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原创 家乡纪事 鲁西北农村风情画卷

原创 家乡纪事 鲁西北农村风情画卷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三十)家乡纪事之放羊的
家乡的羊,常见的有两种,山羊和绵羊。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绵羊的毛是自来卷儿,其次绵羊的尾巴比较肥大蓬松,是折叠几道弯儿的,走起来不不扔扔。记得有年游历大厂县,吃过一道回民菜,叫炸羊尾,做得地道,颜色金黄、外形蓬松、口感软嫩、味道香甜,前辈老王工每去必点且打包一份。
从味道上来讲,绵羊膻气较重,再加外观特点所致,比较爱脏,所以家乡人养羊一般是山羊,干净。而有一种人,更偏爱绵羊,那就是放羊的人。
回想小时候,哪个村里没几个放羊的老汉呢,现在也有,只是少了,多是老光棍或老鳏夫充任。
寒冷的冬天,太阳昏黄,朔风吹着,北方的田野里一片空旷,抬头都能看到远处村子的炊烟,除了匆匆过路的,地里几乎没有人。放羊的老汉,挥着他那不怎么用的长长的鞭子,穿着多年未拆洗过的泛黄的绿军大衣,身边附近是几十只大大小小的绵羊,满身的污渍,尾巴尤甚。
家乡的冬天,羊没有什么可吃的,也没有什么落叶,就是啃麦苗。庄稼人也不在意,而且放羊人也不会逮着一块地薅羊毛,还有的农人说,越啃长得越好,这是什么道理?
只有一群羊,偶尔咩咩几声,再就是羊扯断麦苗的声音,家乡的放羊人也不像陕北那儿,可以唱个信天游解闷儿,地里连个活物也不见,想来放羊的人是很寂寞的,哪有《牧羊曲》那么浪漫呢。
冬天结婚的多,看到接亲的来了,吹着琐呐、敲着鼓,拍着哐哐(钹),还有放老式猎枪的,新娘大红衣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放羊老汉上前拦住,吹一段吧,来段百鸟朝凤,要么抬花轿、折桂枝,都是喜庆的曲儿,你要不发烟给喜糖,他可以让你一段段儿吹下去,那可会误了吉时。不过对结婚的主家来讲,这是受欢迎的,算是某种形式的祝福。
还有白事的。家乡人讲究得上三年新坟,老人忌日。清明之类场合的一般不哭,烧纸磕头就行,新坟得哭,嚎啕大哭、涕泪横流。老年间讲究,没有外人劝,不能停,上坟的人自己停了不哭了,那是不悲伤不孝顺,这是家乡的礼法。一般季节没事,有个赶集走亲戚之类的路人下自行车劝一下就得,如果是冬天就有点麻烦了。我知道的有一次,大家哭起来吧,结果……很久没有路人经过,那接着哭吧,比较尴尬了,哭了得有一个多小时,那也不能停啊,很远的地方有个放羊的实在看不下去了,赶过来解劝,众人这才抽抽答答停止哭泣,估计大家内心也是感觉很解脱的。
有次考试科二,在考场外遇见一位放羊的老头,他放的是山羊,羊的左前腿从膝盖那儿对折后拿绳捆了,很好奇。老爷子说,嗐,这个羊太欢实了,老是扑倒小树想吃上面的叶子,这样绑了就蹦不起来了。想想还真是,山羊就是比绵羊活泼,上个矮墙头儿不是问题,这也许是放羊的爱放绵羊的一个原因吧,稳重。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四十七)家乡纪事之桑葚
有一阵儿在北京上班的时候,上下班必经过六铺炕南小街。这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单行道,把着路东口有一棵桑树,高高的,紧紧依着电力宾馆的墙。每到夏天,树上结的果子无人摘取,纷纷落下,落在地上,画出一个个黑紫色的星芒来,其颜色历秋而不去。如若有人不小心将车停在树下,那就要费一番功夫洗车了。
桑树因为谐音不好,村里人很少种它。记忆中村子里只有两户人家有桑树,印象中是一种很高大的的树,桠桠叉叉,不是现在常见的类似灌木的那种。据《三国志》载,刘备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可见桑树一直以来就是高大乔木,鸡鸣桑树巅嘛。近年桑树栽培有向低矮灌木发展的趋势,大概是因为便于采摘吧。
大舅家也有一棵桑树,小时候总是很馋嘛,可是每次走亲戚时,不是寒冷的冬天就是八月十五之类,总也赶不上时候,所以始终也没有吃着。
我们村里这家儿更甭提了,咱姓李,人家姓王,始终没有交往,她家因为院子在村子边儿上,为了安全,院墙还超级高,偷的话,技术难度较高,不能偷,而且…….而且听说里面住着的是一个很凶的老太太,不敢偷,在桑葚成熟的季节,也只能偷偷的望呀望一望它,怎奈它的身边有个她~
桑葚由于成熟期比较短,且成熟于麦收前后,当时大家都忙,地里还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哪有钱买来吃?不过印象中还是吃到过几次,也许是姥姥赶集回来路过我们村儿?也许是哪天爸妈赶集正好剩下几毛钱?用不知什么树的大叶子包了来,不能用手帕包,怕染色洗不掉,当然那时也没有现在那种塑料袋。
家乡的桑葚分为紫黑色、白绿色两种。相对而言,白绿色的更甜。打开叶子包儿,首先透出来的桑葚特有的甜香,不那么浓烈,一丝丝的,把人瞬间就带到了去年的回忆中。拿一颗放在口中,软软的,桑葚上的小小疙瘩按摩着你的舌头,轻轻一吮,甜甜的汁水顺入喉咙,真甜啊!
