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秋浦梦庭 回复日期:2010-05-03 11:29:11

公子这两天应该在世博园A片区日本馆参观学习


呵呵,怎么能说是参观学习,分明是视察指导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四章,新朝覆灭】NO.6:再见王莽

九月初二,长安鏖战更烈,城中百姓担心遭汉军掳掠,也起而造反,与汉军同流,其中有少年朱弟、张鱼等人,熟习长安地形,知宫城薄弱所在,纵火烧作室门,利斧劈开敬法殿小门,汉军随之蜂拥而入,一路放火狂呼:“反贼王莽,何不出降?”



王莽听见呼声,黯然神伤,呜呼,你们这些势利而无良的百姓,以前人家君临天下之时,你们猥琐地叫人家陛下,如今人家日暮途穷了,你们马上翻脸叫人家反贼。身边宫人妇女见大势已去,啼呼道:“当奈何!”王莽一夜未眠,也不曾饮食,疲惫不堪,神色间却镇定自如,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①



王莽负责动口,动手的事,全在王邑。王邑昨日力战一天,今日更不得闲,率众抵挡着汉军潮水般的进攻。巷战一直持续,从白天直到深夜。九月三日凌晨,王邑手下兵士死伤略尽,王邑自知已是回天无力,命人通知王莽向渐台撤退。自己也边战边走,赶往渐台。



群臣接到王邑消息,不顾王莽反对,强行架起王莽,撤离前殿,西出白虎门,门外马车早已备妥,王莽登车,直奔渐台。



未央宫西南有沧池,面积约合今二十万平方米,渐台便建在沧池水中,为一人工假山,其上有亭台楼阁,乃王莽平日休憩燕饮之处。王莽抵达渐台,随从尚有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从官等千余人。适逢王邑也赶来会合,君臣相对垂泣。王邑之子侍中王睦解衣冠欲逃,王邑厉声呵斥,死则死耳,为陛下殉国。王睦大惭,不敢抬头。



王邑下令放火烧桥。火起,桥断。



汉军追至沧池,人人都杀红了眼,谁都想把王莽的人头揣进自己兜里。很显然,谁杀了王莽,谁便能够史册流芳,不过这东西并不实惠,对他们也毫无吸引力,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一旦杀了王莽,立即便有了一辈子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王莽就在前方渐台,距离只有十数丈而已。通往渐台的桥已被烧断,汉军于是四处寻船,划着船就往渐台冲,更有心急的汉军,干脆跳进水中,趟水前行,互相践踏,惟恐人后。



王莽远远望见,对王邑叹道,看来他们真的很想杀我。王邑勉强安慰道,陛下上获天佑,必能过此难关。王莽笑了笑,并不相信。渐台毕竟是水中楼阁,而非空中楼阁,汉军总有办法接近。他们已经是瓮中之鳖,汉军就算不进攻,饿也能饿死他们。没有人会来救他们,整个长安都是他们的敌人,整个天下都是他们敌人。



看看汉军渐渐接近,王邑大吼,放箭!一时间,弓弩齐发,数百汉军立毙箭下。汉军稍微退却,很快又再度冲锋。台上放箭,汉军再退。如是三番之后,台上箭尽,无以复射,汉军登陆,短兵相接。王莽入室躲避,王邑则率众而战。汉军源源不绝,很快将渐台变为屠场,包括王邑父子在内,最后仍然追随在王莽左右的千余新朝官吏,尽皆殉国,无一幸免。



汉军搜索渐台,打扫战场。长安商人杜吴,行至渐台西北一间小阁,踹门而入,便见里面端坐着一个老头。杜吴根本不知道这老头就是王莽,他只觉得这老头的衣冠和别人不一样,但也并未多想。他看见老头也正看着他,心中一慌,手中的剑不自觉就戳了出去。



王莽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他等待的时刻终于到了。杜吴戳了王莽一剑之后,见王莽不喊不骂,反而一脸满足,心中忽然发虚,便想拔剑就跑,王莽死死抓住他的手,问道,你是谁?杜吴报上姓名。王莽显得很失望,杜吴?从来没听过,看来只是个小角色,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杜吴答道,商人。王莽越发失望起来,苦笑道,“哦,原来是个贱人。”商人在当时的地位最为低贱,而他就死在这么个贱人手上,当然既委屈又不甘,等他以后到了阴曹地府,他怎么好意思跟其他皇帝打招呼?



杜吴大怒道,对不起,让你贱笑了。说完,奋力拔剑。王莽已经没了力气,只能任由杜吴将剑拔去。杜吴拔剑在手,胡乱戳着王莽。王莽已经说不出话来,他只是不满地盯着杜吴,我又不是不让你戳,你急什么!要戳就好好戳,别乱戳嘛。渐渐,他连不满也没有了,他的眼睛已经睁不开了,他太困了,他太久没有睡觉了,现在,他终于自由了,解脱了,他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而且永远不用醒来。



杜吴杀死王莽,翻检尸体,便见王莽腰间绶带,解开之后一拉,拉出一个沉甸甸的印袋。杜吴大喜,光掂份量,就知道一定是件大宝贝。到处都是汉军,杜吴也不敢打开印袋细看,就怕别人看见之后要跟他抢,于是匆忙往怀里一揣,强自镇定,低着头就往外跑。



杜吴跑不几步,迎面撞见校尉公宾就。公宾就看见露在杜吴衣服外面的绶之一角,顿时眼前一亮,拦住杜吴问,“绶主所在?” 杜吴见是长官,只得乖乖作答道,西北小阁中。说完,拔腿想要再跑,公宾就迎面一剑,砍死杜吴,从杜吴怀中取出印袋。公宾就呼吸急促,手也跟着哆嗦起来,好半天才能解开印袋,印袋开处,一道玉光,冲天而亮,果然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公宾就嘲笑地望着横倒在自己脚下、死不瞑目的小商人杜吴,哦,你这个幸运的混蛋,中国自古以来最贵重的宝贝,居然曾经被你揣在怀里,你居然拥有过她,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然而,你又是一个倒霉的混蛋,你根本不知道你怀里揣着什么,你根本不知道你有多么幸福。



公宾就杀死杜吴,取走传国玉玺,又按照杜吴的指点,果然在西南小阁找到一具尸体,他虽然不认识王莽,但一看装束,立即断定必是王莽无疑。公宾就按捺住内心激动,跪在王莽尸体之前,拔出剑来,一剑一剑,砍下王莽的头,将头提在手中,这才告诉身边兵士道,这便是王莽。



兵士们恍然大悟,后悔莫及。然而,尽管王莽的头颅已在公宾就手中,但只要能抢到王莽的一小块尸体,多少也能够换来一些奖赏。于是数十人争相上前,汉兵甲剁腿,汉兵乙砍手,汉兵丙拆骨,汉兵丁掏心……转瞬之间,便将王莽的尸体分了个精光,地上空剩一滩内脏血水。没有抢到尸体的汉军,抱头痛哭,抢到尸体的汉军,则举着手中的血肉,疯狂地奔跑欢叫。



