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103楼 2013-07-16 10:22:43
以下是本人对“探得四太子大兵前来侵犯上流”的分析:
当年八月初,“四太子”金兀术写给赵构的书信部分内容:
“今慈荐将天威,问罪江表,已会诸道大军水陆并进,师行之期,近在朝夕。义当先事以告,因遣莫将等回。惟阁下熟虑而善图之。”
-----------------------------
“今慈荐将天威”是什么意思?你给大家分析一下。敢不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5127楼 2013-07-16 18:39:51
在此向楼主提出挑战:
“探得四太子大兵前来侵犯上流”, “无粮,进兵不得”判决书中对张宪这二条申报的认定,对岳飞一案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你认为是否属实?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可不是抓键盘失误那样的小学生功夫哟,你敢应战吗?
-----------------------------
哈哈!挑战?你有挑战资格吗?
把“今慈荐将天威”的键盘失误改一下,再讲讲是什么意思,先证明你能看懂,否则你哪有挑战资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季哥豪情 15118楼 2013-07-16 16:04:14
再如赵构屠城的密旨疑点也很明显。史籍上清楚地记载,赵构曾在宰执的关于捕捉虔州盗贼的报告上批示:“此虽盗贼,本吾赤子,必不得已而后杀之,况为将者自不可多杀。”赵构后来还发布了大意基本相同的诏书,给虔州的叛民二十天时间自新,答应赦免以前的罪过?。如果按照岳珂的描述,赵构就成了“阳谋”引蛇出洞的首创了,但是没有任何史料能证实岳珂的叙述,并且能对自己臣民使用“阳谋”的领袖中国几千年才能出一个,赵构应该不在这个比例之中。
-----------------------------
面上一套,背地一套,此乃帝王权谋和“官场文化”。皇帝怎么能表示自己不爱民?怎么能公开下令屠杀?这种事当然是粗鲁武夫的胡作非为。
王德一次屠杀二十万人,赵构“伤心得大哭了一场”,可是绝不追究王德任何责任,用赵构的话说:怪只怪“愚民无知,无辜就死。”——看看你们有多蠢,无缘无故来找死。对那个有缘有故来给自己作对的李成,赵构说:“他只要肯归顺朝廷,朕愿意封他为节度使。”
本文后面有一个疑案《御赐精忠旗》,会揭示出赵构对岳飞的真实期望——这次你让朕失望了!下次,在君与民之间,你应该站在君这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5137楼 2013-07-16 21:20:25
-----------------------------
@五鲤鱼 15139楼 2013-07-16 21:50:07
湖东楼主:这个凉热春秋id也是dgr551100,写《跪着的秦桧看病态的伦理道德》的那个。
-----------------------------
呵呵!刚去看了一眼,知道他为什么在这骂街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97

