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著名禅宗高僧。他开创了位于京都岚山山麓的天龙寺,闻名于世的日本相国寺奉梦窗国师为开山祖师。梦窗国师在佛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在中日禅宗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梦窗国师毕生憧憬自然,酷爱深山幽谷,培育了众多禅门弟子。除了在佛学上的成就之外,梦窗国师还是一位著名的诗僧。他曾作有一首富含人生哲理的《心头无事一床宽》的诗歌,在佛门中流传久远。诗歌具有很深的哲理。诗云: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诗歌的意思是说,人间沧海桑田,世界成住坏空,人心生住异灭,人生生老病死,一切都在变异,就像青山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黄山一样。如果一个人能够证悟真如本性,找到自我,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无论世事再怎么样变幻无穷,都不会干扰你的清净之心。诗歌最有哲理性的诗句是最后两句,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眼中有放不下的世事,没有宽容之心,即使给你整个世界,你还会生起种种埋怨。如果对世事看不破,放不下,你会生活得十分痛苦。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看破、放下一般人所放不下的各种烦恼痛苦时,他才会活得安闲自在,心无牵挂。这样即使他的生活很清贫,他所生活的环境十分狭小简陋,他依然会感恩知足,能够活出生活的境界。

在历史上有很多禅师都主张“心头无事一床宽”,以便让人能够活得逍遥自在。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劝人要做到心中无事,认为这样才能生活得心情舒畅,轻松自然。禅师在《春有百花秋有月》一诗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的这首诗是佛门中最为流行的诗歌,也是劝人看破放下心中痛苦烦恼的最好劝世诗。禅师认为人世间随时都可以发现自然的美景,春天有百花争艳的美景,可以陶冶情操;夏天有习习的凉风,给人带来凉爽;秋天有皎洁的月光,令人心旷神怡;冬天白雪皑皑,给人以冰雪高洁的遐思。一个人活在世上,在一定程度上活的是一种心境。如果你的心情好了,心中没有烦恼挂碍了,你所看到的一切景物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欢乐,你也会感到在世间处处都充满温馨。所以,慧开禅师诗歌的后两句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代高僧法演禅师曾作有一首《心闲到处闲》的诗歌。诗云: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法演禅师的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活得轻松自在;若是整天放不下世事,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会活得忧愁烦恼。禅师认为,人世间的是非名利都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不实,如果你竟然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舍不得、放不下,你就永远得不到生活的自由。

不过,要做到“心头无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烦恼,绝对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榜上无名、婚恋失意、丧亲之痛、怀才不遇、官场被贬、生离死别等等各种人生的磨难。这些令人烦心的事经常会让人难以开怀。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其《绝句》诗歌中阐述了人世中违背个人心愿的事情之多。诗云: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读一本非常有情趣的书时,他会很快很专注地读完,而且还会感到意犹未尽。想与可心合意的良友相聚却又总是等不到。因此,诗人感叹世间有很多事都常常事与愿违,他由此发出了人生百年真正高兴之时能有几次的感叹。

宋代诗人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中也说明了人生中的磨难之多。诗云:

莫道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表面是写行人在大山之中行走,本来看着下山的路很近,而且很容易走出去,但他们不过是空欢喜一场,本以为走出了这座山后就可以来到一马平川的平原,谁知前面又被一座山拦住了去路。诗人言外之意是在以世间之路来比喻人生之路。诗人认为,人的一生中也是处处充满了艰难险阻,只有不断克服各种磨难之后,才能够逐渐走向人生的坦途。

其实,人生在世,不管你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会伴随着许多不如意的事。《晋书?羊祜传》云:“天下事不如意恒十居八九。”南宋尤袤有警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这些警语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常常是在痛苦和磨难等不如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越是有成就的人,他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痛苦烦恼就会越多。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官宦之人,还是文人骚客,很多人都曾有过人生的失意之事。南唐小皇帝李煜在偏安江南之时,每天莺歌燕舞,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在宋军攻破金陵之后,他肉袒出降,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巨大的失国之痛,使他日日思念故国,郁郁寡欢。他只有借助他的词作来表达这种深悲剧痛。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和《浪淘沙》等传世之作。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丧失亲人的痛苦了。人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之事,即幼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在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双亲,有数不胜数的中年人失去了配偶,还有很多老年人失去了子女。人生的三大不幸在这场罕见的大地震中都无情地发生了,给活着的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据新闻媒体披露,在地震灾区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而精神失常,还有个别人因为失去亲人后,对生活失去信心,选择了自杀。这场天灾带给灾区人民巨大的苦难,使人久久难以抚平内心的伤痛。

人生的烦恼痛苦之事往往会一直萦绕在当事人心头,使他们终日不得开心颜。即便不是失去王位和失去亲人这样的巨大痛苦,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拂心之事也常常搅得人心神不宁。面对诸多的人生烦恼之事,梦窗国师在诗歌中给我们开出了对待烦恼的药方——“心头无事一床宽”。所谓心头无事就是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之时,不要一直记在心头,要学会看破这些烦恼和忧愁,然后能够彻底放下。这就是佛门中说的看破、放下、自在的道理。具体来说,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之事的时候,应当凡事往好处想,不要把事情想得过分悲观。比如,一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都很好,可是在高考中却意外地失利,这对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对他们而言,暂时的不开心肯定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善于从悲观情绪中解脱出来。一个人能够上大学固然好,但上不了大学也并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要想到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人生并非只有上大学才算真正的成功。你可以调整心态,重新再来,或是在其他行业中大有作为。



我们人人心里都有烦恼、困苦的事,然而只要像哭婆一样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将种种烦恼、困苦一变而为幸福、快乐。这并不需要什么神通,只要稍微了悟一些佛陀微妙的佛法,当下体悟通达,在机锋处一转一破,就自然而然能够破愚为明、转痴为悟了。

一个人要做到心头无事,就应当过好当下的生活,不为已经过去或尚未到来的事忧虑叹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为过去曾犯的过错而后悔不已,并经常为此不能释怀;还有一些人,他们常常会为未来的生活操心发愁。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考虑自己将来的日子应当如何过好,自己的老年应当如何过得轻松愉快。他们总是为未来计划很多,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未来做长远的打算,他们在近期内就会有烦恼。诚然,一个人在现阶段适当地为未来做打算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顾当下的生活实际,一味地考虑未来,就难以过好当前的生活。再说,未来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测,与其整天为未来而担心,不如过好当下的生活,这才是最现实的。只有把现在的生活过好了,你才不会给未来留下遗憾,也才能更好的把握将来。

清代诗僧清珙禅师曾在诗歌中说: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禅师的话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无法挽回,后悔遗憾都没有用;将来事情无法预测和把握,过早地为未来作各种谋划也难以随顺人愿。只有把握好当下的生活,你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因此,当你不再为过去或将来的事去唉声叹气和饮食无味的时候,你才能心无杂念,从而过得舒心开怀。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整天为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放心不下。因为心中有事,他们的思绪每天都会为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烦恼痛苦,有的甚至会因此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只有当他们从内心中彻底抛弃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忧虑,他们才会去除心中的石头,从而过得欢乐开怀。

“心头无事一床宽”还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在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别人或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当自己遇到别人的伤害时,大多数人通常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报复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怨怨相报的结果会造成你与人的仇恨越积越深,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其实,在自己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仅能够化解各种矛盾,而且还会使彼此关系更为融洽。我们看到很多寺院的天王殿中都有一尊慈颜常笑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形象告诉我们,在遇到别人的中伤之时,应当学会忍辱宽容。弥勒菩萨有首诗偈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涕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没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从诗偈中可以看出,弥勒菩萨不仅能够忍受别人的谩骂和殴打,而且,对于别人以唾沫吐面,他也能够忍受,不予计较。试想,当你对别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时候,别人还能够对你拳脚相加吗?

