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呵呵,先更新,再回答问题哈。
--------------------------------------

第三章 霸主的黄昏
(前651年-前628年)

1、流亡者重耳(上):伤心的五鹿

前645年,公子重耳54岁,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留下了一些岁月的痕迹。

十二年期间,重耳帮助狄国消灭了赤狄的一支廧(qiáng)咎如,俘获了该国君的两个女儿,大的叫叔隗,小的叫季隗。

随后,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鯈(tiáo)、叔刘二个儿子;重耳的助手赵衰娶了叔隗,生下赵盾。

虽然一个人年过半百还要选择重头来过,貌似有点残酷,可是自从宣布离开狄国,要向大国齐国取经的那一刻起,一个内心无比坚定又不失风趣幽默的重耳站在众人面前。

重耳笑着跟夫人季隗告别,“要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没来,你再嫁人。”

季隗也笑着打趣,“二十五年?!我坟头上的柏树都应该长大了吧。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等你的。”

在亲人不舍而伤感的目光中,重耳一行人向东启程,不敢回头,也不能回头。

从狄国到齐国的路途遥远而艰险,先要横穿晋国,借道周王室、卫国,然后才能到达齐国,意志不坚定的人难免会开小差,所以流亡途中,隔三岔五就会有人玩人间蒸发。

叫人无语的是,众人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摆脱夷吾的魔爪,到达卫国边境之时,一个管钱粮的家伙竟然连人带钱不见了!重耳一行人只得一边喝着西北风,一边赶往卫国国都楚丘。

卫国旧都在朝歌,是商纣的老家。前660年,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卫国宗室姬毁在霸主齐桓公的扶持下,在楚丘建国,是为卫文公。

卫文公或许不愿得罪夷吾,所以对重耳一行很是不理不睬。重耳哪堪受小国冷落,于是愤然离开楚丘,又走了五十公里左右来到一个城外,就再也走不动了。

这个时候,有个农夫正在田间劳作。重耳饥渴难耐,也顾不得什么身份地位,问对方要吃的。没想到农夫不给吃的还捉弄人,盛了一碗土就递给重耳。

重耳贵公子出身,骨子里心高气傲,根本看不起底层人士,只是迫于权力斗争残酷无情、败多胜少,这才不得不将恶的一面留给自己或者最亲信的人,将仁厚、慷慨等美好的一面留给大多数外人,要的就是要笼络人心,争取舆论的支持。

对一个一无所有的流亡者来者,美好的品德就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了。

但是重耳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会有脆弱无助、彷徨迷茫的时候。

这一路上,重耳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备尝人间冷暖,也许早就伤痕累累、不堪重负。如今农夫的调戏,就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让那个多年来一直隐忍不发、以仁慈慷慨示人的重耳,突然间崩溃了、爆发了,他暴怒不已,抓起鞭子,用尽平生力气,就要去抽打可恨又可怜的农夫。

但是霎那间,重耳的手被人死死拽住,其人正是舅父狐偃。

狐偃说,“好兆头!今日之土,预示着公子日后一定尽有晋国的土地,您应该郑重拜谢并接受上天这份馈赠!”

重耳听了这席话顿时如梦初醒,连忙含着泪,向着晋国的方向跪下拜了几拜,算是了结了这场冲突。

为了能够继续复国的伟大使命,一个叫介子推的随从,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

然后一行人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也牢牢记住在这个伤心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五鹿,是卫国的五鹿,是伤心的五鹿。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fingerlake2010 回复日期:2012-03-28 15:16:20  回复

夷雾的谥号是“惠”,我一直纳闷这样一个吝啬的人怎么得了这么一个谥号,原来是别人替他把东西送出去的,呵呵
-------------------------
呵呵,你的点评总是那么精彩、独到!



作者:翰海飞雪 回复日期:2012-03-28 19:16:36  回复

楼主,晋国是侯爵.先前称侯,如文侯穆侯.后来怎么称公了?如武公献公.齐鲁卫郑秦怎么都称公了?什么原因呢?谢谢
-------------
用儒家正统的说法就是春秋之世,礼崩乐坏,伴随周天子东迁,周王室式微,诸侯坐大,越到后来,那些关于名号的旧规矩也就是周礼没有人遵循了,所以无论大小诸侯,统一以公自称,晋国的情况大致如此。《左传》的作者忠于历史现状,就如实纪录。

孔子的《春秋》本着周礼的精神,所以称呼诸侯时,尚以公侯伯子男来区分。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周小丹91 回复日期:2012-03-28 20:29:09  回复

支持支持
-----------------------------
欢迎!



作者:mmm1991 回复日期:2012-03-28 20:37:08  回复
----------------------------------------------
欢迎!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鹰翔几度春秋 回复日期:2012-03-20 19:23:04  回复

写的太好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鹰翔几度春秋 回复日期:2012-03-20 19:26:58  回复

狐氏不可能为姬姓,古代同姓不婚.姓的作用就是别婚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呵呵,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春秋之世,同姓之间通婚的了不少,诸如晋国跟吴国通婚。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zhaohj0 回复日期:2012-03-25 18:45:26  回复

我对楼主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天地可证.日月可见啊

作者:云在天上飞2000 回复日期:2012-03-25 19:07:11  回复

楼主:精彩之处嘎然而止,更新嫌慢了,心急啊!

