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王以哲之死(连载)

王以哲之死(连载)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楼主:施原 时间:2015-07-30 08:19:11
谢谢,恢复了发言....
----------------------------------
@寂寞不再2015 2015-07-30 17:33:09
呵呵,是昨天犯规了吗?恭喜解禁!问好!
-----------------------------
给网友回帖重复,或许产生灌水嫌疑...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囚蒋与释蒋
6.和平释蒋(16)

25日上午,就这样毫无结果地过去了。到下午,事情忽然发生了转机。
中午,张学良亲自登门上杨虎城家劝说。杨虎城态度逐渐松动。下午2:00,蒋介石、宋子文、宋美龄得到准备动身的口信。宋美龄回忆当时“正焦虑间子文忽入门,携来喜讯,城防司令杨虎城已同意我等成行矣。”
此时,被扣留的黄仁霖对发生的一切事情毫无所知,他在等待着替委员长和蒋夫人尽忠的末日的来临。房门一开,端纳出现在门口,亲口告诉他马上可以回南京的消息时,他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卷入西安事变的个人,后来几乎没有特别的幸运者!唯黄仁霖例外。
黄仁霖这次来西安看望,深受蒋介石欣赏,赞其勇气与忠诚可嘉。1937年3月,西安事变结束,钱大钧因养伤而退出各种军政主职和兼职,许多要职都落到其它新老权贵的头上,但其中“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总干事”一职就荣幸地落到黄仁霖身上。别看这“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总干事”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但对黄仁霖来说却无比重要。虽说都称“总干事”,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总干事”决不是“励志社总干事”可比的了。黄仁霖从此步入上层。1943年,黄仁霖随侍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然后又出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司令和联勤司令。所谓‘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就相当于当今的总后勤部!这就是说,黄仁霖从纯文职的大内总管晋升为二级上将!甚至强过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顾祝同、汤恩伯、胡宗南等人!就这样,黄仁霖在南京官场走通了一条别样的晋升的道路。
不过,老蒋这回家的路,还差点被耽搁。因为当时张学良觉得天色太晚,提议明天再走:“日云暮矣,曷勿明晨径飞南京? ”
宋美龄坚决反对:“尚欲等候耶? 离此愈快愈佳! 岂将等候彼之改变态度耶? 犹欲等候彼等之恐惧与妄念而发生变故耶?当知今日为圣诞日,不!决不能作片刻留,应速行,毋再迟疑。”
此时已经是下午3:30了。宋美龄性急,催促蒋介石快走:“可以行矣!”蒋介石却摆出领袖的架势说,还要给小的们训训话:“且暂缓行,余等行前须与张学良及杨虎城作临别训话以慰谕之。”倒也是,作为“革命领袖”,莫名其妙地让两个下级给关了半个月。临走,不摆几句话给他俩听听,这委员长不嫌当得太窝囊?
于是,传下蒋介石的命令给张学良,“命约虎城来见!”但是,当杨虎城率卫队雄赳赳而来时,宋氏兄妹又突然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宋美龄回忆说:“当杨虎城率卫队若干人来时,空气益形紧张,彼偕张径入委员长室,立正行敬礼,委员长邀其就坐,彼等皆屹然不敢动,余即进言,委员长尚病,不能起坐,故不得不卧谈,如彼等就坐,较易听受,乃始勉就坐。委员长与彼等语,余即在座速记。彼等闻委员长诚挚之言,余从旁察觉彼等容态,实显现一种非常感动与情不自禁惭愧之色。”其实,宋美龄把话往好的方向去说了。而旁边的人都在一旁担心,就怕蒋委员长那罗唆冗长的套话、废话会再次激怒了两位军爷。一旦把他们惹火了,改变了主意,那事情又得从头来了。在隔壁黄仁霖也听得心急:“我感觉到这篇训话已经太长了些,而且恐怕张、杨二人会改变他们的决定,那么,所有一切不是都要成泡影了吗? ”好在,意外事情没有发生。高桂滋公馆外,还聚集着王以哲、何柱国等一批东北军、西北军军官,等待这漫长训话的结束。
当大家松下一扣气,开向机场的车队发动时,孙铭九带着卫队赶来了,他们将张副司令围起来。孙铭九跪在面前,抱着少帅的大腿哭求着“少帅,你不能走啊!你……”但这深情眼泪没改变张学良的决心。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前面的帖子补发在这里。注意编号(14)

十.囚蒋与释蒋
5.和平释蒋(14)

接下来,戴笠与毛人凤转过来,轮番陈昶新求情。求他带戴笠去见张学良一面,以便进而见到蒋介石,表示戴笠向委员长请罪的心意。
其实,张学良的会客室就在同在金家巷。陈昶新联系过后,就领着戴笠离开地下室去见张学良。一进屋子,戴笠便长跪不起。张学良原本打算对着这个‘扯蛋’的特务头子挖苦他几句。少帅开口问戴笠:对这次事件,你们这批特务怎么如此消息不灵?戴笠在地上不住地叩着头说:卑职从来不敢让他们暗中打听张副司令的事。张学良一见平时威风凛凛的戴笠如今屈辱地趴在自己跟前,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一时气消。不仅保证不杀他,而且还同意让戴笠见了蒋介石一面。当听到戴笠的枪被杨虎城手下人缴了,就立即解下自己的手枪相赠。戴笠大为感动,叩谢之余,口中连称副司令伟大不止。其实此时,张学良已经下决心亲自送老蒋去南京了。老蒋都要放,哪还有必要为难老蒋的走狗?况且,此次南京之行,祸多福少,少得罪人才是正道。张学良想到了‘好事做到底’的古训,就安排与蒋介石见面。
经张学良的通报,蒋介石见了戴笠一面。刚进入高桂滋公馆,谁知戴笠还没有跨进房门,里面蒋介石就骂道:你这时来干什么?给我滚回去!
戴笠只得惶恐地站在门外不知所措。宋美龄见状马上打圆场,替戴笠说了几句好话,蒋介石语气稍有好转。戴笠赶忙请罪:校长处分我吧,是学生没有保护好校长的安全。蒋介石沉默了许久,叹了 口气:这事也不全怪你。
随后,张学良生怕东北军或十七路军中继续有人对戴笠不利,就关照陈昶新要严加保护,并且在正式决定释放蒋介石之前,特地嘱咐陈昶新把戴笠送往洛阳。陈昶新在执行时,不忘把毛人风也一并送走。因此事,原本不是兰衣社的陈昶新从此以后与戴笠、毛人凤建立了良好关系。以至于,张学良失去自由后,陈昶新又有了新的靠山。戴笠投桃报李,特许陈昶新去探望张学良。甚至还有传言,说陈昶新想利用关系救出旧主!当然,那只是毛人凤及手下故意添油加醋,特地给陈昶新戴高帽子美化美化而已。毛人凤也因西安事变中疏通戴笠与陈昶新的关系,再经陈昶新求得张学良特许,戴笠得到机会见蒋介石一面,从而得到老蒋的原谅。毛人凤这份效忠,在戴笠眼中比闯刀山火海为国杀敌者的功劳更大!此后,秘书毛人风超越身边其它“江山帮”成员,迅速上位,以至于抗战胜利后登上了军统第一把交椅。而陈昶新也成为军统戴笠、毛人风两大头目的知心朋友。
由于以上那一切均再悄悄中进行,忙于谈判和交涉的宋子文当然不知情,从而在12月24日晚,对戴笠的突然失踪而困惑不已。 当然,戴笠的死对头杨虎城更是被蒙在五里雾中。
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召集王以哲、董英斌、何柱国三人开会,密告将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决心。三人闻言,均觉得不妥,苦心劝阻。后来大家让步说,要送至多送到洛阳,一到洛阳就分手回来。张学良为了表达自己一心一意是拥蒋抗日,为了挽回蒋介石的威信,他执意要送到家,并嘱咐他们:“关于抗日联军的事,听命于杨虎城;关于东北军的军事听命于学忠”。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囚蒋与释蒋
6.和平释蒋(17)

