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国时期主要战争

三国时期主要战争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zhang晓l 2017-06-22 11:43:31
快马赶到 顶起
-----------------------------
又及时赶到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行走艰难心不畏 2017-06-25 23:03:33
楼主辛苦码字我等几下看完不过瘾啊!
-----------------------------
不好意思啊,抱歉!一来没什么时间写;二来写完之后需要重新改一下,尽量做到少出错。所以,基本上是当天发前一两天写的,速度比较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李春霆2014 2017-06-26 00:25:08
先生写的好,有新的视角和发现。赞。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部署既定,曹操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趁袁绍正在河北全力围攻幽州的公孙瓒,无暇南顾的机会,展开军事行动。原定计划是要先取吕布,但此时张绣自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引兵向南,入据南阳,成了直接威胁曹操的最近之敌,曹操遂决定改变计划,先除近忧,南征张绣。
张绣,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南)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张济、李傕、郭汜、樊稠等听从贾诩的建议攻破长安后,张济为镇东将军,出屯弘农。后来、李傕、郭汜内讧相攻之际,张济从中调解使二人罢兵,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张绣从张济于军中,以军功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张济屯弘农,荒年不收,士卒饥饿,南向就粮,进入荆州地界,在攻穰(今河南邓县)时,中流矢而亡。张绣遂领其众。
张济身死,荆州官员皆向刘表表示祝贺。刘表却对大家说:张济因穷途末路才进入荆州,我作为主人没能以礼相待,才造成双方兵戎相见,这并非我的本意。如今张济不幸阵亡,我只接受大家的祭吊,不接受祝贺。于是派人去表示愿意接纳张济部众,“众闻之喜,遂皆服从”(《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这样,张绣与刘表便在事实上形成了军事联合。张绣得到了立足之地,刘表也得到了北面屏障。
宛城与豫州之颍川、汝南等郡相连,距离许都不远。张绣屯兵南阳,曹操如果东向进攻吕布,无异于芒刺在背,若不拔除,难免有后顾之忧。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军临淯水(今河南白河)。张绣知道力不能敌,举众投降。曹操兵不血刃进入宛城,一时忘乎所以,见张济妻邹氏貌美,即纳于营中,这引起了张绣的不满。张绣有一亲信名胡车儿,勇冠其军,曹操爱其骁健,遂赠金银与胡车儿,这更加让张绣不安,怀疑曹操拉拢其左右意欲图己。曹操闻其不悦,便想秘密杀掉张绣。计划泄露,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掩袭曹操。曹操毫无戒备,及战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第一次征张绣失败而归,完全是由于轻易得胜,忘乎所以,行为不检,处事失慎,麻痹大意所致。曹操当然深知失败的原因所在,但他没有这样去总结,反而避重就轻,认为失在没有让张绣交人质。这无疑是自我解嘲。
张绣这块心病不能不除。同年冬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张绣,攻拔胡阳(河南唐河南)、舞阴(今河南舞阴),生擒刘表部将邓济。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征张绣。军师荀攸认为,张绣与刘表互相援助,力量较强。但张绣是流军,粮食要靠刘表供给。刘表无力供给时,双方势必背离。如果急于进攻,他们势必互相救援。因而劝曹操暂停进军,待机而动。曹操不听,进兵穰县,刘表果然来救,曹操又一次失利。这时听说袁绍有取许都的意图,因此不敢久留,只好撤军。