作者:老穆去旅游了 回复日期:2012-03-26 16:25:16  回复


楼主请加快进度,你的粉丝在翘首启盼。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3-26 18:43:16  回复

不好意思,这两天有点儿忙,没来看小童,先顶再看
----------------------------
谢谢各位,今天晚上还有更新,不要错过哟。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3-29 08:59:21  回复

楼主出去旅游区了,更新的会稍慢,请楼主放一些旅游的照片吧
---------------------
好的。




作者:太阳山神 回复日期:2012-03-29 09:54:55  回复

关注
---------------
欢迎!




作者:蛇背村夫 回复日期:2012-03-29 11:15:21  回复

在看史记,结合楼主的帖子看到比自己独自看容易弄懂些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蛇背村夫 回复日期:2012-03-29 11:19:14  回复

晋国的故事很多,史记用了很多笔墨
-----------------------
欢迎!晋国是大国,史记自然用了很多笔墨,不过要想还原真实的晋国,还得加笔墨。更多的精彩还在后头,敬请关注。。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南方的清明,阳光明媚,真是上好的踏青时节。。。

为了不影响大家游玩,今天就不更新了。

呵呵,好文章,慢慢读,不要着急哟。。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朋友们,等久了吧,更新了。。

------------------------


3、流亡者重耳(下):复国
有志者事竟成。

重耳流亡生涯的倒数第二站是熊姓国楚国,都在今湖北沙市,国君是楚成王。

重耳没有想到,一路上几乎所有同姓小国一致怠慢甚至是羞辱自己,当今国际最强大的楚国竟然以诸侯之礼相待,一时间受宠若惊,不敢接受。

赵衰生怕重耳过于弱势、误了复国的大事,就给他打气,“公子流亡在外十余年,小国几乎都不尊重您,何况大国呢?如今楚国以大国身份来推重你,实乃上天垂怜,你就不要推让了!”

于是主宾双方正式会晤,商谈合作的可能,并顺便试探对方的底细。

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是利益,所以楚成王开门见山就问投资回报。

重耳流亡这么多年,饱受煎熬,备尝人情冷暖,对国际关系尤其是晋楚关系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深刻的。晋楚二国一个朝南扩张,一个朝北打拼,两个国家的发展势头都很迅猛,将来倘若在中原相遇,必定就是霸主争夺之时。至于眼下,两国尚未在中原相遇,恰恰标志楚国实力不够,不可能帮助重耳完成复国的愿望。

既然晋楚两国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重耳也就没必要拿国家主权来作交换,显得自轻自贱,所以无论楚成王如何一再相逼,重耳始终是闪烁其词、态度谦卑,不做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楚成王则是不依不饶,一心要试对方深浅。

重耳被逼无奈亮出底牌,“若迫不得已,与君王在中原以兵相见,请求避王三舍(九十里)。若楚师继续进逼,重耳将身先士卒,与王周旋。”

楚成王得到这样一番回敬,面子上难免挂不住,但作为大国之君,又不能为了一句话杀人,落得个器量狭小的恶名,为国内外耻笑谩骂,也就不了了之。

就在这时,晋国又一个重磅消息传到了楚国。

原来,晋惠公夷吾病故后,十七岁的大子姬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一上台就勒令国内的贵族们,务必限期召回追随重耳流亡的子弟,否则格杀无论。重耳的外祖狐突由于不肯从命,已经遭遇不测。

狐突之死将重耳逼到了死胡同,倘若还是不能找到同盟者与支持者,重耳一行也好,国内的支持者也好,都只有死路一条。众人万分焦急地奔向流亡生涯的最后一站秦国。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秦国国都在今陕西凤翔,国君就是秦穆公。

重耳虽然人到了秦国,却担心秦穆公是否支持自己返国。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秦晋之好。自655年晋献公将穆姬嫁给秦穆公,至今将近二十年,秦晋关系虽然反反复复,但总体上能够友好相处、精诚团结,其中原因不外乎秦晋两个国家长期被排斥在国际主流之外,若要进军中原,单枪匹马是不现实的,而坚持秦晋之好,彼此提携,无疑符合两国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秦穆公对单方面中断秦晋之好的晋怀公是很痛恨的。

秦穆公又担心重耳更难操纵,就一直只字不提助其复国一事。

两难之际,秦穆公偏向将宝押在重耳身上,一次性将五名宗女许配给重耳,其中一个叫文赢,名份是夫人;一个叫怀赢,就是晋怀公在秦国娶的妻子,此后改名叫辰赢。

辰赢因为此前鼓励丈夫姬圉逃秦返晋,触怒了秦穆公,所以悲剧地从夫人之位降为五名宗女的末席,在重耳大婚喜庆之际,只配端着脸盆伺侯一对新人洗漱。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二嫁的辰赢就是那受伤的旧人。

与此同时,重耳这位贵公子也很受伤,想到自己好歹是个备受众人推戴的领袖,一个志在称霸中原的豪杰,竟然要用人家的“二手货”,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众人的好生劝解下,重耳勉强同意进入洞房,接受辰赢的服侍。

一对怨侣就这样遭遇了。

重耳因为嫌弃辰赢,洗完手也不用毛巾擦干,伸出湿漉漉的一双手朝对方就是一通挥洒,搞得水珠四溅。

辰赢因为不堪接受这等轻慢,不由厉声呵斥重耳,“秦国、晋国地位对等,为何要轻我(秦)?”

