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今日之中国能否迎回“汉武帝”时代???

今日之中国能否迎回“汉武帝”时代???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汉光武帝、魏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宋太祖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作者:张福鑫

(一)
孙文提出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完成较成功的是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权主义革命。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正因为辛亥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成为可能。
毛泽东早在1949年就已预料到在经济建设的高潮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因为如此,在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建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毛泽东在晚年再次发动的革命叫文化大革命。
文化对人类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内在的、隐形的,所以不易察觉,容易被人忽视。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失败的,不但没有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反而在这之后陷入了信仰危机。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需要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或者说需要一场真正的成功的文化大革命,所谓文化建设就是吸收传统文化之优点,所谓文化革命就是剔除传统文化之糟粕,并采纳当今世界各家文化之长,生成独一无二、先进昌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以便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
本人性喜新奇,涉猎广泛,专好标新立异,学术研究之心极强。自1995年起我研究历史文化有所心得,经五六年补充完善,思想渐渐成熟,故而写这篇涂鸦之作,希望能促进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成为将来文化革命的纲领。

第一篇:中国历史
引言
中国的文化以历史学研究最为繁盛,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悠久,而且从未间断,迄今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堪称是世界奇迹。而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把修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既为了警示后世之人,也有利于监督当世的统治者。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有名的史书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史家的集大成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写成《史记》之后,后世的史学家都是采用《史记》的形式来写史书,到明朝已经有二十四史。但这二十四史都是平铺直叙,没有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世人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知道实施何种政策以适应当世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齐国阴阳家邹衍自成一家,邹衍是以“五德终始”的哲学研究历史,“五德终始”学说就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邹衍的学说曾在中国古代产生巨大的影响,用于解释汉武帝之前的历史,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后世的史学家不懂得灵活运用“五德终始”学说,以致这一学说走向了死胡同。今天我就用五德终始学说来揭开历史的面纱。
《史记封禅书第六》中说到:“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史记》这段记载是不完整的,在黄帝之前还有炎帝,炎帝神农氏获水德。按照五德终始的学说,炎帝获水德,黄帝获土德,夏王朝获木德,殷王朝获金德,周王朝获火德。这是第一个周期。
总论
化学上有一个元素周期表,把一百多种元素纳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我们知道某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大体知道这种元素的性质。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朝代周期表,把每个朝代都纳入朝代周期表中。我们知道某个朝代在朝代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大体知道这个朝代所具有的特点。
炎黄夏商周春秋战国是第一个周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第二个周期,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是第三个周期,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隶属于第四个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二周期开始每个周期里都含有七个主族元素,一个惰性气体元素。在朝代周期表里,第一个周期里,炎帝获水德,黄帝获土德,夏王朝获木德,殷王朝获金德,周王朝获火德。那么在其后的周期里也应该有朝代获水土木金火五德。
秦一统天下,有人向秦始皇进言,秦获水德,因而秦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水德,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汉高帝刘邦获土德,故而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隄,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
汉武帝获木德,《汉书郊祀志》记载:“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从这样的评价里可知汉武帝并不从属于汉高帝的土德。但无论是司马迁、班固还是后世的思想家都没有认识到汉武帝获木德,因为汉武帝既是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又没有另立朝代,司马迁、班固以及后世思想家都以为汉武帝与汉高帝同属一德。
既然不知汉武帝获木德,也就不知东汉光武帝获金德,魏武帝曹操获火德,如此一来,五德终始学说难以为继。其实曹操不只一次提到他为周文王,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可惜后世的思想家怀有偏见,总是把周文王捧到天上,把曹操贬为奸雄,岂不知曹操之功绩并不亚于周文王?
五德终始学说本为真理,可惜由于后世之人的偏见而无法发扬光大,反而渐渐衰落下去。秦始皇、汉高帝、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魏武帝,这五个人是第二个周期。隋文帝夫妇获水德,李渊李世民父子获土德,武则天李隆基祖孙获木德,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获金德,成吉思汗父子获火德。这是第三个周期。进一步地分析可以推导出中华民国之孙文获水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毛泽东获土德,孙文、毛泽东隶属于第四个周期。
水德 土德 木德 金德 火德 无德
第一周期 炎帝 黄帝 夏禹 商汤 周文王 春秋战国
第二周期嬴政 刘邦 刘彻 刘秀 曹操 南北朝
第三周期 杨坚 李世民 武则天 赵匡胤 成吉思汗 明清
第四周期 孙中山 毛泽东
表一:朝代周期表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三)
木德归纳

按照五德终始学说,现在正是土德将尽,木德将出之时。在第一、第二、第三周期里木德代表人物分别是夏禹、汉武帝、武则天,这几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这三个人都特别大气,夏禹被尊称为大禹,汉武帝被史家评为雄才大略之主,武则天时国泰民安、泽被四方,也是大家风范。何谓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几个人都特别善于容纳各方面的意见,也善于容纳各种不同的人物。大禹实行善政养民,“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汉武帝年轻时亲自到民间访问同母异父的姐姐,并迎回宫中,是一个容易接触交往的人物。武则天以女性身份而获得朝廷大臣的支持,可见其人格魅力。《旧唐书则天武后》记载:“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
第二,这三个人都非常明智,知人善任。夏禹所用的人有契、后稷、皋陶等人,汉武帝将卫青、汲黯、霍去病、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从平民而拔擢为将军、公卿,武则天所用的人有魏元忠、狄仁杰、程务挺、娄师德、黑齿常之等人,姚崇、宋璟也是武则天先破格提拔而后才为李隆基所用的。汉武帝刚即位就颁诏求才,意气昂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第三、这三个人都开创了盛世,这三个人所处的时期都是某一个周期的高潮阶段。大禹平水土定九州,疆域宽广。汉武帝抗击匈奴开拓西域。武则天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连败突厥,疆域比现在的共和国疆域都宽广。在这三人当政时国家安定、人民团结,各方面都有条不紊,生机勃勃。出现这样的局面不但在于这三个人乃旷世之明主,也与这三个人长寿有关,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假如刚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时不能被推行,也可以循序渐进,在他们的监督下逐步推行。
我们可以把大禹、汉武帝、武则天比之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主族元素,包括碳、硅、鍺、锡、铅元素。第四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碳、硅既可以失去电子,又可以得到电子。化学性质稳定,单质碳、硅化学性质是稳定的,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碳存在,煤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大禹、汉武帝、武则天这三个人为中间派,性格平和中正,这既是他们善于接纳各方面人物的原因,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好比是碳、硅、鍺、锡、铅等物质化学性质稳定。碳是有机物的必需元素,硅是储存信息的元素,第四主族元素是关于生命和信息最重要的元素,而中间派也是生机勃勃的象征。

金德归纳

五德终始学说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在五行里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所以在水德之后是土德,土德之后是木德,木德之后是金德,金德之后是火德。在第一、第二、第三周期里金德代表人物分别是商汤、东汉光武帝、宋太祖赵匡胤,这三个人物的相似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性格内敛,脚踏实地。史书对成汤的记载语焉不详,以光武帝、赵匡胤为例。《汉书光武本纪》记载:“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在这里太子把光武帝与汤相比,也可以从中得知光武帝与成汤有相似之处。赵匡胤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赵匡胤的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虽以军事起家,却重文轻武。《汉书光武本纪》记载:“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在重文轻武方面,赵匡胤比汉光武帝刘秀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匡胤重文轻武,偏于防内的政策,形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从建国之初与外族的对抗中就一味地屈膝投降,割地求和,最终宋朝还是亡于外敌入侵。
第三,这三个人都优待大臣,以诚相待,但自己的寿命却不长。成汤的大臣伊尹连辅三朝,可知成汤命不长。光武帝曾经封过云台二十八将,终其一生,没有杀戮过跟自己共过患难的文臣武将,但他把自己的文臣武将养在富贵场里,自己总揽权纲,却累死在六十二岁。赵匡胤只活了五十岁。赵匡胤偏于防内,他防内的办法是削夺文臣武将的权力,却不提防身边人的阴谋诡计。赵匡胤诚心对人,立盟誓世世代代不杀大臣,哪里料到他的亲弟弟赵光义略使诡计就葬送了他们父子的性命?赵光义集中了赵匡胤身上所有的缺点,却没有赵匡胤的才能和敬业,宋朝刚开国就遽丧首领,基础没有打牢,以后的局面更无法收拾了。
商汤、光武帝、赵匡胤可比之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主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等元素。第六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六个电子,氧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其他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既能失去电子,又能得到电子。这个朝代的开创者为右派,公私兼顾,虽然私心较重,却胸怀磊落、待人以诚。这三个人开创的朝代都是某一个周期的过渡阶段。


