离开, 回到就他把事情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哈哈大笑,哥哥啊,你又输了......

佛印心中有佛,眼里万物皆为佛,苏东坡心里不静,则眼中不净。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表现出的自己也就是什么。

后来苏轼历经贬谪,飘零半生,他说:“吾上可配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王阳明也曾说过:见满街都是圣人。

一个人内心恬静,并摒弃了世俗繁琐丑恶,相信了美好的存在,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是美好的。



五、常常沉浸在后悔之中

泰戈尔有句话说:“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也将会失去星星和月亮!”

我们经常后悔,事后常想“要是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卖,沉浸在后悔之中,既丢失了现在,也失去了未来。

王阳明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被朝堂征召讨贼,成了朝堂的兵器,四处平叛杀人。

老子曾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每次平叛之后,看到战场上的死伤,王阳明心里都不是滋味,懊悔之情也经常出现。

但是他知道,为了避免更多人受到伤害,自己必须硬下心肠,迅速平定战乱,与其纠结后悔,不如恢复战后秩序。

王阳明的弟子曾经问他如何清除心中的杂草。

王阳明回答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有痛苦纠结,但是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里就越乱,整个人反而被情绪控制。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贴:

“失衡”是创新之母

纵观王阳明“心学”理论诞生、发展、达到巅峰的过程,你会发现有一个规律,这就是每一次“心学”的升级都是在王阳明人生“失衡”的时候。“失衡”是个人成长、思想成熟的秘诀。王阳明大师不仅告诉了我们“内心光明”的方法,更给予了我们如何创造出“心学”的方法论,这不仅可以修炼我们浮躁的内心,更可以指导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我们都知道训练的时候,不会产生世界纪录,只有在比赛的时候,才会打破世界纪录,这是因为当进入比赛时候,平衡被打破。

“失衡”有两种,一种是外因,一种是内因。王阳明首先遭遇的是外因,随后导致内心的失衡,产生了彪炳千秋的智慧。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看清楚,就是王阳明曾有连续10年处于仕途一帆风顺的平衡状态,这个状态让“心学”停滞不前,而更重要的是平衡时间长了,危机也就在不断累计,最终爆发。所以,如果王阳明如果能从自己的内因上去打破平衡, 也许他就不会遭遇人生那么多的危机。

大家看易经八卦图,阴阳之间始终是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失衡状态,这样才会保持最大的平衡。


失衡是避免危机、实现转机最好的武器。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何为自在?心無罜礙。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
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更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
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够辛苦,行于尘世,无论途经多少风雨,会有多少寒凉,也要尽量吸收阳光和雨露的清新,将自己开成一朵花的模样,不为多绚丽,也不为让谁读懂,只为,做心底里最好的自己。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三个字总结:会过去。
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不吃晚饭等于喝了免费的开胃汤

有研究人员表示“爱吃晚饭,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不吃东西,才是正确的养身之道。

饿了怎么办?可以喝果汁、吃水果。中医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

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条了。这就是“晚饭不吃,饿治百病”的好处之一。

适当饿肚子,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

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五谷生百病。

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多看些有营养的书,如黄帝内经、道学、儒学、易经等。这些都有益我们修心养性。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吃点大鱼大肉和烟酒,适当饿肚子,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气血活,组织器官功能旺盛。有了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才能实现长寿的目标。


饿,是一种养生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寿!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饮食有度,不能让自己的肚子过度的摄取食物。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阳明先生对欲望的解读,自控是成功的开始



酷客创意网

2018-02-04 07:44

订阅

欲望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它使人类获得无穷无尽的动力。但如果欲望过于强烈,就不再是有助于我们的积极力量,而成为奴役我们的消极力量。因而,王阳明劝诫人们要针对声、色、货、利这些欲望下功夫,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中正平和。



学生问王阳明:“声、色、货、利,这些东西恐怕良知里也不能没有吧?”