的确,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你遭到别人来自语言或行为方面的伤害时,要做到忍辱宽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一定的修养。事实上,只有当你做到了从内心深处宽容别人的时候,你才不会整天为这些不快之事放心不下,从而能够彻底忘掉这些不快之事。自己也会因此活得洒脱自在。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大师这段解读,及准确。很关键。修行人,往往卡在这里!出不来!
【为什么“契理”不是觉悟呢?契理可以算是世间的悟,称为统一心。虽然这种经验很有力量又很宝贵,但在佛教看来并非觉悟,因为其中还有自我,我们称之为“大我”或¨申我”(atman),也就是石头禅师所谓的“理”,但是那不是觉悟,并未让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
将这个理当作究竟真理而紧握不放的人,很可能相信有真实、不变、永恒的本性。然而,佛教的根本教义明白表示,没有不变、永恒的自性,宇宙万有的基础是空性。其实,执着一个永恒、普遍而不变的理就是执着大我。】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二、人人都有灵源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灵源”是指成佛的潜能,或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的成佛种子。它暗示某种自在柔和之物,像一盏温和、无障碍的灯,具有普照力量。
灵源存在于每个众生心中,且为一切众生所共通。只是未悟之前,众生被无明障蔽,灵源被烦恼覆盖。其实,任何有情众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说,每个众生皆是这共通于一切的灵源之流各个不同的分支。
从佛陀的观点,人人都有灵源。换句话说,清净无染的佛性之光处处皆同。但众生未悟,只见自己沉沦在黑暗中,远离灵源。他们将灵源之光视为智慧,自身周边的黑暗则为烦恼。人人皆有自己的烦恼,所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情众生依照自己陷于烦恼的深浅程度,而见种种不同层次的黑暗。对佛陀而言,智慧与烦恼并无不同,虽然如此,佛陀还是无条件地立即回应众生的需求。

当有情众生从这共通的灵源分歧而出时,就朝无量无数不同的方向婉蜒流去,随着各自的烦恼与业报,在各种不同道路上的各个支点流出流入,充塞于生死轮回无尽的六道中。
这两句诗的第一句提到“明”,第二句则有“暗”。“明”代表觉悟, “暗”代表烦恼,或有情众生未悟前的状态。在这两句诗中,明暗互别,彼此相异;明是明,暗是暗,壁垒分明。然而,明暗之间的差异是佛法的一种方便说,用以教导凡夫众生,使他们得到利益。

====================================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这两句诗回应前两句。我刚才说明暗互别,彼此相异,但这种说法源自于佛教某些宗派的教理,并非最高层次的佛法。此处这两句提醒我们,将明暗视为不同的实体并非最究竟的佛法。
假如区别明与暗、烦恼与智慧、生死与涅盘,那就是分别心,而分别心来自于无明。要是你分别,也就是执着种种现象间的不同,并以执着心加以区分,那么你就没有觉悟,仍然愚痴,执著于某种见解。这些特征属于凡夫众生,不属于觉悟者。
此处第一句说明,假使你执著于明、暗所产生的种种现象,就仍然愚痴迷惑。第二句则告诫我们,与理契合亦非觉悟。这里的“理”意指将明暗视为同一,无二无别。若人不分别明暗,则与“理”相应,与“理”契合;但这也不是觉悟。
为什么“契理”不是觉悟呢?契理可以算是世间的悟,称为统一心。虽然这种经验很有力量又很宝贵,但在佛教看来并非觉悟,因为其中还有自我,我们称之为“大我”或¨申我”(atman),也就是石头禅师所谓的“理”,但是那不是觉悟,并未让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
将这个理当作究竟真理而紧握不放的人,很可能相信有真实、不变、永恒的本性。然而,佛教的根本教义明白表示,没有不变、永恒的自性,宇宙万有的基础是空性。其实,执着一个永恒、普遍而不变的理就是执着大我。
===================================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圣严法师下面的解读,十分重要,涉及到对佛学佛法的正确认知。
1.所谓的【法】皆有【自性】【特性】。不是一说【空性】,法的特性都没有了,这是修行人的容易掉入的陷阱。特性自性与空性,是在不同层次谈论法。
任何一法,不论是生理的或心理的,都有其特质、位置,以及(生、灭)经历的轨迹。每一法都安住于自己的领域中。具有独特性质、轨迹与领域的诸法彼此相互作用,这就构成了宇宙(法界)。
“法”,不管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因此根本没有自性,也就是自性本空。从另一方面讲,当诸法从因缘生起时,的确具备各自特有的“性”——这里的“性”是指特性,法具有自己的特性。

2.大师用易经的的阴爻【- -】阳爻【——】来说明【法】,可谓十分高明。《易经》,共有六十四种爻象组合的可能性,这六十四卦既代表一切现象,也可用来解释所有现象。在本质上,每一法都是其余任何一法的一部分,彼此连结,而一切法都是从阴阳所象征的相对元素之间彼此互动而产生的。
大师解读【因缘生法】也是十分到位。诸法因缘生,这些因缘本身也不断改变,而且相互依存。事实上,没有因、缘,没有阴、阳的互动,诸法不可能生起。 “有”、“无”的比较正是阴、阳的互动。

有可以解读为存在,但是【无】不可解读为【不存在】,应该解读为【暗】【遮蔽】【非显现】,这里大师犯了一个普通人的错误。

3.大师运用太极图解读【佛法】高明的地方就在这里!太极阴阳图给人的印象是流动、变动不居的本质,森罗万象随着因缘不断变迁而生起、变异、消失,而且接连生起,与其他现象接触。尽管如此,不管发生多少改变、互动,一切现象都属于阴阳或有无所象征的整体。本质上,万物都在变,但从整体来看,一切皆不动。阴阳仍然同属一圆,每一法皆与其他任何一法相互作用,也含摄其他任何一法。每一法都含摄阴阳所代表的整体,同时也生起于阴阳的互动中。我们不能把法法视为各自孤立的事件,视为相对元素的单独互动,《易经》强调阴阳的互动衍生无量无边的现象。每一法从阴阳互动中生起,不断与其他阴阳所生的诸法互动,而法法之间的互动也是阴阳所生。每一法不只是跟其他任何一法相连,同时也包含一切诸法,包含一切境界,包含整个全体。《华严经》说道: “一沙一尘皆含无量经典,一沙一尘部有一切佛法。”

大师的文字,用当今的国际关系的演化,可以更好的论述。中美双方可以比作国际关系的阴阳两极,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阴阳双方中美两国是完全独立的。其实两国之间是一种互相包容的关系,随着因缘不断变迁而生起、变异、消失,中美仍然同属一地球。
每一法皆与其他任何一法相互作用,也含摄其他任何一法。每一法都含摄阴阳所代表的整体,同时也生起于阴阳的互动中。我们不能把法法视为各自孤立的事件,视为相对元素的单独互动,每一法从阴阳互动中生起,不断与其他阴阳所生的诸法互动。中美两国的关系,正在把地球的各国都卷入进来,阴阳两极,不断相互吸取相关的国家站队。正是【每一法不只是跟其他任何一法相连,同时也包含一切诸法,包含一切境界,包含整个全体】这才是当今修行人,需要不断参学的地方!