王莽已死,终年六十九岁,在位十五年。此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他一直被视为千古罪人,不能翻身。直到近代,皇帝不再坐朝廷,对于王莽的评价方才渐趋积极和公允。这其中,尤以西人罗斯·特里尔对王莽的评价——“封建主义寒冬中提前报春的社会主义之鸟”——最为凄婉悲壮。



王莽这只报春鸟,最终死在寒冬之中,没能等到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答案是,远,很远,很远很远……



①王莽此语,源自孔子,见《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Neutra 回复日期:2010-05-04 05:21:11

自从吕不韦临死前夜那一章精彩的让我浑身颤抖的描写之后,我似乎就再也找不到类似的高潮了


唉,王莽没绯闻,的确也难使上劲

作者:敬亭山阕l8 回复日期:2010-05-04 11:48:16

作者:shark_12211021 回复日期:2010-05-04 09:59:18
作为AV界巨子,吕不韦是让曹三兄嫉妒的家伙,(人家盛年多金,一鸡不二吃,日,想想就让曹三抓狂哈:)听说他要死了,自然激素水平升高,王莽嘛,少醇儒,老修道,基本是受罪,完全不足法,所以曹三哥也平和了许多,
其实韩非告别演出不错的,只是N兄作为AV界别的代表口味比较重而已:)


王莽的政治色彩更为浓厚,非有大力气不能写活,且,很多话,也不好明说


作者:xyisman 回复日期:2010-05-04 22:12:48

作者:敬亭山阕l8
汗,错在哪?没看出来,“还原王莽真实的性灵”是什么意思?能详细说说吗:)
==============================================================

王莽道,诛心之后,一部《礼经》,足以取天下也。王莽临镜而照,向镜中人长揖,今日与君绝矣。他就这样告别了自己,以一去不复返的勇气,自今日起,无爱无恨,无怨无嗔,诛心而后礼。
==============================================================
前文 诛心者(增补):王莽立誓要无爱无恨,后来又满怀委屈觉得是天下人负了他,心灵分析是不是没有一致。性灵是三公子的术语,觉得很贴切,拿来用了,简单说就是王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公子用了很多篇幅描写王莽,王莽在我眼里仍然是一个死人。呵呵,言重了,请勿见怪!


呵呵,怎么能说言重了呢,虽然我还达不到闻过则喜,但自认尚能闻过则思,所以有意见尽管提。王莽写成这样,自然责任在我。如果勉强要解释的话,觉得十八郎所言甚是。无爱无恨之人,往往有大爱大恨吧。尤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在乎区区性命,最不能容忍的,反而是理想之破灭,群众之抛弃。此处也不敢多讲,没办法。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五章,潜龙勿用】NO.1:以旧换新


王莽已死,有其头颅为证;新朝已亡,有传国玉玺为证。而这两样东西,目前都在公宾就手上。将王莽的头颅交出去,他没什么意见,但要交出传国玉玺,那就真有点心疼了,这可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公宾就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只能忍痛割爱,将传国玉玺连同王莽头颅一并上缴长官王宪。传国玉玺这东西太邪,他镇不住,传国玉玺只认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任何其他人要想把它据为己有,都必然会被它克死。



而在一夜之间,原本只是汉军校尉(相当于团级干部)的王宪,突然就发现自己成了首都长安的最高长官,城中数十万汉兵以及数十万百姓,全部归他统领。人一旦到了这份上,很难不自我膨胀,加上又得了王莽头颅和传国玉玺,当然越发找不到北。今非昔比了,既然此身已在崇山峻岭,当然要抖擞别样精神。老婆肯定是要换的,不过这事不急,可以押后,当务之急,就是要给自己换个官衔。他立下如此大的功勋,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区区校尉未免太寒酸了,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自己。



王宪于是自封为汉大将军。



按汉代官制,大将军为最高官职,不常设,西汉两百余年,获封大将军者,不过霍光等寥寥数人。《文献通考》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上。”可以说,王宪这一封,就把自己一封到顶了。单就官衔而言,别说是他原来的顶头上司邓晔、李松,就连大司马朱鲔等朝廷三公在内,也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接下来,王宪干了大部分暴发户都会干的事情,上半身和下半身一起失控。丫住进东宫,把自己当成王莽,乘王莽的车舆,穿王莽的衣服,并把王莽的头颅挂在殿中,当着王莽的面,强暴王莽的小皇后及后宫美人,一边强暴,一边指着王莽问,我跟那老头谁强?



王宪昼夜淫乐,完全不想日后之事。然而,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王宪只过了三天的皇帝瘾,九月初六,李松、邓晔、申屠建等汉军将领就率众赶到了长安。王宪正处在皇帝的瘾头上,根本不把这些曾经的顶头上司放在眼里,李松等人大怒,当即数落其罪状——得传国玉玺不辄上、奸淫宫女、建天子鼓旗、未经朝廷认证便自封大将军——命人将王宪推出斩首。王宪自知必死,也不讨饶,仰天狂笑道,老子这三天,顶别人活三十年,快哉!快哉!



李松等人既杀王宪,接管长安,派兵将王莽首级及传国玉玺火速送至宛城。更始皇帝刘玄抚摸着王莽头颅,叹道,“王莽不篡汉,必能成为第二个霍光,名垂青史,万世景仰。可惜,可惜!”刘玄的宠姬韩夫人笑道:“王莽不篡汉,陛下如何能成为天子?”刘玄大喜,手舞足蹈,绕室狂啸。



刘玄将王莽头颅悬挂于宛城市集,供百姓唾骂声讨。王莽此时已死去半个多月,头颅也色呈青紫,局部已经开始腐烂,发出浓烈的腥臭之味。然而百姓们不管,拿脚踹,拿东西砸,更有胆大而变态的百姓,甚至将王莽的舌头割下来吃。至于是生吃还是熟吃,史书没讲,吃完之后有没有食物中毒,史书同样没讲。



刘玄坐镇宛城,捷报频频传来——称帝汝南的刘望被汉军击杀,汝南降;汉军击扬州,扬州牧李圣战死,扬州降;由新朝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镇守的洛阳,同样投降汉军,刘玄斩王匡、哀章。就连最为强大的赤眉,也同意了刘玄的招降,愿意归顺汉朝。



至此,中原大地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放眼天下,只剩下蜀郡公孙述,以及河北的城头子路、刁子都、铜马等一众毛贼尚未解决。一时气象,竟仿佛中国已经基本安定,汉朝之复兴,已是板上钉钉。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xinguoer 回复日期:2010-05-05 15:08:37
自上次停笔后偶然来过两次都没有更新,想是下面没有了,昨天清理收藏夹不死心,想着最后来看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公子竟然更新了!期待公子美文这次能一顺到底,那我们就有眼福了。
另:没想到公子选的日子是09年的最后一天,可有特别含义?


