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经济论坛 >  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心得连载)

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心得连载)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本人新书《拼娃》出版。上文是书中一节。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古代科举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的思考
高考分数各地区的不均衡导致了各种的矛盾,同样在中国古代地区差距依然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科举的不均衡是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的,我们应当学习祖先的历史智慧。
在科举层面不光是唯才是举,也是要照顾各种层面的人物的,国家优质教育资源是向特定的阶层倾斜的,这里的倾斜也是有原则、有限度的,主要体现就是在举人考试之前。如和秀才类似的功名是有多种来源的,是对各类各阶层的平衡,也是给国家重要阶层的一个资源有待,这种有待主要体现在国子监的设立和监生的来源上,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教书的大概率就是未来的考官,对进入其中学习的人员,科举中举的概率也大幅度提高。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国子监的学生分称监生和贡生。监生有四类: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贡生有六类: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这每一个门类的背后是不同的阶层代表。明初由各省选送了行俱优的生员入监为监生,举人会试落第者亦可入监。清入监肄业的有贡生(即“贡监”,包括岁贡、因贡、副贡、拔贡、优贡、例贡)、监生(恩监、优监、荫监、例监)、官生(七品以上官子弟之聪敏好学者)、经提学官考选提拔的廪增附生、及满州勋臣子弟、先贤后裔等。
荫监又称荫生,名义上是入监读书,实际只须经一次考试,即可给予一定官职。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的监生资格。由汉的“任子”制度继承而来。有各种不同名目。明凡按上代品级取得的称官生,不按品级而由皇帝特赐的称恩生。在清朝,荫监又分为恩荫和难荫两种。凡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的,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以及遇到庆典,皇帝特赐许入监读书的人,都算是恩荫。凡内外三品以上官,任满三年者,死后一子可以入监读书;地方布政等司长官及州县佐贰殉于国难的,准其嗣子入监读书,这些都是难荫。清朝的难荫,在明朝称为恩生。还有例监,以捐纳钱粟得为监生的,叫例监。这些人的背后,是国家内资本、大商人的子弟或者他们的相关人员。还有恩监,特殊情形下的可造之才,或者皇帝看上的人才,会获得实际进入国子监深修的机会,甚至同皇子贝子们的更高待遇。这里我们看到就是监生的来源是各种各样,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其实就是在科举上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均衡!同时在国子监里面的贡生,是可以大挑知县的,这一般是王公主持挑选,挑中的直接任命为掌管一方的知县。这个挑主要就是给勋贵的殊荣,但在挑选的时候,是勋贵子弟的荫生,自然而然的机会就要大得多的。
在京办学,尤其是这样国家级的精英教育,对汇集首都的全国文人,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是首都需要的教育产业,各地士子进京读书,是一种全国货币回流京城的模式,里面的经济因素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进京读书,进国子监,对人才的成长也非常关键,在后来的考试当中是要占便宜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方言差别很大,古代差别一样大!要能够讲官话让皇帝听得懂,就和现在会讲外语一样的重要,这些官话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普通话,全国的官场都要说这个的,否则各地的官员彼此听不懂怎么行?这官话的学习,京城国子监的语言环境太重要了。
虽然对各个阶层有所照顾,但不是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到举人这个层面统一了,能够考进士进入国家中枢的举人这个层面,是需要统一而严格的考试的,这个考试对所有人是一视同仁的。古代科举最重要的就是举人层面,因为进士毕竟人数有限的,举人是各地文人社会的核心,所以我们古代考试选拔制度叫做科举而不是科进。对各个阶层的照顾到举人这个层面为止,但需要的均衡在举人考试和举人之上的却还有,因为除了各个阶层的均衡,地域的均衡在维持一个大帝国的统一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古代可不像现在这样容易高考移民,古代的籍贯是三代以上才能够改的,童生报名的时候是保里的廪生需要作保才可以的,地域的稳定性和人口低流动更需要地域的均衡。在地域均衡上,古代的制度也是不断的优化的,这体现在与我们高考类似的名额的分配上。
古代的科举地域不均衡,从唐代设立科举时就开始了,唐代中举名额主要在长安,甚至长安的名额可以超过全国其他地区,柳宗元说过:“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唐朝时江南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在南北朝汉人南迁的背景下南方的文化非常发达,南朝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的历史标杆。但南朝核心江东地区的科举名额不到长安的十分之一,这背后是科举体现统治者的需要,唐朝是关陇贵族的王朝,南方是被征服地区,是通过科举制度打压的。但到了宋代,问题就出现了扭转,虽然北宋也是北方的录取率远远高于南方,但对这个差别,大臣开始争论了!
宋朝是在本省考举人,举人的名额是分配到省里的,这种考试制度,在北宋叫做“解额制”。但考生数量和质量差别巨大。北方地区的录取率是南方地区的十倍,但南北差异已经到了解额制都搞不定的程度,因为学习的水平差距南北差异巨大,在举人考进士上,南北方太不均衡。而北方为抗辽抗西夏等战备付出巨大代价,连年的战争对地区教育发展影响太大,没有一定数量的北方人通过科举进入到国家权力中枢是不成的,所以司马光提出了逐路录取,每一路至少可以录取一名,宋朝的路就是现在的省差不多。但在欧阳修的坚决反对下,没有成功。欧阳修提倡的“以才取人法”,叫做“考试公平”。司马光提倡的“逐路取人法”,叫做“区域公平”。而没有北方人进入国家政治中枢的另外一个结果体现在对付北方外敌的态度上,南方文人居多北宋悲剧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地域均衡是非常重要的,欧阳修在这个科举争论上是胜利了,但国家政治没有了北方抵抗的种子,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巨大的失败。
这样的南北方失衡发展到明朝有过之,但朱元璋吸取了宋朝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科举制度的南北均衡上。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一次会试中,居然出现了录取的51名学生全是南方人的情况。这次考试,因此被称为“南榜”。朱元璋看出其中的问题便举办了一次给北方人的考试,被称为“北榜”。这南北榜的做法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明朝的科举地域均衡制度。明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南北考试正式成为定例。不过对于四川等南北方属性都有的地方又有划分的意见,西南与江南也差别很大,于是又加了一个“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还有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都考“中卷”。对这三种类别的考试,也确定了一个比例,明朝的会试(礼部试、礼闱)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起,南人、北人分房取中,规定录取名额中,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十分之四,称为南闱、北闱。宣德、正统间,又是分南、北、中闱,每百人之中,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这成为了明朝的科举南北均衡的最终制度。不过这个制度虽然是地域人数均衡了,学术水平的差距和学术中心的偏离依然非常严重,南方成为了文化中心。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明朝的科举南北均衡制度到清朝康熙年间又有改变,进士的录取额度是按照各省生员人数确定录取比例的,南方考举人的人多,录取进士的比例就高,这个比例不是确定的。这个改变的背后,是北方参与科举的人数大增以及南方各省也不均衡的结果。清代中国依然是南方比北方强盛很多,各省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这个可以通过状元的人数来统计,清代独中状元的以江苏人最多,有50人,是第二名浙江省的2倍多,比其他所有省份的全部总和还要多。所以这个制度按照各省的生员比例录取进士,其实是做到了各省的均衡,还不光是南北方的均衡问题,南方各省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是需要注意的。康熙时代南方三番造反等,在南方动荡的时期,南方的生员其实是下降的,按照生员灵活制定比例录取,实际上是剥夺了南方造反省份的录取率,在清代南方的作乱的三番、白莲教等,南方的不稳定因素远远比北方多,这是与明代完全不同的状态。所以,清代科举区域均衡的改变,是一石几鸟的好办法,很有政治智慧高度的。
清代科举的名额分配,关键在基层的生员上要做到南北考生的均衡,这背后就是清代的国子监只在北京有,国子监的规模扩大,同时利用北京的优秀教育资源,向全国开放,允许全国的士子在北京进行科考,士子在北京学习和备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融入首都社会,进行南北融合的过程,在这样的政策下,显然北京的考试录取率占优势,就会吸引南方士子到北京游学和应考,而他们的到来,反过来促进了京城文化的发展,京城的科考水平差距与南方大幅度的缩小了。北京的科考,清朝叫顺天乡试,也称作北闱,与其他省的乡试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省份的乡试是只准本省人参加,而顺天乡试则允许各省在京人士参加,甚至包括满蒙贵族和全国的贡生、监生参加。顺天贡院不光是进行乡试,也进行会试,规模巨大,到光绪年间考生高达一万六千人,可惜的是顺天贡院毁于战火。与顺天贡院相对的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这两个贡院一个是16000多人,一个是20000多人,规模类似,由此看出南北考试的生员规模是相当的,这个比例其实与明朝的四六开基本一致。所以清朝可以按照生员的比例进行进士录取,尤其在康熙初年,北方安定南方作乱,这个比例是北方更高的。
允许各地考生在北京考试,占了北京的名额怎么办?所以,康熙进行了改革,北京的生员多了,北京中进士的比例就高,同时允许外地生员在北京考试,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北京更高的举人录取比例,对北京的生员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这个有利更在于考进士的时候举人是分籍贯的,你虽然是北京中举了,但你的籍贯依然是南方的,这其实是给北京的生员更大的录取率,而不像明朝的南榜北榜那么容易被舆论诟病。更关键的是南方的优秀生员到北京以后,极大的提高了北京生员的学业水平,在北京形成王朝的学术中心!在宋代和明代,虽然制度上保障了南北考生的均衡,但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均衡,清朝的制度,可以在内在形成实际水平的均衡。
清朝的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是统一的,而明代宋代都在江南,与政治中心是脱节的,科举的指挥棒教育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所以清朝依旧是南方人中状元点翰林的多,但这些人当中的很多是在北京读书成长的,而且他们与北京的当朝大员也有更紧密的一致性,国家的朝堂与乡野的认识趋于一致。
北京顺天乡试的开放,究竟什么人能够作为外地生员在这里考试?在古代京城的生活成本高昂,不是一般的子弟能接受到,北京的高录取率,本身就是向能够在京科考的缙绅阶层倾斜的,而缙绅阶层是王朝的基础,得士子之心是王朝稳定的关键。在这个政策下,大量在京当官孩子不用回籍科考了,更有一些特殊重要职位的外地官员,皇帝恩赏你的孩子在北京读书科考的背后,孩子也是重要的人质。另外各地的富商巨贾子弟也不用回原籍了,在京城科考机会更大,导致在京城还形成了会馆文化,其会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支持本籍子弟在京科考。在京科考和地方科考还有一个关键的差别,就是中了进士以后点翰林的机会是不一样的,你在国子监读书,在京城文人笔会当中试水,只要才能出众达官显贵就会结交你的,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际遇!点翰林的时候学问只不过是敲门砖,更关键的是你找到什么样的人提携,到殿试的时候是不誊录的,谁是谁考官都看得到,考官认识你,你被点翰林的机会就会大增,曾国藩同进士能够点翰林就是有穆彰阿的支持,李鸿章能够早年得中是在京读书时拜了曾国藩的门下,而张謇能够中状元是翁同龢盯着他的卷子要让他中状元的,这些潜规则对没有在京城里科考混过的南方学子而言,门槛就要高很多了。这样的结果保障了选入帝国官僚系统的科举才子们与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思维的重合度,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清朝的这个制度,让地域均衡发展到学术水平的均衡,中榜的很多南方人也有长期在京求学的经历,北方人也有了大量与南方士子文化交流的机会,好的政策减少了南北的文化差距,使北京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所以,后来有徽班进京和京戏等艺术的大发展,如果是明代的格局,就都奔秦淮河和扬州了。