2007年12月2日在上海浦东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四)
火德归纳

在体育运动的接力比赛中,往往要找一个最优秀的运动员最后一个出场,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出场的压轴人物,获火德的周文王、曹操、成吉思汗。这几个人的相似之处有如下几点。
第一,礼贤下士,不念旧恶。《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三国志魏武本纪》记载:“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曹操选拔人才有一个标准,唯才是举。成吉思汗也是多方笼络人才,哲别在与成吉思汗作战中将成吉思汗的爱马射伤,后来又来投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也慨然允之,并赐名“哲别”--箭簇的意思。这个人就是金庸所著的《射雕英雄传》中闻名遐迩的射雕能手哲别的真实原型。在以后的西征中哲别是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为铁木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善于培养教育后代,都有几个好儿子。周文王的儿子出名的很多,周武王、周公、召公都是伐纣的核心人物。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极有文采,是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周武王伐纣,曹丕则代汉立魏。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个个能征善战,以至拿破仑都羡慕成吉思汗有四个好儿子为其父奋勇争先,拿破仑自叹弗如。这个特点从侧面反映了他们三个人家族观念浓厚,而民族国家的意识则比较淡薄。重亲情,而轻法律。
第三,曹操和成吉思汗建立的朝代都比较短暂,魏朝只有几十年,元朝从成吉思汗称汗算起也只有一百多年。那么有人会问,周朝为什么会时间长久呢?这是因为周武王改变了周文王的政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说周文王实行的政策是紧张的,周武王实行的政策是松弛的。紧张的政策肯定难以长久,所以魏朝和元朝都时间不长。周朝时间长久的原因还在于实行了封国家建诸侯的政策,封建制是把国家作为私有财产分封给功臣,虽则有利于朝代延长,但大大削弱了中央的威信,中央名不副实,也就意味着这个朝代也早已是名存实亡了。
这三个朝代的开创者比之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主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等元素。第七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七个电子,因此容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这个朝代的开创者为极右派,性烈如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出击,好比是容易得到电子。性格极端,并十分顽固,好比是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获水德的炎帝、秦始皇、隋文帝、孙中山与获火德的曹操、成吉思汗性格虽然截然相反,但都有些极端,所以开创的朝代年代也不久远。

小结

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孙文提出的,孙文指出炎黄夏商周时期中国是神权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是君权时代,目今中国要开创的是一个民权时代。
还有一种是马克思提出了西方的历史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划分方法,中国的学者郭沫若等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把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称为奴隶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称为封建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算是社会主义社会。目前的教科书就是采用后一种观点。
我的观点与孙文和郭沫若都有所不同,但更接近于孙文的观点。我认为炎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是第一周期,中国是神权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第二周期,中国是君权时代;隋唐宋元明清时代是第三周期,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君权时代,而是属于宗教时代,或者说是教权时代,人民信仰道教佛教儒教等宗教的程度已经超过对皇帝的信任。举例来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如来佛祖也就是释迦摩尼一出场就轻而易举地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可知此时在人民心目中教主的地位已经高于君主的地位。
中国的历史炎黄夏商周春秋战国是神权时代,这一周期的高潮是夏朝。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君权时代,这一周期的高潮是在汉武帝时代。隋唐宋元明清是宗教时代,这一周期的高潮是在武则天时代。辛亥革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民权时代。这一周期的开端是辛亥革命,发展是一九四九年共和国的建立,高潮应当在二十一世纪。这一高潮不单单是民权革命的高潮,更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已经面临这个挑战,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挑战,让我们以高昂的斗志和睿智的头脑来迎接这一高潮的到来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多忧国忧民之士,为民请命之人,虽然现在的政府颇类似于晚清时期的政府,但当表面的太平盛世再也无法掩盖实质的危机四伏时,优秀的中华儿女必定会选择一条变革求强之路。历史有时相似得让人心碎!但我断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不会重演历史的悲剧,反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21世纪中国的命运成为令后人心动神弛,为之骄傲自豪的历史。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五)
第二篇:中国文化

文化总论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了主族和副族元素之外,在周期表的最后一栏,还有一个零族元素,或者叫希有气体元素。希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八个电子,八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所以希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都极其稳定,很少发生化学变化。
在朝代周期表中也是如此,除了水土木金火五德之外,中国每经过一个大周期,在火德朝代结束之后,还有一个分裂和黑暗的时期。炎黄夏商周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秦汉魏晋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南北朝长达四百年的分裂;隋唐宋元之后,接踵而来的明清两代五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直接导致了晚清时期的丧权辱国。
这段时期虽然在政治上狼藉不堪,经济上衰退停滞,人民生活困苦,但却是思想界繁荣昌盛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异常兴盛,号称百家争鸣,主要有法家、道家、兵家、儒家、墨家等等。其中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韩非等人,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子、吴起、孙膑等人,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等人,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荀子等人。春秋战国之后二千年来中国并没有再诞生大的思想家,至于左丘明、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关汉卿、吴敬梓等人,可称之为文学家,不能称之为思想家。
南北朝时期虽然没有诞生大思想家,但此时的思想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佛教开始在中国盛行。南朝的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推崇佛教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盛极一时,北方修建了大量的佛教石窟,南方则建立了大量的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词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子、释迦摩尼、孔子的学说渐渐演化成为宗教,也就是道教、佛教、儒教;法家的学说更多的是为国家所采用,有国家法律一说;墨家的学说更多的为民间采用,所谓的侠客都源于墨家。
明清为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期,是一极端黑暗的时期。但在清朝中后期中国却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先后有曹雪芹、曾国藩、梁启超。清朝覆灭之后,又有鲁迅等人。在此时期,欧洲也出现了一个大思想家马克思。近现代的思想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民众贴得较近。如果说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的出发点是为统治阶级服务,那么近三百年来的思想家的出发点是为大多数民众服务。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近三百年来的思想家在本质上都有相通之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正如《孙子兵法.势篇第五》中所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无论某一个思想家的观点有多深刻,多精辟,也要在五种思想之内,道理与“色不过五,味不过五”相同。
具体说来,曹雪芹与法家有相通之处,都是极左派,偏重宣传领域。马克思与道家有相通之处,都是左派,偏重经济领域。曾国藩与佛教有相通之处,都是中间派,偏重文化领域。梁启超与儒家有相通之处,都是右派,偏重政治领域。鲁迅与墨家有相通之处,都是极右派,偏重组织领域。这些思想家研究的领域主要应用在和平年代,在军事界还有两个大思想家,一个是中国的孙武,一个是德国的克劳塞维茨,关于孙武和克劳塞维茨我将另文撰述,在此不再介绍。

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五德终始最早是应用在历史朝代上的一种学说,自古以来,政治与文化就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历史朝代或者伟大的政治人物身上都与某一思想流派有着密切的联系。
秦朝与法家有着密切的联系,秦国之强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有很大关系:“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秦王赢政读到韩非的著作后说“非常出色的书,如果能与韩非见面,死而无憾”。韩非在《五蠹》中提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必执于法,动作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韩非的主张为秦王嬴政所信奉实行。秦国一扫六合实质上是法家战胜了其他各家各派,脱颖而出,这是法家最盛行的时期。由此可知,法家管仲与曹雪芹有水德。
代秦而起的西汉信奉道家,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汉高帝刘邦之际,尤其是能运用黄老的精义的时代。道家学说被称为黄帝老子之学——黄老之学,因为黄帝老子都是获土德。由此可知,道家老子与马克思有土德。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武帝对思想文化界最为关注,为何却又罢黜百家呢?因为那时盛行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都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而此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汉武帝才有了罢黜百家之举。
东汉光武帝在年轻时期就是一个太学生,以研究儒学为主。在天下太平之后,皇太子曾经问光武帝关于攻战的经验,光武帝不愿意回答,就拿出孔子来作为挡箭牌,以孔子不愿意谈及战争的典故告知太子不必关心攻战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光武帝及其所处的时期都是推崇儒教和孔子的。
《三国志魏武本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任侠放荡的性格特点恰切地反映了曹操与墨家的关系,所有侠客的思想源泉都来自于墨家。
因为思想家与政治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五德终始学说不但可以应用在历史朝代上,也可以应用在思想界。具体说来法家管仲与曹雪芹有水德,道家老子与马克思有土德,佛教释迦摩尼与曾国藩有木德,儒家孔子与梁启超有金德,墨家墨翟与鲁迅有火德。
水德 土德 木德 金德 火德
思想 法家 道家 佛教 儒家 墨家
古代 管仲 老聃 释迦摩尼 孔丘 墨翟
近代 曹雪芹 马克思 曾国藩 梁启超 鲁迅
表二:思想家周期表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六)
法家概述

如前所述,朝代已经走过了三个周期,现在正处于第四个周期。而思想界则走过了二个周期,现在处于真空阶段。在前文中,我是把性质类似的朝代列出来一起来讲的,而不是根据时间先后来讲,这样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对于思想界,我也采取相同的方法,同时把思想界与朝代的紧密联系也作一番介绍。首先来讲的是法家与曹雪芹。
虽然我在文章已经多次把法家与曹雪芹相提并论,但很多人从表面现象分析可能以为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法家的代表人物是管仲,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齐桓公所采取的政策是尊王攘夷,也就是尊周室攘外夷。春秋五霸之时,周室衰微,外夷猖獗,管仲所推行的政策是从大局出发,与外夷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果管仲不采取尊王攘夷的政策,那么众诸侯不尊周室,相互之间为争霸必然自相残杀,杀得不可开交时,那么外夷入侵中华时可能会导致中华民族的灭亡。如果尊周室,有了一个共主,那么众诸侯就可以在周室这面旗帜下团结起来,集中各诸侯的力量与外夷作斗争。
法家认为时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政策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法家改革的目的是国富民强,改革的措施是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管仲对当时井田制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赋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在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了民众积极从事劳作的的情景,《管仲乘马篇》记载:“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由此可知,法家不但是一个民族主义浓厚的学派,更是一个民权主义浓厚的学派,法家的本质则是一个先公后私甚至是公而忘私的学派。

