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转发:佛陀的启示(转载)

转发:佛陀的启示(转载)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前面说了这么多,现在汇总一下。从世界观来说,包含整个大小乘佛教,真正究竟的诸法实相在《法华经》里。前面备注了《梵网经》的东西方便理解,如果仔细看,“我已百阿僧只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这里说卢舍那佛初舍凡夫,为什么是初呢?同样的,功德福德部分引用《法华经》“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这里为什么要除掉般若波罗蜜呢?给个提示有一个词叫“实相般若”,到这里《大般若经》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了。有心人或许发现智者大师五时叛教所说的经典好像都是通的,《阿含经》“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望。《法华经》佛的寿命无量无限等。前句主要说空,后句主要说有。其实都是一样的,甚至境界都一模一样,佛陀只是应机说法而已。

《楞伽经》“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著有我之相。大慧!譬如陶师依于泥聚微尘轮绳,人功手木方便力故作种种器。大慧!如来世尊亦复如是,彼法无我离诸一切分别之相,智慧巧便说名如来藏,或说无我,或说实际及涅槃等,种种名字章句示现,如彼陶师作种种器。是故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说有我相。大慧!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著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着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以是义故,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来藏,是故我说有如来藏,不同外道执着神我。是故大慧!为离一切外道邪见,诸佛如来作如是说,汝当修学如来无我相法。”

这里佛陀说的更明确了,说空说有都对,只要真正理解佛陀说的一切道理。中观和唯识是一不是二。传说《楞伽经》是佛陀在狮子国也就是现代斯里兰卡的一座山上说的,这有很有意思,佛陀实在印度拘尸那罗示现入灭的啊,怎么又去斯里兰卡了?包含这里我用的词汇,示现入灭,代表并没有真正死亡。如果从宗教里说,怎么说怎么通。如果从科学来说,怎么说怎么不通。那佛教和科学真的就这么矛盾么?其实就是一个定的问题,有了定发现了相似的情况当然就是科学了,没有定也就变成了绝对的迷信,或者历史学里面的造假问题。现在很少有法师直面这个问题,悄悄告诉大家就我的经验来说,他们都懂只不过不能公开说明。全都有几笔刷子的,如果真的像学佛不妨亲自拜访皈依。诚心一点自然会传你法,我的师傅就是这样的,和别人说的时候是一套东西,自己人说另一套东西。和别人说什么呢,哲学劝善。

举个例子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苏东坡很高兴地穿起大袍,坐在佛印禅师的对面;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是得意,可他看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但我看大师你,你知道是什么吗?”佛印禅师静静地问:“是什么?”苏东坡连讥带讽地答道:“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答后看着佛印禅师一下,却见佛印眼观鼻,鼻观心岿然不动地端坐着。这时,苏东坡感到飘飘然起来!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在苏小妹面前提起这件事。苏小妹听后却冷冷对哥哥苏轼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明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屎,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苏东坡经小妹指出,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上面的故事从心灵鸡汤的角度很好说,或者说哲学也很不错。但是从修为上说,他代表心地法门唯心净土的东西。如果只说唯识学就更清晰了,尽管还是有想的境界,但是其实已经开始转变习气,却来却靠近根本《华严经》的意理了。尽管不说华严经,这是一部真正大部头的经典。但是前面很多东西,包含所有人都是菩萨,理事不二等等还是借用了华严经的东西。五时叛教在智者大师时候并没有《楞严经》、《楞伽经》,所以并没有加进去。但是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这两部经依然没有《华严经》深广。同样的因为《华严经》意理过深,所以也很少有人敢讲解,这点可以去网上搜索看看。那些出名的法师没有一个讲《华严经》的,真开始讲华严的时候,就应了宣化上人那句话“不怕你显神通,就怕你没神通了”。就像前面说的,理事不二,为什么你说五蕴皆空,却不能不吃饭不喝水。

当然谁真正证了几分具体的境界一般都是不显的,只有一对一度化的时候才会使用,就我的经历见面不用询问,直接答复你把你问的哑口无言。也只有这时候科学才会和宗教彻底融合,是一不是二。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继续填坑,什么是佛教的善?《法华经》“……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还是这句话,换过来法华经义理不可思议,目前还没遇到
什么法华经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能看出来。初善就是四谛法门,中善就是十二因缘,后善就是六度法门。

这就恰合了前面说的法身就是功德,就是菩萨的理念。倒过来也没那么简单,修建寺庙,放生布施就不是善了么?《金刚经》“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里给答复了这是福德。所以大乘佛教又有福慧双修的说法。其逻辑是福德是修行的助缘,如果福德不够一下子变成畜生了脑容量不足,或者变成恶鬼只有苦痛不绝,就耽误事儿了。倒过来变成天人了呢,每天享乐不绝耽误不耽事儿?直白说怎么都不耽误事儿的,地狱里有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还在天宫里呢。《法华经》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就以何身说法。

前面禅宗大德判定《佛遗教经》是伪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确实和禅宗理论不一致。前面介绍了虚云法师晚年确实发现了造寺庙这都是“乱搞”,修行人只有打坐是真。没有错的只不过一般人做不到,真有本事落在地狱里还在那里打坐入定呢,哪里有苦呢一切本空。但是理事不一啊,虚云法师可以,我们不行。这就是世间佛法了,放生布施什么的,追求一点人天福报,也没错毕竟地狱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空。但是至少有一个度的问题吧,不能完全只修福德吧,那样何年何月才能出轮回呢?至少要念佛啊,没有修不是佛法。

尽管前面说了半天,阿弥陀佛就是我,但是阿弥陀佛也是绝对客观存在的,只要你相信。信念的力量就这么大,举个例子扬子晚报上的新闻,而且没用近年来的新闻不用怀疑真伪(http://news.sohu.com/20060602/n243530863.shtml)。这里讲了一个叫做吴维美的65岁老太太和孙子一起打水,一只饿狼趁她不注意咬了他孙子,她脑子一片空白冲过去掐住恶狼生生把狼掐死了。在我们看来65岁的老人如何有掐死狼的力量,就是30岁的小伙子也没有啊,这就是分别前面唯识里面介绍的第六识。

新闻里强调老人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没有这个第六识的作用下,只有第七识强烈的愿望想要救孙子,所以就真成功了。阿弥陀佛也一样,这位佛(或者菩萨)没有自己的观念,只有强烈的愿力(愿力)救度众生,他就真的能够救度众生。我们只要强烈有一个想往生的愿望,和他的愿望交感上了,就能带业往生。只要你相信就可以,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条件。有弟子问慧净法师为什么古人说净土往生“喊破喉咙也枉然”,师回答说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疑惑、概念,障碍住了。就是这个道理,不要想为什么,只要信没有不往生的。

会过来为什么不信有疑惑呢?因为没有交感到一些神秘的东西。我就是修净土的,稍微介绍一点经验,一开始找个没人的地方免得尴尬,大声念大声喊阿弥陀佛,也不用计数,体会一下当时的感觉。管他什么念头不清净,什么理事一心不乱,什么老婆孩子,什么公司金钱什么的。想什么就大声喊一声,也不用想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管它呢阿弥陀佛有没有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是喊我的。汗出一身汗来,还没完继续喊,嗓子疼了不管,就喊我的喊死了刚好,就是这个感觉。之后就用这个感觉念,可以小声也可以默念,默念的时候注意念头尽量别往上,血压高。

其实我们就是这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净土宗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这么简单,别光听说的热闹去做一做。净土有三经一论,现在已经忽略了《观无量寿经》,也很少有法师讲,这本经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其实佛陀当年早就把修法都说清楚了。这里甚至和天台宗小止观是通的,平时我们的心都是散乱的,对治的时候需要专注一点,可以持名念佛也可以观想都可以的。专注后这一点就会慢慢扩大,直到扩大到整个心都是这个佛,唯识说万法唯心,这个时候?

说的就说这么多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建议去看看《圆觉经》尤其是辩音菩萨25圆通法门,首先对佛教有一个大致理解。八万四千法门太多了,有的菩萨造一个世界(娑婆世界哪里来的),也有的菩萨改造一个世界(太虚法师人间佛教),也有菩萨只修禅定(南传佛教阿罗汉么)。既然学佛眼界大一点,别老执迷于那一点东西,也太小瞧佛教了。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最后说点拔高的自由和佛法。这里的自由并不是佛教内部的自由,比如可以休数息法也可以修耳根法什么的。佛说了八万四千法,八万四千就是无数,也就是一切事一切理,无论善的还是恶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佛门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那我不放下屠刀是不是就没成佛呢?为什么要一个罩子罩着我,换一句李白的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里的摧眉折腰就是各种经典,各个法师什么的。为什么一定要听他们的呢,他们算老几?

我就是想要自由,我就是要下地狱,不用和我说善。我就是杀人强奸。为什么叫地狱我就说那里是天堂。这是不是自由呢?分析一下,我们杀人是外人面前没面子一时的痛快,强奸是下半身的爽。为什么要当别人和下半身的奴隶呢?我们看到林志玲比凤姐好看,为什么一定要这样,都是一滩血肉为什么就一定要被理解为林志玲比凤姐漂亮。本来的我并不认为林志玲比凤姐漂亮,本来的我并不在乎外人的看法,本来的我并不在乎下半身是否爽,甚至本来的我根本不在乎生死(想想小时候)。

这也是禅宗说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再换一个角度对于佛教本身也是这样,当你排斥它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被它约束了。但是我们顺从它的时候也是被约束。为什么这样,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只有这明了真相的一念,我们才是自由的。这就是佛的境界,我们不管他叫佛,叫狗屎也可以管他呢?但是至少有一个觉悟的念头,回归自然的情况,不被所有的知识也好,身体也好约束。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约束我们,思想是无法约束的。因为没有人在约束我们,也没有人能约束我们。

《圆觉经》清净慧菩萨章说的更清晰,“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分别去掉,贪嗔痴杀盗淫等也是梵行,地狱也是净土。真操蛋,为什么我的一点点自由的思想也被佛陀说出来了,为什么这样!