科举决定国家阶层的流动,决定国家公信力的导向,是国家政权治理的核心,各个阶层和地域要形成统一的凝聚力,怎样均衡各种利益力量向心聚合,政策制定是一个大智慧。所以我们看到地域均衡对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创建教育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重合,对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科举在地域均衡和文化教化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我们现在的高考,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历史智慧。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我也观察我的孩子,小儿就是对他感兴趣的事情有特别的关注,在此之外,似乎就是萌萌的,以学渣油子的眼里,就是傻子一样。我小时候在班级里面,很多同学也是说我傻,但这些所谓的聪明孩子,现在都很碌碌。孩子的世界你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淘气,但这个创造力也就在这淘气里面,这在美国的资优生测评里面,是天才儿童的一个特点。他们的关注,是学渣理解不了的。就如儿子上英语课说他要从兔子国到猪国去玩,大家哄堂大笑似乎就是在捣乱。其实他是知道网络上把中国叫做兔子国的,而说猪国,则是指的欧债危机的欧猪五国,他认为网络语言很好玩。小孩对市政是很关心的,他自己就爱看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前几天在三联书店,他还选了本《神曲》看的津津有味,这对成人看,不该是9岁孩子关心的书籍和内容。我们有很多毒鸡汤说孩子淘气是创造力,这些鸡汤是给学渣进行辩解的,但对学霸的这样的情况,就要双重标准了。学霸的世界你理解不来,结果就是你要妖魔化他,他则会韬晦。
这就是中国的环境,学霸就是要被嫉妒的,搞不好还要对同学谢谢不杀之恩呢,大学学霸被嫉妒,被下毒的案例不止一个吧,所有的学霸都被安上了人缘不好,情商不高等等的帽子吧。我再想一下连孩子上一个课外班,都会有这样的恶意投诉,在那个非常年代,陈景润这样的出类拔萃了,是怎样的招人嫉妒啊!他不彻底的装傻一下,可能早就被打倒了。那个时候的环境是白卷先生是主流,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陈景润是与张铁生几乎同时出名的。张铁生因在1973年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而陈景润也是1973年发表著名论文而成为科技模范的,这是在同样时间节点上两个完全相反的人物。你能够装傻,你就可以获得很多人的宽容,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条件,这里我们要认识什么叫大智若愚。而后来虽然科学的春天来了,但有前面的引蛇出洞的先例,你敢立即放开显出你的世故吗?而过了没几年,陈景润的帕金森综合症犯了,对这样的病人咱能够按照常人的标准要求吗?咱能够说是他情商低和教育失败吗?而现在,我们让快乐教育的毒鸡汤成为了主流,其结果就是现在的孩子学霸,面对学渣也是要韬晦,否则就会被学渣们集体抵制,而且是这些家长也是有意识的这样做。学霸在班级里面就是不受欢迎的。我们总说中国创造性不足,但我们的学霸在社会上总被打压的需要韬晦,这对创造性有多大的影响?对人才的选拔有多大影响?
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好的教育生态吗?我们要看到的就是各种快乐教育的鸡汤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西方的崛起,我们当年与西方接触到的,首先的感触就是追求卓越的氛围,是你优秀就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展现出来,西方的社会风气是崇拜英雄的风气,而我们则是枪打出头鸟的风气,而且我们的教育鸡汤还在强化这个风气。不让考试不让比较,所谓的不放弃任何孩子,但这样的做法的成本和代价是什么,在不放弃坏孩子和影响好孩子之间是如何选择?!如何能够改变风气,遏制学渣家长们的妖魔化,才是我们教育需要面对的课题。这里是我们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这些部门要干的不是不考试的维护学渣,不是严禁奥数这样的限制学霸,而是要树立起孩子正确的竞争人生观,要树立孩子追求卓越的优秀天性。
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下一代的竞争将从最高端开始了,以后的国家、民族、文明的竞争,是这个社会最尖的人群,其他人群的作用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怎样保持我们孩子当中最尖的孩子才是民族未来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人海战术的大多数孩子。阿法狗战胜了围棋冠军,背后不是机器战胜了人,而是研制阿法狗算法的这群最聪明的人战胜了围棋冠军,在人工智能下,原来永远不会进行智力对决的两群人进行的对决,以后越来越多的领域,要变成顶尖最聪明的人群所决定,如果你的社会是让这些人必须装傻的,必须韬晦的,那么你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这是塑造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教育部门在这里的缺失和走偏,直接影响的是中华崛起的大业。
现在的社会则是越走越偏,从学历贬值到学历无用,再到读书无用,光这几个命题就是在不断的偷换概念。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社会崇尚明星不崇尚科学家,背后就是各个学渣都可以做着明星梦,一些不切实际的成功学和鸡汤也把这样的成功明星作为宣传的案例。但这里我要讲的是不讲概率就是耍流氓!这个学渣成为明星的概率,低过中彩票,一年中了彩票多少人?能够出来的明星又有多少人?他们的低俗给社会贡献了什么?所有这些,需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文化和宣传部门反思一下!最近有一个好现象,就是娱乐八卦的大V很多因为内容低俗被封了,这其实还不够,我们应当更多的树立一些科学家的形象,陈景润的形象,确实到了应当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还回到陈景润,就一大群人说他的研究无用。其实我要说的是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猜想的问题,都是极为有价值才可能,就如当初人们热衷计算π,这π是多么重要的数字?!你说他无用恰恰说明你的无知。陈景润的筛法以及这个陈氏定理,背后是对密码学极为重要的应用,现代密码学就如数字当中质数之间的各种关系来设计的,其贡献不光是证明了所需的基础定理,更大意义在于其证明方法的价值,是密码破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密码体系、密码的破译和反破译,对现在的信息社会,对国家安全和军事,意义极为重大,是各国的机密。这个重大意义太大,所以为何在十年浩劫的状态之下,依然会得到高层的重视。这体系密码被破译与核弹爆炸在信息领域是一样的巨大破坏力,已经是新型战争的重要武器。对陈景润的贡献意义,只不过很多人不懂而已。而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就是爱把自己不懂的,说成是没有用的。所以你就可以知道陈景润遭到怎样的妖魔化,和为何我要说中国的社会环境有问题,搞得学霸必须韬晦。这学历无用、读书无用、学霸被妖魔化,这本身的问题,恰恰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的问题,在这意识形态领域,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教育部门不但不能纠正,反而在学渣势众的情况下随波逐流。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社会流行的说法,很多人说你见到人家比你聪明比你有背景同时还比你努力,你情何以堪!这就是中国抵制学霸的不良环境。而到西方,如果是这样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则是一大群粉丝和倾慕者,谁也不会觉得情何以堪,而是心生倾慕。这样的社会生态环境,才是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这里需要的不是大多数学渣埋没学霸的民煮,而是需要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信仰,我们的教育部制定政策,这才是方向。
本人写这个文章,也是有感于长远未来民族崛起之大义,中国的社会环境不能再这样了,不能再让学霸韬晦,不能让陈景润这样的英雄人物被妖魔化,英雄是要让世人仰望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对当年的白卷先生张铁生,很多舆论说他是能人云云,真的好符合我们的所谓素质教育等等;而对我们的陈景润先生,则被妖魔化为残疾人书呆子,这个不良现象我的社会责任感必须站出来大声疾呼一下,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清醒认识了,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需要有所改变了。我们真的认识到陈景润的巨大价值,我们才有中国创造性的高峰,陈景润的大智若愚,不是你俗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我对那个说我儿子可能成为陈景润的心理专家说,孩子能够成为陈景润式的人物,像陈景润一样为国家民族争光,为人类智能发展做出贡献,我很高兴,我自豪。



2017年6月于中关村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数字货币区块链的摩尔悖论

现在数字货币大热,大有未来全部取代纸质货币的概念。中国的BAT为首网络巨头在推,中国央行对此似乎也是行动在全球之先。2017年初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2017年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正式挂牌。不过对数字问题背后的风险,还是需要研究,本人认为这个风险是巨大的,是有无法解决的悖论问题,我将这个叫做摩尔悖论。
摩尔悖论的来源背景是电子行业大家都知道的摩尔定律,这个悖论是摩尔定律成立或者不成立,都会造成这个数字货币系统的崩溃,这个数字货币系统,一方面是仰仗着摩尔定律的成立,在另外一方面又需要摩尔定律不成立,这样的对立,意味着从开始这个系统就是逻辑上到未来是必然崩溃的系统。
我们的数字货币,不是代理支付下的货币脱媒,不是简单的脱离纸质媒介的以银行账户为后台的电子支付交易,这样的交易还是以传统金融体系为管理中心的交易,现在说的数字货币,是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没有一个实际控制者,去中心化的交易,这些数字的信息可以如防伪钞票一样在体系内流转,不需要央行的控制的。现在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被描述成为一个能够实现和支撑这个功能梦想的新技术,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这个区块链是一个多账本的技术,通过一整套的算法,其实是解决了古典的罗马将军问题,实现了在不知道谁说谎的情况下保持系统的稳定和正确。因为你的系统内有无数个账本,你不能改变其中51%的账本,则你就是安全的。但这个技术的设计,是以系统快速膨胀为前提的,也就是本来一个中心一个账本的事情,被你无数个账本所取代,本来访问一个中心取一个数据的事情,变成了需要无数个账本取数据并且进行数据比对和判断的事情,计算量极大的增加,尤其是在我们的各种交易不断膨胀的情况下,账本会越来越复杂的。区块链这个账本系统运行了,随着交易数据的积累和规模的膨胀,整个系统就会不断的快速膨胀,这比传统体系要大得多和膨胀快得多。你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必须赶得上这个膨胀的速度,才能够满足区块链体系的要求,这就是要求摩尔定律应当成立,而且要走很远很远。
但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可以知道这个区块链的成立,是依靠一套密码体系的,这个体系有私钥和公钥,背后是数字签名RSA这类的密码,但这个密码的安全才是体系的关键。如果你的比特币被偷了,说明其他人(无论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你的密钥,然后通过你的密钥转走了你地址上面的币。假设这时你的币被转到了add_X,拥有地址add_X对应密钥的人才能控制上面的比特币,才是被比特币网络承认的合法拥有者,你是没有办法证明他是非法拥有这些币的。比特币网络是分布式的,没有一个中心机构来维护,只认密钥不认人,所以无论是密钥没保存好而丢失了或者被黑客偷了密钥,比特币就永远丢失了,不存在挂失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密码体系极为关键!