孙铭九跪在面前,抱着少帅的大腿哭求着“少帅,你不能走啊!你……”但这深情眼泪没改变张学良的决心。
“开车!送委员长回京!”
只见张副司令一挥手,副官谭海驾车开道先行。张学良坐上委员长专车驾驶座,他要亲自把舵,送委员长夫妇去机场!接着,是宋子文和端纳,然后是蒋鼎文和黄仁霖,后面是杨虎城和东北、西北两军高级将领送行的车队。
历史上没有人刻意指出张副司令这一挥手放行的历史意义,也没有人观察到张副司令的人格发生了什么变化!然而我们看到,他选择维护族统一共同抗日的立场而放弃了其它!尽管他因这一选择而失去了个人自由,但他的人格反过来得到了升华!张副司令就是张副司令,而不是另一个新疆盛德三!从这一刻开始他才真正是许多人心目中景仰的对象!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时刻!
车队到达机场时,看到飞机场上还有许多群众队伍,黑压压的一群人打着旗子等候着,他们是被动员来欢迎绥远抗日将领傅作义的。看到张学良等人从车上下来,人群发出欢呼声。人群扎中没几个能认识同行的是蒋委员长夫妇和宋子文,更不知道他们此来就是送老蒋离开西安。二、三个认识他们的人,当时还以为眼花错认了对象。

傅作义领导绥远抗日,粉碎汉奸伪德王勾结日军占领绥远省的企图

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缪瀓鎏、刘多筌等将领也都到飞机场列队送行。蒋介石登机前,再一次向张、杨保证说:“二十五日以后,如果国内再有动乱,我负责任。我答应你们的条件一定负责实现,否则你们再不要拿我当领袖看待。”
当蒋介石登机时,张学良跟了上去,
王以哲、何柱国觉察到,张学良要亲自陪送蒋南归!于是忙上前劝阻。蒋介石也回过身来劝张学良止步。这事,蒋介石的日记这样写:“临发时,张坚请同行,余再三阻之,谓:‘尔行则东北军将无人统率,且此时到中央亦不便。’”蒋介石这话,主要是劝张学良还是不去为妙。张学良不为所动,执意要去,他不是听不懂,而是表明自己做事光明磊落。
张学良临走交给杨虎城一道手令: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城、孝候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廿五日。
而这时,蒋介石想到自己是一身轻松走了,但随自己而来的大批随员尚不得自由。于是他要杨虎城于次日释放拘留在西安的所有军政大员。
飞机凌空而去,不见傅作义飞来,只见张学良飞去,机场上百姓大惑不解,如堕入五里雾中。等到真相大白时,他们才知道,傅作义是不可能来西安的。自己是被骗到机场,名为迎傅、实是送蒋,给蒋蒋介石一个受众人爱戴印象。
下午3:00以后,设计委员会的少壮派继续开会讨论放蒋问题,正在讨论中间,听见飞机声,设计委员会秘书处长洪钫来到会场传消息。主持会议的高崇民向大会宣布:蒋介石已经走了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囚蒋与释蒋
6.和平释蒋(18,本章完)

下午3:00刚过,设计委员会的少壮派继续开会讨论放蒋问题。正在讨论中间,听见飞机声,又看到匆匆而来的设计委员会秘书处长洪钫回到会场,只见他一阵耳语之后,主持会议的高崇民向大会宣布:蒋介石已经走了!
这消息如冬天的响雷,全体暂短愕然后立即大哗,继而又如泄漏的气球,人人垂头丧气!当时出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的杜斌丞愤然长叹:竖子不足与谋也!
周恩来副 原来也只是原则上同意放蒋,并不曾料到张学良竟然如此性急:在12月25日就行动!更料不到张学良要亲身送蒋去南京。当孙铭九气极败坏地赶来向中共代表团告急时,周恩来才知道大事不好,急忙驱车赶往机场劝阻,但他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他望着天空无限感慨地叹道:“汉卿啊汉卿,你看《连环套》那些旧戏中毒了,你这是‘窦尔墩摆队送天霸’啊!我迟来了一步啦!”周恩来怔怔伫立,直到飞机消失在天际。
蒋介石走了。或许在多数人心目中,那是一个独夫民贼逃脱了人民的审判,那是历史的一场遗憾。但在宋氏兄妹心目中,那不但是救了亲人,而且也是为了家族利益而继续拼搏的开端。同时,她们还知道:此时,一场政治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跑道上的另一选手是当代政治精英汪精卫先生。汪先生早已由在希特勒的关照下从德国飞往到意大利,而且在3天前已从意大利热那亚登轮出发,此时已进入印度洋,正在驶向中国的旅途中。
谁先赶到南京谁就是胜利者!
而从历史上看,蒋介石、汪精卫之间的政治赛跑总是胜负难测的!那时候,这蒋、宋两家难免心急如焚。只是,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的感觉与权贵们感觉不完全一样。对待蒋介石、汪精卫这一对子,虽然不至于糊塗到蒋、汪不分的地步,但罕有人会以为他们之间的这场政治赛跑有多少重要性。
对此,我们也持同样的态度。对于早放蒋还是晚放蒋,哪怕是放蒋还是不放蒋,那样的问题,我们本不想持现成答案!
只是,哪个年代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国家前途操纵在少数政客手中,什么事情真相也因总是把持在他们手中而成为秘密。然而,事后披露的秘密让我们吃一惊:如果汪精卫先生一旦抢先一步到达南京,登基成功。那他与希特勒先生互相支持的诺言就可能付诸实践。那样一来,我国是否就因此被纳入德、日、意‘轴心国’联盟?那还有后来的成为联合国四大创始国的可能吗?