佛教确实是不可思议,你所能想到的一切东西,都被他说出来,就好孙悟空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到这里狂心自歇。但是换过来,被他说出来又怎么样,至少我们得到了自由不是么?如果一定要想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反倒是又被它约束了。《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1、就众生而论,众生全在佛心中;2、就佛而论,佛总在众生心中;3、众生、佛虽互摄但仍是实体存在而论,则因与果呈交彻状态;4、虽可将众生与佛看作实体,但因有众生才有佛,若无迷妄众生,则众生、佛均销融不存在。

这是究极的哲学,尤其是第四个,但是也不用怕,因为众生永远度不完,还记得众生是什么么?前面五蕴里说,现实的你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合体,假认为有一个我,那哪些念头呢?佛说一刹那有八万四千烦恼,所谓八万四千就是无穷无尽,这些念头是真的存在么?别着急否认,想想之前《梵网经》里卢舍那佛分身为无数的释迦摩尼佛。《法华经》又说每个人都被释迦摩尼给了一颗宝珠。念头众生、众生念头,众生念头、念头众生。我在和谁说话?不知道!到这里唯识和中观是通了的,比如《坛经》“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想像一下假使你入定,定中时间的概念很不一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佛经里总说一时,佛就活在这一时里,换成前面说的纬度来理解,三维世界的时间在四维世界并不存在。简单点就说做梦,当你在发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那个明白做梦的是谁?而梦里的主角又是谁?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在梦里,而那个察觉我们做梦的又是谁呢?是谁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还说“一切凡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法华经》里说父亲儿子,看看《圣经》。

别着急这是理还有事呢。我们的思想确实是没有被约束,但是为什么那个释迦摩尼能照整个宇宙而我们看不到呢?为什么那家伙可以说出来有什么华藏世界海,为什么我看不见。一切又都从新再来了……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刚发现好像还没说梦,之前介绍佛洛依德先生写的《梦的解析》,在这本书里佛洛依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实现,这很有意思。佛教里也说愿望,不过是发愿或者愿力。是不是很眼熟,在《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我们都知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那他如何建立的呢?也不要被梦这个字迷惑。唯识学中第六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意识等四种之别,其中定中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因不与前五识俱起,乃独起而泛缘十八界,故称独头意识。梦是独头意识的一种,看看第六意识这四种差别,每一个都可以入道,比如梦就属于罗汉的梦中入道法门。

这就是心地法门,佛教归根到底是修心。如何修呢?两步,找到心,修心。心就是本体,也就是唯识学里那里比喻的带有波纹的东西。这里说的不是波纹,波纹有变化,而是那个承载波纹的东西或者叫水。波纹有变化,有时候大浪滔天,有时候平静如镜。但是水不变,始终是水。也就是《心经》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介绍一下《心经》,这是般若部的核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修证的方法,翻译一下观音菩萨在深入的定中发现五蕴皆空。既然是般若部,就肯定牵扯能所双亡。分析一下这个照见也就是发现,这里包含四个东西。第一个谁在发现(我),第二个发现行为本身(能),第三个发现的东西(所),第四个察觉在发现的东西(关照本身)。

下面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很关键,是观音菩萨发现的道理。色即是空,因为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变化的,成住坏空,也就是缘起无自性。空即是色,因为根本就没有空,但是能找到的或者发现的本身就不是空了,换句话有一个叫空的东西。无论有没有相,比如你说佛是无相的,那无相本身就是相。简单说一块玻璃,我们说他没有颜色,但是他有,那个颜色叫透明。换句话没有一个无色的空。在打坐(定,心经的开头)里更明确,我们打坐总是在打妄想,现在几点了,应该吃饭,明天上班等。我们发现在打妄想的时候,觉得这样不对应该消灭他。这个消灭妄想的念头本身就是妄想,也就是所。而消灭的过程就叫能。而妄想是什么?一切妄想合起来叫做我,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就是一切痛苦烦恼的源头,我,能,所。

关于打坐额外说一下,有时候还真能找到一个“空”,这是无想定,也叫灭受想定,“脱离”了色,非常可怕畜牲果报。继续但是还有一个有,那个关照,他没有痛苦烦恼。定中那个发现妄念纷飞的东西不是妄念(其实也是)。现实中发现痛苦的东西不痛苦。所以观自在菩萨后面说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呃。其实不是五蕴皆空度的,而是那个关照导致的。然后观音菩萨又发现,没有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关照,现在给他换个名字,不昧因果,本来就不苦,为什么要摆脱一个没有的苦呢?已无所得故(一切本来具足)成佛了(成佛的必要不充份条件)。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关照。不只是打坐,生活中你能知道每时每刻你在做什么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到这里回到梦,就更清晰了,前面说如何知道在做梦,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这里的关照,时时升起关照,自然不会不知道在做梦。而关照需要定力,这就又回到了佛教最基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回到第一段第六意识四种种类,《心经》在这里就是定中意识入道,又有明了意识就是清醒的时候,独散意识就是追忆过去和未来的意识,如果单说梦中意识,密宗有专门的“梦观成就法”,如果对这个法门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查看。前文提到《圆觉经》菩萨种类也是很多的,修行方法也很多上面都属于。但是都是第六意识造作,所以是借假修真,经里原文叫“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一开始梦参老和尚的视频,他在最后说了我们会在梦里的到“本尊”的提示,这位可不是修密的,没法门问题。但是《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梦里是不是呢?篇幅不够了,下楼继续。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不只是梦参老和尚,还有比如这里总提到的智者大师,也有梦的经历。刚出家的时候就梦到最后自己会于天台山落脚。近代禅宗大德虚云法师也有梦游弥勒内院的说法。必须讲清楚,这和《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底冲突不冲突。这么多大法师难道都在犯戒?我们自己也是,有没有梦到佛光遍照,梦到法师也好或者经典也好,这是不是“凡所有相”。结果肯定是《金刚经》没有问题,但是比如智者大师,他也没有去过天台山为什么会梦到天台山。我们也有这种梦的,梦到未来的事情,后来还能得到验证。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说的不是类似永嘉大师“梦中明明有六趣,绝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和《金刚经》完全符合,而是得到提示的这种梦。前面介绍唯识学的时候,也说了梦是独头意识,属于第六意识的一种,所以这里不再是简单的说梦了,而是整个第六意识。比如《法华经》“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这里普贤菩萨说,如果有人颂持法华经,如果忘了一句话,我会去教他,后面又说会让他看到我的身体。我们怎么没看见呢?佛经是骗人的么?

还是从简单的梦入手,前面说过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察觉到做梦的是谁?梦里的人又是谁?前面介绍了我的一些经验,控梦很容易变成鬼梦,你能听懂控制梦到底控制的是什么吗?明白做梦的不妨就叫做上帝,而梦里那个主角就是可怜人了。作为这个可怜人而言,他看不到你自己在疯狂的想要改变它,依然是我行我素。哪怕是我已经把梦变化成了鬼梦,也只会吓得不知所措。醒的时候和做梦时候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第六意识作用。把环境放大到现实,普贤菩萨想要教我们想起那句话来,然后……本尊?

这就是佛教瑜伽(交感、相应)法门的原理了,我国很早也有天人交感这个思想。比如净土宗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我们没法感召一个阿弥陀佛出来呢?从这个角度来说,频率不对。就好像收音机一样,需要调频才有声音。我们想要见到阿弥陀佛,思维至少要和阿弥陀佛相应吧。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我们但是至少也要有救度众生的心理吧,比如净土成就再来娑婆普渡众生。如果只想着去极乐世界享福,或者说一套做一套想糊弄就应了《阿弥陀经》里那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弥陀想帮你,频道没对上啊。

到这里有不对了,禅宗不是说“是心是法,心外无法”么?这一下子全是心外求法变成外道了。这根本是大乘佛教有宗与空宗的冲突,比如《金刚经》“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这样说我念阿弥陀佛就是邪道了。彻悟禅师“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换到《圆觉经》一个修止,一个修观,都没有错的。在这里请空宗,其实就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佛教徒不要随意说什么心内求法了,坏人慧命。

放到《楞严经》意理论解释一下。有人说这里阿难有两次开悟这里引述。第一次是知道人有个不生不灭的见性了。第二次是佛从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又禅宗虚云法师开悟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问题在于虚空粉碎也。用楞严经看“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好像是不错的样子。问题是这话不是你说的,问一句比量是真么?送四句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里我可没开悟,另开悟了不了生死。

科学家发现梦很有意思,我们做梦一般都是几秒钟或者几十秒钟没有长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梦里会感觉那么长时间呢?比如有名的“黄粱一梦”,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黄粱(小米)饭还没有熟。换过时间是相对的,到这里就能明白永恒的意思了。为什么前面《梵网经》里卢舍那佛说自己初舍凡夫,这里既是境界的问题,还没到究竟佛果(圆教)。也是时间问题,对于他来说刚刚过了一小会儿,我们这里已经多少个大劫过去了。所以又说“一念觉就是佛,一念迷就是众生”没错的,只不过这个一念……

《法华经》“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成无上道已,起而转法轮,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这是安乐行品第十四,为什么是安乐行呢?贫人有宝珠而不自知啊。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最后一个帖子,前面其实说了整个一部《法华经》,尤其是心地法门的东西,全是空宗的东西,所以现在补充一点《华严经》。近代弘一法师也建议初学者应该先学华严经,也很有有道理的。首先提一个问题,孙悟空存在吗?不要说孙悟空存在于《西游记》,这是投机取巧。当有人(都不需要所有人)认为有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会真的存在么?南怀瑾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民国四川一个监狱有一个囚犯想要越狱,每天拜孙悟空,结果孙悟空真的出现了,教他武功打出监狱,这里孙悟空还能现行呢。一般认为孙悟空哪怕是存在也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啊,迷信胡扯。

不是胡扯这就是信的力量,所谓信就是不怀疑,换在华严经里这叫做理。理能影响现实世界。如果认为孙悟空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那你现在看到的显示屏之类的东西是不是也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呢?又说桌椅板凳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你真的能看得到摸得着么?一切的感觉无非是六根在“欺骗”自己而已,体验下最新的虚拟现实。反过来我们不能“欺骗”六根呢?拿出一把勺子什么的,感受它并不真实,只是在你心里的投影而已。进一步感受他其实是弯的,是不是不行了?有没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整个过程中那儿最可怕呢?那个心力交瘁的感觉是真的。

但是这里遗漏了一点,为什么一开始让我们看到这个勺子的呢?因为真有勺子。我们这个世界既不唯心也不唯物,也可以说既唯心也唯物,换成世间概念是心物合一的。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的形容,我们普通人一说不是唯物就想成唯心,说不是唯心就想成唯物,二元对立这是所知障。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两个镜子对立摆放两边,中间点燃一支蜡烛。这时候左面的镜子,会有自身蜡烛的影相,也会有对面镜子所投射过来的蜡烛影相;右面镜子也是一样,有自身与对面投射过来的影相。也就是我相中有你相,你相中有我相,这就是华严经因陀罗网的原理。有条件找两个大镜子,自己站在中间试一试。

到这里就可以理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正意思了,一切既是假的也是真的。净土阿弥陀佛不只是我们内心深处变现出来的,也就是“是心是佛,是心做佛”,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位阿弥陀佛。我们的心遍满整个法界(宇宙)。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遍满的,法界内一切众生,心心互相含摄。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心念一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能在一瞬间就能感知。同理心所显现的万法也是互相含摄的。比如一个屋子里有很多灯,每盏灯的光明都遍满整个教室。也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的,临终的时候仰仗弥陀愿力,他力往生。净土圣贤录里那些往生的前辈不是假的。