这密码的强度如何?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公开说你要运算多少年才能够破译。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需要计算100万年!这个数字看似好大,但我们真的回顾一下,按照摩尔定律这样的速度,当年要计算100万年的东西,现在很多是一会儿就算完了,而摩尔定律不断发展,你现在要计算100万年才能够破解的密码,背后就是几十年后就能够破解了。尤其是现在量子计算似乎在突破,量子计算诞生了,其计算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增长速度,似乎又远超摩尔定律,下面你的数字货币密码被破解了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说那么我把密码做的更强大不就好了嘛!我可以让密码被破解需要的计算量,不是100万年,而是100亿年不就行了吗?但其实这个100万到100亿甚至更高,不过是数量增加万倍但在速度几何级数增长下,这个时间的增加也是有限的。更关键的是你的密码不能这样复杂,背后就是你破解密码需要运算的增长,你解码的时间也增长了,你每一次把明文变成密文或者把密文变成明文或者验证密码的时间,也随之增长,你不能每次使用的时候都等很长时间吧?你解码的时间从原来的不到1秒钟到需要几小时也就是万倍概念,但你这个系统还能怎么玩?所以我们的密码是随着需要的强度是越来越大而不断升级的,就如原来的DES、RSA从8位到16位,再到64位、128位,目前美国给世界的是64位,自己使用的128位RSA等密码产品禁止出口。
在一个有中心的体系,密码升级是很容易的,在没有中心的体系,你怎么升级?!谁有这个权力升级?就如纸币出现防伪技术进步可能被仿造伪造的时候,央行就可以换钞了,而数字货币没有一个发行机构的存在,谁能够换钞?这个换钞是需要有系统密码后门的,这个数字货币如果有后门会怎么样?想象一下比特币要是有后门会怎么样?谁会成为未来的发钞权的主宰?央行搞这个货币,愿意放弃自己的发钞权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何被选择性的失明?因此摩尔定律成立以后,去掉中心不能升级的数字货币,这个货币的防伪密码体系必然会被破译的,这就是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摩尔悖论。
这个悖论出现的未来,如果真的有一天数字货币的密码体系面临被破译,而不是黑客盗取某些密码,面临要置换密码的问题,能够办到这个事情的能够有谁?不要简单的想你可以通过线下的司法体系,因为没有全球政府,也没有全球实名制,这些密码密钥什么的,只能网络体系更换的话,那么你就需要根服务器和域名解释服务器的帮助,控制所有的账本账户,这等于你把发钞权交给了ICANN,也就是网络资本统治全球了。以后就不再是所谓的数字货币无中心了,而是有人有了密码设定的权力,也就是有了数字货币的发钞权。因此在这个数字货币推广的背后,是网络资本要全球央行的发钞权,这个竞争的本质我们要看清楚。
这个摩尔悖论我不信没有人看清楚,只不过很多领域内的专家是希望出现,是希望有这一天他们的网络统治世界,这也是网络霸权国家的需要,而对我们,则要知道这ICANN和我们的BAT都是网络资本下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是依附于美国强权的,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制定,对摩尔悖论这个问题必须重视和三思,不能被绑架着走上不归路。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中印世纪之争不能被舆情绑架
近期与印度开战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个人认为中印开战不是好的战略时机。边境的摩擦,这是印度选择的有利时机主动来挑衅的。如果此时不忍耐,被牵着鼻子走,被舆论所绑架,结果是失算的。
中国打印度,各种军事优势都有,各种经济优势也有,我相信还会是小刀切黄油的胜利开始。就算是运输后勤的问题,这个与当年日本跨海打中国被列强制裁,一样是后勤有压力的。中国打印度所应当担心的,就是不能犯日本当年的错误。抗日战争到二战日本在中国其实是消耗战,中国原来是一盘散沙,但在抗日战争当中全国上下空前团结,国家反而取得了巨大的凝聚力。现在印度也是一盘散沙,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内部问题,中国不能被当作解决印度内部矛盾的外部靶子,让印度整合内部问题。刀切黄油切完了,黄油还是黄油,却把刀弄脏了,你要能够真正的吃到黄油才是胜利。
我曾经撰文分析过,1962年当年中印战争的背景,最关键的为何在十月大雪封山之前动手,背后是刚刚好与古巴导弹危机同步,每一步战争的进退,都与古巴导弹危机的发展契合。我们是在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在世界霸主无暇分身顾及的短暂时间窗口教训印度的。这场战争得到的巨大战略利益,就是西藏的稳定和阿克塞钦的控制权。现在如果我们打印度这战争,要得到什么?是要先庙算的。
不要说中国有经济实力,不怕与印度打长期消耗战。无论是海军在印度洋和陆军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的地理优势巨大,同样的消耗不对等,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消耗背景下,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当年日本也认为它的工业远远超过民国,但为何我们可以持久战?其实根本的原因还在国际态势。这里我们当初说小日本的小是不对的,首先日本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就远超英国本土,当年更有朝鲜、满洲(东北三省加内蒙外蒙东部)、蒙疆和汪精卫两个伪政府、库页岛等(当时日俄战争割让的)这些现在日本没有的地方,中国如果不算飘离的新疆和西藏,真的是谁的地盘大和谁人多都不好说的。但为何日本打下去的消耗是致命的?!
现在发生中印战争,打消耗战中国可能真的消耗不下去的,这里不是大家都讲的财物实力而是人口!印度是有大量年轻人口的,而我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为主,这些人如果在战场上有我们历史上战争那么大的伤亡,巨大的社会负担是必须承受的。我们对越的老兵待遇问题,现在也没有彻底解决,而现在对印度,在西方先进武器的支持下,我们是不可能如美国打伊拉克那样的伤亡比例的,而且就算这样的低伤亡,给美国的压力都很大。想一下我们的失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理解这样的压力不对等,中国再也不是战死抚恤也就买头驴的年代了。中国的人口能够支持消耗,起码需要等二胎的这一代长大起来。中国伤亡与印度伤亡的社会负担是完全不对等的。
现在如果发生中国对印度的战争,我们要面对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其实可以回想当年的。日本当时打中国,军事上占尽优势,资源占有也很不差,为何就是吃不下中国呢?这背后就是全世界的反对,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当年西方列强的共识就是中日永远不能合并,而现在西方以及俄罗斯等国的共识就是中国绝对不能打垮和控制印度。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看到战争的深化以后,印度不会与我们媾和,而是印度在世界力量支持下的与中国搞持久战,是印度借助战争整合他们的内部资源。在西方和俄罗斯的支持下,我们打垮印度,且不说对方也是有核国家的变数,就是仅仅在常规战争上,其实是需要有打垮全世界的实力才可能的。而对我们的石油生命线,西方可以与当年对日本一样的禁运,甚至印度在这石油生命线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现在还在高速增长,说印度的增长超过中国,其实印度的实业增长与中国相比还是低的,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经济体量比印度多一个数量级的,就算增长率说是超过了中国,但增长量尤其是实业的增长量与中国相比差距更大,时间其实还在我们这一边。更何况印度的这个经济增长神话是被西方造出来刺激中国的。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吹出来的,其实是危机暗潮涌动,这个时候,咱们不应当成为其转移国内矛盾的稻草。2008年联合国修正了1993年的GDP核算标准。和旧标准相比,新的GDP核算范围将研发、专利和版权支出都视为投资,因此这类支出首次被计入GDP。2015年年初,印度调整了GDP的计算方式。为了数据好看,印度的原来GDP算法还可以这么玩:不仅金银都算成了储蓄而不是消费,印度政府还苦心考虑加入了绵羊排泄率等指标。此举令印度经济数据大幅修正:2013-14年GDP增速从4.7%修正至6.9%,而上一年度的增速从4.5%上修至5.1%。围绕印度的GDP新算法,外界的质疑声不断。就连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此前也对新数据公开表达了疑惑。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质疑称,当前印度制造业的经济增速只有1%,与印度接近8%的GDP目标相去甚远(引自《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12月26日)。如果中国要是按照对我们有利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GDP,我们的GDP还要大好多呢!而2017年7月我们刚刚说要按照国际这个准则计算GDP,到时候中国的数字又是大增。
现在印度的各种压力是远比我们大的,在边界问题上谁占有优势,我们看各自的要求就知道了。我们要求按照现状签约,而印度是不干的。现在印度的主动挑衅,背后的时机就是印度算好的,为何我们要按照这个时机随着印度的需要而动呢?这个地方,就是不战不和,拖着是最好。中国对印度,就是不要给他们那么大的外部压力,而是从他们的内部入手,印度各个部族和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很大的。
印度经济的好数据背后的隐忧是很多的,而中国的内部问题也很多,中国当前的主要战略方向和矛盾是经济转型升级带动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的崛起,是怎样的超越欧美,而印度则是欧美遏制中国的一张牌,这里目的和手段是要分清的,这个进程我们不能被外部因素打乱节奏。中国当务之急是怎样做好19大的权力交接和安排,搞好经济和体制的改革,而不是现在就陷于和一个人口大国的消耗战争里面去。
这里我说要对印度在边境上不战不和不谈的软对抗拖着,关键就是要把印度拖入军备竞赛的泥淖。冷战经验美苏争霸,美国的胜利也是在星球大战计划的军备竞赛下拖垮了苏联的。军备竞赛对制造国是最有利的事情了。目前印度武器是外采,中国是自己制造,西方把要淘汰的三代机等给印度,就如美国F16的生产线到印度一样,我们要现在与之战争,则还会有更多的西方及俄罗斯的三代机装备给印度,现在这些三代机对中国还是有战斗力的。我们需要的是在J20等飞机装备之后,在四五代机普及后与之的竞争,让三代机都是垃圾,不要让印度成为西方废旧武器的消费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面对印度的压力就是巨大了。
其实印度也有它的战略困境,也有它的地缘问题。印度是四敌环视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与印度也是历史新仇旧恨很多,印度国土面积远小于中国,战略纵深是不足的,中国占有的阿克塞钦是历史上外来势力征服印度的通道。中国只要保持对印度的压力,印度就难以不陷于军备竞赛的境地。其实这一次冲突的地方,就是印度被卡脖子的地方。保持压力,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印度扬言可以打2.5线的战争,但你现在能够打,你维持总可以打的能力,花费是巨大的,你受得了不?这个军备竞赛的花费印度比中国大很多,如果说占经济的比重,这比例就大更多!二战后日本和德国能够崛起的比较快,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军费开支不较少。而中国崛起成为大国,军备的花费是本来就要花的,而印度原来则是在美苏等大国之间找平衡,军费原本是可以不花那么多的。所以你就可以明白为何在现在印度急于与中国在边境上制造摩擦了,他们是以进为退,要找机会和解把军费降低下来,积攒与中国经济争霸的实力。