正因为出现的时间短、数量少,相对于一年四季几乎都能吃的苹果之类,显得更加珍贵,是小朋友们难得的美味,错过这几天又要等上一年。
当年客居廊坊时,每年夏天总是能碰上一位老太太,今年可能是在市场、明年也许是在一个小巷,反正每年都能吃上她家的桑葚。她的就是白桑葚,很甜,摊子上不时还有蜜蜂在椹子筐上盘旋。不过桑葚怕洗,一洗就水气大且流失了一部分糖分,不甜了,小时候不讲究,直接吃,当然甜,成年以后事多又要讲卫生,肯定要洗洗,味道打了折扣,反而更勾起儿时的回忆。
鄙村桑树虽少,但家乡县城可不少。桑树,在黄河故道早就有栽培,在元、明、清三朝,有种植桑树的习惯,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达八万亩,现在也有六千多亩,树龄百年以上的就有上千。家乡据说还要打造椹果特色产业。因桑葚不易保存,现在都是晒干了以供泡水或直接酿成酒了,这倒可以安慰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心了,不过更期待的是回到家乡,看那纤纤女手桑叶绿,与二三老友把酒话桑麻。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四十八)家乡纪事之河
家乡是平原,没有什么大江大河,村边惟一的河,是人工挖掘的,记得老人们说这叫七一渠,大概是一九七一年所开掘。既然是河,就有桥。河上果然有一座桥,叫某某村 桥,桥两边最前面一根栏杆较粗大,上书 诗词两句。上联是:春风杨柳万千条,下联配:六亿神州尽舜尧,为草书。小学时上学天天路过,基本认识,就是最后两字认不清,六亿神尽舞老?这是什么意思呢,不解。
人工渠,一般没多少水,主要靠上游放水,有说是从黄河里来的水,远处村里的大水闸——曾看过,位于某堤村,很高大的——一提,周边村里便都有了水。人们奔走相告:来水蓝,来水蓝。小朋友们抓鱼的、游泳(家乡叫浮水)的、农妇洗衣服的,纷纷聚到河边。家长和老师是严禁小朋友下水游泳的,但是夏天他热啊,中午大人老师午休,不少孩子就偷偷下河游个痛快。老师也有办法,令孩子们太阳下站一溜儿,拿指甲往赤裸的胳膊上一划,一划一个白道儿,得!罚站,站着吧。
有一年来得水多,带来了好多河蚌,比拳头还大。家乡人不吃这东西,不过小朋友喜欢啊,拿来养在脸盆里,还装在兜子里,带到学校和同学比试大小,等它张开时,用小棍用捉弄他,学问大的就往里放沙子,据说将来就是珍珠。
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暴涨,颜色也浑黄起来,河边寥寥几棵柳树摇曳,远处河水辚辚,蜿蜒向京杭大运河而去,有远上白云之意,却也有几分南国韵味。
夏天时如果河水足,河边的芦苇就长得很好,端午时就可以采来包粽子,味道清新。
有时河水去了,只剩下一点点浅浅的水,就可捉鱼了,在北方来讲,这是比较少见的一项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小叔一起,用手和成泥团,把余下的水分隔开成一个个的极小的池塘,蝌蚪(河马可太)游来游去,用脸盆往外舀水,不一会儿,就看见鱼儿还有小虾米争先恐后的跳出水面,来着吧,中午就可以吃到奶奶做的煎鱼啦。
时间久了,河道难免堆积了淤泥,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清理——那时很少有大型机械,按人头摊派到各村,只要有一名以上壮劳力的,都得出一人。工作据说很累的,当时对长大了的恐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怕自己长大了干不了这份活,受不了这份儿累,不想长大。
记得有一年冬天,大批的人聚集在河边,都是其他村的。挖河都是互相的,本地挖本村可不太好管理,搭了好多帐篷,盘了大锅大灶,推了独轮车,带了筐,由乡长发表讲话后开始工作,有挖泥的,有装土的、有推车的,有拉车的,河底的淤泥就成了河堤,历时半月二十天不等。