张绣在军事上没有被打败,但后来在其谋士贾诩的劝说下投靠了曹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一月,张绣率众投降。曹操非常高兴,“执其手,与欢宴”(《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为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又表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留参司空军事。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失利时,正值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北)称帝,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并举行了祭祀天地的仪式【注:“仲家”有多种解释。唐人李贤注《后汉书》说“仲或作冲”;清代钱大昕也说“当以冲为是”;沈涛认为“仲乃术所僭国号,曰家,犹汉氏之称汉家而”】。袁术谋称帝,过去得不到支持,现在既僭尊号,依然得不到认同。他想招出身士族名门的陈珪来,陈珪不干,反而写信教育了他一番;招原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金尚不想干,打算逃跑,被袁术杀了。
袁术在寿春称帝,这是反汉的表面化,曹操既“奉天子以令不臣”,讨伐袁术就师出有名了。出兵前,首先,他离间袁术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写了一封“深加慰纳”充满“善意”的信,并封吕布为左将军,以激化吕布、袁术之间的矛盾。
袁术称帝后,害怕吕布为害,便遣使者韩胤将称帝的事情告诉吕布,并为儿子求娶吕布之女。沛国相陈珪担心袁术和吕布结姻,会合从为难,于是劝吕布:曹操拥戴天子,辅佐朝政,将军应与曹公同心协力,为国家大计着想,若与袁术结姻,背上不义的名声,将有累卵之危。吕布与袁术本有宿怨,嫁女亦非本原,听了陈珪的话,立即将已在途中的女儿追回,并将韩胤械送许都。
袁术大怒,遣大将张勋、桥蕤(ruí)与杨奉、韩暹联兵,步骑数万,分七路进攻吕布。吕布用陈珪计,离间杨奉、韩暹,使二人背反袁术,袁军大败。吕布与杨奉、韩暹合军向寿春追击,一直追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山)而还。
其次,曹操联络孙策,约其联兵讨袁。孙策与其父孙坚均曾为袁术部属,孙坚击刘表时,中箭身亡,孙策遂领其众。后来孙策脱离袁术,前往江东发展,据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自领会稽太守。袁术僭号称帝时,孙策使其谋士张纮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讲了九条不可僭号的理由。袁术听不进去,孙策便断绝了同袁术的往来。
曹操正好利用这一情况,遂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夏,遣议郎王誧(bū)出使江东,诏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并命其与吕布、吴郡太守陈瑀共同讨伐袁术。不久,曹操又表荐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利用吕布、孙策来打击袁术的策略获得了极大地成功,袁术成了南北无援的孤立之敌。曹操抓住时机,在第二次征张绣之前,于建安二年秋九月,东讨袁术。袁术听说曹操亲自率军东来,自知不敌,匆匆而走,留张勋、桥蕤等守蕲阳(今湖北蕲春)以拒曹操。曹操败张勋,杀桥蕤,迫使袁术走渡淮水,逃窜淮南。
袁术前为吕布所破,现又败于曹操,将死兵弱,众叛亲离,又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府库空虚,不能自立。穷途末路之下,遂于建安四年夏,烧宫室,投奔其部属雷薄、陈兰于潜山(今安徽霍山)。雷、陈二人拒绝接纳。至此,袁术陷入绝境,士卒走散,不知如何是好。他自知皇帝的位子是坐不住了,但又不甘心,总觉得应该由袁氏做天子,于是遣使将帝号归于袁绍。
袁术想北至青州投靠袁绍长子袁谭。袁谭率军欲从下邳北过,迎接袁术。曹操遣刘备、朱灵阻击,袁术被迫退回。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术至江亭,由于愤慨而郁积成病,吐血而死。其部众很大部分归降了孙策,妻子儿女则投靠了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击败刘勋后,他们又被孙策收容照顾。袁术的女儿后来被选入孙权后宫,儿子袁曜在吴国任郎中。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执金吾07 2017-06-27 08:55:14