中国与印度的之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之上的事情,中国内功练好了,将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趋势,那就是:中国GDP能够超越美国,中国的制造业将更高端。在不远的未来是大概率可以取得突破大飞机、半导体和汽车机床机器人,突破网络、信息、通讯等高端制造业。如果这个势头持续,20年后制造业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再积累多年,到时候自然很多问题根本不用打了。时间是好药啊!如果印度陷于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它国内的矛盾就要大爆发,类似前苏联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印度是既有种族、部族问题,有又种姓阶级问题,真的发生内乱,才是中国的历史大机会。
现在西方的危机一直没有过去,西方是需要有大的利益输入才可以的,这个目标其实就是中国。印度的经济体量才两万多亿美元的GDP,是不足以支持美国等国渡过危机的,所以印度挑衅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是谁在唆使,我们是否有能力和好时机去挑战全球霸权模式。中国的高速发展,关键是实业的增长是远远快于其他国家,时间是在我们这一边的。而拖着与印度的军备竞赛,结果就是苍蝇腿也是肉,印度的军火订单也是西方和俄罗斯需要的,这里的差别是印度发展军备是外国订单被吸血,我们发展军备是高科技研发的积累,这是完全不对等的竞赛。
这世纪之争,需要的是大视野,不是舆情的绑架!现在各种声音一边倒的喊打,却不深入想完全之策,兵凶战危,不是动嘴说说的!而且很多人的狂热,不似简单的图样图森破,而是真的有各种势力的战略传播在里面。这个舆情是海外比国内还激烈,西方各种舆论工具都在挑逗中印进入战争,这背后是为什么?现在是考验我们决策者战略定力的时候,对舆情上的杂音,不应改变既有的战略方向。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全球央行和司法被区块链去中心
数字货币大热,区块链技术大热,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被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个去中心化带来的问题,却被一些人选择性的不予讨论了。没有了中心,央行的管理如何进行?司法的执行如何进行?这里的苍白,在区块链的著名案例比特币的应用上,已经显露了。而2017年5月的勒索病毒,就是公然挑战全球央行反洗钱和司法追赃了。
勒索病毒出来,关键的问题是这一次管你要的是比特币,而不是美元。很多人说区块链下的数字货币,是如何如何的安全,是不会有人盗窃的,因为账本是如此的清楚,云云,而这一次的勒索病毒背后只管你要比特币,说明这个数字货币系统才是洗钱最方便的,这背后就是数字货币去中心,你没有中心也就没有了司法的参与,在法外之地,绝对不是天堂。
这一次勒索病毒全球勒索比特币,就是以公然犯罪的态度,挑战全球司法对比特币的苍白,全球对他们的勒索所得都没有反洗钱和赃款追踪能力,这已经将区块链去中心化带来的危害给全球人民演示了一遍了,但利益集团依然是乐死不疲。
这样的故事,在前面比特币巨额被盗以后,就发生了司法和洗钱的苍白,不但不能追回损失,而且司法干预和诉讼都成了问题。
在2016年8月,Bitfinex宣布丢失119,756个比特币后,但这一切都在上周戛然而止。按照现价计算,这一次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约为7000万美元。虽然很多账户里的美元没有被盗,但他们却被迫分担了36%的损失。在遭受此次攻击之前,Bitfinex是最大的美元比特币交易平台。该公司表示,由所有用户共同分担损失是避免其破产的最佳方式。一旦破产,所有用户的款项因为冗长的法律程序将被占用多年。这里的公平和透明是完全没有的,在法律的真空下,什么区块链有账本,账本改不了,全球都不再有金融犯罪等等,全部变成了乌托邦式的梦想。
这个区块链的司法之难,以我的律师职业是非常清楚的,首先是管辖,这网络无国界,但司法是有法域和国界的,各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你按照哪个国家的法律来算?各国主权不会相让的。这差别在具体规定上可能差别不大,但在执行和证据层面差别巨大,没有全球统一的司法和政府,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这比特币已经成为了反洗钱的黑洞,各种比特币的交易规避了监管和司法,事实与很多人介绍和想象的差距巨大。如果我们的经济生活全部是这样的比特币,这样的没有中心,其实就是我们早已经证明失败的无政府主义,这只不过是无政府主义通过披上去中心化的外衣的卷土重来,而真正搞无政府主义的,其实并不想真的没有人来管,而是要颠覆原来的秩序,变成我们来管。
有关专家说:当前有些观点认为区块链金融的“去中心化”是不恰当的,中心依然存在,只不过以前是物理中心,未来将是以互联网为中心,谁提供区块链的发布与信任服务,谁就是中心,区块链生成平台即中心。(自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来源:《首都金融》2016年9—10月刊,总第28期)这段话被一些人引用给我当作所谓的网络在区块链下不会失去秩序,而恰恰这句话表明了美国因特网要实现霸权统治世界的图谋。
就以比特币为例,如果提供区块链的发布与信任服务,区块链生成平台即中心,那么控制比特币的人就太可怕了,是世界霸主了。而比特币确实非常神秘,前500位的账户背后到底是什么?是否发布者有密码后门?而区块链生成与美国军方控制的13个节点——根服务器,其他国家对这个军方控制的网络均是主从接入协议,这等于是把全球控制中心交给美国军方,交给ICANN。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形成当今美国因特网的是美国军方免费向社会开放,而不是美国军方不用了或者淘汰了,交给美国私人机构ICANN的管理权背后与军方的关系,也完全不透明的。其实这个背后,就是一个向美国军方和网络资本交权的问题,要把全球央行的货币权力和主权实体的司法权力去掉的一个过程,对此我们要看清楚。
所以我们要搞数字货币,要怎样搞,关键是要在我们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搞,中国的自主主权的公网不建设好,未来搞数字货币就不成熟,或者说要搞就是走上亡党亡国和国家民族核心资产流失的道路上去。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发电量数据告诉你中国是怎样的强国
很多学者拿中国的发电量增长说事,似乎是来证明中国经济造假的,但这里我也要说一下在发电量数据之下,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强国,根本不是这些人想象那样。他们能够忽悠,就是发电量数据相对保密,不如其他的数据那样公开好找,老百姓知道的不足而已。
中国的发电量比起几十年前,是巨量的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的发电量已经比美国多50%以上,大约是欧盟的二倍,多于除了中国的整个欧亚大陆,相当于美国、日本、俄罗斯三国的总和,或者是南北整个美洲,这才是真正的强国概念!
如果细分的话,中国的工业用电大约要占四分之三,而美国只有20%多,中国的工业用电已经是美国的几倍了,而且中国的工业用电,已经与全部OECD国家的总和相当了,这才是一个全球制造中心的最有力证明。
西方的衰落,也是可以从发电量上看出来,这10年来,西方的发电量基本没有增长,甚至还有降低,背后就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并没有被消化,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到西方的潜在危机。而西方的经济复苏数据,在这个发电量的数据下,为何中国的那些人就双重标准了?
我们说中国的发电量增长不如GDP的增长速度,但别忘了我们还加入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我们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50%,这碳排放强度在中国就是主要火电和能源与GDP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的GDP增长与发电量增长就是要有剪刀差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居民用电比例是很低的,美国是超过40%,背后就是我们的空调都规定要26度,人家是20度,这是多少耗电量?!中国要是真的按照西方人的能耗标准,全世界的能源都要紧张,现在是中国崛起,世界资源要再分配,西方不能如以前那样浪费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印度的发电量已经悄然超过俄罗斯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了,虽然这10多年印度比中国增长慢,但印度比世界的速度还是快多了,而且这一两年,印度的增长是比中国快的,我们需要注意这样的竞争对手。
展望未来,如果保持中国这个增长,未来世界的格局在10年内将大变,时间在我们这一边,大家需要有信心,有发展眼光。




附录数据:
2017年6月13日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发电量合计为248163.52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5%,2005-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2016年,北美地区发电量5.3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占世界的比重为21.5%,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2%。2016年,中南美地区发电量1.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占世界的比重为5.3%,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2016年,欧洲和欧亚地区发电量5.3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占世界的比重为21.7%,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2016年,亚太地区发电量10.9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占世界的比重为43.9%,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2016年,欧盟成员发电量3.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占世界的比重为13.1%,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2016年,OECD成员发电量10.9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占世界的比重为44.1%,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2%.