赵构显然被这张“大字报”吓得不轻,他在罢免王俣、万格的诏书里对其进行了“严厉谴责”,说他们二人心计极端刻薄,正是他们首先提出讨论官员滥赏的建议,然后又附会宰相作恶,导致朝廷尽失士大夫之心。现在姑且从轻量刑,先惩治一下他们的私心,送到吏部听候发落。
诏书下达之后,赵构还特别嘱咐大臣们:“罢免王俣、万格之后,估计还会有人对此事议论纷纷、无休无止,卿等一概不要与之讨论。再闹下去,恐怕更加有人借此分朋植党,非国家之福啊!”
赵构这是要宰执大臣们一律采取“默杀”态度,既然说左容易惹麻烦,说右也容易惹麻烦,那就最好什么也不说,快点把这事糊弄过去吧!阿弥陀佛!越快越好!
张守道:“此乃陛下盛德!臣本想如此建议,但一直没敢说出来。”(本来,取消靠滥赏而得来的官职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但在一个烂到了根的官场里,能干成这种事的必须是掌握强大暴力的铁腕人物,而赵构显然虚弱得很,整顿吏治的成功希望极其渺茫,所以张守早就想劝赵构作罢。但是,此话一说,又极易被人指责为姑息养奸、包庇赃官,故而张守选择了明哲保身、缄口不言。)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
于是崇观以来滥赏悉免讨论,但命吏部审量而已。
诏曰:“朝请大夫知邛州王俣、尚书右司员外郎万格以刻薄之资,成傅会之恶,首建讨论之议,尽失士夫之心。姑示轻刑,用惩私意,可并送吏部。”
上因谕辅臣曰:“俣、格既罢,自此恐纷纷不已,日后当尽置勿论,恐分明(朋)植党,非国家福。”
张守曰:“此陛下盛德!臣欲建议未敢。”
富直柔曰:“前日吕颐浩、赵鼎之去,陛下与之终始到今,今于宗尹复如此,圣性忠厚,天下之幸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五鲤鱼 15139楼 2013-07-16 21:50:07
湖东楼主:这个凉热春秋id也是dgr551100,写《跪着的秦桧看病态的伦理道德》的那个。
-----------------------------
呵呵!我毁了他三年多以前的“心血之作”,他为秦桧翻案正是从“莫须有”入手的——

楼主:dgr551100 时间:2009-11-03 10:05:43
连载二:论“莫须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此时距岳飞遇害八十六年,距秦桧去世七十三年,距韩世忠去世七十七年。因此,以上韩世忠与秦桧对话的真实性是直得怀疑的。如果真有其事,这段对话的内容就不会只有秦桧和韩世忠二人知道,当时定有其他人见证并予以记载,极力搜索岳飞生前事迹的岳珂(公元1183—1234)自然更加清楚,在《金佗续编》一书中应当有所记载。
遗憾的是,没有其他资料可以证明有过这样一次相类似的对话,李心传是如何知道有这样一段对话就是一个悬案。
如果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一个公正的法官会采信来历不明的孤证,因为这样的证据既无真实性,也无合法性。
可笑可悲的是,这段对话是否存在本身就是“莫须有”(可能有)。
这段对话,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它成了秦桧污蔑、陷害岳飞的唯一“铁证”而被史学家、伦理家广泛引用。

我一指出《鄂国金佗续编》中有关于“莫须有”的记载,他估计气得要吐血,所以一口咬死是后人加上去的。后来,我又列举了(成书早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四种史料中关于“莫须有”的记载,他气疯了——指望出名发财的“大作”已经被判了死刑。
他现在是在报仇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98

