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历史的侧面》【连载】 ——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历史的侧面》【连载】 ——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29)

孟:差不多吧,就是这个意思。要想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当政者的素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要想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各级领导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于律人、率先垂范,带头做出表率作用。
阵:如果当政者的德行上来了,老百姓的德行也会跟着上来吗?
孟:那是当然!你看哈,如果一个当政者的德行很高尚,那么即使他不颁布法令,老百姓也会照着他的样子去做。可是,当一个当政者的德行很低劣,即使他的政令再好、再高明,让人民执行,人民也会很反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阵:好像有这样的感觉,但是……
孟:不用但是,在我们儒家看来,再好的法规法令也要由人来执行才行!如果负责执行的人不行,再好的法令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叫“有治人、无治法”,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阵:嗯?好像有道理哈!
孟:就是嘛,我们儒家主张“贤人政治”,必须让贤人来执政。在我看来,君王有仁爱之心,百姓就没有不讲仁爱的;君王有情义,百姓就没有不讲情义的;君王作风正直,百姓就没有不正直的。
阵:按照你的说法,当政者必须德行高尚,老百姓才易于管理呗?
孟:必须滴!
阵:可是,哪有那么多既有施政能力、道德又很高尚的人啊?[/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0)

孟:所以要“举贤才”嘛!要多多地培养贤人,然后将他们安排到领导岗位上,尽量让这些贤人来执政,别让小人来执政,“近贤人,远小人”,这就可以实现“贤人政治”啦,然后,天下就大治了。有一次,鲁哀公向我们孔子问政,他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老百姓都服从?我们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都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都搁置在一边,老百姓就会服从;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自然就不会服从。
阵: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贤人啊?
孟:所以要加强教育嘛。
阵: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教育成贤人啊?
孟:No!No!会滴,会滴,在我们儒家看来,人性本善!因此,所有的人通过教育,都能够回归到他自己最原始的那颗本心。人们通过教育,不但能够成贤、还能够成圣。人皆可为尧舜!
阵:啥?人人都能够成为尧舜那样的人?
孟:是啊,相信我没错的。
阵:你是说人性本善?可法家说人性本恶啊?
孟:这个我知道,“人性是善是恶”是我们两家思想最根本的分歧。不过,他们法家是错的,我们儒家是对的。
阵:为什么这么讲?[/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1)

孟:比如说吧,你看到一个小孩在井边玩,玩着玩着就要掉到井里去了,你会怎么办?
阵:赶紧去救他呀!
孟:你是他父母?
阵:不是。
孟:你要结交他的父母,所以就趁此机会去拍他父母的马屁?
阵:当然不是。
孟:你想借此机会做给左邻右舍们看,以博取美好的名声?
阵:你说什么呢?都这个时候了,我哪有那份心思。
孟:就是嘛,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小孩?
阵:小孩都要掉到井里了,能不去救吗?
孟:这不就得了,这种救人的冲动是出自于你原始的本心,是你天生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学习的,而且,这种本能又是纯真善良的,你说,人性是不是善的?你说是不是?
阵:呃……听起来好像有点儿道理。
孟:在我孟轲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都有这样一颗善良的本心,如果没有,那么简直不是人,甚至连禽兽都不如。而这颗本心又可分为四类: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其中,恻隐之心,是仁之发端;羞恶之心,是义之发端;辞让之心,是礼之发端;是非之心,是智之发端。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好像人的四肢,应当尽量扩大充实他们。如果扩充的好,足以安定天下,如果扩充的不好,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阵:按你的逻辑,似乎有些道理,可是,我总感觉哪里有问题。[/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2)

孟:没问题的,请相信我。有一句话说的好,信儒家,得永生!啊不,是“我欲仁,斯仁至矣。”
阵:可是,后世人说你们儒家搞专制啊?
孟:这是什么话?我们儒家什么时候搞过专制?这不是睁着眼儿说瞎话吗?能不能有一点素质?能不能有一点常识?这话是谁说的?你把他找来,我要和他辩论,我就不信我说不过他……
阵:请别激动,知道您善于辩论。但确实有一些人认为你们儒家是提倡专制的,比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不就是搞专制吗?
孟:这哪里是专制吗?有没有点智商?这明明是在强调等级制度嘛,哪里有专制的意思?我真为你们这些人的智商捉急。你想啊,我们孔子的思想是为谁服务的?
阵:好像是为西周制度服务的。
孟:西周是什么制度?
阵:封建制度。
孟:西周封建有什么特点?
阵: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孟:对呀,在西周的封建制里,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他们的名分都是先天定好了的,在理论上永远都不允许变动。一旦变动,就会出现纷争,一旦纷争,就会起祸患。所以,我们的孔子就主张各安其位、各谋其政。
阵:如果不在那个位置上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3)