4.大师从因缘生法,解读了何为空性,何为生灭。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既然诸法从因缘生,就没有不变的自性,因此诸法是空。正因为诸法因缘生,我们才能认识到诸法的空性;反过来说,正因为空性,所以诸法才能从因缘生起。要是诸法本质上不是空的,那么它们就会是固定、恒常、不变的,如此一来,它们就不会随种种因缘的聚合而生灭。事实上, (因缘所生的)诸法与空性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正是因为诸法是空性,无自性,才会因缘而生,如果诸法不是空性,而是永恒,那么所有的因缘关系就不成立了。法就可以孤立的存在,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举例子,一个人的灵性如果可以永存,那么他就与世界无关了,既然无关,这种灵性也就不存在。
是每一法都含有明、暗,或空、有。一般众生执著于“有”,只看到诸法“有”的这一面;我们只见诸法或种种现象,却看不见现象背后的因缘。但是觉悟的人则看到两者,既见诸法,也看见使诸法生起的空性,因此他们不会执著于现象。

一般众生不能体认每一法都含有一切境或领域,觉悟的人则看见诸法从因缘生起。觉悟者看到诸法从空性而生,因此他们体认每一法皆包含其他一切诸法,而每一法也都被其他一切诸法所包含。

这就是凡夫,只是看到法相、现象的【存在】【显现】【可以感知】【可以思考】的一面,因而有我执法执。
圣人开悟者,不仅可以深观到【有】的一面,还可以深观【法】的【空性】【包含一切法】【关联一切法】【不可感知】【不可思考】的一面。
这就是【回互不回互】的解读。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三、万法含摄于一
(法)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我们都熟悉太极阴阳图,也就是一半是白,另一半是黑的圆。一方面,阴、阳相隔互异;另一方面,阴、阳又都是同一个圆的一部分。虽然石头禅师并未提到太极图,但他也以类似的手法运用明暗这些符号。阴与阳、明与暗虽是对立或相反的元素,却又彼此相互作用。

“性”这个佛教名相有很多意思,有时候指事物本来的模样,如用于“自性”一词中。虽然我们常说“寻找自性”,其实并没有“自性”这种东西;实际上,自性就是法。“法”,不管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因此根本没有自性。从另一方面讲,当诸法从因缘生起时,的确具备各自特有的“性”——这里的“性”是指特“性”。

任何一法,不论是生理的或心理的,都有其特质、位置,以及(生、灭)经历的轨迹。每一法都安住于自己的领域中。具有独特性质、轨迹与领域的诸法彼此相互作用,这就构成了宇宙(法界)。此外,我们应该分辨两种“法”,也就是英文Dharma与dharma的不同。第一个字母大写的Dharma是指佛教教理、原则、方法等的主要部分,小写的dharma则指任何现象或所有现象。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佛法(Dharma)实际上是若干现象(dharmas)的组合。

若看这两句诗的英译,你会发现第一句强调“门”,而“法”则置于括号中。其实应该强调“法”,不必提到“门”。每一法都含摄“一切境”,也就是所有的领域。在本质上,每一法都是其余任何一法的一部分,彼此连结。这是什么意思呢?
曹洞宗时常借用《易经》的术语与符号。《易经》中,以一条中断的线(——)代表阴或暗,而一条连续的线(一)则代表阳或明;这种线条符号称为“爻”,六爻组成一卦。根据《易经》,共有六十四种爻象组合的可能性,这六十四卦既代表一切现象,也可用来解释所有现象。我们现在讨论的足佛法,不是道家或《易经》,但这三者有一个共通点:每一法或现象,无论小大,都是其余诸法的一部分,彼此相连。

我说过,诸法或所有现象都是一切法的一部分,也与一切法相连,而一切法都是从阴阳所象征的相对元素之间彼此互动而产生的。诸法因缘生,这些因缘本身也不断改变,而且相互依存。事实上,没有因、缘,没有阴、阳的互动,诸法不可能生起。一件事物必须与另一件不存在的事物对照比较,才能存在;相对于“无”(不存在),才能确认“有”(存在)o另外, “有”、“无”的比较正是阴、阳的互动。
相对元素的汇合,并不代表它们会静止于一处。太极阴阳图给人的印象是流动、变动不居的本质,森罗万象随着因缘不断变迁而生起、变异、消失,而且接连生起,与其他现象接触。尽管如此,不管发生多少改变、互动,一切现象都属于阴阳或有无所象征的整体。本质上,万物都在变,但从整体来看,一切皆不动。阴阳仍然同属一圆,每一法皆与其他任何一法相互作用,也含摄其他任何一法。每一法都含摄阴阳所代表的整体,同时也生起于阴阳的互动中。

我们不能把法法视为各自孤立的事件,视为相对元素的单独互动,《易经》强调阴阳的互动衍生无量无边的现象。每一法从阴阳互动中生起,不断与其他阴阳所生的诸法互动,而法法之间的互动也是阴阳所生。每一法不只是跟其他任何一法相连,同时也包含一切诸法,包含一切境界,包含整个全体。《华严经》说道: “一沙一尘皆含无量经典,一沙一尘部有一切佛法。”

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既然诸法从因缘生,就没有不变的自性,因此诸法是空。正因为诸法因缘生,我们才能认识到诸法的空性;反过来说,正因为空性,所以诸法才能从因缘生起。要是诸法本质上不是空的,那么它们就会是固定、恒常、不变的,如此一来,它们就不会随种种因缘的聚合而生灭。事实上, (因缘所生的)诸法与空性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明”,代表空性,也就是“灵源” ; “暗”,代表因缘所生的诸法,因为诸法有障碍。诸法是在“有”的领域当中,而障碍及执着是“有”的一部分;空性则是光明的,因为没有任何执着或障碍。空性亦称为“理”,而因缘所生诸法则称为“事”(现象)。

我刚才说每一法都含有阴、阳,如果套用石头希迁的说法,就是每一法都含有明、暗,或空、有。一般众生执著于“有”,只看到诸法“有”的这一面;我们只见诸法或种种现象,却看不见现象背后的因缘。但是觉悟的人则看到两者,既见诸法,也看见使诸法生起的空性,因此他们不会执著于现象。
一般众生不能体认每一法都含有一切境或领域,觉悟的人则看见诸法从因缘生起。觉悟者看到诸法从空性而生,因此他们体认每一法皆包含其他一切诸法,而每一法也都被其他一切诸法所包含。

这段诗偈的第二句说,诸法“回互不回互”。 “回互”或互动,意思是现象间相互关联。例如,在同一房间的人呼吸彼此的气息,所以是彼此相关的。这并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吸入所有的空气——虽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这可能发生。如果扩大这样的比喻,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与法界(整个宇宙)的一切有关系。你们可能很难理解或接受这一点,不过一切诸法是彼此相关,且相互作用的。
然而,这种关系的显现或效果也许历经数劫依然隐蔽不现。你我现在正在谈话,我们之间的互动似乎立即产生效果;在此同时,你也正在和宇宙其他诸法互动,但这可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清楚显现,或甚至永远也不会显现。这就是这里所谓“(有一些法)回互”的意思。
这句诗偈又说“(其余诸法)不回互”,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可分为两种层次来理解:第一种层次是达到“一心”状态的人,对这种人而言,并无回互——没有来、去,如如不动。万法含摄于“一” ;既然一切都包含在“一”里面,实际上什么事也没发生。
第二种层次,是指已经证得“无我”境界的人。觉悟的人对于一切变动、相互关联与作用都了了分明,但是因为他已无自我,所以对这一切毫不执着,也丝毫不为所动。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眼前方寸间,无相无妄念。
行深僧院处,抬头月皎圆。


妙!起码,你的心静了,才可【抬头月皎圆】,一个【深】字,点睛之笔。【无相无妄念】与【眼前方寸间】搭配,表达的就是一种情绪。整个诗歌,就是一幅禅修人的意境画也。
妙!妙!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空性,很难表达。可以说,空性最少表达一种宇宙的可能性,一种希尔伯特空间的特性,在空性中因缘才得以合和生成一切法。
圣严法师用易经的阴阳八卦解释的【法】,是很恰当的。在本质上,每一法都是其余任何一法的一部分,彼此连结,而一切法都是从阴阳所象征的相对元素之间彼此互动而产生的。这只是定性的,但没有表达空性具有空间架构。