先是汪藻弹压武将遭到猛烈反击,赵构不敢表态;继之范宗尹整顿吏治遭到反击,赵构认输投降。(绍兴元年发生的这两件事特别值得注意,赵构朝廷统治力的虚弱从中暴露无遗。)他这个皇帝当得窝囊,每次遇到麻烦的时候,他的宰相就要“挺身而出”,把事情扛下来,给官家留一点可怜的颜面。
范宗尹就这样匆匆忙忙地下台了,甚至没能等到吕颐浩回来。此时,吕颐浩正在江西平定盗贼张琪,打得不可开交,一时间无法脱身。这样一来,范宗尹已罢,吕颐浩未回,朝廷里一时没了宰相。这对想挤掉范宗尹登上相位的秦桧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
摆在秦桧面前的是一道新的难题——如何设法在竞争中胜过吕颐浩。秦桧知道自己离开朝廷三年多时间,现在刚刚回来,在官场的根基尚浅,要与吕颐浩争衡,必须要动一番脑筋才行。
秦桧知道:要想在官场上压住对手,必须抓住对手的弱点。吕颐浩的弱点是性格暴躁,凡事喜欢独断专行,因此朝廷中不少人与他有闲隙。心计细密的秦桧早已观察出了这一人群,现在是设法让他们为自己说话的时候了。
当年的 “秦长脚”此时又四处奔走联络,展开了他的“穿梭外交”。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
(辛酉)召江东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吕颐浩赴行在,欲代范宗尹也。是日,颐浩督诸将与张琪战于饶州城外,大败之。
琪自徽州引兵犯饶州,众号五万。时颐浩自左蠡班师,帐下兵不满万,郡人大恐。颐浩遣统制官巨师古招降之,琪诈受招,诱师古入其营,遂薄城下。
统制官右武大夫、宣州观察使阎皋,颐浩爱将也,方捕盗于宜黄,走檄呼之,会皋平盗而归,星驰以赴。颐浩召诸统兵官姚端、崔邦弼、颜孝恭、郝晸等驻军城外,皆令听皋节制。端军为左,邦弼军为右,皋将中军,颐浩自画阵图授之。
琪兵至近郊,前军将张俊(按:与大将张俊同名)失利,琪恃其众,直犯中军。皋力战,而端、邦弼两军夹击,遂大破之,追奔三十里,杀贼甚众。贼又别遣水军分道自景德镇来犯。颐浩遣统领官张庆以崔增余众御之,琪遁去。夜,其爱将姚兴以所部诣巨师古降。琪遂走浮梁县,复还徽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99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秦桧很快就取得了富直柔、韩璜、辛道宗、辛永宗等人的支持。(富直柔是神宗朝宰相富弼的孙子,此时在朝中任同知枢密院事之职,韩璜是哲宗朝宰相韩缜的孙子,此时任监察御史。此二人皆是出身仕宦名门,在官场的人脉甚广。)
由于赵构压根就没想过让秦桧当宰相,所以秦桧的第一步就必须是毛遂自荐了。一次,他利用单独奏事的机会,直接“提醒”赵构:“如果陛下能够用臣为宰相,臣必能耸动天下之士。”
赵构听了,沉默不答。赵构之所以倚重秦桧,是希望他能如其所言地促成与金国的合议。但是,求和信已经送出去大半年了,至今仍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赵构不得不在心存疑问——秦桧所说的事,真能做到吗?
如果此时金国方面放出一点点愿意议和的风声,恐怕赵构就不会沉默了,秦桧拜相就是毫无悬念的了。(从此事也可以看出:秦桧南归之后,与完颜挞懒并无密切联系。从二月里秦桧升任参知政事起到七月末范宗尹罢相,其间有五个多月时间,如果他们之间有联络,完颜挞懒就应该已经得知赵构渴盼议和,秦桧因此进入了宰执行列。如果秦桧是他们派出的间谍,此时金国方面只要对秦桧的议和信稍做回应,还不必答应议和,哪怕只是表示愿对此事做出考虑,就能轻而易举地助秦桧登上相位,从而达到“以上智为间”的目的。但事实上,这几个月来他们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四
桧既为参政,谓宰相可得,尝因奏事言曰:“陛下如能用臣为宰相,臣必有耸动四方之士。”
上默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00

赵构的反应也属秦桧意料之中(请注意:赵构知道秦桧曾为完颜挞懒所用,不可能对秦桧毫无戒心),毛遂自荐之后,他接下来的第二步棋就是让那些早已联络妥当的人到皇帝面前去多多美言了。
富直柔、韩璜、辛道宗、辛永宗等人相继都秘密向赵构推荐秦桧。这一招果然起了效果,给了赵构一种错觉——秦桧虽然回来时间不长,但已经相当有人望呢!在如此之多的密荐之下,赵构终于把秦桧列入了宰相的候选名单。
秦桧的第三步棋是大造声势,他四处散布风声——“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
有人问秦桧:“既然相公有耸动天下之策,为何不讲出来呢?”
秦桧答了一句:“今无相,不可行也!”
秦桧的这一招对不少人还是能起作用的。靖康二年的上书,使他成为北宋的第三号忠臣,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而赵构和范宗尹又一力遮掩他为完颜挞懒所用的劣迹,所以尽管有人怀疑他是奸细,但也有人坚信他是忠臣,对他推崇备至。例如:德高望重的大学士胡安国,此前听说秦桧升任参知政事时就异常欣慰,觉得有一个既极具才干又了解金国情况的忠臣出来谋国,大宋是中兴有望了。

