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在读东周(春秋)

正在读东周(春秋)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诛杀里克
丕父郑想到了秦国,就主动请命出使去秦国回复谢绝交城的事。这是个高风险的公差,夷吾正愁没有人去。
好,那就你了!
丕父郑在政治斗争中似乎更加聪明一些,但他忘记了,把比自己不聪明的盟友里克单独留在晋国才是一件真正危险的事。
郤芮对夷吾说,听说里克杀因为没有得到田地一直有怨言,早晚会造反。而且,他开始是要迎立重耳回国,立你不是他本意,现在心中不服了,万一哪天和重耳里应外合起事,麻烦就大了,不如现在就把他杀了,绝了后患!
夷吾说,人家迎立我,我杀他,影响不好吧!
郤芮说,要理由还怕没有?就说他杀了两个诸侯王,一个大夫(荀息),这个够大逆不道了吧!他迎立你,是私人恩情,比起那些公罪,君王你怎么可以因私枉公呢?
夷吾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一种从未有过的舒心。干一件这么不要脸的事,居然还能找到这么堂皇的理由!
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郤芮的知识改变了里克的命运。
里克说,你大爷的,没有我杀他们,哪有你有权力杀我,居然跟我玩绕口令?
郤芮说,少扯淡,你当我也是傻逼啊!我为什么要杀你,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大家都是明白人!
在权谋高自己一等,脸皮比自己厚一寸的人面前,里克根本找不到造反的机会,场景根本就不是以前那样。在夷吾和郤芮面前,奚齐和卓子那两张考卷简直就是两套送分题。
里克没办法,只好自杀!
可惜了里克,一代战将,历史欠你一个记载,文学欠你一个评价。因为在春秋时期,历史记载主要是遵循“五霸”的路线,重点也是突出礼仪框架下的“尊王攘夷”,所以对于战争的记载都比较简单,这使得里克的特长与光辉被埋没,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知道里克在灭那些国家中充当了多牛的角色?只是两个字,灭魏,灭X,想象都没有附着的空间。里克的吃亏在走错考场,明明自己擅长武术,可是现在的评委老师只听得懂歌曲。
里克死了,以一种毫无戏剧期待却又英勇十足的方式离开了晋国复杂的政治舞台。要知道,里克当时是联合了30多名士大夫去邀请重耳,现在里克以一个让众人口不服心不服的理由被自杀了,其他人的心里不是不爽,就是恐惧,经常口出怨言和牢骚就在所难免了。
夷武想一并杀了!
郤芮说等一等!让子弹飞会儿,那个丕父郑出差秦国还没有回来!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屠岸夷再选择
丕父郑主动申请出使秦国,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他游说秦穆公,说阻止晋国向秦国履行合同的人其实是郤芮和吕饴甥。秦人问你什么意思啊?丕父郑说其实我也是债主啊!我也有七十万亩田的合同一样被这两个人给拦截了。里克还有一百万呢!
原来是战友啊!债友啊!
秦人信了。于是,丕父郑不但个人化险为夷,而且成功地和秦穆公站在了同一条战线,“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晋侯被骗人”。双方就商定一个计谋,丕父郑去骗郤芮和吕饴甥到秦国,然后由秦穆公除掉夷吾的这两颗脑袋。再去找晋惠公谈履行合约的事情。
丕父郑便起身回晋国,可是刚刚到绛都的郊外就听到里克被自杀的消息,心想形势有变,那计划也就不一定凑效,所以就想回到(逃到)秦国再从长计议,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正确的事情不一定就是要做的事情,因为丕父郑考虑到自己的儿子丕豹还在晋国,如果自己叛逃了,他小命估计就不保了!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遇到了出来郊游的大夫共华。共华说,与里克一起签名邀请重耳的人多了去,我共华也在其中,但现在只是杀了里克一人,其他都没有处理,而且你此次又去出差秦国,根本不知道国中发生的事情,里克事件就完全和你没关系了。如果你现在逃走,反而说明心虚有罪。
丕父郑听共华这么说,就一起回到了绛都。倒不是共华说得多么有道理,而是心中挂念儿子丕豹的舐犊情深占据了上风,就偏向了侥幸的心里自慰。
其实,丕父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完全和共华不一样,因为包括共华在内,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件很要命的事与你丕父郑关联着。原来,此前里克在丕父郑匆忙去秦国出差的时候,居然追过去,只是没有追上只好回来了。
这事很简单,但性质很复杂。
而且,这事郤芮知道。
郤芮不傻,不会单纯地认为没追到就没事,他只会认为“追”这事就说明你两有事,你两是一回事。
所以,他要等你这条大鱼,漏网之鱼。
丕父郑回来反馈说秦国愿意放弃五个城池的交割,只希望郤芮和吕饴甥两人去秦国谈其他边界城池的土地划分问题。郤芮和吕饴甥马上识破了其中的阴谋。
在自私的人眼里,这世界哪里有慷慨的人?何况是五个城池,何况还能这么心平气和地放弃?这种把戏太幼稚了吧,你光闻空气中的味道就能闻到阵阵杀气。
这一次他们是对的。
于是,他们对秦国的使者冷至说,你先回去,我们最近没空,过段时间我们会自己过去。冷至没办法,就这样被打发走了。
这下,身处危险区域的丕父郑反而忍不住了!计划无法顺利进行,说明计划已经被识破了。这次破的是计划,那下一次要破的就是自己了。既然自己是被夷吾判定要死的人了,倒不如来个反客为主。于是,他召集了祁举、共华、贾华、骓遄等人到家里商议对策。
实力的差距再次体现在信息工作的不对称上。
聚会这事居然很快被郤芮和吕饴甥发现。既然行动诡异那就一定有文章,但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文章,最好安插一个木马过去。
这个木马就是屠岸夷。
郤芮和吕饴甥对屠岸夷的了解远超过“二五”几百条街。
他们找来屠岸夷说,你曾经帮助里克弑君杀臣,现在里克已经伏法了,君王念在你有迎驾的功劳,所以还在犹豫不决,你现在唯一能自救的办法就是立功。
立什么功?怎么立功?
很简单,你混到丕郑父身边去,做卧底,如果能探清楚他们的阴谋,并取得证据,那你不但不会死,还会提拔封赏。
屠岸夷听说里面有自己的好朋友骓遄,有点小犹豫。
郤芮提醒他还记得东关五吗?成大事不拒小节啊!
屠岸夷立即豁然开朗,严重同意这么有道理,又这么有诱惑的建议。东关五是老板,骓遄是朋友,都可以大义灭亲。
里克和丕父郑在郤芮面前,感觉就像“二五”在里克面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较量,处处都是漏洞。
一物降一物啊!院队打班级队跟玩似得,等院队打校队的时候,一样跟被玩似得。
郤芮:过奖了。
重耳:前面的快点!
面对木马屠岸夷,丕父郑明显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直接信任放过,很快就被渗透了,毕竟人家刚刚还是自己和里克最忠实的战友,投名状的血迹都还没有干。自家兄弟不信你还是信谁?而且,屠岸夷还交出了杀手锏,他咬破手指对天发誓说如果不是诚心迎立重耳的话就断子绝孙之类的话。这种话要搁在现在,估计屁都不是,但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尤其是在信乎忠义的人面前,那是压底线的坦诚。
获得信任后,屠岸夷主动要求去翟国对接重耳。那拿什么对接?手书!
好了,这就是关键的证据。
这里我不得不再次为丕父郑的奇怪智商感到着急?先前里克领了三十多个大臣签名邀请重耳回来主持没有国君的晋国,被重耳拒绝了!现在你领了十个人(含屠岸夷)邀请重耳回来不是主持,而是抢夺晋惠公(夷吾)的君王之位,重耳会答应?
这不是一个奇怪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理想寄托吗?
但是,身在险境的丕郑父找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勇气,决定试一试!
这下好了,屠岸夷手持那份有十个签名的请愿书,如获至宝,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份请愿书里面包含的黄金多到你一个屋放不下。前提是持书的人要足够缺德。
屠岸夷:你们说什么?我听不见。
毫无道德压力的屠岸夷并没有去翟国找什么重耳,重眼的,而是来到了郤芮家里,投出了人生第二份名状,事业奋进的阶梯。
做这事,对屠岸夷来说就是投保。
兴高采烈的吕省、郤芮马上上报晋惠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第二天在朝廷上上班的时候,对照名单逐个点名,新鲜的请愿书,墨迹还没有干,晋惠公做事真不墨迹。丕郑父等8个懵逼的造反派就这样束手就擒,直接咔嚓了!
其中,一个叫贾华的大夫临刑前还大声提起了当年晋献公派他去追杀夷吾的时候,是他故意放走夷吾的。这份恩,这份情。
君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贾华吗?
晋惠公一听这事,突然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中。这时候,很善于找理由的郤芮再次发挥了他的才智特长,他说,贾华这个人做献公臣子的时候违背献公的命令,现在做惠公的臣子又想着造惠公的反,你是典型的反复小人。
晋惠公:这样啊!我是不是再要来一次豁然开朗?
还有一个叫共华的大夫,今天请假没有去朝廷上班,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人家说,我叫他们不要谋反他们偏要,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我自己逃走算什么?我不能影响我们贵族的气节。而且,丕父郑本来是不想回晋国,是因为我的劝说才回来,现在回来居然是受死,那我的心该何安?
然后就跑到朝堂上,大呼我来受死了!
夷吾,也就是晋惠公,一看这是意外收获啊!非常佩服共华的勇气和为人,然后一边佩服,一边宣布和贾华一起杀了吧!
杀完该杀的所有人,夷吾转身对屠岸夷说,你有功,我养你!
于是,屠岸夷由门客直接升中大夫,并且拿到了本来许诺给丕郑父的七十万田中的三十万。
我就值这个价,也正是这个价才是能拿到这屁货(九条命)。
只是,在经过两次标准的卖友求荣后,不知道此后的屠岸夷会形成怎样的人生观?我们就不知道了,让《走进科学》去探究吧!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屠岸夷脚下的骨头分量尤其重。
丕郑父的儿子丕豹,听到噩耗后,迅速逃到秦国。
先前,丕郑父本来是可以不回晋国,但是担心自己儿子丕豹的安危,所以回来了。现在居然真得变成了一命换一命。
丕豹跑到秦国后,立即受到了秦穆公的重要,毕竟这种身背血海深仇的弃暗投明,比什么投名状都管用,都真实。况且,秦穆公也不是一般人,他一样会看人,会用人。只是在惠公身上,看走眼了,用错人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三十五、惠公食秦约
秦穆公自己也是春秋五霸之一,自然有属于他的专题汇报演出,后面会有一出专题的大戏。只是现在在晋国的舞台上,暂时委屈一下,继续做个配角,配合别人的故事,虽然故事还很不要脸。

晋惠公的厚颜
夷吾自从捡了一个晋国,成为晋惠公以来,历史给予他记载的几乎都是职业反派,标准坏蛋的故事。
在杀掉里克、丕郑父等权臣之后,晋惠公想到了回晋国之前,自己的姐姐,申生的亲姐姐,现在秦穆公的老婆,穆姬曾经嘱咐自己回国要好生对待那些因战乱而出逃(或被赶走)的公子,并且善待穆姬的养母贾君。
晋惠公说,要不,去把这些公子找回来?
郤芮说,不可,这些公子哪个不能做晋国的国君?如果他们在晋国我们还要想着如何防备他们,如何除掉他们,现在他们在外面好好的,招回来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穆姬她只是考虑家庭的亲情,没有想到晋国的安定,如果你要遵循她的嘱托,善待她的养母就可以了!
晋惠公觉得有道理,就去找贾君。但他看到了贾君(实际是他老爸晋献公的老婆之一,算母亲),竟然发现贾君很漂亮,很和自己的性口味,有感觉。于是几句话之后,便在人家贾君的住所就把男女的事情给办了,毫无忌讳。
这个办事效率要是用在晋国建设上,估计晋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还要重新修正,绝对的强国。
郤芮:晕,你就这样理解我说的“善待”?
作为一个国君,犯这种生活作风问题按说也不是什么严重问题,尤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哪个国家没有点风月故事?只是他一以贯之的缺德行为才被后人所鄙视,所以关于天人感应的原则就被暗示性的加给了晋国。晋惠公你这个坏蛋,老天都不会放过你的。
管他有没有老天,管你坏不坏?总之后来记载都说,晋国自晋惠公继位以来就常常天灾,到了第五年,终于撑不住了。
这就是老天的本事,君王作了不合理的事,老天就降祸给他的子民?这是什么道理?不打君王自己的屁股吗?儒家说,君王是天的儿子啊,天子。难道是老天舐犊情深?
子民:那我呢?我还要不要躺着?(反正躺不躺着都中枪)
蒙老天照顾,晋国的家里老遭灾,百姓没有饭吃,晋惠公倒也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想到了和隔壁邻居,有钱的地主家(秦国)借粮食。但是考虑到以前赖账五个城池的事,就不好开口。
不好开口这种状态,无非是缺乏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但缺理由可以找郤芮啊。
果然,郤芮帮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补天的理由:我们现在为民向秦国借粮食,他如果因为以前五个城市的事拒绝了,而不顾我们百姓的死活。那说明他的素质和我们一样,那就不存在谁辜负谁了!
晋惠公翘起了大拇指,就服你!
没想到,秦穆公说,我借!
从这一点上看,晋惠公和郤芮倒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组合,他们考虑到自己子民的吃饭问题远超过爱惜自己的名声。
后世的道德家们只是记得他们的不要脸,却不知道正式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脸才挽救了晋国多少百姓免于饿死。
但千万不要以为晋惠公已经没有多少脸可以丢了,以后关于脸的事情多了去,而且件件他都能豁得出去。
晋惠公:我就鄙视你们这些靠脸吃饭的!
因为我不是靠脸吃饭,而是靠不要脸吃饭。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秦国的愤怒
实际上,秦国在是否给晋国粮食的问题也有过一番思想斗争。不过人家秦穆公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关键时刻会采纳百里奚、蹇叔等人建议,认为辜负我老秦的王八蛋是晋君,不是晋国人民,所以同意给粮食而不是乘机攻打晋国。
秦国不但给晋国粮食,而且还不少,据说运粮食的船都快把河道堵塞了(也可能河道比较窄)。秦国人很自豪说这叫“泛舟之役”。
秦国:积了一票德。
老天:我忘了记。
这德刚刚积下,估计还没有生根发芽。没想到的是,第二年秦国大旱,荒年,而晋国却丰收。
剧情这么刺激,只能说老天爷是故意的,他在给故事加佐料。
穆公自我感觉很良好,幸亏我是明君,去年借粮食给他们,现在好了,轮我们去向晋国要粮食,还不是理直气壮吗?
没想到,晋国不给。而且也非常理直气壮的样子。
没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其实,晋惠公原来是想给!但是郤芮说,五个城市和一堆粮食比,哪边分量重?你给他粮食不给他城市,是舍大报小。如果你现在只想报答他的“泛舟之役”,那当年他给予我们的复国之恩呢?这还是舍大报小。
小心眼的晋惠公集团什么都缺,就不缺理由!
夷吾说,爱卿你说得很对!对事物的分析总是有独到的一面。
郤芮:关键是你喜欢啊!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郤芮影响了惠公,把他变成了自私自利的君王,还是惠公本来就是个尖酸小人,所以会喜欢信任了郤芮?
晋惠公:也就相辅相成吧。
但是大夫庆郑坚决反对,因为去年是他去秦国借粮食。领导你这样不靠谱,经办人员就很难受了。你不要脸在家就好了,手下还要出去混事,没有脸怎么办?
庆郑想去年自己为了完成使命,费了老大劲,刷了老多脸,哪里想到回过头来,你们居然爆出这么惊悚的理论?我以后出门要是遇见了秦人,是不是要躲着走?
吕饴甥补充说,秦国给我们米粟,不是他爱晋国,而是爱晋地,现在我们不给他米粟,他会怨,我们给了米粟,不给地,他一样也会怨,反正都是怨,干嘛要给?
庆郑:怨的程度可以不一样啊?
庆郑说,人家有灾我们不救是不仁,人家给我们粮食我不还,这是不义。这样不仁不义下去,以后还这么立国?
大夫韩简也说,如果人家去年不给我们粮食,那个时候我们会怎样呢?(事实比道理重要)
这个韩简就是后来韩国(不是欧巴的韩国)的祖先之一。他是韩国第一个祖宗韩武子韩万的孙子。他算是明白人,也是敢说的人,言下之意是我们会饿死很多人。
但反方又出来一个虢射大夫,他反驳说,去年晋国受灾,是老天给秦国机会来攻打晋国,但他不珍惜,还给我们粮食,那是他愚昧,现在老天给我们晋国机会了,难道我们晋国也要犯同样的错误吗?
他们说得都很好。其实不管哪个国家,都会有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声音。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只负责说,领导才要负责断。
但同样是面对不同的理论分析和意见建议,晋惠公就总能做出和秦穆公不一样的决定。这就是区别,为什么人家是五霸之一,而你只是五霸之一的弟弟。
秦穆公听到使者冷至回来的报告后,气炸了,一个人的无道无耻大概无法超越隔壁的晋惠公了。
你刚骗我一回说给五个城池,现在又骗我一回送N船粮食。当我傻就算了,居然还是二傻!你们是在嘲笑我们秦国的智商,还是在鄙视我们秦国的实力?没的说,打仗吧,出不出气先不说,再不打一场,以后我在诸侯国里面还怎么混?
打战确实是个好东西,春秋时期,天下什么事不是一场战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打几场。反正大家的日子都这么过。