德国人到使馆为汪精卫送行

对此,我们难免有些后怕,阵阵的不寒而慄禁不住袭上心头!
如此而言,蒋氏能抢先于12月25日登机离陕回南京,此乃天意也!
25日是“有”日,当天下午,蒋介石一飞走,杨虎城等东北、西北将领就联合发出《有电》,向全国宣告“蒋氏离陕”:
限即刻到(衔略)。自委座留驻西安,对于副座及虎城等救国主张,已表示完全容纳,即定返京施行。……爰于本日下午四时,由副座恭谨陪送赴洛,特电奉闻。杨虎城、马占山、何柱国、孙蔚如、冯钦哉、王以哲、董英斌、缪澂鎏。
1936年12月25日,持续了两个星期的西安事变,至此和平解决。形势如此急转直下,是任何人不曾意料的。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1)

在机场蒋介石对张学良说的话,是真心话。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蒋介石被当作坏人。但坏人只能说假话?那不见得!
如果,张学良说要送他回南京是虚情假意,而蒋介石说真话,那老蒋就突出了自己的高大。如果张学良是真心实意,蒋介石用真话回答他,那更说明他老蒋的诚恳。这些,只说明了这样一件事:他蒋介石是个枭雄,而不是通常人。做秀和表演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在关键的场合说真话,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常有的事。
蒋介石的话只有一句话,两片短语:‘尔行则东北军将无人统率,且此时到中央亦不便。’后半句,不用多解释。那就是此刻南京对你小张来说,是凶多吉少,恐怕我蒋某人也难以控制。而前半句,则是你小张的东北军问题堪忧,你不能摔手就走。
就拿今天来到机场的事来说,此前就因你部下的公开反对而不知费了多少周折。你小张甚至想到了化妆放行的下策,偷偷摸摸地干。可见你对你的东北军几乎要失控了。倘若,你离开东北军,说不准它会顷刻瓦解。
这里,老蒋是提醒了张学良:要警惕内部出问题,你得改变主意。但蒋介石没说:他不会利用东北军现存的隐患,来收拾东北军。他也没说,他不会利用张学良去南京的机会,反过来限制张学良!
面对老蒋这种枭雄,张学良却表现得颇为自信,没有把各方面的劝告当回事。他临走,留一道手令给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让他们听从虎城、孝候指挥。
这何、王、缪、董是指何柱国、王以哲、缪澂鎏、董英斌各军长,他们与于学忠、万福麟都是东北军的元老派。虎城、孝候当然是杨虎城和于学忠。这里是指潼关以西的东北军要接受杨虎城和于学忠的节制。其实潼关以东还有三支东北军。那就是保定、石家庄一线的万福麟的53军和洛阳、徐州的炮六旅和炮八旅。只是,这些军队不是反水,就是失控了。


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

同样的问题压在杨虎城身上,他连占自己军力一半的冯钦哉第七军和42师都过问不了,另一半军队也危机四伏,身边的事尚无把握,那有精力过问东北军?后来,杨虎城按张学良手令巡营时,105师二旅唐君尧就表现出鄙夷不屑的神情。东北军诸军长中于学忠资格是最老,但于学忠51军只有3个师,军力较小,而且远在兰州。加上于学忠不是老奉系人马,他从前是吴佩孚的直系改换门庭来的,在东北军这个体系中总是自觉靠边站的,所以于学忠总不敢妄自当家拿主意。反观,何柱国、王以哲、缪澂鎏加上实力雄厚的独立105师师长刘多筌却是抱成团的实力集团,他们既有老奉系的根基又有保定系的脉络。刘多筌、何柱国、王以哲既是校友同学又关系十分切,王以哲与刘多筌还有上下级关系。57军军长缪澂鎏是王以哲举荐的,董英斌与王以哲同样关系不坏。无形中,王以哲是东北军这批元老派中的粘合剂。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不多了,还有8,9万字左右.估计40----60天之间全文可连载完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2)

