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印度古典音乐就风格而言,可分为北印度的印度斯坦(Hindustani)音乐和南印度卡纳塔克(Karnataka)音乐两大体系。

北印度最著名的古典声乐体裁为德儒帕得(Dhrupad)和克亚尔(Khyal)。

1)德儒帕得以及音乐家

德儒帕得是北印度古老的声乐体裁,14世纪后期在庙宇中盛行,在阿克巴大帝时期这种体裁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北印度古典音乐的主流,并盛行于宫廷。其音乐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斯塔伊(Stayi)呈示)、安塔拉(Antra,变化)、桑贾利(Sanchari,展开)、阿胞基(Abhogi,陶醉)。德儒帕得于17-18世纪开始衰退。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演唱,最著名的演唱家是达加(Dagar)兄弟和玛里克以及他们的世家。

2)克亚尔以及音乐家

近三百年来印度古典音乐中占统治地位的音乐形式是“克亚尔”(Khyal)形式,它可能是移居中亚细亚的音乐家发展和更改一些土生土长的音乐揉合而成。克亚尔一词本来是波斯语,其意为:“想象”或“想象力”。相对于德鲁帕得来说,克亚尔少于刻板,它实质上是半古典音乐,用歌词和音乐主题即兴表演,允许情感的表达,克亚尔可以用男声或女声演唱。相对于德鲁帕得来说,它更多地与精细、优美、雅致,炫耀和浪漫相吻合。

最著名音乐家有拉威-香卡(Ravi Shankar1920年出生)——西塔尔演奏家;阿里-阿克巴-汗(Ali Akbar Khan1922年出生)——萨罗德(Sarod)演奏家;拉姆——纳拉衍(Ram Narayan)萨朗基(Sarangi)演奏家;哈里朴拉萨德-乔拉西亚(Hariprasad Chaurasia1937年出生)——著名斑素丽笛(Bansuri 或维奴笛 Venu)笛子演奏家;克利希南教授等印度小提琴演奏家等。

南印度卡纳迪克古典音乐体裁主要有瓦尔拉姆(Varnum)、克里提(Kriti),和拉格姆(Ragam)一一塔纳姆(Thanam)一一帕拉维(Pallavi)套曲三种形式。每一种完整的古典音乐形式,除了主唱或主奏外,应该还有小提琴,木里丹噶姆鼓、康吉拉鼓或陶罐鼓和坦布拉琴奏伴奏。其中克里提是从18世纪以来在卡纳提克音乐中最为普遍的歌曲类型,用于赞美和崇拜印度教的神灵。其内容有英雄性的、罗曼蒂克的或叙事性的,滑稽的或严肃的主题,歌词主要采用泰卢固文、泰米尔文、梵文。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 是由湿婆神「Shiva」所创造的。在印度,对於古代音乐之权威者中,最伟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 受到音乐家们尊敬崇拜的,应该是13世纪初的莎兰咖提瓦(Sharangadeva)这位圣者。之后由於伊斯兰教入侵北方, 逐间影响南北音乐风格的区别, 而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国王阿克巴(1542-1605 A.D)则是一个非 常喜爱音乐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间,其宫廷乐师Tan Sen开创了北印度音乐之先河, 印度音乐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於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 自於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 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另一方面,由於印度的诗完全没有所谓的强弱音节之分,所以他们以时间的长短分 配做为分割法。目前的印度语言学者,对於诗中各种各样的拍子仍然相当的重视,而且也要求的非常严格,甚 至有些学者仍然依照诗的韵律法来教习。印度人对於节奏的感觉或有关时间之继续,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这 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将歌词或诗配上音乐或将音乐填上歌词或诗的原因。除此之外,印度人对於各种各样节 奏组合的预判能力也很强。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兴演奏中,能够很快速地而正确地判断大鼓的节拍法,是由二 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节奏型组成的。

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 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 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印度音乐的历史
A. 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本土的 达罗毗荼Dravidian 人种, 源中亚的阿利安Aryan人奠定了音乐的基础

B. 吠陀经的吟唱Age of Vedic Chant (Aryan peoples, Hindu religion), 1500-500 B.C.

是现今流传最悠久的音乐传统,吠陀经记载了印度人最早的哲学的宗教思想,对印度人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仍然10分深远

C. 佛教与希腊文化也成在纪元前后影响印度,但相对起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拉格

拉格(或拼写为Raag、Raga、Rag)的字面意思是色彩,心情或感觉。拉格之所以被如此命名是因为它在听众中引起了某种特定的情感。拉格是印度音乐里的核心概念。一个拉格包含多个层面。只有当一个拉格中所有的层面或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制造出一个拉格所应有的音乐效果。

每个拉格里都有一个重要的音符,我们把它称作主音“瓦第”(Vaadi,意为浊音或国王)。和这个斯瓦亚音符相关联的音符被称作次主音“萨姆瓦第”(Samvaadi,意为协调或王后)。通常“瓦第”和“萨姆瓦第”之间保持简单比率关系,这使它们成为一对令人愉快的和谐音

