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15
阿尔弗雷德率领着军队迫近丹麦军,双方列阵对峙,开始了古代战争开战前的序幕阶段,对阵叫骂。
对阵叫骂是中世纪战场交战的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不仅仅是来将通名,互报名号交换信息这么简单,它是后世心理战,宣传战的起源。
在这个阶段,双方的军队开始列好进攻的阵型,祭司们开始为即将开始的战斗进行祈祷,而交战双方的统帅互通姓名之后,进行最后的和平努力,谈判条件。
谈判破裂之后,双方开始进入骂战阶段,一方面是要道义上取得优势,并且羞辱激怒对方,使得敌军组织纪律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对自方的战士们进行战前的动员,激励提升士气,斗志昂扬的战士和士气低落的战士,对战起来,显然是完全不同的战斗力。
这个传统发展到骑士道形成之后,就制度化成了骑士道的规矩。一个有荣誉感的骑士,要等对方列好阵型之后,才能开始进入战斗程序。趁着敌军没有列好阵型,率先发起攻击,这是有损骑士名誉的行为。
和西萨克森军队对峙的丹麦军,人数上略微处于劣势,统帅他们的有两个王和五个伯爵。诺曼人和萨克森人都是日耳曼人,这个时期的王,伯爵,就是部族时代的大酋长啦,酋长啦那些档次的军事领袖。
萨克森人和丹麦人开始相互间的嘲笑,羞辱和对骂,而丹麦人开始向一个山坡的坡顶移动,他们要取得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国王还没有回到阵中,阿尔弗雷德擅自作出了一个事后看来合理正确的决定,他不待国王归阵,一马当先,率领全军发起了冲锋。
激战一直持续到日落,以丹麦军的败退而结束。21岁的阿尔弗雷德王子阵斩一个丹麦王和五个伯爵。在军事贵族为主体的蛮族时代,国王贵族这些领袖们,可以是文盲,但是必定要是猛男。一战能够击杀一个王和五个伯爵,阿尔弗雷德的战功,为他在英格兰各地赢得了显赫的名望。
但是这一天的战斗胜利并不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丹麦大军集结休整之后再次对西萨克森王国发起了侵略。
871年1月22日和3月22日,丹麦大军和西萨克森军进行了两场会战,先后获得了胜利。
871年4月,又有一批丹麦人登陆,他们汇入了丹麦大军之中,丹麦人军势暴涨,此后在战场上优势更甚。
871年4月,西萨克森国王战死,年青的阿尔弗雷德继任王位,他继任时正式的王号是“西萨克森人的王”,从这里,他将崛起成为英吉利人的王。
阿尔弗雷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小败仗之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他向丹麦人交纳了丹麦金,为西萨克森王国买来了五年的和平。
收到丹麦金的丹麦大军转而将兵锋指向英格兰地区的另一个大国,麦西亚,奥法的子孙们无力抵抗丹麦大军,麦西亚全境臣服于丹麦大军所立的一个伪王。
征服麦西亚之后,丹麦大军开始了分流,其中有一半开始在围绕着约克郡为中心,向北发展,建立起了殖民地,不再四处游击劫掠。
876年,剩下的一半丹麦大军开始向西萨克森再次发起攻击,在取得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胜利之后,这一批丹麦人也开始了分流。丹麦人开始在林肯郡,诺丁汉郡,德比郡和莱切斯特郡建立起殖民地,结束了游击劫掠生涯。
我们可以看到,878年之后,阿尔弗雷德所面对的丹麦军,人数已经大幅度减少了。
877年秋天,阿尔弗雷德再次和丹麦军达成了和平条约,阿尔弗雷德同意支付丹麦金。按照条约规定,丹麦军不再洗劫侵略他的王国。
877年的圣诞节,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勇士们欢聚在一座王家要塞里庆祝基督的诞生,欢宴歌唱,他们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正在迫近。
878年1月,背信弃义的丹麦军对要塞发起了突然袭击,大批勇士们战死,在忠诚的勇士护卫之下,阿尔弗雷德逃进了萨默塞特郡的沼泽地带。
后世流传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据说阿尔弗雷德逃到了一个农家,农夫收留了他,但是并不知道他是国王。农妇嘱咐阿尔弗雷德帮助烘烤蛋糕,可是全身心在思考着如何复国的国王,完全忘记了这事,蛋糕给烤焦了。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阿尔弗雷德应该感谢他所敬拜的上帝。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妇女那是相当的凶悍而且勇猛有力的。在民间传说里,曾经有个国王在去罗马朝圣的路上,惹恼了路边酒馆的一个老板娘,老板娘拿起平底锅,就这么砸死了国王。据说就是怕被人用平底锅这种颇具杀伤力的武器砸死,之后骑士老爷和国王们的头盔上才树立起了一个突出的尖顶。
878年复活节之后,忠于阿尔弗雷德的勇士们渐渐聚拢到了国王身边,他们在萨默赛特沼泽中的一个小岛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城堡,以这里为中心,阿尔弗雷德开始了复兴王国的事业。
如果阿尔弗雷德乔装成行吟诗人勇探敌情的故事真的发生过,那可能就是发生在这一个历史时期。
878年5月,阿尔弗雷德骑马驰出沼泽地带,一天一个郡,奔走在三郡各地,号召各地的伯爵和勇士们追随他的王旗去战斗。据说三郡的贵族和勇士们纷纷响应,阿尔弗雷德旗下的军势在三天之内迅速暴涨。
从传奇历史的这些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历史信息,当时控制着各地的,依旧是贵族和勇士们,阿尔弗雷德日后建立的军制还没有成型,另一方面,阿尔弗雷德很可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信息传递和敌情侦查体系。靠一个人三天走完三个郡,集结起大军,而丹麦军毫无作为,听起来很浪漫很传奇,但是不太现实。
878年5月,决定西萨克森王朝兴亡的艾定顿之战爆发。Battle of Edington.
这场战斗萨克森人拥有地利上的优势,因为他们是在一个要塞里进行防卫,而闻讯前来追击的丹麦军则必需进行艰苦的攻城战。
阿尔弗雷德的传纪是如此说的,勇士们在城墙后勇猛无畏地抵抗着异教徒军队的进攻。。。他(阿尔弗雷德)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屠杀了大批的异教徒,并且一路追击败退的异教徒直至他们的要塞。
阿尔弗雷德没有犯下丹麦人的错误,在攻城武器和攻城技术没有成熟之前,强攻要塞和城堡是要付出大量伤亡的。
阿尔弗雷德率领军队将丹麦军困守的要塞围困了起来,两周的围城战之后,丹麦军被迫请求和平。
这是阿尔弗雷德取得的一场关键性的胜利,这场胜利决定了西萨克森王朝的崛起。
根据和平条约,丹麦人的王和他的勇士们集体皈依基督教,并且认阿尔弗雷德为他的教父。
而阿尔弗雷德则承认丹麦人已经占据的别国领土的合法性,两国和平相处。
880年秋天之后,丹麦军完全退出了西萨克森领土,他们开始在东英吉利地区建立殖民地,建立起自己的王国。
这场胜利之后,阿尔弗雷德开始深化了一系列军事,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制度改革。西萨克森王国开始走出蛮族王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君主时代。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886年时的不列颠地图,其中的“丹麦法地区”Danelaw就是丹麦人征服并且建立起永久殖民点的地区。当年这批征服者的子孙们,就这样和更早的征服者,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子孙,融合在了一起。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16
阿尔弗雷德的罗马化改革
度过了丹麦大军带来的危机之后,阿尔弗雷德开始专注于王国的复兴事业。
幼年时代的两次罗马朝圣之旅,对阿尔弗雷德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不仅可以在他的许多作为上看到罗马化的印记,甚至连他的子孙们,整个西萨克森王朝都有着明显的罗马化倾向。
第一个英格兰国王,和平者埃德加受封加冕的地方,就选在巴斯。公共大浴场遗址,那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上所留下的唯一可见的印记,选在巴斯受封加冕,其象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罗马的荣耀,在这里复兴了。
帝国这个词,在西方世界的语境里,其实本不是负面的,它代表了一个死去的文明,曾经辉煌的罗马文明。自从西罗马帝国在西方世界覆灭之后,复兴罗马帝国的梦想,就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不论是教会里,还是世俗的君王和之后的政治家当中,都有着不少罗马的追思向往者。靠法律和管理制度,建立起一个次序井然的蜂窝化社会,复兴罗马文明。从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到第三帝国的希特勒。在欧洲历史上,这些以复兴帝国的荣耀为呼召的野心家们,都曾经得到过许多人真诚而狂热的追求。
维京人来袭之后,英格兰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在这个过程中,大批的修道院被捣毁,书籍被焚毁,僧侣被屠杀,英格兰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急剧下降。
理解罗马文明的阿尔弗雷德,他知道教育和法律的力量,他的复兴努力,就是从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典的编制开始的。
像古罗马时代的罗马皇帝一样,阿尔弗雷德坚信,臣民的世俗和精神生活都应该顺服在他的权柄之下。作为一个基督徒国王,世俗贵族勇士和教会神职人员都应该顺服他的权柄。
我们没有理由质疑他的宗教热忱,他不仅大力资助修道院和教堂的建设,而且向罗马教宗派遣大批的朝圣团队,他同时和东方教会世界的耶路撒冷大教牧长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据说阿尔弗雷德甚至派遣使团,深入到印度寻找使徒多马的坟墓,传播福音。
在阿尔弗雷德的带动下,资助教会成为了西萨克森王朝时代国王和贵族们的风尚,存留到1400年的英格兰各地的修道院和教堂,有一半以上是在他和他的子孙统治的时代建立起来的。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十一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在阿尔弗雷德的时代,十一税就已经开始了。所谓十一税,起源于基督教的教义中的十一奉献。原本是说,一个基督徒收入的十分之一,应该奉献给教会,这本是教徒自觉自愿的行为。演变成为十一税,则是成为了所有人必需交纳的税。
修道院遭到大面积破坏之后,懂拉丁文的僧侣数量大幅度减少,为了鼓励督促教堂里的祭司们学习掌握拉丁文,阿尔弗雷德确立了新的教会制度。他规定所有的祭司如果要晋升到上一级别的职位,必需通过拉丁文考试。
拉丁文和英吉利人的日常口语是完全无关的,普及文化知识更快捷方法是普及英文书籍。
阿尔弗雷德主持推动了将拉丁文书籍翻译成英文的文化事业,他挑选出一批他认为重要的书籍,组织学者们翻译成英文。据说“英吉利人民的教会历史”和“哲学的慰藉”和“牧民职务”,就是由他翻译成英文的。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翻译项目,显然是圣经的翻译,阿尔弗雷德主持翻译了英文版的圣经,这是不列颠历史上的第一版英文圣经。
像查理大帝一样,阿尔弗雷德开始向各地招聘学者到自己的王庭中来,组织起宫廷学校,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贵族们的子女,如果有卑微家庭的出生的小娃娃表现出学习文化的天赋,他也愿意资助这些小朋友的学习。
阿尔弗雷德并且明确地规定,所有掌握权柄的官员,不论是世俗职位还是教会职位,都必需识字,以此来推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阿尔金的时代完全在维京时代里毁灭了,但是在阿尔弗雷德的各项努力之下,文化教育事业开始在西萨克森王朝时期慢慢恢复起来。
从880年开始,阿尔弗雷德开始主持编撰“法典”,这是一部相当罗马化的法典,我们前面说过,之前的王们已经开始“根据罗马的规矩”编撰过法典,但是都没有成功。阿尔弗雷德非常聪明地不这么说,根据阿尔弗雷德法典的说法,法典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来源,首先是祖先的传统,法典还特别地说明,之前那些法典中,新增加的条款都没有被包括在这部法典中。另外一个来源则是神的律法,基督教的圣经。
祖先的传统,加上神的旨意,听起来似乎可以让盎格鲁萨克森蛮族的子孙们心悦诚服哦。
整个法典足足有一百二十章,非常详细地列明了许多法规条文。之所以是一百二十章,因为摩西是犹太教和基督教里,律法的代表人物,而摩西活了一百二十岁,所以这部法典就定在一百二十章。
但是法典这种立法方式,是非常难被英格兰各界接受的,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他们一看就觉得害怕,大家把这部法典称作“末日书”Doom Book。
而且这么长的法典本身,内部就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深究起来,根本无法执行。英格兰人更习惯于遵循常识,遵循传统,来解决法律上的纠纷。
要到亨利二世出现,精通法律而又熟悉日耳曼蛮族传统的亨利二世,才编撰出流传到后世的英格兰成文法,建立起完备的司法体系。他被称为“普通法之父”,Father of Common Law。
阿尔弗雷德法典,让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加强王权的意图,比如,法典虽然依据日耳曼蛮族的传统,详细列明了各种社会等级的人命的价钱,各种罪恶的赎金,但是背叛国王这个罪,却不可以用金钱赎买。也就是说,法典中所列明的所有的罪行,都可以用金钱抵价,但是背叛国王,却不可以。法典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上帝的旨意。
更为奇葩的地方是,圣经马太福音22章中的名言,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舍,到了法典中,被演变成,爱你的主君,如同爱你的上主耶稣基督。而法典还言之凿凿,这是耶稣基督的诫命哦。
阿尔弗雷德及其子孙们的成功,是有着许多偶然性的因素,他们的制度和政策,改变了盎格鲁萨克森时代的英格兰社会,使得西萨克森王朝成为同一时代,整个西方世界王权最为强大,中央集权化程度最为严密的国家。
但是幸运或者说不幸的时候,日后又一批的蛮族,诺曼人再次征服英格兰,又把这些制度给摧毁了,或者说改变了。
比如,阿尔弗雷德开创了官修历史的先例,一般认为是他本人参与了编年史的起草和编撰,但是这样的君王编写历史的作法,后来的君王们并不欣赏,这部编年史也就断绝了。
阿尔弗雷德影响英格兰最大的改革措施,则是他的军事制度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阿尔弗雷德的军事制度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起“堡垒”,抵御敌军的进攻。
西萨克森王国开始在各军事要点建立起要塞堡垒,而且各城镇也开始建立起城墙。建立起防御性的城墙,的确是抵御敌军进攻和劫掠的有效防护措施。这种“堡垒”burh,有大有小,有的只是木材建成的围墙,有的则是砖石建筑的坚固城墙或者堡垒。
谁来建这些堡垒?谁出钱?劳力从那里来?这些问题又引发了军事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税收制度的改革。
在之前的时候,一个自由民按照人头纳税服役。纳税之外,自由民必需应召参战,修建桥梁和道路。
阿尔弗雷德则改变了按人头收税服役的制度,开始按照财产状况征收和募集兵力。
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乱世当中,大批的经济统计记录被焚毁了,这使得后人无法准确地把握西萨克森王朝的许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我们只能对这个变化的过程,进行大致的讲述。
海Hide,是这个时代的征税单位,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一海具体有多少面积?后人总说纷纭,我们就不多作考据啦。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17
“海”Hide这个词在古英语中的最初的意思是家庭,发展演变到后来,意思变成“足够供应一个家庭生活的土地”。将“海”作为收税的标准,并不是阿尔弗雷德的改革创举,在8世纪的麦西亚王国,部族的海记录,Tribal Hidage这个王国税收记录里,各家各户拥有海的数目,财产状况,纳税的标准,都已经有了仔细的记录。
但是将“海”作为服役的依据标准,却是阿尔弗雷德的改革首创。
在此前,应召作战,修筑桥梁道路要塞,这些都是按人头计算的,每个自由民都必需服役,如果违反,则会被处于罚款,甚至被剥夺土地成为农奴。
这里出现了农奴这个词,Serf,确切地说,中文农奴的翻译是比较准确的。在不列颠岛全面基督化之后,依据教会的教导,奴隶制度消亡了。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农奴。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是靠耕作地主的土地为生,他们也因此必须于服从于地主,不像自由民农夫那样独立自由。比如,一个农奴如果要离开地主的土地,都必须要得到地主的批准。农奴的来源有很多,也可能是原先的奴隶,也可能是破产的农夫,也可能是自愿将土地奉献出来寻求庇护的自由民农夫。
不作自由民而宁愿作农奴,在盎格鲁萨克森时代的农村,并不稀奇。一个底层的自由民农夫,不但要纳税,而且还要服役,他们在比较权衡之后,选择作农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一定下降,他们逃避了服役这个重担之后,如果东家合理善待他们,一家人的小日子反而可能更好。常见的方式是,自由民农夫将土地奉献给修道院或者教会,成为依附于教会的农奴。
阿尔弗雷德则创建了民兵制度,建立起了庞大的常备军,一只27,000人的常备军队,如果这些军队全部是由自由民组成,那就意味着每四个自由民中就有一个是军人,这显然不太现实。
阿尔弗雷德依据每个人拥有的“海”的数目来摊派兵员和徭役,这样一来,士兵的数目自然就增长了。一个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就必需派遣自己庄园里的农奴去服役作战,修筑要塞和桥梁。
阿尔弗雷德的民兵制度,是将常备军设为两个班次,轮流服役。这样的作法一方面可以保障常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供养大批常备军的社会成本。
新的兵制和徭役摊派制度,自然招致了贵族地主们的反感。而另一方面,底层的自由民农夫,因为负担加重,破产沦为农奴的几率也开始大大增加了。
从10世纪之后,随着萨克森王朝统治的扩大,英格兰各地的乡村社会生态也开始了变化,财富开始集中在庄园主手里,庄园开始趋向豪华。而没有自己土地的农奴们,开始聚居在了一起,形成了村子,村子开始普遍在各地乡村兴起,成为了乡村的主要居住方式。
这种“民兵”制度的基层战士,主要的组成部分变成了自由民农夫和农奴,数量也就扩大了。
而指挥战士们的,则是勇士阶层,什么是勇士呢?