无形中,王以哲是东北军这批元老派中的粘合剂。
如果没有别的因素,这里的问题本不算太大,究竟这些元老派都比较稳健,互相之间都十分谦让温和。即使是张学良三、五个月不过问,也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1933年到1934年,张学良下野,到欧洲德、意考察一年,回来再下集合令时,还不是一支完整的东北军出现在眼前?
但,如今的情形不一样了。问题出在,1936年夏天以来,张学良以自己的卫队、特务团、学兵队,加上秘书参谋,形成了一股新的势力,他们结成秘密的“抗日同志会”组织,对外以东北军政治处、设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特务团和警卫队等身份出现,逐渐形成一股少壮派势力。他们利用西安事变的机会,逐渐介入东北军西北军上层的决策过程!这股少壮派势力是以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为代表。这三人当中,公认孙铭九最得张学良信任。他也特别自信。他曾对同僚说"假如你们大家认为我得到副司令的信托而来和我交朋友,企图从中得到某些好处,这是十分卑鄙的。假如你们认为我孙铭九人格伟大而来和我做朋友,这是十分高尚的,也是我十分欢迎的"。可见这些人个个十分自负。1936年12月12日,当张学良下定决心对蒋介石实施"兵谏"的时候,从未打过仗的孙铭九还被派去带兵抓捕蒋介石。而领头冲锋的王玉瓒等人,为自身安全计,此后逐渐销声匿迹了。由此发端,孙营长等"三剑客"渐成气候,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东北军中最先进的力量,是领导核心!他们要强行介入东北军西北军上层的决策!怀着这样的使命和信念,他们后半生荣辱就此开始。
随着整个局势的发展,新兴的少壮派与元老派之间的纠合多了,碰撞和磨擦就在所难免。原本,张学良顺利地把握着局面。他两边搞平衡,既制约住了元老派,又稳当地驾驭着少壮派。元老派不会目中无人,少壮派不至于过度嚣张。但是,一旦张学良离开,谁能保证元老派继续迁就少壮派,少壮派不因失落而惹事?老妈不在家了,被宠坏的孩子还能乖吗?
当时的情况下,只要张学良在,家族制的东北军还照样是东北军。而一旦张学良不在,东北军就是一支群龙无首的队伍。岂只是群龙无首那么简单?恐怕是一支混入了鳄鱼的龙群!因不安而失控的龙群,那将会出现一种何等的慌乱!
最终是,少壮派给少东家闯大祸了!对三剑客这伙人张学良后来评论说:“我知道他们的长处,也知道他们的短处,我用他们的长处,制服他们的短处。有我在,他们决不敢胡闹!”这句话十分实在。可是当他亲自护送蒋介石前往南京时,他自己忘记了这点,他没有留下任何‘不许胡闹’的紧箍咒。没了紧箍咒,“这些自以为是的年青人”就开始自行其是了。
希腊众神把充满灾难的魔盒加盖后交给潘朵拉,利用她无知的手揭开魔盖而把灾难播向人间。而张少帅同样为自己的东北军留下一个自制的‘三剑客’魔盒,却忘记了给魔盒加盖!



潘朵拉用无知的手揭开潘朵拉魔盖而把灾难播向人间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3)

12月25日夜里,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到达洛阳。杨虎城就接到张学良打来的电报,让他释放仍然软禁在金家巷玄风桥的陈诚、卫立煌、蒋鼎文、陈调元四人。 由于事关重大,杨虎城不便擅专处理,他决定听听东北军方面的意见。前文提到,此时缪澂鎏和刘多荃在渭南前线。于学忠在兰州,东北军参谋长董英斌已经特派飞机去兰州接于学忠,但还没有到。西安城内能找到的就是王以哲和何柱国,于是杨虎城就问他们该怎么办?
王以哲、何柱国二人认为既然是副司令来了电报,那就照他的意思去办,马上放了就是。况且委员长都放了,还不如好事做到底,一并把被扣押的十几个中央大员一起送走。
“这能否缓一缓,等张学良将军回来后再由他做主?” 杨虎城有些迟疑。
应德田得知此事后,认为自己作为领导核心,必须出面把握方向!他说:“这事不能照办,一个也不能放!”因为此时,应德田已经是东北军总部的政治处少将处长,好歹是个领导干部。再说,张副司令向“抗日同志会”的成员交代过,“抗日同志会”是核心,核心就要过问一切军政大事。如今少帅不在,这事,俺要替少帅把好关!“这样做,于张学良将军有害无益,张学良将军没回来之前,不能把这批人放走!” 应德田就这样冲进新城大楼,要找王以哲、何柱国二人理论理论。
见到王以哲,应德田如此专权,应德田抑制不住情绪的激动,把满腹的大道理滔滔不绝地发挥出来,一口气说了起码得有十分钟,堪称是颇具规模的长篇演讲。理由归结起来有三:
第一,扣押的这十几个中央大员是人质,张不回来就不能放。
第二,张副司令打来电报,让放人,谁知道是不是他的本意?张临走时曾说“过三、五天就回来”,那么,等他回来自己放岂不很好,也不急在这几天。
第三,无益于副司令回来的任何事情,我们绝不应当去做,能够保证副司令回来的一切条件,我们绝不应当放弃。请军长为副司令,为东北军,为三位一体仔细慎重,勿贻后患,将来后悔是无用的。
最后第三点,话中包含的威胁成分太明显了。几乎是对王以哲、何柱国之流的严重警告。已经不大像是下级对上官在说话,而依然是像往日代表张副司令传达命令了。
王以哲究竟是多吃了几年的罗卜干,对人不急不馁的,他完全没在意应德田的口气,而只淡淡回复他:“你太多心了,副司令都送委员长回南京了,我们还扣留这些人做什么?何况,副司令有电报指示,我们怎能不办呢?我们不遵从副司令的指示,我们还遵从什么呢?”
“我再说一遍!”应德田感到了王以哲无视了此时自己的特殊身份和领导作用,他觉得应该亮出“俺要替少帅把好关”的领导责任! 于是,他原原本本地再把刚才说过的话复述了一遍,:最后告诫道:“副司令说几天之内就回来,等他回来再放有什么不好呢?何必急于现在就放呢?这些人是副司令回来的保证啊!军长,如果愿意副司令回来,我们必须把这些人扣住。今天副司令还没有回来,我们就随人摆布,这就可以使他们这样想;我们并不重视副司令回来的问题,不放副司令也行。这不是使人觉得东北军、三位一体软弱可欺吗?副司令也可以任人摆布了吗?如果是因为没有按他的电报指示去做,担心副司令回来责罚我们,那么我可以在他回来的时候,一定向他说明这是我的过错。” 应德田感到:此时,这东北军内,能承担最大责任的人已非他莫属了。但按东北军的习惯,张学良不在,就依长官的职位将衔来决定紧急事物的。况且,又有张学良的电报指示,小小的应德田凭什么敢阻挡高级长官的决定?王以哲于是对应德田滔滔不绝的高论不以为然,武断地决定执行张学良电报指示。王军长如此漠视这位新科处长,令应德田十分委屈,于是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哭了出来。
这些日子以来,三剑客的眼泪逐渐变得更加充裕了。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见到王以哲,应德田如此专权,应德田抑制不住情绪的激动,==>见到王以哲、何柱国如此专权,应德田抑制不住情绪的激动,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4)

这些日子以来,三剑客的眼泪逐渐变得更加充裕了。
王以哲没有听他的,不过看到应德田的眼泪,就既像宽慰又像自我解释地说道:“事情不象你说的那样严重,副司令会回来的,我并不是怕责罚,是大家多主张放,委员长已经走了,我们再留这些人毫无意义。送人情送到家嘛,这是副司令的精神。”
真是大象屁股推不动啊!能言善辞的应德田没招了,只好去找设计委员会研究对策。按应德田的身份,他应该是设计委员会的秘书长了,是除开高崇民外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些日子里,在释蒋的话题中,设计委员会被当作陪衬,开了不知多少次会,结果都白搭了,那很伤心。这次,设计委员会该拿出点权威来!于是,设计委员会明确地表明了态度,及时地告诫杨虎城、王以哲和何柱国:NO!
但是依然没有效果,军队只讲首长负责制,只讲服从命令。杨虎城与王以哲、何柱国等军头一合计,还是决定:放人!