通常拉格需要在三个八度(萨普塔卡)中编排。但每个拉格都有一个特征性的八度,它比其他的更为重要。多数时候,艺术家必须停留在这个音区(register,octave的另一个说法)。

.拉格的时间划分:拉格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和时间的关系。这个方面在印度斯坦音乐中非常普遍但是在卡纳提克音乐中已经不再被重视了。据认为某段时间(或某个季节)能产生特定的情感,所以一种和特定情感相联系的拉格在所对应的时间里演唱就能更好地产生所需要的情感。
通常拉格被分类为早晨、下午和夜晚拉格。

情感:通常地,每一个拉格都和一种情感或情绪联系在一起。拍子速度,歌词的用词都体现这种情感。而这个拉格中的音符本身也使听众产生相应的情绪。这种关于情感的概念可以与印度古代概念“情味(Rasa)”和“巴伐(Bhaava,情)”联系起来。实际上,“情感”也是拉格这个词的翻法之一。举例来说,拉格德湿卡可以被描述成一种活泼的情感。因此它呈现出快速的拍子,音符间的移动是跳跃式的而非滑动式的。拉格信度尔(Hindol)据说是一种男性气概的拉格,因此它需要被富有气魄的充满激情地演奏。拉格穆尔塔尼(Multani)则与前者相反,它具有温柔、忧郁的情感特点。:通常地,每一个拉格都和一种情感或情绪联系在一起。拍子速度,歌词的用词都体现这种情感。而这个拉格中的音符本身也使听众产生相应的情绪。这种关于情感的概念可以与印度古代概念“情味(Rasa)”和“巴伐(Bhaava,梵语中意为存在)”联系起来。实际上,“情感”也是拉格这个词的翻法之一。举例来说,拉格德湿卡可以被描述成一种活泼的情感。因此它呈现出快速的拍子,音符间的移动是跳跃式的而非滑动式的。拉格信度尔(Hindol)据说是一种男性气概的拉格,因此它需要被富有气魄的充满激情地演奏。拉格穆尔塔尼(Multani)则与前者相反,它具有温柔、忧郁的情感特点。

音乐只是心法。印度拉格音乐以情感情绪分类,就是音乐本质与原始起源于宗教的证明。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代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奠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是以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发阅暌冠宗教祭奠典礼。

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使人的魂灵超脱俗世并升华到精神世界的高尚艺术形式。而印度文化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的糊口中和心目据有神圣地位。泰戈尔对印度音乐就持有这样的观点。

古代典籍证实,印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专业歌者和琴师。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也呈现了他们的形象。在吠陀时代,维那琴一类的弦曲谱和横笛一类的管曲谱就已被建造出来。此刻印度常用的一些平易近族曲谱与之一脉相承。可能是在吠陀后期,印度音乐家在不雅察看到分歧动物的鸣声存在音差之后,将四声音阶改良成为七声音阶。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为分袂代表孔雀、乳牛、山羊、鹭鸶、夜莺、马、象七种分歧动物的啼声。《阿闼婆吠陀》中就有关于七声音阶的声名。在史诗时代,音乐在王室的拔擢下获得迅速成长。公元前后,声乐年夜宗教典礼的要素演酿成为一种高度世俗化的艺术。在器乐方面,两年夜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提到的曲谱就多达20余种。在乐理方面,除七声音阶外,这时还呈现了印度音乐特有的七种调式。上文提到的《舞论》一书,虽然重点总结的是戏剧理论,但也是印度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献。婆罗多拟定的音乐轨则至今依然为印度音乐家所遵循。年夜迦梨陀娑的戏界作品看,他也是一个深通乐律的人。

“拉格”是印度音乐的一个并世无双的特点。梵文原意“色彩、情感”或“着色”。在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指具有调式意味的曲调框架。拉格由划定的一组5至7个音组成,供即兴吹奏或讴歌使用。其数目约300个,常用者约100个,但根基拉格为6个。这6个根基拉格是男性曲调,又由它们派生出一些女性曲调,名为拉吉尼。拉吉尼被人格化为拉格的妻子。每个根基拉格配有5个拉吉尼,总计36个曲调。特定的拉格和拉吉尼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演唱,默示某种特定的激情或情感,即默示印度传统美学的九种“味”。否则将被认为不应时宜而受到嘲弄。印度音乐由此形成旋律美妙、微妙细腻和转变无限的光鲜特点。

印度古典音乐最初为一个系统,但在成长历程中逐渐分为两年夜门户,寄暌埂度斯坦音乐与卡纳塔克音乐。印度斯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系统,形成于14世纪,首要风行于北印度、东印度以及今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北部地域。它的世俗化倾向十分较着,受外来音乐出格是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影响较多。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代,古典音乐年夜宫廷流向平易近间。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儿自己深通乐律,第三个皇帝阿克巴也热心赞助音乐。现实上,除奥朗则布窃噩所有莫卧儿王皇帝都热爱并赞助音乐。印度斯坦音乐严酷遵守拉格的时刻划定,一般采用19世纪音乐家帕德肯代拟定的以10种根基音阶为基本的10种同名拉格分类法。