继续支持 楼主如果出书 我一定第一个购买珍藏。
-----------------------------
谢谢支持!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当袁术已濒临穷途末路,此时的吕布突然醒悟,感到形势不妙,又复于袁术相通。这时,曹操不仅完成了安抚韩遂、马超的工作,而且在吕布内部安下了一颗钉子。起初,曹操诏命吕布为左将军,吕布派遣陈珪之子陈登奉章去许都谢恩,并送曹操书信一封,以求得徐州牧。陈登见了曹操不但没有为吕布说好话,反而对曹操讲,吕布勇而无谋,反复无常,应当及早消灭。曹操非常赞同陈登的看法,对他说:吕布狼子野心,诚难养也,也就是你了解真实情况。
为了拉拢陈珪、陈登父子,曹操为陈珪增秩至中二千石,拜陈登为广陵(郡治今江苏扬州)太守。临别,曹操又让陈登暗地纠合部众以为内应,并执陈登手说:“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
在分化瓦解吕布内部的同时,曹操还试图把刘备拉在自己一边,支持其抵抗袁术和吕布。先是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对抗袁术。后来吕布袭破小沛,刘备败走曹操。曹操厚遇刘备,以为豫州牧,拨给兵力,供给军粮,让他收集散卒,以图吕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领兵亲征吕布。起先,吕布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攻刘备,曹操派夏侯惇率军往救,被高顺所败,刘备单身逃走。曹操进至梁国境内与刘备相遇。冬十月,曹操屠彭城(今江苏徐州),进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吕布率兵数次与曹军战皆大败。
曹操派人给吕布送去了一封书信,向其陈说利害祸福,吕布看了之后便想投降。但谋士陈宫想到自己曾背叛曹操,罪责重大,极力反对投降。他说:曹军远道而来,其势不能持久,将军若率步骑出屯城外,我率军把守城池。曹军如果攻将军,我就率兵出城袭其后;曹军若是攻城,则将军救援于外。不出一个月,曹军粮食用尽,击之可破。于是吕布打算以陈宫、高顺守城,自己率骑兵去切断曹操粮道。
但是吕布的妻子却认为,从前曹操那么厚待陈宫,陈宫仍然丢下曹操投靠吕布。现在吕布对陈宫之厚并未超过曹操,却打算丢下全城和妻子儿女,孤军远出,一旦发生变故,后果难料。吕布一听觉得有理,便改变主意,派人向袁术求救。
曹操绕城掘壕,又引沂水、泗水淹灌下邳,围攻三月。吕布虽然骁勇,但无谋而多疑,致使诸将各怀异心,曹操围城数月,城中困迫,更是上下离心,貌合神离。十二月癸酉(二十四日),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绑缚陈宫、高顺,率部投降。吕布与其左右登下邳南门(白门楼),见已被团团围住,于是命左右割下自己的首级送与曹操。左右不忍下手,吕布只好自己下城投降。曹操命人将吕布捆绑起来。捆绑时吕布说“缚太急”,请求“小缓之(稍微松一点)”。曹操笑道:“缚虎不得不急也。”(《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
吕布对曹操说:“明公(指曹操)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曹操听后犹豫不决。时刘备在座,于是吕布希望刘备为他向曹操求情:“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独不可一言邪(就不能为我说句话吗)?”不料刘备却对曹操说:“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您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吗?吕布闻言怒视刘备道:“大耳儿,最叵(不可)信!”(《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曹操遂下令将吕布勒死,然后将其首级送许。一同被杀的还有陈宫、高顺等人。
陈宫临刑前,《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注引《典略》载有他与曹操几段生动的对话,现录如下:

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

这段话的大意是:曹操见到陈宫后,同他聊起往事,对他说:“公台平生自认为足智多谋,现在你认为怎么样?”陈宫转头指着吕布说:“这人不采纳我的意见,才弄到这个地步。如果听我的话,未必会被你所擒。”曹操笑着说:“今天的事你说该怎么办?”陈宫答:“我为人臣不忠,为人子不孝,自认为当死。”曹操问:“你若死了,你的老母亲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会杀害别人的父母,老母亲的生死取决于明公您。”曹操又问:“你的妻子儿女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人,不断绝别人的后代,妻子儿女的生死也取决于明公。”曹操没有再说话。陈宫说:“请现在就杀了我,以严明军法。”说完快步出门,不再停步。曹操一面哭一面为他送行,陈宫没有再回头。
陈宫死后,曹操厚待其家。将他的妻子儿女接来许都照顾,为他的老母亲养老送终,还为陈宫的女儿许配了人家。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河内的张杨在曹操进攻吕布时,曾出兵野王(今河南泌阳),声援吕布。但不久张杨被他的部将杨丑所杀。接着眭固又杀了杨丑,投靠袁绍。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曹操遣曹仁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杀了眭固,控制了河内郡。
至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曹操各个击破了袁术、张杨,消灭了吕布、眭固,改善了战略态势,逐步由弱转强,为全力与袁绍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曹操在击破中原地区几个主要割据势力的战争中,是处于内线作战的态势。内线作战的基本指导原则,一般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力求速战速决,避免两面作战,遭到敌人的并力合击。曹操在击破袁术、张绣,消灭吕布、眭固的战争中,正确果敢地运用了这一指导原则,使策定的战略方针顺利实施。他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安抚、拉拢、分化、麻痹、牵制的策略,运用是很成功的。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魏武挥鞭(6)官渡大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为了从战略上展开论述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说明战前双方的形势、人力、物力的条件和军事力量的对比。这里所说的“战前”,是指建安四年春袁绍消灭公孙瓒之后至建安五年二月出兵白马之前的一段时间。
就双方的形势来说:
袁绍于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消灭了幽州的公孙瓒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论者常常把袁绍说得很笨,事实上袁绍也明白,曹操今非昔比,已成最危险的敌人。他同曹操一样,为了对付主要敌人,也懂得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消灭公孙瓒后,袁绍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自领冀州牧,完成了四州相倚,总统于己的大体战略布局。河北有山河之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战略形势是有利的。
曹操在击败袁术、张绣,消灭吕布之后,扩大了占领地区;与此同时,西抚韩遂、马腾,东联孙策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兖、豫二州是四战之地,仍未脱出内线作战的态势,要巩固比较困难,南阳的张绣和荆州的刘表对曹操仍有敌意,使他还有后顾之忧。
就人力、物力条件来说:
袁绍的冀州本来是富足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但由于从初平年间(公元190年—193年)起,连年用兵,消耗很大,已经“百姓疲弊,仓庾无积”(《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传》)。
曹操在所在郡县内实行屯田,经济条件有了相当的改善,但由于中原地区受战争的摧残破坏比较大,比起河北来仍然较差。
就军事力量来说:
袁绍拥兵号称数十万,用于对曹战争的兵力有十万余,装备有步兵用的大铠万领,马铠三百具。但号令不一,内部不和,对公孙瓒连续作战三年,军队已相当疲乏。
曹操能动用的约三万余人,部队装备只有大铠二十领,马铠不到十具。不过,内部比较团结,纪律较好,攻袁术、吕布连战连捷,作战时间不过两年,部队休整时间较多,士气饱满旺盛。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早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群雄组成讨董卓联盟时,袁绍曾问曹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道:“足下意以为何如?”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也许)可以济(成功)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二年,袁绍占据了冀州,谋士沮授就建议:

举军东向,则黄巾可埽(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禽;震胁戎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沮授的建议,实质就是劝袁绍安定黄河以北地区,然后拥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率百万之众,迎接汉献帝以号令天下,诛讨不服。这样,只要数年就可建立功业,统一天下。
沮授迎接汉献帝的意见,袁绍没有接受,但其它的建议是正合心意的。于是在消灭了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势力更加壮大后,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企图南下进攻许都,以实现“南向以争天下”的野心。但是在召集将领和谋士们讨论作战方案时,意见分歧,发生了激烈地争执。持反对意见的沮授、田丰认为:

师出(指进攻公孙瓒)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务农逸民……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传》】。

大意是,攻打公孙瓒,出兵长达一年,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有积余,赋税劳役正多,这是让人深为忧虑的事情。最好先致力于农耕,与民休息。尔后再进屯黎阳,逐步经营黄河以南,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遣精骑,抄掠敌方边境,使其不得安宁。不出三年就可安坐而定天下。
应该说这是个稳扎稳打的战略方案:先事休兵养民,而后徐图进取,袭扰边境,坐待其疲而取之。郭图、审配不同意沮授、田丰的稳重方案,表示这不是捕捉战机的好方略:

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传》】。

他们认为:眼下凭藉袁绍的神明威武,集结黄河以北地区强大的军队以讨曹操,其势易如反掌,现在不及时攻取,将来就难对付了。
沮授针对郭图、审配的意见,又从战争性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传》】!