1010年的时候,坎特伯雷大主教是这么定义勇士的。
如果一个农夫发达了,他拥有了五海的土地,一个教堂,一个厨房,一个钟,一个小要塞,在国王的王庭体系里,就拥有了职务和席位,他就成为了勇士。
我们可以看到,勇士和后来诺曼人带来的骑士制度里的骑士一样,不是世袭的。
资助教会,是当时的时尚,这代表着信仰的虔诚。一个厨房,是为了要给自己领土里的农夫们提供伙食。一个钟,则是当时召集农夫们必须的通讯工具。当时所谓的小要塞,其实就是一个石头建筑的大房子,具备基本的军事防御功能。
如果对比同一时期的欧洲骑士,勇士的入门门槛要低的多,他们的军事职业化程度和武器装备的专业化程度,比不上一个拥有三匹军马,训练精良的诺曼骑士。
在各地建立起堡垒,配置以数目庞大的常备军进行护卫之外,阿尔弗雷德加强了海军的建设。
在他的指令下建立起的西萨克森海军,船体载重规模比维京盗贼的船还要巨大。历史记载说,国王的海军船只,至少要配置六十个船桨。在海军远程攻击武器成熟之前,两船相接的肉搏战,是最主要的海战方式,在人数上占优的一方,自然容易在海战中取得优势。
船体变大之后的西萨克森海军,虽然还不能像维京盗贼那样进行远洋作战,但是在沿岸近海和维京盗贼海军的交战,已经具备了互有胜负的抗衡能力。
878年艾定顿之战中败给阿尔弗雷德的丹麦人的王,是当时侵袭西萨克森王国周边各地的丹麦人中最有实力的王,他带领的丹麦大军和阿尔弗雷德签订了和平条约之后,西萨克森王国周边已经不再有大规模的丹麦军可以抗衡阿尔弗雷德的武力。
885年,阿尔弗雷德开始了向东方扩大疆域的攻伐战争,击溃了在当地的丹麦人部族联军。
886年,阿尔弗雷德继续领军东侵,攻克伦敦。这一片地区,原本属于麦西亚王国,此时阿尔弗雷德作了一件令各地贵族心悦诚服的事情,他没有占据伦敦,而是将征服的伦敦交还给了麦西亚贤人会议选举出来的麦西亚伯爵,阿尔弗雷德的女婿。
来自各地的盎格鲁萨克森贵族和勇士们聚集在伦敦,高呼阿尔弗雷德作“英吉利人的王”。
到这个时候,除了丹麦法地区之外,英格兰地区各地都臣服于阿尔弗雷德国王,但是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受封加冕成为真正的英吉利人的王。
892年秋天,又有一批丹麦大军乘坐330艘船,从北方跨海而来,登陆劫掠。但是此时阿尔弗雷德的大军,已经足以击退他们的侵犯,阿尔弗雷德的长子领军打退了他们。
899年,阿尔弗雷德去世,他给子孙们奠定了一个王朝的基业,他的子孙们将在这个基业之上,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王国,第一个真正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和平者埃德加的故事,阿尔弗雷德子孙们的崛起
没有人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国王,只有人民才可以根据自由的意志,选举出人民最为喜悦的人成为国王。但是一但国王受封加冕,他就对下属的人民拥有了权柄,人民不再可以把国王加在他们脖颈上的轭除去。
说这番话的,是10世纪的解经者艾尔夫里克Aelfric the Homilist。艾尔夫里克是和平者埃德加时代的一位修道院长,一位地位尊崇的学者。在那个年代,解经学是一门崇高的学问,他们专注于研究神的诫命,圣经。甚至有人说,艾尔夫里克的著作水平和学术质量,已经达到了可以媲美可敬的比德的高度。
艾尔夫里克对国王这个职位的解读,是和平者埃德加加冕时候,盎格鲁萨克森贵族勇士和教牧者们对国王的来源以及国王权柄的理解。
埃德加不是一个征服者,他是一个和平者,国王的职责,是维护王国四境的和平,这是人民对国王的期许,这是神设立国王这个职位的旨意。
国王是和平的维护者,这个流传到后世的传统,就起源于和平者埃德加时代。
我是英王忠实的臣民,我拥有英王的和平!中世纪的英文语境里,和平,就是“保卫”的意思。
阿尔弗雷德去世之后,他的子孙们开始了五十年多年的征伐,试图建立起雄图霸业。
899年,长者爱德华继任,西萨克森王国发生王位争夺战。贤人会议分裂,拥立阿尔弗雷德三哥的儿子继承王位的贵族们,和丹麦法区的国王们结成同盟,两军决战,阿尔弗雷德的侄儿阵亡,失去了王者的贵族们再度臣服。
此时高坐在麦西亚宫廷王位上的,是阿尔弗雷德的女儿,她的尊号是“麦西亚人的女王”,Lady of Mercians。
在塔西托的时代,他就惊叹于日耳曼蛮族社会中,女人社会地位的高贵。妇女们在部落议事会中,拥有的话语权柄,让古罗马人觉得不可思议。近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个古老的蛮族传统,依旧固执地存在于日耳曼蛮族的子孙心里,选举一个女人作王,作领袖,并不是一件离谱的事情。
长者爱德华和麦西亚人的女王,兄妹联手向丹麦法区的国王们发起了挑战,两国分别扩张了领土疆域。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18
长者爱德华的长子埃塞斯坦,很小就送去了麦西亚的王庭,他的品行和作为,得到了人们的颂赞。如果按照当时的人风评作为标准,改革者阿尔弗雷德的风评,甚至远远不如慷慨馈赠教会大批土地财产的埃塞斯坦。
914年,麦西亚人的女王去世,埃塞斯坦得到了贤人会议的拥护,在麦西亚女王去世之后,继承了麦西亚的王位。
924年,长者爱德华去世,而十多天之后,他的儿子也去世了,西萨克森王国出现了王位的空缺。西萨克森贤人会议关于国王人选的政治纷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的妥协结果是,迎接长者爱德华的长子,当时麦西亚人的国王,埃塞斯坦来继任王位。
925年9月,坎特伯雷大主教在两国的界河,泰晤士河边一个小镇上,加冕册封埃塞斯坦为王。
在这场册封加冕典礼上,出现了两个先例。
首先,坎特伯雷大主教戴在埃塞斯坦头上的,不再是以往的武士头盔,而是一顶华丽的王冠。
其次,埃塞斯坦受封的封号,此时已经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盎格鲁和萨克森人的王”。
927年,他再次受封,封号成为“英吉利人的王”。
939年,埃塞斯坦去世,王冠被传给了长者爱德华的另一个儿子,公正的埃德蒙。
946年,公正的埃德蒙在和一个盗贼首领决斗中,战败被杀死。
946年,埃德蒙的弟弟继任王位。
955年,继任者去世,日耳曼蛮族的传统力量再次显现。西萨克森王朝的领土被埃德蒙的二个儿子分别继承。
从899年到955年,不列颠岛是一个战争的年代。阿尔弗雷德的子孙们要征服丹麦法区,建立西萨克森王朝的大业。而从爱尔兰而来的挪威人,也要征服丹麦法地区,建立他们自己的殖民地。挪威人在918年的时候,征服了丹麦区的约克郡,建立起了一个挪威人的王国。从此约克和都柏林之间的商路建立起来了,两个城镇间开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在威尔士地区,国王们也在进行着相互的厮杀和争战,他们也会和挪威人结盟一起对抗西萨克森王朝。
在苏格兰,自从850年的一场关键性战斗之后,苏格兰人的一个王国开始崛起,他们在征服苏格兰各地的同时,也会和挪威人结盟,一起抵抗西萨克森王朝大军的入侵。
五十多年的战乱过去了,当初日耳曼蛮族时代的部族酋长,已经变成了文明时代的国王。
阿尔弗雷德的子孙们在用剑拓展着国王们的领地,追随国王们战斗的贵族和勇士们获得了战利品和地位。可是农夫和农奴们,他们获得了什么呢?
和平,应该是这个时代英格兰许多地区人们心里的渴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修道院里,在王庭里,在贵族和勇士的要塞里,在乡村的农舍里,都有人热切而虔诚地祈祷着,祈求他们所敬拜的耶稣基督,和平的君王,能够让和平重新回到这片土地。
铸剑为犁的和平渴望,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那一天,就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但是他们敬拜的耶稣基督,会回应他们的祷告么?
955年,埃德加经过贤人会议的推选,继任北安布里安和麦西亚两国的王。
而他的哥哥,则继承了“英吉利人的王”的王冠和其余西萨克森王朝的领土。
959年,英吉利人的王去世,埃德加继任英吉利的王王冠,西萨克森王朝的领土再一次合一。
埃德加首先召回了被他哥哥迫害而逃亡的伦敦主教,并且任命他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这一个伦敦主教,信仰虔诚,品行端正并且极度敌视当时英格兰教会和君王的一些作法,他遭到一批贵族和教会神职人士的敌视,但是又有许多贵族,勇士和神职人员和小百姓们则尊称他为“圣人”。埃德加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同和拥戴。
坎特伯雷大主教从此成为埃德加王庭上最为重要的国事顾问,在大主教的辅助下,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平手段,不列颠全境各地的国王们,都愿意臣服效忠于埃德加。
埃德加接下来的事业,就开始奠定了许多流传到后世的英格兰传统。
埃德加国王首先发动了英格兰教会的改革,也有人称作修道院化运动。
10世纪的英格兰教会,经历了维京时代的战乱之后,已经和比德和阿尔钦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是修道院大批消亡,僧侣数量减少,而且教会的风气也变得非常世俗化了。比德所担忧的祭司腐败行为,普遍出现了。教会掌握着土地,而且还管理着小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一个祭司一面管理大家,一面娶妻生子过日子,这很容易变得堕落。
当年爱尔兰教会带到英格兰的教区管理制度,是有爱尔兰教会传统作为前提的,祭司虽然入世,教牧民众,但是祭司必需和僧侣一样过独身的日子。随着祭司们的“好日子”开始普及,连修道院的僧侣们都受到了影响,不论是祭司还是僧侣,他们都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遵循的是罗马教宗所规定的公会法律,而不再是爱尔兰教会所流传下来修道院传统。
坎特伯雷大主教当初和教会人士的冲突,也就是起源于教会的腐败和堕落。
在埃德加的支持下,坎特伯雷大主教开始了英格兰修道院的清洁化改革,并且最终在970年,将古老的修道院传统明文化,编订了英格兰修道院的“协和的规矩”Regularis Concordia。与此同时,埃德加也颁布命令,所有娶妻生子的世俗化祭司一律不得从事公共事务教牧职位,所有出任教牧职位的,必需是僧侣。
英格兰教会的这次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和当时西方世界教会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在英格兰,几乎所有主教以及大主教这些高层教牧职位,都是由僧侣出任的。
埃德加并且制度化了王庭上的贤人会议,贤人会议很早就存在于英格兰各国,主要由各地的勇士和教牧者组成。但是到了埃德加时代,贤人会议成为了一个管理王国的正式制度。这个时期开始,所有的法律和宪章,都开始加上了见证人的附署签名。
王庭上的贤人会议由主教,大主教和贵族们组成,负责选举国王,讨论并通过法令法案,决定公共事务的各项政策和制度。19世纪时候的一些历史学者,试图把贤人会议,讲述成“初期的国会”,但是这种攀附是牵强的。此事的贤人会议和自由主义时代的国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贤人会议并不是为了限制王权而存在,它甚至连一个限制国王权力的宪法都没有起草颁布过。贤人会议是国王的辅助者,而不是国王的约束监督者。
埃德加国王时代的王庭,颁布了许多的法令,和之前的王们一样,国王在努力加强王国的一体化。法令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主题就是“维持臣民的和平”,从买卖人的行为规范,到大家抓贼的处理方法,到教会里的冲突。和阿尔弗雷德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埃德加没有再努力以包罗万有的法典形式,来制定法律,而且埃德加对各地的传统习俗,也体现出了尊重和宽容,尤其是丹麦法地区。
也就是在这些法令当中,维持国家的和平是国王的权力和义务这个法律概念,浮现出来了。
伴随着国王定义的明确,国王的权柄影响力也开始扩大,并且向下延伸。可以说,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之前,西萨克森王朝,是整个西方社会,同样面积国家中,王权下达的最深的国家。一个像罗马那样的,中央集权的蜂窝化的社会已经形成了体系。
英格兰各地被开始按郡县制度进行了统一的划分,王庭之下,首先是统一设立了“郡”shire。
在此前英格兰各地的行政区划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一定之规,很常见的是使用源自爱尔兰的“省”Province这个词,意思是“教会的管辖区”。
每个郡的郡守,是国王在当地的代言人,他负责管理行政事务,当然也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以及断案子,抓逃犯。出任郡守职位的,就是贵族。郡守sheriff这个词,原本就带着治安官的含义,因此到了蟊贼横行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时代,各地自己聘请的牛仔执法官,就也叫Sheriff。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19
郡原本是西萨克森王国的行政划分,很可能也是起源于阿尔弗雷德的制度改革。在9世纪的时候,随着西萨克森的子孙们不断拓展领土疆域,郡的辖区越来越大,郡守的数目越来越少,郡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我们看郡守这个英文名词,就可以看到它起源于西萨克森时代的贵族。在西萨克森王国里,介于伯爵和勇者之间,有一个阶层,叫作“家内人”Reeve,他们最初是负责管理国王或者伯爵领地事务的“家内人”。郡守就是Shire Reeve两个词合成出来的一个新词。
王庭上颁布的新的法令,用什么方式通过信使传达到郡守手里呢?把法令或者某项特殊的指令,装在信封里,再用蜡封好信封,在未冷却的蜡封上盖上国王的封印,这就是令状Writ的起源。随着西萨克森王朝疆域的拓展,国王颁布的法令和日常事务指令增多,从10世纪开始,令状这种法律文书就开始形成了。
在郡之下一级的行政区划,叫作“百人区”Hundreds,当然,在丹麦区这个词就又有不同的叫法。每个百人区的行政长官,一般就是勇士们在担任,他们的职能和郡守一样的,要管理辖区,还要负责断案子作法官,抓捕盗贼作警长。
百人区也是组织管理农夫和农奴们去作战或者修要塞的基层组织管理机构,每个百日区之下,又设立了“十人组”,每十个家庭组成一个十人组。
通过这样三层的行政划分和严密的组织制度,英王的王权可以直接下达到每一个农夫家庭,这样严密的中央集权管理体系,在当时处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是无法想象的。
埃德加的建立起的许多制度,显然不是他一代君王的努力,而是从阿尔弗雷德开始,历代西萨克森家族的子孙们一代又一代努力的结果,这其中有制度设计者的聪明才干,也有着许多机缘巧合的偶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到了埃德加时代,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王国。
王权增强的一个明显证据是铸币权的统一,从埃塞斯坦时代开始,西萨克森一家就开始了统一铸币的努力,埃塞年两次斯坦先后在924和939下令统一王国内流通的货币。在阿尔弗雷德那个时代,西萨克森,麦西亚和坎特伯雷大主教都拥有铸币权,到了埃德加的年代,973年,埃德加再次颁布法令,并且最终统一了货币的铸造权。这是当时西方世界之内绝无仅有的现象,英国的君王,更像一个古罗马时代的皇帝,而不像中世纪的封建君王。
973年,埃德加年满三十岁了,依据罗马公会的法律,三十岁以上的男子才可以受封领受圣职,成为祭司,埃德加的受封加冕典礼,拖延到973年,就是为了合乎这条法律规定。
973年,在象征着逝去的罗马荣耀的巴斯古镇,坎特伯雷大主教正式加冕埃德加为英格兰国王。
这次加冕仪式开创的许多先例,成为日后英王受封加冕仪式的起源。
首先,英国是国王和王后一同受封加冕。其次,坎特伯雷大主教一问,受封者一答,英格兰国王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明确。最后,坎特伯雷大主教是以教会圣职的膏抹仪式,加封英格兰国王,这意味着英国国王不仅是一个世俗的君王,国王这个职位带有了神圣的宗教色彩。
8个来自不列颠岛全境各地的国王,也在这次加冕典礼上向英格兰国王埃德加宣誓效忠,这代表着不列颠全境臣服于英格兰王冠之下。
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来自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些国王们的誓词,只是宣誓效忠,在海上和陆上的战斗中追随英王作战。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王国的独立,没有放弃自己的领土主权,英格兰国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是上王和诸王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城镇开始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乡村的庄园开始变得比之前更为豪华了。而村子这种聚居的生活方式,已经遍布了英国各地的乡村。
另外一个奇特的地方则是庄园教会的兴起,这是西萨克森王朝时代的一个奇特现象。
从阿尔弗雷德时代开始,他的子孙们都热心于资助教会事业,这形成了贵族和勇士们追随的风尚。每一个有实力的庄园主,都会建立一个自己资助的教堂。这些教堂往往并不隶属英格兰教会的主教们管辖,在这些教堂里任职的祭司们,他们更像庄园主的私人雇员。
有学者质疑这个时代的英格兰,根本不是封建社会,这些学者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英格兰缺乏欧洲那样的封建制度,缺乏大贵族,连骑士和城堡都没有。英格兰的贵族势力是非常弱小的,根本不具有武力对抗国王的实力。不是封建社会,那么是什么社会形态呢?我们或许可以说,是英格兰特殊的社会形态,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但是这个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已经成型,王位的继承和交替制度,却还没有成型,日耳曼蛮族的传统,还在固执地对抗着罗马文明的影响,在此时的英格兰,国王个人的人格魅力,品行和才干,依旧是关键的因素。
西萨克森家族的事业,能够继续下去么?