呵呵,说不上特别含义,欠账不过年嘛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五章,潜龙勿用】NO.2:汉官威仪

对于汉军来说,外患刚除,内斗又起。为了在将来的中央政府里攫取更大的利益,各方势力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博弈。



自从刘縯死后,刘氏家族便沦为汉军中的弱势群体,其最重要的标志便是军权的丧失。此次汉军攻打长安,领军者为李松、申屠建,两人皆出身宛城李家,为南阳豪杰势力的代表;攻打洛阳,领军者则为定国上公王匡,为绿林军势力之代表。作为三足鼎立的一方,刘氏家族被排挤在军权之外,只能在政府中担任一些文职。对此,刘氏家族自然心有不甘。



刘玄虽然贵为皇帝,但刘氏家族并不把他视为自己的权益代言人,他们很清楚,刘玄已被绿林军和南阳豪杰控制,他并没有足够的自由意志。为刘氏家族代言的重任,落在了继承刘縯大司徒之位的刘赐身上。而要想保证刘氏家族的利益,便必须让更多的刘氏子弟官居要职。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一直韬光养晦的刘秀,浮出水面,被刘赐举荐为司隶校尉。



在和平年代,司隶校尉位高权重,朝中文武百官(包括三公),无不在其监察及弹劾范围之内。不过如今百废待兴,刘秀名为司隶校尉,干的却是一些打杂的活——前往洛阳,整修宫府,安抚百姓,为汉室将都城从宛城迁往洛阳作前期准备。



此前,刘秀为了避免朱鲔等人的猜忌和暗算,几乎完全遵循老子的教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然而,司隶校尉任命的通过,给了刘秀一种错觉,以为危险已经远去,至少他的人身安全已经不再是问题。



刘秀决定走马上任,在他看来,司隶校尉并不领兵,应该不至于引起朱鲔等人的警惕,况且,刘赐举荐他为司隶校尉,乃是一片善意,他受刘氏家族的庇护之恩,此时也理当为家族利益尽自己的一份力。



出于天生的谨慎,刘秀秘密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此时,南阳地界并不清净,到处都是盗贼和乱兵,从宛城到新野,沿途危机四伏,而刘秀手中又无兵可用,只能派十数仆从扮作难民,一路护送阴丽华成行。临别,两人执手相望,刘秀心中满是愧疚和酸楚,他对不起阴丽华,他利用了她,他们的婚姻和世上大多数婚姻一样,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发生,只有世俗,毫无神圣。



阴丽华自从嫁给刘秀之后,三个多月过去了,却依然是完璧之身,刘秀为什么不来亲近她,她羞于问,也不敢问,她只知道,她已经是他的妻子,只要两人能在一起,无论刘秀如何对待她,她都将接受自己的命运。然而,新婚未久,却要骤然离分,而就在离分的前夜,刘秀仍然不肯使她的身体残缺,从而让这段婚姻完整。一念至此,阴丽华难掩伤心,虽然她什么都知道,她知道刘秀全是为了她好。



离别的时刻到了,刘秀扶阴丽华上车,道,一等洛阳安定,这就派人来接你团聚。阴丽华点点头,低声道,我知道。刘秀捧着阴丽华的脸,注目良久,忽然笑道,你可不能就这样上路,太过危险。阴丽华道,为什么?刘秀道,因为你太美了。阴丽华闻言,想笑,却泪流满面。刘秀从地上抓起一把尘土,抹在阴丽华脸上,撒在阴丽华发间,妥帖之后,得意地看着阴丽华,点头道,嗯,你真丑!阴丽华破涕为笑,即使隔着厚厚的尘土,依然明艳不可方物。



车队启程,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刘秀的视线。刘秀徐徐打马而回,心中并无太多离愁,他相信他和阴丽华很快就可以再见,当时的他又哪里能够想到,今日一别,重逢竟要在漫长的两年之后。



再说汉军选定洛阳为都城,洛阳百姓尽皆欢欣鼓舞,自从周王朝之后,洛阳终于再次成为天下的中心。相比之下,长安上下则愤愤不平,觉得长安才更有资格成为汉朝的首都。长安吏士们自发组成 “申都团”,怀着光荣和梦想,一路东进,迎接汉军,迎接刘邦的子孙回到他们祖先一手创建的都城。



申都团行至洛阳,越走越失望,一路上所见的汉军,哪里有半点他们想象中王者之师的模样,军纪废弛,军容不整,看上去和流民几乎没有分别,而所谓的将军们,也居然穿着女人的衣服,头上扎着庶民才用的帻巾,既无体面,也无尊严。申都团心灰意冷,正要打道回府,忽见一彪人马行过,衣冠堂正,军容肃穆,虽然仅有百余人,却有千军万马也不敢轻犯之气象,当先一人,更是气宇英挺,须眉华丽,和其余汉军将领相比,恍如神仙中人。申都团夹道而观,感激涕零,相顾而叹,“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①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司隶校尉刘秀及其幕属。申都团久闻刘秀大名,知道他是刘縯的三弟、昆阳大战的英雄,今日一见,更胜闻名,于是皆暗暗倾心。



①满清末年,一位老先生到日本游历,在国内见惯了满清的辫子、袍子、马褂,忽然在日本见到汉唐衣冠,百感交集,作文亦称《不图今日见汉威仪》。其深情与长安吏士相似,而又多一重亡国之恨也。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很抱歉,又偷懒了,今天先一篇,明天再继续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五章,潜龙勿用】NO.3:离骚(一)

洛阳,帝国版图的中心,千年辉煌的都城。洛——阳,从闭口音到开口音,完成一个伟大之名。洛——阳,刘秀念叨着,没来由地觉得不祥,仿佛他就将死在这个地方。



刘秀自进驻洛阳以来,活计不可谓干得不漂亮。就刘秀的职责而言,抚慰诸县、安定百姓,这些都还容易对付,难度最大的是分配住房:从宛城搬迁过来的汉朝中央机构,都要由刘秀安排宫室办公,其次便是为各位将军大臣安顿府邸,谁该住什么地段,面积多少个平方等等。可想而知,这活注定费力不讨好,最容易得罪人。虽说都是充公来的宅子,不需花费分文,但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宅子大一些,地段好一些呢?要知道,有级别分宅子者,基本都不是好惹的主,要么上头有人,要么下头有人,要想平衡各方利益,达成皆大欢喜,谈何容易!然而,如此硬的骨头,刘秀居然啃了下来,分配公平公正,一切按照前朝旧章,人人各得其所,即使未必能皆大欢喜,却也让不满意者无处挑剔。



刘秀的工作,赢来一致好评,或曰:毕竟是读过太学的高材生,谙熟前朝旧章,可见知识就是力量;或曰:昆阳会打仗,洛阳会分房,刘秀能武能文,前途实在无可限量!就连皇帝刘玄,也觉得刘秀这位堂弟给自己脸上争了光,赞道:陈平宰肉,想来也不过如此①。



赞扬声四起,刘秀这才追悔莫及,都怪他一不小心,把活干得太过漂亮。他本来就是朱鲔等人重点提防的对象,如今一时技痒,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的生命断送成一枕黄粱。