——————————————————————
附录 《宋史*奸臣*秦桧传》
先是,范宗尹建议讨论崇宁、大观以来滥赏,桧力赞其议,见帝意坚,反以此挤之。宗尹既去,相位久虚。
桧扬言曰:“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或问何以不言,桧曰:“今无相,不可行也。”

《朱子语类》卷一三一
秦会之入参时,胡文定有书与友人云:“吾闻之,喜而不寐!”前辈看他都不破如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82761889 15181楼 2013-07-17 23:35:53
楼主大作,看得我如痴如醉,不过曲高和寡,就销量而言我认为不容乐观,毕竟相对明朝那些事来说,这本书会太专业。不过我多买一本,哈哈!
-----------------------------
谢谢支持!本书这种写法,销量肯定不会很大,我本意也不是求销量的。现在气候稍宽松了些,正和几家出版社在洽谈。不过,本文引用的史料很多,大多数出版社不具备这种编审能力,出文史对照版的可能性依然不大。目前,他们的意见都趋向于纸质出简版,网络上发布全版,相互呼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15190楼 2013-07-18 11:04:30
古籍出版社应该有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像尤利西斯一样一段正文跟一长串注释,毕竟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也不是一般的小白阅读者,对原版史料多少会有点兴趣
-----------------------------
“忘川”兄:古籍出版社要的不是这种风格,他们会要求直接引用原文,或者采取直译的方式。本文引用的史料量极大,如果这样写,文章会极其生硬,估计没几个人有耐心读完这一百多万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01

秦桧尽一切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忠臣形象,对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大约就是在这时,他借着马伸已死,把靖康二年的上书改编成了一个自己“独保赵宋”的版本。(请回顾《疑案一?秦桧上书》中的相关讲述。)
秦桧的三步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赵构终于决定试用一下秦桧。绍兴元年八月二十三日,赵构下诏任命秦桧为尚书右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右相),拜相制书中对他是极尽赞誉之能事:
“秦桧出处行藏皆合乎君子之道,不论死生祸福都不能改变他的忠义之心。他尽忠谋国,常常显示出未卜先知的预见;(在大多数人屈服于强虏之时,)惟独他挺身而出,毅然舍命守节。他就如傲寒长青的松柏,巍巍然屹立,真是我大宋的社稷之臣啊!金人以荣华富贵引诱,他不为所动;大宋国步艰危,他决不抽身退避。有这样忠直刚正之人屹立于朝廷,那些奸险凶暴的外敌,将会闻风胆寒。”
秦桧终于如愿以偿了。从建炎四年十一月达到越州,在短短十个月内,秦桧就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他又成了高宗朝的“直升机干部”。
然而,秦桧还有一点不满足——赵构还空着左相的位置,明显是在等吕颐浩,只要吕颐浩一回到朝廷,很可能就是自己和吕颐浩并相的局面。
在官场的博弈中,“秦长脚”显示出了不俗的能力,他一面继续设法阻止吕颐浩拜相,一面加紧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八
二十三日丁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
范宗尹罢宰相,上欲用颐浩,而富直柔、韩璜等密荐秦桧,乃拜桧右仆射。制曰:“出处行藏皆合乎道,死生祸福不移其心。谋国尽忠,常若蓍龟之先见;捐身挺节,独如松柏之后凋。巍巍真社稷之臣!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者。屹然在朝,庶几外侮之奸,闻风而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02

