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最早的“阿善第一期文化遗存”发现较少,说明当时这一带人口还很稀少,聚落亦很分散

并且,还出土了不少“北方狩猎者”的细石器工具,说明“狩猎经济”在当时的计生中占很大的比重,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似乎”已经出现?

——-一个人口稀少且文化内涵并不繁荣、且拥有大量北方狩猎“细石器文化”、农业可能出现但很依然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文化”,如果也算是中原“仰韶文化”的一个地方性分支的话~~~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真正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产生了较多影响的外来文化,其实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那一些文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正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与内蒙古中南部的“庙子沟文化”,产生了相互之间的互动影响

而西北“马家窑文化”也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彩陶文化”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同样是属于典型的“彩陶文化”,分布于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与分布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仰韶文化】 = 从欧亚草原西来的彩陶人群Q-M120 + 从南方长江流域北上的南方农耕人群O2a

【马家窑文化】 = 以西北甘青地区的“北方人群”为主(还有“细石器文化”)——父系单倍群类型尚未测出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马家窑文化”难道不是西北地区的一支“旱作农耕文化”吗?

怎么竟然会拥有北方狩猎/畜牧者的“细石器文化”呢?

那是因为大家都懒得看考古论文,所产生的某种错觉而已~~~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如果大家多了解一点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或采集遗址的分布图,就会明白了,

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为何会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开始迁徙~~~

因为这个属于“北方狩猎者”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自距今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存在了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遗存,主要存在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自东北至西南呈“半月形分布”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由于“旧石器时代”是狩猎者在唱主角的时代,因此,东亚地区的北方偏狩猎者的“细石器文化”遗址数量,要明显地多于南方偏采集者的遗址数量和分布密度

并且,狩猎者的打制石器(包括玉石加工工艺在内)的制作技术所达到的高度也是南方人群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在东亚地区的淮河以北地区以及西南云贵高原,皆属于“北方狩猎人群”的地盘!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永远可以躺着的“功劳簿”~~~

南方“农业革命”的出现,令北方狩猎者从“巅峰”状态迅速滑落,不仅如此,

南方北上的“农耕人群”,把华北地区的北方狩猎者向后逼退至“北方边缘化地带”

“古东北类型”被逼退到冀中保定及以北的地区,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

“古西北类型”被逼退到甘宁的陇东高原这一片沟沟壑壑的山区高地;

“北亚类型”则主要分布于阴山以北的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几乎不在阴山附近露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中国考古学家们的眼神大都比较模糊,看谁都长得“一模一样”的呢!

甚至,连东亚古代的“北方人群”和“南方人群”都不加以区分~~~

在他们的眼里,东亚地区在古代只存在两种人群,一是“农耕人群”,二是“游牧人群”

当然了,在几乎所有的国人心里,华夏民族肯定属于“农耕民族”,这是毫无疑问的啦~~

然而,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可并没有国人所想象的这么“简单直白式”的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如果“会种田”的是农耕民族,“不种田”的是狩猎/游牧民族,那么,

那些既“会种田”,但又拥有“细石器”的古代人群,又该如何分类呢?

不妨先提示一下大家,

“细石器一般认为与狩猎、畜牧经济有关,可以用来加工肉食,割裂毛皮等,这种工具一般与骨柄相结合制作成复合工具使用,从而增加其实用性。”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也许有人会说,“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大地(阴山以南地区)已经不存在“细石器文化”了呀,全部都是“农耕文化”,因此无需回答上面的问题~~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像的那么简单呢!

虽然自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阴山以南的东亚地区,的确是基本不存在比较纯粹的“细石器文化”了

但是,“北方狩猎者”的后裔是一直存在着的,他们被北上扩张的古代南方农耕人群逼退到“北方边缘化地带”,虽然同时也接受了北方的旱作农业,但是其祖先的狩猎生业方式(细石器文化)并未彻底地丢弃,仍然会一定程度地有所保留!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所有的东亚北方人群中,“农耕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就是分布于辽西和冀北的“古东北类型”所创造出来的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

以至于,我们曾经差点误以为这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或者是“朝鲜民族”的古文化

当然,现代的古基因分析结果(Y-DNA单倍群N)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两种错误的猜测~~


那么,“红山文化”为何能在北方边缘地带的古文化中脱颖而出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红山文化”所分布的“辽西和冀北”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相对于中原地区还算可以的,也比较适合于发展“农耕种植”

但即便是如此,在“红山文化”里依然存在着“细石器”北方狩猎文化!

