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历史的侧面》【连载】 ——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历史的侧面》【连载】 ——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66)

法家思想

燕赵出方士,齐鲁多儒生,三晋产法家。
三晋地区(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法家的老窝,诞生出一大批的法家名人,比如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晋国的历史多内乱和外战,本土公族势力衰微,外来家族却势力强大,诞生出一大批的军事贵族。
这些“军事贵族”与传统的“血缘贵族”(主要依靠“宗法制”分封的旧贵族)完全不同,他们的封地和爵位不是“拼爹”(祖先的福荫)拼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依靠打怪升级得来的。这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建立一种稳定的、开放的、事功的、追求利益的、不大看出身而是更看重个人能力的“法令体系”。
这样一来,法家就诞生了。
当然了,将法家定义为一个学派,有时也稍欠妥当。因为法家的人物大都对于开坛讲学、著书立说、传播思想这样的理论工作不太感兴趣,他们更热衷于社会实践和政治角力,以改革变法为己任,以富国强兵为最终目标。
他们没有理想,只有现实;不尚虚名,只图实利。他们不像儒家那样,试图以理想的人格来改造现实中的人,也不像道家那样,用回归自然的标准来批判社会、逃避现实。
他们的执政理念是以法治国,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制霸天下,最高的理念是君主专制,最伟大的作品是强大的帝国。
法家人物鄙视道德浮夸,轻视教化的作用,眼里只有实际应用,没有“诗和远方”,至于思想理论上的成果,反而成了一种不经意的流露,是他们在政治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吧。[/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67)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想吞并旁边的中山国,就派一位名叫李疵的人前去考察。李疵回来报告说:“大王要想攻打中山国,那就赶紧去打吧。要是不抢先下手,恐怕就被齐国和燕国给占先了。”
赵武灵王问他:“为什么可以攻打中山国?”
李疵回答:“我观察中山国的国君喜欢亲近高士,推重读书人,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中山国的国君居然亲自驾着马车,到高士们喜欢居住的穷乡陋巷去拜见他们。得到这种待遇的儒生有几十个,以平等礼节对待的平民老百姓就更多了。”
赵武灵王就奇怪了,问他:“按你的说法,中山国君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才对,他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有了他这样的国君,中山国理应越来越强大才对,你怎么还让我攻打它呢?”
李疵说:“非也!非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就算是要礼贤下士,也要看他礼的是哪家的贤,尊的是哪家的士。喜欢高士,抬高读书人的地位,这无可厚非。但是,你抬高的是儒士的地位,那么战士在打仗时就不肯用力;你尊敬学者、把地位低下的人请到朝堂之上,那么农夫在耕作时就会懒于农业生产。如果战士们打仗时不拼命,农夫们耕作时不出力,那么国家就会又穷又弱,这样的国家不走向灭亡,我还没听说过呢!所以我认为可以攻打中山国了。”
赵武灵王曰:“善。”
于是发兵攻打,一举吞并了中山国。[/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68)