一交锋,重耳方才明白遇上硬茬,也知道复国大业经不起折腾,连忙向对方肉袒请罪,总算过了这一关。

十万火急,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秦穆公的正式宴请即将来临。如果接下来还是不能得到秦穆公的正式承诺,重耳的归国大愿恐怕就要化为泡影,所以接下来在宴会上如何应对,由谁来完成破门的任务,均让重耳的团队如临大敌。

春秋之世,大国邦交从来不讲大白话,都是诗歌唱答。诗言志,就是要用文学语言委婉表达心事与追求,诸如各自的政治抱负等等,这就要求攻坚者既要有文学才情,还要有政治韬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艺术地把握对方心理,并且果断出脚,完成破门与进球。

重耳的团队固然能人辈出,可是要找这样的攻坚者,却是不太容易,一则攻坚破门是领袖的必备功夫,二是领袖重耳往往不方便破门。

关键时候,狐偃心生怯意不敢上阵,将攻坚的任务推给了赵衰,狐偃说,“吾不如衰之文也。”

在古代中国,文有多种意思,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原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有文辞,富才情,也可以叫做“文”,狐偃可能是夸赵衰有文辞,富才情。


或许用“文韬武略”来评价赵衰更加合适。因为赵衰通晓前代典章,精通法令,关于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有所领教。赵衰还富于政治谋略,每逢重大决策、每遇重大场合,无不有他的身影,所以十九年流亡路上,重耳虽然动辄呵斥舅父狐偃,却始终把赵衰当作知己与朋友,丝毫不敢有怠慢之心;所以这次攻坚的重任,就落到了赵衰肩上。

根据事前的周密布署,重耳在宴会上吟诵《河水》一诗。百川皆归大海,这是常识。周王室强势的时候,诸侯往往自比河水,而将周天子尊为大海。当下重耳弱势,又有求于秦穆公,所以就自比河水,恭维秦穆公为大海,总之,表达了归顺及求助的双层意思。

秦穆公回赠了一首《诗经.小雅.六月》。这首诗的原意是称颂周天子公卿尹吉甫辅佐周宣王有功。春秋之世,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有理想的诸侯们既想号令中原,又怕自比天子沦为众矢之敌,所以就退而求其次,以王室辅臣尹吉甫自比,这也正是秦穆公的真实心态。

然而实际上,此时的秦国远远没有入主中原的实力;再者,即便是真霸主,也不会免费为小弟们抛头露面。秦穆公还没跟重耳商谈投资回报,就唱高调,等于免费答应为重耳办事,似乎有点盲目和轻率。

赵衰这边一听正中下怀,忙叫公子重耳离席,到堂下拜谢秦穆公的恩赐。重耳心领神会,迅速走下台阶,面向秦穆公来了个稽首。稽首需拜头至地,是古时最高规格的跪拜礼。秦穆公恍然大悟,连忙推辞。

赵衰哪肯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直截了当地说,“您刚才已经答应要辅佐天子、扶助重耳返回晋国,重耳怎能不拜谢您呢?”

前636年春,秦穆公终于兑现承诺,发兵护送重耳返国。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蛇背村夫 回复日期:2012-03-29 22:24:45  回复

春秋世家,杀戮何其多,父与子,君与臣,臣与臣之间杀个不停

------
所以说,春秋之世,是很暴力的。



作者:翰海飞雪 回复日期:2012-03-30 05:02:25  回复

楼主博学多才!佩服佩服

------谢谢,欢迎常来。


作者:老穆去旅游了 回复日期:2012-03-30 19:36:42  回复

好文!
-----------------------------谢谢。



作者:周小丹91 回复日期:2012-03-31 12:22:51  回复

更新的慢哦!期待啊!
---------------------慢慢看,不着急,呵呵。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4-02 17:05:28  回复

小童对地理的研究也因历史而深入起来了。佩服佩服。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而付出的努力,真的值得学习!
--------------
史地史地,历史地理不分家的,做历史研究也好,历史写作也好,要还原一件历史事件的真相,很多时候要熟悉地理。没办法,不懂只能努力学习了,希望不让朋友们失望。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4-03 08:34:33  回复


这个应该是法老雕塑,哪个法老不记得了,好像是法老和他的老婆的雕塑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4-03 08:35:24  回复


这个就不知道了,会不会是秦兵马俑里面的?

