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至乐三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这一节没什么好讲的,就是俩人去爬山,突然一个人生了个瘤子,另一个人问他你厌恶这个瘤子么?他说不厌恶啊,这都是自然的变化,现在轮到我变化了,有什么好厌恶的。和大宗师中的

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意思完全一样。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至乐四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这一段庄子见骷髅,在道教界反而非常有名,很多全真老道一辈子没读过庄子,却都知道这一段。因为全真的萨祖铁罐施食科仪中就有这个故事改编的唱词。另外喜欢相声的也知道,太平歌词中也有叹骷髅这个曲子。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大概就是说庄子遇到一个人头骨,然后问他是怎么死的啊,骷髅说你这些说的都是活着时候的破事,我给你讲讲死了之后有多爽。庄子不信,说现在让你活过来你愿意么?骷髅说我现在过着皇帝一样的生活,你让我去人间受苦,这不扯淡么?

首先说一点,这个故事的安排非常巧妙,巧妙在庄子前面有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其实死了是什么状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一个六合之外的事。所以安排骷髅说,庄子自己不说。这一段要表达的意思是,活着未必好,死了未必坏,所以死了也未必有什么好难过伤心不舍的。至于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死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里我也假装冒充一回圣人吧。不过我在讲庄子之前的那一系列文章中已经没少说了。捂脸。我现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较半年前也没有什么变化。我还是那样认为的。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至乐五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这一段讲的是颜回去齐国,孔子担心他讲的黄老之道不适合齐王,于是可能对颜回不利。然后阐述了一个这样的道理。鸟有鸟的养法,人有人的养法,用养人的方法养鸟,未必是对鸟好。这个道理这里讲的也不新鲜,齐物论里这一节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猶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讲的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说到,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是说不但人和鸟的区别如此,人和人也是一样。圣人不会指望把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样子,而是要保持他们各自的样子。擅长什么就干什么,有什么天赋,就发展什么。同样以后我与弟子结缘也是如此,我不会希望,鼓励他们一个个都变成我的样子,谁和我各个方面接近,就说明谁修的好。没有那回事。我希望大家都变成自己最适合,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样子。若干年之后,大家可能按照俗世观点,日子过的有好有坏。按照道门的观念,修行也有深有浅。但是我问大家,你们日子过的满意吗?大家都说满意,这就挺好,这就挺合于道,继续往前走便是。而非要学我的话,人与人之间经历,现状的巨大差异,必然会导致学的那个人非常痛苦,需要有很多地方硬掰过来。这种刻意,不是道啊。所以向我学,不是模仿我。修道如此,艺术上也有相似的论调,齐白石不是说过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至乐六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鑳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种有几,得水则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第一句说的是列子出门在路边吃饭,看到一个百年以上的头骨,说,只有你和我知道生死是一样的啊。估计这时候的列子已经是被他师父壶子碾压之后在家闭关三年出来了。有意思的是,他不是会飞么,不是会御剑而行么,怎么也走路啊,还需要吃饭。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也很常见的道理。俗世经常质疑道人为什么要过世俗的生活,或者明明有一些术数,还要通过常规手段解决问题。比如说,想知道明天什么天气,为什么不占一卦呢,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我只能说,因为看天气预报方便。既然有天气预报,为什么不看?就好比F1车手平时开车也是最多开到一百公里左右的时速,没人会无论去哪都时速二百四。虽然他有这个技能。马拉松冠军出门买菜也慢慢悠悠散着步,虽然他能跑的很快。大书法家如王羲之,写的手札便条也是胡乱画的,例如著名的快雪时晴帖。虽然他胡乱画的价值也很高。所以这样质疑道人的人,要么是犯了幼稚病,要么是不啻以最大的恶意揣摩道人,不理就是了。更不必说,道人只是修道的人,不能拿神仙的标准要求道人。和尚只是修佛的人,不能拿佛的标准要求和尚。