净土法门确实是不可思议,空有双修一方面自己悟道,另一方面临终也有把握。建议大家都念佛,这确实是末法时期第一位的方便法门了,无论是那一个宗派的法师,没有一个不赞叹净土的。(不是打广告)既然是有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佛有寿命么?各种经典里都有说明这佛多少劫那位多少劫,这是什么道理?缘尽就示现涅盘了,就好像释迦摩尼佛一样。不只是佛陀我们自己也是,我们自己的死亡也是因为缘尽了。这里的缘换成消极的说法就是业,所以又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消业的过程。净土行者的最要紧的还是抓紧念佛,理上空掉这个娑婆世界,事上增加和极乐世界的缘分,这才是真正的理事不二。

大乘佛教就介绍到这里了,整个说大乘的过程,尽管说是按照天台智者大师的佛陀五时说法,具体其实是华严贤首国师的小始终顿圆判,这里包含楞严楞伽两部,所以最后会得出最后华严为尊的说法。不用反感祖师大德都这么做肯定有其道理,法门平等宗门争峰,良性竞争促进发展。同时参考了很多人的帖子,看看什么最流行。本来还想说《大般若经》来的,马上要开始忙了没工夫写。言语之中难免有错误,如有发现请及时指正。后面就随意写一些东西了,终于不用这么连续的大篇幅写东西了,一身轻松啊。大乘佛教理论就实在没有乐趣可言。

回到这篇帖子转发的文章《佛陀的启示》,南传何以和汉传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举个例子第四楼,鬘童子向佛陀问死后是存在?不存在?即存在又不存在?既不存在又不不存在?佛陀当年答复是如果有一个病人要死了,医生应该先研究他是做什么的呢?还是先治疗?这些我并不回答,他们没有用处。朴实的文字中有着深层的感动,换到大乘禅宗有离四句的说法,空、有、非空、非有都不对(暗示也都对),该打一禅棒。如果深层引述,可以用《中论》然后提出中道的思想,最后中道也不对也要去掉。或者用唯识,这是第六识的造作,是想的范畴并不究竟。或者还能拿如来藏解释,实在懒得说了。

或许佛教本身并没有这么复杂,他也可以是这样朴实无华,又带一点活泼的样子。我国佛教也曾经是这样的的,神秘奇怪的达摩、一只胳膊的慧可、骄傲放荡的永嘉、疯疯癫癫的寒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用生命演绎着佛法的道理。再看看大乘的代表金刚经,有一个时候,佛陀和1000多个弟子住在一个大园子里,中午的时候佛陀带着碗,到大城市里去乞食,回来之后默默吃完饭,洗碗洗脚后坐在地上。这时候须菩提……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近浏览网页,忽发现反伪斗士司马南之照片,其人头发两边尽去,只有中间斑驳留形。想其当年意气风发,排斥一切气功外道,不免有物是人非之感。下方留言亦甚为有趣,或多佛教徒之讽刺,言因果报应之流。盖以其早起性格多有豪放,又不慎注意言谈所致。至此甚为唏嘘,又思唐人杜牧有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留言后人又何尝未走司马之路耶?司马其人一生多正直,见不得眼里揉沙之事,罪人多也。然其一生追求科学,反伪之经历,亦不应否认。堂堂炎黄之国,今者何以容不下一司马南耶?

盖因其书《神功内幕》多有牵扯佛教之事,然人之尊贵在于讲理,与其言谈有不和,因何不以道理言之,而擅言因果屡试不爽耶?此有用耶?不为常人之所恶耶?此当代佛教徒之流弊矣。夫非为今日,释家之人一言不合而谈因果者,古亦甚多但举一例。唐人魏征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者擅而言之。前朝清国末代,八国联军入我中华,其帝光绪有言“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相来往而毫无实际”,或有非议回复请言必有出,句必在理。

其实不止回复司马南,现代的佛教徒一言不合用因果威胁恐吓的太多了,但看天涯即可。不止现代古代也是,不止凡夫高僧亦然。《续高僧传》卷八慧远大师传(隋朝净影慧远,非东晋净土初祖)“及承光二年(公元577)春。周氏克齐便行废教。敕前修大德并赴殿集。武帝自升高座序废立义。命章云。朕受天命养育兆民。然世弘三教其风弥远。考定至理多皆愆化。并令废之。”这次辩论正史时间是建德元年(公元573),也就是北周伐北齐之前。《周书》(二十四史)帝纪第五“十二月癸巳,集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这里说的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二次发难,北周太武皇帝灭佛。解释一下当时周武帝想要统一中国,召集全国儒释道三家人士辩论,看看谁更有道理,好用这个道理治理国家。按照《续高僧传》慧远大师和周武帝辩论。前面周武帝和慧远辩论,周武帝说我要废除佛教,他没什么用而且无君无父,慧远法师站出来反驳。这段里最精彩的“远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于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尽管后后面他二人还有探讨就不列举了,并没有诋毁慧远法师的意思。

正史记载这次辩论最后是儒家胜利了,后代隋朝皇帝信佛不会刻意诋毁。值得提出的是这场讨论佛教的高僧都参加了,结果就是次年五月《周书》“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也就是开始灭佛。不过好在周武帝是位明君(这位皇帝以统一中国为目的,一生后宫只有十个妃子),所以并没有杀害僧人,只是遣返回家。其核心在于南北朝时佛教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毒瘤,全国有三百万僧人(摘佛教内部《广弘明集》),同时和尚也并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有赋税都需要一般老百姓分摊,国家饥困,百姓贫穷。

在《续高僧传》中,最后是周武帝理屈词穷。哪怕是这样,周武帝说的话也很振聋发聩,我下地狱又怎么样呢,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不是么?也就是儒家的舍生取义,佛门和儒家冲突可见一斑。不只是我国几乎同时代印度佛教也有一场大辩论,婆罗门教的商羯罗把整个佛教界辩论的哑口无言,直接导致印度佛教没落。换现在看无论是我国还是印度,主要原因都不是辩论,在印度辩论失败其实也么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佛教脱离了本质,作为讲究平等的佛教在印度居然占有土地甚至饲养农奴,不被大众所喜。我国第三次灭佛,唐武宗也从寺院里抄出上万奴隶。

举这个例子,既是科普一下佛教史,也是说明辩论的作用。就好像此篇开端司马南写书讽刺佛教,这次佛教内和当时的印度一样,一点都反驳不了。结果只能拿因果报应恐吓人家,恐吓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被主流价值观所抛弃。就好像慧远恐吓周武帝一样,本来还只是说说,你一恐吓马上开始灭佛,一切只能是适得其反。所谓佛法不坏世间法,恐吓人家是不是坏和谐社会的世间法呢?而且别忘了,老祖宗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网上每每被人家冠上“佛狗”的名字真的好听么?也犯了口业(恶口),你可以自己说我为了正法不怕下地狱,那换一个手段是不是更好呢?比如闭嘴。

同时真不怕下地狱么?周武帝当时北方齐国和南朝陈国更尊重佛教,唐人杜牧有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但是当北周灭北齐的时候,北齐的僧人就应了花蕊夫人的“宁无一个是男儿”,无畏布施在哪里呢?这就是周武帝与慧远法师辩论时说的无君无父母,这样总被人家瞧不起真的好么?佛教讲究六度核心是以身作则,介绍一下近代显明法师的事迹,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五代法师。1944年进军入侵湖南长沙沦陷,鉴于媒体所说基督教抗战,佛教界没人当兵(南怀瑾回忆),禀告太虚法师后毅然从军抗击日寇,说到做到此和尚真大丈夫是也。学 勉!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越来越敏感了,不过放心我本身是佛教徒,所以到最后也许会带读者看看真正的佛教是什么样子,任何一个东西都不可能全是正面的。真的想要研究佛教(不是修佛)。毕竟会牵扯印度史。这牵扯到梵文的问题,目前我国在世研究梵文最好的一个是北大的段晴,一个是社科院的黄宝生(我梵文学习于这派)。北大一派主要攻击佛教,社科院一派同情佛教。无论那样作为一个存在了2500多年的东西,在主流社会只能靠别人施舍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也和当代佛学家或者佛教徒大部分文化都有一点低有关系,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也到了该有人奋起的时候了。

额外插一句,作为我学习印度史和梵文的经历来讲,最后我只明白了一件事情。从历史上来说,印度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也许有一些不可思议他们是雅利安人,没错就是希特勒总是吹嘘的那个。从语言来说梵文是印欧语种,现在代表的印欧语种就是英文(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是雅利安人的分支),想想我们学习英文的经历,英文的特点就是精确,每个词汇都有确切的意思。所以最后我发现其实佛经真正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并不是说多读《金刚经》然后就能发现其他的东西。这是我国儒家讲的“微言大义”,一个字都要反复看。相反应该是多看佛经才对。

近代小说家金庸先生,早先是信基督教的,后来转变成佛教徒。很遗憾他老人家是因为看了英文的佛经(伦敦巴利文学会有,英文好的可以看看)而相信的,而且是从南传的巴利文阿含经入手。我和他差不多,是看了梵文的佛经而开始理解,同时从汉传阿含经入手。不只是我们,近代佛门圣严法师也是阿含经入手,台湾慧律法师也专门讲过阿含经,建议有兴趣的人都看看。后面有时间我会讲讲学习《清净道论》的体会,这是巴利文佛教的启蒙书籍,觉音觉者(Buddhaghosa)著作的。里面按照戒定慧的顺序把佛教介绍的非常清晰可修,学完这些再看大乘佛教就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今天写帖子是因为上面提到了三个佛教“敌人”,司马南、商羯、儒家。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佛教追求的是真理,如果有真正的敌人出现了,那就是佛教灭亡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不过他们两个还达不到。先说司马南这个人科学学习的不错,就是没有开始学习前沿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如果被他难倒的人,不妨搜索一下几个实验:量子纠缠、光的波色二象性等。近代物理学越来越倾向于唯心了,否则龙泉寺哪里来的那么多北大清华毕业生?之前被他打倒一方面是政府舆论,另一方面是当时法师们接触的东西太少。古人有一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这个道理。

商羯罗其人不可思议,可以看看关于他的电影。地址:<embed original="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zNjUxOTE0NA==/v.swf"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其人出生在印度婆罗门家族,其人一生恢复印度教《奥义书》(Upanisad)的意理,提出了不二论,非常不可思议。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梵的变化,否认了佛教的“空”思想。在印度辩论的时候他打倒了佛教中观、唯识、如来藏(楞严经、楞伽经)等一切学说。

近代考证大致认为此人活在公元700-750年之间。如果从宗教感情上来看,当时印度佛教已经没落到一定程度了。按照我国玄奘法师(公元602-664年)去印度取经的经历开看,当时印度盛行无遮大会,这项制度非常严厉,佛经辩论输的人需要自杀或者转而追随胜利者(从上面商羯罗电影也能看出来)。整个梵文体系佛教的中心那烂陀寺(对应南传巴利文中心是斯里兰卡大寺)在面临戒日王举办的无遮大会时没人敢于参加,最后还是我国玄奘法师参加取胜。一方面突出了这项制度的严厉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时印度的佛教确实是落寞了。