要知道,当时所谓的“高士”和“读书人”,一般指的都是儒生,他们代表着上古道德。中山国尊贤,也就是主张以德治国,结果灭亡了。而赵国不同,赵国的统治者原来是晋国的大夫,后来和韩、魏两家一同反水,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它推行的是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最终,搞“法治”的赵国灭亡了搞“德治”的中山国。
那么,为什么推行“德治”反而亡国,推行“法治”反而越来越强大、最后吞并了其他的国家呢?
这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我们知道,自西周时期以来,一直搞的都是“宗法封建制”,也就是周天子将天下的疆土像切豆腐块似的切割成小块,除了留给自己一块比较大的自留地——“王畿”——作为直属领地之外,其余的疆土都被他分封出去。然后,周天子再分封一些亲戚、功臣和“先贤之后”让他们做诸侯,到自己的封地上分片包干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当然了,这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有关,也与周民族的传统习俗有关。
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不管爵位高低和国土面积大小,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谁也管不了谁,都直接向周中央效忠、向周天子称臣,同时向周中央纳贡。平时,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老老实实地生活,等有了战事,还要率兵跟随周天子出征。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69)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势力强大,还能镇得住下边的诸侯,这就相当于一个带头大哥,能够压得服下边的小弟。但是到了东周、特别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就不行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术下移,礼崩乐坏,周天子只剩下一副空架子,早已震慑不住下边的堂客。
这时候,凡是有一点儿实力的诸侯向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开始蠢蠢欲动,企图争夺老大的位置,这就如同一个黑社会的社团,当龙头老大的势力衰微、或者油尽灯枯之时,下边各堂口的扛把子们就会不安分起来,纷纷站出来企图争夺老大的位置,而中国的东周时期就是这样的乱局。
其实,春秋时期还好,大国之间争霸,小国则做墙头草,一会儿向东倒,一会儿向西倒,谁的势力强大,就向谁那边儿倒。很多小国已经习惯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某一段历史时期,傍上一位霸主吃白饭,等过了一段时期,再傍上另外一位霸主吃白饭。
当然了,这种白饭可是不好吃的,需要贡献出一定的利益作为卖身钱。比如,割让出一部分领土,转让出一定的治权,和他们结成同盟,或者抵押上有继承权的儿子。这就如同今天的美女傍大款,看起来风光无限,开名车、穿名牌、戴名包、住别墅,实际上却要贡献出肉体和青春。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0)

不过奉献归奉献,在春秋时期一般不会灭国,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祖上基本都是亲戚,看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份上,多多少少还会留下一点余地(保留人家的子嗣和宗庙)。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一样了,大家完全不顾及亲情和血缘,完全是利字当先,国与国之间也完全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根本不讲什么亲情和宗法。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打他,兼并战争进行的十分惨烈。等到战国的末期,只剩下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被兼并掉。
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这些学术思想就明显感觉有些落伍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比如:
儒家讲究德治、仁政,可是敌人拎着大刀片子来砍你,可不跟你讲什么德治、仁政;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但无为思想无法让国家迅速变得强大起来;
阴阳家讲阴阳五行,神神叨叨,虚无缥缈;
纵横思想属于政治谋略学,是一种外交的学问,但弱国无外交,纵然你的外交技巧很娴熟,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为后盾,一切也都是徒劳。这就如两个人打牌,纵然你的牌技再高,无奈对手抓了一副好牌,两王四个二再加一副顺子还有优先出牌权,就算你牌技再高又能怎么样?所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使自己的国家尽快强大起来;
……
到了这个时候,最现实、最有效、也是最具执行力的思想学说也就属法家思想了。法家思想开始大放异彩。
那么,法家学说主要讲了些什么,使它大受欢迎呢?
我们还是再看一个例子。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1)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任用李悝首先实行变法,使魏国很快强大起来,成为战国首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变法,魏文侯总感觉有很多地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他就把李悝找来,向他请教问题。
魏文侯问:“李先生,依你之见,怎样才能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将国家治理好呢?”
李悝回答:“很简单,要想治理好国家,只要对有功劳的人进行封赏,做到有功必赏;对有过失的人进行惩罚,做到有过必罚。赏罚得当就行了。”
魏文侯听了不以为然,他说:“我已经做到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都很得当。但是,也没感觉到老百姓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效力啊!效果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呢?”
李悝早已料定魏文侯会有此一问,便笑着回答说:“因为——‘国有淫民’,所以无法达到极致。”
这里所说的“淫民”,不是指人民都很淫荡。古代的“淫”字,有“过分”、“过度”、“过头”的意思,比如“富贵不能淫”。而这里的“淫民”主要指的是那些贵族子弟。说穿了,就是指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和爵二代。他们嘛本事没有,却可以仰仗父辈的功劳,坐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他们继承了祖先的爵位、封地、以及封地上的财产,不用为国家效力,就可以住豪宅、衣华服、开名车、戴名表、泡美妞……如果他们藏着、掖着、低调一些也就算了,可问题是,他们都很高调,整日声色犬马,招摇过市,搞得社会风气乌烟瘴气。这样的做法,既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又使得那些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心里极不平衡,这又怎能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国效力呢?
魏文侯一听,连连称是,又问:“依先生之见,应如何处理才好呢?”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2)