这一节下面讲的是万事万物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是的确在不停转化的。这一点物理上也讲的通。我曾经说过的,在火葬场附近吸一口气,其实吸进肺的好多碳氢氧元素都是刚刚还属于某一个尸体的。谁家的祖坟上长了草,这草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元素都是原来属于他祖先的。可是我们又有谁会用对待祖先的态度对待这些草呢。这个道理可以参见德充符的这一节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我们爱的也是祖先的精神,而非那些具体的元素。在别人身上是这样的,在自己身上也是这样的,什么是我?这个逻辑推演下去,我的肉身其实不是我,我的精神才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为自己的生老病死担忧呢?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两年过去了,没想到帖子还有解封的一天,感谢留醉乘风 ,感谢未知学院的斑竹,也感谢鬼话的斑竹。也感谢我接到来自未知学院的邀请之后花了一个星期想出这么个主意。既然解开了,就接着写吧。首先,我会把庄子剩下的部分更新完。这些大概有十六万字左右,已经是写完了的,但是只给徒弟们看。我会删改成适合公开发布的,符合版规的内容,然后慢慢每天发出来。只要我不忙,还有时间在电脑前坐一会,我就会发,出远门就没办法了。同时我还会继续加紧更新世说新语,去年一年时间,我才写了世说新语的2%,按这个速度要更五十年,这样肯定不行,争取未来两年之内完成。过去两年对我来说是进步飞速的两年,是生活轨迹发生重大改变的两年,但是从读书写作的角度,也可以说是荒废的两年。我会从现在开始,回到2014年上半年的状态,这对我自己也好,至少能让心静下来。除此之外,我还会不定时写一些各自独立的专题文章,关于这个,关于那个,或者是我对某事物的看法,或者是我看了一本书或者一个电影什么的。

和两年前相比,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我是谁,而现在已经都知道我是谁了。我不避讳我作为职业道士的宗教身份,我只能说,无论是出于我个人对宗教和传教方式的理解,还是版规的要求,我在这个帖子内,尽量讲道不讲教,不涉及和道家哲学无关的道教内容,不涉及神仙信仰,不暗示或鼓励怂恿别人成为道教信徒或者道士,不讨论收徒事宜,不宣传收费宗教服务内容,例如法事,符咒,术数,风水,算命,起名,等等。虽然我有成立一个叫做广莫印经社的机构,印刷道教善书,但是我不会在这里为任何宗教事务募捐和化缘。尽量让别人感受到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职业。欢迎大家踊跃回帖,我力争和之前这个帖子一样,用广莫道人答问这个ID,做到有问必答。我的联系方式在我广莫道人这个号的个人资料里,照片也是我本人,就不必放在帖子里了。

以上。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一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达生篇,可以看作是内篇中非常短的养生主的非常长的注解和诠释。本质上讲的是如何长养自己的精气神,让自己更好的存在在宇宙大道中,这个存在,包括,却不局限于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既讲如何更好的活着,也讲如何能够不死。活着和不死的区别,前面说过了。这一段是总括全篇的文字。大概的意思是,我们之所以生活和生命,以及存在的质量不高,是因为我们在乎的外物太多,而这些外物是我们本来没有必要在乎的,和存在本身没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在乎了这些外物,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存在本身,精气神分散就意味着无谓的消耗,消耗的多了,存在的质量就会下降。而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让自己长久的存在,质量更高的存在,那么必然应该尽量少分神于外物。不仅仅是关于存在,关于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达到达人境界的要旨也在于此,我总结成两个词,一个是专注,一个是坚持。到后面文字那些具体的事例,再分别讲。



