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爵士猫 大懒虫 禅修日记 天已明 僧已到 断烦恼即是 不断即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0173a02] 论云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等乃至执受了别者。谓六七二识皆起执故。所熏成种可言妄执习气。其五识等自熏种。虽非妄执习气。亦第八缘。此中何故不说第八缘耶。依上下文。一切有漏法皆有麁重所随。五识等种子。虽非妄执习气。麁重所随故。但名习气。是第八缘。此中通含为语。即遍计执习气。直是六七二识习气者。是馀五识及第八识。非妄执习气。诸现行并为麁重所随。应并名习气。若尔第八缘习气之言。其义摄一切法。何须开二境。述曰习气通二种。谓现行及种子。此中约种子名习气。不约现行为论。故开二别 问曰何故得知现行亦名习气者。如阿罗汉齐足越坑。名为习气。此乃现行。故知通二种也。不然由有种子习气故。名为习气。岂习气即现行耶。谓今皆种子名习气。即五识等。云应种子皆名习气。馀义同前 又解此中言遍计习气者。三性有漏法所有种子。皆名遍计所执。以三性心等皆为相缚所缚。名为遍计。非谓遍计皆是二执所成之种。若尔此中云何遍计所执之言。三性心等不起所执故。义云此中通论文中义。含即遍计自性习气。遍计所执妄执自性习气。前通善不善种。后唯二执心种 又解法师云。二义西方二师义。一云三性心皆有法执。虽善心起时。即此文为证故。名遍计所执习气。第二解云。一切有漏善等心种。皆名遍计所执习气。此非三性中遍计。以有漏心等。必为漏所缚故。其善等性。亦名遍计所执。此不及前 问曰无漏之种。非妄执习气第八缘不。有义缘略故此中不说。又此义非也。谓心弱境强故不得缘。如摄论闻熏习。非阿赖耶所缘。仍依于本识。以强胜故。若尔云何名唯识。若约无漏见分。此义又成。未起无漏心时。此应不名唯识。如摄论依彼第八。以念俱随灭故。亦名唯识。以第八缘境为相缚所缚。诸第八境皆是亲变。若缘无漏。即非相缚故不缘也。第八望无漏种。即非唯识。如眼识望第八境亦非唯识。非所缘变故 问若尔无漏熏时。熏阿赖耶识不。若熏云何不缘。问若得者。第八缘种。如无色界。即为自证分缘等。若缘无漏种。岂缘自体耶。问此中依护月菩萨释。其见分等三分中其种子。为自证分种子。即见分体故。由此理故。相应五数不缘种子。依此理故生无色界。第八见分即无所缘。彼界第八见分。缘欲色界器世界等。以是共业故。虽生无色而得下缘 问曰何故种子不在自证分等。唯在见分耶。义云以相见及第四分。于自证分上。差别建立。今以种子是所缘故。故于见分上立。以自证分为能缘故。不于上建立。又依集量。唯立三分故不在第四。设立四分者。以不离自证分故。俱是第三分差别立。若在无色。亦缘下器界者。何故此文。云若在无色。唯有习气了别执受。通曰此约自证分为论。不约见分。若约见分。即通缘器界也。故简无色不缘。但在内根等文中。不在外器等文中。故知外器亦得缘也。若依护法。即以此文为正。在无色界不缘下地。界繫业别。故其种子。即见分中分为相分。见分缘之。五数託此以为本质。而于上变影像相也。此非实用。故不能生眼等实根令识依之。此与后别。若淮护月义。其无色第八识。与下界识等。以缘境等故。若尔即有业无麁细妨。其义者何。夫见分等及外器相。必此业感。此业何时造等。又有多妨。如对法坏世界抄。广如此论第一卷别抄。其缘变化身五根不。有人云。西方有诤者非一也。一释亦变为境门摄。非内根门摄故。此中但总言缘器。不别疏条如别抄 问若以第八缘种子。种子何故能生识缘他身根。此根何故不能生他识。答曰以影像故。种子亲变故不为例 问如五根本识相分他。依之第八为影像变。其种既自第八相他。亦应变缘。答根法现影像变时。可为受用。则互相见等。种子微细。不得缘他。无受用义故不须之。此唯意境。中边等中。云缘他身者。如此解问。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三


--------------------------------------------------------------------------------
【经文资讯】大正藏第 43 册 No. 1829 瑜伽师地论略纂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八


[0509c25] 论。瑜伽等说至得增上果。

[0509c25] 述曰。出果体已。次依处得果。于中有二。初引文。后正解。瑜伽第五。及显扬十八云。习气依处得异熟等乃至广说。

[0509c29] 出得果文。已下有二师解。第一解中有二。初正解。后立理。即前解十因.二因摄等初师。

[0510a03] 论。习气处言至一切功能。

[0510a03] 述曰。显异熟果十五依处中五依处所得。谓习气.有润.差别功能.和合.不障碍五依处得。以引发唯望自类果为言。观待性复疎远。业得果义亲故。摄受中据士夫为作用依处等。亦无异熟果。若法作用依处亦得此果。即六依处得也。故前论云。若摄受五辨有漏法。除心.心所馀二依处。摄受一切有漏故。今但总言显诸依处不别说也。何以知五。淮下因得果不说摄受因得此果故。士用果有二说。此亦应尔。

[0510a14] 论。随顺处言至一切功能。

[0510a14] 述曰。显等流果即依处中七依所得。谓习气望自类种。有润望现行。及自类种。真实见亦望自类现行随顺.差别功能.和合.不障碍七也。此说士夫为士用。有说士用.作用依处亦得此果。以法为士用等故。此师即九得等流果。又解士夫可得。作用依疎未必可得。助现缘故非作现缘。唯八依得。领受唯望有情士夫能.所领受。或疎相望不亲望法故不得也。无间灭依所望不同。或以下品后念果故亦不说得。馀可知也。


[0510b22] 论。不尔便应太宽太狭。

[0510b22] 述曰。自下立理。若不如前解者。各有太宽.太狭之失。且如习气唯目第三。即第三中有非业者。亦得异熟果便为太宽。馀四依处有业种不得即太狭也。随顺处言唯目第十一。彼自依处中。亦引涅槃及非同类异界无漏等法故。非等流果故太宽失。馀或六.或八.或七依处中亦有不摄即太狭失。真见处言唯目第十亦为太宽。自处亦摄俱时。及后同类诸法非离繫果故。馀四处中亦得离繫。既[2]为不说即太狭也。士用处言唯目第九。即自依处中。亦引增上.等流果等。若摄彼尽即太宽失。馀或四.或十处亦得此果。若不摄者亦太狭失。馀依处中亦有太宽。即前四外馀依处中。有等流等四果体在。若并是别增上果者即为太宽。唯除前四所摄之外为所馀者。前依处中亦有增上果。如习气中不得异熟果者。即诸因缘种。随顺中不得等流者。即得涅槃。真见亦有不得离繫者。引后自类等。领受中亦有不得士用者。如胫待足等。若不摄彼便为太狭。故知于我所说为正。或此增上唯应难狭。馀四依处得馀果故。然此宽狭一淮于前得果依处头数说故也。