李悝斩钉截铁地说:“要想成就霸业,就要夺走那些人的‘世禄’之权,然后用这笔钱去招揽天下的贤才。同时,没有功劳的贵族子弟不允许继承祖先的封地,更不许他们到政府里做官。这样既平息了百姓的怨气,又为国家广开了才路,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魏文侯一听,非常高兴,随即颁布命令,剥夺那些“淫民”的特权和俸禄,把他们的财富都集中起来,用来广招贤才、招贤纳士,结果,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使得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首强。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原始法家(代表人物就是李悝)虽然只有“赏”、“罚”这两种手段,但又不拘泥于这两个手段。既能够做到有功则赏、有过必罚、赏罚得当,又能够做到无功不赏,消灭“淫民”,广开才路,招才纳士。
其实,剥夺淫民的继承权和他们封地的权力,就是不允许他们“世禄”;剥夺他们世代到政府参与政治的权力,就是不允许他们“世卿”。而“世卿世禄”又是封建制度的基石,打碎了这块基石,就等于——废封建。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3)

可是,仅仅废封建还不行,还要置郡县,因为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度要是没有了,那就没人给国君干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拔有才华的普通士人,建立一套非世袭的职业官僚体系,然后雇佣这帮人到各级政府部门去工作,协助国君处理政务。如此一来,人们就不用再去攀比、去艳慕贵族了,更不用去拼爹。
因为,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就可以当官,只要当了官,就可以实现人生的理想,而不必依靠祖先的福荫。而普通士人也只有在郡县制度下才能有上升的机会,人才才能够大量的被选拔出来。
法家一直在试图建立一种体制,在这种体制里,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受国君监督,向国君负责,且永远不得世袭。因为只有这样做,国君才能够牢牢地掌握住国家政权,不使大权旁落。人民才不会依靠祖先的福荫而平白无故地过好日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及工作业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种体制的建立过程,就是——置郡县。
可以说,法家的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个是“废封建”;一个是“置郡县”。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7)

还有,在思想文化上一定要“统一思想”,一定要统一思想,一定要统一思想,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一定要实行文化专制。
这也是金圣叹这样的人,在这种社会里永无出头之日的原因。
因为在法家看来,人民的作用无非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当兵打仗,能做好一名生产粮食的机器或者上战场打仗的炮灰就可以了,不必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因为人民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不好管理,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法家主张实行“文化管制”,和“愚民”政策。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好好说一下。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愚民”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其实,实际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儒家从来没有主张过“愚民”,也从未搞过“文化专制”,与之相反,儒家反而认为人人都可以被教育。比如,孔子本人就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能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华夷等原因就剥夺人家接受教育的权力。
儒家关于“愚民”思想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一直被一些人认为是儒家愚民的铁证。然而,这样的“铁证”如果细究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铁。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事就行了,不必使他们聪明起来。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78)

然而,这样的解释非常的牵强,因为它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专门琢磨出来用于攻击孔子的歪理邪说,当不得真。
实际上,古代汉语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句读),放到今天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而不同的断句,又会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比如,还是上面这句话,我可以这样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注意,古代的“知”通“智”,“知之”就是“智之”)。
如果这样断句,意思立马就变了:
民众的知识和素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如果民众的知识和素质还比较低,那就“知之”,也就是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你看,意思是不是不一样了?
其实,还可以这样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又变成:如果老百姓能够听从(君子的差谴),就顺其自然;如果听不懂,就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派谴他们做这件事)。
其实,就算按照第一种断句,也绝对翻译不出“愚民”的意思。比如,古人在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基本都从正能量的方面去解释的。比如,三国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何晏认为,这句话可以解释成: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他们知道呢?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79)