商羯罗的思想尽管是发挥奥义书,但是也却是吸收了一些大乘佛教思想。很遗憾在他之后印度面临伊斯兰入侵,所以中印两国再也没有思想上的交流。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佛教依然经过了原始时期、中观时期、唯识时期、如来藏时期未必后面不会出现一个不二论时期。比如我们现在大乘佛教已经有唯识等有宗思想,南传佛教也有说一切有部,明显不是原是佛教时期的东西。再次建议诸位有时间学习一下《华严经》,这是有宗真正的巅峰思想。不要拿小部经典去和《法华经》对比,那样很没有意思。另外在经还没看完的情况下不要过多看论,不要忘了四依里“依经不依论”。

儒家思想前面介绍过,这是一个伪脱离了五蕴的思想。但是我们没法否认他,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其实历史上第一次法难,北魏太武帝灭佛,另一位慧远大师(净土宗初祖)有感而写出了《沙门不敬王者论》,解决沙门拜俗的问题(妥协),商羯罗电影里最后也有这方面的介绍。不要小看任何真儒家的人,哪怕是最腐朽的大清朝,儒家依然有戊戌六君子这样的人。“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怕死之人没有权利去评价不怕死的,这也是中华文明真正的根基所在。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不能再说消极的东西了,如果有人感兴趣,哪怕是想要辩论倒佛教也可以。给个提示,研究透《法华经》和《华严经》,哪怕是这里面的故事。法华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华严是仏驮跋陀罗(觉贤)翻译的,这两个人是同时期来中国的。在后期禅宗达摩祖师来华传法,《楞伽经》就是他传承用以印心的(当时并不用《金刚经》),同时期还有一位菩提流支也来到了中国,这位翻译了一本《无量寿经》。如果不喜欢佛教的人想要从佛教内部瓦解它,研究这两个时期的故事和经典就可以了,顺便说一下研究透了这四个人四本经,就知道真正的佛教是什么样子了,尤其是大乘佛教。

说点积极的,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仔细体会呼吸空气,然后喝一口水,睁开闭上眼睛。这都是生活中极其细微的东西,细微的东西反而说明者最深奥的道理。空气、水、阳光这是支撑生命最根本的东西,而最最根本的东西反而最平等。无论你是李嘉诚还是要饭的,都在享受同一片阳光,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喝着同样H2O成分的水。真正伟大的东西永远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少有人发现。我们会对给我们一段美好爱情的人说谢谢,会对提供工作让我们挣钱的老板阿谀奉承,但是谁又对真正养活我们的空气、阳光、水感恩过呢呢?他们才是的平等,无论贵贱、胖瘦。

我国古代,道家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很推崇水的品德,而几乎同时儒家孔子《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孔子很推崇大地的品德。那对于基本处于同时期的释迦摩尼呢?缘起性空。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自然界的物质转化。或许再加后来人,耶稣说这是上帝造出来的,爱因斯坦说那是能量的结合体。古今中外说什么的都有,普通人只能是莫衷一是。

但是水还是流动,阳光依然在照射,空气继续在循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许是最好的形容词了。换过来举例看看这几个圣人在临近死亡的时候最后的一幕。孔子临终的时候(参见子寿终录)把弟子叫过来,说我一生说了很长时间的道理,但是始终没有看到礼乐恢复,我自己吃素,穿粗麻的衣服,行路也使用破车。到死之前才知道我还没有享受上天赐给我享受的东西,实在是太笨了。君王们也很笨说再说也不懂,他们只知道要有军队打仗。鼓动老百姓帮忙,胜利了就抛弃他们,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当君王。“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苏格拉底之死。他被雅典的法庭判定为有罪,因为胡说八道不敬神明而且不改。“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说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人类受罪,临死七言: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夫人,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我渴了+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出自新约圣经路加、路加、约翰、马太、约翰、约翰、路加福音)爱因斯坦临死的时候说德文,护理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但是前一天他说了"I want to go when I want. It is tasteless to prolong life artificially. I have done my share, it is time to go. I will do it elegantly."

释迦摩尼临死的时候,按照南传的说法,就在他圆寂前几分钟,他还数度要求他的弟子们,如果他们对他的教诫仍有所疑的话,应向他提出问题,而不要到后来再后悔没有把这些疑问搞清楚。可是他的弟子们都没有出声。那时他所说的话极为感人。他说:‘假使你们因为尊敬你们的师尊而不肯提出问题的话,甚至有一个人肯告诉他的朋友也好。’这意思就是说:他可以将所疑的告诉他的朋友,而由后者代替他向佛陀发问。按照大乘说法大意一样补充一句,“僧伽们,注意,我再告戒你们:衰亡是一切事情固有的趋势,你们要勤勉自强,拯救自己”然后最后一次禅定入灭。

这都是常人所说的圣人临死时说的话,在这楼里并没有任何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神也好人也好,敌人也罢导师也罢,在这里请默默看完这些人的临终情形。然后水还是流动,阳光依然在照射,空气继续在循环。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还好我这个帖子没人,否则也不敢说真话了,具体看客怎么观察是你们的事情了。既然谈到了梵文,今天就用《心经》来分析一下。不知道天涯能不能打出天城体,所以用罗马体注音代表梵文原版。附加一张现存最早的梵文心经残片,据说是达摩祖师带来的,目前残片保存在在日本。因为版权关系我没办法抄袭原来书籍里的原版(尽管我有word版本,学的时候就被警告版权),如果感兴趣请购买《梵语佛经读本》这是黄宝生教授2014年出的一本书,里面有相关具体内容。实话说这些埋头苦干的非叫兽真的没什么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sūtraṃ ),介绍一下梵文的发音,这里是罗马体不能按照英文发音,有点类似汉语拼音但不一样。比如这里p发音b,t发音d,想要学发音还是请老师吧。梵文字母也是分为母音和辅音的,母音负责发生,辅音负责口型什么的。一定程度梵文比法文还难学,他有各种格和语态。合起来可以有72种变体,有点眼熟吧?没错《西游记》里孙悟空72变就是这里来的。额外说一下我看网上有人说佛教原来叫“浮屠”是鬼教,这是完全错误的,浮屠是佛陀的发音,只不过是中亚语言,我国早期佛经都是中亚新疆传来的。

经题不说了,梵文原版还有一点开篇介绍后面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ārya avalokiteśvara bodhisattvo gaṃbhīrāyāṃ prajñāpāramitāyāṃ-caryāṃ caramāṇo vyavalokayati sma . pañca skandhāḥ tāṃś ca svabhāva-śūnyān paśyati sma . )开头之所以是ārya是加了一个前缀“圣”的意思,和英文St.一个意思,原因前篇说过他们都是雅利安人。bodhisattvo就是菩萨,念出来就是不地萨的哇(菩提萨埵),后面之所以是哇的音是因为罗马体读音也不标准,梵文是另一个形状(| a的元音变形)。

发音不解释了,问题在于般若波罗蜜多,举例某法师的解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般若见,是见地。再举例某法师的说法,一般说是智慧达到彼岸了,到家了。但是梵文的意思是观音菩萨在甚深的禅定中。对照英文版,When Avalokiteshvara Bodhisattva was practicing the profound prajna paramita, he illuminated the five skandhas and saw that they are all empty, and he crossed beyond all suffering and difficulty.这里我按字翻译,practicing在工作,profound深厚的,prajna paramita音译般若波罗蜜多。

我们唐宋高僧著述发挥至少说,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多(ta)是定,合起来就是深入的智慧禅定。破戒一下,现在的某些法师你们怎么敢胡编!!!这是根本的东西,如果你说是观音菩萨证到了彼岸然后教导我们说五蕴皆空,听上去也没错,但是这是倒果为因,然后就说人因该看空放下,天涯还有一位网友被荼毒说没有五蕴皆空的人不能听懂大乘佛教。通篇胡说八道,对得起祖师西行取经么?正着看非常清晰,观音菩萨告诉我们在打坐入定的时候,随着定力加深会发现外在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不经历打坐定力加深你那里去感受这种不真实的感觉。

窥一斑可知全豹,整个大乘佛教就是这样被“毁了”,变成哲学甚至是心灵鸡汤了。没法不被外国瞧不起,也没法不被外道(气功)攻破。尽管不想承认,但是古文功底好的尽量看宋朝之前的注解,英文好的也可以直接看英文佛经。然后认真打坐,自然会有关照升起,后面直白说也无所谓,先是开始内视,然后开天眼,最后身外化身。也许古大德也没想到后人居然会有这么多变化吧,居然出来了佛学和心灵鸡汤。如果有时间请一定要看看高僧传之类的东西,看看古代高僧到底是怎么修行的,死而复生,各种神通都不是假的。

提到高僧我国的吸取前面教训(容易说偏,伤害感情)不举例了,说印度的阿难尊者。阿难在现在看来基本是笑话,只有一个博闻多识。光这一点就很可怕了,光笑话别人不看自己。但是他是禅宗印度第二祖,直接从大迦叶手中接下传承。有一次他有比丘说“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反驳说不是“不见水潦鹤”,而是“不解生灭法”。比丘问师,师曰阿难老已。幸得大士指正,这里说明佛法被改动的很厉害。但是对于禅宗来说,“不见水潦鹤”也是对的,不解释了自己参吧,全说了没意思。也许现在的高僧们也是这样自嘲的吧。

但是最后一定要说阿难尊者是怎么死的,留偈完毕,跃入虚空,示十八变,转奋迅定,身体四分,舍于四地,皆行供养。是假的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介绍经验,我是净土宗的所以核心是念佛,但是又打坐静修。看上去好像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如果你没有打坐的经验也没问题,回忆一下自己显得没事呆着的时候,是不是很无聊,然后就各种想,念头纷飞。这在佛教里叫做散乱,对治散乱最好的办法就是修静。直白说升起一个关照,看这念头一个来一个去,慢慢他们修消失了。前文介绍南传佛教数息法就是这个,关照不好升起所以就通过注意呼吸达到。但是专注呼吸有的时候会慢慢变困,这在佛教里叫昏沉。对质昏沉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大声念佛如果不能出声音,就在心里用力念佛。

其实就是天台小止观法,那里说的更清晰一共有五种方法对治。这样好处很多,一方面静坐会慢慢调理身体,同时也能修出一些东西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念佛也能希求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经典里说的很清楚,修一切大乘法门会向往生都可以,当然包括天台法门。创造这个法门的天台智者大师被追认为释迦摩尼佛再来。但是有一点需要清晰就是戒律,主要是吃饭。最好能够过午不食甚至日中一食,这样很容易入定,而且打坐起来很少散乱。最重要的断淫升起梵行,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淫,但是断除淫很容易,只要少吃就可以,不用念咒语,这个起效最快也安稳。