----------------------
哈哈,前面已经公布答案了,两张照片均是晋国的遗址。呵呵,看贴不仔细,罚看贴一百遍。有空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百遍哈!





作者:云在天上飞2000 回复日期:2012-04-03 00:51:41  回复

楼主:您偷懒了,踏青回来也想读点好东西,居然放假了,呵呵!
----------------------------被发现了,下次不敢长时间偷懒了。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涯叔要加油了,每页这么长还不翻页,爬高楼很累人的哟!
-------------------------------------



继续回贴。。
作者:骑车如磨刀 回复日期:2012-04-05 18:33:52  回复

@老穆去旅游了 2012-03-20 22:49:24
顶,必须的。
-----------------------------
那个低老头上不去了,再注册一个吧。哈哈。
好书,要慢慢看。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哈哈,欢迎老兄大驾光临!



作者:厦门熙宝源 回复日期:2012-04-05 22:34:03  回复

顶,文采太好了

作者:厦门熙宝源 回复日期:2012-04-05 22:35:51  回复

作者很多引经据典,有很多甚至国外同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都串起来了,真是厉害,受益匪浅!
------------------------------------------
多谢夸奖,喜欢就要常来,哈哈!




作者:fingerlake2010 回复日期:2012-04-06 13:05:45  回复

终于更新了,不容易,呵呵

----------------让你等久了,呵呵。


作者:fingerlake2010 回复日期:2012-04-06 13:23:04  回复

原来重耳一直无人支持是因为能力太高诸侯担心控制不住,看来秦穆公是不得已才支持重耳,之后攻郑秦穆公不辞而别,这些因素加上战略原因,晋军在崤山伏击秦军就不难理解了。
--------------------
呵呵,这位朋友好见识!

不过别着急,现在距晋国称霸中原还有一百公里远,距晋军伏击秦军还有五百公里远:)

让我们走慢一点,不跨越,细细品味晋国未来五百公里的独特风景,也感谢一路以来,有你的参与与支持!




作者:七里长河 回复日期:2012-04-06 21:30:29  回复

外来户??很新颖啊
-----------------------------------
欢迎新朋友!




本台电脑IE可能有问题,呆会要用另外一台电脑上传一张照片,照片是晋文公的复国图,这是宝物,现在不在中国,大家一定不要错过一睹宝物的风采哟。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重耳画像









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的局部。《晋文公复国图》,绢本,纵29.4厘米,横827厘米,描写重耳流亡列国时的情景。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呵呵,先更新第四节内容,再跟朋友们探讨一些问题哈。



--------------------------------------------------


4、功臣介子推出走事件



对绝大多数晋国贵族们来说,前636年的春夏是一个百味杂陈的季节。

这一年,走投无路的晋怀公在高梁一地被刺死,晋惠公的重臣吕甥、冀芮企图作乱,遭遇秦师的强力镇压。

晋文公重耳的妻妾们得以团聚一堂,可是能够留在晋国的儿子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大子姬欢,未来的晋襄公。众公子均是羽翼未丰,就被陆续送出晋国。重耳这样做,显然是对晋献公强干弱枝制度的肯定与继承。从此,晋国只有公室,再无公族。

晋国不遗余力削灭公族,本意是要为公室这棵大树腾出空间。

可是事与愿违,公室这棵大树周边迅速长出许多小树,它们蓬勃发展,渐成气候,也要跟公室共享养料与阳光。其时,晋国大致有十几个同姓贵族,如胥氏、籍氏、狐氏、箕氏、栾氏、郤氏、柏氏、先氏、羊舌氏、董氏、韩氏等,另外还有几个异姓贵族,如士氏、赵氏、魏氏。

国内一众旧贵族满怀热情、满怀期待迎接重耳的归来,自然希望对方所有表示。

对重耳满怀期待之情的还有一群人,那就是追随重耳的流亡团队。

于是在万众瞩目中,重耳推出了三大举措。

第一,宣布对旧贵族一律实行低税赋政策。负担轻了,旧贵族们自然满意。

第二,高举周礼“亲亲尊尊”的道德大旗,厚待公室的自家人也就是同姓。具体来说,就是让包括胥氏、籍氏、狐氏等在内的十几个同姓家族担任近官,让同姓中的能人担任中官。

顾名思义,近官就是天天跟国君见面、早请示晚汇报的大夫。中官不是宦官,是国君可以视之为心腹、在寝宫之内商议机密的大夫。

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人拿到了好官,自然满意,可是异姓尤其是异姓功臣难免要闹情绪了。

重耳似乎也没有忘记追随自己流亡多年的功臣。据太史公《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为了奖赏昔日的流亡功臣,颁布了一个四等行赏制度:“导我以仁义,劝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受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

一番情感充沛、令人热血沸腾的行文过后,一个誓与功臣们同患难、同甘苦的国君也屹立于世人面前。

只不过,说一套,做一套,是王公贵族的惯常搞法,重耳这回也没例外。

关于这次论功行赏,重耳实际上是分成三类对待。第一,如果功臣是晋国贵族的子弟,就本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让他们回去继承家族的旧有领地,至于功臣们空着手回去争夺家产,是否会跟家族成员失和,则不在考虑范畴。第二,如果功臣们没有过硬的出身,那就随便给点精神表彰就可以了。第三,如果功臣们扭扭捏捏、不肯请赏,那就不用劳思费神了,随他们去吧。