比如恋爱情侣关系,男女双方是一个整体,又是独立的个体,组合起来才称之为【恋爱的情侣】。但是这对男女,可能有在不同机构工作,他们又是其他机构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说,【每一法都是其余任何一法的一部分,彼此连结,而一切法都是从阴阳所象征的相对元素之间彼此互动而产生的】

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国家的成员可能包括10来亿人口,整个国家具有多重关系的组合,民族呀,地区呀,风俗习惯呀,语言呀,还具有多种层次的关系,混合起来就是国家的多维度空间架构,这种架构可以称为空性。空性架构,是无形的,非实体的,但是真实的,可感知,可思考的,显性的构架,也有隐形的构架。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tomchioe 2019-01-01 22:41:02
大概说下佛道儒的区分,儒家强调的是中庸,过犹不及被儒家视为无智;道家虽强调无为,但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究其根本还是有一个本体在,也就是本体论。佛法强调的是缘起法,究其苦因,依八圣道修行去除生死根本达到究竟解脱。这三者,儒家偏重世俗的修身养性,道教崇尚升天成仙,但无法脱离六道轮回;唯有佛法才能达到贪嗔痴烦恼永灭。懒虫,你说佛道思想无法分割吗?
-----------------------------
一花一世界.一念三千。阴阳之道。不是凡夫大众的理解,不是中国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是鸡汤,不是逻辑。这是中国人至今完全排斥的思想。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才是他的合理解读。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隐形的架构,说的好!数学公式就是隐形架构,1➕1=2,就是隐形架构,在低温,高温,在真空,在月球,在白天,黑夜,在中国,在美国,它都等于2,光电方程,微积分,相对论,都是隐形架构,就是法,还是无为法,不生不灭。从来就是等于2,但是它不会自己表演2,而是在万物中的显现。当别人已经在演算弦论,推论世界有11维空间时,我们还在讨论空性,别人已经去往太空

所以我要指出,圣严法师对于【无】【空性】的解读存在错误。有可以解读为存在,只是一种显性的架构,一种人类可以感知与思考的架构。但是【无】不可解读为【不存在】,应该解读为【暗】【遮蔽】【非显现】,这里大师犯了一个普通人的错误。
举例,蝙蝠的认知工具是超声波,在蝙蝠世界的【有】的世界,在人类的视觉中就是【无】【隐形】的世界。
在这一层次理解空性,理解【一花一世界.一念三千。阴阳之道。】才可以有更广的感知与深观的视野范畴。
因此,中国人可以说天生不具备这种物理数学的纯理性的思维模式,不明白【超越】的禅宗思想,也就是很自然地。
中国人十分关注男女的合和之道,皇家的权力斗争之术,却不能理解11维的神经元系统构架的意识空间,而欧美文化已经开始了意识的电影创作。【毁灭之日】【全面回忆】【入侵脑细胞】【心灵捕手】【美丽心灵】这种一系列的意识空间的作品,证明欧美社会的普通大众的思维的对象,远远超越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俄罗斯一位作家,把中国文化描述成巫术,原始人文化,包括周易,实在是一针见血。俄罗斯作家一语惊醒梦中人,巫文化不是中国特有,而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共同特征。读周易,感觉在解梦,确实是解梦,周公解梦。巫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万物互渗透。吃哪儿补哪儿。我们在传统的幌子里沉溺太久,不是传统文化害了我,而是我被传统文化所诱惑,不是赌博害了我,而是我自己要去赌博,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卑贱,人性的贪婪,说白了又蠢、又贪、又懒的我,就会指望世上有奇迹。

一花一世界.一念三千。阴阳之道。不是凡夫大众的理解,不是中国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是鸡汤,不是逻辑。这是中国人至今完全排斥的思想。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才是他的合理解读。

禅宗的大自由,正是一种超越古典的巫术,重新解读周易与巫术的超越。这种超越,国人至今完全不明白。结合当代官方网站对60年代的记载,应该是一种比较客观真实的表达,但是国人绝大多数还是不能深观之。只有通过禅修,结合西方哲学训练,以及现代科学思想的理性思考,才可以在人类意识空间之中比较合理的解读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现在,人造钻石的成功,不仅是商业的胜利,还是人类理性的胜利。人造钻石,和天然的钻石的构成100%相同。但是,它的诞生绝不是靠周易,也不是靠禅,靠佛,靠巫术,而是靠的科学成熟。一颗人造钻石解释了人类文明所蕴含的真理,就是理性。就是法,这才是法的本质。俄罗斯核电站维修时,发现用来包裹辐射芯棒的铅层都变成金子,是真的金子,再次验证了全部物理理论,铅在辐射下失去一个中子,自然成了金子。这一切与东正教又有什么关系呢,点石成金是人类集体做了几万年的梦,只有在核辐射下才能成为现实。理性的胜利,法的普遍性原理。


说得好。说明科学理性的实证,才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工具。古代印度的哲学,太超前了,因此属于一种人类正常智慧之外的思想。可以说,华夏文化的源头,就是古印欧人入侵、扩散到东亚大陆,中原地区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以后带来的古印度大陆的古印欧人的文化。现在考古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事实。只是在媒体上,不可以随意顺畅的传播罢了。

古印度大陆的古印欧人的文化,才导致了华夏文化道家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派,可以说是东亚大陆的学术中心。齐国的稷下学派,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因而有了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发展的。

当代学者,完全不知道黄老之学的源头,不知道黄老之学的产生远远早于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只是西周官方的礼乐秩序道德伦理的翻版。西周官方的礼乐秩序道德伦理,是针对古印欧人针对东亚大陆统治而产生的思想,属于第二层次的思想。只有黄老思想才是源头,因此西汉建国,自然官方皇家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术,而儒家董仲舒学派思想只是汉武帝时期才完全成熟,成为了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

秦始皇执政后,废除了吕不韦的大多数措施,重新启用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将其意志推行到了全国,不久又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使得包括黄老道家在内的百家思想遭到了沉重打击。汉朝取代秦朝以后,黄老思想的治国精髓变为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当时的淮南王刘安还组织门客编撰了《淮南子》,成为了黄老道家巅峰性的著作。司马迁受其父的影响,其著作《史记》处处流露出黄老道家的思想,而且因为道家治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

但是当今的中国学术界,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存在许多荒谬,无法说清楚的地方。因而把【道德经】【易经】只是在巫术层次运用,风水算命上使用,甚至招商银行的2018年终总结,都请风水先生传授风水之术。可见2018年的中国精英阶层,还是处在巫术精神中,科学理性是根本无用的。

2018年中,我也赞叹楞严咒、念佛号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保佑,确实很灵的,可以消除魔鬼的遮蔽!

