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柳宗元传: 冰冻的火焰

柳宗元传: 冰冻的火焰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写到了韦执宜的中途“背叛”。该怎么看待这事?看待这人?中唐名相李德裕后来也和韦执谊一样被贬崖州(今海南三亚)后,专门为韦执谊写了一篇祭文。称韦执谊“德迈皋陶,功宣吕尚”。简直把韦执谊捧到了天上。当然,他这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倘知公者,测公无罪。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更多有为自己辩白的味道。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还有宦官李忠言,妃子牛昭容,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在史书中,他们突然蒸发了。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朝廷公议,他们被贬为刺史,处罚太轻,最终被贬为司马。是谁提议的?是武元衡吗?此时,他又重新回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上。他对刘柳的厌恶是终生的。武元衡似乎成了刘柳二人政治上的克星。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政治斗争已闭幕。用柳宗元为王叔文母所作墓志来收尾。该墓志的核心之处是对王叔文的毫无保留的歌颂,此时,王已离职,岌岌可危,而柳却敢于这样做。这是分明和宪宗宦官他们对着干。其实,对王歌颂,也是对他们共同事业的歌颂。他即使被贬后,也没说过王的一句坏话。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在道德上,他是一个有洁癖的人。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但在当时,他并没有这样的反思。他依然容易激动,容易“拍案而起”。他总是被现实的丑恶激怒,被人性的光辉感动。他鞭笞丑恶,歌颂正义,弘扬高尚的道德。他的身份虽是一个校对员,但他的视线和思考却往往落在了政治上、社会上,世道人心上。他的官不高,但他的心很大。(《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中说:“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
贞元十六年(800年),发生了“曹文洽案件”。
曹文洽是郑滑节度使姚南仲手下的一员将领。而监军(当时一般派太监随军监督节度使)薛盈珍(即王叔文他们后来的死对头俱文珍)想夺取军政大权,多次在皇帝面前说姚南仲坏话。这次更派了手下程务盈带表进京,陷害姚南仲。恰好曹文洽也入京奏事,知道了这件事,就日夜兼程,在长乐驿追上程务盈,半夜将其杀死,将程务盈所带表书投入粪池内,并写下了两份遗书,一份给姚南仲,讲述自己杀死程务盈的原因,另一份给朝廷,替姚南仲伸冤。然后自杀身亡。
这一案件极富侠义色彩,当时轰动一时,后来新旧唐书均做了详细记载。可以想见28岁的柳宗元听到这一消息时内心的震动。
也是在这一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去世,部分军人造反,韦道安死于徐州乱军中(韩愈曾在张建封幕府工作过,他应该和韦道安相识。值得庆幸的是,他在徐州军乱前,离开了张建封幕府,算是侥幸躲过了一劫)。对于这个人物,唐史上并没有记载。也许史书撰写者认为,他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在柳宗元眼里,他一点也不“小”。不但不小,他体现出的思想境界,却是许多大人物也比不上的。按照柳宗元的说法,他本是文人,但喜欢武术,是文武全才,李白一流的人物。他单身匹马,杀死了强盗头子,救出了两个美丽的姑娘,但当姑娘的父亲要报恩,又是给钱物,又是要将姑娘许给他时,他却挥袖而去,投笔从戎,但在乱军面前,他宁可自杀,也绝不从乱。他是一个儒士、奇士、烈士的综合体。
柳宗元听到韦安道的事迹,内心受到的触动应该也不会小。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多半是怀着激动的,也是肃然起敬的心情写下《曹文洽韦安道传》的。他很少写合传,从留存下来的记载看,这是唯一的一个。
他为什要这样写?
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人都是舍生取义的典型!是忠义之士!将他们合写,更能突出他所要弘扬的主题。
我想柳宗元在写这篇文章时,有可能反复吟诵孟子的“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他们两人身上,闪耀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已佚失,我们已无缘看到柳宗元的描叙,但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五言古诗《韦道安》,这是一首对忠义之士的颂歌,让我们可以有幸从中感受到那种正气的力量,以及柳宗元当年的那种激动,还有他对世道人心的感慨。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这是听说老汉(一个卸任的刺史)的财物和两个女儿被抢后的反应:极度的愤怒。当然,柳宗元不会说,他很生气,很愤怒这样小儿科的话,而是“眦裂”——眼睛大睁,眼珠子几乎要迸出来,让我们想起张飞来。“肝胆横”——肝都要气炸。当然,这里,不仅说生气,还说他胆气纵横。既愤怒,还有胆有勇。面对这位卸任刺史的遭遇:财物和女儿被抢,只留下他哭天喊地,徒唤奈何的时候,他不是远远地躲开,或者不痛不痒地说几句安慰话,而是立即挂弓上马,留给这些人的是一个矫健敏捷的身影。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这是击毙强盗头子后返回的情景:他把财物摞在了自己肩上,转身返程。这时候已是夜色弥漫,他们燃起了火把,整个山林都被照亮了。这绝对是夸张。柳宗元不擅长使用夸张手法,但这里他运用得非常好,也把人物衬托得异常突出,也许这一刻,李太白来到了柳宗元身上。多壮观的场面,多英雄的形象!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前刺史要送礼,要许亲,韦道安的反应是“奋衣去”——不是轻轻地挥一挥衣袖,而是干巴利拉脆地一甩衣袖:再见!扬尘而去。为啥这样?因为:我这样做,并不是为利,也不是为你家姑娘,而是为了义,做我应该做的。你这样做,是对我行为的误解,更是侮辱。我要是为了你家姑娘才去救人,那我还是韦道安吗?
柳宗元写韦道安救人拒婚场景,栩栩如生,简直就如一篇精彩的武侠小说一般。这是他用韵文写下的短篇传记。

