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谁把这帖子翻出来的?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本帖经过数年打磨将于近期出版,内容已非仅叙述宣帝的历史。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新书第一章:




第一章 杀戳迭起, 卫太子风雨飘摇



太始三年(前94年),河间人钩弋夫人为时年63岁的汉武帝生下了他的少子刘弗陵,因此子是钩弋夫人孕十四月而生,故武帝对此评论说:“听说以前尧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而生下尧,现在钩弋也是这样。”于是将钩弋夫人所生刘弗陵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对于武帝此举,司马光很不满。司马光认为作为一国之君,为万众所瞩目,他无论说什么或是做什么,天下都会无不知之,因此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慎重。就当时的情况而论,卫子夫皇后与卫太子刘据都没有什么过错,而武帝却将钩弋夫人生刘弗陵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尧是古代的圣君,而武帝期许少子以尧,分明是想让他的少子做他的继承人,而在刘据仍居于储君之位的情况下,武帝只有先废黜太子刘据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所以武帝虽然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命了这么一个门,却透露出了他意欲动摇其长子刘据太子之位的意向。结果让奸邪之人揣摸到了他的心意,知他奇爱少子,想以少子为嗣,遂有倾危皇后、太子之心,最终酿成巫蛊之祸:“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司马光显然是不满武帝把想法透露出来,但站在武帝的立场上看,他虽有更易储君之心,若不表露出来,臣下如何能知道并助他实现这个愿望?要知道在此之前,他曾多次明确表达过对太子刘据的支持。
如太子母子本就因知道武帝嫌太子仁恕温谨,缺少霸气,不像自己,而心中不安,后来武帝宠幸的女子诸如王夫人、李姬、李夫人等都生了儿子,这不免更让他们忧心仲仲。武帝知道后,特地让卫青给太子母子传话说:“汉家的许多制度都处在草创阶段,加上边境很不安宁,朕若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从效法,不出师征伐,天下就无法安定下来,因此不得不劳乏百姓。如果后世又出现像朕这样的君主,那就是在重走秦朝灭亡的道路啊。太子敦重好静,一定能安定天下,不让我担忧。想寻求能够守成的君主,哪有比太子还贤德的人!听说皇后与太子有紧张不安的想法,怎么会有她们担心的事呢?你可以把朕的意思告诉他们。”
再如卫太子每每劝谏武帝不要征伐四夷,武帝总是笑着说:“朕承担劳苦,把安逸留给你,不也是很好吗!”
再如武帝每每外出巡行时,都会把朝中的事托付给卫太子,宫中的事交给卫后处理。武帝回京后,卫太子在报告工作时,往往只是说那些大事,武帝也并无异议,有的时候甚至问都懒得问。卫后见卫太子每每自行其是,担心会惹武帝不满,常告诫太子要把事情留下来,等武帝回来后,根据武帝的意思裁决,不应该擅自决断。武帝听说后,赞成太子的行为而不认可卫后的主张。
又如武帝身体曾稍有不适,让小黄门常融去召唤太子来见自己,常融回来后对武帝说,太子听到武帝生病的消息后,面有喜色。武帝闻言嘿然不语。太子来后,武帝看他的脸上有泪痕,可是他却假装高兴,与武帝谈笑,这武帝感到很奇怪。就详细询问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太子一听说武帝有病,就担心得哭了起来。武帝为此大怒,为避免再有谄害太子之事发生,遂诛杀常融,以警效尤。
所以说,一直以来,武帝给世人的印象都是很宠爱太子,所以他不表态让人们知道他的想法变了,谁敢直接向卫太子发起挑战呢?
而察武帝有易储之心的原因,乃在于他与太子矛盾日深,恶化了与太子的关系。
首先,治国理念不同。武帝治国推崇儒表法里的霸政,在位期间,他高扬春秋《公羊》学大一统、大复仇的旗帜,外征四夷,内兴文治,取得重大成就:“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但其消极后果也很严重:“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社会因此而发生分裂,以官僚阶层为核心的既得利益阶层,支持武帝建功立业;非既得利益阶层主要是工商业者、地方豪富及广大的小农阶层等则因利益受损,而对武帝之举深恶痛绝。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天汉二年(前99年)关东出现“自西汉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来自下层的大震动” ,这次暴动遍及关东地区,参与暴动的百姓相聚在一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他们攻打城邑,掠夺乡里,声势甚盛。武帝派绣衣使者,发兵分布逐捕,历时数年,方才免强将暴动镇压下去。但盗贼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此次镇压过后,盗贼很快又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卫太子目睹时局之严峻,思有以变更以苏民困,故武帝虽诏令卫太子学习《公羊传》,但卫太子对讲尊尊亲亲、重视宗法情义及伦理秩序,视民为君本,重民命、爱民财的《谷梁传》更感兴趣,在掌握《公羊传》之义后,又私下里学习《谷梁传》。其政治理念主张施行仁政,反对武力征伐。因此多次劝谏武帝不要兴师四夷。由于武帝外出巡幸期间,常让卫太子代理朝政,卫太子遂利用这一机会,纠偏武帝之政以便民,对武帝的政令多有变易。就武帝而言,他此前曾言及要彻底解决汉朝所面临的内外问题,然后由卫太子来守成。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使他逐渐认识到,在他有生之年,很可能难以完成既定的任务。