这又一次证明,科学理性在中国的因缘不成熟!科学理性在中国就是魔鬼之术!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是佛顶上化佛所说,故微妙不可思议。《楞严咒》里边所讲的,都是降服诸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 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会,或念全咒,都是惊天动地。佛顶光明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降伏一切妖魔,成就一切功德。
持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怨敌,摧毁一切邪巫诅咒,避免一切灾难横祸,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消除一切奇难杂症恶疾。又可避免一切地水火风空、刀兵、星变、饥馑、牢狱、魔类、冤仇、疾病等灾。所求诸愿,悉能成就,求子,求长寿,等等。持诵此咒的人,常得日月星斗欢喜拥护,大降吉祥,逢凶化吉。命终之后,十方国土,随愿往生。 [1]
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成佛,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咒」就是感应道交。它有一种力量。离开咒文能念叫诵,对着咒文念叫读。若能常诵楞严咒,可消除宿世业障。这是楞严咒的妙用。唯持咒者,须渐入戒定慧,渐持清净戒,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有信心,不求感应,念无所念,始得大用。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国家的成员可能包括10来亿人口,整个国家具有多重关系的组合,民族呀,地区呀,风俗习惯呀,语言呀,还具有多种层次的关系,混合起来就是国家的多维度空间架构,这种架构可以称为空性。空性架构,是无形的,非实体的,但是真实的,可感知,可思考的,显性的构架,也有隐形的构架。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tomchioe: 2019-01-02 07:41:24 评论

中国人都被你代表了?你这句话是什么逻辑?那这样说的话,就是说中国人的思想都是正确的,如果不符合中国人的思想就是错的?



天雪地灵: 2019-01-01 21:44:55 评论

无稽之谈,空性不是任何现象,也不可以言语形容。



tomchioe: 2019-01-01 22:54:55 评论

空性,是在说常不可得所以是空,我不可得所以是空,涅槃不可得所以是空。也是所谓大乘的一实相印,和所谓小乘的三法印。所有修行的目的就是去除贪嗔痴烦恼,贪嗔痴烦恼没了,就是无量无数永灭,你能说空性是什么存在?你能说涅槃是什么东西?还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吗?例如阿罗汉死了,生不然不生亦不然



tomchioe: 2019-01-01 23:04:20 评论

佛法,不见得知识分子才能理解,无明就是知,自己悟去吧。说什么开悟要参禅宗公案,这是盲人摸象,禅修也不是你说的那样。禅修是依安那般那收摄杂念,思维苦集灭道,思维善男子何以剃除须发出家修行,如实观察苦因,明白贪嗔痴烦恼根源,然后具足无常无我的条件,达到涅槃解脱。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6:36:47 评论

评论 tomchioe:一花一世界.一念三千。阴阳之道。不是凡夫大众的理解,不是中国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是鸡汤,不是逻辑。这是中国人至今完全排斥的思想。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才是他的合理解读。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7:48:48 评论

评论 tomchioe:现实生活的哲学,必然是因缘成熟的哲学。一切法,都必须应照因缘关系而存在,而现行。否则,一切法,因缘不成熟,而你的心呈现出某种显现,那就是幻觉,因而是非法的状态,是一种魔鬼之道。 佛魔一体,是魔还是佛,一切因缘定。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7:49:50 评论

评论 tomchioe:招商银行的2018年终总结,都请风水先生传授风水之术。又一次证明,科学理性在中国的因缘不成熟!科学理性在中国就是魔鬼之术!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7:51:03 评论

评论 tomchioe: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7:58:49 评论

评论 tomchioe:读当代历史,单独从科学理性解读,就会得出魔鬼的结论与想法。只有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才会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才回会有大的智慧。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2 07:58:41 评论

评论 tomchioe:一切看因缘是否成熟。这一点,大和民族可是大大的超强,美国统治下,日本国力大大发展,搞得美国人很不爽。统治者成了一个看门的大爷,特朗普的愤怒,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读当代历史,单独从科学理性解读,就会得出魔鬼的结论与想法。只有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才会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才回会有大的智慧。

一切看因缘是否成熟。这一点,大和民族可是大大的超强,美国统治下,日本国力大大发展,搞得美国人很不爽。统治者成了一个看门的大爷,特朗普的愤怒,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之所以,有此心得体会,还是源于龙树菩萨的【中论】。特别是圣严法师对因缘所生法的解读,才产生【读当代历史,单独从科学理性解读,就会得出魔鬼的结论与想法。只有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才会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才回会有大的智慧。】的结论。

所谓科学理性,所谓魔鬼,所谓成佛。皆是源于凡夫的内心之分别也。科学理性在欧美社会是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因为欧美社会的人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在中国,科学理性在因缘不成熟的时间、地点随意运用,就会造成极大的荒谬与血的惨剧!此种教训,太多哟太多!林彪事件,就是证明!
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在中国就是最科学最理性,阴阳八卦,风水算命就是最大的智慧!因此搞原子弹不如卖茶蛋,也是十分合乎当时的因缘条件!也许,搞原子弹不如卖茶蛋,再次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龙树菩萨才说【[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没啥意思?不懂吧。
就是没有啥子科学之法,理性之法,一切的法都是一种幻想!都不是永恒的之道!

所谓的法就是人心,人的意识空间的演化!因缘和合,条件成熟,就会在人的心中升起【甲法】【乙法】【丙法】。科学的公式与规律、原理,只有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才会从隐形构架成为显性的现实构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在20世纪才从从隐形构架成为显性的现实构架。

同样,科学理性在东方社会,完全的从隐形构架成为显性的现实构架的因缘不成熟,人的意识形态不到位,因而他只是一种隐形构架!阴阳八卦,风水算命才是完全的显性的现实构架!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

立中道义者,以知一切法性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无所住,故无所住即中道义。所谓离边不住中,是中道义即此意也。无所住具有二义,一者无所在,二者无所不在。

无所在者真空也,于真空中,无一法可得,亦无所在处可得,故曰无所在。无所不在者妙有也,真空遍满一切处一切时,横遍坚穷,无欠无余,故无所不在。是知无所在即无所不在,全空即有。无所不在即无所在,全有即空。是即无所住义,即无所有不可得义,亦即中道义。

无一法可得,故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横遍坚穷无欠无余,故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此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论主独撰意。

能说是因缘,谓空是因缘空,有是因缘有。因缘空则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则不碍有。因缘有则有无自性,有无自性则不碍空。空不碍有是理不碍事,有不碍空是事不碍理。如是理事圆融,无言不碍言说,言说不碍无言。故佛说法四十九年,却道未说一字。

若人执有执空,执理执事,执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皆是戏论。中道义能灭如是等戏论。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生灭、常断、一异、来出,皆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无性皆空,故曰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出者,不去也。此八不当中,以不生不灭为本。法若不生不灭,自然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

不生不灭者,根本在于不生。法若不生,自然无所有不可得。法若无所有不可得,自然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故佛说一切法无生,无生即是中道。入无生忍者,即是证入中道。

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品无生,即是证一品中道。二地菩萨破二品无明证二品无生,即是证二品中道。如是乃至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地,乃至等觉,破十一品无明证十一品无生,即是证十一品中道。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品中道,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此是别教菩萨,若论圆教菩萨,自初住以来,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品中道。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品中道,转身成佛。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既然中道即是无生义,故当明无生。第一诸法皆因缘生,因缘所生,则法无自性,法无自性是则不生。第二生有四种情形,即自生他生自他共生和无因生。

法不自生,生即是增,无增则不生。法若自生,应自还生自,不应生法。然自我等于自我,即是不生。如果法自生者,应是妈妈生妈妈,不生儿子。或者有人说,眼见妈妈生产,云何无生?当知妈妈尚属因缘生无有自性,况能无自性更生无自性?我人所见[生]者,皆是误执因缘幻现为实有耳。

亦不从他生。或者有人认为法从因缘生,即是从他生。当知因缘尚无自性,何能生法?若执法从他生,当是牛生马,马生羊,羊生人。

或者有人认为,独男不生,独女不生,男女和合则生。然法不从自他共生,因为自不生,他不生,自他和合当然不生。例如土中无金,水中亦无金,水土和合只能成泥,焉能成金?