2016年,中国发电量6.1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占世界的比重为24.8%,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
2016年,美国发电量4.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0%,占世界的比重为17.5%,2005-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1%。
1. 2016 年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 107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1.35%。
2. 2016 年全年, 第二产业用电量 4210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74.6%。
3.2016 年全年, 第三产业用电量 796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2%,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12.6%。
4. 2016 年全年,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805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8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11.5%。
2016年8月,美国终端用电量3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1559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41.47%,同比增长8.17%;商业用电量1292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35.71%,同比增长4.55%;工业用电量833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22.65%,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缩小1.5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用电量7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0.17%,同比增长0.96%。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牛吃草”问题不太适合孩子奥数
这两天带孩子上奥数,讲到了牛吃草问题,而且还说这个问题是牛顿提出来的,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当作奥数给孩子教授,是非常有问题的,会把小孩子的思路带到沟里,倒是真的印证了一些妖魔化奥数的人的说法,对这样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牛吃草问题大致是这样的: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期间一直有草生长。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给孩子的解题思路大致是这样的:这片草地天天以匀速生长是分析问题的难点。把10头牛22天吃的总量与16头牛10天吃的总量相比较,得到的10×22-16×10=60,是60头牛一天吃的草,平均分到(22-10)天里,便知是5头牛一天吃的草,也就是每天新长出的草。求出了这个条件,把所有头牛分成两部分来研究,用其中一部分吃掉新长出的草,用另外一部分吃掉原有的草,即可求出全部头牛吃的天数。
这个问题在我们小时候应用题是不讲的,不知道哪一天给小学生当作奥数讲了,但这个问题当作奥数,没有把问题讲透,给孩子留下错误概念,问题还是很大的。这个问题孩子的解法,给大学数学教授以高等数学的视角看,可能就要开骂了。因为这个草长的一样快是有歧义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实际是每天长出一样多的草,可不是草长的一样快!被吃掉的草,当然不能再生长了!你可以想一下如果开始是100棵草一天长出10棵,那个速度是10%,吃到后来剩下10棵草,还是要一天长出10棵,这速度就是100%了,这怎么是长的一样快?这是生长速度指数型的增长。
这个问题给小孩子算术怎样解?代数的方程怎样解?解法主要考虑的就是草每天增加的数量一样。其实这个解法与真实的情况差别是巨大的。因为草每天生长的一样快,但被吃掉的草可不长,每一天长出来的草,应当是前一天剩下来的草按照一个同样的生长速度同比例的一个增加量,这会出现数列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草生长和牛的吃是连续的,不是数列离散的,这就要变成微积分的内容了。
牛顿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显的就是一个微分方程的问题。牛顿这个大师,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他提出这个问题,原本就是一个微分方程问题,类似的问题我记得是大学时候做过。而且这类似的问题是微积分的一个标准应用问题,可以使用的场合特别多。
对这一个微分方程的问题可以拓展到很多领域,例如如果对应的金融领域,你拿你用钱和利息来计算,就是牛和草的关系:你每天使用的钱是牛吃掉的草,你的钱存在银行每一天不断的长利息,就是草在生长,生长速度每天一样快,就是利率不变。这里如果这个计算利息的周期是连续的,则(1+1/n)^n,著名的无理数e就要出现了,这是一个与e指数相关问题了。类似的问题,我们金融计算资金收益和财物管理等,是总要用的东西,而且比这个要复杂。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不是孩子能够解决的。这里与以往的初等到高等数学给孩子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别是不一样的。例如:以往小学生用四则运算解决应用题,到中学就是代数和方程,但两种方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只不过高级的方法更程序化和简单了。但牛吃草问题给孩子的奥数解法的关键问题是:这样的思路不等价,而且连一个近似的解法都算不上!把指数问题变成线性问题,其中的偏差过大了,按照微分方程的计算结果,会与现在给孩子现行的奥数计算结果有天壤之别。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变成孩子们惯用的奥数思路,例如改成在产的工厂加工零件再出售,就没有上述的问题。因为工厂生产速度与留存的库存没有关系;而草的生长是与留有多少草在生长直接相关的。还有出口动态排队问题,也是很好的。但有些变形会有新问题,题目变形成水龙头进水出水,都会有一些物理问题(水箱内水压对龙头流速有影响),导致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给孩子的应用题不光要贴近生活,更要贴近实际情况,给他们对这个世界建立起正确的数字概念。不能让孩子脑子里面的数学模型与真实世界有重大偏差,否则对孩子未来思维和思考整个世界都有不良影响。
如此给众多孩子用这个不准确的方法做这个牛吃草的问题,给社会带来的非常有害,因为很多孩子以后未必是要学习那么深的数学,对这些问题他们不会,总比自己认为会但不对要强太多了。在小学孩子建立对整个世界认知思维的时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绝对不能有半点偏差。现在很多文科生搞经济,数学没有吃透,很多金融领域类似牛吃草的高等数学问题,就是按照现在给孩子讲奥数的这种算数思路来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带来很多匪夷所思的概念,还认为自己灰常正确。
所以我认为这个牛吃草问题,就要还原成为微分方程问题,从孩子的奥数当中删除,同时要让孩子知道类似的问题是一个微积分问题,他现在还不会。知道自己不懂,就是一种进步,反而一知半解,危害最大。所以选定教材和问题非常关键,很多奥数被妖魔化的问题,恰恰出在问题的选择之上,就如把脑筋急转弯当作奥数一样,利用你的概念理解偏差来为难你。而这个牛吃草的解法,对本来应当微分方程的问题,利用这个理解上的差异,变成了算数问题,而不是本来就可以简化为算数问题。所以这样的问题,孩子奥数课程和考题里面,还是要回避比较合适。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儿子在思考练习的奥数题,分享一下,让你知道现在9岁孩子面对的顶级难度,可以秒杀99%的数学老师。题目如下:黑白各四颗棋子,每次可以取同色棋子若干个,或者取黑白棋子同样数量的若干个,但第一次只准取一种颜色的棋子。甲乙先后取棋子进行游戏,谁拿到最后一个棋子谁取胜,问这个游戏采取必胜策略取胜的各种可能组合数与必胜一方在所有可能的博弈进程当中取胜的组合数,二者的比例是几分之几?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语文教育的拔苗助长比奥数问题更大
对孩子教育,确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我们总说搞奥数拔苗助长什么的,其实语文背后的拔苗助长,给孩子的心理影响更恶劣,对孩子的思维认知的影响也更坏,但这些却被某些人选择性的失明,这完全是双重标准。
奥数要早教,原因是孩子有智力发展的敏感期。大家对孩子的智力能够达到的高度有误区,其实10岁孩子下围棋就可以入职业段,超越绝大多数成人。奥数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不会导致一些心理上的、社会上的问题。而文学里面很多社会负面,不是孩子能够理解的,就如我们自古就是少不读水浒,而我们的小学辅导语文和测试,水浒是必须读的。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的就是语文的文学里面的一些东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有巨大影响。这些人说话,就是带有明显的利益屁股。
现在对语文加强到什么样的程度,课外班是什么样子,很多人也是没有概念的,我7岁女儿上课外班,一上课就发了一本《辞海》给孩子,说是要查一些典故,需要用得到。对这样小的孩子,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的范围都不够了吗?你教育部对孩子的语文大纲在哪里?为何没有谁去查查呢?!这里辞海的典故,都适用于孩子吗?别以为你做奥数做不过现在的孩子,就是语文,很多内容也是让你崩溃的。我们语文有教学大纲吗?语文的小学大纲,圈定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内容还不够吗?需要《辞海》吗?

其实很多内容,数学奥数是只要孩子能够听得懂,就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但文学里面的东西,就不那么简单了,而且很多文学里面隐晦和双关的事情,不是孩子能够懂的。就算是唐诗,也不那么清白,这就是为何在《红楼梦》里面贾政要说贾宝玉喜欢唐诗是不务正业,就如“春明不觉晓”如果是诗人在青楼里面写的,成人都是懂的。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观城”若是在画舫狎妓开苞写的,就又不同。更有直接的,“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然后就“舒而脱脱兮”了。还有那“银样镴枪头”,别只说直接意思,那暗喻的是什么?这些内容对10岁不到的孩子合适不?现在这些课外班,可不管这些。9、10岁的孩子,课外班就给孩子讲柳永,讲《雨霖铃》了,这个孩子能够懂不?尤其是男孩子懂不?你要培养孩子早恋吗?为何选拔阴盛阳衰?为何会娘炮众多?这里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出端倪来了。
所谓加强语文,孩子的语文课外班还流行大量外国文学,还培养大批崇洋者。这里给孩子讲上帝创世纪,给孩子讲希腊神话,都是特别的美好。说到中国的诸神,还与之比较,说的我们的诸神似乎就是迷信的化身,西方的神圣是多么的有人性,文艺复兴给西方神带来的人性等等。同时语文课讲基督教里面的异教徒下地狱,把先哲放在地狱第一层,因为他们不信基督教,佛教徒等中国人会在地狱的第六层受尽苦难,云云……,当时我孩子的语文课外班课上,直接有孩子反对说他是伊斯兰教的,老师没敢往下讲。我们反对泛伊斯兰化的问题,但我们对文艺崇洋党植入的基督教内容和崇洋内容却相当的宽容,宽容到没有原则。其实这些内容本质对中华文明和我们民族,都是不利的。我们的课外班,就能够这样说我们中华文化?那个国家的教材里面有这样多的外国文化的内容?还有外国宗教的内容?别说是神话故事,这些神话都有宗教背景的。奥数超教学大纲多出来的是逻辑和数理知识技能,而语文超纲超出来的,可能完全是有害的东西和敌对意识形态的东西。
加强语文,对不大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下,孩子对文章中的思想高度理解是不足的,而且本身思想高度也是哲学社会学的事情,不是文学来越俎代庖的。孩子能够加强的,就是不断的提高辞章水平,不断的变得更文艺,结果就是适合女孩和娘炮,逆向淘汰了数理英才,并且造成孩子选拔上的男女比例失调阴盛阳衰。如此的文艺化,让每个孩子去学习这个,选拔淘汰的方向会是怎样?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会如何?这些知识能够有啥用?这样的文艺性,导致的就是社会上的琼瑶体、武侠体、甄嬛体的相继盛行,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各种宫斗、穿越、玄幻成为孩子脑海里面的主流,这对他们的成长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数理英才和未来大师的苗子在这样的环境,怎能不被埋没?!我们可以看一下给十岁不到的孩子们都考什么,比如读《西游记》,就考孩子齐天大圣的府第在哪里的右首什么的,这样的细节,估计除非你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一般成人也不知道。

中国的国学不是文学,西方一直把中国的国学矮化成为文学,所有的国学内容都在大学的中文系,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就是语文。他们不适合给过小的孩子,是需要孩子有能力理解的时候再学习的,不应当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里面。中国国学里面的历史、治国、管理等等思想性的内容,其实需要的是专门的专业和课程的,与中文其实不是一个专业。在孩子能够理解这些的时候,可以在思想品德这样的课程里面学习。中国很多的文人情怀,让我们觉得大文豪就是大政治家似的,给很多孩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幻想,等到看到社会现实的落差时,各种反社会的叛逆就形成了。
语文教育的拔苗助长,与中国古代孩子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古代教育孩子是开读、开讲、开笔为步骤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打开记忆力,只是背诵不讲内容的。到开讲也就是讲其中的文字含义,理解其中的思想,是要到开笔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十几岁了,也就是我们上初中了,绝对不会在小学。中国古代的小学是考据、训诂、对对等,修齐治平是要考取秀才后的事情。而且古人只有那一点文科知识没有现代理工知识,是讲博学不是科学的,这学习的知识量内容量也远远小于今天要学习理工的孩子,他们是在把文字等基础学到很好的程度,才会接触思想性的部分,现在的语文课的内容,比古代是前进的好多的。