因为“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啊!因为老百姓的智商水平参差不齐,一个一个教育起来太费劲,所以干脆就告诉他们怎么干就行了,不必费心劳神地挨个教育。这是何晏的原始意思【4】。
而北宋的邢昺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5】。既然不易知,那就干脆别知了,因为知起来很麻烦嘛!智商高的,可以自己去体会,智商低的,就别操那份心了,只要会干就行,所以也不用知,哈哈!
其实,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他不大可能会主张愚民,因为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教育事业上,曾经有过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弟子上至贵族、下至奴隶,什么人都有,孔子本人也从不以身份的贵贱来划分人的等级,而是以品德的高低来区分君子和小人。可以想象,能说出这种话、做出这种事儿的人,怎么会主张愚民呢?更不会主张推行愚民政策。
所以说,儒家搞“愚民”政策是个伪命题,是那些不了解历史真相的愤青们的一家之言,纯属无稽之谈。
那么,究竟是哪一家学派在背后不遗余力地推行愚民政策呢?
答案是——法家!
注意,是法家!不是别的什么家。
法家才真正的幕后黑手。
法家是第一个将“愚民”政策写进法典并公之于众且公开推行的学派(估计也是最后一个),也是第一个赤裸裸地宣称要与人民为敌的思想学说(估计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0)

在法家看来,民众是越无知越好,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拿起武器作战,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而一个农民或者一个士兵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当然不是掌握文化知识了!他们只要傻乎乎地做好本职工作——种地和打仗——就行了!其他的东西什么也不需要知道,也不必知道。
因为一个农民只有愚昧无知,他才会安分守己、心无旁骛,才会安下心来从事农业生产。一个士兵只有傻了吧唧,才会无知者无畏,才可以不顾一切地冲上战场砍人头。
所以,法家认为“民不贵学则愚”,“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
意思是说,老百姓最好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知道,越傻越好,越傻越可爱。越傻,他们才肯为君主出苦力而不抱怨;越愚,他们才可能付出的很多、回报的很少而不会说三道四。如果老百姓都变聪明了,我还统治谁去?如果老百姓都有了觉悟,都有了自我觉醒意识,我还奴役谁去?所以,只有老百姓都变傻,只有我一个人不傻,我才能够称王称霸。所谓“民愚,则智可以王”,“民愚,则易治也”。【6】
所以,要想达到绝对的君主专制,必须施行愚民政策,这既是制度的必然,也是专制主义的内在需求。
为了使整个说明的过程不致于枯燥,阵疯索性就再梦游一回,回到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末期,去采访一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志,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摄像师、化妆师注意,Action![/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历史的侧面》(281)

公元前233年,也就是韩国被灭掉的前三年,阵疯在秦国的咸阳监狱里见到了韩非。此时的韩非,神情黯淡,面容憔悴,正蹲在牢房里听天由命。
阵疯在监狱里采访了当事人,以下是采访录音。

阵疯(以下简称“阵”):你好,韩非先生。您能不能简单回顾一下你是如何从韩国的一名贵族公子,沦落为秦国的一名阶下囚的?
韩非(以下简称“韩”):这个嘛,说多了都是眼泪啊!都怪我那个死……死死……死同学,都是他害……害害……矮矮……矮的。(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一激动就结巴)
阵:您别激动,慢慢说。您说的那个“死同学”,不会是李斯吧?
韩:没错,就是那厮!
阵:你们俩不是同学关系吗?他怎么会害你呢?
韩:一言难尽啊,我俩虽是同学,而且同在荀子门下学习,但他成绩没有我好,是个学渣。
阵:你是学霸?
韩:是啊,我学习成绩特别好,是个学霸,而且我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阵:呃……李斯现在也在秦国吧?
韩:是啊,李斯这个人,为人阴险,思维狡黠,行为龌蹉,每天抱着“老鼠哲学”到处找工作,好不容易在秦国谋了个差使,又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别人把他的官位给抢了去。
阵:是这样啊,那么,你又是如何跑到秦国来的呢?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2)