卡纳塔克音乐属于南方音乐系统。发阅暌冠雅利安人时代,形成于14世纪往后,宗教色彩浓密,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少,根基上连结了印度本土传统音乐的特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是卡纳塔克音乐的黄金时代。作曲家特亚加拉贾(1767-1847)、迪克西塔尔(1775-1835)和夏司特里(1763-1827)被并称为卡纳塔克音乐三军。卡纳塔克音乐有72种根基拉格,依音阶中7个音枚举挨次和音高转变的分歧而发生,节奏划定没有印度斯坦音乐那么严酷。

印度人能歌善舞,因而平易近间音乐也十分发家。古典音乐首要知足审美需要,而平易近间音乐却具有各类社会功能。人们在出产劳动和日常糊口中都需要音乐。在丰收季节、授室哨子瞬息,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所以,在印度的山野林间、河流海洋之上,都可以经常听到旋律美妙的歌声。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平易近歌都富于处所特色因而十分闻名印度平易近间音乐的音域也十分宽广,良多平易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插曲丰硕的印度片子的繁荣和普及,也敦促了平易近间音乐的成长。印度诗人泰戈尔十分赏识平易近间音乐。他在领受平易近间音乐养分的基本上创作歌曲两千多首。这些歌曲又回到平易近间,为渔夫村姑所传唱。迩来,西方风行音乐也起头传入印度,摇滚音乐受到城市里一些青年的接待。

印度曲谱品种丰硕,首要分为弦鸣曲谱、概缦泫曲谱、体鸣曲谱和气鸣曲谱四类。其中七弦曲谱维那琴、西塔尔琴、双面手鼓等都很有特色,也都具有丰硕的默示力。

印度音乐曾经对中国古代音乐发生巨大影响。在东汉时代,印度音乐随释教一道传入我国。公元3世纪,梵教音乐起头在中国风行。在隋代,七声音阶传入我国。唐代音乐十分发家,其中就有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居乐、西域乐等直接或借居阅暌冠印度的音成功分。在现代,印度片子插曲《拉兹之歌》等亦曾风靡一时。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千辛万苦的追寻,就是这种韵味,这种心动的禅境。


尺八音乐,正是唐宋诗歌的韵味。配上唐宋诗词,就完整了。


=====================

江差追分(前呗・木呗・后呗)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69234581

歌曲列表 20首歌播放:43次生成外链播放器

1
江点型差追分(前呗・木呗・后呗)
07:19
佐佐木臽淙山
民謡尺八都动全曲集
2
津葩域軽山呗
02:50
佐佐学研国木淙山
民并还义越謡尺八全曲集
3
津軽哞鷸蘘支谦良节
01:31
佐佐咫鹚問泪木淙山
民謡尺八济可育收划全曲集
4
秋田晭长持呗
01:20
佐佐謡銏斃卯木淙山
民謡尺生根八全曲集
5
秋往年空田马子呗
01:55
佐佐木直教期当志淙山
民趸長謡尺八全曲集
6
秋田幮皙竌追分
06:24
佐佐长约片木淙山
民謡尺点没内太过八全曲集
7
南部牛乞追呗
01:22
佐佐木眄鹶蓆淙山
民謡形数尺八全曲集
8
南鰚韎恈肥部木挽呗
01:28
佐佐木直位却淙山
民謡尺八全金般名情后曲集
9
お立澢莤ち酒
01:17
佐捙佐木淙山
民謡鞮要闡尺八全曲集
10
宫城鈡长持呗
01:26
佐佐事一很铁议木淙山
民謡尺八便重全曲集
11
最豢咷踲圆上用舟呗
02:19
佐瀁枂鹧佐木淙山
民謡尺三易产八全曲集
12
上州桹夾马子呗
01:20
佐佐謃榵籌木淙山
民謡尺八全俤曲集
13
小诸马甎子呗
01:20
佐佐磸阐曆牶木淙山
民謡尺八全娉徍骖鱙曲集
14
能登高适飞船漕呗
01:24
佐跁佐木淙山
民謡尺八全入包曲集
15
淀川我广中速三十石舟呗
01:36
佐交速佐木淙山
民謡尺八全前度际因曲集
16
音螒戸の舟呗
01:47
佐佐区着离定林木淙山
民謡尺八全二无即之曲集
17
佐贺箪笥管对长持呗
01:10
佐列治百片那佐木淙山
民謡度那始八尺八全曲集
18
正调斗两响刈干切呗
01:20
佐佐木将北淙山
民謡尺八園鉅熋鏨全曲集
19
日石几增空管向木挽呗
01:12
佐格几流物为佐木淙山
民懸蘚榯謡尺八全曲集
20
相电龙持证扑甚句
03:03
佐佐必包现要木淙山