大意是说:救乱诛暴被称为义兵;恃众凭强的称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拥戴天子建都许昌,现在南攻曹操,就违背了义。况且克敌制胜在于谋略,不在力量的强弱。曹操法令通行,士卒精练,不是像公孙瓒那样坐等着被包围的人。现在放弃万全之策,兴无名之师,我为主公感到担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沮授同袁绍等人存在着本质性的分歧。在沮授看来,伐曹“违义”,因为曹操迎奉天子,抢占了道德舆论制高点,兴“无名”之师必败。这种迂腐的观点当然不会被袁绍接受。袁绍的另一谋士骑都尉、清河人崔琰还反对以上两种意见,主张不打。他认为:“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可攻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
郭图、审配等再次针对沮授进行了反驳,说要打曹操还怕找不到借口?应趁现在兵精将勇,士卒思奋之际,早定大业,并向袁绍提出不可重用沮授的意见,说: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势大,何以制之?况且统率军队的人,不宜参预内政。
根据郭图、审配等人的意见,袁绍就此策定了立即进军,集中兵力,直捣许都的作战方针,并作出战略部署:
1.留三子袁尚镇守冀州,次子袁熙镇守幽州,外甥高干镇守并州,青州别驾王修镇守青州,以安定后方;
2.军师审配、行军司马逄(páng)纪主持后方留守、运输粮草诸事,以支援前方作战;
3.选精兵十万,骑万匹,另有胡骑八千,编组征讨大军,由袁绍亲自指挥,以其长子、青州刺史袁谭为大将军幕府长史,将军颜良、文丑为前锋,步兵校尉高览、蒋奇,屯骑校尉张郃,越骑校尉韩荀以及主簿陈琳、参谋许攸等从军出征,南下黎阳,直取许都。
4.调整军队编组,削弱不主张立即进攻的沮授的指挥权,分其所统三军为三都督,由监军都督沮授、监军都督代行军司马郭图、监军将军淳于琼各典一军。
5.遣使联络南阳的张绣、荆州的刘表,以为外援。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西凉战马 2017-07-01 15:45:15
这篇文章写得角度不错,果断收藏晚上继续观看。
-----------------------------
谢谢支持!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执金吾07 2017-07-02 21:37:14
继续支持,坐等更新。
-----------------------------
谢谢,这就更新。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袁绍拥四州之地,集结精兵十万,骑万匹,南下进攻许都,地广人众,战略态势有利,但官渡一战他失败了。从军事角度看,他先消灭公孙瓒,巩固后方,然后倾全力“南向以争天下”的战略意图是稳妥的。但当曹操在南方攻袁术、张绣、吕布的时候,他把全部兵力投入围攻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未及时分兵南下袭击许昌,拖住曹操,使曹操得以集中兵力,顺利地完成了各个击破,脱出了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田丰和审配、郭图的两种不同的作战方案,历来评论不一。很多人认为袁绍未采纳沮授、田丰的稳重方案而采纳审配、郭图的速决方案,致有官渡之败。这是以成败论事。就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袁强曹弱的情况来看,审配、郭图主张集中兵力直取许昌,以战略决战一举打垮曹操的速决方案是可行的。问题是袁绍的战略部署是错误的。
就当时战地交通情况而言,冀州、邺城至豫州、许昌之间相距约五百里。最近的道路如经黎阳、白马、阳武、官渡以直达许昌之线。其左右可以由北向南的包围迂回道路,至少尚有两条:1.在官渡以西,可以取道修武,渡过孟津,直趋阳城、叶县,以进击许昌的背后。2.在官渡以东,可以取道兖州,沿济水至定陶,直趋睢阳、陈县、郾城,以袭击曹军的后方。
因此,在战略部署上,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又处于外线作战的有利态势,如果分兵几路,从几个战略方向上实行分进合击,可能使曹操的劣势兵力,难以应付。而袁绍却放弃了纵横辽阔的外线作战的大好条件,把十万大军只局限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只想下黎阳,夺白马,直捣许昌。这样,就使曹操得以集中他有限的兵力,在事先布置好的官渡阵地上与袁军决战,使袁军陷于被动。这是袁绍在战略上的失策。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悠哈PK悠哈 2017-06-30 20:40:37
下班前支持楼主一下。
-----------------------------
忙啊!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面对河北方面巨大的军事压力,曹操的文臣武将大都心存恐惧。大名士孔融发出悲观的论调,他对荀彧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忠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将也,统其兵。殆难克乎!”(《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

荀彧针对孔融的悲观论调,指出: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治理无方),审配专(权)而无谋,逄纪(处事)果(断)而自用(但自以为是);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一定会起内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