何止是“红山文化”,在东北辽西地区的几乎“所有的”的考古学文化中,全部都有“细石器”存在呢

从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乃至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无一例外全部都有“细石器”狩猎工具存在~~~

——-他们算“纯粹的农耕民族”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遗存,主要存在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自东北至西南呈半月形分布

即便是后来进入到“新石器农耕时代”,北方狩猎者被逼退至“北方边缘化地带”,

在这些北方狩猎者后裔所创造的“新石器文化”里,基本上都残存着一些“狩猎/畜牧经济模式”,而并不是我们所简单想象的都是“纯粹的旱作农耕经济”!

比如,

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白泥窑子文化、庙子沟文化和阿善文化等,象征着细石器传统在这一带的延续发展着

在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常山下层文化、菜园文化、齐家文化等,也屡有细石器的存在

在西南地区,四川岷江上游的茂县“营盘山遗址”,文化属性当为“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营盘山遗址里也发现了大量细石器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国人一向以当“纯粹的”农耕民族而感到自豪,那么,

上古历史上的这些并不是“纯粹的”农耕民族的古代人群(拥有狩猎/畜牧文化因素),就不值得我们感到“自豪”了吗?就要进入到我们的“鄙视链”里去了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一些“爱国的”国人坚称,

「青铜冶金技术」绝不可能是由至下的“狩猎/畜牧民族”发明出来的,只可能是由具备烧陶器的用火能力的“纯粹的农耕民族”方才能够发明得出来!

一个常举的例子,就是西北旱作农耕文化“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那一把青铜刀~~~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目前已知最早在东亚出土的青铜制品~~

但有多少人具体了解马家窑文化的这个出土了青铜刀的“林家遗址”呢?

林家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细石器和石刃骨柄复合工具,而且,林家人的畜牧业也很繁荣,羊已成为林家先民畜牧的主要对象,在林家先民们的肉食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尽管林家先民仍以农业种植为主体,但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农耕民族”


并且,西北甘青“马家窑文化”越往后发展,比如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农业工具远少于畜牧、狩猎采集工具,遗址中发现有相当多的细石器,这些细石器以及石刃复合工具的使用,与畜牧、狩猎采集经济密切相关,表明畜牧、狩猎采集经济在这里已经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了

如果说在“马家窑文化”的早期遗址里,比如师赵村遗址,农耕到比重还比较高的话(很可能是受到了当地“仰韶文化”的残余影响),但是越往后发展,则狩猎/畜牧的比重越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不管在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中出土的那一把青铜刀,究竟是“外来的输入品”,而是本地的“模仿品”,

「青铜冶金技术」的原创发明,都不可能与东亚“纯纯粹的农耕民族”直接相关!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西北“马家窑文化”哪怕在【早期的】师赵村遗址以农业种植为主,狩猎经济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只不过畜牧成分不明显

这很可能说明,西北“马家窑文化”人群是以「北方狩猎人群」的后裔为主,但在中晚期受到了西来的“畜牧文化”的明显影响~~~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北方长城沿线的“中段”——-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庙子沟文化”遗址中因为有“彩陶”出土,于是就被国内专家们给当成了中原“仰韶文化”的一个分支

说得好像东亚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仅有“仰韶文化”这“唯一的”一支彩陶文化似的,那西北的“马家窑文化”又算什么呢?难道它不也是一支非常典型的东亚“彩陶文化”吗?

有些人可能是忘记了,西北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成就,达到了东亚地区彩陶艺术的“巅峰”状态,代表着东亚彩陶艺术最灿烂辉煌的成就!

可结果呢,东亚地区所有的“彩陶文化”成就,几乎都被国人不假思索地划归到中原“仰韶文化”,而西北的“马家窑文化”则别提有多委屈了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不仅东亚地区几乎所有的“彩陶文化”成就,都不假思索地划归到中原“仰韶文化”里;就连在北方边缘化地带出土有“彩陶”陶器的(内蒙古中南部的)“庙子沟文化”人群,也给一并划入到“仰韶文化”人群里!

好一个“大仰韶情结”啊~~~~~~~

“庙子沟文化”人群真的是中原“仰韶文化”人群(偏南亚类型)北上农人的一个分支吗?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