韩原大战
听说老秦人愤怒了,要打过来了!
但晋国很镇定,晋惠公说,打就打!我晋国国大兵多!
果然,他动员了比秦国多几倍的兵力到前线去!没办法,富二代玩起票来就是这样轻描淡写,一出手就是支票,没有零钱。
这是一场很有想象空间的战事。历史只是记载战争、矛盾、解决矛盾,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远远比书中记载多得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说动员令?如果事实真如文人描述的那样,晋国该如何动员大家去打去年刚刚给我们米粟,今年我们又赖账不还的秦国呢?至少要告诉士兵们我们为什么要去打?
一两个人的脸皮可以很厚到无耻!
但一个国家那么多的子民的脸皮不可能都那么厚。
唯一的办法就是欺骗,但到底怎么骗只有鬼知道了!或许我们才是被这些历史记载所欺骗的人。
两军在韩原这个地方会战,称为龙门山大战。战争的场面很乱,他们是这样打的---咚咚锵咚咚锵!(战争的详细,高低起伏还是留给秦穆公做主角的时候再说)
结果,晋国输了!为什么?士气!
上帝对秦国说,你有理,你怕啥?
晋国输得很彻底,屠岸夷力尽被俘后被杀。晋惠公也被俘虏了!其他战将虢射、韩简、梁繇靡、家仆徒、郤步扬、郭偃、郤乞等虽然没有被俘,但是因为晋惠公被抓,他们也只好以败将的身份尾随跟在后面。game over!
这就奇怪了,如果晋惠公真得那么垃圾的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忠心之士?
实际上,晋惠公被俘既有战争之败,也有不少他自己做作的成分。开始出征的时候,因为庆郑提反对意见(不要去打),居然就要杀庆郑祭旗,(要是祭了也好)但是被虢射以出师不吉利为理由劝解了。后来出战坚持要用郑国产的马,外地马,马夫不熟悉,但是惠公喜欢它,平时的宠物,马中的帅马,还有名字:小驷,一匹顶四匹吧。但这个“顶”,估计也就是颜值顶一顶吧。
在古人的战车战法中,车上是三个人,除了中间晋惠公自己外,还有两边两个人。在要确定谁做右边的时候,高级占卜师郭偃算出来,要庆郑最好(命理特别合)。但是晋惠公不肯,自己叫了其他人甲。左边的驾车马夫是郤芮的侄儿子郤步扬。
晋惠公:你占什么卜,你最没来上班吗?没有听说他是差点被我杀掉的人!
战争刚刚打响,帅马小驷因为从来没有见过战争世面,被咚咚锵的气场吓得半死,就到处乱串,结果就把车带入泥潭中起不来。惠公正在焦急的时候,看见了庆郑,就大喊庆郑过来帮忙。但是庆郑使坏了,说,你继续稳稳坐好你的“驷马难追”,我去找虢射、韩简他们来帮忙。然后就心安理得地继续路过。
但救兵根本来不及,反而乱了另一边的战事。庆郑去叫正在围攻秦穆公的韩简等人,韩简一听自己的晋惠公被困了,就赶紧丢了秦穆公,跑来救晋惠公。结果是晋惠公没有救到,秦穆公也没有打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到。
因为庆郑走后没多久,秦兵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游到晋惠公这边来。失去保护的晋惠公,想跑也跑不动,生生矗立在泥潭中就变成了秦军的一个战利品。
晋惠公:我就这样来到秦国的!
秦穆公哈哈大笑,我要拿你象猪牛一样杀了祭天,给你极致的人品画上一个完满的人生句号!
但是大臣和公子们的意见是反对,你杀了夷吾后,谁当晋侯?到时候我们不是增添一个仇恨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还给我们5个城市,然后放他回去!
秦穆公一想也对,我是文化人,有素质。我知书达理是为了像以前那样能心平气和地和你签订合同,我文治武功是为了像现在这样能让你心平气和地遵守合同!
另一方面,穆姬也十分向着娘家人,认为如果晋君被俘被杀了就等于是自己没了晋国娘家,所以就以死相挟要求穆公放了晋惠公。
这个穆姬是历史有名的贤后,烈女,但是他的故事也仅仅只有救弟弟,救这个弟弟(夷吾),救那个弟弟(重耳)。其他没了!
可秦穆公很爱这个老婆,所以老婆的意见也很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在晋国守家的郤芮和吕饴甥也开始了外交挽救。
所以,许多时候,事情的结果是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你从一个角度看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秦国大臣可以出去吹牛说是自己的劝解才使得晋惠公活命回国;姐姐认为正是自己的要死要活才让弟弟有活没死;家臣们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外交智慧才使得国君只在秦国走了两个月亲戚,百日游,然后安全回国。
实际是秦穆公不想杀他,这才是内因。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是决定事物以何种形式走向他该走的方向。
秦穆公:非要逼我出手!
现在秦穆公出完手了,他可以来定游戏规则:你晋国先移交五个城池,然后我放你回家过年,然后你再把你儿子姬圉(念鱼,意思是被围困)派到秦国来做人质!
身在秦国大牢的晋惠公赶紧表态说,姐夫你英明!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照办!
说起姬圉这为世子,简直也是个“炒蛋”的人生。他老爸晋惠公夷吾逃难在梁国的时候,娶了梁国公主,生下一男一女。某个算命的说,生儿子就要去做人质,生女儿就要去做小妾!
我就想知道这个算命先生还活着吗?
骗谁呢?这也叫历史?
这么扯淡的故事我也是醉了,但是没有办法,人家就是这样记载。所以才取了个“圉”的名字。
事实是这个姬圉还真得做了人质!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历史是成功者写的!他们是倒推着写吧?
晋惠公能四肢健全回到晋国,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所以说,许多时候好人短命,坏人长寿也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充满小人智慧的晋惠公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烧香拜佛,也不是痛定思痛、改过自新,而是杀庆郑。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庆郑的忠奸
听到晋惠公结束秦国的高价百日游,马上要回晋国了,大夫蛾晰就劝庆郑赶紧跑。龙门山大战时,你自己没有救君王,还叫韩简去救,结果两边都耽误了,君王被秦国俘虏,韩简也没抓住秦王。现在君王活着回来,你还会有命吗?赶紧跑吧!
庆郑说,按军法,兵败当死,我贻误战机使得君王受辱,这是多大的罪啊。如果君王不能回来,我准备带着家人攻打秦国至死,现在君王回来,我又怎能让他失去执行刑罚的机会?我留下来,让君王来杀我,满足他泄放愤怒。同时,也让那些大臣知道,犯罪了就不能也不该逃去。
这话听着很慷慨大义,其实有扯淡的嫌疑。你带家人去打秦国?就像一只蚊子去咬炮弹,你当是演戏,演小品啊,什么“用小拳拳捶打你胸口”?就算你真要出来作秀,秦国会愿意陪你?秦国才不会吃饱撑着,他只会把你当做恶意上访直接驱赶了。所以,庆郑敢留下来应该是一种心理逆反,因为前面晋惠公不听自己的忠言,最后失败了,现在他就是要留下来,看笑话,也“说”笑话,只要自己存在着就等于他被鄙视着,就等于在不断提醒世人。我庆郑是对的,你惠公是错的。这是羞辱超越生死的心里。
另外,还有一种侥幸的心里,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才华和足够的理由(自己是对的)能说服(欺压)住惠公。自以为是,我智商碾压你,我道义碾压你。
他好像很自信。所以,就跟没事一样,就陪着太子圉,和狐突、郤芮、蛾晰、司马说、寺人勃鞮等人去城外迎接惠公。惠公远远望见庆郑,就大喊,庆郑你还敢来见我?
庆郑回答说,开始你如果听我报答秦国的恩惠,人家就不会出兵来晋;再者你要是听我与秦兵和谈,就不用打仗;还有,如果你听我不用小驷,就不会败。我是一直忠于君王,为什么不敢来迎接?
惠公说,那今天你还有什么话说?(要杀你了)
庆郑说,我知道自己有三个罪过,一是我有忠言却不能让君王采纳;二是占卜我为车右,但我却不能让君王用我;三是去叫人来救君王,却没有救到君王,反而被秦擒。有这三条罪过,我愿意接受刑罚。
这是什么罪?这是一个书生的巧言令色,谜面上是说自己罪过,迷底里那一条不是再次数落你君王的不是吗?
就想是律师们的伎俩,明明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却说要以制造假药来顶罪。
当然,晋惠公也不傻,他听出了其中书生的酸臭味道,但是遗憾自己不能对答出来,因为人家说都是事实啊!难道就这样便宜庆郑?不,晋惠公转身要求梁繇(念谣)靡来数落他的罪。
晋惠公:我读书少,他在骗我。
梁繇靡:光看名字就知道我常常读书了。
确实,梁繇靡这名字不好念,而且考试的时候,等你把名字写完,估计同学已经做到第五题了!
梁繇靡说,庆郑你说的那些都不是死罪,避重就轻了。你的死罪有三:君王被困在泥潭中,向你呼救,你不救就走了,这死罪;我们几乎要抓到秦王了,你却跑来叫我们去救君王,贻误战机,这也是死罪;这战打完了,我伤的伤,死的死,被俘的被俘,就你毫发无损的回来了,你不力战,这还是死罪。
这也是理,还是死理!又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梁繇靡的知识改变了庆郑命运。
庆郑估计被轰懵了,想不到傻傻的晋惠公会承认自己傻,就直接去搬救兵梁繇靡。这一来,就变成读书人之间的事了。剧情自然就紧张了,文人相轻吗!
梁繇靡确实是猴子搬来的救兵。
庆郑说,敢呆着这里等死的人,会是战场上怕死的人?
呵呵,或许你以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就不会死。假装等死。
大意了吧,这个什么梁繇靡一直没有什么名气,今天居然能在“理由界”爆出了一个冷门。
蛾晰说,庆郑宁愿死都不逃避刑罚,这是勇敢的表现,留他一命可以用来报韩原之战的仇。
梁繇靡说,用一个罪人来替晋国报仇,这是笑我们晋国没有人了吗?
又有人替庆郑求情说,庆郑也有三个忠心的理由,君王可以用刑罚来杀他,也可以赦免不杀他,那就体现了你的仁义!
梁繇靡说,国家能不能强大,就看你执法严格不严格,如果今天就这样赦免了庆郑,那以后打仗还这么号令将士?
庆郑:梁繇靡你大爷,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梁繇靡:立功心切!
这下没有人再替庆郑说话。因为大家知道了,晋惠公真想杀他。
梁繇靡:还有谁?有一个算一个!我今天就来表现口才了。
嗯,今天这张嘴开光了!
于是,晋惠公就叫司马(负责刑罚)过来,既然道理说清楚了那就快点行刑吧。

晋惠公的智慧
庆郑死了,他是自己玩死了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因为君王不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内心就在排斥他,所以在战场上的捣乱应该完全是出于故意。之后又认为自己的才华足够优越,能利用君王的礼仪面子,驾驭君王的畏惧,不敢杀我(忠臣)。但是算盘算错了!
晋惠公完全无所谓面子。他是一个权力型君王,我哪里会有错?一个自私型领导,我从来只把考虑自己的感受为一要务,“爱自己,人生在世不易,要对自己好一点”;一个边界型领导,他的上位是靠这插队哥哥重耳,从政权的边界突然来到中心,所以,如果不加一点血腥,如何化解自己的边缘危机呢?
而庆郑恰恰撞到枪口了!
庆郑这种人,大奸似忠!为什么?他做的许多事情是忠心,但是内心非常自我!如果君王听我的,我就忠下去,如果君王不听我的,那我就在行动忠,内心反。你现在问那些喝鸡汤长大的孩子,如果你的意见和领导不一致要如何,他说我会向领导解释,会沟通什么的。甚至还坚持自己的观念。开玩笑,那不是你爸,不是你朋友,领导是决策者,一旦决策了,你做就是了,事前有屁就放,事后一旦决定,你做就是了,否则要领导有什么用?
【领导】其实也是一种分工,只是他的分工岗位比较突出。他要负责事务最后的成败得失,所以本着权责一致的原则,人家也一样要有权力做出决定。老板出钱,你打工,亏了是他的家底,当然要获得决策的权力,如果他在决策上和你的权力一样,那凭什么人家要亏的比你多?而且,领导决策最后成功与否,其实和你打工的执行力度也有很大关系,人家一个好好的决策,你吃里扒外导致功败垂成,人家为什么不能开除你?
所以说,老要和领导商量的员工都不是什么好员工,人家有谋士的岗位,有参谋长,你做好打工的本职就可以。还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员工,赶紧回家吧,回去研究你的励志杂志吧,去创业吧。【58】
但现在满地都是这样的人,除了职场,生活中也有。如果你们观点一样还好说,如果不一样,他说要找你商量交谈一下。商量个屁,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商量沟通会有可能找到自己的错误,他是来给他自己一个继续说服你的机会,给你一个接受他理由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意见一样,我听你的,如果我们意见不一样,就听我。其实,这不叫商量,这叫话语权。说话管用的权力。
【话语权】是政治权力一个最重要的表现。不是书生们把心气埋伏在自私自大下,然后念了几本破书,就可以出来说什么沟通,要上书领导,建言建策。政治权力都是通过前置牺牲(媳妇熬成婆,先当孙子后做爷,甚至上辈人的性命)换取的,不是通过自我感觉良好得来的。【59】
这一战,梁繇靡也成名了。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真正要杀庆郑的是晋惠公。
这一点,当时在场的郤芮已经完全看透,否则,以他理由大王的能力,早就出来说话了,但是他却一直沉默。所以推测一个可能,庆郑是他的朋友,他内心不想杀庆郑,但是知道君王绝对不会饶恕他,所以夹杂在中间,只能是做块金子。沉默是金。
晋惠公也知道你们的关系,所以他就不叫理由界的男神郤芮出马来反驳庆郑的那些初级职称水平的理由。在这种背景下,梁繇靡这个中级职称的理由哥瞬间得到拔高应用。
也可能梁繇靡和庆郑的关系并不好。
如果真这样的话,说明晋惠公在看人用人上也算是顶级的领导,(这些后面会再讨论)。否则,光凭这些历史记载他的那些故事,动辄就测试社会(个人)道德底线的那些故事,还会有鬼去跟他混,他还能做晋惠公做到死?
杀掉庆郑的最大好处是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被秦国所俘虏,这次失败应该要有人出来被处罚,是问题总要有人来解决,是责任总要有人来承担。不要影响领导的英明神武。
这样,惠公回国的第一件事完成了,过去两个月的糟心,已经解释完成了。这只是一件完全掌握在手里的事,予杀予夺,要不要理由随你,要多少起伏也随你,因为这是内政。
但是第二件事就不那么容易,那是外政,是与自己同一个层面的对手,而且从某种角度看,还更强一点。那就是重耳,要杀重耳!
重耳很郁闷,你妹啊!我在翟国呆了五六年,成天就诗词歌赋、钓鱼下棋,我得罪你了?躺着也中枪?
晋惠公:因为我在秦国的时候最担心的事,就是你重耳乘机回晋国夺取王位!
你知道吗?我想死你了!想你死!
什么叫威胁,政治斗争的威胁不是你举手,不是你拿刀,而是因为你是。你存在就是。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三十六、流浪的重耳
重耳是宠儿,历史文化故事的宠儿,因为他身上集中了一个完整的儒家故事,励志的故事。一个按照儒家礼仪框架标准成长起来的君王,没有去抢,没有去偷,只是一味在自己修身,齐家,加强自身内省建设,然后获得天命的归宿,就可以治国。一个开始是如何受到迫害但是保持斗只志;是如何到处流浪但始终坚持理想;如何先苦后甜,先抑后扬,厚积薄发,不要放弃。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后世的文人是不会吝啬自己手中的笔墨,能润色多少就给多少,让重耳的形象更加饱满。甚至爱屋及乌,故事的形象化也给了他身边的人,如介子推等,也得到了质的升华,由一个普通人,一个臣子变成一个模范,一尊神。