这里说点关于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题外话。你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不注重养生的人,大量抽烟,虽然是阶段性的,经常饮酒无度,几乎天天熬夜,吃饭也不怎么讲究。但是长期这样下来,很多懂中医,或者道医的人看我,都觉得我挺健康的,也极少生小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的解释是,一切危害也好,好处也罢,都是定性容易定量难的,我们很难讲这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到底对我有多大程度的危害,而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与此同时,我还有很多有益于我身体健康的因素,或许,这些因素的效果更大。比如说,我几乎永远处于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状态下,无论物质压力还是精神压力。我几乎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大部分时间,不想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个世界上我需要打交道的人数量极少,只要不想见,理论上我可以谁都不见。我基本上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说到吃,有人问我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最有利。我的回答是,如果自己的心性足够好,那么你面对足够多的选择的时候,那个你最想吃的东西,就是你身体最需要的东西,那么就去吃它就对了。现实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以上这些因素的一个共同的结果是,我可以说我虽然也活在红尘当中,但是我脑子里每天需要想的事,大概比大部分人都要少的多。换成这一段庄子达生篇中的说法,就是我在意的与存在无关的外物,要比大部分人要少,所以我的身体就很好。我这么说,也同时意味着,如果我某一天开始身体不好了,或者生了一场大病,我一定从以上说的同样的角度思考,观察和面对这件事,而不是和某些宗教徒一样,认为不好了是神灵仙佛祖师上帝对自己的考验什么的,这种逻辑不在我的逻辑体系之内,否则就成了怎么说都有利的不可知论了。我也不会学大宗师里的那些倒霉的奇葩一样坦荡从容,因为我认为我的身体本来就是好的,所以应该一直好下去才对。他们的身体禀赋大概本来就是坏的,所以才应该从容面对自己的命运。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二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列子问老子的弟子关尹说,至人能够在水中也不窒息,走在火堆上也不被烧伤,甚至感觉不到热,似乎一切事物都对他没有影响,至人是怎么做到的。关尹说这是因为至人能把自己的气,完全的守在自己的身体范围之内。包括后面讲的一大段很难翻译的话,大概意思就是假如说人的神有一个存在的范围,人的肉体也有一个存在的范围,至人就能让自己神的范围和肉体的范围完全准确的重合,这样每一寸肌肤都在精纯的神的覆盖之下,就形成了好像铁板一块的状态,外物就不会伤害到他了。这个说法很玄,似乎让我们很难理解和相信。很难理解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距离至人都很远。但是庄子中理论上是不能存在逻辑上凭空掉下来的概念,让我们没法相信的。所以下面举了一个例子。说醉酒的人如果从车上掉下来,虽然他的骨肉和常人一样,但是受伤的程度往往要比清醒的人要轻一些。就是因为他摔下来的时候是不清楚的,浑沌的,自己不知道的,所以也不去做任何生理和心理的应对,肌肉关节也不会下意识的因此而紧张。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是可以理解和想象的,就好像新闻中有时会说某某小孩,甚至婴儿从几楼坠落,竟然没有摔死,抢救过来了,堪称人间奇迹云云。大概其中的道理也是这样。道德经说柔弱胜刚强,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解读。人越注重,在乎自己的身体,受伤可能越重,因为年幼,醉酒等原因,不那么在乎了,受伤可能就轻一些,这个逻辑走到尽头,至人必然是连生死,物我,都完全混同齐一的人了,在他的脑海中就没有自己的身体这个概念,那么不受任何伤害也就是逻辑的必然了。



讲个前几天发生的我身上的故事吧。我跟一个人吵架,这人抄起不太硬的拇指粗铝合金空心圆管抽打我。吵架嘛,都处于激愤中,我也没有躲避,更没有还手,只是用胳膊阻挡而已。把这金属管都打弯了的时候,后来,这人很奇怪我为什么胳膊腿上没有任何淤青淤紫,而我虽然没有还手,但是他自己碰到自己,倒把自己弄了几块淤青。这金属管还挺结实的,事后我试图将管子掰直,却没有力气做到。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不受伤。用达生篇的逻辑解释,大概是我吵架挨打的时候,内心深处真的不在乎我是否受伤吧。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偶然,我没有任何信心再来一次还会同样不受伤。用我在齐物论里讲的,可能是恰好肾上腺激素刺激,跟南伯子綦一样,偶然跳起来摸到了一次篮筐吧。