[0510c17] 论。或习气者至故此偏说。

[0510c17] 述曰。第二师说。五果体性宽狭如前。但释论文有尽理.不尽为异于前。此习气言。唯属十五依处中第三依处。虽此报因馀四处亦有。习气中亦有非报因者。识等五种生现行是。以异熟因熟时去果相远。习气依处望果亦远故。偏说习气得异熟果。不言习气并是报因。馀依处中无此因也。

[0515b08] 论。此虽纔起至当异熟果。

[0515b08] 述曰。下解习气。现行此业虽纔起已更无异[3]问而便即灭。无别义理可如萨婆多虽现用无有过.去体能招当来真异熟果。

[0515b12] 若尔如何。

[0515b13] 论。而熏本识至说为习气。

[0515b13] 述曰。现行之业当造之时。熏于本识起自业之功能。功能即是颂中所说为习气者。

[0515b16] 何以名习气。

[0515b17] 论。是业气分至故名习气。

[0515b17] 述曰。是业气分。解气 由现熏习所成。解习 此业熏成不同无惭计业皆宿作。并是曾有。化地部等业入过去现皆有体。又此习气简萨婆多等过去有体之曾业也。及简顺世外道说一切果唯现业所得作时即受。今此习气理则不然。由过去无间灭现行熏习故。种子念念前灭后生恒现在有。故简彼曾世有用于过去世现有业体。即此种子非作时即受果。后时或一生多年或多生等方始受果故。故简现作业时即受果。由此义故有诠有遮。故名习气。即解颂中习气二字。总合此上解第一句下四字讫。

[0515c01] 论。如是习气至胜增上缘。

[0515c01] 述曰。此善.不善业能感当来若别若总异熟之果胜增上缘。非同性故。非亲能辨果体生故。
[0515c23] 何以名习气。

[0515c24] 论。彼所熏发至名二取习气。

[0515c24] 述曰。即彼八所熏发。亲能生彼八。居在第八识上功能名二取习气。即前八中皆具二义。名为习气。皆有所生.能生义故。本末若为异熟解者。取为所取故亦具二义。即名言种由取二而生故能生本识。此非善.不善。但是无记亲生之种。此中二取通七识所熏。随其所应生第八识相.见分等。


[0516b02] 论。虽二取种至性同易感。

[0516b02] 述曰。二取种子受果无穷。摄大乘第三说无受尽相。业习气有尽。彼论说为有受尽相故。所以者何。由异熟果一者性别。与业性殊不多相顺。二者难招业虽招得。谓必异世果方熟也。故业习气有尽。如沉麝秽草有萎歇故。其等流果.及增上果。一者[4]性同。体性相顺。二者易感。同时生故。此念熏已即能生果。故二取种易感果也。何者为等流。何者为增上。增上宽。但等流必增上。等流者谓种子与现行及自种。为俱生同类因故也。增上更无别体。即等流性故 又解是等流果故性同。是增上果故易感。以具二果故具二义也。又种望现行是增上。望自类种是等流。业种望彼现及种皆异性故但是异熟。

[0516c06] 论。复次生死相续至总有三种。

[0516c06] 述曰。第二复次。解颂答问。于中有三。一总标。二别解。三指例。此初也。今三习气即摄论第三.第四三种熏习。

[0516c10] 论。一名言习气至各别亲种。

[0516c10] 述曰。别解有二。初别解三。后配属颂。但此名言分为二种摄一切法习气尽也。此是三性诸法因缘。彼论但有言说熏习。

[0517c01] 此即别解三习气已下配属颂。

[0517c02] 论。此颂所言至有支习气。

[0517c02] 述曰。以三熏习即颂习气。颂中所言业习气者。即此三中有支习气也。

[0517c05] 论。二取习气至皆说名取。

[0517c05] 述曰。即取我执。及取名言以为境界。而熏所成二种习气皆名为取。取此二故名之为取。非此二种体自能熏可名取也。此即解颂上二句中三习气也。

[0517c10] 论。俱等馀文义如前释。

[0517c10] 述曰。此馀俱义。及习气义果。有前尽而后生义。如前师解。此中同者不别出之。若有异者皆别解也。下淮此知。然此熏习。十一识等相摄分齐皆如理知。

[0517c15] 第三复次以十二支解颂。

[0518a11] 论。惑业苦种皆名习气。

[0518a11] 述曰。前说现行此种。即现之习气也。

[0518a13] 论。前 气至亲生苦故。

[0518a13] 述曰。以三种望果谈其亲疎。今此三中惑.业二种非异熟性。与果异性。但增上缘。助生苦故。但为势引。非正亲生。若苦种子与生死苦为正因缘。以能辨体亲生苦故。

[0518a18] 论。颂三习气如应当知。

[0518a18] 述曰。惑.苦种子[1]名为二取。业种可知。故言随应。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八


--------------------------------------------------------------------------------
【经文资讯】大正藏第 43 册 No. 1830 成唯识论述记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


