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重读小时候背过的唐诗

重读小时候背过的唐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周末快乐~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今天看到一条公共信息里,把这句唐诗送给高考学子们,很恰当~

祝他们金榜题名~

这是杜甫《客 至》中的两句。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芮儿妈 2017-06-11 07:24:12
谢谢楼主分享,还没看完,就急吼吼来请教了~~~

我女儿一年级,也在背古诗,现在会大概50首左右,就读背的方法请楼主指点一二,先谢了。我看有的人主张自然诵读,读的多了自然会背,不强调背,每天读几遍,直到会背,说这样记的牢,我女儿呢喜欢一句一句的背,然后通读连贯起来,一首诗很快会背了。我怕她的方法忘记的快,也试着让她先通读,但明显没有直接背用心,慢好多,成就感不足,兴趣也打了折扣。请楼主说说您的经验和看法。感谢哈。
-----------------------------
宝贝一年级就开始背唐诗,真好~

真说不上有什么经验。

我小时候是爸爸把要背的诗写在小本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一星期背两首,长一点的一星期一首,短诗都是一口气背下来,长诗可以分成段落,我记得爸爸总是提示我前两个字,家长的帮助很重要。

还有这个抄在本子上的办法也不错,比买一本书好,一方面家长对诗歌的选择应该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这个小本子好像是孩子专有的一本书,比买来的书更珍贵。

假期的时候,邻居小朋友会加入一起背,效果也不错~~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欢迎常来交流~~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继续读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王维的《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题为“渭川田家”,就是渭水边的乡村。从诗中的“斜光”、“麦苗秀”、“蚕眠”等词可以知道,诗人写作的时间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傍晚,地点是渭水河畔的一个小村子。

即将落山的太阳照耀这个小小村落,牛羊从村外杂沓归来,拖着长长的影子,缓缓走向巷子的深处,在落日余晖里留下美丽的剪影。

一个山野老人惦念着晚归的牧童,拄着拐杖守候在柴门边,朝着通向村外的小路尽头眺望。

附近的田野上传来野鸡悠长的鸣叫,麦子正是扬花的时节。桑树上的桑叶已经被养蚕人采摘的稀稀拉拉,蚕宝宝此刻正一动不动地蜕皮,马上就要吐丝了。

农人们扛着锄头,从四面八方的田野里归来,在村头相聚,聊起家长里短依依不舍。

诗人看着这一切,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生活得是多么闲散、简单、安逸。不由得想到自己的生活,惆怅之情顿生,要不要回归山野,也像他们一样过起闲散安逸的田园生活?这样想着,嘴里竟唱起了古老的歌谣,“式微,式微,胡不归”。

全诗有对乡村大轮廓的描摹,有对生活小细节的特写,但通篇都落在一个“归”字上。牛羊归巷,牧童归家,田夫归村。但写到最后一句,却道出独独自己无处回“归”的孤独。诗人用散淡、闲适的笔墨描绘了一幅乡村晚归图,隐晦、含蓄地表达了宰相张九龄被贬之后,自己在政治上失去依靠,内心的矛盾、不安和苦闷。

渭川,川,河。即渭水。
墟落,村庄。
穷巷,深巷。
雉雊,读志够,野鸡鸣叫。
麦苗秀,麦苗扬花。
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荷,读贺,负荷,肩负的意思。
式微,《诗经.邶风》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继续读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我们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出身名门,他在《感旧赋》中,曾自豪地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在他出生前的近百年间,岑家先后出过三位宰相。然而到了岑参这一代,家道中落,家境渐贫。但也许是名门的高贵血统给了他不一样的基因,书香门第的影响在他这里丝毫未减,反而发扬光大,性格也特立独行,颇具冒险精神。有诗为证。天宝十三年,杜甫与岑参兄弟同游陕西渼陂,杜甫作《渼陂行》,诗云:“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好奇”,就是说岑参两兄弟都喜欢不普通的东西,喜欢做不平凡的事。

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风,或沉雄淡远、或新奇隽永,堪称别具一格。当朝的诗选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岑参的诗:“语奇体峻,意为造奇。”

前面我们读了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多没有具体的对象,征夫、思妇、边关、要塞、思亲、怀乡……都是抽象的。今天我们要读的岑参同学的诗却是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对象,岑参同学是亲自到过边塞的,在轮台一带生活过,战斗过。用现在的话说叫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的哦。