咒语是主要是密宗使用。原文应该叫做陀罗尼( dhāraṇī)意思是总持,就淫来说最好的咒语是楞严咒。反正说那么多了在多说点,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咒语是一种抑扬顿挫的声音的组合很神秘。但是对于印度人来说咒语不就是普通话么?还是说《心经》,在这本经里最后说了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翻译过来,去吧,去吧,去往彼岸,都去往彼岸,共证菩提。对比一下心经的全文,这就是总持的含义。让你去往彼岸,是一个意理概括。但是后期咒语内容也包含一些佛菩萨的名称,所以变成了瑜伽交感法门,因为大家有感应所以就流行下来了。

还有另一种东西偈子,这里一体说明。早期印度人不喜欢书写,他们文字写在一种树叶上(见上楼图片,中间穿孔),为了长久保存还需要那针进行一定雕刻。非常麻烦所以佛经大部分是口口相传,说了一段经文之后需要说一个偈子概括,这个偈子在梵文里都是顺口的。就好像我们读诵唐诗,押韵就好背诵了。但是翻译之后换成中文就不押韵了,只能保证长短一致的句子。很多佛经看起来很麻烦就是因为这个,有很多诗一样又不押韵的东西。后期我国的法师们就都换成押韵的诗了,但是押韵过头了也不对,比如有名的《楞严经》,其实意思没那么难理解,就是唐朝宰相房融一润笔,然后就你知道了。

我国人很喜欢走极端,要么就极端重视尊重不翻(为了保持尊重采用音译,就好像英文tank翻译成坦克),还有一种逐字翻译,要么就干脆全翻译了意译。前面的代表人物是唐朝的玄奘法师,后面的代表人物就是鸠摩罗什。直白说都有一点不完美,但是从翻译者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也都是必要的。鸠摩罗什时期是佛经不被大众重视,文笔太差意理不清。玄奘时期是各种佛经意思胡乱,不知道原文到底是什么样子。都给现在的人学习佛教带来了一些困惑,我们古文不行看不懂鸠摩罗什,看玄奘翻译的东西又太罗嗦。所以现在流行讲经,各种法师电视演讲,但是这也有问题,各种解释各种说,主体不明。

举个例子,希望大家看《华严经》所以就说这个经题。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后如果按照现在讲经的说法,这个经题就有大道理。比如这个大方广三个字,如果按照佛教体相用的说法,大就是体,方就是相,广就是用。篇幅限制不展开,感兴趣自己去看。然后说一大堆,这就是典型的儒家“微言大义”的讲法。也有客观原因,古代印刷术差,好不容易流传下来一本佛经讲解,一定要把整个佛教的意思各个祖师的发挥全都讲进去,但是这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啊。听着都烦了同时这么听一遍你还记得整部经的真正意思么?一切都是过犹不及啊。

尤其是这样讲经间接的推动了祖师论的普及,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谁想到现在居然兴起了佛学。再次强调四依里的“依经不依论”,先看佛经多看。一般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说的是修行法门不是说不能看经了。《楞严经》“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可以把这里的理和事和《华严经》做对比,既不是一回事儿,也是一回事儿。在楞严里,理就可以理解为佛经道理,这是可以豁然开朗的,然后会发现其实什么都没开朗。事可以理解为修行,或者转变习气,这就需要按照次第慢慢来了。“佛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只讲理论顿悟,而一点修行次第都没有。

《楞严经》这本经典对于禅宗很重要。“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禅宗是楞严、法华的合体。后期有抱本参读的说法,这里解释一下参包括参话头。参的意思是让你起疑情,虚云法师讲,起疑情就是要把对生命的怀疑,对生命的莫名其妙,提起来,提起来之后,就用观照的功夫照住它,不让它溜走。换正常话,不知道你们学佛有没有一种状态,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茶不思饭不想,上班都没法上,直到有一天“全体现”,念佛一样的。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和一位网友交流就是那位“五蕴皆空”,实在可怕提出来单独探讨一下断灭空。分别就其理和其行做说明。先看定义,“断灭空并不是修证所得的境界,只是一种在学佛学道过程中,所对真理所产生的一种错解与妄想。断灭空是有想的境界,分别起了断想、灭想、还有空想三种邪想,于无相实相不能如实证解。”拿唯识学做一下说明,就是想的作用,第六识的造作。定义并不完整,因为这只是理论,很容易被糊弄过去。行为上就是“佛学家”,具体表现就是总说佛教是说“空”,此“空”非彼空,这个“空”就是看空放下,而不是真正的空,也就是密宗自受用境界。

上面的定义已经把断灭空降到非常低的境界了,真正的佛教断灭空是《楞严经》“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里断灭空是定中的见解导致的,不放那么高,但说这个降级的断灭空。

从真正大乘《法华经》说起,如果只看到诸法实相,然后说一切都是“空”“假”,那就没有彻底懂,天涯有人说后面常不轻菩萨篇幅是后人造假,这个结果就是北京话干了(坏了)。因为对于菩萨来说全都是有,否则观音菩萨倒驾慈航在干什么呢?确切说空宗(罗汉)其实是行有(境界),有宗(菩萨)其实是行空(布施)。这个理解很费劲,不是福慧双修,而是自觉觉他。对于罗汉来说主要是自觉,所以他们修行苦集灭道,得到诸法空相,也就是五蕴皆空,这是真实的受用境界,不是思维理解。保证境界必须升起梵行,有详细《四分律》,所以阿罗汉死不破戒(被染污)。

我国不是所有的宗派都是菩萨行的,比如禅宗大部分法师反倒是像小乘。每天修行静坐参禅,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能有非议问一句,禅宗初祖摩诃(大)迦叶是什么境界呢?释迦摩尼入灭后,有五百罗汉集结佛经的说法,召集者就是摩诃迦叶,他是阿罗汉或者示现阿罗汉的境界。所以哪怕是禅宗中国化之后,也有马祖丛林百丈清规,不得破戒否则牵单(开除)。不要轻易拿六祖一脉说事,首先那是上上根的人我们不是,感觉现在学禅的还是参照神秀渐修靠谱。另外哪怕是六祖,他第一次出来之后在广东法性寺“风动帆动”的公案,后面马上就是住持印宗法师帮他受戒!

菩萨比罗汉更进一步,见诸法实相。《金刚经》“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初地菩萨就已经明白没有众生可度了,但是他们还是在行六度万行,这有病么?他们在度自己,众生就是自己,也就是同体大悲。拾得(普贤菩萨化身)“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郝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这才是菩萨行六度的状态,以身作则给众生做榜样。

这种降级的断灭空就是胡来,张口就是佛教说空,着相之流的东西,梵行没升起来,没有罗汉的境界,地狱可不是空。“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就是典型的自误误他。《楞严经》里的“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最典型的破戒行为就是前文说的恶口,可能又有说看发心,发的心难道是我慢?如果想要帮他一下,就问他你是谁?等待他的回复,他说什么都回复着相。如果说无我之类,对“不存在”的东西不用客气,看他生不生气。教理不通因果不明偏偏要学祖师言谈,都是禅宗的后遗症,黑格尔说的“低级诡辩术”。

有修之士不会说着相之类的东西,言谈不合就会闭嘴,至多一句阿弥陀佛。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实修,纯粹的思维理解,唯识学里的比量。举例一个笑话,一个无聊之人

为了长知识,加入一个物理博士群,见到有人问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会不会弄死人?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讨论。
一小时后此人默默的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被踢出群了。本来《楞严经》里是提示我们打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现在真进入那种“空”境的可能反倒是“大师”了吧。

《法华经》“文殊师利言,有裟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这里文殊菩萨说了整个成佛的过程,受持经典—深入禅定—通了诸法—发菩提心—慈悲众生—心念口演—慈悲仁让—能至菩提。对比一下我们自己……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此楼从楞严咒开始说,这次触碰到最敏感的东西了,这个咒语来源于《楞严经》。首先这本经典应该是出自《楞伽经》之后,因为这里阿难一开始和佛辩论心的时候有“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后面马上就是牵扯外道的东西很重要,但是不是这楼的基本点。在《楞严经》里,佛陀宣读咒语之后,说“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后面不详细举例,按顺序是因此咒心,执此咒心,乘此咒心,,含此咒心,持此咒心,依此咒心,随此咒心,行此咒心,诵此咒心,传此咒心。

咒心问题很大,我们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各种说法,这段是那段是,最后干脆就全是咒心了。然后又开始争论发音问题。倒确实有这个问题,普通话是包含东北少数民族方言,按照这个发音念确实不是梵文原音,唐宋朝普通话就对了,牵扯宋朝之后当时北方人南迁,其实目前北方人其实不是纯种汉人。目前非密宗主流说法是发心对了(恭敬)就行了,发音不重要。但是都忽略了楞严经的内容,上段列举的执此咒心行此咒心等等。你可以诵咒语(语言),但是你怎么行咒语(语言)?大多数念楞严咒的人连楞严经都没看过,所以……

我国咒语历史,圣严法师“早期的中国佛教,也不重视持咒,如果持咒便被称为杂修、杂行,故虽早在魏晋时代就已译出了孔雀王经咒,而大悲咒则在唐高宗时代就已翻译成了中文,这都是密教最初传入中国的事。但直到宋朝,才被天台宗的四明知礼大师(自称天台山内,贬称晤恩、洪敏、源清、天昭、智圆为山外,天台宗分裂)予以提倡而普及。楞严咒在晚唐时期即已流传于中国,却到了宋以后,随着楞严经的普遍受到重视才被各寺院所持诵。到了明末之际,所编成的禅门日诵课本里面,开始收有许多的咒语。”这段含义太多,请仔多看几遍。

目前网上有很多南传佛教的人在放声“大乘非佛法”,其核心理由就有佛陀明令禁止念咒语。这次很遗憾这是真的,读过四部《阿含经》的人都知道这个规定,具体不举例给一个连接: http://dhamma.sutta.org/books/yuanshifojiao_zyffs.htm 或许我再给一个证明,佛教“口业”分为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这里的绮语就包含无意义的话。确切说这是古代翻译经典时候尊重不翻的后遗症,如果不明白意思而念诵就是破戒。上楼说过,咒全称应该是陀罗尼,也就是总持的意思,就好像上文介绍心经,他们确实是有意义的。

目前大乘对立的说法是咒语含有无数意思,这种说法严格讲不成立,原因就只上楼所说的对于印度人来说每个单词都有指定的意思。还有说法是阿含经禁止的的不善的咒语,我们念的是善咒利益众生,依然不成立佛陀在世依然禁止这样做。更何况目前大多数人念咒是为了自己平安,发财等。请大家注意一点我国宋朝天台知礼大师开始念咒,也是宋朝禅宗大慧杲禅师提出参话头。或许再说儒家对比一下宋朝朱熹开始理学例如禁止女子再嫁。宋朝是我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水岭,原因很简单辽、金、元。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说尽量看宋朝之前的佛经注解。