王阳明回答说:“的确如此。但人们刚开始修身养性时,必须要在心中将声、色、货、利扫除干净,一点也不能残留,这样偶然遇到也不会为其所累,自然能按照良知来顺利应对。也就是说,致良知就是要针对声、色、货、利下功夫,只要人们使自己的良知精纯光洁,没有一丝一毫的遮蔽,那人们同声、色、货、利打交道,就会遵行天理自然运行了。”声指歌舞,色指美色,货指金钱,利指私利,这些都是人们的欲望,因此声、色、货、利就被视为欲望的象征。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一点欲望也没有,但若物欲太强,就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负重前行。因此王阳明才告诫人们要针对声、色、货、利下功夫,减少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常乐。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有大量的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寻宝用具,还特别找出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进入了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处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处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处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根金条时,看到上面刻着:“放弃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到这一行字后,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处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宝藏。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待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可是他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然而,很少有人能在声、色、货、利面前保持冷静、不被诱惑。贪婪地想要获得更多,却往往在贪婪中失去更多。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然贪嗔痴慢往往藏于一个个自己都未觉察的念头里。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庄子:没有用的用处,才是世间最大的用处!





“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这句话庄子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位老石匠,他来到齐国来选木材,到了曲辕这个地方。

他看到一棵树,名叫栎社树。

“社”古代是个土地庙一样的庙子,拿我们现代讲,就是忠烈祠,“栎社树”是这个神庙里头的一棵大树,日本叫这种树为神树、神木。



这一棵树啊!大得可以“蔽牛”,夏天热了,那些水牛在这个树下一站,水牛整个都被遮住了。还有人站在旁边荫凉,手拉起来量了一下,树干有一百围那么粗,高呢!有十丈之高。

后面还有些旁枝散出来,如果把树枝的根部砍断了,可以做一只独木舟。

再说这个买木头的老石匠,到了曲辕,经过那棵大树,眼睛都不斜一下,看都不看就走过去了。可是这些跟着师父的弟子们,看到了这个树都围上去,在那里看个饱。

“厌观之”,看足了,看够了。回头看师父呢,师父没有停下来看,走远了。

这些弟子们就拼命的跑步追赶,赶到师父那里,就跟师父说:自从我们拿把斧头跟你学手艺以来,那么多年,跑遍了江湖各地,没有看到过那么好的木材,一棵大树那么漂亮,老师啊,你走过树旁时,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向前走了,这是什么道理啊?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这个师父说:唉呀!你们这些笨蛋,不懂。

这个是“散木也”,用这个木头做船吧,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拿来做棺材吧,埋到地下,棺材很快就烂了;

拿来做家具呢,很快就坏;

拿来做门窗啊!那个木头吸水太多,不容易干燥;

拿来做顶梁柱吧,生白蚂蚁就很快就坏的。

这个木头啊!同读书人一样,百无一用是书生,没得用处,它是“不材之木”,不成材没有用。

因为它没有用,“故能若是之寿”,所以它活到那么大年纪,懂吗?

这位匠石,给学生上了一课,学生信不信不知道,年轻人没有经验,总是听着而已。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匠石夜里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子来了---他没有讲,我给它加上的啊,不要搞错了。他梦见栎社树骂他说,你这个家伙,你算老几啊?你白天对你学生讲些什么狗屁的话,你拿什么来比喻我啊?

要求我干什么啊?你想把我比作那个楠木呀、红木呀、文木呀,最上等的木吗?你搞错了!这个白胡子老头子树神就训了他一顿。

他说你看那个水果树,橘子、梨子、柚子等等,还有瓜果之类的树,这些都是木头之属,你看这些水果树,苹果树、水蜜桃树,这些树多好呢!

会开花会结果,就因为它开花结果,所以不许它长高,长高了将来不好摘,长高一点就剪掉,只许它横长,还不准向上长,你说人类对这些植物多刻薄!