后面几句讲的是,复仇的人不会记恨于伤害他的利剑,被偶然落下来的瓦片砸到的人也不会怨恨瓦片。那么我们如果足够齐物的话,就应该把伤害自己的那些有活动和思考能力的人,也看作和这些没有活动思考能力的物品是一样的,那么自然内心就不会起情绪,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境界,整个社会自然也就会非常好,所以真正由一群真人构成的上古时代,虽然可能没人管,也没什么规章制度和法律,但是秩序一定是非常好的。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三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这就是一个讲专注的故事。捉蝉的驼背老人捉蝉就如同捡蝉一样轻松,孔子说你这么厉害,其中有什么道理吗?老人说有啊,因为我专注啊。我一开始练把圆球摞起来,从两个三个到五个,训练自己的专注,然后再去捉蝉,只要我足够专注到眼中完全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只有要捉的蝉的时候,就能像捡蝉一样容易了。



我再讲个我生活中的故事,有一天我和我的道友。我们在咖啡馆坐着无聊,拿出自己的平头折扇立起来玩。他的扇子他自己试过多次,小头朝下是立不起来的。我不信邪,偏要立起来试试,虽然毫无把握,但是第一次却出乎意料的成功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再试验,无论如何都以失败告终。我想大概其中的道理是第一次我觉得立起来非常重要,所以专注凝神的程度才能够非常高,而成功已经被认可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也就屡屡失败了吧。庄子是一个纲,纲举目张,让我们脑子里有一大堆概念和逻辑之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小事,都可以往上套,来帮助我们悟道。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四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这还是一个关于专注的故事,有人拥有神奇驾船技术,颜渊问他这种技术可以学吗?人家说可以啊,如果水性好,就能够轻易的学好驾船,哪怕从来都没有见过船,都可以轻易学会。因为水性好,就不怕水,看到水就如同其他人看到陆地一样,没有恐惧,不必分神于恐惧,就能够专注于驾船的技巧,就可以很快学好了。就好像赌博一样,下注很小的人非常理性,也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是下注很大的人往往被自己前途命运的未卜而击昏了头脑,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这就是分神于外物的时候,就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的道理。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打个比方,如果在一个体育场跑道上告诉我们要走在一条跑道之内。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对职业运动员来说甚至可以跑的飞快,也极少听说哪次比赛有运动员因跑偏踩线而犯规。但是我们假设一下,这里有一个和一条跑道同宽的十米高墙,掉下来就摔死,让我们在上面走,还会那么轻松吗?让运动员在上面跑,还能取得平时的成绩吗?这是不可能的。区别在哪呢?在于对外物的恐惧。分心于外物,就不能专注事情本身,就不能像平时一样做的那么好。所以,所谓专注,就是将一切外物,齐物。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五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这个故事是讲一般意义的养生的,以牧羊为喻,讲的是木桶原理。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放羊让羊群往前走,不停撵最后面那只羊就行了。养生也是一样,补短比取长更重要。因为最后要你命的也好,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也好,一定是身体最先坏的那个零件,一定是生活中最坏的那件事。就好像单豹身体保养的很好,但是不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结果被老虎吃掉了。张毅倒是让生活在一个很和谐很安全的环境下,结果四十岁就病死了。后面孔子讲的一段话,本质就两个字,守中。



在世俗意义上来说,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追求成功,是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到极致,哪怕是一招鲜吃遍天,成功的概率都极大。但是避免失败却恰恰相反,要想办法弥补自己的最短处,而尽量不要发挥长处。因为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有长的,就显得其他更短了。养生,就属于避免失败。所以很多人锻炼身体,锻炼肌肉,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对于养生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虽然感觉身体好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后要命的往往是其他器官,而且,心肺功能强大,就会不生心脏病和肺癌吗?似乎完全没有关系吧。所以,很多人觉得锻炼利于养生,在我看来,从统计学上没有任何价值。关心自己哪最弱,才叫养生。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修行,本质上和养生一样,是一个要避免失败的事情。如果能在自己不该死,不想死的时候就不死,这样下去,得道也就差不多了吧。

(这一句话是上面一段的,刚睡醒复制粘贴失误。。。)

达生六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曰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之中

,自为谋,则苛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这一段很简单,就是礼官用自己认为好的观念对待被当作祭品的猪,而猪不认同。引申开来,我们用我们身体和智慧认为好的观念来对待我们自己,怎么知道我们