目前我国佛教有一股返唐思潮(与太虚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不太一样),净土宗有净宗法师从日本取回来很多唐朝善导大师(净土三祖)的著作,密宗有成观法师从日本取回来唐密(主要是不空大师)的经典。其他还有比如台湾慧律法师弟子去东南亚进修尤其是戒,这是开始还原唐朝之前的经典了。也许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每一代都有成就阿罗汉(《法华经》说的究竟涅盘),我国已经百年没有出现了。此楼的根本点就是提出北传和南传佛教的不同,而开始新的讨论。回到楞严咒,这是这楼的起始点,我们看一下翻译之后的意思,这是楞严咒开篇的部分。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皈命如来、善逝、应供、正等觉)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 (皈命一切佛陀亿万之佛顶(无见顶))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皈命一切诸佛菩萨)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娑舍啰婆迦.僧伽喃(皈命七俱胝(七百亿)正等觉并诸声闻众)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皈命世间之诸阿罗汉众)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皈命入流(须陀洹)众)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皈命一来果(斯陀含)众)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 (皈命已度世间之四果众)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 (皈命诸四向圣众)

请看这里的翻译,明确告诉我们皈依哪怕是初果罗汉,后面还有皈依天人梵天。这就是每天念咒语(咒心)的意思,与一般大乘信众以为的完全相反。这就是一开始说的楞严咒的心,心并不是中心而是发心,我们向一切圣贤学习,行的是这个心这才能与佛心相应。楞严咒后面会提到破很多灾难和鬼,疾病,这就是密宗金刚乘的思想了,在密宗楞严咒还有配套手印什么的一大堆。不过这些鬼是哪里来的呢?个人认为与其说破还不如说都皈依才对,皈依自己这才是真正得三藐三菩提,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说点近代的东西佛教改革。起源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这位法师提出了教产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三革运动。教产革命主要是经历了民国时期征用庙产,当时政府的理由是征用寺庙建立学校。这个不只是民国我党也做过,我小学是在北京崇文区胡同里上的,学校确实就是就是一个寺庙。也是因为这次夺庙产的运动,我国僧人第一次集合在一起进行抗争。后来是因为寺庙产权不明,有很多亲属争夺的案例。举例:http://fo.ifeng.com/special/sengrenyichan/meitikanfa/detail_2012_10/11/18184643_0.shtml

教理革命,主要是人间佛教思想,目前代表人物是台湾星云法师。引用太虚法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人间佛教,并非人离去世界,或做神奇鬼怪非人的事。即因世人的需要而建立人间佛教,为人人可走的坦路以成为现世界转变中的光明大道,领导世间的人类改善向上进步。”这是典型的大乘思想,和儒家很相似,建立人间净土。因为偏向于改革太虚法师与圆瑛法师决裂。

教制改革,主要是约束僧人的,印光法师针对当时的时弊提出了三滥的评价,滥收徒众、滥传戒法、滥挂海单。其实我国有几所寺院非常厉害,比如高旻寺这是禅宗寺庙以管理严格出名,历代于此开悟的法师数不胜数,比如虚云法师。还有印光法师重建的灵岩山寺,规定只允许专修净土的人挂单,清规森严至今不修柏油马路,上山只能爬上去。但是太虚法师改革思想不一样,因为不重视实际修行所以最后又与印光法师和虚云法师决裂。粗略了解就可以了,并不是太重要的东西,但是至少需要明白法师们说法也没有定数,依法不依人不要狂热迷信。

归根到底还是宗派不一样所以执行的思路也不一样,对于佛教来说宗派矛盾是自古就存在的,近几年和睦融融实在是……不说佛教伤感情举例基督教,我国有一个三自爱国教会,这个教会是在国家管理下建立的,不接受外国的捐款。但是也有信徒很不喜欢,理由是因为他在“教会”前面加上了“三自”,理解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整体世界佛教界来说,太虚法师有一个概括,小乘像大乘,大乘像小乘,这也是一家之言。同样对于藏传密宗观点也不一样,圆瑛法师直面表示不喜欢,虚云法师倒是相处很和睦。

之所以介绍上面的内容,是希望能大家能升起智信,理性的看待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国已经太久没有出现真正的三藏法师了,尽管说印光法师教理通一些(建议看《印光法师文抄》),但是毕竟是净土宗的法师,以一己之力再振净土已经很不容易了。无论怎么看我国佛教从宋朝开始确实是没落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帖子会采用南传佛教的启蒙读物开头。只是给一个建议,如果想要学佛尽量从《阿含经》起步,如果一定要学习大乘,《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尽量看全,这样就触类旁通了。

也许这么说有一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是《金刚经》确实远远不够概括整个大乘,至多只能做一个提纲。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师傅认真修行,我们在家人上班还很忙哪里有时间看这么多经典,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大众对于僧人信心不足。其核心还是在于戒律,大乘开戒开的太厉害了。反观南传佛教现在还在执行金钱戒,那里有教产问题。僧人们严格日中一食,每天光着脚化缘。也许读者可以搜索一下“头陀”行,真正的信仰从来不在金碧辉煌的寺庙,而是那些破衣烂衫。信众表法也一样你喜欢开口便笑的弥勒佛还是金刚怒目的韦陀菩萨呢?

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继续说上楼的“大乘非佛法”,这里简单带过。目前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大乘是佛说的,所有开解的说法只是自我佐证,用一部大乘的经典证明另一部大乘的经典,或者用龙树等大乘菩萨的说法佐证大乘佛教。某些法师被逼反而开始说南传佛教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没变质,这只能是火上浇油。在近代人看来没有任何可靠性,所以只能靠迷信取信于人。但是不要忘了祥林嫂的故事,当信众发现被骗的时候,雨夜中拿着斧头拼命砍其捐赠的寺院门槛的一幕。天涯也有人行善多年,发现行善不能得“善报”而开始诋毁了。

或许我们自己都忘了我们大乘佛教甚深的经典,忘了我们的菩萨行其实是不求回报的,忘了什么是真的以身作则六度万行,忘了我们还有东土小释迦智者大师……全忘了也好,反正如来实无一法可说吗,阿弥陀佛。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这楼探讨一下古人和现代人的区别,这在目前弘法中非常有必要。基本情况是古人没见过飞机火车,没见过人造卫星,慷慨激昂点也许古人真的来到现代,也只能说一句人定胜天吧。不要小看科学的发展,目前的趋势看来除非地球毁灭,否则人类至少征服太阳系是没问题的。有一些教徒的观点是科学发展带来了很大副作用,污染、杀伤什么的。这个很不可取,如果没有科学地球不可能养活70亿人,甚至极端点如果没有原子弹,地球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几率大大增加。核武器其实是和平的缔造者,请一些教徒不要拿核武器说事儿,很容易被列数据辩倒。

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可能要“研究透”佛教了。举个例子: http://fo.ifeng.com/a/20141120/40875453_0.shtml 这是一个美国科学家当了一阵子植物人,发现开悟的“真相”也许是大脑关闭,的得到的一种peace(平静)的境界。建议每个佛教徒都看看,科学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尤其是近代量子力学的发展,就在昨天我国也发射了一颗量子科学探测卫星。这种趋势目前看来还在加速,一百年前相对论全球只有几个人可以理解,目前已经写入高中课本。最可怕的如果科学直接发现了佛呢,可以搜索“李嗣涔”。

这背后真正能毁灭“佛教”的东西,就是普通人水平的提高。一个正常上学的学生,也许学习不好,但是知道太阳是核聚变和氢弹一个原理,这种情况下再去说太阳是共业感召,就很容易被嗤之以鼻,并不是说佛陀说的是错的,而是佛教应该拿出更深的经典。我国强制学习马列思想,这有一个结果就是辩证法的普及,每个人都开始有逻辑,比如上楼提出来的楞严咒与楞严经的问题,如果整个佛教界再不提高,继续这样“漏洞百出”……另外整个大乘佛教说的“太多了”,自相矛盾之处随意到网上搜索一下都可以看到。

另一个就是历史学了,碳14断代的发展让很多传说都变成谎言。举例佛教伤害感情说天主教,目前考古发现旧约圣经的故事是抄袭埃及金字塔,一些民间考古学家推导上帝洪水只是地中海发生的一次大海啸(提供解决方法:真理唯一不同民族、经典说同样的事情更可靠,佛教也可以套用这就是诡辩术)。也许有佛教徒看书多也发现了,我国历史上记载释迦摩尼是公元前1000年的人。目前发掘出来的阿育王石碑等,已经把释迦摩尼改成公元前500年了。另外互联网发展连我这个老百姓都能请以看到24史,不要以为正史里只有这一处与教内有冲突。

每一个观点都不足以对佛教产生冲击,但是当它们合在一起呢?也许真的很值得庆幸我国的宗教政策保护了佛教,导致很多想要出名的叫兽无法对佛教开炮。更加可悲的是社会精英阶层不屑于对佛教进行研究,除了季羡林这位。老一代法师们尽管很努力,但是毕竟跟不上时代了,其实如果看他们的东西,很容易发现与科学或者历史不符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怎么教育我们这样的现代人?当他们说原子弹是空的能量,当他们还在说3000年前的释迦摩尼,当他们还在说历史上各种因果报应(非常极端说了诋毁佛教人的下场,有些确实看不到一点慈悲感觉)。

我们不管祖师大德也可以说佛教只要劝人向善就可以了,心灵鸡汤不是也不错么。如果只是要这样的话,佛教还有必要存在么?劝善谁都可以甚至他们还做的更好。如果只是心灵鸡汤疏解人心也不错,就好像教堂里去祷告,在密室里与神父沟通,但是我们做得过神父么?那是需要真正博爱精神的场合。这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是一个宗教灾难的时代,我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很多场合直言我国僧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普通教众奋起了。可惜网上更多看到的是自我良好、胡搅蛮缠、恶语诅咒……

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在和旁边人说自己信佛的时候,有没有收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眼光,有没有人说信那玩意儿干什么,或者佛教不就是劝人向善么,全是宗教迷信没一点用处,那东西老了再研究也不迟,佛祖能让我发财娶老婆么?这里把我身边的评论简单汇总一下,甚至有法师都开始宣传佛教在临终关怀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这里我没资格评论,引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

不能怪其他人攻击佛教,实在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在马哲里有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我国圣人孔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同样出自虚云法师年谱,作为此楼的结尾,这是虚云法师圆寂前说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因为太忙了所以没有时间写东西,今天看到一个帖子里谈到了因果,抽出时间谈论一下这个“东西”。因果其实不是佛教发明的,我国古代儒家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但是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很容易被反驳,因为现实中确实是有很多积善之家没有余庆,举个极端的例子汶川地震的时候,10万百姓死亡难道他们都是不积善的人?对于佛教来说,补充了一点东西,就是三世因果。今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是往世造作的业导致的,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很有名“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造者是”。