他说因为这些果树有用,会开花结果,所以大枝的折了,小枝嘛泄气枯了,把自己的这个生命搞得很痛苦。

这些好树木,专门生长水果给人家吃,长得愈多愈好愈辛苦,所以活不到几年,树也老了枯了,枯了以后还被人家砍做柴烧。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树木本来的寿命很长,但这些树活不到几年就完了,短命而死,中途夭折。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这都是给世俗一般人害了的。

“物莫不若是”,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因有用而死,你能干嘛,就把你能干得累死。

他又说老兄啊!

我跟你两个,你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认为是人;

人跟木头差不多,都只是天地间的东西。我是天地间一个东西,你也是天地间一个东西,大家都是个东西。你,专门来看木头,怎么不看看你自己啊!

你骂我是散木,你就是个散人;你不过是一个快要死的散人,我是个没有用的木头,你这个散人怎么会懂我这个散木?

匠石这家伙被树神骂了以后,他这个梦也醒了。

吓!他梦醒之后吓死了,就来圆梦,来解梦了。可是这位匠石老师,梦清醒了,叫徒弟来说梦话,叫一班徒弟来开会。他说:昨天啊!讲错了话,得罪了那棵神木的神了,树神托了一个梦给我。

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弟子说老师啊,怪了,你昨天不是讲过吗?这是根无用的木头耶!嘿!既然是无用的木头,他还会成精,修道几千年变成妖怪,还会变成一个树神,托梦给你,这好奇怪呀,你说他没有用吗?

匠石又说,你们刚才问得对,既然是没有用的木头,为什么会在庙子后面给人家拜拜呢?

这也是栎社树活了几千年的道理。

你们要晓得,有用的树木有人要砍,没有用的,被人砍得更快;既然没有用,留着干什么!

但是,这棵大树,人们不砍掉是为什么?因为他在庙子后面,大家说,这一棵树是神耶!七爷八爷就在这个上面耶!也许城隍爷也在这个上面耶!动不得啊,只能够拜一拜!因此就保住了。

这个道理你们懂不懂?人生啊,你有用也倒霉,没有用更倒霉;

要做到好像有用,又好像没有用,才是没有用的大用。

如果一块木头,做成了马桶,多倒霉啊!

现在这块没有用的木头,雕成菩萨了,供在上面,我们一天到晚拜他了。

所以要做到这样才好,你懂不懂?



接着庄子又说了“两条蛇”的故事。

一条小蛇和一条大蛇一起过马路,小蛇说,不行,我们这样过去,肯定会被路人打死的。

不如我骑在你背上,这样路人就会以为我是神灵,就不敢打我们了。

大蛇采纳了这个建议。

后来路人看见它们,果然吓得赶紧跑开,一边口中喊着:水龙王,有神灵呀。

庄子这个道理,其中有两层意思。

前面这个故事,说这个是无用的大木,却是天下最有用的,它是代表了一个领袖的才能;真做一个领袖,实际上是一无所能,绝无所能。

但是领袖的长处是能够包容一切,假使不能包容也不行,那就是个臭木头,只能在庙子前面靠菩萨保护,才可以活得长久。

前面我们讲到大蛇与小蛇的故事,就是代表这个意义。-----南怀瑾《庄子諵哗》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贴:


极简并不是指吃饭只吃一个菜,舍不得花钱等,而是放弃无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


每一天都要好好珍惜,最大限度地让自己过得快乐。可以出去旅游,就别坐在家里发呆;可以出门走走,就别躺在床上无聊。


下面是人民日报推荐给大家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收藏起来照着做吧~




- 01 -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正确的、有效的欲望上,比如健康养生、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 02 -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比如画画、书法、钓鱼、跳舞等。


然后充分学习、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 03 -

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 04 -

信息极简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 05 -

表达极简


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


特别是一些人容易唠叨、啰嗦,这时候更要减少自己的表达,不说废话,不该管的事不要管。




- 06 -

生活极简


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锻炼。


穿着简洁、不花哨,但一定要干净、舒适。


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喝白水和纯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学成分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人民日报推荐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真的很有用!已经收藏起来照着做了,你呢?