[0838a29] 问。生死相续。由诸习气。有几习气。能成轮转。

[0838b01] 答。古释。习气自体。总有三义。习气者。与种子名异体同。习气。即约熏习时而论。种子。即对现行立号。都有三义。一种子名习气。气者气分。习谓熏习。由彼现行熏习。得此气分故。二现行亦名习气。谓都由种子能生现行。是种子家之气分。三习气名习气。如裹香纸。而有气分。唯识论云。而熏本识起自功能。即此功能说为习气。功能者。是习气义。体。即种子。略有三种习气。一名言习气。二我执习气。三有支习气。一名言习气。谓有为法各别亲种。名言有二。一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二显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随二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二我执习气。谓虚妄执我我所种。我执有二一。俱生我执。即修所断我我所执。二分别我执。即见所断我我所执。随二我执。所熏成种。今有情等。自他差别。三有支习气。谓招三界异熟业种。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爱果业。二诸不善。即是能招非爱果业。随二有支。所熏成种。令异熟果。善恶趣别。应知我执有支习气。于差别果。是增上缘。前云生死因业习气者。应知即是有支习气。二取习气。应知即是我执名言二种习气。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说名取。释云。表义名言者。唯第六识。能缘其名。能发其名。馀皆不缘。亦不能发。即唯诠义音声之差别。简非诠表声。彼非名言故。名唯无记。然名是声上屈曲差别。唯无记性。不能熏成色心等种。然因名故。心随其名。变似五蕴三性法等。而熏成等种。因名起种。号名言种。一切熏种。皆由心心所。心心所种。有因外缘。有不依外者。不依外者。名显境名言。若依外者。名表义名言。分二别。然名自体。不能熏种。显境名言者。即能了境心心所法。即是一切七识见分等心。非相分心。不能显境故。是以分段生死。从正使有。即是凡夫。若变易生死。从习气生。即是二乘。虽断正使。不断习气。于中有二。一烦恼习气。二业习气。一烦恼习气者。如难陀有欲习。往昔数生。身为国王。习近五欲故。舍利弗有嗔习。往昔数生。曾受蝎身。毕陵伽婆蹉有慢习。往昔数生。身是大婆罗门。博学多才。我慢轻物。乃至槃特比丘。有痴馀习等。二业习气者。如牛司比丘。往昔是牛身。林间奔走。触著遗弃故破袈裟。以是因缘。虽获道果。以业习故。使之然也。又如迦叶闻琴起舞。阿难常好歌吟。俱以往昔曾为乐人。以业习之馀故。若烦恼馀习。是变易缘。有业馀习。是变易因。感变易生死。即是果报。此二乘人。未得如来一心三点涅槃。于无学位。虽见修惑尽。所有无知。皆是无明之馀习。亦名无明住地。亦名所知之障。亦名尘沙无知。又菩萨约化门有十种习气。华严经离世间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习气。何等为十。所谓菩提心习气。善根习气。教化众生习气。见佛习气。于清淨世界受生习气。行习气。愿习气。波罗蜜习气。思惟平等法习气。种种境界差别习气。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永离一切烦恼习气。得如来大智习气。非习气智。故知染淨二业。昇沉两门。皆从熏习而生。不是无因而得。应须勤修白业。淨法时熏。念念功夫。自成妙果。所以一一众生八识藏中。各具十法界种子。本自具足。非从新生。虽常内熏。须假外缘熏发。若闻十恶。熏发三涂种子。若闻戒善。熏发人天种子。若闻谛缘。熏发二乘种子。若闻六度。熏发菩萨种子。若闻一乘。熏发诸佛种子。各随习熟浓厚处先发。如今多习三涂种子。人天尚少。岂况佛乘。然地狱界现行时。佛种子亦不没。只是转更赊远。如今既在人天。直须努力。常亲知识。乐听一乘。内外资熏。一生取办。故佛诫罗睺罗颂云。十方无量诸众生。念念已证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

[0840a05]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
【经文资讯】大正藏第 48 册 No. 2016 宗镜录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0727b01]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荫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捨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失。名念心住。

[0727b04] 【疏】蹑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纯一真如。故云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者。了三科无不是如也。无明妄想既亡。阴界自然解脱。故云不能为碍。妄想若存。阴界为碍。妄失烦恼。随此而生。今既妄灭阴消。过未如一。无远无近。所经未经。一念现前。此即过去宿命。未来天眼。明记不失。故名为念(〔吴兴云〕捨身受身即分段生死。一切习气。是思惑正使。以下明五不还天。所断欲惑。亦名习气故。又应通指二死为捨身。总目五住为习气)。

[0727b11] (△〔雪浪云〕一切妄想是现行。习气是种子。今言习气。即妄想先灭尽者。经文自明。勿依吴兴。指五住等)。

[0727b12] (△〔海印云〕初信圆成。七识不行。故捨身受身。欲爱习气。皆现在前。见惑已尽。思惑渐断。故能忆念不忘。名念心住)。

[0727b13] ([?(○/○)]三精进心)。

[0727b14] 妙圆纯真。(蹑上妙信纯真等)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淨。名精进心。

[0727b16] 【疏】圆妙淨智。无二边之杂。无妄想之伪。故云纯真。现用自在。故云发化。乃能融通习气。唯一精真。(〔吴兴云〕化变也。变诸妄习。纯成真明。言其精也〔直解云〕此真实妙淨之信心。发化无尽。故无始刦中。生死习气。化为一精明也)以真精智。脩真淨行。故名精进(〔海印云〕进断思惑。故曰妙圆纯真。由真精观智。消融爱习。变习成智。故曰通一精明。是则习消智明。唯以精明。进趣真淨妙理。以尽闻不住。故名为精进心)。


[0790c04]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4]更无所粘。过无踪迹。虗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0790c06] 【疏】观缘也。虽有根识。缘诸境界。而不想像。繫念在意。故如其镜。照物无迹。但虗受虗照。虗应而已。(〔标指云〕镜有四义。虗者。能含万象。受者。物来不拒照者。随物显形。应者。无所取捨)亦可。如镜照于光明。虽鉴无影。故云虗受。了。毕竟也。罔。无也。陈。旧也。习。妄想也。毕竟无有无始妄习。唯有一灵真如性也。(〔吴兴云〕谓受之与想。已无离故习气也)。

[0790c11] (△〔海印云〕想阴既破无前六浮想习气沾带。八识真精之体。逈然独存。此想尽之相也)又了。谓分别。即诸识也。罔。谓罔象。陈习。谓无始种子也。唯一精真者。唯一识阴也。如下文云。则湛了内。冈象虗无。微细精想。以对行阴。故云精真也。显此行人。得想阴尽。唯识阴及行阴在。今此行阴。又现披露。故名识阴为精真也。

[0791a19]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0791a22] 【疏】性入元澄者。行阴若尽。迁流性澄。归一藏识。名入元澄。经云。藏识海常住也。(〔吴兴云〕性即生灭之性。以旋复为入也。元即枢穴之元。以精真为澄也〔海印云〕行阴。乃八识体上生灭之相。故云元性。八识为湛渊之体。唯一精明。故曰澄曰一)以观行增胜。能纯生灭根元习气。(〔吴兴云〕元习。谓习气。即通惑耳)令其不动。归一识阴。犹如澄水也。(〔标指云〕此湛入合湛也)以行是众生迁流业性故。此若尽。即超众生浊也。(〔吴兴云〕行阴。为生灭根元。众生揽生灭为体。其元既尽。斯浊亦超)行阴生灭。微细难究。故名幽隐(〔海印云〕行阴复归元性。则八识了无生灭。性入元澄。如水无波澜。唯一止水。名行阴尽〔二楞云〕想阴如大流。行阴如细流。识阴如无波之流想阴尽。如大流息。行阴现。如细流生。若元习一澄。则细流皆为澄水。此即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0791b07] (△〔宗通云〕行阴习扰成性。故曰元性元习。习不能澄习。唯性归元。则能澄习。迁流相尽。无风匝匝之波。化为澄水。至湛不摇处。名行阴尽)。