理论上说就没逻辑错误了,但是我们不知道前生状态没法验证。甚至还可以把前生更加往前提,比如当时有一位非常愚痴的法师,佛陀教导他学什么都不会,就叫他念扫把最后成了阿罗汉,《观无量寿经》中提婆达多从山上推石头想要砸死释迦摩尼,还是这位扫把僧神通力“救”了佛陀。一开始很多阿罗汉弟子无法理解世尊为什么要度化这样一个笨人。世尊解释很有意思,超过八万劫前(阿罗汉宿命通只能看八万劫内的因果)这个人是一条狗,有一次尾巴占到了屎,走到佛陀当年的墓前,无意中甩了一下尾巴,也就是用屎(狗认为的不错的东西)供养了佛,也就是《金刚经》“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经常被提起,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因果是怎么计算的,不说世尊不恭敬。假设A和B两个人,前生他们都是狗,A布施给B一泡屎,今生他们变成人,B还了一泡屎给A,请问这是还么?如果严格按照发心来说,必须换成一顿饭来还也可以。但是根本问题是谁在控制这债务换算?第二个问题:上段世尊的例子,为什么法师八万劫前当狗的时候布施的因,要八万劫之后才能得到结果呢?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因为世尊成佛因缘具足才得到果报。还是这个问题谁在控制因缘具足?一切的问题是佛教是无神论,也就是不会有一个“上帝”来控制这一切,如果说是自然依然不符合佛教教义。暂时放下后面说。

第三个更有名,没有记忆的来生受报与我何干?这个问题在天涯也有帖子,很遗憾没有人能回复,因为这里的“我”字,注意佛教是讲无我(我相)的,这里的我是今生的记忆经验的合体,这样的话来生确实是没有今生的我,按照世俗的理解今生的我已经死了。按照唯识学来说第八阿赖耶识有仓库的功能,人一生造的业都是会被记录的,也就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此篇帖子56楼有介绍)。到这里也许应该诋毁一下不存在的“上帝”,您老人家造人让人死就不说了,为什么还要设置一个“孟婆”消除人的记忆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如果人有往世的记忆(尤其是地狱),基本没有人敢造恶。

上段牵扯两个概念,善恶,与业。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在佛教里善的定义与世俗定义不同,善就是没有业(此篇帖子第80楼有介绍),换句话无论你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不成佛。这个观点一定要清晰,我国古代有一位竺道生法师,他是鸠摩罗什的徒弟,也就是那位“顽石点头”。这个观点是他提出来的。《瑜伽师地论》里有十不增长业: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三、无故思所作业。四、不利不数所做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行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所以佛菩萨是无心所以不受业,核心在于有心无心,区别开福慧双修。

孟婆问题原因,按照唯识学第六意识不参加轮回。破解来说应该勤修戒定慧,自然会有宿命通能看到上辈子的事情,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也经历这个过程,开启宿命通后明了三世因果。就目前来说请注意大乘佛教不禁止使用神通。《瑜伽师地论》“又有三处,能善摄受于恶邪处妄计尊胜及处中庸所化有情,引入圣教:一、现己所有最胜神通;二、于他所有染净诸行,遮止开许;三、宣说妙法正教正诫。”这里说的很清楚为了度化有情入圣教,可以显示神通。所以正常学佛应该是找一位善知识,他会用神通看一下你的根基指导修行,比如你前世是修什么法门的,继续修当然方便成就。

其实三个问题核心都是,因果究竟是怎么运行的。首先禅宗百丈禅师有不昧因果(野狐禅)的公案,所谓不昧因果摒弃不落因果,也就是对于佛来说第一承认因果,第二超越因果。这里的超越因果是对于因果能够清楚明白,比如本楼第二段的例子,在这个故事里佛陀还和阿罗汉的弟子们说,因为你们能力不足不能看到八万劫前。然后问题又来了,到底如何超越因果呢?分析一下因果本身,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还有逻辑、理智等都是一个意思。没有因果我们无法描述任何东西,比如如果苹果落下没有原因,牛顿如何发现万有引力?一定角度来说这也是经验的总结,比如播种才有收获。

但是注意这里的名词,因果是认识、逻辑、理智、经验,这一大堆东西在佛教里有一个名字“所知障”。能明白因果到底是什么么?禅宗很讲究毗卢顶上行。PS 建议看《瑜伽师地论》尽管也是论但是他的地位非常高,玄奘法师(唐僧)当年去西天取经就是特地取得这本论。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看到一个帖子如何求证空间就是虚空,不容易终于见到拿形而上学去解释佛教的了。此楼就是谈论哲学和佛教。首先大致介绍一下哲学,大体它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个名字是我国古人起的,来源是孔子的《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从这里来看我国总说的道就是形而上学,老子也说过大道无形。儒家发展到了宋代朱熹的时候,提出了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然后发现大道的踪影,是不是有点像佛教,缘起性空什么的?没错朱熹就是借鉴佛教创立的。在之后明朝王阳明提出心学,也就是佛教“是心是法,心外无法”。

对于西方来说原因是亚里士多德,他是柏拉图的弟子,苏格拉底的徒孙,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这位其实是一个杂学家什么都研究,死后弟子总结他的著作,对于研究具体东西的文章叫做physics(物理学),对于不牵扯具体东西的叫做metaphysics(物理学后面的东西,形而上学)。大致上当时希腊尤其是雅典几何学很发达,我们初中学的平面几何(欧式几何)就是当时发明的,想想学几何时候的根本定义,点、线、面等等,这都是不存在于真实空间的,比如点它没有大小只是概念上的存在。所以超越了物理学,但是万物又都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同样的形而上学,我国和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我国来说只是讲一个“道”字,《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又可以称之为玄学。西方人习惯做很多的定义假设然后进行一番具体的描述,其实就是逻辑学。印度管这个叫做因明,在我国一开始是因明佛教打败了玄学道家,后面是佛教自己也开始玄学了,结果就是不立文字的禅宗兴起,这其实也是学佛和修佛的次第。在我看到的那个帖子里, @如幻闻熏 把佛教的空描述为“0”,用0来描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净等,然后把《楞严经》头上安头描述为在0+1,然后就开始有生灭等。

早期基督教兴起的时候就是采用形而上学来解释经典,也就是神学。说一下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康德。这位管宇宙人生真相叫做“物自体”,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叫做“先天认识形式”,被人发现使用的物理世界叫做“表象”。这里的先天认识形式就是空间、时间、因果,具体描述是本来宇宙是完美的物自体,被人类这个先天认识形式一描述,就变成了目前能看到的表象。这个先天认识形式就是老子“吾之大患在于吾身”,类似佛教唯识学参看《百法明门论》“轨成物解”,第六意识遮住第八意识。上楼的因果其实就是时间的衍生品,在康德这里属于先天认识形式。

提一个人叔本华,康德学说的继承人,一位佛教徒,他设立了一个观点“生命意志”,这位观点就是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禅宗有一个话头“非梦非醒时主人公何在?”,高峰妙禅师因此开悟,描述一下他参这个话头夜里睡不着,突然旁边另一位僧人睡觉夜里把枕木弄到地上,梆的一声就开悟了。开悟这么简单暂且不管,我们夜里睡觉的时候也这样,不信想一想起床之后是不是把被子弄得一团糟,这就是生命的本能。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上班一般都是机械性的劳动,如果让你想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也想不起来?一个道理的。

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这是两个概念。书本上形而上学是静止孤立的看待问题(贬义),但是它的根本是变化中的那个不变的东西,是不是很像佛教的缘起性空?如果如此否认形而上学那学到的一切数学、物理之类的东西都被否认了,这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的问题。唯心主义是主张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是不是很像佛教的万法唯识?举一个例子,基督教有圣父圣子圣灵,它们是一不是三(三位一体),就好像水有固态气态液态,但是都是水。如果你用逻辑去分析这个比喻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你一开始肯定是感性去体会这句话,那个一开始的感觉这就是神学(玄之又玄,只能去悟)。

因为这帖子主要说佛教问题,所以并不严格区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换到佛教里这就是那个恒常的“空”,有的时候说空是一种存在,很不符合佛教缘起性空的说法,因为按照逻辑学但凡找到的东西就已经不是空了。但是对于神学来说就没有问题,因为这个空就是佛、上帝、真理,从一定角度这是一不是三(参考本篇81楼)。下楼说辩证法所以在此额外提一下宿命论(牵扯机械唯物主义),前面叔本华提出了生命意志,换到佛教里就是业力牵转,所以佛教徒经常说认命,高级点的说让菩萨安排。这个观点其实出自婆罗门《薄伽梵歌》,佛十个名字中就有薄伽梵(Bhagavad)。

但是薄伽梵其实是指印度教的神,佛陀属于沙门教称之为Buddha,后期大乘或多或少都有婆罗门教的影子,按照印度教释迦摩尼是湿婆神的化身之一。所以后期只能拿出一个第一义谛,“空”强调正统,不理他了想要明白看《楞伽经》。宿命论的结果就是一切众生现在将来毕竟成佛,那还修什么呢?所以又补充说你认真修行是福报具足的表现,如果按照哲学来说有一个奥卡姆剃刀理论,多余的东西都应该删除越精炼越接近真理,就好像E=mc^2一样物理学也在追求大一统理论。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如何理解全凭自己吧,阿弥陀佛。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康德的思想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论证那个“物自性”也就是形而上的时候其实还是用的逻辑,前面说过在那个物自性里是不存在空间、时间、因果这些东西的。也就是你在用假的东西去推到真理,逻辑学里是不对的对比一下“借假修真”。同时那个“物自性”自己也有问题,没法证明他是否存在,这样就没有任何意义,对比一下禅宗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这里一定要强调一点,佛教的根本形态是没有逻辑之类东西的,前面说过这是所知障,这是哲学和佛教最大的区别。从辩论来说佛教比不上现代哲学,“术业有专攻”一些佛教徒不要妄想了,更不要想拿形而上学辩论。

所以黑格尔出来建立了辩证法,这是高中政治课必须的东西粗说一下。辩证法的根本是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举个例子比如一泡屎对于人来说很脏,但是对于狗来说算是美味。那这泡屎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就是矛盾。每个事物都存在矛盾,一个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就叫辩证的看待问题,也就是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区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属性,而不是事物本身。黑格尔本人主要是提出辩证法,但是并没有强调唯物主义,我们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马克思同志的意识形态。

举个例子来说明哲学的威力,Cultural Revolution。当时Chairman MAO观察问题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分为二),当他发现敌我矛盾尖锐的时候就开始运动。但是忽略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合为一),也就是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没有一个人是彻底的坏人。这就是辩证法的思想,他和佛教最大的区别就是只强调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的性质,运动发展的看问题,不承认一切事物还有一个形而上的东西。但是二合为一在佛教里也存在的,比如总说的理事不二。另外他承认事物总是变化的,契合佛教的无常思想。