回到我们今天要读的诗。

“歌”与“行”都是乐府诗的名目,也是岑参擅长的体裁。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所作。

第一二句,以急促的节奏开篇,风狂雪骤、突如其来。疾劲的北风卷地而来,枯白的荒草被拔地而起;胡地的天空才八月就飞雪弥漫。先惊风劲草折,再骇夏雪如狂。描写胡地八月飞雪的声势、氛围、节奏、层次,均堪当“语奇体峻”。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岑同学更发奇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忽如”二字引领,把读者带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的浩荡春风之中,从第一二句的酷寒肃杀突然如爱丽丝掉入树洞,来到了一个奇幻浪漫的境界。不得不钦佩其“意为造奇”,这一绮丽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接下来的四句,在风狂雪骤与春风浩荡的景物转换中,人物出现了。风小了,雪缓下来,片片雪花飘散着飞入被北风吹动的珠帘,打湿了军营大帐的帷幕。然而寒冷似比刚才更甚,穿着狐裘也不觉得温暖,厚厚的锦被也还嫌太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角弓:以牛角装饰的弓。控,控制,这里指拉开。

接着诗人继续描绘户外雪景的雄奇壮丽和饯行场面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浩瀚的塞外沙海,冰雪莽莽,纵横百丈;万里冬云,压低了天空,在这离别的时刻,显得惆怅凄凉,仿佛被这塞外奇寒冻得凝结了一般,而“武判官归京”的归程也是万里迢迢,怎一个“愁”字了得。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别是不舍的,也是热烈与隆重的。在主帅的中军帐里摆开筵席,胡地各种乐器纷纷奏响,乐声中将士和行人载歌载舞,举杯畅饮。人生的悲欢尽在这歌舞酒乐之中折射。归客,指即将离别的武判官。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宴饮一直持续到暮色降临,武判官该出发了,大家向帐外望去,辕门之外沉沉暮雪正静静地下着,没有一丝要停的迹象。鲜艳的旗帜冻结在旗杆上,在凛冽的寒风中不再翻卷。这两句暮雪之白与冻旗之红,相互映衬,使画面越加厚重。掣,牵。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东门送君去”,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雪满天山路”,归程难行可知,对归客的担忧和不舍溢于言表。轮台,今新疆库车地区,唐时属北庭都护府。天山,指祁连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早已看不到远行的人了,可是送别的人还依依不舍远远眺望,大路之上马蹄的痕迹在越下越大的雪中正渐渐隐去。

这首诗奇丽多变,张弛自如,刚柔相济,开阖有度,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想起冯唐的诗:“生活没这么复杂,种豆子和相思或许都得瓜,你敢试,世界就敢回答。”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再和小朋友们说说“歌”与“行”。

明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这样解释“歌”与“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放情长言”,是说情感奔放、诗句繁多;“杂而无方”,是说,正因为“放情长言”因而不可能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会转韵、换韵。所以“歌”,就是指诗歌情感奔放,诗句较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要求不很严格,可以谱曲演唱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是说像跑步一般、像跑马一般,驰骋奔腾,语言不那么严密,但具有流动感。“骤”,本意是马跑得快,这里是说人走得快。“不滞”,不滞留,不生涩。所以“行”,大约像今天的“进行曲”,铿锵有力、驰骋奔腾、节奏明快,有极强的动感,读起来流畅而有气势。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而两者结合,兼而有之,就可以叫“歌行”。如高适的《燕歌行》等。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继续读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不同人的心里有不同的苏杭。美景、美食、历史、文化……苏杭二州本身就是诗,就是画,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心向神往的安驻心灵之所。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能在苏州和杭州当官,还是行政首长,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白居易同学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他先在杭州上任,后到苏州供职,饱览苏杭美景,写下千古绝唱,更兼与元稹等名流好友诗酒赠酬,还少不了筑堤疏井打造政绩工程,堪称收获友情收获爱。

所以,如果把这道问题——“在杭州和苏州当行政首长,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或者还有别的关于杭州和西湖的问题,放在“知乎”上,那么,白居易当年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就是最赞神回复。

白居易关于杭州、西湖的诗真是不胜枚举,《春题湖上》、《答客问杭州》、《西湖留别》、《杭州回舫》、《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夜饮》、《湖上招客送春泛舟》等等,细读一遍,不亚于G20峰会解说词,杭州的山山水水,西湖的潋滟美景,尽收诗中。