重耳的光环
照着惯例说故事,伟大人物之所以能继承王位,一定要有一个十分强硬的排他性理由,只能是他,别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行。
【神话】在政治圈有巨大的市场需要。拼力量,你说你有力气,武力十级,就可以为王的话,那哪天你力气衰竭的时候,别人就可以取代你了,这是猴群的规则;拼智慧,你说你比别人聪明,可以,那时代科技进步后,会有更聪明的人就可以取代你了,这是公司的原则。这些都不是终身制,不可以作为世袭制帝王家所能运用的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最大的弱点——“看得见”,太具体的规则说明,规则对应这太现实的事物,而现实的事物都有可以预见的生命期。
所以,帝王最好去找看不见但大家又都相信的事物,比如鬼神。看不见的事物有一个巨好的优点,只要你手里有话筒(话语权),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他进行解释。“画虎难,画鬼就容易了”。而帝王们在现实社会中取得权力后,话语权和解释权本来就是他的专利,于是你解释鬼是什么样,神是什么,神的意志是什么,他们就必须是什么。
这便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身上不可或缺的神话色彩。【60】
神话的光环就是最大的排他性。比如出生的时候,来个异常的极端天气,虽然电闪雷鸣,那一刻全中华出生的小孩何止你一个?这个不要紧,也好解释,帝王出生的时候电闪雷鸣是专属他的背景音乐,但在电闪雷鸣的时候出生的小孩却不一定是帝王,你可能只是沾光了,顺路,路过之类的,所以关键看后来。
如果后来你没有取得权力地位,谁还管你出生的什么事。只有在你取得权力后,要保住地位,需要给别人一种根本无法取代的感觉,就可以说那天电闪雷鸣是专门为你而来,因为你是天上的儿子,来人间一趟,雷公电母必须出来奏响背景音乐。
出生是出生了,长大后也不能消停。同样还有什么与龙蛇,神仙鬼怪之类的奇遇。在你屁都不是的时候,这事说出来充其量只是一个喝茶聊天的话题,农夫还和蛇都有故事呢。但是有一天你取得了一定的权力地位后,这个故事就很值钱了,你身边的御用文人就会加以修饰,那一定不是一条一般蛇,于是你就不是一般的人。好了,蛇是赤帝,那你就是汉高祖了。
这些故事越不真实越可靠越好用,因为上天的意志从来就是模糊的言词,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这样你解释起来就更不会错,而且,解释的空间也大。同理,有一种想象就被更广泛地使用了,怎么用怎么有效果,那就是做梦!
你梦见什么全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你有现实社会的话语权,你的梦就很容易给你锦上添花的效果。
不管是什么,这些都是手段,一种很好的配合权力形成威望的手段。
为什么是我?因为我除了有强硬的拳头,还有一个十分强硬的排他性理由,必须是我!只能是我。放弃抵抗吧,快顺从了,服了我吧。
真实情况是因为我有拳头,才有这些丰满的扯淡故事。但是我的宣传只会说,因为我是上天选定的人,所以我才吉人天相,才有今天的拳头。天意,你不服也没办法。
因果关系也是一种游戏。明明是因为A,所以B,但你一定要解释成因为B,所以A,好像也通。
同样,重耳的身上也不少。
据说,晋惠公回国继位后,想起穆姬的要求。穆姬叫他善待那些外逃的兄弟。但惠公觉得这些公子都是有政权威胁的人,不想引狼入室就没有去做。穆姬还让他去照顾自己的养母贾君,结果惠公跑过去把人家给睡了。
穆姬还要求他为自己弟弟申生申冤。这回惠公同意了,因为死人不会起来抢自己的位置,而且替申生申冤等于宣传骊姬的恶行,对自己来说还会收买那些原本支持申生的人,这是加分的项目。惠公夷吾只是贪、忍。他不傻,所以他才能坐稳晋国国君的位置。
惠公:我哥哥是冤枉的。
他立即令郤乞(郤芮的弟弟)和狐突去重新安葬申生。
郤乞去了申生的埋葬地,准备挖出尸体来重新埋葬,却发现申生的尸体没有腐烂,但是奇臭无比,大家都不敢靠近。郤乞就摆上香案,拜着说,世子你是一个爱好自己名声的人,一生为人清白洁净,死后能不洁净吗?如果有什么不洁(冤枉)那也不是你个人的原因,你就不要再吓(迁怒)这些人了。
说罢,臭气没了,香气反而漫起来了。大家就按照世子的礼仪为申生重新举行了葬礼。因为此前被晋献公问罪,属于坏人,所以只是草草埋葬,这次平反了,曲沃人民群众就自发来了很多人。
葬礼中有一个环节是安排德高望重的狐突为申生追授谥号(晋惠公请了太史定谥号为“共世子”)。狐突办理完后,在回来的路上做了一个梦。
梦见申生和太傅杜源驾车而来。申生对他说,上帝怜悯我的仁孝,封我为乔山之主。夷吾欺负贾君,我厌恶这种人的行为不端,所以不想接受他给予我的重葬,但是看到大家的好意就作罢了。(不再发臭)当今,秦穆公是个贤君,我想把晋国交于秦国,让秦人侍奉我的祭祀,舅舅你看如何?
狐突说,太子你厌恶晋君夷吾的为人,但是晋国百姓又有什么罪呢?晋国那些先君又有什么罪?如果你舍弃了自己的同姓却去求异姓(祭祀),那不是辜负了仁孝的名吗?
申生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再去奏报上帝,你等我七天。七天后我会安排城西的巫者来给你回话。
狐突醒过来吓了一跳,既然这梦做得这么有条理,就十分当回事,当即令回去的队伍停下来,就地参观7天。
果然,7天后,队伍中一群懵逼的人突然听说有个城西的巫者要来见国舅狐突,而且狐突热情接待了。
巫者说,最近有乔山之主乃是晋前太子申生来找我,他令我告诉你,他已经奏请上帝了。只要侮辱那个人(晋君)的身躯,斩断他的君脉,如此惩罚他就算了。再安排更贤明的人来主政,不会害了晋国。
狐突假装不懂,罚谁?
巫者说,我不知道,我只是传话,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
狐突听他这样说,心里放心了,一是放心晋国没事,二是放心这个夷吾不会长久,三是放心自己的外孙有戏了!
他回去和丕豹一说这事,丕豹马上反应过来,说更贤明的人就是重耳啊。(此时丕郑父还在出使秦国)
果然,此后不久,晋秦大战龙门山,晋侯被俘虏。
这便是应了“侮辱他的身躯”,那“斩断他的君脉,再安排更贤明的人来”自然也一样是天命,不可抗拒。
所以,后来重耳杀了自己的侄儿,夺得君位也就是按照天意来办的事。重耳必须是君王——因为“这段感情是上天安排的”,更不能埋怨重耳凶残。
除了他舅舅帮他传说出关于申生讨来上帝的任命外,重耳还有一项卖点,天生异象。
他名字叫重耳,倒不是说耳朵有什么问题,刘备的耳朵才有点重。重耳的亮点反而是在眼睛,双瞳孔,而且还骈胁(念pián xié),就是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如果重耳没有当上晋公,或者这两个身体特点搁在普通人身上,估计第一反应是去看医生。但在那个时代,尤其是作为公子的重耳,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特征就容易和君王联想到一起,因为君王也是唯一性。
听说,“下雨天”巧克力和音乐更配。听说,“政治天”身体的唯一性才配得上身份的唯一性。
在这两个外在硬性条件下,重耳自身的软件也相应变硬。史书说他17岁的时候,把狐偃当干爹(一样尊敬),把赵衰当师傅,把狐射姑当大哥。其他知名的人,也都常常交往,见面主动打招呼,有空就一起喝茶。这种事对我们没有什么,但人家是公子哥,能这样礼贤下士,实属难能可贵,所以朝野上下个个称颂。这样,关于重耳比较贤明的“人设”就渐渐形成了一种舆论。但实际上,在晋国做了41年公子的重耳根本不像他哥哥申生那样有建功立业的简历,估计每天也只是按照贵族标准,读书写字、骑马射箭、交友聊天。重要是他结交的身边人都很牛逼,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点,他的智慧和道德等级自然也就跟着起来了。
的确,从后来他回国带着大家让晋国走上称霸的经历看,至少,他在看人、选人、用人上完全称得上一个卓越的领导人。
当然,不管你卓不卓越,领导人都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首先你要熬,熬也有风险,你有可能熬出头,也有可能熬死了。重耳还真是上天选定的人,在他本应该熬死的规矩中,突然出现了骊姬,于是,规矩改变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重耳的无辜
要不是中途杀出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骊姬,胡搅蛮缠地搅动了晋国政局,晋献公那么多儿子,怎么轮都轮不到夷吾。所以,夷吾登上晋惠公那一刻就像是中了彩票,捡了个宝一样。这种没什么费力就逆袭得来的王位,他的首要任务自然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要尽量消除君主备选项,销毁政治备胎,惠公前面拒绝召回跑路的公子也是这个道理。相对于大多数跑路的“公子哥式”的公子,重耳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且不说他的长相和他的贤名,光是想想那些跟着他一起跑路的大臣就够你喝一壶,这个名单常常会吓得惠公睡不着觉。其他公子就算有机会,也只是被动的机会,比如遇到哪个大臣有非分之念,弑君之后,需要找个有资格的公子回来。这些公子哥们就拼命举手,“选我啊!快选我啊!”。
而重耳不同,他是具备主动机会的哥哥,他完全有能力制造机会,反攻回来。
在秦国那些天,惠公怕的不是秦王,而是担心重耳。秦穆公既然能送他米粟,就不会背上杀人家君主的坏名声。但是,如果重耳打回去,得了晋国,那是晋国的家事,名正言顺。如果重耳真得成功,人家就会宣传说取回本该属于他的王位。
所以,惠公回国后,要把重耳哥哥这事提上日程。
哥哥确实是哥哥,但还是杀了比较安全。再说,春秋时期,我们这些帝王家要没个杀哥杀弟的经历,以后出去都不好意思和别的诸侯喝酒聊天。
晋惠公和郤芮商量后,认为勃鞮是解决重耳问题的最好人选。因为那年勃鞮负责去追杀重耳,差一点就成功了,很卖力到斩断人家衣服,这个仇恨拉得十分完美。
爱一个人,说不清理由,但是狠一个人,理由却可以十分明确。
人选确实完美,晋惠公准备让勃鞮派兵去,干仗。勃鞮说重耳在那边都12年了,你派兵去,翟国肯定也派兵出来对战。12年前我在前线也不是没和翟国干过,最终无功而返。不如,这次我微服私行,找几个刺客潜入翟国找机会直接刺杀了!
晋惠公很满意,勃鞮这种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好!给你三天时间准备,去翟国!
勃鞮说,不用三天!这么重要的事情,三天时间早就泄露了!一天我就能到!
没错,确实容易泄露。政坛实力的对比总是要体现在信息渠道和信息获得上,重耳离开晋国12年了,依然还能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证明杀你是对的,这种备胎比正胎还好用,还可怕。
老狐突不只是重耳的外公,更是晋国的国舅,德高望重的大臣,他狐突不糊涂,耳目遍布朝廷的每个角落,所以,勃鞮招募刺客的事情瞬间就到他那里了。他就马上激活那些耳目,于是惠公要杀重耳的情报一天就发送到翟国重耳那里了!
重耳心里一万个曹尼玛!
这12年我除了继续“贤明”以外,屁事都没有干一件!碍你什么了?人要是长得帅啊,连地下室都躲不了!人家翟国把公主季槐嫁给我,我每天就赏花赏月赏季槐,过着小日子。要不是听到你准备杀我,我都快忘记自己是晋国公子!
狐偃说,不要说那么多,就算没有勃鞮来杀你,你也该挪挪身了!我们是一群有远大理想的人。要图国,不是终身脚踏实地在这里经营你的小家,我们是因为力量不足才在这里暂时呆着!现在这么久了,也该去大国找帮手了。现在勃鞮来,是上天在提醒你!
重耳一想也对,既然老天提醒我了,那我也回去提醒一下季槐:你是我老婆啊!你要等我25年才能考虑再嫁人的事!
季槐听了一呆,这是哪里来的吉利数字?晋国的文化这么深奥? 25年后我都几岁了?谁要?行,你也不要扯淡了!放心吧,我等你!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群女人!
一个还没有成功的男人背后已经开始有一个女人!
大家也别羡慕啊!人家是公子!
但是夫妻的告别画面还没有来得及播放缠绵,勃鞮就来了。我让你孽狗!欺负我们太监是单身狗是吧?
这下好了,重耳光顾着感情线,没想到政治线。所以,跑走的时候居然来不及换衣服!
这还不只是衣服的事,来不及换衣服,说明也来不及带什么盘缠。这不是奔跑,不是综艺节目,是跑路啊!这下好了,裸奔!
勃鞮什么都好,起得早、追得快,态度明朗,就是在临门一脚失误、失误,老失误,有点我大中华国足前锋的洒脱。
晋惠公为什么不下死命令?因为人家勃鞮尽力了,态度还这么好!你一提问,人家就抢答,多好的学生啊,就是老答错。
又被重耳跑了!就是这么巧!
鬼知道是什么回事?勃鞮的心事你别猜,你猜来猜去就会把他爱!
天意就这样,一定要被描述出不可违背。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开始跑路
12年前是跑过一次,但跑路的经验现在用不上。因为上次的目标是翟国,比较近,这次的目的地是齐国,比较远。而且这次是一群人,口粮都更加紧张。
本来会做一定的准备,但因为勃鞮突然赶来,重耳困包的辎重也没来得及带,而且那个负责收拾金银财宝叫头须的小侍,看到重耳跑了,自己也就跑了。不同的是他和重耳跑的是不同的方向,而且他是带着足够财宝跑。
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
唱出来就是,“翟国最大的小侍头须跑了,带着重耳他们几年来的血汗钱跑了。重耳们办法,只好拉着这部牛车出来到处讨吃讨喝了。”
去齐国,要路过卫国!如果是正常外交,卫国也算是兄弟单位(都是姬姓),谁没个落难时候啊?但是卫文公可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当卫侯(侯爵,但习惯都称公)和他晋国没有半点关系,两国虽然同姓,但平时也不来往。况且,这种流亡的公子又不是诸侯王,不重要,接待他们跟一个旅行团似得,就相当于浪费钱。”
嗯,一个勤俭持家的好诸侯!就是眼神不好,看人不准!
重耳一行满怀信心呆在城外等待,心想往上数几代。大家都是实在亲戚啊,这名片一递进行,还不得客气死!结果却发现卫国人原来一点都不好客,还有点鄙视穷亲戚的感觉。
看来又要忍饥挨饿了!
作为武将,魏犨(念抽)提议通过打家劫舍改善伙食。
重耳说,不,我是贵族,文明人!
那文明人怎么办?一般会先表明身份,说一些比较好听的话,然后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搭救一下,杀只老母鸡炖汤什么的。毕竟傻瓜小姐救落魄公子的故事还是很深入人心!
但在本质上,还是叫乞讨!
队伍经过五鹿(地名)的时候,重耳看见一个农夫,就叫狐偃去求食物。(场面有点像:“悟空,前方有户人家,你去化点斋饭来”)这个农夫可能心情不好,不但不给,还奚落说,你们几个堂堂男子汉,有手有脚不干活,还想出来乞讨?我就一个农夫,只有吃饱了才能干活,哪有什么余粮?
狐偃估计面子上挂不住,便不依不饶说,要不你送个碗吧?
(注:碗和拐杖是乞丐的标配,这些人终于发现设备的重要性)
农夫不耐烦了,就拿一土块,说这就是碗了!
魏犨很生气,我忍你很久了!抢过土块,直接摔了!重耳也很生气,拿起皮鞭准备甩过去,不要以为我很贤我就不打人?
但是,狐偃急忙制止。猛虎不压地头蛇,少惹是生非了,一不小心把事情闹大了,还会暴露目标。就说,得到饭容易,得到土难,土是国的根本,这是上天在借农夫之手,准备授国给你啊!大吉大利的事,你赶紧接受吧!
这就是书生的厉害,什么问题都能圆回去。说你好,什么来都有一套理论,说你不好,一样能说死你。出去讨饭能讨到土确实很难!不过你说讨饭容易,那你也没有讨到饭啊!
实际上,他们的早餐就真只能吃土了!(现在网上习惯说月底没有钱只能吃土,这事找到出处了!)
重耳确实贤,马上就反应过来!脸上表情也来了个紧急切换,竟十分有礼貌地拜了拜农夫,很尊重地接过那拨土来!
现在轮到农夫蒙圈了,靠!神经病啊?我今天是不是遇到什么邪教组织了?
确实有点邪,因为介子推要上场了!
一行人没吃早餐走了十里路,肚子实在饿,就找野菜吃。但是野菜汤难喝,重耳喝不下。可没一会儿,介子推端来一碗汤给重耳,味道很好。重耳说你介子推厉害啊,哪里还能搞到肉?介子推拉起裤脚说,是我大腿肉!
我靠,这什么画面?我吓得都不敢理解了!这是介子推推出的血腥版成语,“股肱之臣”吗?
多年后,他们可能在某个场合吹牛!
魏犨说,我吃过野牛!
狐偃说,我吃过狐狸!
赵衰说,我吃过老虎!
重耳呵呵,我十分想念介子推!