孟:那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孟:这句话的原始意思是说,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做儿子的样子。
阵:意思就是君主对臣子、父亲对儿子,有绝对的支配权?
孟:No!No!No!正好相反,我们儒家认为,君、臣、父、子都有各自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比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只有君主以礼对待臣子,臣子才会向君主表忠心。看到了吧,我们儒家是最反对专制的,特别是无限度的专制。我们儒家认为效忠是双向的、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周礼的范围内互相尊重才行。后世所谓的“专制”,实际上是法家主张的玩意儿,不是我们儒家的主张。只不过,我们儒家一直在替它背黑锅而已。在我们儒家看来,如果君主不仁,还想要臣子单方面表忠心,门都没有!
阵:如果君主不善待臣子,臣子该怎么办?
孟:这要看发生在谁身上。
阵:如果发生在孔子身上呢?
孟:我们孔子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老者,温文尔雅、活泼有趣。如果有哪位君主慢待了他,他不会做出太激烈的反抗,但是,他会跑。比如,他曾经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阵:啥意思?[/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4)

孟:意思是说,这个国家有道,我就出来做官;如果无道,我就卷铺盖走人。哥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吗?
阵:如果不想跑路,非要出来做官呢?
孟:那我们儒家会非常看不起他。因为在孔子看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有道,则见(现),邦无到,则隐”。意思是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应该出来做官,拿政府薪水,如果不出来做官,整天穷兮兮、苦哈哈地过穷日子,可耻。如果国家无道,就应该归隐起来,躲在家里保全性命,如果非要出来做官,帮助无道的昏君为虎作伥、助纣为虐,那更可耻!
阵:什么是“有道”?什么是“无道”?
孟:如果礼乐、祭祀、战争这些事务由天子来主持和发动,那么就算是有道;如果礼乐崩坏,政令都由诸侯、大夫、甚至由“陪臣”来发动,那就是无道。
阵:说来说去,孔老夫子拼尽气力维护的,还是封建等级制度那一套!
孟:差不多吧。
阵:那么,如果有某个君主慢待了你呢?
孟:谁敢慢待我?我可没有孔子那样的好脾气,孔子认为臣杀君,是犯上作乱行为,但我不这么认为。谁敢惹我,我就造反。
阵:啥?造反![/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5)

孟:是啊,君主要是把臣子看成自己的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成为自己的腹心;如果君主把臣子看当成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当成普通人对待;如果君主把臣子看成泥土、草芥,臣子就可以把君主看成是仇人。
阵:你可真有反抗精神。
孟:那是当然。在我孟轲看来,如果君主做的不好,鱼肉百姓,那么不如干掉他,不能把他留在君主的位置上祸害百姓。
阵:你可真够大胆的。
孟:呵呵,在我孟轲看来,君主有了过错,做臣子的要提出批评。如果君主不听,那么“异姓之卿”(无血缘关系的臣子)可以自行解除君臣关系,不鸟他了,而“贵戚之卿”(有血缘关系的臣子)可以废掉君主,另立新君。
关于这一点,齐宣王还故意问我,说你们儒家最讲究君臣等级关系,为什么对于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商纣这样的事儿还要大书特书呢,这不是弑君犯上的行为吗?我知道,他是在给我下套呢。可是,哥作为战国时期第一辩论家,岂能是这么容易上当的?
阵:你是怎么回答的?[/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6)

孟:我说,我只听说诛杀了一位名叫“纣”的独夫民贼,没听说过有弑君的事情发生。你看,齐宣王还想设套害我呢,让我轻轻松松就化解掉了。哈哈!你看我是不是很厉害?
阵:知道你行,可是后人还是说你们儒家倡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孟:这活是谁说的,你告诉我,我弄死他。在我们儒家经典里,从来就没有说过类似的屁话。
阵:确实如此,我翻遍了儒家的“十三经”,根本找不到这样的话,估计是后人伪造的。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于《韩非子》。上面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后来这句话被汉朝的董仲舒给改造了一下,提出了“王道三纲”思想,大书特书,这才流行起来。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在一些戏剧、小说、话本里经常出现。我觉得,你们儒家又在替法家背锅了。
孟:对对对,就是在替他们背锅。其他背黑锅的地方还多着呢,比如,独裁、愚民、愚忠、私天下……这些玩意儿,都不是我们儒家的,都是他们法家的。
阵:是吗?[/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7)