河水主要是灌溉用,但那时候总是不够用,主要还是用井水。因为河水差不多上游早用完了,印象中只有一次用河水浇过地,和井水浇地不同的是,河水浇过的地里有好多大大小小的鱼,可以拣来打打牙祭。
冬天的河水冰封了,小河上下,顿失滔滔,喜欢抄近路的人们,就踏冰而行。刚结冰的时候,还有快开春的时候,边缘的冰层很薄的,这时就有大胆的同学,跳到中间去步行,快到对岸再跳上去,脚下的冰咔咔作响。
大雪过后,一片冰封,有一年,河边的雪地里,散落着不少信封。同学们传说,那是神秘链,不能拣,拣就就要回多少多少封信,如果不回,下场会很惨的。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四十九)赶集
记忆中最早的赶集,是跟着姥姥赶隔壁村儿的集。果园村,与姥姥所在村二里之遥,农历逢五逢十是集,小进就是九儿(农历一个月29天为小进,30天为大进)。
赶集不带钱,因为没钱。姥姥小心翼翼拎着一个小手绢包,里面是两集(5天为一集)以来攒的十几个鸡蛋,卖了就有钱了。小包没让我拿,怕我淘气给摔了。跟着小脚儿的姥姥走到集市,先看到的就是羊市,若干人牵着自己的羊来卖,有大的,有小的,再往里走,就是卖鸡蛋的了,几个同姥姥相似的老太太蹲在路过,我和姥姥也找个地方蹲下,不一会儿—也是一个老太太来了,也许是熟人吧,交易很顺利,也不用称,那时鸡蛋8个一斤,算好价钱,把鸡蛋倒腾到对方的小手绢包里,嘿!一不小心,磕了一个,没破但是裂了,姥姥要退给对方钱,结果那老太不让,仰头向天,张开嘴,双手把鸡蛋一掰,咔,生喝鸡蛋。前些年流行的啤酒打生鸡蛋,不如这个老太太豪爽,那简直差远了。
我的一个姨姥姥,就在这个村里,她经营一项生意,干什么呢,看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就是家庭比较重要的财产了,我和姥姥赶集就是腿着儿去的。集上有“笑率”(小络儿,小偷),怕丢,自行车必须得存起来。放在姨姥姥这儿,姨姥姥掏出一对竹子做的小竹片,拿出一半给对方,一半拴在车上,等取车时,对方拿竹片和自行车上面的花纹儿对上,才能收钱、给车。认符不认人,颇似古代的虎符、竹使。存一次5分一毛的吧,后来涨到两毛。
如果上县城赶集、赶会,那就是比较大的场面了,有次到县城赶集,啊,县城好大,赶完集要走的时候,觉得不对啊,来的时候这明明是东西方向的路,怎么回家不往西,反而往北走?掉向了!家乡管迷失方向叫掉向了。小孩掉向无妨,若是飞行员空间迷向,那就大事儿了。
快过年时,集上就出现了炮仗市,家乡管集市上一个区叫“市”,有菜市、羊市、鱼市、布市、苇子市。那时家乡盖房,屋顶檩条、椽子之上,屋瓦或大泥之下,有一幅芦苇编的类似大席的东西,叫“笆”,篱笆的笆,从事这行儿的手艺人,就叫编笆的。
炮仗市,一般家乡人买鞭炮,都要求放几挂听听,市场上卖鞭炮的多呀,你放我也放,看看谁的响,看看谁的瞎炮儿少。结果那年,听说有个县的炮仗市炸了,不合理的是,炮仗市挨着苇子市,干燥的芦苇,可想而知,这是关于赶集不好的回忆了。
赶集还是好的回忆多,因为对于小朋友来讲,赶集就类似于现在的小朋友去楼下小卖部、去超市,哪个小朋友没有长大了开个小卖部的梦想呢。
有吃的,应季的瓜果梨桃那是不必说,还有各种糖块,家乡称为梨膏的,花花绿绿,还有缠糖稀的,麦芽糖,两根棉花柴棍,搅一团,视大小或一分钱或二钱,趁钱的小朋友,可以来五分钱的,两根棉柴棍一扯,麦芽糖就扯出长长的线,把一头儿搭回去,两手上下翻飞,可以扯到紫红的麦芽糖变为银白色、粘稠、扯不动了都,可能是氧化了吧,最后一口吃掉,痛快。
有玩的,拔浪鼓、小喇叭、洋茄子,其实就是一个气球,长圆形的,像个茄子,或红或绿或紫,气球的嘴儿上是个细细的小竹管,管上蒙了一点有弹性的塑料膜—当然是在里面,是吹破才发现的,用力吹满,别太过,否则“啪”,就悲剧了,松开,洋茄子就会发出“滋儿”的长声,长短视你吹的气多少而定。
还有小人书可以看啊,2分钱一本儿,这下精神物质双丰收了。