这就要求继立的君主,继续坚持他的道路,来实现他未竟的事业。而卫太子显然志在守成,无意继其遗志。这不免让武帝深以为忧,担心卫太子继位之后,不仅不能使他开创的局面得到发扬光大,并且还会有使汉家统治走向衰落之虞。另外太子因屡行德政而深得民心,这也为武帝所不喜。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其二,太子羽翼已成,让武帝对他充满疑忌。太子自元狩元年(前122年)四月被立,至太始三年(前94年)武帝少子出生时,已为国之储君29年。在此期间,武帝委任卫太子的母家卫氏外戚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卫青、霍去病长期统兵征伐,卫、霍遂以军功屡受封赏,卫青拜爵长平侯、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拜爵冠军侯,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位极人臣。卫青的三个儿子又皆被封为侯。与此同时,他们属下的大批将校也因功被加官进爵,活跃在当时的政坛之上。如元朔二年(前127年),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元朔五年(前124年),诸校尉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等分别被封为合骑侯、龙頟侯、南窌侯、乐安侯、涉轵侯、随成侯、从平侯;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皆被赐爵关内侯。元朔六年(前123年)以卫青统军征匈奴有功,特置武功爵,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是役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郝贤为众利侯。元狩二年(前121年)封赵破奴为从骠侯,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元狩四年(前119年)封路博德为符离侯、邢山为义阳侯、李敢为关内侯,徐自为爵大庶长,其他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卫青、霍去病为领袖的庞大的军功外戚集团,成为太子母子的重要依靠。尽管这个集团随着霍去病、卫青的先后去世,再加上武帝的压制,在武帝后期的政坛已呈江河日下之势,但这支力量还在,一旦太子有召唤,没有人敢保证他们不会倒向太子。另外,武帝从培养接班人考虑,太子长大成人,入居太子宫后,武帝特为他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处起博望苑,让他自行招揽天下贤俊,许多人由此成为太子集团的成员;后又因经常代武帝处理国事,一些在朝中不得意的所谓“宽厚长者”又渐渐聚拢到他的旗下,因此到了武帝晚期,以卫太子为核心,在武帝之外,俨然又崛起了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在武帝和太子并存的长时间里,朝廷中自然存在着两类官僚。一类是追随武帝开边、兴利、改制、用法之臣,他们是多数;一类是拥护‘守文’的太子的所谓‘宽厚长者’,他们是少数。武帝和太子既然各有一班为自己效力的臣僚,他们的关系就超越了宫廷生活中的父子关系和个人权势关系,而具有朝廷中两种矛盾的政治势力的性质。” 这就让嗜权如命但因日渐老迈导致执政能力持续下降的武帝,对卫太子心生疑忌成为必然。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其三,武帝担心若由卫太子继位,汉家会再度出现太后擅权的局面。却是眼见自己日渐衰老,死亡在即,卫太子继位已指日可待,而若如此,以太子母子关系之亲密,尽管太子已是成年人,他继位后卫皇后仍会插手朝政,因为从汉代的传统看,“汉母后预政,不必临朝及少主,虽长君亦然。” 若如此,则庞大的卫氏外戚集团成员自然也将随之复起而遍据要津,卫皇后因此将权倾内外,而这是武帝所不愿看到的。因为汉初由于吕后专权而险些夺去汉家江山的往事,一直是武帝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继而其祖母窦太后对其父子所做的一切,更是让他记忆犹新。汉初吕后专权期间,先后封其兄子吕台、吕产、吕禄、吕台之子吕通为王,其中吕台、吕产还分掌南、北二军,吕氏族人又有六人封侯,权势之盛,一度颇有倾危汉室社稷之虞。景帝在位期间,他的母亲窦太后不仅经常插手政务,还想让景帝立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为储君,把景帝搞得非常被动。后来她明知景帝欲立武帝为继承人,仍然逼着景帝立刘武为储君。武帝即位后,窦氏为太皇太后,仍然干预政事。窦氏崇黄老之术,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以儒术用事,窦氏对此甚为不悦,赵绾又请求武帝不再向窦氏奏事,窦氏闻言大怒,遂搜罗赵绾、王臧的奸利事,并以此斥责武帝用人不明,逼武帝将赵绾及王臧下狱,二人被迫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职,致使朝廷为之震荡,武帝帝位为之不稳。因此从为汉家江山的安危考虑,武帝不希望继他而立的君主身边有一个强大的外戚势力。并且汉家寡居的贵妇人私生活多不谨,在汉代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如刘邦去世后,吕后宠幸审食其。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寡居,私幸董偃。想想自己死后,由皇后晋位皇太后的卫子夫也可能如此作为,让自己蒙羞,武帝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总此数点,武帝就有了易储之心。或许有人会说 ,武帝也就那么一说,本人就当真了,喋喋不休地讲出这么多道理,是不是有点多虑了?事实上,这还真不是瞎猜。武帝长期执政,娴熟统治技巧,为避免尴尬、被动,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往往不直接表态,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有次太子去见卫后,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宦官黄门苏文就向武帝打小报告说:“太子因为在皇后宫中与宫女戏耍,所以出来得晚。”