西安事变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民(原张学良秘书)

于是,在释放这批中央大员回南京前夜,杨虎城亲自设宴请了他们。宴席上,杨主任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搧了自己几个大耳光,虽然没开口,但谁都知道那是在向众人谢罪:我杨某得罪了大家了!
蒋百里日记写道:“二十五傍晚,杨虎城设宴为余等饯行。余戏谓之曰:‘昨为阶下囚,今为座上客,真余等之谓矣。’满座皆大笑。二十六日上午九时,余等至飞机场,杨氏遣队莅场欢送余等。遂于军乐悠扬声中凌虚而归。”就是说,次日,这批南京的军政大员们乘飞机离开西安时,杨虎城及东北军的王以哲、何柱国等一干将领到机场给送行。
这是张学良不在的情况下,东北军少壮派与元老派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其结果,元老派的占了上风。这其中,谁是谁非,并无什么参照物可作为判断的依据,那全纯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元老派是倚仗权势胜了对手。这也突显,自张学良离开以后,于学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是王以哲大有成为东北军领袖的趋势,不论遇到什么事,大家都唯其马首是瞻。而以三剑客及何镜华等为代表的少壮派就散步言论,说那就是王以哲、何柱国等元老派出卖张学良、向南京方面投降示好的表现!于是双方矛盾开始激化。
而这时,南京却因为蒋介石的返回,政治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前,蒋介石的政治对手有三人,那就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民政府 林森、国民党中央 胡汉民、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不要套用中共的政治局,是两回事) 汪精卫。蒋介石是行政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实权却不是最高领导。当然,国民党中央还有一个独立行事的监察委员会很厉害,但监察委员会不设第一把手,也不过问具体的事权。所以,汪精卫有无机会取代蒋介石就显得很重要。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外的汪精卫的确想乘蒋介石被羁绊西安之际回国夺军政大权。他与宋子文、宋美龄、蒋介石在12月22日这一天同时启步,一方离开南京去西安救老蒋,一个却从意大利奔南京而来,他们展开了夺取权利的政治赛跑。只是事不随人愿,结果是蒋介石先到一步!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5)

胡汉民半年前已死, 林森老且无政治野心。政坛上只有汪精卫和蒋介石势均力敌,竞争不休。汪精卫这次有无机会取代蒋介石就显得很重要。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外的汪精卫的确想乘蒋介石被羁绊西安之际回国夺军政大权。他与宋子文、宋美龄、蒋介石在12月22日这一天同时启步,一方离开南京去西安救老蒋,一个却从意大利奔南京而来,他们展开了夺取权利的政治赛跑。只是事不随人愿,结果是蒋介石先到一步!
没有了胡汉民,汪精卫又没赶回来,当时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党内事务系统基本上由国民党中常委兼中央秘书长叶楚傖维持局面。叶楚傖虽一度是西山会议派首领,但与以上胡、蒋、林关系尚好,就是与汪精卫,也没太大的成见。还由于历史上叶楚傖曾与蒋介石盟兄陈英士是文武搭档,因而他与蒋介石关系略微密切些。这样一来,叶楚傖安排的党内议事程序有利于蒋介石。这样一来,及时返回南京的蒋介石就是胜利者。
12月26日,张学良陪送蒋介石到达南京。老蒋这次象是凯旋而归的英雄一样受到迎接。原本的政治冤家国民政府 林森破例率文武百官、各路军阀的代表、以及数以万计市民来到机场。


林森

张学良一到达南京就被宋子文接到南京北极阁自家公馆住下。当天,就是12月26日午后,张学良給蒋介石写一封《来京待罪信》,表达自己的请罪之意:
介公委座钧鉴: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犯纪律不敬事件之大罪。兹觑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之责罚,处以应得之罪,振纲纪,警将来,凡有利于吾国者,学良万死不辞。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学良不文,不能尽意,区区愚忱,俯乞鉴察,专肃敬叩钧安,张学良谨肃,二十六日。
而同样刚回南京的蒋介石就立马摆出了高姿态。12月28日,他抢先一步,以自己疏忽大意,误入险境,给国家和政府带来麻烦为由,声称自己要对西安事变负主要责任,决定引咎辞职,并写好了辞呈。
29日晨,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会讨论陕变善后事宜,蒋介石正式递交了“罪己诏”,引咎辞职。同时他把张学良写的《来京待罪信》作为附件,一起报給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
谨呈者,此次‘西安事变’,皆由中正率导无方,督察不周之过,业经呈请钧会(府)予免去本兼各职,并严加处分,以明责任,乞蒙钧察。查西北剿匪副司令张学良,代理总司令职务,而在所辖区内,发生如此巨变,国法军纪,自难逭免,现该员已亲来都门,束身请罪,以中正为所直属上官,到京后即亲笔具书,自认违纪不敬之咎,愿领受应得之最罚,中正伏以该员统军无状,尚知自认罪愆,足证我中央法纪之严明,故该员有尊重国法悔悟自投之表示,理合将该员来书录呈钧会(府)鉴核,应如何斟酌情事,依法办理,并特予宽大,以励自新之处,伏侯钧裁。”
此时蒋介石真的是有伤在身,也确实身疲力竭。他提出离职休养也有真的一面。但要是天真以为他真的要下野不干了,那就大错了。他一生仕途中,多次掴乌纱帽,多次闹下野,但他是个不甘失败的人,每次下野均不用“下”多久,又就成功地重登龙廷宝座。他的“罪己诏”、他的辞职书,其实都只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剂调味品。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定期开会研究讨论国民党日常政治事务的。我们还要指出,此时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 仍是迟到未归的汪精卫。但主持国民党中央日常工作的人却是中央秘书长叶楚傖!
中央政府同意给假让蒋介石休息养伤,但拒绝了他的辞呈。没有汪精卫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也出面慰留老蒋。蒋介石回南京辞职并改组政府的诺言落空了,而那正是他在西安许下另一个重要诺言!从而,这也是老蒋背信弃义的一个证据。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6)