[0791b10] (○合释行阴外道)。

[0791b10] (○〔唯识第六云〕云何恶见。一萨伽耶见。谓于五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此见差别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别起摄。二边执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此见差别。诸见趣中。有执前际四徧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有想十六。无想俱非。各有八论。七断灭论等。分别起摄。三邪见。诸见趣中。有执前际二无因论。四有边等。不死矫乱。及计后际五现涅槃。或计自在世主释梵。及馀物类。常恒不易。或计自在等是一切物因。或有横计诸邪解脱。或有妄执非道为道。诸如是等。皆邪见摄)。

[0791b15] (○〔瑜伽八十七云〕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趣说我论者。又有十六有见想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此四十四诸恶见趣。是计后际说我论者)。

[0791b17] (○〔清凉功德品钞〕论中约迷前际后际为次。今依唯识。约所见分之。谓于前际。计四徧常。四一分常。及依后际。有想十六。无想俱非各有八论。共四十种常见差别。有计后际。七断灭论。此四十七。共因我见而起边见。(前四十见为常后七见为断此皆见断名分别起)有计前际二无因论。(言有计前际二无因论等者此皆因邪见起见不正故名之为邪)四有边论。四不死矫乱。及计后际。五现涅槃。故六十二。此六十二。以邪见边见二为自体。以馀二见。(见取戒取)而为眷属。依于身见。以为根本。故名差别诸见趣也)。

[0791b22] (○〔彼疏又云〕依身见为本。生六十二见。此有二说。一依三世五蕴。至下当明。(十藏品)二依外道邪见。具如瑜伽八十七说。钞云。依三世五蕴说者。萨迦耶见名为身见。身见依五蕴。起此我见。此为依故诸见得生。对法第一云。如计色是我。我有色。色属我。我在色中。一蕴有四。五蕴合有二十句。五为。我见。馀皆我所。此即分别行缘蕴。不分别所起处。若历三世。便有六十。加身即我。为六十一。我复异身。为六十二。又计常无常等。为六十二。如十藏品。婆沙论云。谓如以色为我。于馀四蕴。各三我所。谓是我樱珞。我童僕。我器。即有十二。色为一我。即总有十三。五蕴总有六十我所。见有五我见。为六十五。此即分别行缘蕴。亦分别所起处。此等皆是分别我见二。依外道邪见等。如上说)。

[0791c05] (○〔私谓〕淮清凉释六十二。见杂引唯识瑜伽诸论。比较今经行阴文。章门历别者。亦有二说。经言奢摩他中。诸善男子。于圆元中。起计度等者。此指修心误堕。之行人。即清凉所明。依三世五蕴者。是也。经言是人坠入二无因论者。此。指立计邪执之外道。即清凉所明。依外道邪见者。是也。诸论破斥。是外道边邪恶见。是佛怨家。此经分别是行人邪慧现发。成附。佛法外道。成立不同。出过亦异。是故经论差别。不容会而为一也。其言历三世五蕴者。此中亦各各异。言历三世之异者。中论邪见品云。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是无。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我于未来世。为作为无作。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涅槃品偈云。灭后有无等。无边等常等。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今经四徧常论中。初三知二万等劫。即指过去。第四因心所度。即属现在。一分常论中。第一神我。即指过去。亦兼现在。第二劫坏不坏。即属未来。三四观心知荫。即指现在。亦兼未来。不同论以常等诸见。皆依过去世也。四有边论中。第一计过未有边。兼指过未。计相续无边。即属现在。第二观八万劫前。即指过去。第三计我徧知。即属现在。第四众生世界。半在半灭。即兼指过去未。不同论以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也。清凉云。此我不同。不出三世。涅槃为起见处。云此我不同者。以先世我。即今世我。若先有未有。皆有过故。云不出三世者。以通三世间。正显众生世间。兼明五蕴世间。众生是五蕴假者。外道计以为我故。云涅槃为起见处者。以外道计无想天为涅槃故。此经正明三世古今。不离一念。涅槃世间。无有差别。拣异外道。执今世我。曲分过未也。言历五蕴之异者。诸论同指身见依五蕴起。一明五蕴有二十句。历三世成六十二。一明五蕴有六十我所。依五我见。成六十五。此经四阴四句。成十六句。以行阴依止前三识。由行阴覆故。故不言也。外道论师。六十二见。总以断常二见为根本。计常者曰。见五众常。即自谓色受想行识。今世虽灭。未来更生。计断者曰。见五众断。即自谓色受想行识今世灭已。更不再生。今此经六十二见。独立于行阴中者。清凉云。以诸蕴性。性皆迁流。随胜立名。行之一种。虽标总称。即受别名。又摄法多者。依大乘百法。略明摄法多少。识蕴唯摄八识心王。色蕴唯摄十一种色。想受二蕴。但摄心所徧行中二数。四蕴但摄二十一法。除六无为。馀所不摄。馀七十三。皆行蕴摄。故云多也。此经于行阴文中。广破六十二者。以诸蕴性皆迁流。行为总相故。以行蕴摄法多故。以诸见皆依行。缘分别不分别所起处故。是故依清凉所明。历五蕴者。理通而义别也。然行人至此。奢摩他中。已破色受想三阴。已过欲色二界。天魔销陨。可谓殊胜而如来谆复告戒。以堕落外道为言。当知行阴中所指外道。即外道天也。淮诸论中二无因者。一从无想天没。来生此天。四一分常中。一者从梵天没。来生此天。四徧常者。依上中静虑等。起宿住通。随念生四常论。十六相。无想俱非各八论者。皆从有想无想生四静虑。得无想定乃至生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死后断灭者。从欲色界。乃至非非想。执彼彼地。为生死顶四不死矫乱者。计梵天常住名为不死。计不乱答得生此天。五现涅槃者。从受五欲乐。至现住第四定。以为涅槃。此皆无想外道天。修习行相。与其得生之堦差。在四禅四空两楹之间。与经文精研七趣之文。互相证明也。清凉释杂华于功德品。广明前后二际。六十二见。于十藏品别明常非常等。六十二见论其相。不出于我法二执。出其过不出断常。别之以二见。曰边曰邪。总之以一见。曰我。释此经者。但主贴释消文而未及广为和会。又别取阿含诸论取次配合。无当经义。今撮其大略。著于卷首。以俟夫博通经论者。详而考焉)。

[0792a12] (○〔长阿含云〕若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皆入此四十四见中。或有于本劫本见。尽入十六见中。或有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尽入六十二见中。唯有如来知此见处。如是执如是持。其所知亦复过是。虽知不著。是为如来微妙大法光明。今按长阿含所说。多与经合经中皆依世界情量起计。故自四徧常。四矫乱。总十六见为本劫本见。从十六我见。至五涅槃。总四十四见。为末劫末见。长阿含以二无因论居本末之间共六十二。此经论次第。所以各依本起也)。



【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13 册 No. 0287 楞严经疏解蒙钞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西藏经书说,人死后,四大分离,这里有四大分离不是指身体肉身的分解,而是说,外部世界的四大分离,我觉得不可思议。在我看来,死人四大分离,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外死人看来,竟然是这个世界分离了,很奇怪,这个又无法实验。森林树倒问题,涉及基本原理,事关重大。