========================================
民謡穩廳榲尺八全曲集

尺八~禅 · スピリチュアル专辑_尺八~禅 · スピリチュアル日本群星_在线试听 - 虾米音乐 https://www.xiami.com/album/362199

disc 1
1 鹿の遠音 横山勝也;青木静夫 63340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2 一二三鉢返し調 25150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3 三谷管垣 日本群星;纳富寿翁;纳富治彦 9121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4 鶴の巣籠 10772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5 海の夕映 北原篁山 12328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6 峠八里 矶野茶山 6395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更多
7 湖上の月 田岛升山;矶野茶山 9856
试听推荐添加到歌单下载发送到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要认识自己,从那里来,到哪里去。摄大乘论,十分重要,说得很清楚。中阴身,阿赖耶识种子的流转,阿赖耶识种子投胎与父母精血结合,形成色身,以后就是六入六处六触,肉身的胎儿来到现实生活中。

问:顶礼师父!中阴身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变化?是前世业报带来的,这样理解对吗?

答:不单中阴身是阿赖耶识种子变化,除了阿赖耶识自己,万事万物都是阿赖耶识里面所含种子变化。阿赖耶识第八识也有种子,它有自己的识种,它也是那个种子变现的,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种子变现的。

说中阴身是前世果报带来的,这个说法也可以,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种子变现的,所以中阴身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它和前世业报有区别。因为业报带来的是业种而不是识种,识种它是等流种,业种是变异种,这个不一样,二者有很大的区别。识种它不管怎么变化、生和灭,它始终是识种,第八识就是第八识的,第七识就是第七识的,一个是一个,从来不会乱套的,也就是说第六识的种子无论你如何修行,也不能变成第八识,第八识无论怎么怎么倒霉,怎么轮回它也不可能变成第六识,就是这个意思,永远是等流,等流就是它永远不变化,始终它就是它。 但是业种不一样,恶业可以变成善业,善业可以变成清净业,它是可以消掉的,可以变化的,所以你这句话就是在逻辑上有点问题了,你仔细思维一下。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是三界众生生命的组成元素。“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所以中阴是一种过渡的生命中间状态.

一.中阴身是如何产生的: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七识就是七转识,有生有灭.因为“无明”,所以有生灭.阿赖耶识(如来藏)没有生灭. 八识中之前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识。略称七转、转识或转心。第七末那识,名为意根.《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三云:“略有二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转识。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此复七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譬如水浪依止瀑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镜。”
先要明确一下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间的关系,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本体清净而含藏杂染种子。
在阿罗汉位和八地菩萨位,因断一念无明烦恼障现行,灭阿赖耶识执藏性破掉我执.名异熟识. 八地之前都叫阿赖耶识.八地之后改名异名叫异熟识.灭了种子习气。八地以后就不退转。

我们知道导致众生在六道当中流转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执第八识之见分为实体自我,因此要想让众生跳出三界,其必须要断除与第七识相应的俱生的我执的现行,让我爱执藏之作用止息,然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达到阿罗汉果位或八地以上的菩萨。此时阿赖耶识之名舍去名只为异熟识.

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随眠,种子究竟圆满清净,灭异熟性,名无垢识(庵摩罗识,真如识,清净识)。八地到佛地之间成为异熟识.佛地成为无垢识

关于阿赖耶识本体清净而含藏有杂染种子一体两面的特性诸经论中云:
《瑜伽师地论》中说: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明确了阿赖耶识再来看七转识,这七个识都是要依附第八识才能存在的。末那识【恒】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如果死了末那识也灭了那就入无余涅盘了,此为阿罗汉以上的圣者才能证入.
末那识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 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第六识依第七识而现了别之用,故为依意根之识,两者间有差别。第六识是在意识活动中与外境相联系而构成一个随外境的迁流而时断时起的自我中心,术语叫做‘分别我执’(即‘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之意)。不过,这个自我中心还不是持续的, 他本身以外境为对象而具有间断性.
第七识乃是一个内在的、深藏的、连续无间断的自我中心. 正因为连续无间断所有才有“中阴身”这种特殊生命状态的出现.
意根为俱生相续我执。意识为分别,俱生断续我见我执。

“遍计执性”与末那相应者名为俱生相续我执法执,与意识相应者名为俱生断续我执法执。
“遍计所执性”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恒常不断而普遍地错执一切法为实有,故名遍计执性。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时主观分别的产物,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圆成实性)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总是依主观的构想,不由自主的周遍计度、妄想分别,从而产生种种名称、概念,并加以执着为真实的存在,产生了我执和法执。
这就是说,一切名言、概念都是遍计所执的产物,概念本身并不等于真正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心识的经验和分别,是遍计所执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迷情而显现,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错把绳子认为是蛇一般。或者更直接地说,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人为地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性。正如《唯识三十颂》所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甚至可以说,我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幻觉和想象之中。人们所认识和领略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真实的状况,而只不过是其幻相和虚名而已,如果我们精进修行,证果之后,便可了悟万事万物背后的实相.在唯识宗里称其为“圆成实性”,即事物的本来面目.