孟:当然了,只有他们法家才强调君主对臣民绝对的专制、臣民对君主必须绝对的服从,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反抗,而我们儒家从来不倡导这些东西。
阵:你们儒家不主张“私天下”?
孟:当然了,我们主张“公天下”,我们的治国目标是天下大同,认为君主专制是有害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阵:这好像是黄宗羲说的,“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孟:差不多吧,就是这个意思。
阵:看来,你们儒家真的为法家背了不少黑锅。我们不提这个了,还是了聊一聊孔子吧,你认为孔子这个人怎么样?
孟:没说的,孔子是我们儒家的大圣人,而且是全天下的大圣人。
阵:可是我翻了无数遍的《论语》,从未发现孔子本人承认自己是圣人。他说,“若圣与人,则吾岂敢”。你看,连孔子本人都不承认自己圣人,甚至连“仁人”、“善人”都不是,你怎么说他是圣人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8)

孟:那是孔子谦虚,如果孔子不是圣人,那谁还能是圣人?
阵:可是按照孔子对于圣人的定义,他达不到圣人的标准啊?
孟:那是以前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人在活着的时候是成不了圣人的,而我们的孔子就是一个活着的圣人(“圣之时者也”)。
……

就在阵疯和孟子对话的时候,庄子这搞怪老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又冒了出来,且对孟子的话嗤之以鼻。

庄子(以下简称庄):哇哈哈哈……拉倒吧,腐儒又在忽悠人了,满嘴跑火车,就是不干实事儿。
阵:这话怎么说?
庄:孔子能算哪门子圣人,都是他弟子们忽悠出来的。
阵:真的假的?
庄:这么说吧,按照孔子自己的标准,德行高的人分三种,一种是能够做到“修己以敬”的人,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德行搞好的人。这种人被他称之为“君子”。
阵:第二种人呢?
庄:第二种是能够做到“修己以安人”的人,也就是不但能把自己的德行搞好,还能安定其他人、使其他人的德行也跟着好起来。这种人被他称之为“仁人”。
阵:第三种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39)

庄:第三种是能够做到“修己以安百姓”的人,这种人不但能够拥有君子和仁人的品德,还能占据权位,济世安民,为人民谋福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
阵:哦,按照这个标准,孔子是圣人吗?
庄:当然不是,他顶多算是一个君子,半个仁人,至于圣人嘛,想都不要想了。
阵:为什么呢?
庄:我不是说了嘛,圣人不但要自己品质高尚,还必须能够占据权位,就像尧、舜、禹那样,有施政的机会,能够为人民造福,必须有政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圣人。你看孔子什么时候有过权势?为人民造过什么福?他就当过几天的小官,还让人家给撸了。他真正拿的出手的身份,也就是一位比较出名的民办老师。
阵:那孔子为什么最终成了圣人?
庄:还不是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忽悠的。起初,孔子打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你要是说他是圣人,他能跟你急。可是,孔子不愿意当圣人,他的学生乐意啊!
阵:为啥乐意?[/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0)

庄:因为他们自己想当圣人啊!你想,老师要是成不了圣、成不了贤,学生们还怎么成圣成贤?这年头,老师靠学生出名,学生靠老师出名,互相忽悠,相互拍马,最后,就一起出名了。
阵:你的意思是互相炒作?
庄:对滴!为了让自己的老师出名,孔子的弟子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的学生“宰我”说,我的老师比尧、舜强多了【8】。
子贡说,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人能比得上他老人家【9】。
“有若”说,岂止人之高下啊,哪一样东西都是如此,我们老师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们孔子还伟大了。
阵:这也太肉麻了吧。
庄:就是啊,在他的学生当中,炒作孔子最卖力的当属他的得意弟子子贡。子贡是孔子晚年时期的弟子,对于老师无比的热爱、无限的忠诚、无限的信仰、无限的崇拜。有一次,鲁国的相国问子贡,你的老师是圣人吗?子贡说,我们的老师当然是圣人,他“天纵之将圣”(也就是天生聪明的意思),其他人根本没法和他比。
阵:吹嘘的有点过头了吧?[/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1)