西萨克森家业的败落和丹麦王朝的崛起
在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前,英吉利人是没有尾名的last name,也就是没有家姓。日耳曼蛮族的子孙们,发展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演变进化出尾名。中文所谓的西萨克森王室,在英文中是写作House of Wessex,西萨克森就算作这个时期,他们王家的家姓。
975年,和平者埃德加去世,这个问题就开始现现象出来了。
975年,埃德加的儿子,殉道者爱德华继任王位,他得到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册封,但是许多贵族和教会神职人员并不喜欢他作英国国王。
978年3月,爱德华遭人谋杀,我们有理由和当时的人们一样相信,这是埃塞烈德的支持者们的卑劣阴谋,但是埃塞烈德本人,应该是无辜的,因为当年他才10岁。
978年3月,贤人会议推选埃德加的小儿子埃塞烈德出任国王,这个选举的合法性在当时,就得到了人们的非议,他被人们称作“无准备的埃塞烈德”。
在英文的语境里,无准备的,就包涵了不称职的意思,没有准备好出任国王这个职位,成为和平的维护者和公义的执行者,那可不就是不称职么。
如果我们还原到当时古英语的原来意思,Aethelred the Unready这个名字的原本意思存在两种解读,一种是愚蠢的,另一种则是听信谗言的。
也许他真的缺乏列祖的才干,不知道应该信任些什么人,不知道如何作一个领袖。但是运作一个王国,有贤人会议的运作,有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领导,如果假以时日,他也许会像他的父亲埃德加那样,成为被人们称赞的好国王。悲催的是,他却要面临着埃德加不曾面对过的挑战,维京盗贼的再度来犯。
970年的时候,在北欧崛起了一位后世萨嘎传唱的王者,传奇色彩的“蓝牙的哈罗德”。哈罗德的粉丝很多的,不仅当时很多人以他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以示仰慕尊崇,和对自己儿子的期许,一千多年后,美国加州的电脑奇客们,还用“蓝牙”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电子产品。
蓝牙的哈罗德建立起了一个包括丹麦和挪威在内的王国,但是在988年的时候,他的儿子八字胡斯文率兵反叛,哈罗德战死,八字胡斯文开始征服各地。
这场北欧的战乱发生之后,又出现了新的一波维京盗贼。历史研究和考古挖掘的结果告诉我们,在这个时候,北欧的诺曼战士又达到了新的军事技术高度。他们建立的城堡和战舰,已经体现出高超的数学和几何学水平,他们的战士纪律化和职业化水平,更是明显高于民兵为主体的英格兰军队。
991年,在一系列小规模的维京海盗袭击劫掠之后,一只丹麦大军在英格兰东海岸登陆。一个伯爵率领的东萨克森民兵军队在经过激战之后,几乎全军覆灭,伯爵战死。
英格兰国王选择了支付丹麦金的方式,赎回了被占领的领土,丹麦大军退出了英格兰。
994年和997年,丹麦大军两次来犯,每次都击溃英国军队的抵抗,英格兰国王被迫支付丹麦金,赎回失地。丹麦金被分摊在了英格兰臣民的头上,英格兰国王的名声急速下降。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0
英格兰国王的军队无力抗击来犯的维京盗贼,国王想到了结盟求援的外交手段,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维京盗贼大举南下肆虐欧洲南部的第一波狂潮中,有一批诺曼人入侵了西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子孙们已经不复祖先的英勇,无力抵抗诺曼武士的攻击。
911年,当时的西法兰克国王,头脑简单的查理Charles the Simple不仅支付了丹麦金,而且割让了土地,允许诺曼人建立起殖民地,这里就是诺曼底公爵国的起源。
诺曼人在法国生活了几代之后,高卢罗曼史已经成为他们的母语,但是他们依旧保留了许多诺曼人的传统和习俗,和高卢其他地方,非常不同。所谓高卢罗曼史,就是高卢的罗马话,后世法语的初期,就被称作高卢罗曼史,也是低俗拉丁语的一个分支。
1001年,埃塞烈德迎娶了诺曼底公爵的女儿,这桩婚姻,就是日后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起源。而这桩政治婚姻也没有给埃塞烈德带来他期待的和平,毁灭掉和平希望的正是埃塞烈德本人。
沉重的丹麦金会导致臣民的不满,这是必然的事情。有消息传报到了王庭,据说丹麦区的丹麦人心怀不满,图谋叛乱,杀死国王。
埃塞烈德和王庭顾问们下达了一个疯狂,野蛮而愚蠢的命令,国王居然下令杀光所有居住在英格兰的丹麦人。
我们不知道这场谋杀屠杀了多数英王的丹麦裔臣民,但是我们可以很确定地说,埃塞烈德是一个背誓者,他违背了一个国王保卫臣民的誓言,他是一个可耻的暴君。
当时在英格兰纳税服役的丹麦人臣民,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失去这样一大批人的忠诚,埃塞烈德的王座已经摇摇欲坠了。
1002年11月13日,是英国历史上的“圣布莱斯大屠杀日”St. Brice’s Day massacre.
教堂是至圣所,是避难所,这是中世纪西方世界形成的一个传统,其最初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犹太人摩西律法的规定。根据摩西律法,上帝命令在各地建立避难所,不论犯了如何十恶不赦的罪行,一个人只要能够逃进避难所,求告上主的怜悯和宽恕,任何人不得继续追杀加害。随着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发展,西方社会也形成了这一个传统,任何人只要逃进教堂,不论是仇家还是国王的执法者,都不可以继续追杀。
在11月13日这一天,有数十位丹麦人逃进了牛津的一所教堂,他们呼求上帝的怜悯。但是不敬畏上帝的暴民和士兵们,无视教会传统,纵火焚烧了这座教堂。
这起暴行,直接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更大规模的丹麦大军入侵,而这一次再来的,不再是劫掠为主的维京盗贼,而是军力强大的丹麦国王和他的武士。
有些历史学者认为,在英格兰的丹麦人受害者中,有丹麦国王八字胡斯温的姐姐。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埃塞烈德的暴行给了丹麦王一个正当的理由,发起讨伐埃塞烈德的战争。
1004年,丹麦国王的军队入侵英格兰,由此开始了征服英格兰的丹麦人入侵。
1012年的时候,丹麦大军的攻势开始猛烈,而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扭转了战局。
根据日耳曼蛮族的传统,打仗是赚钱的手段,抓人质索要赎金,是蛮族战士赚钱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个传统一直在西方世界保留了下来,甚至当蛮族的子孙们归化基督教,成为威风凛凛的骑士的时候,打仗抓人赚赎金,还是骑士们以战养战的重要经济来源。
丹麦大军抓捕了坎特伯雷大主教,逼迫英国人支付赎金,而坎特伯雷大主教则拒绝让英国人为他的人身自由支付赎金,这一个不合作的行为,激怒了丹麦大军。在一次纵情吃喝的乐宴上,一群丹麦武士借着醉意,残忍地屠杀了手无寸铁的坎特伯雷大主教。
长人托卡尔Thorkill the Tall,也是萨嘎中传唱的威名显赫的英勇武士,在1011年的时候,他曾经逼迫英格兰国王支付了一笔数额巨大的丹麦金。
丹麦武士的暴行,使得长人托卡尔感到了耻辱和恶心,他变节转而效忠英格兰国王,他和追随他的丹麦武士们,用战斧击退了丹麦大军。
1013年,丹麦国王率领一只更为庞大的丹麦大军入侵英格兰,这一次他明确表示,要征服英格兰全境,不再满足于索取丹麦金。
听说丹麦国王不再是为丹麦金而来,而是要来争夺英国的王冠,英格兰各地臣民一路降伏,不论是否丹麦法地区,丹麦大军所过之处,基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1013年12月,在丹麦大军迫近伦敦的时候,埃塞烈德抛弃了他的王位和臣民,根本不作抵抗就逃亡去了诺曼底,伦敦城不战而降。
英格兰各地的贵族和勇士们向丹麦国王斯温宣誓效忠,八字胡斯温就任英格兰国王。
1014年2月,英格兰国王斯文突然病死,此时王位的争夺又起。
八字胡斯温的长子哈罗德继承了丹麦王位和庞大的北欧帝国,但是在英格兰的丹麦军则拥立哈罗德的弟弟,卡努为他们的王。
在凯撒和塔西托的时代,他们所讲述的日耳曼蛮族和罗马人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不看重血统家庭背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文明的演变进步,日耳曼蛮族也开始形成了看重血统的观念。
阿尔弗雷德编撰的西萨克森王族的谱系中,就一直上溯到亚当,根据西萨克森王室的家谱,他们是亚当的血脉传承,当之无愧的王者。
甚至到了日后西班牙复国运动当中,高举阔剑和穆斯林战斗,图谋复兴西班牙王冠的骑士们,他们所追随的王者,也必需是“蓝血”的贵族,家谱要能够上溯到西哥特蛮族征服西班牙的时代。
在北欧传唱的萨嘎传奇中,卡努王子不仅相貌英俊,力大无比,英勇过人,而且血统高贵,他的生母,是波兰的一个公主。不论从父系还是从母系,都是有着悠久血脉传承的古老高贵家族。
虽然在萨嘎中,也说到了卡努的缺陷,鼻子长得太过怪异。但是只有上帝是完美的,没有人是完美的嘛,鼻子的缺陷,无损卡努的高大完美王者形象。
1014年春天,得知斯温去世,丹麦内乱的消息,埃塞烈德潜回了英格兰,而一大批英格兰贵族和勇者们也背弃了誓言,变节追随埃塞烈德。
遭遇大批贵族和勇者们突然背叛的卡努猝不及防,他坐船逃离了英格兰,埃塞烈德复辟成功。
我们如果抛开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些英国民族史观的历史学者所作的事后历史讲述,去直接阅读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录和法律文件,我们会看到当时的贵族和勇士们,是如何理解国王的权柄和责任,贵族们的宣誓效忠的效力,我们会看到他们的法律逻辑清晰而一致。我们也更容易理解真实的历史,理解为什么卡努在当时获得那么高的颂赞,甚至包括反叛的埃塞烈德的儿子,在当时,风评也相当不错。
日耳曼蛮族传统中,看重誓言,承诺重过自己的生命,在日耳曼蛮族皈依基督教之后,信守誓言这个传统得到了固化,成为社会传统价值标准的一个主要内容。一直到21世纪的时候,在英国美国的法律当中,中文所翻译的“伪证罪”,英文的起源,其实是“伪誓”,“背誓”的意思。
在斯文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的时候,贵族们已经向他宣誓效忠,而当埃塞烈德复辟的时候,这批贵族又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变节追随埃塞烈德。这些伪誓者的行为,他们虽然有着贵族和勇士的高贵抬头,他们的背誓行径却是卑劣的,遭到了社会各界的鄙视。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1
埃塞烈德复辟王位之后,要求各地贵族向他宣誓效忠,他愿意赦免他们之前的背叛。
存留至今的宪章和文字记录,却让我们看到,许多贵族并不认为他们曾经背誓,背誓者反而是曾经的英格兰国王埃塞烈德。国王受封加冕的时候,已经立誓要成为和平的保卫者和公义的执行者,埃塞烈德根本就没有履行他的誓言,作为背誓者,他的王位已经废弃。
甚至还有贵族拒绝再向埃塞烈德效忠,他们不信任埃塞烈德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国王应该是和平的保卫者和公义的执行者,这一源自日耳曼蛮族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价值观,在这个时候,还固执地存留在英格兰社会。
一位效忠于国王的伯爵,使用卑劣的诡计,杀害了这一批勇士,他们中有一位有名望的勇士,据说手握着奥法国王的宝剑。(在民族主义思想兴起之前,阿尔弗雷德的历史地位并不崇高,民间和历史讲述中,盎格鲁萨克森时代初期的麦西亚的奥法王,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国王。)
更令人不齿的是,埃塞烈德甚至还下令抓捕这位勇士的遗孀,我们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寡妇如果落入了国王的手中,她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王子埃德蒙,钢勇的埃德蒙Edmund the Ironside举起了反旗,对抗不称职的暴君埃塞烈德,他并且娶了这位孤立无助的寡妇。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随着男权的崛起和不断强化,寡妇的处境都是可怜的,她们往往是歹徒欺压的对象,典型的弱势群体。在摩西律法中,特别规定了对寡妇的救助,而在西方世界进入基督教文明之后,对寡妇的帮助,也被当作了一条行公义之事的标准。
牛津等地的勇士们追随在英勇的埃德蒙旗下,他们认为埃德蒙才是配得王位的英雄王者。
到此时,英格兰陷入全面内战之中。
败退出英格兰的卡努奔走在北欧各地,呼召武士们为他而战斗,夺回那本应该属于他的英格兰王冠,从波兰到丹麦到挪威到瑞典到德意志北部,许多有声望的武士都加入了他的事业,讨伐那些可耻的背誓者和窃取英格兰王冠的篡位者。他们渴望在英格兰的战场上为他们的主君夺回英格兰的王冠,为自己赢得武士的荣耀和战利品。
在这只丹麦大军中,最令人畏惧的,当属波兰的武士,他们的主君是当时威名显赫的波兰公爵,勇者勃列斯洛Boleslaw the Brave。他日后崛起成为伟大的勃列斯洛Boleslaw the Great,成为波兰国王和波西米亚公爵,他同情卡努王子的事业,派遣他勇猛而精锐的波兰武士加入卡努王子的大军。
1015年夏天,两百艘维京长艇承载着八千到一万的丹麦大军驶过北海,这就是征服整个英格兰的丹麦大军的总兵力。
结合各方的历史记载对比和考古挖掘,我们认为,卡努的这次征服战,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英格兰贵族们战场变节倒戈的事情屡屡发生,最多可能发生过五场左右比较大规模的会战。
更有喜感的是,当卡努大军迫近伦敦城的时候,国王再次逃逸无踪,而伦敦市民们根本不愿意作战,市民议会甚至解散了军队。
甚至在西萨克森地区,西萨克森家族的起源之地,许多贵族和勇士们都不经一战,就效忠顺服于卡努的主权。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日后权倾朝野的西萨克森伯爵高温Godwin, Earl of Wessex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
整个英格兰,真正在抗拒卡努大军征服之路的,只有刚勇的埃德蒙王子和他勇猛而忠诚的勇士们。
1016年4月,没准备的埃塞烈德在惊惧和屈辱中去世,伦敦的市民们拥立埃德蒙王子为王。
1016年10月18日,决定西萨克森王朝兴亡的阿斯顿之战在东萨克森打响。
在英文中,阿斯顿之战是写作Battle of Assadun或者Battle of Ashdon,这场战斗在英文的讲述里,很容易让人产生奇异的联想。
871年1月4日,阿尔弗雷德在阿什顿之战Battle of Ashdown中,阵斩一个丹麦王和五个丹麦伯爵,勇名传遍四方,从此开始了东萨克森王族的崛起之路。
1016年10月18日,刚猛的埃德蒙王子在这里为捍卫列祖遗留下来的王座和荣誉,进行决定性的奋战。
根据当时的历史讲述,丹麦大军显然是在战斗力上占优,没有奴隶,没有出生低微的自由民,都是出生高贵的武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武器,盾牌,徽章都各不相同,这是多国武士组织而成的联军。此时北欧的军制,已经接近欧洲的骑士制度,波兰更是已经开始崛起成为骑士制度的强国。而对抗这只丹麦武士大军的,则是英格兰的民兵武装,组成的主体是农夫和农奴,不论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技巧上,都处于劣势。
大批的英格兰主教,伯爵和勇士战死在这场战斗中,编年史哀叹说,所有的英格兰贵族们都在这场战斗中被毁灭了。
萨嘎则颂唱卡努说,在阿斯顿,盾牌的战争中,你是一个称职的武士国王。。。在屠杀当中,你用你的剑,树立起了你的威名,传唱在北方的森林。
战斗一打响,就有一个伯爵带领自己的军队逃离了战场,他就是当年指挥圣布莱斯大屠杀的埃里克伯爵Eadric。他在这个时代,和日后的高温伯爵一样,是背誓者,谋杀者,阴谋诡计的策划者,黑暗角落里的鼠辈。12世纪的历史讲述中,甚至有学者说他根本就是非人类。不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里,还是北欧的萨嘎里,还是21世纪英国历史和文学讲述中,他都是一个背叛者,一个野心家,一个阴谋家,一个卑劣的鼠辈。
力战不敌的埃德蒙王子,虽败犹荣,他无愧于他列祖的荣耀,他配得一个勇士应得的荣耀。他不仅得到了当时英格兰各界的颂赞,也得到了卡努王子的尊敬。
在一座小岛上,卡努和身负重伤的埃德蒙进行了和平谈判,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根据这个和平条约,泰晤士河以北各地归属于卡努的主权之下。西萨克森加上伦敦,则是归于埃德蒙。埃德蒙继续持有英格兰的王冠,在他身后,王冠将由卡努继承。
1016年11月30日,埃德蒙在伦敦去世。关于他的死亡,当时有许多种猜测,有的说法是一些野心家贵族们谋杀了埃德蒙。因为不同于阿尔弗雷德的子孙,卡努将以封建制度管理英格兰。
1016年12月25日,卡努在伦敦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领有英格兰全境。
1017年1月,英格兰全境的贵族们在牛津向卡努国王宣誓效忠。
卡努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他王位的稳固,他迎娶了埃塞烈德的遗孀,诺曼底的艾玛作自己的王后。此外他冷酷无情地处死了好几个质疑他王位合法性的政治领袖,甚至有人认为,高温伯爵谋杀阿尔弗雷德王子这个卑鄙的阴谋,也是在他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犒赏为他夺取王冠而战斗的北欧各国武士们,也为了维持他带来的一只常备北欧近卫军,卡努开始像埃塞烈德一样,向英格兰臣民征收了丹麦金。
和后来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样,卡努显然是一个征服者,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历史评价中,他不是被说成是征服者,而被颂赞成是伟大的呢?