因为意识的遍计所执特性为俱生断续我执法执。所以有了分段生死.六转识在正死位是断灭的,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这五位中前六识是断灭的,此世的六转识一般来说是不能去到未来世的,未来世的六转识是新的,因此不能记得住前世的事情。正死位是意识灭了开始舍报但是还没有舍完的时候。

但是末那识(第七识—意根))是贯通三世的,如果末那识灭了的话如来藏是不会自己想要去入胎出生的,因为他是无为法.意根末那识又叫做“相续识”,连续的现起新的生命,不间断.只有阿罗汉等圣人可以灭掉末那识,诸大菩萨能灭而不灭,为了求佛地的无住处涅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
如果如来藏所执的色身已坏,因为意根的遍计执性特性是,“俱生相续我执法执”会促使如来藏立刻运作大种性自性(《楞严经》中七大种地水火风空根识)再去造作一个有见闻觉知功能,能攀缘的色身,即为中阴身。如来藏无形无色,不能说存在哪里,只能说他放弃了原先所执的身根,开始执持新造的中阴身,中阴身的存在时间根据《大毗婆娑论》所说的,人死之后七七日间为中阴,意识还是此世的意识,待中阴身入胎后,此世意识永断,只有如来藏和意根入于胎中。
一个人在临死时八识会相继离开:前五识先断灭,接着是第六识、第七识,最后离开的是阿赖耶识(如来藏)

按照阿赖耶识离开尸体的时间历程来论,当阿赖耶识舍了肉身一分,就在尸体附近产生一分的中阴身。《瑜伽师地论卷一》“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昂时等”:这边时间上舍了一分尸体,那边就产生了一分中阴身,在尸体这边就只剩下九分时间;当尸体这边阿赖耶识剩下五分时间的时候,这时中阴身就有五分半成形了;当尸体中的阿赖耶识走得只剩下一分时间的时候,中阴身的形成已经有九分了;当阿赖耶识舍尽尸体时,中阴身就圆满具足完全形成了。这个时候你就死透了,失去阿赖耶识、暖、寿三法。杂阿含经卷二十一: ‘寿暖及与识,舍身时俱舍,彼身弃荟间,无心如木石。’俱舍论卷五:‘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所舍身僵仆,如木无思觉。’成唯识论卷三:‘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
中阴身也是有色身的具足五根,所以八识心王具足并且延续了今生的六识.他的色身是阿赖耶识为根本因、微细四大等等为缘所成,既然是微细四大我们肉眼看不到,天眼才能看的到。中阴身入胎后色身就全部灭了,六转识也永灭。新入胎后六转识升起的次第也是不同的,初住胎时五根身尚没有长成因此没有六识心现起,只有意根末那识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为根本因以先世所造业行、父精母血营养等四大为缘给你打造帅气漂亮或者丑陋或残缺或健全的外表等等。渐渐五根具足时,阿赖耶识才能以五根触五尘为缘将六转识现起。前五识先升起,接着是第六识出现.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是三界众生生命的组成元素。“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所以中阴是一种过渡的生命中间状态.

在阿罗汉位和八地菩萨位,因断一念无明烦恼障现行,灭阿赖耶识执藏性破掉我执.名异熟识. 八地之前都叫阿赖耶识.八地之后改名异名叫异熟识. 八地菩萨进一步灭了种子习气。八地以后就不退转。

导致众生在六道当中流转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执第八识之见分为实体自我,因此要想让众生跳出三界,其必须要断除与第七识相应的俱生的我执的现行,让我爱执藏之作用止息,然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达到阿罗汉果位或八地以上的菩萨。

阿赖耶识本体清净而含藏有杂染种子一体两面。七转识,这七个识都是要依附第八识才能存在的。末那识【恒】执第八识见分为我. 末那识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 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第六识依第七识而现了别之用,故为依意根之识,两者间有差别。第六识是在意识活动中与外境相联系而构成一个随外境的迁流而时断时起的自我中心,术语叫做‘分别我执’(即‘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之意)。不过,这个自我中心还不是持续的, 他本身以外境为对象而具有间断性.
第七识乃是一个内在的、深藏的、连续无间断的自我中心. 正因为连续无间断所有才有“中阴身”这种特殊生命状态的出现.

意根为俱生相续我执。意识为分别,俱生断续我见我执。“遍计执性”与末那相应者名为俱生相续我执法执,与意识相应者名为俱生断续我执法执。

“遍计所执性”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恒常不断而普遍地错执一切法为实有,故名遍计执性。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时主观分别的产物,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圆成实性)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总是依主观的构想,不由自主的周遍计度、妄想分别,从而产生种种名称、概念,并加以执着为真实的存在,产生了我执和法执。

一切名言、概念都是遍计所执的产物,概念本身并不等于真正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心识的经验和分别,是遍计所执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迷情而显现,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错把绳子认为是蛇一般。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人为地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性。我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幻觉和想象之中。人们所认识和领略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真实的状况,而只不过是其幻相和虚名而已,如果我们精进修行,证果之后,便可了悟万事万物背后的实相.在唯识宗里称其为“圆成实性”,即事物的本来面目.