随着年龄增长、物流商贸业的发达,现在赶集的机会少了,集市也少了,但是每到一地,有机会时,我还是爱逛逛当地的菜市场,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生活气息、接地气!用汪曾祺汪老的话讲: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五十)推磨碾米
现在的米面都是粮油店直接买来,以前都是自己家种粮食,自己找地方加工。如果小麦磨成面粉,称为推磨;如果是谷子加工成小米,叫碾米。其实已经机械化了,只是因为历史原因,保留了老说法而已。
老年间,磨面粉要用石磨,家里有牲口的还好,可以用驴拉磨。没有的话,只好自己手工推动磨盘,把麦子磨成白面,叫推磨。如果是谷子,那得用碾子,一圈圈滚动,把谷子外壳碾掉,得到小米,叫碾米,上小学时,村里中间场院里还有盘特别大的石碾子,直径得有个四、五米。
推磨碾米用人力很累的。说是以前有个人经常走访一个朋友,每次都骑驴去,到家了,朋友老婆都很热情的把驴牵到后院,说是要给好料喂上,涮洗饮溜。后来发现,这个驴不太爱跟他出门儿,而且有时候家里突然有事要回去的时候,发现驴身上有汗很湿,原来他每次来,朋友老婆都会把驴牵到后院给套上磨面。毛驴也很无奈啊。
小时候记忆中的推磨碾米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县城,一是另一个乡镇:白马湖。两个地方都不近,有时麦子多,就用驴车,少的话,就骑自行车,大载重永久。
县面粉厂很大,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停满了来推磨的车子,还有许多排队挨号的人。电线杆上写着:禁止把驴拴在电线杆上,还有三个感叹号。一头灰白的毛驴正赫然拴在上面,那年头农村人识字的不多。
当时还允许进车间,偷偷溜进去,呀~车间好大,好几层楼高,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还有一股呛鼻子、热哄哄的面粉味儿。高大的架子连着一个滑梯,一会儿一袋面粉就从滑梯上滑下来,工人就把它搬走。
小麦用电磨加工几轮,颗粒逐步变细,最后就成了面粉。加工完毕,付加工费,然后返给你两样东西,一是面粉,一是麸子。麸子就是小麦的外皮,可以用作饲料。现在的全麦面包,就是把面粉里的麸子重新加回面包而已。说是富含维生素B系。
如果是碾米,一般一次成型。也返给你两样东西,一样是小米,一样就是小米的外皮,糠。史书上说光武帝刘秀打算给新寡的姐姐湖阳公主做媒,说给大臣宋弘。先试探一下,对宋说,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这是人之常情吧?(易,换的意思)宋弘说: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说的就是这个糠,口感粗砺,灾荒年月也得吃啊,还有酒糟。糟糠之妻就是共同患难过的太太。
相对糠来讲,麸子口感好多了,算是牲口的细粮,记得小时候喂鸡、喂猪,用麸子还是糠,分得很清楚呢。
现在农村,买米买面吃的人逐渐多起来,但也有些老派的农人,只吃自己种的,冬天种小麦,夏天种玉米。收的粮食,推了磨,或蒸馒头,或轧面条;磨得了玉米面儿,喝玉米面儿粥,一喝就是一冬天。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五十一)家乡的火炕
中午的工作间隙,到外面的小公园散步。冬日午后的太阳,挂在树梢,黄黄的,透着一丝慵懒的暖意,显得不那么努力。
记忆中家乡冬天也是这样,有时太阳是白白的,作为背景的天空不那么透明,发浑。短墙下、柴垛旁,三五个全身黑色棉衣的老头,靠在那,或默默无语,或讲古论今,有的抽着自己卷的喇叭筒,有的抽着儿女孝敬的卷烟。有爱好下棋的,还会下几盘象棋。
以前农村的冬天,就是这样闲适的、这样懒散的,也算是大半年辛苦劳作的回报吧。