曹雪芹与法家

现在再来看曹雪芹,世人对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最熟悉的,但真正了解这部作品的人却不多。《红楼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民族主义思想,含沙射影地抨击了满族入主中原。可由于满清贵族大兴文字狱,曹雪芹不得不写得极其隐晦含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以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作为开场,就告诉读者,这本书是把真事隐藏在假语村言之中。
在《红楼梦》的政治含义中,薛宝钗是影射吴三桂的,吴三桂前期抗击清兵,后期又引诱清兵入关。所以《红楼梦》刻画的薛宝钗非常矛盾,有时赞美,有时又一反常态地极力贬斥。受赞美的薛宝钗是抗击清兵的吴三桂,受贬斥的薛宝钗是引诱清兵的吴三桂。
林黛玉是影射林四娘的,《红楼梦》共写了八十回,图穷匕首见,《红楼梦》在第七十八回里特意提到了林四娘,林四娘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在明末崇祯年间,清兵流窜到山东青州作乱,青州就出现了一个林四娘这样的人物抗击清兵,英勇战死,事实与《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致相同。
贾元春是影射崇祯皇帝的,《红楼梦》中评说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正是描绘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吊的情景。贾探春是影射南明福王的,南明福王最后逃到日本去了,所以《红楼梦》中评说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惜春是影射崇祯皇帝的一个女儿,崇祯皇帝的这个女儿最后当了尼姑,所以《红楼梦》评说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旧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梦》中各个人物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刘烁所著的《红楼梦真相》这本书。
曹雪芹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来写《红楼梦》,因为曹雪芹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思想。管仲是胜利者,一而再地打败外夷入侵。曹雪芹出生时就已经生活在一个外夷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只好通过写书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唤起人民的觉醒。尊王思想也在曹雪芹的思想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红楼梦》中是以贾母作为权力中心的,《红楼梦》刻画的贾母精明和蔼,而其他人对贾母毕恭毕敬,甚至鸳鸯为了贾母不惜与贾赦拼死对抗,无不体现了曹雪芹的尊王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并没有把清王朝灭亡,灭亡清王朝的是孙文,在孙文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思想体系里,第一位的就是民族主义。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五个主要人物,其中贾宝玉是极左派,林黛玉是左派,贾探春是中间派,史湘云是右派,薛宝钗是极右派。在这五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物警幻仙姑值得关注,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可知贾宝玉与警幻仙姑是此书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贾元春、王熙凤其实都是指警幻仙姑,贾元春是警幻仙姑之地位,王熙凤是警幻仙姑之性格!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正是极左派的性格,由此可知,《红楼梦》就是一本描述极左派人物所发生的故事的书。在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可知曹雪芹也是极左派的性格。
我在前不久写过一篇《红楼梦人物简析》,摘抄其中一段:“贾宝玉为极左派,书中有许多对他性格的描述:‘那宝玉的性情只愿人常聚不散,花常开不谢;及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没奈何了’‘打得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一点刚性儿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爱惜起东西了,连个小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都不管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极为恰当地表现出了极左派的性格。贾宝玉是最无私心的,他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做法所求的乃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他怕得罪人,细心体贴他人,甚至于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是希望彼此之间相安无事,每个人都能安分守己,各司其职,奉公守法,无怨无尤。若说贾宝玉没有一点私心也不可能,贾宝玉是利益既得者,在这个家族里他最受宠,受到的照顾最好,所以他当然希望贾府兴旺发达,人常聚不散,因为大家聚在一起时他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世上有谁不愿意享受这种待遇呢?贾宝玉‘每日甘心为诸丫头充役,倒也得十分消闲日月’,贾宝玉这样做用的是假痴不癫之计,其实他心里清楚的很,主子若作威作福,天长日久,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奴才岂不怀恨在心?如此则难与长期相处了。”贾宝玉甘为诸丫头充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雪芹身上有法家的民权主义思想。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法家的思想核心有两个,一个是民族主义思想,尊王攘夷,驱除鞑虏,抵抗外敌入侵。另一个是民权主义思想,用刑名法律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法律不但是民众行为的标准,也是贵族行为的标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返工的零件 2011-09-19 18:20:02
楼主的这篇文章应出自何新的国学经典之《雄·汉武帝评传及年谱》,全书论述了汉武帝时期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颠覆了以往众人所认为的许多观念,引人入胜,汉武大帝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就因为他有许多过人之处为常人所不及。英雄岂是竖子小儿所能议论。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看看,开卷有益。
-----------------------------
除了第一条“评价汉武帝”是从网上转载来的,其他的都是我个人的独创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七)
道家与土德

现在来看道家和马克思的学说,最为推崇道家的时代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高祖武德八年下诏说:“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而最为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当政之时,毛泽东不但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而且号召全国人民阅读马克思的著作。
鲁迅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胡适则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由此可知,《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我们分析一下道家代表作《道德经》里的一些话,“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泮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几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
这两段话让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由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就会发生质变。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示,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第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两段话让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消亡的一天,即便不附加外界条件,自身也存在着最终消亡的因素。《道德经》这两段话就是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出发点,第二十二章是将自身存在着的消亡因素降至最低点以延长自身寿命,第三十六章是将对方存在的消亡因素升至最高点以打击对方。
“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傍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两段话让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就是为大多数人民着想,不做扰民之举。以民为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公仆,毛泽东也说过为人民服务。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这两段话让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实行公有制,人民就没有利器,没有伎巧,天下无忌讳,法令无需过多,而人民自化又自正也。实行计划经济,正是为了损有余而补不足。若不实行计划经济,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用不了多久就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了。

马克思与道家

2006年3月份我在济南写过一篇《变则通通则久》的文章,文章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道家的联系,“道家从哲学上强调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并可相互转化,并指出柔能克刚,而马克思主义正是把道家的哲学思想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处于柔弱地位的无产阶级可以战胜处于刚强地位的资产阶级(具备必要的条件)。道家和马克思主义都是教导人民不要甘心被残酷的统治阶级无情压榨,如果统治阶级做的太过分,那就要起来抗争。因为对立的两个阶级所处的地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事情,只有相对的事情。在这种文化主导下,统治阶级必然会害怕被推翻而节制欲念,与民休养,安于职守。”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在刚刚写完的《由世界金融危机所想到的》一文中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了系统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着平均,而资本主义代表着差异,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将交替发生。资本主义制度代替社会主义制度时整个社会是处于上升和发展阶段,是相对较容易的,处在同一个周期里。而社会主义制度要取代资本主义阶段则代表着另一个大周期的开始,而在上一个大周期结束之时,将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衰退或者分裂、动乱的阶段。
美国立国到今天已经有二百多年了,华盛顿时期是开始阶段,杰斐逊时期是发展阶段,林肯时期是高潮阶段,罗斯福时期是过渡阶段,克林顿时期是结束阶段。美国正好经历了一个大周期,克林顿时期是美国在这个大周期里最后的辉煌。在克林顿时期之后,美国将陷入一个漫长的严冬时期,而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个严冬时期即将到来的一个讯号而已。套用马克思主义术语来讲,杰斐逊时期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罗斯福时期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
反观中国,明清时期是上一个大周期结束之后所经历的衰退阶段,而民国建立则是另一个大周期的开始,孙中山时期是开始阶段,毛泽东时期是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正在由发展阶段步入高潮阶段。毛泽东时期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这之后,中国将实行的制度应当介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此时的中国在文化上处于兴盛阶段,而经济上也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八)
佛教与木德

人生如白驹过隙,短暂到让人难以承受。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想广泛而大量地阅读一些古典著作,以期了解中国的文化。然而学业沉重,诸事繁杂,转眼已经三十多岁,每天都感到自己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得闲,当年立下宏伟志愿要读的书籍,到现在读过的还是寥寥无几。
2000年秋我作过一首词,下阙是:“昔日雄心何处索,可怜时光匆匆过。匆匆过,愁思如麻,苍天似墨”。2000年的感受到现在依然存在,而且这感受更强烈了。
我一直想阅读一下佛教的典籍,但由于人生短暂,时间紧迫,我并没有读过多少佛教的典籍,对佛教的了解不多,但我非常推崇慈悲善良的胸怀,而佛教就有一种普度众生,慈悲善良的心肠。佛教的众生平等,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信仰和作风为我所欣赏和实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世界上的所有宗教中,佛教是与科学最为接近的一种宗教。佛教是从印度走向世界的,爱因斯坦作为一名西方的科学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足以看出佛教的教义之深奥。
大学时代我曾经因为目标的难以实现而痛苦无比,更想到可能因此而丧失自己的性命,那我又何苦要追求这样的目标呢?我想到了佛教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格言,在内心深处我反复念诵这句话,就以这句话作为我动力的源泉。时至今天,每当自己感到困惑或者遭遇不幸时,我还是会不自觉地想到这句话。不但如此,即便在闲暇时光,静思默想之时,这句话就会萦绕在我心头。
佛教的教义里说在释迦摩尼圆寂几千年之后,佛教将由弥勒佛再次发扬光大,弥勒佛诞生之时,天下大治,人民安康。如今释迦摩尼已经坐化二千多年了,在这期间惟有梁武帝、武则天大力倡导佛教,公元690年则天武后颁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其他时代大都是把释道儒三教相提并论。梁武帝、武则天的功德显然都不及弥勒佛。
现在国家昌明兴盛,人民安居乐业,正是弥勒佛降临之时,我预料不出五年,将有弥勒佛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弥勒佛执政之后佛教文化将迎来一个璀璨的时期。