十月的洛阳,天高地阔,风物爽朗,而刘秀觉得不祥。



是日,刘赐邀刘秀夜饮。刘秀并未多想,以为只是堂兄弟间正常的走动交往,如约赴宴。刘赐素来器重刘秀,亲自作陪。刘赐官居大司徒,位列三公,朝中机密政务,他或经手,或预闻。刘秀精通洛阳的房地产,至于洛阳的政治内幕,则无疑刘赐更加清楚。话题从洛阳最新的政治动态开始,譬如被汉朝招降的各州郡长官,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贺,向朝廷申表忠诚。譬如最为强大的赤眉也接受了招降,其首领樊崇等二十余人已经来到洛阳,向汉室献上忠心。在刘赐的描述之下,朝廷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打江山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坐江山的问题了。



刘秀听着,感觉刘赐必有后话。果然,刘赐话锋一转,正色道,天下根基未稳,稍有处理不慎,随时可能大乱。赤眉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其首领樊崇等二十余人虽然到了洛阳,但部队却依然留在原地,并不解散,显然是意在观望。如何对待樊崇等人,朝中争论激烈,我建议高官厚爵,竭力笼络,勿使离叛;朱鲔等人则认为汉室得天下,赤眉并无功劳,凭什么不劳而获!将樊崇等人封为列侯,已经算便宜他们了。朱鲔大权在握,自然是他的主意更占上风,然而诚小儿之见也。一旦樊崇等人不满于仅仅获封列侯,愤而回归青徐二州,重领旧部,天下必将兵戈再起,永无宁日。再说投降之郡县,其对汉室的忠诚只停留在口头之上,不可倚仗,就像他们会背叛王莽一样,一旦形势危急,他们也会很快背叛汉室,墙头草而已。可惜绿林军和南阳豪杰,眼中只有争权夺利,心中毫无江山社稷。



刘赐面色越发凝重,望着刘秀,道,如今天下,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必是大事。刘秀听罢悚然。刘赐又道,汉室虽兴,而刘氏衰微,朝中用事者,惟我一人,实难与绿林军和南阳豪杰抗争。我观刘氏子弟之中,惟你能成大器,值此国乱多事之际,你当自爱,我也将助你一臂之力。



自刘縯死后,刘赐对刘秀照顾良多,令刘秀大为感激。而今日刘赐的话中,又有再度提携刘秀之意,刘秀心中疑惑,莫非刘赐对他又有了新的安排?刘秀于是相问,刘赐却并不回答,只是一味劝酒。



酒残席罢,刘秀起身告辞,刘赐止道,吃些瓜果再走。说完,亲自端来三碟瓜果,一碟枣、一碟桃、一碟梨。



瓜果在前,却无人伸手。刘赐望着刘秀,沉默不语。刘秀望着瓜果,神情如遭雷击。



一碟枣、一碟桃、一碟梨。枣桃梨——早逃离!



难道这就是刘赐对他的最新安排,让他尽早逃离洛阳这块是非之地?刘赐一定是感觉到了什么,或者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毕竟刘赐身在权力中枢,消息远比他来得灵敏。这么说来,在他自污形象、含垢忍辱、战战兢兢过了四个月之后,朱鲔等人依然不肯放过他,还是杀他之心不死,而且已经就快要动手了?



刘秀内心悲愤,如同咆哮的汪洋。没有他们兄弟二人,哪里来的汉军?哪里来的汉朝?他们兄弟二人,为了汉室背井离乡,以命相博,直至家破人亡,最终换来了什么?刘縯换来的是自杀横死,而他换来的,则是一碟枣、一碟桃、一碟梨。



呜呼,人性岂只丑陋而已!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五章,潜龙勿用】NO.3:离骚(二)


悲愤归悲愤,然而,继续活着还有劲吗?这才是最大的问题。长期的死亡阴影,刘秀累了,气馁了,厌倦了。可笑的仇恨,荒谬的纷争,如果朱鲔要动手,那就来吧,他等着,等着这无因之杀。甚至不必朱鲔动手,他自己就能解决,只需要一把小刀,就可以结束性命,了却这痛苦而纠结的一生。



他只有二十九岁,依然年轻,按理说,前方还有很长的路程。然而,他却分明已经苍老,内心爬满了皱纹。在二十九岁的人当中,有谁曾取得过他那么大的成功,又有谁曾遭遇过他那么大的失败?他沐浴过最亮的光明,也潜入过最深的黑暗,他短短的二十多年,经历的事件足以超越别人的一生。如果人生就是一场自助餐的话,哪怕他现在就死,已经足以值回票价!



然而在刘縯死后,他作为刘縯最爱的弟弟,没有为刘縯舍命复仇,反而选择了忍辱偷生。为了躲避死神,他向死神献上了自己的灵魂。他背叛了长兄刘縯,抛弃了礼仪道德——人之所以为人的立身之本,向仇人们微笑屈膝,仿佛他一点也不恨他们,就连阴丽华——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成了他利用的工具。



从刘縯死去的那天开始,他的生命之杯便盛满了悲伤和屈辱,而他饮下了这杯苦酒。他的嘴唇上满是罪孽。



在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之后,他终于能够成功地活着,但他内心知道,活着的已经不再是刘秀,而是一个类似于刘秀的行尸走肉,面貌无异,而灵魂扭曲。如果活着意味着牺牲尊严、忘记廉耻,那这桩交易是否值得?而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如果活着本无意义,那么理性的选择就应该是,最好是不出生,其次是尽早死亡。



感谢刘赐,给了他一碟枣、一碟桃、一碟梨,提醒他早逃离。然而,早逃离,那也只能逃离暂时的死亡。永恒的死亡,又有谁能够逃避?人生在世,既然必死无疑,那为什么不尽早解决?



是的,在所有你寻找的东西当中,找死最为容易。然而,死亡又是一个什么东西?



死亡并非东西,死亡并不存在!



没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体验死亡,换而言之,没有人能够证明自己的死亡,不能向别人证明,也不能向自己证明。要么死,要么活。从逻辑上讲,这是两桩非此即彼的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迄今为止,也没有见到有一人可以宣称,他死而且生。



他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出生,可他还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享用着属于他的时间和资源,仿佛理所当然。死去的人骂着你,fuck you 。还没出生的人也骂你,赶紧滚你妈的球。于是乎,你感到了内疚,你迷茫地活在这个时间、这个区间,你手足无措。



然而,对刘秀来说,活着并非幸运。一夫未必多妻,却绝对多难。他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如果活下去,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苦难。生命如同皮鞭,抽打着他的前行。



普通人浑浑噩噩,没有关系,他们只是人世的观光客,就是那种走到哪里都只知道带上相机的大傻瓜,没有人对他们寄予希望,他们也不对自己寄予希望,他们只知道混吃等死,因为他们也只会这些。而他不同,他是刘秀,独一无二的刘秀。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而他知生乎?他想到了太学,他在渭水之滨,指着河水对邓禹说道,我就是这水,而我必将抵达。如今看来,他所谓的大江、沧海,依然遥遥无期,而他现在,居然还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而努力。



可是,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三十七岁的但丁,一个困惑的中年,带着和刘秀同样的问题,在梦中游历了地狱、炼狱、天堂,于是有了千古长诗《神曲》。在长诗的最后一句,他为世人写道,“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好吧,如果这是正确答案……



刘秀无法停止思考,太多的念头,同时冲击着他的头脑。思考又有何用?维特根斯坦云:“哲学留下的是原样的世界。”思考,对世界既无增加,也不减少。于是,昆德拉也跟着起哄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然而,刘秀已经无法停止。他已经接近他心底最为黑暗的部分,那地方,从来没有任何人到过,包括他自己在内。



在那最为黑暗、连光线也无法进入的地方,赫然是蔡少公所说的那句谶语:刘秀当为天子!