遇见齐桓公
就这样磕磕碰碰,有一顿没一顿。一路上幸亏没有妖魔鬼怪,否则肯定比唐僧师徒四人去印度还坎坷。好在终于到了齐国!
齐国的天是蓝蓝的天,齐国的国民我好喜欢。作为霸主的齐桓公果然好贤礼士,虽然已经六七十岁了,但仍旧十分好客,竟亲自出城迎接,这才叫慧眼识英雄。
一个是齐霸齐桓公,一个是晋霸晋文公,他们各自的故事都那么丰满,但是直接面对的时候,两个人的交流却很意外。华山论剑这种高级论坛居然只是谈菜市场的大蒜问题。当然,有些高规格的大会,休会期间也开展打牌,看电影,聊天等活动。
通过艺术升华起来的普通人,就变成了大家共同认定的不普通人。在过去这是政治,现在主要体现在娱乐圈市场,都是人造的偶像。这也是社会的需要,如果大家都一样,发现没有谁比谁强,那就没有崇拜信仰了。
但两个大咖的神交,硬是没有记载什么有价值的对话。没什么双方就春秋局势交换了看法,就齐国未来与晋国未来进行了合作意向的谈判。没有!很安静,很随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两个人的地位不对等。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扯那么远,齐桓公也不想和他说这些还不实际的话。政治的对话,双方手中要有一样的牌,屁股要有一样的座位才能谈,如同做生意的只和做生意的聊生意。干什么都有圈子,而且圈子都有一定的门槛。法律可以规定人人平等,但是“社会里传统的阶层,文化里富瘠的阶层,行业里高低的阶层”让我们根本回避不了。我没有欺负你,但是我不理你,我不和你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蔑视。(冷暴力)
好在小白和重耳的年纪差不多!此刻,重耳53岁,小白也60多。两人可以坐在摇椅上,一起变慢慢老,所以他们聊的话题依然很带劲。
齐霸很霸气地问重耳,你老婆呢?重耳说没带,留在翟国家里!齐桓公又霸气地说,我自己一个人晚上根本睡不着。
最后竟霸气地在家族中挑了个好看的女子(齐姜)给重耳!
重耳大呼过瘾:实在太霸气了,实在太好客了。
既然这么好客,那我多住几天?
没事,你爱住多久就住多久,不要急!
好,我住了啊!注意,我们住了!
重耳一行又在齐国前后住了七年。
我们文明人就喜欢和有素质的人多交往!
也真是佩服重耳的贤。这期间,人家好客的小白(齐桓公)第二年就已经死了!几个王子之间打来打去,乱成一团。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贤公子没心没肺地住下去!他已经找到了钉子户的感觉。
但是,赵衰他们很不爽!他多次提醒公子,我们是干什么来了?
但59岁的重耳现在不一样了。他认为,晋国有我没我都照样转,但是齐国齐姜这个小家,我是顶梁柱。人的一生身体健康最重要,健康没了,钱有什么用?国家又有什么用?
听着耳熟吧!没错,就是现在职场里流行的观念:单位有你没你一样转,你走了,你的职位马上就会有人替,但是在家里你是唯一,你没了,家就没了。(算起来,说这鸡汤话的心灵,你们已经不是原创了, 2700多年前的重耳就深有体会。)
这让赵衰他们直骂娘:重耳你丫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赵衰说,我们走吧!
重耳说,不走,没人追,你跑什么跑?
实际上,赵衰他们探听到,晋惠公可能快嗝屁了!所以晋国那边的时机又一次成熟了,谁知道这边重耳却熟过头了!
那怎么办?
武将魏犨说,绑也要把他绑走!
文明人做事怎么能这么粗鲁?不好意思,这回真是这么粗鲁,形势都这样了,只能先不文明了。他们的计划就是把重耳绑走,当然要先骗他去打猎,出了城再绑!做事也要注意影响吗!
可是,他们躲在桑树林里商量计划的时候被齐姜的丫鬟们听见了!就是这么巧,你装窃听器还不一定能听到。丫鬟们以为获悉了重大消息,你们这是拆我们家啊,回去告诉主人肯定立大功。谁知道告诉给齐姜后,齐姜竟然把她们全杀了!不是她,是她们,有十个吧!
太狠了!这个女人!
但历史并没有谴责她,因为她担心她们泄露秘密,因为她还主动与赵衰她们沟通一起来实施绑架计划。所以动机很大局,没问题。
那一夜,她劝说重耳,说“纵欲怀安,非大丈夫的事”。但重耳说,我现在不做大丈夫,就想做好丈夫。
没办法,既然道理劝不成,就只能走感情路线了。齐姜又说重耳哥哥你走说明你爱国,你不走说明你爱我。一顿甜言蜜语后,年过半百的重耳也招架不住,没几下就被灌醉了。然后按照与赵衰他们合谋的约定,把醉如死猪的重耳运出城外!
齐姜:晋国,我只能帮你到这儿!
很好,已经非常好了!除了晋惠公父子等少数几人外,全晋国人民都会说你好!
历史会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女人,这不,重耳还没成功,后面的女人已经排队了!
醒来的重耳气球了!要杀狐偃,杀赵衰,有你们这样做事?这是破坏人家家庭,你们造吗?
不过,经过大家的轮番劝说,内心贤惠的重耳终于消气了!而且那股天生的政治雄心再度被激活!同意一起回晋国,继续为理想而奋斗。前面一不小把初心给忘记了,现进你们提醒,就不再忘记了。
重耳:晋国,你给我等着!
晋国:好,全晋国人民都在等你,秦国也陪等!
重耳:这样啊!要不,你们再等等,我先去宋国!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杨正再东周 2018-11-25 22:31:27
里克的心思
里克可以杀王,但自己不能称王。这是规矩,一个很好规矩!正是这个周礼下的潜规矩保障了春秋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最终走向大一统的中华。
那就找人吧!按照社会上的流行舆论,大家都想到了重耳,至少按照长幼顺序,也应该是重耳。
此时的晋国已经没有了主持工作的荀息,所以能杀掉两个君王的里克就主持了立君的工作。里克的工作也很细致,他联名丕郑父、共华、贾华、骓遄等30多人写......
-----------------------------
@cnhbclqc 2018-12-05 21:01:57
楼主更新好快呀,支持
-----------------------------
谢谢支持!此前有打过一稿,所以改得比较快!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三十七、重耳得国
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番周折,重耳用半推半就的方式离开了本想安度晚年的齐国,这一年他59岁。人生能这么拼也没几个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都到了退休的界线,原有那些斗志气势早被岁月和“领导”消磨殆尽。带着看破红尘、看透人生、看清自己的心态,跟世界说,我已经平和的放下、适应、接受。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重耳有天生的勇毅和坚韧,越挫越勇,他的血气在离开齐国的暖被窝后又一次沸腾了。他及时地接受了赵衰他们木已成舟的劝说,很快又重新进入了流亡公子的角色。回国的道路终于在脚下开始丈量了。
晋惠公已经去世了,按照合约,世子公子圉此时应该还在秦国做人质。实际呢?他在惠公卧病的时候就偷偷从秦国跑回晋国,不辞而真别,抛家未弃子。秦穆公十分生气,不辞而别是不尊重他,藐视他,抛家就更严重了,因为这个家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至于未弃子只是因为还没有儿子。
秦穆公:我都这样对你,你居然还这么对我?
但公子圉没空和你这样那样,他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晋惠公的最后一口气,得到了最重要的遗言——交代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遗愿,杀掉重耳。公子圉牢记了,他知道,老爸的遗愿和自己继位君王的利益是一致,重耳不死,自己的位置就不安稳。
但继位的公子圉无论在能力、地位、影响力都远比不过自己的父亲,他又因为私自逃回晋国而得罪了秦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晋国的舆论又一次让重耳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叔叔打侄儿的故事将再次在晋国上演。就像当年曲沃人打翼城一样。这次是重耳和公子圉。
但是对重耳来说,在成功来临之前,在黎明来临之前,还有一些最黑暗的、最后的考验在等着他。
那就是穷游。也是我们重耳熟悉过的套路。
穷游不是去拍照,去陶冶情操,而是要去寻找强力的支持者。宋国、楚国、秦国都可以是。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要去这些国家之前,必须先经过许多其他国家。如同翻牌一样,幸运的话,第一张牌就是,比如宋国;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要到第三张才是,那是秦国。
事实就是秦国,要的就是秦国。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这也使得重耳关于苦尽甘来的故事更加曲折,更加丰满。
那就先从宋国开始吧,怎么事情都要试一试,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宋国)不行?