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

韦道安投笔从戎,正式成为一名军人。按柳宗元所写,他应该是领导的贴身侍卫一类。他曾保卫着领导去过京城。“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军营大门外挺立着这么一位英姿飒爽的战士,秋风吹过,淮水摇荡,但战士依然笔直地挺立在那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个忠诚尽职,不为任何外部干扰所动的战士形象。但“淮水秋风生”为什么又这么苍凉呢?是在暗示下文中的乱局吗?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面对要造反的乱军,他的反应是什么:宁肯自杀,也不与你们同流合污。你们看重的是生命,我看重的却是忠义!一个人,终究会有死的时候,但为忠义而死,虽死犹生!这几句,也同样的好,好就好在,他把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的形象写活了,也把生命的意义一下子提升了。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这最后的四句,完全可以不写,但柳宗元非要写,在这一点上,他和白居易同样的“偏执”——他们非要把题点清楚,说明白,生怕别人看不懂。当然,白居易的这毛病主要在写讽喻诗上,柳宗元的这毛病主要在他的那些寓言故事上。后面写到这方面时,我还会谈到。诗,他反而很少这样直白过。他之所以在诗上一反常规,执意如此,就因为他对现实有太多的感慨,他不这样的写,他心中憋着的那口气就出不来,他就不舒服!这是他对时代的鼓与呼,这是他的呐喊。他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把了解他当时思想和情感的钥匙。他说,你看那些爱慕权力的人,整天钻头觅缝地追逐着荣华富贵,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丁点韦道安的影子。我写这首诗,并不是痛惜他们的死亡(他们死得其所,死的值!),而是痛惜我们的这个时代,痛惜我们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
他的意思很明白:满大街尽是追名逐利之人,现在像曹文洽、韦道安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
他是在鞭挞,他也是在呼唤。呼唤更多的忠义之士出现,呼唤良好的社会风气出现,呼唤新的时代出现。
这样的诗篇是他诗中的“另类”。但我喜欢这样的“另类”,他不仅仅是写山水诗的人。不是,他也有金刚怒目,剑气纵横的时候。这里有他的“侠”,他的“义”,他的“贞”,他的“忠”,他所希望的理想的人格都有。这样的“少作”,我真希望他能多些,再多些。
(《韦道安》“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3月5日,终于写完政治斗争章。不管好不好,终于写完了。开始为永州作准备。去永州以前的经历,都不过是柳宗元人生的序章。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捃收自担肩”这句,我开始理解为韦道安把姑娘摞在了肩上。但一想,两个呢?左右肩各一个?又一想,他受得了,人家姑娘也受不了啊。唐代虽说礼防上不大讲究,可毕竟男女有别。况且,柳宗元用的是“捃收”——收集的意思,这样的词用在两个姑娘身上,肯定不合适。姑娘呢,应该是骑在强盗的马上或是坐在车上。古诗用语的简练压缩,有时候会把我们带上理解的歧途,甚至南辕北辙。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更正:薛盈珍虽也是王叔文他们后来的死对头,但与俱文珍并非一人。俱文珍也叫刘贞亮。我把他们两人弄混了,刚发现,特此更正。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论金 2020-03-06 10:12:10
顶一下。
楼主真是下得苦功夫。
古代文人多数都不得志,大部分对zzhi都有期待,而不被所用。
后也多消沉困苦
其实困苦是正常得,文人消费高,不事生产。
不过他们的内心世界确实丰富,唐代真是个盛世。
-----------------------------
我想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搭一桥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唐诗。当然,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从中学到了许多。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昨天放上去的有关阳城的一节,不见了。不知又是哪儿不宜?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以前用电脑看天涯,刚下了个APP,方便多了。