来源:人民日报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转: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是没钱: 比穷更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当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这里的稀缺不仅仅是缺钱,也有可能是缺时间、缺爱。


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你出了错,而是你居然没有出错的勇气。

所以,像是去完成一个优雅的任务一样,去完成一次出错吧,同时带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现?结果如何?你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身边的人也面临同样的焦虑,请给他们这个建议。

事实上,正如没有人会在乎你把电线杆底座擦得有多亮,也不会有人真的记得,你出错的时候有多丢脸。


相信别人对你的评价 你就丧失了自己的自由

我们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们真正自由吗?

我们并不自由,那么阻碍我们自由的最大敌人是谁呢?

你猜对了,这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你看婴儿在玩耍的时候,其实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自由的。

他们不去考虑社会责任,不会担心自己被人嘲笑,不会害怕失败或是被拒绝。他们最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害怕去爱,当他们看到爱时,会跟爱一起融化。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发生在我们被整个家庭和社会“驯化”,或者说是我们逐渐被社会化的过程中。


成长过程中自己的开心比任何评价重要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对你的任何评价,这个人包括你自己!

因为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那都是他们对你言行的表面理解。

比如你画了一幅画,有人说:“哇,你画得好美!”你的画本身,并不因为她的评价而变得美了,而是你的画在她的心中,引发了她对于美的知觉。

而另一个人看了你的画,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想象,你花了一个星期,就画出这么没有价值的东西!”

同样,这个评价其实跟你的画在你心中的价值,甚至是它的实际价值都无关。

这个评价仅仅说明,你的画没有触及到这个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想让你难过(也许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办法画出来)。

。你真正要问的,不是这幅画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价值,而是问问你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你是否开心,是否让自己内心想说的得到了表达、延展或者绽放?

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养,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或者说对我们的言行的解读,更多的反映出他们是谁,而非我们是谁。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对我们的任何评价。因为你一旦相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魔鬼们签下限制自己的契约。

你生命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丰盛性,都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我亲爱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 那一定活得很难看


让人痛苦的不是追求本身,而是对追求的执着。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不符合情境,你的挫败是必然的。

当没有体验到优秀的时候,你怎么对自己就很重要了。

人生最自然、最健康的状态是:优秀的时候享受,糟糕的时候接受;有精力的时候努力,没精力的时候休息。

不再内耗的时候 你不想优秀都不行

如果你可以接纳自己,不再排斥自己,那么恭喜你,这时候你终于可以观察自己,活在自己身体里,跟自己待在一起了。内耗也就被拿掉了。

你依然可以追求优秀。

只是当体验到不优秀的时候,别再排斥自己。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然后努力,而不是先花大把时间去骂它排斥它。

不再大量内耗的时候,你的优秀就会自然发生。

轻而易举的优秀,是轻松快乐的优秀。


可是文化和童年都给了你一种艰难的旅途—要优秀,就要苦大仇深。不相信优秀也可以轻松快乐。


对许多人来说,所谓“不好的人”,就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关系带来障碍和麻烦的人。

实际上,我们自己有很多时候也是别人命运中的坏人,不好的人,而我们认为的坏人和不好的人也许是别人生命中的爱人、好人、朋友、亲人、救命恩人、甚至榜样。

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曾给别人带来伤痛,又有谁不曾被伤痛?我们在什么时候最容易长本事、长智慧?

我们能轻易对付的人,不会锻炼我们的能力,唯有挑战我们的人,才能够逼出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任何一位人生强者都成长于逆境,并非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高人一等,而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强大无比,不惧任何坎坷和挫折。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教化和驯化……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南怀瑾先生的书:


楼主:海阁眺月  时间:2021-03-19 04:40:43

楼主:海阁眺月

字数:26187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8-01-27 00:58:12

更新时间:2021-03-19 04:40:43

评论数:13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