路过曹国去宋国
重耳一行要去宋国,打开“地图”一看,先要路过曹国。曹共公和卫文公在公款接待上有相同的认识,开始也不想接待,说国家小,浪费钱。但是听到大夫僖负羁(念西负机,不要顺口念成呼吸机)说重耳双瞳、骈胁,是天生富贵像的时候。突然对“骈胁”很感兴趣,就同意接待。
而且,他的兴趣根本不满足于僖负羁关于骈胁的解释,抱着科学求真的态度,他决定去实地看看。这个“实地看看”就是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带着几个同样热爱科学的小太监一起冲进去。
但是这种隐藏在肌肤之下的人体构造,光是看哪里能看清楚?所以,我猜测他们可能是动手了,摸一下最清楚吧?既然他们能有勇气冲进去,就不会缺乏这种求真的精神。面对一个流浪的老公子,如同国家层面的孤寡老人,曹公的心肺(没心没肺)是不会有任何忌惮。但是这个大不敬的动作对于重耳来说,就是一次侮辱,所以就算真有,也不记载了。此处略去多少字。
如果真这样?想象一群死变态摸这个59岁的老大爷!这个场面辣眼睛。
身困曹国的重耳有一种虎落平原的感觉,敢怒不敢言。没办法,忍一忍吧。狐偃一行都很生气:一国之君,居然搞出这种荒唐的事情,真是哭笑不得。
恭喜你,曹共公,你摸到了骈胁的肌体,应该也摸到了死亡之门的钥匙。后来重耳回国继承晋公,直接就把曹共公抓了。不过,这家伙命大,没有被杀,因为重耳要收买人心。当然,大夫僖负羁在其中也起了不少作用。
僖负羁的老婆看人很准。她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到什么,还是自己会算命,居然只见过重耳一面就判断重耳以后不但会得国,还会称霸,到时候就会报复曹国。建议老公应该提前结交,把工作做在前。所以重耳在曹国期间,僖负羁自费做了不少接待工作。
僖负羁:听老婆的话,果然没错!
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行来到了宋国。作为春秋五霸里最水货的一个,宋襄公刚刚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打了败仗。屁股受伤了,没有办法起床亲自接待,但是交代公孙固一定要按照国君的礼仪来对待重耳。重耳很感激,但是也很无奈。因为双方商议重耳如何回晋复国的时候,公孙固实话实说,现在宋国刚打败仗,你们在这里休息安顿、避避风雨可以,如有什么大志,诸如夺国复仇之类的大事,那我们宋国现在自己都屁股疼,真得帮不了!
这话很客观。确实,宋国的实力本来就一般,那么多年,常常连郑国都打不过,现在又新败给楚国,哪里还有底气去掺和晋国?
而且没多久,宋襄公自己就死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cnhbcl 2018-12-06 19:47:20
一口气赞了五层楼,不支持楼主能支持谁
-----------------------------
谢谢啊!被这话感动地都想做五个连跳,再握把拳头喊一声“耶”!
耶!一直以来这个帖子都比较冷清,我多次以为就是我自己和几个“帖子开发商”在点击,全靠且行且珍惜在鼓励自己持续自娱自乐下去!
谢谢鼓励!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路过郑国去楚国
想想真可怕,重耳去齐国做客克死了霸主齐桓公,去宋国做客克死了霸主宋襄公。这是上天在安排接力棒传递吗?哈哈,扯淡的!其实主要原因是年龄差异。
重耳:这个锅我不背。
既然宋国没戏了,大家就准备去楚国。当时好像形成了一个规律,要去一个大国前,总是要经过一个小国,然后小国又特别不靠谱!
这次是郑国!
其实春秋时期诸侯国一堆堆!路上肯定经过许多国家,只是那些国家没有什么戏,所以历史就没有记载。也可能是晋文公后面要打这些小国,故意把这些理由拿出来,放大说!
郑国的郑文公说重耳是背叛父亲的不孝子,不想接待。上卿叔詹说,重耳不但自己是个牛人,而且身后还有一堆牛人跟随,是个团队,我们还是以礼相待吧!
郑文公说,牛个屁,我没空!
叔詹说,要不就杀了他,免得后患!
郑文公说,杀个毛,我没空!
然后吩咐守城的门卫不要开门,不理他们!
郑文公的内心意思是:重耳,走你!
走就走,重耳一行就来到了楚国。
当时,楚国的楚成王也是个大牛人,一点都不输给他的孙子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一来可能是自己杀哥哥自立,二是在城濮之战输给晋国(后面会说到),三是他自己从来不标榜自己是霸王,不喜欢玩那一套。所以,春秋霸主也没有算他!
也好,这样“专克霸主”的重耳也克不到,克不死他。
楚成王一样惺惺相惜,把重耳当做国君来对待。三天两头请吃请喝,并一起打猎,这种待遇让重耳感觉十分受用,也十分不好意!
有一天,楚王问重耳,(我这样热情对你)你回国后要什么报答我?
这是一个陷阱式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楚王也只是请他吃吃喝喝,并没有为重耳在政治上做什么,双方还属于酒肉朋友。但你重耳又是客人,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答不好这样的问题,别说贤名受损失,还有可能卷铺盖走人。
因为有夷吾的前科做案例,所以不能许诺城池之类的国器,太铭感还可能被扣上败家子的帽子。
对重耳来说,这是一场很重要的面试。因为你面对的楚国,是一个有实力左右春秋局势的国家,人家帮你不一定成功,但是毁你却绰绰有余,非常像某些单位的领副手导。楚国自己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才济济,还有那么多附属国,如果重耳今天表现不好,答得不够合理,那么关于落魄重耳的负面消息,贬义传说就会很快铺开。在你还没有回到晋国前,你的坏名声会按照“坏事传千里”的宣传八卦法则先到绛城,然后被心怀鬼胎的人加以利用,直接影响你是否回得去晋国,回到晋国支持的力度会减低多少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个59岁的老同志来说,他18年的流浪阅历真不是白写。
重耳很自如的回答:钱和女人你很多了,如果我重耳能回国一定好好工作,让晋国和楚国成好朋友。实在不得已,我们两家哪天要打仗,那我会让晋国的部队退避三舍作为对楚国的敬意。
很明显,圆滑的重耳是个善于面试的人!
但大家好好的吃喝玩乐,为什么要说打仗?楚国大将成得臣就不明白其中道理,认为重耳这样太不礼貌,我们天天请你吃饭,你连吉利话都不说。成得臣建议杀了重耳。
其实,关于对战争的理解,估计只有重耳和楚王两大高手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都已经是大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晋国是姬姓,周武王姬发的儿子,王族!楚国是芈姓,是周王为了稳定南方而在“苗族”里面封的诸侯王,因为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落,所以爵位很低,子爵!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
后来,楚国不断壮大,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很难得到中原诸侯国的认可,每次去参加中原的盛会都有一种爆发户参加经济论坛的感觉。同时,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他们与周王朝的交流也不多,也没有机会通过挽救王朝(打北方的戎狄)危难获得立功受封,所以爵位就一直没有调整上去。这让楚国很不爽,因为那些郑、曹、卫之流小国的爵位都很高。就好比去周王朝开会,有人有钱有地盘的楚国居然要排在那些小屁孩后面。所以,楚国到了第六代君主熊渠后,楚人不想再被称什么楚子,这简直是侮辱的字眼。熊渠决定完全抛弃伦理的排序,直接宣告楚国是王,不过他自己不称王,而是把儿子封王,一步到位不说,还带点藐视与侮辱的元素。只是他运气不好,周王朝那时也出现了一个爱打战,不要命的王,叫周厉王。熊渠听说周厉王常常没事找事,找理由打人,担心自己这个自封为王早晚会被尅,所以不久就自己又取消了称号。
这次算是一种试探,试水。到了17世熊通继位后,终于摸清了周王朝及中原诸侯的底细,再次宣告楚国称王,史称楚武王。
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文明礼仪框架下是十分严重的挑衅,叫僭越,属于大逆不道。但是,那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很牛逼了,中原那些诸侯国搞骂战是骂得过楚国,说人家蛮夷,但打仗很难打得过楚国。于是,春秋就形成楚国政治与中原文化的相持阶段。
这个时候,齐、宋、晋等代表中原文化的诸侯想要称霸,主持公道,就绕不开关于楚国的问题。南方人犯了一个这么大的错误你不去处理,在中原主持处理其他的文化礼仪问题就没有权威,西瓜不捡,拿几颗芝麻搁在哪儿吆喝什么?
另一方面,春秋还是东周时代,社会的秩序主要靠礼仪维持(周礼很出名)。百家还没有起来,有一定规模的国家之间打仗更多是因为礼仪,不是因为利益,参与者多是贵族、国民,不是平民、奴隶!所以,战争常常有,但是规模不大,伤亡也不大,大家点到即止,就算攻破了城池也只是“帮”人家换个国王,讨个说法,很少毁灭别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成王既然认定重耳会得国,就必然知道(推测)重耳要称霸,也就是晋楚必然要打一战,打给大家看。所以两个人聊这个天的时候也很自然,心照不宣。
重耳的意思就是我们就把这个表演做足,不真打,让我回去和那些诸侯王有个交待。你楚王还是楚王,就像上次齐国管仲兴师动众来这边要茅草一样!
但我后来又看到一个关于厚黑的推论!
因为制度总有生命周期,分封制运行久了就可能出现周天子叫不动诸侯,诸侯叫不动大夫,大夫也怕家臣的现象。当时楚国就有这样的权臣,如成得臣(子玉)。在这个背景下,楚王就和重耳协商,下次打仗,我就派成得臣去,你帮我打,回来就算不死也要让他威信尽失。这样,我楚王才能安稳坐椅!
而历史上,子玉真的死于晋楚的城濮之战。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来到秦国
就在重耳和楚王在暗斗智慧的时候,我中华版图的另一边,秦穆公的胡子却歪了,是气歪的!因为作为人质的太子姬圉不辞而别,已偷偷跑回晋国了!
人质自己跑了?
按照常理,人质是个好东西。如果大家谈感情,那你回去要继承君王,我这边送你回去,你感激我,这是一个大人情,以后大家也好相处了,至少我会得到你的尊重。
如果大家谈利益,你要回去?可以,叫你的君臣拿点好处来,城池,财宝什么,相当于赎金了。
尤其是在春秋,大家还比较矜持,不是动不动就要杀人灭国,所以人质还不多,对待人质也比较客气,基本的待遇都有保证。到了战国就不一样,国家之间的利益勾连错综复杂,就像工业时代进入金融时代,抵押成风,所以人质就变得很普遍。人质能回去做君王的概率变得很小,很多抵押贷款最后都变成呆账烂账,只想尽快套现。就算是最著名的人质---秦始皇父亲,要不是遇到吕不韦的苦心经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能就是一个客死赵国的某国公子了。
所以,公子圉的逃走让秦国什么都没有得到,感情没有,利益没有,煮熟的鸭子飞了,留给秦国的只剩一点嘲讽。这让秦国相当恼火!这两父子咋就一个德行!
秦穆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去找重耳!
于是,秦国派公孙枝来楚国商量重耳回晋国的事。客居楚国的重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但还是假意对楚王说,我舍不得你,我不入秦国。
楚王哪里会不知道重耳的心思?不过你说得这么好听,我也很受用,就顺着人情说,你还是去秦国吧。理由很简单,秦国比楚国离晋国绛都更近。如果有什么事(机会),可以朝发夕至!
重耳不再推辞了,说好!谢谢!
很奇怪,12年前,秦国也来找重耳,重耳当时以父亲刚去世为由不愿意回去,其实内心是畏惧弟弟夷吾、还有权臣里克。但这次,晋国还有侄儿(现在是名正言顺地继承君王,史称晋怀公)、权臣郤芮。其实难度也不会小到哪里?而且,晋国被晋惠公和郤芮经营了12年,派系实力应该更加牢固。为什么就不再说什么理由了?
因为,你年纪很大了!
上次你的慎重其实也是一种失误,让你错过了一波行情。虚名(贤名)对政治家很重要,但是不能因此被自我困死在虚名中,那就不是政治家,是文学家了。好在老天眷顾,让你这个哥哥活得比弟弟还长。试想,如果重耳比夷吾早死,那七七八八的励志故事不就直接成了骨灰?而寿命是不可能被事先预测,所以晋国再出现机会时,对重耳来说,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老天不可能还那么有耐心。重耳集团其实也已经改变策略了,由等待机会变成了制造机会。从离开齐国开始,他一直在寻求宋、楚等强国为自己复国做盾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能有秦国自己找来,求之不得啊!还能客气什么?这种渴望甚至会让人忘记客气。
于是,重耳毫不客气地跟着公孙枝去了秦国。
这一次“迁徙”因为有了秦国和楚国的支持变成了一趟真正的旅游。往日“穷游”的不堪回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也预示着重耳的人生之路开始光明。翻过了几座山,走了几十里小路,终于到了大路官道上来了。
现在,重耳这只股票完成了前期的盘伏,只要有一点点利好消息,就会动不动涨停,拉你一批一字板。

秦穆公的心思
对晋国来说,秦国真是实在亲戚。秦穆公从晋国娶了一个老婆穆姬这个“扶弟魔”,为老丈人(晋献公)家真是操碎了心。从献公自己开始,然后是不靠谱的晋惠公,现在是惠公儿子晋怀公。
在不靠谱的道路上,这爷仨一代更比一代强。
为了止损,穆公终于想到了重耳,重新想到了重耳。原来那个“不希望有个强大的邻居”的理由还在,为什么现在自己又推翻了?其一,当初在夷吾和重耳二选一的时候,重耳装得太过,自己说不回去,如果秦国一定要选他,那秦国还倒欠你重耳一个人情(是你要我回去),而选夷吾,是夷吾欠秦国人情。其二,在与晋惠公交恶之后,秦国不希望晋怀公继续与秦国作对,但是公子圉自己私自逃回去,等于鄙视了秦国,如果这样秦国都能原谅还和他继续做朋友,那么以后谁还会尊敬秦国、畏惧秦国,所以秦国必须与晋怀公撕破脸。这样,要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只有换掉晋君,选择重耳。这样不但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还能起到惩罚背叛者公子圉的效果。其三,重耳流亡19年,名声远播,为人贤德,受到广泛认可,如果帮助他夺得晋国,顺应了流行的天命说,等于秦国也是按照天命做事,可以获得礼仪文化的认可。其四,重耳是聪明人,回国后会把晋国做大做强,但是不会随便违背自己的道德与秦国为敌,这样秦国东南边境就不会有战事,可以安心对付西边诸戎,扩大势力地盘。
所以,时局不一样,现在让重耳回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大家一起发财。
为了巩固上述的理由,秦穆公又补了一刀。
那就是婚姻!
我娶你姐姐,你娶我女儿!这关系就是圆环套圆环,再打个结。牢固!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女儿可不是你姐姐生的,应该是穆公的其他老婆生的。所以,不必有太重的血缘顾忌。
既然秦穆公要让重耳娶老婆,那就结吧!按道理,重耳也不亏,反正结婚这事我熟得很,曲沃有,翟国有,齐国有,一路都有。但问题是这个准老婆怀赢既是秦国公主,同时也是他侄儿公子圉的原老婆。这不乱伦吗?怀赢,晋怀公的老婆,所以后世要说这个“怀”字,因为被公子圉抢先注册了。好在怀还只是怀在名字上,不是在肚子理。
但老重耳还是老不愿意。
秦穆公这样做其实里面也有大文章。在晋国等诸侯国中原文化的婚姻观里,这样的婚姻是有点乱,但是在秦国那边没什么羞羞!人家讲究“爱情”第一!所以,秦穆公这也是在考核你,如果你愿意娶怀赢,说明你认同老秦人的文化习惯,接受我们,也算是一种尊敬与诚服!要知道,春秋的时候,文化礼仪是诸侯政治的大事。如果你不接受,说明你内心不认可我,让你做晋王不早晚也是树立敌人吗?赵衰知道穆公的心思,所以就劝重耳,不要顾忌是公子圉的老婆。公子圉的国家都要夺回来了,还差他一个老婆!要知道,秦穆公很爱这个女儿,我们要杀公子圉了,他当然也不想让女儿守寡。
还有,我听说怀赢长得很漂亮。
然后,其他人又帮重耳找了许多典故,结论是同姓结婚没有什么问题之类。总之,你重耳顾忌的观念,我都找到理由了!我们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要讲理由,根本停不下来啊!
解释好了就可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重耳真是喜出望外啊!因为结婚那天,他发现这个怀赢长得比齐姜还漂亮,并且还有四个美女陪嫁,一下子(give me five)。这都60岁的老头了,人家怀嬴应该死活不肯才对啊!
秦穆公也是个完全的政治货,喜欢捡现成的,为什么不考虑把女儿嫁给重耳的儿子呢?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晋怀公的急躁
秦国这边搞出洞房花烛夜,晋国那边对应就来金榜题名时。公子圉跑回晋国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屁股还没坐热就立即发布一道及其彪悍的政令。对于做生意的来说,重要的是时间,所以他们要效率;对于搞政治的来说,重要的时机,所以他们要忍耐。很明显,公子圉搞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好了,是政绩;没烧好,那就是火烧屁股,还是自己的屁股。
而且,说他屁股还没坐热也是真的,因为还没去太庙举行礼仪。
他牢记着父亲夷吾关于重耳的担心,太牢了,估计就把自己关进这个遗言,每天都睡不好。所以,他迫不及待下令,凡是有跟重耳跑路的家属,你们马上写信叫他们回来,不然我就杀了你们!
他说到做到,想要釜底抽薪,第一个就是狐突。
狐突不肯写,说我那两个儿子狐偃、狐毛跟重耳都出去19年了,人家是忠于自己的主子,没毛病!至于杀我吗!可以,等我换套衣服就去朝廷受死!
于是,狐突就死了!
狐突是谁?晋国德高望重的老臣啊!公子圉这一刀下去,基本也是把自己的后路砍掉了。大家心里都觉得他不配为君,太鲁莽了,太年轻了,连这样的老臣,你一言不合就杀人。这个你老爸都不敢杀的人,你一上台就咔嚓了,那我们这些人以后还有什么活路?你畏惧重耳没错,要除掉重耳没错,但是除掉的手段错了!
为了不使自己变成你以后的试错,大家的心里开始盼着让重耳回来纠错!
晋怀公的急功近利让朝野的舆论怀念重耳,他们开始切切私语,资本主义迟早要灭亡,社会主义终究会来!
这只是表层的理由,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权力斗争。晋惠公怀公在世,郤芮和吕饴甥等因为历史缘故,和惠公父子是铁板一块,使得他两权倾朝野,而且他们连秦国的合同都敢撕毁,说明心里根本不会有什么道德压力,做事就比较绝。所以,那些年,朝堂上除了固有贵族世袭外,其他招个公务员,临时工什么的人事动议,全是他们做主,全是他们的人。这样,其他的世家自然心里就不舒服。
没权的贵族等于没落的贵族!
所以,公子圉来了,晋怀公一个“反助攻”,他们的机会来了!
大家想要翻盘,就靠这个公子圉了。而且公子圉似乎也很配合,一上台不是想着巩固自己的位置,居然直接开始给自己挖坟墓。你杀了狐突等于给了这些失落的贵族一个聚会的理由,原来还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现在好了,这个事件就像尘埃一样让周边的水蒸气附着上来了!聚沙成塔。
水蒸气一多,凝聚成露珠,天就要下雨了,要淹死你这个圉(困在圈里的牲畜)
其实,公子圉要想杀死重耳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此时的重耳已经60多岁了,你才二十左右,年龄的优势明明摆在桌面上。所以你取得晋国君位后第一步应该去秦国赔罪谢个恩,第二步应该是笼络贵族,去狐突家喝喝茶什么。可惜那时候,年轻人的身边缺乏一个能让他听进谋略的谋士。
没办法,一切条件都在指向儒家的最高指示,天注定!