他原本不信这句谶语,至少并不认真相信。因为天子之位离他远得很,他根本不能算是一位种子选手。他一直觉得天子之位应该是他老哥刘縯的。他偶尔也曾想过,万一谶语是真的,那么该如何实现呢?或许,那也要等到刘縯作了天子,再等到刘縯驾崩,然后由他继位。可是,刘縯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又如何能够越过这两个侄子,继承天子之位?难道是通过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骨肉相残?每当这时,他便不敢再想下去。



然而,刘縯死了。随之,刘秀对这句谶语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说不定,这事果真是上天的旨意。因为在他的天子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并非刘玄,反而正是他的老哥刘縯。而如今,刘縯一死,他最大的障碍也顺利铲除。可是,就算日后他真能成为天子,但却首先要以他老哥刘縯作为牺牲,值得吗?所以,当他在父城预感到刘縯的死亡之时,掩面恸哭,邓晨劝他,他对邓晨道,你不懂的,你不懂的。他这些不可告人的隐秘心事,邓晨当然不懂。



刘縯死时,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蔡少公说出这句谶语的时候,刘縯和邓晨都在场,邓晨已经信了,刘縯是否也同样信了?如果刘縯相信他的弟弟刘秀将为天子,则刘縯的自杀越发显得悲凉,他已经知道自己是刘秀的障碍,他之所以痛快赴死,正是为了给弟弟刘秀让出道路,而他也获得了解脱,因为天子之位永远只有一个,如果他也想要,刘秀也想要,结果就只能是兄弟相残,而那是他最不忍见到的人间悲剧!



而如此说来,李轶和朱鲔又何罪之有,他们并没有杀死刘縯,是刘縯自己放弃了生命,或者说,真正杀死刘縯的凶手,竟然就是他刘秀。



人心从未如此光明,人心也从未如此黑暗。



对刘秀来说,倘若生无意义,死则更无意义。倘若活着可耻,死则更加可耻。无论是生是死,他都将背负沉重的罪孽。他所能做的,只能是两罪相权择其轻,在罪孽中坚强地活下去。他只有活着,才能用余生来给自己赎罪。毕竟,刘縯的血不能白流,他的屈辱也不能白受。



枣桃梨——早逃离!



是的,他将逃离。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将在什么地方,但他将不惮漂泊流浪。未来的命运,模样隐藏于暗光,虽然道路暂时还无法看清,但他毕竟已经知道了方向。



他将活下去,在他死之前。



①参见《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貌似枪法有点乱,呵呵。困觉先,只能明天再回大家了:)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写到离骚这节,应该全文大致过半,这回确实写累了,身心俱疲,打算休息一个礼拜,请大家见谅,回来再接着搞:)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六章,飞龙在天】NO.1:出洛阳记

这段祷词写在下面:



“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汉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十月,洛阳。看上去,刘秀的处境相当不妙,他的债无法免去,他遇见的试探无处不在,而谁能救他脱离凶恶?



刘秀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祈祷。



洛阳城中,血光正在酝酿,朱鲔等人已经为他伏下刀枪。这不仅是他的预感,而且有刘赐的提醒为证。倘若仅仅只求活命,事情倒也简单,大不了改换姓名,亡命他乡,万人海中一身藏,从此山林中多了一位萧索的隐士,又或者村庄里多了一位卑微的农夫,而世间不再有刘秀刘文叔。然而,像这样一躲,他虽然能活下去,却无异于已经死了,他的仇恨、雄心,包括与阴丽华的婚姻,随着这一躲,将从此饮恨,化为无人过问的小径,荒草长满,抱憾残生。



因此,他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活下去。他的确要远离洛阳,逃离朱鲔等人的魔掌,但他必须以汉朝官员的身份堂堂正正地离开,外放到一个天高皇帝远、可以积攒实力的地方。



再说对于汉朝更始政府而言,新朝虽然已经覆灭,但天下却并不太平,全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州郡并未正式纳入帝国的版图,因此也就需要大量的外放官员,前往这些州郡进行招降安抚。然而,更始政府中的当权派——出身于绿林军和南阳豪杰的那些高级将领们,没有人愿意外放,他们知道,很快就要大赏功臣,瓜分胜利果实,在此关键时刻,他们都争着留在皇帝刘玄身边,盯紧自己该得的那份封赏。因此,安抚州郡的任务,很自然地便落在了一批低级官吏的头上。



然而,在这些有待安抚的州郡之中,河北地区是一个例外。所谓河北,在当时泛指黄河以北,地域涵盖今之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其余州郡,即使派一个不得力的低级官吏去,也可以传檄而定。然而河北不行,河北乃战国时代的燕赵故地,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风强悍,野心家众多,而此时的河北,更是流民武装滋盛,城头子路、刁子都众十余万人,流窜黄济之间;铜马贼有众数十万,流窜于清阳;尤来、五幡流窜于山阳、射犬,再加上各郡县豪杰的半割据武装,要想安定河北,难度可想而知。而这也就决定了,朝廷派往河北的人选,不仅级别要够高,而且必须才干非凡。



在绿林军和南阳豪杰中,无人愿意接过河北这只烫手山芋。皇帝刘玄于是计划在刘氏子弟中物色一人前往河北,问计于大司徒刘赐。刘赐有意提拔刘秀,于是答道,“诸家子只有刘秀可用。”刘玄再问大司马朱鲔,“寡人欲遣刘秀前往河北,大司马意下如何?”朱鲔一票否决,道,“刘秀一到河北,必然谋反。”刘玄闻言,狐疑不安。刘赐见刘玄久不下诏,力劝刘玄,刘玄不置可否,只是敷衍道,再理会。



初,刘秀见皇帝刘玄有意派遣自己前往河北,暗中大喜,河北正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外放之地,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一旦能收归己有,足以争霸天下。然而,朝廷任命久久不下,刘秀不免忐忑不安,等问过刘赐,方知仍是朱鲔从中作梗,心中大恨。刘赐安慰道,“为今之计,当求告左丞相曹竟。”



曹竟,河北山阳人,儒生出身,汉朝旧吏,王莽篡汉之后,曹竟辞官归乡,拒食新朝俸禄,由此以忠义闻名天下。刘玄定都洛阳之后,征召曹竟入朝,拜为左丞相,以表劝忠良,号召天下。和刘赐相比,曹竟不仅资历更深,威望更高,而且不带派系色彩,由他出面替刘秀做说客,的确再合适不过。