曾国藩与佛教

释迦摩尼为了寻找真理,离家出走,最后在菩提树下悟道,然后以传道为己任。释迦摩尼的一生以传道为主,并没有做出功业事迹,在具体实践中以佛教教义为指导,做出巨大成绩来的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国藩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他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他革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的是他的遗嘱,在此全文抄录: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我觉得曾国藩的遗嘱体现了佛教“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教义,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遇到难处苦处不推诿,把难处苦处留给自己,把易处乐处留给别人。
我以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作为本段文字的结尾:“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九)
儒家与金德

孔子是“述而不作”,他并没有留下什么代表作品,所以我难以从儒家典籍的角度来评析儒家,就从与儒家有关联的朝代入手来评析儒家吧。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凭空产生,而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背景,儒家文化的兴起与殷朝在社会上的作用有很大的关联。孔子称颂“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临终遗言:“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楹之间,昨梦予坐奠两槛之间,予殆殷人也。”孔子发出这样的感慨,道出了殷朝与儒家的紧密联系,那么殷朝的特点也就是儒家文化的真谛。
殷朝的特点是什么样呢?《史记高帝本纪》记载:“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殷之政敬,敬什么呢?无非是敬天地,敬祖宗,敬君父。但天地是否依靠敬祭就能风调雨顺呢?祖宗是否依靠敬祀就能保佑后代呢?君父是否依靠敬服就能仁德慈善么?答案不能说是否定的,但更不能说是肯定的。敬祭天地、敬祀祖宗、敬服君父本无错误,但若是以为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人生的全部,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人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殷朝和儒家文化的实质就是翼翼小心,对一切外在事物都恭敬侍候,说得好听点是循规蹈矩,说的难听点是因循苟且,说得更难听点就是苟且偷生。
鲁迅曾经极力批判中国人安于现状,元朝灭了宋,就安心接受蒙古族的统治,清朝灭了明,就安心接受满族的统治,不但安心接受蒙古族满族的统治,而且帮着他们来统治地大物博的中国。若国人全部反抗,并反抗到底,蒙古族,满族的人数不足汉族的十分之一,如何能统治汉族呢?汉奸之所以满天飞,就是因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毒害太深了。
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以为儒家就是清心寡欲的学说了,恰恰相反,儒家非但不是清心寡欲,而是欲望强烈的一种学说。正是为了实现自己贪生怕死、飞黄腾达的欲望,所以才循规蹈矩,所以才因循苟且,所以才苟且偷生,甚至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儒家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孔子去拜见老子,老子教训孔子说:“夫:播糠迷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咂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老子对孔子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

梁启超与儒家

在孔子之后,最能领会和实践儒家思想的是梁启超,梁启超是儒家近两千年来的一代宗师,我们可以通过梁启超来进一步分析儒家的思想。
梁启超感知外界事物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外界一有风吹草动,他马上就采取相应的行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都有梁启超的身影。戊戌变法梁启超是仅次于康有为的二号人物,梁启超年纪轻轻就在中国的政坛上叱诧风云。
二十世纪初中国酝酿着发生大的变动,当时中国有两种走向,一种是君主立宪,一种是共和制度,梁启超是主张君主立宪的干将,与同盟会论战数年。
风云突变,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梁启超审时度势,与宿敌袁世凯捐弃前嫌,摇身一变成为袁世凯内阁中的领军人物。袁世凯受人蛊惑,头脑发热,妄图称帝,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人神共愤,梁启超立马撰文批判袁世凯,并与其学生蔡锷联手,策反两广,在护国战争中立下无法抹煞的功勋。
新文化运动兴起了,矛头直指梁启超一贯信奉的孔子儒教,尽管如此,梁启超并没有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上,而是感叹自己落伍了,由此可知梁启超在晚年依然保持着敏锐的判断力,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应变能力。
梁启超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不能预见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不能预见辛亥革命将要发生,所以站在同盟会的对立面上鼓吹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不能预见袁世凯将要称帝,所以投身袁世凯的内阁;他不能预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以极力吹捧孔子和旧文化。梁启超虽然不能预见外界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之后他都能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见机而作。
梁启超的这些特点正是儒家的特征,归根结底就是适应外界的变化,而不是造成外界的变化。梁启超拥有过人的才能,还可以有所作为,若是一般人仅有梁启超的特点,却没有梁启超的才能,那就会成为循规蹈矩、因循苟且、苟且偷生的庸人。
2003年我阅读《梁启超传》时看到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极力称颂宋朝,搞得我莫名其妙,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称颂汉朝唐朝,梁启超的这篇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给梁启超定位,梁启超也和宋朝一样获金德。
能够给梁启超定位的证据有很多,我在这里再用梁启超的文章试举几例。梁启超在《立宪法议》中称颂商汤、汉光武帝“各国宪法,既明君与官之权限,而又必明民之权限者何也?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虽然,以禹、汤之圣,而不能保子孙无桀、纣;以高、光之明,而不能保子孙无桓、灵。此实千古之通轨,不足为讳者矣。使不幸而有如桀、纣者出,滥用大权,恣其暴戾,以蹂躏宪法,将何以待之?使不幸而有如桓、灵者出,旁落大权,奸雄窃取,以蹂躏宪法,又将何以待之?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毫无补济,其事至易明也。”
梁启超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称颂孔子:“孔子作《春秋》,将以救民也,故立为大一统、讥世卿二义,此二者,所以变多君而为一君也。变多君而为一君,谓之小康。昔者秦、楚、吴、越,相仇相杀,流血者,不知几千万人也,问今有陕人与湘人争强,苏人与浙人构怨者乎?无有也。昔之相仇相杀者,皆两君为之也,无有君,无有国,复归于一,则与民休息,此大一统之效也。世卿之世,苟非贵胄,不得位卿孤,既讥世卿,乃立选举,但使经明行修,虽蓬荜之士,可以与闻天下事,如是则贤才众多,而天下事有所赖,此讥世卿之效也。”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中称颂东汉光武帝:“六曰革命家与革命家之交涉。泰西革命家,其所认为公敌者,惟现存之恶政府而已,自他皆非所敌也;若法国革命后,而有各党派之相残,则其例外仅见者也。中国不然,百数十之革命军并起,同道互戕,于旧政府之外,而为敌者各百数十焉,此鼎革时代之通例,无庸枚举者也。此犹曰异党派者为然也。然其在同党,或有事初起而相屠者,如武臣之于陈涉,陈友谅之于徐寿辉之类是也;或有事将成而相屠者,如刘裕之于刘毅,李密之于翟让之类是也;或有事已成而相屠者,如汉高祖、明太祖之于其宿将功臣皆是也;求其同心戮力、全始全终者,自汉光武以外,殆无一人。”
纵观梁启超的论著,大多数都是论述政治制度的,高度关注政治是儒家的一个特点。如果说道家偏于哲学和经济,佛教偏于人生和思想文化,那么儒家则是偏于政治和伦理。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墨家与火德

墨家自建立之初就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把孔丘与墨翟相提并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据此可见墨家在秦汉之际的影响力。
墨家的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沉淀,出现了一批反映墨家思想的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这类著作足以怡情养性,游戏消遣,而深得墨家思想精髓,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则是鲁迅。
墨家和鲁迅的思想有些极端,在大范围内在长时间里难以实行,但中国若要有所改变,有所进步,往往非要采取极端的思想和极端的措施不可,就如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所说的:“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所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墨翟是用理论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鲁迅则是对没有实行墨家思想的社会予以贬斥,给人一种愤世嫉俗之感。
先来看墨家的理论,墨家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有两条,其一是尚贤尚同,其二是兼爱非攻,这两条思想都有利于组建一个紧密团结的社会。尚贤尚同是否能推而广之呢?显然不能,社会如此的复杂,行业如此的众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焉能把人才都笼络到组织体系中来。尚同只能是在一个小范围内,范围越大则越难实施。墨家所提倡的兼爱非攻也仅是在团体之内,在团体之外,墨翟虽不言,但在实行中往往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了,痛打落水狗。
《水浒传》表现墨家尚贤尚同的思想非常明显,一百单八将居然详细地按照才能从第一位排到最后一位,这是尚贤。一百单七将都听命于宋江的领导,没有一个反叛的,这是尚同。一百单八将彼此亲密无间,在其内部是兼爱非攻的,征方腊时每折一将,宋江都如失手足,痛心疾首。对外则不然,先是与朝廷战事不断,刚招安不久就征辽,征辽回来没休息几天又主动请缨征方腊,总而言之,非我族类的就要恨之攻之,直至本身也自我爆炸为止。
墨家思想最光辉的部分是行侠,楚王要攻打宋国,墨子走了十天的路赶到楚国国都劝说楚王不要攻打宋国。鲁迅据此写了《非攻》一文。在《水浒传》中,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三拳打死镇关西,这是《水浒传》中写得最为精彩绝伦的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墨家思想的朝代有周朝,魏晋和元朝。《尚书》记载:“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蒙古族在其内部组织严密,尚贤尚同,兼爱非攻,对外则频繁发动战争,依靠其内部的团结一致,屡屡打败其对手,横扫千军似席卷,建立起地跨亚欧两洲的庞大帝国。在西方社会,拿破仑时期之法国,二战时期之德国、日本实行的都是墨家思想。