重耳得国
公子圉的助攻很快就出效果了。
晋大夫栾枝知道重耳在秦国,就派自己的儿子栾盾找到了重耳。转告他,栾枝、韩简、郤溱(念真)、舟之侨等一班老臣已经做好内应,随时呼应秦兵来晋国。
这是一份很有份量的名单,他们组合叠加的政治能量比初登大位的晋怀公还高,政治的边界值也高(许多人愿意选择他们)。在怀公的急功近利下,小团伙的保密性远超越当年丕郑父的十人组。所以,当年丕郑父一搞阴谋就被郤芮他们发现,但现在栾枝能把小团伙运转到秦国,晋怀公还不知道。
这是重耳盼望的,也是秦穆公希望的。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还这么支持,那就不用躲躲藏藏了。穆公带上谋臣百里奚、繇余,大将公子絷、公孙枝,先锋丕豹等,率兵车四百乘,护送重耳回晋国,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回来复国,因为全国的舆论都在等重耳,好像晋国本来就属于重耳!
晋国: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秦兵本来强悍,现在出兵理由充分,所以摧枯拉巧地下了一城。晋怀公担心重耳早晚要回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这么猛,只好临时应付似的,派心腹郤芮、吕饴甥出兵应战。
重耳:叔叔不发威,你当我是叔公啊?
真是服了这位年轻的诸侯,晋怀公对于战争(矛盾)的理解很简单很暴力,只想到自己要杀重耳,却没想到人家重耳会不会反扑?秦国会不会帮忙?他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所以郤芮、吕饴甥临时抱佛脚地拉出队伍抵抗后,马上就发现了一个被舆论宣传出的大问题:士气低落,军心不稳。而且7年前龙门山大战,晋国被秦国打得一败涂地,现在全军上下更是畏秦如虎。郤吕老谋深算,很快就觉察到这一点。识时务者为俊杰,两人在无力回天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秦穆公及时发觉到对方的变化。在聪明人眼里,战争从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当出现更好的时机(手段)可以到达目的的时候,他就不会继续考虑使用战争。
因为战争是流血,是牺牲,不只是银幕里的3D效果和银幕外的娱乐快感。
“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获”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要具备实现这种观念的能力。
没有战争不行,只有战争更不行。最合理、最恰当的情况是利用战争来取得你想要获得进一步推进事态的条件。战争给你了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而谈判要实现战争所不能实现的成效。
先要有战,然后要能不战而曲人之兵,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
秦穆公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及时嗅到了战争已经压倒对手心里气势的味道后,及时派公孙枝去接触郤芮、吕饴甥。
果然,郤芮、吕饴甥只不过是担心自己的过去会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重耳怎么相处的问题。毕竟双方此前还在你死我活的对视,现在要握手言和,就算是戏精,心里也总是有个疙瘩。
穆公说,那就说开了!说破无毒!
重耳说,好的!我不但不会杀你们,还会善待您们,人谁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穆公说,你们歃个血吧!给你一百个放心!
于是,重耳派狐偃同公子絷一起去郇城,与郤吕相会并歃血,立誓共扶重耳为君。
等等,为什么没有重耳?废话,狐偃就代表重耳了,人家重耳是准君,你是臣,哪里有君臣歃盟的?而且,重耳也不想(能)冒险。谁知道郤吕会不会突然变卦,绑架人质?毕竟都是有前科的家伙。
重耳:我的贤名没有听说吗?守合同、讲信用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以前你们不理解,但是以后可以学着理解了!
郤芮、吕饴甥也只好立即理解,并在没有其他选择的“理解”后,立即临阵倒戈!
晋怀公还在晋国苦苦等待前方战报,叫寺人勃鞮去看看。勃鞮半路就回来了,看什么看,光听就可以了,战争结束了!双方握手言和,哦不,郤芮、吕饴甥弃暗投明了!哦不,这两个叛徒叛变了!
晋怀公吓了一跳,赶紧召开战时会议。但是会上一看,个个贵族大臣不是请假就是漫不经心,偶尔几个愿意说话的代表,比如韩简、栾枝、士会等老臣,居然只说风凉话。大概是,郤芮、吕饴甥都不行了,我们这些老骨头哪里有办法?
晋怀公明白,这是要我亲自来。
亲自来干嘛?亲自跑,去高梁国。
这是怀公唯一的办法。勃鞮跟着跑路,实践证明,勃鞮杀人不行,保护人也不行,因为没跑多远,怀公就被刺客杀了!因为晋文公可不会派勃鞮这样的人去,所以刺杀很成功!
可怜的公子圉,过了半年的王侯瘾。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郤吕反叛
郤芮、吕饴甥虽然弃暗投明了,但是考虑自己过去的许多污点,心里总是不踏实。而且,晋文公也是老油条,那么多大臣,功过是非,功劳不一,他也不赏不罚,只是要求大家照样正常上班。没有对功臣封赏,没有对佞臣处罚意味着这个事还没结束,还没有定论。
赵衰、狐偃他们是无所谓,因为一直走着红色路线,根正苗红。但是郤芮、吕饴甥这种功过具备,毁誉参半,长期生活在白区,就靠临门一脚,突然转身的新生代,就不好说了!
而且,惠公在位14年来,这哥俩因为君王的信任在朝野野习惯了,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这些人都在大堂之上,活生生呢!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去晋文公哪里打点小报告,整点匿名信什么?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摆脱这种弥漫而又无形的恐惧,他们有了一个一了百了的冒险想法,那就是杀了重耳!
既然又要提到政变,那么权谋的智慧食物链就再度被激发。当年里克杀奚齐,郤芮杀里克,丕父郑谋反,郤芮杀丕父郑等,都体现了集团之间势力和智慧的整体对决。现在郤芮想再次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是否盖得住重耳集团。
好像一切都计划得好好!直到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勃鞮。他们认为勃鞮两次去杀重耳,这是超级大的污点。他已经毫无退路了,只能与重耳保持着不公戴天之仇啊!所以准备让勃鞮也参与到此次刺杀计划中,并且委以重任。
勃鞮很配合。不过,这一次他既配合郤芮、吕饴甥,也配合重耳。
而且,是勃鞮主动找重耳。重耳说,我有一件衣服很漂亮,但是为什么衣袖扯断了呢?还有夷吾让你三天去翟国杀我,你为什么一天就到了?到底什么仇什么怨?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勃鞮说,我只是个太监,谁当君王我听谁,谁当君王我爱谁。
文公一听,也对,现在我是王了,这个原则是利好!
于是,勃鞮就把郤芮、吕饴甥的计划当做见面礼了!
郤芮、吕饴甥为什么敢谋反?因为他们和里克一样,握有兵权。所以,刚刚上台的晋文公又一次想到了姐夫兼老丈人。
这就是政治场上的最终对决,是所有资源集合起来的对决。里克是狼,他轻易就吃了奚齐和卓子这两只小兔子,郤芮是老虎,他紧接着咬死了里克这匹狼,现在老虎遇到了大象,遇到了猎人。
故事一直在重复,就像打篮球,规则其实就是这些,套路都差不多,但是谁能处理好关键球,谁就能控制局面并赢得比赛。
当年,“二五”以为自己已经布置好杀里克的圈套,谁知道却落入了里克的圈套,因为里克集团这边人力、物力、智力的分量更重,天平的倾斜让屠岸夷这个关键球选择到这边。
后来丕父郑以为自己布置了杀郤芮的圈套,谁知道郤芮也将计就计拉出更大的网,把屠岸夷也吸收进来了。
现在,轮到你郤芮了!只是这次的关键球,关键人物由屠岸夷变成了勃鞮。
权力的游戏还是一样。权力场的势能还在,政治的万有引力还在。
斗地主的牌桌一样吸引人,只是大家换个位置坐,换个对手打。郤芮还在按照习惯抢到了地主,殊不知上次手里有大小王,这次没有。

文公继位
重耳、狐偃、勃鞮商量着按照郤芮的计划也来个将计就计。
第一步,重耳偷偷离开晋国去秦国。对外宣称生病了,休假,暂停上朝三个月,背地里去找老丈人诉说家门不幸,请求支援。
第二步,勃鞮与郤芮、吕饴甥加快友谊建设,然后按照计划去烧王宫,郤芮、吕饴甥趁火打劫去杀人。
第三步,王宫烧了,但是重耳失踪了,大臣们去救火后知道是郤芮、吕饴甥作乱。此时的郤芮、吕饴甥没有退路了,晋国无主,你涉嫌杀主,一时半刻你在晋国是呆不下,就寻思跑去别的国家。
第四步,勃鞮劝他们去秦国,理由是他们曾经和秦穆公有歃盟,盟约说只要同意迎重耳回国就不杀他们。而且,可以忽悠穆公说因为王宫失火,重耳烧死了,现在来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就算你重耳不死,国无二君,况且重耳还没拜庙,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公子雍继位成新的晋侯,你们也没招)。
第五步,郤芮、吕饴甥真去见了秦穆公,大家一见如故,秦穆公听说重耳嗝屁的事,异常宁静,一副死就死了的死样,轻描淡写的样子。然后就带郤吕二人去见所谓的公子雍。
郤、吕很高兴,陕西人太好忽悠了!
谁知道,出来的“公子雍”竟是重耳!
郤芮: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变活人?
女人:这么搞的?原来除了我,你们都知道我老公出轨啊!
原来是你郤芮卖丕郑父,还安排他为自己数钱。想不到现在自己也在数钱。看来,数钱真是一种高风险、高讽刺的动作,难怪今天都开始搞电子货币了。
郤芮、吕饴甥说,勃鞮也是我们一伙的!
重耳说,我知道!
重耳转身对勃鞮说,你恨他们吗?他们临死了居然要拉你垫背?
勃鞮:呵呵!
重耳:要不,给你个机会让你去送送他们吧!最后一程。
重耳任命勃鞮为监斩官,这是重耳的驭人之术。从现在开始,重耳表现出卓越的看人用人才能。
现在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相信勃鞮是来告密而不是郤芮他们碟中谍的安排。因为他判断得出勃鞮告密行为的真实与否。
郤芮他们认为勃鞮要消除重耳的猜忌只有杀了重耳才可以,其实人家完全还可以跑走不回来啊!
但重耳的判断是,勃鞮如果只是为了活命,完全没有必要来冒险主动见自己。
郤芮虽然死了,但是重耳并没有对郤家满门抄斩,甚至他的儿子郤缺后来又当上了晋国的大官。这里有重耳作为明君,会用人会看人的缘故;有重耳自己也是顶级人才能压制得住其他人的缘故, 不担心你们敢有非分之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郤家的血统与家族势力。
晋国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经历了几十年战争,磨练产生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王公贵族,他们是后来晋国强大的重要班底。在晋献公时期,其中一个公子叫做姬豹,也有说叫姬叔虎(不管哪个名字,不是虎,就是豹,已经预示着这人有食肉的本性)劝说晋献公去打翟柤(念诸)国(不是翟国),因为这个国家“君王专谋私利而无所顾忌,臣下竞相谄言以亲媚于君”。献公答应了,并任命姬豹去打。战斗中,姬豹果然很豹,十分英勇,最终灭了这个翟柤(念诸)国。献公很高兴,为了表达对姬豹的认可,并鼓励公子们以后多多主动为晋国出去打地盘,就把郤这个地方封给姬豹,还授权他开宗庙。
这样姬豹就变成了郤豹,晋国官方认定其为郤姓的开祖,并定为子爵,这个爵位和诸侯的爵位有一样的待遇,只是含金量低一点,发证机构不是周王朝,而是诸侯晋国。
【开宗庙】是什么?一般人,活的时候在家里,死后就在墓地里。顶多加一个墓碑就搞定了。但是牛人,政治圈的贵族不一样。这些人活的时候在朝堂,死的时候可能在庙里,所以才有“庙堂”这个说法。说明庙和朝堂同样尊贵。一个人死后最高规格的待遇便是进庙,有庙可进。如果你的祖宗能在庙里,能接受供奉,说明地位高,后代继承下来自然也要沾着先辈们的光,所以开宗庙就成为活人和死人共同的最高荣誉。既然是荣誉,肯定就要控制数量和规格才能保持荣誉的意义。在春秋时期,开庙有严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通常说,天子的七庙,指的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其他可以类推锐减。只是到了后来,宗庙和土地公鬼神等渐渐合并,渐渐演变,在民间就出现了祠堂之类的祭祀场所。
儿子长大,要拆户,这是经济和管理的需要,意味着以后你可以单门独户,以家长身份活跃在社会上。大臣做大了,要开庙,这是政治和文化的待遇,意味着你可以单门独户开辟一个宗姓,以后就以世家的身份活跃在政坛上。【61】
姬豹开宗庙后就变成了郤豹,自己死后住进去了,也有自己的谥号。郤姓的大戏也跟着开始了。
【郤家】郤豹的第二代(儿子辈)中,郤芮支持夷吾,郤溱(念真)、郤縠(念胡)支持重耳。郤芮在晋惠公时期的权力就不再描述了。重耳继位文公后,设立三军,其中最牛逼的是中军,就由郤縠任主将,郤溱为副将。
郤芮因为叛乱被杀,但是他的儿子郤缺被重耳的老师胥臣发现(德才)并推荐。后来,郤缺又接替去世的赵盾成为晋国的正卿(兼职军政的丞相),郤缺死后,自己的儿子郤克继续继承父业,也当到正卿,并在邲之战打败了秦国。郤克的儿子郤锜作为官二代,X代,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担任了下军的主将领导(卿士)。
郤豹还有一个儿子叫郤义,郤义生出郤扬,也是迎接重耳归国的重臣,但好戏不只这一点,他的儿子郤犨(抽)、孙子郤至(父亲叫郤鹊居)都是卿士。此时,郤犨、郤至加上郤锜三人占据了晋国四军八卿中的三席,人称“三郤”。
从郤豹的儿子们开始,郤家四代人,一共出了八个卿士,统称为“四世八卿” (郤芮、郤榖、郤臻、郤缺、郤克、郤锜、郤至、郤犨)。
树大招风,郤家的鼎盛终于招来了晋厉公的猜忌,厉公找茬就指派胥童、长鱼娇等亲信带领甲兵800人去屠杀三郤,此时的郤家的宗主郤至居然按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不做任何抵抗。基本等于自杀。自杀了自己,也自杀了郤家。【62】
还得提一提胥童,这位晋厉公的刽子手,屠杀郤氏的执行者。他是胥臣的曾孙,还记得胥臣吗?当年就是胥臣向晋文公推荐落魄的郤缺,使郤氏家族得于再度腾飞。郤缺在赵盾死后,越级成为中军元帅。为了巴结赵氏,对胥氏恩将仇报,打压胥克(胥童之父),说胥克肚子里有蛔虫,有疯病,要胥克回家养病,并提拔赵盾嫡子赵朔入六卿以代替胥克。自此胥氏便长期消失在晋国政坛。这样算是胥童的复仇吗?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止。(这场大戏将在后面详细说)
郤家的权力版图在晋国虽然结束,但是他的另一个版图还在,到今天还在,那就是姓氏。郤芮封在冀,于是后来就出了冀姓;郤扬封在步,也就成了步扬,郤步扬;郤至封在温,后来就一支成为温姓。郤犨也有封地,在苦成,出苦成氏。
人丁兴旺,家族庞大。但是这是后来的是,现在还是要继续说郤芮的作死和重耳的发迹。
重耳通过将计就计,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晋国又一次平定了叛乱,公子重耳也终于可以坐稳王位了,成了晋文公!
当年晋献公准备嫁女儿(穆姬)给秦穆公的时候,找了一个算命占卜,卜辞翻译过来十分震撼,叫“世作甥舅,三定我君”, 世作甥舅,说的就是婚姻互相套来套取。我娶你女儿,你娶我女儿之类的政治联姻。三定我君,是三次辅定晋侯,其中夷吾定了一次,重耳定了两次。不过,把晋怀公给拉下马的事,占卜咋就不算了?所以算命这种事为什么是“信则灵”,因为你信了,就只会挑肥拣瘦,断章取义,拿出其中准的部分来臭屁。
不过,晋国人似乎明白了,整体算,他秦穆公就是为我而生的!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三十八、晋文公治晋
有人是少年得志,有人是大器晚成。我们的晋文公是大器晚成2.0,超大器,超晚成。43岁(也有说41岁)才起步,外出流浪,19年后回到晋国。按照当时的人类寿命算起来,上天留给文公的时间不多了(比国足还少),中间还要扣除郤芮和吕饴甥造反造成的时间耽误。所以,上台并巩固君王位置的晋文公行使诸侯权力的速度就像是按了快进键,几乎是一件接着一件,而且都是大事件。没办法,“岁月不待人”,“寿命更不等人”啊,晋国朝堂上那些同样熬酿了十九年的智慧者(谋士)们也开启顶配的洞察力,从各类事情的蛛丝马迹中挑出最有肉的部分,三步并作两步,再一步一个脚印,只用了5年时间就让晋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事期含金量最高,24K的霸主。
题目是有点难,不过不好意思,他只是提前4年交卷了。后面呢?继续啊!做了霸主自然要去消费诸侯了!
老天:不算我制造的机会?