荀彧接着将曹操与袁绍对比,向曹操分析: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荀彧认为:古来成败者,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会变得强大;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如今与明公争天下者,唯有袁绍。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隘,疑心太重;明公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往往错过良机;明公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使用;明公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伎俩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明公以仁义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严谨克己,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
荀彧在这里就用人、决策、明法、待人四个方面总结为度、谋、武、德,分析了曹操胜过袁绍之处。郭嘉则在荀彧“四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为十个方面(见《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增加了道、义、治、仁、明、文六胜。
荀彧、郭嘉对曹操、袁绍的对比评论,立足于鼓励、增强信心,长自己威风,因而也多有溢美曹操、贬损袁绍之处,但基本精神是符合实际的。他们所说的也并非是臆测,更非捏造。因为他们都是从袁绍处投奔来的,他们对袁绍的了解同对曹操的了解一样清楚。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秋八月,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率精兵二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并先后做出部署:
前线部署:
——以河内太守魏种牵制袁绍从并州方面的进攻,保障左翼侧;
——建武将军夏侯惇守敖仓(今河南荥阳北),一部守孟津(今河南孟县南),掩护左侧安全;
——平虏校尉于禁率步骑二千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东郡(郡治今山东朝城西)太守刘延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共同阻击南下的袁军;
——留东平(今山东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保障右翼安全;命琅琊相臧霸入青州,攻齐(今山东临淄一带)、北海(今山东寿光一带)等地牵制袁军;
九月,曹操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裨将军徐晃、张辽率步骑万人筑垒固守,阻挡袁军,自己回到许都;十二月又率关羽、乐进、许褚诸将及郭嘉、荀攸等谋士移驻官渡。
二线部署:
——以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守阳翟(今河南禹县),以掩护左侧背;
——命蔡阳率部进驻叶县,以防汝南黄巾刘辟、龚都等部;
——以扬武中郎将曹洪驻守宛城,以防荆州刘表;
——命裨将军李通与汝南太守满宠驻守汝南,以备孙策;
——侍中、尚书令荀彧镇守许都,知后方事;
——以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十一月加派卫凯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
——命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粮草;
——命典农中郎将领长水校尉事任峻典造军器与粮运。
从曹操的部署结合尔后的行动可以看出,他采取的作战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把决战地点选在官渡,从当时的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稳妥得当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也提到这次战争来说明“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取胜”的战略防御原则。分析曹操不在黄河沿岸沿河设防,而把主要阵地选在官渡,是有道理的。
1.从双方兵力和态势上看:袁绍兵多,曹操兵少。千里黄河,袁军处处可渡。曹操如果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已为袁绍所据有,沿河设防,态势不利。
2.从曹操的作战方针来看:他采取的是决战防御。在削弱敌人后,寻求战机与袁军决战,而不是消极防御。如果沿河设防,就限制了己方的机动自由。不如后退一步,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场,集中兵力,待袁军师老兵疲后,与之决战。
3.从地形上看:官渡地处鸿沟上游,为汴水的起点。当时,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为其枢纽。荀彧在给曹操的信中也认为扼守官渡是“扼其喉而不得进”(《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五年》)。可见官渡在东汉末年是许都北面之门户,是一个重要的渡口,也是保卫许都的屏障。
4.从后勤供应上看:退守官渡,靠近许都,曹军的供应方便;反之,使袁军补给线拉长,供应不便。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执金吾07 2017-07-08 14:35:09
等了好久了楼主
-----------------------------
不好意思啊!这几天出差在外,等回去就更新。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悠哈PK悠哈 2017-07-06 13:32:43
顶起,坐等
-----------------------------