对秦桧来说,上策是让赵构放弃让吕颐浩二度拜相的想法,使自己能够“独相”。但秦桧对此没有把握,他自知凭资历、威望还不足以与吕颐浩抗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赵构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比起对吕颐浩,那是差得太远了。在赵构最危险的时候,毕竟是吕颐浩紧紧跟着赵构这个倒霉中的皇帝,在浮海逃生的时候与他同生共死。赵构对吕颐浩的忠心没有一丝的怀疑,而秦桧毕竟是在完颜挞懒的麾下任过职的人,最好的说法也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已。
如果秦桧的上策不能得手,就必须为将来要与吕颐浩争衡打好基础。所以在吕颐浩回朝之前,秦桧抓紧了这段短暂的时间,紧锣密鼓地援引亲党,扶植羽翼,拉拢有名望的士大夫,以加强自己的基础。
秦桧刚一拜相,他过去的老师汪伯彦就复官为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这虽然还只是一个闲职,但这个误国的前宰相已经卖出了重返官场的第一步,而这正是秦桧一手促成的。
紧接着,秦桧的故交、此前力荐秦桧之忠、此时又与秦桧政见相同的李回出任参知政事。此事也主要是靠秦桧之力。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八
汪伯彦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汪伯彦初为祁门令王本门客,秦桧与其兄梓皆从伯彦学。崇宁二年伯彦第进士,累官中大夫。建炎中为宰相,败事,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至是,桧为宰相,荐其才,乃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李回为参知政事。初,秦桧自虏中归,李回力荐其忠。至是,张守罢参知政事而除回,桧有力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103

在短短几天之后,汪伯彦居然又被任命为观文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兼寿春府、庐、和等州安抚使、兼知池州。江东安抚大使、兼知池州本是吕颐浩的官职,现在赵构召吕颐浩回朝廷,他人还未到越州,职务就已经被汪伯彦给顶替了。秦桧下手的确是够快的!
吕颐浩还在回朝的路上,秦桧在分秒必争地利用这一段“宝贵的时间”。但是,他下手如此之快,却也将其意图暴露无遗。尤其是汪伯彦这个秦桧的老师,秦桧一当宰相,他就像坐着火箭往上冲。对此,其它派系的人不可能坐视不理。
绍兴元年九日一日(也就是秦桧拜相后的第八天),侍御史沈与求上章赵构,极论汪伯彦此前有误国大罪,绝对不可复用,硬是让赵构取消了对汪伯彦的任命。
秦桧当政伊始,就极其迅速地推动了朝廷里的派系斗争的步步升级。
九月十二日,吕颐浩回到了朝廷。虽然秦桧和他的支持者使用了各种手段,但他们还没有足以改变赵构对吕颐浩基本看法的能力。九月二十日,赵构下诏任命吕颐浩为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至此南宋朝廷中形成了吕颐浩、秦桧并相的局面。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八
汪伯彦复观文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兼寿春府、庐、和等州安抚使、兼知池州。