结果,赵衰继承赵氏家族的旧有封地,魏犨继承魏氏家族的旧有封地。(注1)

介子推是传统价值观推崇的一位忠义之士,流亡途中,曾经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供养饥饿难行的重耳,是谓“割股奉君”。 介子推或许因为没有贵族出身,又生性孤高,不肯主动邀功请赏,最后竟连一个表彰都没得到,心灰意冷之下,干脆带着母亲到绵上之山隐居去了。

锻炼武艺,上阵打仗,然后赚得一城一地,光大家族,这是日本战国时代武士的理想,也是春秋之世士人的普遍梦想与渴望。

曾几何时,魏犨的祖父毕万凭借军功得到了魏邑,赵衰的父亲赵夙凭借军功得封耿邑,即便领地偏远,容易遭遇外敌入侵,也足以自立门户、跻身于贵族的行列。

但如今,重耳厚此薄彼,将中官、近官两类大夫全都安排给了十几个旧族、亲戚、同姓与贵宠,异姓功臣们几乎颗粒无收,怨望之情可想而知。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功臣们不是傻子,知道遇事不公就得争,如果一直保持沉默,不去抗争,届时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所以就抓住介子推隐居事件往死里闹,闹得舆论哗然,也闹得重耳挂不住脸。

何去何从,从来无关道义,只关利益与时机。

重耳也不想背上一个背信弃义、亏待功臣的恶名,之所以选择团结旧贵族,冷落功臣,一是以为这个策略对公室的现在以及长远有利,试想这些流亡功臣一个个不仅如狼似虎,还能力超群,假若现在优待他们或者厚待他们,届时还不长成一颗比公室还要高大的参天大树。二是认为功臣们现在还势单力薄,不成气侯,即便加以冷落,也不足为惧。

重耳惟独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被功臣们揪了辫子,为了平息事端,只得通知介子推前来受赏。

无奈介子推不来受赏,于是乎,坊间的流言就更多了。

事情的确是闹大了,因为只要介子推事件不能妥善解决,重耳亏待功臣的恶名怕是逃不了了。为了修补受损的形象,平息舆论,重耳急匆匆地领着一帮贵族们,浩浩荡荡开往绵上之山去找介子推。

重耳沿着大山找了一圈,虽然是空山不见人,但毕竟心意到了,就大笔一挥,将群山环抱的绵上之山更名为介山,一是以为介子推的“封地”,二是用作自我反省的教育基地,正所谓“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既然国君有意改过自新,功臣们能饶人处且饶人,就不再兴风作浪,介子推的出走风波于是暂时告一段落。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云在天上飞2000 回复日期:2012-04-07 00:05:01  回复

重耳笑着跟夫人季隗告别,“要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没来,你再嫁人。”

季隗也笑着打趣,“二十五年?!我坟头上的柏树都应该长大了吧。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等你的。”
很喜欢这份感情,在历史里尤显珍贵!
-------------------------------------
呵呵,以后专门写本书,叫《历史长河中的真情》,好不好?






作者:谢佳人 回复日期:2012-04-08 23:11:00  回复

回复第56楼(作者:@xiaoshami 于 2012-03-15 12:08)
周文王演周易那段儿呢?
到底是不是他发明的啊?
==========
周易(易经)是周公旦所创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呵呵,据经史子集的说法,周易应该是是周文王创的。其中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其他相关叙述就不列举了。谢谢你的参与。。欢迎常来。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8 22:26:21  回复

楼主的文章总的非常不错,但有些地方过于略了,如武王伐商,中途遇到一个商朝的大臣,武王告诉他60天后将到达朝歌,该大臣就火速回去告诉商纣王,但后来遇到大雨,为了不逾期到达,而导致该大臣因误报军情而被纣王杀掉,武王硬是连夜行军按期到达.另外周初的三公是周公,召公和毕公.作者不应该完全忽视毕公,毕公(被封在毕,后代以毕为氏)的毕国是保卫当时首都的一个卫星国.因为后来在晋国很牛皮的魏氏家族是毕公的后代,楼主应该提前做下交代.
-----------------------------------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8 23:10:40  回复

可是事与愿违,公室这棵大树周边迅速长出许多小树,它们蓬勃发展,渐成气候,也要跟公室共享养料与阳光。其时,晋国大致有十几个同姓贵族,如胥氏、籍氏、狐氏、箕氏、栾氏、郤氏、柏氏、先氏、羊舌氏、董氏、韩氏等,另外还有几个异姓贵族,如士氏、赵氏、魏氏。
==================
魏氏与晋国国君是同姓异氏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外来户毕万能在晋国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