鲁迅与墨家

如果说墨翟论述的是对内要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而鲁迅所面对的这个社会并未实践这种思想,于是鲁迅对这个社会予以批判。鲁迅用词是十分尖刻的,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用两个字来概括:“吃人”,描述身处此社会的感觉是:“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大学时代,我曾经投入较多的精力阅读《鲁迅选集杂文卷》,思想上受鲁迅的影响甚深。鲁迅的民族主义思想十分强烈,孙文也是提倡民族主义的,但鲁迅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孙文的民族主义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鲁迅多是指出民族精神的不足之处,予以批判和鞭挞,希望藉此促进民族精神的改良。用鲁迅的话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世人若是据此认为鲁迅对中华民族不满,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鲁迅恰恰是对中华民族的感情深厚到了极致,甚至是到了固执的地步。
鲁迅的文章中以杂文写得最出色,而鲁迅的杂文中写得最优秀的是《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写杂文一般都是短小精悍,惟独这篇文章写得不但好,而且长,接近一万字,可知鲁迅写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有备而来。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鲁迅的代表作品。
鲁迅开篇就为被骂了上千年白脸奸雄的曹操翻案,气势非凡,“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写得更绝的是后面关于嵇康、阮籍的几段,现在摘抄一段:
“然而后人就将嵇康阮籍骂起来,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
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
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山西直隶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象反对三民主义模样。
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正如鲁迅所说“魏晋的破坏礼教者,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而鲁迅本人也是如此,鲁迅无情地批判民族劣根性,恰是源于他是相信民族到固执之极的,鲁迅是一个极端的完全的民族主义者。
孙文提出了三民主义,第一位是民族主义,在孙文的文章里,经常颂扬中华民族之优点。鲁迅的民族主义是情感型的,而孙文的民族主义是理智型的。
对于鲁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过极为精当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被称之为战士,在我看来,鲁迅的可敬之处就在于他是一名极为勇猛的战士。中国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善于明哲保身,圆滑处世,但鲁迅不怕四处树敌,不畏粉身碎骨,以极大的勇气和极大的魄力对着有几千年根基的传统文化中的弊病一骂到底,针锋相对,真真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用鲁迅的话说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第三篇:当代人的历史任务
(十一)
总论

文章写到这里,已经有两万多字,我所讲述的内容不但艰涩深奥,而且我的观点是新颖独特的,即便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有所研究的人读到这里估计也有些迷惘困惑了。但我前面两篇所说的都是为了这第三篇作铺垫,“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这篇文章我要表达的观点才刚刚开始。
若有人以为我是一个专注研究学问的人,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著书立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是一个典型的讲究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者,所思所行所言都是为了达到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之目的。要达到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之目的,必须要明白当代所处的历史大趋势和文化大环境,因此我虽然在大学里所学的是化学教育,就业所从事的是化学教学,却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
前文我逐一分析了五德终始学说中获不同德行的朝代和思想家的特征特点,其实这五德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将每一德放在大环境大趋势下才能对其特征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开端、发展、高潮、过渡、结束的过程,就好比是每个人都有幼年、青年、中年、老年、晚年一样。获水德的朝代是极左派,处于开端阶段;获土德的朝代是左派,处于发展阶段;获木德的朝代是中间派,处于高潮阶段;获金德的朝代是右派,处于过渡阶段;获火德的朝代是极右派,处于结束阶段。
具体说来,在第一个周期里,炎帝是开端阶段,黄帝是发展阶段,夏朝是高潮阶段,商朝是过渡阶段,周朝是结束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尾声。
在第二个周期里,秦朝是开端阶段,汉高帝是发展阶段,汉武帝是高潮阶段,汉光武帝是过渡阶段,魏武帝是结束阶段,南北朝时期是尾声。
在第三个周期里,隋朝杨坚独孤氏夫妇是开端阶段,李渊李世民父子是发展阶段,武则天李隆基祖孙是高潮阶段,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是过渡阶段,成吉思汗父子是结束阶段,明清时期是尾声。
在第四个周期里,孙文是开端阶段,毛泽东是发展阶段,而今正在走向高潮阶段。
思想家正是反映了这些朝代所处阶段的特征特点,处于开端阶段时,对比以往面对未来而提出新的理念,譬如孙文指出炎黄夏商周时期中国是神权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是君权时代,目今中国要开创的是一个民权时代。
孙文认为任何事物从总体来看都是处于不断地发展进步之中,中国的落后是暂时的,中国自有他的长处,必然会由神权君权走向民权,由经济的需要程度、安适程度走向繁华程度,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的文明。孙文这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进步,而且深信中国的进步是必然的,二十世纪的中国不同于十九世纪的中国。在开端阶段传统势力极其强大,所以其新理念并不能在此时得以贯彻执行,虽然社会上有些改变,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多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上。
处于发展阶段时,已经不满足于人们在思想上接受新理念,而是采取措施解决矛盾,凡是与之对抗的事物,都以本性中至大之动力排除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新理念。毛泽东的最根本思想是对抗,跟本国政府对抗,跟外国帝国主义对抗。对抗是矛盾的体现,毛泽东写过《矛盾论》,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看似弱小的新事物会在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战胜貌似强大的旧事物。毛泽东这一生跟蒋介石斗,跟日本侵略者斗,晚年的文化大革命跟代表腐朽儒家文化的官僚阶层斗。
处于高潮阶段时,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将新理念落实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加以强化,此时新理念的优点也得以充分发挥,激发出最大的创造性,新理念也因此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成为主流意识。实际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高潮是与事物的开端相对应的,有前因才有后果。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大过程,在这大过程中包含许多的小过程,这就表现为周期性地循环前进,就好比是元素周期表那样。事物达到高潮阶段需要两个条件,开端的纵向发展是内因,适宜的周边环境是外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物达到了高潮必然要跟过去纵向对应,跟外界横向对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就是跟过去纵向对应。
处于过渡阶段时,这个时代主要的作用是在于肯定前人的成绩,维持已有的局面,同时查漏补缺,对一些前人来不及做的某些方面予以补充完善。
处于结束阶段时,在开端阶段提出的新理念经过发展、高潮和过渡阶段,到此时已经蜕变为旧理念,所以结束阶段的主要作用是批判现行的旧理念,把旧理念的弊端展示给人民看,引起疗救的希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出新理念,但由于此时的人民视野不够开阔,受旧理念的影响又太深,提出的理念往往空想的成分过大,只能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实施,难以全面实行。
水德 土德 木德 金德 火德 无德
阶段开端 发展 高潮 过渡 结束 睡眠
性格 极左派 左派 中间派 右派 极右派 杂烩
能力 宣传家 经济 思想家 政治家 组织家 学者
任务 民权 民生 文化 伦理民族 教育
表三:任务周期表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十二)
孙中山与民国

细节决定成败,只从大的战略角度来看问题还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分析对当代有深远影响的民国和共和国时期所发生的事件。2008年11月6日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师偶然提及孙文,评价孙文说在台上时干不住,在台下就捣乱。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此评价孙文实在不应该,这说明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孙文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在2001年3月17日至3月18日曾经写过一篇《<孙中山文集>读后感》,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孙中山,“二十世纪初期,孙中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不过隔得时间久啦,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中学历史课本里一提到辛亥革命就说是失败的,这是对孙中山伟大功绩的抹杀。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便不可能有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辛亥革命既推翻了四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又打倒了极端腐败的满清贵族。取得这样的成功是相当艰难的,无数革命志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取得这样的成功更是相当了不起的,后人望尘莫及。
我们在评价孙中山时,不能忽视当时孙中山所面临的局势。满清晚期的中国就象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外国人都以为中国不可救药,很多中国人也已经丧失信心,自甘堕落。然而孙中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硬生生地使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在某些方面确实遭到了失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而孙中山定下了远大的目标,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因而不能把责任推到孙中山身上。就好比是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静止不动,要想这一物体运动起来需要极大的能量,不借助外力,加速度不会超过九点八米每平方秒。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形势要好得多,就好比是物体已经运行起来,我们的任务只不过是让这一物体的运行有正确的轨道,但当前的政府连保卫南海的领土都做不到,又怎能过于苛求前人?孙中山也经常提到:‘及身有不成功者,而成功必在身后,吾人有千秋之业,不在一时获得功名荣辱也。’孙中山寄希望于后来人闻风而起,我们不能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
孙文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前,孙文所宣传提倡的是民族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孙文所宣传提倡的是民权革命,先后参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第三阶段是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后,孙文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文所宣传提倡的其实是民生主义,经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在这三个阶段里,第二阶段是最重要的,孙中山是借民族革命的浪潮行民权革命之实,民族革命有一定的自发成分,而民权革命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极力倡导的宣传的。
鲁迅和孙中山都是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在鲁迅和孙文的心目中各自占有怎样的地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曹雪芹,因为曹雪芹不但和鲁迅都是大思想家,而且曹雪芹与孙文同属水德。
前文已经说过,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影射林四娘的,王熙凤和贾元春则同时影射了一个叫竺香玉的女人。竺香玉是谁呢?竺香玉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实有其人,竺香玉是曹雪芹年轻时喜欢的一个女孩子,但后来被雍正皇帝选入宫中,并被册封为皇后,没有与曹雪芹走到一起。曹雪芹心有遗憾,情有郁结,所以在《红楼梦》才会如此地抒发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情怀。曹雪芹与竺香玉联手用丹药毒死了雍正皇帝,这些史实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详情请参阅霍国玲所著的红楼解梦系列文章。
林黛玉影射林四娘,如果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人物,那民族主义在曹雪芹和孙文的心目中就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次于王熙凤和贾元春的人物,那民族主义在曹雪芹和孙文的心目中就是次要的,用《红楼梦》中的话说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让人真假难辨。用林黛玉来影射林四娘说明曹雪芹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用王熙凤和贾元春来影射竺香玉说明曹雪芹具有民权主义思想,孰轻孰重呢?
脂砚斋点评《红楼梦》时曾说到贾宝玉与警幻仙姑(贾元春的化身)乃是《红楼梦》“通部之大纲”,换言之,王熙凤和贾元春来影射竺香玉是比林黛玉影射的林四娘更重要的角色,由此看来,曹雪芹和孙中山首先是一个民权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曹雪芹和孙中山的心目中,民权主义是第一位的,民族主义是第二位的。在鲁迅的心目中,民族主义才是第一位的。