在流传到后世的一个编年史中,当初还把说成是一个野人wild man,后面就颂赞他是最基督化的国王!most Christian King。
我们如果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再比较后来的威廉,我们就会意识到,按照当时英格兰人的价值观标准,卡努的作为,他的品行,的确是不错的,甚至是可以被称颂成是伟大的。
征收丹麦金之外,他并没有别的扰民措施,他甚至还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把英格兰政治制度进行了封建化的划分。也就是说,阿尔弗雷德子孙们建立起的中央集权的郡县管理制度,变成了类似查理大帝的封建制度。
全英格兰被划分成了四个伯爵国,分别是北安步来Northumbria,东英吉利East Anglia,麦西亚Mercia和西萨克森Wessex,从这个时候开始英文里的伯爵,不再是之前的小贵族,而是一方诸侯的伯爵了,领有自己的大批土地,管理国内的百姓和公共事务。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2
一个国王就算像后来的亨利二世那样精力充沛,勤于政事,四处巡视问政,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各地的民俗和民情的。管理机构越贴近基层,越容易发现问题,越容易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这是显然的事情。封建制度是不利于中央王权的巩固,但是对于基层的臣民和各级的贵族来说,却是更受人欢迎的制度。就算博学智慧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也不可能对英格兰各地的民俗民情了如指掌,只有生活在当地的伯爵和勇士们才可能更清楚民情。
卡努设立的四个伯爵国制度,再一次改变了英国历史的走向,英格兰终于开始浮现起类似欧洲大陆的地方贵族力量了。
卡努对于那些曾经背叛他的英格兰贵族们,只要臣服效忠,也都采取了宽恕的态度。
自从日耳曼蛮族基督化之后,基督教的许多神学观开始影响了萨克森人的思想观念。最大的律法是爱,爱能包容一切过犯,这一个观点,爱的神学,已经开始进入萨克森人的社会。早在当初阿尔弗雷德编订法典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就明确地说,摩西的时代是律法的时代,而使徒的时代则是爱和宽恕的时代,试图以此来说服萨克森人改变复仇的传统。
执行公义,惩罚背叛,是正当的,而当卡努超越了这个公义,对背叛者进行宽恕的时候,他所达到到的境界,就被当时的萨克森人颂赞啦。
卡努没有像威廉那样,大批清洗英格兰的贵族和勇士,他就完全没有清洗过。
他对于战败的埃德蒙王子,并没有紧紧追杀,而是尊重对手,采取双方妥协的方式,避免了进一步双方的伤亡和战争,以和平条约的方式,将和平带回了英格兰。
坐上王冠之后,除了丹麦金的征收,他没有过任何的扰民制度和法令,没有发动过新的战争,他从来没有对威尔士和苏格兰发动过征服战争。他发动征服英格兰的战争,之后曾经为平定北欧的内乱进行过镇压战争,这些都有道义上的合法性依据。卡努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建设事业,不发动不义之战,不大兴土木之外,他甚至还降低了税率,免除了一个“圣物税”。社会各界不受国王的压迫和骚扰,自然对他怀有好感。
另外卡努又表现出了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和热忱,他慷慨资助一大批教会和修道院,修复了所有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建筑,并且积极推动丹麦国内的基督教传播。他还热心于祷告和忏悔认罪,并且去罗马朝圣认罪。在罗马,他为英格兰的基督徒朝圣者和商人们,争取到了一系列优惠的特权。罗马的朝圣之旅,将他的好名声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连罗马教宗和当地的大主教的们都颂赞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亲近圣彼得的人。
1019年,丹麦国王哈罗德去世,卡努继承了丹麦王位,领有丹麦王国,挪威王国,和瑞典境内一批领地。
英格兰人对卡努的颂赞,从“智慧的”,到“虔诚的”,最后总结成为“伟大的王”。
1035年,伟大的卡努王去世,英格兰王位空缺。
卡努和诺曼底的艾玛生有一个儿子,名字也叫卡努,历史上写作卡努三世,因为他是一个平庸的君王,没有值得称道的,也没有遭人憎恶的地方。
卡努大王生前希望小卡努可以继承他全部的王国主权,在卡努去世之后,挪威出现了王位的挑战者,发生了叛乱,卡努三世忙着巩固他在北欧的王位,他没有赶回英格兰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王。
1036年,埃塞烈德的儿子阿尔弗雷德从诺曼底公国回到了英格兰,西萨克森伯爵高温,欺骗他说他将拥戴他坐上英格兰的王座,结果却杀害了他。
1037年,尽管艾玛王后和高温极力反对,贤人会议还是作出了决议,卡努三世已经忘记了英国国王的职责,贤人会议选举卡努大王的另一个儿子,私生子哈罗德成为英国国王。
卡努三世闻讯大怒,打算在平定北欧之后,率领丹麦大军夺回他的王冠,他的计划得到了高温的支持。
1040年3月17日,年仅24岁的哈罗德在牛津离奇死亡。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尸体甚至遭到了侮辱,被砍去了头颅。
1040年,卡努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
1042年,卡努去世,支持,丹麦王朝王室血脉断绝。
复辟西萨克森王朝,已经成为了英格兰社会各界的期待,1042年,贤人会议选举西萨克森家的爱德华成为英格兰国王,他就是在历史上被当时人们颂赞尊崇的忏悔者爱德华。他是西萨克森王室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从他之后,西萨克森王族血脉断绝。
忏悔者爱德华和高温家族的故事
刚才两个僧侣来到我的面前,我在诺曼底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们就是敬虔的圣徒,他们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职分多年了,他们带来了上帝的信息。
英格兰的那些位居高位的伯爵,主教,修道院长和其他有职份的人,他们披着圣洁的外衣,他们其实是魔鬼的仆人。上帝诅咒这些魔鬼的仆人,在你死后一年零一天之后,上帝要把这个王国交给敌人,魔鬼将在英格兰各地肆虐,他们将带来刀剑和烈火的战争。。。我向上帝祈求怜悯和恩典,祈求上帝像宽恕尼尼微城一样宽恕英格兰。。。他们心肠刚硬,他们不愿忏悔。。。一棵在成长的树,将被从中间劈倒,只有当这棵树重新复原的时候,英格兰才会得到赦免。
这是爱德华国王在临终前,对守候在他病床边的伯爵和主教们所说的话。
但是会有谁对这个垂死的老人的这些疯话在意呢?他们更关注的是爱德华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手碰到了哈罗德,这才是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这说明爱德华国王将王位传给了哈罗德,至少哈罗德本人是坚信不疑的。作为旁观者,了解爱德华和高温家族的恩怨历史的人们来说,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人是在错误地解读爱德华国王的用意。
忏悔者爱德华在当时的历史地位,绝大多数中文读者是很难理解的。他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人心中,是比伟大的卡努更配得尊崇和颂赞的圣洁公义的君王,他是一个忏悔者。
在当时的社会里,只有一个人信仰忠贞,一生忏悔认罪,追求圣洁的生活,把一生奉献给了上帝,才能够被称作忏悔者。如果问一个中世纪的英格兰人,谁是不列颠历史上最配得颂赞的君王,他会告诉你,当然是忏悔者爱德华。
1003年,爱德华出生在英格兰的牛津郡,他的母亲就是诺曼底的艾玛。
1013年,八字胡斯温Sweyn the Forkbeard率领丹麦大军入侵征服英格兰,年幼的爱德华和哥哥阿尔弗雷德逃亡去了母亲的故乡,诺曼底。
在北欧传唱的萨嘎中,年幼的爱德华就已经是一个勇猛而战力高强的武士,他曾经追随他的哥哥,刚猛的埃德蒙和卡努的武士们奋战,他的战场表现,配得北欧人的颂赞。当然,这个传奇的可信度不太高,当年最多13岁的小娃娃,阵斩勇士,这显然不太可能,很可能是因为之后埃德蒙的名声传遍欧洲各地,萨嘎才把他的英雄事迹给提前了。
在诺曼底的宫廷里,他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在这里他成长成为一个诺曼人,一个骑士,他的母语是诺曼法语。
1035年,诺曼底公爵,心胸宽广的罗贝尔Robert le Magnifique在去耶路撒冷朝圣的途中因病去世。
在那个年代,去耶路撒冷的朝圣之旅是艰难而且充满风险的,在启程前,他确立了公爵爵位的继承者,他唯一的儿子,威廉。
作为非婚生子的威廉,当年才8岁,人名叫他私生子威廉,他从小就受到许多人的嘲笑,辱骂甚至遭遇过多起的谋刺。
罗贝尔为威廉安排了几位他信赖的保护者,这其中就有爱德华。我们可以说,爱德华看护着这个孩子从逆境中成长,曾经有一次的刺杀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就在现场。
我们无法知道,如果爱德华知道日后长大的威廉会变得如此残忍嗜杀,他会有些什么感想。
1035年,英国国王卡努大王去世,此后英国国王宝座出现一段充满悬念的不确定时期。
1036年,图谋复辟西萨克森家业的阿尔弗雷德王子,在诺曼近卫军的护卫下登陆英格兰,他遇到了当时的西萨克森伯爵,高温。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3
编年史记载了整个事情的过程,怯懦的高温使用阴谋和谎言,骗取了阿尔弗雷德王子及其近卫军的信任,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高温残忍地用烧红的烙铁弄瞎了王子的双眼,几天后王子在伤痛中悲惨地死去。
1920年,考古挖掘者在那个地方挖掘出数百名死者的骸骨,他们是被捆绑着处死的,他们的死亡时间大约在1040年前后,他们应该就是那一批被阴谋诡计和谎言欺骗的诺曼近卫军。
据说在同一时间,爱德华也潜回了英格兰,并且见到了他的母亲。此后他识破了高温安排的陷阱,并且在一场伏击战中凭借他的高超战力,杀死了围攻他的伏击者,逃回了欧洲大陆。他的机智谨慎和勇气剑术为他在诺曼底和在北欧,获得了优秀骑士的声望。
高温和西萨克森王族的血仇恩怨就起源于这里,爱德华和他的哥哥亡命海外数十年,他难以宽恕高温对他哥哥的欺骗,背叛和杀害。
高温的家世一直是一团迷雾,在那个看重血统家庭门第的年代里,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当时出身卑微的人攀爬到高层的例子并不是没有,但是那都是在教会之内。在世俗社会里,从默默无闻崛起到权倾天下,这或许是在英格兰绝无仅有的案例。
后世有学者认为,高温甚至不是西萨克森人,有可能他是在南萨克森长大的,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底层的勇士,后来犯了罪案逃亡,而高温则在南萨克森长大成人。
高温崛起的道路,从丹麦大军征服西萨克森之后就开始明晰了,他因为办事得力,战功卓著获得了八字胡斯温和卡努的赏识提携。之后他在卡努大王平定北欧内乱的战争中,迎娶了一位丹麦女贵族,和卡努大王联上了亲属关系。他的十一个子女的儿子的名字,也都非常的丹麦化,都是斯文Sweyn,哈罗德Harold,托斯提Tostig这一类丹麦名字。
在丹麦王朝时代,高温家族已经领有了两个伯爵国,成为王庭上最有实力的一个显赫家族。1042年,英格兰国王卡努二世去世,贤人会议选举西萨克森家的爱德华成为英格兰国王。
1042年,爱德华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在这场受封圣礼上,爱德华宣誓的国王四个责任,成为后世英格兰国王就职宣誓词中国王责任的起源。
1. 忠贞信仰的捍卫者。
2. 列祖流传下来的领土主权的捍卫者。
3. 主持公义,司法审判。
4. 清扫一切邪恶的律法和习俗。
爱德华就任国王的时候,他的王权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他离开了英国近三十年,习俗和思维方式已经非常诺曼化,而忠诚于西萨克森的家的老贵族们已经凋零,此刻英格兰有实力的贵族和教会神职人士,大多是丹麦王朝时期崛起的另外一批人,他们已经非常丹麦化了,连留八字胡都已经成为了时尚。在王庭上的世俗贵族当中,只有一位是来自阿尔弗雷德时代的世代家臣。
1045年1月,爱德华迎娶了高温家的女儿。这是一桩可悲的婚姻,爱德华已经立志独身,但是高温伯爵逼迫他娶了自己的女儿。爱德华一直没有和王后同床,高温家期待的王子一直没有出现。
1051年的时候,一系列突发的事件,使得爱德华和高温家的矛盾公开化了。
神职人员和僧侣们选举出了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一个高温家的亲戚,但是爱德华国王却否决了这个选举结果,爱德华国王转而任命了来自诺曼的一个修道院长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1051年9月,爱德华的姐夫,布隆伯爵Count of Boulogne来访。伯爵的随员在丹佛和市民们起了冲突,引发了集体骚乱,爱德华下令高温镇压惩戒丹佛闹事的市民,高温拒绝执行王命,双方冲突公开化,内战眼看就要爆发了。
但是斯温和哈罗德的家臣们都不愿意追随主君和国王作战,高温家被迫妥协,高温伯爵交出了一个儿子给爱德华国王作人质,这个人质之后被爱德华国王送去了诺曼底公国看管。这就是日后哈罗德辩称他是要去诺曼底营救他的兄弟这个故事的起源。
爱德华国王放逐了图谋反叛的高温家的伯爵们,他们四散流亡去了爱尔兰和佛兰德。高温家的长子斯温则走上去耶路撒冷朝圣的道路,他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1051年晚些时候,在这次危机之后,诺曼底公爵威廉拜访了他血脉相连的长辈,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应该就是这次会见中,爱德华告诉威廉,他将把英格兰的王冠传给他。
在这里,爱德华诺曼化的问题出现了,他关于王权传承的理解,已经是法国的理解。
日耳曼蛮族的子孙们,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法国和英格兰已经发展演变出了许多不同。在西法兰克王国演变形成的法国体系里,王位是由王者指定的继承人来继承的。这里的王位,确切地说是君主位,不论是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所有这些有自己封国的君主,其实都是自己国家的王者。而在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则是由贤人会议选举产生的,并不是由国王一个人说了算。虽然在实践当中,国王对继任者的人选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制度上,继任者并不是由国王一个人就可以指定的。诺曼人和英国人的这个法律冲突,也是日后王位之争的一个重要起源。
自从爱德华国王登基之后,他就没有加强过常备军队来巩固自己的王权,在1051这次未遂的叛乱危机度过之后,爱德华国王甚至解散了雇佣来的常备舰队。解散了这十四艘战舰之后,国王取消了供养这只舰队需要的税金,英国臣民的赋税又降低了。
1052年,高温伯爵和他的儿子们率领着庞大的舰队突然出现在伦敦外的海面上,愤怒而无奈的爱德华国王被迫作出了妥协,换来了和平。国王恢复了高温家之前的所有领土,并且任命了高温家属意的人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1053年,高温伯爵在一次盛宴之后突然去世,次子哈罗德继承了西萨克森伯爵爵位和领土,他成为了高温家第二代的领袖。
一位很有声望的历史学者和僧侣,在他的编年史中是这么总结哈罗德的,“他很高也很英俊,他的体能,战场勇气和语言技巧都出类拔萃。。。荣誉感才是一切美德品行的根本,他没有荣誉感,拥有这一切恩赐又有什么好处呢?
在英文中,honor your word,就是“守信重诺”的意思,一个不重誓言承诺,不重荣誉的人,是不值钱的。A man without honor is worthless。这是萨克森人的传统,这也是基督教的传统,这是当时英格兰人的价值观标准。
从1053年到1057年,英格兰全境除了麦西亚之外,都变成了高温家的领土,我们不能确定爱德华国王是否批准了这些领土的转让和赏赐,他也许迫于压力批准了,他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一切变化。我们没有看到宪章或者令状,当然,也可能所有相关的宪章和令状都在1066年之后的浩劫中被销毁了。
1054年,爱德华国王派遣军队讨伐弑君窃国的乱臣苏格兰国王麦克白,帮助失国的王子复国。这个麦克白,许多喜爱英国文学的人们应该都知道,莎士比亚就是以他为原型,改编创作的“麦克白”。
1055年,威尔士人的统治者Ruler of Wales联合英格兰叛臣入侵英格兰,爱德华派遣哈罗德统兵迎击。在这场战争中,哈罗德赢得了显赫战功和武士的威名。
1057年,威尔士人的统治者战败求和,宣誓向英王效忠,并奉英格兰国王为上王。
1062年,哈罗德和他的兄弟背信弃义突然向威尔士人的统治者发起偷袭,威尔士人的统治者在乱军中阵亡,高温家领土扩张到威尔士境内。
1064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神秘的事件,事情的真相至今争论不休。
可以确定的几个基本事实是这样的,哈罗德去了诺曼底,并且曾经在诺曼底公爵威廉麾下英勇奋战,当众受封成为诺曼底公爵的骑士,宣誓效忠,此后哈罗德返回英格兰。
关于这件事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陈述。
诺曼底公爵方面宣称,爱德华国王命令哈罗德到诺曼底来,向威廉再次确认英国王冠的继承事项,哈罗德受封成为威廉的骑士,宣誓效忠,保卫威廉的英国王冠。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4
替哈罗德辩护的各种说法,前后不一致,将各种说法合成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说的过去的说法。
哈罗德为了营救他作人质的兄弟,潜入法国,但是被诺曼人抓获。当时诺曼人的剃光后脑勺的,而英格兰人则没有,而且英格兰人还留八字胡子,外国人很容易被辨识出来。被捕后的哈罗德在武力逼迫之下,向诺曼底公爵威廉立了誓言,奉诺威廉为主君。但是这个誓言的包涵的内容,只是在欧洲大陆追随威廉作战,而回到英格兰,就不再受这个誓言约束。
在这个时候,威廉已经在欧洲向他的家臣骑士们和各国的诸侯们炫耀吹嘘,他将要继承英国的王冠。
而在英国国内,爱德华国王没有子嗣这个事实,大家都看到了,谁能够成为下一位国王呢?