壶叔的破罐子
在秦穆公第一次护送重耳回晋国,要过黄河的时候,负责给重耳携带行李的壶叔按照十几流浪的经验,把那些破碗破草席,碎布碎干粮“坏笾残豆、敝席破帷”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一些没有喝完的酒也当做珍宝一样,都搬到船上。重耳看到后感觉很好笑,说,我马上要回去做晋君,吃香喝辣,你还要这些破烂东西做什么?快扔了吧!
你这个傻傻的可爱的壶叔。
但是,在一旁的狐偃却很担忧,重耳老公子还没有得到富贵就开始嫌弃这些贫贱的东西。我们这些追随他一起吃苦的人不一样是糟糠之臣吗?
不行,要赶紧防范于未然。先矫情一下。
狐偃说,公子啊,过了黄河就是晋国,外面有秦国在护送,里面有晋臣在迎接,我跟过去也没什么用了,还是留在秦国吧!
(那你留在秦国又有什么用?)
重耳吓了一跳:舅舅你怎么说这话?
想不到,舅舅这么情绪化?这么听着像我老婆的语气?
狐偃说,我觉得自己有罪。
重耳说,什么罪?
狐偃说,我有三罪,一是在五鹿的时候,让你受困(吃土);二是经过曹国、卫国的时候让你被羞辱(洗澡被偷窥);三是趁你喝醉挟带你出齐国,触怒了你!
重耳蒙圈了,这叫什么罪?这不是在邀功吗?
狐偃又说,现在马上就要入晋了,我追随你这么多年,担惊受怕,身心耗尽了,就像那些破碗、破衣服、破摆布一样上不了台面,你留我没有什么用,放我走也不会有损失,所以请你答应就让我留在这里吧!
哦!绕了半天,原来你是在这里等我啊!
秦国:我就是收破碗、破衣服、破摆布?
重耳听舅舅说的句句都含泪!马上明白了舅舅的意思,赶紧陪不是,“贫贱之交不可忘”,叫壶叔赶紧把那些这么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重新装好,并标注“轻拿轻放”。并且,为了让狐偃放心,重耳还对黄河的河神发誓说,如果我忘了舅舅的功劳,而不和舅舅同甘共苦的话,子孙都不会昌盛了。
一个资深老情圣对他的小女朋友也是这么说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等套词大家都耳熟能详!
看不出来,我这舅舅还是个伤感的小王子啊!
只是,在一旁看戏的介子推笑了,心里嘲笑狐偃。介子推认为重耳能得到晋国那是天命,你狐偃居然还敢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是的,论矫情?呵呵,你等着,不要逼我出手。

赏罚分明
重耳确实没有食言。在平定了叛乱,消除隐患后,晋文公开始了按股份分红。主要分为原始股、新三板、上市股三个等次。“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别其劳之轻重,而上下其赏。”
第一等从亡者,就是跟着重耳出去流浪19年,属于创业合作伙伴,以赵衰、狐偃为最,其他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按照排名顺序,功劳分量也递减。第二等送款者,就是暗地里向当时还在楚国、秦国的重耳送秋波示好的晋国大臣,属于风险投资资金,以栾枝、郤溱为最,其他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同样按照排名顺序递减。第三等迎降者,就是重耳渡过黄河,出国门迎接的晋国大臣,属于打到新股运气不错的散户,以郤步扬、韩简为最,其他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还是按照排名顺序递减。
奖励什么?主要是地!没地(封地)的就赐地,有地的就多加一点,或者帽子换大一点(提拔)。
重耳又念想起自己外公狐突,他为了自己(事业)而被晋怀公冤杀逼死。文公就在晋阳之外的马鞍山立了狐突庙,用死人效应带动活人,后人因此取名叫狐突山。
那这样封赏是不是有人不服?许多人只有猜测,有说这样排名是按照能力,有说是按照身高,有说是按照勤奋,有说是按照长相?
当然有人不服!明明是领导你自己说了算吗?
晋文公就发布诏令说,“如果有谁认为自己的功劳忘了(没有受到)表彰,请他自己来说明。”
小臣壶叔(就是那个收破烂,不忍心丢的小侍)就跑去说,我从蒲城开始就追随主公,到处流浪,脚皮都破了(足踵俱裂),你们住下来,我就负责伺候你们吃饭,要是出去,我就准备车马,为什么主公公布从亡的名单却没有我?
问的好!
我来给你解释,你听好,大家也一起听好!
文公说,教导我以仁义,让我感觉如肺腑开通,拨云见日,醐醍灌顶的人,此受上赏;辅助我以谋议,使我不会被诸侯看不起的人,此受次赏;能冒矢石,敢于冲锋,以身保卫我的人,复受次赏(三等)。总结就是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再者赏功。像你这样有奔走之劳,匹夫之力,还要排在后面。等到三赏之后,我会开始考虑你们的事”
这话是说给壶叔听的?更是说给其他人听,因为随行的人,拥护的人,对于君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秩序的规则要求总是必须排出一个“三六九等”出来,这是帝王(领导)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考验领导能力的事情。如何用人,文公要给出一个基本的规则,一个能说服大多数人的规则。
这个规则可行!
在春秋时期,德还是很受到推崇,尤其是在“霸王秩序”下,德是头号武器。有德的武力叫霸王,无德的武力叫恶霸。另外,对于自己那班曾经共患难的兄弟们,也要给出一个与国策(从德到霸)一致的判定标准才能使得国策朝政合二为一。实际上,魏犨、颠颉二人,自恃才勇,看见赵衰、狐偃都是文臣,只是凭借一张嘴能事,排名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爽,常常发牢骚,有怨言。
文公看在他们的功劳上,也不计较了,这就是区别!
魏犨、颠颉:顺序没问题,但为什么说我们就没有德?没有才?我们不过只是勇得太突出而已,我数学学得好,不代表我语文就差啊!
文公:你提问就说明你们不够德。(怎么较真)
魏犨、颠颉:我们也是孝子啊!
文公:还说,果然没才!(看不出老大的意思)
其实这个规则本身肯定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事后公布,而不是事先约定。如果你在开始流亡的时候,就宣布如果有一天我能得国,那么我将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奖励。这样才公平。
但这样公平是有了,事情却做不下去了。比如那个壶叔还会傻傻地去天天收拾行李吗?他肯定选择回家念书,或者学点武功,再不行就请人背一遍《周礼》再出发。那结果呢?一堆流浪的汉子全是有德的!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公平这事,说说可以,不能较真。大自然的逻辑里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人类社会里如果只谈公平就容易进死角。
【公平】和“平等”这类词,理解比要求重要。其实这是一个政治的词语,不是管理的词。换句话说,他们是政治对手之间较量的武器,不是用来实践可行的准则。
许多人把公平理解成绝对的概念,如一碗水端平,但多劳多得可以吧?那我问你多得多少算公平?哪里有标准?科学家多劳,明星多劳,摆地摊的多劳,那么他们的报酬如何才公平?这是程度的问题。
还有时间的问题,比如今天给你100元给他200,你不高兴,但是昨天你拿了200,他才100你不说。所以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体现最终公平,这就是邓公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后富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问题是这个时间要多久的跨度?先富10年,20年,还是100年?这个哪里能计算得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耐力和期待不一样啊。
除了程度和时间,还有一个空间的问题,大工一天500,小工一天300,按个人你们不公平,可是按照组合呢?一个夫妻档组合成的打工,我所有都给800不就是公平吗?
所以,公平永远只是相对的概念。和当事人的心里期待,承受能力有关,只有把公平的手段和当事人的愿意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公知们习惯(喜欢)断章取义,单单讨论公平本身,却忘记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词汇。【63】
重耳六十多岁,他才不傻。他知道公平可用但不可依靠,能利用但不能依靠。他需要列出一条适合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就可以,这个准则的重点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要对自己以后的治国有利,才是最重要的解释。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头须效应
“定秩序”对于一个新建立的政权尤其重要,有时候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文公之所以能被历史抬得那么高,是因为他擅长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其实,在郤芮和吕饴甥被杀之后,晋国上下就存在一股很不安的隐患(气氛)。因为他俩把握朝政十几年,整个晋国的许多角落都有他们的门生故吏。现在这些人的老大被杀了,他们的心哪里会安吗?晋文公听从了狐偃的建议,决定给予这些人免罪的确认,以保持晋国的国力(实力)。但是经过几十年动乱的晋国,王令的威信大减,谁敢确定你重耳的赦免是真心还是一时迫于形势,等稳定了再来秋后算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重耳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隐患,担心他们会因为惧怕而冒出什么极端的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郤芮就是因为担心被杀才起事。
当然,郤芮这个造反也有点是重耳故意搞出的嫌疑,否则杀你无名。毕竟你最后投诚了,而且还和新君一起盟誓了,但是不杀你,又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这个前面几十年一直和自己作对的人居然还可以以“功臣”的身份立在朝堂上,是不是鼓励其他人去反对自己?
这不是在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反对重耳其实也没啥事,只要最后发现不对劲,反对不能成功了,马上转身过来,改为支持重耳就可以了!
那以后谁还会死心塌地地支持我重耳?
重耳知道这个梗,郤芮和和吕饴甥也知道自己有这个梗。
所以,郤芮和和吕饴甥是杀也杀不得,用也用不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造反,让你先违反盟誓,那样我就杀你杀得顺理成章了!
面对这种困境,重耳集团应该想到了当年的郑庄公。
姜还是老的辣,重耳当上晋文公后就这么都不做!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一直看到你心理发虚。于是半年后,心里承受极大压力的郤芮和和吕饴甥终于爆发了。受不了了,老失眠啊!
或许只有那些已经知道自己早晚会被纪委抓进去的官员,才会体会到郤芮和和吕饴甥的心情。
现在郤芮和和吕饴甥已经死了,那他们的手下就完全没有必要一齐杀掉。一是人没了,你做什么君王?二是这个群体庞大,里面有不少人才。三是他们的领头没了,这些人现在就是散沙,暂时够不成威胁。而且晋文公知道,只有郤芮和和吕饴甥手下的人没有被除死,其他原来的朝臣就会很放心地和自己合作,支持自己。
毕竟“要死也是他们先死”的想法很普遍,也很有威力,在“他们”都没死的现实下,就可以确定了我不会死!
这个原则叫做政治圈的“临界区”。
【临界区】本来是计算机领域的概念,这里讨论人身安全借用一下。临界区就是在安全和威胁(危险)之间的一个状态,如果你处在安全区,就觉得不会被杀掉,如果你处在威胁区,就是随时都会被杀掉。两者之间就称为临界区。
很明显,那些和重耳流亡的人,只要自己不作死,肯定不会死,还有赏赐呢,他们就是在安全区。而原来反对过重耳的人,现在自己如果不给出点动作,表诚意,表态度获得信任什么,那早晚会死,他们就是威胁区。其他在朝廷上上班的公务员,谁当君王他都拥护的人,说有功也有功,说是过也是过,就是临界区了。
处在临界区的人会时刻关注威胁区的人,如果威胁区的人死光了,那自己就不安全了,就变成了威胁区。【64】
高明的晋文公认识到这个规则,就不会停止使用这个规则。既然郤芮和和吕饴甥手下的人现在开始担心自己会被杀,那我就再找一个比你们更该死的人,免了他的罪,那样临界区就变大了,你们不就认为自己也进入安全区吗!就可以好好工作!
这个所谓“更该死的人”叫做头须。就是当时重耳被勃鞮从翟国赶跑后,那个卷走金银财宝跑路,后面让重耳在五鹿饿到被农夫调戏吃土的头须。
真是确实有够该死的家伙。
据记载说,这个该死的家伙居然还是自己找上门。而且还是头须自己告诉了晋文公关于上述的临界区安全值理论。说,大家都知道我是犯下大罪的人,如果你能赦免我,并且让我做你的马夫,有事没事出去溜达几圈,给大家看看,这样大家都会说,那个头须都没有被杀,那我们这些一样不涉及权力中心的人就不会死。
按照头须建议,文公一顿表演,效果确实很好!文公很满意!
但是更让文公惊喜得是,头须告诉他,“我还有一个不死反而应该收封赏的理由”。(悄悄说)原来文公逃离蒲城的时候,他的一对子女,儿子名驩(念欢),女儿叫伯姬,来不及带走,而后被头须收留,现在寄养在民间。
文公大喜,年纪这么大了,原以为还要赶紧再生个儿子。既然有了儿子,后继有人,那现在再和后宫做那事情就无需有明确的目的了,完全可以走一条娱乐路线。
但是我严重怀疑头须的话。因为重耳从蒲城跑去翟国,而头须是在重耳逃离翟国之后分开逃走的。重耳在翟国十二年,头须还没有背叛重耳,那么,他如果收留了主公的子女哪里有不说的道理?哪里有不把这对子女接去翟国的理由?
或者是记载错了,应该是他们在翟国分开的时候,头须收养了孩子,而不是蒲城。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头须很鬼!他来找晋文公之前应该也去蒲城找,并找到了驩,这样自己就是双保险,万一文公不接受他说的那个临界区的忽悠理论,不陪你玩(有别得办法,不要临界区理论),要杀自己。那头须就拿姬驩说事,后果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但是对文公来说,头须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是真儿子。
于是,文公马上任命姬驩为世子,这是巩固自己政权的最重要的一步。自己虽然这么老了,但大家还是可以放心跟我干,因为就算我死了,还有我儿子继续干,政权很稳定,政策也很稳定。不会再被了另一个什么公子跑进来抢夺政权,并被秋后算账。
当然在安顿朝臣的同时,重耳也把老婆们一个个接回来,并一样排了排名,排名分先后,“齐女为夫人,翟女次之,怀嬴又次之”。
还有一个动作,比较粗鲁,那就是把自己刚刚“收回来”的女儿伯姬嫁给赵衰,伯姬也就顺理成为赵姬。
这似乎是某部大型历史剧第一季的美好结局。确实很美好,要是算上介子推就更美好了。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介子推不动
介子推就是那个在五鹿割自己大腿给重耳做肉汤的五杰之一。
割股侍君这件事按照现代人的角度很难想得通,比如说你割在哪个部位?割多少?而且,你割面要怎么止血,消毒不感染等等。最重要的是,你割下来的肉如果少了煮起来是没有多少肉味,而且带着血的肉,煮起来血腥味会远大于肉味。
但这些疑问,看似问题其实也都不是问题,人的问题起于自身的认识。许多时候,我们思维的潜在习惯是先有了结论,再为结论找理由,所以因果关系真假难辨。如果你说上面那些是问题,所以怀疑割股是假的,但是如果你相信割股是真的,那就可以推论说当时一定还有许多条件没有被详细说明出来,比如古人止血有土法等等。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儒家要宣传出一个关于忠心的故事。重要的是,介子推至少是一个十分坚毅的人。
一种容易走偏的坚毅,就是执着、固执、偏执等词语的好朋友。
介之推一来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二来认为重耳能继承晋侯是天意,不是大家的努力。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推理,结果就是介子推开始嘲笑鄙视诸如狐偃、赵衰这些去领取功劳的人。而且,他的观点一旦形成后就死活都不肯变更,并越走越极端。
凡事只有按照自己的那套理论去实践才是对的,才是清高的,否则就是错的,就是龌蹉的。这是典型的穷酸秀才思维。
很快,介子推开始用实践来反击狐偃他们的“丑陋”。回到晋国后,他就自动销声匿迹了,用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来辅证自己关于天命的学说,关于一定是自己正确的认定。
我比你们看得远,我比你们高尚!
但是问题来了,自己如果只是这样做(没有其他动作),保密工作做的太好,别人就不知道我的高尚。我的高尚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不是很无聊?无敌真是多么的寂寞啊。
我明明已经淡泊名利了,但是你们居然不知道我淡泊名利,那我不是白淡泊名利了!好矛盾啊!
介子推确实有点失望,我这么一个大活人,回到晋国没有出现,没有去上班,你晋文公居然不知道?在分红的时候,榜单上居然没有偶的名字?
我的存在感有这么差吗?我的大腿肉呢?
你们的按股分红,难道就因为我割股就没股了?
然后,文公说有漏掉的自己出来说。靠!这不是埋汰人吗?你让我自己去说?把我和那个摆弄破碗的壶叔、携款潜逃的头须混成一谈?本来准备好了如何拒绝赏赐,现在变成还要先去提醒一下应该有我的赏赐?这对象介子推这样的人来说,比杀死还难受。
晋文公的这一次故意或者大意的过失,直接导致了介子推心中的积怨积气把极端的性格从一极端推向另一个更高的极端。
按照记载流传的故事是说,后来介子推的邻居看到晋文公居然没有赏赐他,就写了一封书信悬挂在朝廷大门,里面的诗句是用暗示的方法来明示。终于被晋文公发现了,唤醒了沉醉的文公。然后文公就开始去寻找介子推了!
这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既然介子推已经要归隐山林了,要淡泊名利了,为什么要把自己割股的事情告诉母亲,为什么要告诉给自己邻居,而这个邻居居然还文化水平不低,不是像壶叔、头须这样直接投诉晋文公,而是写了一书暗喻十足的文章去提醒晋文公。
所以严重怀疑是介子推自己变成邻居写的。
就像有一个朋友知道一个关于某某人的秘密,原来预料大家会过来打听,然后他可以耍耍关子卖弄一番。谁知道大家居然对此都不管不问,这下把自己给憋的!变成了不吐不快!
于是他说,怎么了大家,我这个秘密你们是不听了?是真不听了?其实啊!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吗!XX人他什么什么?
实际上,晋文公如果能忘记,说明介子推的才华,能力什么的硬件应该很一般。还有,一起去出去患难的大臣们居然也没有一个人帮忙提醒,说明他平时为人也不怎么样!没有什么朋友。
介子推失望之极,感觉此生不再有爱了!一种曲高和寡的自我感觉开始在内心中作祟,胡乱想象,极致描述。
所以,后来晋文公去找他,他就故意跑到棉山躲起来不见了。他狷介无比的性格再次膨胀了,无敌了!
耍小孩子脾气。刚刚我明明很喜欢那个玩具,你不给我买,现在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买了我也不要。(很简单,我现在再要,玩具有了,但是面子没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思想认识)如果回晋国分股分红的时候,你请我去,我拒绝一下,然后你再请我一下,这样我就可以很有面子地去,但是你居然忘记我,等到我提醒了你才来。好像是我主动说,听说你今晚请客,你居然不请我?然后你才说请,那我再去赴宴,能有面子吗?
所以,文公说,“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
介之推这种极端性格估计也不受大家欢迎,所以文公要求大家去山上找他的时候,这伙人就不尽力,没几下就收工说找不到。于是有人就提议说,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
既然你喜欢装逼,我就把你逼出来。
魏犨甚至准备在介之推逃出来后羞辱一番,看看你这无聊的矫情害得大家都不能按时下班回家。
万万没想到,介之推坚毅的个性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他居然抱着自己的母亲烧死在一颗柳树上。宁死不从。
宁死不屈可以理解,可以提倡。但因为这事宁死不从就把“死”看得太贬值了吧!
听说介子推已经烧死,被自己烧死,晋文公懊恼不已。这个“自己”既包括晋文公,也包括介子推。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能轴到这种程度。文公自责不已,为了挽回民心和心情,就要求从第二年开始这个月大家不要烧火了,一起牢记自己的过失和悔过,正好当时是清明,也就是后来说的寒食节。只是一个月时间太长了,普通老百姓没有介子推那么有毅力,所以渐渐就减少到三天,一天。
棉山也因此改为介山,并且为介子推立祠。极致的介之推终于获得了最大的关注,只是这份代价太大了,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关键是自己死,还要带着母亲一起死。
母亲才是真正伟大的母亲。做儿子的介子推不能给母亲舒适的生活,而且是在原本有条件给的情况下,为了迎合自己的“固执”不给。反过来,做母亲的为了陪儿子实现心中接近洁癖的理想,不但同意一起奔波,还陪同被烧死。
文公完成这些“补救措施”后,那株烧枯的柳树长出了新芽。
看来,老柳树终于满意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烧山这种事不是很好控制,如果派兵找都找不到的范围,那烧要烧多久啊?你说烧就烧,你说停就停?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塑造历史人物本来就是几个人物,几件巧合的事跨越时空凑在一起。这样故事才更加精彩,人物才更加丰满。
只要大家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不是花时间去研究他割股这么割,如何归隐山林,如何烧死不出等等,而是要看到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精神。介之推能看中重耳,并跟随十九年,是其忠心和智慧的体现,回家后能放弃高官名禄,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理想而奋斗牺牲的典范。
内心的义胜于一切的时代,所铸造出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灭的脊髓。正是从春秋开始,祖先们培养维护这条脊髓,让他默默地壮大,也正是一批又一批的介子推们用自己“愚蠢”的牺牲换取了对人情道义的诠释,让后来的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成为我们华人共同的符号和记忆。
我们能享受到这个成果,是一次又一次蝴蝶效应的结果。我们品尝水果的芬香甜美就不该去取笑树皮的粗糙。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文公制三军
推好了介之推,文公关于赏赐的工作也就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就是开始要内政建设的正事了。
一般来说,一统的和平时期,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是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而战乱时期,尤其是像春秋战国几乎年年有仗打的时期,军事建设才是大事。所以史料对于那段时间的记载和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军事项目。重耳回晋国继位晋文公时年纪很大了。此时的晋国属于“老年政治”,做事自然成熟稳重,再加上身边一堆的良臣智士,使得晋国在政治经济等内政上很快就稳定(发展)了。按照一个明君的基本评语,晋文公也一样,比如“减税免劳役,修路修水利,废弃无用禁令”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属于重点的大事,可以大书特书,但是在当时,随便给你几句话也就打发了!所以一个人的命运中,天分是一方面,生对年代有合适的机遇更是一方面。你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经济学家,如果出生在春秋,只不过和壶叔一个级别的人,如果是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会让你红得发紫,红得发烫。
当时红得发紫的是军事。
所以,晋文公的重头戏也是军制改革。当时周礼有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估算一个军也就一万多人,三四百辆战车。这只是一个政策的框架,周王朝可以有六军的名额,但是他的实力根本架不起六军,就算把这些将军配齐了,估计军队数量也会打折建设。没办法,国力无法供给这么多人。而晋国恰恰相反,此时的晋国完全有能力建设三军(原来是两军)。
三军的配置为中上下,其中中军主帅郤縠,副帅郤溱,祁瞒掌大将旗鼓;上军主帅狐毛,副帅狐偃;下军栾枝,副帅先轸。为什么只有中军有大旗手,因为中军是主将,如果君王要亲征自然也在中军,所以,祁瞒相当于军委办公室主任。
在确定中军元帅的时候,赵衰推荐郤縠的理由是这个人到了五十多岁还天天看书,而且看的书都是讲礼仪道德的内容,所以让郤縠主中军就等于确定了一个军队的德(最基础的部分)。
因为有赵衰的推荐,郤縠的命运比介子推好多了,据说他是推辞了,然后晋文公这个好德的人再三要求,郤縠才勉强接受。
对书生来说,这个是最受用的待遇,有名有利。明明也是自己想当官,但还能搞得像是被人求你出来当官似得。不过,赵衰的眼光不错,郤縠也很给力,上台后立即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很快就训练出一支整洁严肃,号令统一的军队。
原本晋文公还想让赵衰做下军主帅。但是赵衰说他“贞慎不如栾枝,有谋不如先轸,多闻不如胥臣”,全部推辞了。那这样三军任命完了不是没有位置吗?
当然不是,三军只是相当于三个军区总司令,还有军委等其他部门的位置呢。荀林父御戎(为君王驾车,相当于禁卫军司令),魏犨为车右(站在君王旁边,直接保护君王的人,相当于警卫局司令),赵衰为大司马(管全国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
这样看,赵衰不愿意出任下军主帅是不是看不上?有点是,因为大司马明显比下军主帅更重要,更显眼。但也不一定是,因为晋文公提高了三军的地位,即三军的主帅副帅都列入卿的行列。全部算军委委员(内阁),在职级上都是正部级待遇。
自此,晋国开启了六卿的时代。
晋文公的最初设计是:按照中上下正负“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的入侵,捍卫华夏文明。
的确,此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机制不但战斗力十足,还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将领,让晋国持续称霸。
但是“六卿机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六卿(人)主要来自几个大家族。他们通过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亲亲友友,各自家族越做越大,直到后面让王权失去了控制,变成了诸侯国中的“诸侯”。最终赵、韩、魏三家在家族相互斗争中留了下来,并瓜分了晋国。使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两百多年后的事了,这个账也算不到晋文公头上。一个君王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想过几百年后是事情。后面的事情是新出现的局势,是因为制度(机制)生命周期的规律,应该由后代的君王去解决,去改革。同样,今天我们的国家一直提到改革、深化改革,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晋文公提出的六卿制度,没有军政改革发展出来的综合国力,楚国、秦国可能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割了你,分了你,灭了你晋国。
治国理政亦如同主观考试,考卷的题目就这些,我们只能找到尽量好的答案,因为他没有最佳的标准答案。就算今天的你知道了一切,穿越回去一样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为你堵了东墙,可能就会毁了西墙。一项制度,10年后没问题,50年后你享受了他的福利,100年后变得习惯他的存在,150年后没发现他有什么问题,但在200后就出问题了。你现在要因为200年后的这个问题穿越回去改了当时的制度,那200后能不能解决还不确定,可能引申出来的新问题在50后直接就崩盘了,根本就没有100年,200年后什么事。
其实很简单,你改变得了某件事情,但是你改变不了人性。人有什么样的生命周期,每件事务也有“人性”,王权政权也有。唯有不断改革,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延缓他的衰老,延长他的生命周期。
这是晋文公设计的制度,六卿制度,至少在他有生之年的测试中都运转的流利顺畅,让晋国、晋文公及其子孙接力齐国宋国成为春秋霸主。
而且,晋霸主开张的第一份单就是大单,周王朝的项目。
楼主:杨正再东周  时间:2019-06-11 09:42:09
三十九、晋文安周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不说“三国无义战”?能这样说,说明当时大家打的战主要还是义战,观众朋友内心的出发点还是要求诸侯们套上义战的标准。就像人可不可貌相这事,其实,相由心生,古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可以从眼神气质中看出他的一些品德,只是少数人不行,比较聪明奸诈,会伪装,或者说是你看相的水平太低了,会出错。所以有了一两个“人不可貌相”的失败案例就很突出,很容易反驳“人可貌相”这事。如果这句话改成“大多数人可貌相”“人可貌大多数相”那就没毛病了。当然,现在社会已经完全不能貌了,因为化妆,因为整容;因为素质教育,教你如何让人觉得你有素质;因为全社会都在流行演戏,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开始演。
所以,“春秋无义战”恰恰说明春秋还有义战,春秋大多数战,战的大多数环节还是需要义的礼仪支撑(兵车作战本身就是一种礼仪的表现),等到了三国,谁和你说有没有义战的事,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没什么义,哪里还有讨论幼稚话题的必要?
那时候,战争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尤其是想要做盟主,主持公道的人,你更不能没有正当理由就直接去打别人,想打就打那不是称霸,是恶霸。而且这个理由还不能是个人的喜好,最好是涉及到了礼仪纠纷等事务。
面对这么复杂的要求,重耳想要通过战争体现武力,获取盟主地位,带领晋国腾飞的理想是不是会变得很被动?好在,老天爷和晋国一样,按了快进键,“被动”马上就来了。
老天要给晋国一个(系列)合情合理,可以耀武扬威的机会。