刘秀官居司隶校尉,兼有洛阳房管局局长之权,当即批下条子,重贿曹竟豪宅一处。曹竟大怒,斥刘秀道,“小子无状!行此官场恶习!有事说来,老夫可为则为。老夫若不可为,纵贿我万金,终不可为。”刘秀大惭,当即以愿平定河北相告。曹竟转怒为喜,熟视刘秀,道,“文叔昆阳一战,诚天下之奇迹。遍观满朝上下,堪能平定河北者,舍君其谁!今君主动请缨,实乃国家之幸,老夫自当为君保举。”



曹竟见刘玄,道,“陛下可知臣之姓由何而来?”刘玄摇头道,“不知。”曹竟道,当年,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建立曹国,此后便以曹为姓。刘玄挠挠头,道,老丞相有话直讲,不必绕弯。曹竟道,“老臣之见,周朝能有八百年江山,封建同姓兄弟之故也。汉朝传国至今,中遭王莽之变而能复兴,广封刘氏宗族之故也。强秦二世而亡,罪在始皇帝立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今陛下登基未久,理当效法周武王、高祖,广树同宗兄弟,分据要津,以为朝廷藩屏,守望互助,共卫汉室。河北乃天下重地,当以刘氏子弟镇守,不可使异姓居之。今刘氏子弟中,惟刘秀可定河北,愿陛下遣之。”



刘玄听罢,沉吟未决。曹竟再道,“绿林军与南阳豪杰共杀刘秀长兄刘縯,刘秀能幸存至今,全赖陛下庇护之恩。今绿林军与南阳豪杰把持朝政,有尾大不掉之势。陛下遣刘秀安定河北,是为陛下树一强援也。万一日后朝中有变,刘秀爱陛下而恨绿林军与南阳豪杰,只需陛下一纸诏书,刘秀必率河北精兵,为陛下而战。”



曹竟所言,正中刘玄心思。刘玄名为皇帝,却饱受绿林军与南阳豪杰之掣肘,意志不得自由。刘玄何尝不想和绿林军与南阳豪杰摊牌,然而苦于没有自己的嫡系,只能一忍再忍,不敢动手。刘秀是他同宗兄弟,而且正好与绿林军与南阳豪杰有深仇大恨,很值得栽培成为嫡系,为日后摊牌早作准备。刘玄计较已定,对曹竟叹道,“寡人虽欲遣文叔,奈大司马何?”曹竟道,“陛下既已决断,大司马那边,自有老臣。”



曹竟见大司马朱鲔,劈头便问,大司马欲废皇帝乎?朱鲔大惊,道,我为汉臣,岂敢有不臣之心。曹竟追问道,如此说来,天下仍是刘氏的天下?朱鲔道,高祖天下,自应为刘氏所有。曹竟道,自三代至于高祖,无不封建同姓,千年不易。今皇帝欲遣刘秀至河北,此乃刘氏家事,大司马为何以疏间亲,一再阻拦?朱鲔答道,刘秀心怀异志,只恐一到河北,便行谋反。曹竟怒道,日后之事,虽圣人不敢妄断。大司马说刘秀将会造反,刘秀不能辩白。今有人说大司马将会造反,大司马能辩白乎?



朱鲔理屈,不能答。



曹竟乃当世大名士,朱鲔虽贵为大司马,在他眼中却只如小儿。曹竟紧追不舍,再质问朱鲔道,“大司马开国之功,与高祖功臣张良、韩信相仿佛。大司马也当自问,你究竟是想做张良,还是要当韩信?”



朱鲔悚然而惊。刘邦得天下之后,张良甩手不干,得以善终,韩信恋栈不去,终遭杀戮。朱鲔思之良久,茫然自失,跪谢曹竟道,“小子敬受教!”



朱鲔既已点头,刘玄于是颁下诏书,命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至此,刘秀终于可以摆脱生命危险,如愿逃离洛阳。至此,刘秀也终于可以在心中恶狠狠地对自己说上一句:



“那些未能杀死我的,将使我更为坚强。”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很抱歉,无耻地食言了。好赖多休息了几天,感觉还不错。

作者:如鹰 回复日期:2010-05-14 13:33:33

18郎乖...

希望大家的討論都局限在曹三進度的過去式,不然就好像看電影時,鄰座一直有人在透露接下來的劇情,無癮之極!

今晚湯盃是中國對馬來西亞的半決賽.

不過,貌似這里的人都只關心足球和籃球.是受曹三影響嗎?

其实我也喜欢羽毛球,基本每周都打,羽毛球自己玩更有意思


作者:flyingshz 回复日期:2010-05-24 10:00:16

国米赢了,公子看得爽吧,哈哈


巴萨被干掉,是为心头大痛。


作者:flyingshz 回复日期:2010-05-25 15:15:17

魔术今天终于赢了一场,避免了吃鸭蛋。

魔兽加油啊,翻盘,创造个历史看看,^_^


呵呵,魔术只要挺过第六场,应该就有戏了。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六章,飞龙在天】NO.2:利涉大川

《易》,需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十月将尽,万物萧瑟。孟津渡口,两叶小舟缓缓滑入黄河,迎着波涛,向对岸奋力划去。刘秀坐在当先的小舟,衣带临风,全身滚烫,以至于不得不将双手浸于河水之中,寻求冰凉。手如刀,割开河水,分而辄合。



快乐,无与伦比的快乐,几乎已经超越他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要将他炸为碎片。



换一个人和刘秀易地而处,非但不会快乐,反而完全有理由感到沮丧。朱鲔之所以同意刘秀前往河北,一来是听了曹竟的劝诫,二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妥协。朱鲔最忌惮的,莫过于日后刘秀要为他长兄刘縯复仇,不过仔细一想,刘縯之死,他朱鲔固然是罪魁祸首,但皇帝刘玄的手上同样有血,因此,刘縯之死已是铁案,只要皇帝刘玄在位,便没有人敢于翻案。既然无从翻案,刘秀也就无从复仇。万一刘秀到了河北,势力坐大,开始谋反怎么办?对此,朱鲔也早有防备,你刘秀去河北可以,但是朝廷一不给兵,二不给钱,三不给粮。等到了河北,你就自生自灭去吧。



好在,刘秀自起兵以来,已积攒下不少可以倚仗的嫡系部属。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嫡系,听说刘秀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兵没兵,却还要去河北赴汤蹈火,于是纷纷打起了退堂鼓,百般借口推辞,不肯同行。放眼望去,不离不弃追随刘秀前往河北的嫡系,只有眼前的冯异、铫期、坚镡、祭遵、臧宫、王霸等二十余人而已,就连区区两叶小舟,尚且不能装满。



除了冯异等人之外,刘秀的资本便只剩下朝廷的授权——行大司马事,持节。授权听上去很牛气,然而全是虚的。手下一兵一卒也无,大司马之事从何行起?至于“节”,更只是一根竹棍而已,柄长八尺,头上束三重牦牛尾旄。知道的人,认得这是代表皇帝亲临的权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丐帮的打狗棒呢。