蒋介石回南京辞职并改组政府的诺言落空了,原本那正是他在西安许下另一个重要诺言!从而,这也是老蒋背信弃义的一个证据。
原本,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就只差一步把汪精卫捧上龙庭宝座!但此时,缺了汪精卫,南京党政官员中就没别的人想到要趁机取老蒋而代之!所以才有中央政府拒绝辞职之说,有政治委员会出面“慰留”之行。倘若汪精卫不是迟迟不归的话,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至少,汪精卫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张学良一把!张少帅以后的命运或许就不至于那么惨了。
想不到,汪精卫回到南京整整比老蒋迟到半个月!原因是他在香港又观望了两天!等他回到南京时,场面冷冷清清,罕有人理睬。灰头土脸的汪精卫这才知道,自己又输了一局!
张学良随蒋介石回归南京。他一下飞机,就想把好人好事做到底,决定彻底解决西安事变遗留问题,那就是把扣押的50架飞机及人员全放回,以便让自己有机会返回西安。12月29日,到南京探望张学良的阎宝航回到西安,向杨虎城等人出示张学良的亲笔信,要求西安机场放飞中央的50架飞机及飞行员和地勤等500多人。那50架飞机就是老蒋50岁生日时在洛阳以避寿为名,接受全国各地捐献的。
为飞机的事,杨虎城再次找王以哲、何柱国商量。由于飞机与中央大员有所不一样,中央大员是杨虎城手下抓捕的,而飞机却是东北军105师第一旅葛宴春团扣押的,属于东北军的权利范围。所以,杨虎城不想让人误会自己把东北军的权利当作讨好中央的礼品。从而在商议过程,对放飞不放飞问题,他的态度就是全听东北军决定了。但据应德田后来回忆说,杨虎城将军认为,张副司令此次赴南京已经进入第五天了,如果五天之内并没有回来,就不应当再放了。但应德田记得,王以哲、何柱国是另一种态度,他们俩继续认为可以放!还说“送人情送到家嘛!”
为此,参与协商的应德田表达了相反意见,并再次重复了决不妥协的立场!他与王以哲、何柱国一再进行交锋:“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就等于我们放弃了副司令能够回来的最后保证,不仅表明我们无心无力争取副司令回来,而且还会替南京增加军事威慑力量和使蒋介石大大坚定扣张的决心,这就对副司令,对西安方面的三位一体极其不利。” 应德田眼角不禁又滚出泪珠。应德田富有感情,每次遇到大是大非的辩论时,总是声情并茂,说得热泪盈眶。就象是电视新闻中,东邻某国民众对自己领袖的那种纯真的感情!虽说这比喻不怎确切,但有少许接近。
但王以哲又是以几乎同样的话应答了应德田的否决意见: “不知你怎么如此多心,我不相信委员长不让副司令回来。副司令那样慷慨大方,送人情送到家,我们也应当体会副司令这句话去办事,不应当违背他的意思呀!” 12月31日,所有飞机及相关人员被放回南京。王以哲不知道,他和何柱国屡屡拒绝了少壮派代表“抗日同志会”传达的否决决议!他们与少壮派的对立已经是难以挽回了!作为长官,他俩不知道三剑客的内心世界,但作为自负是东北军领导核心的三剑客们,内心已将这些官僚主义地上司列为绊脚石了!
当张学良陪同老蒋离开西安时,东北军少壮派的“三剑客”还三缺一。那缺席的一位是苗剑秋。当送蒋回南京的飞机高过头顶时,苗剑秋与英国记者贝特兰及美国记者费舍尔刚过黄河到了陕西地面。12月27日,苗剑秋一行到达西安。他马上被补选入“设计委员会”,以发挥他善于动脑筋出主意的特长,发挥他言语富有煽动力的优点。从此,少壮派三剑客队伍齐全了。还由于贝特兰的到来,西安的外语广播打破了以往由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或王炳南德籍夫人王安娜交替唱女声独脚戏的局面,而改为男女声合播节目了。


王炳南德籍夫人王安娜,王安娜在西安事变中在西安电台充当播音员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题外话:

这里,我们首次提到葛宴春这位团长.
在西安事变过程中,我们忽略了葛团长控制机场,俘获50架飞机的事.因为用刺刀抓飞机比抓人容易多了.也太平多了,没有造成严重冲突,从而没提到他.
但我们将发现,这位葛团长在后来是个重要人物.也是本故事收场部分的主要角色之一,所以先让他在本节冒个泡.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7)

由于贝特兰的到来,西安广播电台的外语广播打破了以往由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或王炳南德籍夫人安娜交替唱女声独脚戏的局面,而改为男女声合播节目了。
此时由于蒋介石离开西安时没有形成签字画押的文字协定,不仅 “设计委员会”而且还有东北、西北军及红军,都担心蒋介石回南京后会赖账。于是,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公布了与蒋的谈判细节。杨虎城也在1月5日发表了声明,也将蒋介石在西安答应张、扬的所有条件全盘披露了。声明指出蒋介石同意中央军部队撤出潼关,停止剿共,改组政府等。此举主要目的是揭露蒋介石的无赖面孔,迫使他以后的行动有所顾忌。
西安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也这样想。于是,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和王安娜在西安广播电台接连用英语和德语发表了讲话,披露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允诺的条件。
不料,电台广播之后,国内外掀起了喧然大波!首先是各种国际人士纷纷猜测这位播音的史沫特莱女士的身份。《纽约时报》首先在1937年1月8 日、10日、17日三天分别以《帮助中国叛乱的美国女人》、《中国谴责美国女人》、《中国叛乱中的妥协》为题,对此事做了报道。1937年1月16日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也以《一位美国女人,活跃在西安的共产党人》为题,发表了的评轮。
接着,是从西伯利亚袭来了一股强烈的寒流!共产国际获悉这些情况后,十分震怒。向中共中央发电报指责“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的行为相当可疑。最后,共产国际指出,必须取消她以共产党人的名义和似乎他们所信任的人的身份发表演讲的机会,必须在报刊上谴责她的所作所为”。接到电报,中共中央决定邀请史沫特莱进入陕北苏区。她的苏区之行,已超越本文叙述范围,我们好忍痛割爱。这样,史沫特莱的故事我们就讲到此为止。