韩: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其实我也不想来,可是没办法。你知道,现在的诸侯列国,都在拼命地进行法家制度改革,废封建、置郡县,都在比拼综合国力,就看谁的改革程度深、更彻底,谁就能在惨烈的兼并战争中占得先机。秦国在这方面因为进行的最彻底、最充分,所以它的实力也是最强。而我们山东六国就不行了,由于旧贵族的势力过于强大,新兴的职业官僚斗不过他们,只好唯唯诺诺地抱残守缺,一点一点地丧权辱国。
阵:你们三晋地区不是法家思想的思想发源地吗?怎么到了战国时期反而不行了?
韩:也不是不行了,主要是没有秦国进行的彻底。不彻底,国家的力量就无法集中,不彻底,就大家就不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所以经常挨秦国的欺负。
阵:你们韩国发展的怎么样?
韩:这个……你又戳中我的痛点了。在七国之中,属我们韩国最为弱小,实力最差,形势最为艰难。本来,我们韩国的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实力最弱,可偏偏离秦国又是最近的。我们韩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被秦国侵削的只剩下十几座城池,全境也不过一个郡大,而且,三面还被秦国包围,随时有被吞并的危险。我们的国君、也就是韩王安,看到大势已去,就想逃跑。可是,能往哪逃呢?四周都是秦国的势力,想逃跑,门都没有啊!四周被秦国堵得死死的,而且秦国国内灭韩的呼声很高,我们压力很大!没有办法,韩王安只好派我来当说客,到秦国来游说秦王,希望他能够“存韩”。
阵:那么你成功了吗?[/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3)

韩:你还别说,差一点就让我钻了空子,啊不,是成功,是成功了,咳咳!要不是李斯那个小王八蛋,我真的就说服了秦王,保存了我们韩国。我韩非子被誉为当代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豪,这些称号岂能是浪得虚名!
阵:是啊,是啊,知道你行,知道你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就凭你的才华,什么样的事都能做成。那么,以你的才华,为什么不首先帮助韩国实施变法,从而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呢?
韩:不是我不想变法啊,是韩王安那个老王八,不听我的良言,不肯大刀阔斧地进行法家制度改革,结果让韩国持续的衰落下去。后来我总结了一下,这是典型的“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没办法,我只好退而著书,先后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一万字的著作,在国际间大受好评,有了一大堆粉丝,是学术界的偶像。在这些“哈韩”一族当中,最有名、最有权、也是最厉害的人物当属秦国的老大“秦王政”(也就是后世的秦始皇)。秦王政非常欣赏我的才华,他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属下人说,要是能见到我这个人,并和我一起游玩、一起快乐的玩耍并讨论问题,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3】你听听!你听听!就连“当代一哥”——秦王政同志——都这么看得起我,你说我韩非是不是很厉害、很行、很牛B?
阵:你厉害,你行!你牛B!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4)