按照传统,西萨克森家其实另外有一个继承人,他就是刚猛的埃德蒙唯一的儿子,当时正流亡在匈牙利,而爱德华国王安排人将他带回了英国。但是贵族勇士和主教修道院长们大都不希望这个孩子成为继承人。
哈罗德,是这个时候英国全境最富有的人,领土最多的人,家臣勇士最多的人。他和他的弟弟和妹妹们拥有的领土,加在一起,远远超过国王的土地。
哈罗德言语风趣,英俊勇猛,待人慷慨,他是理想中的英雄国王的化身,他获得绝大多数贵族和主教们的拥护。
这个时候,哈罗德还突然对教会慷慨起来了,开始大笔资助教会的建设。在这以前,哈罗德对教会的事务并不热忱,他和他的爱人,甚至没有结婚,他们是结成“丹麦人的关系”。
在1066年之前的英格兰,并没有进入欧洲标准的中世纪,在许多方面有着其独特性。
其中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英格兰教会的独立性和社会的松散性。英格兰教会并没有纳入罗马公会的体系之内,不仅世俗王权凌驾于教会之上,而且基督教会并没有严格地掌控社会各界的生活。有许多庄园教会,根本就是庄园主的雇员,他们并不隶属于英格兰教会的行政管辖。
我们可以举出两个显著的例子,首先是英格兰各地其实还是存有奴隶的,到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后进行的人口土地财产大普查中,登记在册的还居然有两万八千多个奴隶,到那个时候,奴隶才获得解放,英格兰才正式进入没有奴隶的时代。这个事实足以让我们看到,英格兰教会并没有掌管到各地的社会生活。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婚姻制度,在欧洲进入基督教时代之后,不论是英格兰还是欧洲各地,男女之间,必需要在祭司主持之下,进行神圣的宗教仪式起誓,接受祭司的祝福,才被视作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没有经过基督教祭司祝福的婚姻,是不被承认的,这种非主流婚姻之下的孩子们,会被看作是私生子,非婚生子。而在1066年之前,英格兰人把这种非主流的婚姻方式叫作“丹麦人的关系”。丹麦人本是异教徒,皈依基督教也很晚,哈罗德本人就是非常丹麦化的英格兰人,他和他的“爱人”就是结成的“丹麦人的关系”。在那个时候,爱人,情妇,都是一个词,按主流的基督教标准,都是不体面,不圣洁的。但是在1066年征服之前,这种“丹麦人的关系”还普遍存在着,英格兰社会也相当包容这种非主流的婚姻关系。
哈罗德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始慷慨资助教会和修道院,很显然是在显示他的宗教虔诚,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
我们可以说,在1064年的时候,哈罗德是比英格兰国王更为有实力的英国人,他是许多人期待和拥护的下一位国王。
106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这个事情,又给哈罗德的王位继承增加了变数。
1065年10月,北安布里伯爵领地发生叛乱,勇士们声称不堪忍受托斯提伯爵的双重征税,起兵暴力抗税。托斯提无力弹压领土内的叛乱,上求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国王命令哈罗德统兵镇压叛乱。
无论从兄弟亲情还是从服从国王的标准来说,哈罗德都应该镇压这场叛乱。但是背誓者哈罗德背叛了国王,也背叛了自己的兄弟。
爱德华国王遭到了哈罗德的羞辱和背叛,哈罗德和他的父亲一样,完全无视国王的权柄。
托斯提也遭受了背叛和羞辱,他的哥哥哈罗德非但没有帮助他平定领土内的内乱,哈罗德甚至支持帮助造反的勇士,失去领土的托斯提被迫亡命海外。
哈罗德赢得了北安布里各地贵族和勇士们的支持,他继任王位的支持力量进一步加强了。
但是他背叛出卖自己兄弟这件事情,按照萨克森人的传统是非常令人不齿的,他们本是血脉相连的家人。
哈罗德的这个选择,获得了政治上的利益,之后获得了王位。但是也是这一个选择,导致后面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使得他失去了弟兄,失去了王位,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爱德华国王的事迹和作为,留给后世人最直观的就是西敏寺修道院West Minster Abbey。他资助和参与建筑的这个修道院,是诺曼风格的建筑物,后世英文演变,诺曼风格被写作罗曼风格Romanesque architecture,字面的意思是古罗马风格的建筑。而西敏寺修道院则是日后英格兰各地罗曼风格建筑的起源。
后世中文的读者们评价历史上的君王作为和地位的时候,其价值标准和中世纪的英格兰人是完全不同的。
英格兰人评价历代君王的好坏,地位的高等,是按照好国王的标准。所谓好国王,应该是信仰忠贞,行公义的事,牧养百民,个人品行端正。按照这个标准,爱德华是英格兰人心目中的完美的国王,他一生身体力行,履行着他受封成为国王时候所立下的誓言。
在他去世之后,英格兰教会正式册封爱德华为圣徒,他是不列颠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教会正式册封的圣徒国王。
要成为圣徒,必需要达到圣徒的标准,一生知行合一,品行完美。通常成为圣徒的,大多数是殉道者,他们虽然有品行上的缺失,但是他们为信仰奉献出自己的性命,他们的鲜血洗赎了他们的罪恶和缺失,成为圣徒。而自然死亡的,他们靠常常的忏悔认罪,完成了圣经的人生,大家尊崇他们作忏悔者。
忏悔者爱德华之后成为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就如同爱尔兰人的圣帕特里克和德意志人的圣波尼法爵一样,人们向他们祈祷倾诉。英格兰人真诚地相信,国王爱德华在天国,和上帝在一起的时候,依旧会眷念着他曾经统治治理过的英国臣民。
一直到后世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时代,英国国王下令圣徒殉道者乔治成为英格兰的守护圣徒,英国的正式国家守护者才改变成圣乔治。
后世有历史学者认为,爱德华的圣徒人生,很可能有许多出于政治目的的编造成分,比如略去了他可能有过的污点。但是支持者则认为,对爱德华的民间崇拜,在他的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很难相信这是政治宣传的产物,更有可能的是,流传到后世的文字记录,是基本记录了爱德华的生平和作为。
1065年1月5日上午,英国臣民们爱戴崇敬的爱德华国王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他临终前,他的手的确是触到了守护在床边的哈罗德,但是这是他的祝福么?还是他的诅咒?我们无法知道。
1065年1月5日下午,贤人会议选举哈罗德成为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
这又是一个英格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没有空位期,迅速就选出新国王,而且还完成了受封加冕仪式。
历史上贤人会议的争执期没有了,贵族和主教们突然就变得“识大体重大局”,以古人所从没有过的觉悟,迅速完成了从选举到加冕的一切流程。
哈罗德是一个合法的君王?还是一个背誓的篡位者?
历史记载说,那一天狂风大起暴雨倾盆,雷电交加中,一些修道院和教堂被击中,这是上帝在彰显他的愤怒么?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baba_1886 2014-01-15 15:55:05
请教LZ,不列颠岛上最早的居民似乎不是盖尔特人吧~~
是创造了巨石阵的伊比利亚人吧?
这些人的后裔呢?
-----------------------------
那些类似黄帝炎帝,都是太古老的事情,哥科普的是文明历史,没必要从六千年前说起,洋人也不吹这些,中国读者也没有必要理解这些。
凯尔特人和日尔曼人,拉丁人,西藏人和印度人里的贵族一样,都是后一批的征服者。
中国历史比较神秘,商人也可能是那一波征服者。
雅利安人崛起,四处征服,商人很可能是雅利安人的一支。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5
诺曼底的怒狮挑战英格兰的龙,一场十字军圣战的故事
哈罗德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的消息,飘过海峡传到威廉耳中的时候,他正在和家臣骑士们狩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一言不发,而下属都开始避开他,免得成为威廉怒气的受害者,这时候的威廉已经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脾气暴躁者。
遭遇背叛和羞辱的威廉召集家臣们开会商量,他要用武力夺回那属于他的王冠,惩罚背誓的篡位者哈罗德。家臣们则纷纷反对远征英格兰,英格兰是一个土地广袤的大国,诺曼底公爵的军队不见得可以依靠武力征服英格兰,而且包括法国国王在内的法国各路诸侯,也可能会趁着国内兵力空虚入侵诺曼底。
不仅家臣们纷纷反对冒险远征英格兰,而且威廉也意识到了这个冒险事业的风险太大,但是他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他上诉罗马教宗,请求罗马教宗的仲裁和支持。
威廉的父亲是上一任诺曼底公爵,人称心胸宽广的罗贝尔Robert le Magnifique,中文的心胸宽广之外,在法文里,这个词还包涵了慷慨大度,品行辉煌的含义。
罗贝尔留给威廉的不仅是诺曼底公国这个遗产,还有他的好名声和好作为。罗贝尔信仰虔诚,乐善好施,而且慷慨资助教会事业。如果对比同一时期法国境内的各个诸侯国,包括法国国王直辖的法兰西岛,我们会发现,诺曼底教堂修道院的密度是明显高出很多的。
诺曼底公爵一家在罗马教宗那里有着非常好的印象,而且威廉所陈述的理由和事实似乎也有道理,但是接下来威廉所作的指控就骇人听闻了,而且罗马教宗也裁决威廉的指控成立。
异教徒infidel这个指控,中文的读者也是很难理解其严重性的。在西方历史上,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没有信仰的人,随着欧洲的普遍基督化,这个词就成了不信基督的人的意思,也就是中文翻译的异教徒。
在查理大帝的时候,骑士是忠贞信仰的捍卫者,骑士用剑捍卫信仰,并且拓展基督的国度。查理大帝每战都为拓展基督国度而战,逼迫战败者臣服皈依基督。查理大帝毕生最艰难的战争,就是和勇猛顽强的异教徒,奥丁战神的崇拜者日耳曼蛮族萨克森人的长年苦战。
但是在查理大帝的时候,罗马教宗并不是西方教会世界的至尊者和统治者,他不过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罗马主教,就像耶路撒冷的主教一样。
查理大帝的父亲,矮个子的丕平,曾经慷慨资助教会,并且奉献了一大片领土给罗马教宗,这就是梵蒂冈国的起源,而日后的罗马公会则伪造法律文件,声称这片领土是来自罗马帝国皇帝的奉献,这代表着罗马帝国皇帝顺服于罗马教宗权柄之下。
查理大帝受封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件事情,查理大帝事前不知情,事后也不以为然。他非但没有罗马化他征服的大片疆域,反而确立了分封天下的制度,成为“欧洲之父”。他在世俗君王世界的地位,就类似中国的周文王。
在查理大帝的时代,德意志各地的教会,也并不臣服于罗马教宗,但是德意志和高卢北部的教会世界,普遍是英格兰教会的传统,那片土地的基督化和教会事业建设,本来就是爱尔兰教会和英格兰教会几代传教者和教牧者的工作结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罗马教宗的地位逐渐崛起,西方教会世界也逐步罗马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教会制度。
1054年,东方教会世界和西方教会世界在神学和教会权柄理解等方面的冲突走向全面公开的冲突,希腊文的东方教会和拉丁文的西方教会正式走向决裂之路。历史讲述上,称作大决裂,Great Schism。
伴随着罗马教宗地位的崛起,罗马教宗在世俗政治事务上的话语权柄开始明显加强,甚至开始隐然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
按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标准,哈罗德背信弃义,不结婚而结成“丹麦人的关系”,这些行为被鄙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这些就上升到“异教徒”的高度,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而更为奇葩的事情是在后面,我们不知道罗马教宗是基于什么样的法律逻辑,推理出了这场战争是信仰的战争,圣战。
这本是世俗君王之间的战争,有着世俗的法律,传统和道义的标准。可是一但罗马教宗将这场战争定义作圣战,战争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威廉的王位争夺战,成为了十字军的圣战。
罗马教宗颁布敕令,并且赐予诺曼底公爵罗马教宗的十字教宗旗帜,允许威廉高举着十字的旗帜,讨伐异教徒哈罗德。
根据当时罗马公会的教导,一个忠贞信仰的捍卫者,如果在十字军圣战中战死,他的灵魂将进入天国,他的鲜血将洗去他今生的罪孽,免去炼狱之苦。
而根据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规矩,骑士们追随主君的王旗英勇奋战,战胜之后将获得战利品和土地的奖赏。
天国的荣耀和今生的奖赏,交织在一起,十字军圣战的骑士们热血沸腾,视死如归。
威廉高举起十字旗帜,呼召忠贞信仰的捍卫者们,追随十字旗帜,跨海讨伐异教徒哈罗德,发动圣战。
如此一来,威廉非但不需要担心法王等各路诸侯乘虚偷袭领地,而且大批法国各地的骑士们应召而来,集结起了十字军大军。
日后登上英格兰国土的,有六千匹马和两千名十字军骑士,根据马匹和骑士的数目来看,这批十字军全部是标准配置的重装骑士,远远超乎诺曼底一国的国力。
阻挡威廉征程的首先是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英吉利海峡,维京海盗的子孙们已经成为陆地上的骑士,诺曼底此时根本没有海军,诺曼底开始了造船的战争准备事业。
1066年4月的时候,一颗彗星划过了欧洲的夜空。
在那个时候欧洲各地的历史记录里,都记录了这次天文事件,而包括英格兰国内,当时许多人都将这个看作是英格兰王位继承的凶兆。在那个年代许多欧洲人认为,哈罗德是得位不正的窃国篡位者,而威廉才是合法的英格兰王冠继承人。
1066年8月12日,诺曼底公爵威廉正式发动十字军圣战,来自法国各地骑士,步兵和弓箭兵组成的军队集结完成,准备渡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格兰。
英国国王哈罗德发动战争动员命令,迅速集结起一只一万九千人左右的庞大军队,准备抗击威廉公爵的入侵。
此时的英国军队主体依旧是阿尔弗雷德时代流传下来的贵族,勇士和农夫组成,但是卡努大王征服英格兰之后,带来了一个新的兵种,近卫军housecarls。
近卫军是完全的常备军,职业化的军人,他们的来源也是农夫,但是他们装备精良,常年训练,战斗力高强,他们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按月领取工资。他们就是日后名声威震欧洲战场的英格兰长弓兵的起源,农夫自由民,却能够克制骑士老爷。
在英文的历史讲述中,会把他们称作“雇佣兵”。这是基于欧洲战争历史上军队构成人员的发展而形成的。雇佣兵和其他军队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拿工资的,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土地奖赏那些的勇士们的回报,雇佣军就是以提供作战服务赚钱维生。
他们不仅配置了头盔而且穿上锁子甲,而且为了克制重装骑士,他们此时使用的战斗武器,是双手挥舞的丹麦长斧。
在英格兰长弓兵和瑞士长枪兵崛起之前,重装骑士是横扫欧亚战场的高科技兵种。一个骑士的装备和培训要求,都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大规模化,成本过于昂贵。
使用丹麦长斧砍去骑士的战马,这需要勇气和战斗技巧,英格兰的长斧兵团,被称作“龙旗近卫军”,因为国外哈罗德的王旗上绣着的是一只黄龙。
哈罗德和他的兄弟们各自拥有自家的近卫军,而哈罗德的黄龙近卫军大约有三千多人左右的兵力。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6
哈罗德国王的大军等待诺曼人的到来展开决战,但是诺曼人却一直没有出现,北海的北风,阻挡了诺曼人的舰队,而当时哈罗德他们却不知道。
1066年9月8日,哈罗德解散了军队。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个时候是秋收的季节,不论是贵族,勇士还是农夫们,都要回去收割庄稼了。第二个原因则是根据英格兰的法律,一个臣民,一年之内必须为国王服役两个月,而到9月8日,这一年的服役期已经超出一个礼拜了。
1066年9月20日,紧急的军情突然传到王庭,但是并不是诺曼人登陆入侵的消息,而是约克郡突然失守了,攻占约克郡是他的弟弟托斯提。
自从流亡海外之后,托斯提一直在图谋复仇,他先后在佛兰德,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寻求过支援,集结军队入侵英格兰但是都先后战败了。
一直到他寻找到挪威国王哈罗德三世,无情者哈罗德Harold the Hard Ruler,如果他的绰号一样,是一位令人畏惧的统治者。在萨嘎中,无情者哈罗德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他像挪威的海岩一样冷酷无情而坚强,他是那个时代北海最令人畏惧的战士。
无情者哈罗德,也是一个萨嘎传唱中古老家族的后人,他此时已经复国成功,夺回了他列祖遗留下来的挪威王座,但是他渴望取获得比金发的哈罗德更大的战功。
无情者哈罗德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其实是非常牵强的,但是在托斯提的撺掇之下,他产生了夺取英格兰王冠的野望。
1066年9月初,挪威国王无情者哈罗德和托斯提率领近一万五千挪威战士,乘坐三百艘维京长艇离开挪威,开始他们征服英格兰的冒险事业。
他们选择在英格兰北部登岸,托斯提首先要收复他失去的领土,北安不来伯爵国,击溃当年的反叛者之后,挪威大军开始南下扩大战果,这个时候,一万五千多军开始分流。
1066年9月20日,约克郡降伏,北安布来的贵族和勇士们愿意臣服于无情者哈罗德,追随他夺取英格兰王冠。依据约定,这些贵族和勇士都要交纳人质到挪威大军。
1066年9月25日,无情者哈罗德和托斯提带领大约五千多战士去接收各地贵族和勇士们交纳的五百多名人质。
由于那一天天气炎热,他们中许多人都将盔甲留在了船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将会遭到突袭。
英格兰国王的军队对他们展开了屠杀,猝不及防的挪威战士在败退中组成盾牌阵进行抵抗。
根据编年史和当地的民间传说,有一个丹麦巨人,为了掩护战友们的撤退,独自拿着战斧守住桥头,一连劈杀了四十多个英格兰人。最后是一个英国勇士抱着一个木桶渡过河之后,从背后拿长矛刺杀了他。
无情者哈罗德无愧于萨嘎传唱中的武士威名,他一直砍杀到被一只箭射穿了喉咙才最终轰然倒下,托斯提则被英国勇士们一拥而上乱剑砍死。
挪威国王的乌鸦旗终于被砍倒,挪威大军战斗意志终于崩溃了,英国军队开始了追击的屠杀。
挪威王子已经无心再战,他向哈罗德国王请求和平,并且承诺不再进攻英格兰,他率领着残余的挪威战士返回了故乡。
这场战斗哈罗德取胜的关键因素是起奔袭的突然性,他带着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居然能够在四天之内奔行185英里。当时的英国民兵作战,还需要自行背负补给行囊,四天跑过185英里长途奔袭,英格兰民兵表现出了惊人的纪律性和体能素质。
1066年9月28日,威廉的大军在南萨克森登陆。虽然在渡海的时候被吹散了一些船只,但是一般估计,此刻登陆的应该有接近两千名重装骑士和八千多步兵和弓箭兵。
收到消息的哈罗德此时决定南下迎击,而不是固守伦敦,这应该是一个战略上的错误。
击败了北海的乌鸦,这或许增添了哈罗德的信心,他相信自己也将击败诺曼底的狮子。也有学者认为,他很可能想复制在约克郡的成功,突袭威廉,但是威廉布防的探马提前发现了敌情,使得突袭战变成了阵地战。
最后在黑斯廷斯战场迎战诺曼人的英方的兵力在八千左右,这中间有龙旗近卫军,战士近卫军这些高温家的近卫军,还有贵族勇士和农夫组成的民兵。英军没有骑士,高级贵族们会骑马到达战场,然后进行步战。
1066年10月13日,英国军队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扎营休息。
贝昂挂毯Bayeux Tapestry所记载和绘画的历史过程,被现代的一些学者们认为是伪史。
这里出现了“伪史”这个词,Apologia起源于希腊文。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意思,它可以翻译成法庭上的“自我辩护”,也可以是公开真诚的道歉。
而为了政治目的将历史过程的真相进行扭曲,以达到政治宣传目的,这就是“伪史”。
举两个西方历史上很有名的伪史,比如罗马公会的历史作者伪造历史,将丕平献出的梵蒂冈土地,说成是罗马皇帝献出的,以此来证明罗马主教的尊崇地位。又比如,历史作者伪造历史,说拿破仑皇帝受封加冕的时候,自己迫不及待地抢过皇冠戴上,以此来证明拿破仑皇帝的加冕是非法无效的。
虽然贝昂挂毯是由诺曼底公爵的亲属安排绘制的,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其中的一些历史细节是真实的。
在画面中,诺曼步兵焚烧了一个农舍,农妇和孩子惊恐的眼神,似乎是在问我们,为什么要打仗?龙和狮子,他们为争夺王位而战,可是战争的附加受害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了。
1066年10月14日,决定高温家族王位的黑斯廷斯战斗打响。The battle of Hastings。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王族,哈罗德和他的弟兄们已经有了一个王族才有的姓,高温森Godwinson,意思是高温的儿子。之前的王族们的姓都是来自自己的列祖流传下来的领土国名,比如,西萨克森。而新崛起的西萨克森伯爵高温和他的儿子哈罗德,显然不能再用西萨克森,他们就有了一个形象而直观的家姓,高温的儿子,高温森。
哈罗德的王旗,则是英格兰的王旗,西萨克森家的龙旗,并不是行吟诗歌中所颂唱的战士旗,战士旗应该是高温森家另一位人的战旗,旗下集结着效忠于他的战士近卫军。
英格兰龙旗下,哈罗德国王屹立不动,近卫军摆成盾牌阵,如同岩石一样防卫着他们的国王。
诺曼人的阵地上发出惊天的一声怒吼,上帝帮助我们!