的心神就一定认同呢?礼官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被当作祭品的猪,但是我们是有可能理解自己的心神真正的需求和观念的。这个方法就是内观其心。等到所有的需求

都被满足的时候,也就是心无其心的时候了。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七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这个故事看似在说鬼,其实说的是心病。说的是,人自己是怎么想的,这件事,非常重要。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呈现在桓公面前的事物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是由于别人的解释,带来的他自己内心想法的改变,这种想法变得让他高兴,合他的意的时候,病自然就好了。我前面说过,人世间的病,一部分是人体机能和器官衰退导致的身病,更多的是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不合于道,导致的心病。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说,比关注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时刻关注自己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这件事,大概对身体的健康,自己的存在,对养生来说更有价值,更有好处吧。只不过,不要矫枉过正,让时刻关注自己脑子里是怎么想的,成为了自己的心病。我们追求的最终是没有观念,所以在这之前的任何观念,哪怕是正确的,合于道的观念,发挥到了极致,都会成为病害。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八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的典故出自这里。讲的是训练斗鸡的故事。纪渻子其实在训练斗鸡的不是格斗的技术,而是对于格斗本身的专注。前面专注讲的够多了,这里讲坚持。王似乎很没有耐心的样子,总来问训练的进度,而纪渻子知道,训练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坚持。我们谋求成为某一方面的达人也好,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好,以至于谋求得道成仙也好,必不可少的都是坚持二字。除非有奇高的天赋,不能否认这种人的存在,但是我们都不能以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天赋英才,作为进入这个领域的前提。因为前面写过,一个人适合做什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尤其在社会分工日益细致的今天,有更大的可能性是一辈子都找不到,遇不上的。我说过日本有很多达人,而更大的中国,似乎现在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达人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老,后继无人了。不可否认,因为日本的社会更加发达,更加稳定,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一个卑微的,细分的领域,对他来说,坚持下去付出的机会成本都比较小,安于他这个现状,也不太影响在其他社会角色的扮演的质量。比如一个年轻小伙子,就是做一个拉面师傅,这也不影响他找到心仪的妻子,也不会在社会上因为从事职业的卑微,收入的平庸,遭受周遭的社会压力。于是他就很可能做一辈子拉面师傅,假如其中有一些人,真的热爱这个职业,愿意用心的感悟和思考,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达到专注的境界,最终成为拉面达人,甚至如同庖丁一样从中悟道。而在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年轻的拉面师傅,除非手艺好了之后成为拉面馆老板,否则很难在社会上体面的立足。反过来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的压力,导致他也很难热爱这门卑微的手艺,坚守这个工作的岗位,就算有天赋,肯下功夫肯吃苦,脑子里打圈转的也八成是以后如何开自己的店,这样脑子里有了外物,或许以后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餐饮业老板,但是成为拉面达人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虽然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太理想,但是从方向上我还是建议如果没有大的利益诱惑,尽量还是选择坚持,大家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能立足于工作,不被别人轻易的替代,都是由于自己具备满足这份工作要求的技术。一切技术,都是技术。修行就更要求坚持了,因为除了坚持之外,连个转变角色的机会都没有,除了坚持,别无选择,除非不修了。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九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这个关于游泳水平特别高的人的故事,讲的还是养生。他说他之所以能水性这么好,是因为他完全顺着水流的自然规律,而不与激流搏斗。对于自己生长在高地这件事认命,对于自己现在在水边生活这件事也认命,不与之抗争,没有自己主观的诉求和愿望,就能在这个水中的环境下很好很安全的待着了。