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开始准备永州章。这是重头戏。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没想好该怎么结构。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他以后经历特别简单,永州十年,柳州近五年,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这十五年,特别是永州十年,永州是类似囚徒的罪人,柳州是刺史,但他在心情上更绝望。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昨今两天,拉了个大致提钢,归了归类,但还是心里没底。再读柳集。昨天主要读诗,今天主要读文章,窝在屋里两天未出门,也算是居家防疫,不给社会添乱。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阳城一节,不知哪儿不宜,不见了。只好分开放。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引起了他内心极大的震动和兴奋。他积极地参与了进去。
今天看来,他的参与,是相当大胆的,在某些“老成”“政治成熟”的人眼中,也许更是鲁莽的,甚至“幼稚”的。“狂妄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恐怕更是免不了的。
国子监国子司业阳城被贬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们不答应了,集聚皇宫西门上书,要求继续留用阳城。这相当于五 四时期北大学生挽留他们的校长蔡元培一样。
国子监是唐代最高学府,下辖太学、国子学、四门学等专门学校。韩愈后来就在国子监当过四门博士。国子司业是国子监的副职,二把手。而凑巧的是,此时,国子监一把手国子祭酒空缺,阳城实际上在负责国子监全面工作。
阳城当时的名声、地位和影响力,一点不比五 四时期蔡元培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唐代赫赫有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某一个时期,他甚至被知识分子们视为道德领袖。
阳城的出名,因为这么几件事。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一是偷书学习。小时家里穷,没有书读。他便求人把他介绍到集贤院(也就是现在柳宗元工作的地方)代人抄书。他一边抄书,一边把集贤院的书偷出去读。他刻苦到了什么程度?“昼夜不出房”——白天黑夜连房间都不出。这恐怕有所夸张,但也可见他的勤奋程度。他这样坚持了六年,最后是“无所不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没有他不知道的!六年辛苦不寻常,他最终练成了“扫地僧”一类的人物。他成了当时自学成才的典范。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一是偷书学习。小时家里穷,没有书读。他便求人把他介绍到集贤院(也就是现在柳宗元工作的地方)代人抄书。他一边抄书,一边把集贤院的书偷出去读。他刻苦到了什么程度?“昼夜不出房”——白天黑夜连房间都不出。这恐怕有所夸张,但也可见他的勤奋程度。他这样坚持了六年,最后是“无所不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没有他不知道的!六年辛苦不寻常,他最终练成了“扫地僧”一类的人物。他成了当时自学成才的典范。
楼主:吴斯宁  时间:2021-04-08 16:32:07
二是隐居。有意思的是,他“无所不通”后,也和柳宗元、韩愈他们一样,考中了进士。但随后他走的路,却和他们大不一样,不等什么吏部铨选了,而是学李白,隐居,当起了“隐士”。李白是和朋友一块结伴隐,他是和自己的亲兄弟一块隐。他们兄弟三人从小相依为命,一生都未成婚。理由就是娶了媳妇,有可能就生分了兄弟。他们宁肯不娶,也要维持兄弟情义。有梁山好汉的味道。这一点,李白他们是说啥比不了的。他学问大,知识面广,却一点也不迂腐,更没有知识分子常有的臭架子,为人极其谦恭,待人十分和气,确实是把书读通了,读透了。越隐,名气越大,他隐居的地方,有时比衙门还热闹,远近尽是找他拜师的,谁叫他“无所不能”又这么“平易近人”呢!更有意思的是,乡亲们打官司,也不找官府,就找阳城。他的道德品性已远近闻名,大家都相信他不会冤枉人。他成了民间的法官和仲裁员。当然,他没白隐,引起了各级官员和朝廷的注意。大唐有名的传奇人物,亦朝亦隐的李泌,把他推荐到朝廷就任右谏议大夫。这是四品谏官。也就是说,他一下子就由一个“隐士”,翻身变成了高官。这让一辈子辛苦求官,做个从八品谏官左拾遗就高兴得不亦乐乎的杜甫们不气得吐血才怪。

楼主:吴斯宁

字数:145470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2-19 19:45:42

更新时间:2021-04-08 16:32:07

评论数:3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