功在身后的孙中山

前一段时间我上网看到2007年发布的一则消息,2007年鄱阳湖枯竭,民间盛传一首歌谣,“江河断,鄱阳枯,鼠患一起鬼魂哭;粪下田,巢成闲,星退阳返差一年!”
鄱阳湖是位于江西省内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而2007年由于遭遇了50年以来的最大旱情,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已减少到50平方公里,不足东湖----位于武汉市内的中国最大城中湖的两个大。长江商报报导,水域面积减少的背后,是上千万人喊渴,航运、渔业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一份报纸痛呼----“曾经,我们的母亲湖----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而今……持续数月的鄱阳湖干涸,导致湿地锐减、生态受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受困、渔业受损、候鸟保护形势严峻……”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2007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1/5,很多渔民甚至无法捞回本钱。鄱阳湖周边100多个自然村,5万多渔民的收入锐减。而2005年,有71万只候鸟在鄱阳湖越冬,2007年随着水面的缩减和食物的不再丰盛,来此越冬的鸟儿连40万都不到。
国将兴,听于人;国将亡,听于神。这首不知起于何时的民谣从2007年开始正在逐渐成为现实,2007年鄱阳湖枯了。2008年是鼠年,上半年发生了汶川地震,下半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真是鼠患一起鬼魂哭。如今已建和在建的住房空置率越来越高,巢成闲正在变为现实。如此看来,星退阳返也为期不远了。
周吕望《乾坤万年歌》预言,“木边一兔走将来,自在为君不动手”;明代刘伯温《金陵塔碑文》预言,“能逢木兔方为寿,泽及群生乐且康”;步虚大师预言,“相将玉兔渐东升……龙张其服”;《透天玄机》预言,“牛栏门前问真主,寅卯起,辰巳行”;《五公经》预言,“兔年得见太平帝,龙岁大欢庆”;《推背图》预言,“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 ;四川玄机石碑预言,“西蜀无瓦蓋,更比汉中苦,待到龙蛇会,谁是谁的主”。
这些预言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兔年和龙年,也就是2011年和2012年,由此可知,星退阳返差一年就在这两年期间。星退阳返之时,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孙中山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及身有不成功者,而成功必在身后”的愿望也就在一百年后的当代得以真正实现了。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xiaoaiying0812 2011-09-20 15:17:04
汉武帝其实也是当时环境的产物,比如诸侯割据,必须通过削藩来维护中央集权;另外北有匈奴骚扰,必须通过武力进行打击来维护国内安定。所以当时的汉武帝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不断的用武力进行征服!虽然维护了统一,但是当时确实让国库很空虚,也让前两位皇帝休养生息所奠定的基础消耗殆尽,说不好听点汉武帝就是有点穷兵黩武了!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名仁慈的皇帝,继续通过休养生息来增强国力,缓解国库空虚的压力。另......
-----------------------------
你的分析很理性,汉武帝其实也是当时环境的产物,汉武帝本人也说了:“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十三)
毛泽东与共和国

如何评价毛泽东是一个难题,真正评价毛泽东的时机还没有到来,因为我们依然还生活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代里,大约要到四十年以后才能客观地评价毛泽东。
从历史的大视角来看,1935年至2005年的中国处于土德时期,是一个大周期里的发展阶段。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具体分析,1935年至2005年又可分为五个小阶段,1935年至1949年是土德的开端阶段,1949年至1963年是土德的发展阶段,1963年至1977年是土德的高潮阶段,1977年至1991年是土德的过渡阶段,1991年至2005年是土德的结束阶段。
毛泽东的一生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毛泽东所从事的是推翻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蒋介石政权,追求的是民权革命,第二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发动以前,毛泽东所从事的是民生建设,经济建设,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好高骛远也造成了相当的损失。第三阶段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固然是失败了,毛泽东在文化上的造诣不深是文革失败的内因,而当时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文化大革命演变成了权力斗争的工具,这是文革失败的外因。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认识到了中国发展的趋势是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发动文化大革命作为一次全方位的演练,其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未来的走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与孙文相同,在这三个阶段里,毛泽东的第二阶段是最重要的,毛泽东是借民权革命的浪潮达到民生建设的目的,民权革命有一定的自发成分,而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极力推行实践的。毛泽东具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却没有政治家的务实作风。毛泽东不顾客观实际,一意孤行发动大跃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报纸上宣传亩产万斤,其实是饿殍遍野,我的爷爷就是1958年被活活饿死的。听我的母亲谈起大跃进时的情景,简直是惨不忍睹,耳不忍闻,成千上万村庄的人口去其大半,活着的人也饿得几乎没有力气去埋葬死去的人。建国以来在民生建设上的诸多败笔,引发了共产党内部的分裂,并进一步成为毛泽东后来发动文革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与文革

由于毛泽东发动的文革对我们当代人将来进行的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我在这里详细讲述一下毛氏文革的演变过程。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将有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是发动文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毛泽东同时也认识到他是没有能力发动一场全面的真正的成功的文化大革命的,不但在于他知道自己的很多行为和思想不值得后世效仿和推广,而且当时他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
毛泽东一贯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什么非要冒着失败的危险来发动文革呢?因为毛泽东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毛泽东当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必须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来坚持立场,打破僵局,斗争到底。
建国初期,毛泽东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年以后共和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朝鲜半岛交手,从此中国与美国拉开了长达22年对立和敌视状态的序幕。由于苏联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实行大国沙文主义,中共和苏共的友好关系在1963年彻底结束,双方相互戒备的程度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中共和苏共的关系破裂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当毛泽东在1963年作出与苏共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定时文化大革命就已经开始了,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可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延伸和扩大。
在国际社会上受到孤立的同时,由于毛泽东建国以来在民生建设上所犯的一系列错误,共产党内部涌动着一股否定毛泽东的潮流,权力斗争日趋尖锐,毛泽东内外受敌,处境窘迫。多次处于逆境中的毛泽东显然知道在困境中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以攻为守,坚持到底,静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于是毛氏文革粉墨登场,对外喊出了打倒苏修,打倒美帝的口号,对内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搞得翻江倒海,在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不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权得以巩固,而且共和国和中华民族也从困境中挺了过来,终于迎来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标志着共产党和共和国都走出了困境,打开了未来外交顺利、经济发展的大门。从这个角度来讲,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成功的,但又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失败的呢?因为毛泽东发动文革时没能控制住局面,造成的破坏性太大,全国人民都卷了进来却不明就里,因而不得人心。在毛泽东逝世之后,文化大革命被全盘否定。由此可知,文化革命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乃是要发动大多数人与政府保持统一步调,迎难而上,在困境上屹立不倒,只要上下团结一心,转机终有到来的一天。
中华民族经受了数百年屈辱历史,如今终于又到了复兴的前夜,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复兴之路的艰辛、曲折和坎坷。旧事物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新事物登上历史舞台必将经过一番拼死搏斗。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必然会再次遇到类似文化大革命发动前的艰难处境,这一次我们未必有共产党和毛泽东那么好运,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处境在文革发动前虽然艰难,但触手可及的战争最终并没有发生。当勃列日涅夫准备对中国动外科手术时,遭到了美国的反对,勃列日涅夫畏惧中国上下一心的局面,况且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影响到国际战略格局的改变,勃列日涅夫把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现在中国的崛起不但影响到战略格局的改变,而且面临着比四十年前日益加剧的资源争夺,所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远比四十年前要大得多。试问,如果战争爆发,我们依靠什么来取胜?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十四)
未来的中国