英格兰军队则集体发出怒吼,圣洁的十字架!
一位高贵的骑士,他是诺曼底王庭上最优秀的诗人,他的勇名传播在法兰西各地,他向诺曼底公爵要求一个荣誉的特权,他将第一个冲锋陷阵。
骑士高唱着罗兰之歌,挺着长枪突击英格兰阵地。一位英吉利骑士出阵迎战诺曼骑士。。。
这是行吟诗歌中传唱的版本,很浪漫,很英雄气概,不列颠小朋友的儿童历史读物里一般也是这样的版本。
但是我们这里是成人版的历史故事,就应该尽量还原那场战争的真实过程。
1066年10月14日那天,不到七点,太阳已经升起了照亮了这片将要进行残酷厮杀的战场。初升的朝阳下,诺曼人的军队开始了征程。
哈罗德国王虽然战斗的指挥经验没有威廉公爵丰富,但是他很显然是一个出色的战场指挥官。他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形提前布好阵地,等待诺曼人的冲击。英格兰军队的阵地是在一个山坡上,一面是沼泽,另一面是树林,两个侧翼都有自然屏障进行防卫。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7
虽然盾牌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致,但是英格兰人组成了非常严密的盾牌阵。在严密的盾牌后,他们的战斗意志如何呢?虽然当时罗马教宗在英格兰民间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被罗马教宗批准的十字军讨伐,并不会沉重打击英军士气。
高温森家族的孩子们知道,这是事关他们家族兴亡的战斗,他们战意顽强。贵族和勇士们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和誓言,他们也要尽力死战。可是农夫们呢?他们在为什么而战?他们此刻会不会在想,老爷们为什么又要打仗?山坡下,诺曼骑士们是他们从没有见过的一种军队,他们骑在战马上,盔甲和兵器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老爷们知道怎么对付这样一支骑在马上打仗的军队么?
这个古战场的位置是很好确认的,但是关于这里的古地名,却又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在当时,这里的名字是“被诅咒的苹果树”。当年山坡上真有一颗枯萎的苹果树么?是圣爱德华在临终前预言里的那棵树么?
诺曼底大军行军到山坡下开始了布阵,左翼是以布列塔尼来的步兵为主的不列吞步兵军团,右翼则是来自由来自法国各地的步兵组成的法兰西步兵团,阵地中央的则是诺曼底的步兵团。中央阵地步兵之后,则是弓箭兵部队,但是这时候诺曼底的弓箭兵部队还没有普遍配置十字弩,穿透力还是不够。骑士们作为后备军,集结在中央阵地的最后位置。
威廉公爵所设计的战法应该是这样的,先是弓箭兵发射攻击,之后是步兵冲锋,在冲乱盾牌阵之后,骑士们发起突击。
祭司们在中央阵地开始了战前的祷告,祈求上帝帮助诺曼军队获得胜利。忐忑不安的步兵们也在进行着祷告,迎风飘展的罗马教宗十字旗帜,应该给诺曼士兵们带来了慰藉,上帝与他们同在,他们进行的是十字军圣战!
诗班开始领头唱起了古老的圣诗hymn,全军开始跟着哼唱那些圣诗。作为历次战斗的幸存者,这些战前的圣诗的词曲旋律都是他们所熟悉的。
在战马的嘶鸣声和圣诗的吟唱声中,从山坡上英格兰阵地方向,隐隐传来英国军人们的祷告声,“圣洁的十字架”,这是英国传统的战前祷告用语,但是接下来,就是英格兰民兵们的怒吼声,“滚出去”,“滚出去”out, out。这也是当年英格兰士兵的战前激励调动士气的方法。
战前最后的和平谈判在这里没有出现,战前那天夜里,哈罗德已经派遣过使者进行过最后的和平努力。
一位骑士跃马出阵,等待战前的圣诗吟唱结束之后,发出一声怒吼,上帝帮助我们!
这是战斗正式开始前最后的祷告,也是攻击开始的军令信号。
中央阵地的十字旗随后开始发出全军总攻的旗号,三个方位的弓箭兵在号令声中列队向前,向山坡上发起第一轮箭雨射击。
诺曼人弓箭手的攻击效果非常不理想,他们射出的箭无法穿透英吉利人的盾牌,并没有对盾牌阵造成伤害。而且更麻烦的是,英吉利人没有进行对射。
战争的学问,在英文里直译为战争的艺术,起源于古罗马时代。一场战争中所牵扯到的学术问题是非常多的,包括经济学。如何最优化地配置兵种,配置武器,以及具体的作战方式,都牵扯到经济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厮杀习惯了的诺曼弓箭兵,通常的作法是在对方箭雨对射攻击的间隙,拣起地上的弓箭,继续回射回去,这样就不需要携带储备太多的箭。可是英吉利人没有配置弓箭兵,这样一来,诺曼弓箭手就出现了弹药储备的困境,被迫停止了射击。
中央阵地的旗号再次挥动,三个攻击方向的步兵军团在号令下向山坡上的英军阵地发起冲锋。
诺曼步兵开始呐喊着发起全面攻击,一路冲上山坡。
居高临下的英军占尽地利优势,顽强地抗击着诺曼人步兵的冲击,阵脚并没有被步兵冲乱。
反而是左翼的不列吞军团在强大的英军压力之下开始显露出了败相,步兵们开始转身逃下山坡,英格兰步兵一路追杀这些逃兵。
如果左翼的败势不得到及时扭转,很可能会引发连锁的全面崩溃,久经战阵的威廉公爵率领一部分骑士冲上去救援不列吞兵团。
混战当中有一个诺曼步兵在惊恐慌乱之中喊出了一句,公爵战死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更多英吉利步兵出阵下山追杀败退的不列吞军团,如果威廉真的战死了,诺曼军团的士气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了进行下去的意义。
威廉公爵在这个假消息还没有造成更大的恐慌之前,脱去了自己的头盔,拍马在诺曼军中来回大声呼喊,我还活着!我还活着!
稳住军心的诺曼骑士开始对冲下山坡的英吉利步兵进行了砍杀,在这样的地形下,骑士占尽了优势,英吉利步兵遭到大批屠杀,败退回了山坡上,重新组成盾牌阵。
稳住了左翼阵脚之后,这次转危为安的艰险过程给了他灵感,威廉公爵找到了新的战术。通过诈败,投入骑士配合步兵同时冲上山坡诈攻,将英吉利步兵引诱下山坡,翻身砍杀。
诈败的战法,在人类战争历史上是常见的。中世纪历史上,铁锤查理就是依靠诈败战法的娴熟运用,崛起为当时高卢地区的最强者,诺曼底公爵在法国的历次争战中也使用过诈败。但是这种战法对军队的纪律性要求很高。败退的士兵是处于非常危险的处境的,他们是背对着追击的敌人奔跑,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就此引发真正的大溃逃。
在那一天的激战中,诺曼人至少使用了两次成功的诈败战术,引诱英吉利步兵下山。为了使得诈败更具有欺骗性,甚至有一种可能,威廉本人都作为诱饵参与了诈攻,在那一天的激战中,他本人在近身激战中至少丧失了两匹战马。
当天下午的两次诈败对英吉利军队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消弱了英军防御力量。因为追击下来的许多是精锐的近卫军战士,哈罗德国王的两个弟弟中至少有一个在率军追击的时候被威廉公爵杀死。
在太阳落山之前,威廉发动了最后的全面总攻,他要在当天日落之前结束战斗。
弓箭兵最后一次列阵发起了箭雨射击,由于大批近卫军战死,此时持盾的许多是战斗技巧不足的民兵,这一轮的弓箭攻势对英军阵地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骑士们率先全线突击山坡上的英军阵地,在骑士们的身后,诺曼步兵呐喊着发起了最后一波的冲锋。
哈罗德此时已经负了重伤,眼部中箭,但是他顽强地坚持抵抗着威廉,他不屈不挠地捍卫着他的王冠。
冲上山坡的诺曼骑士和步兵越来越多,双方进入混战状态。近卫军则以国王为核心组成了最后的防卫圈,英勇顽强地抵抗着骑士们的冲击,保卫着哈罗德的安全。当国王战死之后,他们依旧坚持着绝望而顽强的抵抗,守卫着他们主君的尸体,他们都是围绕着哈罗德的龙旗战死的。这些农夫雇佣军,他们用他们的生命履行了他们效忠服务的誓言。那一天的战场上,据说全部战死的,还有战士近卫军,在贵族勇士老爷们都逃离战场之后,近卫军还在为他们的尊严和誓言而战斗着。
最终终于有诺曼骑士突入防线,举剑砍杀了已经身负重伤的哈罗德。
国王战死的消息传开,贵族勇士和民兵们土崩瓦解迅速逃散,诺曼士兵们开始了追击屠杀。
高温伯爵和他的儿子们,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迅速崛起一步登天,坐上了国王的宝座。
他们的背叛和阴谋诡计,为他们带来了成功,也种下了最终悲剧结局的种子。
比如,高温阴谋杀害了阿尔弗雷德王子,获得了丹麦王朝的信任,但是却种下了他们家和西萨克森王族的血仇的种子。
再比如,哈罗德背叛了自己的国王和自己的弟弟,赢得了北安布里伯爵和勇士们的拥戴和追随,获得了英格兰的王冠,但是日后弟弟却引来了强大的挪威大军入侵。
这些背叛和阴谋种下的种子,交织在一起,埋下了高温家迅速崛起而又败亡的祸根。
哈罗德和他的弟弟们在“被诅咒的苹果树”战场上,用他们的死,赢得了高温家最后的尊严。
在这场事关英格兰王冠归属的决战开始之前,威廉许下了愿望,如果他的上帝帮助他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他将资助修建一座修道院,这就是古战场上,那座修道院的起源。
代表着哈罗德国王本人的龙战旗,被送去罗马教宗那里,这代表着异教徒篡位者已经得到了惩罚,神的公义已经得到了彰显,圣战取得了成功。
据说国王悲痛欲绝的母亲找到了诺曼底公爵威廉,她愿意用等同于身体重量的黄金,赎回她死去的儿子的尸体,威廉拒绝了这位伤痛的母亲。
关于国王最后的尸体去向,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威廉下令将这个可耻的背誓者的尸体抛入大海。也有人说,虽然哈罗德有着劫掠教堂的恶名,但是一座修道院却秘密安葬了他的遗体,并为他作了安葬的圣事仪式和祷告,祈求他的罪得赦免,愿他的灵魂得安息。这座修道院就是哈罗德国王生前资助建立起来的。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8
1066年诺曼征服改变英格兰
更为过分的还在后面,我讲述这些都觉得羞耻,但是他显然并不认为这么做是可耻的。甚至连每一头公牛,每一头奶牛,每一只猪,都必需要记录在案。。。
这是盎格鲁萨克森编年史中的记录,这里讲述的他,就是英格兰国王和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这里讲述的事件,就是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的普查测算和记录在册过程。
诺曼征服,深刻地改变了英格兰的社会和历史进程,从此英格兰进入“杂种封建主义”时代。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历史名词,杂种封建主义Bastard Feudalism。在西方世界的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开始逐步崩溃瓦解,各项制度和社会结构,社会风尚都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把那个时代,称作杂种封建主义时代。
最初发明这个说法的是一位19世纪时候的英国历史学者,他认为封建制度的败坏,封建秩序的失序,带来了残酷的战争和杀戮,他使用了强烈贬义辱骂色彩的杂种封建主义一词,他渴望向往封建制度完备的时代。
但是英格兰其实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孤悬在欧洲大陆之外的不列颠岛,已经自己演变出了一个社会体系,然后才进入封建社会的,我们也可以说,不列颠的中世纪,从一个开始就是混杂的封建主义社会。
阿尔弗雷德的子孙们建立的西萨克森王朝,是实行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从王庭到郡到百人区到十人组,王庭的命令直达每个家庭。这种体制下的贵族和勇士,实力很小,而且在体制上并不是各地方的领主,他们只是出任各级管理职位。类似旧中国历史上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制度之前的门阀统治时代。
而此时的欧洲大陆则还是处于查理大帝分封天下时候遗留下来的体制,封建制度。
之后卡努大王征服英格兰,将国家分成几大伯爵领地进行管理,这个时候隐然出现了封建制度的萌芽,掌管西萨克森伯爵领地的高温迅速崛起。
诺曼征服之后,我们会看到英格兰的统治制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到1086年末日审判书普查统计的时代,英格兰的社会管理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这时候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是“郡”,“百人区”“十人组”这样的行政划分,而是以“庄园”为单位,也就是以领地为单位进行划分。
而此时的领地归属大致是25%归于王室,25%归于教会,50%则是归于各级大小贵族。
这些贵族的构成发生了全盘的清洗,四千多个萨克森时代的贵族和勇士们丧失了土地,而取得他们的是一百七十多个法国来的贵族,这其中绝大多数是诺曼人,接下来有不列吞人和佛兰德人,还有非常少的法兰西人。只有两个大贵族,是爱德华国王时代的贵族。
这个数据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方面,第一,世俗社会的贵族精英阶层完全遭到了清洗替换。第二,这个时候的贵族的领土面积比西萨克森时代要大的多。男爵们的领土和实力,都远远高于之前的贵族勇士。
不仅如此,诺曼人的贵族们已经是法兰西化的蛮族子孙,他们此时已经不再是子女平分家产,而是实行的长子继承制度。从国王之下的各级贵族们,他们去世之后,爵位和领土财产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度,保障了家业不会分散。其余的孩子们会被分到一些财产,主要的出路是进教会,或者去作骑士,从骑士开始他们又可能因为战功卓著而自创一个家门。
但是奇葩的地方是,在英格兰的末日审判书里,英格兰的骑士也算成了是“贵族”。如果算上骑士,英格兰全国出现了一万多个贵族。
按照大陆标准的封建制度,骑士是不能算作贵族的。征服者威廉主要分封两个爵位,少数的伯爵和大批的男爵,每个伯爵和男爵都会有自己的家臣,骑士。
贵族和骑士的关键性区别是在于,贵族是世袭的爵位,一个人再弱智,品行再恶劣,他一样是继承父亲的爵位和领土。
而且骑士则不同,骑士的儿子虽然能够继承父亲的家产,但是必需要通过骑士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受封才能成为骑士。
也就是说,男爵的长子一定是男爵,而骑士的长子则不一定能成为骑士。
国王,侯爵,男爵和骑士,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而他们领土上的雇农,就是农奴。封建社会的农奴,也有一套完备的效忠体系,舒服于自己的主君,也就是老爷Lord。
但是英格兰的农奴对主君的效忠期在制度上是可长可短的,效忠期满再续新约。
自由民农夫,则是自耕农,随着英格兰进入封建制度,自耕农也就开始减少,农奴开始增加。要到黑死病爆发之后,瘟疫之后劳动力紧缺,农奴议价能力提高,许多积累了财产购买自己的土地,成为了自由民。
严格地说,农奴和地主之间的效忠誓言是有两种的,一种是Fief,这就是封建制度Fiefdom这个词的起源,这是一种不终身的效忠服务誓言。而另一种则是Homage,这就是终身的誓言了,这意味农奴是地主的“家内人”。
从农奴到骑士到贵族,都存在这两种效忠誓言,Fief和Homage。
Homage或许可以翻译作“家臣”,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主君。但是一个人可以对不同的主人宣誓提供服务,成为他的骑士,为他的某项攻伐事业提供服务。
比如一个法国国王的下属骑士,他的主君是法国国王。但是主君批准他,他就可以跑来找
诺曼底公爵,宣誓提供作战服务,征服英格兰,这种服务誓言是Fief。而如果在诺曼征服英格兰战争中他军功卓著,战后被英格兰国王封赏成为男爵,那么他就会面临一仆二主的尴尬局面。在理论上,他应该先请求法国国王放弃对他的主权,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是两个主君的“家内人”。
后面我们会看到,这个一仆二主情况的发生,导致了一系列的英格兰内乱。
封建社会的建立,还使得英国人开始有了家姓。当时在欧洲大陆,只有贵族们才有姓,其实就是他们的爵位封地。而英国人在1066年之前是没有姓的,只有西萨克森家,他们作为王族,有后来意义上的“姓”。
在欧洲大陆,在拉丁语系的le, de,和在日耳曼语系的Von, Van,这些都是“的”,“的”后面跟着的就是他们的贵族封地名字。
诺曼征服之后,一下分封了一万多个欧洲大陆来的贵族,贵族满地走,这些诺曼贵族都有姓。这个习俗就慢慢影响到了英国社会的各界,泥腿子小市民也就开始给自己家取了姓,一般就是各自的职业,石匠啦,Mason,铁匠啦Smith,杀猪的Butcher诸如此类的。
诺曼底征服之后经历了多年的内战叛乱事情,脾气暴躁而且心肠刚硬的威廉镇压叛乱是采取了无情杀戮的高压手段,杀戮之后又诱发了瘟疫和饥荒,人口大量减少,经济也陷入了衰退。根据1086年末日审判书记载的土地财产数据,在战祸后果严重的约克郡地区,土地价值甚至比忏悔者爱德华时代贬值了三分之二!