这里以水为喻,其实我们的小环境,大社会,以至于存在于的整个宇宙,都是水,我们都是在水中游泳的人。养生也好,修行也罢,需要我们做的既不是努力改变这个环境,也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标准和环境搏斗,而是不带任何自己想法的,顺应着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顺应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主观意愿,也就没有好坏标准,就好像他在水里游泳,自己的身体就好像是水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我们在这个环境下生活,如果能做到让自己真的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宇宙大道的一部分,什么东西又会主动伤害自己的一部分呢?总而言之四个字,顺其自然。说来容易,我的体会是,做起来太难了。因为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一念发动,就不如法。所以,真正的顺其自然,也就不要执着于是否有念想发动了。和自己是否动念这件事搏斗,不也是和环境搏斗吗?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十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这是一个高明木匠的故事,以斋戒为手段,让自己达到专注的状态,脑海中连自己都忘记了,才从选材开始制作鼓架的步骤,这些和前面的内容并无特别之处,特别之处在于,如果他去山林中选材的时候,没有遇到合适的木材,他会放弃的,他会允许接受自己空手而回这种可能性的。也就是说,他作为一个木匠达人,已经连自己是否能够做出,做成一件器物这件事,都放下了,没有执著心了。应该说,这种境界又要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更高。这个逻辑走到极致,就是我写过的,当我不怕死的时候,才有可能不死,当我不想成仙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仙。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十一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子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非常善于驾驭马车的人,因此得到庄公的赏识,于是庄公就刻意以表演和展示为目的让他驾车,颜阖看到了说他的马会累垮的。然后果然累垮了。因为他发现马已经很累了,但是还要刻意让它拉车,所以一定会累垮。这个简单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度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叫一个火候的问题。我们生活中也好,事业中也好,修仙也好,都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别人,周边的环境达到极致,因为物极必反,反,往往意味着失败。所以假如拿捏不好火候,不妨欠一点,也不要过度,欠一点,哪怕欠的多一点,无非是不成功,但是只要不到极致,也就很难失败。其实,这也是我讲的任何环境,状态,生活的剧烈改变,都不是好事。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十二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这里讲一个工匠能徒手画圆画方,比用圆规矩尺画的还好。说白了还是因为他足够的专注,不受外物的干扰,这种外物的干扰,包括我要画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个念头的干扰。接下来引申到,当你有一个标准的时候,就存在适合和不适合的区别,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标准,那就没有适合不适合的分别了,就没有什么情况,是不适合的了。没有不适合,其实就是广义的适合了。这和活着,不死,死了,的概念是一样的。我们要找到左边的极致,右边的极致,然后待在中间,这个中间,在很多概念上就是那个不死,没有不适合,之类的状态。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一切觉得不好,不理想,根本的原因都在于自己有标准,所以不是环境的错,是自己的心性不到位,心性到位了,没有标准了,自然一切家庭都是不坏的家庭,一切工作都是不坏的工作,一切配偶都是不坏的配偶,不坏的,往往也就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只是从逻辑上来讲,我了解你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我没有打算让你们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直接拿这个要求往自己身上套,这对于你们要求太高了,对我来说也是。我们讲了这么多,一个反复强调的原则就是,永远从自己最容易做到,最容易想明白的那个点,那个细节入手,然后第二容易的就会变成最容易的,要筑金字塔,不要筑柱子。而且,这个最容易的事情,是可以无限粉碎,无限分割的,不一定要是一个宏大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一个生活中的小细节。



打个比方,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练不辩,似乎已经是比较容易下手的了,那么难道说就应该从不再在任何场合,就任何话题,和任何人争辩吗?不是的,这个要求还是太大了,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人开始,练习,不再和老婆争辩。再细分,不再和老婆就自己的收入问题争辩。再细分,不再和老婆在吃饭的时候就自己的收入问题争辩。等等等等,无限粉碎,直到自己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到为止。修道是一辈子的事,那么急于求成干嘛呢。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达生十三