韩:还不是因为那个李斯!我到了秦国以后,本来是有机会说服秦王的。我知道秦王很喜欢我的文采,就专门写了一篇《存韩》的文章,大谈齐、赵两国的厉害,韩国只是小虾米,不足挂齿。我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文章写的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得秦王是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神魂颠倒。如果不是李斯在旁边提醒,差一点就让我蒙混过关了。
阵: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蒙混过关啊。
韩:是啊,我的辩词如果放在十几年前,也许还行得通。但是,如今的国际局势早已经是今非昔比,已经成一边倒的局势,就算集六国之力也无法撼动秦国。我再以“齐赵威胁论”来挟持秦国,迫使秦国就范,已经没那么有说服力了,最多只能让韩国再苟延残喘几年。好在,秦王政一直是我的铁杆粉丝,这点儿面子,他总是会给的。虽然李斯一直从中作梗,但秦王最后还是给出一个折中的意见,暂时不灭韩国,但由李斯出使韩国,把韩王安诳到秦国来,做为肉票,以确保韩国不单独地倒向齐赵,威胁秦国。
阵:这样看起来也不错啊,至少可以争取几年的时间,苟延残喘。
韩:时间是争取到了,但我韩非却倒了大霉。那个该死的李斯,生怕我抢了他的官位,就跑到秦王那里拼命地说我的坏话。说我一个外国人,怎么会爱秦国呢?一定是奸细。可奸细就奸细吧,又不肯把我放回去,说什么害怕我泄露秦国的国家机密,我的天哪,这都哪跟哪啊,秦国要灭掉六国的机密,天下人皆知!最后还说要处死我,好在秦王政爱惜我的才华,不肯轻易杀掉我,一直犹豫不决,这才把我关起来。你看,我现在还蹲在监狱里,前途未卜。[/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5)

阵:是啊,这也是你们法家的风格,重刑主义,绝不姑息。
(一说到法家思想,韩非又来了精神)
韩:那是当然,我们法家最厉害了,诸子百家都比不上我们,尤其是儒家,都是一群垃……垃垃……啊啊……圾。都该……该该……矮矮……埋了。(又激动了)
阵:可是你们法家主张“愚民”啊,这也太让人反感了。
韩:话虽如此,但你也要考察一下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你是没到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过,如果你到我们这个时代生活,估计你也会这么干。
阵:为什么这么说?
韩: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转型,封建制改为郡县制,各大诸侯国都在拼命进行法家制度改革,力图在惨烈的兼并战争当中占得先机。
如果放在和平时代,大家都会悠着来,国君和民众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老百姓幸福,国君就幸福。但是,我们这个年代不同,兼并战争异常惨烈,为了兼并别人且不被别人兼并,必须迅速的富国强兵。这样一来,国君和民众的利益就变得不一致了。国君希望多耕作、多打粮食、多打仗,而老百姓不希望那么辛苦,不愿意流血流汗,更不愿意上战场,可是国家机器是被统治者所掌握的,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的利益又是根本对立的。
比如,商君(也就是商鞅)就认为,“民强国弱,民弱国强”。而且,一个国君要想使国家尽快富强起来,就必须尽可能地削弱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减人民的“抗异”实力,要想控制天下、战胜敌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压服自己境内的平民。所谓:“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6)

阵:你这是“弱民”啊!
韩:是啊,是啊,我们法家就主张弱民,比如商君说过,“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而弱民的根本手段是使民“朴”。所谓“朴”,就是朴实,也就是使民众都朴实无华。
阵:其实骨子里还是愚民。
韩:嗯,不错,因为只有老百姓都变傻了,统治者才好管理。只有老百姓都愚昧无知,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反对力量来反抗君主,才能老老实实地听从统治阶级任意摆布。
阵:你们这么干,也太露骨了吧?
韩:是啊,是有些露骨,可我们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历史的大趋势就是这样,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谁也阻挡不了。我们法家不像其他学说那样避重就轻、避实击虚,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只会唱高调,从不触及人性和现实的黑暗面,而我们法家就特别的实在。因为实在,敢于碰触血淋淋的现实,所以,也就特别的有可行性。你要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兼并战争极其惨烈,身死国灭是常有的事儿。如果老百姓都过舒服了,那么就轮到统治者不舒服了,到时候谁还为我们祭祀祖先呢?
阵:如果大家都放弃战争,和平共处,不就行了!
韩:你看看,你这种观点就属于典型的儒家思维了,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可能啊!所以也就没有可行性,只能是你的主观愿望,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
还是那句话,如果人人都是尧舜,那还要法律制度干什么?如果人人都道德高尚,人就不用分成各个阶级了,甚至连统治阶级本身都不存在了!小阵同志,你要明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理想不能当饭吃,而政治却必须屈服于现实。我们法家从来不谈论理想,也不说大话、更不会放空炮。我们只重现实、只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特别地有实际操作性。
阵:可是,你们愚民啊,这是与人民为敌![/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7)