这一次英格兰人口外逃的去向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批人逃去了丹麦等地,另一批人则逃去了爱尔兰,最远的一批则是逃去了东罗马帝国,在东罗马帝国的这批英格兰移民,他们主要是提供作战服务,成为拜占庭皇帝的近卫军战士,他们思念故乡,把自己的新家乡起名作纽约New York,新约克。这就是小亚细亚地区一些明显英格兰色彩的地名的起源。
随着英格兰进入中世纪,不列颠历史也进入了新的一个演变发展历史时期。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29
第三章 中世纪初期(1066-1290年)
征服者威廉的故事
我不指定任何人继承我的英格兰王冠,因为我并不是靠我世袭的权力获得的这个王冠。我只是从背誓的伪王哈罗德那里通过搏斗抢夺来的这顶王冠,在那场殊死的战斗中已经流了太多人的血,我曾经不合理地迫害了英格兰的原住民,不论他们是文雅的还是粗俗的,我残酷地压迫他们,我不公正地剥夺了他们的许多权力,数不清的人,尤其是约克郡的,因为我而死于剑下和饥荒中。这一切使得我通向王座的道路上,充满了太多的罪恶,因此我不敢将王位传给任何人,只能由上帝来决定,祈求在我死后,不要再发生我这样的罪行。
这是历史记录中,征服者威廉最后的遗言,这也是他最后的忏悔。
这里出现了“世袭的权力”,Hereditary right,也就是后来英文中的birth right,与生俱来的权力。王权是与生俱来的世袭权力,这是当时欧洲大陆社会对王位继承的理解。
作为一个非婚生子和一个公爵继承人,威廉从小就经历了许多羞辱和暗杀。
威廉的父亲将他托付给了一批忠诚可靠的监护者,保守他的安全和家业。
在他们当中,有日后的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但是他们中间最有声望和实力的,则是他的一位长辈族人,当时的大主教。
1035年,父亲去世,不满8岁的威廉继承家业,成为诺曼底公爵。
1036年,大主教去世,从此威廉的处境更加险恶艰难,国内的乱臣们根本无视他的权柄,自相混战,争夺地盘,甚至有人图谋不轨试图暗杀他取而代之。
至少有三位他的监护人是被杀死的,其中有一位就在他卧房外被杀死。忠诚的家臣们安排他和三个表兄弟一起生活起居,以躲过杀害,这三位表亲成为威廉日后复兴家业的重臣。
1046年,战力高强的威廉杀退了一次伏击,之后乱臣们公然举旗造反,集结起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攻打威廉。威廉仓皇出奔寻求法王的支援。
1047年,威廉的请求得到了法王的同情,法国国王给了他一万人的军队,助他平定内乱。
1047年夏天,两军会战。
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士气低落,战意不强,而且缺乏协调作战的能力。一位叛臣更是幡然悔悟,阵前倒戈。
这一战威廉率先突击敌阵,勇不可挡,在一批骑士们被击落马下之后,叛军全线奔溃。威廉一战成名,成为敌人畏惧的骑士,并且度过了最大的危机,从此开始了复兴家业的崛起之路。
叛臣们得到了临近一些诸侯国的援助,在这之后是一系列的厮杀争战,一直到1454年才结束了战乱。在这个过程中,威廉的勇猛威武为众人所知,他对敌人的残酷无情行为也越发明显。
1066年10月14日,威廉率领的诺曼征服大军击溃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的抵抗,哈罗德战死。
这时候出现一个有喜感的事件,刚猛的埃德蒙留有一个儿子埃德加,那时候才十多岁。之前贤人会议选举国王的时候,说他岁数太小,不合适作国王,应该是正当年的哈罗德作国王合适。这个时候贤人会议又突然改口了,找出一堆先例,包括历史的贤明君王和平者埃德加,都是很年青就出任国王的,年龄根本不是问题,之前那次选举是被哈罗德操纵的,贤人会议于是又选举埃德加作国王。
威廉率领军队一路向伦敦挺进,贤人会议的大主教和大贵族们开始粉粉投奔归顺威廉。
最后还留在伦敦城内的贤人会议则决议降伏威廉,而到这个时候,埃德加还没有正式受封加冕,主持受封加冕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一早就逃出了伦敦归顺威廉去了。这个大主教,就是1052高温伯爵率领大军胁迫爱德华国王那次危机事件之后所立的大主教。
1066年12月25日圣诞节,诺曼底公爵威廉在西敏寺修道院受封加冕成为新的英格兰国王,主持加冕仪式的是约克大主教。
征服者威廉和卡努大王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战前他已经向追随他作战夺取王冠的诺曼骑士和贵族们作出了承诺,夺取王冠之后,他就会将英格兰的土地封赏给他们。
最初的时候,威廉只是剥夺高温森一家人的土地,还有一些高温森家内圈的重臣的土地。可是这样的行为是容易引起别的贵族和勇气的恐惧和联想的,由此引发了叛乱。而威廉对于叛乱者,则是强力镇压,严酷杀戮,然后再剥夺土地,分封给另一批诺曼人。这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高温森家族的幸存者们也开始了复兴的努力,引来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外援,最后连丹麦国王也卷入了,战火开始此起彼伏地蔓延起来,尤其在北部的丹麦法区。
整整五年时间,威廉主要的事业,就是带领着从诺曼底带来的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像占领军一样,在各地奔走烧杀,镇压叛乱。
为了加强防卫力量,镇压内乱和抵御外侵,威廉在英格兰各地修建了大约九十多个军事城堡,这其中就有日后广为人知的温莎城堡,它成为了英格兰王室的一个重要居所。
到1071年之后,威廉在英格兰的征服事业基本完成,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北欧人也丧失了趁乱入侵英格兰的勇气。
从这之后,他主要的精力是在欧洲大陆,用外交和战争手段解决他在欧洲面临的挑战。
诺曼底是他的故乡,而且更关键的是,诺曼底不像英格兰有海峡屏障,诺曼底非常容易遭遇外敌的入侵。
威廉征服英格兰,带领了一系列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原来的政治平衡均势突然被破坏了。
法国国王,安茹伯爵和其他的各路诸侯们都对突然实力大为增长的诺曼底公爵产生了畏惧和猜疑,有的独自,有的联合,有的公开挑战,有的暗地里阴谋策划,都在试图要削弱诺曼底公爵的实力。
法国国王是许多诸侯的领袖,他找到了威廉的长子罗贝尔Robert,撺掇罗贝尔背叛他的父亲。1078年,罗贝尔居然还真就背叛了他的父亲,从一系列的阴谋诡计败露到最后公开造反叛乱和法国国王厮混在了一起。
诺曼底和邻居这些领国,本来就有许多纠缠不清的领土主权争端,各说各话,标准不清。威廉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武夫,私人恩怨和国事交织在一起,走上了全面战争之路,这之后又是一系列的诸侯混战。
威廉的遭遇,基本奠定了未来一百年的英国国王的故事的一个基调,内部的家庭私人恩怨和国土疆域的国事总是交织在一起。
也就在这些混战的繁忙之中,威廉国王还作了件大事,他下令进行全国的人口和财产状况普查,这就是末日审判书。这是不列颠历史上存留到后世的第一份最详尽的普查统计报告,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又能看到西萨克森王朝时代确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威力。英格兰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政官僚管理体系,王权可以直接掌控所有人口,包括每个人家里的每一只猪。整个调查报告花了半年多时间完成,不论是这样的普查作法本身,还是执行的效率,在同一时期西方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
这次普查有个特点,登记了爱德华国王时代的数据和普查当时的数据,根据这样的比较,我们后人可以看到许多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从效果来说,这份报告其实是减税的报告,因为土地财产普遍贬值了,但是当时的社会各界却普遍怨声载道,因为调查的太细致了。而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土地的估值,就由官员说了算,他的估值结果,就是最终的数据,成为纳税的依据,不得再争辩上诉。
这简直就像圣经里的末日审判一样,没有分辨的机会了。因此当年民间称这个普查统计作Doomsday Book,末日审判书。这有些像当年民间称呼阿尔弗雷德制定一大堆一百二十章的法典。
这次普查让我们看到了英国诺曼化的明显倾向,除了上面说到的贵族精英阶层的全面诺曼化之外,小百姓的名字里都出现了许多叫“威廉”,“罗伯特”,“理查”这些的。法文名字进入英格兰,会产生不同的读音,比如Robert, Charles,就会被萨克森人的子孙们读作罗伯特和查尔斯。这一时代我们还不应该说法国化,因为真正的法国化,是要安茹王朝的到来,他们家才算的上是法国化的时代。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30
1087年7月,一只法国的军队对诺曼底发起突袭,此时威廉已经要六十岁了,他依旧是一个武士国王的风范,自己率领军队击溃法军并且追击进法国国境。
作为报复,他下令劫掠并且焚烧这座城镇。一个燃烧着的柱子倒了下来,惊吓了威廉的战马,威廉从马上摔了下来,他晚年已经开始发胖,体型非常肥硕,这一次落马他负了重伤。
1087年9月9日,威廉伤重身亡。
威廉的葬礼也非常的不体面,非常的诡异。
据说在教堂里作圣事的时候,卫兵试图把他的尸体塞进石棺里,尸体居然爆裂了,整个教堂充满了难闻的气味,恶心而恐怖。
而当他的尸体就要下葬的时候,居然又突然有人冲出来说这片土地是他的,一番争执,支付了这个人钱财购买了土地之后,英格兰国王和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尸体才最终入土为安。
世俗政治的标准来说,威廉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成功者,一个强有统治力的统治者和征服者。但是他最终的结局,却是非常不幸,非常可怜的。
威廉二世(1087-1100在位)的故事
不论威廉最后的遗嘱是什么,我们又看到了传统的力量。此时把持英格兰和诺曼底的贵族们都是诺曼人,而长子继承制度已经是他们的传统。
背叛父亲,公然造反的罗贝尔居然被从法国迎接回来,继承了诺曼底公爵的王冠。
但是传统又是有不同的可以解读,英格兰王庭上的贵族们就找到了先例,对长子继承制度作出了不同的解读。英格兰的诺曼贵族们声称,根据传统,一个王根据世袭继承权得来的领土是应该传给长子,但是这个王自己之后购买,征服,或者通过婚姻等各种方式获得的领土,则不算是他世袭而得的。这样一来,其余的子女也可以继承这部分非世袭而得的权力。
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这番逻辑,听着也合理合规,我们相信,当时英格兰的这帮贵族和主教们都对罗贝尔缺乏信任,看看他的品行,这样的人迎来作英格兰的王,能称职么?
1087年9月,威廉二世受封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
诺曼底公爵罗贝尔对此大表不满,声称他才应该是英格兰的国王,这是他的世袭权力。
1088年,英格兰的男爵们发起了叛乱,他们认为罗贝尔公爵才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他们的领袖人物是威廉一世同母异父的弟弟,碧瑶的厄德Odon de Bayeux,他的身份非常能
说明问题,他是碧瑶的主教,他同时又是肯特伯爵,Earl of Kent,英文作者一般就会说他的是肯特伯爵奥都Odo, Earl of Kent.他两个头衔,那就意味着两个封地,一个在诺曼底公国,一个在英格兰王国内。
在他煽动男爵们起兵造反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如何可能尽忠?分别侍奉两个疏远而且相互敌视的主君?如果我们效忠于诺曼底公爵,就开罪了他的弟兄威廉,国王会剥夺我们在英格兰的收入和荣誉;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尽忠于威廉国王,罗贝尔公爵又会剥夺我们在诺曼底的世袭领地。
他的这番话,真实地揭露此刻英格兰国内这些诺曼贵族们的尴尬困境。而且他造反的逻辑其实更为合理,一仆不能二主,如果要把英格兰和诺曼底合并出来在一个主君治下,那么罗贝尔应该成为这个主君,他是长子。
当然,罗贝尔公爵一如既往地无能,红脸的威廉迅速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化解了这次危机。
但是1088年这次叛乱,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英格兰国王不能同时兼任诺曼底公爵,那是容易出问题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的统计数据,威廉二世和将来的亨利一世,都曾经经历过出任英格兰国王,但是不兼任诺曼底公爵的时期,总共是不到15年时间。而在这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内,1088,1095,1101,1120,英格兰先后发生了四次男爵造反。
英格兰和诺曼底同一个君王,不仅是英格兰国王希望,伯爵男爵们更为迫切希望两个国家同一个君王。
1089年,红脸的威廉对诺曼底发出主权要求,声称他才是诺曼底公爵的合法继承人。
但是威廉的诉求,其实是近乎胡搅蛮缠的,威廉虽然有英国的大把银子可以购买雇佣军的服务,收买一些贵族,但是整体而言,在看重大义名分的那个年代,男爵们还是想着把他推翻,迎接罗贝尔来作英国国王。
1095年,威廉及时挫败了一起阴谋。
1096年,威廉的危机完全化解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影响欧洲,乃至世纪历史进程的大事,十字军东征。
1095年7月,罗马教宗乌尔班二世在他的法国故乡发表演讲,呼召基督国度忠贞信仰的捍卫者们,讨伐邪恶的异教徒,夺回圣地!据说全场宗教狂热燃烧,以神的名!以神的名!主教,贵族和骑士们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Deus vult!