我们谈论的只是人类感知的器世界。所谓的宇宙只是人类的器世界,也许在恐龙、外星人、三体人认知的宇宙就不是【人类的器世界】,这才是宇宙是啥的真正意义。【人死后,四大分离,是指人的器世界四大分离,】肉身也是器世界的一部分。

这里涉及如何定义生命的问题。在汉族的凡夫普通人的认知中,生命就是当下的肉体精神结合的具体的人,人死了,生命就消失了,也是所有无神论者的生命观。

在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认知中,生命是永恒的。佛教佛学的认知中,生命由于可以千百万世代流转,才是永恒的。那么今世的人,怎样认知,他是啥!今世的生命肉体,只是报身,只是前世种种因缘现行的一种果报。因而今世肉身死亡与诞生,只是一种因果报应,果报未结束,即使今世肉身死亡了,下辈子果报还要现行。因此佛教坚决反对自杀,要求弟子升起无生法忍。

对于今世的果报,修行人要认知到,世界只是心法,整个器世界都是你的心的演化,果报也是你的心在幻化。如果你可以彻底放下,当下证得无生法忍,你就可以成为阿罗汉、大菩萨。
因此,佛学佛法的实际效果,实用性就在这里。所谓生死关头,也就在这里。在原始佛教经典之阿含经中,对此记载,成为阿罗汉的佛祖大弟子被他人打死,丢弃在粪坑里,而这一弟子不用神通躲避,为何,这就是今世的果报,怎能躲避!包括佛祖全族被消灭,也是果报,佛祖也没办法呀!

目犍连被誉为神通第一。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与舍利弗交情甚笃。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目犍连依仗着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但佛陀早就说过,神通不是究竟的法门。佛陀知道一个事实,以目犍连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连运用神通的结果,不能胜过业报,个人所造作的业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会不死。目犍连荷担弘法利生的责任,有一次在宣扬真理的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下,被当时的裸形外道看到,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想要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目犍连无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酱,但裸形外道两三天内不敢走近目犍连亡身的地方,他们惧怕着他的神通力。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阇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阇世王的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么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么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比丘们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来请问佛陀,他们问道:「佛陀!目犍连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么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宫为母说法,他曾受我们请求,到天宫去探望佛陀;他的母亲因毁谤三宝堕入地狱受苦,他曾到地狱救母。他是这么一位轰轰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为什么不用神通和外道对抗呢?至少,他为什么不躲避外道的暗算呢?」
佛陀是体证到宇宙的真理,世间上所要发生的一切,佛陀大智觉海中早有所知,佛陀没有像诸比丘那么激动,佛陀很安详的告诉大家道:「目犍连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对抗,而是因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罗卫国时,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敌不过业力,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目犍连过去生中,以捕鱼为业,不知有多少生命为他冤屈而死。你们不要难过,目犍连虽然辞世了,但真理是不会灭的!」
「不过,佛陀!」放不下的比丘们说:「我们终觉得目犍连尊者被害的遭遇太凄惨了!」
「诸比丘!你们不要这么想,生死的问题,在觉悟者之前是不成问题的。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惊慌惧怕的,要紧的是对于死时有无把握。只有目犍连尊者,亡身的时候并不迷,而进入涅槃才真正可贵,唯有目犍连尊者为了宣传佛陀的教法而牺牲,这才是无限之美!」
诸比丘中,仍然还有些放不下的人,他们叹息摇头,无限伤感的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也知道应该要有为教牺牲的精神,但目犍连尊者现 在就牺牲了,实在嫌早了些,有许多弘化的事业,都需要他来领导着去做。佛陀!他的这次遭遇,您怎么不早些告诉他,让他有个预防?」
从这些比丘对佛陀的问话,就可知道他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激动,也可以知道诸比丘对目犍连的敬仰,佛陀又再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知道预防,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因中捕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更加发扬广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佛陀开示的法语,比丘和比丘尼们听了非常感动,一个目犍连的色身死亡,将有无数的目犍连为了宣扬佛陀的真理,为了圣教的流传,自愿而欢喜的踏着殉教者的足迹向前迈进!
我们应该为目犍连尊者的殉教而欢呼!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佛陀在做太子时的侍奉优陀夷,出家后叫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常常因为女人的事被别人批评,被佛陀呵斥。但他生性放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每当他被外境诱惑得理智敌不过情感时,就浸在水中,希望借此能改换性情。他就是这么一位滑稽的人物。



迦留陀夷虽然生性浪漫,但很有才能。佛陀也知道迦留陀夷的为人,认定他是一个好人,每当他失败的时候,就呵斥他几句。


有一天,迦留陀夷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走到无人的地方,迦留陀夷就与她接吻。接吻的时候,迦留陀夷忽然吓了一跳,随后就推开了这个姑娘,逃回祗园精舍。姑娘认为迦留陀夷出尔反尔,有意侮辱她,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就自己殴伤自己的身体,撕破自己的衣服,回到家中告诉父亲,说迦留陀夷用暴力调戏她。姑娘的父亲听后大怒,集合乡邻,埋伏在一个地方,等迦留陀夷经过时,他们用木棒打他,用脚踢他,把迦留陀夷打得不省人事,然后把他投进宫殿外的护宫河中。巡视宫殿的卫兵见到迦留陀夷时,就把他营救上来,带去见国王。迦留陀夷万分羞愧,他发誓改掉恶习。

从此以后,佛陀就叫迦留陀夷服侍自己,一步也不准他离开。



有一天,他体味到参禅静坐的奇妙,对佛陀说:“我今天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在佛陀座旁参禅,到今天才体会到佛陀对我们的恩惠。我有很多恶习,幸逢佛陀的善法救济。过去,佛陀说过,过了正午,比丘最好不要再进饮食,确实重要。由此可见,做比丘的确要有正念、正定、正智慧。只有这样,佛法才能安慰到我们的心,才能使我们心灵快乐。”



佛陀听完迦留陀夷的话后,微笑着说:“你已经知道出家修道的意义。唯有了知这种法乐的人,才知道涅盘的快乐到底是怎样的快乐。”

有一天,迦留陀夷在街上乞食。他经过一个饼店,店中有个中年女人拿了八个烧饼供养他,他对女人说道:“不如请你帮我拿到祗园精舍去,分给大家吃好吗?”