在语文的语言文字学习,在孩子没有理解能力的时期,把握方向非常重要,就变成带有西方价值观的文学或者宗教思想论述的情况下,其实就是一种洗脑。我们的教育部门自己没有意识,竞争国家和某些宗教是清楚的。网络上有网传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文章,说孩子在美国受到教育,能够思考人类的大问题多么的震撼,其实这就是洗脑,因为孩子没有逻辑思考能力,最后的结果就是检索舆论场内的声音,变成所谓的自己思考,这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这个过程,西方的普世价值是完全渗透的,语文课不光是语文课,是比我们的政治课更有效的意识形态渗透的机器。
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现在高考作文的公*知体盛行,各种网络流传的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以西方普世价值的道德旗帜,狠戳社会伤疤妖魔化我们体制的公#知体文章。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年代,利用科举题目来妖言惑众从来都是重罪。在满分标杆的文章背后,是一大群不懂事的孩子在模仿,而且很多时候的模仿是完全机械性的,孩子们是先在老师的指导和各种以前的作文集下自己写出几十篇范文背下来应付高考的,这个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公知的洗脑培训营。
相比中国的语文,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美国的英语教育和相关选拔考试当中的英语部分内容。别说他们的数学简单,英语其实更简单,只不过我们是外国人,对他们英语相对于母语的简单体会不到。美国是到考大学考研究生,都是英语只考词汇的,美国学生的英语语法,是普遍比不上中国学生的!为何总叫着要师从西方与西方接轨的各种教育专家们,在这里就选择性的失明了?对此我们真的是不得不想一下他们的立场和利益屁股问题了。
对这样的状态,背后是意识形态的渗透,是新的知识爆炸情况下,文科知识的重要性被迅速增长的理科知识所稀释。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局限在原有的简单教学层面,对背后的宏观竞争大背景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现在表现出来的是冰山的一角,但长此以往,影响的是中国人才的成长,影响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教育领域,也是中外竞争的战场,也是西方遏制中国各种渗透最严重的地方,已经沦陷巨大。
对此情况,我们建议就是以下几点:
1、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言文字,思想性的内容,要增加在我们的政治课程当中去学习和考试,而不是语文当中没有标准的放任老师自主发挥,放任宗教和普世价值的渗透,我们的政治老师的政治素质比文学老师要好。
2、要大幅度减少外国文学的比重,甚至是可以不学不考,这部分是给专业人员和爱好者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要增加,但不能夹带私货的增加语文的比重,要此消彼长挤占美化西方的外国文学的位置。
3、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水平,要与国际接轨,比照美国相关考试的英语部分。建立相关的大纲要求,严格限制中小学的超纲教学和考试。
4、加强语文教育应当放在大学,不能很多文科专业都只考英语不考语文!中国的研究生考试只考外国语言不考本国语言,那是殖民地才有的现象。我们的研究生考试应当把外语变成语言,英语和中文各一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的语文教育问题更多更大,而且这些问题是隐形的,是带有外来势力渗透和战略传播的,语文教育的舆论是被操纵的,如果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后的竞争力,是重大的影响。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教改是开知识爆炸的历史倒车
我们现在的教改,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在知识爆炸时代,原有的东西不重要了,现在你却把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在教改当中强调,是开历史的倒车。想一下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是解决翻译、写作、文科知识查询等日新月异,将来这些本领,是在知识爆炸时代即将没落的,但你的教改却在加强,在与人工智能水平培养有关的逻辑奥数等,却被严禁。
很多人对教育的思维一成不变,在知识爆炸时代他们刻舟求剑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就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新增的知识,在各学科上是不均衡的,知识爆炸更多是自然学科的知识。在人文历史方面,知识爆炸带来的变化是有限的,发展的速度与先前是没有太大区别的。这里他们所学的学科,变化是有限的,而且在知识爆炸下,他们的学科可能重要性被稀释,他们是由衷反对的。
人类认知世界也是不断的发展,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时代,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国的先哲们都是博学全才的。我们的儒家讲的就是博学,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人,也是各科通吃的博学之人。但这个博学到中国的两汉已经不成了,要有重点的划分了,西方也是各种学派的划分,因为知识数量增加,你是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的。在你不能掌握全部知识,只能掌握部分知识,则你掌握的那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怎么样,直接决定你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在知识爆炸面前,原有的知识体系格局改变了,意味着很多人的命运就改变了。而对教育,则意味着不同学科的重要性在变化。
西方历史上在牛顿时代,微积分和经典物理学的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理工科的知识爆炸。然后就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带来的知识爆炸,然后就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一个个信息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我们对自然知识认识的爆炸。中国在这里只有最后一个可以叫做经历者,其他都是追赶者。而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爆炸增加的,都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这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爆炸是不对等的,不是各科均匀的增加新知识的。这个不对等不均衡,带来教育体系乃至社会各个层面的资源、利益、权力的再分配,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文言文和官话,可以说是2000年不变,虽然也有唐诗宋词的发展,但与西方这些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速度相比,真的是非常有限。科学这个词,还是康有为翻译的,叫做分科之学,是针对博学鸿儒而言的,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在我们古代是没有地位的,别说是“道、术”之别,连“术”都称不上,是“匠、技和巧”,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是要被叫做奇技淫巧的。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的冲击,就是在教育领域当中,自然科学的分量越来越重要,你想要倒行逆施对这个发展方向螳臂当车,你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总有人是没有认清这一点,想要搞复辟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汲取。
知识爆炸所带来的,爆炸产生的新知识不是原有知识体系均等的增加,而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之外增加的新知识。这一次知识爆炸,主要的动力就在信息、通讯等领域受摩尔定律的影响的推动,在摩尔定律之下是18个月性能增加一倍成本降低一半的,这带来的是一个指数型的增长,这个增长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以上,带来的就是相关知识的爆炸。对原来的人类文明突然增加了大量信息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这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原来的知识体系被冲击,原来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被稀释,对依靠原来那些知识掌权的人群,靠原有知识想改变命运的人群,是重大的危机。而对原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也冲击了原来的既得利益者。
知识新增的不均衡,知识体系当中不同领域知识的需求比例,决定的是掌握这些知识的人的命运!他们影响就是要影响到教育领域的。知识爆炸对原有很多学科知识的稀释。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比例越来越重要,对原有知识体系、权力机构和社会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冲击,对西方社会就是原来的宗教神学知识体系被冲击,不光是很多理论把原来宗教的认知给证伪,同时宗教神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被冲击,宗教掌握权力的知识阶层跌落神坛。因此西方兴起了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这些内在的历史,就是知识改变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最生动的注释。
而新知识的冲击,对中国近代也是影响巨大,以前中国只封闭在儒家传统文化知识层面,新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涌入,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施行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因为科举制度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下的,新的知识的冲击下,这个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在这样的冲击下,西式学堂的小学生都可以藐视科举产生的举人进士了,因为他们不懂得算数。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我们文科的这些人也是变化的,搞出来了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打倒了孔家店,在文科施行白话文引入了大量原来不入流的社会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入了大量西方文学知识。我们现在还有这些影子,客观上也是中国人崇洋的初始来源之一。中国是自己的文字里面教授外国文学最多的国家,美国GRE都不考的英国古典文学,比如莎翁的著作等,我们的高考也要考的。文科在中国的地位,就是比其他国家高多了。但知识爆炸下,他们的重要性也被稀释的。
在当今知识爆炸下,鲁迅等人当年搞的,鲁迅的衣钵传人也在搞,但现在与当年不同了。我们还有当年那样全球文化文明的新知识涌入吗?现在的知识爆炸程度,也比当年大多了。为了不被边缘化,这里我们的文艺小清新制造出来了大量垃圾知识来维持他们在知识体系当中的重要性。这里的垃圾信息,各种娱乐八卦成为了重要的文艺青年的知识了,而且你说现代的明星的八卦是很LOW的,但你要是说张爱玲等民国名人的八卦,就变成有文化。你说“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就是高雅的,如果你按照当代真实含义说援交,就是低俗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是不带来生产力的。其实这样的恶果在日本已经可以看的很清楚了,日本的宅文化、素食者,极大的阻碍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们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认识到知识爆炸的不均衡,认识到这样的冲击,在冲击面前修正我们的体系,按照知识爆炸趋势的知识构成比例,调整我们的教育需求,而不是放任被重要性稀释学科的即得利益者,放肆的加强自己学科的教育权重,让未来我们需要的人才结构失衡。而这稀缺性,已经从人工智能人才的薪金奔向天价所体现,为何清华姚班的顶尖本科生,会200万年薪一个都不去,你就可以理解了。
知识爆炸时代的教育需求和原有知识的被稀释,是容易被刻意掩盖的。这与知识发展的替代作用是不同的,就如你有了计算器,珠算就不重要了,这很容易被社会共识。但知识爆炸下对原有知识体系的稀释,效应则不像被替代那样一目了然,则会受到被影响的群体既得利益的巨大抵制!谁也不愿意自己所学和所教授的知识,重要性被降低。人来发展牛顿时代的经典物理和工业革命之前,理工知识是很少的,而之后理工知识就是关键,中国没有发展,就是贫穷挨打;在爱因斯坦时代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开展的核子时代,新的知识带来新的国家民族洗牌和半导体时代,我们当年是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核子时代中国跻身了核大国才有今日地位;而摩尔定律主导的知识爆炸信息时代,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主导性大国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对数理化和信息等自然科学的需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又大幅度的增加,这个时候我们却要加强文科识别度了!文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语言、历史、地理等知识数量是增长与自然科学比相对稳定的和有限的,这些学科的人被稀释和边缘化,必然要找出种种他们重要的理由。但人的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一定要有所取舍,因此这些知识被舍弃是必然的趋势,你逆潮流是你的利益立场,但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在这里一定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所以中国的教育误区,首先就是对知识爆炸下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是不适应的,对原有的学科知识要求会被稀释也是不适应的,我们的教育要对国家民族未来二十年后的人才需求做规划,哪个时候的人才,在人工智能和知识爆炸的情况下,顶尖的理工人才会更关键的,而不是走向文艺化。现在的中考高考改革,就是要把理工科的尖子打压。现在的高考,对理工科居然高考分数当中理科分数50%都不到,是350对400,以前还是450对300来着。而现在这理科350分是你数理化生都要学,是以前的生物和化学两科变成一科!所以分数比重少了,所学的并不少,生生的多一门文科课程!这就是埋没理科英才的教改!!