从历史的大视角来看,2005年至2075年的中国处于木德时期,是一个大周期里的高潮阶段。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具体分析,2005年至2075年又可分为五个小阶段,2005年至2019年是木德的开端阶段,2019年至2033年是木德的发展阶段,2033年至2047年是木德的高潮阶段,2047年至2061年是木德的过渡阶段,2061年至2075年是木德的结束阶段。
我们这一代人登上历史舞台后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事的是民权建设,时间大约为2012年至2019年。在民权建设之前将有一场汹涌澎湃的民权革命,我半个月前写了《由世界金融危机所想到的》一文对此作了详细论述,这场民权革命将从辛卯年持续到壬辰年左右。
第二阶段从事的是民生建设,经济建设,时间大约为2019年至2033年。这次民生建设、经济建设会有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难以预料,时代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政策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制定,但这次民生建设和经济建设必定与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有相似之处。中国近一千年以来最重大的事情将是中日之间的生死搏斗,这场搏斗最有可能发生在第二阶段的末期。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加上当政的弥勒佛指挥有方,完全有能力将日本击败。
第三阶段从事的是文化建设,文化革命,时间大约为2033年至2047年。在把日本击败之后,中国将全面崛起,此时中国可能面临在国际上被孤立的危险。西方从英国工业革命起就开始引领这个世界,已经长达近四百年,中国的崛起肯定会令西方国家不安和不适应,所以中国会有一段时间被孤立。直到中国证明自己的实力,尤其是文化上的实力,中国才能走出被孤立的阴影。同时中国国内将面临着军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日战争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军人实力大增,军人将不满足于被文人领导而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发动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中国人民团结在领袖身边,无论国际国内发生怎样的风云变幻,都相信领袖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从而保持政局的稳定,度过这一难关。如果我们在文化建设,文化革命中只是摆出各个思想家的观点来,而没有任何侧重点,不赞扬某一家,也不批评某一家,那样就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我们就沦为被曾国藩所痛恨入骨的“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这种风气为患甚大。所以我们在文化建设,文化革命中要旗帜鲜明的拥护曾国藩的主张,而极力批评儒家的因循苟且作风。
第四阶段从事的是政治改革,伦理建设,时间大约为2047年至2061年左右。一百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与以梁启超为主将的保皇派就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国体政体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强力推行共和体制却引起了军阀混战,共和国建立之后,所采取的国体政体糅合了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而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至今天,深陷腐败泥沼的中国人民不禁再次追问中国到底该采用何种国体政体才能保证国家免于腐败而令行禁止?
第五阶段从事的是组织领域,民族主义,时间大约为2061年至2067年,至此中华民族将以一个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姿态屹立于世。我们这五个阶段里,第三阶段将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利用民生建设的成果借以推动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民生建设,经济建设带有自发成分,而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则需要我们极力去实现。若有人以为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就是发表文章,鼓吹理念,那可就贻笑大方了。文化建设、文化革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的,毛氏文革期间曾经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古人早有训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经过生活磨难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个人简介

我在2004年4月20日曾经写过一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过客》的文章,文章介绍了我一生思想的变化发展,我思想的变化发展将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是同步进行的,“现在虽然是2004年,但我以为从1991年至2005年是我一生中的青春期。在这段岁月里,我是一个极右的民族主义者,这点与鲁迅倒是相似的。记得1995年刚考入昌师不久,我就买了一本《鲁迅选集&#8226;杂文集》,用一年的时间前后读了三遍,并做了大量的勾划。鲁迅的深厚的民族主义情感与我内心的爱国主义激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并以为中学时代的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太少,使人无法从根本上把握鲁迅的情感。在这十几年里,我以天下为己任,具有极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我读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哲学、文学、军事的书籍,写了二十多个日记本,并把一部分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和我的学生组织了起来。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的越高,跌的越重’,这十几年来,我肩上担负的压力越来越重,最终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限度,在2003年底我的意志在突然之间崩溃,这意味着一个旧时期快要结束了,而一个新时期即将到来。前天(周日)我在家读《红楼梦》,恰巧读到史湘云劝贾宝玉留意仕途科举,贾宝玉由此大为反感,并进一步说到,薛宝钗也劝贾宝玉留意仕途科举,贾宝玉因此与薛宝钗有很深的隔阂,而林黛玉从未这样劝说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把林黛玉作为知己。在贾宝玉身上寄托着曹雪芹的理想,勇于牺牲自我,甘为仆人驱使,不求富贵不求荣,志趣高雅,超凡脱俗。我现在正在发生一种转折,那就是从极右的民族主义者转折为极左的理想主义者(民权主义者),或者说我由信仰鲁迅转而信仰曹雪芹,这一时期大约从2005持续至2019年,也就是从我28岁持续至42岁。
事物处于千变万化之中,以此类推,从2019年至2033年我将成为左派,转而信仰马克思,在这段时期,我将致力于国计民生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特征,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将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倒行逆施,在中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也有它的缺陷,应当适当允许私有制,市场经济在小范围存在,也不可能完全地做到按劳分配。
从2033年至2047年,也就是从我56岁到70岁的这段人生,我将成为中间派,转而信仰曾国藩,以此塑造勤劳的忠诚的人格,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国家,这将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结束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将以一个爱好自由、和平具有高度文化的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以勤劳而勇敢的姿态工作着。’2047至2060年,我将成为右派,转而信仰梁启超。梁启超是著名的君主立宪派,提倡虚君共和。我认为梁启超的政治观点是对的,尤其适合于2047年之后的中国的实际情况。2047年之后,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长达几十年的艰巨工作使得我的精力走向衰竭,量力而行,我只好去当一名虚君,把军国大事交给能力强的后起之秀去处理。
无论事物如何的错综复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就我的整个一生看,我先后信仰鲁迅、曹雪芹、马克思、曾国藩、梁启超,先后以极右派、极左派、左派、中间派、右派的面目出现,但从最根本上来说,我是一个中间派,是信仰曾国藩的。曹雪芹、马克思、曾国藩、梁启超、鲁迅不仅是近三百年来中国出现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近两千年来世界上出现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们应当向曹雪芹学习外交,向马克思学习经济,向曾国藩学习文化(塑造人格),向梁启超学习政治,向鲁迅学习组织(民族主义)。孙中山虽然很少提及《红楼梦》,但实质上孙中山与曹雪芹是相通的。毛泽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点举世公认,而我算得上是曾国藩的信徒。任何事物走向极端都会招致不良后果,毛泽东过于迷信马克思主义以至达到完全排斥私有制、私有经济的地步,这样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将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对曾国藩过度热衷。”这篇文章写于四年多前,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在当时对2060年以后的事情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未完待续)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anran33 2011-09-21 12:09:52
汉武帝,不知兵而好兵,他挥霍了文景之治以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国力,穷兵黩武,他发动战事对国家之害,其实不亚于匈奴。匈奴扰袭边境,而汉武帝举国动员,从纵深上,根本上伤害了国家经济和民生。

那有人要问,难道匈奴来了,我们不打吗?

这就回到了汉武帝好兵但不知兵的问题上了。这个汉武帝,其实从不亲临战阵,这与李世民、朱棣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其人的战略眼光和对战争的认识,绝非后来电视剧...........
-----------------------------
你这是典型的求全责备,汉武帝是儒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与张良有些类似!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十五)
木德第一周期开端阶段的任务和措施之一

第十五部分含有敏感词,发布上来,感兴趣的朋友请来我的博客阅览

http://blog.sina.com.cn/zhangfuxin0921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anran33 2011-09-21 14:45:41
啥是儒将?古军中有帅、将、校尉,有大将、偏将,独独没有什么儒将!
-----------------------------
夫将有儒将,有武将,有大将。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大将者,深明天地、兼资文武者也。凡此三者,国之柱石,民之司命,而非偏裨之选也。
[批评]将必如此三者,方为有益。
[原注]此言将有三等,非偏裨可比也。决胜庙堂,如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折冲千里,如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深明天地,如孙子之知天知地。兼资文武,如吉甫之万邦为宪。折,毁断也。冲,旗竿也。折敌之冲,言全胜也。 62。圣王之选将也,必择是材而用之。苟得其人,授之专阃,不中制,不外监,不分权,不信谗。故养兵者,主也;治兵者,将也。兵之权,不握于主而握于将,然后将得以尽其才。
[批评]用将如此礼,何患无成功?惜乎,今之不然!
[原注]此言古圣王选任将帅之道。总是上惟养兵,而不侵其治兵之权,则将能治兵,可尽其破敌之才。不分权,如汉高因萧何荐韩信,筑坛具礼,拜为大将而任之;宋太祖遣曹彬下江南,赐以匣剑,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不信谗,如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谤书盈箧而不问;燕昭王使乐毅围临淄,谤言日至而无疑,此所以俱能成功。若唐玄宗督歌舒翰进战,则中制矣;鱼朝恩为李光弼监军,则外监矣,安得不败乎?真可为万世之法戒。
——投笔肤谈/下卷·军势第七
http://gj.zdic.net/%E6%8A%95%E7%AC%94%E8%82%A4%E8%B0%88/%E4%B8%8B%E5%8D%B7%C2%B7%E5%86%9B%E5%8A%BF%E7%AC%AC%E4%B8%83

你太孤陋寡闻了!
楼主:山东张福鑫  时间:2019-07-23 19:21:43
@anran33 2011-09-21 14:45:41
汉武帝比之李世民如何?比之朱元璋如何?比之朱棣如何?