法无因云何生?生者是果法,果从因来,无因焉能有果?同时有因尚不生,无因而生,无此道理。

所以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知一切法无生也。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问曰:诸法无自性,因为诸法从因缘生,以法无自性,所以不生。然法既从因缘生,则诸法自性应在缘中。

答: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如果法无自性,诸法自性却在缘中,应是他性,非法之自性。譬如牛自性不在牛中,却在马中。则应是马自性,非牛自性。

当知无自性当下即是因缘生,因缘生当下即是无自性,不可定执有因缘生,亦不可定执有[无自性]。以因缘生法,即是空义。例如父母子女因缘成家庭,家庭只是假名,而无实体。如果家庭有实体,应是无父母子女,仍有家庭。故般若云,世人分别一切法,唯是分别假名。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因为无自性即因缘生,因缘生即无自性故。所以于空义中,无有自性,亦无他性。以一切无自性,方成因缘有。若一切各有自性,既有自性,何待因缘?是故毕竟空中方能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也。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某些东西,在欧美社会,就成了野蛮、非理性的、落后行为,比如家长打骂孩子,在欧美是违法的,是要坐牢的,父母干涉子女婚姻,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是法律禁止的。至于中国公公骚扰儿媳妇,那就是完全的违法行为,公公坐牢是肯定的,媳妇儿子离婚也是必然的。

上述行为,在中国都是可以谅解的。中国公公骚扰儿媳妇,也就是暴打一顿,离婚是不必要的。

龙树菩萨的中论,你要放在现实生活中体证、解读,才会彻底的更加清晰的明了。

龙树菩萨的深观因缘法,不落在任何的立场,不立一法的大智慧,才是可以屹立不倒的!

一因缘:因缘是有为法,有为法即生灭法。大智度论云,六根为因,六尘为缘。唯识论谓因缘其体有二,即一种子,二现行。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即因缘义也。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何以故?诸法随缘无性,故非有生。以无性故,方能随缘幻现一切法,故非无生。然诸法幻现非为实有,还归无生。所谓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此即毕竟空义。

随缘无性,生即无生,故非亦有生。无性随缘,无生即生,故非亦无生。生即无生,全事即理。无生即生,全理成事。约事入理,以理融事,总归无生。故生不可得,无生不可得,亦有生亦无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以无所得故,何得言有缘?先明生不可得,次明灭不可得。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诸法不只在当前彼此互动,而且持续不断地互动,层层扩展,绵延不尽;一法与其余无量诸法互动,其余诸法又一一与原先这一法互动,因此有“一法生(或导致)一切法”之说。换句话说,一法含摄一切诸法。这并不表示有一个最初的法,作为其他所有法产生的源头。虽然一法含摄一切诸法,你却无法紧抓住这一法,而忘却其余诸法。
寸目涉”一词是指一切诸法。一法生其他诸法,但在此同时,其余诸法又一一反过来导致最初的这一法。根本没有最初的一法或是特别的法,每一法都包含一切诸法,而且引发一切诸法。假使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无量诸法从一法生起。
假如你在修行时用某种方法(或法门)进入悟境,你其实就进入一切法门。但是你不能说只需要一种法门,不管其他的法门。

虽然本质上一法含摄其余一切诸法,但每一法都“依位住”,也就是有它自己的位置。当我任意挑出一法,说它含摄一切诸法时,这并不代表其余任何一法都和它一样位居同一个时空点。每一法都有它自己的位置、观点、看法,因此融合不代表种种现象或诸法之间没有差异,而是在每一法中都含摄所有的差异。
只有开悟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观念,才能如实见一一诸法,没有分别、执着。一法不异于其他任何一法,所以开悟的人见一法,即见一切诸法,但他也看到每一法都有它自己的位置。

有一次,仰山慧寂问他的师父冯山灵佑禅师: “百千万境一时现前,怎么办?”鸿山禅师回答: “青不是黄,长不是短,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有无量诸法存在,各自有其独特的位置与特征,但开悟者丝毫不受影响。换句话说,开悟者自然、无造作地与诸法互动,但不执著于法。他也会生病,也会死,却不执着病、死之苦。他以自在无碍的方式游历世间,与众生、环境互动而无所垩碍。
未开悟的人对于“(诸法)回而更相涉”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只有模糊的理解,因为他们用的是智识,因此误解佛法的本质。例如,我说过一法含摄一切法,但是如果你用逻辑思考,认为在每一法中都有其他任何一法生起的可能性,那么你就误解这项开示了。事实上,一法在每个当下就已含摄一切诸法。
禅宗有一句话说: “一念具足十法界叫假如你读到这段话,心想: “因为我想到这点,因此我就能想到那点,然后又想到另外一点,如此源源不断,最后我将可以理解十法界。”这样一来,你又误解了这句话。其实,你当下这一念就包含十法界,一念就含有你、你的自性、这屋子里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个人,还有你所有的记忆、梦想、外境和整个宇宙。
当我说一法包含一切法时,你可能以为“包含”这个词是隐喻用法,其实我指的就是它字面上的意义。不管一念有多细微,它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十法界,这是因为对一切众生、一切世界、天界、地狱与一切诸佛而言,真如本性或佛性都是一样的。
因此,不管是心法(心识)或是色法(生理现象)都含有一切法。
《华严经》说十方三世诸佛于一毫端转大法轮,这不是象征性的说法,而是确切的事实,没有任何夸张渲染。如果我抓住身上这件僧袍的一根线,实际上也就抓住了整件僧袍。同样地,既然一切法具有相同的本质,掌握一法就等于掌握了一切诸法,这并不表示掌握最初这一法就可一一通达其他一切法。这可不像雪球滚下山坡,愈滚愈大,我并不是藉由掌握一法而累积一切法,而是在抓住这一法的同时,就掌握了一切法。
诸法从因缘生;透过因缘,一法与其他一切法相连。因此,如果你抓住一法,就直接触及其余诸法。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1句至20句)

(一)南无萨怛他
【释】南无者。或那謨。南摩。此翻皈命。或信从。敬依。皈礼。度我。萨怛他。即萨哩缚。梵音赊切。翻一切。十方虚空法界普遍也。
(二)苏伽多耶
【释】苏伽多耶。梵语通二。一云阿伽陀。秦翻如来。即阿誐多。一云修伽陀。秦翻善逝。即素誐多。十号中二。

【解】苏伽多耶为如来。何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曰如来。不来不去,好像来,但也好像没来。所以说「无来无去镜中华」也没有从来,也没有所去,就好像镜中之华一样,你说镜里的华从哪里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非空非色水中斜」也不是空也不是色,好像水中月没有一个真实的体,只是影子照在水里。「离尘绝相有何住」,若能离开一切的染污,尘即染污,「绝相」就是没有一个执著相。有什么可执著的?什么执著都没有了。无相还有什么可执著的。
(三)阿罗訶帝
【释】阿罗訶帝。秦云应供。
【解】阿罗訶帝是梵语,译为应供,就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种福植慧感遂通」,不论你是种福,是植慧,求智慧,只要有诚心都会得到,都会满你的愿。「因果圆满成万行」,修行到因也满,果也满,就能具足万行,「是则名为大觉王」,这就是大觉王,大觉世尊。你若不信,可以试试看。
(四)三藐三菩陀写
【释】秦言正遍知觉。十号中二三号也。写者。翻尽。该摄皆尽义。先皈佛宝。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也。
【解】三藐三菩陀写译为正遍知觉,「写」译为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该摄遍了。所以佛法不论你如何讲都有道理,不必执著,无有定法。这「写」字之义即无尽无量的常住佛法僧三宝。