--------------------------


谢谢你的肯定与指导,欢迎常来。


之所以略写西周的历史,一是因为本人对西周的历史研究确实不够深入,还有很多要努力学习的地方。二是只想对晋国的起源作一个背景性描述。


关于晋国的魏氏,是否晋国的同姓问题。

正像前面有朋友曾经提及狐氏是否晋国的同姓,据《国语》多处记载,狐氏是晋国的同姓。但也可能为尊者讳,史官没有如实反映狐氏家族的情况。

《史记魏世家第十四》叙述魏氏,“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其後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司马迁这段叙述很有意思,既有为尊者讳的意思,也委婉地道出魏氏家族跟周毕氏没有关系。严格意义来说,应该将魏氏列为晋国的异姓。


关于周初三公究竟是哪三公?我的说法或许不够严谨,《史记周本纪》“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但从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来看,姜尚、周公、召公在前期要大于毕公。



作者:0应怜屐齿0 回复日期:2012-04-08 17:49:32  回复

马克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欢迎新朋友!



作者:aieachen 回复日期:2012-04-08 20:04:44  回复

Mark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新朋友!


作者:赵之燕 回复日期:2012-04-08 20:47:41  回复

呵呵,写的很好,尤其是对利益争夺的解读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新朋友!



作者:yjszllde 回复日期:2012-04-08 21:59:44  回复

影射现在吧。。。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欢迎新朋友!谈古不论今,呵呵。。。



作者:kirbybaby 回复日期:2012-04-08 23:04:45  回复

mark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欢迎新朋友!


因为时间晚了,其他朋友的问题明天再回答哈,别着急。。。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9 08:59:59  回复

《史记魏世家第十四》叙述魏氏,“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其後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司马迁这段叙述很有意思,既有为尊者讳的意思,也委婉地道出魏氏家族跟周毕氏没有关系。严格意义来说,应该将魏氏列为晋国的异姓。
===========================
呵呵,楼主对太史公的话理解有误吧,看来基本功还有待提高.

----------------------
呵呵,这个批评我不接受,太史公这段话皮里阳秋,就是变着法子说魏氏跟毕公没关系。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9 09:02:51  回复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従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従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
呵呵,卜官的话不能太当真。。所以我在写作春秋世家时,从来不直接引用卜官的话作为论。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caicunren 回复日期:2012-04-08 12:19:29  回复

芮国在今天山西芮城县,虞国在今天平陆县,这两个县是邻居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谢谢指导。看谭其骧主编的历史地图集,古芮国距潼关很近,就将芮国理解为今陕西潼关了。正文已经修改为:

在此之前,周民族若要冲出渭水,要向邰国及莘国借道。若要更进一步,进军东边的黄河中下游流域,还得向两个国家借道,一个是芮国,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为今山西芮城县;一个是虞国,在今山西平陆。两国是进出中原的交通要塞。


作者:云在天上飞2000 回复日期:2012-04-08 12:43:11  回复

楼主:没看到文章更新,就看看您啊,呵呵!
------------------

好,每天看一百遍,就叫百看不厌哈。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4-08 15:25:26  回复

看到重耳回国了
-------------
终于跟上大部队啦,不要再次掉队呀。




作者:highheaven 回复日期:2012-04-08 23:34:25  回复

记号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欢迎新朋友!




涯叔太贪心了,竟然还不翻页,内容太多,这样会影响大家看贴的。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有点难过有点 回复日期:2012-04-09 07:57:08  回复

顶个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





作者:q420061859 回复日期:2012-04-09 08:04:00  回复

嗯嗯,做个记号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





作者:驴瘦毛秃 回复日期:2012-04-09 08:30:54  回复

周、召和太公(姬昌岳父)被分封在华北和胶东,更大的可能应该是监视朝鲜,因为箕子~领商遗民.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呵呵。。欢迎。





作者:桀骜的小狼 回复日期:2012-04-09 08:44:29  回复


----欢迎!





作者:商周野人 回复日期:2012-04-09 10:32:48  回复

顶起来学习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





作者:清水庄园 回复日期:2012-04-09 10:34:34  回复

ding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欢迎!





作者:六州铁 回复日期:2012-04-09 10:52:58  回复

好文,顶下,兼留记号并取三分。
---------------谢谢肯定,欢迎新朋友!




作者:lzm2002 回复日期:2012-04-09 11:01:08
----欢迎!




作者:cler 发表日期:2012-4-9 15:41:00 回复

快到三家分晋了,期待!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你一来就翻页,谢谢哈,不过心太急了,晋国还没称霸呢,就要三家分晋了。这叫霸主重耳情何以堪呀。




作者:xiaoshami 回复日期:2012-04-09 16:46:34  回复

跟上大部队,坚决不掉队。哈哈哈

被领导放火烧死的那个功臣是谁来的?不是介子推吗?
-------------------------
是介子推。。。写作历史需要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一则看材料是否合理,二则是否必要,。呵呵。根据这两条原则,我在本文没有采用被领导烧死的这个说法。





预告一下,今天晚上更新第三章第五节内容,狐偃与重耳的角色大逆转。

内容精彩,不要错过哟!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晋文公复国图

伴随介子推事件发生,晋文公复国图的壮美正在渐渐褪色,下面更新第三章第五节内容,狐偃与重耳的角色大逆转。(内容长,分成两部分贴)