韩:是啊,是啊,我们承认我们愚民。我们法家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在我们法家眼里,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这也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富国强兵无非“耕”、“战”二字。只有农民种好地、多打粮食,士兵勇敢上战场、多杀敌,那么国家自然而然也就富强了,至于其他的理想、文化、信念……都是虚的。为了达到愚民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进行思想管制。
比如,去礼乐,尚法治,坚决不采用儒家诗、书、礼、乐、“仁义道德”那一套。因为它们的思想只会扰乱、蛊惑民心,增长人们的智巧和心智,破坏国家法令制度的推行。
比如,不允许文人创立自己的学说,不允许他们自由散布思想言论,不允许他们对国家法令、政策措施品头论足,不允许他们向民众传播外来思想。对于那些思想独立、有独立见解,尤其是那些顽固不化、锋芒毕露的人,一定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实在不行就把他整死,就不信他不服。
再比如,废好恶、去享乐了,不仅在精神上要摒弃人民的喜怒哀乐,还要在物质上废除他们的享乐主义。在我们看来,音乐、歌舞、装饰品、以及人们的纵欲,不仅会造成物质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还会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萎靡和精力的分散,不再安心于农战,甚至还会激发人民的反叛之心。所以,有必要清除这些“靡靡之音”和“低级趣味”。
还有,坚决不能让那些文人通过传播思想来获利,包括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文人,能打死的,就打死他;打不死的,就饿死他。反正不能让他们过舒服了,他们一舒服,我们统治者就不舒服了。
阵:你们这不是搞文化专制吗?[/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288)

韩:是啊,是又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搞文化专制,关于这一点,我们法家从来都不掩饰。我们不像其他思想学说那样遮遮掩掩、欲说还羞,而是直接写在纸面上,面向社会颁布施行。为了达到文化专制的目的,我们还“燔诗书而明法令”,也就是把那些对反对我们专制统治的书籍都烧了,只留下对我们有益的书籍。其实像“焚书坑儒”这样的事儿,我们商君在秦国时早就干过,李斯后来干的烧书坑儒的事儿,不过是鹦鹉学舌。
阵:明白了,你们这是在搞“文字狱”!
韩:是又怎么样,谁让他们不听话,就应该专制他们!其实,文化专制在我们法家思想里还只占很一小部分,其他专制的地方还多着呢。比如,我写过一篇叫《五蠹》的文章,里面详细列举了危害君主专制的五种人。
阵:哪五种?
韩:第一种是儒生,也就是儒家学派的学生。这帮人就喜欢造谣生事、妖言惑众,企图利用知识和智巧来蛊惑人民。
第二种是民间带剑的武师、侠客,他们不服从政府调遣,聚集大批门生学徒,私设公堂,经常做违法乱纪的事儿。
阵:居然还有侠客啊,我还以为是金庸瞎编的呢,原来真有啊。看来,我回去还得重新复习一遍武侠小说。
韩:什么呀!我说的侠客和你说的侠客不一样。我们这个时候的侠客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一些地方豪强,属于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他们经常凭着自己武功高强、势力庞大而不遵守政府的法规,触犯国家的法令,而政府却拿他们毫无办法。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必须坚决的取缔才行。如果某一天,哪一个诸侯国将来统一了六国,一定要记着啊,要把全天下的兵器都收缴上来,以弱天下之民。
阵:那么,其他三种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字数:3043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31 05:42:38

更新时间:2019-06-03 15:20:02

评论数:118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