(五)南无萨怛他
【释】皈命一切诸佛大佛顶首。

【解】这句又是南无萨怛他。「信从圣教两足尊」,南无即信从,信从佛的教法。两足即福也足,福慧双圆。「一切无著即自在」,你若什么都不执著就真正自在。若有所执著就得不到自在。「解脱知见无我人」,你若解脱了知见,没有了执著,这时我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此乃心得。他人有提及否?
读当代历史,单独从科学理性解读,就会得出魔鬼的结论与想法。只有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才会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才回会有大的智慧。
在中国,科学理性在因缘不成熟的时间、地点随意运用,就会造成极大的荒谬与血的惨剧!此种教训,太多哟太多!林彪事件,就是证明!
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在中国就是最科学最理性,阴阳八卦,风水算命就是最大的智慧!因此搞原子弹不如卖茶蛋,也是十分合乎当时的因缘条件!也许,搞原子弹不如卖茶蛋,再次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修行,在乎一心。不是比高低。高低本就没有,只是相待而成。这只是修行的简单体会。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我当下,彻底理解了楞严咒产生的因缘。凡夫大众,各个根性不同,业力千差万别,因而密宗的高深法门,对大众就是依靠,对根性深厚福报很深的修行人,可谓字字皆是宝尼真珠也!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见性之后,一切世间学问都做到头了,无可再做。如果不利益众生,自己已经没有烦恼忧愁。但是,同时,自己的境界也停止不前,白白浪费生命。
---------------------------------------------------------
诧异!诧异!修行是千百万劫的事业,先生对于业力因果还是不认可呀!你投身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是因缘所致,可谓是功德也,福报也!
路虽然不好走,事到临头,不得不走。虽死无憾。赞叹,赞叹!

我修行只为自己的来世,过得好一点。与修行的师兄弟交流,还是主要出于大家共同参学,提高功力,没有所谓的功德心、慈悲心也。

我的修行,只是实用性。所谓利益自己也。他利,不敢想。我一如果魔障现行,岂不危害大家。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并不是成为了什么无量智慧的人,而是他不在贪求与妄想还有执着,于是那些不实的幻想破灭,能够冷静下来见证事物的真实。
现在现实中的很多人,所谓传法度人,实际上就是早年贪求这个世界的虚妄神通现象,四五十岁一事无成,但他又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于是学习曾经骗他的人,糊口度日。
成年人生活诡诈难免,把那些贪求虚妄失去理智入魔着劝离玄幻,未尝不是善举,但是以迷幻言语让少年人追求这些,令其心神不专,崇拜依附,就是大大的恶劣定位了。
不过社会就是这样,为了自身在所难免,只不过之后是不是有人找麻烦,那就要看以后的故事了。

人生的解脱在于不执、放下,在于不贪、不妄,如果内心能够止住贪求妄想,放下人内心私心杂意,也就是能够容忍这天地,这世界。
生气是对自己的麻烦,贪欲是对自己的困扰,万相过心,如不贪求执迷,自然能够看清真相。如果能够放下,不生执着,也就是解脱。
困扰是执着,执着是自找麻烦,自找麻烦是自己的脾气。如此,如此,也就是这样了。

说的极好,极为真实!可谓赤子之心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只能赞叹。但知道,我不可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
我只能做到,修行,利益自己的来世,其它的皆不知也,也不需知道。【独善其身】,这是大大的福报,因缘也,不追求!【济天下】,从来没想过!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看他的相貌,与他的交谈,他是真正的修行人。可惜停留在法执阶段,为自己知见障碍了。这也是他的因缘。生死考验,不知道他经历过没有。

兄弟【蔡恩泽 】,有如此得力的功夫,还是源于你通过了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通过了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一个人的意识空间会完全不一样的。


法就是你我的心。
法因此是因缘法。
因缘成熟,才谈论法是否存在。
法,因人的觉悟而显性,成为现实。
法,因人的愚蠢无明而隐蔽、不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兄弟【蔡恩泽 】曰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并不是成为了什么无量智慧的人,而是他不在贪求与妄想还有执着,于是那些不实的幻想破灭,能够冷静下来见证事物的真实。
现在现实中的很多人,所谓传法度人,实际上就是早年贪求这个世界的虚妄神通现象,四五十岁一事无成,但他又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于是学习曾经骗他的人,糊口度日。
成年人生活诡诈难免,把那些贪求虚妄失去理智入魔着劝离玄幻,未尝不是善举,但是以迷幻言语让少年人追求这些,令其心神不专,崇拜依附,就是大大的恶劣定位了。
不过社会就是这样,为了自身在所难免,只不过之后是不是有人找麻烦,那就要看以后的故事了。

人生的解脱在于不执、放下,在于不贪、不妄,如果内心能够止住贪求妄想,放下人内心私心杂意,也就是能够容忍这天地,这世界。
生气是对自己的麻烦,贪欲是对自己的困扰,万相过心,如不贪求执迷,自然能够看清真相。如果能够放下,不生执着,也就是解脱。
困扰是执着,执着是自找麻烦,自找麻烦是自己的脾气。如此,如此,也就是这样了。
==============================
爵士猫曰

说的极好,极为真实!可谓赤子之心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只能赞叹。但知道,我不可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
我只能做到,修行,利益自己的来世,其它的皆不知也,也不需知道。【独善其身】,这是大大的福报,因缘也,不追求!【济天下】,从来没想过!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所以,一切法因缘成熟,在自己内心自然而成为现实。
我的生命,就是例证。这就是因果轮回也。


所以,珍惜当下的生活。又要认清当下的生活,超越当下的生活。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

世间种种现象可以追溯到阴、阳或明、暗彼此间的互动。所有的现象都是色的一部分,不离于色。“色”代表所有物质现象,每一色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及形象,也都有各自的特性。这段诗偈的第一句暗指古印度哲学的一派(数论学派,KapilaSch001),这个学派宣称所有现象来自数字的结合与互动,根据它们的主张,数字是“色本”,也就是宇宙中所有色法及现象的根本基础。
诗偈第二句意指印度哲学的另外一派(文法学派,VyakaranaSch001),此派主张“声元”——宇宙的基础是声音,宇宙本源自于声音,而终究又将回归声音。因为人有所不同,自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接着引发快乐与痛苦的感受。
此外,声音发展为语言,从语言中又产生更复杂的感受及认识——快乐来自奉承与赞赏,痛苦来自批评与责备。最初是统一的,但从统一产生差别。诗偈第一句是指形状与形象的差别,第二句则是声音的差别。

石头希迁不是仅从理论的角度去谈论本源上的色与声,而是直接从心境的体验来谈。表面上,我们可以说因为众生各有特性,所以人们听到不同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又接着引发苦、乐的感受。这样的观念是真实的,但有一种更深更直接的体验,那相当于三摩地的体验。
禅宗有时谈到四种阶段的悟境。第一阶段称为“光音无限”, “光”就是“色”,在这个阶段的悟境里,这种无限的光并非一般人所见,而是宇宙浑沌未分前就存在的光。这种光毫无阻碍,但是我们看到的光是变异差别的森罗万象之光,范围相当有限。在三摩地听到的声音亦非一般人所听到的声音。我们自以为听到的声音只不过是一种幻境,与天地浑沌未分前就存在的无限声音大不相同。
从这种不变、统一的太初光音中,衍生出一切形体、形状、声音互异的种种现象。不过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处在第一阶段的悟境。在写这两句诗偈时,石头希迁汇集了所有以光、音角度谈论现象与实相的哲学学派与灵修学派,不仅是上述两种印度哲学学派,也包括了依靠咒语、名字及数字的所有修行实践。石头希迁并没有驳斥这些传统的教导,而是肯定这种修行的利益。他并未否定“变异生于一,复归于一”。然而,禅的体验却超越了这些方法所达到的层次。
如果你停驻在这种光音无限的境界里,那么你仍有执着,依然住于色界中。即使是无色界也不是禅,一个人安住在甚深禅定的无色界时,还是对“住在空性”这个念头有微细的执着,自我意识仍然存在。无色界定的空与禅宗的空是不一样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五、心寂静,智慧生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暗”这个字有时译为“隐(藏)”,意指被覆盖的智慧; “明”,有时又作“显(现)”,指智慧朗现。对一般众生而言,智慧被烦恼覆盖或遮蔽。智慧虽被遮蔽,但从来没离开“上中言”。 “上中言”指大乘(菩萨道)与声闻乘(解脱道)的言教,此处没有提到的下士道包括人界与天界。换句话说,虽然一个人还没开悟时智慧仍被掩盖,但此慧却始终不离大乘道与声闻道的悟境。
这段诗偈的第二句则说明,智慧的显现是为了无执着地分辨清、浊。暗与明、隐与显、事与理、阴与阳、有与空等成对的相反词,都被曹洞宗禅师广泛运用,以区别开悟与未悟的心境。在这两句诗偈里, “暗”指“有”, “明”则指“空”。但如同之前我曾解释过的,空与有并非相隔、分离的。
智慧被隐蔽,这是因为众生被外境种种现象所转或吸引;这些现象本身不动,由于心动,外境才跟着转动。心一动,智慧就被隐蔽;心若不动,则万法静止。