因为意识的遍计所执特性为俱生断续我执法执。所以有了分段生死.六转识在正死位是断灭的,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这五位中前六识是断灭的,此世的六转识一般来说是不能去到未来世的,未来世的六转识是新的,因此不能记得住前世的事情。正死位是意识灭了开始舍报但是还没有舍完的时候。

但是末那识(第七识—意根))是贯通三世的,如果末那识灭了的话如来藏是不会自己想要去入胎出生的,因为他是无为法.意根末那识又叫做“相续识”,连续的现起新的生命,不间断.只有阿罗汉等圣人可以灭掉末那识,诸大菩萨能灭而不灭,为了求佛地的无住处涅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

一个人在临死时八识会相继离开:前五识先断灭,接着是第六识、第七识,最后离开的是阿赖耶识(如来藏)
按照阿赖耶识离开尸体的时间历程来论,当阿赖耶识舍了肉身一分,就在尸体附近产生一分的中阴身。《瑜伽师地论卷一》“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昂时等”:这边时间上舍了一分尸体,那边就产生了一分中阴身,在尸体这边就只剩下九分时间;当尸体这边阿赖耶识剩下五分时间的时候,这时中阴身就有五分半成形了;当尸体中的阿赖耶识走得只剩下一分时间的时候,中阴身的形成已经有九分了;当阿赖耶识舍尽尸体时,中阴身就圆满具足完全形成了。这个时候你就死透了,失去阿赖耶识、暖、寿三法。

中阴身也是有色身的具足五根,所以八识心王具足并且延续了今生的六识.他的色身是阿赖耶识为根本因、微细四大等等为缘所成,既然是微细四大我们肉眼看不到,天眼才能看的到。中阴身入胎后色身就全部灭了,六转识也永灭。新入胎后六转识升起的次第也是不同的,初住胎时五根身尚没有长成因此没有六识心现起,只有意根末那识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为根本因以先世所造业行、父精母血营养等四大为缘给你打造帅气漂亮或者丑陋或残缺或健全的外表等等。渐渐五根具足时,阿赖耶识才能以五根触五尘为缘将六转识现起。前五识先升起,接着是第六识出现.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2019年,随着美国新的国防部长上任。美国可以实现彻底从大西洋战略,转回太平洋战略,美国重新回到二战前的孤立主义布局,30万美军撤出德国,重新部署于菲律宾、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确保美国西太平洋沿海地区的安全。

欧洲是德国的、俄罗斯、法国的欧洲!英国人撤出了欧洲,美国人自然也就撤出欧洲了!

因为珍珠港事件,美国是不会忘记的!
中途岛大海战,是不允许再次发生的!
日本、韩国是美国的核心同盟。
日本要实现自己保卫自己了,美国的核保护随时回撤走的!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尼采,弗洛伊德,荣格主张一种无神论的世界观,是否定存在一个实体的上帝。佛洛依德的潜意识思想,人的性本能思想,与佛学的具生我执的概念,中阴身、阿赖耶识种子流转思想,完全吻合。没有实体的上帝,即心即佛也。我的心,就是我的世界。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宇宙中的暗能量与显秩序始终缠为一体。隐中有显,显中有隐,在隐缠序的不同层次与侧面间卷入拓展,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妙妙。空性就是隐形遮蔽的构架,有形世界就是显现光亮的构架,这就是周易太极的阴阳之运行,乾坤阴阳不是截然可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帕特说过,“我将我的音乐比作包含有五颜六色的白光。只有多棱镜能将各种颜色区分并显现出来;听者的精神世界就是这个多棱镜。”这个光,就是上帝之光,也可说是佛性真如的大智慧之光。

像梦中之梦,镜子中有镜子,镜子中的镜子中还有镜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重重交织,相互映射。灵明洞彻,全息照见。《华严经》云:“十方所有诸变化,一切皆如镜中像。”极妙,极妙。这就是华严意识海,一念三千的意识心也,不是实体世界,是意识空间。阿拉伯人,也有镜子世界也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我的音乐时光之寂静深处——阿沃.帕特《镜中之镜》


《镜中之镜》(Spiegel im Spiegel,1978)有三个版本,分别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组合。在钢琴奏出的分解三和弦上,提琴随之映射出一条条冗长的和弦音。这首乐曲曾被二十多部影片、舞蹈用作配乐。帕特说过,“我将我的音乐比作包含有五颜六色的白光。只有多棱镜能将各种颜色区分并显现出来;听者的精神世界就是这个多棱镜。”多棱镜的折射,对于听者来说,就是彩虹般的多种音乐体验。这种说法对于感悟《镜中之境》再好不过。就像梦中之梦,镜子中有镜子,镜子中的镜子中还有镜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重重交织,相互映射。灵明洞彻,全息照见。《华严经》云:“十方所有诸变化,一切皆如镜中像。”