这样的文艺化教改,就是开历史的倒车。想一下英国在引进中国教材,韩国在搞科学英才高中,美国在以全球化的数学大联盟竞赛拔全球的奥数尖子,我们的数学竞赛成绩先输给美国再输给韩国,恶果在逐步显现。如果我们的社会在世界各国已经转向的时候,还不醒悟,就要被淘汰了,根本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过去读书人其实也要学习语言的。古代我们也有官方语言,叫做官话,这个就是现在的普通话,而白话文的白话是特指粤语,而且建国的时候差点就使用粤语了。这是为了各地来的人说话皇帝听得懂,而官员是异地做官,去了外地也听得懂。因此原来说的讲官话,就是指你不与我讲共同的方言而讲普通话,打官腔不光是说普通话,还要说的是文言。这样读书人在当地就有了特别的垄断地位,只有读书了才可以与官员交流,过去是不许本地人在当地为官的,否则你只有经过当地的师爷翻译了。这样的阶层分层分野,现在很多人不体会了,这也是造就士绅地位的保障,也是读书人的利益,这有时候比文盲的影响还要大。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教育理念误区:天才总是要发光的
我们说孩子天赋好,自己努力,到了哪里,他都可以表现突出。但这个突出不假,问题是他如果到了一个很差的环境,他是可以突出,也就是相对于环境的突出,总体的发展空间和高度是受到限制的。
这就如我们下棋,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变成那里的第一,但如果不跟更优秀的人一起切磋,在业余棋手圈里混的,永远成为不了专业高手,专业高手是需要成长环境的,你必须不断的找高手切磋,不断的换到高手的圈子里面去。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要分班分层,要有重点,就是不断的让最好的孩子集中到一起,让他们彼此激发,同时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资源,让这个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天才要发展的更高,必须是天才与天才的接触和切磋,必须是要把他们集中起来的,同时这些天才对老师要求更高,也会激励和提高老师的水平,成天教授普通孩子的老师,是难以教授天才孩子的。你让天才的孩子去薄弱校,这些孩子可以成为薄弱校的第一,但薄弱校的老师和环境差距,结果就是总孩子的学习水平也难以赶上重点校孩子的差距,这些孩子其实就是被牺牲和埋没了。这就如文革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果他们是发光了没有?多少人才在这上山下乡当中被埋没?他们的到来确实是改善了农村文化水平了,但这个改善和发光,比起没有去的留城的孩子,比起世界上其他优秀孩子的发展,又有多大的差距。
好生源给薄弱校,确实好孩子还是优秀的,你可以再以“校额到校”的政策保障他们以后有机会上重点。但这个弯路走下来,他们与本来就能够直接上最好学校,争分夺秒学习的外国孩子相比,也就是与最顶尖的外国孩子,他们未来的竞争对手相比,就如拿他们在黑暗里面的月光去比白天的太阳,他们确实也发光了,但这个光芒实在是太微弱了。
中国古代是一个隐士的社会,有不少世外高人,中国人也相信这个世外高人的故事。但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世外高人只能是神话了!因为我们的环境下,知识的增长是几何级数的,过去的上千年知识积累,也就是现在的一年时间,你在世外脱离了这个环境闭门造车,不能及时的学习爆炸当中的知识,你要成才就是没有可能!古代可能的,现在绝对不可能了。这是一个你隔绝世间嘈杂静心思考和在知识环境下熏陶的比较,在知识快速增长的时代,你是越来越不能片刻脱离这个时代环境了,所以越来越不可能有隐士,越来越天才的成长需要环境的支撑,不是以往的时代了。中国过去的与世隔绝,带给我们代价是巨大的,教训必须牢牢铭记。
我们的知识发展,早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智商的进化,千年以上古代人的智慧,现在依然能够在我们文艺青年面前大放光芒。但古代人与我们现代人的差距,就是在这个知识环境上!古代人可以在慢发展的农业社会当隐士,可以自己潜心研究,背景是掌握了我们现在小学奥数的水平就是全球的智者了。而现在则是古代智者的数理水平,孩子们当中的佼佼者,需要在10岁以前掌握的。他们没有现代教育体系,没有最好老师教授的环境,怎么可能在信息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下发光?能够发光的最多的文艺部分,而且难以超越前人的。
在知识爆炸的社会,天才要发光,也是要环境的,是对前人知识的学习要有更高效率的。在现代教育资源环境支持和个人刻苦下,发光也越来越不易,越来越需要国家力量,过去那种深入我们文化的隐士思维,觉得在哪里都行的想法,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了。
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人才的成长环境,人才不是哪里都会发光,而是很容易被环境所埋没。而教育资源有限,是必须向有能力的天才们倾斜的。现在信息社会,人才就如海量信息一样,没有核心检索的支持,没有排名优先,就是要被埋没在垃圾信息当中,永远不会被发现。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中国孔子、释迦牟尼、孟子、亚里士多德等出生年代都差不多,所有的聪明人一起产生,这个也是小概率,现在不是何新在考证古希腊的历史有伪史嫌疑吗?既然伪造,这时代就是比照中国传承有序的时间点来的。包括佛教印度自己都没有历史下来的,这些文献也是前面宗教人士比照中国历史创造的才对,总的算下来,中华文明的历史正源非常重要。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小学生研究苏轼动了谁的奶酪
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该校2012级4班的微信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因此刷屏朋友圈,在这篇文章中,小学生利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能力让无数网友的折服,也引来无数文章,也有学者纷纷质疑的,不过这个小学生的研究,为何有这样大的动静,到底动了谁的奶酪才是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可以想见的就是小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帮助,这个家长帮助其实是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的,每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对孩子学校的各种任务,都是家长的义务,而这一次遭到吐槽,更关键的还是背后的家长属于超牛,让太多人羡慕嫉妒恨了,因为清华附小是清华的子弟学校,家长是清华老师,这老师的水平当然是杠杠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小学生的研究范围和水平。
本次小课题中2012级4班共完成23份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既有《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还有《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等几篇,水平之高,也惊倒一片网友。这样的水平的文章,不是一般家长可以做出来的,所以家长的学识水平,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导致的是很多教育平常的家长,深深的陷入了焦虑,家长的差距让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让你看到,在提倡了素质教育以后,这些素质教育,其实是让寒门子弟更是进阶无门!这才是让社会整体反响很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撰文《没个好爸爸,清华附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文中提到,要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不能只用学科分数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还有人质疑,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活动,实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巨大的负担,并不能反映小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此云云……
在这样的焦虑当中,我们的学界为何也质疑了?以前他们搞这样的“素质教育”,可是大力提倡的。而且这个符合我们的弘扬传统文化,符合我们有些人说的要加强语文教育,这么多的符合,为何现在双重标准了?在质疑的里面,不乏北大的文科学霸,除去北大和清华历来的较劲和互相贬低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中国传统下的文科学术思维,在知识爆炸时代,已经要被理工科的小学生所秒杀!这个秒杀,实际上是连北大的文科学霸也不可避免!
信息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其实对传统文科挑战是巨大的,西方的文科已经与中国的文科概念不同了,是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技术工具进行文科研究的,这是我们那些不学理工科的孔乙己做不到的,而在理工背景的爸爸指导之下,孩子的水平,其实已经是超过中国的腐儒,与西方的研究文科思路接轨的。比如清华附小的小学生在孩子的报告中,学生们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子由”是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苏轼诗词全集》中共出现229次,“足可见苏轼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深。”另外,“归来”一词共出现157次,“归去”则出现92次。学生随即展开思考,这样用词的原因是因其总是在到处云游吗?通过进一步分析诗词创作的年代,结合苏轼被贬谪的经历,学生发现,“苏轼一生三次被谪,每次被谪结束之后,苏轼诗中'归来'出现的次数就会有所增加。”这要是按照传统方式去考据,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
这里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是,在奥数训练和信息竞赛训练后,10岁的孩子,就是可以秒杀99%的成年人,甚至可以说是99%的数学老师,更别说北大文科学霸了。这里我们那围棋类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了。顶级专业棋手可以10来岁入职业段,而只要是职业段的10岁孩子,就可以秒杀所有成年业余棋手,同时刚刚入段的职业新初段,是可以下赢中年以后的老九段的。其实孩子经过努力学习所达到的高度,结合现在的信息科技的技术支持,就是比那些孔乙己厉害。孔乙己需要多少年考据得出来的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一条检索指令,可能一秒钟都不到答案就出来了。
因此这里首先让文科学霸所不理解的,就是工作量问题,所以学霸要说:“翻看之下最主要的印象是,这么繁复大量的工作,真的可以由几个孩子在八天内完成?”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大数据的力量!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下的检索,速度是极快的,是以往文科考据所根本不可想象的。这些文章引用的上述数据,都是统计性的数据,在传统的文科考据模式是巨大的工作量,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做到的事情,确实可以在计算机大数据系统下分分钟统计出来,因此八天时间是很富裕的。以往的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比不上一个掌握了大数据技能的小学生的,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清华子弟在其搞信息技术的爸爸支持下,迅速的掌握了信息新科技,就是开始秒杀原有文科学霸了。因为我们的知识爆炸,是信息时代下各种理工科的知识爆炸,原有的文科知识没有爆炸,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人类分析问题的水平能力是突飞猛进,原有的文科学霸就是要被淘汰!就如我们的晚清,学富五车的进士比不过受到西式学堂教育的小学生,原因就是他不会算数不会科学;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下,以往的文科学霸,就是比不上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小学生了,你想对他们冲击多大?他们赖以生存一辈子的技能受到了威胁,就如电脑淘汰排版工人一样。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小学生动到了这些老学霸的奶酪了!我们可以翻看一下各种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水平真的是不如这些小学生。他们孔乙己式的皓首穷经查阅资料考据写出来的文章,赶不上小学生的大数据指令!所以他们要说:“首先是关于学养。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项研究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文中需要用的分词方法、词频统计、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对比等,有多少真的是“我”和同学们独立做到的?这篇报告中行文中最常出现的是“我和爸爸”,读来基本是“我”和爸爸两个人的工作。”他们是不能让人看到自己是输给小学生的,可以自我安慰的是输给小学生的学霸爸爸还可以。其实对一个小学生的内部讨论,用的着按照学术期刊那样的严格署名吗?多有学术不端的文科学界,怎么一下子对小学生提高到这样的标准了?这里再进一步的说,如果小学生使用的是爸爸提供的信息技术,进行的是自己的学术搜索,真的是可以不署名其爸爸,只不过是感谢而已。就如你文科学霸查了《辞海》,不用署名《辞海》编辑组一样,最多是感谢!或者这些学阀们找学生或秘书查阅了资料,他们连感谢的话都很吝惜说呢!