王安娜、吴光伟、未知名、史沫特莱在延安合影


杨虎城的声明及史沫特莱的电台爆料,更招致了宋子文和宋美龄的恼怒,兄妹俩指责西安方面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他们表示,既然如此,那就双方彼此“蜕皮”,从此各不欠各的!蒋宋方面就因此认为,自己再也不需要负什么义务了。
由此,南京方面以为:如果在西安电台广播杨虎城讲话之后,蒋介石还继续履行那些口头诺言的话,就无疑是在告诉民众,蒋介石真的在西安事变中向张学良、杨虎城屈服了。其势将严重损害了蒋光头高大的领袖形象!与其那样,还不如真的赖它一次,拒绝承认与西安方面有过任何默契!反正,如今不是蒋委员长身陷西安,而是倒过来张学良被困南京!况且,是杨虎城违约在先,是他先挑破了双方的契默。
而如果要表达蒋介石与西安方面没有丝毫幕后交易,那最有效的反制措施就是:严厉处分张学良,而且不让他回西安!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8)

南京方面要严厉处分张学良,而且不让他回西安!
你看,不是连张学良都不得自由嘛,哪来的许诺?同时,蒋介石也故意迟迟不把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其它许诺付诸兑现。这就是蒋介石和南京方面对杨虎城1月5日发表声明和电台广播的回应。这就是说,杨虎城的揭露性声明,没有起到迫使蒋介石就范的目的,反而被南京方面作为赖账的借口。但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蒋介石认可了对中共中央和红军和平的许诺。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即刻停止,国共之间的谈判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其实,就在杨虎城发声明的前一天,从西安回南京的张冲一得到授权就开始着手与中共的谈判工作。他奉蒋介石之命告诉潘汉年:南京政府会答应中共之前的要求。而张冲代表南京的中央政府向中共提出的一点额外希望是:中共不要介入国民党中央处理张、杨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中!

国共谈判代表张冲和周恩来

其实,西安无线广播电台并非中共中央电台,中共方面对处理西安事变的态度没有任何“背信弃义”的地方。倒是蒋介石和南京方面把那利用为借口,不但否认了许诺,还对东北、西北军施加压力。他们是故意以蔑视东北、西北两军的态度,以向全国人民表明:蒋委员长之所以能安全回京,全因领袖人格之‘伟大’,而不是与西安方面有过什么‘苟且’!更不欠张学良或杨虎城什么事。这的确是让不明真相的国人看傻了眼!
老蒋赖账的事,引起了西北‘三位一体’各方的普遍不满,其中一些人表现得十分激烈。由于反应程度有所差别,在如何反制南京政府方面,就出现分歧。这样一来,原本潜伏于东北、西北军内部的矛盾就因此而暴发出来。
1937年1月,南京军事法庭对张学良的审判结束,他的罪名是阴谋团伙首犯,对长官使用暴行胁迫,杀害政府官员等等。判决结果是10年监禁。随后虽因蒋介石的《求情书》而特赦,免除10年监禁,但仍然需要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真正获得自由的希望渺茫了。
接着,南京政府宣布命令:
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免除张学良职务;
免除陕西省政府 邵力子职务;
杨虎城、于学忠均予以撤职留任;
任命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
任命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 ;
免去朱绍良的兰州绥靖主任;
任命王树常为兰州绥靖主任;
任命冯钦哉为第17路军总指挥。
于学忠在西安事变后暗中上表效忠南京。但因兰州事变中,他的51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受撤职留任处分。孙蔚如本效忠杨虎城,但随后受杨渠统的策动,曾建议杨虎城武力救蒋,这事汇报到老蒋那儿,所以他被晋升陕西省政府 。还由于,原来第17路军总指挥原是杨虎城,冯钦哉不愿意被说成是抢自己兄弟的权位的人,于是南京方面改任冯钦哉为第27路军上将总指挥,而孙蔚如被任命为第38军总指挥。这样一来,杨虎城就被夺去西北军的指挥权,西北军事实上已分解了,而且东北军、西北军还必须服从顾祝同的号令。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rpdhunter 2015-08-18 12:34:12
楼主的写作风格我非常喜欢,史料剪裁到位,细节丰富,又能切中主题,我个人希望楼主讲一讲史莫特来还有他那个长的像大s的秘书吴光伟的故事
-----------------------------
欢迎批评督促。
我会尽力把事变和随后的兵变如实讲完。
但是,有关延安革命美女们的话题,本人才疏学浅,恕难从命。只能抱歉再抱歉.....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1. 东北军群龙无首,初次交锋少壮派不利(9)