还是让我们来屏息凝听吧,没有20世纪知名音乐家如德彪西那印象派条码的飘忽意象(《意象集》);没有同样来自法国的梅西安的五色斑斓的鸟鸣世界(《鸟鸣集》);没有格鲁吉亚的坎切利之标志性的幽冥气质(《冥河》)。阿沃.帕特这镜子里面到底有什么?演绎三和弦的钢琴仿佛清珠投于浊水;雨滴敲打窗棂;云钟敲响梵音;风铃叮当风中。而提琴始终围绕着钢琴若即若离,环游飘荡。钢琴和提琴好似两条冥想的河,时而分开时而相遇,终是交汇一起。又如河中两条自在的鱼,相濡以沫也好,相忘江湖也罢,总是灵犀相通。更像天宇中两颗美丽的星球,在各自旋转的轨道上,演绎着自然秩序中的微妙弦音。相期云汉,法尔如是。只有按照合乎道的轨迹运行才有可能穿越所有的维度和层次,貌似随心所欲,实则为不逾矩。又仿若两个微小的尘埃,为更深邃时空投射的碎片,显像成梦幻般的分离状态,内里却被一张无量的网紧密相连。宇宙中的暗能量与显秩序始终缠为一体。隐中有显,显中有隐,在隐缠序的不同层次与侧面间卷入拓展,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钢琴始终如轻灵透明的雨珠,颗颗圆润粒粒饱满,落在缓慢流动的溪水里,抚慰了提琴那呜咽幽暗的岁月 。生命中的轻与重、冷与暖、清与浊交相辉映。空灵的弦音如静默深处的光带一直照亮这污浊的尘世。似遥远天边的莹润雪瓣始终滋润着灵魂的大地。灵魂深处如有清泉,心灵之河就永不干涸。不论文字还是音乐都是心灵的产物,音乐有时比文字更具穿透力,更有画面感。宁静博大的灵魂必有与之相契的流动气息,安谧独特的音乐风格源自深厚的内力修炼。我们随着这镜子在宇宙这块大画布上涂抹信念的颜色,转动疗愈的经纶。在清晨眺望山丘时,倾听鸟儿的鸣唱。在能区别清晰的界限之上,打破某种系缚的藩篱,凿开所有的虫洞间隙,像刚刚升起的朝阳模糊了夜与昼的边际,使得天空和大地得以相遇。达到一种无限之美,辽远而又湛然,安宁而又静谧。除了这种无限之美,一切都消失了,我并不存在。从这美中生出一种喜悦,与内心的寂静相遇。

冬日呓语_闲闲书话_论坛_天涯社区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12595-1.shtml楼主:远烟空沫

达到一种无限之美,辽远而又湛然,安宁而又静谧。除了这种无限之美,一切都消失了,我并不存在。从这美中生出一种喜悦,与内心的寂静相遇。先生音乐鉴赏,禅修功力,不同凡响,远在我之上。赞叹,赞叹。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深观之。美国2018先开始战略是太平洋战略。老的国防部长跟不上总统的思想,因此只有新的防长上来,担负历史的责任。

美国人,还是很克制的。今后就不好说了。

周易的阴阳互动,华严宗的一法含摄万法,中论的缘生缘灭、不落有无两边,用在当今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受用。

Arvo.Pärt.–.[镜中镜】的音乐,就是太极阴阳乾坤演化的最好描写。

万法皆是心法。听听Arvo.Pärt.–.[镜中镜】的音乐,你的心动否,明了否。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白岩松正面回应抑郁自杀传闻:我当然抑郁过_【快资讯】 http://sh.qihoo.com/pc/detail?realtime&url=http%3A%2F%2Ffawen.news.so.com%2Fd9617da80d695031d6972b3e73b457eb&check=dbc5bcbbe3652c59&sign=360_b4ea816d

近日,白岩松在年度演讲《对白》里回应自己抑郁一事,称:曾抑郁过,后脑斑秃家人不敢告知,后来通过读书和“读人”提升,接受自己的缺陷。

提到抵抗抑郁的办法时,他提到看书的确有一定帮助,但也在“看人”,因为“人也是一本书,我采访了很多所谓最牛的人,发现他们都有内在的焦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在的那些职位财富并不直接和快乐幸福划等号。”他认为读书帮了自己很大的忙,读书在提升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后就好多了。“如果不是读很多人看很多人我怎么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后我就好多了。”


220万条自杀新闻?

跟疾病搏斗5年?

面对各种传言,

白岩松首度回应!


近日,在年度演讲《对白》被95后女生问到“你抑郁过吗?”,白岩松回应:曾抑郁过,天天睡不着觉。我告诉媳妇后脑有块斑秃,她才说早看到了,不敢告诉我。




提到抵抗抑郁,他说看书的确有一定帮助,但也靠“看人”,因为“人也是一本书。“我采访了很多所谓最牛的人,发现他们都有内在的焦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在的那些职位财富并不直接和快乐幸福划等号。”

“当然抑郁过,被家人发现……妻子不敢告诉我!”白岩松首度正面回应“抑郁自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781883511193397&wfr=spider&for=pc


白岩松认为,读书是在提升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后就好多了,“如果不是读很多人看很多人我怎么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后我就好多了。”

提到抵抗抑郁,他说看书的确有一定帮助,但也靠“看人”,因为“人也是一本书。“我采访了很多所谓最牛的人,发现他们都有内在的焦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在的那些职位财富并不直接和快乐幸福划等号。”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白岩松正面回应抑郁自杀传闻

这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一件事,为何就不能面对呢!