5、狐偃与重耳的角色大逆转

说到狐偃,其余一介功臣们真是羡慕嫉妒恨。

过去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重耳简直把狐偃当出气筒,非打即骂的。

现在则是翻天大逆转,重耳竟然把自己当成白痴,将功劳与名誉推给舅父狐偃。准确的说,重耳君臣的这个大逆转,是从周王室发生内讧事件开始的,时间是前635年,重耳返国的第二年。

周王室是晋国的近邻,在周平王东迁以后还一度拥有河南及河内部分土地。

河内又称南阳,跟河东、河南都属广义的中原,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在黄河之北,太行山之南,又是济水的发源地,有条件的诸侯都想据为己有,晋国就是其中之一。晋国正是因为横隔河内,不能跟南边的郑国、曹国以及东边的卫国相往来。

前635年,晋国的机会来了。一位周王族名叫姬带,联合外族反叛,很快就尽有周王室以及河内之地,周襄王因为在位十几年来措置无方,与四邻交恶,所以流落在周、郑边境之上无人理会。

有志向的诸侯则知道,投资王室一本万利,既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入主中原,也可以借机拿到实实在在的地盘,秦穆公为此早早渡河,准备勤劳王事。

可是秦国能否勤王,得听重耳的,因为秦国与中原之间隔着晋国。

重耳君臣正在开会讨论中原局势。

下属先献计献策,领导后做决定,英明的重耳多年来一直把握这个原则,可是这一次不然。一开会,最高领袖重耳居然匪夷所思抢着献计献策,而且献了一个大大的烂计策:要求晋国马上南下中原与楚称霸。

贵族们一听就蒙了,重耳你老没健忘吧,晋国与中原之间不是隔着一个河内,那是周王室的地盘呀!倘若现在就南下中原争霸,我们得像鸟儿一样飞过去,可是这可能吗?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9 22:28:50  回复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9 09:02:51  回复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従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従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
呵呵,卜官的话不能太当真。。所以我在写作春秋世家时,从来不直接引用卜官的话作为论。
=====================
你当小说写当然没问题,如果写正规的历史小说是要闹笑话的,这群里写春秋战国的不少,其中佳作不少,这个问题上还真就你一个人独树一帜,呵呵!
-------------------------------------


意见不同没关系,你还用不着拿多数人来压我。这个群即便佳作不少,也不代表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对的。这个国家佳作不少,也不代表所有的著述都是对的。我正是因为不想当小说写,所以才不会天真的把占卜官的话拿来当历史依据。

说到独树一帜,你还说对了。《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一开篇,我就说明了两点,第一,不会采用满口仁义道德之言。第二,就是不会采用神神叨叨的占卜之说。为什么呢?

自古至今,如果说史家、哲学家95%是为政治服务的,那么占卜官几乎是100%的为政治服务。那些忽悠人的话,我为什么要直接采信?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atlantica2 回复日期:2012-04-09 22:40:22  回复

我看到的研究晋国诸卿家族史最全面,最深的要数虎公的 <<晋国诸卿家族史 上 下>>.


----------------喜欢谁的作品,那是你的个人自由,我无从干涉。但是不能以自己的爱好与准则,就来下定论,谁不如谁的问题。无论如何,这只是你一个人的看法而已,犯不着拿他人来压我。

中国传统史家也好,现代史家也好,能够称得上优秀就是那么几个人,能让大家服气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要想推动中国历史的写作,这需要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共同来努力,天涯煮酒这个坛子里就汇聚了广大历史爱好者,我也只是其中之一吧。

一个人写古代史,绝不能以为装作一幅悲天悯人的样子,就是写史。历史是什么,既是对过去的追寻,也是对现在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探讨,没有独立的人格,健全的思想,写什么历史呀?

要说对历史的认识,对史料的处理,高不高过别人,我不敢讲,但我应该是要高于你的。服不服那是你的事。不过呢,接下来,如果你能来到我的贴子进行技术性探讨,我自然无条件欢迎,如果是主观打压,我将一概无视。

好了,不争论了。我要更新了。




第五节重耳与狐偃的角色大逆转


尽管如此,贵族们却不方便公然反对,第一,只要反对,就有以下犯上的嫌疑。第二,贵族们在不明就里的前提下,暂时还不敢公然挑战重耳的权威。

众目睽睽之下,狐偃挺身而出劝谏重耳:别急,“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注1)所以我们晋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勤王而不是称霸。

重耳则是一幅从善若流的样子,马上谢绝秦师,然后高举“义”的大旗出动大军,帮助周天子回到成周。

看到重耳、狐偃二人角色大逆转,却很和谐的样子,晋国贵族们无不羡慕,谁叫人家是国君的舅父呢!