这里,西北军只有杨虎城一人受贬,而其他人得到晋升。其中最明显的是冯钦哉取代了杨虎城,成为17路军总指挥,孙蔚如取代邵力子成陕西省政府 。最惨的是东北军:张少帅获刑虽免,但失去自由。只有早已脱离东北军的王树常榜上有名,其余各将官无人得到实质的晋升。虽然后来刘多筌和吴克仁当了军长,但那也只是换个名称而已,因为他们指挥的部队没有变化。这就是东北军、西北军策动西安事变后理论上的结局。这里说是理论上的结局,那只因为他们的实际下场比这要糟得多!我们将在结尾部分继续谈论。
出了西安事变这么大的事,蒋介石带到西安去的班子成员,自然也没好果子吃。首先是老蒋自己发“罪己诏”,宣布引咎辞职,虽未获准,但对其它人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随行的二号人物钱大钧能好过?西安事变如此大的事件,导致国家‘男一号’及随行的100%军政大员被捕,他能免责吗?起码,他同意张学良以维修为名调走老蒋专列的火车头而不向老蒋汇报就是重大过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事变那天上午,刘多筌、唐君尧上骊山观察华清池地理环境时,向蒋行宫五间厅仔细察看。此时,蒋介石正在五间厅平台散步!虽因遥远蒋看不清人物面孔,但那事已经引起蒋介石警觉,他对此狐疑不已!接着是傍晚,陈诚又向他汇报了一些西安城里的“异常”风闻。如果此时,钱大钧把张学良调走老蒋专列车头的事讲出来,或许就会让多疑的老蒋更加警觉。因为,分散的信息,在每个人手里均构不成联想。但信息一旦集中起来,就可能找出其中的关联。蒋介石的警觉和陈诚的小道消息,没有直接指向张学良的依据,但钱大钧没说出来的情节却直接与张学良有关!检修一下车头,是底下机工处理的芝麻事,用得着由张学良向钱大钧交涉?把调走车头的事与随后发生的捉蒋事件联系起来看就很清楚:即使蒋介石逃过华清园内的追捕,上了没车头的专列,也照样是瓮中捉鳖!
如果钱大钧及时说出这道消息,蒋介石就可能怀疑到张学良!哪怕是来不及从洛阳或咸阳调兵,也会指示打入东北军内部的沈克师或谭自新骑兵师在内部制造事件,打乱张学良杨虎城布局;蒋介石更可能指使西安城内的特务系统进行捣乱,同时还会让两个宪兵团加强戒备!那样一来,就会严重动摇张、杨发动事变的决心!
所以,事变那天钱大钧虽因子弹偏离心脏两公分而检得一命,但他胸口被穿出一道透明窟窿!如此的“光荣负伤”并没给他带来荣誉。他最终还是以照需要养伤为由,解除了一切权责。从此而后,钱大钧风光不再。
第三号人物是邵力子。事变中他自己被捕,老婆也不幸了。但陕西出此等大事,你这省 怎么当的?老蒋顾不得同乡、老朋友、老同事的面子:撤职!
第四号人物是剿总参谋长宴道刚,起码是无能。撤职,革出革命队伍!
第五号人物是特务大头目曾扩情中将。虽他一身黄马褂是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但老蒋只给他两个字:无耻!然后撤职到底,踢出山门。中将军衔彻底扒掉,降为校级!
兰州绥靖主任朱绍良因公不在兰州,但他在兰州没采取丝毫防范措施,以至于于学忠的51军发动兰州事变成功。朱绍良被撤职!
事变中还要加上蒋介石心腹邵元冲、蒋孝先及一批将级锦衣卫的死亡。
以上这些就是西安事变对蒋介石以及身边人的不利影响。
西安事变使国共谈判从背后转向幕前。蒋介石停止了剿共,中共取得合法地位。半年后红军分批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由国家统一支付军饷和后勤装备。红军的高级领导朱德、周恩来等参加抗日领导机构。朱德、周恩来、张国焘授中高级将衔,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左权及叶挺等归入抗战将官之行列,他们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
这样看来,西安事变是革命人民的胜利!国家和民族从中受益,中共和红军也从中受益!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吻不过三更 2015-08-20 11:52:01
七夕的礼物!


果胶做的什锦凉菜!
-----------------------------
克制不住,馋啊!
楼主:施原  时间:2020-04-08 08:46:44


十一. 王以哲之死
2.甲案与乙案(1)

张学良被判刑10年的消息传到西安,顿时西安城一片哗然。救出张学良,成为西安事变参与者的共同愿望。东北军上下各级军官的呼声尤其强烈.。
张学良平时为人仗义。他对应德田、孙铭久、苗剑秋等自诩的“三剑客”及何镜华等少壮派更是十分器重, 从而这批年轻人与少帅情谊特别深厚。自张学良走后,这批少壮派感到,有张少帅的日子和没有张少帅的日子,大不一样了:想当日,作为少帅身边的传令官,底下的军长、师长把他们看成少帅代表,谁敢不笑脸相迎。按当时的局面设想,用不着几许辰光,东北军内部就将改朝换代,军长、师长个个都要改名换姓。那料到,孙铭久等少壮派积极投身参与的一场事变,却导致如今的场面:张少帅遭逮捕判刑!少了张少帅,他们马上发现是水火两重天,没人再把他们当回事。一种可怕的失落感笼罩在他们头上。所以应德田、孙铭久、苗剑秋及何镜华等等年轻人的设想,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首要的大事,就是立即向中央军发起进攻,一路攻下南京救出张少帅。为此,他们感到必需不顾一切,把 “三位一体”纳入“武力救张的根本计划”!他们想过如何获得军事指挥权的问题。后来,听说老蒋特赦了张学良,他们才松口气,从而暂消了军事进攻的强烈渴望。但左等右等,却怎么也不见张学良回来。孙铭久等毕竟是年轻人,他们以为唯一能迫使蒋介石改变主意,放回张学良的途径,就是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声的痛苦、愤怒的呐喊、强烈的抗议、勇敢的战斗,才能打痛南京方面,迫使他们屈服。但少壮派有幻想而无途径、有雄心而无阵能耐,他们不可能成为主流势力。
中共领导周恩来和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才是营救张学良的主流方面。但在如何营救张学良的策略方面,它们则有一个演变过程。
周恩来和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在一开头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都知道,当初张学良陪送老蒋回南京本就是羊送虎口,基本是有去无回。中共周副 在机场上追不到张学良时,就顿足后悔:来迟一步!而老练的杨虎城、王以哲、何柱国等人都最后都苦劝张学良一到洛阳就回西安!而如果张学良一意孤行,继续去南京的话,那回来的希望就渺茫了。
果然不出所料张学良被软禁了。消息传来,杨虎城和王以哲他们全都急了。杨虎城知道,自己必须与东北军共存亡却又领导不动东北军!他更迫切需要张学良。而王以哲、何柱国等则认为张学良如果不回来,东北军就很有可能垮掉,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可能的救回他。但此时,是否肯释放张学良的主动权已经全部掌握在南京方面手中。西北方面除了实用和平手段进行规劝之外,几乎无计可施。须知,军事实力的悬殊太大了:此前,东北、西北军已经在中央军樊崧甫46军的一个董钊师进攻下节节败退,毫无抵抗能力。面对一个46军尚且如此,何况整个中央军?守犹难堪,惶言远征?扬言通过战争打到南京去,救出张少帅,莫非是疯子说梦?

楼主:施原

字数:5315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8-25 22:25:00

更新时间:2020-04-08 08:46:44

评论数:112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