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脩,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王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这是一个高人对境界低下的人讲了一大堆完全和他能理解和接受的境界相距甚远的道理,然后自己又后悔了,觉得对人家未必是好事的故事。这应该令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家所有人引以为戒。虽然我讲庄子,写了这么多,各种境界从低到高,这两个月从庄子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过了一段很久没有过的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之后,回头再看自己写过的文字,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以前是能有这样的领悟的啊,那为什么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处处犯规,甚至完全背道而驰。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更加明白了,我讲的东西是捆绑在整个逻辑链条中的,所以我不需要都能达到,就也能想到,写出来,所以并不是我以前就有多高的境界,后来退步了,这是个错觉,而是我本来就是如此,距离大道就有这么远而已。你们也是如此,不要看到一些文字,一些境界,觉得自己相距甚远就非常气馁,挫败,失望。如果刻意追求那个距离自己很遥远的状态,长期欲得而不可得,那才是应该气馁的呢。所以,不妨忘掉那些遥远的不接地气的东西,脚踏实地,从自己最容易做的做起,现在就让自己想那些至人的事,无异于让老鼠拉车,给小鸟听钟鼓之乐一样。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山木一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这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其中庄子吃的东西,有的版本写作雁,有的版本写作鹅,其实这两种动物就是一种东西,家养的就叫鹅,野生的就叫雁。所以我曾经很奇怪一件事,道教有四不吃,牛狗乌鱼大雁,那道士能吃鹅么?我问了很多人,都表示没有问题,能吃,哪怕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东西,依然觉得没问题可以吃。所以我就。。。。


文中的大树,以没有用而得以生存,雁却因为不能鸣叫而惨遭杀戮。庄子的弟子就觉得很矛盾了。也不知道到底该有用还是该没用。其实,老庄之道追求的,不是有用,也不是没用,也不是简单的介于有用和没用之间。而是追求自己没有标签。有用是一个标签,这种标签在大多数时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难。其实没用也是一个标签。一部分情况下,没用这个标签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难,比如这只不会鸣叫的大雁。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什么标签都没有,那么也就不会遭遇任何麻烦和灾难,如果做不到,那就选择麻烦和灾难概率比较小的标签保留。有用和没用都是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哪有完全没用的东西呢,只不过是对什么范围的人,有多大的概率没有用而已。所以,你们千万不要为了没用而没用,刻意追求让自己成为一个没用,或者不发挥作用的人,这种执念和刻意追求有用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维持现状,别再追求更多的,更大的用途,即可。
楼主:广莫道人  时间:2021-03-05 03:28:14
山木二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这是一个和上一篇达生最后一段一样,对境界低下的人直接用极高的标准讲至高的道理的故事。鲁国国君仅仅是对自己的修身齐家产生了迷惘而已,而市南宜僚直接告诉他,鲁国本身就是阻碍他修行的最大障碍,就是因为他还关注着鲁国这个国家的好坏安危治乱,才使得自己的心性无法更进一步,建议他抛弃现有的国家,地位,财富, 到达所谓的由修道的人构成的环境中,放下自己的一切需求,撕掉自己的所有标签,就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了。这个道理讲出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对于一国之君的鲁侯来说,一点建设性都没有。不过,这话也不好说,下一篇田子方中最后就有一个一国之君凡侯,似乎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下面有一段我经常引用的文字,讲的是如果你在河上划船,有一艘船撞上了你的船,回头一看,假如是一艘空船,那么自己往往不会起情绪,而如果对方船上有人,那么起情绪是一定的,发恶声也很正常。为什么事情是一样的事情,对自己内心的投射却不一样呢。我认为受到外界影响而得来的情绪,就像前面说的礼仪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对象才能存在的,也就是说情绪需要出口,才能叫情绪,如果没有出口,也就没有情绪了。我们被自行车撞了会有情绪,自己崴了脚却不会有情绪,一样的道理。那么减少情绪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可以当作对象的人,给齐物掉,只考虑自己本身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不要考虑之外的一切标签。这一点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在没有其他任何机会和可能性的前提下,被一个老头踩了脚,和被一个美女踩了脚,有的人的反应是一样的,有的人却差距很大。这就是在这项修行上层次不同的表现。而最高境界还不是把一切都看作空船,而是把自己看作空船,让别人面对自己的时候能够不起情绪,这时候不但自己不会有任何情绪了,而且由于没有情绪,没有标签,也很难受到别人的伤害。因为别人没有伤害你的动力。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有宗教信徒说,在某某大师身边,自然而然的就会感觉到安静。我理解的是这些大师在这方面有很高的修为吧。

楼主:广莫道人

字数:324935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4-01-15 01:47:06

更新时间:2021-03-05 03:28:14

评论数:111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