而此行的目的地河北,也远非流淌着奶与蜜的应允之地,而是充斥着流民、豪杰、野心家、割据武装,危机四伏,荆棘丛生。从洛阳到河北,刘秀可谓是才脱狼窟,又入虎穴。



尽管如此,刘秀的快乐依然不可阻挡。前路虽然艰难,但他再也不用忍辱偷生、仰人鼻息,他已经尝够了他人即地狱的滋味,无论他此行是成是败,是生是死,至少这一次,命运是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船刚入水之时,刘秀心急如焚,恨不能身生双翅,直接飞到河对岸去。待船行至黄河中心,刘秀渐渐安静下来,他悠闲地看着老迈的艄公有节奏地划着船桨,每划下一桨,他便远离洛阳一丈。



一群大雁掠空而过。刘秀微笑着,目送雁群飞远。大雁南飞,我将北行,各得其所,各安天命。



直至此时,刘秀方才认真欣赏起眼前风景。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黄河,比他想象中的更为宽阔,水光连绵,几乎一直铺至天边,薄雾渐起,两岸影影绰绰。随行诸将大多和刘秀一样,也是第一次见到黄河,大呼小叫,赞不绝口。刘秀顾视诸将,大笑道,“遥想当年,武王伐纣,正是自此渡河北上,牧野一战而灭商。如今,我们正走在当年武王的老路之上。”诸将见刘秀以周武王自比,无不心中暗喜。



小舟平安抵达对岸,刘秀重赏艄公。艄公大喜道,“待将军南归之日,老朽当再载将军过河。”刘秀大笑道,“我若南归,必领千军万马,老人家的小舟,只怕是载不下了。”



艄公千恩万谢,驾小舟回返。冯异等人身在异乡为异客,皆有手足无措之感,纷纷望着刘秀。刘秀虽然只有二十九岁,却已是他们无可争议的领袖,他们像信徒信仰教主一样信仰他,像孩子依赖大人一样依赖他。刘秀笑望诸人,大叫道,“脚下便是河北。颍川从我者多逝,而诸君皆留。疾风知劲草。努力!”众人士气大振,齐声呐喊,努力!



刘秀眼望对岸的洛阳,久不出声,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忽然,刘秀抬起头来,仰天嚎叫。他将他此前所有的委屈、愤怒、悲伤,悉数倾泄在了嚎叫之中。洛阳的刘玄、朱鲔等人,自然已经听不见他的嚎叫,而就算他们能够听见,刘秀也根本不在乎。



众人闲极无聊,也跟着刘秀向对岸嚎叫。他们如同一群逃出牢笼的野兽,边嚎边笑。他们的声音,在这一天响彻古老的黄河。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李匹夫 回复日期:2010-05-28 18:36:14

终于可以上网看书了。新写了这么多,公子辛苦了。我前面的忘了不少,只好重新看一遍了。
上次偶然在南派三叔的微博上看到他说犀利哥长得很像曹三,害我一口茶喷到显示屏上。

呵呵,这么说的不止南派一个


作者:太湖一斐 回复日期:2010-05-28 10:39:36

原来三公子也喜欢巴萨,从文风看来也比较契合,华丽而锋芒毕露。

巴萨确实踢得好看,别的球队倒脚催人困觉,看巴萨倒脚却是享受



作者:举长矢射天狼 回复日期:2010-05-28 17:42:11

明天魔术凯尔特人第六战


不知能否挺过第六战。卡特也该雄起了吧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六章,飞龙在天】NO.3:围炉夜话


作为河北地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刘秀在河阳城外传舍度过了他来河北之后的初夜。部下们经过一日奔波,此刻皆已鼾声如雷,刘秀却了无睡意,独自在廊外围炉烤火。其时月明星稀,白霜铺地,仰观苍穹无尽,静听四野空寂。刘秀坐于异乡深沉的夜,未来不可预期,而乡愁悄然来袭。



去年此时,他和长兄刘縯共同起兵,志在推翻王莽,兴复汉室。一年之后,既定目标完成,但其中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他先后失去了母亲、二哥、二姐,而本应成为皇帝的长兄刘縯,更是在一场权力内讧中沦为牺牲。尽管他个人在这一年收获颇丰,先是指挥了震惊天下的昆阳大战,后来又迎娶了自己的梦中情人,然而这些成就并不足以洗刷他内心的悲愤。如今,他更流落了河北——一个他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等待他的,将是陌生的人们、叵测的命运。



且说刘秀惆怅自伤,身后忽有脚步声传来,回头一看,乃是冯异。冯异见过刘秀,问道,明公已至河北,敢问安抚方略。刘秀道,以君之见,该当如何?冯异道,“今绿林诸将纵横恣意,所至虏掠财物,略人妇女。更始虽为汉帝,百姓已复失望,无所拥戴矣。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民之饥渴,易为饮食时也。今公专命方面,宜急分遣官属,理冤结,施恩惠。”刘秀笑道,“公孙之见,正与我合。”



冯异迟疑片刻,又道,“异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刘秀道,“但讲无妨。”冯异伏地言道,“明公兄弟二人,首举义兵,天下归心。汉帝之位,本归伯升,伯升死,则归明公。刘玄窃位,伯升蒙难,天下多冤之。如今天助明公,使明公安集河北。河北地广人众,资财富饶,堪为龙兴之地。明公得河北,则天下可定,愿深思之。”



刘秀面色一沉,我这才刚到河北,一兵未收,寸地未得,你冯异就怂恿我伺机造反,也实在太不淡定了吧!当即面色一沉,道,“国法无情,卿勿妄言!”



两日后,刘秀行至河内郡治怀县。河内太守韩歆见长官驾到,不敢怠慢,置酒相迎。刘秀初到异地,本以为举目无亲,忽在席间发现岑彭,心中大惊。酒罢席散,刘秀归驿馆,前脚进门,后脚便报岑彭来访。刘秀迎入岑彭,问道,“闻岑兄官拜颍川太守,何以竟在此地逗留?”岑彭苦笑道,“我虽欲到颍川赴任,无奈君家族叔刘茂不答应!”



刘茂,出身舂陵刘氏,年仅十八,但论起辈份来,却是刘秀的族叔。刘秀兄弟起兵之时,刘茂也同时在河南郡起兵,自号刘失职,称厌新将军,先后攻下颍川、汝南,麾下众十余万人。



岑彭当年为新朝死守宛城,城中人相食,这才投降汉军,众人皆欲杀,刘縯爱惜岑彭之才,不听,收岑彭为部属。刘縯遇害之后,岑彭归于大司马朱鲔,屡立战功,因拜颍川太守。割据颍川、汝南的刘茂,自恃乃刘玄族叔,根本不把这个大侄子的号令放在眼里。岑彭刚入颍川,便遭到刘茂武力驱逐。岑彭无颜回朝廷覆命,这才率麾下数百人投奔河内太守韩歆。



刘秀听完岑彭遭遇,摇头叹息。岑彭见左右无人,于是言道,“岑某之命,全拜伯升所赐。本欲辅佐伯升,定鼎天下,无奈伯升早死,不得为用,至今引以为恨。今见文叔,如见伯升,愿出身自效,以报伯升当日救命之恩。”



见岑彭有意投奔,刘秀不明真假,笑道,“岑兄乃大司马朱鲔之爱将,我岂敢横刀夺爱。”



岑彭见刘秀心存疑虑,一时也不能自辩,于是道,“河北为王者之地,得之可成霸业,还望文叔多加留意。河内太守韩歆,乃岑某故人,对岑某言听计从。文叔南归之日,岑某必命韩歆举河内以从,为文叔先驱。”



冯异身为刘秀亲信,提及造反,刘秀尚且不敢答应,更何况岑彭乃是朱鲔部下,却也怂恿刘秀造反,刘秀当然越发警惕,当即道,“你我皆为汉臣,理当尽忠竭力,共扶汉室。此等大逆不道语,休再提起!”