九月一日甲午朔汪伯彦提举临安府沿霄宫。
秦桧荐汪伯彦为江东安抚大使侍御史沈与求言伯彦误国不可复用遂改除宫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七
癸丑,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吕颐浩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颐浩引故事辞所迁官,乃以特进就职。(颐浩改特进在十月乙丑,今并书之。赵甡之《遗史》:范宗尹罢相,乃召吕颐浩,而先相秦桧,又富直柔、韩璜、辛道宗、永宗皆谮颐浩,故到阙多日而未有除拜,人皆疑之。俄拜少保、左仆射,按:史颐浩以七月二十日降召命,九月十二日到行在,适值明堂斋禁,十六日得旨陪祠,十八日明堂,十九日锁院,二十日拜相。此云“到阙多日”者,误也。道宗时已除福建副总管,甡之亦误。今略删润于辛永宗罢去时修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y_film 15119楼 2013-07-16 16:26:05
好奇一件事:秦桧和岳飞是否有私怨?
-----------------------------
秦桧、岳飞并无私怨,他们连见面的机会都不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5197楼 2013-07-18 18:26:58
富直柔、韩璜、辛道宗、辛永宗等人支持秦桧,是主要因为反对吕颐浩,还是因为他们在政治方向、和战决策、文武关系之类政见上相同。
-----------------------------
派系斗争占了主导地位。
吕颐浩、张浚、赵鼎等也喜欢扶植帮派,这是南宋大臣最可鄙之处——国是之争往往还在其次,派系斗争经常被放在首位。
绍兴初年,吕颐浩和朱胜非联手斗倒了秦桧之后,接下来朝廷里就是主战派之间的内斗,吕颐浩死死打压刚刚复出的李纲,张浚和赵鼎最终反目……
他们斗来斗去,终于让李纲失去了重返朝廷的最后机会,给秦桧东山再起铺平了道路,“闭门修炼”了几年的秦桧一复出,吕颐浩、张浚、赵鼎等人就再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5200楼 2013-07-18 21:34:40
我觉得秦桧利用了这种抗战派内斗,也为内斗推波助澜。
-----------------------------
张浚为了排挤赵鼎,力荐秦桧,秦桧因之得以复出;张浚下台后,赵鼎觉得秦桧容易控制,把他留下来重用,最终死在秦桧手里。他们都是想利用秦桧,结果反被秦桧利用。
绍兴年间,吕颐浩、张浚、赵鼎都是反对议和的。但是,他们容得下秦桧却都容不下李纲。建炎年间,迫害李纲最疯狂的是张浚,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绍兴初,打压李纲厉害的是吕颐浩,能泼的脏水都泼尽;最后,断绝李纲最后的是赵鼎,替秦桧扫除了一大障碍……
读史至此,令人叹息——李纲、宗泽、岳飞是耻于内斗的代表,主和派、投降派、卖国派整斗他们也就罢了,抗战派整起他们来也毫不手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jokeddm 15208楼 2013-07-19 12:31:05
湖东兄,如能出文史版最佳,我们也没机会受到古文训练,有文史对照版,或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
-----------------------------
我正在为此努力,但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成功的。预计本文的正文有120—140万字,史料附录约70万字,至少有200多幅插图,要出版就是10卷本。
出版社也有资质的差别,本书的编审难度大,例如要审核我引用的史料是否准确,编审人员就要有相当的研读古籍的水平,这些史料没有标点本(本文附录中的很多史料是我自己标点的),判断我标点的是否正确是编审人员的责任,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如果请专家来编校,那成本就会很高,并且,这种深度解读的书,销量不会很大,所以出文史对照版很可能会定成天价。
还有,本文中用的一些历史地图,有些出版社连编审这类图的资质都没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jokeddm 15208楼 2013-07-19 12:31:05
湖东兄,如能出文史版最佳,我们也没机会受到古文训练,有文史对照版,或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
-----------------------------
@jlflyfox 15210楼 2013-07-19 14:46:34
我肯定会买一本的,楼主加油!
-----------------------------
谢谢支持!我一定努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5200楼 2013-07-18 21:34:40
我觉得秦桧利用了这种抗战派内斗,也为内斗推波助澜。
-----------------------------
@湖东隐士 15202楼 2013-07-18 22:31:34
张浚为了排挤赵鼎,力荐秦桧,秦桧因之得以复出;张浚下台后,赵鼎觉得秦桧容易控制,把他留下来重用,最终死在秦桧手里。他们都是想利用秦桧,结果反被秦桧利用。
绍兴年间,吕颐浩、张浚、赵鼎都是反对议和的。但是,他们容得下秦桧却都容不下李纲。建炎年间,迫害李纲最疯狂的是张浚,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绍兴初,打压李纲厉害的是吕颐浩,能泼的脏水都泼尽;最后,断绝李纲最后的是赵鼎,替秦桧扫除了一大......
-----------------------------
@徐兆玮 15222楼 2013-07-19 22:05:15
这个真得深挖一下。为什么竟然是这种局面。
是因为风气太坏,
是因为吝啬于为抗战付代价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强大,
还是因为其他因素。
-----------------------------
这个问题留到岳飞冤案之后再详细论述。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