总结换成我国的思想就是体用之别,《坛经》“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这里拿禅宗代表佛教,这个分析过程用辩证法论证了现象(用)与本质(体),但是最后还是形而上学的心、识、真如,而且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是唯心的同时并不否认唯物也就是变化力。到这里想要说明哲学和佛教是一种相互涵摄的关系,一方面佛教想要说明教义,需要用到哲学的东西,另一方面佛教的本质是真修实干,而不是哲学的思辨空谈。我个人更喜欢喜欢把佛教和科学进行对比,他们的目的最后都是“超越”哲学。

尽管提到了康德与黑格尔但是他们目前都被现代哲学推翻了,目前是哲学的论乱时期,想要了解建议看罗素的东西,更多的在强调用的方面。之所以科学和佛教“超越”哲学,因为他们都发现因果律并不成立,换句话这是化约论和整体论的争辩。前文介绍过化约论,有点类似于一分为二看问题,所以才会存在因果,因为它把事物分离进行量化分析。但是如果从整体论类似于二合为一来看问题,并没有因果,一切都是在整体内部的一些变化,对于整体来说并没有增减。具体的例子请搜索量子纠缠就不详细说明了,核心一句话眼界不同看到的就不同。

再进一步说无中生有这很荒谬,因为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问题在于真的有能量守恒定律么?依然是所知障。前面说了很多念头的问题,念头是那里出来的?一念有八万四千(无数)烦恼(念头),一粒沙里有三千大千世界。一既是多多即是一,不要拿逻辑分析,就这么多念几遍。一切都不存在,一切又都存在,一切本来就没有道理,这就是最大的道理,强而名道或者说空。这才是不着相毗卢顶上行,我没有办法说清楚这种感觉,只能这么落在文字里。强行给一个结论,因为荒谬所以才值得相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段说的理性与佛教,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没办法,必须按照次第因次渐进。但是最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佛教是超越所有理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也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佛教,他用的是归纳法,也许会发现一些不符合因果的东西,但是归纳法本身还是法,目前已经发展到整体轮的地步了(量子力学)。但是科学最后一定会指向佛教,就好像这篇帖子50楼借用了《最后的问题》这本小说。对于禅宗来说因为时间、空间本不存在,所以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就是所谓的福慧双修自然也不存在,顿悟成佛是可能的,也不存在上上根、次第之流一说,因为根本没有根基,次第。

但是还是落回来吧,“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只要知道自己是“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最后如果落个好高骛远或者东施效颦就……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说到非理性其实还有一个东西没有理性。引用纳兰性德的一首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还记得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实话说按照生物学的进展,我们所谓的一见钟情,只不过是对方的荷尔蒙(激素),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导致大脑分泌多巴胺和类多巴胺分泌,心跳加快进而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换句话一见钟情。看科学解释的多详细,但是你信么?或者说你愿意相信么?

我们愿意相信李白是喝醉了酒,看到水里的月亮揽月而去。此楼与“千江水映千江月,千江水月共圆缺”无关。我们愿意相信释迦摩尼当年是老死的,而不愿意相信考古学显示他是吃了别人布施的坏猪肉而死的。我们不愿意相信一切都是假的(有异议),因为我们在这里投入的感情是“真”的。就好像纳兰性德的这首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看破了一切之后,最后却是“比翼连枝当日愿”。或许换一首诗来形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把我们的一生形容为一场梦,梦醒真的无痕么?

如果上升到统计学去观察,一次的人生或许有执着,轮回多次之后也许就没有了,任何事情看腻了就没意思了。那释迦摩尼当年临死之前,为什么还在问弟子们有没有问题呢?他成佛了多洒脱啊,为什么还有“眷恋”?按照教义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而现于世,这是工作么?就好像前面说爱因斯坦死前一天说的,“I have done my share”我已经完成我的工作,但是为什么他临死的时候说的是母语德语呢?佛教最主要的是出离心,问题是你真的厌恶这个世界么,爱恨别离真的是苦么?尽管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态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多潇洒啊看惯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后都付笑谈中了,都付笑谈中了为什么还要写诗呢,如此岂不是多此一举?在唯识学里我们所做的各种业最后都储存在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里,转识成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太上忘情?如此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倒驾慈航呢?释迦摩尼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一次又一次的示现成佛呢?或许可以从古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说法中得到一些启示。

太上不是忘情而是炼情,炼到最后只有一个悲。同体大悲也好地狱不空也好,都是一个东西佛教里叫做愿(修佛信、愿、行一个不能少),或者不把它叫做愿,可以叫做爱恋眷恋。基督教说神爱世人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除了爱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是永恒的。三字经一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切后来的东西都是知识而已,我们轮回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然后发现什么是真的平等。到这里知识不是所知障么?这就牵扯般若部的能所双亡了,能所真的能亡么?前面介绍了那个关照,问题是这个关照是不是能所?真正的意思是能到没有不能才算是能亡。

第87楼里的阳光、空气、水,它们到底是什么?按照能所来分析他们有没有能所呢?它们的能无论是放光还是循环都是他们的能,它们的所是世间万物没有任何差别都是他们的所。还记得《华严经》因陀罗网的原理一切的东西都不是没有的,尽管我们看到感受的只是一个投影。无情到底是什么?最真的无情就是绝对的痴情。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只是说的这个投影,那个真正的无情(按照法华经说法在“异国”)需要你圆么?同样一泡屎如果它有理智慈悲(它有么?没有么?),对于人来说是脏的,对于狗来说是美味,他需要怎么做呢?“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当然还有“忍”被吃了感觉可不好。

“异国”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在异国“人”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许异想天开一下,异国人是什么样子呢?不是好莱坞外星人那么简单?石头有没有自己的国度呢?还记得前面说的道生和尚“顽石点头”么?水有没有自己的国度呢?日本有一个江本胜博士做了水的实验,链接如下: <embed original='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gxODMxNzI=/v.swf'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法华经》“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整个大乘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
楼主:u_98276580  时间:2021-03-28 21:48:33
本来打算收工了,结果早上发现了 @晶含宝月 的帖子,发现最后一楼关于天台宗的评论。到这里需要做一个补充。这个帖子从南传开始入手,到大乘的时候因为牵扯八大宗派,所以必须有一个依处,选用了天台宗这条线,具体来说就是《法华经》+智者大师+天台小直观。也可以用华严这一条线都一样的,一个说空一个说有。不过华严经太长了,而且牵扯三个版本,40华严、60华严、80华严。具体那个为宗现在依然各说各的,目前权威的是民国弘一法师的建议,60华严+40华严(普贤行愿品)合体凑齐100卷。但是华严大成者贤首国师(法藏)注疏的却是唐朝80版本。

在这里略加说明,对于整个大乘佛教来说只有天台和华严自称圆教(圆满之意),判教分别是藏通别圆和小始终顿圆,叛教问题前面解释过这是一个次第认知大乘的方法。整体来说天台近代更出名因为近代有一位谛闲法师,华严反倒是律宗的弘一法师弘扬的。不重要单独说一下汉传的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这个帖子全都牵扯了,导致可能牵扯高低之分,目前的共识是如果说教理天台、华严第一,如果说修行禅宗、密宗第一。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法法平等有差别的,甚至都不只是法门平等宗门争锋的问题了。

前面介绍了智者大师的佛陀五时说法,比较尊重华严经因为这不是在地球上说的法。但是根据传说,当时龙树菩萨在龙宫一共看到了三个版本,他取回来的是最低的那个版本。另外两个版本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境界到了自己看吧。吸取太虚法师的说法,还是不要拿凡夫的见解去揣测佛的境界,毕竟只有佛佛道同,夏蝉语冰就太不自知了。在那个帖子里主要牵扯禅宗,因为禅宗没有具体的理论,只有见性成佛所以没法对比。目前一般的理解禅宗明心见性是见道位,也就是小乘的斯陀含果位,还是老话须陀洹到底什么样子只有须陀洹知道。

按禅宗破三关的角度来说,只是破了第一个初关(法身边事)。所以说明心见性不了生死,只能算是圆教(华严)的十信位。这是之前介绍的圆教别教的差别,没有诋毁禅宗的意思,因为它后面还有重关(法身正位)和牢关(法身向上)。本来禅宗是没有这三关之说的,后来众生根基不行就从“顿”变“渐”了。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权威(虚云法师也不行),所以具体这三关到底怎么说也没有定数。后来大致上设立了一个“大彻大悟”的境界,来说明最后的状态(依然有异议)。在这个帖子我把大彻大悟设定等于华严“事事无碍法界”(随心所欲,事事圆融)。

关于唯识来说也有争议,这个帖子里采用的是玄奘的理论,也就是唯识学的八个识,基本是转识成智这套。按照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圆明初发成无漏”(前五),“观察圆明照大千”(第六),“极喜初心平等性”(第七),“大圆无垢同时发”(第八)。但是到了禅宗六祖慧能《坛经》“大圆镜智性清净(第八),平等性智心无病(第七),妙观察智见非功(第六),成所作智同圆镜(前五),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这里慧能说了楞伽经的境界,问题是后面四句怎么看都像是中观在说空。

这就牵扯唯识学除了玄奘法师设立的法相宗以外,隋朝真谛法师设立的摄论宗。这个宗派划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无垢识),在这里前六个一组。具体说一下在玄奘法师看来阿赖耶识里包含清静的一面,这也是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的思想。大致解释为阿赖耶识中染污和清静种子的比例,注意这必须前提承认种子是有。而摄论宗设立了第九阿摩罗识超越阿赖耶识,这是说种子是空。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理他,毕竟唯识学两个宗派现在都没了,按照还有成就者的禅宗修就行了。

在古代各个教派因为经典乱七八糟的。比如楞伽经,目前留下来的有三个版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求那跋陀罗译、《入楞伽经》菩提流支译、《大乘入楞伽经》实叉难陀译。目前公认以第一个为基准。这个帖子不说如来藏就是因为没法弄,前面两个唯识宗主要争议在于阿赖耶识,如果把如来藏拉进来还可以继续讨论。禅宗一开始是拿楞伽经印心的,据说达摩祖师从广东来看了到第一个版本,实叉难陀是唐朝人晚于达摩。只有《入楞伽经》中“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既然说了就都说白了吧,96楼“十不增长业”其实没有无心的意思,但是禅宗毗卢顶上行也没错的样子。理论说佛教其实本质上只有修,就我的境界来说能摸到两个都能修,到底是继续修心还是开始断想?所以最后继续修我的南传业处和大乘净土,权当是“一门深入”小止观了,真修实干次第渐进才是正道理。这楼不解释看得懂的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看不懂的就不需要懂这东西了。阿弥陀佛!

楼主:u_98276580

字数:32616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16 14:03:00

更新时间:2021-03-28 21:48:33

评论数:28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