宗教的狂热迅速传遍了西方世界,各地的贵族和骑士们开始预备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圣战的消息传到诺曼底,此刻正陷于焦头烂额的政治和军事困境之中的罗贝尔决定参加十字军东征。
但是这是一次花费巨大的冒险远征,他向他的兄弟英格兰国王请求资助。
1906年,罗贝尔将诺曼底质押给威廉,借到了十万马克,他踏上了去东方的十字军征程。
新诺曼底公爵威廉迅速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争,经过三年的时间,罗贝尔治下的丧失的诺曼底领土全部收复了回来。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威廉帮助苏格兰王子埃德加夺取了苏格兰的王冠。
威廉在战场上取得的战功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的风评却相当的糟糕。
十万马克是一个笔巨款,为了筹集这笔钱借给罗贝尔,威廉向英格兰加收了特别税,大家自然怨声载道,看他不顺眼。
接下来的许多事情,那就是生活作风啦,价值观那些的事情,他让保守的诺曼人和英吉利人看不惯。
法兰克蛮族征服高卢之后,渐渐就开始了罗马化的过程,许多古罗马时代的东西,好的坏的传统都影响到了法国的贵族。红脸的威廉,学了不少法国贵族的时尚。
比如,男人留长头发啦,追求奢侈浮华啦。这些事情那是让保守的英格兰社会上下看了觉得非常不顺眼的。
男人必须要留短发,才是阳刚正气。男人留花里胡哨的长发,还穿的花枝招展的,那不是娘娘腔么。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居然还是个同性恋。
后来的亨利让人觉得好,其实好多东西是因为前后的对比。亨利一上台,就下令那些留花哨长卷头发的男子都必需剪短头发。
有个威尔士的编年史是这么说他的,“他使用妾,因此他至死都没有后裔”。
在古典时代,古罗马的时候,一个罗马公民,会有一个妻,那是罗马公民。同时也可能会有奴隶作的妾,而妾则有男有女。罗马的许多时尚是传承的古希腊,同性恋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和东方的日本,中国旧时候是一样的。
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根据当年基督教的神学观,同性恋是邪恶的罪行,而且英吉利人本来就民风保守,当时对这些事情看的很重。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31
除了这些之外,红脸的威廉还贪财霸占财产,他不仅霸占贵族的财产,他甚至还霸占窃取教会的财产!
英格兰社会演变到这个时候,女权开始变低了,诺曼征服带来了长子继承制,接下来就是女儿,女人的地位低下的制度也传进了英格兰。寡妇和女儿都会被分到一份财产,但是这需要国王的批准,威廉就借机会利用职权霸占她们的财产。欺负寡妇和女人,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在当时的英格兰教会,主教大主教那些是由国王任命的。一个主教或者修道院长去世之后,他就不任命新人,接下来就开始霸占那些地产的地租,这其实就是偷窃了。
开始出现了各种流言,有人说,威廉其实是个异教徒,他根本不敬拜上帝。
连坎特伯雷大主教这样全英格兰教会最重要的职位,居然都空缺了四年没有任命。
1093年,红脸的威廉生了重病,民间就都在开始说,这个国王太邪恶,不敬虔,行不义的事,上帝要惩罚他了。
威廉开始害怕起来,他匆忙请来了当时非常有声望的一个意大利神学家来作坎特伯雷大主教。
1050年代开始,是罗马公会的改革时代,罗马公会内部,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贪污腐败的罪恶行径越来越严重,罗马公会内部主张改革的力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崛起,他们其实一直存在于罗马公会体系之内,只是最初力量薄弱,他们有些接近当年的爱尔兰修道院的神学传统,有禁欲主义的倾向,追求圣洁的生活方式。
此时额我略宗教改革运动Gregorian Reform开始席卷西方教会世界,赢得各地教会许多僧侣和祭司的认同。
中文翻译一半常会按英文的发音去翻译这些拉丁文,法文,得出的常见翻译就会是“格里高利”,比如中文里一般把基督教教历翻译作“格里高利历法”。
这一位新上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偏偏就是这个罗马公会内这个宗教流派的人物。
一个追求圣洁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遇到一个品行不正花枝招展的英格兰国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会是啥状况么?
偏偏坎特伯雷大主教根据英国的政治传统,那是王庭上的重臣,相当于后来的首相地位。双方不可避免地在大小各类事情上争执冲突不断。
有一次红脸的威廉甚至悲情而诗意地控诉说,我恨他,我昨天就恨他,今天更恨他,明天和未来,对他的恨与日俱增!威廉说的他,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
闹到最后,威廉要召开御前会议,审判坎特伯雷。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英格兰其实还是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的,所谓法庭,最高级别的就是王庭,国王就是法官。英文里的Court,英国国王是和平的捍卫着和公义的执行者,最高法官,这是流传下的英王的职分。
而坎特伯雷大主教则声称,这些是宗教信仰的理念之争,世俗的君王法庭无权作出裁判。
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观点,其实是有合理性的,英格兰教会应该是独立的,不应该接受世俗政权的统治管辖。
当然,在那个年代,威廉也有他认为他合理的地方,况且这也是英格兰的传统,王庭是可以裁决审判大主教的。
威廉是国王,他有他的力量,他开始派人骚扰坎特伯雷大主教。
1097年,坎特伯雷大主教逃亡去了海外,一批支持他的主教和僧侣追随他从多佛逃出了英格兰。这一下,威廉更加高兴了,他可以窃取更多的教会税收收入了。
1100年的时候,消息传到英格兰,短袜子罗贝尔参加完收复圣地的圣战,要从耶路撒冷回来了。之前大家一般都鄙视诺曼底公爵罗贝尔,叫他短袜子Robert Curthose,嘲笑他个字矮。
但是完成十字军圣战归来的罗贝尔,名望暴涨。根据罗马公会的说法,参加十字军东征的骑士们,用他们的勇猛战斗,已经洗去了他们之前的罪恶!罗贝尔已经是一个圣洁的人!
在回来的路上,罗贝尔已经结婚,他娶了一个非常富有的年青新娘,完全筹足了赎回诺曼底的钱款。
如果罗贝尔回到诺曼底,再向英格兰王冠提出要求,英格兰的贵族和主教,很可能会一面倒地支持罗贝尔。
1100年8月2日,在狩猎过程中,威廉被一箭穿心射杀。
一个军功强大的国王,一个邪恶的国王,就这样死了。他死的那一天,威廉的弟弟亨利也在那个狩猎场。
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有学问的亨利Henry the Beauclerc
我将要恢复爱德华王的法治,我的父亲在他的男爵们作了一些修改而汇编成的忏悔者爱德华法典将成为法律的依据。
这句话来自亨利一世的加冕宪章,日后人们称它作“自由宪章”Charter of Liberties。
亨利国王的名声是还算不错的,大家称他作有学问的Fine Scholar。对于他的品行,大家不作评价,这个人有学问。
亨利一世是征服者威廉最小的儿子,他听说哥哥去世的消息,立刻驱马去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掌握了王家的金库。掌握了金库之后,他又赶去了西敏寺,忏悔者爱德华修建的西敏寺修道院,此时已经在英国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历任英王要在这里受封加冕。
1100年8月5日,亨利在西敏寺受封加冕,戴上了英格兰的王冠,他被后人称作亨利一世。
也就是在亨利加冕的时候,他颁布了他的加冕宪章,后人称作“自由宪章”。
自由宪章的内容很长,就和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宪章一样,是标准的普通法体系里的宪章。里面主要全是实务性的问题,责备了红脸的威廉的种种倒行逆施和信仰上的不敬虔,自由宪章昭告天下,被霸占侵吞的教会和男爵们,寡妇女人的财产都将得到公正的处理。。。
自由宪章同时告诉大家,红脸的威廉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全部无效,英格兰法律回归忏悔者爱德华法典。
忏悔者爱德华法典Leges Edwardi Confessoris其实是征服者威廉组织法学者们汇编的一部法典,当时爱德华的民间崇拜已经形成。
这里又要说一下“民间崇拜”“邪教”cult,在罗马公会取得教会统治权威之前,在英格兰和欧洲各地是有许多民间崇拜存在的,就有些类似中国的民间崇拜。各地的基督徒会崇拜一些圣者,他们相信这些圣徒在天国会特别垂顾眷念他们,帮助他们在上帝面前说好话。这个就是英文语境里“邪教”Cult的起源,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环境的宽松,“邪教”cult这个词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许多非主流的亚文化现象,也会被大家戏称作cult。比如斯蒂夫乔布斯,他每次演讲,引起群情激昂,如痴如醉,大家会惊呼,乔布斯有教众!Jobs has a cult!
征服者威廉本人是个武夫,他并不懂法律也不懂历史,但是他是爱德华国王的仰慕者。
在当时英格兰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忏悔者爱德华才是真正的“法律制定者”law giver。
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依据是什么?
萨克森蛮族最初关于法律来源的理解就是,祖先的传统和神灵的意志。
随着文明的演变发展,从阿尔弗雷德时代开始,王是法律的制定者的政治学概念已经开始慢慢形成,但是蛮族的传统一直固执地抗拒着这个加强王权的政治学概念,一直到爱德华出现之后,民间开始形成一种说法,圣洁的爱德华国王,是法律的制定者。
征服者威廉制定的这部忏悔者爱德华法典,就是将爱德华时期的法律文件汇编起来,修改掉一些和诺曼人法律传统冲突的地方形成的。
后世的历史学者会发现,爱德华基本是无为而治,没立什么法律,征服者威廉所看到的,其实是卡努大王所立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自由宪章颁布之后,传昭英格兰全境,民间对这个新国王的好感值暴涨。
亨利是个行事高效的人,当上国王之后,他又迅速地和苏格兰国王的女儿结婚了,这样一来他在北部边境获得了一个支援。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9-12-09 00:42:31
正文32
有一位主教在红脸威廉时代是一个重臣,但是他在民间名声很差。红脸威廉不仅征收丹麦金,而且还大兴建设,这位主教就是主要的建设事业管理者。伦敦的第一座石桥就是这位主教主持修建的,在那个年代,大兴土木就意味着百姓要服役,百姓自然就会怨恨红脸威廉和主教。
亨利将这位主教囚禁在了伦敦塔里,并且驱逐了红脸威廉的那些玩伴弄臣。
当时的伦敦城防是非常不稳固的,处于安全的考虑,亨利主要居住在温莎城堡里处理国事。在亨利的时代,温莎城堡被改建加固了,不再是征服者威廉时代的粗陋要塞。
对于威廉时代遗留下来的王庭大臣们,亨利基本上都信任留用,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忠诚。亨利的这一系列政治作为,又增高了他的名望。
诺曼底公爵罗贝尔结束了他的十字军冒险事业,并且赎回了诺曼底公国,接下来,他又要夺取英格兰的王冠,他是英国国王亨利最大的挑战。罗贝尔是亨利的哥哥,从王位继承的名分上来说,他在诺曼贵族心目中处于优势。罗贝尔又是一个完成过十字军东征的圣战士,在许多的骑士眼里,他享有很高的声望。
1101年7月,诺曼底公爵罗贝尔率领军队在普特茅斯登岸,他的军队虽然数目不大,但是鉴于他在贵族和骑士心目中的名声,这一次,是亨利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亨利并没有呼召全国各地的贵族骑士们参战,一来诺曼底兵力很小,二来也有可能他并不信任各地男爵们在这场兄弟争夺王冠的战争中的忠诚度。
亨利率领着近卫军和大臣们的骑士们奔向了战场,但是令他心寒的战报迅速传来,蒙哥马利家族反了,而且聚集起大批男爵们投奔罗贝尔公爵!
蒙哥马利家族House of Montgomery是在男爵们当中相当有声望和实力的一个家族,他们家当家的两兄弟都是伯爵的爵位,而且拥有坚固的城堡和大批的骑士。
在形势突然逆转的时候,坎特伯雷大主教率领大批愿意追随效忠于他的骑士们赶到了战场,扭转了兵力上的颓势。
此刻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而且都战意高昂,罗贝尔虽然是圣战士,但是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当时被尊称作“亚圣”的人物,在骑士们心目中地位尊崇。一个人虽然没有达到圣徒的品行操守,但是他尽力追求成圣,大家会说他“像圣人一样”saintly。
征服者威廉的两个儿子,他们两兄弟选择了和平避免了一场将要发生的恶战。
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埃尔顿条约Treaty of Alton,亨利继续领有英格兰,但是每年要向罗贝尔支付两千英镑的年金Pension。对于所有参战的男爵伯爵们,不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阵营归属,威廉和亨利都赦免他们的背叛罪行。
终于渡过最大危机的亨利开始了继续如履薄冰的卫冕奋斗。
亨利开始了找情妇,生女儿的奋斗事业!他到达有多少私生子,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确定地说他有二十多个私生子。
马姆斯伯里的威廉William of Malmesbury是一个僧侣,一个解经学者,他被后人认为是比德之后,英格兰最好的历史学者。威廉论断说,亨利到处找情妇,其实不是为了满足色欲的需求,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我们认为,威廉的这个论断,存在着合理性。
但是生女儿嫁人结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政治家的亨利,是不会等待这么久的。
从1102年到1106年,亨利不断地找到了理由,对蒙哥马利家族和其他不忠的男爵发起了讨伐战争,蒙哥马利家族无力抵抗国王的大军,被迫战败求和。国王放逐了他们,英格兰国内已经不再有有实力威胁国王的领袖人物,亨利国王的权力基础得到了强化。
也是在这个时候,英格兰教会和英国王室的矛盾日趋激化。
坎特伯雷大主教是额我略宗教改革运动的热忱追随者,他不仅致力于清洁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而且致力于追求英格兰教会的独立,他和红脸威廉的争执,也是起源于这个分歧。
额我略宗教改革运动是由一系列神学观点衍伸出来的实践中的主张,其中有一条对于世俗君王来说是沉重打击的就是他们挑战“君权神授”这个传统观点。
坎特伯雷大主教论证说,君王不过是世俗之人layman,并不是神的代言人。由这里又推出下一条,上帝的教会,并不应该臣服于世俗的君王,君王无权册封任命教会职位。这就是中世纪历史上的叙任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这是一场遍布西方世界,跨越11和12世纪的教会和世俗君王之间的争执。这场争执的最终结果,是西方世界各地的君主王权被除去了神圣的色彩,我们可以想见,日耳曼人的皇帝,法兰西国王,这一些有实力的世俗君王是非常忌讳抗拒这一场挑战的,双方之间的冲突争执不断,甚至在一些地方走向战争。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亨利知道放弃叙任权意味着什么,他又找不到可以辩驳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合理说法,他采取了拖延的战术,从这一点上看,亨利的确是比他的哥哥威廉更为称职。
1107年,亨利国王作出了妥协让步,他公开放弃了传统遗留下来的英王叙任权,赢得了教会世界的赞赏。但是与此同时,坎特伯雷大主教也作出了妥协。所有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们在世俗事务上,必需向主君效忠。高级教会人士向主君宣誓效忠Prelates的传统,继续得以保留。
这一刻,是不列颠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传统形成的君权神授观念被废弃,英格兰国王亨利正式承认了国王只是一个世俗职位。
亨利失去了什么,他很清楚。从这一刻起,他的地位低于教会的祭司和僧侣。因为圣奥古斯丁的“灵与肉”已经尽人皆知,君王只能掌管臣民的肉体,教会却掌管着人们的灵魂。
坎特伯雷大主教去世之后,整整有七年时间,亨利没有任命新的大主教。
亨利值得颂赞的地方,其实是他放弃权力所作出的妥协。亨利没有像欧洲大陆其他地方的一些君王那样,通过暴力的方式捍卫王权的至高无上,他在努力挣扎之后,以和平的方式作出了妥协。
亨利开创了两个先例,自由宪章和国王放弃叙任权,在注重传统的英格兰,一百多年之后,他所创立的先例,就成了“列祖流传下来的传统”中的一部分,成为法学者,男爵们逼迫约翰国王签署大宪章的法律依据。
亨利国王是一个政治家,他似乎也没有争取作圣人的意愿,他按照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模式继续着他的卫冕政治事业。英格兰的诺曼贵族们在诺曼底有着太多的利益牵连。诺曼底公国如果不归于亨利,他的英格兰王座总归是不稳的。
圣战士罗贝尔的圣战士光辉正在褪去,如果说十字军圣战洗清了他之前的罪恶,十字军归来之后,他其实依旧还是短袜子罗贝尔,诺曼底国内还是一塌糊涂。
1103年,蒙哥马利家族的弟兄们回到了诺曼底的领地,他们无法忍受罗贝尔,举起了反旗和公爵作战。亨利国王宣称,罗贝尔公爵是背誓者,他背叛了“埃尔顿条约”。
1105年,几个忠诚于亨利的骑士们在诺曼底登岸,他们和诺曼底公爵起了争执,战败被俘,诺曼底公爵拒绝释放他们。
亨利国王发出呼召,讨伐背誓者和绑架者罗贝尔公爵,营救他的朋友。
通过婚姻和外交努力,此时在欧洲大陆,亨利国王已经有了一批盟友。法国国王则宣布将保持局外中立,他虽然是诺曼底公爵的保卫者,但是诺曼底公爵倒行逆施,他无法庇护。
亨利国王举起讨贼义旗,率大军讨伐征服诺曼底。
1106年,亨利和罗贝尔展开决战,这是一场一面倒的战斗,至少有10个诸侯加入了亨利的阵营,甚至蒙哥马利家族的两个弟兄,都率军投奔了亨利。
战斗在一个小时之内结束,罗贝尔战败被俘,亨利国王将他囚禁在伦敦塔里直到这个哥哥去世。
囚禁了哥哥之后,亨利国王宣称对诺曼底领有主权。这个主权要求就显得非常牵强了,因为罗贝尔明明还有一个儿子,高贵者纪尧姆William Cliton。

楼主:曹立仁

字数:167327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1-07 01:46:00

更新时间:2019-12-09 00:42:31

评论数:411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