以这个为缘,这个女人就皈依了佛陀。不久以后,她丈夫也皈投到佛陀的座下。他俩只生养一个女儿,招赘一个女婿在家,这对夫妇不久就相继辞世,只留下女儿和女婿。



一天下午,迦留陀夷不意间发现了这个姑娘和一个男人之间的奸情。姑娘便怀恨在心,串通了这个男人,伺机将迦留陀夷杀死,把尸体埋藏在一个粪坑之下。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0001a03] 如是我闻。——

[0001a04]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尔时,有众多知名之普行者,住于孔雀林普行者园。——即:阿努迦罗,瓦罗达罗,善生优陀夷,以及其他知名之普行者等。


[0010a04] 复次,优陀夷!我诸弟子沉于苦,为苦所征服者来问我苦圣谛,我应问而为彼等解答苦圣谛,解答彼等之问而令得满足。彼等问我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我应问而为彼等解答苦灭道圣谛。解答彼等之问而使满足。优陀夷!我诸弟子沉于苦, [P.11] 为苦所征服者,来问我苦谛……〔乃至〕……解答彼等之问而令得满足。优陀夷!此为第四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奉侍。

[0010a09]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念处。优 [P.12] 陀夷!于此,比丘于身住于身观,诚心具念正知、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住法观、诚心具念正知,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0a13]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正勤。优陀夷!于此比丘为使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发起努力、勤精进之念。策励其心精勤。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发起、努力……乃至……精勤。为对未来之善法令生,而发起……乃至……精勤。为住立已于生之善法,不使迷乱,愈益增大、扩大、修习成满,发起努力勤精进之念,策励其心精勤。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神足。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精进三摩地……乃至……心三摩地……乃至……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1a08] 复次,优陀夷!依此我而为诸弟子论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五根。优陀夷!于此,比丘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信根。……乃至……修习精进根、念根、定根……乃至……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慧根。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1a12]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五力。优陀夷!于此比丘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信力。……乃至……精进力、念力、定力……乃至……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慧力。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2a01]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七觉支。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捨等,而修习念觉支……乃至……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乃至……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捨等而修习捨觉支。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2a05]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八圣道。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正见、修习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于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2a08]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八解脱。以有色而见诸色,此是第 [P.13] 一解脱。内无色想,外见诸色,此是第二解脱。是清淨与胜解,此为第三解脱。完全超越于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作意种种想故,以空是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此是第四解脱。完全超越于空无边处,以识是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此是第五解脱。完全超越于识无边处,以为无任何所有,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此是第六解脱。完全超越于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是第七解脱。完全超越于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此是第八解脱。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4a08]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四禅。优陀夷!于此,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成就由离所生喜乐住于初禅。彼以其身由离所生喜乐,使之浸润充溢,以其全身到处由离所生喜乐而无不透彻。优陀夷!譬如熟练之助浴师、或其徒弟,将洗粉放入铜盘,注水淆混,如其洗粉则含液润液,内外浸透无有流滴。如是,优陀夷!比丘以由离所生喜乐,浸润充溢其身,其身到处无不以由离所生喜乐而透彻。

[0014a14] 复次,优陀夷!比丘寻伺已息故……乃至……成就第二禅而住,彼对其身以由定所生喜乐而浸润充溢,其全身到处,无不以由定所生喜乐而透彻。优陀夷!譬如湖泉,彼于东方无有水路,于西方无有水路,于北方无有水路,于南方无有水路, [P.16] 且上天亦未时时降雨。然却由其湖中涌出冷水,其湖以冷水浸润充溢,其湖到处无不以冷水透彻。如是,优陀夷!比丘其身,以由定所生喜乐而浸润充溢、其身则到处无不以由定所生喜乐而透彻。

[0015a06] 复次,优陀夷!比丘离脱喜故……乃至……成就第三禅而住。彼对其身以无喜之乐浸润充溢,其身到处无不以无喜之乐而透彻。优陀夷!譬如于青莲池、赤莲池、白莲池中,生长青莲、赤莲、白莲于水中,不出水平,没于水中生育。彼等从未至本,皆以冷水浸而充溢,如彼青莲、赤莲、白莲到处无不被冷水所透彻。如是,优陀夷!比丘对其身以无喜之乐所浸润充溢,其身到处无不为无喜之乐所透彻。

[0015a11] 复次,优陀夷!比丘捨乐故,捨苦故,先已灭却喜忧,故不苦不乐,成就捨念清淨,第四禅而住。彼对其身以清淨皎洁心令徧满而坐,彼身到处无不以清淨皎洁心所透彻。优陀夷!譬如有人以白衣从头盖覆而坐。如是,比丘其身以清淨皎洁心 [P.17] 令徧满而坐,其身到处无不依清淨皎洁心而透彻也。于是我众多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6a02]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当如次而知:『我此身由色而成、由四大而成、父母所生、饭乳所长养,乃无常、削灭、磨灭、变坏、分散之法。而我识却依存于此,是此所关连者。』优陀夷!譬如琉璃宝珠,清淨而玉质殊妙,修治为八楞完好透明、清澄,具足一切相,而以青、黄、赤、白、红色丝线贯穿,具眼之士将此持于手中观察,如知:『此琉璃宝珠为清淨、玉质殊妙。修治为八楞完美透明、清澄,具足一切相,以青、黄、赤、白、红色丝线贯穿。』如是,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当如次知:『我此身体为由色所成,由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乳所长养,乃无常、削灭、磨灭、变坏、分散之法。而我识却依存于此,是此所关连者。』于是,我众多诸弟子则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7a06]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得证诸种神通。即:以一为多,以多成一,或显、或隐、超壁、越牆、越山,行之无碍,恰如于虚空。出没地上,恰如于水中。涉水不沉,恰如于地上。于虚空中趺坐往来,恰如翔鸟。以手扪摸日月如是大神力、大威德,以身而至梵天界。优陀夷!譬如工巧陶师或其弟子,以善修治黏土,随心所欲作成诸种陶器。优陀夷!又复譬如善巧之象牙师或其弟子,以善修治象牙,随心所欲作成诸种象牙精艺。优陀夷!又复譬如善巧之冶炼师或其弟子,善将金饰冶炼,随心所欲作成诸种金银器物。如是,优陀夷! [P.19] 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证得诸种神通。即:以一而成多……乃至……以身至梵天界。