次年,类似的场景剧又来了一次。

晋国君臣再度商讨中原局势,重耳又要马上南下中原称霸,贵族们还是不便公然反对,然后在贵族们不无嫉妒的眼神中,狐偃继续挺身而出劝谏重耳:别急,“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所以我们晋国当务之急是讨伐王室的叛逆姬带,而不是称霸。

重耳继续从善若流,并且高举“信”的大旗,出兵讨伐叛逆姬带。

作为交易,重耳这次满载而归,从周王室手中夺取了河内数县。(注2:)

从此,晋国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而黄河这位慈祥而博大的母亲,她张开双臂,将晋国的西、南、东三面温柔地搂在怀里,将冷漠的背影留给了别人。得益于这外河而内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版图,晋国可以阻止西秦染指中原,可以南下中原,可以东抵卫、齐二国。若实力不济,还可退守河内。

遥想周武王之直接控制黄河中下游的梦想落空,却在今天被晋国实现大半,时年六十的重耳作为周武王的后人,难免心潮澎湃,继而想入非非,向同是周武王后人的周襄王提出一个奏请,要求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史称“请隧”。 (注3)

说到这里,难免又提及重耳的年龄。若据《国语.晋语》“晋文公十七岁流亡”的说法,重耳时年不到四十就“请隧”,实在不合时宜。若据司马迁说法,重耳时年六十“请隧”,就要合乎情理得多。

重耳之所以“请隧”,或许是欲效仿周公旦曾经请得周天子之乐,为子孙后代挣点无形资产。周襄王以为这个要求很是大逆不道,于是断然拒绝。

晋国的重大进展也招致楚国的警惕与不满。

早前,楚成王在申、息二县(今河南南阳、息县)常年屯有重兵,以为北上中原的基地与本钱。

前633年,楚国又相继进军淮水、济水、河水流域,将陈、蔡、曹、卫、鲁、宋、郑等数个诸侯国发展盟友。(注4:)

该来的终于来了,重耳一方面竭力避免与楚国发生正面冲突,另一方面联合秦国、齐国牵制楚国。西边的秦国略施小计,就活捉了楚国的申公与息公,也立刻将虚胖子楚国打回原形。东边的大国齐国趁机讨伐楚国的盟友鲁国,宋国闻讯遂叛楚附晋。

楚成王为了挽转颓势,亲自坐镇申县指挥,一让申县大夫申叔率师伐齐,二让令尹子玉率诸侯之师讨伐宋国。

此时此刻,晋国的贵族们坐不住了。

大夫先轸提议解救齐、宋二国,击败楚国,一是回报齐、宋二国的恩惠,二可一举威震诸侯,成为新的中原霸主。

大夫狐偃进一步提议,楚国的盟友卫、曹二国邻近晋国,远离楚国,又都得罪过晋文公,是最合适的打击对象,“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重耳固然希望称霸中原,树立霸主的无上权威,却不希望看到贵族们借机发展壮大,与公室争夺空间,继而威胁公室的安全。

说到这里,国君的心都是相通的,即便是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敢于任用贤能,也不轻易向贵族们让权,每有重大军事行动,方才委派将领、临时授权;一旦军事行动结束,又会立即废置相关任命、收回相应权力。

重耳呢,或许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不仅不想临时启用能臣,还想永久性排斥能臣。只不过,不用能臣的话一是要说得委婉巧妙,二是不能自己说。

既然重耳不方便说,狐偃自然又要替外甥分忧了。于是乎,晋国最新的军政大会上,重耳与狐偃开始第三度角色大转换。

重耳又故伎重施,要求马上南下中原称霸。晋国的贵族们还是一如既往保持沉默,然后在贵族们不无仇恨的目光中,狐偃三度挺身而出劝谏重耳:别急,“民未知礼,未生其共,”我们晋国的当务之急不是称霸,而是弘扬周公之礼,坚持唐叔(虞)法度的精神,选拔道德高尚的将领,以为国民及三军的好榜样。

听到狐偃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重耳很满意,然后还是从善如流,率领晋国的贵族们来到披庐一地,并声称根据周礼及唐叔法度来选拔三军六卿的人选,史称被庐之搜。

所谓三军就是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军一名,副将一名。春秋之世军政合一,三军诸将因为同时又是朝廷政卿,所以俗称三军六卿。

所谓周礼与唐叔法度,核心价值观都是“亲亲尊尊”。 那么根据这个选拔标准,六卿可能会被重耳内定给狐偃等一帮听话但能力平庸的亲信,那些与国君关系疏远的同姓或者异姓能臣在这轮权力的盛宴中,则要靠边站。

晋国的贵族们恍然大悟,重耳与狐偃三番角色大转换,原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局。

更重要的一点,贵族们也是懂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披庐之搜中也该争一争了。
楼主:非洲小童  时间:2020-03-12 22:56:11
作者:极地东风2011 回复日期:2012-04-09 23:15:53  回复

春秋中,晋国最强!

-----

作者:极地东风2011 回复日期:2012-04-09 23:18:42  回复



-------
欢迎。这位老兄,又强又假的,瞧把你激动的:)


楼主:非洲小童

字数:1606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11 18:48:00

更新时间:2020-03-12 22:56:11

评论数:9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