次日,刘秀辞别河内,向邯郸进发。一路采纳冯异建议,抚循百姓,所至二千石、长吏、三老皆具食,宥囚徒,除苛政,返汉官,申旧章。吏民大喜,牛酒盈路,刘秀皆辞而不受。数日之后,刘秀行至邺县,时已日暮,正欲投宿,忽闻声后大呼:“刘文叔休走!”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一叶清晨2009 回复日期:2010-05-29 15:33:05

北渡黄河刘秀是不是显得张狂了一些?要知道秀哥儿现在还是一只受伤的老虎,需要养精蓄锐,那些谋逆的话对亲信说还可以,对艄公说就不妥了,这与刘秀一贯的行事低调韬光养晦的风格有点不符吧?


窃以为,刘秀到河北之后,其心理应有一急剧之转变。或为此前压抑太过,故而一总爆发。再者,其对刘縯之死深怀内疚,也很有可能产生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居作用,有时甚至会以刘縯自居。至少,他在河北之后的许多行为,颇有乃兄豪迈张狂的影子。


作者:蒋众 回复日期:2010-05-31 09:24:55

这一篇写的大不佳啊。
虽得脱樊笼,然前程坚险
只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或可略舒胸臆,却断不到扬眉吐气之时
而以秀之敛朴,异之坚忍,也不至有此狂放之举

公子或写作压抑已久,放浪狂吟
此情可悯,却于历史人物性格,当时情意相悖耳。


蒋兄眼光锐利,呵呵。此前刘秀太怂了,虽然咱都体谅,他也是不得已,然而写来终究憋屈。过河之时,索性让他来一通总发泄,先爽了再说。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今明两天临时有事,暂不更新,见谅:)


作者:旷世菜鸟 回复日期:2010-06-01 20:08:07
作者:曹三公子 回复日期:2010-06-01 02:59:31

刘秀面色一沉,我这才刚到河北,一兵未收,寸地未得,你冯异就怂恿我伺机造反,也实在太不淡定了吧!当即面色一沉,道,“国法无情,卿勿妄言!”

/////////////////////////////////////////////////////////

刘文叔的面色怎么一沉再沉?


哈哈,笔误。当删去其一,汗。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第十六章,飞龙在天】NO.4:邺城策


且说刘秀行至邺县,忽闻身后一声大喊,“刘文叔休走!”刘秀等人大惊,以为是大部队前来追袭,急忙勒马,回首望去,却见一位年轻儒生,正拄着拐杖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众人尚未看清儒生面目,刘秀却已拊掌大笑,道,此必邓禹邓仲华是也。



儒生迈着碎步,紧赶慢赶,终于将面部和身体一并凑到众人面前,正是刘秀当年同窗,十三岁便入太学的神童邓禹。刘秀打量着邓禹,但见昔日幼童,已长成为二十二岁的俊俏青年,当年六尺之躯,如今居然伟岸;旧日鼻涕流处,一捧疑似美髯。刘秀越看越乐,问邓禹道,自新野而来?邓禹点头道,“是。”刘秀笑道,“小子孤身一人,千里横行,壮哉!”



刘秀赶路之际,不便细谈,当即为邓禹一一引荐,然后率众入邺城不提。夜半,刘秀召见邓禹,如兄长接待小弟,既放肆又亲昵,笑问道,“我专命河北,可以随意封官拜将。你千里而来,莫非是为了求个一官半职?”邓禹道,“禹之来,不求做官。”刘秀道,“那你求什么?”邓禹道,“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刘秀大笑,道,“皇帝刘玄征你入朝为官,你屡次拒绝。如今我孤悬河北,你却主动前来投奔。何故?”邓禹道,“只为你当年的一句话。”刘秀道,“哪句话?”邓禹道,“大江!沧海!”



刘秀笑道,“当年戏言,不意你竟当真。”邓禹摇头,意味深长地笑道,“君无戏言!”刘秀大惊,邓禹和他多年不见,一见面怎么就跟冯异和岑彭一样,也要怂恿他造反当皇帝?于是佯怒道,“此话从何说起?”



邓禹道,“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籐,青青犹未悟。闻此诗乎?”



刘秀笑道,我在听!



邓禹道,“刘玄,树也。刘玄之树将倒矣。刘玄虽已称帝,而天下之乱方起。山东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刘玄名为皇帝,实为诸将所挟,有心无力,而诸将皆庸人暴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



邓禹再道,“公,籐也。刘玄之树既倒,公虽能安定河北,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不足为长久之计。”



刘秀笑望邓禹,像长辈望着正在表演的孩子,道,说下去!



邓禹道,“圣人不得违时,时亦不可失也。刘玄既是庸才,不足担帝王大业,自应有圣人取而代之。公初战昆阳,破王莽四十万众,天下闻之,莫不震靡,此公之武功也。公推诚接士,少长有礼,赏善如不及,讨恶如虑遥,此公之文治也。文治武功集于一身,所谓天下圣人也。于今之计,莫过于应民之望,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公之威德,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此其时矣!”



刘秀道,“天下非所敢望,可有定河北之策?”



邓禹道,河北定,则天下自定。河内被山带河,足以为固,其土地富贵,殷之旧都,公之有此,犹高祖之有关中也。既得河内,再进兵定冀州,北取幽州、并州,得胡马之用;东举青州、徐州,引负海之利。河北已平,五州既集,南面以号令,天下如在囊中,探手可取也。



邓禹寥寥数语,天下仿佛已尽早掌握。后人称此为邺城策,与诸葛亮隆中对同为“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之著名典范。刘秀听罢大喜,与邓禹联床抵足,叙旧竟夜,不胜欢畅。



(真是对不起大家,前几天事情比较多,没顾上更新。接下来几天还要再忙一阵,无言再做承诺,只能说,尽量争取更新,还望大家见谅。)


楼主:曹三公子  时间:2020-12-25 19:37:52


作者:歌舞入长安 回复日期:2010-06-07 07:44:57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三哥只是在半夜随便写点东西来提提色儿,好为看世界杯倒时差。这马上就要开赛了,不再需要提神了,所以也就...

主要还是忙于琐事,世界杯期间还是会更新


作者:如鹰 回复日期:2010-06-02 11:26:23

沒更新也得頂.

公子覺得羽毛球是自己玩更有意思...
不知公子打籃球或踢足球不?

篮球打,足球不踢,人多球少,好不容易才能轮到一脚

楼主:曹三公子

字数:52932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8-09-01 06:31:00

更新时间:2020-12-25 19:37:52

评论数:132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