武帝听后,将太子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无缘无故地增加了一些宫女,这让太子甚感莫明其妙,就让人去打听缘故,才知道是苏文背后陷害自己,当时便为之切齿。因为苏文一句话,父亲就赐给自己宫女,太子解读后认为这不是奖赏,而是批评,武帝的意思就是告诫太子,他身为国之储君,以后要君临天下,为民表率,因此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在自己宫外做那些有失体面的事情。再如卫后批评太子擅自处理朝政一事,武帝知道后赞成太子的行为而不认可卫后的主张。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肯定太子的行为就是对太子的表扬吗?其实这倒未必。武帝肯定太子,是欣赏他率性而行,不加掩饰,至于他的行为是否合乎武帝的心思,武帝并没有说,并且始终没有对他的行为有过评价,这是什么意思?很玄妙的。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卫太子不仅不为武帝所喜,朝中掌权的权贵对他也非常不满。因为武帝以王霸之道治国,用法严酷,故治下多严酷苛刻之吏,武帝时期的苛政都是由他们提出并推行的。故卫太子纠偏武帝之政,实际上纠的就是这些权贵的政令,因而招致他们强烈不满。无论是为现实还以后的仕途考虑,他们都不希望刘据为储君。因此这些人不仅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并且还阴谋构陷太子,其中有此人与太子更是势同水火。
后宫中意欲颠覆卫太子储君之位的活动也丝毫不逊于外朝。尤其是那几个有宠并生子的女子,在宫中都甚有势力,而大凡这样的女子,大都居心叵测,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如高祖时戚夫人欲恃宠夺嫡,一度把吕后搞得寝食难安。文帝时窦氏施展手腕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太子的宝座。景帝时王夫人为把自己的儿子胶东王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武帝扶上太子之位,可谓费尽心机。武帝时后宫斗争尤其激烈,只是武帝天性雄猜,最忌被人左右,故宫中女子虽有这种想法,也不敢如戚夫人那样,向他明确地表示出来。这些女子只是拚命地在背地算计卫后母子。比如宦官苏文、常融、王弼等就是受这些女子的指使,经常在武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诽谤太子母子。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霍光诏废刘贺担心刘贺的行为会被视为小孩子心性,因此在诏书中特地引诗经之语以解之:“《诗》云:‘籍曰未知,亦既抱子。”意为不能把他当小孩子看。
另外,霍光废刘贺当然是有预谋之举,一切都是借口。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richardeven1 时间:2014-11-06 13:49:13
武帝是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这其实不是很难判断的事情。
第一,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她们的夫家全部获罪,这就是对准太子的政治阳谋,诸邑阳石是太子的同母姐妹,卫皇后的亲生女儿,要不是武帝下令,谁能动她们呢?而且罪行也很可笑,居然是私通大姨子小姨子,哈哈哈,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最典型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属表兄妹关系,汉代贵族乱伦行为很普遍。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richardeven1 时间:2014-11-06 13:49:13

第二,武帝自己跑到甘泉宫不见人,这就是明显的态度。之所以跑开让酷吏胡来 ,恐怕还是担心自己的安全吧。你别说,太子的政治号召力确实很大,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死心塌地跟随,就此一点,武帝有理由担心太子,也就是所谓的历来皇帝不喜欢太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以为武帝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才去的甘泉宫,而是为了让江充等放开手脚来处置太子。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关西汉子 时间:2014-11-29 18:27: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霍光不是低调,他是霸气外露而不自知。
——————————————————————
时代将他塑造成了魔鬼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关西汉子 时间:2014-12-22 11:50:00
历史中充满了偶然性,但偶然性也要服从历史发展的大势,汉宣帝从一介庶民而为皇帝,仍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
是啊,人都是历史中的人。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字数:15191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8-12-21 20:46:00

更新时间:2019-05-02 21:05:48

评论数:14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