烦恼心创造新的业,结果又引发现象的波动;每一个现象,都是我们内心波动所造成的,因此现象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造作。你们要了解,的确有客观存在之物,例如我坐的这张椅子,并不是因为我心动而凭空出现,而是我动荡的心看到了这团物质,并且添加种种心理造作——看见它、认识它、解释它、赋予它意义。

“暗”代表烦恼,代表尚未开悟的众生,不管这些众生是否修行。暗的状态称为“如来藏”,或“如来的仓库”。“如来”,意思是“真如本性”。虽然有情众生沉浸在烦恼中,但他们内在含藏着如来,因此所有的众生都有成为阿罗汉、菩萨与佛的潜能。
我们还是有情众生,所以处于“隐藏”的状态。不过,我们本具如来藏——佛性,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现在就是佛,或已经成佛,而是表示我们有开发自己佛性的潜能。当我们在生死轮回的范围时,说它是如来藏,因为佛性还未开显;开悟后,一旦了脱轮回,我们说它是真如。由于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因此他们并没有离开大乘道与声闻道的觉悟众生。

菩萨道与解脱道有何不同呢?有些人认为涅盘始于成佛之际,此后永远不会结束;他们也以为生死轮回从无始来就已存在,到成佛时才停止。换句话说,生死轮回无始有终,而涅盘有始无终——这是解脱道或声闻乘的看法。

这样的误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佛教经常如此描述修行道:修行人了脱生死,进入涅盘。这么说好像生死与涅盘是分开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或地方。菩萨道或大乘则告诉我们,涅盘、生死皆无始无终,生死与涅盘其实完全相同,而“了脱生死,进入涅盘”是一种方便说,实际上,生死即是涅盘,烦恼即是菩提。其实,没有所谓的生死与涅盘,也没有所谓的烦恼与菩提。

“明”或“显”表示全然寂静、完全光明。在这段话中, “寂静”代表涅盘,是修行人到达不为任何一物所动的状态,完全静止,纯然是空,这是“十牛图”的第八图那空无一物的圆所描绘的境界。 “光明”,则代表智慧,只有内心寂静时,智慧才会生起。
智慧显现于对众生的回应;智慧具有力量,能分辨烦恼与解脱烦恼,但它不是为了开悟的人而显现,而是因应未开悟者的需要,自然而不造作地显现。没有智慧的光明状态是真空,假使一个人处在全然寂静而无智慧的状态,那么此人就不能在世间产生作用,这样的人已入涅盘,就像声闻乘的大阿罗汉。
这些道显现不同层次的“明”或智慧。不过,理性思考与逻辑分析都不是真智慧,同样地,下士道的任何体验或理解也不是真智慧。仍然行于下士道的人可能修成神通,但那不是智慧的产物;相反地,假使中士道或上士道的修行者达到神通,那就是智慧所发挥的功能。
事实上,神通原本直译为“明”,经典提到三种明,第一种是“天眼明”,代表洞悉无尽未来的能力,第二种明让开悟者能看到无尽的过去世,第三种明是不再有“漏”(或烦恼)的能力。只有佛陀具备这三种明。
从修行声闻乘而得到的智慧是一种小明,不是大乘开悟的大智慧。声闻乘的开悟者清楚看见净与不净之间的差异,区别涅盘与生死;他们虽已解脱贪、瞠、痴,却仍然起分别。大乘修行人则不同。大乘的开悟者虽然藉由修行开启智慧,而能分辨净与不净,但他们不为自己起分别;他们作种种分别,目的是为了引导一般众生步上大彻大悟的道路。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如幻闻熏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圣严法师讲《参同契》

佛经谈论的。地球人的来源。注意,佛经的天,不是现代科学的【宇宙】,而是【意识空间】。切莫搞混了!


在佛教「增一阿含经」及许多经典里,都有明确的记载,说地球上最初的人,是从「光音天」来的。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的始祖,绝对不是有什麽神用泥土捏成的,那是神话;也不是由猿猴进化而来,那是谬论。

天,从下至上,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色界四禅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四禅有九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无色界,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天。)共计有二十八层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禅的第三天。

光音天的天人,开口说话,不是声音,只有清净的光,从口中发,表示想说的话。对方见光就能了解是表达什麽意思。因为是以光代音,所以叫光音,是二禅三天,最上最殊胜美妙的一层天,又叫「极光净天」。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为一中劫,自「成」至「空」四个中劫合为一大劫。当世界到了坏劫的末期,有大火灾烧毁了地狱、地球和其他的星球世界及欲界诸天;烧到色界的初禅天之前,下界的天人、菩萨、圣贤与因行大善的众生,性灵自然得救,早已谊到光音天上,享受快乐的天福。

世界经过「空」劫二十小劫之後,又轮到「成」劫之初,由光音天起金色大祥云,而降甘露豪雨;大水消退後,又现初禅以下的许多层天。洪水留在太空的物质,经大旋转,逐渐凝固,再出现太空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圆形或椭圆形的星球,当然包括我们这个地球,及绕地球旋转的月亮,乃至最远最下地狱以上的一切世界;因大热能的旋转集中,成了许多太阳,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恒星、行星和卫星。有了太阳,因每个星球循太阳系各有它的轨道,行星绕著恒星旋转,卫星又绕著行星旋转,公转、自转,而分昼夜,因此日月周年四季,就延续下来。但是,天上与他方星球世界的时间,与我们地球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地球初成,地壳未能全涸,地面於是呈现一片乳色,由天上看来,地球光亮无比,光照甚远,光音天上的天众男女,有天福享尽而性轻躁的,觉得稀奇,试图探险,竟以神足飞行,先後来到地球,散布各洲,见地上有甘泉涌出,即以食指沾入口中,感到其味甚甘,美如酥蜜。就因可口,人人贪食,多食的人,渐渐身体粗重下沉,著地而行,灵妙幻化之身,渐渐形成了物质的骨肉躯体,於是失去了神足,也失去了自然天衣,不得再飞腾空中,更不能再回到天上。

人人本来具有的天色妙香、光明美丽、智慧庄严、天赋的灵异,亦渐消失,天眼天耳,变成了肉眼肉耳;已不能记忆宿世;因失「他心智」,别人在想什麽,亦复不知;口中亦发不出光,说话靠舌头发音,没有充分的语言,还得用手势来表达心意,成了世间的凡人,在地球上住了下来。

此为佛经记载的神话故事。怎样解读,值得研究。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69483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21 20:40:13

更新时间:2019-01-12 09:56:14

评论数:8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