周襄王的烦恼
此时的郑国是郑文公当政。自从拜了楚国这个大哥后,郑国自我感觉良好,好像一个加入了洪兴的香港古惑仔,对身边的小国家就喜欢透露楚优越感的鄙视眼神。对阿Q来说,打不过赵老爷家的打手,总被欺负,那就去欺负身边的阿猫阿狗,把感觉找回来。
郑国也是这么想的。
郑文公身边的滑国是卫国的属国,不肯拜自己为大哥,就去打他。滑国不扛揍,赶紧说我服了。谁知道郑国前脚刚刚退兵,滑国就又回到卫国身边。
原来你是这么狡猾的滑国。
郑文公大怒,这回一定要打他痛到筋骨。卫国听说郑国又要耍流氓了,就赶紧去找周王朝帮忙(报警)。于是周王朝就出来调和,说你郑国就不要去打滑国。
郑文公大怒2.0。我们是什么回事你造吗?郑国卫国本来都是你的臣国,你为什么这样偏袒卫国呢?郑文公就扣了周王朝的使臣。
这下轮到周襄公生气了!我好歹也是周王朝啊!你一点面子都不给,扣我使臣和打我脸有什么区别?
打!要打郑国。
但是,估计打不过啊!
打不过也要打!不管是蒸包子还是馒头,就要争这口气。
大夫颓叔、桃子跟着起哄,建议去找翟国借兵,更有胜算。
但大夫富辰反对,认为同姓的恩怨不该有异姓来介入,而且翟国属于戎狄系,不通礼仪,容易失控。申公借兵打周幽王的故事才过去没多久,记忆犹新。
但周襄王在气头上。反对无效!
翟国果然彪悍,没几下就把郑国的栎城攻破了。周襄王很高兴,你算是帮我出口气了,就想着要不要赏翟国点什么?
但此时周王朝的国力和财富捉襟见肘,想要拿什么估计也拿不出什么了。
要不与翟国联姻如何?我王后正好去世了!
这个想法放在今天是不是有点奇葩?我为了报答你,居然娶你女儿?难道这个女儿是痴呆还是弱智,嫁不出去?当然都不是,准新娘去体检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因为周王朝比较高贵,是王,翟国充其量也就是个诸侯,所以他愿意和你结婚,等于抬高了你翟国的身份和地位。
大夫颓叔、桃子完全赞同,说翟国有前叔隗、后叔隗都是美貌绝伦,前叔隗已经被重耳娶走了,大王你要抓点紧还能赶上后叔隗。
大夫富辰再次反对,认为翟国大胜郑国本来就担心他会居功窥视王位,如果再加上联姻,以后怎么控制?
但周襄王正在兴头上,反对再次无效。
婚后,周王朝发现新夫人后叔隗确实是漂亮,但是没有规矩,不懂周礼仪,成天就喜欢骑马打猎,还常常和将士赛马赌酒,相当豪放,没有一点王后该有的委婉样子。
后叔隗:我们翟国就是这样啊!
周襄王:爱就是包容。你闹吧!
但是没多久,叔隗就闹过界了!居然和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勾搭上了!而且这个王子带更是色胆包天,据说买通了内侍,去王宫幽会就象回家一样,明目张胆,随便进出。没有一点偷情该有的猥琐样子。
只有周襄王一个人被闷在鼓里。
全天下都是你的,但是全天下都在骗你!
纸终究保不住火,鼓也不行,因为这是欲火。终于,宫中有个叫小东的婢女因为不肯被太叔(王子带)调戏(也怕叔隗嫉妒),得罪了太叔,就跑去告诉周襄公,说你的夫人,你的爱情已经被王子带带走了。
天打五雷轰啊!襄公气得要杀人!
太叔(王子带)听说小东去告密,吓得赶紧跑去翟国了。既然奸夫跑了,淫妇还在,那就打入冷宫吧!
你这个爱情骗子。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部情色伦理片,但马上要变剧了,因为还有两个人很害怕,为了摆脱危机,他们要更深层介入该事件。
那两人就是媒人颓叔、桃子。当初请兵翟国讨伐郑国的是我们二人;后来建议请婚隗氏,还是我们二人。现在叔隗被围困冷宫,翟君必然见怪。太叔出逃在翟,一定会说假话,哄骗翟君。到时候翟兵到来问罪,我们如何解释?
这样看来,颓叔、桃子倒是很了解太叔。
但是,周襄公却不是很了解颓叔、桃子。想不到自己信任的大臣居然会瞬间无障碍转身叛变。
就算是先发制人,你们这样也太先发了吧!
颓桃二人一不做,二不休,也去翟国,而且快马加鞭追上了太叔,三人一合计,密谋了一场政变。
快马加鞭就能追上?难说他们早就有一腿了,早就约好了?

翟国的糊涂介入
翟国的国君根本就没有什么主见,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消息闭塞,也很少派人外出去打听信息。所以关于自己女儿的事情基本就听奔命而来的太叔和颓叔、桃子他们三人的一面之词。
正好这三人有口才没道德,所以就炮制出一个新的故事。
新故事是这样说,颓叔、桃子来翟国求叔隗其实是为太叔来求婚,只是娶回到周王朝后,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叔隗被周襄王这个老色鬼看上了,于是横刀夺爱就变成周襄王的老婆。这次只是因为太叔去太后那边问安的时候遇到叔隗,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坏人告状诬陷,结果是太叔被赶了出来,叔隗也被打入冷宫。
总之,周襄王是坏人,我们是好人。
只有共产党员开展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他人从来说的故事就不会说自己是坏人。
难道,古时候去聘婚的时候都不写新郎是谁吗?这么刺激,这么随意?买新娘就像买菜吗?所谓多说了几句话,到底什么话?你们三人分开说一遍?
但翟国没有研究这么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义愤填膺,然后决定拍派大将赤丁带着五千兵马同颓叔、桃子,举着太叔的大旗伐周。
典型的有脑袋,没脑子!人类在你们这里白进化了!
翟国能帮你周王打败郑国,自然回国头来打你周朝也绰绰有余,不再话下。这一点,周襄王门清,自己有多大能耐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一开始就派大夫谭伯去翟军中,去把太叔作乱的事情讲清楚,希望通过讲道理来把这事处理掉,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谭伯不但没有让赤丁看清事实真相,反而被杀了!既然翟王没脑子,我们也就不敢指望赤丁有脑子。
谭伯想来干什么,王子带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当然要预防了。预防吗,也可能是防卫过当吧,就把谭伯给防死了。
这几年,周王朝的使者可真是一个高危行业。
使者就是代表国家,代表王。
周襄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知道吗?
赤丁:我没读书,我不知道。
这个不读书没文化的家伙居然杀了我的谭伯。周襄王大怒,于是做出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跟你死磕。就派出卿士原伯贯为大将,毛卫为副将,率车三百乘,出城御敌。
确实死磕!一磕就死!
没几个回合,原伯贯、毛卫就被俘获了。打仗这事真不是开会,开会是谁官大谁就坐前排,打战是谁胳膊粗谁坐前排。所以管你什么卿士不卿士,拳脚从来不长眼啊。
周王朝兵败被围,周襄公无奈只能听从富辰的建议,不要和这些野蛮人一般见识,出去避一避。
去哪里?比较近的有陈、卫、郑。
陈国、卫国比较弱小,能不能保住自己都不好说。所以富辰建议去郑国。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61018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3-26 04:57:09

更新时间:2019-06-11 09:42:09

评论数:4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