庄:是啊,子贡的说法纯属吹牛X,孔子之所以多才多艺,是因为他小时候受过苦,出身卑贱,所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这才见多识广、多才多艺,根本不是子贡吹嘘的那样,是什么天纵聪明。后来孔子死了,有人攻击他,说孔子如何如何不好,比子贡差远了。子贡一听,急了,多次站出来为他的老师说话,说那些攻击老师的人不知深浅,我子贡哪里比得上老师?我们老师,就像天上的日月,谁都没法相比【10】。
……

这时候,待在一旁的孟子急了。

孟:周隐士,请您不要胡说,我们老师确实是圣人!
庄(指着孟子的鼻子):你别说话,我还不知道你。你的学生公孙丑,说过你是圣人吧?
孟:是啊,但我可没承认。
庄:这个我知道,你觉得那个子贡是不是圣人?
孟:当然也是圣人!
庄:这不就得了,一代吹嘘一代,后来你们都成圣人了。
孟:呃……这个真不是我的意愿……
阵:这个我也知道,孔子是“至圣”、颜回是“复圣”、曾参是“宗圣”、孟子是“亚圣”。儒家是一门四圣。
孟:多么光荣啊!
庄:多么恬不知耻啊!没羞没臊……
孟:你说什么?
庄:说你咋地?
……
﹌[/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2)

阵疯一看气氛不对,赶紧转移话题。

阵:庄子先生,您认为孔子配得上是圣人吗?
庄:我不是说过了吗,孔子配不上圣人的称号。
阵:那么,谁能配得上圣人呢?
庄:这个世界上,哪有圣人?也不应该有圣人。
阵:啥意思?
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阵:啥意思?
庄:你想哈,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是不是要做好防范工作,一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
阵:是啊。
庄: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之法,可是,这样的做法对付小偷小摸还行,一旦大盗来了,背起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就跑,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捆得不结实,那么之前所做的防备工作,是不是都白费了,而且相当于给大盗们做好了准备?
阵:好像是这个道理。
庄:所以说,所谓的圣人,实际上就是为大盗守卫财物的人?
阵:这话又怎么说?[/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3)

庄:比如当年的齐国,初建的时候,规模不大,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渔网撒布在水面上,犁锄耕作着土地,方圆两千多里,井然有序。整个国境之内,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可是,田成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以后,一下子就窃据了整个齐国,连同各种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也一块儿给夺了去。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稳居尧舜那样的地位,小国不敢非议他,大国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着齐国。你说,那些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是不是在替大盗积聚财物?而那些所谓的圣人,是不是在为盗跖这类的人防守财物?
阵:听起来很有道理。
庄:所以说嘛,“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阵:那么,就不要圣人了?
庄:不是不要圣人,而是要对权力和圣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警惕圣人的蜕变,防范对于“圣人”这个称呼的盲目崇拜和盲目服从。
阵:为什么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4)

庄:你看哈,历史上的那些暴君哪一个不是站在神圣的位置上,集圣人和大盗为一身。在名义上,他们是圣人或天子,但是,在具体行动中,却是盗贼、恶魔。一旦圣人蜕变成大盗,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在我们道家看来,应该“绝圣弃知”,断绝礼、法、仁义这些东西的神圣化,因为一旦将这些东西神圣化,就会使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此作为伪装,表面上行公益之事,暗地里行个人之私。
阵:你的意思是,淡化圣人的味道,让圣人走下神坛?
庄: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圣人也是普通人,不过比普通人优秀一点儿罢了。他们的智商更高、看问题更长远,也更加有毅力。比如,孔子的知识是学来的,而绝非什么“天纵之将圣”。这种提倡不学而知的风气一旦传扬起来,往小了说,会带坏小朋友,让他们觉得读书无用;往大了说,会引起“造神运动”,至于“造神运动”的结果嘛,呵呵,你懂的,我就不说了……
阵:是啊,是啊,领导人尽管雄才大略、多才多艺,但领导人也是人,也会犯凡人的错误,绝不能盲听盲从、盲目地崇拜领导人,也不能盲目地服从领导人。[/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5)