晚上就更新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这时,各方割据势力也都在紧张关注着形势。袁绍派人联络南阳的张绣,并写信給贾诩,表示愿意“结援”。张绣因为袁强曹弱,自己又与曹操有仇,所以想答应袁绍。贾诩极力主张投靠曹操,他认为:一、曹操尊奉天子号令天下,名正言顺。二、袁绍强大,以我们不多的人马去归附他,必不为重;曹操相对弱小,其得我必喜。三、曹操是有王霸之志的人,必然会抛弃私怨,以此向天下表明他的仁德恩义。张绣听从了贾诩的意见,遂于十一月率部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计私仇,与他握手言欢,任为扬武将军,命他率部驻守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荆州的刘表是袁绍与曹操都想争取的目标。刘表的谋士从事中郎南阳韩嵩、别驾零陵刘先都劝刘表归附曹操。他们认为现在袁、曹两雄相持,荆州举足轻重,如果想有所作为,可趁双方斗得两败俱伤时,乘时崛起;如其不然,就应当有所选择以归附。岂可拥甲兵十万,坐观成败。求援而不能相助,见贤又不肯归顺,袁、曹双方都会集怨于荆州,恐怕就难以保持中立了。曹操善于用兵,贤才俊杰多为他效力,观其势必能击败袁绍。然后他再转移兵力以向江、汉,到时恐怕难以抵挡。如今之计“莫若举荆州以附曹操”(《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
刘表狐疑不绝,遂派韩嵩出使许,以观察形势。曹操表韩嵩为侍中、零陵太守。韩嵩从许都返回后,盛赞朝廷与曹操之德,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朝廷为质。刘表虽然怀疑韩嵩有贰心而将其囚禁,但认为“今天下未知所定”(《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保持中立,既不助袁也不援曹。自讨伐董卓以来,刘表与袁绍即长期互相结盟,曹操争取到刘表保持中立,不出兵袭扰许都后方,使他陷入两面作战,也算满足。
凉州牧韦端在袁曹相争之际,派遣从事杨阜诣许观望动静。建安四年十一月,杨阜回到凉州,对关右诸将大说曹操的好话,实际是把荀彧、郭嘉等人的观点带回凉州。他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运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杨阜的这番话稳住了关右,使其至少保持中立。
关中的马腾、韩遂亦骑墙观望,不愿卷入袁、曹的争斗。
江东的孙策此时正致力于南方的发展。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举兵北击广陵太守陈登,在丹徒出猎时,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伤重身死,使曹操消除了南方的顾虑。
综合上述情况,这就使曹操在西、西南、南三个方向均暂无后顾之忧,得以倾全力抵抗袁绍。乃抽调原驻宛城的曹洪部和颍川的曹仁部,悉数集结于官渡,准备相机破敌。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6-11 15:30:16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精明卓越的料敌决策和战役指导,表现在东击刘备、坚持危局和夜袭乌巢三个重大问题的处理上,而袁绍料敌的粗疏、决策的迟疑和战役指导的拙劣,亦暴露于此三者。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正当曹操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原来依附曹操的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而自据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等地,与袁绍呼应。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及附近郡、县亦多附刘备,军队很快增至数万人。面对这个意外发生的情况,曹操遣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击刘备,不克。刘备傲气十足地对刘岱等人说,像你们这样的来一百个也拿我没有办法,即使曹操自己来,胜负也未可知。
建安五年正月,为了迅速击溃刘备,避免两面作战,曹操决定趁袁绍犹疑未发之际亲征刘备。当时帐下诸将都不同意曹操亲征,他们说:与明公争夺天下的是袁绍,如今袁绍大军压境,而您却讨伐刘备,如果袁绍在背后进攻怎么办?曹操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赞同曹操的主张,他认为:“绍性(情)迟(钝)而多疑,(即使)来(进攻)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曹操遂亲率精兵兼程东进,袭击刘备。
刘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不能东顾。及至堠骑来报,曹操兵马将到,他依然不信,亲率数十骑登高瞭望曹军,这才大惊失色。曹军迅速攻破彭城、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
曹操正月出征,当月便还军官渡,大约只用了十余天时间,即解决了刘备的威胁,免除了两面作战的危险。事情果如曹操、郭嘉所料,袁绍没有趁曹操东攻刘备之机而袭其后。谋士冀州别驾田丰曾建议袁绍:“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双方交战不会很快结束),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但袁绍却以小儿子生病离不开为理由,按兵不动。直到曹操回军官渡后,袁绍又想去袭击许都。田丰认为机会已失,极力谏阻,袁绍不听,认为他扰乱军心,就将田丰关押了起来。
曹操东击刘备,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趁袁军主力尚未南下的战机,打了一个“时间差”,等袁绍回过味来,问题已经解决。他之所以敢如此,一是知袁绍迟于行;二是知刘备新起战斗力不强;三是知率军直趋足以摄敌。

楼主:小克TY

字数:21854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5-09 04:08:00

更新时间:2019-06-11 15:30:16

评论数: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