而在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钱塘湖春行》。

回到我们今天要读的诗。

题为《钱塘湖春行》,钱塘,杭州的别称。钱塘湖,即西湖。所以,这首诗从题目看就是:钱塘湖畔春日漫步。从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又可以看出,诗人应该是骑马出行(有点像今天的“自驾”)。

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指的是诗人此时所处的位置,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侧。为什么诗人独爱此处?好像别人家的诗说到西湖都是画舫断桥啊,荷叶莲花啊……。其实,这正说明白居易对西湖的了解,他另辟蹊径,来到这里,正是因为从这里望出去,你才能看到西湖的别样美景——“水面初平云脚低”。哇,春天湖水初涨,水平线与天际线连成一体,“涵虚混太清”般的苍茫一片,天空中片片白云,仿佛低到湖面上,在追逐着西湖泛起的朵朵浪花。果然是最赞神回复。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时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吸引着白居易收回远望的目光,近处看,原来是湖畔林中几只黄莺鸟上下翻飞,歌喉时而急促,时而婉转,好像是为了能在这几处春日暖阳晒到的树枝上栖息,起了纷争。忙忙碌碌的小生灵还不止这几只黄莺,你看那湖畔人家的屋檐下,一对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衔着春天的泥土在筑巢垒窝呢。江南大地像从沉睡中苏醒的春姑娘,正向人们展现着她旖旎的春色和无穷的活力。“早莺”、“新燕”,给人初春时节初逢乍见的新鲜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因为是“自驾”,所以诗人眼中的景物是流动的,飘忽不定的。湖畔开得如火如荼的烂漫鲜花,在身旁倒退,一丛丛,一簇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终于让诗人眼花缭乱、如痴如醉。在这如痴如醉之中,看岸上春草初茂,马蹄踏处浅草掩映,衣轻马肥,好不得意,人生如此,夫复何求。“乱”,既是极言鲜花之多,花色之艳,又体现走马观花的流动感和飘忽感。“迷人眼”,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最后两句仍然是策马而行。走着走着就来到西湖东岸,这里是诗人的最爱。杨柳如烟,浓荫匝地,长长的白沙堤一望无垠。相比那些能把人醉掉的西湖美景,这里的清新惬意,让诗人流连忘返,踟蹰不前,怎么游览也不够啊。

品读全诗,读者诸君有没有这样的幻觉,我们仿佛是跟在白居易同学的身后,马正肥,衣正轻,策马扬鞭,款款而行,一段曼妙的天堂之旅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开启。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千年前 我用汉隶 写下唐诗
而今生 我又开始 为你填写歌词
那个前世 居住在长安的女子
是我轮回再轮回的 心事

——方文山 .心事

亲们,周末快乐~~~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只能说唐诗太美,字字珠玑,句句生花。

每次重读,或有踏雪寻梅般的惊喜,或有红泥火炉般的温暖,当然也有烟波江上的愁绪,月下独酌的感怀~

透过那字里行间,仿佛触摸到曾经的温热和心跳~

翻开唐诗,越是许久未见的,越是有重逢的喜悦~

我又在自己的帖子里抒情了(捂嘴)~~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继续读诗~~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今天读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意简单明了,读来却令人唏嘘、感叹不尽。

往日帝王临幸、热闹非凡的上阳古行宫里,如今寂寥、落寞,无人打理,宫苑日渐破败,却成了花花草草的天地,自由疯长,姹紫嫣红。几个白发的老宫女,在庭院里闲坐着,聊着玄宗旧闻、天宝往事。

一个“在”字,表明一切都变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宫女还在。一个“闲”字,流露出这深宫之中,岁月是何等寂寞难耐,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仿佛静止。只有当微风吹得红花摇曳,也吹起宫女缕缕白发的时候,才想起光阴流逝,如马驹过隙,当年风华正好,转眼间就朝如青丝暮成雪。那真是红花开得越是狂野,白发就越是显得憔悴,“寥落”、“寂寞”之感也更深、更切。

以宫女幽怨之情,来寄托世态变迁的感慨,在唐诗里很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之间将盛衰、沧桑之感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的,却是不多。难怪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说:“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时间:2018-12-23 09:52:10
发布了图片


楼主:山色空濛雨亦奇88

字数:12708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7-02-27 22:44:00

更新时间:2018-12-23 09:52:10

评论数:1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