-----------------------------

明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腐朽的两个朝代


9月24日夜与网友的聊天(节选)

拂心 18:53:21
我再次说一遍,不同而和,和而不同,虽然我们思想上有些差异,但这不妨碍我对你的欣赏和钦佩,现在我把这些差异说出来,希望我们能平心静气地讨论,万不可因此伤了和气
拂心 18:55:59
9月8日(农历八月初一),我们谈起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对明朝的评价,你对明朝的评价比较高,而我对明朝的评价很低。
前天你向我推荐了杜车别,我看了杜车别的文章,杜车别对明朝的评价很高,我怀疑你受了他的影响。
现在我具体谈谈我为何对明朝的评价很低
当然你也可以谈谈你为何对明朝的评价很高,我热烈欢迎你直抒己见
秦 19:11:09
关于明朝的问题和评价,在兴汉界早已经是定论了,主观没有必要和你辩论。

拂心 19:15:37
首先,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对清朝的评价很低,你对清朝的所有评价我都完全赞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朽的朝代。但你有没有想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中国为何会产生一个这么腐朽的朝代,肯定是事物发展到一定趋势才产生的。正如过了二十岁就是二十一岁一样,绝不可能过了二十岁就是八十岁。如果说清朝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那么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只可能是七十五岁的老人,绝不可能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满族人由于处于蒙昧状态,不太懂得治理国家,所以清朝沿袭和照搬了明朝的很多制度,譬如文字狱,就是从朱元璋开始的,到了清朝文字狱登峰造极。再譬如毒害知识分子、愚弄人民、无病呻吟的八股文,也是从明朝开始的,到清朝达到了鼎盛。
我有一个思想观念,那就是从宋朝以后,中国开始走下坡路,就如一个人步入了老年,到明清时期,中国很多的优秀东西都被掩盖了,相反那些糟粕却得以发扬光大,于是明清成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腐朽的两个朝代。说的更严重些,中国从唐朝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步步地往下走,或者说一步步地老去,到了明清,处于最低点,清朝的中国好比是一个频临死亡的老人,有气无力,任人宰割。那时的对外屈辱投降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气得吐血,但处于那时的中国人又能怎么样呢?整个国家都已经老去了,不但如此,国家内部还妖孽横生,太平天国就是妖孽。妖孽就好比是疾病,人老了容易生病,国家老了就会产生妖孽。曾国藩做的事情就好比是给国家治病,也许你会问,曾国藩为何不杀死这个老朽(清政府)呢,反而给这个老朽治病,让他又多活了几十年?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新的生命还没有诞生,留下这个老朽有利于催生新的生命
拂心 19:30:11
第二,我们把东西方文明做一下比较。
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一个黑暗的中世纪,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在这段时间里,只有信仰,没有文化;只有迷信,没有包容。在西方文明处于堕落时,正是东方文明的先进打碎了西方文明的迷梦,于是西方世界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向东方学习,开始利用东方文明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四处征战。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似乎是相辅相成的,在西方文明没落时东方文明蒸蒸日上,在西方文明蒸蒸日上时东方文明又开始走向没落。公元十四世纪是一个转折点,也就是明朝建立的世纪。在十四世纪之前西方文明没落东方文明兴盛,在十四世纪之后西方文明兴盛东方文明没落。从明朝以来,直至今天,东方文明一直落后于西方文明。在这长达七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好比处于西方黑暗的中世纪一样。
如今,世界又处于一个转折点,我认为从二十一世纪开始,世界的走势就是西方文明走向没落,东方文明走向兴盛。我们这一代人不但肩负着复兴中华的责任,更肩负着引领全世界走向光明未来的重任。
秦 19:30:57
不屑辩论。杜车别的文章看了没有?
秦 19:33:15
关于明清部分的看了没有?如果没有看,新人论调很正常,如果看完了,还这样说,就随便你了。
拂心 19:35:46
你看了袁腾飞的文章了没有?你有没有看到袁腾飞对明朝的否定?
秦 19:39:11
好了,袁腾飞是公认的满遗代言人,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和杜车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你太令人失望了。
拂心 19:40:06
现在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否定明朝肯定清朝,譬如袁腾飞、阎崇年
第二种观点,肯定明朝否定清朝,譬如杜车别
第三种观点,否定明朝也否定清朝,譬如我和崔正建等人。
1997年秋天我和崔正建谈论历史,崔正建对我说中国的衰落是从明朝开始的,真是一语中的,让我生发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你可知道我是怎么评价崔正建的?正如我认为李光峰是元帅外交家,文洪娟是元帅政治家一样,我认为崔正建是元帅哲学家。崔正建是我的朋友当中最有哲学思想的人

秦 19:40:50
你更适合和三民党、上扬斯克等人谈论纯民主、伪自由。
拂心 19:41:01
你复兴汉朝,我赞同
你复兴唐朝,我赞同
你想复兴明朝,我坚决反对
复兴明朝,也就是让中国再次堕落下去
拂心 19:41:44
我反对纯民主,我要的是令行禁止,但我绝对不要明朝那种愚蠢的专制
秦 19:43:21
好了,没有时间和你废话了,你如果没有认真了解兴汉理念和著作,我们没有必要谈论。因为不胜其烦。知道吗?好了,88。不用回了。
拂心 19:43:43
我不会和三民党、上扬斯克等人谈论纯民主、伪自由,因为纯民主和伪自由是有害的,甚至说我想要专制,但我要的是汉武帝式、武则天式的开明专制,绝不要朱元璋式的愚蠢专制



补充,9月27日夜与网友的聊天



拂心 18:48:15
我看了一道闪电的一些文章,想和你谈谈
秦 18:49:14
如果你没有认真了解兴汉理念和著作,请不要和我做任何思想、文化方面的聊天,知道不?
拂心 18:49:49
富勒曾经对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做过总结,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一个领导软弱的民主政体是完全不适于指导战争的。内阁每天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民众激情和冲动迫使军队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进攻,不敢根据战场实际做必要的后退。所以他的结论是:一旦爆发战争,就应该转入战时责任内阁,实行先军政治。大敌当前,意志要统一,权力要归一,明末崇祯政权、南明政权亡就在于此。
不要被自由派用来包装的现代词语所蒙蔽,明末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恶果同当代自由派的主张桩桩件件都能对应的上,其后果也一样,正确总结明亡历史教训,深入揭批自由主义的危害迫在眉睫。
——摘自一道闪电《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于自由主义的泛滥》
拂心 18:50:00
你对这段话是怎么看的?
秦 18:53:23
有一定道理。
拂心 18:53:27
一道闪电的观点有皮无肉,有形无神,我无法说一道闪电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一道闪电的观点非常肤浅,认识不深刻
拂心 18:56:07
我们认识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来龙去脉,抓住事物的根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只有如此,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秦 18:57:26
我上学的时候就可以作这样的报告了,没有意思
拂心 19:00:38
先来告诉你一个事情,对历史人物,我最钦佩大禹、汉武帝、武则天,这三个人的治国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大禹治水时用了什么方法,用了疏导的方法,汉武帝、武则天治理国家就好比是大禹治水,也是用疏导的方法,这种方法我称之为开明专制。
秦 19:02:52
多年和伪中华交流的经验是,徒劳无益、死性不改。所以不想废话
拂心 19:07:17
朱元璋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呢?朱元璋治理国家就好比是堵截洪水,我称之为高压专制、暴力专制、野蛮专制、愚蠢专制。
在朱元璋时期,洪水小,土块大,所以朱元璋能够堵住
到了明朝后期,洪水大,土块小,所以崇祯没能够堵住
洪水指的是人民的私欲
土块指的是皇帝的能力
明朝初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时连性命也保不住,所以那时的人民要求低,欲望少,也就是我所说的洪水小。明朝后期,人民长期处于安居乐业的状态,生活富裕了,私欲也就更强了,也就是我所说的洪水大。
明朝初期的皇帝都经历过战争,身经百战,能力超群,也就是土块大。明朝后期的皇帝长期居于深宫,没有经历过疾苦,也就是土块小。
但无论明朝初期,还是明朝后期,皇帝治理天下都是用堵截的方法,也就是用高压专制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这种办法于国无利,正是明朝的高压专制,才导致中国从明朝开始衰落
秦 19:08:26
好好学习去
拂心 19:10:19
如果把我放在清朝中后期,我会成为谁?我很有可能成为曾国藩那样的人物
如果把我放在明朝中后期,我会成为谁?我很有可能成为于谦、袁崇焕那样的人物
拂心 19:11:19
正是因为明朝的皇帝高压专制,不信任大臣,只要大臣有了一点兵权,有了一点威望,就嫉恨大臣,滥杀大臣,所以导致明朝后期的群臣和皇帝离心离德
秦 19:11:40
你既然是曾国藩一样的人,就不在团结之列
拂心 19:11:40
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时代
拂心 19:13:54
现在我们评论历史,不痛不痒,如果把我们真的放回明朝,而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才能,那么明朝的皇帝肯定会来杀我们,我宁愿被杀也不会投降满清,但我不敢担保你所谓的那些兴汉理论家就能视死如归,那些兴汉理论家很有可能成为叛徒,成为范文程、洪承畴一类的人物,虽然现在他们对范文程、洪承畴切齿痛恨!
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其他?
拂心 19:15:39
当把刀压到那些兴汉理论家的脖子上时,你再看看那些兴汉理论家是什么样的形象?
拂心 19:44:37
空谈理论有什么用?不过是纸上谈兵。

那些兴汉理论家还是想用朱元璋堵截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你可知道现在的洪水有多大?现在要求民主的呼声有多高?
我主张开明专制,但由于要求民主的呼声太高,我有时都不敢说出自己真实想法。而那些兴汉理论家还想用高压专制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他们不但堵不住洪水,而且肯定会被洪水淹死。
那些兴汉理论家做事情一点都不从实际出发,空谈误国,这些人不过是些书呆子而已!

楼主:山东张福鑫

字数:396115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1-09-18 20:15:00

更新时间:2019-07-23 19:21:43

评论数:25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