中国人的文化,正是一种极力包装的文化。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为第八识的别名。因阿陀那识为执持感官、
身体,令不坏的根本识;且执持诸法之种子,令不失;复因其执持自身,令结生相续,故称执持识。玄奘、窥基等法相宗新译家,认为阿陀那识执持善恶业之势力及有情之身体,令之不坏,故以其为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

阿陀那
(术语)Adāna,心识名。阿赖耶识之别名。译曰执持。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解深密经一曰:“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论三曰:“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同述记曰:“梵云阿陀那,此云执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当一生起我们的身体后,阿陀那则与我们的意识相应,由是意识才有种种运作,有情才可以有种种作意,由于我们的生机可以由意识表现出来,是故说为相应。



如若不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便是机械的。我们的眼睛不同于摄影机,我们的耳朵不同于收音机,正是有生机与无生机的分别。由此体会,则不能执著说,阿陀那仅仅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别名。要这样理解,才能理解智识双运界。由生命建立阿赖耶,因此转起其他的识。转起其他识以后,意识即与阿陀那相应。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业感轮回说,这是佛法最为原始的缘起观,单就有情在世间生死而说。谁是世间生死相续的主体?轮回中的业种子又是如何保存的?部派佛教中有种种解释,是“本识论”的初期思想。阿陀那识是唯识学最原始的“本识论”,一方面继承了部派佛教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对“种子说”进行了发展,是“阿赖耶识说”的前身。阿陀那识依“轮回说”开出,以有情为出发点,其思想演变历程为:部派佛教带有实在论的本识思想为阿陀那识的初期阶段,仅仅是在解决谁作为有情生死相续的问题。而阿陀那识则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种子说”,使阿陀那识成为有情根身、种子的执持者,仍就有情而论。而阿赖耶识则是在《摄论》“所知依”的基础上,说有情依于赖耶,器界也依于赖耶,这样将有情的轮回说扩展到器界也是依赖耶而缘起的。在种子说的推动下,建立了世间依于赖耶、出世间也依于赖耶的赖耶缘起,并建立了唯识的“转依”,即最终转染污的赖耶为无垢识和大圆镜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有情在世间沉浮,死此生彼,所以又叫做“数取趣”(pudgala),即通常所说的“轮回”。关于此轮回的现象,印度古老的民族即开始讨论了,建立种种说法对“轮回”进行解释。当时婆罗门重祭祀,认为一切都依祭祀而成;但随着婆罗门在教义上的进步,发展出了《奥义书》,其重要建树有二:一为真心的梵我论;二为业感的轮回说。

业感轮回(samsāra),即是对有情生死现象的探讨,其中“业”(karman)即有情轮回之根本,要想出离轮回,就只有将业消除掉,这样便有了种种的修行法门。释尊舍弃王位出家,其最初的动机就是因为对生死现象的迷惑才决定出家的(后被解说成“为救济众生而示现”)。

释尊在立教上摄取了婆罗门的业感轮回说,但认为轮回的根本并不是“业”。业,不过是我们行为(或意识)上的造作,既有善性,也有恶性、无记性。而导致我们造染污诸业的根本是“无明”(即愚痴、没有智慧)。所以,令有情轮回生死的根本是无明,而不是业。这一思想表现在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为原始佛教的教义特色。

随着释尊的灭度,佛教进入部派时代,学者们围绕“十二因缘”对轮回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讨的主题围绕着十二因缘分为三世,其间以什么作为三世流转的联系?“业”为什么在流转过程中不会失掉?这一论题在部派佛教中有种种解释,从而也导致了佛法在教义理解上的分歧,其中部分学者多有“实在论”的倾向,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轮回问题说明得并不彻底。不过,其中某些思想却为瑜伽唯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如阿陀那识的建立就与业感轮回的缘起说有关。


瑜伽唯识学在继承部派佛教的业感缘起说的基础上,认为有情随无明而造作诸业,业即种子。种子为阿陀那识所执持,由于有阿陀那识执持的缘故,所以造作诸业虽流转而经久不失,阿陀那识就解决了有情轮回中业种子如何保存而不失的问题。其实,瑜伽唯识学在继承部派佛教部分理论的基础上,又摄取大乘唯心系的佛学思想,将以“意识”为核心的“唯心论”过渡到以“阿赖耶识”为核心的“唯识论”;将有情的“业感(轮回)缘起”说扩展到有情与器界皆是“唯识所现”的“赖耶缘起”说上。最初的阿陀那识与阿赖耶识在功能上的解释有所不同,随着唯识学的成熟,其解说与初期有了一定的差距,两者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总之,阿陀那识的建立,解决了有情流转与器界形成的问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69483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21 20:40:13

更新时间:2019-01-12 09:56:14

评论数:8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