庄:不但“圣人”不能盲目地崇拜、盲目地服从,就连那些礼法、仁义也应该放弃。
阵:什么?连礼、法、仁义都不要了?那么世界的秩序岂不是乱了套?
庄:怎么会呢?你想哈,有一年天下大旱,河里的水都干了,两条鱼没了活路就紧紧贴在一起,互相吐出唾液,彼此湿润对方,希望能多活一会儿。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感人?
阵:是啊,相濡以沫嘛!
庄:可是,就算是再感人,也不如大江大湖的水都涨满了,鱼儿们都游回江河湖海,彼此相忘于江湖,从此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岂不是更好?
阵:对呀!对呀!好像很有道理。
庄:所以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至于礼、法、仁义、道德这些东西也一样,与其拿来限制人、约束人,赞誉尧、舜是圣人,贬损桀、纣是坏蛋,不如将这些规章制度全都给废掉,大家集体回到原始社会去。没有了比较,也就没有了纷争,没有了纷争,社会也就安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阵:呃……好像对,又好像不对,看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哪里又存在问题……[/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6)

庄:没问题,信道家,没错的!
阵:呃……

听了这话,旁边的孟子哈哈大笑。

孟:哈哈……都说我们儒家思想过于保守,他们道家比我们还要保守,一竿子支到原始社会去了,啥都不闻,啥都不问,消极厌世,无所作为,可笑死我了。
庄:你说什么呢?有啥可笑的,我们这叫“无为而治”。
孟:拉倒吧,老子的“无为”是“真无为”,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可是你庄子的思想是什么,是“真无为”啊!啥都不管,当甩手掌柜。
庄:无为又怎么样,总比你们儒家的“假仁假义”强吧!
孟:你说谁假仁假义?
庄:说你了,咋地?
孟:我要和你辩论!
庄:辩论就辩论,怕你不成?你孟轲善辩,我庄周也不是善茬!
……

眼看两个白胡子老头又要吵起来,阵疯只好再次借机开溜。

Cut!

以上是阵疯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给您带回的新闻报道,不知道大家听出什么,是否有所感悟。[/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7)

其实,秦朝以后的皇权流官体制(郡县制)是按照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照理说,也应该按照法家思想来指导才更为合适(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秦朝)。可是,由于秦朝速亡的原因,法家思想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谈法色变,谁都不敢在公共场合谈论法家思想,尤其是到了汉代以后,专制的皇帝将儒家引入进来,充当意识形态的门面,很多人据此认为,法家思想从此消失了,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法家思想从来没有消失过。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的繁荣昌盛起来,只不过在暗地里偷偷地进行。一直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生怕外人瞧出来。至于具体实施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类人:
一个是专制的帝王,他们在表面上宣称要奉行儒家的“王道”,在暗地里却偷偷实行法家的“霸道”,人们称之为“外儒内法”。
一个是历代的改革者,比如王安石、张居正这些改革家。他们在推行改革时,往往在表面上声称要进行儒家的改革,可是在具体的施政措施上,却只能采用法家的手段。这倒不是他们不愿意采用儒家,而是因为儒家实在是太不争气,在改革方面几乎什么具体的施政措施也拿不出来,只有一些空泛的道德说教,不信你考察一下历朝历代的改革、变法,无一例外都是法家的,没有一个是儒家的。谁让郡县制是按照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的呢?其指导思想也必然是法家的。[/cp]
楼主:一阵疯818  时间:2019-06-03 15:20:02
[cp]《历史的侧面》(348)

还有一个,就是吏。古代的“官”和“吏”不同,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官与吏判若鸿沟、泾渭分明。
一般说来,明清时期的吏,指的是那些考不上科举,谋不到功名,无法走上仕途的人。他们迫于生计的问题,不得不委身于官府充当幕僚和师爷、以及身份更加低贱的衙役、长随和跟班,属于统治阶级的最底层。由于这些人仕途坎坷、前途无望,已经没有了晋升的可能,又直接地面对最弱势的老百姓这样的群体,所以,他们连最虚伪的道德面纱也懒得披了,全都露了本性,直接按照法家规律办事,对老百姓大肆盘剥。
但是,不管怎样,郡县制的思想内核依然是法家的,它依据法家思想而建立,也必须按照法家规律而运行。关于这一点,武汉大学的薛国中教授说得特别好,在他看来,“自秦汉以来维护专制统治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法家思想”,那些将“儒家思想视为秦汉以来统治中国人民的主导思想,造成种种罪恶,因而受到不断地批判,这实在是思想界的一桩大冤案。”【11】
另外,薛教授和很多大师一样,不同意郭沫若那一套神理论,认为,所谓的“五阶段论”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而是斯大林的赝品”。在他看来,“欧洲封建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中国周代的封建制度大体相同,而与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大相径庭。”
那么,对于“秦至清”这段历史时期应该如何命名呢?[/cp]

楼主:一阵疯818

字数:3043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8-31 05:42:38

更新时间:2019-06-03 15:20:02

评论数:118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