[0018a01]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淨超人之天耳界,对人天之两声,或远或近皆得闻。优陀夷!譬如强有力之吹螺者,令四方轻易得闻其音。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乃至……其无论远近皆得闻。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8a05]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对他众生,于他人之心,善能执心得知。即对有贪心者,知为有贪心,对离贪心者,知为离贪心,对有瞋心者,知为有瞋心,对离瞋心者,知离瞋心,对有痴心者,知为有痴心,对离痴心者,知为离痴心,对摄心者,知为摄心,对散心者,知为散心,对高广心者,知为高广心,对不高广心者,知为不高广心,对有上心者,知为有上心,对无上心者,知为无上心,对定心者,知为定心,对不定心者,知为不定心,对解脱心者,知为解脱心,对不解脱心者,知为不解脱心。优陀夷!譬如年轻之青年盛装之男女,于明镜或清淨、皎洁、透明之水盘中,端视所映之自己容姿,若带有耳环时,则知 [P.20] 带有耳环,若无耳环时,则知无耳环,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所教示之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乃至……知是不解脱心。兹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9a02]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种种坏劫、种种成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族、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当生于彼处,于其处亦有如是名……乃至……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忆念其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优陀夷!譬如此处有人,由自村往他村,由其村更往他村,彼由其村又还至自村,彼思曰:『我由自村往其村,于彼处我如是住立、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我由其村更往他村,于彼处我亦如是住立……乃至 [P.21] ……如是默,于是,今我由彼村还至自村。』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如是忆念其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9a13]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而乃随其业知贱、贵、好、丑、善趣、恶趣,即:『其实诸贤!此等之众生,于身作恶行,于口作恶行,于意作恶行,诽谤圣者,抱持邪见,成就邪见业。彼等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或复诸贤!此等众生,于身作善行,于口作善行,于意作善行,不诽谤圣者,抱持正见,成就正见业,彼等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如是,彼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乃至……知随其业。优陀夷!譬如此有具备门之二家,其处具眼之士立其中央视出入往来之人等。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乃至〕……知随其业。如是我众多之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20a09]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对无 [P.22] 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优陀夷!譬如山顶有透明、清淨、无浊之湖。其处有具眼之士立于湖畔,见有贝壳、沙砾、鱼群之游动、栖住,彼思:『此湖实是透明、清淨、无浊也。此处有此等之贝壳、砂砾、鱼群游动、栖住。』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21a02] 优陀夷!此是第五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复恭敬、尊重而亲近奉侍。

[0021a04] 优陀夷!有此等五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复恭敬而予亲近。」

[0021a06] 世尊说示已,普行者善生优陀夷、欢喜、信受于世尊所说。


【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1 册 No. 0005 中部经典(第9卷-第12卷)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第七九 善生优陀夷小经

[0029a03] 如是我闻。——




[0037a05] 「世尊!我自师之教是如是:『有一向乐之世界,证得其一向乐之世界,是有理由、有行道。』世尊!我等自师之教,依世尊所检讨、反问、究明,方知其说之虚妄,为过失。世尊!然而如何为一向乐之世界耶?又证得其一向乐之世界,是有理由,有行道耶?」

[0037a09] [P.37] 「优陀夷!实有一向乐之世界,亦有证得其一向乐世界之理由与行道。」

[0037a10] 「世尊!然而证得其一向乐之世界,其理由与行道为何耶?」

[0037a11] 「优陀夷!此处有比丘离欲……乃至……成就住于初禅。寻伺已息……乃至……第二禅……乃至……成就住于第三禅。优陀夷!实则此即证得其一向乐之理由与行道。」

[0037a14] 「世尊!其实此并非证得一向乐世界之理由与行道。世尊!于此范围为已证得一向乐之世界。」

[0038a02] 「优陀夷!于此范围,并非已证得一向乐之世界。其为证得一向乐世界之理由与行道。」

[0038a04] 如是说示时!普行者善生优陀夷之会众,发起呼唤声、高声、大声言曰:「如今我等皆不能服己师,如今我等皆不能服己师,我等实不知有比较更优胜者。」尔时,普行者善生优陀夷令彼等普行者肃静,向世尊曰:「世尊!然则于如何范围,始证得一向乐之世界耶?」

[0038a08] 「优陀夷!于此有比丘捨乐……乃至……成就住于第四禅。与生于一向乐世界之彼等诸天俱立、俱语、交互论议。优陀夷!于此范围为证得一向乐之世界。」

[0038a10] 「世尊!今诸比丘,为证得此一向乐之世界、是依世尊修梵行耶?」

[0038a11] 「优陀夷!为证得此一向乐之世界、诸比丘并未依我修梵行,优陀夷!其实另有更胜、更优之他法,为欲证得,诸比丘乃依我修梵行。」

[0038a13] [P.38] 「世尊!然诸比丘为欲证得而依世尊修梵行,而此更胜、更优之法为何耶?」

[0038a14] 「优陀夷!于此处如来为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而出现于世……乃至……彼为断此等五盖、心秽、慧羸、离欲……乃至……成就住于初禅。优陀夷!此亦为更胜、更优之法。为证得于此,诸比丘乃依我修梵行。优陀夷!复次,比丘寻伺已息故……乃至……成就住于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优陀夷!此亦为更胜、更优之法,为证得于此,诸比丘乃我修梵行。以彼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洁、无秽、离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时,令心忆向宿命智。彼忆念种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乃至……忆念其一一之相,及其详细状况俱之种种宿命。优陀夷!此即更胜,更优之法。为证得于此,诸比丘依我修梵行。彼以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洁、无秽、离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时,令心向有情生死智。彼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贵、贱、好、丑、善趣、恶趣……乃至……知随其业。优陀夷!是即更胜、更优之法,为证得于此,诸比丘依我修梵行。彼以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洁、无秽、离垢、柔软、堪任、确立不动时,令心向漏尽智。彼如实知,是为苦。如实知,是为苦之集。如实知,是为苦之灭。如实知,是为苦灭之道。如实知、此等为漏。如实知,是为漏之 [P.39] 集。如实知,是为漏之灭。如实知,是为漏灭之道。彼如是知、如是见,由欲漏心解脱,由有漏心解脱,由无明漏心解脱,于解脱有令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再不至此如今之状态。优陀夷!此等为更胜、更优之法,为证得于此,诸比丘依我修梵行。」

[0040a04] 作此语时,普行者善生优陀夷向世尊言:「伟哉!世尊!伟哉!世尊!譬如扶起将倒,拯救将覆,对迷者教之以道,使有眼者可见色,于暗中持来明灯,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之说法。世尊!于此我归依世尊、归依法、归依比丘僧伽。世尊!愿世尊许我出家,得受具足戒。」

[0040a08] 作是语时,普行者善生优陀夷之会众,告普行者善生优陀夷曰:「尊者优陀夷!勿依沙门瞿昙修梵行。尊者优陀夷!为师匠者,勿为弟子之生活。譬如实水瓶者,即可作钓瓶而此尊者优陀夷,即与彼为同样。尊者优陀夷!勿依沙门瞿昙修梵行。尊者优陀夷为师匠也、勿为弟子之生活。」如是彼善生优陀夷普行者之会众,对善生优陀夷普行者依世尊修梵行之事加以阻止。——

【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1 册 No. 0005 中部经典(第9卷-第12卷)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南传佛教经典 中部经典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完整的解读了,佛学佛法认知的生命,今生今世,证得涅槃,做何解读。这是佛祖时代的宣讲的记载,原始佛教经典也。