还有对小学生如何理解苏轼的作品,如何欣赏其优美的意境理解不足,也是质疑的重点。而他们提到的研究苏轼要怎么样的文辞优美,这个更属于艺术范畴,在中国古代学界也是义理重于辞章的,而现在我们的文科就是修辞第一了,义理部分完全被理工男秒杀了,这些修辞华美的部分,应当属于艺术欣赏部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层面,不要放在一起比较。苏轼能够位居唐宋八大家,其历史地位更多的是他文章的义理部分而不是辞章部分,否则他就是柳永一类,就是一个当时的爆红流行歌曲作者。其实我是反对孩子文科拔苗助长,研究一些需要高深阅历去理解的问题,没有这个能力的研究是洗脑,我也写过相关文章。但统计性的研究,孩子做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领域一直是没有逻辑能力,义理逻辑分析欠缺的中国文科学霸的自留地,现在被一群孩子占据了,他们当然要吐槽了。
这现象背后,让我们看到在现代信息技术崛起后的强大,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对理工科的教育应当加强,而不能任由即将被淘汰的文科学霸开历史的倒车!要让更多的孩子掌握理工信息的知识,有运用这些信息新技术的能力,这个能力才叫真的素质教育,不能因为原来的孔乙己学霸要被淘汰,就任由掌握话语权的他们胡说。
所以,小学生研究苏轼,这现象背后,就是动了原来文科学霸的奶酪,在新技术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界,都需要有新的调整,后生可畏的意义,还在于后生经常是掌握新知识的阶层,我们应当给他们发展的空间,这才是中华文明生机勃勃的源泉。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体会南京神校鸡汤阉割下的无奈
——自古状元辈出之地的教育滑落
中国有一类神一样的学校存在,就是那著名的带着外国语字样的中学,号称是培养外语人才,带有很大的特权,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比如著名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几乎是南京所有的小学,比的就是有几个孩子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学校也基本没有几个学生进行高考,比例不到10%,却出国和保送一大堆,这样的学校背后是什么?以前没有足够的一手接触,真的是难以体会的。
直到见到了我的同学,一位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给我的很多事情的感觉不一样了,这鸡汤之下,又有多少孩子的发展机会被剥夺了呢!我的这位同学的孩子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看似好不错的,但其实孩子有更好的选择和机会的。同学家长其实很不甘心很无奈。这些机会,其实是被这样的学校制度性的浪费掉了。对南京外国语学校这样的神校,把一个地区最好的人才都阉割成语言人才,变成服务性而非创新性人才,背后就是中国缺乏创新的缩影。
他的孩子其实是一个理科生的好苗子,而且综合水平很高,也是班里的第一名,参加竞赛,是奥数、物理、化学都是省二等奖,生物是省一等奖,但对不起,你在南外的保送,是要比的外语成绩,恰恰孩子的外语是弱项,结果就是考的不够好,虽然也保送了,但是按照成绩高低选择学习的语种,就只能学习小国语种了。以前保送以后进入大学还可以转系,但现在对外语类保送的,只能外语类,是学不了理科的。如果以他孩子的综合能力,其实是很不错的孩子。这样的保送,仅仅变成一个外语人才,又非孩子所长,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问了他为何不让孩子高考呢?我的同学是一脸的无奈,其实在这所谓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背后,孩子已经不能高考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只有二三十的学生选择高考,结果都很不理想。大量的学生选择出国,而现在中国大学的竞争力越来越提高,有能力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外国对中国优秀学生的限制也越来越多,结果就是这些孩子的出路越来越窄。以前学了外语是很好的专业,现在中国崛起了和全民外语水平提高了,光有外语是不成的,更何况今后的人工智能,翻译这个行业可能很快就要受到冲击。而江苏的高考,更不是为了理工科的人才选拔而设计的,是只考语数外三门,理科算上数学加试,也只不过是180分对300分,理科分数比重远远不足,能够死记硬背的,就是占据优势。素质教育另外有用途,南外这样的学校,以前是外语领先,非常适合裸官子弟先留学预科,就不是为了高考而设计的。而且在这样的学校和环境当中,别说学校给你创造刻苦的环境,就是你自己想学老师想教,还有鸡汤家长不干去举报呢!
这里我们应当说的是如果不算外国语这样的保送和降分,南京的状元参加高考去考清华或北大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南京市的状元也考不上。2017年江苏状元与南京状元的分差是理科20分,文科22分,这个差距是很大的!南京的文科状元竟然低于清华的文科最低提档线达到13分之多。而江苏的满分是480分,相比一般省份的750分满分,这个差距就是30分的概念了。而2017年江苏的状元是出在了姜堰中学和淮阴中学。而江苏发达的苏州市,高考的状元分值与南京也差不多,理科状元只比北大清华提档线多一两分,文科状元也达不到清华提档线。江苏是很特殊的,苏南这些传统上科举天下状元辈出之地,现在早已经搞不过苏北了,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学校的,是不喝鸡汤的苏北县中和笨鸟先飞的孩子。(注:江苏2017年状元理科443分,南京状元理科423分,文科江苏状元428分,南京文科406分,而北大的提档线理科415分文科405分,清华提档线理科413分文科419分,确实是成绩困难没有把握,文科连提档线都可能不够。)
这些年削减江苏的211和985,引发很大的不稳定,到了这里,更能够体会不稳定的由来。北京其实被削减了70%的名额,但没有人大闹,却民大附中多了一些考清北的学生,动静就大大的。这关键是看动了谁的奶酪。教育部这个削减,我们看一下苏南地区的学生连南京和苏州的状元都考清北困难,你削减上万名额,结果就是这些地区的孩子,连其他重点也不敢想了,灌着鸡汤剥夺了你的机会。
如果同学他的孩子更鸡汤一点,没有能够进入这样的顶级中学,将来情何以堪?这里转一句话,来自于一个说美国教育的帖子《来美国快乐教育,四年后梦碎一地……》:最可怕的是,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体现出来的,那是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你压根感觉不到差距的存在。有时候,你还会沉迷于老师的表扬,孩子某方面的进步而沾沾自喜。这种差距也不是一天能弥补的,等过了几年,突然发现孩子和同龄学生差距已经很大时,这时想弥补都有种千疮百孔、有心无力的感觉。而等到某一天,孩子面临择校的大考,面临全国甚至全球优秀学生的竞争,这时你会发现,很久以前的提前规划、好好刷题是多么的重要!——评:其实这一次到南京,看到南京外国语这样的顶级中学快乐教育以后,看到家长背后的无奈,非常有感触。
江苏苏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们的理工科也是很多院士是苏南地区出来的,我们上学当年全国考分最高的学校里面的顶级高分系,还有两个南京同学,苏南学生也不少,结果30年后,到现在居然苏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状元考上清华北大都困难了,甚至可能考不上,这中国的学风鼎盛之地,被教育的毒鸡汤阉割成什么样子了,这结果令人吃惊!南京外国语这样的神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能够体会这样的鸡汤下是怎样的无奈吗?!!!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A张世杰 2017-10-31 15:55:17
任大 不知道你还上不上天涯啊?中国买的两房的债券怎么样了啊?
-----------------------------
两房债券是最优债券,那些鼓吹三国演义,救欧洲就是救自己的,上演我当初说的蜀国先灭。买的欧猪债券,呵呵!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22-02-15 22:34:28
体会南京神校鸡汤阉割下的无奈
——自古状元辈出之地的教育滑落
中国有一类神一样的学校存在,就是那著名的带着外国语字样的中学,号称是培养外语人才,带有很大的特权,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比如著名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几乎是南京所有的小学,比的就是有几个孩子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学校也基本没有几个学生进行高考,比例不到10%,却出国和保送一大堆,这样的学校背后是什么?以前没有足够的一手接触,真的是难以体会的。
直到见到了我的同学,一位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给我的很多事情的感觉不一样了,这鸡汤之下,又有多少孩子的发展机会被剥夺了呢!我的这位同学的孩子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看似好不错的,但其实孩子有更好的选择和机会的。同学家长其实很不甘心很无奈。这些机会,其实是被这样的学校制度性的浪费掉了。对南京外国语学校这样的神校,把一个地区最好的人才都阉割成语言人才,变成服务性而非创新性人才,背后就是中国缺乏创新的缩影。
他的孩子其实是一个理科生的好苗子,而且综合水平很高,也是班里的第一名,参加竞赛,是奥数、物理、化学都是省二等奖,生物是省一等奖,但对不起,你在南外的保送,是要比的外语成绩,恰恰孩子的外语是弱项,结果就是考的不够好,虽然也保送了,但是按照成绩高低选择学习的语种,就只能学习小国语种了。以前保送以后进入大学还可以转系,但现在对外语类保送的,只能外语类,是学不了理科的。如果以他孩子的综合能力,其实是很不错的孩子。这样的保送,仅仅变成一个外语人才,又非孩子所长,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问了他为何不让孩子高考呢?我的同学是一脸的无奈,其实在这所谓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背后,孩子已经不能高考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只有二三十的学生选择高考,结果都很不理想。大量的学生选择出国,而现在中国大学的竞争力越来越提高,有能力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外国对中国优秀学生的限制也越来越多,结果就是这些孩子的出路越来越窄。以前学了外语是很好的专业,现在中国崛起了和全民外语水平提高了,光有外语是不成的,更何况今后的人工智能,翻译这个行业可能很快就要受到冲击。而江苏的高考,更不是为了理工科的人才选拔而设计的,是只考语数外三门,理科算上数学加试,也只不过是180分对300分,理科分数比重远远不足,能够死记硬背的,就是占据优势。素质教育另外有用途,南外这样的学校,以前是外语领先,非常适合裸官子弟先留学预科,就不是为了高考而设计的。而且在这样的学校和环境当中,别说学校给你创造刻苦的环境,就是你自己想学老师想教,还有鸡汤家长不干去举报呢!
这里我们应当说的是如果不算外国语这样的保送和降分,南京的状元参加高考去考清华或北大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南京市的状元也考不上。2017年江苏状元与南京状元的分差是理科20分,文科22分,这个差距是很大的!南京的文科状元竟然低于清华的文科最低提档线达到13分之多。而江苏的满分是480分,相比一般省份的750分满分,这个差距就是30分的概念了。而2017年江苏的状元是出在了姜堰中学和淮阴中学。而江苏发达的苏州市,高考的状元分值与南京也差不多,理科状元只比北大清华提档线多一两分,文科状元也达不到清华提档线。江苏是很特殊的,苏南这些传统上科举天下状元辈出之地,现在早已经搞不过苏北了,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学校的,是不喝鸡汤的苏北县中和笨鸟先飞的孩子。(注:江苏2017年状元理科443分,南京状元理科423分,文科江苏状元428分,南京文科406分,而北大的提档线理科415分文科405分,清华提档线理科413分文科419分,确实是成绩困难没有把握,文科连提档线都可能不够。)
这些年削减江苏的211和985,引发很大的不稳定,到了这里,更能够体会不稳定的由来。北京其实被削减了70%的名额,但没有人大闹,却民大附中多了一些考清北的学生,动静就大大的。这关键是看动了谁的奶酪。教育部这个削减,我们看一下苏南地区的学生连南京和苏州的状元都考清北困难,你削减上万名额,结果就是这些地区的孩子,连其他重点也不敢想了,灌着鸡汤剥夺了你的机会。
如果同学他的孩子更鸡汤一点,没有能够进入这样的顶级中学,将来情何以堪?这里转一句话,来自于一个说美国教育的帖子《来美国快乐教育,四年后梦碎一地……》:最可怕的是,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体现出来的,那是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你压根感觉不到差距的存在。有时候,你还会沉迷于老师的表扬,孩子某方面的进步而沾沾自喜。这种差距也不是一天能弥补的,等过了几年,突然发现孩子和同龄学生差距已经很大时,这时想弥补都有种千疮百孔、有心无力的感觉。而等到某一天,孩子面临择校的大考,面临全国甚至全球优秀学生的竞争,这时你会发现,很久以前的提前规划、好好刷题是多么的重要!——评:其实这一次到南京,看到南京外国语这样的顶级中学快乐教育以后,看到家长背后的无奈,非常有感触。
江苏苏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们的理工科也是很多院士是苏南地区出来的,我们上学当年全国考分最高的学校里面的顶级高分系,还有两个南京同学,苏南学生也不少,结果30年后,到现在居然苏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状元考上清华北大都困难了,甚至可能考不上,这中国的学风鼎盛之地,被教育的毒鸡汤阉割成什么样子了,这结果令人吃惊!南京外国语这样的神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能够体会这样的鸡汤下是怎样的无奈吗?!!!


楼主:谁是谁非任评说

字数:2943921

帖子分类:经济论坛

发表时间:2008-04-26 02:02:00

更新时间:2022-02-15 22:34:28

评论数:273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