天气渐渐晚了,天也慢慢凉了,搬起板凳、马扎回家,等待他们的是那温暖的火炕,那是冬天里的一点寄托、一点念想,俗话说的好,老婆孩子热炕头嘛,这一冬天就指着这火炕了。
火炕,也叫土炕,在中国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南宋人朱弁也作为中原使臣出使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他就写过《炕寝》诗: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这家伙!比貂儿可强多了。
以前农村买床的少,因为穷,因为床太冷,大多都是火炕。火炕取材主要是土,比木头便宜啊,还能取暖,经济实惠。一般挨着墙根,盘好的炕能占半间屋,留个小门,用于往里面放柴火、搁闹(碎的棉花叶之类)等燃料,有的人家,火炕和大灶是连着的,大锅上放着木头锅盖,这样做饭时燃料也不浪费,一做饭,炕就暖和了。
家乡人的炕,都是自己盘,盘炕算是一种较为小型的建筑活动了,因为不怎么费事儿,所以很少人请别人帮忙,都是自己家男人一个人弄。
盘炕要脱土坯,做土坯要用坯模子,就是四个方柱组成一个四方框,黄土实其中,用石杵击打成形,晾干即可,坯模子有专人出租,姥姥家就有,到她家去借来就行。
其实盘炕这个工作并不简单,有的人手巧,盘起炕来用料少,而且用的时候燃烧充分,通过烟囱、炕门和烟道的流通,榨尽最后一丝燃料,一点热量不流失,就象金瓶梅里的来旺媳妇,能用一根柴禾就把一只大猪头烧得稀烂,皮脱肉化。有的手艺不太好的就麻烦点了,盘的时候费土坯,烧的时候费柴火,浪费不少,还不暖和,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得懂点流体力学、化学、建筑结构学才行。
瓦工有句老话:齐不齐,一把泥,最后是用带有麦秸的黄泥,象磨水泥那样把整个炕面子整个抹一遍,磨的时候往往要点火试试,看哪跑烟,再着重磨哪儿,最后做到不跑风不漏气,这样才好用。熊熊火焰和黑烟按照空气运动的规律,向烟道口窜去,满炕水汽氤氲,黄褐色的湿泥渐渐地变白,这样一通好用、温暖的火炕便成了。
火炕是温暖之源,炕热屋子暖,白天暖屋子,晚上暖被窝,来个水汆子或者砌上瓦罐,随时就有热水用了。
火炕是重要的交际场所,老派的人,讲究,要是冬天,老姑奶奶回来走亲戚了,首先得让到炕头上,不是炕,是炕头,最暖和的地方,表示尊重,那边要么茄夹子,要么烙韭菜鸡蛋盒子,就忙活上了,在老家,这是最高礼节了,吃的东西做起来越麻烦,越表示尊重。
火炕还能治病,小时候很少有人得风湿的,睡火炕相当于现在流行的热敷,他去湿啊。
火炕能烤红薯,烧炕时,家长能给埋上几个红薯,闷熟了,吃得满嘴满脸都是黑灰,乐此不疲。
火炕是游戏场所,冬天太冷,出不了门,小朋友在家、走亲戚都是在炕上玩耍,弹杏核、翻绳。
火炕是娱乐场所,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人围坐炕头上,打扑克,打司令、打娘娘,暖和又开心。
炕,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记忆,见证了家乡人的悲欢。
现在大家都是床了,烧得土暖气,没有火炕的烟气,又干净又暖和,但回到家里还是喜欢妈妈烧的土炕,踏实、舒坦、解乏。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0-12-21 09:12:09


楼主:北国之春2019

字数:96011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9-06-14 00:24:24

更新时间:2020-12-21 09:12:09

评论数:5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