==================================================
[0019a02]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种种坏劫、种种成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族、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当生于彼处,于其处亦有如是名……乃至……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忆念其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优陀夷!譬如此处有人,由自村往他村,由其村更往他村,彼由其村又还至自村,彼思曰:『我由自村往其村,于彼处我如是住立、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我由其村更往他村,于彼处我亦如是住立……乃至 [P.21] ……如是默,于是,今我由彼村还至自村。』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如是忆念其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19a13]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而乃随其业知贱、贵、好、丑、善趣、恶趣,即:『其实诸贤!此等之众生,于身作恶行,于口作恶行,于意作恶行,诽谤圣者,抱持邪见,成就邪见业。彼等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或复诸贤!此等众生,于身作善行,于口作善行,于意作善行,不诽谤圣者,抱持正见,成就正见业,彼等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如是,彼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乃至……知随其业。优陀夷!譬如此有具备门之二家,其处具眼之士立其中央视出入往来之人等。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乃至〕……知随其业。如是我众多之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0020a09]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对无 [P.22] 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优陀夷!譬如山顶有透明、清淨、无浊之湖。其处有具眼之士立于湖畔,见有贝壳、沙砾、鱼群之游动、栖住,彼思:『此湖实是透明、清淨、无浊也。此处有此等之贝壳、砂砾、鱼群游动、栖住。』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1 册 No. 0005 中部经典(第9卷-第12卷)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小煮666 2019-01-07 22:00:40
大懒虫,有什么好听的音乐,贴个链接~
-----------------------------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8 08:03:56 评论

德彪西的音乐。Debussy_Complete Piano Works(巴维演奏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_Bavouzet_Chandos_5CD下载 百度云 百度网盘下载_盘多多 http://www.panduoduo.net/r/45305091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1-08 08:04:55 评论

评论 小煮666:尺八~禅 . スピリチュアル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559346524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这些佛经故事,有一个共通之处,当事人干坏事就有坏的报应,干了好事,就有好的报应。但是,报应不在当时,而是在后世,甚至在遥远的未来,超过亿万年才受报的情况都有。

这就是方便法门。
你想今世就可以得到果报,可以呀,你把前世的业障都现行了再说。

否则,你今世念阿弥陀佛,你的前世业力就完全不需要果报了?逻辑上,完全不通。

生命是无量无边无限的,你在乎计较,一生一世,根本没意义!

只要你彻底放下,你当下就是佛了!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兄弟,你还是被你的心意识,卡住了!你只是从今生今世,思考一切!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佛经故事,用科学发展观开检验,都不能自圆其说。佛经里,总善,恶,业,果,报,奖励,惩罚,自然审判官来衡量一切,来解读一切,来理解一切。显然,这是古代,道德社会的伦理。那个时代,同样出现过其它类似的【以道德评判一切】的宗教。佛教诞生完全符合时代特征,它没梦超越佛祖所处的时代背景【唯道德论】。而同时代的东方,老子【道德经】却涉及了自然界运行原理的猜想,国家形态制度优化构思,自然生态环境的描述,生产方式,初级哲理思考,等全方位社会自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两种经文对照考察,你就会发现,佛经,过滤掉当时的社会背景,除了道德说教倍作者关注,就再也没有其它内容,感觉不可思议,不太可能。我时刻带着放大镜看东西,不被我的虔诚误导。

你的尺度,是当今的一生一世,用1年,最大一百年作为周期。佛学观察的尺度,是一生,乃至千百万世代为周期。

你的现实世界的尺度,当然科学思想是最准确的。
佛学佛教的尺度,1000年,1万年以上,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已经不那么重要,他不是当下的现实世界。

。兄弟,你还是被你的心意识,卡住了!你只是从今生今世,思考一切!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佛法就是心法,是忽略了时间空间因素的,梦境中就没有时间空间概念。当今的量子力学就不需要假定时间空间概念,因而量子力学原理与佛学基本一致。

牛顿力学是有严格的时间空间概念,因而经典物理哲学完全精准的描述了当下现实世界的生活。
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皆是以牛顿力学的思想,考察现实世界,因而所谓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丛林法则就成为了中国社会、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社会,信奉的最高逻辑。你死了,你的一切就是我的啦。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达尔文的进化论、丛林法则,当下就是谁拥有核武器,谁就是老大。

有核武器,就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当今世界,美国在推出世界警察的地位。
2019年以后的世界,是群魔乱舞,群雄争霸的世界。美国只会退守西太平洋。
世界又进入二战前期的格局。


中东,混乱的一他糊涂。
接下来是,中亚,,混乱的一他糊涂。
接下来是,东南亚,,混乱的一他糊涂。
接下来是,欧洲,混乱的一他糊涂。
所谓的科学,在野蛮人眼中,一文不值。

科学只会成为杀人的工具,恐吓人的工具,控制人的工具!

达尔文的进化论、丛林法则,当下就是谁拥有核武器,谁就是老大。

有核武器,就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小煮666
@少林寺十三绝神僧
@天雪地灵
@不名道心听梵音
@老子坐下一头牛
@谷不初
@不名道心听梵音
@知时知量佛2017
@千江月20170720
@西西先生又回来了
@西西先生2017
@廖年年
@御宅澈
@秦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佛学的禅宗思想,可以给你开启大智慧,在100年为单位的尺度,观察世界人类的发展,而不是计较当下!

某某明星肚子大了,某某大佬用5000万睡了一个妞,某某人搞传销被抓,一个千亿帝国垮了。这都是蚂蚁的思维。可悲至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修行,成唯识论,太值得学习了。直接改变你的习气。功德无量。
其它的,都是扯淡,游戏罢了。
什么千秋万代,都是神经病患者的幻想罢了,都属于精神分裂症的幻想,很多电影都有演示,【美丽心灵】【心灵捕手】【全面回忆】【入侵脑细胞】【黑客帝国】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为甚么对社会时事要忍不住发表意见,。对那些骗子恶人要鞭鞑,这是什么原因。忍不住。

这是中国文化的教育体制导致的,读书人3000年来就被培育成皇朝的吹鼓手与官僚,号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阿赖耶识种子,只有导致读书人只有当官一条路。

对【对社会时事要忍不住发表意见】。是因为读书人内在的潜意识当中,以为朝廷就是自己的朝廷!哈哈,一群多么傻的东西。所以,佛学道学,2000年来就被抨击为异端邪说。

要改变这一习气,真的很难。这100多年来,多少多数人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死于刀下!估计有了上千万。但是其他读书人,就是觉醒不过呢。习气,要改!难难难!!!!!!!

所以,李诞这些佛系青年的批量形成,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读书人,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活命了!可以不当吹鼓手与官僚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1-12 09:56:14
读书人,当医生,从事理工科,科学研究,是最安全实用的工作!搞其他的,风险很高,很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69483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21 20:40:13

更新时间:2019-01-12 09:56:14

评论数:8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